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瑞迪」教徒認為以色列、甚至世界和平都不是由政府或軍隊決定,而是由神主宰。(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大歷史家湯恩比說:「歷史發展是一連串的挑戰與對應」。如果這是真的。宗教的改革、分裂與反動,無疑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有些宗教願意與時俱進。但物極必反。必然有群體為了保住本身的利益, 拒絕改變,這就是為什麼在這個世界上有這麼多「基本教義派」的原因。而且,宗教界最不缺乏的,就是馬丁路德這類異議分子。
以色列國會最近在審議徵兵法案,以落實全民皆兵的目的。但猶太教裡的「極端正統派」(Ultra-Orthodox):亦即「哈瑞迪教派」(Haredim), 為抗議新徵兵法的內容,不惜走上街頭。
以色列境內的猶太教徒分為三支﹕正統派約佔人口15%,保守派35%,改革派40%。18世紀改革派興起前,正統派是的唯一猶太教。18世紀後期,猶太人可以不再被規範居住在固定的地區。為了將猶太教現代化,改革派遂應運而生。他們主張:如果傳統的禮儀跟現代文明發生衝突時,就應摒棄。換言之, 這是「達爾文演化論的宗教版」。
保守派猶太教的興起,則是在19世紀初。當時改革派的極端現代化步伐,引發了反彈。保守派試圖中立和維持基本傳統。「哈瑞迪教派」即是正統派裡最保守的分支,因才被稱作「極端正統派」,目前人數約30萬 (以色列人口約800萬)。
既名為「極端」,因此儘管他們人數很少,聲音卻很大(常常上報)。他們要求公車上男女分開坐、抵制以色列國營航空公司(因為該公司在安息日依然飛航)。 他們甚至要求國會授權他們去決定誰才是真的猶太人,誰有資格成為以色列公民(他們說改革派猶太人已不再是猶太人)。
「哈瑞迪」教徒的價值觀跟其他猶太教逈然不同。他們認為研讀猶太律法及禱告才是最重要的事,他們一心研習聖經,不工作,靠老婆來養。他們認為以色列、甚至世界和平都不是由政府或軍隊決定,而是由神主宰。所以他們認為禱告就是盡義務,並且拒絕服兵役。
以色列建國以來,他們即透過緩徵而達到不當兵目的。建國初期需要團結對外,首任總理班古里昂(David Ben Gurion)用行政命令讓400名教徒獲得緩徵,之後更發展成慣例。
但在1990年代最高法院判決此例不宜。要求政府解決。歷任聯合政府卻始終無法解決這個問題。直到2013年國會改選,主張「哈瑞迪」教徒必須當兵的政黨組成聯合政府,才為他們量身打做一項徵兵法案。該法案目前正在國會審議中。
「哈瑞迪教派」的例子讓人想起了美國賓州等地的「阿米許教派」。他們是基督新教「再洗禮派門諾會」中的一個信徒分支。該教派起源於1693年,是由Jakob Ammann領導的一次瑞士與阿爾薩斯「再洗禮派」分裂運動。追隨Ammann的教徒。遂被稱為阿米許人(Amish)。
阿米許人以拒絕汽車及電力等現代設施,過著簡樸生活為其最大特色。哈里遜福特主演的電影《證人》(Witness)用了很大的篇幅描述了阿米許人的生活面貌,讓阿米許人變得廣為世人所知世。2010年有研究顯示,「阿米許」在美國的人口為24萬9,000人。
一個極端封閉、排外的教派或組職,在現代化的衝擊下,必然面臨許多挑戰與衝突。阿米許人一度深受近親通婚、造成兒童死亡率非常高的困擾。阿米希人卻把這些困擾當作「上帝的旨意」來接受。
兩次世界大戰時期,一些阿米許的年輕人被迫入伍,參與軍訓,甚至被迫拿起了槍。然而,不管是甚麼理由的戰爭,對於「再洗禮派」教徒都是無法接受的。所以阿米許人抗拒軍令者甚眾。有很多阿米許教徒因拒服兵役而被逮捕入獄,也有人因為在阿米許的報紙上告誡教徒遵從教義、反對殺戡而被判「煽動不服從罪」。
近年來,由於社區內一再傳出兒童遭性侵事件,讓阿米許人再度引起世人的注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