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銀髮族飽受慢性疾病威脅,而且一罹患就是好幾種。成大醫院營養師吳紅蓮說,一位糖尿病患被診斷併發有腎病變後,在營養諮詢時,家屬心想既然血糖偏高,就認定應讓病患少吃、甚至不吃澱粉類食物,以免血糖飆高。
「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觀念。」吳紅蓮表示,糖尿病飲食以均衡為主,謹守少油、少鹽、少糖、高纖原則,攝取食物總熱量要適當,所以是一種人人都適合食用的健康飲食,也是最簡單的飲食法則,並非只有糖尿病患才適用。
吳紅蓮強調,任何具有熱量的食物,都會影響血糖,只是速度快慢不同而已,比如一湯匙的油有135大卡,一兩魚或一兩豬肉有75大卡,一碗飯或兩碗麵條有280大卡,一個橘子或2個蓮霧有70大卡,蔬菜一碗約50大卡,熱量愈高,影響血糖的速度也愈快。
至於合併有多種慢性病的老人家應如何吃,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陳巧明認為,其飲食應視實際狀況而定。比如合併有糖尿病及腎病變的患者,應先考量腎臟的負荷,先減少鉀離子、磷離子及蛋白質的吸收,接下來再考量低熱量、低糖的飲食。
吳紅蓮也認為,腎病變患者飲食的考量較多,也較複雜,最好依據抽血報告來決定是否限磷離子及鉀離子的攝取。至於鹽份及蛋白質則一定要限制,因為鹽份與血壓有關,而高血壓又會加速腎臟的惡化,一點也疏忽不得。
此外,蛋白質是含氮廢物及尿酸、磷的來源,過量會產生太多的含氮廢物、尿酸及磷,增加腎臟負擔,一定要嚴格控制攝取量。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有雞鴨魚豬等肉類及奶、蛋、豆製品。
為提供足夠的熱量,吳紅蓮建議腎臟病患不妨以澱粉為主要的熱能來源,且以蛋白質含量很少的低氮澱粉為宜,比如粉圓、冬粉、蓮藕粉等。
如果同時罹患心臟病、糖尿病及腎病變,飲食和只有糖尿病及腎病變一樣,只要控制好油脂、鹽份、蛋白質及熱量的攝取,就能將心臟病控制下來。不過,吳紅蓮強調,慢性病患的飲食原則多少會因人而異,沒有絕對標準,若有任何問題,請教營養師就對了。
【2007/08/12 聯合晚報】
[ 本帖最後由 lsc0019 於 2007-8-13 14:18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