第435章【大結局!】 當劉表得知魏延大軍兵鋒直指襄陽,他六神無主,忙著要遷往江陵以避魏延。 他麾下謀士也在一路逃亡中被魏延大軍嚇破了膽,匆忙間想不出什麼辦法。 能夠想出辦法的蒯越又因一路受苦又有傷病,已經病倒了。 後來,諸葛亮前來毛遂自薦,讓劉表跟袁紹聯盟,讓袁紹攻打洛陽和並州,斷了魏延的後路! 結果,魏延麾下的風影衛在易京做了動作,使得袁紹根本無法速敗公孫瓚,根本無法發兵攻打洛陽和並州。 那一世,公孫瓚臨易河挖十餘重戰壕,又在戰壕內堆築高達五六丈的土丘,丘上又築有營壘。塹壕中央的土丘最高,達十餘丈,公孫瓚自居其中,以鐵為門,斥去左右,令男人七歲以上不得進入,只與妻妾住在裡面,又囤積糧谷三百萬斛。公孫瓚又讓婦人習為大聲,使聲音能傳出數百步,用來傳達命令。公孫瓚又疏遠賓客,致使身邊沒有一個親信,謀臣猛將都漸漸疏遠了。從此以後,很少出來打仗。袁紹傳書給公孫瓚,想跟他釋和,公孫瓚沒有答覆,反而增強守備。袁紹於是大興兵攻打公孫瓚。先是公孫瓚一別將被圍,公孫瓚不肯相救,說:「救一人,那以後眾人都會只等救兵而不肯力戰。現在我不去救他們,他之後被圍困的將士就會自我勉勵。 」等到袁紹來攻時,公孫瓚的界橋別營自度不能自救,而公孫瓚又必不肯相救,眾人或降或逃。 袁紹直接攻到了城門前,公孫瓚派他的兒子公孫續向黑山黃巾軍求救,又想親自率兵衝出重圍,佔據西南山,仰仗黑山軍,切斷袁紹軍的後路。長吏關靖勸諫他說:「現在您的將士都各懷叛離之心,已無力再戰,他們之所以能固守是顧惜他們的故鄉老少,而把將軍您當成主心骨,將軍如能持久堅守,袁紹自然會退兵,四方軍隊一定又可以會合了。若將軍現在棄易京而走,軍隊會失去後鎮,易京覆滅指日可待。將軍失去根基,流落荒野,怎麼成就事業呢?」公孫瓚於是決定不離開易京,等待其子搬來救兵,內外夾攻袁紹。 黑山帥張燕與公孫續率兵十萬,分三路相救公孫瓚。援兵還沒到,公孫瓚秘密派人送信給公孫續,讓他率五千騎兵於北隰之中,舉火把為應,公孫瓚就從城內出戰。袁紹劫得了這封信,將計就計,舉起火把。公孫瓚以為救兵到了,率兵出擊。袁紹設伏兵襲擊公孫瓚,公孫瓚大敗,又回到城內堅守。袁紹於是掘地道到城樓下,毀壞其望樓,漸漸到達中央的土丘。公孫瓚自料必敗無疑,引火自-焚。 這一世,魏延讓左慈親自過去,催眠公孫瓚,讓公孫瓚鼓足勇氣跟袁紹對戰,讓他出戰去救他的部將,跟袁紹死磕。 魏延同時資助黑山軍,讓他們在袁紹後方襲擾。 袁紹被公孫瓚羈絆著,根本無力對付魏延。 …… 魏延在過去的時間裡,對很多歷史名人都存在嚴重的拔苗助長,把一個從未帶過一百人的名人驟然任命為負責四千人的旅帥或負責兩萬人的師帥,如徐晃、太史慈、趙雲皆是如此,結果這些歷史名人有不少人都顯現出不勝任的狀態,幸好魏延有完善的培訓體系,督促各級將領勤習兵法和帶兵條例,經過磨礪,這些被魏延拔苗助長起來的歷史名將們終於成功出師,可以獨當一面,但他們也犯了不少錯誤,不然魏延的勢力可能比現在還要壯大。 魏延吸取了拔苗助長的教訓,把徵辟來的歷史名人都從適合他們的基層做起。 但為了不至於讓這些自視頗高的歷史名人們灰心失望地認為魏延小覷了他們,魏延都會逐個傾談,給他們花了一個遠景畫餅,說對他們寄以厚望想對他們委以重任,但他們現在不論是能力還是經驗資歷上都無法肩負這個重任,必須要踏踏實實地一步步做起來。 隨後,魏延按照徐庶、賈詡的建議,沒有繼續進軍,而是停駐在漢水以北,等待荊州內部的變動。 果然不出徐庶和賈詡的預料,魏延十萬雄師按兵不動,讓荊州內部開始分裂,而且荊州外部某些半獨立武裝勢力也前來投效魏延。 數十日前,劉表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劉表只跟二十多名親信逃回襄陽城,襄陽本地許多世家豪強是又驚又喜,他們驚訝的是魏軍的強大戰力和劉表軍的不堪一擊,他們喜的是劉表重用的蒯家和蔡家可能再也無法欺壓他們了。 …… 後面寫不下去了,把大綱附上。 魏延派人請龐統、石韜石廣元、孟建孟公威等人,獨不請諸葛亮。 得到的盧馬,改良後給龐統,龐統騎著他飛越檀溪,歷史上妨他,這一世卻救了他。 在穰縣見到黃忠的兒子黃敘,治好他的病,交好黃忠,為日後招降黃忠做鋪墊。 開南陽書院,親自授課,名揚天下。舉行策論大賽,縱論天下大勢,優勝者得千金, 詐稱跟曹操一起圍攻呂布,目的是得到呂布的赤兔馬和他的愛妾貂蟬,暗地潛入下邳,以迎娶呂玲綺為誠意,跟呂布聯合,說曹操會掘開兩河之水,讓他們速退。 魏延走時將杜氏悄悄綁走,呂布領軍突圍,張遼、高順、陳宮護著貂蟬、呂玲綺,暗地以侯成的名義通知曹操伏擊呂布,殿後力竭而死,。 魏延生擒夏侯惇、韓浩,撤退時用夏侯惇巧取徐州彭城,生擒糜竺、糜貞、甘梅,再用夏侯惇換回呂布的屍體和俘虜的並州將士。 曹操想要領軍攻打魏延,兩河之水決了,淹了下邳,切斷了他們追擊魏延的步伐。 招攬魏諷,此人字子京,沛人,有口才,整個鄴城為之傾動,鍾繇因為這個原因舉薦他,曹操與劉備相持於漢中的時候,魏諷與長樂衛尉陳禕等人謀襲取鄴城,還沒有到舉事日期,陳禕心中恐懼,向曹丕告密,曹丕誅殺魏諷,受牽連者數十人。 曹操把祢衡送給魏延,反而讓魏延下屬的智力猛漲。 曹操想攻打魏延,此時河內太守張楊帳下楊醜被魏延派特工暗殺,張楊沒有死,跟袁紹聯合,準備攻打濮陽,而劉備說要打魏延,曹操就撥給人馬給劉備,結果劉備跑到徐州自立。 曹操無奈,只得跟魏延議和。 曹操背地裡讓鍾繇領馬超、韓遂等進攻武關,魏延擊敗馬超,俘虜馬雲鷺。 魏延在沁縣得到郭女王。 曹操擊敗劉備,俘虜關羽,劉備依附袁紹,他沒有機會回汝南,汝南已經被魏延佔領 魏延暗地跟袁紹同盟,讓袁紹派許攸前來坐鎮,讓他沒有可能投靠曹操,同時提出一個要求,讓袁紹派人討伐黑山附近的臥龍山,俘虜周倉之後,送來南陽,便可結盟。 挺進大別山,奇襲廬江,伏擊孫策、周瑜,拿下皖城,得到袁術妻子殘部等十三萬餘人,孫策、周瑜兵馬跟魏延對抗,三戰皆敗,小將徐盛被俘虜,被迫退回江南,魏延留魯肅、張遼、徐盛、劉馥留守合肥。 孫策本來是假攻黃祖實打劉勳,卻被魏延所乘,只得領兵攻打黃祖,黃祖大敗,江夏城卻被甘寧順利而下奇襲得到,孫策、周瑜再次被魏延截胡。甘寧為寧夏太守,孫策被迫撤退, 200年竭力維持曹操和袁紹的拉鋸戰,讓他們自相殘殺,從中漁利;魏延擊敗蔡瑁大軍,搭設浮橋,巧過漢水,奇襲襄陽,火速進軍江陵,佔據荊北,後來孫策遇刺,孫權擔任, 收劉表的老婆蔡夫人。 收楊儀為義子,收楊儀母親入房 201年,官渡大戰最終還是曹操勝了,魏延派人救出田豐、沮授,並複活顏良、文醜。 袁紹捲土重來,曹操在倉亭設下十面埋伏,卻被魏延提前派人告知袁紹。 曹操、袁紹兩敗俱傷,曹操退守濮陽。 為瞭解決心腹之患,曹操派曹仁打魏延,遭遇慘敗,張合、高覽被俘虜,歸降。 收諸葛亮的二姐。 曹操謀士郭嘉獻策讓孫權、劉璋、劉表、劉備、張魯圍攻魏延,魏延各個擊破。 西川趙韙反叛,魏延趁機統領大軍威脅入川,劉璋被迫貢獻劉瑁之妻吳氏吳莧和糧草,魏延藉此跟吳懿、吳蘭交好,劉璋的威望再次受挫。 袁譚有劉備相助,袁紹想立袁譚為繼承人,劉氏毒死袁紹,擅立袁紹,袁家內亂,在劉備、諸葛亮輔佐下,袁譚擊敗袁尚,袁尚被迫跟曹操聯合,攻打袁譚、劉備。 用的盧妨主的屬性來害死曹仁。 留守許都的夏侯惇看宛城空虛,便準備奇襲宛城,結果看似還在江陵的魏延回到宛城,統領大軍,用詐敗誘敵火燒計策打敗夏侯惇,俘虜夏侯惇,並用夏侯惇名義,巧取許都,俘虜漢獻帝,廢除丞相職位,封魏延為大元帥,宣佈曹操弒父(造謠,說曹操故意派人殺他父親,以便討伐徐州興師有名)、袁尚弒父(事實確鑿)。 得到漢獻帝的老婆伏壽和漢少帝的老婆唐姬。 204年跟曹操爭奪豫州,曹操退出豫州,守住兗州,劉備再度回到徐州跟青州袁譚聯合,圍攻曹操,曹操四面受敵,被迫跟魏延再度議和。 前往荊南的道路上巧遇口吃牧童鄧艾,收鄧艾為義子,收鄧艾寡母。 攻佔荊南,趙範獻上樊娟,將計就計,殺趙範。 到南郡收蔣琬、董允、費禕為義子,收他們的母親入房。 魏延為了保證後方荊州安寧,派人聯絡鄱陽等地山越造反,逼迫孫權回軍平叛。 韓遂襲殺馬騰,魏延擊敗襲擾長安的韓遂,殺成公英,收魏鐵、馬超、馬岱、龐德。 王異、趙昂、楊阜密謀反魏延,被魏延識破斬殺,王異被徹底征服。 205年曹操趁袁尚攻打袁譚時,襲擊鄴城,袁尚打敗,曹操佔領冀州,袁尚回幽州。 魏延提前派人將甄宓劫持走,先伏擊甄家商隊,用甄家人名義謊稱老夫人生病。 魏延表面在西涼,實際返回洛陽,攻下陳留、濮陽,斷了曹操回到兗州的根基。 曹操、袁尚、袁譚競爭冀州,魏延趁機攻打徐州,劉備敗退青州。 魏延進攻並州,經過河內時,攻下溫縣司馬家塢堡,殺司馬全家,征服張春華。 張燕領十幾萬人馬歸降魏延。 206年,高幹詐降魏延,魏延斬殺高幹,佔領並州,任命梁習為並州刺史。 207年佔領青州,把劉備趕到冀州,劉備再次依附於曹操。 208年佔領冀州,擊敗曹操,曹操退往幽州。 俘虜曹沖,收曹沖為義子,收環夫人入房。 209年劉備逃往益州,魏延攻打益州,收王平為義子,收其母入房,斬殺劉備,俘虜諸葛亮,將其囚禁。 210年發動赤壁之戰,將計就計大破周瑜,孫權求和,娶孫尚香和徐慧。 211年北伐徹底擊敗曹操,曹操竟然跑去依附公孫,將其徹底擊敗。 214年,收姜維為義子,收其母入房。 從此天下一統,本書完結! |
魏延的種子三國 第434章【追擊劉表!】 劉表又檢點了一下將士,尚有三萬餘人,雖然多半帶傷,丟盔棄甲士氣低落,無法再戰,但只要把這三萬多人帶回襄陽,算是聊勝於無,畢竟魏延善戰之名名揚天下,窮兇極惡的董卓、鮮卑都敗在他手下,自己敗在魏延手裡並沒有什麼可羞恥的。 劉表心裡安定,見麾下文臣武將盡皆疲憊不堪,便招呼大家坐下休息,在這兩山夾一溝的貧瘠地方,劉表還是不改世家子弟的奢華,命人選擇一塊大青石,用清水沖洗乾淨,上面再鋪上絲綢,劉表才施施然坐下來休息。 劉表坐在青石上,望著大谷兩側險峻的山坡和山坡上茂密的叢林,不禁失聲大笑。 眾位文官武將連忙問道:「主公因何發笑?」 劉表仰面大笑道:「我笑魏延畢竟武夫出身,勇則勇矣,卻不通兵法沒有智謀,若是我用兵,必定在此處埋伏下一支人馬,以逸待勞,那樣縱然我等逃脫性命,也不免死傷慘重。現在看來,魏延沒在這山上設下埋伏,實在讓我失望的很!」 那些文官武將知道劉表素來喜歡別人恭維他,都紛紛送上馬屁,這個說主公深通兵法,那個說主公富有韜略,這個說主公才智勝魏延百倍,他們都渾然忘了剛才劉表是怎麼被魏延擊敗的。 劉表聽到手下眾位文臣武將的獻媚聲,被魏延擊敗的鬱悶一掃而空,不禁撚鬚大笑。 忽然兩側山林裡響起一陣嘹喨的號角聲,讓劉表的笑聲戛然而止。 山林中閃現一員大將,正是魏延麾下猛將太史慈,他領了八千人馬埋伏在山林兩側,弓弩兵往下攢射,刀槍兵往下拋射石塊和飛矛,萬箭齊發,石矛齊飛,毫無防備的荊州軍死傷慘重。 兩側山坡草木茂盛,太史慈部的箭矢又甚是密集,劉表急切之間根本判斷不出這裡埋伏了多少人馬,還以為魏延埋伏了數萬步兵,而麾下將士士氣低落,又處於谷底,根本沒法展開反擊,只得在劉磐等武將的保護下,頂著盾牌,倉皇往前逃竄。 太史慈這八千步兵分佈在四里範圍的山坡上,見荊州軍倉皇逃竄,太史慈便領著這八千步兵從山坡上往前走,一邊奔走,一邊對荊州軍進行空中打擊。 畢竟太史慈這八千步兵是從山上行走,山路崎嶇難行,沒有荊州軍在谷底行走平順,再者荊州軍是在逃命有狗急跳牆的速度,所以太史慈部追了四五里地,就追不上荊州軍的步伐。 太史慈也不氣餒,他已經完成了魏延交給他的戰術任務,便笑看前方:「文鴦,就看你們了。」 荊州軍又往前面跑了五六里地,山上的追兵漸漸遠了,連陳到的追兵也不見了蹤影,自以為逃脫生天的劉表又是一陣大笑,譏笑魏延沒有繼續設下埋伏。 但他的笑聲沒有持續多久,就被山谷兩側的喊殺聲掐斷。 魏延麾下大將文鴦領著八千步兵,在此埋伏,弓箭手萬箭齊發,刀矛手石矛齊飛,荊州軍又是一番死傷。 劉表只得又倉皇往前逃竄,但前面的十幾里山路上,他又接連遭受了魏延麾下大將管亥、紀靈部的伏擊,等到劉表出了大谷,到達廣成關時,清點麾下士卒,只剩下了三千人。 萬幸的是麾下文臣武將都還健在,不過全都掛綵,渾身是傷,有些人要靠士卒扶持著,否則倒在地上就是奄奄一息。 廣成關上飄揚的還是荊州軍的旗幟,劉表看到那桿旗幟,心裡大定:「入了關,就化險為夷了!等咱們回到荊州,聚草屯糧,好好發展,日後必報此仇! 」 關上站著一員大將,一臉笑容:「主公平安回來了!來人啊,大開關門,迎主公回關。」 劉表見那員大將正是自己的親信大將韓玄,便疾步往關內走去,他睏乏的很,做夢都想進入廣成關好好歇息一番。 身邊的謀士蒯越趕緊拉住劉表的袍子:「主公,提防有詐!」 劉表被魏延設下的幾番埋伏給驚嚇住了,成了驚弓之鳥,聽蒯越這麼一說,渾身一顫,急忙問道:「子遠,你發現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蒯越捋著老鼠須,瞇著眼睛,凝視著關上的韓玄,轉頭對劉表說道:「主公,韓將軍對您忠心耿耿,他若是知道您回來,必會下關迎接,特別是知道主公您遇險,他更會出兵援救,斷無站在城頭迎接的道理。再者,韓將軍的副將怎會沒露面呢?」 劉表緊鎖眉頭,凝視著關上的韓玄,越看越覺得他可疑:「異度,依你之見,這廣成關裡出了亂子,這個韓玄是人假扮的。」 原來,趁著韓玄酒醉,這廣成關被於禁帶五千人馬奇襲佔領,殺了韓玄,選擇一個長相跟韓玄相似的人假扮韓玄。 劉表、蒯越等人趕緊亡命奔逃,逃不數里,前面忽然出現一片浩瀚的水澤。 前有大水攔路,後有精銳敵軍追殺,頻臨絕境,劉表無法可想,便舉起寶劍往脖子上放:「寧死不被魏延匹夫侮辱!」 劉表以為他若不自殺,必被生擒並被押到魏延面前,遭到魏延一陣侮辱,這樣的下場對視面目尊嚴勝過一切的劉表來說,真是比死還要難過。 劉磐一把抓住劉表的胳膊,把劉表的佩劍奪下,並指著面前那片浩渺大澤的一處角落:「主公,你看,那裡有幾艘小船。」 劉表瞪大眼睛,放眼望去,在大澤邊的一處叢林裡面,隱匿著幾個小漁船。 劉表趕緊奔跑過去,他麾下那些文臣武將也忙不迭地跑了過去。 原來這片大澤是廣成澤,廣成關守將馬忠之前奉魏延將令封鎖廣成澤,將所有漁船控制起來,可廣成澤方圓百里,馬忠麾下只有四千人,又要守關,在短時間內顧不到所有的漁夫,有些漁夫偷偷地把漁船藏在蘆葦蕩裡打魚,逃過了廣成關守兵的搜捕。 劉表趕緊飛身跳上船,又招呼蒯越等謀士上船,又招呼劉磐等武將上船。 蒯越、劉磐等人匆忙上船時,於禁已經帶魏軍追兵已經到了大澤邊,劉表那三千殘兵也急哄哄地搶著上船。 可這大澤邊只停了三艘漁船,每隻船都很小,頂多能容納十個人,若多上幾個人,船就會沉沒。 劉表見麾下那些殘兵都急哄哄地搶著上船,有人見擠不上船,就跳下水,遊過去攀著船邊,有幾十個兵士攀著船邊,船搖搖晃晃就要沉沒,而閻行的追兵更近了。 劉表見狀,眼裡寒光一閃,揮起佩劍,將那些士卒攀著船邊的手盡數斬斷。 蒯越、劉磐等文臣武將也有樣學樣,抽出佩劍,將那些一路上悍不畏死保護他們到達這裡的忠勇士卒攀在船邊的手盡數斬斷。 劉表一邊斬斷那些士卒攀在船邊的手,一邊厲聲對船伕喝道:「趕快划船,不然斬你狗頭!」 那船伕趕緊劃動船槳,漁船匆忙往南邊駛去,而剛才的水面上浮出許多根斷手,那些被敬愛的主公斬斷手的士卒在水裡不住哀嚎,他們淚流滿面,不知道是手斷痛的,還是心痛的。 那些擠不上去的士卒見劉表如此無情,心裡甚是發寒,他們發誓再也不為袁家效力了,當於禁的追兵趕到時,被劉表拋棄的三千殘兵跪伏在地,盡皆投降。 於禁趕緊領人去通知守衛關隘的馬忠,馬忠趕緊派人去把控制起來的漁船放了出來。 於禁見坐船逃走的劉表及其親信約有三十人,便趕緊帶著兩百個精銳士卒,劃著五十艘漁船,緊追上去,怎奈這一天湖上有大霧,於禁追了沒多久,便在霧中迷了路,又看不到劉表那三艘漁船。 於禁只得儘量按照自己的判斷方向,往南邊划去,劃了一整天,才到達廣成澤的南岸,在南岸搜尋了半天,也沒見劉表一行人的蹤跡。 後來聽一個在大澤邊捕魚的漁夫說,有一夥人,大概有三十個人,早就到達岸邊,他們一直往南邊跑去,跑了沒多遠,便看到有一個武將帶著三百多人把那一夥人接走了。 於禁追了十數里,沒有發現劉表的影蹤,卻跟斷後的黃忠遭遇了,一番混戰,黃忠身上有傷,而於禁沒有騎馬,兩人打個平手。 黃忠見劉表已經遠去,便策馬向南逃去,於禁沒有馬匹,只得作罷。 於禁回到廣成關,參與伏擊劉表的太史慈等人也陸續到達廣成關,留在後面的趙雲、陳到也先後到達,眾將在廣成關等候了一日,魏延領兩萬騎兵繞過廣成澤到達廣成關。 魏延雖然一路風塵,有些疲憊,但他疲憊的是身體,精神卻很振奮,他為即將到手的地盤而興奮。 魏延當即召集眾將,商議下一步該如何用兵。 劉表的十萬大軍既然已經慘敗,魏延便提議道:「咱們不如趁劉表大敗荊州震驚之際,火速進軍,把荊州拿下來,徹底把劉表消滅了。」 魏延這個急功近利的提議已經說出口,好戰者紛紛響應,謹慎者沉默不語。 魏延見徐庶低頭不語,便笑問道:「元直,你意下如何,不妨直說。」 魏延麾下這些謀士們在魏延沒到廣成關之前就這個問題互相溝通過,他們達成了一致的意見,由徐庶直言進諫:「主公,我軍地盤尚未穩固,需要分兵把守,我軍能出動討伐荊州的人馬總不過十萬,而劉表十萬大軍雖敗卻還有近二十萬士卒分守四方,且劉表深得荊州世家大族之心,我軍若入荊州,荊州本地豪強定出兵援助劉表,到時劉表便是以逸待勞,以眾敵寡,我們以疲憊之師攻有備之城,即便勝利,亦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慘勝,到時洛陽長安各地豪強若有異心,我軍恐無法控制。 且主公此次出兵洛陽,後方偌大地方僅有徐晃等人馬守衛,可謂後方空虛,我軍虛國遠徵荊州,袁紹若出兵侵擾後方,我軍恐不能及時回援,到時便甚是被動,請主公熟思之。」 魏延又問趙雲、太史慈諸將,他們也同意沮授等謀士們的意見,現在魏軍久戰疲憊又新定 州、司州且後方空虛,實在不宜虛國遠徵。 魏延見文臣武將皆不同意自己的提議,便喟然嘆道:「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若不趁著劉表衰敗之際火速進軍,得荊州本地豪強支持的劉表必能很快恢復生機,以後就不會有這麼好的機會可以如此輕而易舉地拿下荊州了。」 雖然麾下文臣武將都不同意徵討荊州,魏延卻被最近這一連串唾手可得的勝利沖昏了頭腦,想要乘勝進軍荊州,最起碼也要把襄陽攻下來,只有控制了襄陽,才能阻斷荊州劉表對洛陽的覬覦,到時候只需重兵把守襄陽即可,不必在洛陽八關都布上重兵。 魏延留於禁與陳到領軍坐鎮洛陽,留郝昭、傅彤等人守住洛陽各個關隘,魏延領麾下近衛師、趙雲、太史慈等人,在廣成關休整數日後,便興兵南下。 本來魏延總有十二萬人馬,六萬戰兵、六萬輔兵,但因為連番惡戰,士卒多有傷亡,陣亡將近四千餘人,重度、中度殘疾而不能繼續作戰的有七千餘人,總算起來有一萬兩千人損員,再加上魏延將七千多老兵編入司州地方郡縣兵體系裡面做將領、教官,魏延這五個師裡面都少了一個旅,按說要從荊州俘虜兵裡精選一部分來補充損員,但魏延嫌棄荊州兵,不想從那裡面補充損員,而是等著回師鄴城再從河北郡縣兵裡面補充精銳人馬。 魏延帶領十萬人馬,出了廣成關十餘裡,便出了司州地界,來到了荊州地界。 與此同時,劉表惱恨於張虎、陳生二人在大谷偵察不力沒有偵測到魏延的伏兵,準備把張虎、陳生二人處死,而張虎、陳生二人提前得知劉表的意圖,便領麾下四五千士卒重新落草為寇,跑到襄陽西邊的群山中,打著響應魏延大軍的旗號,經常襲擊小股荊州軍,搞得荊州上下人心惶惶。 |
魏延的種子三國 第433章 【擊敗黃忠!】 劉表倉皇逃竄了四五里地,發現前方的道路越加崎嶇,大谷兩側的山勢也越加陡峭險峻,兩側山林遮天蔽日,九月的大白天都給人一種陰森的感覺,劉表卻長出了一口氣,因為一直緊追他們不放的魏軍騎兵因為山路崎嶇不便馬匹行走,已經放棄了追蹤,跟在他們後面的魏軍步兵帶給荊州軍的威脅並不甚大,因為魏軍騎兵是魏延親自統領的,。 劉表很是惦記黃忠那八千騎兵,畢竟荊州缺少良馬,這八千騎兵是劉表好不容易才攢齊來的家底。 蒯越一邊強撐著肥胖的身體往前挪步,一邊捋著老鼠須沉吟道:「現在想來,趙雲那四千騎兵舍大谷關不進,一直往西而走,就是把黃忠引開,好讓魏延的三萬騎兵對付我們這七萬沒有騎兵護衛的步兵。主公,恐怕魏延別有陰謀來對付黃忠,想必黃忠的八千騎兵已經沒辦法回來了!」 蒯越料想的不錯,就在一個時辰前,黃忠那數千騎兵遭遇了魏軍的滅頂打擊。 黃忠領軍到達一個距離大谷關三里的地方,這是道路最為狹窄的地方,兩側都是山坡,只有中間一條狹窄的道路,不過山坡上面的草木稀疏,不可能有埋伏,黃忠便指揮麾下騎兵放心通過。 黃忠領軍走了沒幾步,突然發現前面狹窄的山道上突然顯現十幾輛大車,大車上顯現一面大旗,正是荊州軍的旗幟,大車裡的士卒高聲喊道:「黃將軍,主公派我們前來接應你們!」 黃忠這數千騎兵正是人困馬乏,又有些飢渴,看到這些疑似輜重車的大馬車,欣喜若狂,他們忙不迭地策馬往大車方向衝了過來。 黃忠一馬當先,當距離大車越來越近時,黃忠陡然發現,這十輛馬車是四輪馬車,迥然不同於荊州流行的二輪馬車,而且這些馬車所用木料都是非常粗實的木頭,馬車的設計外觀也迥然不同於一般的輜重車,顯得異常寬大,車廂全用厚厚的木板隔著,木板上有一些小洞。 黃忠看到這些奇怪的馬車,突感不妙,急忙策馬回轉。 而在這時,這十輛馬車迅速打橫,卸去套車的戰馬,十輛馬車打橫成兩列,迅速組成了一個堅固的車陣,將這條道路堵得嚴嚴實實,馬車裡面藏著的弩兵端起勁弩,對準來不及反應的荊州騎兵攢射起來。 這十幾輛馬車後面又有幾十輛馬車急速駛來,這幾十輛馬車上跳下三百名弩兵和十名工兵、一百名輔兵,在那些工兵、輔兵的支持下,車陣兩側迅速搭起了高高的梯子,後來的弩兵順著梯子,攀上了兩側的山坡,這樣一來,六百名弩兵形成了一個立體的弩陣,對黃忠這數千騎兵進行了密集的打擊。 黃忠急忙來了個鐙裡藏身,躲過來車陣弩兵勁射而來的密集箭雨,但他的戰馬卻被射成了刺蝟。 黃忠在近衛的遮蔽保護下,迅速換乘了另外一匹戰馬。 那車陣後面的魏軍弩兵都紛紛高喊道:「劉表已死,黃忠還不快快束手就擒!」 黃忠這數千騎兵一邊狼狽地揮舞兵器磕擋勁射而來的弩箭,一邊淒惶地議論道:「莫非主公真的敗了?你看那車陣上懸掛的旗幟分明是主公的中軍大旗。」 黃忠跟隨劉表多年,一直相信劉表是真命天子,不相信劉表會這麼輕易地死去,但他卻不敢斷定劉表沒有被魏延擊敗,因為劉表若是沒敗,他的中軍大旗不可能會被魏軍給繳獲了。 黃忠急於回軍援助主公劉表,他一邊揮舞大刀磕擋弩箭,一邊厲聲大喝道:「主公乃天命所歸,魏延賊子又豈能損主公分毫!荊州將士們,隨我衝殺出去!」 騎兵對車陣的衝鋒,莫過於犧牲幾百個騎兵和戰馬,寧肯身上扎滿箭羽,也要靠著戰馬高速馳騁下的巨大沖力將車陣沖散,若換做一般軍隊草草搭建起來的車陣,肯定抵不過數百匹戰馬的連番衝擊,但魏軍採用這樣的車陣對付匈奴、鮮卑騎兵用了很多次,已經熟能生巧,煉化出一套非常成功的戰術。 魏軍的馬車都是標準化作業打造出來的,用的都是最結實最粗重的木料,可承受五百馬力衝擊,馬車打橫鏈接一起時用的都是粗實的鐵鏈銜接起來的,每個馬車下面還有長長的鐵釺,戰事剛一開始,馬車裡面的輔兵便掄起大鐵鎚將鐵釺砸入地下,馬車便牢牢地釘在地上,除非對方配備霹靂車之類的投石車來砸毀馬車,否則無法奈何得了魏軍的車陣。 趙雲的副將只帶了六百個弩兵前來狙擊,看起來甚是託大,可要想起正史上鞠義以八百先登弩兵在平地上用盾陣就擊潰公孫瓚的數萬騎兵,足以看出強弩對輕騎的巨大殺傷力。 強勁的弩箭發射出去,發出淒厲的破空聲,射入疾馳過來的荊州騎兵體內和戰馬身上,發出沉悶得讓人驚懼的噗噗聲,弩箭的勁氣實在太過強勁,甚是在射穿前一個騎兵的身體後又能將後面一個騎兵射傷。 那些一邊揮舞兵器撥打弩箭一邊策馬衝陣的荊州騎兵,他們多是沒有跟魏軍打過像樣戰爭的荊州人,他們按照以往跟其他軍隊的戰鬥經驗,進而推斷魏軍的強弩發射速度不可能很快,他們完全可以在弩兵射弩和上弩的時間段裡,衝到車陣前,用疾馳而來的戰馬強行撞散車陣,他們根本沒想到魏軍弩兵射弩竟如此快速,對面僅有五百弩兵卻可以把弩箭攢射得這麼密集。 經過馬鈞的改良,魏軍的大黃弩有了較大的改良,大黃弩有效射程三百步,每次可以上五根弩箭,進弩的環節大大簡便,一個訓練有素的弩兵在十秒鐘就可以把五根弩箭裝入弩機,另外一個弩兵花十秒時間就可以拉起弩弦拉到發射位置,六百個弩兵分成三組,一組發弩,一組上弩,一組進弩,每十秒的時間裡就發射出三千隻弩箭。 而荊州距離北方大草原很遠,他們的騎兵所得到的戰馬多半是之前西涼軍淘汰不要的駑馬,放在魏軍中只能做拉輜重車的駑馬,這樣的戰馬想要衝過大黃弩的有效射程三百步,至少要二十秒,而在這二十秒間,魏軍這六百弩兵已經發射了六千支弩箭。 若是場地寬大,黃忠這六千多荊州騎兵一擁而上,前面的騎兵為後面的騎兵擋著弩箭,或許能夠實現黃忠的戰術目的,可這是在狹窄的山道上,兩側都是陡峭的山坡,中間只有一丈多寬的山道上,每次只能並行六七匹戰馬,而魏軍弩兵已經借助工兵輔兵的幫助,攀上了那依靠人力無法攀越的山坡,形成了對黃忠騎兵的立體遠程攻擊。 趙雲副將魏鵬判斷得到,黃忠這六千多殘餘騎兵,騎兵的素質還行,但戰馬明顯很差勁,所以他遵照魏延之前的指示,在戰馬素質不行的情況下,射人就先射馬,密集的弩箭都瞄準了黃忠這六千騎兵的坐騎,數千根弩箭破空而來,黃忠麾下騎兵胯下戰馬不住地嘶鳴,前面戰馬轟然倒地,後面疾馳而來的戰馬被前面戰馬的屍體絆住,馬失前蹄轟然倒下,隨著黃忠不靠譜的命令,這六千騎兵一片大亂。 前面倒下了一千多匹戰馬,簡直要把山道堵塞起來,黃忠剩餘的騎兵衝不過來,而魏鵬的弩兵已經沿著工兵輔兵打造好的梯子爬上了陡峭的山坡,沿著山坡上一條蹊徑,疾步往前奔去,一邊跑,還一邊往黃忠處射箭。 黃忠現在陷入困境,不論是魏軍的弩箭還是橫在路上倒斃的戰馬,都讓他無法前進,既然無法前進,那就退後吧,但退後要退到哪裡去呢,若是從後面繞路去大谷,就不再是四十里的路程,而是一百多里地,等自己趕到大谷,估計只有主公劉表收屍的份了。 黃忠陷入猶豫之中,但山坡上的魏軍弩兵卻不猶豫,他們從上往下攢射,例不虛發,將黃忠後隊騎兵射得人仰馬翻。 黃忠想要棄馬上山,卻發現兩側山坡雖然草木稀疏,但甚是陡峭,憑著人力難以登攀,而若是繼續逗留在這山谷裡,只會成為山坡上魏軍弩兵的活靶子。 黃忠萬般無奈,只好下令往回撤退。 黃忠手下那些騎兵早就被魏軍弩兵的強勁弩箭給嚇得心驚膽顫,只是畏懼於黃忠不敢逃跑,現在得到黃忠撤退的軍令,如蒙大赦,都慌不迭地轉身逃竄,想要早點逃出魏軍弩兵的弩箭射程。 黃忠領著這些潰逃的荊州騎兵,慌裡慌張地跑了七八里地,方定下神,清點人數,結果發現剛才被魏軍弩兵那一陣狙擊,竟然折損了將近三千人。 黃忠本來帶了八千騎兵追擊趙雲,但在趙雲四千騎兵的歹射戰法襲擊下,折損了七八百人,又在伊闕關下面折損了七八百人,這次又折損了將近三千人,剩下的只有三千多人,而且多半都帶有箭傷。 黃忠現在打定主意,不再從大谷關前過了,還是直接繞路去廣成關吧,最關鍵的是把這三千多騎兵帶回去吧,荊州缺乏戰馬,更缺乏好騎兵,這訓練三年的騎兵折損一個少一個,還是儘量為主公的大業多留存一些騎兵種子吧。 黃忠領著這三千多殘餘騎兵,又行了兩三里地,前面陡然出現了一支人馬,攔住了他們,為首一員大將,白馬銀槍,銀盔銀甲,面白如玉,挺拔俊秀,正是常山趙雲趙子龍。 趙雲優哉游哉地笑道:「黃忠將軍,常山趙子龍在此等候多時了,我們再決一勝負如何。」 若換個時刻,黃忠必定戰意勃發,欣然接受趙雲的挑戰,但現在他人困馬乏,麾下將士多半帶傷士氣低落,根本無法跟養精蓄銳多時的趙雲相抗衡。 黃忠並不答話,揮動大刀,策動戰馬,大喝一聲:「荊州將士們,咱們衝過去!」 趙雲策動白龍馬,揮動亮銀槍,直奔黃忠,而黃忠卻撥轉馬頭,避而不戰,轉而奔向趙雲三千騎兵防守最薄弱處,因為黃忠從不久前跟趙雲的戰鬥中就明顯看出趙雲是在詐敗,趙雲的實力不在自己下面,以自己現在的狀態跟趙雲硬碰硬就是找死,他難得地理智了一次,讓麾下親兵纏著趙雲,自己從普通魏軍騎兵士卒處衝陣。 趙雲卻不願輕易放過黃忠,他用力一夾胯下白龍馬,如一道白色閃電衝向黃忠,掌中的亮銀槍發出奪目的白光,白光直刺黃忠的腹心。 黃忠見避無可避,只得強打精神,握緊手中大刀,舉刀劈向趙雲,刀勢凌厲狂放,大有一去不返之意。因為黃忠已經猜到主公劉表大敗,沒準已經被魏延斬殺了,黃忠頗有些生無可戀,見趙雲實在逼人太甚,索性跟趙雲玩命。 趙雲素來喜歡以巧破拙,本來他的槍法足以克制黃忠,甚至可以趁著黃忠現在人困馬乏精神低迷狀態不佳,在一百回合內取黃忠性命,但黃忠搏命廝殺,趙雲便有幾分不適應,因為趙雲不願拿自己寶貴的性命跟黃忠換。 趙雲有了這個心思,又在黃忠死命搏殺和黃忠親兵死命保護下,讓黃忠勉強逃得了性命。 黃忠在麾下親兵的死命保護下,勉強逃得性命,輾轉逃往廣成關,還沒到廣成關時,黃忠就聽說廣成關落入魏延手中,黃忠只得又輾轉逃往襄陽。 黃忠麾下這三千多騎兵,只逃走了三百多人,戰死了一千多人,投降了兩千多人,而趙雲的三千騎兵裡面只死傷了三四百人,可謂完勝。 趙雲受降了那兩千多荊州騎兵後,將戰場留給伊闕關守將傅彤打掃,繼續往東與副將魏鵬回合,又繼續往東,與陳到回合,整合魏延留給他的所有騎兵,協助陳到繼續追擊劉表。 卻說劉表倉皇逃竄了四五里地,發現魏延統領的大隊騎兵不再挾尾追殺,又見後面領著兩萬步兵的陳到並未趕盡殺絕地緊追不捨,心裡頓覺輕鬆,又見麾下文臣武將大多都聚齊了,心裡並未有太多悲慼,畢竟有這樣的班底在,荊州沃野千里人口眾多,自己還能捲土重來。 |
第432章【伏擊黃祖!】 洛陽通往潁川有兩條要道,有一條從轘轅關穿過,多是山路,崎嶇難行,又頗多山林,所以很少有人從那裡通行,另外一條路是轘轅關前方三十里外的一條路,從潁川郡繞道到大谷關,這條路是在嵩山南麓,又稱山南道,山南道比較平坦寬暢,所以潁川、汝南那邊前去洛陽的多走山南道。 魏翔帶著黃祖走的便是山南道,黃祖憂心於主公劉表的安危,見道路平坦寬暢,便催促麾下士卒加緊時間趕路。 從潁川郡趕到這個叫做鄂嶺口的地方,相距二百里,黃祖麾下三萬將士多是步兵,靠著兩條腿走,足足走了兩天兩夜,一路上休息的時間加起來不足四個時辰,將士疲憊不堪,頗多怨言。 黃祖跟張飛的秉性很像,從來不知體卹士卒的辛苦,有敢大聲怨言者,黃祖就一刀砍了,搞得下面的士卒敢怒不敢言,那些部將懾於黃祖的暴躁,也不敢多做規勸。 黃祖的三萬士卒就是在疲憊和怨恨中走到了鄂嶺口,鄂嶺口兩山夾一溝,兩側山嶺雖然草木茂盛,但甚是平緩,看上去不可能有伏兵,魏翔還是故作謹慎狀,上前對黃祖說道:「黃將軍,末將領人前去探查一下,看看此地有沒有伏兵。」 黃祖掃視了一下鄂嶺附近的地形,不屑一顧地擺手笑道:「魏延的大隊人馬都在大谷關,怎會來這裡伏擊我們,再說這裡也不適合埋伏。」 魏翔心裡暗自恥笑,黃祖你是不知道魏延軍中還有強大的工兵隊伍,他們能夠把任何不利的地形都改造成適合自己戰術發揮的地形。 魏翔輕輕搖搖頭道:「文將軍,末將還是以為,小心無大差。」 因為魏翔是直屬於劉表的將領,並不直接隸屬於黃祖,所以黃祖也不想得罪與他,便擺擺手道:「你若閒著無聊,那就去探探吧。」 魏翔便領了幾百人趕在前面,裝出一副細心探查的模樣,查了兩個時辰,沒有查出任何可疑的地方,便派人傳報黃祖,說此地沒有埋伏,可放心通行。 黃祖輕蔑一笑道:「這個魏翔跟著主公多年,膽氣竟然還是這麼小。」 黃祖舉起大刀,示意麾下人馬,快速通過鄂嶺口。 鄂嶺口這片山谷連綿十餘裡,黃祖的後軍全部入了鄂嶺口,前軍人馬還沒有走出鄂嶺口。 就在黃祖後軍所有人馬都入了鄂嶺口時,鄂嶺口的入口處一聲巨響,十多顆原本屹立在山坡上的粗實大樹隨著那聲巨響滾落在入口處,伴隨著這些大樹下去的還有許多塊大石,將入口處牢牢地填塞起來。 伴隨那聲巨響而起的是兩側山嶺上的弓弩兵,他們剛才藏身在工兵挖掘好的工事裡,工事外圍用蒼松翠柏樹枝草葉掩蓋起來,看起來毫無破綻。 郝昭領著這八千弓弩兵,一聲令下,萬箭齊發。 黃祖本來就認為這個地方不可能有伏兵,又得魏翔傳報說偵察過了沒有埋伏,黃祖就根本沒有做任何防備,那些刀盾兵趕了一天的路,疲憊不堪,根本沒有把厚重的盾牌端在手裡,而是背在背上,有些士卒甚至脫去盔甲丟在輜重馬車上,這樣毫無防備的狀態突然遭到亂箭襲擊,一片大亂。 黃祖一邊揮舞著大刀磕飛激射過來的箭羽,一邊厲聲問身邊親兵:「魏翔何在,他這狗才不是說沒有埋伏嗎?」 身邊親兵趕緊頂著盾牌往前跑,追問魏翔的下落,過不多時,傳報說魏翔不知下落。 黃祖勃然大怒,恨恨地罵道:「魏翔這狗賊,必是在大谷關投降了魏延,特地引誘我們進這個埋伏圈,難怪他那個形影不離的孿生哥哥魏飛沒有出現。」 郝昭率領這八千弓弩兵用的都是魏軍軍械司新近研發的強弓勁弩,弓弩皆能連發,再加上嚴格訓練熟能生巧的三排陣「一排上弩一排進弩一排發弩」,弩箭連發,如暴風驟雨一樣,傾灑在荊州軍頭上。 黃祖拚命揮動大刀撥打勁射而來的弩箭,因為弩箭實在太密了,他護住身體卻護不住戰馬,過不多時,胯下戰馬中了幾支弩箭,轟然倒地,黃祖翻身倒地,刀法散亂,護不住自己,還好身邊親兵用大盾為他遮擋,黃祖才沒有變成刺蝟。 黃祖站起身,提著大刀,顫聲道:「敵軍箭矢太強,呆在原地,只會死路一條,前方沒有響聲,想必前方沒有堵塞,那就往前衝,往前衝!」 黃祖在親兵的護衛下,往前衝了幾里地,衝到鄂嶺的出口,才愕然發現,出口外的平地上,森立屹立著兩萬中央精銳騎兵,他們是從山嶺一側轉過來的,原來這便是為什麼入口封死而出口沒有堵死的原因。 這兩萬中央精銳騎兵面前已經倒下了數千個劉表步兵,兩側也跪伏了數千劉表步兵,蜂擁而出的荊州軍步兵因為趕了一天的路又困又累,遇到養精蓄銳的魏軍騎兵,簡直是以卵擊石,或者被魏軍騎兵的馬弩射殺,或者被長戟長槍刺死,或者乾脆繳械投降。 黃祖帶來的三萬將士,只有三千騎兵,而這三千騎兵因為目標大,多數都被郝昭的八千弓弩兵給輕易射殺了,剩下的步兵疲憊不堪,從狹窄的出口衝出時,面對的是平地上的兩萬騎兵,谷口狹窄,同一時間只能衝出數百人卻要面對數千騎兵的擊殺,許多荊州軍士卒絕望無助再加上對劉表和黃祖的怨恨,乾脆拋下兵器,跪伏在地,向魏軍投降。 黃祖遠遠看到魏軍陣中那匹如黑龍一樣的高頭大馬和那馬上端坐著的高大如天神的武將,他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魏延竟然親自出馬!」 黃祖露出頭去看魏延,卻沒料想到山嶺高處一處工事裡郝昭端著上面鑲嵌了千里鏡的勁弩瞄準了黃祖。 黃祖以他多年徵戰的直覺,感到一股勁銳的寒風直撲向脖頸,他趕緊躲閃,郝昭那支弩箭正中黃祖的肩膀,黃祖感到箭頭劇痛,右臂無力垂下,大刀再也握不住了,嘡啷落地。 黃祖身邊的親兵趕緊用盾牌將黃祖護住,黃祖心裡一片冰涼,以前他都不是魏延對手,這次他又受了傷,更加不是魏延對手,甚至沒準連一合都走不了,為今之計就是逃,往前是死路,往後是絕路,只有往山上跑了。 黃祖在親兵的簇擁下,爬上平緩的山坡,衝著郝昭兩側防線最薄弱處猛攻過去,郝昭只帶了八千弓弩兵,不可能將十幾里的山坡全都防守住,黃祖的幾個部將效仿黃祖,帶著親兵,翻上山坡,衝出魏軍防守薄弱的地方。 兩側山坡看似平緩,卻密佈了陷阱,那些跟隨黃祖爬上山坡想要翻山逃走的荊州軍將士不是掉入坑洞裡就是被山坡密佈的蒺藜扎中失去活動能力,要麼就是被突然爆開的粉塵迷住雙眼,要麼就是被旁邊忽然倒下的樹枝砸中。 當然那些企圖翻山而過的荊州軍將士受到最多威脅的,是藏身在工事裡面的魏軍八千弓弩兵密集的箭矢,這八千弓弩兵經過嚴格訓練和頻繁的實戰演練,這八千弓弩兵簡直可以做到箭不虛發,每一支射出的箭羽總能射中一個荊州軍將士的軀體。 不過箭矢相對於刀槍而言,如果不是射中要害,不會致人死地,只會讓人失去活動能力,被迫束手就擒,這就是魏延列兩萬騎兵在谷口不衝鋒只是用弓箭狙擊的原因。 數日前魏延在大谷關前大開殺戒,赤血刀奪走了七八百人的性命,魏延事後有些後悔,這些人若是用弓箭射中手腳降服,箭傷容易治癒,過不多時就是活蹦亂跳的免費勞役,這七八百人一年能至少能創造出二千多萬錢的效益,不過魏延轉念一想,大谷關前就是要用這樣的屠殺來擊潰劉表大軍的士氣,迫使他們敗退,退到大谷的埋伏圈裡。 而魏延這次伏擊黃祖三萬人馬,就沒有必要這樣大開殺戒了,八千弓弩兵在山谷兩側攢射,魏延兩萬騎兵堵住谷口攢射,同時魏延這二萬八千人馬的到來,也帶給了黃祖部一個鮮明的信號,他們的主公劉表確實大敗了,不然魏延不可能帶著這麼多人馬來伏擊黃祖。 黃祖這三萬人馬本來就在黃祖的暴躁催促下急行軍了三天三夜,極端疲倦,現在又遭受魏延的伏擊,醒悟到劉表那十萬大軍已經大敗,身心俱疲已近絕望的荊州軍三萬士卒根本無心再跟魏延對陣,衝不開魏延兩萬精銳騎兵圍堵的出口,又在攀爬山坡時連遭陷阱,進退無據的荊州軍士卒在魏軍漫山遍野的「繳械不殺,投降有賞」的口號中,丟失了最後一絲拚殺的勇氣,紛紛丟下兵器,跪在道路兩旁,等待整編。 只有黃祖等少數高級將領在親兵衛隊的死命保護下,翻山越嶺,逃出重圍,而這些人員加在一起還不足一千人,黃祖這三萬人馬可算是全軍覆沒。 黃祖翻過山坡,又歷經周折,轉回到江夏郡,卻發現,江夏郡已經被甘寧帶領的遊擊兵團佔領,黃祖只得飲恨返回襄陽城。 甘寧佔領這些城池後,迅速發動窮苦百姓組成了基層郡縣兵來遏制地方世家大族的家兵。 與此同時,南郡的很多城池也被文聘的遊擊兵團佔領,文聘佔領了這些城池後,迅速發動當地的窮苦百姓組成了基層的郡縣鄉兵協助遊擊兵團防守城池。 上庸郡的很多城池也被廖化的人馬攻佔,他們參照魏軍一直以來的製度,發動基層群眾,組成屬於基層群眾的郡縣鄉兵,全部由魏軍退役將士做郡縣鄉兵的軍官和教官,郡縣鄉兵全部被魏軍掌握在手中,那些蠢蠢欲動的世家大族遂不敢亂動。 魏延挾大敗劉表、黃祖之勢,趁著江夏、南郡、上庸三郡兵力空虛之際,迅速奪取了這三個郡,並任命文聘為荊州將軍,甘寧為荊州副將軍,組建起合格的荊州兵團,在防守三郡的同時,積極開拓其他郡縣。 魏延這次一連串的大手筆,讓劉表猝手不及,他的荊州現在只剩了荊南四郡和襄陽、江陵等少數幾個城池,劉表能夠調動的兵馬還不到兩萬,只能在日益強大的魏軍的威逼下,苟延殘喘。 因為文聘等人新得江夏、南郡、上庸郡,而這三郡裡世家林立,南郡又是劉表的老巢,魏軍想要站穩腳跟,至少還要花費半年的時間去整頓地方。 魏延大敗黃祖後,留大將郝昭領二千騎兵和八千弓弩兵受降整編荊州軍。 黃祖集合了三萬人馬,最後帶走的不到一千人馬,當場戰死的三千餘人,其他被箭矢刀槍傷著導致重殘的有兩千多人,其他的都或多或少有創傷,但經過魏軍醫護營的精心護理,大多都痊癒了,那些重殘的編入屯田兵團做最簡單的養雞養鴨養鵝之類的工作,剩下兩萬多人只選出兩千多人補充魏軍的戰損,剩下的則編入魏軍下屬的郡縣兵裡,那些跟世家大族有瓜葛的則被清理出去,壓在屯田兵團的勞改大隊裡接受勞動教育。 文聘的荊州兵團得到兩萬降兵補充,實力壯大不少,已經不再懼怕地方世家大族的反撲。 魏延帶來的兩萬騎兵在剛才的戰鬥裡只受傷了一千多個,魏延全部把他們留給郝昭指揮去整編那些降兵,魏延領一萬八千騎兵稍作休整後,便向廣成關疾馳而去。 魏延這一萬八千騎兵從廣成澤東邊繞了一個大圈,才來到廣成關前。 此時的廣成關已經被魏延麾下大將馬忠重新佔領,而參與伏擊劉表的大將太史慈等人也早在廣成關等候魏延的到來,趙雲也督促後軍來到廣成關。 卻說數日前,魏延當時看到典韋擒獲魏飛、魏翔,靈機一動,以劉表為餌,引誘黃祖上鉤,消滅了黃祖的江夏軍。 當魏延領著兩萬騎兵離開大谷關時,劉表正一步步踏入魏延早就給他構建好的伏擊圈。 |
魏延的種子三國 第431章【引誘黃祖上鉤】 陳應、鮑隆常年在山中打獵,不善騎馬,便步行作戰,陳應、鮑隆一左一右,飛快地跑到魏延近前。 陳應手持兩把飛叉,一把飛叉飛起,從左邊飛向烏騅馬的馬腹。 鮑隆手持幾隻飛刀,一支飛刀以例不虛發之勢飛向烏騅馬,目標還是烏騅馬的馬腹。 若是讓這飛叉飛刀射中,烏騅馬必死。 魏延愛馬如己,見這兩人竟敢傷害烏騅馬,勃然大怒,雙腿一夾,烏騅馬騰空而起,避過了飛叉和飛刀,飛叉和飛刀卻以例不虛發之勢繼續往前飛,陳應見鮑隆的飛刀射向自己,鮑隆見陳應的飛叉射向自己,都忙不迭地滾地躲開。 當陳應翻身起來,準備再度舞動飛叉時,卻見尖銳的刀尖從自己前心透了出來,撕心裂肺的疼痛就那麼一下,陳應眼前一黑,頓時斃命。 而鮑隆剛握緊飛刀準備再度投擲,卻見赤色刀鋒在面前一晃,一道紅色血線在脖頸閃現。 鮑隆還未反應過來,已經成了無頭之鬼。 荊南三大高手刑道榮、陳應、鮑隆皆非魏延一合之敵,都被魏延乾脆利索地殺掉! 劉表麾下其他將領更不敢貿然上前送死,魏延策馬上前一步,他們竟慌張地退後兩三步。 很快地,魏延距離劉表只有二十多步,這二十多步完全是由荊州軍的鮮血和屍體鋪成的。 魏延已經有很久沒有殺人了,一時手癢就大開殺戒,眼裡只有劉表剩下的都是草芥,劉表陣中不論是大將還是小兵,凡是阻擋魏延的都慘死在魏延赤血刀之下。 魏延舞動赤血刀,向劉表衝去。 劉表麾下將士對他還算是一片忠心,見主公有難,都到劉表面前護駕。 魏延殺了一個,衝上來一雙,前仆後繼,無人退讓,魏延在倉促間很難衝到劉表身邊。 劉表本來還想表現出身為主公的血勇,但見魏延劈波斬浪一樣殺將過來,他趕緊撥馬往南逃竄,麾下的文臣武將也都跟著一溜煙沿著大谷往南逃去。 而劉表那些死忠士卒都擋著魏延馬前,劉表眼見越來越遠,魏延衝著劉表的那些死士大喝道:「劉表大勢已去,我只誅劉表一人,與爾等無關,爾等還不速速歸降!」 劉表那些死忠士卒厲聲大罵道:「魏延姦賊,我等願以死報主公!」 魏延怒髮衝冠,大喝一聲:「爾等找死,我就成全你們!」說著,揮舞起赤血刀,一條赤色遊龍在空中盤旋飛舞,劉表那些死忠士卒的殘肢碎肉散落一地,鮮血四處噴散,魏延就像一個巨大的絞肉機一樣,四週一丈之內再無一個活的生命,不論是劉表那些死忠將士的身體還是他們的戰馬,都被赤血刀斬為碎片。 魏延如此暴虐的殘殺,化解了他體內濃重的殺氣,殺了幾輪後,魏延漸漸平靜了體內的氣息,再次舉起赤血刀,厲聲大喝道:「魏軍將士,跟我衝!殺!」 三萬魏軍騎兵跟著魏延一起大吼道:「殺!」喊殺聲驚天動地。 魏延想要掛起赤血刀,拿起身後掛著的霸王弓,用箭射殺劉表,但劉表麾下大將劉磐看出魏延的企圖,指揮劉表的死忠士卒死命纏住魏延,讓魏延沒有時間掛起赤血刀轉而用弓箭。 魏延一邊揮舞赤血刀,像收割麥子一樣地收割著劉表死忠將士的性命,一邊冷冷地望著劉表逃竄的背影,我魏延雖然不能親手殺了你,但我麾下大將的伏擊應能置你於死地! 劉表雖有兩萬死忠將士悍不畏死地擋住了魏延的衝鋒,但劉表荊州兵不論從裝備還是戰力還是精神狀態都遠不如魏軍,特別魏軍是三萬精銳騎兵衝鋒,對付劉表這僅剩下八萬不多的荊州步兵,虎入羊群一般,這八萬荊州步兵好不容易立起來的陣型被魏軍騎兵強大的攻勢給擊散,特別當劉表自己也掉頭逃竄,荊州軍士氣大跌,全線崩潰! 到了最後,連那些死忠於劉表的將士也都轉身往南逃去。 魏延這三萬騎兵在後面緊追不捨,許多荊州步兵兩條腿根本跑不過魏軍騎兵的四條腿。 三萬魏軍騎兵厲聲大喝:「繳械不殺,投降有賞!」「繳械不殺,投降有賞!」 很多荊州步兵見實在逃不掉,又不想死在魏軍騎兵的馬蹄下,只得丟下兵器,跪伏在地。 魏延嫌棄這些荊州步兵阻礙道路,便傳下軍令:「投降的荊州步兵必須要跪在道路兩旁,不准阻礙道路,凡是站在路中間擋住去路的一律格殺!」 魏延軍令一出,許多荊州步兵見劉表大勢已去,都跪伏大穀道路兩邊,等待陳到統領的魏軍步兵整編,而魏延繼續統領魏軍騎兵追殺劉表。 追不數里,前面的溝壑縱橫怪石嶙峋,山間溪流密佈,山路崎嶇,非常不利於騎兵行走,步兵脫去盔甲卻甚為便宜,劉表與麾下眾文臣武將皆下馬步行而走,魏延騎跨烏騅馬跋山涉水如履平地,可他麾下三萬騎兵的戰馬都是凡馬,遇到這樣複雜的地形,都只得棄馬步行。 魏延皺著眉頭看著前面的道路,嘆息道:「騎兵下了馬恐怕連普通步兵都不如,真是大材小用。」 就在這時,前面的典韋挾持兩人,飛身來報,說擒得劉表麾下兩員將領魏飛、魏翔。 魏飛、魏翔皆是襄陽人,是劉表在攻打洛陽之前臨時招攬的部將。 兩人都是騎將,號稱弓馬嫻熟,若是騎在馬上,還能跟典韋交手幾個回合,但荊州軍士氣大潰,他們急於逃跑,礙於地形,棄馬逃跑,但因為他們不習慣山林步行,走了沒幾步,魏飛便在穿過一條小溪時摔入水中,摔傷了一條腿,因為荊州軍四散奔逃,魏飛、魏翔麾下士卒全都離散,魏翔只好自己一個人扶著兄長魏飛慢慢往前行走。 典韋呼嘯山林多年,步戰遠勝馬戰,典韋領著麾下幾百名大戟士,跳躍如飛,過不多時就追上了荊州軍,典韋見這兩個長相相似疑似孿生兄弟的傢伙橫在路上,就想掄起大戟將他們斬殺,卻見他們一人受傷另一人扶持兄弟情深,不忍下手,因為這兩員將領都姓魏,典韋不知他們是不是跟主公有宗族關係,所以親自押解這兩人到魏延馬前,交由魏延親自發落。 典韋從魏飛、魏翔身上搜出了劉表的印信,因為魏飛、魏翔兩人雖然武藝平平,但長相都相當俊美,被那個重視外在勝過內在的主公劉表器重,放在身邊,負責掌管印信和儀仗。 魏延望著魏飛、魏翔兄弟,又看了看手中的印信,又拿起洛陽週邊的地圖,洛陽東南邊是潁川郡、陳郡、汝南郡,劉表在這三郡放置了三萬人馬,由大將黃祖統率,魏延打起了這三萬人馬的主意。 他上前將魏飛、魏翔身上的五花大綁解開,衝著他們微微笑道:「我素來器重同宗兄弟,魏徵等同宗兄弟子自從跟隨與我,現在皆手握重權,而你們現在不過是劉表麾下末將,人馬尚未過千,不如歸順於我,我必定重用你們,你我共創魏氏的輝煌。」 魏飛、魏翔本來就不是把忠義讀到骨髓裡面的文人,他們只是尋常武將,武將生逢亂世信奉的便是「有奶便是娘」和「識時務為俊傑」,何況魏延還如此情深意重地託以同宗兄弟之情,面子給的足足的,魏飛、魏翔若是還堅稱效忠劉表至死不渝就有點太給臉不要臉了,魏飛、魏翔立即俯身跪拜在魏延面前:「降將魏飛、魏翔謝過主公不殺之恩!」 魏延看出他們的才能,知道他們跟魏徵等人比起來差的太遠了,並沒有真心實意要收他們為同宗兄弟,同時對他們兩個的忠誠度也沒有多大信心,便笑道:「你們剛剛歸順過來,寸功未立,不便封賞,現在有一個機會讓你們建立功勛,不知你們願不願意出馬?」 魏飛、魏翔一起拱手笑道:「主公但有吩咐,末將無所不從!」 魏延笑著指了指地圖上的江夏郡的方向:「劉表大將黃祖統三萬人馬從江夏郡而來,囤聚在這裡,頻臨洛陽太近,為我心腹之患,現在劉表新敗,消息尚未傳到黃祖處,你們便火速前去黃祖處,告訴他劉表被困於大谷,讓黃祖火速傾發三萬人馬前來支援。」 魏飛、魏翔愕然道:「末將不明主公為何如此行事?」 魏延懶得跟他們多說,神秘一笑道:「你們只管帶著黃祖的三萬人馬前來大谷即可,你們一定要帶著黃祖沿著這條路徑前 。」 魏飛、魏翔互相對望一眼,他們差不多能猜得出魏延想要圍點打援,消滅黃祖的三萬人馬,若是他們真的可以投降魏延,自然會心甘情願地傳送這個假情報給黃祖,可畢竟兩人的家眷都在襄陽,若是投降了魏延,家人肯定會被劉表除掉,這次兄弟兩人都被魏延派往黃祖處,那就是魚兒脫鉤,沒有必要再為魏延效力,便把實情告訴黃祖,讓他不要前來這裡送死,主公劉表即便在大谷裡死掉,還有少主劉琦可以輔佐。 魏延雙目如電,看得出這兩人表情古怪,便嘿然一笑道:「二位切莫擔心家眷,我在襄陽城裡安插有許多細作,會讓那些細作將你們二位的直系家眷悄悄帶來洛陽,兩位沒有後顧之憂,便可全心為魏軍效力了。魏飛的腿部受傷,不良於行,就留在軍中養傷吧,勞煩魏翔你跑一趟了,切記,一定要把黃祖帶上那條路,然後你就隨機應變及時撤離。」 魏延這番話說出口後,魏飛、魏翔心驚膽顫,知道魏延對自己並不放心,不僅讓襄陽城裡的細作控制了自家的直系親屬,還將魏飛在軍中,魏飛、魏翔不敢再有異樣的心思。 魏飛留在魏延軍中,由典韋的大戟士看護。 魏翔將自己渾身上下弄得更加狼狽,身上到處都是飛濺的血跡,看上去經歷了慘烈的廝殺,帶著劉表的印信,策馬揚鞭,直奔黃祖所在軍中。 黃祖聽魏翔說劉表兵敗被圍在大谷,他以為魏翔是在說笑,當他聽完劉表整個兵敗的過程,特別是聽到魏延親自統率三萬騎兵殺出時,黃祖不得不承認,他主公劉表這次敗得不冤。 黃祖追隨劉表多年,是劉表的忠犬,得知劉表被困,如喪妣考,他趕緊派人將麾下三萬人馬全都聚攏起來,往大谷關方向急速增援。 有部將勸黃祖留下一些人馬防止留守義陽的滿寵等人乘勢侵擾郡縣城池,黃祖嗔目大吼道:「若主公不在,這些城池守之何用?」 那部將見黃祖如此激動,遂不敢再勸,黃祖傾發所有人馬,剩下守衛郡縣城池的只是地方世家匆匆拼湊起來的郡兵。 這些郡兵都是草草聚攏起來的農夫,不論裝備還是訓練還是紀律,甚至不如魏延轄區內的鄉兵,根本無法肩負起防禦郡縣城池的重任,但黃祖得知主公被魏延圍困已經六神無主,根本不去在乎這些東西。 魏延見魏翔拍馬遠走,便傳令下去:「本將領兩萬精銳騎兵前去狙擊黃祖,剩餘騎兵交由趙雲指揮,與陳到統帥的步兵清掃戰場,並堵住大谷北路,以防劉表荊州軍從北路逃竄。郝昭領八千弓弩兵騎馬與我一起前去狙擊黃祖。」 魏延與麾下將領典韋、潘鳳一起,領兩萬精銳騎兵,退回大谷關,與郝昭的八千弓弩兵匯合一處,從大谷關與洛陽之間的官道,直奔轘轅關而去。 轘轅關在偃師與登封交界處,在太室山與少室山之間,道路險隘,有彎道十二,迴環盤旋,將去復還,故稱轘轅關,為洛陽通往許、陳的捷徑要沖。 魏延領兩萬騎兵在轘轅關休整三日,待前方斥候探查到黃祖人馬距離轘轅關前面的要道有五十里地,魏延方才動身,領兩萬騎兵和八千弓弩兵埋伏在潁川郡通往洛陽的山南道兩側,準備伏擊黃祖! |
第430章 【刺死刑道榮!】 黃忠見趙雲驕傲不可一世的樣子,心中憤怒,撥轉馬頭,策馬揮刀,直奔趙云:「無知小輩,安敢如此託大,納命來!」 黃忠相貌威武,氣勢十足,尋常將領碰到他,氣勢上都輸了幾成,趙雲在此之前很少跟這樣級數的對手交手,也屏氣凝神,認真對待。 兩馬交錯,兩人戰在一處,黃忠力大刀沉,刀法精湛,趙雲亮銀槍飄逸非凡,槍法極為精妙,兩人鬥得難解難分。 鬥了三十多個回合,冷靜的趙雲想起主公魏延交代好的戰術,槍法上開始有些散漫,又過了二十回合,趙雲便裝出不敵的樣子,撥馬而逃。 趙雲麾下這三千多騎兵都是魏軍的精銳騎兵,戰馬皆是北方草原的良馬,雙邊馬鐙、高橋馬鞍、馬蹄鐵都裝備上了,而且這三種東西都是魏軍下屬的兵工場標準化製作出來的。 反觀黃忠這八千荊州騎兵的戰馬都是東拼七湊出來,荊州軍雖然在一年前從隱秘通道得到魏軍雙邊馬鐙、高橋馬鞍、馬蹄鐵並仿造出來,但因為劉表向來不重視製造工藝,這些馬具的打造全交給世家人物的產業,而那些世家人物貪財好利,以次充好弄虛作假是家常便飯,所以荊州軍的三種馬具不僅產量上不如魏軍,質量上更加不及。 趙雲若真的想從黃忠的追擊中逃離,用盡全力跑開,早就把黃忠甩的沒影,但為了執行魏延交代給他的任務,趙雲這三千騎兵還是放慢了馬速,保持跟黃忠八千騎兵相距十幾丈。 又跑了十幾里地,黃忠有想撤兵回返的意圖,趙雲便效仿魏延,採用後世蒙古人的歹射法,三千中央騎兵們一邊策馬往前跑,一邊拿起背後的馬弓,拿起箭囊裡的弓箭,往後攢射。 因為中央騎兵是在後退時往後射箭的,箭羽是往後走的,後方的黃忠八千荊州騎兵追兵是迎著箭上,而荊州騎兵若是射箭,他們的弓箭向前射出的時候是追著中央騎兵的,在弓箭射程中,弓箭射到對方身上有近一秒的時間,在馬上一秒的時間馬能跑出三四丈,中央騎兵的箭羽往後射去,迎著荊州騎兵縮短了三四丈,而後方荊州騎兵的箭要想射到對方要多出四五丈,這樣一下子將近七八丈的差距就出來了。 趙雲精準地控制著雙方的距離,在這個距離中,只有中央騎兵回頭射箭射中荊州騎兵的機會,而沒有荊州騎兵射中中央騎兵的可能,一番攢射下來,四五百個荊州騎兵被射落馬下。 黃忠本來不打算再在趙雲這三千多人身上浪費時間,但看趙雲這三千騎兵如此囂張,黃忠不禁勃然大怒,他不能容忍被趙雲的騎兵如此欺凌,便完全放棄了回軍協助步兵攻城的計畫,而是全力追擊趙雲這三千騎兵。 就這樣,趙雲費勁了心思,終於將黃忠引逗到了伊闕關。 伊闕關守將是傅彤,魏延知道傅彤在攻守方面更擅長防守,便委任他為河南郡郡尉同時兼領伊闕關守將。 傅彤現在麾下只有兩千洛陽郡兵,無力出城協助趙雲,但他可以用射程很遠的床弩狙擊黃忠的八千騎兵,掩護趙雲的三千騎兵進關。 在距離關門四五里的時候,趙雲便悄悄下令,全力奔馳,三千騎兵全力往關口衝去。 原本相距十幾丈的距離一下子就拉開了,等趙雲三千騎兵到達關口時,黃忠的八千荊州騎兵還在半裡之外。 趙雲三千騎兵一個不拉地進了關,關上的傅彤命兩千洛陽郡兵張弓搭箭,衝著剛剛衝到關前護城河邊上的荊州騎兵攢射過去,十台霹靂車和床弩也在轟鳴。 黃忠撤退的命令稍微一遲疑,那八千騎兵在關下丟了七八百具屍首。 傅彤笑問站在一旁的趙云:「趙將軍,主公為何要煞費苦心把黃忠八千騎兵引到這裡呢?」 趙雲微微一笑道:「黃忠帶來的是荊州的大部騎兵,現在留在大谷關前的荊州軍幾乎都是步兵,而主公在大谷關裡已經密佈了三萬精銳騎兵,現在荊州軍已經被我們襲擾得疲憊不堪,而我們魏軍三萬騎兵在關內養精蓄銳多日,衝殺出來,如虎入羊群一般。 本來劉表可以利用黃忠的八千騎兵來阻擋我們中央騎兵的衝鋒,好給他們荊州步兵排兵佈陣的緩衝時間,但現在黃忠的八千騎兵已經被我引到這裡,雖然相距只有四十里,可黃忠已經跟著我們打鬥了四十里,這來回八十里的路程,等黃忠回到大谷關前,劉表大勢已去矣!」 關下的黃忠見關上的趙雲與傅彤言談甚歡,再看看自己這僅存的六千多騎兵奈何不得這個險要的關隘,黃忠只得恨恨地衝著關上的趙雲罵道:「小輩,繞你一條狗命!」 趙雲哈哈大笑道:「黃忠,你中我家主公之計了,還不趕快爬回去救你家主公劉表?」 黃忠聽趙雲如此一說,瞬間面如土色,跟副將稍作合計,便不假思索地撥馬往大谷關方向匆匆趕去。 傅彤笑問趙云:「你為何要提點與他?」 趙雲笑道:「荊州馬少,一個騎兵只有一匹戰馬,以黃忠急躁的性格,當他聽到劉表有難,他必定不恤馬力奔跑,剛才的四十里地已經消耗了戰馬的大半體力,這回程的四十里地更會把他這六千多匹戰馬全都跑得疲累不堪,等他到了大谷關前,也不是我們車弩陣的對手,只有束手就擒的份。若不提點他,他慢慢回軍,馬力蓄足,到時解決起來肯定頗費工夫。」 傅彤笑著拍著趙雲的肩膀:「子龍跟主公多時,也學得這般應變功夫,佩服佩服!」 卻說大谷關前,黃忠那八千騎兵追擊趙雲而去,劉表見大谷關上的魏軍偃旗息鼓,似是不敢出戰,便放心地收攏人馬,各回營寨休息。 疲累不堪的荊州軍匆匆收拾了各自的營帳後,便昏昏睡去,此時正是黎明破曉時分。 大谷關裡,魏延披掛整齊,提著赤血刀,跨著烏騅馬,回望身後三萬精銳騎兵,昨晚他們都是耳朵堵著棉花睡覺,那五千洛陽郡兵以及趙雲四千騎兵搞得擾敵之計並未影響他們的休息,他們都是精神飽滿,戰意勃發,信心十足。 他們深信,跟著戰神主公,必能大敗荊州劉表。 大谷關的關門悄悄大開,黎明前的黑暗是分外地黑暗,魏延卻以他驚人的眼力看得清楚,面前的劉表營寨被趙雲四千騎兵焚燒得一片狼藉,那些妨礙騎兵進擊的鹿角全被焚燬,劉表剩餘這些步兵全都疲累不堪,又深信關內魏軍必定不敢再來襲擾,他們又沒有時間來修繕營寨,全都倒在地上悍然睡著。 三萬騎兵縱橫奔馳,以雷霆之勢,殺向一片狼藉猝不及防的劉表大營。 魏延本想一馬當先,身先士卒,卻沒想到麾下悍將典韋領一支精銳騎兵,成錐形陣,在魏延中軍陣前,衝向劉表大營。 劉表的大營相距關口不到兩里,魏軍精銳騎兵全力馳騁,頃刻之間,便衝入漏洞百出的劉表大營。 那些睡眼惺忪哈欠連天的荊州步兵,揮舞著製造粗陋的兵器,在大谷關前這片平坦的土地上,又怎麼是魏軍騎兵的對手,甚至不用魏軍騎兵動手,只是奔馳的馬蹄便踹死許多荊州步兵。 三萬養精蓄銳多日龍精虎猛的中央騎兵殺入那七萬多疲憊不堪猝不及防的荊州步兵陣營裡,如虎入羊群,簡直是一邊倒的肆虐。 雖然徐庶在戰前極力說服眾將務必要保證不讓主公身處險地,但魏延的烏騅馬是神駒,麾下沒有那個將領的坐騎可以比得上,典韋領兩千虎戟騎衝鋒在魏延前面,但轉瞬間,魏延已經策動烏騅馬衝到典韋身側,對典韋笑道:「惡來,我們去沖一下劉表的中軍吧!」 典韋的戰意一下子被魏延激發起來,他渾然忘記了戰前徐庶給他的交待,高聲回到:「謹遵主公軍令!」 魏延一帶烏騅馬,烏騅馬便如一道黑色閃電,衝入劉表那匆忙促建起來鬆鬆垮垮的軍陣裡,赤色赤血刀揮舞起來閃現的是縱橫肆虐的血色光芒。 魏延揮動赤血刀,左砍右劈,所到之處皆是斷肢四散,鮮血狂噴! 劉表麾下將領多圍繞著劉表身邊護駕,導致魏延面前的劉表軍中竟然沒有他刀下一合之敵,勢如破竹的魏延轉眼間就殺入劉表軍的核心! 典韋揮舞一對大鐵戟,領著數千虎戟騎緊隨其後,將鬆散的劉表軍陣撕開了一個大大的口子,後面的魏軍將士蜂擁而至,將魏延已經取得的戰果成倍擴展。 坐鎮後方的魯肅見魏延戰果輝煌,劉表軍隨時奔潰,便命郝昭領二千郡兵防守關隘,又請鄧芝、陳到不辭辛苦,領剩餘的兩萬步兵出關,協助魏延擴大戰果。 陳到領著步兵跟在騎兵後面撿漏,對於零星小股敵軍進行殲滅,並對大股投降敵軍進行整編,對戰場進行及時的打掃。 魯肅當然沒有忘掉跟著趙雲屁股後面跑去西邊那個關隘的黃忠那八千騎兵,便命馬忠領四千步兵組成車弩陣,以待黃忠那疲憊不堪的數千騎兵。 劉表在麾下眾將的簇擁下,登高眺望,看到那個號稱天下無敵的魏延果然異常驍勇,戟下沒有一合之敵,最關鍵的是,魏延以他的武勇在感召著在場的三萬中央騎兵,魏延的氣勢似乎能夠籠罩到整個戰場,那些中央騎兵悍不畏死地奮勇衝殺,只因為他們跟隨著戰神魏延。 劉表見魏延離自己越來越近,那衝天的殺氣逼得自己喘不過來氣,他心驚膽顫,尖聲叫道:「殺了魏延,賞萬金,封萬戶侯!」 重賞之下必有無知勇夫,劉表到荊州後,新得幾員大將,其中一個是零陵人刑道榮,手持開山大斧,號稱有萬夫不敵之勇,有一人是桂陽人陳應,善用飛叉,有一人是桂陽人鮑隆,曾射殺雙虎,這三人自幼身在荊州,沒有到過北方,不知魏延的厲害,聽到劉表給出這樣高的懸賞,都策馬衝出,直奔魏延。 刑道榮看到陳應、鮑隆跟在自己身邊,厲聲喝道:「你們兩個滾回去,這個功勞老子一個人攬了。」 陳應、鮑隆那裡肯服,揮舞刀叉,呲牙咧嘴地衝著刑道榮喝道:「你算什麼東西!」 劉表原本為身邊文臣黨爭頭痛,見武將又搞不和,他氣急敗壞地大喝道:「現在大敵當前,還搞內訌不成,刑道榮你一個人不是魏延的對手,陳應、鮑隆去助他一臂之力!」 刑道榮、陳應、鮑隆不敢違抗劉表命令,齊聲應諾,策馬直奔魏延而去。 刑道榮立功心切,揮動開山大斧,沖魏延摟頭便砍:「魏延狗賊,把萬金萬戶侯留給我!」 魏延暴怒,握緊赤血刀,赤血刀向上一舉,來了一個舉火燒天式,噹啷一聲跟刑道榮的開山大斧碰在一起! 號稱有開山之力的刑道榮在魏延面前不過是一個剛會砍柴的稚童而已! 刑道榮突感一股大力從開山大斧傳向虎口,虎口崩裂,鮮血直流,刑道榮雙臂鎮痛,身子猛地一個趔趄,好懸從馬上摔落下來。 魏延卻穩穩地端坐在烏騅馬上,看刑道榮不過如此,沒有留下他跟潘鳳作伴的興趣,趁著刑道榮身形不穩之際,魏延一眼識破刑道榮的破綻,赤血刀輕輕一抖,沿著刑道榮顯出的破綻奮力刺出! 赤血刀鋒利無比的刀尖刺破刑道榮的盔甲,刀尖從刑道榮的前心刺入,從後心露出。 魏延惱恨刑道榮剛才的話語,奮力向上一提,鋒利的刀尖飛快地將刑道榮盔甲劃開,又飛快地將他的整個胸腹破開,內臟嘩啦啦地流了一地,鮮血像瀑布一樣洶湧流出。 四周的荊州軍將士見到刑道榮的慘狀,都不禁為之膽寒! 陳應、鮑隆看到魏延輕而易舉地刺死刑道榮,心驚膽顫,自覺這次絕對是九死一生了,但事已至此,只能硬著頭皮硬頂下去了。 陳應、鮑隆對視一眼,在桂陽山中打獵多年的他們有很深的默契,鮑隆從陳應的眼神裡看出,陳應意思是,論馬上打鬥咱兩個肯定沒戲,為今之計便是先殺魏延的烏騅馬,魏延沒有烏騅馬只能步戰,可他步戰肯定不是咱們兩個常年在山中打獵的獵人。 |
魏延的種子三國 第429章【趙雲劫營!】 三十里地,做山賊做慣的陳生、張虎心不在焉地草草看過。 只花了四個時辰,陳生、張虎在距離大谷關五里外躺在地上睡了兩個時辰,才派人回去通傳劉表,沒有發現伏兵。 陳生、張虎確實是沒有發現伏兵,因為魏軍的伏兵現在還沒有就位。 劉表放心地入了谷,九萬人充滿了整個山谷。 到了大谷關前,谷口忽然開朗。 劉表見天色已晚,便下令安營紮寨,在大谷關前的谷底安下了營寨。 當天晚上,二更天,大谷關上戰鼓隆隆,喊殺聲震天。 劉表厲聲大叫:「敵軍夜襲,荊州將士備戰!」 已經迷迷糊糊準備睡著的荊州軍趕緊翻身爬起,拿起兵器,披上盔甲,準備迎戰。 當九萬荊州軍竄出營寨的時候,大谷關上偃旗息鼓,好像從來沒有發動過一樣。 劉表見麾下將士都一副疲累不堪無精打采的樣子,自己也困得不行,無法連夜攻打大谷關,只得下令各回營寨,先行戒備,若是關上魏軍沒有動靜,再行休息。 荊州軍將士蹲在營寨裡,過了半個時辰,關上毫無動靜,劉表便下令全軍休息。 荊州軍將士卸去盔甲,放下兵器,在營帳裡迷迷糊糊地睡去。 荊州軍將士剛剛睡著,大谷關上戰鼓隆隆,喊聲震天。 荊州軍再度睜開惺忪的睡眼,爬起來,披上盔甲,拿起兵器,準備迎敵。 等荊州軍將士聚齊迎敵時,大谷關上重新偃旗息鼓,悄無聲息。 劉表恨恨地說道:「此乃魏延小兒的疲敵之計,我們不要中計。陳生、張虎你們兩個帶領麾下將士警戒,今晚關上再有天大的動靜,只要不是魏軍攻下關來,我們就置之不理。」 陳生、張虎面面相覷,白天搜山偵察辛苦了一天,晚上還讓我們值夜,太過分了吧,但他們卻不敢違抗劉表的軍令,只得含恨領受。 到了三更天,荊州軍將士陷入沉睡。 守在營寨上的陳生、張虎麾下數千士卒也都昏昏欲睡。 大谷關上再度戰鼓隆隆,喊殺聲震天,陳生、張虎忙令麾下士卒提起精神。 陳生、張虎瞪大眼睛,往大谷關城門望去,等了許久,城門處沒有兵士出來,看來魏軍只有喊聲沒有動作,過不多時,關上再度偃旗息鼓。 又過了半個時辰,魏軍再度玩起疲敵之計,依然是雷聲大雨點小,營寨裡的劉表都懶得睜開眼,陳生、張虎也閉著眼睛躺在寨牆上:「魏延老是玩這個疲敵之計,煩不煩啊?!」 魏延當然不煩了,他只是拿出了五千洛陽郡兵分成五隊,輪流玩這個疲敵之計,魏軍精銳都在養精蓄銳呼呼大睡。 到了四更天,荊州軍所有將士都陷入了沉睡,包括防守寨門的陳生、張虎也都呼呼大睡,大谷關上也靜悄悄的,但城門悄悄大開,一支四千人的精銳騎兵從大谷關裡悄悄殺出。 為首將領正是魏延麾下大將趙雲趙子龍,他帶領這四千騎兵皆是人銜枚馬上嚼馬蹄包布,乘著夜色,悄悄靠近荊州軍的營寨。 大谷關前是一片平坦,荊州軍在此地安營紮寨,自恃兵多將廣,沒有像魏軍那樣挖出壕溝阻擋敵方夜襲,只是在營寨四周放置了許多鹿角來防止魏軍騎兵偷襲營寨。 鹿角是將許多尖銳的樹幹捆綁在一起而成的,因形狀像鹿角而得名,荊州軍的鹿角上綁了一些鈴鐺,若是魏軍步兵移動鹿角,那鈴鐺聲就會給荊州軍提供警報,能夠及時有效地防止魏軍對荊州軍營寨的襲擊,大大地提高了荊州軍營的安全性和防偷襲性,也因為有這個設置,劉表和他麾下將士才敢放心地呼呼大睡。 不過魏軍早就偵察到荊州軍營寨鹿角上系的有鈴鐺,數百名訓練有素的斥候匍匐前進,來到鹿角下,他們一隻手捏著鈴鐺的響鎚,一隻手輕悄悄地拿下了鈴鐺。 數百個鈴鐺就這樣被悄悄地拿了下來,沒有發出半點聲響。 斥候,等同於後世的偵察兵,算是常規兵種裡面的特種兵,魏延效仿後世某個軍隊裡面的特種偵察兵的訓練標準,對斥候進行了嚴格的訓練,經過了兩年的嚴格訓練,現在魏軍的斥候完勝任何一個諸侯軍隊裡面的斥候。 沒有鈴鐺的鹿角,便是一堆無用的樹幹。 趙雲命人迅速撥開鹿角,四千騎兵如一陣颶風,灌入荊州軍的營寨。 一開始,趙雲這四千人馬衝殺進去,只是到處放火。 等到火勢燃起,荊州軍有人驚醒時,這四千騎兵才大聲喊殺。 與此同時大谷關上鼓聲隆隆,喊聲震天,到處都是戰火,到處都是喊殺聲,讓人根本分辨不出有多少魏軍前來奇襲,荊州軍一片大亂。 趙雲橫槍立馬,來往衝殺,劉表麾下許多名將,皆非趙雲一合之敵。 劉表麾下將領馬烽揮舞大刀,衝向趙雲,他自恃力大刀沉,就想一刀將趙雲斬落馬下。 馬烽手中大刀狂舞,一瞬間就連劈出六刀,六個刀影襲向趙雲。 趙雲一臉不屑,舞動掌中亮銀槍,分心便刺,只是一槍,槍影似是一道閃電,射向馬烽。 馬烽的刀影破碎,馬烽胸前猛地一涼。 趙雲猛地一舉,將馬烽的屍身拋向揮舞刀槍來戰自己的劉表部將張延。 張延忽見一道黑影襲向自己,他來不及多想,揮舞大刀,劈向那道黑影。 他的刀飛快地將那道黑影砍成兩段,飛濺出來的鮮血濺了他一臉。 等那道黑影落地時,他才看出那分明是他的好友馬烽的屍首。 張延一聲撕心裂肺的嘶吼,揮舞大刀,劈向趙雲。 與此同時,劉表麾下兩個部將焦亮、張北也揮舞大刀劈向趙雲。 三面升騰起漫天刀影,趙雲一時之間三面受敵,處境危險。 趙雲輕蔑一笑,輕輕一夾胯下白龍馬的馬腹,白龍馬輕輕一提前蹄,輕而易舉地躲過焦亮張北兩人的夾擊,亮銀槍飛快刺出,槍頭正刺中張延招式用老的刀鋒上,張延頓覺一股大力從刀上湧來,猶如電擊一樣,使得他渾身酥麻,虎口生疼,差些沒把大刀丟掉。 不等張延收回大刀,趙雲的亮銀槍飛速變招,亮銀槍似是一條銀色飛龍纏住了張延的大刀,趙雲輕輕一磕,似是沒有用上什麼力氣,張延卻再也握不住大刀,大刀掉落下來! 沒有兵器阻擋的張延變成了一個活靶子,趙雲的亮銀槍似是片片梨花,落在張延身上。 張延身上頓現三個黑洞,鮮血迸射,他眼前一黑,翻身栽倒馬下,一命嗚呼。 焦亮、張北同時揮舞大刀,一前一後攻向趙雲。焦亮、張北兩人為馬延二人的慘死而兔死狐悲,深恨面前的趙雲,他們使出平生的力氣,惡狠狠地將大刀劈下。 白龍馬配備了雙邊馬鐙、高橋馬鞍,加上趙雲騎術精湛又跟白龍馬配合默契,趙雲輕輕一策馬,白龍馬便跳出焦亮張北的夾攻範圍。 焦亮張北二人用力過猛,當趙雲輕輕閃過以後,他們手中的兩把大刀各自劈向對方,焦亮、張北見勢不妙,趕緊收住刀勢,可身形都無法避免地在馬鞍上一個趔趄,險些栽落馬下。 就在這時,趙雲的亮銀槍,飛快地刺向身影未穩的張北。 張北還未在馬鞍上坐穩,就見趙雲的亮銀槍刺向自己,他魂飛魄散,用力撤回大刀,想要回防,趙雲的亮銀槍已經避開他的大刀,刺在他的胸膛上。 趙雲飛快地將亮銀槍收回,張北胸前迸射出一道血箭。 張北口中狂噴鮮血,從馬上仰天跌倒,胯下戰馬受驚而去。 此時焦亮已經在馬鞍上坐穩,眼見自己的好友張北被趙雲刺死,他嗔目大叫,揮舞大刀,劈向趙雲。 趙雲槍法在技巧上勝過力量,但並不代表他的力量不強,他只是跟魏延、典韋等人比起來力量不足,但比起焦亮這樣的庸才,趙雲在力量上完勝。 趙雲輕輕一點,亮銀槍便刺在焦亮那柄大刀的刀芒上,那是焦亮那柄大刀受力最薄弱的地方,當地一聲巨響,焦亮慘嚎一聲,虎口震裂,大刀噹啷一聲落在地上。 焦亮又見趙雲揚起亮銀槍,魂飛魄散的他俯下身,準備策馬躲開,卻見那條亮銀槍已經落在他的眼前,眼前是一片血紅。 原來趙雲在自己的亮銀槍上加了一個紅纓,纓穗吸血,可以阻止槍頭上的血順著槍桿流下來,因為一旦槍頭的血順著槍桿留下來不利於自己發力,實際上紅纓的作用就是擦血抹布,另外選紅纓,是因為紅色是血的顏色,在攻擊時可以給對手造成錯覺,增加士氣。 因為焦亮俯身下去,原本刺向焦亮前胸的亮銀槍正刺中焦亮的面門,焦亮看到的那一片血紅除了自己頭腦裡迸發出的鮮血之外,便是那血紅的紅纓。 亮銀槍刺中焦亮的腦袋,趙雲用手一攪,焦亮頭蓋粉碎,崩裂的腦漿帶著餘溫和血腥四處飛濺,濺落在一群殺奔魏延而來的荊州將士臉上。 這些荊州將士臉上沾滿了焦亮的腦漿,宛如做了一個悠長的噩夢一般,他們止不住心中的恐懼,嘶吼起來,瞪起血紅的瞳孔,殺向趙雲。 趙雲輕蔑一笑,策動白龍馬,衝入荊州軍亂哄哄的軍陣裡面,一桿亮銀槍,使得宛如千樹萬樹梨花開,又如飄飄揚揚的白雪。 趙雲不像是被一群荊州士卒圍困起來,反倒像他用亮銀槍把這一群人籠罩起來。 趙雲每次出槍,或刺或挑,或掃或破,均是敵人的要害,每次出槍必定死掉一個甚至十幾個敵兵,殺得那些圍攏上來的荊州軍將士心驚膽顫。 此處雖然不是長阪坡,卻也是趙雲大展神威的地方。 趙雲一邊廝殺,一邊觀察戰場上的形勢。 趙雲這四千人馬在這荊州軍九萬人馬中來回衝突,已經攪亂敵軍陣腳。 荊州軍營盤四處火起,一片大亂,但劉表麾下大將劉磐、黃忠、黃射等人治軍有方,已經聚攏起大隊人馬,殺將而來,其他將領嚴敞、王摩、夏昭、馮禮、鄧升、郭援、孟岱、張虎、陳生也各帶麾下人馬聚攏過來,將近有五六萬人馬包圍過來。 趙雲聚攏麾下人馬,稍作檢點,還有三千多人,便大喝一聲:「撤回關上!」 趙雲這三千多人馬從荊州軍的營寨裡撤出,往關上逃去,因為這大谷關上一直插的都是趙雲的旗號,劉表以為趙雲必是大谷關守將,若是擒住趙雲,必能趁機拿下大谷關,便命黃忠領荊州的所有騎兵追擊趙雲,務必趕在趙雲入關前,將他擒拿。 黃忠聚齊荊州軍八千騎兵,對趙雲部急追不捨,趙雲這三千多人在剛才的戰鬥似乎有些疲累了,被黃忠漸漸趕上。 趙雲到了關門,而黃忠的荊州騎兵也到了關門。 城頭的陳到對著城下喝道:「趙將軍,敵軍相距太近,若是現在打開城門放你進來,荊州軍也會尾隨進來,恕我不能開門,勞防趙將軍你去伊闕關暫避一時吧。」 趙雲恨恨地一拍白龍馬,撥轉馬頭,就往西邊的伊闕關跑去。 伊闕關跟大谷關同是洛陽八關之一,在大谷關西四十里外,是洛陽南龍門山和香山的闕口,兩山夾峙,伊河穿流其中,是洛陽東南面的重要關隘,其間山谷相連,自古為防守要地。 黃忠的八千騎兵在攻打關隘上註定發揮不了用處,但在野戰上當仁不讓,特別是對付魏延這樣擾人清夢的夜襲敵軍,黃忠追得特別起勁。 追了十多里地,黃忠這八千騎兵只是跟在趙雲那三千騎兵的屁股後面,一直沒追上,卻也沒有相距很遠。黃忠的副將勸諫黃忠道:「將軍,兵法有雲,窮寇勿追,我們即使追到伊闕關,趙雲也會逃入關裡,我們全是騎兵,無能為力,不如先回吧。」 黃忠便起了領兵返回的念頭,親自斷後的趙雲遙見黃忠想要撤兵返回,擔心無法完成主公魏延交待的戰術任務,便策馬挺槍,厲聲大喝道:「黃忠老兒,適才你追趕得挺起勁的嘛,你以為爺爺我怕了你不成,你敢來跟你趙爺爺大戰三百合嗎?」 |
第428章【劉表大軍入圈】 魏延稍微想了一下,將心比心,若是他是那個前去求官的,最高領導半個多月不留面,其他部門頭目也沒有權利給自己安排,一直晾著自己,自己也會心寒的。 王粲見魏延陷入思索,以為他掛念家中妻女想急於歸家,自己這個做下屬的也不能太不像話了,便笑道:「主公,您只需要跟他們一起見個面,跟他們做個保證,讓他們心安了,以後再抽空跟他們逐個會面詳談就好了。」 魏延在這些人才裡面沒有發現奇才,發現都是中庸之才,不過,一個國家或一個軍隊更多時候是靠中庸人才上傳下曉的,畢竟不可能幾個精英人才就能治國治軍的! 即便如此,他依然講得激情昂揚,他們群情激奮,紛紛願意為魏延效死! 魏延自己發掘人才,他能看出人才的優劣,看出人才道德的缺陷,能保證人才的忠誠度,但他個人精力始終有限,而科舉制度還不敢推出,現在靠的還是薦舉制度! 既然是薦舉的,那就免不了一些腐敗和私心自用,把一些不合格的人才或者道德敗壞的人薦舉出來。 為了遏制這個氾濫三國魏晉時期導致五胡亂華的壞制度,魏延特地設下制度,被薦舉人須在薦舉人陪同下,面見上司,薦舉人還須立下保函,被薦舉人才能就任! 他這個制度並不是新創的,而是沿用秦朝和西漢時期的薦舉連帶責任制度予以約束,規定薦舉人與被薦舉人之間有法律連坐關係,被薦舉人一旦犯下貪污腐敗、私通外敵等罪行,薦舉人也要承擔連帶責任。 秦朝確立大一統的政治制度時,就限制官員用人權。 司馬遷在《史記?范睢蔡澤列傳》中說:「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簡單來說,就是「誰薦舉誰負責」,你主張提拔誰就要對他負責到底,他的好就是你的好,他的錯也是你的錯。 秦昭王時期的丞相范睢提出了遠交近攻的戰略,是秦國統一天下的大功臣,他本是魏國人,早年經歷坎坷,後來得到鄭安平、王稽二人幫助才入秦。他是個「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的人,發達後向秦昭王舉薦王稽為河東太守、舉薦鄭安平為將軍。後來鄭安平在戰爭中投降了趙國、王稽因勾結諸侯被誅殺。按秦法,作為薦主的范睢要承擔同等罪責,株連三族。秦昭王明確表示要保范睢,禁止國內議論鄭安平等人的事情,還賞賜范睢表示支持。但范睢還是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一蹶不振,以下台收場。 這條原則到漢朝進一步明確,漢初《二年律令-置吏律》詳細規定薦主的責任:「任人以為吏,其所任不廉、不勝任以免,亦任免者。」如果被推薦的人不廉潔或者不能勝任工作,不僅被推薦的人要被罷免,薦主也要承擔連帶責任被罷免,這就是「薦舉連帶制」,把薦主和被推薦者雙方的政治命運捆綁在了一起。 西漢時,富平侯張勃薦舉陳湯,因選舉不實獲罪,除了削去封邑二百戶外,死後還被謚為「繆」。 嚴格的薦舉連帶制,必然遭到了世家官僚勢力的牴觸與反擊! 他們既想把持用人實權,又不願意承受連帶壓力,便指出有些被薦舉者口是心非沽名釣譽,欺騙薦主,或者有些人在被提拔時幹乾淨淨一塵不染,一旦大權在握後就腐敗變質,難道薦主也要負責?又或者,被推薦者能力出眾,是個能臣幹將,但私德有問題,薦主也要負責任嗎? 在世家官僚日積月累的攻擊下,薦舉連帶制在西漢末年王莽執政時期,鬆動了,規定薦舉時「不以小疵妨大才」。 可什麼樣的缺點或錯誤才算是「小疵」,怎麼又夠得上「大才」的標準呢?這就在事實上給連帶制鬆綁,減輕了薦主的責任,果然濫舉之事開始發生。 汝南袁氏鼻祖袁安等無恥之輩便利用連帶制鬆動之際,大肆薦舉官吏,培植親信,其他世家亦是如此作為,久而久之,到了東漢末年,世家大族遂尾大不掉,成為大漢肌體上的毒瘤。 大漢衰敗如斯,跟薦舉連帶制鬆動敗亡不無關聯。 魏延想到那一世某個時期吏治敗壞,跟毫無薦舉連帶制度大有關聯,某些貪官污吏被查出來以後,那些在此之前保舉他們還從他們那裡得利的上層領導安然無恙! 如此自上而下毫無制約的垂直薦舉任命製度,又怎能不產生腐敗呢? 當然,如果這個制度推行下去,看起來受影響最大的當屬魏延,論薦舉的人才之多,誰都遠不如魏延,魏延麾下這些將領,除了趙雲等寥寥幾個人格比較完美的人物之外,其他的將領在私德上多有瑕疵,若是被政敵揪著不放,魏延將來恐無法面對天下,無法在朝堂立足,那些世家大族恐怕會眾口鑠金地把他說成第二個董卓。 但魏延不怕,他有種子神器精靈,幫他隨時盯著這些被薦舉人的動靜,注意他們的忠誠度,注意他們的廉潔操守,如果有什麼問題,在發生之前,就先行處理,絕對不給那些世家人物任何非議的機會。 …… 此時,劉表又組織起來十萬大軍繞過義陽新城,直奔洛陽而來。 他們的如意算盤是跟袁紹南北夾擊,共同消滅魏延! 之所以攻打洛陽,是想把魏延的大軍堵死在黃河以北,把魏延的勢力分割兩段! 他們甚至認為,洛陽就是魏延的七寸! 劉表不知魏延底細,從他安插在洛陽的細作那裡得到了錯誤的情報,以為魏延在洛陽城裡僅有兩萬能夠調遣的兵馬,卻不知魏延的十餘萬人馬早就布好了一張大網,等待劉表進來。 劉表的前鋒劉磐都督兩萬人馬,殺奔而來,氣勢洶洶,彷彿勢不可擋。 屯兵魯陽的陳到稍作抵抗,遵照魏延的意思,連夜棄城而走,沿線的城池全部放棄。 意得志滿的劉磐在魯陽稍作整頓,便緊隨陳到撤退的方向,往洛陽八關的廣成關而來。 廣成關,位於漢光武所置廣成苑的南邊,因此得名,東北有長蟲山、娘娘山、和尚山、白雲山、盤龍山,西南有大馬山、大虎嶺,在廣成關附近,有廣成澤,周圍四百里,水出狼皋山中,東南流入汝水,由荊襄一帶北上京洛,這裡是必經之地。 廣成關守將是馬忠,馬忠投靠魏延以來,較少有獨當一面的機會,所以名聲不響亮,但魏延知道馬忠的才能,給他四千弓弩兵,讓他扼守廣成關,務必堅守到劉表的大隊人馬也抵達廣成關。 馬忠猿臂善射,也善於指揮弓弩兵,特別是跟郝昭交流數天後,馬忠對於關隘防守更有心得。 在馬忠的精準指揮下,四千魏軍弓弩兵牢牢地擋住了劉磐的兩萬人馬。 劉磐本來可以從廣成澤穿過,繞過廣成關,但廣成澤水泊方圓四百里,劉磐前來並未準備舟楫,而廣成澤週邊漁夫們的舟楫也早就被馬忠派人暫時收繳起來! 劉磐無法穿過廣成澤,只好跟馬忠在廣成關死磕。 劉磐在廣成關下面奮戰十天,五千多具屍首丟在城下,卻也不能越廣成關半步。 十天後,劉表中軍六萬人馬來到廣成關跟劉磐的前鋒人馬會師,襄陽到廣成關相距五百餘裡,劉表的人馬跋涉了這麼遠的路程,人困馬乏,來到廣成關的第一天,劉表只是下令安營紮寨,並未一鼓作氣攻擊廣成關。 廣成關上的馬忠,已經支撐了十天時間,四千弓弩兵剩下不到三千人,疲憊至極! 好不容易堅持到劉表的大隊人馬趕到,馬忠不禁長出了一口氣,遵照魏延之前的指示,趁著夜色,在關上擺上稻草人,稻草人皆身穿魏軍的戰袍。 夜色深沉,劉表軍遙望城頭,並未發現有任何蹊蹺。 馬忠見稻草人成功地瞞過了劉表軍的眼睛,便領著二千多殘餘人馬,趁著夜色,悄悄地撤出了廣成關。 因為擔心劉表軍的精銳騎兵銜尾追殺,馬忠便領著這二千七百多弓弩兵上了廣成關東北的群山。 馬忠的人馬安全地撤到了山上,劉表的人馬還沒有半點察覺。 直到天光大亮,劉表準備發起對廣成關的總攻時,才發現面前的廣成關成了一座空蕩蕩的關隘。 劉表從劉磐那裡得知,這個廣成關原本的守兵不過四千人,跟之前從蒯越安插在洛陽的細作處得到的情報遙相對應,更加確定了魏延在洛陽地區可供調遣的人馬不超過兩萬人,這廣成關上的四千守兵在抵抗了劉磐的兩萬人馬十天,肯定是損兵折將,無法再跟自己的六萬大軍抗衡,所以才連夜撤走。 劉表不假思索,率軍進了廣成關,並在廣成關裡休整了兩日,等待韓玄的後軍。 韓玄的兩萬後軍押送糧草輜重到達廣成關後,劉表跟麾下謀士稍作商議,他們難得一致地認為,魏延麾下將領能以四千人馬阻擋劉磐的兩萬人馬十天時間,那我們也就沒有必要留在廣成關太多人馬,應該集中所有人馬,直接往洛陽方向攻去。 劉表從地圖上清楚地看到,過廣成關一百餘裡便到了大谷關,大谷關是洛陽京城正前方的一道門戶,一旦攻破大谷關,便可長驅直入直達洛陽城。 劉表已經年近六旬,他一多半的歲月都在洛陽城裡渡過,他比所有人都更具有洛陽情結,他恨不得馬上就攻破洛陽。 劉表麾下的謀士,蒯氏兄弟的老大蒯良現在坐鎮後方襄陽城,若是他隨軍,可能會勸說他小心謹慎步步為營,但劉表意得志滿,必不會聽從,蒯越則積極勸告劉表進軍。 劉表決定留韓玄領六千人馬在廣成關督促後方糧草。 陳到領著麾下一萬多人馬退守廣成關北邊二十餘裡的一個小城陽人聚,見劉表領九萬人馬氣勢洶洶殺將而來,陳到毫不猶豫地從陽人聚撤兵,一直往大谷關撤去。 大谷關在洛陽南邊五十里,位於嵩山與龍門山之間的峽谷,那道峽谷便稱大谷,谷縱深三十里,深谷兩側溝壑縱橫,溪水潺潺,群峰削立,灌木叢生,附近又有牛心山、牛嘴山、老羊坡、歪嘴山、大風山等峰巒起伏,形勢天然。 劉表領兵入得大谷,看著這險峻的深谷,不禁驚呼:「魏延必定在此埋伏重兵,不可輕入!」 劉表雖然懷疑魏延在此埋伏了重兵,但他已經領著九萬大軍到達這裡,斷無撤兵回去的道理,跟麾下謀士稍作商議,便命麾下陳生、張虎各帶一千人馬入谷查探。 陳生、張虎原是荊州本地的山賊,一度勢力大到佔據襄陽城,劉表巧取荊州後,得荊州本地大族蒯家、龐家支持,蒯越、龐季出馬,將陳生、張虎勸降,歸於劉表麾下。 因為陳生、張虎出身草莽,素來不被重視門第的劉表信賴,他們二人在荊州軍中一直幹的都是髒活、累活,久而久之,他們兩人心中難免生出怨氣,這次被點出來做這種接近送死的活,兩人互相對視一眼,合作多年的兩人眼神裡流露出來的意思便是:「隨便糊弄過去算了,別拿自己兄弟的性命不當回事。」 陳生、張虎入得谷裡,遠離了劉表的視線後,兩人聚在一起稍作合計,便得出一個自保的辦法:「若是魏延沒在這裡設伏,一切都還好說;若是魏延在這裡設下了埋伏,那肯定不只是為了伏擊咱們這兩千弱旅,而是為了對付劉表的九萬大軍,若是我們傻不拉幾地發現了魏延的埋伏圈,魏延被迫發動了伏擊,咱們這兩千人肯定死得一個不剩,而劉表卻化險為夷,憑劉表平時對我們的刻薄,我們何必為他如此賣命。給下面的兄弟們交代一聲,不要攀上百尺以上,就是看到了兩邊的伏兵,也要裝作沒看到。」 |
第427章【張既】 王粲不滿地說道:「張既,雖然出身寒門庶族,家中卻甚為殷富,為人又有容儀,十六歲就在馮翊郡擔任門下小吏,後來屢次陞遷,被郡裡舉為孝廉,但他並未前往京城入郎署為官,依然在家鄉馮翊郡為郡丞,他也連番拒絕我們的徵辟。依屬下判斷,張既試圖讓他張家在他的關照下,成為馮翊郡的世家大族,他已經將馮翊郡看成他的勢力地盤,在用力地經營著。而我們並沒有完全控制馮翊郡,同時又跟袁紹、劉表、曹操為敵,他不看好我們!」 魏延同意王粲的判斷,不單單是張既,三國時期大部分的世家子弟或寒庶子弟都很重視家族的經營,他們都會優先選擇家族附近的勢力,並通過出仕來增強家族的實力,在千里之外的主公,即便再牛逼,也不會被他們看在眼裡。 魏延極端反感這樣的情形,但他不得不承認,因為涼州的蘇則、楊阜和益州的董和、秦宓均是如此。 「不看好!」魏延冷笑道:「今日看我不起,明日讓他高攀不起。不過,這個人才確實有用,改日我親自去征闢。」 …… 歷史上,張既可是個大牛人啊。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任司空後,徵召張既,他也沒有到任。後來被州郡舉為茂才,陞遷為新豐縣令,在任期間他的政績為三輔各縣中名列第一。 建安七年(202年),袁尚在黎陽同曹操對抗,派他所設置的河東郡太守郭援和並州刺史高幹以及匈奴的單于攻取平陽,並派遣使者到西部同關中的各路諸侯聯合,意圖襲擊曹操的後方。此前,曹操曾表奏鐘繇為侍中領司隸校尉,持節督關中諸軍。鐘繇至長安後,作書為韓遂、馬騰等陳說利害得失,二人遂各遣子入朝侍奉,曹操暫無西顧之憂。當時,匈奴單于作亂平陽,鐘繇等進攻圍剿,不克,且郭援、高幹大軍已至河東,並再次勾結韓遂、馬騰等。鐘繇派張既去遊說馬騰等軍閥,張既給馬騰等人分析利害關係,馬騰等人被說服歸順了曹操。馬騰派兒子馬超帶領一萬多人馬,會同鐘繇的部隊攻擊高幹、郭援,把對方打得潰不成軍,郭援被斬首,高幹和匈奴的單于都被迫投降。 後來高幹再次反叛,並州失去控制。河內郡的張晟擁兵一萬多人獨來獨往,在崤山、澠水一帶為寇,河東郡的衛固、弘農郡的張琰都帶兵響應張晟。曹操任命張既為議郎,擔任鐘繇的參軍事,徵召馬騰等關中諸將合擊張晟等,大破叛軍。張琰和衛固被斬殺,高幹於逃往荊州的途中被捕殺,張既因功封武始亭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將南征荊州,因為馬騰等擁兵割據關中,於是派張既徵命馬騰,要求他脫離部曲入朝為官,馬騰雖已經許諾,但始終憂鬱不決。張既恐其生變,乃令諸縣儲備糧食物資,以備不虞,復令二千石俸祿以上官吏出郊迎接,馬騰不得已,乃入朝。曹操表他為衛尉,家屬遷至鄴城,並表其子馬超為偏將軍,統率馬騰的部曲。 建安十六年(211年),馬超反,張既從曹操破馬超於華陰,西定關右。曹操乃以張既為京兆尹,招懷流民,興復縣邑,百姓懷之。 建安十七年(212年),天子冊封曹操為魏公,魏國初建(此為漢末公國,非後之曹魏)。張既與毛玠、崔琰等擔任魏公國尚書,後出任雍州刺史。曹操對張既說:「你回到故土任刺史,可以說是衣錦還鄉了!」 建安十九年(214年),張既從護軍將軍夏侯淵討伐於枹罕稱王為亂三十餘年的羌人宋建,另又攻取臨洮、狄道,平定隴右。當時,曹操欲遷徙民眾以充河北,隴西、天水、南安三郡民眾風聞後引發恐慌騷亂。張即使三郡內為將校官吏者免除民眾稅捐,讓他們整治屋宅,築水碓,顯示無遷徙隴右郡民之意,民心遂安。 建安二十年(215年),從曹操徵張魯,別從散關入,氐王竇茂率部萬餘,恃險不服。張既討伐叛氐,收其麥以給軍食。張魯投降後,張既建議曹操拔漢中之民數萬戶以充實長安及三輔。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攻漢中,另遣將軍吳蘭、雷銅進攻武都,張既與都護將軍曹洪破吳蘭於下辯。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佔據漢中天險,曹操數攻不克,軍士多有逃亡,不得已放棄漢中,又恐劉備北取武都氐人而進逼關中,問計於張既。張既答道:「可勸氐人遷出,到糧食充裕的地方避敵。並且對先至者予以重賞。如此氐人必爭相趕往。」曹操依計行事,遣張既至武都,徙氐人五萬餘至扶風、天水兩郡定居。 此時,武威人顏俊、張掖人和鸞、酒泉人黃華、西平人麴演等各舉郡反叛,自號將軍,相互攻擊。顏俊遣使送母及子詣曹操為人質,以求援助。曹操問計於張既,他答道:「顏俊等內存禍心,今番若救之,待其勢力強大後必定復反。不如坐觀虎鬥,使其兩敗俱傷,我們再傚法卞莊子刺虎,坐收其斃。」曹操稱善。一年後,和鸞殺顏俊,武威王秘又殺和鸞。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薨,曹丕即位魏王。此前,朝廷沒有設置涼州牧一職,自三輔以至西域,皆屬雍州(建安十八年,曹操以朝廷名義將天下十四州合併為古制九州,涼州被裁撤,所轄區域劃歸雍州)。曹丕時重新開始置涼州刺史一職,以安定太守鄒岐為刺史。張掖人張進脅持郡守舉兵拒鄒岐,黃華、麴演亦驅趕本郡太守,舉兵響應。張既領兵至涼州為護羌校尉蘇則壯大聲勢,最終蘇則成功平定叛亂。張既進爵都鄉侯。 黃初二年(221年),涼州盧水胡伊健妓妾、治元多等反,河西大擾。稱帝即位不久的魏文帝曹丕十分憂慮,說:「非既莫能安涼州。」乃召回鄒岐,另以張既為涼州刺史。詔曰:「昔日賈復請求統兵去攻打郾縣的賊寇,光武帝笑著說:『執金吾去攻打郾縣,我還有什麼煩惱呢?』你智謀膽略都勝過別人,現在正是你施展本領的時機,我允許您因利乘便,相機行事,不用再先向我請示。」又派護軍夏侯儒、將軍費曜等人領兵在他後面接應。 張既率軍到達金城,要渡過黃河,部下將領、守備都認為兵少路險,不可深入敵方腹地。張既說:「道路雖然險峻,卻不像井陘那樣狹窄,夷狄都是烏合之眾,不會有李左車那樣的計謀,現在武威郡很危急,應該迅速趕到那兒。」就斷然下令渡河。 盧水胡騎七千餘在鸇陰口狙擊張既的部隊,張既揚言要由鸇陰口渡河,卻悄悄地經過且次縣到達武威。胡人都以為遇到了神仙,退卻到顯美縣。張既已然佔據了武威,費曜的接應部隊才趕到,而夏侯儒的部隊還沒到達。張既犒勞賞賜部下,打算進軍攻擊胡人。 將領們都說:「我方士卒疲倦,敵人卻保存著銳氣,很難同他們打仗。」張既說:「現在軍中沒有現成的糧草,應當就敵人處取得資用,如果敵人發現我方兵力聚集,就要退進深山,那時候再追擊他們,道路既險峻難走,士兵又飢餓疲累;如果退兵不追,又會遭受敵人的抄襲。這樣的話,部隊就總也得不到休息,正應了前人所說的『一旦放跑了敵人,危害會延續好幾代』。」於是便領兵挺進到顯美縣。遭遇盧水胡的幾千騎兵,要藉助大風放火燒燬魏軍的營盤,張既部下的將士都很恐懼。張既夜間埋伏下三千精銳士卒,讓參軍成公英督率一千多騎兵挑戰,命令他們佯裝敗退,盧水胡果然爭先恐後地來追趕,於是伏兵四出,截斷了胡人的隊伍,分別攻擊他們的首尾,結果大獲全勝,斬首俘虜一萬多人。 曹丕非常高興,下詔說:「君渡黃河,歷險境,用疲勞的軍隊攻擊有準備的敵人,以少數勝多數,功勞蓋過了周宣王時的南仲,勤勞超過了尹吉甫。這個功績不僅僅是打敗了胡人,而是使河西一帶永遠寧靜,讓我再也不用顧慮西邊的國土了。」曹丕轉封張既為西鄉侯,給他增加了二百戶食邑,連同以前的食邑,一共四百戶。 不久後,酒泉蘇衡反,與羌豪鄰戴及丁令胡萬餘騎攻邊縣。張既與夏侯儒擊破之,蘇衡及鄰戴等皆降。遂上疏請與夏侯儒修建左城,築關隘,置烽火台、糧倉以備胡人。西羌驚恐,率眾二萬餘投降。 其後西平麴光等殺其郡守,諸將打算出兵攻打,張既道:「反叛的只有麴光等人,郡中的百姓不一定願意跟隨他們。如果因為這樣就興兵討伐,當地的官吏百姓、羌人、匈奴人就會說國家不辨是非,就會聯合起來對政府持敵對態度,這就等於是為虎添翼。麴光等人想讓羌人和匈奴人援助他們,現在我們先讓羌人和匈奴人包圍攻擊他們,用重金招募獎賞應徵的,把俘虜也都送給羌人和匈奴人。從外面扼止他們的勢力,從內部離間他們的盟友,就一定會不戰而平定這個地方。」於是便發佈檄文通告各部落的羌人:凡是被麴光等人誘惑欺騙而加入叛軍的一律原諒,能夠殺死敵人將帥送來首級的加倍封賞。檄文發佈以後,麴光的部下殺死了他並送上了他的首級,其餘的人都像過去一樣安居無事。 黃初四年(223年),張既薨於任上,其治理雍、涼二州十餘年,以施政惠民而著稱,所禮闢的扶風人龐延、天水人楊阜、安定人胡遵、酒泉人龐淯、敦煌人張恭、週生烈等,最終皆成為有名位的卿士。 朝廷頒布詔書說:「春秋時候的荀林父在翟土立功,晉侯賞給他千戶之國作為他的封地;馮異為東漢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光武帝為此賜封他的兩個兒子。已故的涼州刺史張既能夠收容安撫民眾,使各部落的羌族人歸順朝廷,可以稱作國家的良臣。他不幸逝世,朕非常痛惜,現在賜給他小兒子張翁歸關內侯的爵位。」 …… 數月之後,魏延人馬經過張既的家鄉,親自前去征闢他,跟以往一樣,經過半天的各種工作,張既終於誠心歸順。 魏延任命他為新一任主薄,洗腦幾個月後,就放回擔任京兆尹! …… 王粲繼續說道:「涼州南安郡的龐德原為南安郡從事和涼州從事,後來跟隨武威太守馬騰,在他帳下任校尉,以一臣不能事二主拒絕我們的徵召。 賀齊家乃會稽山陰大族,賀齊曾為郡吏,又任剡縣長,曾大破縣吏斯從勾結的山越族人,又大破太末、豐浦兩地的賊亂,被任命為太末令,仕途大好,不願北上……」 他一口氣說了十幾個有名的賢才,全都拒絕魏延的徵辟。 魏延臉都綠了:「諸州郡的賢才裡,難道就沒有幾個願意投奔我魏延的嗎?」 王粲笑道:「主公,其實各個州郡都有一些人才前來,只是不在主公的賢才名冊裡。」 魏延又看了看那些前來投奔的默默無聞的賢才,王粲在每個人名之後註明籍貫、家世、才能。 不出魏延所料,這些賢才多半都是寒門庶族之後,他們多數擅長武藝,有些還通曉兵法,可能這跟魏延武功大於文治的處世風格有關吧,換那個喜歡治學通曉易學的劉表,投奔他的多半都是飽學的儒生,而來投奔魏延的多半是赳赳武夫。 魏延將花名冊放下,抬頭看了看招賢館外的天色,夜幕已經低垂,便嘆道:「這天色已晚,不如我明天再來與他們會面吧。」 王粲搖搖頭:「主公,他們這裡面有很多人都等著主公召見,已經等了二十多天,再等下去,我就怕有些人心灰意懶離開,那將是我軍的莫大損失。」 |
魏延的種子三國 第426章【政委人才趙儼】 三個潁川人才裡面,魏延最感興趣的還是趙儼。 套用現代的話語,趙儼可是一個優秀的政工人才,堪比羅大元帥。 趙儼是他在三國志裡看到很有政委範的了,不領兵,常隨軍,上能訓諸將,下能撫眾兵,當然了,跟近現代真正的政委還是不能比,卻也領先這個時代好多年。 歷史上,趙儼從荊州投奔曹操以後,曹操上表漢獻帝,任命趙儼為朗陵長,在朗陵,縣內有許多強橫狡詐不守法紀之徒,為非作歹,猖獗一時。趙儼就把歹徒頭目抓起來關進監獄,立案審查後,定為死罪。趙儼又上表郡守,請求把這些人都放了,以此恩威並著。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曹操同袁紹在官渡,展開了一場大決戰。袁紹擁有河北的青、冀、幽、並四州,精兵十餘萬;而曹操僅有兗豫二州,軍隊只有三萬。雙方力量對比懸殊很大,袁紹又派使者引誘招降豫州各郡,各郡大都聽從他的調遣。 只有陽安郡不為所動,但都尉李通又急於向老百姓徵收稅款。趙儼面見李通說:「今天下動盪不安,各郡先後反叛,有心歸附朝廷的地方再徵收戶稅綿絹,恐怕會引起民怨。況且遠近都有憂患,這些都不能忽視呀。」李通說:「袁紹和大將軍曹操相持不下,軍情緊急,左右郡縣又紛紛背叛。假如我們再不徵收戶稅綿絹運往朝廷,那些愛探聽消息的人一定會說我們是見風使舵,別有企圖。」趙儼說:「事情也正如您考慮的那樣,然而還是應當權衡利弊,暫緩徵稅,我願幫您解決這個難題。」於是就給荀彧去信說:「現在陽安郡應該把徵收的綿絹送往朝廷,但是道艱路險,必招致敵寇的襲擾,眼下百姓窮困,周圍鄰近的郡縣一同反叛,我們陽安郡也面臨傾覆,易如反掌。這可是關係一方安危存亡的緊要關頭啊。況且本郡百姓執守忠節,雖處險境依然不生二心,對微小的善事也一定要有所獎賞,那麼心懷忠心的人 會再接再厲,肝腦塗地。善於治理國家的人,一定要藏富於民安撫於民。我們覺得朝廷應該憐惜撫慰本郡的百姓,將已經收的綿絹全部退還給他們。」荀彧答說:「我即刻將此事上報曹公,公文下發你郡。將綿絹全數退還百姓。」陽安郡的吏民聽到這個消息,上上下下,歡天喜地,人心安定,更是執守忠節。 有一次,李通妻子的伯父在汝南郡所轄的朗陵縣犯了法。剛正不阿的朗陵長趙儼,為了嚴肅國法,不負眾望,不因罪犯是自己頂頭上司的親戚而寬容,而是公事公辦,堅決把罪犯抓了起來,並依法判了「大辟」,即斬首。當李通的妻子得知自己的伯父因為犯法被捕並將受戮後,頓時大驚失色,搥胸頓足,哭哭啼啼要李通想辦法營救。她深知,雖然逮捕判刑的權力在縣裡,但生殺大權卻由郡裡掌握,只要李通不批准,她的伯父就不會被殺掉,因此,聲淚俱下,苦苦哀求李通出面說情。但是,不管妻子怎樣嚎哭哀求,李通一點也不動心,就是不答應。不久,李通妻子伯父的案子經郡裡批准,終於按趙儼的判決,依法斬首了罪犯。李通的妻子得知消息後,哭得死去活來,不僅斥責丈夫無情無義,而且對朗陵長趙儼恨得咬牙切齒。可是,李通則不然,不僅沒有因此而怨恨趙儼,反而十分敬佩趙儼,誇獎他忠於職守,執法不阿,並誠心誠意地專程前去找趙儼,和趙儼結成了親密的朋友。 曹操和袁紹在官渡相拒時,當時許多人寫信給袁紹,互通款曲,就連李通也曾有派遣使者給袁紹的打算,趙儼對李通說袁紹一定會失敗,李通才停止。等到袁紹戰敗後,曹操派人搜查袁紹的軍營,唯獨不見李通的書信,私下知道一定是趙儼為他畫策,於是說:「著一定是趙伯然的功勞。」 而後趙儼又協助李通率領陽安軍民,平息了流竄於淮河與汝河之間的流寇,使陽安成為屏護許昌的堅固堡壘,免去了曹操同袁紹決戰的後顧之憂。 當時張遼、樂進和於禁分別屯駐於長社、陽翟和潁陰,他們彼此之間由於功高位顯而不服氣,經常為一些瑣碎之事發生爭吵,以至於發生嚴重的摩擦,影響了軍隊內部的團結。曹操就任命趙儼為參軍,參與張遼、樂進、於禁三軍軍事。趙儼運用規勸、疏導的方法消除化解矛盾,解決問題,終於使三位大將消除積怨,保證了軍隊的團結。因趙儼治軍有方,從此經常被任命為都督護軍,統率協調曹操的高級將領出外征伐。 看趙儼像不像一個高級政委的材料!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徵討荊州,派趙儼兼任章陵太守,並提升他為都督護軍,監領於禁、張遼、張合、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路人馬。 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曹操擊破關中十一路聯軍後,把原來在韓遂、馬超手下當兵的五千多人,交給平難將軍殷署等人統領,任命趙儼為關中護軍,統率各軍,其間羌兵多有侵擾,趙儼率殷署等一直追到新平,大破羌人。 當時朝廷下書傳令給趙儼,命他派一千二百名士兵前往漢中協助駐守,趙儼便讓殷署負責監督護送。被選中的士兵不忍和自己的妻子老小分離,個個愁容滿面。殷署帶兵出發剛走了一天,趙儼擔心士兵有變,就親自追到斜谷口,挨個慰勞士兵,又再三叮囑告誡殷署,然後才返回,借宿雍州刺史張既的家裡。殷署帶兵又往前走了四十里,士兵果然叛亂,殷署一時間也不知去向,吉凶未卜。而跟隨趙儼一起來的一百五十名步兵、騎兵,又都和叛亂士兵同在一個軍營裡共過事,有的還是姻親,得知消息後,個個驚慌失措,披上鎧甲,拿起兵器,一時間亂哄哄的。趙儼打算追上去平定叛亂,但張既等認為:「如今本營士兵也不安穩,你一個人去無濟於事,還是探聽一下消息再說。」趙儼說:「我雖然也懷疑本營的士兵和叛亂者同謀,一聽說出發的士兵叛亂,也會跟著叛亂。可還有些士兵不願叛亂卻又舉棋不定,應該趁他們猶豫之時,趕快去安撫。況且作為主帥,既然不能平定叛亂,就是身受禍難,也是命該如此呀!」於是毅然前往。走了三十里後,趙儼讓士兵放馬休息,然後招集所有隨從,向他們論說成敗,曉以利害,誠懇地安慰鼓勵他們。士兵們異口同聲、慷慨激昂地說:「生死都願跟隨護軍,決無二心!」趙儼帶兵繼續前進,來到先行的各營,讓主將各自召集檢束部屬,將聚集叛亂的八百餘人,分散在原野裡,只把其中帶頭鬧事者抓起來治罪,其餘一概不問。各郡縣聽到這個消息,也把收容的逃兵給放了,於是這些人也都相繼回營歸降。趙儼向朝廷密告:「速請派大將前來我營,再請派朝廷舊兵鎮守關中。」曹操接到報告,派將軍劉柱帶領二千人前來支援趙儼,等他們一到營地就把原來的士兵發往漢中。不料走漏了消息,各營士兵膽顫心驚,怎麼安撫也不成。趙儼就對眾將士說:「咱們這裡朝廷的舊兵本來就少,東面的援兵又未及時趕到,因此各營不少士兵正在圖謀叛亂,若真發生叛亂,結果不堪設想。應該乘他們猶豫不決之際,及早解決。」於是當眾宣佈要留下一千名溫良厚道的新兵鎮守至中,其餘全部派到漢中。趙儼又去見有關的主管官員,把各營士兵的花名冊按姓名籍貫等重新分類排列,使他們有所區別。批准留下的士兵放了心,便一心一意聽從趙儼的指揮,那些應該前往漢中的士兵也不敢輕舉妄動,趙儼在一天之內便把他們全部送上路,又將留下的一千多人,散佈在各營中。等朝廷援兵十天後從東面趕來,趙儼才又脅迫催逼把留下來的一千士兵也一起送往漢中,加起來共有萬餘人。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征南將軍曹仁被關羽包圍在樊城,趙儼以議郎的身份南行去參予曹仁的軍事行動,和平寇將軍徐晃領兵一同前往。到達樊城後,關羽把曹仁圍困得更加嚴密,北路援軍也尚未趕到。徐晃率領的人馬不足以解樊城之圍,而眾將又催促徐晃趕快出兵救援。趙儼就對眾將說:「如今敵寇把樊城圍困得異常堅固,比積水還要嚴密,我軍步卒勢單力薄,而曹仁又被隔斷不能同力破敵,倉促出兵救援對內外都不利。目前不如命前軍進逼包圍圈,暗地裡派間諜通報曹仁,讓他知道城外救兵已到,以此來激勵將士。算來北路援軍不過十天也會趕到,城內兵將在這段時間內足以據城堅守。然後裡應外合,發起攻擊,敵寇一定會被打敗。如有救援遲緩的責難,我願擔當責任。」眾將都很贊成,於是一面挖地道,一面用弓箭把書信射入城中通報曹仁,幾次互通消息後,北路援軍也趕到了城下,各軍合兵一處,大戰關羽。關羽的兵馬被打退後,蜀軍的舟船仍佔據著沔水,樊城與襄陽的水路被隔斷不能通行,而孫權又乘機襲取了關羽的輜重。關羽聽到消息後,當即從南路返回。曹仁召集眾將商議軍情,大家都說:「如今關羽處境危急,一定會驚慌失措,乘勝追擊定能將他活捉。」趙儼說:「孫權趁關羽處境困難,想要偷偷斷了他的後路,又顧慮關羽回兵救援,怕我軍乘他們兩軍疲憊之機採取行動,因此和我們合作,願為我們效力,而實際上暫在一旁隨機應變,以觀勝敗。如今關羽已成為孤軍,更應留下他作為孫權的心腹之患。如果窮追不捨,孫權就會改變想法,怕關羽被打破後我軍將攻擊東吳,他就會為我軍製造麻煩。我想魏王此時也一定在為此而深謀遠慮。」曹仁於是暫緩追擊。曹操聽說關羽敗走,惟恐眾將追趕,果然急忙派人傳令給曹仁,就像趙儼所策劃的那樣。 四征有配置專門的官廚財籍,遷轉之際,沒有不帶著的。而趙儼什麼都不帶就上車,走到霸上的時候,忘了攜帶以前常服用的藥物。雍州官府得知消息後,派人追送雜藥材數箱,趙儼笑著說::人們常說『語殊不易』,我偶然問起所服的藥而已,哪用得著親自送來?」於是不取藥物。 軍事將領易得,而政工人才難求,於是,魏延折節下交,用盡各種辦法,提升趙儼的好感度和忠誠度,終於將趙儼三人都留了下來。 …… 王粲繼續匯報導:「至於管寧、邴原之輩,早已跟太原王烈等人一起避難遼東,主公的徵辟書信送至遼東,卻被管寧、邴原無視,傳說管寧、邴原之輩在遼東大興私學,講解《詩經》、《書經》、談祭禮、整治威儀、陳明禮讓等教化,頗得民心,所以他對主公大興官學深為不滿。」王粲越來越崇敬魏延,敬之若神,對於那些無視、蔑視主公的人,他沒有任何好感。 魏延淡淡一笑道:「素聞管寧、邴原、王烈之輩皆向潁川陳寔求學,這等飽學之士,在遼東等蠻夷之地,可推行我漢人儒家教化,便於我們日後收取邊地,管寧等人居功甚偉。既然他們不願意來我們這裡做官,就讓他們終身都在邊地為我大漢推廣教化吧。」 魏延對陳寔、陳紀、陳群這祖孫三代都沒有什麼好感,一直覺得他們是道貌岸然的世家子弟,特別是陳群那個「九品中正制」,讓魏延討厭透頂,因為討厭說竊賊是樑上君子的陳寔,魏延對管寧、邴原、王烈等孤高自詡之輩也沒什麼好的看法,不過,魏延也不否定他們在推廣教育上確有功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