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世代大進擊─透視學運背後的青貧現象

財訊雙週刊 發表於 2014-3-26 18:04:53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2 39280
3月18日晚上,一群學生翻牆爬進立法院,占領了國會議場,抗議《服貿協議》黑箱作業,同樣是夜晚,3月23日,學生翻過拒馬蛇籠來到行政院,遭到鎮暴警力驅逐,爆發流血事件,這場學運,有數萬學子響應,他們陸續來到立法院周遭,進行一場街頭民主洗禮,他們看到政府失能、民主失靈,跟他們從小習得的知識完全不同,他們憂慮馬政府多年來毫不設防的將台灣門戶開向中國,導致台灣底層人民勞動所得下降,自由民主面臨倒退危機,這群深感看不到未來的「崩世代」,終於向台灣社會發出深沉的怒吼!

44-250.jpg
版權所有:財訊雜誌
  文/曾嬿卿、王柔雅

如果今天他們30秒就可以通過一個這麼重大協議,我怎麼知道他們下一次30秒會通過什麼東西!」

「他們只會說服貿多好,應該只有那些大企業大老闆好吧 ,我們工作機會都被搶走了,有什麼好?」

「自己的未來自己救,今天一定要站出來!」

在立法院旁的青島東路上、學生占據的側門,大家席地而坐,輪流上台發言,談自己的第一次社運經驗,對服貿的看法,對政府黑箱作業的不滿,對國會怠惰草率的批評,對社會現狀的無奈,對未來前途的惶惑。

叫他「崩世代」
新自由主義帶來世代不正義


這群出生於1990年上下的20多歲年輕人,成長於解除戒嚴、民主開放的年代。在他們幼稚園時期,台灣第一次總統民選,小學階段,台灣已經經歷了一次政黨輪替;他們的史地課程,比起過去,談比較多台灣,「美麗島事件」只是教科書上的一則歷史;無論對國民黨或民進黨,他們都沒有刻板印象、歷史包袱,對於中國,也沒有「萬惡共匪」的仇恨。

為什麼他們這麼反服貿?

《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作者之一、中研院社會所助研究員林宗弘觀察到,年輕人之所以對《服貿協議》這麼關注,反映的是對未來的焦慮。「這幾年馬政府不斷對中國開放,說對台灣有多少好處,實際卻不是這回事,大家發現,獲利的只是少數大財團大老闆,但資方利益並不等於勞工利益。」林宗弘分析,尤其最近這幾年,不少台幹和工程師被中國本地人力取代而回流,也有人面臨家庭與工作的抉擇,「賺到錢的不是我,卻要我付出家庭生活成本。」且在資本外移後,本地工資也被壓低了,難怪薪資倒退十幾年,「開放到底有什麼好處?」

原本被視為冷僻生硬的《崩世代》一書,自兩年前出版後,竟意外暢銷,至今已七刷。書出版後,學運發起人之一的陳為廷邀請林宗弘到清大做了第一場演講。這次學運的不少論述,看得出來部分受此書的影響,例如對自由化全球化的質疑。

該書指出,新自由主義帶來世代不正義,戰後嬰兒潮掌控政治權力與金錢遊戲,壓迫年輕世代延長工時、壓低其福利與工資、使貧窮青年長期負債,造成貧富差距擴大,最後導致這些國家的低出生率。「得到好處的是那些掌權的四年級生,但他們對經濟藍圖的想像,跟現在網路世代的七年級生並不一樣。」林宗弘進一步分析。

根據統計,台灣對中國貿易依賴度由1990年的6%提高到2010年的36%;而從九二年開始,台灣的資本外移就高度集中於中國大陸,於一○年ECFA(兩岸經濟協議)簽定後達到高峰,占台灣資本輸出的81%。且根據研究,對中國投資比率愈高,台灣的失業率與貧窮率也就愈高,尤其是年輕人。

像去年整體失業率四.18%,是近五年來新低,但20至24歲青年失業率卻飆至史上次高的13.75%;而社會新鮮人的失業期也不斷拉長,近幾年的失業週數已從向來的20餘週,上升到30餘週,找工作的時間要拖上8~9個月,因此許多大學生藉「延畢」逃避「畢業即失業」的尷尬。

被剝奪感加深
質疑服貿只能服務財團


工作愈來愈難找,薪水更是持續壓低。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資料,去年全國受僱就業者有7成的人月薪不到4萬元,年輕人最差,高達177萬人,占88%,且20至24歲平均月薪僅2萬4269元,「青年貧窮」與「窮忙」現象依然。

不止如此,學運幹部、台大台文所博士班學生江昺崙就表示,「世代正義」問題也很嚴重,未來年金、保險、照顧老人等財政壓力,都會落入這一代年輕人身上;而年輕人不止買不起房子,就算房地產下跌,經濟發生問題,最先被解僱的還是沒有社會經驗的這群人,「我們是會被犧牲的那一群,其實我們都是被剝削的,應該要一起站出來,不能只是個人自怨自艾。」

這種相對被剝奪感,充斥在自稱「魯蛇」(loser,失敗者)的網路世界,讓年輕人對企業財團、富賈高官這類「人生勝利組」沒有好感,尤其這些年來層出不窮的拆遷、徵地、汙染、勞工、食安等問題,不但未見這些財團老闆拿出企業良心,甚至成為資源掠奪者;而回流的台商,要不是挾巨資炒高台灣房價,讓年輕人更加買不起房,就是為北京代言,以商圍政。這些,都讓年輕人點滴在心頭。

學運活動發言人黃郁芬就質疑,《服貿協議》能得利的多是財團,但他們賺的錢是否能夠回饋到台灣的勞工身上?「這十幾年的台灣經濟不是沒有成長,但台灣人的勞動薪資卻反而在倒退,既然在台灣賺錢,都沒辦法回饋給台灣人,怎麼說服我們,他們到中國賺了錢,可以回饋給台灣人?」

活動總指揮林飛帆則認為,服貿不止影響產業,也會影響台灣的國家安全,中國透過廣告、出版品影響新聞自由、控制言論,就像香港,香港經歷過中資買廣告、抽廣告的方式,影響言論自由,進行洗腦,「事實上台灣也正面臨這樣的事情,在旺中案活生生演出,」他說。

台灣認同感加深
不願看到中國企業長軀直入


兩年前的「反媒體壟斷」運動,讓許多學運分子見識到媒體的影響力,他們眼睜睜看一份原本堪稱自由派的報紙,在紅色商人入主後,如何的質變,再加上香港壹傳媒被抽廣告、《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被殺傷等事件,對於生於民主化之後、從未被威權統治的年輕世代,對言論與創作自由特別堅持,深怕中國的手伸進台灣,剝奪了他們目前擁有的一切。

台灣指標民調公司在今年2月「王張會」後,做了一項「終極統獨觀」調查,顯示20到29歲的年輕人,贊成台灣終極獨立的比率為68.5%,不贊成兩岸終極統一的比率為82.7%,均遠高於全體平均值(兩者分別為47.8%、64%)。

台大政治系教授張佑宗團隊所做民調也顯示,「台灣、中國為一邊一國」的認同已成為社會主流,占近7成;尤其,中國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對民眾認同產生了影響,但對年輕人卻是反效果,由於新世代有「必須與中國競爭」的威脅感,造成情感上更加認同台灣。

一位台大工學院的大二學生說:「我雖然不了解服貿詳細內容,但我跟我的朋友一想到中國企業、資金、人員要長驅直入台灣,就充滿了疑慮,更特別在乎這個協議制定過程,究竟有沒有充分討論、按照程序,這麼重要的事為什麼不好好討論;政府愈沒照步來,我們就認為愈有鬼。」

反黑箱反密室
政院硬塞服貿 違程序正義


一開始學運就是以「反黑箱服貿」為訴求,質疑國民黨立委張慶忠躲在廁所邊,30秒就宣布通過送院會存查的舉動根本違法,「大埔案、9月政爭,都是違反基本法治的問題,馬總統說這是法治社會、我們要守法,但他怎麼不去想,當初監聽王金平合不合法?」黃郁芬認為,《服貿協議》從內容制定、審議程序,都是密室協議、黑箱作業的產物,對於基層員工的勞動權保障,都沒有明確的配套措施,政府卻以如此粗製濫造的程序逼迫全民埋單,怎能讓人信服?

學運總指揮林飛帆與閣揆江宜樺會面時,江揆表明「不打算退回《服貿協議》,但願意逐條審查」,遭林飛帆斷然拒絕。

林飛帆表示,國際上的民主國家,簽署自由貿易條約後,多採包裹表決,很少會再送回國會逐一審查,原因是各國在談判之前,就會經歷完整的民主程序,透過產官學的諮詢、協商後,再簽署條約,「但台灣完全不是,偷偷的簽,簽完再回來跟你說,等到民眾反彈,才開公聽會,這樣的程序根本不對,所以我們才會要求直接退回。」

然而,顯然無論是馬總統還是江院長,迄今都不認為政府有什麼錯;馬總統最常掛在嘴上的是「樂於跟各界溝通」、「聽到人民的聲音」,然而,他的溝通對象、聽到的聲音,往往是大企業、公會代表等「人生勝利組」,對於一般庶民,他永遠不了解他們的擔憂是什麼,因為那離他的經驗太遙遠了。

最可怕的是,這個九趴總統還以為自己得到的689萬票,是取得空白授權支票,由他任意填寫自認「為你好」的政策!

學生占領了國會、攻進了行政院,還會怎麼走下去?一路來對馬無能、政府失能累積許多不滿的群眾,在反服貿一口氣爆發出來,讓《服貿協議》雪上加霜,勢必難已以被理性討論。未來還有更多這類案子待議,處於信任危機的馬政府如何運作下去,真令人憂慮。

更多文章:請至財訊官網

財訊粉絲團 本帖最後由 財訊雙週刊 於 2014-3-26 18:19 編輯

已有(2)人回文

切換到指定樓層
lizpk1161 發表於 2014-3-26 21:29
說的好,ECFA簽了之後往中國的金額攀升到一個很可怕的高度,相反的投資在本地卻是少得可憐,造成本地人失業率節節攀升,薪資不增反減,政府之前的好出只有大企業大財團享受的到,一般市井小民還在貧窮線下苦苦掙扎,連一個溫飽和安身立命的地方都是奢望,現在又要再簽這個協議,之前的爛攤子都還沒有收又急這簽,說好的公聽會了(根本就不知道有甚麼公聽會)流於形式,只要辦完活動就算了,也不會去追查聽的人有沒有聽懂,辦與不辦說明會有何差別,既得利益者只會贊成(因為只看的到利益卻忽略了風險),反對者會更加反對,天下不會有白吃的午餐,對岸也不會白白讓你吃到蘋果,沒有付出哪來收穫,要小心喔,因為對岸給的可能是一個包著毒藥的糖果也不一定
yng4730y 發表於 2014-3-27 02:22
lizpk1161 發表於 2014-3-26 21:29
說的好,ECFA簽了之後往中國的金額攀升到一個很可怕的高度,相反的投資在本地卻是少得可憐,造成本地人失 ...


我周遭傳產工業,缺工缺很久了,
不是沒工作,是人太挑工作,
薪資不是22K是30K以上,
來的年輕人開門見山,
蛤!會搞髒衣服噢,
沒週休二日喔!
公司旅遊勒?
福利這麼差!

老實說開一家公司真的不容易,
別看人家平常吃香喝辣的,
他付出多少心血在他的事業上,
商人無國界,商場如戰場,世界變平了,
誰不想在自己國家土地上工作,
誰愛離鄉背井,四處打拼在國外受人排擠

在立法院你們在講革命,講為護人民權利,
如果沒有人在背後默默出錢,
幫忙打點你們的吃喝拉撒,
你能撐多久,爭民主,自由也是要顧肚子,

轉回來老闆在外國打拼簽訂單,
台灣工廠因為廠內員工內鬥,
產品生產不出來,出貨延遲但客戶急著要貨,
身為老闆的你,這張訂單你會怎麼處理?
告訴客人您等我公司內部員工協調好之後,
我再出貨給你,還是你有更好的處理方式?

如果你是買家,
協力廠商經常發生內鬥導致經常出貨延遲,
你會作何處理?
繼續維持交易關係,還是再找另一家廠商,
如果找到一家品質略差,但價格較低,交期正常,
你會怎麼選擇?

相信你有經過市場殘酷的焠鍊,心中自有答案了吧!
真的別說一些睜眼說瞎話的論調,
仇富的心態,出來混真的是為一口飯,
能多吃幾口飯,多存一些糧,
當李嘉誠,比爾蓋茲,郭台銘誰不愛,

你真有能力出來開家公司,
可以撐過十年,你再來大聲叫說,
我支持廠內員工獨立自主出來,
開公司與我競爭.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財訊雙週刊

LV:3 士兵

追蹤
  • 108

    主題

  • 111

    回文

  • 3

    粉絲

財訊粉絲團 http://goo.gl/eL6TX4 財訊官網 http://goo.gl/BqwaLu 1974年創刊的《財訊》,是台灣財經雜誌中,最資深也最權威的專業媒體。 數十年來始終秉持「引領趨勢、創造財富,掌握政經、放眼國際」的核心價值, 報導領域涵蓋財經趨勢、投資資訊、企業動向、產業動態、政情研判等, 是創造兩岸三地政經投資理財議題,洞燭市場的先行者。 在 2009年10月28日,《財訊》正式改版為《財訊雙週刊》, 更迅速的反映新聞的變化、更及時地為讀者篩選出真正有用的資訊。 一如月刊般嚴謹的查證,追蹤深入報導新聞始末,既有月刊的深度,也具有周刊的速度! 除了既有的財經及政治深入報導之外,還有更多金融訊息與投資含量, 提供讀者更專業、更豐富、更實用的財經資訊。 《財訊雙週刊》開闢企業、投資、金融、政治、科技等不同領域的重量級名人專欄, 由中外名家:諾貝爾大師史迪格里茲、謝金河、陶冬、南方朔、吳念真、顧爾德、林昭亮等輪流執筆,提供專業新知與獨到見解。 同時精選全球財經專業媒體的授權文章,透過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日本《朝日新聞》,提供讀者更多元且深入的國際視野。 近年更致力於數位化閱讀,電子雜誌、手機格式、線上閱讀等,與平面雜誌同步發行,期許更貼近讀者生活、資訊流通更迅速即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