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了新集霹靂這次有新出場角色 於是找網章來發帖 不喜勿批評 看看就好
以下是在下特找 日本僧人的文化小交流內容
尺八之名始於唐,奈良時代傳入日本,平安時代絕跡。鐮倉時代日僧心地覺心入宋參禪,在杭州護國仁王禪寺從無門慧開習禪期間, 向同門 居士張參學會吹奏尺八的技藝,歸國後建興國寺,立普化宗,傳授尺八技藝,經過曆代演變,一直延續至今。心地覺心是日本普化尺八的祖師,因此,杭州護國仁王禪寺是日本尺八的祖庭。
尺八之名,最早見於《舊唐書·呂才傳》:呂才“能為尺八十二枚,尺八長短不同各應律管,無不諧韻。”《辭海》曰:“尺八,亦稱‘簫管’、‘豎管’。古管樂器,因管長一尺八寸而得名。宋以後即不使用。約在七到八世紀時傳到日本。現仍流行於日本的尺八,稱‘普化尺八’,形制長短不一,僅有五孔,前四後一,無膜孔。”
在中日兩國音樂文化交流的曆史長河中,尺八是值得研究的一個課題,近年來很多對此有研究的中日學者取得共識的是:日本尺八是從我國唐代(日本奈良時代)傳去的,但為時不長,到了平安時代中期(約10世紀末期)就絕跡了。至於唐代在何時何地何人如何傳去的,至今尚未見有史料記載,一般的說法是通過中日兩國互派的留學生、僧人、藝人、商人等民間渠道傳去的,因而無從論證,姑且存疑。
日本尺八得以流傳至今的重要時期是在鐮倉時代與南宋的文化交流,而且這種交流是以佛教文化為載體的,也可以說尺八是中日兩國佛教文化交流的派生物。本文以史為證,追述日僧心地覺心入宋求法習禪,在杭州護國仁王禪寺學吹尺八的故事,以求證杭州護國仁王禪寺就是日本近代尺八的發源地,是日本普化尺八祖師心地覺心的祖庭。
一、緣起:日本人跪在古廟前吹起尺八
1997年五月,笛子大師趙松庭向我講述了一個令人心動的故事:
1994年春節之前,一個雪花紛飛的日子,坐落於黃龍洞景區的浙江省藝術學校迎來了兩位不速之客:來自日本福井縣勝田市72歲的醫學博士齋藤孝介與陪他同行的年輕作家,在杭州市宗教局趙一新同志的指引下來到教學大樓後面的一座古廟,趙一新告訴齋藤,這就是南宋時期日本人來此學佛的杭州護國仁王禪寺舊址。
只見老先生激動得不能自已,緩緩地從布袋中取出一根舊得發亮的日本尺八,突然跪在雪地上,面向廟前,任憑雪花飛舞,十分虔誠地吹起了古老幽幽的樂曲,接著邁向廟內用顫抖的雙手撫摸著廟柱詢問再三,對著空曠的古廟吹了首懷古思鄉曲,在校接待室,他喝了龍井茶後,又深深地連吹了三首古曲。他激動地向人們說:“這根尺八與我吹的樂曲都是中國南宋時期,日本人到杭州護國仁王禪寺出家學禪時,向中國人學會了吹尺八的技藝後帶到日本的(他這根尺八是否南宋之物,沒有論證,反正很舊很古老),這次到杭州來是專門到護國寺尋根還願的。”
當時在場的浙江省藝術學校校長於愛如高興地說:“這下子可好啦,一下子就把我們學校的曆史提早了這麼多年!如今江南笛王趙松庭就落腳在我們學校,省藝校成了培養笛子學生的搖籃,這可正是根落祖庭,是一種緣分!”聽了這個故事,使我激動不已!我像著了迷似的整天往藝校跑,面對這神秘幽深的古廟,我浮想聯翩:關於廟、關於尺八、關於日本人、南宋人……,這裏有許多難解之迷吸引著我,我當即採訪了故事的當事人及省藝校的曆屆領導,老教師,據張榮泉副校長回憶,他曾在一本書上看到有一個叫心地覺心的日本人入宋到護國寺學法時學會了尺八,可是因時間長久,書名已記不清了。于是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我,由此開始了漫長的調查考證之路。我鑽圖書館、跑大學資料室,詢問專家學者,走訪村民和尚,曆時一年之久終於解開了日本尺八與杭州護國仁王禪寺的不解之迷。
二、關於杭州護國仁王禪寺
首先,讓我們循著曆史的蹤跡,追尋杭州護國仁王禪寺的曆史。
1、史證:
筆者曆時一年多,查閱了自南宋淳佑、鹹淳、至明、清、民 國直至如今的臨安志、錢溏縣志、杭州府志、西湖志等諸多史料,都有關於此廟的記載。為了閱讀的方便,現將民 國十八年五月上海中華書局印行的《杭州西湖遊覽指南》一書關於護國寺的記載,摘錄如下(原文有標點):
護國仁王禪寺 在保叔塔之陰掃帚塢。初,慧開禪師休糧禪定於隆興黃龍峰頂。自是所至禱雨輒應。孟少保珙為捐金買地建寺,淳佑五年賜今額。七年,京師亢旱,有旨宣入選德殿演說,雨隨至。既還山,又遣內侍問何時沾足,開對以“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是夕雨如傾,上大悅,賜號佛眼禪師,錫賁甚渥。寺後有龍洞,澄深不可測。八年,鄭丞相清之躬禱而雨,賜“護國龍祠”額,未幾,錫封候,曰靈濟。寶佑六年,撥賜平江官田三千畝。元至正末毀,洪武初重建,嘉靖間重修。
從史載可知道護國寺有這樣幾個特點:
1、該寺地處保叔塔之陰掃帚塢。
2、首任住持是名僧慧開法師,以演法求雨聞名,被皇上賜號“佛眼禪師”。
3、該寺從淳佑五年(1245)賜額至今已有755年,其間曆經滄桑,幾經毀建。
掃帚塢在何處? 查淳佑《臨安志》住諸塢(篇)載:掃帚塢 在錢塘門外黃山橋路同鮑家田東山弄九裏松
鮑家田在錢塘門外東山弄之北有玉泉水灌溉
黃山橋即今松木場的橫山橋,鮑家田、東山弄、玉泉即今的浙大、玉泉一帶,掃帚塢即今的松木場至黃龍洞一帶,而如今省藝校的位置正是在這裏,與史載相符。
2、物證:
筆者在實地考查中發現兩件尚存的實物:石碑和石碑匾額。
在古廟後門旁牆基中內嵌一長方形石碑,高約 一米 ,寬約50釐米,碑文記載了此廟最後的曆史,全文如下:
北山右護國禪寺,原系唐宋之叢林,坍塌已久,殿宇損壞,碑記已失。今有寺前老者畢貴,交既十方,護法所有,喜助田山,立此碑記:天長慧來和尚助水田三畝一分六釐,坐落錢塘下扇四圖王泉號內。郭士秀相公助茅柴山一塊,坐落本寺後山內,聞明有相公助馨缽一口。李成元相公助鼓一面。嘉慶八年住持正順募建立。
嘉慶八年為1803年,可知護國寺的最後修建距今已有197年了。
我在廟旁的校園走道台階上發現了半塊石匾額,上書“講寺 吳興王震”的字樣仍清晰可見,經省藝校1955年就負責基建的葛更生老師介紹,當年他清楚地記得原石匾額書有“護國講寺 吳興王震”的字樣,此匾長約 2米 ,寬約70釐米,不知何時被斷為兩截。王震何許人也?查《中國美術家人名大辭典》載:“王震(1867-1938),字一亭,別署白龍山人,信佛,法名覺器,浙江吳興人,寄居上海。工書、畫、花果、鳥獸、人物、佛像,無所不能。日本人最喜歡其作品。”從書法的風格與王震所處的時代看,此匾可能為民 國年間的作品,距今約有80年左右。
經筆者實地測量,現存古廟座北向南,橫 12.50米 ,縱 13.50米 ,廟門口 五米 處尚存一古井。
3、人證:
關於此廟,杭州市宗教局副局長趙一新同志曾為此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早在1990年,日本勝田市72歲的齋藤孝介先生向中國許多省的外事部門查詢日本尺八的發源地護國仁王禪寺在何處?後來經日本岐阜市的蒔田浩市長與當時的杭州市長盧文軻聯系,市政府指示市宗教局調查此事。經趙一新近一年時間的調查,發現護國寺在浙江省就有十多處,杭州市就有兩個,究竟哪一個是呢?一次他在靈隱寺召開座談會時,聽一位長者說起黃龍洞護國寺的最後一位當家人至今仍健在,趙一新趕緊找到了這位老和尚——85歲的釋常明法師,常明法師曾在黃龍洞護國寺生活過多年,經他現場指認,現存的這座廟正是當年的大雄寶殿。趙一新又請教了宋史專家林正秋,驗證此廟所處的地理位置與史載相符,便確認此廟就是南宋時期在杭州黃龍洞的護國仁王禪寺的舊址。于是由市外辦寫信告訴了齋藤先生,他於1994年春節之際,專程來到杭州,在護國寺門前十分虔誠地跪在雪地上,取出他隨身帶來的一根古老的尺八,對著古廟吹了一曲又一曲,他激動地向省藝校領導及陪同人員述說:“這根尺八與我吹的樂曲都是在中國南宋時期,日本人到杭州護國寺出家學禪時,向中國人學會了吹尺八的技藝後帶回到日本的,這次到杭州是專門到護國寺尋根還願的”。此情此景,十分感人。
上述史、物、人三證足以證明位於黃龍洞景區省藝校內的這座古廟就是始建於南宋淳佑五年的護國仁王禪寺,距今已有755年了!
三、心地覺心入宋參禪是否在此護國寺?
使中國尺八能在日本得以流傳至今的一個重要人物就是鐮倉時代的日僧心地覺心。關於此僧,楊曾文先生在其著作《日本佛教史》中寫道:
心地覺心(1207-1298),也常作無本覺心,心地、無本皆為號。俗姓常澄,信濃國(今長野縣)人。建長元年(1249年)入京都謁見圓爾,圓爾勸他入宋參徑山無準禪師,並未修書介紹。覺心到宋參徑山寺時,無準已去世,當時由癡絕道衝主持,後到臨安(今杭州)靈洞護國仁王禪寺從臨濟宗楊岐派無門慧開(1183-1260)受禪法。慧開號佛眼,是月林觀的嗣法弟子,著有《無門關》。
日本平凡社《大百科事典》載:
覺心(1207-1298),是鐮倉時代的禪僧,臨濟宗法燈派的祖師,號無本,房號心地房,信儂人, 1249年(建長一年)入宋,參見徑山的癡絕道衝,後投到杭州護國寺的無門慧開門下得禪法,1254年歸國。
關於心地覺心入宋的情況,日本《鷲峰餘光》一書記載的非常詳細,摘錄如下:
師四十七歲,宋寶佑元年(1253)二月二十八日,登明州大梅山,拜法常禪塔,邂逅於日本源心(和尚),師問曰:“你久參此邦,還遇明眼知識也無?”源心雲:“杭州無門和尚,一代明師,應往參見焉。”(同年)九月二十八日,源心相率到杭州護國寺,直入方丈。無門才見即擒住曰:“我這裏無門,從何處入?”師雲:“從無門處入。”門問:“汝名什麼?”師雲:“覺心。”門即作偈:“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佛如如,亙古亙今。”師禮辭,門以對禦錄二冊,並袈裟一頂付師。
師四十八歲,宋寶佑二年{1254}三月二十七日,重謁護國無門慧開,告回鄉意,無門以達摩、寒山、拾得系贊工三幀付之,二十九日,師炷香禮畢,師曰:“予為法不惜身,凌萬裏波濤來於宋國,首尾六年間,遍曆處處爰有宿緣之故,參護國寺佛眼禪師而定心境畢,七十餘之師範,生前復不可拜觀。”別淚濕衣,禮辭出矣。
這兩段文字生動地記載了心地覺心拜見、辭別無門慧開師的詳細經過,讀來曆曆在目,如在眼前。
上述所錄中日三書中關於心地覺心的介紹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心地覺心入宋參禪的杭州護國仁王禪寺與其師慧開的記載與上文的史料相符,因此可以確認:心地覺心入宋參禪正是地處杭州黃龍洞的護國仁王禪寺。
四、心地覺心何以學吹尺八?
前文已述,中日音樂文化交流是以佛教文化交流為主體的,尺八是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派生物,因此在論述這個題目之前,必須先介紹一位佛門奇僧——普化和尚。台 灣《佛光大辭典》關於“普化”中寫道:
普化(?-860),唐代奇僧,日本禪宗支派普化宗之祖。籍貫、世壽均不詳,資性異人,師事馬祖道一之門入盤山寶積,密受真訣,深入堂奧。寶積示寂後,師即遊化北地鎮州。出言佯狂,行為簡放,居處不定,悲號歌舞,常往來城市或塚間,手振一鐸,口中誦偈。時人稱奇,稱之為“普化和尚”。宋代時,日本心地覺心來我國習禪,仰慕師振鐸狂歌以寓禪意之遺風,數年後歸返日本,建立普化庵,久之習者漸多,遂成普化宗一派。
該書關於“普化宗”中又寫道:
其時,河南府有張伯者,因傾慕普化之風範,遂以竹管仿鐸音,稱之為“虛鐸”。其後又有張金、張範、張雄、張參等人傳承其風。張雄曾入靈洞護國寺修禪。時值日本心地覺心於宋理宗淳佑九年(1249,日本建長元年)來華至護國寺禮謁無門慧開,而與張參為同門,一日聞張參吹奏虛鐸,嘆賞其清調妙曲,乃就其教,盡稟秘奧。建長六年,覺心攜張參之徒寶伏(法普)、僧恕(宗恕)、國作(國佐)、理正等四位居士返日,在紀州又良建立興國寺,於山內建普化庵,是為普化宗之濫觴。
日本《明暗寺所傳古典本曲要說》一書中之(二)“明暗古典尺八的由來”中這樣記載:
據今1100年以前,九世紀中葉,唐代高僧普化禪師常搖鈴高唱“四打之偈”,行走街市行化托缽,當時,河南府的張伯居士仰慕普化禪師的高德,向往鐸音的美妙,請求普化禪師將已收為弟子,但遭到拒絕,于是張伯自習吹管,領悟普化振鐸的真髓,寫就了普化尺八的原始曲,也即傳至後世的明暗三虛靈的一則“虛鈴”。
普化尺八是由後來成為由良興國寺的開山祖法燈國師心地覺心傳入日本的,建長元年春天法燈國師入宋,向張伯的十六世孫(張伯、張金、張範、張權、張亮、張陵、張衝、張玄、張恩、張安、張堪、張廉、張產、張章、張雄)張參學習張家祖傳的“虛鈴”。後隨國作、理正、宗怒、法普四居士一同回國,將此曲教給了弟子寄竹,這就是日本普化尺八的起源。 筆者手中還有一本日本人所贈彌足珍貴的記錄法燈國師與興國寺曆史的《鷲峰餘光》一書,此書第五章“入宋苦修六年”一節中記載:
鎮州普化禪師無欲恬淡,身托行雲流水,時常搖著鐸鈴雲遊四方,吟著詩文在市中行乞,對人常說:“明頭來明頭打,暗頭來暗頭打,四面八方來旋風打,虛空來連架打。“有一天,河南府來的張伯聽到此話時非常感慕其德行,于是請求與他同遊,但禪師不允。張伯喜吹管笛子,聽了禪師的鐸音後,特意做了一個笛模仿鐸音,他一直學吹鐸音而不學其它的曲子,因為用竹管模仿鐸音,所以將此曲取名為‘虛鐸’。後來一直傳到十六世孫名張參。張參壯年時就熟記此音,同時他也喜歡佛教,到杭州靈洞護國寺跟寺僧學禪,正當日本僧覺心也來此遊學,同學相唱和成了好朋友。有一次閒談時,張參提起先祖把虛鐸傳到至今的故事,而且將此妙曲吹奏給他聽,覺心一賞三嘆跪坐膝行說:“太妙了!想不到世界上象這樣的管子還能奏出如此美妙的曲子!”于是他乞求張參教他習奏此曲,以便把這妙音永久傳入日本,為此張參再奏了一曲讓他學。當覺心把次曲學會時,禪也學熟了,與是告別了張參,離開杭州經由明州回國。
上述四段文字比較詳細生動地介紹了心地覺心入宋學吹尺八的 前因後果,有意思的是普化和尚振鐸狂歌的風範成為覺心和張伯共同仰慕的物件,為了這共同的目標,他們從日本和河南兩個不同的地方,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相遇於杭州護國寺,覺心向同門居士張參學會了吹尺八的技藝,帶回日本傳承下去。這莫不是曆史的巧妙安排、天作巧合?成就了這段千古好事!
以上這些記載是曆史的真實記錄,我手中有好幾本日本友人送給我的關於尺八與護國寺的專著,都有相同的記載。毫無疑問,日本流傳至今的普化尺八是由心地覺心入宋習禪時向張參學習並帶回日本的,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曆史了!
綜上所述,可將日
楊曾文先生《日本佛教史》320頁關於‘心地覺心’篇最後一句寫道:
覺心也被江戶時代以吹尺八(很像中國的簫)著稱的普化宗(也稱虛無宗)奉為祖師。
因此,根據上述筆錄,筆者認為:既然覺心被奉為日本普化宗的祖師,那麼,心地覺心入宋習禪學吹尺八的杭州護國仁王禪寺正是日本普化尺八的祖庭。
五、尺八在日本的發展
建長六年(1254年)覺心回國後,將尺八傳給了日本人寄竹及張參的徒弟四居士。寄竹以下的 第五代是僧“虛無”。他開始規定了衣服規格,制出天蓋(僧帽)、掛絡(短袈裟)、副子等。虛無是楠正成之孫,避世為僧,吹簫流浪四方。此後,流浪之徒往往皈依此宗,建寺院,分派別,逐漸興盛,形成普化宗。普化宗主張壟斷使用尺八,將尺八作為托缽的工具,一種法器(不當作樂器)。他們將吹奏作為法事的一環,是禪的手段,把吹奏本身當作一種禪,所以稱為吹禪,結果就變成了尺八的獨奏或合奏,產生了一種獨特的冥想的氛圍,因而又稱“普化尺八”或“虛無尺八”。到了德川時代為了收容各地的浮浪武士,普化宗被政府利用,當作“勇士浪人之隱家,武人修行之宗門”。禁止非武士加入此宗,嚴格衣服之制,允許本宗的人攜帶木刀、護身劍,而禁止宗外之人持簫。其時,幕府常以彼等作偵探,給予種種特權,由是權勢日張,弊端迭起,德川中期以後復衍生諸多流派,弊害更甚。因此到了明治四年(1871年),普化宗被明治維新政府廢止了。這時尺八面臨存亡的危機,在荒木古童等當時琴古派倡導者的盡力保護下,使之脫離普化宗,被承認作為樂器而存在,更注重尺八與其它樂器(箏、三味線)的合奏,以東京為中心逐漸向全國得到了普及,並形成了琴古、都山、上田、竹保四大流派。明治以後的近代尺八被廣泛運用與民謠、現代歌謠、通俗音樂、電影音樂及新日本音樂等領域,受西洋音樂的影響,也出現了能吹奏半音階的多孔尺八(因篇幅所限,關於尺八在日本的發展史,本文不詳述)。
時至今日,尺八已成為日本廣為流行的民族樂器了,這實在令我們中國人慚愧!如今尺八的故鄉除在福建南音中尚存尺八的遺制外,幾乎在民族樂器的百花園中銷聲匿跡了!這究竟是什麼原因?為什麼尺八在宋代以後就消失了?為什麼尺八不能像笛子一樣在中國流傳下來?這又是另一個難解之題,期待於有識之士研究、探討。
六、結論
綜上所述,結論如下:
一、中日尺八交流史分為兩個曆史階段:
1、奈良時期從唐代傳入日本,平安時代絕跡。何時、何地、何人傳去?目前尚無史料證明,姑且存疑。
2、鐮倉時代建長元年(1249)日本禪僧心地覺心入宋,宋寶佑元年(1253)在本國源心和尚的介紹下,於 9月28日 拜見杭州護國仁王禪寺無門慧開,師其參禪。在此期間,向同門居士張參學吹尺八,宋寶佑二年(1254年)歸國建興國寺,立普化宗,傳習尺八技藝,延續至今,稱為“普化尺八”。
二、位於杭州黃龍洞風景區、今浙江省藝術學校內保留的古廟正是南宋淳佑五年始建的杭州護國仁王禪寺的最後舊址,該寺距今755年,最後修建距今也有197年了。心地覺心入宋習禪學吹尺八的護國寺正是此寺。
三、心地覺心是日本普化尺八的祖師,因此杭州護國仁王禪寺便是日本尺八的祖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