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風情 第二百六十九章 來龍去脈
南人行船,北人乘馬,地理環境使然,像江南這麼湖汊縱橫的地方,天氣又較暖和,小孩子不抽空泡水裡玩個痛快那才叫虛度童年,可杜大俠小時候盡顧著玩泥巴了,這水中的功夫著實不講究,何況上來打劫的蟊賊先已經將船起了錨,等杜大俠全部收拾下來,再這麼一詢問,得知李清被踹到河裡去時,船早下行一、二里地了。
這可是風帆船的年代,又是在半夜,大船想逆流而上談何容易?好在官船上的船工走老了這條路的,等將船回到方纔的事發地點,江面上哪裡還有李清的身影。
上船行劫的蟊賊其實並不是常在長江上行事的,他們是太湖裡的好漢,儘管後世裡武俠小說描敘的天花亂墜,其實在咱大宋朝,並沒有什麼漕幫一說,原因很簡單,漕運是掌握在朝廷手裡,宋與漢唐時期不一樣,對南方的開發已經很重視,江南是朝廷的主要賦稅來源,而且北方的糧米也需江南供給,水路運輸是大宋的經濟動脈,因此朝廷專門設了轉運使,不但所有運糧的船隻是官府所造,就是船上的船工,其實也是屬於軍隊編制,叫著漕卒,自太祖、太宗時期起,多次下旨嚴令各路轉運使,不得調發居民,以妨農作,所謂漕幫云云,乃是小說家為添一噱頭罷了,再說咱大宋對內部管理一向防微杜漸,又怎麼會允許一個勢力強大的民間團體存在?
比如金大俠關於宋朝的武俠小說裡江湖門派眾多,幾時有過漕幫的名頭?
長江是水運的主幹道,但太湖就不一樣了,三萬六千頃的水面,周圍八百里,邊上星辰般點綴著蘇州、無錫、湖州、宜興等自古便富庶的城市,所謂江南「魚米之鄉」,指得就是太湖流域,更兼湖中有四十八島、七十二峰,這便給做沒本錢買賣的好漢們提供了絕好的匿身處,因此太湖上就有那麼好幾幫江湖好漢們占島為寇,好漢麼,自然就要打來打去分個高下才行,於是幾番爭鬥後,隱然便形成了一個以江湖綽號叫著「八足黿」為首的流氓團伙了。
太湖裡的好漢平時一般是不來長江裡混生活的,而且他們還盡量不招惹官府。只是這次位於蘇州三山島上的陳彪有些不安分,原因很簡單,「八足黿」陸老爺子要過六十大壽,而三山島的這些個好漢們卻是窮人,沒法子,本來就是搶些東西混口飯吃的職業,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秤分金銀他們自己也嚮往的很,可陸老爺子分給他們的地盤小啊,老搶那些打漁的百姓能發啥大財?所以陳彪合計著這會趁陸老爺子大壽送份重禮過去,到時討個情面,看看能不能偶爾准他們上蘇州府別的地界上發發財。
可太湖上來往的多是漁船。這上面能有啥寶貝?就是搶個美貌的小丫頭送去,陸老爺子的三姨娘也不幹啊。就這麼著,幾個人想著到長江上碰碰運氣。
一連窺視了好多天,大隊運糧的官船又不敢下手,天寒地凍的,也沒幾個來往客商,沒辦法,陳彪帶著幾個兄弟劃著個小船轉進了運河,還沒到揚州,便碰上李清這個冤大頭了。
也活該李清倒霉,你說這麼冷的天,你不躲在船裡喝你的酒吃你的肉。你跑艙面吼啥?怕別人不知道你過得快活是不是?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這不,陳彪就把李清給惦記上了,至於為啥等到蘇州地界才下手,這就簡單了,搶完了你得逃啊,這裡離家近些。
杜大俠拿下陳彪這一干人後,倒也沒十分為難他們。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賊和強盜自然容易成親戚地,而且杜先生與這陸老爺子還真個有舊,另外的原因麼,儘管陳彪自己都認為被他踹下河的李清十有八九一命嗚呼了,可這子夜規卻覺得李三郎沒這麼容易就完了,京中關於這李三郎得傳聞可多,不有句話說「好人命不長,禍害活千年」麼,李三郎肯定還活著,特別是若英小娘子哭哭啼啼的告訴他,當初謝大娘就是把李清從運河裡撈起來的,杜先生更堅定了自己的想法。
既然沒死就得找,手下就這麼幾個人可不行,杜先生修書一封,叫陳彪親自送去,信裡把李清在京城裡幹的好事添油加醋了一番,敘述天宇山一戰的情形,誇張程度與柳七不相上下了,特別點明了李清和太子的關係,言下之意就是叫陸老爺子自己掂量著,咱現在要找人,出不出力自己看坐辦吧,否則有人怪罪下來,派兵把你們一鍋端了,別怪咱沒江湖道義。
然後又叫幾個衙役赴泰州找范仲淹報信,好歹李三郎為你修堤也出了力的,現在被遣送江寧,明面上的原因還就是有傷風化,連三郎娘子都吃了掛落,你個范大人總不能不念舊情吧。
辦完這些事後,杜先生便領著兩條船沿岸開始搜尋。
陸老爺子接到子夜規的血箋,氣打一處來了,你個死陳彪,自己想打劫就罷了,為啥說是給我送壽禮呢?哪有這麼說實話地,這不把咱也給拉下水了麼!二話不說先叫人把陳彪拖下去一頓胖揍再說,然後叫來自己的得意弟子,商量看怎麼辦。
陸老爺子絕對不是個怕事的人,想當年在太湖上也是八面威風的,這「八足黿」的綽號怎麼來的?就是形容他的水上功夫,站在船上就像個八條腿的老王八一樣,再大的風浪也是閒庭信步,只是現下年事卻有些高,這人一老了,雄心當然就要消退些,再說又置了莊子田地,幾房夫人也是千嬌百媚,如何願意這多年的基業一朝被官府端了?
他的得意弟子莫風卻是個血性人,就是那個怎麼瞅李清都不順眼的虯髯漢子,一見杜先生的信裡把李清誇得一朵花似的,又說如何如何收拾黨項人,把個莫風激動得立馬想見識下身高丈二的英雄,陸老爺子一問,他立刻嚷道:「要幫要幫,即便不牽扯上咱們太湖好漢,就是見了此情也定需援手。否則傳了開去,我等如何在太湖立足?」
陸老爺子一見莫風這樣說,也下了狠心,叫人傳信下去,太湖裡九寨十八島的好漢,別的事情全部放下,由莫風帶隊,一律到杜先生跟前聽候差遣去。
范仲淹接了信卻是一驚。官場中的人哪會那麼簡單,他才不信李清是因為風化問題被遣送江寧地,朝廷明面上雖然沒有任何消息,可京城裡的風雨多少還是有些聽聞,現在見李清出了事,他可不是薄情人,也是急得很,只是一來修堤的事繁脫不開身,二則自己的官小管不著蘇州的事,於是他就去找江南東路的轉運使張綸。
這張大人本來就是極力贊成范仲淹的修堤之舉。再加上籐子京自汴粱回來。把李清形容的神五神六,何況那幾船的絲帛財物是親眼見了的,對李清也是有好感的很。現在聽說李清掉河找不著了,幫,當然要幫!
一面和范仲淹一起具名將此事上奏朝廷,一面行文沿途各州縣幫助查找,只是現在為修堤運物資漕卒有些不夠,可船卻是有多,這會也顧不上在意太湖裡的那些好漢究竟是哪路神仙,只要是幫著找李清的,都把船借給他!
有了官府的暗許,這些太湖好漢才敢明目張膽的在長江上攔截來往船隻檢查。光水面上不夠,杜先生往附近十里八鄉的,都調派了人手去打聽,只是卻算漏了一樣,這好漢爺的嘴臉如何一下子改的過來?其實在許家莊裡,沈老道見著的就是杜先生派過去的人,倒把李清嚇得不行。
水面上攔李清自然是沒影的事,那會他正在土地廟裡和兩出家人磨牙呢,卻把雲三娘給攔下來了!
逍遙會要發動兵諫。秦時樓裡可是一點消息都沒聽著,那會謝大娘和雲三娘正忙著進宮獻藝呢,而且知道三郎元宵那晚也要隨太子上宣德樓,便想著瞅瞅李三郎如何個得意法,不過那晚卻一切如常,遠遠的看見了太子,卻不見三郎在側,正覺得納悶呢。
第二日一早城門才開,張管家便撲進秦時樓,老淚縱橫地敘說李清和若英如何被官府押著遣送了江寧,謝大娘和雲三娘驚得魂飛天外,這不是飛來橫禍麼?咱那個三郎會有興趣發動兵諫?絕無可能,說是進宮搶妹妹就差不多!
等到心稍定下來,謝大娘詢問張管家詳情,水雲莊一切如常?不但柳七沒受牽連,連安小哥都平安無事?這可不對,誰不知道安小哥是三郎的親隨,謀逆的案子哪會這般輕易處置,肯定有蹊蹺的,只是謝大娘使盡了渾身解數,卻是一點原委內情都打聽不到,這幾日裡平時常到秦時樓廝混的官兒也沒了影子,謝大娘沒了法子了,只是她倒知道石公爺府上卻是波瀾不驚,除了進出的人少了很多,別的也看不出啥異樣來。
三郎肯定是著了別人暗算或是做了別人的替罪羊了,不行,這個公道可一定要為他討回來!謝大娘下了狠心。
「雲姐姐,三郎憊賴的,此去江寧定然難免多事,若英性情溫順又不曉事,便由著三郎使性子,又不是在京城裡有人相幫,再惹個禍事出來如何是好?上回去延州,三郎便差點兒回不來的,姐姐也趕去江寧好麼?凡事也勸他一勸,在人屋簷下,低低頭也是不妨地。」謝大娘對雲三娘說道。
其實雲三娘自己心內也是如湯滾一般,卻還要勸慰謝大娘別著急,不就是去江寧麼,也不是什麼萬劫不復的。說是這麼說,她心裡一樣放心不下,謝大娘叫她也趕去江寧,自是沒有異議。
這會便看出謝大娘以及秦時樓的影響力了,像雲三娘這麼個紅角,脫籍不行,從開封府贖出身家文書卻是兩日內就辦妥了的,租了條船來,又帶上財物細軟,在謝大娘的千叮嚀萬囑咐裡,雲三娘上船直放江寧。
本就是心急如焚,雲三娘一見了若英,聽聞了這麼個天大的禍事,一向從容淡定的她完全失了方寸,比若英還顯得沒主意了,幸好諸事都由杜先生在安排,這麼著在江面上又搜尋了五、六日,若英卻是提出要去江寧了。
因為她也堅信李清不會這樣就翹辮子的,三郎知道我要去江寧的。脫了身定會到江寧來尋我,可杜先生想得就沒那麼簡單了,當初為啥想著要跟著來護衛?不就是擔心京城裡有李清的冤家會落井下石麼?在官船上人家還要忌諱三分,現在李清落了單,要是落在別的人手裡怎麼辦?
就這麼罷,若英娘子和雲三娘隨著幾個衙役兄弟去江寧,到知府那報個信兒,這邊該找的還得找。該查的還得查,咱明白放出話去就是找京城口音地,就是有人想沖三郎下手,見了這陣勢也得縮回去!
誰會想到李清一身乞丐模樣在土地廟混日子,哪找去啊。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別說若英和雲三娘的心情,連杜大俠心裡都忐忑不安了,難不成李三郎真個淹死了長江裡了?附近幾十里有人煙的地方全搜過了,這麼大的風聲,李三郎要是還活著。也該知道了啊。他哪明白越是風聲大還越把李清嚇得不敢露面了。
不過杜先生還真下了狠心,死也要見屍,總不可能屍首一路飄到海裡去。叫人篩子似的把這幾十里江面全給梳了一次,陸路上更是摳得緊,幾乎凡是操持京城口音的過往行人,都給看個遍了。
到後來,即便在堅持,心卻是有些灰了,而且是參與人都這樣了。
李清隨泯月姑娘坐船進江寧,還正是在大家都有些灰心的時候,再說以往的形象給人先入為主了,加上杜先生的形容再誇張這麼一下。誰會想到他李三郎不僅委身做了小廝,而且還會生火熬粥呢?便讓他混過了關。
還真要多謝小白將軍心裡不爽洩私憤的那一下,這一打把個白狐裘現了形,小白將軍即便再不忿,自己老爺子都應允的事情自然沒法推托,百般無奈的上知府衙門領公事文書,打開這麼一瞧便愣了,京城來的李三郎!我靠,偶像啊。咱可是你的粉絲,再一瞧著特徵裡有白狐裘,聯想到應天府見著的官船,我滴娘吆,今天揍的那傢伙就是李三郎!
打聽出泯月一行人的下落不難,這可是在江寧府內,只是心情激動就容易辦錯事,你說找到人就行了,何況大白天還揍了人家,正好私下裡表示下歉意,以後日子長著呢,還怕沒時間補救?一傢伙湧過去幾百個,小白將軍興許是想表示下隆重呢,可你說這是去打架啊!誰見了不嚇得跑?
於是李清便跑了,而且這一跑就再不見蹤影。
把個小白將軍急得啊,纏著他老子把才遷戊過來的禁軍也調進城,江寧府的衙役自然是不例外了,只是老白同志對於李清的事情卻有些保留,再說江寧府也知道李清不過是個遣送過來的犯人,雖然轉運使張大人來信也是慎重交代,可畢竟不知道這李清在京城犯了什麼事,得罪了那路神仙,要是亂獻慇勤,反倒被人怪罪。
因此江寧城裡鬧得雞飛狗跳,只說是找人,卻不能詳細地說找得什麼人,為了什麼事,你越不說大家還就越亂猜,再說這些個軍卒們把秦淮河上的花船全翻個遍,這不是風流勾當是什麼?
京城裡一路押送李清的那四個衙役也只能待在江寧,押送的人不知所蹤,這差事可就不算完,要是李清真出了什麼事情,他們還全得受責罰,因此這些天陪著找人忙上忙下,卻沒人有怨言。
到了江寧府,自然若英就無須他們看管了,衙役沒事當然就待在衙門裡,小白將軍找李清不果的事情很快便被他們知道了,飛也似得過來告訴若英和雲三娘,若英趕緊讓人通知杜先生,人家這大俠正在城外四處和京城口音的人親近呢。
杜先生一回來,本還懷疑是不是有人上哪揀了這狐皮裘,和泯月姑娘一會面,三言兩語便明白這絕對就是李清,這三郎果然滑溜的很,別說到處找不著,路上設了這麼多關卡,還是讓他混進城來了。
小白將軍好心辦壞事這時候說也沒用,還是齊心協力找這個滑溜人是正經,城裡找城門那自然更是看得緊的,現在可不是專找什麼京城口音了,那個小鳳不是說了,三郎學了幾句蘇州話呢,現在沒準還能說江寧話了,凡是出城的人每一個都要細細的瞧,李清還自作聰明地以為易個容就能混出去,笑話了,出城的男子身上被摸幾把那是小意思了,年輕輕的要長了鬍子還得扯幾下呢。
為啥?這不廢話麼,怕是假的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