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節:蒿沒人
還有一點柳兒也能斷定,那個毒辣的絕殺坎已經動了,所有的扣子都散了。因為柳兒清明的聽覺聽到一些細微物件的震顫,循著這別人聽不到的聲響,柳兒看到兩邊店舖門板、門柱上釘著無數幽藍的鋼針,這是「川流不息」對合子坎中最後一扣,帶有劇毒的蜂王針。
沒有人,也沒有死屍,就是說踩坎的人逃過了對合子。世上恐怕沒有這樣身手的人,最大的可能是有坎子家的高手挑動絃索,等對合子的扣子都撒盡了,這才大搖大擺走過去的,就像柳兒現在這樣。
柳兒雖然是大搖大擺走過坎面,卻走得非常急促。眼前的情形在告訴她。前面的確有高手闖入了。但這高手到底是什麼目的?要是像上次蘇州那樣,殺出個像魯聯一樣別有用心的第三家,那麼寶貝落在他們手裡一樣是糟糕事情。
「三斷旋板橋」,從三道街出小鎮的路口是這樣一道坎。橋作三斷,平時走人過車和一般的橋沒什麼兩樣。機栝絃索兒張開後,踩碰坎弦,那橋面橋板間的叉接便立馬分開,斷作三段,並且三段都以自己所立橋柱為中心快速旋轉;而叉接打開後,橋板兩端都是一尺多長的鋒利快刃。踩坎之人不管是下落還是上縱,身體在半空中就會被擊成碎肉。連掉入水中的機會都不多。更何況水中無路即為死路,肯定還有其他更厲害的絕殺坎侯著。
柳兒過去時,那橋板已經分開,卻不再旋轉。這是坎面散動後還沒來得及收弦重扳機栝的狀態。這樣的話雖然是座斷橋,但對於柳兒來說要過去還是容易的。用「飛絮帕」把橋板都拉到水平狀態,然後三個縱身落腳點都在橋板中間立柱位,第四步便已經立身在對面橋頭上了。
穩穩落在橋頭上的柳兒突然一個回身,感覺中身後好像有什麼怪異,讓她汗毛一豎腦後筋猛跳。但回身後沒看到任何怪異現象,清明的三覺也沒有搜索到任何異動的信息。
於是緩緩回轉為原來狀態,看看前面要走的路。
前面是個狹窄的山峽子,道兒到裡面便轉了彎,根本看不到什麼。不過她清明的聽覺隱約間似乎能聽到裡面有群鳥撲翼飛翔追逐,潺潺流水珠滾帶飄。身體的肌膚能明顯感覺到峽子裡湧出的濃濃濕氣。只有嗅覺還依舊沒有任何獲取,也難怪,自己的體味未消,又沾上黏滑腥臭的人油,雖然在小水溝裡稍稍清洗了下,也只能除去沾附在身上的黏滑物,氣味卻是很難消除的。這些都嚴重影響了他嗅覺的清明。
柳兒決定往裡繼續去,聽覺和觸覺搜獲的信息已經足夠了。就在她要邁步的瞬間,忽然想起自己在鎮口卜的那個掌卦,順出格相,順出,這順出包括前面峽子裡嗎?如果只是小鎮,現在自己的確是順出了。
柳兒又緩緩伸出手掌,此時她才發現,那霏霏的沐雨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停了。
遠處的山林間開始瀰漫起淡淡霧氣,天還是極陰沉的。這裡山體雨後的水氣怎麼這麼快就開始蒸騰了?
柳兒收回了手,心裡在安慰自己:無卦便是一卦定,前面卜的掌卦包括了這裡。
要進就要快,各種跡象都表明有人走在自己前面了。柳兒不再胡思亂想,快步走進峽子口,進去幾步身影便一閃不見了。
「三斷旋板橋」下的水面上現出幾雙眼睛,和四分路口屋脊上的一樣,很大的眼球卻只睜開一條縫,露出一團渾濁的黃白。
從火靈橋開始走的話,本來要四五天才能到達嫁貞林,其中還要保證能夠順利地通過現在已經不知底細的海際井一帶。但祝節高帶大家走了另外一條路,一條普通人沒法走的路。這路雖然艱難得多,但因為沒人會走,相比之下卻也安全得多。最重要的還有一點,從這裡走,兩天不到的時間就可以到達嫁貞林的位置。
祝篾匠本來倒也沒想到走這條路,是余小刺在山道上推行很困難的銅船提醒了他。
「你們這船能逆闖急流嗎?」
「這倒不是船的問題,要有划船的硬手,要有個好的『瞄流花兒』(急流行船中需要配備的一種重要人員),還有有好槳子。」余小刺說的都是實情。
「槳子我做,其他的你自己解決。」篾匠也許不能全部理解余小刺所說是,但是槳子還是能聽懂的。自己會扎竹條槳,那種槳子韌勁足,承力大,並且在遭遇太大力度後,竹條間會綻開縫隙疏流,保護槳把不被折斷。至於其他事情,他感覺眼前這個碩壯得像山龜似的漢子應該能解決。
余小刺掃了大家一眼,說:「那試試吧。」
敢說試試吧,其實就是有很大把握了,要不然余小刺會斷然拒絕的。走江湖不是耍把戲,來不得虛的。其實余小刺掃看大家一眼,就是在確定這裡的人能不能湊夠成對的槳把子和一個「瞄流花兒」。
結果是這樣的,余小刺決定自己親自做「瞄流花兒」。在激流中,「瞄流花兒」的作用很大,他必須在船頭位置,通過對水流和漩子的觀察,迅速做出判斷,指揮各個漿把子所使的力道,調整船頭方向,避免與激流浪頭直撞,躲開水下暗石,並且利用水流的切隙和回流,減少船頭阻力。
划船的好手正好有四個,余小刺的兩個徒弟,他兄弟黃大蟹,再加上一個善於使船且天生神力的五候。他們商量好了,水流緩時便一對一對地把槳子,這樣可以輪流休息,保持體力。遇到急流時四個人便一起上。
既然具備了這樣的條件,他們便沒有往火靈橋去,而是隨著篾匠走另一條小道,來到一條山間小河前。
「這條河當地人叫它『過天渠』,我們就從此處逆流而上。」。
篾匠不但做了幾把竹條槳,還紮了個不大不小的竹筏。竹筏的前端還安了個非常牢固的竹轆轤。
余小刺的銅船先逆流而上,並帶上篾匠用竹絲編的繩頭。等到了一定距離後,將繩頭固定在一個地方,後面的人用竹轆轤收絞繩子的另一端,讓竹筏前行,這樣竹筏也就能逆流而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