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隋唐] 北雄 作者:河邊草 (連載中)

 
mk2258 2015-12-28 21:13:55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2 1073737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22-2-14 10:05
第1535章覆沒

  後人有云,白刃霜飛,紅血星流。

  這就是形容陌刀兵臨於戰陣時的景象。

  而在唐軍和高句麗人初戰之時,唐軍右翼羽林軍陌刀兵的陣前,展現出來的殘酷景象又何止是紅血星流可以形容?

  身披重甲的大漢,揮舞著沉重的陌刀,長長的刀刃所過之處,人馬俱碎……

  本就在箭之下傷亡慘重的高句麗輕騎兵,一頭撞在陌刀陣上,就像是潮水擊打在山巖之上,山巖巋然不動,潮水卻撞成了漫天碎屑。

  高句麗騎兵的慘叫聲,戰馬被斬倒在地的悶響以及痛苦哀鳴聲混合在了一起,最後連成一片,奏響了這場戰事中最為強烈的一個音符。

  陌刀起落之間,殘肢拋飛,鮮血奔流,在陌刀飛舞之下,幾乎沒有任何東西能夠保持原來的形狀,紛紛離斷。

  只是頃刻之間,唐軍右翼陣前便堆疊起了人馬的屍體,不久一層紅彤彤的薄霧便瀰漫在那裡,血腥之氣四散,望之如同地獄一般。

  陌刀兵製造了一場駭人聽聞的慘案,別說是高句麗人,便是左近的唐軍見了,也是心寒不已。

  不到盞茶工夫,陌刀陣陣前為之一空,除了那遍佈於陣前被斬的零零碎碎的人馬屍首,再無任何敵人能夠站立而起。

  高句麗近兩千騎,盡數被斬殺於陣前,排成三排的陌刀兵卻傷亡寥寥。

  公孫安此時已是渾身浴血,身上沾滿了粘稠的血漬以及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看著就像一頭剛從地獄裡爬出來的惡鬼。

  公孫安喘著粗氣,將陌刀重重的頓在地上,順手在臉上抹了一把,瞪著滿是血絲的雙眸,殺氣四溢的望向了不遠處衝過來的敵軍步兵。

  身體上的疲憊,不能澆滅他胸中已經沸騰如火的殺機,他高高舉起猶自滴落著鮮血的陌刀,縱聲長嚎,身邊的部下們隨之響應。

  彷如狼嚎的吶喊,傳遍整個戰場,蘊滿了野性和殺氣,令敵人聞之膽寒,卻令同袍士氣高漲。

  這是唐軍炫耀自己武功的聲音,隨著李破南征北戰的足跡,曾響徹雲中草原,迴盪在馬邑,并州,河東,以及潼關之外,甚或是渭水河畔,南陽等處。

  如今唐軍來到了高句麗腹地,便也將這恐怖的一幕展現在了高句麗人的面前,祭上的則是數千高句麗騎兵的生命。

  …………

  唐軍陣後高處,趙世勳也愣了半天,戰場上再殘酷的景像他也見過,早已練就了一副鋼鐵心腸,那些鮮血,那些傷亡,對他來說毫無觸動。

  只是他沒有想到,羽林軍組建的陌刀兵竟有如此威能。

  之前他也只是對陌刀兵保有一定的信心而已,要知道如今的羽林衛士和平常時節的那些皇家近衛可不一樣。

  其中很多人都是在隋末戰亂中經歷過殘酷廝殺的軍中精銳,有他們在右翼陣前,即便不能速勝,也完全能夠保證右翼頂住敵人的攻勢。

  可陌刀兵表現出來的戰鬥力,著實讓他震驚,一兩千騎兵的高速衝鋒,竟然不能撼動其陣列分毫,可以說是顛覆了他對步軍的很多認知。

  不過勝了就是勝了,回過神來的趙世勳立即命人傳令,「傳令給王將軍,公孫將軍,之後再戰,可以率人突前,擊敵左翼,潰了他們。」

  …………

  大軍右翼稍稍告捷,唐軍士氣大振。

  唐軍正面面對的是數百騎高句麗重騎兵。

  重騎兵意味著什麼已經不用贅述,非要說一些的話,那就是高句麗的重騎和中原的重騎兵有著很大的不同之處。

  中原一直以來都缺少「良馬」,這裡的良馬不是普通的戰馬。

  自漢時使者來往於西域,中原王朝就有了西域大馬的概念和認知,比如骨架寬大,奔騰迅速的大宛馬,就是其中最為優良的一種。

  其實就是西域馬種,利於突襲的一種表述方式,和中原以及草原的戰馬區分開來。

  因為持續引進西域馬種,與中原戰馬進行配種,到了魏晉之時終於有了些成果,這也就造成了中原重騎兵的興起。

  同樣的,到了隋末戰亂之時,除了重騎兵表現出來的諸般缺點在戰亂中放大了,以及財力不足等原因之外。

  還有就是北方的各個諸侯政權丟掉了養馬之地,這才是重騎兵逐漸退出戰爭舞台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重騎兵之事上,中原都表現的如此之窘迫,就更別提高句麗了。

  他們缺少的可不單單是可供重騎兵騎乘的良馬,還有甲冑鑄造工藝上的差距。

  別看高句麗重騎兵如今弄的似模似樣,其實和其他許多事一樣,都只是學了個皮毛,所謂沐猴而冠,不過如此罷了。

  他們的戰馬明顯比西域馬種的後代矮小許多,重甲在身的情況下,無法提起太高的速度,數量上也不用指望。

  再有就是為了減輕重量,高句麗的重騎兵身上穿著的甲冑,防禦力明顯不如前隋的重騎兵。

  好吧,諸般優劣之處其實不用多做評價,檢驗的標準就明晃晃的擺在那裡,跟人戰上一場,什麼妖魔鬼怪也就都現形了。

  更何況高句麗的將領的戰術安排,讓衝上來的重騎兵更像是大軍的敢死隊,只數百騎,排成兩隊,就這麼孤零零的衝向了唐軍嚴整的軍陣,連那沉重的馬蹄聲,好像都帶上了些悲壯的味道。

  這是一個很可笑的場面,被高句麗人視為珍寶的兵種,在戰事開始的時候,卻像是被高句麗人給拋棄了。

  眼見於此,早有準備的唐軍哪會客氣?

  一排排的弩手從軍陣中冒了出來,端起手中的強弩,看高句麗重騎兵的速度,留給他們攢射的時間可不少。

  而在他們身後,一些手持投槍,短斧的大漢在默默等待。

  重騎兵進入了普通弓箭的射程,陣中的弓手卻未發一箭,因為普通的弓箭對重騎兵殺傷力不足,尤其是拋射,威力就更小,不用浪費箭矢,他們在等待高句麗後續步兵的到來。

  …………

  重騎兵衝陣的威懾力還是很足,馬蹄聲沉重而又清晰,就像是戰鼓一樣迴盪在人們耳邊,鎧甲更是錚錚作響,樣子猙獰可怖。

  在野戰中遇到他們,稍微少點定力的軍伍,可能未戰先就慌了。

  但那樣的事情絕對不會發生在如今這支唐軍身上。

  「五百步,五百步……」望山上的人高聲呼喊著做出提示。

  唐軍因為是遠來之軍,帶到半島上的弩弓並不多,很少一部分是腳踏弩,更多的則是臂弩。

  而這些東西大部分都在趙世勳所部軍中,因為他們是大軍的先頭部隊,另外一些則被李年所部帶走了。

  腳踏弩的射程在七八百步,臂弩短一些,也在六百步左右,不過它們對上重騎兵的話,有效殺傷距離在一百步到二百步之間。

  讓重騎兵進入一百步,對於弩弓手來說,就是比較危險的距離了,而五十步內就是投矛手的天下了。

  …………

  「三百步,三百步。」

  「二百步,二百步……」

  高句麗重騎兵的身影已是清晰可見,軍官們紛紛揚起了手臂,等到更近了一些,他們的手臂猛然揮落。

  「射,射……」

  端著弩機的弩弓手瞄著認定的目標,立即扣動了機括。

  弩弓特有的嗡鳴聲中,一排弩箭帶著微微的弧度,爭先恐後的奔向了前方。

  根本未看戰果,射出弓箭的弓手立即退後,把位置讓給了身後的同伴。

  在一百多步,到一百步之間的距離上,唐軍的弩弓手連續射了四輪。

  唐軍特製的穿甲箭展現出的效果那就不用說了,四輪連射,高句麗重騎兵身上紛紛綻開了血花。

  強勁的弓弦給穿甲箭帶來了足夠的動能,頗為輕易的破開了高句麗人的重甲,鑽入皮肉之中,飽飲滾燙的熱血,卻還不足以從敵人的背後穿出。

  被射中的重騎,看上去就像是插滿了箭矢的刺蝟,人馬紛紛倒地,沉重的他們砸在地上,轟轟作響,地面都有了些顫動。

  這和唐軍右翼發生的景象截然不同,結果卻一般無二,數百騎重騎兵,能越過這數十步的死亡天塹的,寥寥無幾。

  僥倖不死的,卻也無法掉頭逃走,只能發出絕望的怒吼,繼續衝前,希望能得到一線生機。

  五十步,即將接戰,可那一排排大漢根本不給他們衝撞的機會,短斧,短槍被大漢們用力拋出。

  只剩數十騎的重甲騎兵,在這種拋擲性武器面前,同樣沒有任何的還手之力,即便拋來的短槍,短斧並不足以破開他們的重甲,可那沉重的份量砸在衝鋒的騎兵身上,結果可想而知。

  人仰馬翻之間,最終只有十餘騎轟的一聲撞進了唐軍軍陣當中,就像是水滴掉入了河道,隨即便被唐軍淹沒。

  至此,被高句麗人寄予厚望的騎兵,已是全軍覆沒於唐軍陣前,卻沒能給唐軍造成什麼殺傷。

  唐軍恐怖的戰鬥力就這麼赤果果的展現在了高句麗人面前,讓高句麗人幾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之餘,更是心膽俱寒……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22-2-14 10:10
第1536章向前

  高句麗步軍終於衝至唐軍陣前,在他們的身後,密密麻麻躺倒了不知多少士卒,箭矢像蒿草一般插在屍體和地面上。

  唐軍陣中一輪一輪升空的箭雨,把高句麗人衝鋒的道路徹底變成了死亡之路。

  可高句麗人還是忍受著傷亡衝了過來,因為這些死傷尚在他們承受範圍之內,也早有心理預期。

  反而是前面騎兵衝陣的慘像,給高句麗人造成了沉重的心理打擊。

  不過還是那句話,這種規模的戰事,一旦進入到交戰階段,不論是唐軍還是高句麗人,其承受傷亡的能力都將比平時強上許多,群體效應讓膽怯之人也能鼓起勇氣,去為整體上的勝利做出努力。

  而且高句麗人畢竟不是起義的農民軍,沒有見血就腿軟,害怕了就不管不顧掉頭就跑等毛病。

  不然的話,他們也不會稱雄遼東這麼久……

  …………

  轟,兩軍步兵終於接戰。

  就在兩軍方一接觸的那一刻,戰場之上的喊殺之聲大起,直衝霄漢。

  雙方士卒刀槍並舉,奮力搏殺。

  …………

  肉搏往往是步軍野戰當中最為殘酷的階段,卻同樣也是最令男兒血脈賁張的一個階段,兩軍角力,力強者勝。

  高句麗人拚死向前,唐軍將士玩命阻攔,兩軍陣前瞬間便是犬牙交錯。

  唐軍前列的將士,死命的用盾牌擋住蜂擁而來的敵人,而在盾牌的縫隙出,長槍如毒蛇般不停攢刺而出。

  衝上來的高句麗人紛紛哀嚎著被刺倒在地,可衝上來的高句麗人太多了,成群的高句麗人藉著衝勢,擁擠在唐軍陣前,幾乎是踏著同伴的屍體,用力擠開唐軍的盾牌,硬生生的進入到唐軍陣中。

  不停有人倒下,不停有人跟上,鮮血在不住的流淌,伴著慘厲的哀嚎聲,兵器噗噗的入肉聲,兩軍將士徹底將獸性釋放了出來。

  人們滿臉猙獰,忘我廝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這個時候即便是地獄的惡鬼來了,怕是也要被砍上幾刀,重新被扔回到地獄當中。

  兩軍在不足兩里的陣線之上糾纏在了一起,潑灑著鮮血,無數的生命在消逝,渲染出來的都是戰爭的殘酷和無情。

  …………

  很快,唐軍陣前在高句麗人的猛攻之下,露出了幾個明顯的缺口,高句麗人士氣猛增,順著缺口蜂擁而入,想要將缺口擴大開來,他們無疑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高句麗人的戰鬥力確是非同凡響,不愧有遼東小霸王之稱,他們有著跟唐軍較量一番的實力,並不是那種一觸即潰的對手。

  也許是眼見就能動搖唐軍軍陣,覺著勝利在望,一直不曾有所動作的高句麗人的中軍再次響起了號角聲,這是全軍向前的信號。

  留在陣後的數萬高句麗大軍開始向前湧動,這代表著高句麗人即將全力進攻,不再留有餘力。

  領兵的高句麗將軍甚至在樂觀的想著,擊潰了眼前的數萬唐軍之後,也許可以繼續向前,一鼓作氣的把唐軍趕下浿水。

  那樣的功績,嘖嘖……

  好吧,高句麗人向來都很自信,遇事總往好處想,不得不說,挺樂觀的……

  只是他們的作戰經驗太少了,自前隋大業八年,楊廣起兵征伐遼東,他們和中原王朝進行了一場全面戰爭以來,二十年過去了,他們再未跟中原軍旅交手過。

  稍稍佔點便宜就敢奢望大勝……

  唐軍和隋軍不是一回事,可本質上他們都屬於中原王朝的軍旅,講究的是一個動若雷霆,守如潛淵。

  當年在遼水之畔,高句麗人擋不住隋軍的瘋狂進攻,而在平壤城下,他們同樣慘敗於來護兒之手。

  如今多少年過去了,中原王朝浴火重生,來到半島上的唐軍可不比來護兒的水軍差,真要較真的話,戰鬥力之強,前隋軍旅只能膛乎其後。

  打開幾個缺口,就想要動搖唐軍軍陣,那簡直就是在開玩笑。

  …………

  在高句麗中軍向前的那一刻,身在唐軍陣後的趙世勳笑了起來,他不自覺的按住了腰間的配刀,手有些癢怎麼辦?

  「傳令各部,大勝就在眼前,讓他們守的再穩一些。」

  這時有人來報,「稟報將軍,劉將軍率一萬兵來援,離此已不足十里。」

  趙世勳擺了擺手,「傳我將令給劉將軍,不急著過來,免得把高句麗人嚇跑了。」

  …………

  得到李靖將令之後,領兵急急來援的劉仁軌聽到趙世勳的傳報,心裡頗為惱火,這趟娘的,俺是不是夾在了大都督和趙大將軍中間了?這是聽誰的好呢?

  他在李靖賬下領兵也有一年多了,自然是以李靖的將令為先,可聽到傳報就知道趙大將軍頗為篤定。

  他要是急著趕過去,除了會讓趙大將軍以為他要爭功之外,怕是一時半會也無法配合趙世勳所部卻敵。

  而且他率兵趕過來,其實是怕趙世勳一旦戰敗不好收拾,主要任務是接應退下來的唐軍,給趙大將軍斷後的。

  劉仁軌稍一琢磨,便令全軍緩行,他一個河北降人,不會想著去跟皇帝近人爭功,只要趙世勳別來個馬失前蹄,那他也樂得輕鬆。

  …………

  不管劉仁軌怎麼想,趙世勳已是勝券在握。

  五萬精銳在手,照他的經驗看來,首戰告捷毫無問題,就是想像來護兒一樣,擊潰了高句麗人之後,順勢衝進平壤城去有點困難。

  高句麗人這次建好了龜殼,想要敲碎它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他也挺樂觀的,只是和高句麗將領不同的是,他是以豐富的作戰經驗以及對自身實力的瞭解而做出的判斷。

  而事實也確如他所料。

  不論是唐軍中軍,還是兩翼,在高句麗人的猛攻之下,應付起來都是游刃有餘。

  幾個缺口處,高句麗人衝入了唐軍軍陣當中,迎接他們的是雪亮的環首刀。

  披著皮甲,手持圓盾和環首刀的唐軍士卒,一邊用他們的盾牌不住的擠壓格擋著敵人的進攻,一邊奮力邁步向前,趁隙揮舞兵刃,把一個個敵人戮倒在地。

  快速的把湧入陣中的敵人清理乾淨,並向外反攻,堵住缺口的同時,也給身後的同袍留下了重新完整陣列的時間。

  他們就像是一個龐大的機器上面的零件和齒輪,配合的是如此的精確而又嫻熟,幾乎不用軍官的指揮,每個人就都知道自己要幹什麼。

  什麼是精銳,這就是了。

  悍不畏死之類的形容詞已不足以描述如今的唐軍將士,從隋末戰亂中成長起來的大唐軍旅,更像是只為戰爭而存在的殺戮機器,平靜之下隱藏著無限的恐怖和猙獰。

  缺口不住出現,但卻根本無法動搖唐軍陣列。

  高句麗人堪稱猛烈的攻勢,在唐軍面前幾如玩鬧,和唐軍在戰鬥力以及軍事組織上的差距,在戰事進行當中,已經顯露無疑。

  憑著一腔血勇,想要戰勝這樣的一支軍隊,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數萬高句麗人擁擠在唐軍陣前,喊殺之聲不絕於耳,戰爭的音符在這一刻就像沸騰的開水般熱烈。

  唐軍就像是築起了一座血肉長城,穩穩的矗立在了那裡,任憑高句麗人拚命衝擊,卻是所得寥寥。

  當戰事進行到這一步,有經驗的將領其實已經能夠察覺出勝負誰屬了。

  誰都明白,有著先手的一方若不能在短時間內突破敵軍陣列,那面臨的就是進退不得的窘境。

  戰爭天平悄然傾斜,甚至廝殺當中的高句麗人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也只不到半個時辰的時間,高句麗的後陣還沒有來到唐軍陣前,攻勢漸弱的高句麗前軍便開始大規模的失血。

  既不能突入唐軍陣中,又不能後退的高句麗人,在唐軍盾牆之上徒勞的敲打著,一排排的被長槍攢刺倒地,慘叫之聲大作。

  屍體在唐軍陣前堆積了起來,受傷未死的人在輾轉哀嚎,鮮血如同廉價的染料般在地上流淌。

  這樣的傷亡已經來到了高句麗人所能承受的極限,也許在下一刻,高句麗人就會潰敗下去。

  此時唐軍陣中又升起了箭雨,給後續到來的高句麗人以打擊……

  趙世勳在高處緊緊盯著戰局,這時他已完全確定,高句麗人作戰稍有章法,但在野戰當中完全不是唐軍的對手。

  此時他敏銳的感覺到,戰事已來到關鍵處,趙世勳毫不猶豫的吩咐道:「傳令,擊鼓,全軍向前。」

  …………

  唐軍陣中響起了隆隆的戰鼓聲,聞鼓則進,這是軍中鐵律,而在草原以及其他一些場景當中,也就是騎兵和水軍,號角則代替了戰鼓的作用。

  戰鼓之聲一起,各部將旗紛紛遷移,催促著眾軍向前。

  「保持陣型,保持陣型,不要亂,殺,殺,殺……」

  軍官們聲嘶力竭的傳令給部下,從唐軍前軍開始,整個軍陣開始蠕動了起來,像城牆一樣開始向前推進。

  攻勢已挫的高句麗人哪裡抵擋的住,不是被唐軍砍殺在地,就是被擠的不住後退……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22-2-14 10:15
第1537章大勝

  唐軍反攻。

  按照大軍征戰的規律,這樣規模的一支大軍,一旦選擇全軍向前,除非戰敗,也就不存在後退的可能了。

  甚至前面遇到了敵人頑強的抵抗,大軍遲滯上那麼一會,也可能會造成軍陣上的混亂。

  也就是說,唐軍的反攻一旦開始,就是一往無前,這個時候高句麗人想要阻擋住唐軍的攻勢,只有兩個選擇。

  一個是穩固防守,像之前唐軍做的那樣,等待敵人攻勢弱下去,再行動作,一個則是用比唐軍更為猛烈的攻勢,來個以攻對攻。

  顯然,如今高句麗大軍只能選擇後者。

  唐軍反攻的時機把握的非常巧妙,也可以說是統領大軍的趙世勳臨陣把握住了戰機。

  如果高句麗人中軍不動,唐軍反攻時很可能只是先小勝一場,把高句麗人的前軍擊潰,續攻高句麗中軍時,唐軍面臨的處境將和之前高句麗人相似,只是調換了一下角色而已,還有的較量。

  可高句麗人太心急了,也可以說是他們軍中的領兵之人經驗太少,並不足以指揮大軍作戰,更確切的來說,沒有獨當一面的才能。

  在他們這些年和突厥,中原的軍隊的交鋒記錄上就能明白這一點,當高句麗人對上散處遼東的那些野人部落時,他們往往能無往而不利。

  可一旦跟突厥,中原的軍隊交手,除了倚仗地利之外,他們便鮮有可以稱道之處。

  …………

  反觀唐軍的將領們,有著中原前人發展起來的各種戰略戰術作為借鑒,加上軍隊平日裡的操練,以及他們所經過的戰事的磨礪。

  光在戰略戰術的素養上來說,便已經和高句麗人拉開了一段頗為遙遠的距離。

  而在臨陣的決斷以及行動力上,趙世勳可不比高句麗人差,而且他不會和軍中其他將領一樣,考慮太多的其他問題,比如說此戰敗了會怎麼樣,損傷太大又怎麼交代等等。

  他只關注於戰事本身,缺乏大局觀是他的缺點,可真要打起仗來,他卻無愧於悍將之名。

  名將向來都是中原王朝軍旅當中的靈魂,是所有人頂禮膜拜的存在,可軍隊當中,卻也絕對少不了像趙世勳這樣的人物,他們才是大軍的骨架。

  而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的普通軍官以及士卒,則組成了大軍的血肉,只有骨肉齊全,再由一個聰明的腦袋領著,這才是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軍事力量。

  …………

  所以說,唐軍的反攻並非蠻幹,把握住的是實實在在的戰機。

  正值高句麗人攻勢漸消,後繼乏力,而高句麗人的中軍卻還未趕到,給正在與唐軍廝殺,糾纏的前軍以有力支援的時候。

  一個小小的脫節,就像之前高句麗騎兵的遭遇相似,只要把握住了,結果便是戰局已定。

  喊殺之聲依舊震耳欲聾,數萬人在這一段不算短的戰線上拚命搏殺。

  只是高句麗人的處境開始變得不妙了起來,大量的鮮血拋灑出來,卻再也無法破開什麼缺口,傷亡卻劇增。

  當唐軍緩慢的開始向前推進的時候,耗費了太多氣力,傷亡又大,氣勢已沮的高句麗人一下就頂不住了。

  前排的高句麗士卒紛紛倒地,後排的人則被唐軍突起的攻勢推的連連後退,當同伴奔流的鮮血刺紅了他們的眼睛,激起的卻不是復仇的勇氣,而是無邊的恐懼和怯懦。

  當唐軍反攻,陣前也許只是相持了那麼一刻,高句麗的前軍在下一刻就潰了。

  先是零零星星的一些人掉頭逃走,接著就像是連鎖反應,一隊隊的人跟在了逃竄的人後面,再然後……就是全線崩盤。

  隋末戰亂當中出現過無數次這樣的景象,沒有什麼好說的。

  兩軍相搏,戰鬥力更高,更有組織的一方總會嘗到勝利的果實,不論是中原的軍伍,還是高句麗的軍旅,都逃不脫這個定律。

  當高句麗人潰敗的時候,他們也不比中原的農民軍強上多少,膽氣已落,盡如喪家之犬,唯恐逃的不夠快。

  這個時候,再威嚴的將領,再有經驗的軍官,也無法挽留住潰兵的腳步。

  就算所有人都知道,自己逃竄之時,很可能會衝動身後中軍的陣腳,讓局部的失敗變成全盤皆潰,可當大家都在瘋狂逃命的時候,卻沒有多少人再會顧忌於此。

  高句麗人的樂子大了……

  …………

  高句麗人的中軍此時已經全部進入到了唐軍弓箭手的射程之內,正在承受著雨點般落下來的箭雨的攻擊。

  每一波箭雨落下,就會有無數人辟里啪啦的慘叫著倒在地上,其他人卻只能盡量的加快腳步,一邊在心中祈禱著佛祖的保佑,一邊則想著快點走過這一段距離。

  可當他們還沒去到前軍的尾部,前面的的人已經敗了下來,一群群的高句麗人帶著恐懼,發瘋了一般逃了回來。

  率領中軍向前的高句麗將領們驚悚的看著前面的景象,根本不知道該做出怎樣的反應。

  其實他們有什麼反應都已不能改變此時的局面,留給他們的時間太短了,他們根本沒有料到之前還很英勇的軍卒就這麼逃了回來。

  前排的高句麗士卒本能的對逃回來的潰兵揮出了武器,不管哪裡的軍旅對待逃卒的方式都是一般。

  但逃回來的人太多了,敗兵就像是唐軍的先頭部隊,被唐軍驅趕著,一群群的撞進了己方的中軍,讓高句麗人的中軍迅速混亂了起來。

  這也是李靖沒有讓陳圓等人大舉增援趙世勳部的原因所在,潰兵的戰鬥力,可不比敵人差上多少。

  唐軍陣後的戰鼓聲急促了起來,唐軍的右翼在戰鼓的催促聲中迅速突前,因為他們在斬殺了高句麗人的數千輕騎兵之後,高句麗人步兵攻過來的時候,攻勢便不如其他方向那麼猛烈。

  於是他們反攻的進展也最快,前面的盾牌手被刀盾手取代,兵卒在軍官的喝令聲中加快了步伐,並隨即奔逃了起來。

  他們幾乎是跟著高句麗的潰兵一頭便衝入了高句麗人的左翼。

  陣列混亂的高句麗人根本無法阻擋如此猛烈而又堅決的突進,立即便被唐軍連續擊破,也只不到盞茶工夫,高句麗中軍的左翼便已大潰。

  高句麗王高成的堂兄高文啟率先逃走,隨著他的將旗後撤,並迅速逃往平壤城方向,立即加速了高句麗人左翼的崩盤。

  當年在此被隋軍打的大敗的痛苦回憶一下便在高句麗將領們心中清晰了起來,恐懼像是疫病般在軍中傳染開來。

  近十萬大軍一下便崩了,這種景象很難描述,用唐軍將領們戰後的話語來說,就是高句麗人像兔子一樣逃竄而去,讓唐軍戰果大減。

  而當時,如果你能從天空這個角度望下去,那景象會非常之震撼。

  高句麗人成群的向後逃走,呼喊之聲沸反盈天,自相殘殺,踐踏而死者不計其數。

  高句麗的貴族們沒有任何臉皮可言,他們總是逃的最快,絲毫也不顧及部下或者其他什麼人。

  扔在最後面的,也就是打仗時突前的那些兵卒,幾乎都是貴族們在各處徵召而來的部落人等。

  向前的時候是炮灰,逃走的時候則又要給人「斷後」,和當年的那些北齊餘孽作用差不多。

  …………

  高句麗人大敗,唐軍也有點不適應這樣一個快節奏,追逐的步伐竟然沒怎麼跟上,只截下了高句麗人的一個尾巴。

  趙世勳以及唐軍各部將領們自然心有不甘,揮軍大進,追逐十餘里,跟著高句麗人的潰兵殺到了他們建下的營寨下面。

  高句麗人逃到此處,一部分逃進了營寨當中,大部分人還擁堵在外面,依靠著營寨,混亂之中,算是和唐軍又戰一場。

  很多高句麗敗兵趁此工夫繞著營寨逃向了其他方向,唐軍殺傷無算,並趁機攻入營寨,奪下營寨十餘座,這才作罷。

  …………

  唐軍大勝,劉仁軌所部此時也已趕到,在趙世勳命令之下,進入營寨當中,為已經有些力疲的趙世勳部穩住勝利果實。

  等到天色漸晚,唐軍來了個鵲巢鳩佔,就此駐紮,和高句麗人重新恢復了對峙的局面。

  這個時候,平壤城在唐軍上下眼中,已經清晰無比。

  趙世勳有點遺憾,他到底沒能像來護兒那般,率軍一鼓作氣衝入平壤城中。

  嗯,不得不說,他的胃口可真不小,來護兒怎麼敗的他是一點也沒去琢磨,只看見人家的功勞了。

  而這個夜晚可不平靜,高句麗人試著反攻了幾次,雖然規模都不大,卻騷擾的唐軍沒法好好休整。

  戰有半日,大軍上下都很疲憊,最苦惱的是和高句麗人離的太近,偷襲什麼的不可能造成太多麻煩,就是時不時的要忍受高句麗人射過來的冷箭,讓唐軍防不勝防。

  但唐軍不可能再退回去重新安營了,奪下的這些營寨,已如楔子般釘入高句麗人建造的防禦體系當中,哪能讓高句麗人再拿回去?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