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關節炎(osteoarthritis)又名退化性關節炎,為關節軟骨發生退化性變,並在關節邊緣有骨刺形成。關節炎多見於老年人,隨著人類平均壽命的延長,關節炎的發病率愈來越高,它嚴重妨礙工作,成為50歲以後喪失勞動力的第二個常見原因。關節炎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關節炎兩大類,原發性主要為關節軟骨的退化性老化病變,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日漸加重,軟骨是所有結締組織中老化現象較顯著的組織,軟骨老化是正常的生理演變,但可以在遺傳的基礎上因人而異,有的發生較早,比較快速,也有的發生較晚,較緩慢,一般病情進展與疲勞過度及關節負擔過重有關。繼發性關節炎即先有其他疾病如先天性發育異常、外傷、骨骼的缺血壞死、下肢不等長及畸形等,而逐漸導致關節軟骨的病變。此外,關節炎還可能因不適當地長期大量激素及局部的放射線治療所引起。
肥胖患者關節負重增加,人體為維持重心會發生膝部的內翻畸形,使膝關節兩側間隙負重不平衡,導致退化性變,積累性的微小損傷可造成軟骨下骨的硬化改變,影響關節軟骨對關節負重的抵抗力,導致軟骨的退變,上下樓梯滑一下看起來不重的損傷,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傳遞給關節軟骨過重的負荷。性別與關節炎的發生也密切相關,女性在停經前其關節炎的發生與男性相似,但到停經期以後,女性關節炎的發生率明顯高於男性。特殊職業的人群中,其關節炎的發生率也較高,如礦工由於長期處於半蹲或蹲位,且需用肘關節,而引起膝、肘關節關節炎發生增加。
當人體慚趨老化,或因創傷或疾病,關節軟骨出現退化,逐漸出現斷裂、失去彈性,隨之發生裂縫、糜爛與潰瘍,使軟骨表面呈毛刷狀,粗糙不堪。不光滑的軟骨面相互摩擦,使軟骨損毀更進一步加重。這時關節軟骨的完整性就遭到破壞。關節軟骨基質分解和合成失調造成軟骨的進一步破壞,軟骨下骨板由於缺乏軟骨的保護,局部受到異常的壓力而發生代償性增生(骨刺形成),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
運動損傷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在運動和工作時出現關節強直合疼痛症狀,尤其是運動員和老年人,即使有充分的營養和鍛煉,仍然會發生一些軟骨磨損合撕裂的情況。運動員和健身者經常處於大量韌帶和關節拉緊的狀態,並導致損傷。隨著年齡的增長,相連組織間的磨損也有導致病變的傾向。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維護關節的健康也更加困難,而體重超標或者劇烈運動會使情況進一步惡化。
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骨質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症狀的綜合征。頸椎病可分為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和其他型,臨床常表現為頸、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區疼痛,臂手麻木,肌肉萎縮,甚至四肢癱瘓。
該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為多。該病具有發病率高,治療時間長,治療後極易復發等特點。頸椎病是多種疾病的根源,其退化性病變是一個長期、緩慢的過程,並非一日之寒。因此,我們提醒您要重視早期鍛煉和頸椎病的預防保健,只有早發現、正確治療,才能擁有健康的生活。
造成頸椎病的原因,醫學界認為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退變,隨著人體的衰老,椎間盤周圍纖維環老化,體積縮水,使椎關節失穩。二是急性損傷和慢性勞累。大部分中青年患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後者。具體分析有以下4方面的原因:長時間一種姿勢低頭作業、不良坐姿和臥姿、高枕及頸椎損傷。
膠原蛋白(collagen)是人體內一種與組織和器官功能有關的功能性蛋白,富有多樣性及組織分佈的特異性。膠原蛋白主要分佈在哺乳動物的結締組織中,對動物和人體皮膚、血管、骨胳、筋腱和軟骨等的形成都十分重要,是這些結締組織的主要基質。膠原蛋白在高等動物機體中的含量豐富,約占蛋白質總量的 1/3。其中,皮膚總重的70%為膠原蛋白,而軟骨中幾乎都是膠原蛋白,肌腱、筋中膠原蛋白纖維占80%,根據德國的研究報告每天補充十公克的膠原蛋白是有幫助的。若膠原蛋白變少,會使醣蛋白與膠原蛋白的網套連接鬆弛,或是醣蛋白內含物減少,會使醣蛋白不再具有彈性,都會導致關節受力時容易變加速磨損,隨著患者年齡增長,造成這些材質「自然消失」或「功能退化」,就形成所謂的退化性關節炎。日本但馬療術院長福井強醫師在實際的療養經驗中也證實:膠原蛋白對膝蓋疼痛、腰痛、五十肩….等,兼具預防及改善之功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