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腸胃炎 細菌性腸胃炎比一比
發燒、嘔吐、腹瀉是父母在育兒過程中最害怕,也是最常遇到的腸胃道疾病症狀,當症狀來勢洶洶,家長總是焦急不已,到底什麼原因會造成腸胃炎?而細菌性腸胃炎和病毒性腸胃炎又有什麼不同?家長要如何防範?這些都是每位父母必須學習的課題。
夏季多沙門氏菌,冬天常見輪狀病毒
國泰綜合醫院新竹分院小兒科主任廖宏才表示,腸胃炎分為細菌性腸胃炎以及病毒性腸胃炎,細菌性腸胃炎多發生在夏季,在台灣又以沙門氏菌最為常見,其他的腸胃疾病尚有桿菌性痢疾、霍亂等,一般而言,以桿菌性痢疾的症狀較嚴重,而且只需10~100隻的細菌即可發病,沙門氏菌則要多達百萬隻以上細菌才會致病,不過如果一旦引發合併症,即便是沙門氏菌也可能造成敗血症、骨髓炎或腦膜炎等嚴重後果,家長不可輕忽。
病毒性腸胃炎則以輪狀病毒最多,其他還包括沙波病毒、諾羅病毒和腺病毒等,輪狀病毒通常好發於秋、冬季節,但也可能因氣候異常而改變,例如今年冬天屬暖冬型態,輪狀病毒的高峰期就延後到農曆過年後。出生6個月到2歲以內的嬰幼兒都是輪狀病毒的高危險群,輪狀病毒的繁殖力很強,只要10隻病毒就足以讓抵抗力低弱的嬰幼兒和老人發病。
腸胃炎共同感染途徑─糞口傳染
「病從口入」是腸胃炎感染的主要途徑,沙門氏菌主要經糞口傳染,如果細菌量不多,可能在經過胃部時會被胃酸殺死,若一旦逃過胃酸而到達腸道,細菌的繁殖力就很驚人,老年人胃酸分泌較少,所以和嬰幼兒一樣有較高的感染機會,因此,洗手是預防腸胃炎的不二法門。輪狀病毒也是以糞口為傳染途徑,不過它也可能藉由飛沫傳染。通常只要一個小朋友受感染,其他兄弟姐妹很可能經由手觸摸尿布、玩具等物品,直接將細菌吃進嘴巴。與其他腸胃炎不同的是,環境衛生似乎與輪狀病毒的感染無太大的關係,因為其感染率在已開發中國家如歐美,或是開發中國家如拉丁美洲是一樣的,全世界5歲以下的嬰幼兒都至少會被感染一次。
資料來源:媽咪寶貝雜誌
[ 本帖最後由 Kellie 於 2007-8-21 09:17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