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news=http://twimg.edgesuite.net/video//20110320/ec0b0b4aed0fa6c4852b.mp4]http://twimg.edgesuite.net/www/extfile/artvideo/20110320/ec0b0b4aed0fa6c4852b_640.jpg[/applenews]
【張勵德╱台北報導】為加強對台灣東部外海地震觀測能力,中央氣象局將在宜蘭頭城外海45公里處,設置國內首座外海地震測站,預計6月完工、10月正式啟用;未來能在外海強震發生時,多爭取至少10秒的反應時間,若近海地震引發海嘯,也能在海嘯抵達前10分鐘發出警報,提醒沿海民眾防範。
國內平均每年觀測到逾1萬8千次地震,其中7成發生在東部海域,氣象局雖在全國陸上設100多座地震測站,但外海地震僅靠震波傳到陸上才能提供訊息,準確與時效性有限。氣象局2007年起提出「台灣東部海域電纜式海底地震儀及海洋物理觀測系統」計劃,提升東部外海地震觀測能力。
日本布纜船抵基隆
該計劃由日本廠商NEC承包,前天海底布纜船自日駛抵基隆港,昨氣象局邀媒體參觀電纜布建設備,展示海底機器人等設備。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說,為防漁民不慎傷害電纜,電纜將埋在海床下1.5公尺處,若遇困難地形則由機器人排除,預計下月中旬完成鋪設,6月底完成儀器設置。
國內首見「爭取時間」
郭鎧紋說,外海地震測站為國內首見,設在宜蘭頭城外海45公里處,約在和平海盆、琉球島弧交界處,可監測南沖繩海槽海底火山活動,測站將設置地震儀、海嘯計、水中聽音計等器材,「此處正好是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隱沒帶,平時地震頻繁,未來透過海底電纜傳遞,氣象局能同步接收訊號,至少能爭取到10秒應變時間。」一旦隱沒帶發生強震引發海嘯,最快10分鐘海嘯就會抵達宜蘭平原,未來氣象局接獲訊息,會立即通報港口及地方防災單位,通知民眾逃生。海洋大學應用地球科學所教授李昭興說,外海測站傳回的訊息,可幫民眾多爭取短暫救命時間,對防災非常重要。
美加日歐皆已設置
日本、美國、加拿大及歐盟皆已設海纜觀測系統,日本在東部近海設有8條海底電纜觀測地震,美、加分別在其西部海域板塊隱沒帶上設置,待台灣東部外海地震測站完工後,將是第五個擁有海纜觀測系統的國家,蒐集到強震訊息會與國際分享。
外海地震測站小檔案
設置位置.宜蘭頭城外海45公里處,和平海盆與琉球島弧交界處,可監測南沖繩海槽的海底火山活動整體造價.4.5億元配備儀器.地震儀、海嘯計、水中聽音計、溫度儀等系統功能.直接監測板塊隱沒帶的地震,透過光纖海纜將訊息傳回陸上,外海地震時能爭取10秒的預警時間,並提早10分鐘通知海嘯來襲上路時程.預計6月完成建置,10月正式啟用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本資訊轉錄自蘋果日報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260680/IssueID/201103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