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news=http://a342.g.akamai.net/7/342/86068/v001/tw.img.nextmedia.com/video/20100609/6185.flv]http://tw.nextmedia.com/artvideo/20100609/6185_640.jpg[/applenews]
【汪智博╱台東報導】一艘十八年前在綠島觸礁沉沒的貨輪殘骸,經過大海不斷淘洗,巨大船殼已逐年被珊瑚礁及海藻覆蓋,更成為魚群聚集處。長期觀察該海域的「綠島飛魚潛水」教練俞明宏表示,「飛馬號沉船海域到處可見魚群、珊瑚,來潛過水的朋友都讚不絕口。」
珊瑚多達十餘種
從八十八年起即開始觀察一千五百噸、希臘籍「飛馬號」沉船海域的俞明宏說,這個位於綠島東南方一百公尺、深度在十五到二十五米的沉船,面積廣達二公頃,巨大的船體浸在海中十八年後,幾乎已被珊瑚礁及藻類覆蓋,吸引不少魚群,海水乾淨加上深度不深、透光度佳,單是珊瑚種類就已多達十餘種。俞明宏說,各式顏色鮮亮的珊瑚礁、魚群,在碧藍的海水中游動,沉船船艙內更滿是小魚苗,海底景色真的非常漂亮。
船身剝離危生態
但俞明宏指出,該處海域目前最大的問題,則是已從船身剝離的中、大型殘骸,這些殘骸在風浪大時,會隨潮流漂動,已危及珊瑚生長,且數量多到一般船隻根本無法清運。中華民國珊瑚礁學會理事長鄭明修教授說,殘骸會隨潮流移動破壞生態,但在風浪洶湧的海域打撈沉船殘骸,工程動輒數億元,恐不敷成本,因此若要保護這片美麗海域,最好的方法還是做好環保工作,避免有機廢水污染、防範非法漁業的破壞。
貨輪殘骸沉沒綠島海底18年的飛馬號殘骸(圖),成為五顏六色魚兒的群聚處。綠島飛魚潛水提供
魚兒聚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