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晝短 補陽氣好時機
更新日期:2008/12/20 07:40 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國曆12月21日(周日)是「冬至」, 俗話說:「冬至進補,春天打虎」,北方人冬至吃水餃,南方人吃湯圓,身虛者更可趁周末假期好好補一補。
台北醫學大學生藥學系教授楊玲玲指出,黃帝內經提到「冬傷於寒,春必病溫」,冬季因寒性清冷,會傷人之陽氣,陽氣若受損,則臟腑功能減弱,新陳代謝也會受到壓抑。
農曆節氣源自易經,以十二辟卦,說明農曆的12個月分的寒熱消長規律,其中農曆11月冬至前後,在辟卦中為復卦,正是補陽氣的好時機。
冬至這一天,北半球黑夜最長,白晝最短。楊玲玲說,中醫的觀點,天寒人體機能減弱,體質容易出現虛象,老年人和慢性病者容易發作和加重。
開業中醫師曹永昌指出,冬天人體消耗熱能速度較快,易促使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解,再加上胃酸分泌增加,人容易感到肚子餓,會想多吃一點東西,皮膚也可能乾燥而發癢。
中醫認為「藥食同源」、「無食不是醫」,冬至時應多吃哪些食物呢?
中醫建議,多補充熱源,特別是溫熱食物可促進血液循環,提高禦寒能力,還有些人容易手腳冰冷,可多吃羊肉、大蒜、生薑、韭菜、栗子和松子來暖身。
曹永昌說,冬天因為流汗少,廁所會上得頻繁,體內鈉、鉀、鹽等無機鹽,會由尿液排掉比較多,建議不妨多吃根莖類蔬菜,補充無機鹽,胡蘿蔔、白蘿蔔、大白菜、蓮藕都不錯;鈣質如牛奶等也要補充,有助提高禦寒能力。
曹永昌也提醒,冬至進補要看體質,像是氣虛,卻去服當歸、阿膠等補血藥,肺虛氣喘,卻去補腎藥杜仲,可能補完虛症仍在;嚴重者如陰虛火旺的人,再用溫熱藥助陽,有如火上加油;而陽虛寒冷體質,用養陰清熱藥物,則像雪上加霜。
進補主要是針對虛症下藥,劑量上,最好是請中醫師診斷,不宜聽他人介紹即買來補,因為可能與個人體質不符;而虛症經長時間形成,想藉進補改善體質,必須耐心服用,不太可能一促即成。
值得一提的是,中醫也強調,進補莫忘神補,即「若有私意,若己有得」,要減少無謂的耗神,多修身養性,適當運動能調整心情,促進新陳代謝,增加腸胃吸收,才能增加進補功效。
[ 本帖最後由 goodcat1111 於 2009-1-28 04:35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