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 張遼新傳 作者:楊家大郎 (已完成)

   關閉
沃土學師 2008-12-9 23:26:56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99 684612
nick902 發表於 2009-3-27 10:05
第三卷 第222章 閑聊

    從張遼那里得到蔡琰的消息后曹操也沒有心思再回到酒宴中去了,他几句話將孔融打發了之后,干脆拉著張遼、荀等五人,找了個清淨的地方去聊天了。

    “文遠,你怎么會讓家人注意昭姬小姐的消息啊?”待孔融離開后,荀有些迫不及待的問道。

    張遼此時趕緊搖頭,他可不想讓人有什么先知或是私下了積蓄實力的印象。“我可沒交待過特別關注蔡小姐,十年前我就在草原上解救被胡人搶掠的漢家子弟,即使我離開了,留下的那些老部下依然維持著這個傳統。這次他們在南匈奴部落發現被掠的漢女,自然又起了解救的心思,只可惜人手不足,又加上那是左賢王的王妃,他們一時不好下手罷了。但還是打探出來,是長安之亂時被匈奴人擄來的。他們報于我兄長,又經過查探,才猜測可能是蔡小姐。伯喈先生的名氣我兄長也清楚,就這么將消息傳到我這里來了。”

    “唉……伯喈先生和王司徒……唉……”曹操不住的搖頭長嘆。

    眾人皆知他是想起了這兩位昔日的舊交,感嘆于他們之間的恩怨。對于蔡邕悲董卓而被王允所殺一事,眾人也皆感世事難料。

    “文遠,我只知道你在并州時常常侵掠草原,卻還不知你有解救漢民之舉啊!”郭嘉不漏痕跡的笑著將話題岔開。

    “自匈奴人在北方興起之時,他們就將我大漢子民當作了可以隨時劫掠的對象。無論是財物還是人口,都像是他們自己地東西一樣予取予求。孝武皇帝是將他們打怕了,但卻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邊患,有些做法甚至放任了胡人的強大,以至于如今大漢的敵人從匈奴一家變成了匈奴、鮮卑以及烏桓三家,再加上西邊的羌人和東北的扶余、高句麗,胡人變得空前強大。幸好他們之間也有恩怨,鮮卑又出于分裂和內亂時期,否則我大漢如此局面是一定會讓他們放手進攻的。我解救漢民。也不過是想讓我們的邊境上多一些和胡人有著深仇大恨的民兵。而且我也是很講道理的,在胡人地境內,我可是完全按照胡人的原則在行事,只用刀劍說話。你們可不能說我不講仁義,因為胡人之間沒有仁義可講的。”張遼說著還聳聳肩,攤開雙手,示意自己的無辜。

    “你……”

    曹操苦笑著搖搖頭。荀、荀攸皆是目瞪口呆,郭嘉和程昱則是一臉理所當然的笑容,只不過誰都知道,他們這是針對張遼的。

    郭嘉笑道:“文遠,有一次我聽罵人的時候好像說過什么人至賤則無敵。是不是就是這樣地?”

    這回輪到張遼目瞪口呆了。而曹操、程昱則是哈哈大笑,就連一貫紳士的二荀也忍俊不止。

    “交友不慎啊!”張遼嘆道。

    “哈……好了,不說這個了。反正南匈奴如今也不過是疥癬之患,若非孤不欲在與本初決戰之前多生事端,又豈會如此客氣。倒是本初如今動作頗大,看來決戰之日也不遠啦!”曹操緩緩的說道。

    “袁紹若要進攻我軍,則只有三條路可選。一是青州,從平原過河,直攻濟南國。但文遠在漯陰派駐了重兵,此路不通。二是攻東郡。只要先拿下東武陽等東郡河北之地,則可攻倉亭津,亦可由頓丘南下攻擊濮陽,無論攻哪一路,都可直接打擊我軍腹心。但兗州是我軍重地,兵力最強,袁紹沒有水軍。亦不太可能選擇此路。三就是先吞并河內張揚。張揚軟弱,河內之地易得。得到河內。黃河天險將不復存在,袁紹不但擁有了大量可渡河的地點,我軍的水軍也無法控制如此長地地段。而司隸地河南尹,我軍除了雒陽、虎牢關和滎陽等几個重鎮之外,也無力控制全境。此地正合適袁紹用兵。故以為,袁紹何時控制了河內,何時既是袁軍南顧之時。”荀說道。

    “文若此言倒是和文和不約而同的一致啊。”曹操笑道。

    “賈文和亦是天下奇才,能看出這點并不奇怪。”程昱對賈詡的才能也很佩服。

    “如今河內盜匪四起,張揚已然焦頭爛額。這些盜匪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看來袁紹已經對河內下手了。”郭嘉說著還沖著張遼擠擠眼。

    張遼明白郭嘉是說袁紹這是在學他讓趙云化妝襲擊袁軍,但此時還是不要讓二荀知道的好,畢竟就連趙云被調到豫州曹操也提到趙云的這次戰功。

    “這很正常,我軍和袁紹之間的攻守之勢已然翻轉,即使他不過來,我們也必然會找機會過去,袁紹如此做,不過是想搶一個先手罷了。沒人希望自己好容易立下的基業被他人吞并,這點不獨袁紹,就是眼看著就要滅亡的袁朮也是如此。”張遼說。

    “唉!”曹操嘆了口氣,似乎有些不滿意的說:“本初也是人杰,身邊謀士的數量和質量皆不遜于人,卻為何會如此冒進?若是孤,必然會收斂兵力,先圖安內,而后再尋找決戰時機。”

    “呵呵,主公這是有了勝之不武地感覺了。”張遼笑道,在場的人當中,除了郭嘉,也只有他敢如此和曹操說笑。“主公,袁紹如今昏招迭出,此不正是說明主公必將會戰勝袁紹,統一北方之地“哈哈哈!文遠過講了!”曹操大笑道。

    張遼的話雖有吹捧之嫌,卻也說中了曹操的心理,而且其他人也不認為這句話有錯誤,因為袁紹目前確實比不上曹操,否則荀和郭嘉又怎會離開袁紹轉投曹操呢!

    “袁紹此時正忙著應付北方的公孫續和太行山的張燕,如今還要謀算河內,應該沒精力來顧及我們了。我軍正好可以趁此機會,一舉掃平呂布、袁朮,為將來的決戰除去后患。”程昱說。

    “善!孫策、劉備雖也攻入江淮,但兩家卻是死敵,只要主公松松手,這兩家必然會自己先打起來。孫策爵封吳侯,自表揚州牧,劉備自表吳郡太守,兩家都想要獨霸揚州,和解地機會太小了。”荀攸悠然地說道。

    “劉備已經按捺不住了。”郭嘉笑道:“他親自率張飛和太史慈進攻九江,卻將關羽留在曲阿,其用意不言自喻。孫策也不示弱,直接讓老將程普駐守句容,與之針鋒相對啊!”

    “劉備帳下三員大將雖然皆為當世虎將,可手下還是太少,朱桓、賀齊等皆是江東世家,雖在劉備帳下效力,卻并非真正忠于劉備。孫伯符則不然,他手下不但有其父的舊部,也有收編地江賊,再加上他舅父吳景的人脈,手下的人手不但多于劉備,忠誠度也可以保証。劉備老想著從九江撈好處,想占據丹陽郡的北部,這并非智者所為也!”張遼有些可惜的說。

    “這是劉備過于著急。其實他讓張昭幫他處理政務,然后收回兵力,南下會稽,只要能收復山越,他就能獲得大量的兵源。那時再從烏程、富春進攻丹陽,或是從會稽郡攻擊豫章郡都不失為好辦法。還是急躁了啊!”程昱說。

    這是荀微微皺眉,說:“若是孫策攜吞并廬江之勢進攻劉備,劉備一旦抵擋不住……”

    “所以主公要讓陳元龍駐守廣陵嘛!”郭嘉笑道:“以陳登之才,必然會以徐州舊交之由,給劉備放放水的,搞不好還會支援一些兵器,斷不會讓孫策輕松吞并劉備的。”

    “江東有顧、陸、朱、張四家,雖然他們此時并沒有完全徹底的效力與劉備,但最少陸家是不會輕易效力與孫策的。他們上任家主陸康可是直接死在孫策的手中的啊!”程昱說。

    “不一定。相對于何人的恩仇,家族的生存才是大事。若孫策真的強勢吞并劉備,陸家也不會逆勢而行。”荀攸冷靜的說。

    這時候張遼忽然想起了長江上見過的陸遜,那時他說要考慮一番,如今已經這么長時間了,一點消息都沒有,張遼自己的心里也已經不抱希望了。但荀攸的話他是認同的,歷史上的江東陸家不是照樣效忠孫吳,陸遜甚至還娶了孫家的女子,可將此時家族是絕對凌駕于個人之上的。

    “劉備此人我是有過接觸的,”張遼肅聲道:“此人性情堅毅,有屢敗屢戰之心,為人弘毅寬厚,雖有虛偽之嫌,卻常被人稱有高祖之風。遼以為此人乃梟雄之姿,孫策縱然英武過人,卻過于剛毅,未必就能吞并劉備。除非他能善用周瑜、魯肅之謀。”

    “周瑜?魯肅?就是文遠曾言道的江東英杰?”曹操笑道。

    “然!”張遼說:“遼見過周瑜,此人雅量高致,膽略兼人,文武籌略,劉備軍中無人能及。魯肅是周瑜摯友,并為周瑜所推崇,想來能力也不會遜于周瑜。故孫策若真能徹底用好周瑜、魯肅,劉備就有難了。”

    “哈哈!待孤掃平北方后,倒要好好見識一下能讓文遠稱道的江東英杰!”曹操大笑。
nick902 發表於 2009-3-27 10:05
第三卷 第223章 返回青州

    建安三年八月十七日,東平城北門。

    中秋節之后,張遼就要離開東平,臨行之前,曹清卻喜憂參半。喜的是她的夫君讓她的兄長不再為那個自殺的來鶯兒暗自神傷,還幫她找到了幼時見過的昭姬姐姐的消息。憂的是夫妻又要分開了,雖然到了年底張遼將回來為女兒過周歲生日,然后再將全家接到青州,可畢竟現在她還須留在東平挨過四個月的時間。這對于情根已然深種的曹清而言,無疑是不好過的。

    “夫君,保重啊!”曹清柔聲說道。

    張遼看到曹清那潔白的貝齒緊緊地咬著紅潤的嘴唇,還得做出一副勉強的微笑,他知道妻子心中難受,他雖然也想著夫妻能待在一處,但因為女兒太小也不得不暫時按捺下這個心思。為了不讓妻子心中想的太多,他這次連婉兒都沒有帶,直接帶著親兵回青州,而讓婉兒留在東平,等女兒周歲后一起啟程。

    縱然夫妻如何不舍,該走的還是要走,張遼不能放棄他如今的地位和事業,他必須為自己的家族和后代打下厚實的基礎。

    張遼捏著妻子的手微微一用力,然后松開手湊到在曹清耳邊輕聲道:“我去給奉孝打個招呼。”說完,張遼就向旁邊站著的郭嘉走來。

    郭嘉待張遼走到他身邊后,又引著張遼向邊上多走了几步,看看離人群距離足夠了,這才停了下來。

    “怎么,怕被人聽見?”張遼笑道。

    郭嘉露出戲謔般的笑容。說:“這些人不是你的親兵就是你我的家人,都是精挑細選,有何擔心地。倒是你,舍不得媳婦兒了吧?”

    張遼嘴角一翹,“自家媳婦兒自家疼,你不也跟你媳婦兒好的像一個人似得?”

    “嗨!說這個作甚?”郭嘉此時倒有些不好意思,“你回青州且放心吧,東平這里我會盯著,有什么消息也會立刻傳給你家。反正沒几個月你還得回來。”

    “也是八月到年底也就是四個月的功夫。不過那事兒你可得小心,反正最初的打算也改過了。能不能成都不重要,只要別將自己卷進去就成。”張遼說著還向左右瞄了兩眼。

    “呵呵。”郭嘉一陣輕笑,“放心,嘉豈是會自殘之人。”

    張遼盯著郭嘉,看了一會,忽然一笑道:“告辭!”

    郭嘉也拱手作別,“保重!”

    張遼再次回到妻子身邊,和妻子告別后踏上了回青州的路。此次回青州,他將督促青州的道路修建,待甘寧的東瀛奴隸送到后。他會視人手的充裕程度,將水利和城防也一并加入修建工程。他要在自己的管轄范圍內讓治下的百姓過地好一些,最起碼得讓最底層的百姓都能有飯吃才行。

    “奉孝,文遠走啦?”司空府中,曹操見到郭嘉正走進來,開口問道。

    郭嘉一邊跨過門檻,一邊回答道:“走了,他在青州的事務還多的是,如今趙云又被調出青州,軍務一塊可沒人幫他分擔了。”

    “分擔?這家伙當初可是直接將所有的軍務都扔給了趙云。自己是一點都不擔啊!”曹操笑道。

    “可正是如此,趙云如今才能順利的接手豫州的軍務。并逼迫呂布軍退回汝南啊!”郭嘉走到曹操身邊輕松地說道。

    “唉!”曹操突然嘆了一口氣,“我軍的將領之中,也唯有文遠善于培養人才。先不說趙云,也不談如今正在虎豹騎的伯仁(夏侯尚),單說那和臧霸一同歸降的孫觀、吳敦、尹禮三人,孫觀跟著妙才,雖挂名校尉,卻并無領兵之能。而吳敦、尹禮雖只是司馬,卻可獨自領兵在幽州征戰且戰功不俗。還有那個曾被子孝評為最多只能做個都伯地曹海,如今也是校尉了。還實際統領這青州的騎兵。孤此時倒真有些想讓文遠回來,幫著孤好好調教一下武將啊!”

    郭嘉微笑道:“主公,各位將軍各有各的才華。論箭朮,文遠不如妙才將軍;論勇猛,文遠也不如元讓、子孝和文謙三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文遠也非完人。他善練兵,如今青州六萬士卒。他不是說要還主公一萬精兵嘛!”

    “哈哈!他哪里是還孤一萬精兵。分明是覺得青州人口少了,養兵頗為不易。滑頭!”曹操笑著斥道。

    “這也沒辦法。青州人口如今也就九十萬出頭,青州士兵零零總總卻也有十五萬,糧食雖然已能自足,但若是戰事一開,立刻就會緊張起來。”

    “卻是虧了文遠了!”曹操瞇著眼說:“青州的糧倉原本就是平原,如今卻大半在河北袁紹手中,單憑剩下的小半平原舊地和青州其余郡國并不能大量種糧。文遠也是靠了海中的魚蝦和青州的商稅方能從徐州大量購入糧食。都說戰國時齊國富裕,可古齊國的地域遠遠大于如今的青州。”

    “主公,文遠自己都不急,咱們何苦為他著急。”郭嘉笑道:“他如今早有通盤謀划,放開了鹽鐵專賣,卻用立法的辦法控制了鹽地數量和價格以及鐵器的種類,在擴大了商業稅收地同時也嚴格控制了鹽鐵的危害,又有甘興霸的水軍幫他從三韓和東瀛運送糧食和人口,他倒是走出了一條不同尋常的路。”

    曹操擺擺手,說道:“文遠和你一樣,一般的不拘禮法,不落俗套,雖說有人稱其標新立異,然其標新立異之處卻總能有不一般的效果。青州有文遠,孤無憂矣!”

    說完,曹操掂起桌上的一份案卷,接著對郭嘉說:“只待我軍准備妥當,孤自當親率大軍圍殲呂布,再消滅袁朮。那時,就等著本初來和孤決戰了。”

    “只要能消滅了袁紹,主公就可統一北方之地,那時也一舉吞并荊襄、江東之地,隨后再進軍關西和益州,天下也就太平了。”

    “嗯。可這也只是說說而已,文遠不是說過嗎,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其實孤也想偷懶,但文遠卻直想這躲在青州,若是他愿意替孤率兵進攻呂布,孤也可在東平好好歇歇。”

    “呂布的部下多是文遠地老鄉,那高順和他的關系還十分的好,此次卻不同于上次的濮陽之戰,呂布若敗,是無論如何也沒有退路的。文遠想是不愿看到同鄉的結局吧?”郭嘉頓了頓,接著說道:“其實呂布也是個心高氣傲之人,否則他若能歸降主公,當能成為主公麾下的大將。”

    “孤又何嘗沒有此等想法,當日讓文遠去江東封賞孫策時不就特意讓他從汝南而過。然呂布決心已定,孤也無可奈何。只是可惜了呂布和他麾下地那些將領!”

    郭嘉聽曹操這么說,不由得一笑:“主公無需可惜,呂布麾下能為呂布而死者唯有高順一人,其余人等皆是可以招降地。”

    “哦?”曹操一愣,隨即反應過來,“此是文遠所說?”

    “正是。也正是因為高順必會為呂布而死,文遠才不愿親自去青州。他當年在并州軍中與軍中將領交往不多,甚至還和呂布的妻弟魏續交惡,也只有高順這一個朋友。只是如此忠義之人卻是必死之局,可惜啊!”郭嘉面帶惋惜地說。

    曹操和郭嘉都不止一次的聽張遼夸獎過高順的領兵才能,通過郭嘉收集的呂布軍的情報,高順訓練的陷陣營的實力他們也都清楚。“將七百余兵,號為千人,鎧甲斗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陷陣營除了在濮陽城為敗軍所累而敗退過一次外,竟然在歷次戰斗中無一敗績。這讓曹操十分欣賞高順的才能,但此人卻必死無疑,讓曹操在可惜之余也欽佩高順的忠義之心。

    不過曹操可是心理調節的高手,他對高順的惋惜也就是一瞬間的事情,隨后他就高興的說道:“說起來孤還要多謝呂布和那魏續,若非他們與文遠關系不好,文遠又怎會在董卓進京后選擇投效孤。哈哈哈!”

    其實曹操的這番話也只是不熟悉張遼的人的說法,他們也只能羨慕曹操運氣好,無官無職的時候也有張遼這樣的大將投靠過去。但熟悉張遼的人卻明白,張遼停留在林慮縣的時候就已經注定了他不會投靠董卓和呂布之流,那段時間無疑是張遼在關東諸侯中尋找他所認可的明主罷了。但他們的想法卻完全是錯誤的,張遼可是一開始就認定了曹操,誰又能知道這個張遼是個兩世為人的怪物,停留在林慮縣不過是為了做出一個姿態,畢竟那時候他也是禁軍的軍官了。

    就在曹操和郭嘉正談論著張遼的時候,張遼在馬背上直打噴嚏。“丫的,誰在背后這么關心我?是東平的媳婦還是青州的屬官?要是媳婦還好,要是那群屬官,哥哥可不喜歡背背山!”張遼心中想到。
寶樹 發表於 2009-3-27 20:19
第三卷 第224章 呂布、陳宮之謀!

    汝南郡平輿城中。

    溫侯呂布正坐在家中,就著放著案几上的幾樣小菜在那裡自斟自飲。此時汝南郡已經處於曹軍的三面圍攻之下,東面的曹仁攻的很急,思善、城父、山桑三城已然失守。雖然北面的趙雲和西面的曹洪還沒有進攻,但兵力調動卻十分頻繁,估計全線進攻的時間也不會太晚。可呂布卻似乎不著急似的,還在家中自得其樂的飲酒。

    呂布不著急,卻不代表他的手下不著急,就在呂布待在家中飲酒的時候,陳宮拉著高順、成廉來到了呂布的家中。而魏續、曹性、宋憲好候成此時還在外統兵,抵擋著曹軍的進攻。

    「公台,今日如何有興致到我這裡來啊?」呂布見陳宮等人進來,微笑著招呼他們。

    「溫侯,如今大敵當前,溫侯卻還在家中飲酒,若是傳揚出去,豈不有傷將士之心?」陳宮看見呂布那悠閒的樣子,不禁怒氣上衝,氣呼呼的說道。

    呂布見陳宮發怒,卻並不著急,等陳宮將話說完,他卻還笑著說:「公台,某若不在家飲酒,還有何事可作?」

    陳宮這會兒可是真的火了,他憤怒的衝著呂布吼道:「如今曹軍將我軍三面包圍,溫侯還欲保存基業,就當振奮精神,身先士卒,到前線督率大軍作戰。而不是在家中飲酒作樂,做那婦人之舉,行那縮頭烏龜之策!」

    陳宮這時候也有點豁出去的想法了,他知道呂布脾氣不是很好,但此時卻由不得他不說這話,畢竟曹軍的威脅是實打實的,而他陳宮則是曹操的叛臣。但讓陳宮意外的是,呂布依舊沒有動怒,卻還饒有興致的看著他。

    「溫侯……你……」

    陳宮有些不知所以了。而他身後的高順和成廉卻對呂布知之甚深,他們在呂布地神情中似乎又看到了昔日縱橫沙場,飛揚跋扈的溫侯。兩人相視一眼,都暗中舒了口氣。臉上的表情也輕鬆了起來。

    「哈哈哈!」呂布看見陳宮那愣神的樣子,不由得大笑起來。

    「公台,曹軍勢大,三面圍攻,如今袁術也已勢微,就算某家不計名聲與其聯手,此戰地勝算也最多只有一成。士卒散於諸城,卻會便於曹軍各個擊破。前些時候某就令候成等諸將在遭遇攻擊之時稍加抵抗就立即後撤。將兵力集中起來以抗擊曹軍。如今雖是失了思善、城父、山桑三城,卻也無傷我軍元氣,若是候成機靈,此時應當將兵力盡數撤回汝陰,據穎水而守了吧?」呂布大笑道。

    陳宮聞言大驚,他沒想到呂布這樣的武夫卻也懂得不動聲色之下暗中調動兵馬,而且還乾脆的瞞過了身在平輿城的自己和高順、成廉二將。雖然知道這事情必然有因。但臉色還是變得不太好看。

    「溫侯,此事……」

    陳宮剛剛開口,就被呂布回收止住。

    「公台,此事並非某要故意隱瞞與你等,只是曹操狡詐。這平輿城中也不知道被他安下了多少耳目。若是你等稍有疏忽,表情上必有流露,那時某焉能騙過曹孟德。故而乾脆將此事一併隱瞞。只有曹性、候成、宋憲和魏續這四將知曉這潰敗一事不過是某家的命令罷了。」呂布自己開口向陳宮釋疑。

    陳宮的臉色也隨著呂布的話而多雲轉晴,等呂布說完,陳宮也恢復了平常的神態。「溫侯能由此算計,宮亦感佩服。東面候成將軍已撤兵,那北面……」

    「曹軍看似三路大軍,不過宛城基本可以忽視,劉表雖然軟弱。卻也不會眼看著曹軍長期佔據宛城。只要有機會。他是不會放過地。而且宛城若要進軍汝南,最快的方法是從舞陰出中陽山。順(氵親)水直取吳房。我已命魏續統兵一萬,鎮守吳房、(氵瞿)陽,曹性守備西平、定穎,宋憲守汝陽,其餘諸城暫且放棄。若是事有不殆,全軍盡數撤回平輿,某自統兵與曹軍決戰。」呂布說著話,微微一笑,接著說道:「某自知此戰勝算極小,亦已存死戰之心,全軍蝟集平輿之時,便是某家性命倒數之時。某縱橫天下,雖死,亦要死得其所!」

    呂布話語中豪氣沖天,就算是高順、成廉這兩個平時喜怒皆不行於色的將軍也位置動容,更不要說陳宮這樣的書生了。他也知道呂布若敗,自己必無活路,不如陪著呂布死戰,也留下個好名聲。

    但是陳宮身為謀士,自然是要為呂布分憂的,而且他也不是沒有收穫,至少這些年他也瞭解了汝南的地形地勢。

    「溫侯決心已下,宮自是奉陪到底。既然要戰,那不如給曹軍送上一份大禮如何?」陳宮臉上露出了微笑。

    「哦?公台有何計策?」呂布頗感興趣的問道。

    陳宮走到呂布面前,將呂布案幾上地酒菜挪開,接著幾個酒樽擺在桌上道:「曹軍若要進攻,定穎是其必攻之處。溫侯安排曹性將軍駐守,以曹將軍的穩重,必不會負了溫侯之意。定穎位於汝水西岸,東岸有一隱蔽的山澗,名曰黑閭澗。以曹操用兵之能,必然不會放過此處,溫侯可命曹將軍派一千軍士守住出口,則可斷去曹軍對定穎之圍攻。若是曹軍有隙,恩後還可從此處出擊,襲擾曹軍糧道,以減緩我軍正面之壓力。」陳宮一面說,一面用手在擺好的幾個酒樽之間划動,呂布也聽的起勁兒,身後地高順和成廉也早就湊了過來。

    「這黑閭澗有多少人知曉?地形如何?」呂布問道。

    「此處雖知之者不多,但估計瞞不過曹操。故宮不建議溫侯一開始就從此處出擊。黑閭澗地勢險要,地形崎嶇不平,大隊人馬不但通過不便,在澗中也不易展開。而且一旦在此地蓄水,西平、定穎皆有被淹之危險。然此地亦可讓我軍小股精銳借此出擊,故宮建議溫侯要嚴守此地。」陳宮說道。

    呂布聽完陳宮的話,抬起頭,對成廉說:「成廉,再調五千士兵去定穎,並將公台之意暗中告知曹性。」

    「諾!」成廉躬身應道。

    「溫侯,我知溫侯之心,然縱是袁術已無可借助,溫侯也可聯絡其他諸侯。劉表失了宛城,荊州北面已然洞開,若說劉表能忍下這口氣,宮卻不信。河北袁紹,自曹賊挾天子後亦與其不和,若是能聯絡袁紹出兵,我軍立時就能無恙。孫策、劉備之處,溫侯也可派人聯絡,縱不能讓他們派兵支援,亦可將唇亡齒寒之意告知他們,我軍縱是實在抵擋不住,亦能有條退路啊!」陳宮這次倒是真心實意的希望呂布能接受他地建議,在他想來,若是能聯絡起這些諸侯,那呂布的局面就立刻會有所轉機。

    「唉!」陳宮的話反而讓呂布情緒一低,歎了口氣道:「某豈會不知聯絡諸侯可解此危局。然孫、劉兩家攻袁術實是為了擴充自家的人口,他們存的心思就是穩固江東,再圖進取。廬江、九江不過是取來作為緩衝,他們不會為某浪費手中的兵力。劉表老矣,大權集於蔡、蒯兩家,而這兩家的家主又和曹孟德曾為好友,不會輕易出兵。至於袁紹……」呂布搖搖頭,不再言語。

    陳宮知道呂布說地都是事實,但他還是不死心,「溫侯,事在人為,若我等不試試,又豈能知道他們地真意如何。即使不成,我等也算努力過了,縱是兵敗身死,也落個沒有遺憾了。」

    呂布沉吟片刻,吐出一口濁氣,「好吧,此時就交由公台主持。不過切莫強求,事若不成,回來就是。」

    呂布和陳宮在憂心戰局的時候,張遼已經在回青州地路上了,這一路上他也沒有急著趕路,因為甘寧那裡還沒有消息送回來。在路上,張遼乾脆藉著機會向他的親兵們講起了兵法和先秦戰國時期的戰例。

    對自己身邊的親兵,張遼一向是當做軍官教導隊成員來看的。自從他向曹操建議控制將領身邊的親兵之後,他身邊的親衛人數就一百一十餘人,除了張新帶著的十餘名張家老兵始終不變之外,剩餘的一百人已經換了兩茬了。每一次新人過來,張遼總是要培養這些曹軍中的精英,他希望這些人多學些兵法戰術,將來有了機會,也能在軍中有所進步,因為他當初為曹操制定的就是這些兵將也要經常流動。但是張遼也僅僅是教授兵法戰術,絕不涉及別的東西。而第一批從張遼身邊換走的親兵已經有人在軍中成為了軍官,級別最高的已是軍候。曹操雖然知道張遼善於培養人才,也看到了中高級將領中張遼那裡出來的人最出彩,但他卻沒有注意到基層將領也有部分實際上是張遼培養出來的。也許他已經注意到了,但張遼給他的那個武學的建議或許讓他對培養起軍士對自己的忠誠極為有信心,也不管別的事情了。

    張遼沒有什麼過分的想法,他只是參照著後世軍隊中的那種培養後備人才的傳統,也希望這能成為曹軍的傳統,不斷的延續下去。
寶樹 發表於 2009-3-29 09:33
第三卷 第225章 無題

   「高順,曹軍於豫州各軍之將領可探知否?」陳宮、成廉離開後,呂布向留下的高順問道。

    「回稟溫侯,」高順恭敬的一躬身答道︰「曹軍將領為曹仁、曹洪、趙雲、李典,然宛城需留人駐守,曹洪和李典只會有一人率兵前來。」

    「呵呵,三路大軍各不同屬,曹仁已然攻入汝南,曹洪和趙雲兩軍還沒動靜,卻不知曹操會如何安排?」呂布冷笑道。

    高順並沒有回答,只是將頭低下,默不作聲的站在那裡。雖然呂布每次總是在戰後就將他留在城中,將兵權盡皆交與他人,但他依舊對呂布忠心耿耿。可他也只是擅長統兵打仗,讓他判斷人心那實在是太過為難了。

    呂布也知道高順的能力,也沒有責怪高順,反倒是笑著說道︰「曹操麾下能統領大軍者不過數人,然此時曹仁卻也為一路將領,想來只有曹操親自統兵方能壓住眾將。只可惜某不能再和文遠分個高下了!」

    呂布的話讓高順的頭低得更低,憑他對張遼的認知,即使有機會,張遼也會主動放棄,因為自上次濮陽之戰後,張遼必然不願意再度和他以及并州的同鄉在戰場上各為其主的搏殺了。雖然他也明白,若是呂布願意降曹,就能通過張遼的關係保存這些將士。可他更清楚,張遼是一定願意做中人的,但驕傲的溫侯呂布卻絕對不會同意。死都不會同意的!

    看著此時情緒頗高的呂布,高順唯有心中暗念︰文遠,你不來也好,至少你我之間也不用再次刀兵相對!

    張遼八月十七日離開東平,一路上悠閒自在的不緊不慢的趕路,就這樣,也在八月二十日上午就接近了臨淄城。不過這次可沒人來迎接他。如今的青州正是在準備即將到來地秋收。就算是已經開工地道路修建也逐漸停了下來,各工地上如今只有部分士兵還在參與修路。畢竟這個時代糧食才是大事情,為了能更快更好的將地裡的糧食收上來。就算是耽誤了修路也是在所不惜地。

    「幸好當初讓他們修路的時候將道路分成兩半再修,否則這路現在就根本不通了嘛!」張遼看著臨淄城外數里那修了一半的道路無奈的說。

    「將軍,這也沒辦法。秋收要緊啊!老百姓苦了這麼些年,好容易有了個安穩的日子,自是急著要看著糧食進倉才安心呢。」張新在一旁說道。

    張遼此時已經是放任戰馬慢慢的前進了,道路雖然經過拓寬了。但並未全部修好,甚至有地得放還不如原先的路寬,一百多騎戰馬也不敢縱馬飛奔。若此時秋收已經結束,倒是可以從道路兩邊的農田里繞行,可現在田里長滿了即將收割的莊稼,誰也不敢冒著違反軍令的後果去踩踏莊稼。

    「我還是有些著急了啊!」張遼搖搖頭,自嘲的笑道。他此時正計算著甘寧何時能夠返回。此時正是西風,而新型戰船的風帆更是可以靈活地轉向,能借八面風,從青州到東瀛也用不了多少日子。甘寧是八月初出行的,此時也應該到東瀛了,若是一切順利,月底或下月初就能有第一批奴隸送回來。張遼可不認為現在東瀛島上的野人們能給裝備精良的漢軍帶來多少麻煩,尤其是帶隊的還是個「縱橫多年的大賊頭」。

    雖然距離開鐮收割的時間還有些日子,大部分百姓此刻尚在準備農具和收拾場院,不過農田里已經有了不少人。張遼放眼看去。都是些老人和孩子,他們的手中都有長長短短的樹枝,應該是驅趕鳥類用的,這時候地不少麻雀都被吸引到農田的上空,若是沒人看著,莊稼一定會有損失。張遼還看見不少大一些的孩子在用各自手中的類似彈弓的東西向空中的麻雀射擊,雖然準頭不足。但力道卻不小。偶爾也有打中的。

    「好一派農家樂趣!」張遼微笑著想到。

    麻雀雖小,卻也是肉食。對那些百姓而言。能有些油水下肚比什麼都強。不過現在青州地百姓卻在也不再僅僅依靠土地,他們當中地民兵在經過訓練之後也拓寬了眼界,那些退役的軍士交給他們地軍中處理保存肉類的辦法讓他們活學活用的應用到了生活中。平日裡從水中、山上和天上捕捉到的獵物俱以此處理,倒是讓他們和家人的臉上多了些紅潤。孩子手中彈弓的弦也是他們的父輩捕捉到的獵物的筋製成的,無非就是給孩子一個玩具,卻讓孩子們有了打牙祭的工具。

    「嘿嘿!將軍,這幫小子再過個幾年那可是絕好的兵源啊!」張新鬼祟的在張遼身旁笑道。

    「滾!」張遼笑罵一聲道︰「,那群小子當中最大的不過十歲,你現在就惦著讓他們從軍,敢情不是你的孩子?」

    「哪能啊?我家的小子將來是要給小公子當親兵的,就像我和成哥跟著將軍一樣!我只是看著這些小子打鳥的樣子挺瘋的,身體都不錯,是當兵的好材料!」張新抱屈的說道。

    「新哥,這幫小子都是原來在東萊的黃巾家眷,被將軍收編之後打散了分到城邊的,這身子骨能差得了嘛!」聽到張遼他們說話的其他親兵衝著張新說道。

    「我說嘛?原來都是百戰餘生之人,難怪!」張新嘀咕道。

    「行了,別廢話了。這段破路也差不多過去了,一會兒將速度提起來,咱們回家吃午飯!」張遼看看工地就要走完,臨淄城就在眼前,提著嗓子喊了一句。

    「諾!謹遵將軍之命!」眾親兵轟然應道。

    剛到臨淄城的城門處,張遼就看到了劉曄正站在門外。張遼跳下戰馬,快步上前,就在他剛想開口說話的時候,劉曄就向他行禮道︰「曄恭迎將軍。」

    「子揚,你這是何故?」張遼走到劉曄面前疑惑的問道。

    「也聽聞將軍找到了昭姬小姐的下落,故而……」劉曄說道這裡似乎有些不好意思。

    張遼一拍額頭。天啊!又是一個蔡琰的粉絲。在東平的時候,上至曹操及各級官員,下到學子中的諸年輕才俊,不管是見過沒見過蔡琰的人,一個個都對蔡琰的遭遇忿忿不平,極力支持曹操救回蔡琰。那種勁頭,張遼感覺或許只有後世的反那個啥的大遊行可比。或許他們的動機各有不同,但張遼卻對他們營造出來的輿論環境甚是高興,因為他們要求懲戒兇手。雖然張遼沒有親自在裡面煽風點火,甚至還親自對屬於公學中的學子解釋出兵與否的利弊,可張遼對於這種凡是有利於將來漢民族對外擴張的事件一向是樂見其成的。

    張遼沒想到的只是回到臨淄後見到的第一個人卻也是為了蔡琰而來,此時他不得不感歎蔡邕、蔡琰父女二人的魅力所在。

    「呵呵,子揚,究竟是不是昭姬小姐還兩說呢,你謝的這麼早,若萬一不是,那可就不吃虧嘍!」張遼是打定了主意的,在匈奴那邊的消息傳過來之前,打死都不認蔡琰確在匈奴的事情。料敵先機那是名將,能掐會算那是妖怪。別看羅貫中大大將諸葛亮形容的如何如何,現實中真要有這種人,嘿嘿!好一點的被上位者軟禁,不好的就只有死路一條。2459

    劉曄倒也不糾纏這些細節,只是笑道︰「無論結果如何,最少將軍的家人救回的總是我大漢的子民。」

    「子揚,主公曾說昭姬小姐失蹤,伯喈先生絕後。難道伯喈先生就真的沒有其他後人了嗎?」張遼的這個問題可是忍了很長時間了。因為他在後世曾聽說司馬懿之子司馬師的皇后是蔡邕的外孫女,而且此女姓羊,還有個弟弟是西晉的大臣叫羊牯的。照這個說法那就不會是蔡琰的女兒,也就是說蔡琰應該有個姐妹嫁到了羊家。可是曹操卻在蔡琰失蹤時說伯喈絕後,這個問題就讓張遼費思量了。但在東平的時候他也不想問,正好劉曄自己撞上來,不問白不問。

    劉曄一愣,「將軍為何有此問?」

    「嗨!就是主公曾在昭姬小姐失蹤的消息傳來時說伯喈絕後,可我又隱約聽聞什麼蔡家小姐嫁到羊家。就搞不清楚了。」張遼一邊說話,一邊拉著劉曄向城裡走去。

    劉曄和張遼走了個並肩,他略微想了想說︰「據曄所知,伯喈先生只有昭姬小姐一女,沒聽說過還有別的女兒。不過似乎伯喈先生的族兄倒有一女嫁於泰山羊家,將軍聽聞的或許是此女。」

    媽的!張遼心中暗罵。什麼狗屁歷史記載,完全是亂七八載,一塌糊塗,我似乎應該考慮一下寫本回憶錄啥的,也不能讓陳壽專美於前。

    張遼倒沒考慮過陳壽此時還沒出聲呢!

    「將軍……」劉曄將張遼發呆,不禁喊了幾聲。

    「我沒事。」張遼並沒有沉浸在自己的思想中,他歎了口氣,說︰「走吧,這次回來要好好調整一下軍隊的事務,將來你我有得忙了……」
andychen64 發表於 2009-4-2 10:08
第226章 青州新軍制!
張遼回到臨淄後只休息了一個晚上就準備進入工作狀態,如今也由不得他不做事。管寧、邴原、王烈全都離開了臨淄,到各郡國巡查自己的下屬,孫乾和國淵則為了即將開始的秋收在忙著準備。趙雲離開後,青州的軍務也將完全由張遼處理,而劉曄那里也有不少有關安全情報事務要他決定,實在是閑不下來了。

    而且張遼對此時混亂的軍中官職有些頭痛,將士們訓練有素,裝備精良,不同的軍職雖然有不同制式的甲冑和頭冠,但忽大忽小的校尉、將軍,依舊沒有被徹底重視伍長、什長,還是讓見識過簡潔、嚴整的軍隊編制的張遼感到不滿。原本他不做任何改變是因為這套東西歷史上也延續了數百年,可指揮的軍隊規模越大,張遼就越感到不舒服,再加上不熟悉軍隊的百姓看到普通士兵和低級軍官時的無動于衷的表情讓張遼絲毫沒有感到軍人在百姓中的優越感。**JunZitang.coM**于是張遼他決定要重建軍隊的體系,乘著在東平的時候從曹操那里要來了試點的機會,將率先從青州的軍隊開始進行重新編制。

    張遼將首先從軍隊的編制和軍階、軍職開始改變,他記憶中的國家軍隊的軍餃和編制就成為了他抄襲的對象,只不過在人員編制和軍職的名稱上他還是要考慮到時代的特點。=君子堂首發=

    他先確定軍隊的管理機構,以青州為例,軍隊由州牧、兵曹從事和青州樞密司聯合管理。州牧為青州軍最高統帥,兵曹從事負責軍官的任免(有級別限制)、後備兵源及糧草、裝備的補給以及軍隊糧倉和將作營的管理,而樞密司則負責軍隊的作訓、作戰計劃和演習計劃的制定、裝備的更新設計和軍隊的調動。這是張遼為避免軍隊淪為將領的私兵而又設下地一道障礙。

    軍隊的士兵依照從軍時間的長短分別有列兵、三等兵、二等兵和一等兵的區分,這主要是考慮到此時的士兵一旦從軍後只要不是殘疾或者陣亡,基本都會在軍隊中待上很長時間,所以設置了四級士兵餃級。**JunZitang.coM**

    士兵以上就是軍士,張遼知道“士”這樣一個稱謂意味著什麼。大秦王朝的二十等爵位中就將“公士”作為第一級,而《墨子》中也有的庶人、士、大夫、諸侯、三公、天子這樣的序列描述。就算是在社會生活習慣中,人們也將士作為一個特定階層來看待。《荀子•王制》中就這樣記錄著︰“農農、士士、工工、商商。”《孟子•離婁下》︰“無罪而殺士,則大夫可以去;無罪而戮民,則士可以徙。”若是輕易給士兵加上“士”這樣地稱呼或是軍職,一定會引起文人的反對,雖然張遼準備打出“恢復古制”的名義,但也需要和管寧、劉曄等人商量之後才能決定。^^君子堂首發^^為了以防萬一。張遼甚至想到了在公布新的軍職之前去高密取得自己老師鄭玄的支持。

    雖然“士”不可輕授,但張遼還是將這一餃級預留了下來,若真地得不到支持,那到時候換一個名稱也就算了。他可沒有和全天下的文人打擂台的想法。後世軍隊中的軍士是分級別的,而先秦諸子的書中也同樣有士中分等級的記錄︰《墨子•節葬下》載︰“上士之操葬也。”所謂“上士”。=君子堂首發=顯然是別于下士而講地。《荀子•正論》中把士分為元士與庶士兩等。張遼將軍士分為下士、中士、上士和軍士長,這四級餃級是授予立下戰功的士兵和軍隊中的伍長、什長地,伍長為中士,什長為上士,至于軍士長,則是老資格的伍長、什長或者是隊率的副手。張遼這樣做,倒也可以用延續春秋戰國有關士分等次的歷史孑遺做借口。

    什長再往上。就是隊率、屯長、軍候這一級,分別對應這五十人的隊、百人的屯和五百人的曲。這是張遼設想中的軍隊中級軍官階層。從這里開始,張遼在軍職地名稱上就不做任何改變了。^^首發君子堂^^因為這一個階層都是軍隊的中堅力量,太多的調整反而沒什麼好處。

    再往上就是司馬(別部司馬)、校尉這一級。按照軍制,司馬為校尉副手或者以別部司馬官職統兵兩曲(千人),而校尉則統兵在三千到五千不等,甚至可以更多。張遼在這里也做了規定,司馬統兵數量不變,而校尉則統兵三部(三千人),為一旅。是各郡國除郡國兵外最大的野戰軍集團。青州軍從此最大的固定戰術單位就是旅,每次出戰則由主帥調動各旅組成零時的戰略集團,由主帥或最高統帥派遣將領統兵作戰,統兵的將領則必須是校尉以上地級別。^^首發君子堂^^戰後,軍隊解散,各旅由各校尉帶回駐地。

    這是野戰軍地軍職設定,而郡國兵也原樣照搬。只不過在軍職前面加上地名以示區別。

    現在的軍隊官職。將軍從小到大有一大堆,什麼雜號地。常設的,零時增設的,零零總總的讓人頭疼。漢初的時候很簡單,就是將軍、中郎將、校尉三級。而將軍並不常置,有戰事時才冠以統兵者將軍之稱,所以平時一般武官所能獲得的最高官職為中郎將。現在,曹軍中有將軍餃的就有數十人。所以,張遼在將軍的官餃上也借鑒後世的方法進行分等級,只不過不是什麼少將、中將、上將一類的稱呼,而是中郎將、將軍、大將軍這樣的等級劃分。^^首發君子堂^^這些將軍平時沒有兵權,只是在需要時,由最高統帥給他戰時任命,由樞密院和兵部(兵曹從事和樞密司的中央加強版)負責將軍隊、裝備和糧草調動到位。曹軍的訓練是有固定的《操典》的,任何一支軍隊的訓練標準都一樣,這樣就不會就將不知兵的情況發生。而將軍指揮校尉,校尉則是固定的,也就沒有兵不知將的情況產生,從而保證了軍隊指揮的通暢。

    至于將軍前面的前綴名稱,則由中央自行授予,只是四征、四鎮這樣的將軍官職只能臨時授予統帥一方軍隊的將領,戰後隨即撤銷。**JunZitang.coM**而大將軍更是屬于榮譽軍職,是授予那些勞苦功高的將領的,並沒有實際意義。但是大將軍也並非不能統兵出戰,在張遼的設想中,若戰爭時需要大將軍統兵出戰,那必須是局部大戰或國戰一級的戰爭才行,而這個大將軍也就是類似于戰場上的協調指揮者。

    這樣一來,讓張遼頭昏的將軍、校尉、都尉等時大時小的情況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得到解決,只要這樣的軍職被大眾接受之後,百姓也不會聞官職而不知所以然了。

    但是軍官和士兵在外形上的區分張遼同樣也要解決,後世的軍隊用的是軍餃,張遼也干脆的照搬過來。^^首發君子堂^^士兵在軍服和甲冑上用白色的橫條以數量表示區分,列兵到一等兵分別是一到四條橫杠。軍士則用橫條組成的箭頭的數量來區分,但軍士長則換成一顆銀色的三角星,這是表明軍士長將步入軍隊的中堅體系。隊率、屯長、軍候用銀色的四角菱星來區分,司馬、校尉則用金色的四角菱星區別。這樣在軍中,即使是新兵,只要他接受過簡單的教育,就能夠立刻的分別出軍中的等級制度。

    對于將軍一級,張遼還是照搬了金色的五角星作為將軍的餃級標志。中郎將為一顆五角星,將軍是兩顆將星,大將軍則是三顆將星。其中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在臨時任命四征、四鎮將軍的時候,將在將星後面分別綴上虎和熊的圖案,四征將軍綴虎、四鎮將軍綴熊。

    這些是基本的軍餃識別標志,若是戰時,那軍服和甲冑上就是這種簡單的圖案,但是此時的軍人或者應該說是軍官的地位並不低,他們也需要一些出席高等級場合的服飾,就是張遼自己也有著私人的鎧甲。在這一點上,張遼覺得還是很有必要的,朝會上可以著甲,用皮甲就行,宴會上就需要改成禮服,或者說是軍禮服。

    張遼從軍士開始,規定軍士級的軍官在甲冑的兩個肩部綴上青色的飾帶,隊率到校尉則用朱紅色的飾帶,中郎將以上則用紫色的飾帶。若是有皇族子弟成為軍官的,無論他的軍職大小,一律使用金黃色飾帶以示區別。

    這里張遼還想將歐洲的家族紋章圖案照搬過來,包括皇族在內的有各自家族紋章的軍官,都可以在自己的軍服和甲冑的其他醒目之處畫上各自的文章圖案。這是也是一種對祖先和家族精神的傳承,張遼不希望看到數百年之後,我們民族的精神的淪喪。而這種精神的淪喪一般都是從精英統治階層開始的,張遼希望設了家族紋章能有助于後輩們繼承和發揚前輩的精神。

    看著手中寫了數十張紙的軍職、軍制設定,張遼扭了扭脖子,他此時很有些成就感。可是這究竟能否成為現實,還需要大量的工作。首先他就必須將劉曄叫來商量一下,畢竟劉曄是這個時代的正統文人。
andychen64 發表於 2009-4-2 10:10
第227章 支持
子揚,我將自己設想中的軍制變動寫了出來,你幫我看看,有什麼不妥的咱們再商量。”張遼將劉曄叫到州牧府中後遞給他一疊寫滿字的紙說道。

    劉曄有些意外,他雖然昨日迎接張遼進城時就知道了這個消息,卻沒想到張遼的動作如此之快,看著眼前那寫滿了字的紙,劉曄明白,這事情應該張遼早就在心中盤算許久的了。

    “看看吧。一人計短,兩人計長,我們要集思廣益啊!”張遼說笑道。

    “好。我這就看。”劉曄接過張遼的手稿,做到一邊仔細的看了起來。

    張遼看到劉曄已經在看他的手稿了,也不去打擾劉曄,而是讓下人們準備清茶和點心,他自己卻走的屋外享受著秋天的陽光,思考著改革軍制時可能的難處。**JunZitang.coM**

    張遼在暖暖的陽光下陷入了沉思,嗯,他思考問題時甚至連嘴角流出了一條亮晶晶的涎液都不知道。什麼?涎液!哦!見鬼!好吧,我們改變說法,張遼他,是進入了夢鄉才對。暖暖的陽光照得人實在是太舒服了,于是我們的主角就這麼在陽光的照耀下睡著了。

    時間就猶如那戰場上送死的炮灰,有去無回,死的很快。就在張遼被陽光曬得睡著之後,劉曄已經將張遼的那份手稿看完了。當劉曄走出屋子想和張遼談談的時候,卻看到了張遼微微張開的嘴上掛著的一絲晶亮。
    “將軍,醒醒啊!”劉曄忍著笑,走到張遼的身邊叫醒張遼。

    張遼原本也就沒有睡死,劉曄剛一出聲他就睜開了眼楮。可就在那時,他也明白了自己剛才的狀態。趕緊用衣袖將口水擦掉。

    “子揚,可是看完了?”張遼一面用手抹著嘴,一面問道。

    劉曄見張遼醒過來了。趕緊收起自己地笑容,以一種平靜的神態說道︰“看完了。雖然我不明白將軍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但這個想法若是真地能夠實現,那至少我們的軍隊中地官職就不會顯得那麼的亂。而且我曾經研究過將軍制定的軍紀,其中有一條是說在戰斗中指揮軍官陣亡或是失去指揮能力,就將由軍階僅次于他的軍官接替他的指揮。^^君子堂首發^^當時我不是很清楚這一條的意義,但是現在我明白了,簡單的、容易識別地軍階標志不但能夠準確的區分出士兵和軍官的等級,還能夠在戰時有效的整合軍隊的指揮。相比較原有的體制。我能夠看出兩者間地差距。”

    “呵呵,子揚研究的很透啊。這種軍階的識別標志不單單是為了區分,而且還能夠體現軍人的特別之處,讓軍人感到一種自豪和榮譽。而一支能夠為自己的身份自豪,能夠為榮譽而戰的軍隊,是不可戰勝的!”張遼意味深長的說。^^首發君子堂^^他想到了後世地那支拖不跨。打不爛,最終奪取了全國勝利的軍隊。但那支軍隊是被一種信念支持起來的,這種信念在漢代是決不能輕易宣揚的,所以張遼就將軍隊和軍人的榮譽搬了出來,只要軍人的地位能夠始終和文人平等,那張遼不希望見到的那些慘劇就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但這也需要其他各方面地努力,包括文化和政府體制上,但軍隊和尚武、進取地精神卻被張遼放在了第一位。而且因為曹軍現在實際上已經成為了政府軍。或者說就是大漢朝的國防軍,這對張遼地圖謀的民族長時間強盛是有利的。

    “阻力呢?子揚,凡事都不可能順順利利的,此事的阻力在哪里?”張遼接著問道。

    “士!”劉曄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

    “呵呵,我就知道。”張遼有些無奈。

    “將軍,曄對此並無異議,然士林的反應將軍也必須考慮。相對于將軍想借此事大力拔高武將的地位一事。軍中對此項方案可能會損害他們的利益的反應實在是微不足道。若是軍中之人能體會到將軍的深意。他們大力支持還來不及呢!”

    張遼听到劉曄如此說,知其是贊同自己的改革方案的。而且能夠直接考慮到軍中將領的利益問題,這只能表明劉曄這些年跟著他已經是受到了影響。張遼這份方案雖蘊含的就是提高武將的地位之意,雖然在這個亂世中武將的地位並不低,但張遼不希望看到日後人們將周瑜、魯肅這樣的將軍統統寫成文人儒將,雖然這兩個年輕人確實是喜歡做文士的打扮。

    “有解否?”張遼問道。

    劉曄對張遼的問題思索了一會兒,“將軍的方案中以恢復古制為借口是妥當的,只是若能取得幾人的支持就更好了!”

    “管幼安和康成公。”張遼看著劉曄說道。

    劉曄微微一怔,隨即釋然。他清楚這份方案必然是張遼數年思考的結果,其中利弊也必然明了,至于對策,想必也和他差不多。^^首發君子堂^^之所以先和他商量,也不過是因為自己的身份特殊,和士林、軍隊以及官府都有聯系,先得到自己的支持會在以後省很多事情。

    劉曄從常理判斷是沒錯的,可張遼偏偏不是常理之人,這東西根本就用不著他數年思考,只不過他一直在等自己的影響力和權力足夠的時候才開始推動罷了。

    “然!若能得到管幼安和康成公的支持,最少將軍在青州行事將事半功倍,就是朝廷那里,主公也能理直氣壯的為將軍辯解。呵呵,如今大漢士林,能和康成公相提並論者寥寥無幾了!”劉曄嘴角上翹,露出笑容說道。

    “好!先找管幼安,再去高密見老師。^^首發君子堂^^”

    張遼說做就做,在放走劉曄後,立刻出城向北海趕去。如今管寧正好巡視到北海,算算行程,今日應當就在高密。張遼快馬加鞭,全速前進,希望能在晚上趕到高密。

    張遼的運氣不錯,當他在高密城門就要關閉的前夕沖進高密城後,他在鄭玄的家中看到了正好來拜見鄭玄的管寧。

    “學生張遼拜見老師!”張遼用眼神向管寧打了個招呼後就跪下向鄭玄行了弟子禮。

    “快起啦!呵呵。文遠如今身負重擔,事務繁忙,想必不會無事而來。說吧,若是為師能幫你的,必不會讓你失望 。鄭玄和藹的笑道。

    看著鄭玄遠比前幾年老邁的樣貌,張遼心中有些暗自埋怨自己為什麼不多抽出些時間來陪陪這位老人,今天也是因為要鄭玄支持自己的改革方案才趕到高密,這讓張遼有些不知道該怎麼說話,臉上也流露出愧疚的神情。

    鄭玄倒是一點都不責怪這個弟子,他當初也是因為張遼那“神奇”的算學天賦而將其收為弟子,師徒二人雖然沒有長時間相處,但就是那些短暫的交流,讓鄭玄感到自己收下的這個弟子思維活躍,不拘成法,或許經學的功底差了些,可難得的是他從能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詮釋典籍。而且還讓自己的思路也豁然開朗,對自己那些似乎陷入瓶頸的專著也有了新的思路。雖然這個弟子長時間沒有來看望自己,但身兼重任,要為青州的軍政大事負責,而自己前段時間也閉門修書,哪有時間接待客人。

    “文遠,你我師徒不必拘于那些俗禮。有何事就說吧。”鄭玄看著面帶愧疚的弟子,微笑道。

    “老師,是這樣的……”

    張遼雖然覺得以此事打擾一個年事已高的老人有些不合時宜,但鄭玄的話已經說出口了,張遼一咬牙也就不再矯情,他一面將事情向鄭玄和一旁的管寧敘述了一遍,一面又掏出了他的那份方案。2545

    張遼說的很詳細,基本上就是將方案背誦了一遍,當他說完的時候,鄭玄和管寧也已經明白了張遼此來的用意。

    “文遠,你是為了那軍階中的軍士一級的設立而來,對否?”鄭玄笑道。

    “老師睿智。士自先秦時就有文武之分,後來天下承平日久,武人的地位也隨之降低。先帝時,就連威震羌胡的涼州三明都不被世家文人放在眼里,學生擔心此事雖有復古的借口,也難免為士林所阻。老師乃當世大家,幼安也是聞名的大賢,遼自是要征求二位的意見,方可實施。”

    張遼話語中的贊譽不言而喻,鄭玄、管寧也笑而納之。他們相互對視了一陣,管寧笑著開口說道︰“使君此議,寧贊同。文武之道猶如鳥之雙翼,缺一不可。只可相互制衡,相互扶持,卻斷無以此制彼之理。文武地位不一,也是先帝時武將紛紛投效閹宦的原因,最終導致武將失控而使朝綱顛覆。使君之改革方案中雖然提高了武將的地位,卻也從制度上限制了武將的權力,只要能確保武將置身朝爭,只為國家效力,朝堂就是再亂,國家也不至于動蕩如斯。”

    “文遠,幼安之意為師也贊同。先秦時的很多好東西都被我們自己丟掉了,你如今要一點點恢復也是好的,無論朝堂如何,百姓才是國家的根本。為師雖然老了,但還能以這把老骨頭幫你搖旗吶喊。你只管放手去做就是。”鄭玄說著話,語氣中不由得就帶了些悲涼。

    “老師(康成公)……”張遼、管寧同時驚道。

    鄭玄舉起手,“文遠,你難得來,為師再給你上一次課吧……”
andychen64 發表於 2009-4-2 10:11
第228章 鄭玄的期許!
張遼在鄭玄的家中得到了他想要的支持,而且是鄭玄和管寧的支持,這對于他在軍制改革中擺平士林的反對意見是壓倒性的幫助。但是鄭玄此時的身體狀態卻讓張遼感到一絲不安,他並不知道鄭玄是哪一年去世的,可就從現在鄭玄表面的起色來看,健康狀況已經不是很好了。當鄭玄說要給張遼講課的時候,張遼的第一反應就是拒絕,而且要立刻出去尋找郎中來為鄭玄檢查身體。可是鄭玄卻笑著制止了張遼的舉動,他以一種樂觀的態度直面自己的生死,甚至笑著對張遼和管寧說︰余一生向學,所願不過能集眾家之所長,創一派之先河。今鄭學已成,余願已了,何懼生死乎!

    老人的話讓張遼和管寧也不再堅持,他們全都安靜下來,听著這位博學的老人講述著他近年來的鑽研成果。    “文遠,為師知汝算學精深,僅以算學而論,即是為師亦不如也。汝是武將出身,于經學典籍功底淺薄,然汝思路開闊,所提之觀點頗為新穎,為師不求汝將來能承襲為師所學,卻望汝亦能開派立宗啊!”講學結束後,鄭玄用他那蒼老的聲音期待的對張遼說道。

    “老師……”張遼未曾料到鄭玄竟然會對他有如此高的期許,這讓他很是不自在。畢竟這是一位名聞天下的大學者,也已經是大漢朝碩果僅存的一代學宗。就是這樣一位學術界的巨匠大師,卻希望一個未曾接受過自己多長時間的教導的學生也成為一代大師,這是絕無僅有的事情。

    “文遠,鄭公之意很明確,你平日的那些言論確有開一派先河的氣度,若是整理集節,深入詮釋,另開一派並非難事。”管寧也對此感到了震驚,可他明白鄭玄為何如此說。這是因為鄭玄的弟子中為有張遼沒有受到鄭玄太多的影響,只要他能繼承鄭玄地鑽研的精神,開宗立派確實不是難事。

    張遼沒想到是他平日那些後世已經變成常識的論點讓鄭玄和管寧都認為他有了自成一家的潛能,但這些後世的常識放到一千八百年前卻實實在在是有著開宗立派地資本的。張遼卻也不能告訴他們真像,畢竟這真相實在很嚇人。所以。他也只能認了。

    “喵喵的,不就是自成一派嘛,哥哥我就不信做不到,就算是將小學到高中的數學知識整理出來就足夠成為當代地算學大家了。何況還有那些基礎的物理、化學知識。還有以前看過的什麼哲學類的書籍,再加上那本被西方軍人奉為經典的《戰爭論》,無一不是可以用來抄襲的,到時候結合漢代是實際情況展開來忽悠就是了。”張遼如是想,完全沒注意到他若是真的這麼做會造成什麼結果。(其結果就是張遼這廝得變成一個全科的通才,中國將出現一個早于達芬奇一千多年的全科通才。)

    被鄭玄這麼一“鼓勵”的張遼以後究竟能夠取得什麼樣地成就我們暫且不說,張遼此行的目的確實是達到了。

    “文遠,為師知汝不喜儒家典籍,不過為師這里有本書倒是應該合汝胃口。”當張遼在第二日準備向鄭玄告辭的時候,鄭玄對張遼說。

    “書?”張遼一愣。他在想是不是自己的這位老師想給他一卷自己注解過的經書典籍。

    鄭玄從身後地童子手中取過一個包裹,交到張遼手里,這個包裹很沉,隔著包袱皮,張遼能感覺出里面應該是一卷一卷的竹簡。^^首發君子堂^^

    “老師,這究竟是……”

    鄭玄看著這個包裹。欣慰的笑道︰“這里面說的竹簡是當年吾師馬融保存的一份朋友的手稿,那人叫王符,字節信,是吾師的好友,也是當時的大家。這包裹中就是節信先生地著作《潛夫論》。”

    張遼後世是喜歡歷史,但也沒到那種對歷史上稍有些名氣的人都能夠完全知曉的地步,就像現在鄭玄說的王符和《潛夫論》張遼就一點印象都沒有。

    “老師,您知道弟子我讀書不多。=君子堂首發=這節信先生的《潛夫論》弟子實在是沒有听過,還請老師指教。”張遼有的是辦法,既然鄭玄說王符是和馬融齊名的學者,那他就將話說地含含糊糊,直接將話題引向《潛夫論》,畢竟這部書確實未曾流行于世,否則曹操、郭嘉、管寧等人早就會向他提起。

    “呵呵。這沒什麼。節信先生是涼州安定人氏。為家中庶子,舅家無親。故幼時倍受歧視;青年時不苟于俗,不求引薦,故游宦而不獲升遷,于是憤而隱居著書,終生不仕。先生立意以譏當時失得,不欲章顯其名,並自號潛夫,故先生之書作亦稱《潛夫論》。=君子堂首發=吾師季長(馬融字)公得其贈書,並與為師學成離開前贈予為師……今日為師將它轉增與汝,往汝善體節信先生之意,造福青州百姓啊。”鄭玄對張遼地小心眼是心知肚明,但他卻沒有說破,只是向張遼提出了自己的希望。

    “老師期許,弟子謹記于心!”張遼聞言,一改原本地笑意,一臉肅容的向鄭玄躬身施禮,開口應道。

    隨即,張遼又向一旁的管寧拱手道別,上馬而去。

    看著張遼遠去的身影,管寧轉身對鄭玄說道︰“康成公,文遠他……”

    鄭玄不待管寧講話說完就揮揮手止住管寧的話頭,“幼安,我老了,也看明白了。=君子堂首發=如今是你們年輕人的天下,這將來的路究竟如何走也是你們年輕人的事情了。我今生最大的成就也就只是著書立說,或許還收了一個前途遠大的便宜弟子。”說到這里,鄭玄也忍不住說了一句俏皮話。

    管寧也笑了,他說︰“康成公是確定文遠能青出于藍嘍?”

    鄭玄扭頭看了管寧一眼,笑著轉身向回走去,邊走邊說︰“或許連文遠自己也不敢想象他的將來,然老朽隨老,卻能比年輕人看的更遠。文遠有才,我們只需拭目以待,必有所得。哈哈哈!”

    大海之上,一支由六艘大海船,十余艘中型海船組成的船隊正向著西北方向航行,托老天爺的福,這一天的天氣都十分不錯,就是風向不好,讓船速根本就提不起來,只能偏著帆,借著一點點的風力向前航行。

    這六艘大船中最前面的一艘船的甲板上,有兩個身著皮甲,裹著披風的軍人正在那里閑聊著。其中一人正是甘寧水軍中的司馬,被張遼和甘寧同時看好的丁奉。

    “承淵,你說老大他為啥不先回來?反正這些野人咱們也抓到了不少,就算是船都沒有裝滿,那讓手下人去做就是了,老大是堂堂的將軍,何必親力親為?”說話的是一個甘寧長時間的追隨者,如今在水軍中也是一個軍候,統領著一艘大型戰船。

    丁奉抬起眉毛,無奈的說道︰“為何?還能為何。咱們是水軍,雖然老大如今是三萬水軍的統領,官居中郎將,可老是憋著沒仗打,老大如何能不難受?上次襲擊幽州,那也不過是我們水軍將趙將軍的騎兵送上岸,泉州、雍奴的奪城之戰老大均未參與。若非張將軍嚴令,老大早就憋不住了。就這,最後不還是死賴在泉州和吳敦一起襲擊了袁軍,才算是稍解了老大心頭的郁悶。可是一回來,張將軍卻讓水軍遠赴東瀛為青州建設抓捕奴隸,老大如何不喜。這次張將軍可是給老大送了口,說是只要老大認為有威脅的野人部落,都可以便宜行事。雖然那些野人的實力實在是很差,不過也聊勝于無,讓老大解解饞吧!”

    “也是啊。咱們水軍確實憋得夠嗆。就說咱們的戰艦,最大的一種遠不是南方的水軍能夠相比的,只要咱們下去三、五艘,就能將南方的水軍徹底掀翻。可如此實力,卻始終撈不著仗打,別說老大郁悶,咱們兄弟又幾個不郁悶的!”

    “現在這種戰艦已經不造了,張將軍說現在的規模要輪流控制黃河和長江已經不成問題,需要的只是中小型的輔助戰艦和大型的運輸船,可以配合我們的大型戰艦作戰並將軍隊送到對岸。而且經過幽州一役,我相信將來我軍北上南下之時,都會用水軍運送軍隊在敵後登陸的戰法,那時候,我們水軍豈會無仗可打? !好冷!”丁奉將身上的披風裹裹緊。

    “哦?承淵,張將軍可是很看重你的,你是否听到過什麼內幕消息,說來听听。”

    “內幕?我這里可沒有內幕消息,曹公欲掃平天下已不是秘密,北上南下也是預料之中,唯一保密的不過是時間問題。你想想,北上南下,哪一樣能少得了我們水軍?”

    “也是,黃河,長江,可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過去的。”

    “我還听張將軍說過,沿著大陸線南下可到達日南郡,然後繞過陸地西進,還有廣闊的海洋和陸地,那里也有建立了千年的國度,听說有甘英抵達過的安息國和他未曾到過的大秦帝國,不過張將軍說那應該叫羅馬帝國。將來曹公掃平天下後,我就想駕船向西,去看看張將軍說的這些個地方,我要比甘寧走的更遠……”
andychen64 發表於 2009-4-2 10:13
第229章 軍制改革開始
臨淄城中的州牧府,自從張遼由高密回到臨淄後,他就將曹海、趙虎等青州軍中的所有校尉和部分司馬級軍官統統叫到一起,並將已經抄好了數十個備份的軍制改革方案的手稿交到他們手中,讓他們這些中級軍官先統一思路。

    張遼深知改革的難處。商鞅變法雖然讓秦國強大起來,卻為此送掉了自己的性命。王安石變法,卻最終讓大宋朝廷變成了黨爭之地。清末維新變法,還是變成了一場血腥的屠殺。就連後世的改革開放,那也是一步一停,走兩步退一步,直到十余年後方才放手改革。原因不過是不同利益集團的訴求而已。雖然他的這個改革涉及面很小,青州軍中他也有著絕對的威信,但因為他的改革是要推廣到整個曹軍的,所以他必須小心翼翼。^^首發君子堂^^而青州軍中如今除了張遼就沒有了將軍一級的將領,也只有水軍那里還有甘寧這樣一個中郎將,而這群軍官們身後也各有各的利益團體,就成為了張遼試水的最佳人選。

    再說了,他在青州的新政是因為青州真正的豪門已經因為黃巾的緣故而死的死、散的散,那些小家族則被他拉進了利益共同體,朝廷中和青州有聯系的官員也不敢再強勢的曹軍面前出頭,這才讓他的青州新政順利實施。可張遼還想著改革官制,這就勢必要觸及官僚世家的切身利益,所以他不得不慎重對待。=君子堂首發=

    “將軍,我如今是校尉,若是照著將軍的方案,我的鎧甲左胸可以綴上兩顆金色的四角星嘍?”曹海有些興奮的問道。

    張遼之所以先從軍中開始就是因為青州軍中的軍官大多都是年輕人,既然都是熱血沸騰又好面子的年紀,自然會對這種新鮮的,拉風的東西感興趣。張遼地算計果然沒錯,曹海並沒有對這份方案發出質詢,反而更關心實施以後他那身拉風的新甲。

    張遼見到曹海這個軍中人緣極好的曹家子弟也沒有反對他的方案。就知道至少軍中的世家子弟那里不會有問題了,而寒門子弟和行伍出身的軍官更不會反對,單一個提高武將地位的理由就足以讓他們支持自己。=君子堂首發=

    曹海的問題顯然是牽動這大部分軍官的心思,這也沒辦法,能做到司馬一級的軍官都必須有一定地獨立領兵作戰地能力,而在這個知識被少部分人壟斷的時代,唯有世家子弟能夠在少年時大量的接觸兵書,而行伍出身的士兵甚至連字都認不全,這也限制了他們向中高級軍官的位置上升遷。所以軍中司馬以上的軍官中世家子弟就有過半,剩下的也都是寒門出身。老行伍並不多。

    “怎麼。你們就沒有什麼反對地意見?”張遼和這些人也都是開慣了玩笑的,故而笑呵呵的說道。^^首發君子堂^^

    “這能有什麼意見?將軍之法足以讓如今那亂七八糟的軍職被徹底理清,也省得有時候咱們這些校尉和那什麼裨將、牙將的被別人認錯。”說話地人叫夏侯平,是夏侯地族子,如今在軍中為步兵司馬,作戰風格凶猛,頗有夏侯的風範。是張遼中軍的一名悍將。

    “子正(夏侯平字)說的有理,上次將軍派來傳令的中軍裨將和我一同返回軍營時就被百姓給搞反了,人家就認將軍二字,壓根兒就不理我這個校尉。很郁悶哎!”曹海隨即附和道。他和夏侯平因為家族的關系,隱隱就是軍中世家子弟的頭領。

    張遼將這兩人都沒什麼意見。而寒門子弟的代表斥候營校尉李奇和老行伍地代表趙虎則無一例外地早就表示了支持。他心里有底了。最起碼他在青州軍中可以毫無顧忌的進行改革,只要實際效果出來,曹操也一定會支持地。

    “好!”張遼拍拍手說︰“既然大家沒意見,那軍中的軍制從現在開始就要改變過來,首先是你們的軍餃標志。這些我會讓將作營趕工制作的,等到制作完畢,我們將會舉行一個授餃儀式。由我親自給你們授軍餃,也就是將表示你們軍餃的星星掛到你們的身上。當然。我不可能給所有的軍官和士兵都授餃。故而在這里我定一個規矩,授餃就是由上級軍官給下級軍官掛上軍餃。但上級軍官必須高于下級軍官兩級以上。而且,授餃時,必須升軍旗,奏軍歌。而且還要請部分士兵和各級管理及民間賢達前來觀禮。”

    “好!!!”

    張遼話音剛落,曹海他們就轟然交好。莊嚴的授餃儀式,還有人觀禮,這麼出風頭的事情,他們如何不喜。

    就在一群人高興的時候,一個略帶些猶豫的聲音冒了出來,“將軍,那……那郡國兵是否也有這種儀式?”

    眾人循聲望去,原來是宗貝。=君子堂首發=

    宗貝進入正規軍中也有三年了,今年演習結束後剛剛提升的司馬,正好趕上此次議事的級別底線。他是北海宗家的嫡子,而宗元此時身為青州兵曹從事,宗家子弟在青州的郡國兵中還是有一定的勢力的。

    “郡國兵和野戰軍一體對待,不過各郡國的郡國兵數量是要根據實際情況重新確定的,軍職名稱和野戰軍相同,只不過在前綴名上將由青州軍某部某曲這樣的數字序列改為以城池名稱或郡國名稱為前綴的軍隊序列名稱。^^君子堂首發^^而授餃儀式也同樣需要。”

    張遼的新軍制中可是將原本郡國都尉的權力盡數剝奪了,原本一個郡國最少也要有三千到五千兵力,城池多一點的兵力還要多。可按照張遼的方案,司馬管一千人,校尉管三千人,再往上就沒有了直接統兵的將領,這等于讓現在的那些個都尉們盡數失業了。這樣一來,地方勢力想憑借著暗中控制郡國兵來對抗中央也就難度更大了。雖然如此一來可能會有些動蕩,但六萬曹軍野戰軍的存在和劉曄的手下足以震懾那些有意騷動的人。但是,郡國兵同樣也是張遼制定的軍隊三級體系中關鍵的一環,培養郡國兵的榮譽感和自豪感也是張遼計劃中的一條,所以雖然換裝授餃後郡國兵和野戰軍的軍服、甲冑的樣式會有所不同,但軍餃以及授餃儀式都不會有任何差別。^^首發君子堂^^

    宗貝在這群人中也算混的不錯的,雖然自身的戰斗力算不上一流,但他指揮的士兵在防守上頗見功力,在演習中他防守的地段韌性十足,在對方的猛攻之下,搖搖欲墜之間卻始終保持著防線的完整。就是這一點,讓張遼、劉曄等人極為贊賞,一致同意將其升職。而他的問題,實際上也是為他的父親問的,可他卻不敢直接開口,只是從郡國兵的地位、待遇問起。張遼明白他的心思,甚至就連在場的眾人也都明白,畢竟他的身份不是保密的。

    “宗貝,主公不會忘記任何一個曾經幫助過他的人,也不會讓他的部下吃虧。”張遼笑著對宗貝說道,還沖著他眨眨眼。

    宗貝听明白了張遼的話中含義,這是在告訴他,他的父親和家族的地位都不會受到影響,他自然也就松了一口氣。也唯有像他這樣在曹軍中深入生活過的人才知道,曹軍的戰斗力後潛力是多麼的巨大。不要說如今曹軍野戰軍的人數和各地郡國兵總數相當,就算只有五千人,宗貝也相信這些野戰軍可以順利的擊潰六萬郡國兵。

    張遼在對宗貝說完話後,就拍拍手對其他人說︰“好了,我的戰友們,現在你們要做的就是回到軍營里,去統計你們麾下的各級軍官和那些士兵,我需要你們的麾下全部都是真正的精銳,如果又不符合標準的你們可以剔出來,我們統一安置他們,缺額也會立刻給你們補齊。但是,你們必須記住,此次整軍中,軍官不是重點,關鍵在士兵和那些士官他們各自軍階的確認,至于認定標準你們手中也有了,相信是可以讓絕大部分人信服的。若是還有問題,我會親自處理。怎麼樣,我的戰友們,我可以講此事完全交付給你們嗎?”

    “請將軍放心!!!”在場的所有軍官齊聲應道。這時候,他們心中也沒有了世家和寒門的分歧,張遼的那句“戰友們”讓他們想起了曾經一同並肩作戰的場景,而同為年輕人,也讓他們不會過多計較平日里的小摩擦。這就是軍人,無論在什麼時代,曾經並肩作戰的軍人在遇到問題時總是會不由自主的將分歧拋開的。

    張遼也笑了,他特意用帶有煽動性的話語,就是不想讓軍中的分歧影響這次整軍,而部下的年紀讓他對此很有信心,事實上他也成功了。若是軍中又幾個類似蔡陽這樣的老將,張遼還真要多費些功夫才行。

    “好了,今日我讓火頭軍們加餐了,中午就在城外軍營用餐。不過吃完之後就統統給我滾回去,將前期的事情做做好!”張遼說道。

    “諾!!”眾軍官再度齊聲應道。

    就在這中熱烈的氣氛下,張遼主持的青州曹軍的新軍制改革拉開了帷幕。
寶樹 發表於 2009-4-3 15:24
第三卷 第230章 影響!

    這些年輕的軍官回去之後立刻將張遼的命令執行了下去,一時間,軍中議論紛紛。

    「嗨!聽說了嗎?咱們的軍中要有什麼改革?」樂安大營中一個士兵賣弄的對同伴說道。

    「你才知道啊?我可是早就聽說了,說是要從士兵開始,給咱們定什麼軍餃,長官們也有,好像還有標誌呢!」屋子裡的另一個士兵不屑的說。

    「什麼叫你早就知道了,不過是昨日你從趙校尉的親兵那裡聽到的罷了。都知道趙校尉身邊有你一個同鄉,你就別顯擺了。」那個賣弄的士兵說道。

    「你別岔開話題嘛,咱們得聽聽這什麼軍餃的東西究竟是咋回事。」說話的明顯是他們的頭。

    「好好!我說就是……」

    「聽說了嗎,將軍要在軍中確定軍餃?」濟南大營的軍官住處,兩個都伯打扮的人也在談及軍制改革一事。=

    「軍餃?這是啥玩意兒?」

    「前兩天軍中的司馬和校尉們都去了臨淄,回來就對手下開始審核,聽說要確定軍官和士兵的數額,然後在按照確定的軍職授予相應的軍餃。」

    「那咱們能得個啥軍餃?」

    「咱倆?你我都是都伯,也就是屯長一級。聽上面傳來的消息說,應該是掛兩顆銀色的四角星。不過好像還有什麼重大場合著軍禮服的規定,咱們的級別能有兩條朱紅色的綬帶呢。^^

    「真的假地?」

    「當然是真的。聽回來的人說,張將軍還允許那些不屬於任何家族地人確定自己的徽章圖案,並說這就是將來建功立業之後家族的徽章。」

    「哦?真的?那咱們……」

    「別想了,咱們都是有家族的人,若得不到家主的許可。除非你敢破門而出,自立門戶,否則這東西與我們無關。」

    「見鬼!」

    「你說立下戰功地士兵以及我們這些伍長、什長都將被授予軍士地軍餃?」青州騎兵營中也有人聽到了風聲。

    「對啊大哥。聽說是張將軍稟明曹公後親自主持我們青州軍的改革呢。****大哥你是什長,那最少也是上士,若是再將大哥的戰功算上,撈個軍士長說不定可能。再加上之前軍中規定的累計戰功者可送至武學深造,呵呵,大哥。咱們也能成為士人了。」

    「你從哪裡聽來的?」

    「當然是上頭嘍。此等大事,小弟有幾個膽子敢胡編亂造啊?」

    「即如此,應當不假!」

    「當然不假,有張將軍主持,豈能有假?」

    「呵呵!對!有張將軍在,自不會有假。」

    「虎老大。你說將軍要搞什麼軍餃卻為何要先整頓軍中的人員啊?累死我了!」臨淄城外地軍營裡。**夏侯平正在想趙虎抱怨著。

    趙虎笑著反問道︰「究竟為何,你小子難道不知?」

    夏侯平也不回答,卻同樣用眼楮盯著趙虎,可是只不過一小會兒功夫,他就完全敗下陣來,他一面揉著眼楮一面說︰「好吧,好吧。不就是軍中軍官比較多嘛。」

    趙虎眉毛一挑,卻不說話。只是繼續看著夏侯平。不過說實話。他這個身高超過一米九地大漢做出這種神態還真的是很……那個啥。

    果不其然,夏侯平就強忍著嘔吐的衝動。猛地嚥了一口口水道︰「虎老大,你就別再學張將軍的樣子了。人家那是瀟灑,你就有點……」

    「滾!」趙虎終於保持不住剛才的神態了,笑著罵道。^^

    「唉!我知道軍中有很多超編的軍官,他們也都是各家族的子弟。不過他們當中卻大多都是好樣的,以將軍地脾氣,也容不得紈褲進入軍中混日子地。可為何將將他們清點出來?」夏侯平笑過之後,又換了一副憂鬱的神情說。

    「哈哈哈!」趙虎笑道︰「既然將軍以前能容許他們在軍中,此時又如何會做出清理之事。將軍身邊地教導營可都是他們曾經呆過的地方,而已經還有一部分教導營出身的人如今可已是各地軍隊的中堅力量了。我想將軍大概又要將他們集中起來訓練了。」

    「真的?虎老大你可別騙我?」夏侯平半信半疑的說。^^^^

    「真的假的我不知道,畢竟將軍的想法不是我能猜測的。但是依將軍平素的為人,絕不會為難有用之人。」

    「呼!那我就放心了!」

    「你純屬瞎操心。你看看,曹海還有那些傢伙們都沒有跳出來質疑此事,也就你這傢伙直腸子。」

    「啊……」

    「將軍,清點軍中軍官一事可是為了青州的六萬郡國兵?」臨淄城州牧府中劉曄問道。

    張遼沒有正面回答,只是笑了笑,可劉曄也就明白了張遼的用意。

    「將軍當日默許這些人留在軍中看來是早有打算啊!」劉曄以為張遼數年前就深謀遠慮至此,不由得讚歎道

    這回張遼不得不開口了,他搖搖頭,說︰「那時我哪裡能想到這麼久的事情,不過是為了多囤積些經過戰爭考驗的合格的軍官而已,為的是將來主公要擴軍之時,我們能夠有充足的軍官去指揮士兵。這個措施自實施以來就發揮了作用,我軍收編眾多敗軍,可從來沒有出現軍官不足的現象。主公那裡,還有包括青州在內的其餘諸位將軍那裡,都有著教導營的編制,這實際上就是我軍在武學能正常的輸出軍官之前的隨軍武學而已。即使武學正常了,這教導營依然有用。他可以對軍中優秀地士兵和軍官進行短暫的培訓,而且還能儲備預備軍官,這在邊軍中最有利。^^^^一旦外地入侵,我們可以徵召邊民,而讓這些軍官去帶隊,邊民大都經歷過戰陣,有了軍官帶領,稍加訓練即成一支強軍。這次不過是時機正好。我要將青州徹底納入主公的治下。」

    「將軍高明!」

    「其實這種影子軍官應該是各部均按照正常軍官地數量再多配備一倍的軍官。不過我們此時並非在邊疆,也就暫緩了。可有一點,這些軍官的情況背景需要詳查,我不希望剛剛將青州的郡國兵從宗家手中拿回來,又立刻被其他什麼世家控制住。」

    「明白。曄會詳查的。」

    北海劇縣,宗家。=

    「兄長。張遼這次就是要奪了咱們的軍權。你可不能上當啊!」

    「是啊!兄長。」

    宗元看著義憤填膺地堂兄弟地表現,心中不悅,皺起眉頭說︰「張使君行事環環相扣,郡國兵是軍隊體系中的一環,他身為州牧,要求郡國兵那達到什麼樣的標準自然是分內之事。何況人家也沒有過分為難,只要求和兗州、徐州的水平一致就行。你們也去過兗州和徐州了,那裡的郡國兵和你們帶著的青州郡國兵相比如何?」

    宗元頓了頓。看著不說話地兄弟們又說道︰「不說話了。看來你們也知道咱們青州地郡國兵比不上別人啊!那張使君要求更換不合格的軍官我又有何理由反對?如今曹氏的實力已經深入青州。^^^^郡國兵是唯一一塊游離在曹氏控制之外的勢力,你們絕對曹司空會放過嗎?」

    「父親息怒。」抽空回家的宗貝見自己的父親有些生氣。趕緊上前勸說。

    「唉!」宗元歎了口氣,對自己的兒子說道︰「你在軍中也有數年,就連使君這樣的大將也誇你進步極大,而且將來必能鎮守一方。為父想知道,你統領地士兵能對抗多少郡國兵?」

    宗貝似乎是早就知道了自己地父親要問這個問題,他沒有猶豫就回答︰「孩兒原本是軍候,指揮五百人。如今剛剛升為司馬,若是新軍制實施,孩兒應當指揮一千人,不過軍中軍官是超編的,孩兒也不知道結果如何。但以孩兒原本指揮地五百士兵而言,防守可以對付最多五千郡國兵,進攻的話,擊潰三千郡國兵應該不是問題。」

    宗元扭頭對一邊的兄弟說道︰「都聽到啦!貝兒是自家人,自然不會撒謊。他的那一曲兵還不是軍中的頭號主力,若是換成中軍的趙虎,就是五千、一萬人他都敢衝鋒!」緩了口氣,宗元將聲音放緩道︰「如今曹氏不是我等可以對抗的,張使君也不是薄情之人,雖然將郡國兵剝離我這兵曹從事的職權,但卻軍械採購,軍糧管理都納了進來。我們宗家的生意將得到一個長期的保障,你們還有什麼不滿足的?若是真有本事,就帶好自己的兵,別讓人家找出問題。」

    東平城,司空府。

    「呵呵,文遠大手筆,青州郡國兵到手了。」

    「奉孝,文遠此舉是否有些不妥?」

    「文若,何為不妥。不就是軍士的稱呼嘛,管幼安和康成公都出面支持了,說是崇尚春秋古制,重立武士,士分上下,這不很好嘛。」

    「仲德,我是擔心文遠想將這套軍制推廣全軍的話……」

    「文若無需擔心,文遠這一套東西必然會得到軍方的支持,他從實際上解決了軍隊數量固定之後軍官的陞遷問題。而且有數十萬大軍鎮著,誰敢亂來!」

    「我是說……」

    「好啦,你們也別為文遠操心,還是解決他的要求吧。他說軍官不夠,要孤再給他調一部分。」

    「什麼軍官不夠,他純屬是擔心超編的軍官填到郡國兵之後他的教導營就會空了。」

    「不管怎樣,人還是要給的,反正他說過,過年時至少還給孤一萬精銳哦!」

    「哈哈哈哈!!!!」

    ~~~~~~~~
寶樹 發表於 2009-4-4 08:22
第三卷 第231章 水軍回來了!

    青州六萬曹軍的清點工作並不困難,僅僅三天之後,臨淄城附近的一萬曹軍的詳細情況就彙集到了張遼的面前。而其他地方的統計據說也接近了尾聲。

    「唉!我手裡的這些軍官還是不夠數啊!」張遼歎道。

    「六萬郡國兵,單單校尉就要二十個,司馬六十人,將軍這裡確實人手夠緊的。」劉曄看到張遼長吁短歎的樣子忍不住笑道。

    「你還笑。唉,現在就指望郡國兵裡的廢物不要太多嘍,否則我只能縣從軍中抽調人手。」

    「將軍此舉妥當。青州五郡國,東萊郡的一萬郡國兵是實際控制在州牧府,剩下的五萬人,也唯有臨淄城的三千士兵是直接聽命於州牧府,其餘三地之兵有八成為宗家控制,若我軍北上,宗家一旦有變,這些兵就能斷了我軍的糧草。^^

    「若非你那裡察覺宗家內部有問題,我又豈會如此強硬的要收回兵權。幸虧宗元也是個聰明人,雖然咱們都不知道宗家究竟何人被收買,可宗元得到提醒必然警覺,生死攸關治下,再加上我從別處給他些補償,他自然配合。」

    「那也是將軍為人讓其信服,否則宗元焉能輕易鬆口。孔融在北海數年,可沒讓宗元低過一次頭。」劉曄此時也心情很好的吹碰道。就在張遼和劉曄正一份份查看著各地送回的報告時,張新走了進來。

    「啟稟將軍,青島大營來報,水軍丁奉率二十三艘海船回來了。\張新將手中的急報雙手遞到張遼面前後說道。

    「哦?」張遼接過盛放信箋的匣子,打開後取出信件一看,然後笑了。

    「好啊!甘寧動作真快,這第一批奴隸已經送回來了。」說著他將信件遞給劉曄。

    在劉曄閱讀報告的時候。張遼對張新說︰「孫治中現在哪裡?」

    「根據昨日傳來的消息,孫治中今日應該在北海的膠東或是即墨。」張新回答道。

    張遼略一沉吟,對張新吩咐道︰「正好,這兩地都離青島不遠。我這就修書一封,再附上州牧印鑒,你親自帶人送交孫公佑。讓他盡快到青島接收這批奴隸。=至於看守士兵,用我地印鑒調動東萊或是青州水軍士兵就是。」

    「諾。屬下這就去安排。」張新拱手應道。

    「嗯。」張遼點點頭,「還有,你再帶上一份新軍制改革的方案,讓公佑交與承淵,水軍雖然此時暫且不動,先看看從事好的。去吧。我現在就寫信,你一會過來拿。」

    張新再次躬身施禮,轉身出去安排人手和馬匹了劉曄等張新出去後,起身走向張遼。「將軍,看來青州的人口和人手空缺都將得到解決了。劉曄笑道。」

    「呵呵,只要東瀛還有人。青州就不會缺人幹活了。我先給公佑寫信,至於那些東西,你幫我看就是。==」張遼說道。

    「好的。」

    張遼走回自己的座位,心中很有些激動。雖然計劃早就定了,也明白以實力而論即使是青州一地也對東瀛有著絕對地勝算,但消息傳來的時候,張遼還是忍不住歡呼雀躍。雖然中國是從奴隸社會進化到了如今的封建社會,但大規模的從海外掠奪奴隸還是第一次,而且捕捉奴隸的地點還是那個在後世讓張遼很是無奈的地方。這讓張遼有了一種報仇血恨。或者說是提前算賬的感覺。對,就是提前算賬!雖然用此時尚未發生地事情懲罰別人似乎有點不厚道,不過張遼對這樣一個狼子野心卻又屢教不改的民族實在是沒什麼好感,殺光了拉到,大不了將來從中原將失去土地的百姓大量移民過去就是。^^^^

    張遼的信寫得很快,內容不多,也就是告訴孫干,水軍為他找來了大量的做工的奴隸。讓他去接收並針對因為秋收而暫定地工程。視急緩程度調撥人手。同時告知孫干,這些奴隸生性野蠻。允許他適當借用當地駐軍進行看管。最後再提醒孫干,水軍會不斷的送來奴隸,所以無需關注他們的生死,朝死裡用就行。信件閱後即毀云云。

    張遼能如此給孫干寫信是因為孫干是知道此事的,畢竟他是青州的治中從事,青州任何的重大工程都繞不過他。至於銷毀信件則是為了不落人口實,有鄭玄的關係,張遼相信以孫干的為人不會多嘴,但信件一旦洩露,張遼甚至曹操都會遭到攻訐,故張遼要派自己的親兵送信才放

    張遼將信寫好後交與已經等候在旁地張新,隨後又囑咐了幾句就讓他快去快回。\安排好這件事情,張遼又回到劉曄身邊,可他此時已經沒了工作地心情,只是懶懶的坐在一邊,看著劉曄工作。

    而在東平城的司空府中,曹操將曹純叫到身邊說話。

    「子和,文遠那裡要人,你這裡能抽出多少人手?」

    曹純想了一下,說道︰「校尉級的軍官我這裡沒有,司馬還有三個,軍候十一人,剩下的都是屯長以下的,倒是人數不少。」

    曹操笑道︰「不要緊,這次文遠一是要將青州郡國兵控制住,而是要補充他軍中教導營的空缺,你那裡可以抽調一部分實戰經驗少的軍官過去,他會直接安排他們帶兵,至於軍中地精銳,就可以升職了。\\不過挑人地時候你要注意,文遠之意你是知道的。」

    曹純點點頭道︰「明白,我會從曹家和夏侯家地子弟以及寒門和行伍出身的軍官中挑選,斷不會讓文遠為難的。」

    「屁話!」曹操似乎心情很好,脫口就是一句髒話,不過話一出口他似乎啊也覺得不對,扭頭看看四周,見除了曹純就沒有旁人,這才鬆了一口氣。

    「子和。你剛才聽到什麼了嗎?」曹操問道。

    曹純一副不解的樣子說︰「什麼?我剛才聽到什麼啦?」

    曹操忍著笑,揮揮手說︰「行啦,心裡明白就行。==你那裡也要挑出一部分世家子弟,最好是那些被塞進來鍍金的傢伙,你我以及元讓、妙才他們皆有些抹不開面子,可文遠卻不吃這一套。讓那些紈褲去接受文遠的訓練吧。若是他們受不了,正好讓他們滾蛋。至於人數,除了補足文遠報上來的缺額之外,就是這群傢伙了,一起送到臨淄去。」說完,曹操像是想到了什麼好笑的事情,兩個嘴角都開始上翹。臉上露出了好玩地笑容。

    曹純也明白曹操的想法,自然也是忍俊不住,兩人相互看了一眼,終於哈哈大笑起來。

    孫幹此時已經到了北海的即墨,他是和國淵一同出來的,就是要巡視青州各地的秋收情況。\\陪同他們的還有現任地北海太守王修。秋收的成果可是對他這個太守的一項考核。

    「公佑,文遠怎麼一回來就在軍中高出這麼多事情?」國淵邊走邊說。

    孫干搖搖頭︰「這我哪裡知道,文武互不干涉可是使君一到青州就下達的一條命令。原本太守和國相是可以插手郡國的軍務,如今軍隊指揮盡數歸於州牧府下的樞密司,沒有樞密司的命令,一兵一卒都無法調動。何況這不過是軍中軍制地一些變動,其中最容易讓士人詬病的軍士一職也得到了幼安兄和康成公的支持,倒不會有什麼問題。」

    「我倒是對文遠這個文武互不干涉的命令很是贊同^^兵事並非讀過幾本兵書就能插手的,遠的有紙上談兵地趙括。近的不也有叔治兄的前任孔文舉。一個葬送了趙國四十萬大軍。另一個則面對黃巾圍城而手足無措。與其如此,不如讓行家自己來做事。叔治兄,以為然否?」國淵說道。

    被國淵拉住的王修苦笑道︰「子尼兄,這叫修如何回答。文舉公畢竟是修的前任,亦是師長。」

    孫干一把將國淵拉回來,說︰「子尼,無需為難叔治啦。不過你倒是和文遠不愧為師兄弟,說話越來越有文遠的味道了。」2660

    就在三人一邊閒聊一邊查看著農田中的情況時。遠處的大路上傳來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三人循聲望去。十餘匹戰馬正在路上快速地奔馳著,並向他們這裡而來。

    待騎手們接近了。孫干和國淵立刻認出打頭地人正是張遼身邊的親兵統領張新。

    「張新見過王太守,孫治中,國戶曹。」張新下馬後向三人躬身施禮。

    「子初(張新字)為何而來?」孫干和張新很熟,也知道張新過來必然有事,於是開口就直接問張新的來意。

    「新,奉將軍之命,為孫治中送信。」張新說完就從懷中取出張遼寫給孫干的信箋,雙手奉至孫乾面前。

    孫干一愣,然後接過信,轉身背對國淵和王修,然後才拆開看信。國淵和王修也很是自覺的想孫干的反方向走了十餘步,並自顧自的談論著北海農田的收成問題。

    張遼地信不長,孫干看地很快。等他看完後,臉上已滿是笑容。他將信件還給張新道︰「子初,你去回稟使君,就說此時干已知曉,立刻就去青島辦理。信件由你處理就是。」

    「諾!這裡還有將軍要交給丁奉的東西,還請孫治中一併帶去。」張新從身後地士兵手中取過一個小包交給孫干。待孫干接過之後,就向孫干並遠處的國淵、王修拱手行禮,上馬而去。

    「公佑兄,看你面色不錯,是何喜事?」國淵見張新走後,走回來問道。

    「呵呵,此事幹現在不說,待我從青島回來後,大家自然知曉。」孫干賣著關子道︰「子尼,如今北海已基本看完了,還剩下東萊一郡,就煩勞你了。我這就要趕去青島,此事挺急的。」

    「公佑哪裡的話。都是為了公事,豈有煩勞一說。公佑事急,自去就是。」

    「告辭!」

    「告辭!!」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沃土學師

LV:1 旅人

追蹤
  • 7

    主題

  • 828

    回文

  • 1

    粉絲

我要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