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重回永樂時代 作者:清宵好夢 (連載中)

Nineider 2009-2-3 17:27:53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499 122062
Nineider 發表於 2009-3-6 15:57
第三章 金陵煙雨 第十七節 御書房內

    王動回到家里的時候,心里還在亢奮著,船廠只是匆匆一瞥,但已經讓他震撼不已了。王動後世沒怎麼見過軍艦,也不是軍事愛好者,對于軍世方面的東西,只保持了一個普通男人的關注。對于鄭和的寶船有多大,以前听過過一些,當年追鄭和的時候也看過些書,這會到了船廠他才算是知道,原來書上講的東西並不假,只是後來真的資料散失了,成了絕響。***,這散失的真夠干淨的,居然考辨寶船的大小居然能使全世界那麼多學者專家折騰幾十年。不知,這能不能說是變向創造了很多就業機會,促進了精神文明的極大豐富。

    今日莫大人可是介紹了很多,鄭和下西洋的船主要是在南京,甦州和長樂三個地方造,但其實大明朝全國各地有大中型造船廠都在造下西洋的船。鄭大人下西洋是下個特混艦隊,從最大的寶船,到最小的六櫓戰船,共兩百多。這不是兩個三個造船廠在兩三年內能造出來的。

    晚上王動不得審視他的發展步伐,傳書三湘商會能過來的幾位主事之人,盡快到京城來。要收羅更多的人手來做籌備工作。

    油菜也收了,新的菜籽油也出來了,已經在瀟湘記全面試用,基本反映還不錯,在這點上,三湘商行控制住了榨油機,這算是高級機密,一般人不得靠近,整個榨油的工藝也是絕密,每個崗位的寧可空置也不讓他多做事。而且這個榨油機是通過石匠鐵匠聯合打制的螺旋式壓榨機,芯是鐵鑄,榨洞是石鑿的,動力是水力、風力和畜力相結合。相比傳統的石墨碾篩、釜甑受蒸、木榨取油的方法,三湘商行的成本和出油率顯然要高的多。這個油坊王動投的是機器,佔了兩成的股。

    玻璃作坊已經投入研發已經很長時間了,這事一直是瓷窯在做,明朝的琉璃工藝還行,對于高老板來說制琉璃是他祖傳的手藝,從不輕易玩的,只傳給兒子,不教給徒弟的,明朝中後期,琉璃被稱為紙玉,只有官窯有制,四品以上的大官才可佩飾。但也只是大明初,後來到明朝中後,整個琉璃工業被歐洲過來的玻璃打敗。

    王動有的只是物理原理和化學公式,很多化學符號,他無法與當時的礦物和實物對上號,半透明的琉璃很輕易的制出了大堆,但透明的玻璃還沒看到。王動知道是這里面某種元素的雜質在里面,但以他的知識,他真的不知道是什麼問題。查了家里有限的資料,他只能告訴對方,要用較純的鉛粉,他們選用的胡粉里有什麼雜質,王動不得而知。找到對問題的原因就解決了問題的一半,終于在王動不斷的砸錢,工人不停的試驗下,通過所謂的提純胡粉搞定了這個問題,大家也不知道是為什麼,只知道胡粉被他們加這個加那個,燒來燒去,最後反正透明的玻璃出來了。

    接下來的問題是冷卻後這個玻璃球球滿是裂痕,一下就碎了,不過這個問題,王動有限的資料里居然找到了問題關鍵,加入氧化鈣就能搞字,但這會,就這一點點的化學知識,還是折騰了王動好一陣子,畢竟化學也就是中學的事,算算也有十年了,王動在他的泥灰場找到了答案,石灰主要是碳酸氫鈣,燒石灰,石灰石,通通搞定,終于有點雜質和氣泡但還算是透明的玻璃弄了出來。

    搞定雜質,不用王動去想,高老板手下那幫人很快就搞定了,原來那主要是加熱時木炭灰。氣泡的問題,是王動自己搞定的,來緣與他後世的一個小經驗,每次和粉做餅的時候,開始添水時要不停的攪拌,就不會在小團塊的生粉在里面,于是不斷的攪拌搞定了里面的氣泡問題,瓷窯燒出了透明的玻璃。

    搞出了玻璃之後,三湘商行的琉璃坊開始掛牌了,王動和高老板各佔兩成,余下是商會的股份,這會王動已經到了京城,不過,他留下了下圖紙,玻璃主要加工成凸透鏡和凹透鏡。王動要用他們來制放大鏡,正常人超過四十五歲總會有老花的問題,那麼,送個放大鏡給皇上,那是最好的禮物,再接下來,就是制望遠鏡,他能想到的也就只有這些。

    水泥,不用多說,長沙的泥灰場已經定型了。龍山的水泥場也開始生產的,經過不停的調試,水泥的質量基本已經穩定住了,接下來就是解決市場的問題了。

    王動有一道坎邁不過去,就是為商人正名,為商業正名,只要跨過了這道坎,那就會一路康莊大道,不然,他時時都要低調,不能露富,千萬別招惹到哪個有錢的官宦。就在王動為這事傷腦筋的時候,終于有人找上門來了……

    燕王靖難成功,京城迎降的官員不過百人,除了大批自殺被殺死于戰火的,掛印逃官“達四百六十三人”,不過永樂帝也有他的高招,大膽起用人材,明朝是科舉與舉薦並重,但永樂還是覺得步子不夠大,楊士榮,陳濟都沒有經過科考,還是平頭百姓,直接被任命為《永樂大典》總裁官。

    永樂帝關于用人,有很多語錄︰

    “致治須資賢才,賢才須養之而成,故育才須從建學立師為急務”

    “任人當擇賢才,擇賢才當取之至公而用之至當”

    “用人果賢,听之勿疑,官皆稱職,庶事咸康”

    “君主要使士為己用,必須待之以禮,否則將不會得士”

    一大幫原來品階不高的官員,如解縉、胡廣、楊榮、楊士奇、黃維、胡儼、金幼孜等被他錄用到文淵閣,雖然最初只是編修,檢討,講讀,但直接參與政事,慢慢的,這些職位權力越來越大,內閣制走向了成熟,文人制國趨于完善,而這正是靖難起家的朱棣孜孜以求的目標。

    當王動的《匠器論》和《易貨論》擺到永樂案上的時候,永樂開始猶豫了,他不懂王動是什麼樣的一個,不懂王動想要干什麼,這也就意味著,永樂帝不知要怎麼用王動這個人。

    御書房,永樂與姚廣孝對坐,案上的兩本書很顯眼。

    “少師,可知王動。”永樂問。永樂為彰姚廣孝功勛,自封太子少師後,一向只呼少師,從不呼其名。

    “傳為淮左人士,出自湘西羌蠻,善于理財,頗有才名。”姚廣孝說著說著笑了。

    “少師為何發笑。”永樂帝不解。

    “入潭州瀟湘記,說起來還與位故人有點關系,他是張晉湘的女婿,此子行事不同于常人,于長沙同日娶兩女,另一為劉煮安之女。”姚廣孝本來就是個不安份的道士和尚,王動這種怪異的行動,倒是對了他的胃口。

    “娶了兩女?”永樂帝也愣了一下,這事,焦玉回來沒仔細說,而皇上本人只賜了一只筆過去,哪知他娶了兩個老婆,早知多備幾支筆了。

    “少師,可曾讀過此人文章。”永樂問姚廣孝。

    “此子詞作頗為大氣,有雄才大略。”姚廣孝的話不多。

    “王動設瀟湘書局,諸多文字,不知少師可有耳聞。”

    “其《人間詞話》《宋元戲曲考》力透紙背,大明朝獨步。《形學》《數學》為籌劃根本,其算籌不在吾師之下,《標點》一書功澤千秋。《商論》《匠器論》雖違祖制但有新意,《易貨論》發人深省。”

    姚廣孝的話,能代表永樂一半的意思,另一半,就要看姚大人怎麼繼續說了。以他對皇上的了解,絕對不可能說出什麼讓永樂大吃一驚的話。同樣,以他對皇上的了解,他會很巧妙的把王動推到一個合適的位置,至于以後王動的造化,就看他自己的表現了。

    “噢!”永樂听完姚廣孝的這段話,開始發呆了,應該說沉思起來
Nineider 發表於 2009-3-6 15:59
第三章 金陵煙雨 第十八節 解縉來訪

    王動在家里苦思冥想他的產品多樣化的問題,剛落筆寫下兩樣東西,有人來拜訪了,解縉來了。

    “靜之為何住在這麼偏遠之處。”解縉不解。

    “解大人,獅子山下,西北江風徐來,東南軍營衛佐,尚在京城之內,何來偏遠之說。”王動笑著回。

    “還不遠?好在我是打馬過來,要是坐轎,怕是要累死轎夫了。”

    “呵呵,哪陣風把解大人吹到江邊上來了。”

    “旋風!”

    “解大人,試試岳州君山銀針”

    “君山銀針,好名。”……

    “昨日姚大人與我談起靜之。”解縉喝了口茶,不緊不慢。

    “哪位姚大人?”王動猜可能是姚廣孝,這會有名的姚大人就這一位。

    “太子少師正二品,姚廣孝姚大人。”解縉看來對這位姚大人還是蠻尊重的。

    “呵呵,居然入了姚大人的法眼了。”王動解嘲。

    解縉有點奇怪,王動居然不是很在意,這點在瀟湘記第一次和王動一起時,解縉就發現了。一般讀書人,白丁,若是踫到解縉這種重量級的人物,都會有所表現,但王動好象不大以為然。不過解縉的理解是王動恃才自高,但與王動交談時,又覺得此人言談知禮謙遜。怎麼姚大人這麼一個當朝二品大員搬了出來,王動居然不以為然。

    “也不知姚大人從哪得知,滿朝文武,我與你有些交往,居然問起我。”解縉想到這里突然覺得有絲涼意。他和王動也就只見過一面,按理綿衣衛知道了倒是有可能,怎麼姚大人會知道的。

    “姚大人耳聰目明,智者也。”王動笑著回。

    “呵呵,姚大人倒也算了,今日早朝後,皇上也問起了你。”解縉在等王動表情,結果王動還是那付樣子,專注的品他的君山銀針。

    “皇上都問起了呀,惶恐”王動正色,不知是故意還是真的緊張。

    “皇上提到了你的《易貨論》。”解縉的性子看來還是有點急的,“古人不以兵事征四方,以修文德,以修音樂,四夷來伏,如今靜之以商賈為伐,頗有新意。”

    “其實不然,我朝與北蒙,禁鹽茶,而易絲綢,早有先論,靜之只是就事說是罷了。”王動回解縉。

    其實這也正是解縉今天與皇上說的話,而且當解縉提到這些時,永樂帝還頗為嘉許。

    “今上欲用靜之為右通議。”解縉的造訪其實是皇上的意思,讓他過來打個前站。

    “右通議是何職?”王動真的不知道,以他的知識,也就知道六部尚書侍郎知府縣令之類。

    “通政使司為明代首創,然其職有類于南北朝通事舍人、唐知匭使、宋通進銀台司。介于君主和臣下之間,任何官署上奏事件都必須經由其手,居七卿之下的最高位次,可參預‘廷推’。昔年明太祖曉諭︰‘政猶水也,欲其常通,故以‘通政’名官。卿其審命令以正百司,達幽隱以通庶務。當執奏者勿忌避,當駁正者勿阿隨,當敷陳者毋隱蔽,當引見者毋留難’,此職位頗得皇上重視。”解縉娓娓道來,王動還是睜著個牛眼。

    “通政使掌受內外章疏、敷奏、封駁之事。凡四方陳情建言,申訴冤滯,或告不法等事,于底簿內謄寫訴告緣由,狀奏聞。凡天下臣民實封入遞,即于公廳啟視,節寫副本,然後奏聞。即五軍、六部、都察院等衙門,有事關機密重大者,其入奏仍用本司印信。凡諸司公文,勘合辨驗允當,編號注寫,公文用‘日照之記’,勘合用‘驗正之記’關防之。凡在外之題本、奏本,在京之奏本,並受之,于早朝匯而進之。有徑自封進者則參駁。午朝則引奏臣民之言事者,有機密則不時入奏。有違誤則籍而匯請。凡抄發,照駁諸司公移及勘合,訟牒,勾提件數,給繇人員,月終類奏,歲終通奏。凡議大政、大獄及會推文、武大臣,必參預”解大人就是牛,對于大明朝政府公務員崗位說明書背的還很溜。

    王動總算知道了通政使是干什麼的了,就是不管什麼樣的奏折先送到通政使司,然後這里抄個副本,再報送皇上審閱,不管什麼部門,不管什麼事情都要經其手,听起來感覺不錯。

    “通政司,設通政使1人,正三品;左、右通政各1人,正四品;謄黃右通政1人,正四品;左、右通議各1人,正五品。其屬官有經歷司經歷1人,正七品;知事1人,正八品。”解縉可是報的很詳細,也就是說,王動一入官場就是個五品官。

    要不要入官場,王動從一開始就思量這個問題,自己在後世是做政府公務員的,想來在明朝,做公務員也不會輸給別人,但現在的問題是,一下子就弄個五品官,這算什麼級別,正處?會不會不適應呀,怎麼和同事處好關系呀,上下級也有吧,要不要打點?王動還在YY。

    “靜之?”解縉對王動臉上浮出的笑容有點不解,這有點諧虐。

    “呵呵,解大人抬愛了,靜之怕不是做官的料子。”王動回。

    “哈哈哈,有幾人是生而能為官者。”解縉似乎很看好王動,結果王動停了一下,喝了兩口茶,說了句讓解縉差點把茶噴出來的話。

    “容王某想多幾日。”

    如果是在永樂初年,王動這個托辭可能會帶來滅族之罪,但這會永樂是一手大棒,一手蘿卜,對于王動,解縉相信,一定與惠帝沒什麼關系,那麼,為什麼王動這麼一個讀書人,居然還要想多幾日,解縉不解,真的不理解,這會是解縉睜個牛眼……

    王動家的飯好吃,這在一個小***里已經傳開了,特別與王動打過交道,且對王動有興趣的人。

    解縉自然要蹭了飯再走,結果雖然王動沒有親自下廚,還是讓解縉大塊朵頤。

    解縉是江西人,應該能吃辣,這個念頭在王動腦中一閃而過,後世的湖南湖北江西都是能吃辣的地方,但這會沒用,大明朝這會還沒辣椒。王動到了長沙發現的第一件事就是這個,但有什麼用,說了也沒人懂那是什麼東西。所以,王動可以很負責的說,解縉這個江西人是不能吃辣的。

    到了南京最大的好處就是,王動可以找到更多他熟悉的食材了。晚宴上桌的菜,有紅燒鯽魚,雖然這個菜很普通,但王動特別讓廖大廚在鯽魚的肚子里放進去了肉末,還特別要求,肉末以要帶些肥的。補充一下,廖大廚是王動府里的丫頭們對廖管家兒子的愛稱,主要是譏諷他的廚藝太差,當然是相對王動這個主人而言。

    大煮干絲,這也是道王動很喜歡吃的揚州菜,干絲外加火腿絲、筍絲、銀魚絲、鱔魚絲,銀耳絲、口蘑絲、蛋皮絲、雞絲,配以雞汁,刀功要好,干絲一定要切的細。

    桑拿大河蝦,至于這個為什麼叫桑拿,包括廖大廚在內的很多人都問過,王動只能告訴他們,這種做法叫桑拿。老套路了,鮮蝦洗淨,直接倒入放有燒熱的圓石的砂鍋中,蓋子蓋上,等蝦不跳便可剝肉醮調料吃。

    涼攔藕片,這個不用多說,江南菜,解縉也就這個菜吃過。

    油炸的花生米,解大人倒是經常吃,但泡了甜醋里的這種吃法還是第一次。

    解縉吃的很飽很飽,以至于,吃完後,又在王動書房里喝了會茶,消化消化食,最後才由劉鷹護送回府。

    送走了解縉,王動又陷入了深思之中,要不要去做這個官。茶已經喝的沒味道了,思想斗爭還在繼續。

    綠柳過來幫他倒茶,張萍今天一早就拉著劉秀珠去城里了,說好了,晚上不回來,在大哥家陪爸媽,至于為什麼拉上劉秀珠,王動不知道,也不去想,他們姐妹情深是最好。其實張萍是習慣性的,以前在長沙出門上先是和張浩一起,後來粘王動,要麼就是找女生陪,周燦,或是青蓮姐,這會這幾人都不在,她能一起的也只有劉秀珠,而劉秀珠女俠性格,雖然也是玲瓏,但不會想太多,不會計較。

    “味精,王大哥,這個味精是什麼?”
Nineider 發表於 2009-3-6 16:00
第三章 金陵煙雨 第十九節 王府護衛

    綠柳撿起了王動中午寫的東西,那會王動在考慮怎麼樣擴大自己的產品線。他是想從柴米油鹽衣食住行作手,要關系到老百姓生活的,這樣量才會大。

    柴,他的煤爐已經行銷整個大明了,如果可以的話,推廣沼氣,這個他當初扶貧的時候見識過,很容易搞,但好象盈利空間太小了。

    米,引進越南的大米,好的稻種,精耕細作,等過下西洋到了越南再說。

    油,菜籽油已經開始在搞了,他的榨油機出油高,只要推廣便能擠垮土作坊。

    鹽,不行,朝庭專營的。

    糖,中國制糖的歷史太悠久了,但白糖的還沒有,王動早就發現了瀟湘記用的是焦糖,也就是後世的紅糖。

    味精,這個東西是日本人發明的,煮海帶煮出來的,很容易制。

    糖和味精這兩樣東西,王動留了一手,不想給三湘商會,因為制起來太容易了,幾乎沒什麼秘密,所以王動想要等到有自己信的過的人之後,才開始搞,這會到了南京,至少他有了兩位或者說是三位夫人,有這麼一大幫家人,王動覺得可以試試了。

    衣,羽絨服已經在制了,紡機是有圖,不知能不能仿的起來,這個要是投入生產了,還要廣種棉花,還有織布機,這些會對整個紡織行業帶來沖擊。

    行,自行車?呵呵,這個有點夸張,但熱氣球應該能搞出來吧。

    “味精是個好東西,呵呵,柳兒,改天弄給你吃,現在時候還沒到。”王動笑著把綠柳摟了過來,不用去想太多的做不做官的事,還是慢慢一步一步來吧。

    “白糖呢?”綠柳任由王動摟著,坐到王動的懷里手上還有翻王動寫的那個紙片,“和外面賣的一樣嗎?”

    “不一樣的,呵呵,柳兒,這個東西,倒是馬上弄給你吃。”王動摟著綠柳,手開始不老實了。

    綠柳自從和王動住到一起後,倒真成了個文人,與王動寫的各種各樣的文章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她,她這會是除了王動之外,當然了,有的地方可能比王動本人更能吃透王動寫的那些書的人,當然只是善于詩詞戲曲方面的東西,數學幾何還是要差些,經濟類的東西,大概大概了。

    綠柳很喜歡被王動這樣愛撫,開始她很吃驚,王動這樣的讀書人會如此放浪好色,但既然自己真愛上了,那也就沒有話說了,反沉醉在這種性愛之中。

    沒多一會,綠柳就被王動揉捏的性起了,眼楮閉上了,臉上潮紅,身子也發熱。王動很喜歡看著女人被自己挑逗的性情勃發的神情,非常惡作劇的盯著綠柳看,結果綠柳無意中的一睜開眼,看到王動色色的盯著自己,馬上跳了起來。

    王動一把抓住她,把她拉了回來,狠狠的親了一下,故意弄出很大的響聲,“走,柳兒,給你弄糖吃。”

    王動找了些上好的竹炭過來,碾成粉,然後用紗布包好,放在水清水里過了幾次,確保炭粉干淨。然後找來了很多焦糖,化到了開水里,再把裹著炭粉的紗布放了進去,不停的在糖水里攪動,不時的加入焦糖,慢慢的,綠柳發現那棕色的糖水開始變清了,炭的吸附作用顯現出來了。

    王動最後制出的糖比綠柳見過的糖要白的多的多,明朝那會其實根本沒有白糖,所謂的白糖是一種吃的軟糖飴。

    “這炭粉不是很好,不然,可制雪樣的白糖,對,就叫雪糖,這個名字好听。”王動的話讓綠柳記住了。

    第二天,綠柳就制出真正的白糖,方法很簡單,只是把這個漂白的過程,重復多幾次,當雪糖被熬制出來時,綠柳比王動還興奮。不過王動倒是很嚴肅的對她說,不可外傳,你知我知,當然綠柳是非常高興能和王動共有秘密,那代表了他們之間的不同于別人的關系。

    王動問了廖大廚關于海帶的事情,結果問了老半天,雞同鴨講,顯然廖大廚不知海帶是什麼東西,不過他老爹廖管家倒是插了一句,東家說的長如帶的海菜沒有見過,長于海里的菜倒是見過,以前京城瀟湘記有運些到過長沙府,但不多,可用來做菜肴,但多用于藥材。

    于是王動便吩咐到瀟湘記去找些來,找來一看,王動後世沒見過這種菜,但他能肯定,這是海帶的一種,事實上,菜就是後世的裙帶菜,屬于海帶目翅藻科。搞定,余下來就是煮菜,看能不能搞出味精出來,這事同樣的,晚上王動和綠柳兩人做實驗,無非又是煮干,去色,不過王動這次耍了點小聰明,邊上同時一只老母雞煮著,熬湯,看看到時摻在一起,能不能搞個雞精出來。

    隔天廖大廚做菜的時候,綠柳給了他兩包東西,一個晶瑩通透雪白但細如沙粒,這叫一個好看,試了味,居然是甜的,然後綠柳對他說,這是雪糖,另一個乳白色,粒狀,試了味,鮮美無比,瞬間讓廖大廚舌頭失味,然後綠柳對他說,這是味精。在廖大廚眼里,雪糖美在顏色,味精則非常神秘,有了這個東西,烹制美味菜肴尋常事爾!!廖大廚有到外面開飯店的沖動。

    馬恩來小朋友,時不時的還會跑到王動府里來,但由于王動也是四處走動,弄的他沒法時時盯著表姐夫,不過後來,表姐給了他一些好東西,以前王動初到長沙府時,做張萍張浩老師時的講稿,這些是張萍在劉老大人的要求下收集整理的,這些東西把馬恩來小朋友學習的津津有味。

    劉鷹已經成立了一組三十六人的護衛隊伍,十二人一班,一日三班,選出三個隊長,其中一個便是李真推薦來的趙明,劉鷹也是行伍出身,對趙明一見如故,倒底都是軍人,組織性紀律性都很強,且是帶過兵的,做個隊長很輕松。另兩個隊長一個是楊剛從漕船推薦過來的回國忠,本是個漕幫的小頭目,以前與楊剛相關系不錯,是個不安分的,看著楊剛跟著王動到處跑,也想出來看看,還一個是張科介紹來的孫強,孫強本來是京城里一個很能打的混混,人倒是蠻講義氣的,後來投了瀟湘記,做個護衛頭目,平日里張科若是去進貨之類的,便會帶上孫強,此人對南京城還是很熟的。

    這幫護衛說奉銀很高,一月二兩銀子,但真當好這個護衛還真不容易。王動是按著特種兵的要求來考核他們的。他的要求讓劉鷹嚇了一跳,比如說教席,王動開出,游泳,槍棒,刀劍,騎射,還有個特別的,就是追蹤。開始護衛還是在人肉市場上找,後來發現不大對頭,身強體壯的根本達不到王動的要求,後來只能從受傷退伍的兵丁中去找,再後來就干脆發動各種關系找江湖人士了。

    游泳很簡單,拉到漕幫,交給他們就行了,先是在池塘,後是在湖里,最後就是去長江上玩,只要你能橫渡長江了,那就可以離二兩的奉銀近了,不然,只能五十個銅板。

    槍棒趙明是個教頭,他身手本來就不錯。只要包石灰的槍棒能在趙明身上留下個印,那就可以離二兩的奉銀近了,不然,只能五十個銅板。

    刀劍的教頭孫強,他沒什麼花招,全是多年打架打出來的本事,沒有什麼招術,但管用。要合格也是簡單,拿個上了顏色刀劍大家對砍,看誰先能砍到對方的重要部位,從這點上看,王動總以為孫強學過解剖,這個家伙非常清楚刀劍砍哪能致殘致死。能搞定孫強,那就可以離二兩的奉銀近了,不然,只能五十個銅板。

    騎射的教頭是王動托了焦玉找的,焦玉更省事,推給了李遠,李遠可是帶兵打仗的候爺,手下有的是善于騎射的人,問題是在馬,王動很難搞到馬,李遠也是手一揮,直接把這幫人帶進了離王動家不遠的兵營,在那練這些個護衛。最後也是那個標準,李遠的親兵說合格了,那就可以離二兩的奉銀近了,不然,只能五十個銅板。

    追蹤的本事,就由劉鷹夫婦來教,他們可是和錦衣衛一路從南京折騰到長沙,這本事是經過三年多練出來的。能在城里或是荒野甩了劉鷹夫婦或是找到劉鷹夫婦,那就可以離二兩的奉銀近了,不然,只能五十個銅板。

    其實,王動府里還有個更厲害的教頭,那就是主母劉秀珠,劉鷹知道這個弟妹身手不錯,但絕對沒有想到,居然是個高手,到底有多高,他不知道,反正,自己在劉秀珠手上走不到五個回合。

    最後考核,便是這位主母上,劉秀珠要求很低的,只要這個護衛騎上馬跑一段,然後挑自己稱手的兵器舞一會就行了,她就會給個分,然後根據這個分,定你的奉銀,以至于最高的護衛奉銀定到了十兩銀子一個月,那年頭,五十兩可以買個宅子,十兩銀子一個月絕對是大價錢。

    定完級當天晚上劉秀珠就點醒了王動,這三十六個護衛里,倒有三十個是在江湖上混不下去的,響馬也有,大盜也有,水匪也有,山賊也有,但共同的是,開始他們只是想找王動這個大宅避風頭,後來發現落到井里了,這的女主人是個深淵,他們摸不到底,于是個個都老實在這過段安穩日子先,至于隊長或是那個管事劉鷹,他們從心底里還是不大看的起的,但那幾位比他們先進王動府宅,又有保人,先來者為大,所以也就老實低下了頭。

    京城王動府上的護衛隊伍建設文字寫起來是轟轟烈烈,但進行過程中卻是一點都不張揚,從開始的一百多人,到最後的三十六人,一共也就花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原因很簡單,開始的一百多人在淘汰的過程,從最初的身強體壯的年輕人,慢慢轉向了江湖客,而這幫江湖客本來身手都不差,先後到劉鷹手下試訓的人總數超過三百,輪著來的,只有王動劉鷹知道走馬燈似的折騰了很長時間,閱人無數。

    錦衣衛指揮使紀綱大人最近有點不爽,王動在他眼皮底下這麼折騰,引起了這麼多熱心人士的關注,自己居然插不上手,沒搞到半點好處。

    李真那,紀綱已經急著放話了,找個由頭,去個級別高點的親信,去會會王動,但似乎很難找到理由,畢竟錦衣衛盯的是當官的人,普通老百姓以前他們是不屑去煩的,除了油水足的,能與亂黨,謀反拉上關系的,但這些東西,好象與王動這個極共精明的搭不上半點關系。

    紀綱給皇上的密報里提出了疑問,區區一商賈,竟設數十人之衛隊,似有異動。

    他哪知,真正送到李遠那幫著練騎射的不足十人,李遠早早就報告給了永樂帝。王動說的好,槍炮一事,事關國之命運,切切不可以犯險,王某一介平民,兵衛護身逾制,不如自家選些身強體壯者,請候爺督練,有個兵的模樣也就夠了。永樂看了倒是一樂,他從紀綱上次的密奏中就得知,王動是個有錢人,有錢人請護衛是很正常的,且王動住的又那麼偏遠,所以永樂也就同意了。要不然,就是借個膽子給李遠,李遠讓人幫王動練兵。

    紀綱算是知道了,王動是個紅人,至少這會在皇上面前不可以動他。皇上那日當著紀綱的面看了那奏折,然後笑著對紀綱說,“此小子倒是個愛排場的,讓個候爺幫著練護衛,我朝他是第一人,紀愛卿的錦衣衛如何作訓?”
Nineider 發表於 2009-3-6 16:00
第三章 金陵煙雨 第二十節 槍炮制作

    江心洲原來的小碼頭,這會已經不堪重負了,大量的物資被運了過來,僅煤鐵就把碼頭弄的髒亂無比。好在島上的屋舍已經投入使用了,從四方抽調來的匠師已經入住。

    明朝的匠師往往是以工代賦稅,所以為了活命,他們還得要自己種些米菜,有的還要去打短工,這也就是龍江船廠周圍有很多經濟作物的原因之一,工匠們可以實物交賦稅,同樣的在這江心洲上,王動也是規劃了屋舍,實驗區,生活區,還有大量的家農田菜地。跟著工匠一起來的還有他們的家人,這些人是工匠們安心工作的保證。

    工部調派一位叫武苛七品官過來,其實此人與焦玉有點關系,其父早年跟焦玉混過,兵部過來的叫葉龍,也是個七品官,戶部過來的也是個七品官,南宮順,吏部也有人過來,一位侯大人,反正這會人手算是齊了,余下不夠的,焦玉自己提撥。

    先期過來的兵丁也不少,焦玉顯然是上了心了,他調來了兩個百戶,兩外加幾條戰兩船,居然有條福船,這讓王動很意外。

    從船廠,工部和內府調來的鐵匠有二十六人之多,王動把他們分成了三組,一組炮,二組槍,三組配合制彈。一組二組里又成甲班,乙班,每班五人,這樣有競爭。

    縱橫制器那邊金家從瀏陽送了人來,吳鐵匠那也是,最後王動讓他們找來了幾個煉丹的道士和方士。船廠過來的鐵匠煉鐵是沒問題,但槍炮從來沒搞過。工部和內府的好些,有些基礎。王動把圖紙給人他們一看,他們大概就知道怎麼回事了。人到齊了以後,王動又走回了瀟湘記的老路,辦培訓班,不過他的培訓班擴大了規模,準備從里面發現或是培養一些設計人才。

    其實要求很低的,王動知道,再怎麼玩造出的也就是些土炮,與後些的炮有天壤之別,也就這些土炮也就能對付了。

    在宋代以前,專指拋石機,後來才把一部分射擊火器,爆炸性火器都稱為炮。也就是說,沒有槍與炮的區別。王動有制炮基礎的工匠集中到一起,上培訓課,第一堂就是分類別,把口徑大,份量重的射擊性火器稱為專列為“炮”,而將口徑較小,份量較輕的火器稱為“槍”。

    王動開的課很有意思,焦玉听了他的匯報,覺得很妙,後來他自己也跑去听了。王動的班就是按槍、炮和彈藥來分的,最後又招了些木匠和鐵匠一起,開了個班講炮車,槍托之類。

    “炮彈打出去的線路是拋物線,拋物線,顧名思義,就是物什拋出去的線路,看到丁四圖沒有,呵呵,還不好懂呀,這樣吧,過會去茅廁射尿,那尿線就是拋物線。”

    “今日不藏私,大家都是制火藥的,沒制過軍械,但花炮鞭炮總是制過吧,其實,火藥弄來弄去,配的就是硝,硫磺,炭三樣,要炸開還是燒起,一看的是配量,二靠的是料純。”

    “前日已經講過了,什麼是空氣,有空氣彈丸就飛出來就是有阻礙,若有風吹,則偏的更厲害,所以校矩時一定要考量這些。大明朝現用的銃和炮多無瞄準具,所以準星都不是很好。”

    “又要講力了,昨日提了,凡力出現都是成雙成對的,火藥炸開,炮筒箍著,一個力推著彈丸往前飛,那還有一個力就是往後的,這個往後的力也是很大,所以一定要有東西頂著。”

    “今日講火藥給大家出個題目,現在都用的藥粉,藥粉很難定量,要是一粒一粒就好辦了,諸位以後可以試制,把粉狀的火藥制成粒或是塊。”

    “以火信火繩作引點火藥,遇到雨天,便不可作戰,其實,火藥只需個火星就行了,這個火星可以是火繩,也可以用火石打出來,怎麼用火石打出來,就要看諸位的本事了。”

    “放完炮有都會有煙,沐王爺當年在苗疆三排槍一放,那煙比重霧還濃,看不清是小事,時日久了,士卒咽喉咳嗽也不是個事。若是能制出沒有煙的火藥,那就好辦了。”……

    “尿線與彈丸飛的線路是一樣的?”永樂看了也是哈哈大笑,“鬼才!”

    “回皇上,火炮一事,按靜之圖示,威力無比,射程可達數里。”焦玉回。

    “幾時可出樣炮。”永樂有點期待。

    “怕還要半個月。”

    “噢!”

    “先前,楊成奏兩月便可得炮,看來兩月之期倒是長了,一個半月便可了。”

    “回皇上,出樣炮其實很快,皇上今日要看,過兩日就能制出,不過,那樣又有何用。真弄出來了,皇上也不會信的。”

    “誠然。”永樂是個明白人,“朕不會催你們,好生放手去試制,為我朝添些利器。”

    王動不怕花錢,但焦玉怕,南宮順算是見識了王動花錢的本事了。比如關于炸膛的問題,淨鐵打造,管長2尺,重100斤,王動要試出來,可以承受多少火藥會炸膛,不同量的火藥情況下,炮身的壽命多長,炮彈多重最合適,什麼樣重量的炮彈配什麼樣的火藥,可以打多遠。

    操炮的兵士這下可算是開了眼了。堆成小山的炮彈,各種制式都有,體積一樣,重量不等,然後就是在靶場開打。三人一組裝藥,填彈,點火,澆水,王動特別讓他們護住了耳朵,炮兵傷耳,一定要注意。

    好在靶場設在江北山里面,特別選了方園幾十里無人的地方,這半個月下來,山上的鳥獸都被震的不行。

    火藥也是錢呀,炮更是錢呀,100斤的炮鑄了五門,試了整十天,終于定下了火藥,鉛彈的量。焦玉有點不解,南宮順更是有點糊涂,造出來,見識了威力,能用就行了,何必要這麼復雜。王動也不想多解釋什麼,關于火炮炸膛的事故太平常了,他可不想這種事情發生,一定要在實驗階段就要把這個問題好好的解決了。

    槍定了兩個方向,長槍短槍,然後再單發,多發,霰彈等,交待了下去,讓那些工匠去忙。

    真正送給兵部試驗的時候,只送了三種,都是火繩槍,一種是手槍,另一種是長槍。長槍與以前不同的是,增加了槍托,槍管細長,多了瞄準具。把原來明朝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火銃時代跨過去了,一下子便躍到了戚繼光時期才有的鳥銃時代。考慮到裝彈問題,王動設計了多管槍,他不想要歷史上出現過的迅雷銃,總覺得那個不大象槍,既然如此,他只能把多個槍管綁在一起,通過火繩點火的時間差,造了一種槍車,整整十排,每排十管,有絞盤可小幅度調上下左右角度,兩人操作。

    燧石槍,也在研制中,有了王動的思路,只需要底下工匠的精心打造就行了。按這些工匠的表現,不用多長時間,燧石槍應該能搞出來。

    炮兩種都制了出來,前膛炮後膛炮,長度暫定為2尺寸和5尺兩種,

    前膛2尺炮,管長2尺,重百斤,車載,淨鐵打造,有5道箍,射1斤、半斤鉛彈,配實心彈,開花彈兩種,射程,兩里到三里。

    前膛5尺炮,身用生鐵鑄造,長5尺,重5百斤,炮身有多道加強箍,適用,發射7斤、3斤和1斤的鉛彈,配實心彈,開花彈兩種,用車運載,射程從三里到五里。

    後膛2尺炮,母炮以車載,配子炮5門,射時子炮裝入母炮,射畢取出,再裝填第二個子炮,每個子炮內有100鉛彈,散布可達10丈

    後膛5尺炮,母炮載以炮車,配子炮3門,每個子炮內有500鉛彈,散布可達20余丈。

    永樂只看到圖,實物沒見到,但他心也癢了,只等著哪天焦玉王動匯報演出。
Nineider 發表於 2009-3-6 16:00
第三章 金陵煙雨 第二一節 皇上狩獵

    永樂五年(1407)從正月開始起就沒有安靜過,先是直隸及浙江諸郡軍民子弟,私自削發為僧、赴京冒請度牒的就一千八百余人。朱元璋自己是做過和尚的,也知道和尚不事生產,所以要嚴格控制,所有和尚一定要到京城來領職業資格證書,才能受在明朝勞動法保護。這其實是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永樂年間的聚在京城南京自行削發的假和尚,與數十年後聚在京城北京自行了斷的假太監,都是太明朝歷史上的怪事,這曾經是個笑話,被後世的歷史學者作為茶余飯後的談資。永樂年間的繁華絕對掩飾不了老百姓生活的悲慘。做和尚是比要飯還要可憐的選擇,畢竟要飯的還是可以娶妻生子,傳宗接待,而當了和尚就麻煩的多了。正月的和尚事件被永樂強勢彈壓下去了,一千八百多人中有一千五百多人被流放。

    最讓永樂不開心的不是和尚,而是皇後的病情。徐皇後對與永樂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永樂在這里似乎繼續了他父親朱元璋對馬皇後的感情。不過不同的事,朱元璋後來納了一大堆妃子後,生下了一大堆的兒子女兒,以至于永樂繼位後,還有待字閨中的皇妹在。永樂帝到目前為止,只有四個兒子,其中三個都是徐皇後生的,而這三個中,太子不提,漢王,趙王都在靖難中表現的非常出色。徐皇後的賢淑更是讓永樂欣慰,她不只是母儀天下,統領後宮,更是把一幫臣子的夫人們教導的規規矩矩,這是永樂帝意想不到的收獲。

    永樂帝的眉頭還沒有舒展開的時候,二月,廣西潯州、柳州等地土司起事。這些蠻夷之地的造反時有發生,且遍布偏遠行省。朱棣已經命廣西總兵官都督知韓觀前去鎮撫,但這種事總是讓他心里不爽。花錢打仗死人都不是什麼大事情,問題是為什麼這些人會造反?時局所致,還是人禍?

    除了廣西以外,川陝交界處的彌勒教自洪武年間就開始造反,歷三朝,已剿了八年了,主事的金剛奴還沒被擒殺,還新鬧出一個匪首仇佔兒,頭疼呀。

    如果說還有什麼事情能讓永樂開心一下的話,那就是安南的戰事,主要的戰事基本結束,各種捷報紛至而來。明軍追擊至日南州奇羅海口,安南軍隊殘部全軍覆沒,胡氏父子僅以數舟逃遁,到了五月底塵埃落定,明軍在當地百姓協助下,擒獲胡一元及其子胡澄,隨後又擒胡漢蒼和偽太子胡芮。至此,明軍出師僅一年,大獲全勝,消滅了纂位的胡氏政權。

    然後接下來的報告就讓朝庭里的一干人不知東南西北了,作為戰報,得府州四十八、縣一百八十、戶三百十二萬,看是例制,張輔是按著靖難那會攻城撥寨的心態去打的,戰報送到京城,朝庭里的那幫文臣也飄飄然了。

    接到戰報的第二日,群臣亦入賀曰︰“黎賊父子違天逆命,今悉就擒,皆由聖德合天,神人助順。”朱棣很不好意思的說︰“天地祖宗之靈,將士用命所致,朕何有焉。”這會他們都忘記了開始對安南人民許下的諾言。另一股私潮洶涌而起,不再尋找所謂陳氏子孫之賢者,而是另謀在安南開設三司及郡縣。

    怎麼處置安南,成了朝庭里的一件大事,朝中一干大員議了又議,最後分成兩組。一組認為打完走人,屯兵與廣西,廣東和雲南,只要安南回到開戰前的狀態就好,安南那邊扶個宗室之後,弄個听話的玩偶。另一組的意見是,則變了,強烈要求皇上直接把安南收為行省,設指揮使,收歸大明朝所有。

    永樂帝一時也定不下來,正在這當口上,焦玉的消息終于傳過來了,請皇上過去觀禮,試看槍炮局新制的火器。

    永樂大喜,半個月前焦玉還有謙虛,怎麼真的沒用到兩個月時候,一個多月就把火器給制出來了。

    隔日,吏部尚書蹇義,兵部尚書金忠、戶部尚書夏書吉、工部尚書黃福、文淵閣大學士解縉、右諭德金幼孜、翰林學士胡廣、右庶子楊榮、左春坊大學士黃淮、左諭德楊士奇,永樂文臣的精華;駙馬都尉廣平侯袁容、成陽侯張武、泰寧侯陳厚、武安侯鄭亨、武定侯盂善、同安侯火真、鎮遠侯顧成、靖安侯王忠、武城侯王聰、安平侯李遠,錦衣衛指揮使紀綱,靖難武將的杰出代表。一干人浩浩蕩蕩的簇擁著當今皇上,大明永樂帝朱棣,以及太子朱高熾,漢王朱高煦,出西安門,經珍珠橋向西直行,過鐘樓鼓樓,再往西北,自儀鳳門出京城,到龍江關,也就是下關碼頭,然後分做三條大船渡江狩獵。這些有名有姓的就算了,皇上出游,擔行保衛工作的人不能少,儀仗更是要齊全。三千營的人馬全拉出來了,這還沒算上錦衣衛的,錦衣衛也是整整拉出了一千人。

    此次狩獵聲勢極為浩大,除了一幫武將外,還去了這麼多文臣,讓那些沒有資格同去的文武官員覺得有點奇怪。

    定遠伯焦玉早早就在下關碼頭等著皇上了,此次名為狩獵,實為考察槍炮,以他定遠伯的職級根本不夠格做個親隨,所以他只能在碼頭這接應,而不能隨著皇上風風光光的出皇城出京城,不過這也就夠了,他倒不大在意那些,關鍵是把這火器制好。

    如果說皇上出游最痛苦是誰,其實還不是三千營和錦衣衛,定遠伯焦玉臨到皇上親臨的前三天,經王動提醒才突然發現,通往靶場的路不夠寬,皇上的儀仗好象擺不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焦玉又不得不先修路,本來王動也是對他說過,這路不行,不夠寬,且是個泥灰路,以後千斤,萬斤的炮很難拉進來。而且現在又是多雨的季節,這種泥路,萬一下雨,騎兵一跑馬,步卒踩,還有車壓,等皇上到了靶場里,估計成了泥猴子了。

    時間緊,任務重,焦玉最後不得不向皇上奏明了路的事,最後,皇上下命,調了三千兵馬過去砍樹,又到龍江船廠拉來了十幾車的石灰木屑,防著下雨。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王動又問焦伯爺,皇上于靶場何處觀炮為最佳,這一下把焦玉給問住了。靶場是個山谷,從頭到尾也就三里長,為準備皇上過來看,已經搭好了台子,但這個台子,也只能看槍射擊,炮打起就只能听個響了。前膛五尺炮,射程三至五里,這個小山谷不夠它打,本來他們設計的試炮位是在半山腰上,從這座山腰打到另一座山腰,如果是這樣的話,這麼遠,皇上怎麼看,這是個問題。

    焦玉這叫一個郁悶,看著焦大人發愁的樣子,王動笑了。

    “焦伯爺不必傷神,此事交給靜之,到時包管皇上看的清清楚楚。”
Nineider 發表於 2009-3-6 16:01
第三章 金陵煙雨 第二二節 太子漢王

    歷史總是有著驚人的相似,當年朱元璋不是很爽自己的太子,以為太子羸弱,但太孫卻讓他很喜歡。到了永樂帝的時候,太子朱高熾顯然又不能入他的金眼,不只是軟弱,而且長的不行,實在是太胖了,還是個瘸子,以至于走多幾步就要兩個公公去扶,但皇孫卻又得朱棣的歡心。所以有的時候,自己沒本事的時候,一定要好好培養一下自己的孩子,從他們身上你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同樣的故事一直在中國傳承,至少當年雍正也是靠著乾隆,得了康熙的青睞。

    漢王朱高煦,朱棣家的老二,生性凶悍、舉止輕佻好色,當年朱元璋就很不喜歡這個孫子。洪武皇帝死的時候,各地藩王不得進京,但他們的兒子卻被明令進京服喪。朱高煦的大舅徐輝祖早就對自家的妹夫不順眼,特別注意監視燕王派到京城的三個兒子,結果,這個朱高煦還真是個牛人,居然盜了徐輝祖的馬,渡江北逃。逃了就算了,還一殺了不少人,他清楚建文帝是要誅他一家的,所以路上踫到不爽的全都殺了,連驛丞也殺,滿朝文武一片指責。

    燕王起兵的時候,老大留在北京城看家,老二老三跟著他打仗,結果朱高煦在靖難中的表現非常的突出。白溝河一戰,朱棣幾乎送命,好在朱高煦趕到,斬殺瞿能父子。其後燕王東昌戰敗,座下第一名次張玉戰死,又是朱高煦趕到,打敗了南軍。浦子口,敗徐輝祖又救朱棣。成祖朱棣在自家老二身上看到了當年自己的影子,從此多有驕縱,還意味深長的送了老二一句話,“世子多疾”,你大哥身體不好,病很多。言下之意,老子我身體這麼好,你大哥走兩步都要人扶,他若死在我前面,那皇帝的位置就是你的。而朱高煦亦以此自負,恃功驕恣,多行不法之事。

    成祖即位,不多久就開始討論立儲的問題,朱高煦得到了武將們的一至擁護,其中又以淇國公丘福、駙馬王寧最為鐵桿,不過朱高熾卻得到了文臣的支持。在這里有個掌故,當時有位大臣畫了一幅畫獻給皇上,一只大老虎和幾只小老虎,大家還在賞畫的時候,解大才子提筆在畫上寫詩,解大才子不止是對子功夫一流,他的書法也是一時之冠。“虎為百獸尊,誰敢觸其努,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成祖讀懂了這詩的意思,于是冊立朱高熾為太子。至此漢王朱高煦把解縉恨的一個洞。

    老大當了太子,坐等著當皇上,朱高煦心有不甘,結果他又被封到了雲南,苗蠻之地,他更不爽。于是賴著不走,正好皇後又病重,他好象應該在床前盡孝,朱棣也拿這個賴皮兒子沒辦法,其實也是心里喜歡,于是他就一直賴在了京城,他可沒有閑著。武將是老底子,只要一起喝喝酒吹吹吹女人就行了,文臣那邊,應該好好下下功夫了。

    很快的漢王找到了一個幫手,都指揮僉事紀綱,此人職掌錦衣衛,這是大明朝所有官員都頭大的部門,尤其是文官。

    紀綱平素除了和皇上及自己下屬打交道以外,其他時間就是折騰文武官員,自己也算是武人出身,粗通文墨,所以他一直想扎進文臣的***里,卻不想到,第一次伸腳過去,就被解縉一記打狗棒打了回來,從此看到文人就是恨。

    關于紀綱在解縉面前吃癟的故事是這樣傳說的,某日,一幫文臣湊在一起討論詩詞,興起,大家一起對對子玩,正好紀綱過去湊趣,輪到他,支支吾吾弄不出來,于是解縉接棒“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把紀綱一張老臉弄的紅黑。

    從不出京城的漢王得到了一個非常可靠的消息,有個叫王動的,淮左人,名起于長沙,正進入他老子的視野,大有光芒四射,超出目前一幫學子文臣的勢態。如果能拉攏此人話,日後行大事,則有依仗。消息來源有兩處,一處是紀綱,另一處是內府的太監黃儼。明朝這會能稱的上太監的不超出十五人,也就是說,宮里那一大堆沒JB的都是些公公閹豎寺人,但這十幾個人卻是皇上所倚重的人。黃儼便是其中之一,且他在宮里還不只是一人,他的佷子王彥也是一位太監,如今已經外放,遼東衛的鎮守太監。

    漢王得到的消息還有,王動好象還沒有加入某個黨派,目前朝臣中,李遠,焦玉,解縉與他有過往來,皇親中谷王,楚王與之相交。他本人是張晉湘的女婿,漢王還是知道瀟湘記的,且還認識他家老二張強。漢王府李默是漢王刺探文人官員的一枚釘子,把他的分析,王動沒有根基,似乎誰也不靠。按理講,谷王和解縉都應該被王動好好利用才是,但李默以為,王動似乎有意無意的與他們保持一段距離,這讓漢王看到了點希望……

    太子不好當呀,特別攤上一個文治武功絕世的皇上老子,這是當今太子的心里話。長的胖不一定是我的錯呀,萬一是隱性遺傳到我身上爆發了呢。當年燕王靖難,南軍圍攻北京,朱高熾也是上了城頭,操弓射箭,雖然只是做個樣子,但站到城牆上,流矢那麼多,萬一射中,那就玩完了,要知道我的體積有多大呀,從概率論的角度上看,很容易中箭的,我容易嘛。

    憑心而論,很多在太子府里的人,或是太子的部下,這些個文官明的暗的支持太子,並不是因為他們喜歡太子,太子的人格魅力有多強,他們只是遵循著中國文人的操守,“忠”、“孝”、“長幼有序”。他們在永樂這個暴君面前,不敢太多的表露出對太子的支持,這讓太子顯得特別的無助。

    時間到了永樂五年時,太子認為真正的鐵桿頂他的,還是只有就他老婆一人。當然了,他的老婆也是個牛人,整個大明朝歷史留名的後妃里面,仁宗誠孝皇後張氏能列進前三。太子與她也是患難之交,當初還是燕王世子妃的時候,她就深得燕王夫婦的喜歡。冊立太子後,朱棣嫌自己兒子胖的惡心了,居然想到了個非常變態的方法來治他,不知是想要自己兒子的命,還是真的想幫他減肥,燕王命人嚴控自己兒子的飲食,把太子餓的半死,明史張庭玉揣測永樂是真的想餓死自己的兒子,這樣他就不需要被文官個罵廢長立幼,又能把自己喜歡的老二扶上皇位。好在太子本身身體有點積蓄,脂肪不少,另外就是太子妃看穿了皇上的意圖,學著老婆婆馬皇後那樣,偷偷給老公送了點吃的,要不然漢王還真就早早坐上皇帝的位置了。

    太子妃張氏的本事不只是孝賢,她治世的本事也是不小,當漢王盯上王動的時候,太子妃也在老公面前敲邊鼓了。此次狩獵,一個叫王動的人,切切要留意一下。

    太子不是不知道王動,漢王喝過王動造的酒,但太子卻還看過王動寫的書。因為早早的幫著父王打理政事,太子更清楚王動的價值在哪里,震撼太子的是王動的《匠器論》,《商論》,《易貨論》。當年太子留守北京城的時候,不只是要守好北京城,更重要的是籌辦軍械糧餉,他知道人和錢的重要性。

    永樂五年四月二十八,在五千兵丁的保衛下,永樂帝帶著他的臣子,渡江狩獵,去察看被眾多將領認為可以改變國運的火器。
Nineider 發表於 2009-3-6 16:02
第三章 金陵煙雨 第二三節 靶場說炮

    剛到大明朝的時候,王動還有過那種激動,見到名人或是大官時的激動,後來慢慢沒有了。但有兩個人他還是心里一直在描繪著見面的場景,有所期盼的,一個是鄭和,另一個就是當今皇上。

    由于沒有品級,沒有官職,王動沒有資格去恭迎皇上,他只能听宣。

    靶場很大,除了諾大一個操場外,一邊就是兩排屋子但就這兩排屋子,這里面可是有大文章的,所有的新試制的武器都儲藏在地下的武庫里,而看守這個武庫,整整有一千人馬。

    王動制了三架望遠鏡,皇上,太子,漢王一個一個,這可真是個好東西,永樂帝馬上就發現這個東西可用于軍事,有了這個,將帥不必親赴險地去打探軍情,斥候也可以減少近距離察看敵情被發現的風險。一問焦玉,焦大人老實回答,此物為千里眼,王動所制,這下皇上有理由了,宣小民王動上來覲見皇上。

    王動由一位公公領著,從屋子里走了出來。

    王動看到了滿目的旗幟,看到了晃眼的甲胃,看到了大明朝軍隊威武的儀容。

    那公公把王動領到了台下,那觀禮台上皇上正襟端坐著,四周或站或座,滿是人,一幫人還在傳看王動制作的千里眼,只听得有人在說。

    “好東西,好東西,那個軍士臉上的痣都看的見”,“你說的是哪個,我怎的看不到”“你拿反了”“哈哈”“哈哈”

    王動沒敢抬頭往台子上看,在公公的示意下,跪了下來,

    “小民王動叩見皇上。”

    “平身,站起來說話。”皇上在高台上,王動一跪,他整個人都看不到了。

    “謝皇上。”王動站了起來。

    “抬起頭來。”皇上吩咐。

    王動抬頭,映入眼簾的是一位威猛的中年人,此人便是朱棣呀。

    “愛卿好手段,制的千里眼真是不同凡響。”朱棣把玩著手上的千里眼,“王動獻千里眼有功,不知此物可否大量打制,以餉我朝兵士。”

    “回皇上,此物極難打制,且為軍中利器,切不可讓對頭弄去。”王動回。

    “言之有理。”

    王動回的不卑不亢,表情也極為自然,這讓很多人都很吃驚。武將們听了這話,私底下,馬上就想上去套套關系,特別是某些個與張強相熟悉的將軍,文臣這會基本也是個個都知道王靜之的名字,看著他的樣子,心中也有些驚喜,國之棟梁呀。

    “上台來,隨朕一起看你等制的火器。”朱棣發話……

    “此乃單發手槍,重兩斤,用五錢彈丸,一張尺內可穿透鐵甲,三十尺內仍可傷人。”

    王邊解說完後,一焦玉手中旗幟一揮“轟”的一聲爆鳴,盡管事先每人都備了棉花塞耳朵,還是有些文官嚇了一跳,整排五名手持手槍的兵士,瞄準發射。

    另一邊靶子上,有一張畫著圈圈的紙,貼在一個草人身上。焦玉手中旗幟又揮一下,一排軍士從靶子下站起,揭下那紙跑送過來。

    焦玉接過,送上台來,王動接了一張給皇上,其他由焦玉給那些文臣武將們看,其實也沒看到什麼,只是一張紙,紙是有個洞。

    “皇上,單發,射散彈,此散彈乃浸泡過砒霜的鐵沙,二十尺可傷人,殺傷面可達兩丈。”

    果然,過傳送這上來的靶紙上面點點有不少小洞眼。

    “皇上,拉下來的是連發手槍,重四斤,用五錢彈丸,一次可發七彈。”

    說完,又是試射,這次的動靜要大些了,射完後,硝煙頓起。這會焦玉送上來的紙就不一樣了,有的上面有三個洞,四個洞,有的五個洞,王動選了一個有三個洞的遞給了皇上。

    “愛卿適才說有七彈,怎地才三個孔眼。”

    “回皇上,這三個孔眼,兩大,一小,想來應該至少有五彈中靶。”

    “噢!”……

    “皇上,此車為槍車,一次可發100彈”王動指著底下黑呼呼一堆管子扎在一起的一輛車,“敵兵,列陣沖擊,用此車打擊最佳。”……

    “皇上,此乃前膛2尺炮,管長2尺,重百斤,可以車載,淨鐵打造,射1斤、半斤鉛彈,配實心彈,開花彈兩種,射程,兩里到三里。”王動指著拉到台前的二尺炮作解說,“皇上,請用千里眼,遠處木桿綁有紅布,此乃靶位。”

    永樂順著王動的手指,望過去,只看到遠遠的地方有根碗口粗的木棒插在地上,上面綁了個塊紅布迎風飄揚。木棒下面釘了個木牌子,牌子被刷成了白色。

    焦玉一示意,那邊開始點火。

    “轟”,這次可不只是巨響,整個地都震動了一下。

    “啊”有一人驚叫一聲。這下大家一起回頭看著那人。

    “同安侯?”

    “皇上,棉花掉了,怎麼這般嚇人,天雷一般。”同安侯火真,這個原來燕王護衛,後隨平安打北軍,但在戰場上投降,被永樂視為心腹。

    “哈哈哈哈,火將軍也作小兒狀”眾為大人都笑了。

    接下來,焦玉又是一揮手,又一聲炮響。

    永樂永遠鏡一看,兩根木柱,都不見了,尤其是第二根,他看著那木棒突然騰起一起灰,飛的不見蹤影,那木牌打成木片四射。

    “打的好!打的好!”

    他是看到了,底下那幫文臣武將只看到那棒飛了,看到牌子不見了,並不象他看的那麼清楚那麼細節。

    “皇上,接下來是五尺炮後膛炮,母炮載以炮車,配子炮3門,每個子炮內有500鉛彈,散布可達20余丈”……

    永樂帝在一干大臣們的奉承中,賞了很多金銀後便走了。對王動和焦玉來說,都有點意外,本以為皇上會給王動封個官的,結果,只是賞了銀兩。

    今日過來的文官,對王動的看法變了很多,本以為他只是一介書生,但今日看他講槍炮,儼然是個軍中的驍將,出將入相,大明朝如此人才還不多。武將們則不同,個個都在想,怎麼把王動搞出來的這些東西弄到手,都在打算盤,怎麼跟皇上要槍要炮了。

    “恭喜皇上又得一員驍將,還真不知靜之有此才干。”解縉是第一個提王動的。

    永樂笑了一下,看了看吏部尚書蹇義,結果吏部這位大人還沒有發話,工部尚書黃福開口了︰“皇上,王動制器卻有神工,臣保舉王動為工部主事,職掌槍炮一事。”工部原來的尚書是宋禮,此人母親去死,回家丁憂。

    “金大人,此等火器若以置軍,如何配置。”皇上沒理,徑直又問兵部尚書。

    “回皇上,臣還不知,需與將師們商議。”金忠照實回答,這對永樂的路子,說老實話是不會吃虧損的。

    “京軍有五軍,有三千營,如今多了火器,先設神機營,拱衛京城。”焦玉插話了,這原先是王動的提議,王動知道永樂後來設了專用火器的神機營,且這個設置一直沿用到清朝。

    “神機營,善,可試之。”永樂回。

    “皇上,臣以為王靜之入工部制器,倒不如入通政司,靜之才名作著,所著《人間詞話》《宋元戲曲考》《標點》等書,博學多才,大明僅見,司職火炮,臣以為大材小用了。”解縉知道皇上不只是要王動制槍炮。

    “皇上,臣以為王動雖有才名,其作《商論》《匠器論》《易貨論》有違祖訓,以之為匠,入工部制器,可行。”楊榮的這個附議讓解縉有點意外,畢竟這些書大家都看過,但都刻意回避著,從來沒有在公共場合交流過看法,沒想到在這個時候,居然在這種場合下,揭開了這層紙,解縉也不知道,此時此地討論這些,會對王動有多大的影響。
Nineider 發表於 2009-3-6 16:02
第三章 金陵煙雨 第二四節 建神機營

    “皇上,王靜之之言,雖違聖訓祖制,但字字句句在情在理,且不論《匠器論》之工匠,以其《易貨論》一書,假以時日,不需兵馬便可敗北蒙。”戶部尚書夏書吉倒底是理財的,知道商業的重要性。

    “夏大人,《匠器論》雖抬了匠師,但若非匠器,怕是你的寶鈔印的也不會如此精美。”黃福居然會這樣說,把永樂說的笑了起來。

    原來,大明的寶鈔一直是用的洪武年號,到了永樂帝,戶部多次奏請換作永樂年號,但永樂帝一直不準,不過新印制的寶鈔比起洪武皇帝時精美這倒是人所共知的。

    “不可,商以逐利為根本,無商不奸,無奸不商,不是生產以流轉漁利,重商剛會動搖國之根本。”楊榮看來是個鐵桿的反對派別。

    “昔年管仲,範蠡,呂不違為商,鮮有爭議,商有大有小,小者爭蠅頭小利,大者成事謀國,為國謀利,理因扶之。且國之貿易,可以國商行之,此大善大利。”夏書吉顯然是看了王動的《易貨論》且贊同書中的觀點。

    其實說句老實話,中國思想上最開化的春秋時期,並沒有農本思想,經過老莊孔孟一折騰,就不一樣了。墨子在時,大家也不會去小看那些工匠。可後來呢,工匠商賈大多是詩書不多人,怎麼可能爭的過那些五谷不分四體不勤但卻飽讀詩書油嘴滑舌的文人。永樂五年五月底的這場爭論,是非正式的,也沒爭出個什麼結論,但永樂沒有發什麼話,沒有表態,這也是一種表態,就是他沒有反對否定王動的觀念,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皇上接受了王動的觀念。

    神機營倒是在眾位大臣的討論下,建制建軍了。職責是“內衛京師,外備征戰”的重任,主管操練火器及隨駕護衛馬隊官兵,不屬于五軍都督府,由皇上直接指揮的戰略機動部隊。神機營與明的衛所編制有所不同,不過大致還是相似。衛轄五千戶,神機營也是下設五軍,分別是,中軍、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軍,每軍一千人,軍又設三司,但中軍下設四司,多的這一司三百人配的是手槍。中軍、左掖和右掖都是槍兵,左哨,右哨是炮營,左哨配的是五尺以下的炮,而右哨則是五尺以上的炮。王動又建議,考慮到李遠焦玉與王動打過交道,這個神機營暫時,還是交由他去掌管。

    其後不久,在王動的提議下,李遠和焦玉又上書,神機營只可再成一營,現有五軍為上營,新成下營,下營以騎兵為主,同樣建制,不同的是,開發新的後膛炮,配備下營的兩哨。這個提議得到了永樂的支持。王動是知道再過幾年,永樂要對蒙古用兵的,槍炮因為重量和射程問題,一直不能大量置軍,特別是炮的機動性差,王動這個提議不只是設軍,主要提了幾種新的槍炮,強調的就是炮的輕便和槍的連發。通常騎兵沖陣的時候,兩百步之內已經無法射箭了,到百步時當你看到騎兵的臉的時候,那瞬間,刀就揮到你的頭上了。

    按王動的設想是這樣的,對付騎兵,目前的準備,第一步是炮轟,然後是箭射,射箭的同時開始點火繩,這樣,當騎兵沖到面前的時候,至少要受到三次打擊。只要燧石槍一研制出來,那麼作戰方案又將作新的設計。

    騎兵配制的槍,讓王動費了很大的心思,在當時的技術水平,要射加射程,那就只能增加槍管的長度,這又會增加槍的重量。于是王動把設計了兩種馬槍,遠距離單發,大家都是騎兵,騎以馬上高速對沖的時候,只要求打一槍就行了,打完就丟槍,然後揮刀去砍。另種就不一樣,六管輪發,用于騎兵對步兵,通常,當騎兵圍住結陣的步卒時,往往是射箭,有缺口後才是刀砍槍刺,配備這種六管輪發的馬槍,可以射穿目前現有的各種木盾。

    永樂對神機營的關注,超出了李遠和焦玉的想象,正如當初永樂帶著文武百官去江北靶場觀禮一樣。臨行之前,只有少數人知道狩獵是目的是什麼,以至于一幫人到進山的時候,還在想,狩獵這地方選的不錯,只是這山路修的這麼好,讓他們覺得很奇怪。當然看了槍炮之後就不一樣了。

    試驗的槍炮還只是實驗生產,這不同于大規模大批量的作坊生產,從永樂的角度來看,他是想重新開設作坊,這事他本想也是交由兵器局去打理,但這個提議終究還是被內府和工部所抵制,他們想分杯羹。于是焦玉又與戶部工部協商最後達成了協議,把這個槍炮生產一事打散,交由縱橫制器,工部兵器局,內府兵仗局,三家去制,各司一部,然後最後送交江心洲組裝測試,彈藥則完全由新組建的彈藥作坊制作,同樣也是,火藥和彈丸分開,到江心洲配制。

    永樂五年五月三十號,安南已經成定局,永樂和一干主要的大臣都頭腦熱了一下,畢竟拓疆之功可比洪武,收復屬國和多個行省的意義是不同的,雖然也有反對之聲,但基本還是通過了,大明朝一個新的行省交趾即將出現……

    王動于槍炮一事的作用,終于驚動了朝庭里的各種勢力。因為知道王動不在家,就是在江心洲,然後就是在瀟湘記,瀟湘記的生意宛然出奇好了起來。听濤居已經被定到了六月底,連張科都覺得奇怪,到底還是張晉湘老到,一眼就看穿了,都是在等王動的。

    永樂帝黨一派不說,他們不需要找王動,只要王動表忠心就行了,更多的是要監視王動。

    太子黨們小心翼翼的表示出了對王動的好感,這種好感是通過解縉傳過來的。解縉是個不折不扣的太子黨,但這時的解縉似乎變的有點藝術性了,知道保持距離了。不過他們有他們的手段,他們可能通過詩詞這種東西,以文會友,唱和一下,來拉近與王動的距離,于是一反常態,平時在玄武湖、清涼山和秦淮河等種地方搞的活動,大量的移到了瀟湘記,然後就是到處派貼子。王動的詞名,不只是一幫大臣們知道,金陵的學子,秦淮河的歌妓同樣聞名,一時間種種詩會詞會歌會,能不能請到王動到場成了級別檔次的象征。

    漢王武將出身,他看了王動的槍炮後,比別的黨派別更為重視。漢王的膽子遠遠超出了王動的想象,王動印象中,漢王的膽子不大呀,多年後他曾經謀反,但佷子皇帝一殺到城下,他就投降了,而當時他手下的將軍都有自殺成仁的,他這個謀反的頭子卻降了。漢王指名要王動出席,在听濤設宴,作陪的除了張科以外,都是些武將。名義非常簡單,搞了個酒會,點名王動是因為听說新的酒都是得了王動的方子制的,所以請他過來。另一個原因是听說瀟湘記又有新酒制成,除了幾種度數的白沙液以外,三湘商會白沙醇系列推出了,而漢王這個酒會是品三湘商行剛剛推出的酒鬼酒,在南京城三湘商會非常精明的一天只賣一壇,且是競價,價高者得之。當晚一幫武將喝的暈頭轉向,漢王倒是什麼都沒提,只是喝酒。

    在北京的趙王也有派了人與王動認識了一下,他關心的也是火器,目前生產的火器都是只供神機營,但個個都在想著搞火器,普通武將想著是從兵器局那搞點過來置軍,而別有用心的人,則打王動的主意,只要王動隨便弄些圖紙和配方出來,那就自己可以制器了。趙王也是有點手段,他設計的辦法很有意思,趙王的手下有人到南京,張強托他帶點東西給在南京的父親,當然了,這下連同張強的大哥和妹夫一起見一下,什麼也沒多說,只是帶東西,然後問問長短。

    另一人便是紀綱,紀綱終于忍不住自己跳了出來,一個小妾生了個女兒,指揮使大人在瀟湘記辦了一桌酒,同知,僉事,還有他的親信鎮撫,千戶等,唯一一個例外就是百戶李真,品餃最低的就是他,李真剛開始的時候也奇怪,這在以前,他根本沒有多少機會向紀綱匯報工作的,居然紀綱得了個女兒這種私宴,都會請他,他不用多想,就想到了王動那里。聰明人辦事就是簡單,他把這個消息給王動透露了一下,王動也沒多說什麼,當天的酒鬼酒,他出錢買了下來,送給紀綱。雖然紀綱覺得大有面子,但私底下卻讓李真盯的更緊些,他根本不滿足王動府上兩個暗樁傳來的信息。

    永樂五年(1407)六月初一日,朱棣以平定安南詔告天下,改安南為交趾,設都指揮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多了一個行省,一大批京官听封,又多了一批封疆大吏,以都督僉事呂毅署都司事,黃中為副;前工部侍郎張顯宗、福建右參政王平為左右布政使;劉本、劉昱為左右參政,周觀政、裴伯耆為左右參議;前河南按察使阮友彰為按察使,楊直為按察副使,劉有年為按察僉事。工部尚書黃福兼署布政、按察二司事。下設十五府,分轄三十六州、一百八十一縣;又設五直隸州,轄二十九縣,屬布政司。要害處所,均設衛所控制。同時命吏部左侍郎陳洽持符驗二千道,銓選交趾官吏。

    是夜,三湘商會為慶賀皇上開疆闢壤,進獻禮花。這次的禮花更勝過王動喜宴,永樂大喜,對王動和三湘商會有所封賞,這是一個重要的信號。皇上從來沒有同時對一個商人和一個商號進行過封賞,這次的行為顯然是在抬商人及商業,這里有夏書吉和解縉的功勞,當天,三湘商會一干人員也到了南京城,準備听王動新的發展方案。
Nineider 發表於 2009-3-6 16:02
第三章 金陵煙雨 第二五節 味精與糖

    六月的南京開始熱了起來,但王動的感覺還是不錯,他覺得這比後世要好很多,畢竟大明朝到處都是樹,這點心理感覺不錯。

    這日王動又踫到了一個熟面孔,太醫院職掌生藥庫的秦晨方,原來徐皇後的病俞發的重了。王動听秦太醫講了老半天,但他沒有辦法,這行,他可是真的一點都不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能亂說的。

    書已經送上去了,結果研究來研究去也沒個說法,其實徐皇後得的是癌癥,後世記載可能是乳腺癌,梅艷芳好象是死在這個病上的吧。王動送走秦太醫後,感嘆,縱使你是國母又怎麼樣,全國的好東西都供著你也是沒有用,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一定要保養好身體。

    王動私下問劉秀珠,這練了上等的武功的人,在生病方面會有什麼說法,劉秀珠也答不上來什麼,只是知道,對身體好,但師傅好象也有頑癥,唉,王動又是感嘆,看來不是象金大俠武打書里寫的,高手們總是不生病,且能活個百八十歲的。

    王動借著造炮車的名義跑去了船廠,理由是,那的木匠手藝不錯,其實他是去看作的,那的小木船造的是很精致。于是焦玉開了個路引,他也就直奔作而去。

    匠小孟並不大清楚王動是干什麼的,王動過來後,當著船廠官員的面沒說什麼東西,只是提到了,船上的炮大致是什麼樣子,怎麼來設計船上的炮車。那個官員看著王動與小孟聊的很熱鬧,他听著也無趣,于是就離開了。

    王動問了他一些別的東西,而有的則涉及到鐵匠和銅匠的範疇了,而小孟也是廣有涉獵,這下王動有點心動了,小孟還真是個人才呀。這樣高超手藝的工匠不多見,且還如此博學。王動想把小孟挖過來,去槍炮局,去設計槍炮。

    “小孟,我看這作,你已經快到頭了,想不想去學點新的東西?”

    “王大人,作這行,小孟才剛剛試出點味道,哪里可以說是快到頭了。”

    穩重,不傲,不錯。

    “這樣吧,上次說的潛水艇,我那還有些書,下次可以送你看一下。”

    “謝王大人”

    王動贈送小孟的書還有《形學》《數學》和一本《物理學》如果說物理學講的廣了些,那給小孟的那個小冊子則主要集中在船的方面。王動編的這個小冊子,本來是想通過漕幫自己造船而準備的,都是從這從那抄的東西,主要是關于船的知識,從物理學理論方面來講的,主要是從浮力說起的,其中又先以曹沖稱象做例子開始講起。然後又講到了動力,力的相互作用,行船水上可以用風力,可以用人力,還可以用所謂的蒸汽機……

    莊焯航可是大戶人家的子弟,對于數學和形學是有基礎的,物理學則對他有太多啟發了,這下莊焯航對這個王大人產生了一個巨大的問號,看書作者,都是寫著淮左王動,如果真是這樣,那這個王大人,可真是有經天緯地之才,怕是鬼谷子的傳人也不一定能比得上。莊家經過近百年的發展,能回到莊里的除了武學和鑄劍以外,各行各業的高手真的不少,但從王動送給他的書所提及的東西來看,很多方面,還真的不如王動。匠小孟對王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明朝,象小孟這種年齡的人不結婚只有一個可能,就是實在太窮了,而象董嬌沒嫁人,那就沒道理了,不管哪個年代,再丑的女人都是能嫁的出服從的,除非你有病,而董嬌一沒病二來長的還真的很美。十七歲了,在大明朝,十四基本上就定下婆家了。本來董爺是想把小嬌嫁到個讀書人家就行了,正要為她找婆家的時候,全家都移到了京城的龍江船廠,到了這船廠後,能入董爺法眼的就不多了。董爺是不打算把小嬌嫁給官宦子弟的,本來是匠戶就不大被人看的起,嫁入官家不一定有什麼地位,也是有官員看上了小嬌想收作個小妾,但董爺是個作頭,公認的師第一,鄭大人那都掛了號的,真想打小嬌的主意,那還要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于是小妖成了這里的老姑娘,還好小孟出現了。

    小孟看《形學》後,把書送給了小嬌,小嬌這會在小孟的培養下,已經識字了,從師這行來說,小孟和小嬌兩人可真可謂是志同道合。當化名小孟的小莊同志,決定再留五年時,同時也就決定,找個時間和董爺說說,準備迎娶小嬌……

    陳澤在三湘商行的一干人馬到京城後的第二天,也到了南京,王動馬上從心理上感覺擔子輕了很多。

    在陳澤的建議下,雪糖和味精,沒有交給三湘商行,陳澤的理由很簡單,不能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三湘商行現在已經很引人注目了,只要皇上想知道,可能第二天,三湘商會的每一分銀子的出入都逃不過皇上的眼楮。就在這個生意要交給誰去打理的時候,劉鷹帶回來了一個人。

    王動通過焦玉李遠把綠柳的弟弟搞了回來,原來,綠柳姓王名柳姬,他弟弟叫王鑄,現年已有十六歲,後來李遠答應幫忙的時候,他便讓劉鷹去接這個小舅子回來,這事一直秘密的進行著。當下姐弟相認,相擁而泣,當年還是個總角童子,如今長的已經象個大人了。對于這個小舅子,綠柳和王動早就想好了怎麼用,只是要听他的意見,這個王鑄打小就听姐姐的,如今好不容易見到了姐姐,那自然沒話講,更是絕對的听話,特別是知道了姐姐的經歷後,對這個姐夫也是禮敬有加。

    沒多久,他便被王動送走了。楊剛陪著王鑄從淞江開始起沿海南下,去收菜,同時還被叮囑去找一種叫海帶的菜,收到菜後,要求曬干,然後把貨集中到澎湖島,在那提制味精。

    同時被派出來的還有鄭六使,這個被大家一直叫小六子的王動的跟班,這半年多來跟著王動長進了不少,他分配到了一個光榮的任務,南下去收焦糖,收到糖後也是運去澎湖島……

    澎湖共有三十六嶼,最大的一個島上有澎湖城,雖然澎湖島在元朝時就設有巡檢司,但在洪武皇帝(1388)時被廢止了,所以那個地方現在基本上只是在海圖上有,去小硫球(台灣島)的時候,會在這里停一下,僅此,島上也只有漁民,大量的人口都被遷到福建了。

    本來當時整個小硫球都只是福建泉州同安縣管,所謂的管,其實並不真的管,明朝基本上已經放棄了小硫球,王動是有去佔領台灣的意思,但他不敢,時間不對,太過冒險了,真的要佔領,還是搭上鄭和這條線再說吧。

    收菜非常的容易,因為這個東西基本上不值什麼錢,漁民們灑網捕魚經常能網到,結果到岸邊時從網上摘下來,往碼頭或是沙灘上一丟就算了,偶爾想吃了就帶些回家,所以說,基本上是不值錢。對于用作藥材的菜,當時也曾經有人來收,但這個東西,都是一兩年才有人來收一次,量也不大,所以大家也不重視。突然有人要出錢來收的時候,這下就不同了,下海專門去撈的都有了。他們放下了定錢,同時約定讓漁民們把鮮菜曬干,過大半個月再過來收。

    楊剛領著王鑄在淞江府就找到了菜,一路從淞江府南下,沿著海,一直到廣東,這一路,楊剛是沒什麼大問題,他本來就是漕船出來的,但王鑄是被折騰了一下,還好,他也算是南方人,行過船,但江河行船和海上不一樣,沿著海跑了幾個島,也把他吐的五髒六腑都移了位。到了廣東後,他們兩在當地雇好了貨倉庫,然後又從陸路返回松江,然後再一路收曬干的達菜,等他們再到廣東的時候,各地的干菜已經全到送到了,足足有三萬多斤,把當地的伙計嚇了一跳,他們對外則稱要去制藥,然後又雇好了船把這些干菜送到了澎湖。

    雖然說早早就有禁海令了,但民間海上貿易還是有,往硫球的有,往日本的也是有,但規模都不大,算是走私那種,但往小硫球去的就不一樣了,那至少還算是大明朝的國土,所以基本上還是沒什麼風險。

    到了澎湖城之後,楊剛吃驚的發現,這城里人口並不少,還有個千把人呢,算上整個三十六門嶼的漁民,估計有兩三千人,這些都是近十年來,偷偷從福建過來的,官府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到了澎湖後,楊剛和王鑄便忙上了,開始架鍋著菜制味精,整個工藝過程,基本上綠柳已經教會了王鑄了,王鑄也不是個笨的人,畢竟還是有些讀書人家的遺傳的,加上楊剛這些年的歷練,兩人沒花多長時間,便制出了味精,另外加入蘑菇雞湯的雞精不多長時間也制成。

    他們在忙的時候,鄭六使也沒停下來,他收的焦糖也送到了廣東,也從那一船一船的往澎湖送,在王鑄的作坊里,雪糖也開始大量生產了出來。

    這兩樣東西制作起來非常簡單,他們只是請人去收柴燒火,對伙計們說,在制藥,其他的事,都是自己動手,三個人在那忙到永樂五年九月初整整兩個月,楊剛和王鑄帶著貨回京城了,兩人是黑了不少,但倒是沒瘦,一問原因,其實在島上吃的還是蠻不錯的。楊剛是回了王動家,但王鑄卻連人帶貨住進了三湘客棧。
Nineider 發表於 2009-3-6 16:03
第三章 金陵煙雨 第二六節 事情很多

    南下制糖和味精的這兩個月里,京城發生了很多事。

    當然這里面最最重要的事,徐皇後過世了,這位被永樂深愛著的皇後在床上躺了整整三個月後,終于離世了。永樂在這點上與他的父親有想似之處,朱家的人對自己的老婆的愛,似乎可算是其他朝代皇帝們的典範,他們後面還出現過好幾位對老婆矢志不渝的皇帝。徐皇後死後,永樂再也沒有冊立皇後。

    三湘商行的生意終于做大了,他們的銷售渠道展示出一強大的優勢。酒和油開始大量銷售了,同時酒的銷售又帶來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糧食,大家都知道造酒是耗糧食的,終于有人開始往皇上那進言,說三湘商會大量造酒,徒靡糧食增奢侈之風俗,結果商會另出銀兩購糧賑陝甘之災,更獻去腐酒(醫用酒精)與朝庭,這兩個舉措讓一幫別有用心和憂國憂民的御史們無話可說。

    江心洲的槍炮局,在這兩個月里多了好幾位供奉,銅匠胡大這種高技匠師級別的請了好幾個,都是精于銅鐵木石等行業的制作,在他們的集體努力之下,燧發槍終于試制了出來,但還不象火繩槍那麼成熟,王動是堅持大力發展燧發槍,而焦玉的意思是兩者並舉,于是,京師里的神機營還以裝備火繩槍,而新的燧發槍則計劃裝備一個哨(1000人)先,這個哨按王動的想法,到時可以給鄭和先用。

    而匠小孟這會也成了槍炮局匠師的總管,在這里,他踫到了一個自家人。

    四房莊焯宇,不過此時的名字是丁宇,他被吳鐵匠派給了王動,丁宇長的黑,長老他帶到長沙府後,他居然生病了,長沙陰濕,他水土不服,又拉肚子又感冒,整個人幾近脫水。最後被吳鐵匠手下的人給救了,于是便在鐵匠輔住下了,最後便成了那里的一個鐵匠。莊家的人沒一門手藝是不能回去的,五年時間里,他自己感覺已經超過了吳鐵匠的兒子吳壯,但他沒敢露頭。他們家祖傳的鑄劍,自己雖然還沒有入室正式去學怎麼鑄劍,沒吃過豬肉,天天都見豬跑,但他還是非常小心的隱藏自己。

    盡管他很小心,但還是引起了注意,丁宇只是想回家時給家里人準備點禮物,于是就偷偷的打了幾把剪刀,就是這幾把剪刀,讓人發現了與眾不同之處,別人以為是吳壯打制的,這個吳鐵匠的兒子,一直是鐵匠輔技術第一的小伙子,非常老實的回,不是他制的。這事發現在王動請三湘商行的一幫人在春花樓喝花酒的時候,孟強的離席就是因為這事。吳鐵匠很生氣,任何一個地方都有一個地方的規矩,而丁宇的故意示弱,讓吳鐵匠覺得他有所企圖。

    丁宇的剪刀打的很小巧,結合了銅匠的手藝,僅用兩指便可操使,且問了之後,才知,只為剪指甲而用,特別是上面刻了一個“宇”字,一看便知丁宇所制,而大家所共知的丁宇是不識字的。在吳鐵匠郁悶了兩三個月後,當王動問他要一個手藝好的鐵匠時,他便被分派了過來。

    盡管有五年沒有見面了,莊家的兄弟兩在江心洲第一次踫面時,就認出了對方,但還是小心翼翼的保持著陌生人和相交不深的狀態。直到丁宇和小孟被王動喊到一起,攤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張圖,手弩,王動言明,此弩機圖得自古書,不知他二人有沒有興趣,若有興趣的話,王動願意出資試制,但希望他們能保守秘密。這下兩人名正言順的天天泡到了一起,兄弟兩感嘆萬分。

    對于王動來說,小孟,他非常的欣賞,贈書後,小孟基本上已經被王大人折服,所以很順利的被弄了過來,船廠不放人,于是,王動便讓李遠出面,把小孟借了過來,孔明借荊州,一借不還了。丁宇,吳鐵匠雖然沒說什麼東西,但從長沙過來的,王動都視為自己人。這個弩他試制後是為了配備給自家的護衛的。

    王動家的護衛終于顯示出了驚人的實力,當然這是在王動要求和劉秀珠的威嚇,以及劉鷹的調教之下,王動沒啥本事,他也只能提提要求,其實以王動目前的身手,已經能算是個高手了,少的是打架的經驗,另一個就是他自己刻意的偽裝。而劉秀珠也隱隱感覺到自家夫君可能要做大事,但是什麼樣的大事,她是不會去過問的。三十六名護衛沒事就是在家里自己練開,有時則是被帶著在村子里跑來跑去,這讓村民們覺得新鮮,更讓外面的眼線奇怪,結果得出一個結論是,這幫護衛身體過去強壯,總要有點事來發泄,天天跑步算是其中之一,當然還包括游戲,騎馬之類的。

    王動家里本來就有個池塘,他在池塘中間建了個石頭的船,美其名曰,石舫,其實這是陳澤的一個建議,以後在此船上議事,不怕有耳目監听外傳。而另一面,王動所在村子,在王財主的鼓動下,開始養豬養魚,王動把他在後世知道的一鱗半爪發現到了極至,池塘分層養魚,用豬糞養魚,用豬糞制沼氣,這使得,村子里的人再也不用去砍柴,不用去燒秸稈。這在當地傳為佳話,不過他們不知道的是,王動通過整個村子的沼氣池,設計了今人恐怖的防衛體系,整個村子隨時都有可能被炸上天,只是看王動需要不需要。

    朝庭對于商人,工匠和貨殖的觀念,終于有了微妙的變化,在這種狀態下,金陵的學子們已經進行了多次的辯論。不幸的事,贊同王動觀念的,大多出身是商賈或是有錢的工匠家庭,而持反對意見的則是世家子弟和貧家學子,這讓王動覺得有點郁悶,這讓人有不夠客觀的感覺,大多數人還是以自身的觀念和好惡來看待這個問題,而不是持公正之心。不過他還是感到高興,畢竟,這個問題引起了關注,至少是在底層。王動那當然不知此事早早就驚動了朝庭里的大人物,只是皇上沒發話,個個都不大敢吱聲罷了。皇上雖然沒有發話,但大量的瓷器,絲綢卻被送往了北面,邊市在朝庭的默許之下繁榮了起來。

    岳州岳陽樓已經成了當地的最重要的商業區了,董標帶著秋紅苑的大娘一起過來了,一個是應王動的要求過來的,另一個是過來買些姑娘,原來定的畫舫已經制好了。王動喊董標過來就一個事情,借人,要他趕快幫著訓練六百個水手,此事他已經與嚴船主商議過了,雖然他只要六百人,但嚴幫主的意思漕幫支持王動,但還是讓他與舵主去商量,他先找來了董標。董標拿不出這麼多人,不過答應出一半。彭舵主那听說董標出一半,他也決定出一半,而這時江西刑舵主終于聞到了腥味了,刑舵主是位老人,他手底下的船也老,都是陳友諒那會的戰船級別,但卻是三個分舵中船最大的,他遞了個信息過來,願意出兩百人,這下王動放心了。

    王動雖然極少去參加什麼詩會詞會,但有時仍然逃不過去,但他基本上是坐著一言不發,他不出聲,並不代表著別人不主動來結交他,兩個月時間里,他終于看出了些苗頭,大多數都能對上號,但有位南陽人查晃,字成右,對他特別熱心,王動多方打听,都沒打听出什麼東西,不知此人來頭。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