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重回永樂時代 作者:清宵好夢 (連載中)

Nineider 2009-2-3 17:27:53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499 122082
Nineider 發表於 2009-3-15 10:51
第四章 南洋夜雨 第六六節 國事重重

    “去年自高麗歸京師,路過北京,蒙趙王看的起,還在瀟湘記賞了頓酒,听那的張掌櫃說,那酒可是靜之釀制的。”黃儼笑的很真。

    “趙王喜歡,下次要讓二哥多送些到王爺府上。”

    “趙王天資聰穎,禮賢下士,如今替皇上拱衛北京城,國之棟梁呀!”黃太監感嘆,露尾巴了,原來黃太監是趙王的人。

    “北面的局勢,趙王委實辛苦。”

    “都說靜之從商是明珠暗投了,果不其然。”黃儼這話還真是發自內心的,王動這才從西洋回來幾天呀,連鄭和都還沒到京師呢,王動居然提到了北面的局勢。

    “小子愛財,呵呵,上不得台面的。”這也太假了吧,你這樣還上不了台面。

    “北面是緊呀,皇上也是剛剛南歸,四月郭驥大人使韃靼,居然被殺了,皇上震怒。何福已經在甘肅備軍了,不知典何人為帥。”黃儼侃侃而談。

    看王動不配合,黃儼有點奇怪,“靜之以為趙王可否為帥?”

    “這等國家大事,小民怎可胡言亂語。”王動說的不緊不慢,黃儼笑了笑,也就沒繼續,這只是內宮茶余飯後的話題,他本來也不指望王動能回個一二三四出來。

    黃儼能隨口說出趙王為帥,看來里里外外,不怎麼把韃靼當回事,真以為王師一出。北元就平了,哪有這麼簡單地。

    “朝鮮國出鹿茸人生,不知靜之此次下西洋有什麼希罕經濟之物。”黃儼轉了話題。

    王動這下從佔城說起,一直說到他沒去的溜山國、泥渤國,說了個大概,最後表示,等鄭和大人回來,到時備些讓黃大人賞玩。

    這話听的黃儼十分受用,賞玩。這個詞用的好。

    王動離開的時候,黃儼還送了支高麗參給王動。這下黃儼手下的小太監大吃一驚,搞不清王動的來路。從來都只有黃大人跟別人拿東西,居然這次他送東西給別人,還是個沒有品級的官員。王動有沒有品級,小太監不知道,反正王動沒穿官服這是事實。

    張科那里王動並沒有得到什麼可用的消息,張科晚上便請解縉過來吃飯,說是王動回來了,有些東西要送給解大人。

    解縉自然有請必到,王動送他地東西也簡單,釀的椰子酒。幾管筆。

    “清香,清冽,果然不是凡品。”解縉喝了連連說好。

    “解大人辛苦噢,皇上北游,全賴解大人在京師周旋。”張科引話出來。

    “呵呵。太子辛苦。”解縉說地倒是實情。

    “皇上怕是要差淇國公北上了吧。”王動試探。

    “唉,難免一戰。”王動只要是請解縉吃飯,總是會從解縉嘴里套話,解縉也習慣了。解縉的感覺是,王動為了做好生意。自然要了解朝庭地動態。

    “今年瓦剌封了三個王。郭大人使韃靼,也是封王。韃靼的本失雅里原來就是被瓦拉打敗了的,哪里會咽下這口氣。”

    郭驥只是一步棋,永樂可能早就算到出使的官員會被殺,而郭驥當年出使過北元,非他莫屬,而且極有可能,郭與本失雅里認識,永樂以為可能不至被殺。死的其所,永樂有了出兵的理由。

    “皇上有些輕狂了,今年設奴爾干都司,封了瓦剌諸王,安遠候滅倭,算上去年收交趾,鄭和大人使西洋而歸,何等的盛事。瓦剌,韃靼,非我族,近年多有騷擾之事,北元多年未有兵戎,皇上心癢了。”

    “淇國公也是個老臣子,靖難名將,由他出馬,壓的住。”

    “江西李法良傳彌勒教,豐城候領了兵去了,不成大氣,年底必定。”

    “洪武年間,秦洮河雅茶馬司,以川陝茶易西番馬。上馬給茶八十斤,中馬六十斤,下馬四十斤。至今年,碉門茶馬司用茶八萬三千零五十斤僅易馬七十匹,而且多為瘦弱。皇上年初命戶部申嚴邊關茶禁。同時設洮州、甘肅二茶馬司,加強以茶易馬事務的管理。”

    “過年靜之沒回,今年元宵設公假十日,呵呵,普天同樂。”

    從解縉嘴里,王動還真的听到了不少消息,解縉也提了對北上人選地看法,這幾天永樂一直有點猶豫,內定是邱福了,但好象又有那麼一點不放心。

    解縉這人看人一向是很準的,他也以為,淇國公是個很好的人選,不過朱棣還沒問到他。

    王動給解縉的建議是,問文臣,縉紳自可提議,問武將,解大人還是三緘其口為上,這建議讓解縉覺得有點奇怪。

    解縉又問王動西洋的風物,王動又挑了些有趣地事情說給解縉听,這下王動不必左思右想,怕解縉抓個什麼語病說個掌故出來。說到暹羅男子瓖珠,古里人手腳並用做計算,滿剌加的老虎,听的解縉也是津津有味。

    明朝要在西洋諸國設城堡之事,解縉當初也是支持的,不過听王動講了點經濟上的事之後,解縉又想開了。唐宋元都是有海外貿易地,官方只是抽稅,如今朝庭直接做生意,賺是賺到了,與民爭利不是好事,且張士誠方國珍地余逆這會已經平的差不多了,要不要重開海禁。

    最後又聊到了書地方面,解縉主編的《永樂大典》終于完工了,王動走後不久便完工了。皇上听說三湘商行願意出次抄錄副本,非常高興,不過出錢可以,書卻不能借你們抄。反下這會國子監里毛筆字寫地好的抄手一堆大堆,都還沒遣散,正好接著再抄。不過解縉佩服的還是王動出的那幾本新書。

    瀟湘書局算是賺翻了,王動自己還沒得以消息,解縉倒是告訴了他,《人間詞話》和《宋元戲曲考》又印了。詞就不提了,王動已經公認有詞名了,戲曲經過朱元璋的提攜現在可是入了大雅之堂了,王動出了這書之後。經過幾個在家沒事干的王爺的推波助瀾,戲曲算是紅了。徹底的紅了,這行人倒把王動給供了起來。雖說大多都還不知王動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關于他地書,解縉又給了他一個消息,皇上全都有看,而且還請了有司人員去講注,但總是不得其意,特別是《銀鈔通論》。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消息就是,皇上私下表示,不要去爭論靜之地言文,這個指示,讓很多人都不解。民間是有些爭鳴,但上面不表態倒也是風平浪靜。

    王動對永樂掌控輿論和理論界的能力是相信地,憑著永樂干的那些事,足夠讓文人們詬罵幾世了,但又有怎麼樣。還不是永樂之治,天下太平。這頓酒吃到很晚,以至于,解縉是被送回去的,張科告訴王動。解縉如今接了任務。編些給皇太孫看的書,至于國事。他居然十分罕見的有點放手了,不是太積極于國事和名利了,居然懂得四處去應酬了。王動听了也是笑笑,自然是要改,按著原來的脾氣,這會骨頭都找不到了。

    第二天谷王差人過來相請,王動又是收拾一堆禮物去拜訪。谷王自以為是王動的老恩主,雖然外面傳現在王動跟楚王走的更近,王動受皇上的恩寵,不過谷王對自己與王動的關系還是很有信心地,對王動的忠誠也是很有信心的。

    分了主次坐下之後,說了一大堆的費話,進入主題,谷王可是投了資的,王動這邊要報出個年收益出來。王動細細地把帳目算了一下,告訴王爺,這會你可以領個五十萬兩白銀。谷王當下表示,暫時不動,滾存下,繼續去做生意。

    接下來谷王問起的是王動在益陽的生意和江心洲干的活,這下把王動問的郁悶了,心想,王爺你這也太心急了吧,這兩處可都是國家機密呀,都是制造武器地呀。

    王動只是說,他參加設計了些器械,出國都兩年了,現在情形如何,不大清楚。谷王也不是笨地人,一听王動這麼回,也知道他在擔心什麼,沒去細究。

    以前王動還感覺一天能干很多事情,這次回來,他發現時間不夠用了,自己也安排不過來了,最好是要有個秘書,最稱手的是綠柳,而這會她懷上了,在長樂就有反應了,有點吐,但總以為是王動設計地馬車有問題,坐著人暈,回到家之後,方上一號脈,馬上就問柳夫人要紅包,都三個月了,居然一點都看不出來。

    明天鄭和就回南京了,今天王動一天不出門,在家里好好陪陪家人們,正好張晉湘和張馬氏被馬府請了去,王動馬上命人把宅門關上,在家里大動煙火,排上了流水席,全家人熱熱鬧鬧的吃了整個下午。晚上開始大派紅包,算是東家對家人們照顧萍夫人和欣小姐的謝儀。

    很多新買來或是雇來的人並不知道王家還有這種沒大沒小的傳統,而那些老人們,比如廖柱,及那些護衛,則早就習慣了。現在府上人真的多了,王動買來的,在福建時收的,到了番國時別人送的,加上請的郎中之類的,粗粗一算,王動府里已經住下四五十人了。不過廖管家對這些已經不以為意了,在佔城,成千上萬人的工地和村寨他都管過。

    王動給長沙的喬掌櫃去了信,問他有沒有意思到京師來,喬掌櫃其實也清楚,去京師是早晚的事情,大掌櫃只是看他願不願意。這邊瀟湘記已經派別人去查帳了,只要帳一查完,也算是對望江樓有個交待,到底要不要去京師呢,喬掌櫃也是在猶豫。孩子在長沙的學堂里讀書讀的不錯,他相信,到了京師之後,只會更好。問題是,他到了京師是大掌櫃會怎麼用他,這會他心里還是沒底。

    事實上是,喬掌櫃又在長沙繼續呆了下去,查帳的發現,喬掌櫃在望江樓的帳里混了大掌櫃府宅的帳,覺得有點不妥,帳是送到張浩手上的,張浩覺得沒什麼問題,不過張萍覺得有問題,張萍認為喬掌櫃這樣做有點私心在里頭,雖然私到王家的宅院里頭,但也不對。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他們得到這個信息的時候,王動已經南下夷洲了。

    不過這事倒是給了喬掌櫃另一個機會,沒讓他來南京,沒調他下西洋,而是調入長沙的三湘商行,開始接觸別的行業,而且,王動把他自己在長沙的產業交給了他打理,書局,泥灰場和木器場。
Nineider 發表於 2009-3-16 20:17
第五章 運籌帷幄 第一節 觥籌之間

    (弄錯了,宗人府不在皇城里頭,不好意思。)

    鄭和的船隊回到了京師,昨天王動就發現,城里又開始張燈結彩了,自儀鳳門起一直到會同館,這次的聲勢比上回還大,一路彩旗飄飄,王動看了就在想,下次要開個做標牌旗幟的作坊就好了,太多生意可以做了。

    和上次一樣,還是太子出面,王動跟著家人去了馬府等鄭和回來。帳在甦州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數據應該是皇上看了很高興的。

    晚上又是折騰到很晚鄭和才回,回來家人見面,特別是多了個王欣,鄭和看了非常開心,又是打賞,派了一大通禮物。考慮著鄭和很辛苦,大家也沒多說什麼話,早早的就讓鄭和收拾收拾休息了。鄭旺在府里仿著王動宅子里的樣子弄了個洗澡的池子,小池子躺下兩人還有余位,一邊牆上有水管出水,各有兩個拉手,一個控制熱水,一個控制冷水,鄭和這會泡在熱水里,渾身放松,慢慢的閉目沉思。

    皇上照例是大大的夸了鄭和一番,問了下西洋的過程,特別是這次跟著他回國的那些個使臣,問的很細。讓鄭和意外的是,永樂問了王動的事情,生意怎麼做的,甦門達剌國發生了什麼事情等等,特別還提到了龍城(新加坡)。鄭和一點都不敢隱瞞,據實以告。永樂只是點頭,表情漠然,不知是怒是喜。

    有了王動的參加,鄭和下西洋的事變的簡單了很多,特別是貿易這部分,他不用去操心了。而且王動參加到各個基地的建設之中,熱情之高,早就讓鄭和懷疑了。自家人,他也沒什麼好說的,問題是,他都懷疑了,永樂也是會懷疑的。

    楚王這幾天特別高興。嗓門很大,世子也頻頻的約王動喝酒吃飯,長吏文刀三也過來南京城了,王動卻是沒空,不過楚王世子相約又推不掉。

    “靜之一出手,大明朝整年的稅賦都賺了回來了。”楚王不大明白,文刀三可是算的清清楚楚。

    “文大人夸大了吧!”這種事情一定要低調,“殿下試試這肉,番國出地火雞。”

    “肉有點躁。蠻有咬勁。”朱孟烷咬的很吃力。

    “我讓大哥給楚王準備了點酒,番國的椰酒,等下煩世子帶回。”王動說的大大咧咧的。其實他是不想直接找上門去,影響不大好。他回來地時候,列了一長串的名單,送這送那。

    “不必多禮了吧!靜之,這回宗人府可是大大的露了臉了,父王在想,內府會不會把這事接手過去。”

    “接手這生意怕是不會吧,加股進來倒是有可能。”王動算的很準,永樂帝這幾年在不停的削藩,永樂四(1406)年齊王被廢。永樂六(1408)岷王被削官屬及護衛。當初建文帝,沒干的事,朱棣輕松的搞定了。對于楚王這種大條的又老實听話的,只會褒獎,應該不會動到。

    “父王也不想摻和到宮里地事務中去。”

    “那王爺還是回湖廣更逍遙些。”王動補了一句。

    朱孟烷和文刀三對視了一眼。楚王可是宗人令噢,多少是個官呀,宗人府可是在京城。

    “世子殿下也不小了,應該出來歷練一下了。”

    “呵呵,靜之所言極是。”文刀三覺得沒錯。王爺只要留在武漢就行了。世子放在京城,一來可以向皇上表個忠心。二來有什麼事務,第一時間也能有個處理反應。事實上,宗人府基本上也沒什麼大事,真有什麼大事,也都是皇上拍了板子的,楚王最多執行就行了,這種出人出力的事,又不要王爺親自出面,有個印就行了。

    “明日會宴,有幾位王爺會到?”王動問。

    “還不知,谷王已經在京師了,周王、寧王、遼王也會過來。”世子看來不是很清楚這事,王動這麼一問,朱孟烷也知道以後該怎麼做了,看來有空地時候,那些叔叔伯伯那里,不能斷了來往。

    “過些時日廚師比賽又要開始了吧,王爺能否撥冗關心一下?”王動問,這些天酒肆行會已經讓張科問了王動幾次了,第一屆楚王出席了,第二屆楚王只是送了幅字過來。

    “呵呵,去年父王身體不適,今年,不知能不能安排的過來,番使來朝,事多些。”

    “還請世子殿下關心一下。”

    王動給楚王準備的東西還真不少,整整一車,不過細細算起來,還真的都是些土特產,珍珠寶石香料珊瑚之類的都沒有,只有些米、酒、紅薯干、香蕉片、椰肉干之類的。

    晚上過來吃飯的是一幫將軍,李遠為首一幫將軍,王動沒有擴大化,只是把原來的老關系喊了過來,槍炮司的和三大營的,吏部工部和兵部地幾個管事也一起請了過來。請這幫人吃飯最簡單,只要酒管夠就行了。酒桌上的主角不是王動,而是周鼎,神機營第一次出兵,就給大明朝掙足了面子在龍城打了一仗,在那孤爾國打了一仗,雖然對陣的國家不及明朝的一個行省,但打了勝仗呀,這是最關鍵的。

    席間王動新認識安遠伯柳升,前些天才听解縉說此人大破倭寇,沒想到馬上就認識了。後來一問李遠,李遠說了實話,從陸軍升到水師,柳升突然發現槍炮地重要,所以進京之後,一直纏著李遠和焦玉,要去看新制的火器,今天听說王動作東請吃飯,死面賴臉的跟來了。

    席上除了听周鼎說山海經以外,後來談的最多的就是西北地局勢。李遠被點了將這會只有王動知道,而且據歷史記載他也是死在了戰場上沒回來。

    听周鼎吹神機營在西洋地戰績,王動就知道了,李遠逃不掉了。皇上一定會派一支用火器的部隊去鍛煉一下,神機營不會被派去,但槍炮一定會送過去,而李遠又是最懂槍炮地。神機營下了西洋之後,又有衛戍部隊補充了進來,一直是李遠在帶,所以他是最合適的人選。

    一幫人吃好喝好,又定下後天給王動周鼎洗塵。還要再來。

    這幾日南京城里很熱鬧,王動也跟著隨喜,上午地時間機動,中午一定是有飯局,中下去市舶司報到,晚上又有飯局,結束的早,就回獅子山下去住,結束的晚就在張科珍珠橋睡下。

    市舶司本來是在戶部和禮部的領導之下。但這會宗人府又插了一腳進來。官方的貿易早早地就在番國搞定了,但這次隨著鄭和過來的使臣都帶了不少貨過來,其中一大部分還是私貨。這些東西大明朝向來都是一口吃下,他們要自己拿到市場上去賣則要申報。以前番使說什麼價就是什麼價,現在不一樣了,有幫專門做貿易的人存在,自然要用一下,王動等就被召了去了。

    諸國使臣也都認識王動,看到王動之後紛紛表示,貨就直接交給王動去打理了,至于自己想要的東西,列了個單子。讓王動去配,這對于王動來說,還不是小菜。會同館里除了住了鄭和帶回來的使臣以外,還有琉球國、朝鮮國和瓦剌的使臣,他們這是第一次听到王動的名字。有心人已經把王動這個名字記了下來,還打個了圈圈。

    者米蘭好不容易得了空,可以去王動家里看看,結果她這一出門,問題就來了。按著甦門達剌國女王的身分。放在明朝也就比皇後矮幾個級別。至少也是個公主的級別,于是她一出行。禮部鴻臚寺等又要派出隨行官員,至少也得是個四五品地官。說句實在話,這會京師里,外事部門的接待任務實在太重了。

    滿剌加的使團要去甦州看看,暹羅地居然要去雲南看看,佔城國的想去杭州,古里國的要到鳳陽卻為大明朝皇陵祭祖,很多國子監、翰林院的官員都被臨時借用了過來,還是不夠。

    陪著者米蘭到王動家去的居然派上了駙馬爺了。廣平候袁容,朱棣大女婿,此人居然還是有些來歷的,他老爸跟著朱元璋混,干到了都尉,他本人也是個小白臉,被朱元璋指派為朱棣的大女婿,早期一直是朱棣燕王府的儀賓。前面介紹的沒錯噢,十個王府的儀賓九個都可能娶上王爺家地公主。可能也就是因為做過儀賓,所以被點幫忙做接待。

    袁容此人鄭和對他的評價還不錯,此人跟著燕王靖難,還立過軍功,不過有些驕縱,讓王動意外的是,此人對王動倒是蠻客氣的。見了面才知,王動以前見過,當初到江北試炮的時候,他也是隨行地官員之一。

    者米蘭到了王動家,可把王動那一家子人給好好的折騰了一下,禮數不能費呀。當著駙馬爺的面,一家子人過來見禮,該下跪的還得跪,沒辦法。駙馬爺一走,又倒反回來。者米蘭給張萍捧茶,不過張萍沒接,因為者米蘭年齡比她大,加上人家也算是個女王呀,看著者米蘭尷尬了,王動接過了茶杯。

    王動家今天與會同館有的一比,佔城收地女僕、舊港跟著來地王倩,加上者米蘭和她的侍女們,好幾個國家地人。

    王動家里的食堂越擺越大,護衛專用的,下人專用的,還有就是賓客專用的,主人用的有兩住,一處在各自院子里,還有一處是所謂的飯廳,到過王動家作客的人都知道,在王動家里,吃是件大事。

    晚上吃火鍋,火鍋最好,不分主次,王動更是命人在邊上擺上了一大盆冰,冰上放濕毛巾,吃到出汗時,隨手取來擦拭,那叫一個涼爽。趙大娘與綠柳認了個姐妹,今天也在座一起吃,回到南京,她也住到了王動府里,長沙那邊轉手之後,她算是徹底跟著王動混了。

    今天晚上在王動定里吃白食的還有一位,此人名王厲,字伯嚴,年齡看上去和王動差不多。山西太原府的,由于屢試不第,受鄭和下西洋之事吸引,索性離家前往首都南京,意圖見識船隊順便游歷天下散散心。到了京師之後才知道,鄭和還在回國的路上。把算著把最後一個銅板花光了,總算把鄭和大人給盼回來了,于是到馬府遞門貼,正好那天鄭和沒在,管家對這種人不太熱情。

    王厲在馬府硬是等到了用飯時間,鄭忠只能也叫上他一起吃,看到他有吃相,鄭忠怕了,哪里是來投鄭大人的,分明就是來蹭飯的,本來王厲就體胖,加上馬府伙食也不差,他自然要把前些日子的損失補上,整個一餓死鬼投胎。那天王動正好在,听到鄭忠抱怨,也就這麼認識王歷,問他願不願意跟著自己,王歷自然是知道王動的名字的,那還有什麼話好說,卷上輔蓋就到王動家住下了,當然了,他也沒什麼行李。

    接下來的日子,王動根本沒空理他,他倒好,天天與方中及護衛們混在一起,听他們講下西洋的經歷,講到最後發現了個問題,他是山西人,不會水,而真要跟著下西洋周游番國。不會水可不行。吳朝干等人這下有事干了,特別是王陳劉三一伙,他們當初可都是馬匪強盜出身,也都是被回國忠等人調教出來的,這會輪到他們折騰王歷了。

    王歷雖然是個書生,但下西洋這會是他的目標理想,為了這個目標,吃點苦頭不算什麼。今天他被擱在了院子里的池塘泡了整天,人都泡的發白了,肚子里連酸水都吐光了。晚上一看到火鍋,除了那鍋里還在冒著泡泡以外,怎麼看怎麼象他下午吐出來的那灘雜碎。

    “別,看到湯肚子里翻騰,有干飯不。”王厲可是好好的試過池塘里水的味道了。

    “王胖,這湯可是海蝦打底的,還有甜署,這些料,你就是去瀟湘記都吃不到。”吳朝干逗他。

    “這會龍肝鳳髓都吃不下,干飯就行了。”
Nineider 發表於 2009-3-16 20:18
第五章 運籌帷幄 第二節 路在腳下

    三湘商行的一幫人又聚到了南京,浣江代表太倉倉庫,鄭六使代表長樂倉庫,阮勇代表京城面邊龍山泥灰場,一起在王動家里開會。

    韋方谷報帳,國內采購多少,貨值多少。

    張浩報帳,國外賣了幾何,采購多少。

    蔣武匯報,多少人在國外做事,花費多少。

    浣江報帳,倉庫發貨多少,收到西洋來貨多少,銷售出多少。

    鄭六使報帳,倉庫發貨多少,收到西洋來貨多少,銷售出多少。

    阮勇報帳,生產水泥多少,磚多少,窯器多少,玻璃多少。

    柳姑娘匯報,組織了幾個行業共計多少人下西洋。

    高天雄匯報,桃江工坊、潭州煤爐和白沙酒廠的帳務。

    最後是王動報帳,此行一共賺了多少,另外在各番國投資了多少,還有就是今後的發展規化。

    如果前面粗算的時候,有賺下一千多萬兩,但細細一算,除去幾個大戶搭進來投資的,真正賺到的,也就三百多萬兩。不過這三百多萬兩也夠大家好好花花了,分紅方案一定,大家都很開心,不過分回去的不是銀子,而是實物,都是從番國帶回來的胡椒,香料,珍珠,寶石等。

    晚上張浩,鄭六使、蔣武、廖管家和王動又坐了下來。鄭六使也就是小六子,算是王動一手培養起來的,基本上是自己人,另三人是跟著下西洋的,彼此相知,王動跟他們交底了。其實,不用交底。也們也清楚,王動早就走上不歸路了,私制武器和制販私鹽兩條就夠了。

    “洪武皇帝始海禁,我朝雖通西洋,海禁仍然不廢,以洪武皇帝之威嚴,估計此令不會廢止,自三湘商行。明龍商行,乃至中華總商會,國際貿易行會運營,以官府組織貿易代替官府貿易、代替民間貿易,已是必然。此次西下,已經為朝庭賺足了銀兩,今後此法勢必大行,縱使我等不主事此事,皇上還是會另擇他們下西洋通商。”

    “舅父鄭和大人所掌的不是西洋政事。同時也掌控西洋商事,西洋軍事,故此。商行所有商事,務必以鄭和大人的政事為中心,切切不可因商廢政。”

    “龍城的兵力不足,一是人丁不旺,二是財力不濟,人丁一事,或移民,或搶掠,自大明朝移民之法不可行,朝庭不許。只可潛行之,但量必不大;搶掠,以西洋之行考略,暹羅,錫蘭山。爪哇國三國可施行,如若施此計,必定阻斷其國與朝庭的往來,此事還需斟酌。財力不濟,主要是資源不夠。夷洲短煤鐵。龍城更是無所出,某知有一南洋大洲。物產豐富,然目前實在是荒蠻,若要移民開發,還不是時機。”

    “夷洲目前所出只有鹽,陳貴已把鹽賣到了朝鮮、女真和北元,鄭政會在日本沿海一帶剿倭,日本國小力弱,其國出銀,若能取得銀礦,財資充盈。”

    “我朝海禁多年,自遼東到廣東,漁民上岸者甚眾,自浙江以上起,可私募民去夷洲,福建起可招至龍城,工匠一事,瀟湘學堂培養過于緩慢,此事又不可操之過急,委實難辦。”

    “我朝自靖難起,歷安南戰事,國內多次剿匪,平倭,征蒙古,戰事不斷,退伍傷殘之數甚巨,有經驗地老兵,實乃富貴財富,招之為講席,軍伍可速成。成制的兵丁,當以水師為主,拱衛夷洲和龍城。”

    “朝庭不喜我等聚富,所以,賺到的錢財,還需要投到朝庭所辦的事業之上,不可直接用來做善事,太過招搖。如今朝庭所需,一是馬,主要是用在戰場之上,二是船,下西洋,漕運都需要船,三是兵器制造。這三樣朝庭急用,我等務必投錢于此。”

    “征地略城,需以舅父名義,以朝庭名義,龍城是丘誠在管,夷洲還需有人出面,土著最好。夷洲一地,自洪武皇帝棄守,已成荒蠻,朝庭只是不想夷洲造反,其他的,任其自生自滅,所以夷洲切切不可張揚。”

    “鹽出朝鮮此乃朝庭之大忌,琉球國日本國亦可制鹽,已經命陳貴使人去兩國試探,如若可行,當設鹽場,由他國出頭,朝庭則無口柄。”

    “馬歡此次去天方國,只是去探路,歐洲諸國好奢靡,可大行商務,此事極需用船,夷洲和華州船廠已經可出1000料船只,年內可出2000料船只,船出,貨要能備齊,西洋諸國各作坊已經開設,所出之物只是日用,賣價不高,缺好的匠師。船出,人也要能備齊,舵師,火工,船民全都要找足了。”

    王動說這些,並沒有指望這幾人能完全吃透他的意思,也只要他們清楚這個方向,不在身邊的陳澤和楊剛早就知道了東家會往這條路上走。王動會給他們分工,讓他們各負其責,能提出具體地建議,然後再組織人去實施。

    雖然大家都知道可能會是這樣,但由王動這樣說出來,還都是驚駭的不知說什麼好,王動終于赤的講出這些東西,一次過,講了這麼多。

    “人活一世,有人為做大事業,有人只是想平安一生,我只是想過的更好,能讓身邊的人過的更好。大家都投身商家,大明朝輕商,將相功成,人頭無算,太過血腥。商道一途其實亦然,但已經習慣做幾萬兩的大生意了,再回過頭來去賺一針一錢,各位都會寂寞難奈。這路往下走,便是要做大貿易。大貿易在明朝國內很難有所作為,移師海外是必然。”

    想想也對,廖管家再也不可能去瀟湘記做個掌櫃了。在佔城,他可是與佔城國王打過交道的,國王看了他,還要客客氣氣的喊他一聲廖大人。在古里地時候,廖管家教古里人用算盤。那可是被驚為天人的。

    蔣武在南京逍遙過,但踫到個錦衣衛,不是要低頭或是回避一下,但在暹羅,幾千人在他手下建城,暹羅國王都對他客客氣氣。張浩在長沙的時候,還只是個商家地公子,到了佔城。成了郡主駙馬。

    小六子鄭六使就更不用多說了,一個小二,如今管著夷洲澎湖大半地生意,這在三年前,可是他起都沒想到過的事情。

    王動想要的是什麼呢?王動想要的是,每個他身邊的人,都能知道一個目標,都要能發動自己和親友的力量往那個目標前進。這個目標,不是要去建國當皇帝之類的。只是生活的更好,事業做地更大。

    王厲在王動府上一直沒機會和王動交流,沒辦法。王動太忙了,白天不著家。回到家後地時間,又給了家人。不過王厲倒是發現了一個好去處,那就是王動的書房,那的書不多,但卻有很多他沒看過的書,而且有的書給他打開了另一扇窗。

    盛夏地南京最難過,悶,即使是王動的家,已經是在山腳下。算是個風口了,無風的日子還是有。王動又想著去弄個小水庫支個水車了,可以省下宅子里很多人工,還能有點動力。結果後來水車建起來之後,人工是省了不少。動力沒法搞定,機械效率太低,根本沒辦法達到王動想要地驅動個風扇的效果。

    只要睡地好,天沒亮地時候,王動還是會和劉秀珠一起。跑到獅子山上去練功。然後順便打幾只野味回來嘗嘗鮮。

    白天溫度高的時候,王動會去大水塘里游泳。而且王動游水地樣子如同個青蛙一般,吳朝干學會之後,馬上就比王動游的快了,而且自我感覺,省力。問起來,王動告訴他,這是蛙泳。最讓周圍的人受不了的是,小王欣才會走路呀,王動就把她弄到水里去學游泳了,這可是把張萍的臉都嚇白了,小家伙水是沒學會,王動被周圍一幫人罵的要死。

    綠柳胖了不少,王動這會把欠張萍的在綠柳身上補上了,天天煲這炖哪,弄的另幾位夫人說他偏心。

    者米蘭這會是見識到了王動地柔情了,別的人不帶,他只帶上者米蘭和王倩,王倩還小,王動根本沒把她放在眼里,帶她主要是要個翻譯。只要帶著者米蘭出去,總是牽著她的手,或是去江邊走走,要不就是上獅子山看看。

    她的兒子鎖丹這會和張科家的孩子混到一起了,小家伙學起語言來比大人快多了,這才半個月,居然已經能弄懂彼此地意思了。

    趙大娘手里的姑娘們回來後便被送去教坊司了,按王動的話說,培訓提高。這些姑娘出去之後,可是代表了大明朝的形象呀。當然,這話說出來,讓趙大娘大吃一驚,她可從來沒想到過,她這會從事的事業居然有關國體。還有地就是要補充新鮮地血液,回到南京後,手下百多位姑娘,居然有一半從良了,不是被人娶了走,就是自己贖了身了。弄的趙大娘一直在算,是不是給她們分地銀子太多了。

    王動過了一個月的舒服日子,非常有規律的生活,在這一個月里,他很簡單的送了漢王三十萬兩銀子,賺了一倍的回報,趙王那也是,包括那個黃百戶。全是托了中間人問中間人,要怎麼收錢,結果,對方的意思大體都是本金繼續轉,賺的提回。這幾人與谷王一樣,除了對錢有興趣以外,對王作所參與的各種生產的產品也有興趣。還是那句話,事關朝庭機密,各方面都盯的很緊,王動無能為力。這一個月時間里,大明朝很多身處高位的人都抽出了一點點時間來談論和思考王動這個人。

    御書房里,朱棣手邊有三份報告,紀綱送來的,鄭和送來的,他和王景弘候顯等人問話時問及王動時的記錄。

    從這三份報告中,朱棣看到了一個商業和外交的奇才,鄭和奏請封王動為甦門達剌宣慰使,而且對龍城的衛師鄭和花了不少筆墨,意思非常明顯,西洋諸國皆有水師,舊港國的水師是唯一的漢人軍事力量。應該扶持另一支與之平衡。至于舊港,龍城和甦門達剌,可听之任之。因為現在的海外貿易已經只有一種了,官府主導的貿易,差別只是地點,一是在番國境內,另一是在明朝,錢已經被朝庭抓在手上了。

    鄭和還交上來一份東西。按鄭和地話說,是王動寫的,其實應該說是鄭和寫的,但主要全是王動的主意。輸出文化,輸出漢字,輸出明朝的政治體制,輸出明朝的高檔消費品,輸出明朝的生活方式。當然,王動不是這樣說的。但就是那個意思,經過鄭和一加工之後,滿篇又是仁義道德。鄭和特別說了。這都是王動地想法,這又大大的在朱棣面前為王動表功。

    太子周邊的人不少,楊榮,楊士奇,都在太子面前提起了王動,別的不說,特別是王動居然為大明朝賺回了一年的財政支出。太子妃對王動的關注早在他下西洋之前,這會更是提醒太子要多親近此人。不過讓詹事府的人奇怪的是,除了解縉以外,王動似乎根本不想接近太子身邊的人。或者說,他從沒有主動接近過太子一黨。

    漢王也沒能成功地接近王動,這個商人真是個異數,不過,讓漢王高興的是。他不知從誰那得來一個消息,王動居然提起過邱福帶兵平北元。淇國公邱福可是公認的漢王黨,所以漢王這會隱約又好象捕捉到了點什麼東西。

    趙王從黃儼那得了消息,王動是個可用之人。不是因為別地,而是因為宮里這幫太監。王動好象就只給他送了份禮。雖說送的都是些藥材,但黃儼看出來了。王動是用了些的。犀牛角送了幾只,還有東葛阿里,這東西是滿剌加特產,溫補腎虛,壯陽良藥。

    紀綱總是很郁悶的一個,王動回來後,在瀟湘記大擺宴席,他居然一次機會都輪到。只要王動宴請同下西洋的錦衣衛們,紀綱才收到個請貼,結果一問,王動請的最大的只是個隨著下西洋的千戶,紀綱又覺得沒勁了。他這個指揮使和一幫錦衣衛低級官員混一起,沒勁。于是,他決定推說身體不好,沒去赴宴。禮物王動倒是備的不錯,清一色的土特產品,不過幾樣壯陽地東西,紀綱試了感覺不錯,兩個小妾被他弄到求饒。

    解縉不知王動要干什麼,這一個月來,王動看著象是在忙于應酬,或是被各府衙抓著當差,但細細一看,發現也是多麼有規律的在起居,抓差的事又在他的時間安排里被弄的行雲流水般地自然。而也的宴請賓客之廣,讓解縉真的很吃驚,除了官府以外,王動約的更多的是商人們,而且涉及幾乎所有地行業。真地不知,他的生意要做多大,想往哪個方面去做。王動隔個幾天就會約解縉一次,听解縉吹吹時事,然後又冷不防地冒個一兩句出來。而這一兩句,無不切中關節。

    王動不顯山不露水,但他身邊的人,身邊人信的過的幫手都散了出去,奔向大明朝的四面八方。鄭和和楚王已經開始給朱棣上眼藥了,要雇佣更多的水手和士兵,不為別的,就是為下西洋。這兩人都在勢頭上,別人也沒法進言,而且真正有實力進言的,都和王動一條褲子,都有本金在王動那周轉。文武百官內府內宮都在享受著西洋貿易帶來的美好生活,個個都會時不時的冒一兩句好話,這反倒讓朱棣警惕了起來,懷疑自己這麼重用王動有沒有做錯,但種種跡象表明,沒什麼可以猶豫懷疑的,應該鼓勵他去大步前進才對。

    紀綱送來了王動最近的一些言行舉止,作為一個不上品級的供奉,讓錦衣衛去關注,真是抬舉他了。王動在與武將吃飯時,問到了淇國公邱福,而那會的語境是討論西北主帥,不過,他只是插嘴問了句,要扣議論朝綱的帽子有點勉強,接下來王動又請這人又請那人,駙馬袁容也被請了,居然還有徐祖輝,這可真是讓永樂跌破了眼鏡了(王動送的單柄老花鏡)。

    當年燕王進京之後,開國元勛徐達之子徐增壽因通敵,被建文帝所殺,此人可是燕王的年少時的玩伴,鐵桿的燕黨,燕王追為武陽保,進爵定國公。而魏國公徐輝祖一直是建文帝抵抗燕王的得力干將,但又是自己大舅子,又有朱棣老爸送的免死金牌,永樂也沒為難他,只是削了他的職爵,徐輝祖從此足不出戶,一個人獨守父親徐達的祠堂,出門也就是听個曲,探個春,從不和外人交往,出入也是由他小妹徐妙錦陪著。一想到徐妙錦,朱棣心里又有點痛了,那可真是個妙人呀!!
Nineider 發表於 2009-3-16 20:20
第五章 運籌帷幄 第三節 臚胊河邊 一

    永樂六(1409)年七月,明成祖典淇國公邱福為征虜大將軍,武城侯王聰、同安侯火真為左、右副將,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為左、右參將,將軍十萬騎北行。

    邱福是個老實人,是個實在人,打仗不怕死他算第一,謀略不如張玉,勇猛不輸朱能,是永樂手下排第一的武將。邱福是漢王黨,他從不掩飾他的喜好,不止一次勸永樂立漢王為太子。永樂對邱福也是知根知底,對他干涉立嗣一事並不十分在意,不過有意思的是,冊立長子為太子之後,邱福被封為太子太師,當然永樂不是指望他去輔佐太子,而是去輔佐太孫。

    王聰,朱棣起事的時候還是個百戶,後累軍功封候,與火真是搭檔。火真這人早先就是燕王的人,後來靖難時跟著南軍打燕王,火線投降,後為燕王手下一猛將,朱棣登基後封候。王忠當初是和李遠一起降燕王的,擅用騎兵。

    朱棣對這次出征的人員搭配還是很滿意的。邱是第一猛將,李遠和王聰有謀略,李遠與王忠早期就是搭檔,長于騎軍,而現在李遠更是大明朝火器制軍的第一人。火真是也是沖鋒陷陣的闖將,與王忠又是老搭檔。怎麼看怎麼想都覺得這次人事安排很滿意。如此良將強兵出征,蕩平韃靼指日可待。臨行前幾天,王動特別找了個機會與李遠交流了一下,提了幾條,一、不可分散他手下的五千騎兵。這五千騎兵是備了燧發槍的,要用好手下地炮兵。孤軍深入時。寧可把槍兵炮兵留下,也不可輕赴險境,而使大明朝第一支火器兵種覆滅。二、對邱福能諫則諫,不能諫則要求自己的部隊充當後軍工。事事要留後手,不可力敵死戰。三、認清形勢,邱福、王聰和火真都算是永樂地心腹,李遠一定要團結周圍地人,在戰爭中保全自己。

    王動的這些話,讓李遠感到奇怪,邱福的為人,李遠還是清楚的,謀略是差了些,但打仗基本上還是把好手。靜之怎地如此不看好淇國公呢?在戰爭中保全自己。這是笑話,又不是藩鎮割據的時代,保全了自己回來很可能是會被永樂殺頭的。至于保全這支火器營,不用靜之交待,自己帶出來的隊伍。自然是心疼,拼光了,就沒了本錢了。

    1388年,洪武皇帝手下最後一個軍事強人藍玉,在合勒卡河和克魯倫河之間、貝爾湖南岸大敗北元。北元可汗脫古思的軍隊。諸王、平章以下官員三千多人及軍士七萬余人被俘,脫木思帖木兒逃脫。但不久後後被其部將縊殺。這次的失敗打掉了黃金家族(成吉思汗)頭上的光壞,大多數蒙古部落自立。

    1399年,分布在葉尼塞河上游沿岸的乞兒吉斯部首領鬼力赤,殺了最後一任北元皇帝額勒伯克,統治蒙古各部,且向明朝稱臣,這下獨立的蒙古帝國不復存在了,蒙古各部又回到了爭奪蒙古大汗寶座的紛爭當中。

    1400年被阿甦特部首領阿魯台和衛拉特部首領馬哈木地聯軍打敗鬼力赤。阿甦特部其實是蒙古化了的伊朗人,老家還在高加索,當年蒙古擴張的時候,他們有一個成建制的軍團隨著蒙古人征戰。衛拉特部是定居在貝加爾湖西岸的森林蒙古人,成吉思汗時代被稱為“林木中百姓”。

    阿魯台和馬哈木都不是黃金家族之後,因為可以認為他們強烈地自卑心里,當然了,也不是他們不想當蒙古大汗,真正當了大汗那就是出頭鳥。所以他們在打敗鬼力赤後,便向明朝效忠,因此他們都得到了永樂帝的承認。

    1403年,北元末代皇帝額勒伯克之子本雅失里復闢了自己的汗位,自己宣布自動接位蒙古帝國的大汗。本雅失里比阿甦特部和衛拉特部具有號召力,在血統論的影響下,經過了多年地內斗後,很多蒙古部落也希望有個公認地大汗,于是以阿魯台為主要支持力量韃靼國出現了。

    韃靼的出現,使馬哈木很不爽,在永樂地支持之下,馬哈木搶先下手了。本雅失里手里的軍隊並不多,真正的實力在太師阿魯台手上,兩人不能緊密合作,使的馬哈木的瓦剌打敗了韃靼。就在這種情況下,永樂帝派別人過去招降本雅失里,同時瓦剌的三位強人被封王,于是本雅失里殺了明朝的使臣郭驥。

    臚胊河,即克魯倫河,漢書就有載,遼史名為驢駒,金史作龍居,元史作怯綠連,秘史作客魯漣,或作翕陸漣,或作陸局,均臚胊轉音,明永樂間本雅失里為瓦刺所敗,徙居臚胊河。

    1408年8月,邱福將兵,直奔臚胊河而去,這會跟著他的不是所謂的十萬大軍,而是一萬騎兵,其中還包括李遠手下的五千槍兵。這一萬騎兵已經急行軍兩天了,因為邱福得了個消息,在他們出兵之前,大明朝已經聯絡了瓦剌,彼此相約一起出兵夾擊。馬哈木熟門熟路,居然先打了過來,而且還打敗了本雅失里。這可是個重大的利好消息,于是邱福調集了一萬精騎直殺臚胊河。

    距臚胊河不足五十里的時候,前軍終于看到了蒙古人的身影,這使的明軍興奮了起來,對方只是幾十人的游騎,根本不經打,幾下一折騰,沒打死幾個,全散了,不過倒是生擒一人。邱福親自審問了這個俘虜,一問不要緊,此人居然還是位尚書大臣,邱福倒是沒失了禮數,伺之以酒肉,尚書大人也吐了實言,可汗為馬哈木所敗,又听說漢人大軍征討,正欲西歸,大營地距此處僅三十里,邱福大喜。

    五將軍開了個戰前準備會。邱福力主奇襲,李遠認為。既然已經悄悄的接近了。不如等後面的大部隊到了之後,再發動攻擊,對于騎軍來說,這三十里根本不算什麼距離。王聰也認為這樣較為穩妥。王忠沒有發言。火真隨便。

    對出奇襲,一個贊成,兩個反對,兩個中立,按少數服從多數地民主集中原則,自然是此議作罷,大家隱蔽結集。但做老大永遠都是一票否決一票贊成通過的,听听大家地意見只是走個形式而已,當下整軍出擊。

    大軍又行三十里,還真地見到了蒙古人的營帳。擊殺散兵十數人,尚書大人憑借多年在草原流浪的經驗,判斷出蒙古大軍移師的方向,邱福下令,繼續追擊。

    追追打打。打打停停,停停追追。

    又兩天過去了,整一萬人地部隊五天打了七八次仗,殲敵百人,沒有好好休息過。疲憊不堪。尚書大人還是那話。應該不遠了,就在前面。

    不只是人累。馬也累,累死的馬數千匹,若不是行軍時兩人三騎,怕是這會很多步卒多過騎士。是年,邱福67歲,李遠46,王忠51,王聰53,火真61。五天的行軍,這會精神最好的居然是邱福和火真,這兩人還真對得起猛將的稱號。

    要不要再追,大家意見不統一了,帥營里,火藥味起。

    “將軍輕信敵言,懸軍轉斗。敵軍工示弱誘我深入,再往前行,必不利于我軍工,退又獲為所乘,如今唯有結營自固才是上策。”李遠進言。

    “行百里而半九十,事以至此,敵酋近在咫尺,豈可功虧一簣,參將是跑不動了,還是膽怯?”邱福不以為然。

    “將軍,結營非怯也,白日營內可揚旗伐鼓,出奇兵與挑戰;夜多燃炬鳴,以壯軍勢,使彼莫測。我軍畢至之日,便是合力進攻之時,一戰必捷。否,亦可全師而還。”李遠年齡最小,級別低。

    “不戰即言全師而還,將軍真是累了怕了。”邱福哪里听的進去。

    “將軍,大軍急行五日,敵軍蹤跡不明,如今軍馬疲憊,即使遇敵,勝算難定,不若結營以待……”王聰也力言不可。

    王忠平時就是個不喜歡說話的,而火真的性格如他的名字一般,雖然也有些懷疑,但邱福一說戰斗就在眼前,他的精神頭就來了。

    “某為主帥,當令行禁止,即刻出擊,違命者斬。”

    李遠听到邱福這話時,突然地想起了王動臨別時對他的忠告。

    茫然,李遠真的沒想到,局勢會發展到這一步,本來他早早的就把王動的話丟到九霄雲外,而此時,他真地佩服王動的判斷,佩服王動的眼光。到底要不要,按王動的建議去做。

    帥營內,僵局。邱福怒氣沖沖,王聰敢怒不敢言,火真面無表情,王忠直搖頭。

    “主帥軍令不敢有所違,一言斷送萬余將士性命,誤了皇上的旨意,將軍可擔代地起。”李遠反了。

    “嗆啷”一聲,邱福拔劍在手,“豎子無禮,輕言犯上,當斬!”提劍就要砍人,一邊地火真王忠連忙拉住。

    李遠並不示弱,退後一步,“將軍前去受死,李遠恐難作陪,但請率眾殿後二十里,若軍情果如將軍所算,三刻之內也可援手,是役遠能以身免死,來日定將頭顱交于將軍。”

    邱福在一個時辰之前也沒有想到,居然有人會犯他的軍威,而且居然是參將。帥營里這會地氣氛又不似剛才,邱福是盛怒,連連發令,叫親兵進帳綁人,而進了營帳的親兵,又被王忠火真等攔住。

    李遠說的沒錯,永樂在他們出發前還真的說過,如果敵人很容易被打退,那要注意有伏兵。(此事多個史書有載,不過本人私下以為,這是史學家為永樂描紅)

    “戰事未起,自家先斗,不知皇上會怎麼看。”王忠發話了。

    一提到皇上,這下大家又冷靜了下來。

    “將軍,安平候亦是為公,暫且寄下他的頭顱。”火真打圓場。

    李遠感激的看了火真一眼,火真也是搖頭。

    “某家原隨將軍前去殺敵。”王聰發話。

    “靖安候隨平安候殿後,某家也隨將軍前往。”火真也表決心。

    王聰本是支持李遠,火真也是中立的,但這麼一鬧之後,兩人不得不表態了。這下反把邱福涼一邊了,氣的邱福手起劍落,把帥案一劍砍成兩段,然後沖出了營帳。

    時不我待,吵歸吵,仗還是要打,最後,王忠隨李遠殿後,火真王聰隨邱福出擊。

    本雅失里和阿魯台是新敗,敗在了阿魯台的私心和本雅失里的野心之上,瓦剌怎麼說也算是蒙古人,他們之間是內斗,對阿魯台來言,本雅失里也是他手上的棋,對付蒙古諸部的棋。但是對于明朝人來說,那是外戰,兩人緊密的團結在了一起。

    邱福帶著五千人沒追出去二十里,便發現了不對,蒙古兵多了,不再是幾十人幾十人的出現了,但不同的是,還是一戰即退。

    臚胊河流域草地肥美,山坡山谷的草場不少,同樣的,河邊水邊的樹林成片沒個邊際。當邱福的軍隊追到林子里時,連邱福本人都感覺到不對勁了,蒙古人從來沒有把營帳扎在森林里的習慣,等他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晚了。

    胡哨,牛角號起,沉悶的號聲順風能傳出去很遠,這會听到這聲音,無疑是催命符。

    蒙古大隊的騎兵出現了,大地開始振動,這是上萬騎兵奔跑時馬蹄發出的吼叫,大地為之顫抖。

    林子里整隊的騎兵奔涌而來,遠遠的便開始放箭,跑到跟著時並不舉刀過來廝殺,而是圍著邱福的隊伍奔跑。林子里跑出來的蒙古人越來越多,邱福等人被圍在中間,密密匝匝地圍了好幾圈。

    “結陣,沖殺。”

    明朝的騎兵在一陣驚慌之後,收縮攏到了一起,不由自主緊緊的圍繞在各自的主將周圍開始組織反擊。

    蒙古人來的太突然了,箭射的也快,以至于等他們合圍了之後,明朝的騎兵已經被射殺了不少。明朝的騎兵手上都是刀槍,遠距離打擊的弓箭根本來不及實施,就已經被蒙古人圍上了。

    一隊一隊的蒙古人從林子呼嘯而來,揮舞著彎刀沖殺了過來,更多的只是在外圍跑動,時不時的往明朝的士兵堆里射上幾箭。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包圍圈形成了,明朝的軍隊被分割。
Nineider 發表於 2009-3-16 20:20
第五章 運籌帷幄 第四節 臚胊河邊 二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洪武初年,明朝的騎兵戰斗力還是很強的,至少徐達的戰績是明證,但這會,在永樂初年,一對一的廝殺,明朝的漢人騎兵已經比不上韃靼的騎兵了。

    一場混戰,蒙古人揮舞著彎刀,一揮而過,殘肢斷臂亂飛。時不時的冷箭使得邱福身邊的騎兵越來越少。邱福也是後悔了,這會已經沒有回頭的路了,只有拼著命的干了。

    結集成千人左右的明軍,猛的沖陣,蒙古人則用弓箭招呼他們,箭飛如蝗如雨,很多騎兵摔下馬時都被射成了刺蝟。

    “護著將軍!”王聰帶著自己的親兵往邱福身邊靠攏,火真不知沖殺到了何處。

    與明朝軍隊的混亂相比,阿魯台剛是很淡然的在對上的山坡上注視著戰局的發展。

    “再多一個時辰,明軍必敗。”邊上本雅失里也是很有信心,接二連三的敗在馬哈木手上,一度讓他覺得很喪氣。

    “休傷了將軍。”火真年齡最大,但身手不俗,渾身是血的沖到了邱福身邊,邱福已經中了一箭了,血紅了半身鎧甲,他這會正提著刀與蒙古人對砍。

    “將軍速走。”護衛著邱福的親兵已經不足十人,個個帶傷,但還在奮力的廝殺。

    “生死由命”邱福大喊一聲,奮力的砍一個蒙古人。

    剛要提馬再砍,馬卻中箭倒了下來,邱福的坐騎已經中了三四箭了,這箭自馬眼而入居然射穿了。邱福還沒來得及從地上站起,一個蒙騎兵呼嘯而過,彎刀映日帶血,刀光一現,邱福眼楮被刀身反射的陽光閃了一下。瞬間,他的頭顱飛向了空中。

    蒙古兵錯馬而過,迎面的沖來的火直,一刀平砍,連馬頭帶人頭一並砍下,沒了頭的人和馬在跑了幾步後,與別的騎兵撞到了一起,倒在了地上。

    成千地明軍結陣往外沖,外圍的蒙古人時不時的往明朝騎兵群里放箭。很多士兵被裹在里面,沒沖多遠就又陷落在另一個包圍圈里。而外圍蒙古人的叫喊聲大過了廝殺的聲音。

    李遠的軍隊趕到時,蒙古人的圍剿已經到了尾聲,戰場上數千的蒙古騎兵正圍著幾百個明軍打斗,另一邊還有數千的蒙古兵,提韁夾馬,靜靜的注視著戰場上地局勢,隨時準備殺將進來。

    李遠的槍騎兵配的是馬槍,略短于步軍長槍,而他們的戰馬,身披軟甲。要求不高,只要能護住力道不強的流箭就行了。

    李遠並沒有讓士兵迅速殺入戰場,而是列隊十人一排。十人一排,排了五隊,緩緩跑近。只到五百米處,馬開始提速,而蒙古兵早早也已經發現了他們,也整隊轉頭沖了過來。

    胡哨聲起,圍著殘存明軍的蒙古騎兵開始整隊,一隊隊的騎兵從混戰的軍隊中拉出,沖向李遠的部隊。這次是有組織有規模的,不多會。數千蒙古人已經成幾個波次地往李遠的援兵方向沖來。

    “放!”一聲令下。三百米處,百戶下令。

    “轟!”一陣巨響,一陣煙霧升騰而起。

    奔跑中的蒙古騎兵一大片跌了下來,更多地則是猛提馬韁,天雷?對面的明軍一下子根看不清影響子。全被煙裹住了。而他們身邊,剛才還揮刀呼嘯的同伴,很多都甩下馬去。

    第一排士兵開完槍後放射型散開。“轟!”又一陣巨響,第二排士兵開槍,再散開。“轟!”第三排士兵開槍。然後是第四排。開槍“轟!”蒙古人還沒反應過來,第一批兩百多明朝的騎兵已經抽刀在手。殺到了面前。

    阿魯台和本雅失里沒有見實過明朝的槍,只是听到響,看到煙罩著了戰場,根本看不清戰場上的情況,而更多處在戰場上的蒙古勇士,除了倒在地上的,基本都撥著韁繩在收攏戰馬,戰馬也是受了驚嚇,等控制住了馬,明朝士兵的刀已經揮到了頭上。

    第一隊兩百人是迎著蒙古人沖上去的。等到能用刀砍殺地時候,左側,右側各五百人的騎兵又沖了上來。

    另一支兩千人的隊伍被王忠帶著沖向正在觀戰的阿魯台與本雅失里,那邊還有萬余蒙古騎兵列陣以待呢,一定要打好阻擊。

    槍聲真的是嚇住了山坡一側地蒙古伏兵,阿魯台和本雅失里本來是以一萬騎兵圍殺邱福,另一萬阻擊明朝的援軍,結果沒想到,明朝的援兵來的這麼快,也沒想到,被圍的邱福並不經殺。

    等到李遠地後隊殺到時,蒙古人以為,憑著林子里正在與邱福隊伍廝殺地兵力已經夠了,所以伏兵人仰馬嘶,只是做勢,並沒有殺過去。戰場上槍聲一響,山坡這邊就看不清形勢了,一方面人與馬都受驚了,另一方面火槍放出的煙彌漫了開來。

    李遠沒有投入全部地力量,槍在中遠距離才有殺傷力,而且在那個時代槍炮發出的響聲的影響力更大。兩千人直接殺向林子里,去解圍,另兩千人阻斷對面山坡上的蒙古人,還有一千人機動,隨時準備投入到任何一個勢弱的戰場。

    蒙古人顯然是被打懵了,明軍一陣沖傷,左右兩側便和蒙古人纏上了,而中軍先前的兩百人在沖開一個口子之後,後繼的八百多騎兵直接殺到了蒙古人原來的包圍圈前。蒙古人都還在震驚之中,居然還有人跳下馬跪在了地上,而這時中軍直管著對著前面放槍就行了,密密圍了三四層的蒙古兵都擋在了明軍前面呢。槍聲大作,蒙古人在槍聲中顫抖。被圍的明軍,听到槍聲就知道援兵到了,精神大振,又開始沖陣。

    山坡上的蒙古兵終于還是沖了下來,他們選了個好位置,自山坡往下沖殺,借著慣性。沖過來的勢頭非常凶猛,但他們沒有想到的是,明朝的軍隊用的是火槍,兩百米左右的距離,明朝地軍隊開始放槍。一陣巨響之後,沖鋒的尖頭被打鈍了。

    這下山坡上蒙古頭領們嚇呆了,他們沒看清明朝軍隊的陣勢,但一陣雷響之後,自家勇士和戰馬倒下不止千余可是一眼就看到了。怎麼回事呀,天狼神嗎?臚胊女神嗎?白狐神嗎?漢人沒有放箭呀。提個短棍而已,這是天神在懲罰蒙古勇士嗎。

    戰場上還在廝殺,但基本是一邊倒的形勢,隨著硝煙罩著戰場,蒙古人心里越打越怕,硝煙里沖出的漢人,手持著窄長的馬刀,砍到了眼前。天雷響過,身邊的伙伴很多從馬上摔了下來,掃一眼。身上沒有箭插著,但人在地在滾動叫喊,有的則看到有血噴出。巫術一般。

    蒙古人開始退了,先是心理上,後是行動上,撤退的哨聲早就發出了,但是沒有用,那聲音早就被戰場上的槍聲蓋掉了。

    從死傷地人數上看,明朝人似乎比蒙古人還少些,但從質量上看,那就不一樣了。主帥邱福戰死,王聰。火真戰死,他們麾下的五千兒僅余一百多人,李遠的部隊死傷百余人。而戰場上的蒙古人,卻丟下了近六千多尸體,有兩個千戶。受傷的俘虜全被殺了。

    臚胊河畔,面水扎營,李遠和王忠進也不是退也不是。萬萬不能繼續追敵了,雖然這仗互有損傷,但是不是真的面對了蒙古人的主力還不清楚。不可冒進。退也不行。緩退,後面的蒙古狼一定會盯著。急退,那尾隨的狼更可能撲上來反咬。固守待援!

    真正郁悶的是蒙古人,眼看著能把漢人一口吃下,沒想到這塊肉里有骨,不是骨,而是刺,蒙古人被剌傷了,看來他們習慣了吃肉,不懂吃魚。

    明朝人用地是什麼巫術?用的是什麼法寶?可汗的王帳里,七嘴八舌,爭論開了。

    “天狼神,天狼神護著漢人,蒙古地駿馬應該奔馳在草原上,進了樹林一定會被天狼神懲罰。”

    “漢人也有薩蠻,大汗應該等蒙古薩蠻到了之後才能進攻。”

    “漢人會巫術,不懂那雷聲怎麼來的,沒看到電光。”本雅失里很郁悶,殺了漢人使臣是他干的,阿魯台本來只想囚住郭驥,或是假意接受王的封號,但本雅失里不干,他可是蒙古的天可汗,當初漢人的土地上,放的也是蒙古可汗的牛羊,現在怎麼可能讓他做漢人皇帝下面的王。

    本雅失里不甘心,漢人用了什麼妖術?

    阿魯台也不甘心,此戰若是打贏了,功勞大半是本雅失里的,如果打敗了,那可就好了。阿魯台本來就是想借著本雅失里地招牌把蒙古諸部攏到一起,現在這個目的已達到了。可汗失敗了,本來黃金家族慘存的一點威信那可就真的沒了。而且今天沖殺的都不是他地部族,借此機會削弱別的部族的實力,正是此次他的計劃之一。

    如今這前勝後敗,居然有三個部落給打殘了,漢人主帥的頭顱倒是搶到了,多少算是個安慰。唉,下面一步怎麼辦,打還是不打。阿魯台自己這會也沒個數,漢人到底玩了什麼花樣,怎麼雷聲一響,蒙古健兒怎麼就就倒下了呢?

    當晚,明朝地兵營里火光如熾,鼓聲不斷,李遠真地在作勢。蒙古人也是奇怪,這算什麼?虛張聲勢嗎,昨日一戰,明朝人的斤兩他們大致也有數了,就那麼點人,但這整夜地擂鼓,是不是在招喚天狼神呢?

    第二日,蒙古人在對岸列了個陣,指指點點,象是要沖過岸來,又象是觀望。八月的臚胊河,騎馬強渡也行,河水並不是很深,關鍵是他們現在所外的河段,水流較緩,但蒙古人還是不敢。

    李遠也沒有想到,蒙古人雖然在對面排了很多人,但這些人居然是排出來的虛招,另一隊的蒙古人,已經悄悄的北上五十里,在河道淺窄之處渡河了。本雅失里不死心,一定要再試一次。蒙古人因為不吃蔬菜,大多人在晚上看東西不大清楚,算是夜盲癥吧,所以他們很少晚上發動偷襲,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會晚上偷襲。

    李遠的兵營里四處是火堆,木柴燒起來 啪有聲,這些木柴都是新砍下來的,所以燒起來還能聞到些青漬味。

    “嗖”箭一支飛射進來,巡營的一隊士兵有一人被射中。

    “嗖”“嗖”箭聲聚集了起來,漫天的箭雨灑了過來,那隊士兵紛紛找地方躲藏。

    “敵襲”“敵襲”“鐺鐺”鑼響,一時間,營內四處鑼響,人的叫喊聲也是四起。

    頂著盾牌提著槍的士兵紛紛從營帳里跑出,貼到了圍欄的後面,警惕的盯著漆黑的夜幕。

    蒙古人的馬蹄聲並不響,他們包上了馬蹄,圍著欄桿策馬奔跑,不時的往軍營里射箭,蒙古人的身影出現了,人數不少,而且蒙古人開始射火箭了,這下,持弓的蒙古人在黑夜里,因為點燃的火箭而暴露了。

    明朝的士兵反擊了,回之以槍。雖然軍營里火堆照的如同白晝,但這會畢竟還是晚上,蒙古人終于看到了子彈出膛的火花,看到了火石點燃火繩。

    漢人是用一根管子在打仗,一根管子。管子里有什麼花樣,後來蒙古人也弄清楚了,受傷回去的蒙古人終于從傷口處挖出了鐵砂和鐵丸。明朝人原來用的不是箭,他們是用一根管子把這鐵彈射進了蒙古勇士的身體里。蒙古人玩過吹箭,但怎麼吹這種鐵丸,對他們來說,真是個謎!
Nineider 發表於 2009-3-16 20:21
第五章 運籌帷幄 第五節 京師交際

    “邱福誤我!邱福誤我!!”朱棣拍案而起。

    八月,八百里加急,急報京師。討元主帥邱福主誤判,李遠王聰苦諫不听,孤軍深入,前軍與韃靼戰于臚胊河畔,首戰主帥身亡,主將火真、王聰先戰而死,李遠、王忠後軍再戰,斬敵六千余人;後李遠王忠結營待援,與數倍之敵激戰兩日,彈盡糧絕而潰;韃靼騎軍敗明軍後續主力于小黃河(錫拉木林河),王忠戰死,李遠重傷,十萬人出征僅兩萬得還。

    朱棣很生氣,後果真的很嚴重,不過,他還算冷靜,等大同衛的軍報到了之後,朱棣這下忍不住了。

    淇國公邱福除爵,徒其家實海南;靖安候王忠除爵;同安候火真除爵,念其舊勛,子襲千戶。武城候王聰追封漳國公,謚武毅;安平候李遠,封渭國公,晉中軍都督府左都督,祿二千二百石。同時宣布,來年春天,永樂帝將御駕親征。

    明年皇上要親征,這可是大事,一下子,內閣和六部都忙了起來,先要把人財物安排好。好在鄭和弄回來不少錢,軍工企業這下又要加班了。

    得到這個消息王動倒是心里大喜,李遠終于還是听了皇上的話,還是听了他的話,多多少少活了條命回來,這是最重要的,而且這次加封國公,上位了,終于邁入了永樂軍事重臣的行列。他是王動地好友。有他在,軍隊系統就會點發言權。

    駙馬袁容居然認識茶陵衛指揮使的莊天龍。這下總會可以用下這些資源了,王動早就在想辦法把莊天龍弄到廣西、廣東、福建、遼東或是交趾之類地地方去,這樣他施展起拳腳就方便多了。

    最近這段日子王動的表現讓解縉不解的是,象王動這樣的一個有文化的商人,成天與一幫武將混在一起,卻不大和朝庭里的大臣們來住,奇怪!

    而朝中的那幫文臣知道王動都是因為他的書,以及他會賺錢,對王動頗有意見,但又不大敢發表。王動在他們眼中也是個極有墨水的人,有多少,大家都不大清楚,但也沒幾個有那個膽子去試王動的深淺。

    而武將們就不一樣了,知道王動會制槍炮,會制千里眼這種好東西,還有就是王動酒量大,且跟著王動一定是好吃好喝。

    通過袁容、周鼎等人,王動終于進入到了永樂地武將體系之中。頂著槍炮司的供奉的頭餃,又有瀟湘記作後盾。王動在這幫儒將或是老粗中吃的很開。因為在交趾與張輔算是認識了,張輔又去了交趾但他的兄弟們都還在,現在王動終于有機會一一去結交了,張家老二張神策衛指揮使,張家老三張錦衣衛指揮僉事,小老婆出的老四張信工部侍。

    隆平侯張信,當年在北京早早的就投了燕王,這會封候。他的女兒還是帝妃,此人倒是軍中對王極為熱情的,沒別的原因,因為王動會賺錢。

    襄城伯李隆,字彥平,有爵地這人算是年齡最小,才十九,他世襲了父親的爵位。王動覺得此人年齡雖然不大,卻是難得的儒雅,以後應該會是有些前途的。

    紀綱終于找到機會接近王動了,終于可以近距離見識一下王動的風采了。說起來也好玩,居然是漢王請客。到場的都是他的嫡系。他好象從來也不想掩飾什麼。錦衣衛指揮使紀綱、駙馬永春候王寧,千戶靳榮。漢王府的管事枚青,王動這邊作陪地是張科。

    “靜之果然厲害,候爺,靜之可是知道候爺向佛,今日可是專門治了一桌素宴,你看,這紅紅綠綠,真是不容易。”漢王哈哈大笑

    “好在侯爺不忌酒,不然還真難辦了。”王動說的倒是實話。

    “呵呵,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其實也是不避酒肉的,只是用的少罷了。”王寧回。

    “靜之西洋走了一圈,可是滿載而歸,皇上這幾日多有贊譽。”紀綱把話轉到了下西洋上面。

    “哪里哪里,還不是皇上的恩典,王爺們看的起,小子只是跑跑腿而已。”王動謙虛了一下。

    “靜之,下次發財也記得帶上我們這些窮兄弟嘛,不要一人悶聲發大財。”這才是紀綱的意思。

    “紀大人真是平易近人,你這聲兄弟,小子可真是承受不起呀!”王動表現的非常感動。

    “哈哈哈,紀大人這話說地好,不過本王還是第一次听紀大人哭窮噢。”漢王哈哈大笑,紀綱怎麼可能是個窮人。

    “王爺試試這酒,這是番國茭酒,原本沒什麼力道,瀟湘記摻了些料。”張科轉話題,雖然今天喝酒聊天的內容不大可能傳到皇上耳朵里,密探頭子就坐這呢,但還是莫談國是為上。

    “听說靜之此行,還把一個番國女王弄到手了,不簡單噢,小王可是在堂上看了的,黑牡丹,黑牡丹,哈哈哈,不簡單噢。”這是男人永恆的話題。

    “呵呵,無心插柳!真是無心。”王動傻笑。

    “番國女人味道如何?听說番國春藥淫器甚是厲害,昔年胡僧……”紀綱性趣很深。

    “紀大人,要談胡僧,那應該听靜之講,人家可是剛自西番游獵而歸。”漢王打斷了紀綱的話。

    “呵呵,紀大人龍精虎猛,看這身板,日御數女,放個連珠炮應該是小菜。哪里用地上那些個淫巧地東西。”王動猛捧紀綱,“倒叫侯爺笑話了。”

    “哈哈哈,胡僧也有參歡喜佛地。”王寧倒是個趣人。

    “暹羅男子好在男根內植珠。甚是怪異,行進間。如鳴配環;那孤爾邦有出犀牛角,用以助性最妙,滿剌加亦有神根東葛阿里,也是好料……”王動說起這些可是一大堆,根本不用想不用編地。

    席散後,王動準備了不少好東西讓人送到這幾位府上,大多是草藥,駙馬那邊,王動倒是送了香料過去,他知道王寧此人擅長書畫。點支香看書作畫,是文人地一大樂事。

    不料這幾位居然都有回禮,漢王不用多說,回的都是些珠寶之類的,紀綱那居然送了三個美女過來,而駙馬那邊送了些字畫。

    明朝的軍隊沒有完善的醫護體系,加上古代的衛生條件,受傷能活過來不多,稍有傷殘便是退伍回家,勝利之師還好說。敗軍回去每年領到多少撫恤就不一定了。邱福的大軍出發的時候,方中帶著一個小醫療隊被王動派著跟去了,小黃河一戰方中收治了兩三千人,這些人都得到了方中的一個承諾,回家之後,干不下去了,可以來京師找他。李遠早早就得了王動的吩咐地,老兵王動全收。收回去成立鏢局護衛商隊。

    吳朝干、王陳、劉三、趙民等人已經化整為零出去募兵去了,游俠、漁民、退伍老兵等。在河南、江西、湖廣、廣西等地,這些年時不時有這個教那個教的起義,為來為去都是為了有口飯吃,所以,可見當地的階級矛盾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這會派人給他們指條活路,總比造反要好吧。

    “今日來了個有趣的客人。備了禮,要看夫君的那把劍。”劉秀珠笑盈盈的對王動說。

    “看我那劍?呵呵,何人?”知道王動那把劍的人不多,而且只是在長沙有過展示以外,後來接受劉秀珠的提議。王動收的好好地。

    “盜山莊家。也不知他們從哪得了消息,說夫君有把利器。”劉秀珠是得意王動的劍驚動了號稱天下第一鑄劍的莊家。

    “不就是一把劍嘛。”王動總這種不以為然的態度。

    “盜山莊家多能工巧匠。夫君可使人前往結交。”劉秀珠建議。

    “莊家江湖傳聞不是不容易親近嗎?”王動也曾听劉秀珠講過,“我是走不開,去嘗(常)州一趟太過顯眼,真是要去的話,還要勞煩夫人。”

    “沒什麼勞煩,帶上那把劍,再借幾條小木船就行了。”劉秀珠指的是王動從師小孟那拿回來玩的船的模型。在王動地提示下,小孟已經做出了很多小船模,但能不能真正制造出來,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雖然不能肯定,但小孟與那莊家一定有點關系。”劉秀珠說的很肯定。

    “呵呵,你這一說,我倒想起了件事,鐵匠小丁,長沙那邊也是再三關照要多多留意,也是有些來路不明的。”王動其實對這兩個年輕人的印象是很不錯的。

    劉秀珠動身去盜山,還給了莊家一個驚喜,朦朧的消息得到了確證,是有兩個弟子跟著王動下西洋了,怪不得失去了他們的音訊,早先只是懷疑,這下放心了,但又有點牽掛,畢竟那麼遠,不是想回就能回地。當然,劉秀珠是裝作不知道,只是說有些奇巧的東西,送給莊家賞玩。

    其實暗地里莊家還有很多事值得高興,莊家有弟子進了瀟湘學堂,這可是王動龐大的機構中的一個部分。更重要的是,莊家自得到王動是鄭和地外甥女婿地消息之後,已經開始注意到了這個人,開始收集王動的資料了。

    王動時不時地又開始往江心洲和龍江船廠跑了,不同的是,這次他過來的時候,更多的人知道他是誰,這些他倒不大在意,他更在意這里的產品。槍不用多說,兩年來,更多的新品出來了,還有待于到實踐中去檢驗。炮也越造越大,越打越遠,開花彈也試制了出來。這會王動知道已經到了瓶頸,雖然稱霸世界是沒有問題的了,但要更進一步確實很難了。沒有很好的鋼鐵,沒有蒸汽器做動力,很多東西不能批量標準化生產,單單靠風力水力根本無法達到大規模工業生產的要求。

    夷洲到琉球這一帶的倭寇已經沒了影子了,鄭政的名字已經傳到日本去了。隨著商隊的到夷洲的還有船,又有六條船送了過來,鄭政按著與王動的規劃,把原來的水師步卒,全都改為炮手。好在福建夷洲一帶不缺少船夫,船一到,人馬上就武裝了上去,只是武器有點跟不上了。

    不過現在,鄭政在夷洲過的很辛苦,他早期在南洋的時候,只是听說過神風之類的東西,這會他到了夷洲算是真的見識到什麼是神風了。

    港灣里的船被吹的飛起重重的砸碎在岸上,早期建的作坊大多是木結構,這會全垮了,好在幾個重要的作坊已經改成磚石水泥的了,不然僅有的一點工業基礎全完了。在這時他才明白,為什麼王動一直讓陳貴管峻花大價錢用水泥來修房子、為什麼王動總是說要包鐵甲或是造鐵船。驚濤裂岸,海邊的岩石仿佛都要被拍碎了去。

    台風造成的破壞太大了,早期夷洲只有土著,他們的木屋倒了重建也是很快,但現在的各大作坊被破壞後,要重建或是修補卻是沒那麼容易。而且台風造成的最大影響就是夷洲與福建和南洋的航路斷了,很多原材料運不過來。

    還有一個讓鄭政沒想到的是,台風給他的水兵們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特別是那些番兵,沒辦法,只能開始進行政治思想工作,讓媽祖娘娘佔領他們的頭腦,于是,夷洲各地開始興建媽祖娘娘廟。

    鄭政在等,等這次台風一過,他們的船隊會到朝鮮海域去看看,琉球國那邊的鹽場已經開始建了,朝鮮那的通路越來越重要了。
Nineider 發表於 2009-3-18 22:50
第五章 運籌帷幄 第六節 長沙熱鬧


    紀綱膽子很大,他也很有錢。

    他膽子大到偽詔搞鹽,然後私賣;他膽子大到永樂在徐皇後去世後選美的時候,他先把美女留在自己府上,余下的送到宮里。送到王動府上的美女,讓張萍等人很反感,但一了解到真實身份後,又暗自吃驚,紀綱膽子也太大了吧,皇上的彩頭你都敢吃,但紀綱現在的身份,你又能拿他怎麼樣。想想那些美女也是苦命的人,也就算了,被供了起來,王動可不敢上她們,紀綱可是死在永樂手上的,估計也就幾年後的事情,萬一東窗事發,受了牽連,那可是承受不起的。

    黃儼得了王動的進貢之後,也暗暗向趙王通報了王動的好。王動想,反正這會有錢有物,用來搞PR是最好,所以也是廣施甘露。

    楚王這天專門做了禮單送到了宮里,說是民間商號,應明龍商行之邀請下西洋做生意,賺了錢,不敢忘了皇上的洪恩,除了交足市易稅以外,特別向皇上進獻薄儀。

    這倒是個新鮮事,從來都是皇上賞賜東西給小民,還沒有民間商號如此主動大手筆的關心皇上和後妃,而且里面居然很多都是西洋番國漢人進獻之物,這個意義就不同凡響了。

    永樂這也不知怎麼處理這個事好,召來了解縉、楊士榮等人來說這事,解縉當然是說好,這是大大的好事,前朝都不曾有過。問題是楚王還提了個要求,就是商號希望皇上能給點什麼名分之類的東西,至于什麼樣的名份,這就是大家要商議的了。

    王動本來的意思是,皇上賜幾個字也是好事,結果當然是不可能的,大臣能得皇上御筆寫幾個字都很難。那就給個封號吧,議下來,也是不行。弄到最後,永樂想想。必竟人家也是一份忠心,于是讓宗人府或是內府去處理。

    這下如了王動的意了,這才是他真正的目地,他要的就是宗人府內府實管這事,這種小事,永樂不會有興趣。內閣大臣也覺得是上不了台面的。但這麼大宗的錢進出,宗人府和內府可是看地緊緊的。王動要的是,明龍商行能統管進出口所有的事項。果然沒多久,宗人府和內府出了文書出來,可以讓天下的商號加入到明龍商行的船隊里,一起做貿易。

    這個文書一出來,王動就把別地商家的嘴堵上了,這下不能眼光盯著他一人看了。不過,他這會兼營明龍商行。漢王、趙王、楚王、谷王等,包括很多朝中權臣都入股到他那做生意,天底下又哪幾個商行敢和他爭,這下明正言順了。

    長沙,貌似群龍無首,三湘商行、瀟湘記的大佬們已經移師京城了,但事實上,這里一直是王動所有事業的中樞。王動的決策層在京城,但執行層80都在長沙。

    瀟湘記小徐掌櫃在打理,望江樓喬掌櫃在打理。季康成和老徐掌櫃在打理瀟湘學堂,鄭春負責瀟湘書局,肖爐頭在管那的泥灰場。

    最紅火的是瀟湘學堂,長沙白鹿是老大,另兩個文昌閣和天星閣,學堂也不與他們爭,他們走的都是高端路線,而瀟湘學堂成了名符其實的職業技術學院。有自家地產業打底。他們出來的學生不愁沒地方工作,長沙知府大人也是大筆一揮,瀟湘學堂必需開朝庭要求的幾個公共科目,學生在長沙府內流動放寬。這是對戶籍制度一個靈活應制,當然劉知府也是在向湖廣行省做了請示之後。又報呈戶部和工部之後。行了許可才這麼干的。如今王動朝庭里有人,什麼事都好辦。

    學堂的紅火帶來了另一個問題。早先王動在城南是圈了很大一片地的,但現在發現已經不夠用了,因為學堂里的專業已經越開越多了。僅木匠已經分了家具、造船、造車三科;鐵匠也分了選礦、冶煉、制造三科;磚挖匠也分了建築、材料兩科,等等等等。

    兩年時間,長沙已經形成了與南京相對應的另一個技師中心,不同的是,京城靠的是朝庭強制命令形成地手工業中心,而長沙則是自然形成的,當然這在過程中長沙官府和王動的商號起了很大的作用。

    另一個王動鄭和都沒有算到的是,下西洋雖然極大的帶動了明朝工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但同時又是一次極大的破壞。越來越多地匠師強制的向京城靠攏,打擊了地方行業的發展,而且從海外帶回來的產品,又極大的沖擊了南京地同行們。比如,古里國過來布,同是棉布,古里國過來地因為有些異國的風情,且用途更專,織法獨特,一下子對京城布行打擊很大。達官貴人們都是送布過來做衣,大大減少了在京城各大布行布莊買布地生意量,大宗的內府采購更是減了又減。滿剌加運回的錫礦直接導致了京城50的銅匠破產,他們主要是打制銅器和錫器,自己又是小老板又是技師,破產的銅匠紛紛加入資本雄厚的大作坊,給整個產業開始結構調整。

    王動沒有算到這個,這會他就在京城,敏銳的發現到了這點。于是,越來越的資本被投了出去,暗中支持這些產業的結構調整,慢慢,王動把他的觸角伸到了各行各業。

    破產和失業的技師,又被王動收集了起來,慢慢的往福建送,往夷洲送,往龍城送。

    長沙在這兩年時間突然躍升為中部重城,長沙的碼頭也升級,桔子洲的地已經被三湘商行暗托鄉紳全部買下了,整個桔子洲北邊成了大貨倉,南邊成了繁榮的村鎮,桔子洲的環島水泥大堤成了長沙府的一個標志性建築。

    大堤寬十丈,遍插旌旗,不用多說,旌旗上寫的“瀟湘記、望江樓”之類,不過更有大旗幟上書“大明長沙府”,明顯旗和字都要大上一兩號,突出朝庭,一定要突出朝庭。

    長沙府的變化。給很多人都來了不同的命運,或是說不同命運的可能性,排第一的便是長沙知府劉煮安,一定是要升了。當然還是有種可能是遷至江南一帶去,不過誰也想不到劉煮安真正地意圖是什麼,他準備告老還鄉了。

    誰讓他有一個那麼能干的女婿,因為共有一個女婿,劉煮安與張晉湘走的更近了,張晉湘在王動下西洋的時候。帶著一家人在長沙住了一年。這一年時間里,劉煮安通過與張晉湘地接觸思想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作為朝庭的官員列三朝,他知道朱姓人氏的手段,與張晉湘的交往,更是知道了很多民間商家在官府及朝庭重壓下生存的內幕,更是有點心灰意懶。另一個變數就是谷王,張晉湘和王動地暗示,絕對是讓長沙知府大人吃驚的,雖然他隱約有點感覺。讓他吃驚的是,作為民間商人的這兩位居然能也感覺到谷王的異動。

    長沙府芸芸眾生中,谷王是笑的最甜的一個,雖然這會他人身在京城,他現在覺得王動真是個人才呀,當初自己從開始棄用,到最後折節相交收用王動,真是非常明智的。王動更是暗示王爺要多往京城跑,多麼貼心的一個人呀!

    這次到京城,明顯感覺到朱棣對他地放心。當然了,你只要貪財貪色,又听皇上的話,朱棣當然放心了。王動能干,幫谷王賺到了不少錢,更重要的是,他現在有煤有鐵,谷王已經開始擴衛了。谷王這會心里在笑楚王。雖然楚王比谷王要光鮮,但真得了實惠的是誰,那就要另說了。

    長沙這會絕對是個充滿活力的城市,可以與後世的深圳相比了,湖廣行省及周邊的人都往那里涌。商人就不用說了。學子也擠了過去,又有很多三大的貧困子弟流入瀟湘學堂。這終于引起了所謂的大儒們的不安,經世濟用地學問不是那些工匠們的末技,很多有才華人讀書人轉投匠戶,讓他們大為不安。這次的不安和躁動,與王動出第一批書時引起的爭論有的一比,不同的是,那會王動還是近在眼前的小商人,而這會王動已經混到朝庭重臣***里了。

    岳麓山長或是叫院長的得意弟子楊偉在1408年參加了會試,雖然上榜了,但他選擇了留在瀟湘學堂,因為學堂這一年地發展全都由他的規劃,他離不開學堂,學堂也離不開他。在他的建議之下,季康成听了多方意見,學堂開醫科,開醫科堵住了很多人的嘴。太多的洪學碩儒也是身兼杏林高手地,太多地宗師們對旁人不在意,但對世代相傳的老中醫還是有一份敬意地。榮和堂的少東家早早就是學堂的講席了,這次則是由榮和堂牽頭,廣邀天下良醫到長沙瀟湘學堂講學。雖然沒有幾個醫師響應,但榮家卻以身作則開始在學堂開課了。

    七月三湘商行在京城開會的時候,同意每年支付榮家一百兩銀子,由三湘商行和榮家一起出資在各地開藥店,名為“濟民醫館”,榮家的子弟將優先在榮和堂做事。榮家負責派出三人在學堂開業授課,所以家里的藥方秘方將無償被三湘商行收購。

    開醫科的影響太大了,這下醫生能批量生產了,祖傳的東西,就這樣交出來了。瀟湘學堂到底想干什麼,從廚師開始,然後是木匠、磚瓦匠、鐵匠、銅匠、裁縫、金匠、帳房,這些都算了,畢竟不入讀書人眼的行業,但醫師就不一樣了,大家治國,小者醫人,這可是相通的。越來越多的行業這會是怕了瀟湘學堂了,只要哪個行業他們開科,就意味著一下子會多出好多競爭者。在明朝,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可是至理名言,現在瀟湘學堂可是玩的絕戶計。

    長沙,漕幫的重地,這會長沙漕幫的幫眾也忙碌了起來,因為前些天,從京城傳過來一個消息,這個消息使得他們開始組織人手北上。

    兵部和內府的兵器工廠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開始生產各種各樣的制式武器,戶部和兵部開始四處收集糧草,分攤到各行省,各州府,這可是單大生意。而在這個時間,戶部尚書夏言吉、兵部尚書劉俊和右副都御史劉觀聯名上奏,關于利用民間商號采辦漕轉軍糧一事。

    關于運軍糧朱棣也算是個懂行的,一石米從征集地運到前線,如從吳淞運到大同,估計只余七成,另有三成在路上耗掉了,運輸的糧兵要吃,路上也有損耗,如果從兩廣發貨,那能有三成到大同府就算不錯了。所以一般的在征集軍糧時,計劃部隊實用一石,但征收的時候要加兩成到三成。

    民間漕轉,定時定量,只需要派少量專人押貨即可,也省了糧兵的建制,省糧省錢。這個奏折永樂帝龍顏大悅,庭上爭議的焦點是,民間商號有沒有這個本事定時定量的送到前線,軍事可是事關國之命運的大事,可不能有一點差池。兵部給出的商號是漕轉物運商行,此商號負責押運兵器已經有一年半了,兵部早就開始偷偷試點了。當然這要拜王動所賜,王動早就說服了兵部亞介和國顯兩位與桃江工坊打交道的大人,而且漕幫幫著兵部運兵器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只是以前船不夠時征用漕幫的船,而鄭和下西洋、安南戰事,各大船廠的產出都被這兩宗大事給調走了,兵部只能更多的借用漕幫的運力,正好漕轉物運商行在王動的力主之下,開始運作,一下子大大的幫了兵部的忙。

    所以三個部門提出的奏折不只是建議,還包括了條條的實施細則,這可是王動、漕幫上下和幾個部的能吏幾天的工作成果。

    庭議之後,永樂拍板,明年春軍糧采集和運輸的任務一半交由商號去辦,這不用多說了,明龍商行、三湘商行具體承辦。除了在中國組織貨源和運輸以外,他們還將簡單直接從南洋采購糧食運到天津,然後交由漕轉物運的小船走水路往北上,或是馬隊走旱路送到指定地點。唯一的問題是,天津這會還只是個漁村,要建港口碼頭,北方的水路還不是很熟悉,馬隊的運輸車還要重新設計。不過這些都不是大問題,他們還有四個月的時間來實施。
Nineider 發表於 2009-3-18 22:50
第五章 運籌帷幄 第七節 初到日本

    鄭政帶著他的船隊到琉球的時候,並沒有去示威,這個國家太小了,王動不感興趣,鄭政也不感興趣,國家雖然不大,利用價值卻不低。

    琉球島上共有三個國家,北山、中山和南山,每年受台風影響很大,以至于影響到一年一次的朝貢貿易,對于琉球這種小國來說,明朝是他第一貿易伙伴國,對明朝的出口佔了他們朝庭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所以,無論天氣多麼惡劣,與明朝的貿易關系不能斷。洪武皇帝的時候,考慮到這個國家早早的就進表稱臣所以對他們都很照顧,還遷三十六姓造般的工匠到琉球,幫他們制造大船,方便與明朝的貿易,所以,琉球的船造的倒是比日本國的好。

    中國人到了琉球更使得這個島漢化程度得到了提高,雖然平時說話不一樣,但官方文字是漢語,文獻,典籍全用的是漢文。

    每年三個國家都會不由自主的把王子公主之類的送到明朝去留學,永樂帝這會也是全額獎學金,負責他們在中國的所有開支。

    琉球國每年出口的特產主要是硫磺,沒辦法,火山島吧,另外還有些馬、漆器之類的東西,珊瑚珍珠也是有。馬其實很少,一個國家也就進貢獻個不到二十匹馬過來。

    鄭政船靠在中山國,只是上去轉了一圈,陳貴在琉球已經很吃的開了,因為他有錢,他比琉球的三個國王還有錢,至少琉球人是這麼認為的。

    三個國家,建了三個鹽場,不偏不依,三個鹽場都不是很大,但夠了,多多少少有些產出就行了。可以堵上明朝官府的嘴就行,而且三個鹽場都是與王室合營。有這三個鹽場做掩護,夷洲的鹽場開始膨脹,花蓮那邊的鹽場已經顯的小了,另一處已經列入考察範圍之中,若不是近期的台風。可能已經開始要動工建鹽場了。

    “志法,要不要去日本?”陳貴問。

    “是想去看看。”

    “只是看看?”

    “只能是看看吧,這一路上,看到這星錨旗,倭人就躲,難不成還有人敢來打搶。”

    “來了不是更好,這不就有由頭了。”

    “哈哈哈哈!”

    “中山國不是有使臣要去日本?”

    “我也听說了,也沒什麼事,每年都有些往來。倭寇不只是往明國去,也往朝鮮去,也到琉球這邊來,若不是你們這段時間打的狠了,中山國還不敢去日本呢。真要去,可能要搭你地船了噢。”

    “八幡大菩薩到底是哪路神仙?”鄭政對倭船上的旗幟一直很納悶。

    “听人講是個天皇,呵呵,小小倭國,居然有天皇。那八幡大菩薩即應神天皇,是日本的武神、戰神,關二爺那種了!”陳貴這個解釋容易懂。

    “還有叫海賊大將軍的,呵呵,海賊就是海賊,還要封個大將軍。”鄭政說的自己都笑個不停。他已經抓了好幾個大將軍在夷洲做苦力了。

    按著王動的老傳統,抓到地這種戰俘,對方要錢來贖回,要不然就是做五年苦力。倭寇在日本國內很多也就只老婆孩子,或是光桿一個。最後十之八九是被留下當苦力,不是在鹽場堆鹽,就是在磚場搬磚。

    “日本國的大內氏,候大人知道嗎?”王動問候顯。

    “足利氏就有听過。”候顯回。

    “呵呵,侯大人呀,足利氏可是日本國王的王姓呀,我也有听過。”王動氣不打一處來。

    “哈哈哈哈,你也知道呀。你知道還問我!”侯顯哈哈大笑,“你舅父都不知嗎?”

    “若是知道,哪會相煩侯大人您呀。”王動沒好氣,“侯大人不是掌著外事嘛。”

    “別,可不能這麼說。什麼叫煩呀。常來常往嘛!”侯顯笑了,“你上了岸就不理我們這些黃門官了。王大人那的魚可是死的差不多了。”

    說起王景弘,此人也真是太可愛了。本來那些紅龍青龍自己養著玩也就算了,好死不死的還要獻給皇上,結果這下息了,永樂其實是應個景,夸了幾句,龍魚的名字還就傳開了。一旦和龍靠上邊了,那魚也就只能皇家去養了。

    于是,第一批龍魚全被皇宮收走了,第二批散入到王爺家里,王動是大大的賺了一筆,但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這魚再也不能吃了,只能看,不能吃了。

    王景弘成了龍魚專家,郁悶,他實在是個半調子,好在永樂也不是真的好這些玩意,所以他壓力不大。可惜地是,皇孫,那個極可能被封為皇太孫的人,是個有愛心的,時常拉著王大人問這問那,弄的王景又弘不得不躲到龍江船場避難。

    鄭政差人送了信過來,提到了滅倭一事,提到了倭寇背後有日本國內的世家在支持,其中最大的勢力是大內氏,所以王動也就關心了一下子,哪知道,整個大明朝,還真就沒一個人知道這個大內氏是怎麼回事,這讓王動覺得很奇怪。

    今日侯顯是打著到王動府上看望甦門達剌女王的名義過來的,走了過場之後,把一大堆隨從交給了王動家的廖管家和護衛,自己便和王動坐到池塘邊喝起小酒來了。

    王動家地池塘邊種著從山上移來的好些個大樹,樹下建了個棚子,下午太陽最毒的時候,坐在那亭子下面都是涼內習習,呵呵,因為邊上擺了大盆的冰,還有,水車離不遠,沒風的時候,有個動力扇子往這鼓風。

    “靜之,你家的冰是怎麼弄出來的?”侯顯到底是個對吃有興趣的人,“宮里頭儲的冰,也趕不上瀟湘記用的多,京城里地冰,三分之一都是從你這宅子里拉出去的,我也沒看你這有個冰窖呀。”

    “侯大人要搶我的飯碗是吧!”王動遞了塊冰鎮地西瓜給侯顯。

    “哈,我要真搶你的飯碗,早就往尚膳監調了。然後再把你弄進宮去。”侯顯很毒。

    “侯大人要把哪位弄進宮去呀?”張萍過來了,後面還跟著幾個丫頭,拎的提的捧的,林林種種,又是不少水果和吃食。

    “萍夫人,不要這麼客氣嘛。也就這麼幾個人,不要弄這麼多吃地。”嘴雖然這麼講,眼楮可是把所有地東西都咬上了一口。

    “靜之找人試的葡萄酒,早早就放了話了,別人可以不試,侯大人一定要嘗下。”張萍倒真有點正妻的樣子了。

    因為張萍是鄭和的外甥女,所以鄭和地幾個同事,基本對張萍還是另眼相看地,加上侯顯跟著王動蹭吃蹭喝也不是一天兩天的。所以倒不見外。

    “呵呵,這下息了,老侯地貪吃好喝的名聲怕是真地傳了出去了。”

    鄭政帶著陳貴和中山國的使臣一起去了日本,到于日本國是什麼樣子,他們兩都沒概念,陳貴跑過一趟,但也是瞎子摸象。中山國的使臣開始講國際政治和國際地理課,島國,五畿七道。南北兩國,足利義滿,足利義持說了一大通。從琉球到日本好風也就三日時間,這個使臣足足說了三日。

    1408年初夏足利義持的父親義滿病逝,當了14年“傀儡將軍”的義持繼任足利氏家督,終于可以伸伸腳了,由室町邸搬入北山邸,開始真正主宰幕府政治。

    他上任之後,首先是听取幕府長老斯波義將的意見,辭退朝廷追封義滿太上法皇的尊號。這招太牛了。上位後先整的是自己的老爸呀。然後又恢復當年因觸怒義滿而被罷免地相國寺住持大周周的職位,關于寺廟,以後我們還會花些筆墨來寫,反正,這會日本的寺廟與政治,與經濟,與日本國的國計民生緊密相關。重用武家,把幕府政治由義滿的公家化政治轉變為武家中心政治。是最嚴重的一項,就是中止了父親義滿再開的與明國交和對明貿易。

    中止了與時朝的貿易之後,與琉球的關系開始微妙了起來。琉球一直是抱明朝的大腿地,日本又不把琉球三國放在眼里,琉球與明朝的貿易可是一年一貢。也就是說。或能通過琉球玩中轉貿易,畢竟日本的武家和宮家都已經用習慣了明朝的奢侈品了。

    義持也有他自己的問題。鞏固地位,一步步推掉支持父親頑固勢力,扶持新的武士階層。對外,他目前沒有這個實力去用兵。

    琉球使臣的到來,主要也遞個國書之類的,這會幕府都不在室町了,而且他上位時曾經詔會過琉球,這會中山國地使臣過來算是回應。

    足利義持將軍得到的消息中,排第一的不是中山國的使臣,而是中山國的使臣坐地是龍城地護衛船。龍城在哪,他才搞清楚,可是在十萬八千里之外呀!龍城的護衛船據說是明朝船地式樣,但船上的火器,與天神相通,十分恐怖。

    鄭政的船一直駛進了瀨戶內海,這下日本人開了眼了,幾年前一支更龐大的船隊在鄭和的率領之下,也駛進了內海,幾十年前,蒙古人的艦隊曾經把內海填到滿滿。而這次來的船不是明朝的,來自一個沒听說過的龍城,而且這只是龍城商隊的護衛船。

    鄭政開始沒有下船,陳貴倒是下去走了走,隨著中山的使臣去拜見了足利義持。他的身份是個商人,哪的商人呢,龍城的商人,生意在哪做呢,在西洋和琉球,與大明朝有沒有生意往來呢,目前還沒有。

    日本人基本就是得到了這樣一個消息,他們更多的是關注海上的船,到海邊看戰船的人不少,人群中什麼樣的身份的人都有。

    想著要在這停個幾天補充給養。鄭政還是同意水師士兵上岸了,分班,上午一班,下午一班,幾點到碼頭集合。

    鄭政的水兵大多來自南洋諸國,暹羅人、滿剌加人和爪哇人,特別是還有些古里的木瓜、反正這些人的特點就是一個字,黑!

    日本國不象中國,中國早在漢朝就從非洲引進了西昆侖這個概念,唐朝不用多說,王公顯貴家里有個高大的黑人昆侖奴把門或趕車是個時尚,當然了,那些個是真的黑人,很黑很黑的那種,晚上沒有光的映射,連白眼和白牙都看不到的那種。而南洋的只能算是半黑,相對于日本人來說已經是很黑了。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是,鄭政的部隊已經開始作軍服了,軍服不用多說,王動設計的,已經把後世的衣服樣式帶了過去,所以,這幫黑番穿著白色的海軍軍服,走在日本人中間太顯然了。

    好在大家語言不通,日本人罵黑鬼,他們也听不懂,他們笑日本人光頭小胡子,日本人也听不動。

    這會要感謝朱棣了,他賞給了日本人銅錢,銅錢是硬通貨,而鄭政水師也是以銀子或是銅錢計發奉餉的,與明朝不大一樣,明朝公務員軍人發的是糧食,所以水師士兵免了貨幣兌換的問題。

    到了日本要玩什麼,喝酒,玩日本女人,買日本刀!

    還好,這會只有喝酒和買日本刀這兩樣,日本女人,這幫番兵一時還沒摸到門道,酒呢,鄭政有規定,禁酒。

    鄭政也上了岸,但沒走遠,只是在碼頭轉了轉,碼頭上,船的泊位及跳板鄰近的區域,龍城的士兵在站崗,站崗的人持的是火槍。

    鄭政走過去交待他們,時時刻刻要保持警惕,畢竟他們已經在日本周邊和日本人干了兩個月了。

    還沒等鄭政把這些話交待完,碼頭上就有了異動,大隊的日本人從一邊沖了過來,大致是看到了背著槍在站崗的士兵,這些日本人站住了。

    日本男人,青壯都有,草鞋,腰間別了兩把刀,有長有短,還有背著弓箭的,要說是軍人也不能算,衣服不統一,要說是流氓,那算是武裝流氓,還都有兵器。在海上,在倭寇的船上,鄭政通過千里眼有見過這種形象的人,這就是所謂的日本武士,或者說是浪人吧,武士多多少少穿的要干淨光鮮一點吧,這沖過來的一幫,眼屎滿眼頭上掛著草屑的都有。

    終于,指指點點的日本人,開始鬼叫了,來勢洶洶的樣子,當有人撥刀在手的時候,鄭政邊上的士兵開始持槍了,平端著槍,槍口對著日本人。碼頭上的士兵不多,也就三十多人,槍對著日本人,乍一看,還有點威勢。日本人顯然不知道這槍的厲害,但火銃日本還是有的,不過不是主流兵器。

    鄭政在,最高軍事長官在,值班的士兵,一邊瞄著長官,一邊盯著日本人。鄭政倒是奇怪了,怎麼了,有仇人在,逃了的倭寇這會帶人尋仇來了?
Nineider 發表於 2009-3-18 22:51
第五章 運籌帷幄 第八節 浪人倭寇

    龍城人不是明朝人,這點已經肯定了,船一靠岸的時候,足利義持就得到了報告了,明朝人很少有長那麼黑的,而且龍城人講的話,顯然不是明朝的話,不過,龍城中有些倒看著象是明朝人。

    這邊中山的使臣酒宴不沒結束,席上,足利義持就又得到了的報告,碼頭上出事了,一些浪和龍城護衛船上的士兵打了起來,士兵死了兩人、傷十一人,浪人打死二十六個,受傷被抓的有十五人。

    足利義持眉頭都沒有皺一下,听了匯報後,繼續喝酒。使臣是去官家那邊遞國書的,要是他父親義滿還在,一定是由幕府全都接下了,如今,逾制的事情,義持可不想多干,當好將軍就行了,國王,還是由天王去頂那個虛餃吧。

    鄭政在碼頭上見識到了日本浪人的厲害,刀法不錯呀。死的士兵是被箭射死的,傷了的有一個重傷,被刀捅了一下,不過刀再快也快不過槍。

    碼頭只有一個少尉,這會這個少尉算是有表現了,在日本浪人沖過來的時候,他一聲令下,士兵馬上攏到了一起,站成了兩排,這在碼頭上也沒什麼掩體,這也是有兩個士兵被躲在後面的浪人射死的原因。

    鄭政這幫軍官也紛紛拿出了武器,他身邊有兩個親衛,還跟著幾個校官呢,他們也是奇怪,日本人怎麼這麼不要命的,彼此人數差不了多少,一邊用刀一邊用槍差別太大了吧,當然這是他們的觀點,日本人不這麼看,在他們眼里,對面這些個士兵手上拿的真是燒火棍似的。

    鄭政等人的武器是短劍和手弩。本來還有手槍的,已經制出來了。但還沒大量生產。沒有配置到軍官手上。

    碼頭上看熱鬧地人則在還有觀望,這下子看大家都動真的了,呼喊聲起,四散而逃,碼頭一角地騷動馬上開始傳染,整個碼頭開始喧囂起來。

    “散開!”鄭政一聲令下。

    “放!”那邊少尉也喊道。

    “”一陣槍響,沖在前面地日本人如受重擊紛紛倒地,其他日本人基本無視,還是沖過來。

    “嗖嗖嗖”鄭政這邊的手弩開始射擊了,他看到了對方主要是持刀。保持距離,他們的手弩就有優勢,因為,他們是連發弩!

    “”又了陣槍響,剛才是前排,這會後排。

    碼頭上的槍聲驚動了鄭政船上的士兵,泊岸的船上有士兵沖下來了,牛角號起,也听到了鑼響,船進入了戰備狀態。

    這群浪人有四五十人。經過槍擊弩射,沖到面前的只有十多個了,其他的都倒地上叫了。日本人的箭也射了過來,好在只有三個人在射箭。少尉中箭了,小日本也不笨,少尉可是個官。

    浪人們沖過來的時候,鄭政這幫人已經散開了,跑動中不時地反擊。那邊本來攏到一起的士兵以槍為棍防衛,日本人已經沖在太近了,來不及開槍了,還好,沒有幾個日本人能沖到面前。標記1

    鄭政等人又圍了過來。那些士兵也是。反倒把那些日本浪人圍住了,這下那些日本人才發現。雖然他們手上拿的是利器,但居然被對方給圍住了,還有人喊“呀咯雞雞”舉刀過頭頂。“”一槍,癱倒在地上,“ 當”刀丟在一邊,手按著胸口,極痛苦的在地上滾動。

    鄭政一幫人倒是沒什麼聲音了,只是冷冷的對著那些日本人,這會大家才發現,這上滿地都是日本人在打滾,在叫喊,一聲小小的沖動結束了。

    大內氏祖上相傳為朝鮮半島百濟聖明王的兒子——琳聖太子之後,琳聖太子當年渡海來到日本,在日本的一個小藩國,周防國境內的多多良 靠岸,留下的子孫即稱多多良氏,其中有一族在周防國大內村居住,後即以地名為其苗字稱大內氏。日本人地姓很多就是這麼來的,門可有棵松,姓松下,家里屋子四周全是田,姓田中。

    大內氏到了室町幕府時期,特別第二代、第三代將軍時期,出了個很牛的家長,大內義弘。此人在位時,通過連年的征戰,伴著足利將軍統一南北朝,大內義弘也被封除其本來領國的周防、長門、石見三國外,又得了豐前、和泉、紀伊共計六國的守護職,是足利義滿時期的第一諸侯。

    大內義弘助足利義滿成為日本國王後,狡兔死良弓藏的事又發生了,在足利義滿地打擊之下,大內義弘造反,日本史稱為應永之亂,此人後來戰敗自殺。大內氏從日本第一守護大跌了下來,大內氏的家督由義弘的弟弟大內盛見接任。但大內盛見之弟大內弘茂投降了室町幕府,並因此得到了原大內氏的周防、長門二國守護職。于是禍起蕭牆,大內盛見與大內弘茂這兩兄弟彼此代表著不同的陣營又開始對立。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當年在他們地父輩祖輩的時候,也曾經有兄弟之間地內斗,一代表南朝、另一個站在足利將軍的北朝,結果雖然北朝統一日本,但那會的戰爭卻是南朝的大內氏打贏了,足利義滿還不得不承認代表南朝的大內氏為守護。

    這會雖然大內弘茂有足利義滿的支持,但在兄弟之爭中,他卻被打敗了。大內盛見在消滅了弘茂之後其聲威大振,使得室町幕府迫于無奈間被迫承認著其大內氏家督的地位以及周防、長門二國的守護職,官居從四位上左京大夫並領有周防、長門、豐前、築前四國守護職。

    剛才那這大內氏的家史大家看的很煩是吧,但一定要看,因為大內氏的勢力控制了瀨戶內海,控制了日本面向中國的外海。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了,永樂初年的倭寇是真倭,他們中大多是破產的武士和在戰爭中成長起來地破產農民,這些人再怎麼凶再怎麼強。也是對外而前,在日本國內他們沒有社會地位。更不是當時正規世家武裝的對手。世家地武裝都是世襲地武士組成,這些人從小就是往職業的軍人方向上培養的。

    大內氏在崛起的時候,對倭寇采取了打擊的措施,因為大內氏出了很多武將,這些武將大多又都是儒將。他們中的很多人精通儒、釋和日本的神道文化。他們也看不起倭寇,倭寇的存在也影響到他們的利益。

    在大內義弘時代,大內氏控制了日本與朝鮮國的貿易,因為他們地祖先據說是從朝鮮半島過來的。足利義滿重開與明朝的貿易時,他們又仗著地理優勢和船隊的優勢,成了日本與明朝貿易的主導力量。面對大明朝皇帝的要求,面對日中貿易的巨大利潤,他們不得不打擊倭寇。

    日本國內的局勢使的不停有人加入到倭寇這個貌似很有前途的職業隊伍之中,倭寇這種東西之所以打不完,這與日本當時國情有關。倭寇也知道自己不是本國世家武裝地對手,他們基本上屬于外戰內行,內佔外行,所以干脆投靠世家算了,于是,大家溝結到了一起。大內氏。這個地方諸侯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成了日本倭寇幕後勢力中最強的一支。

    京都,日本國的首都,這里已經很久沒有這麼大規模的迎來外國使團和商人了。龍城雖然沒有與日本國打過交道,但這次人家載著中山國的使臣過來,入境時,也是證件都很齊全的,上了岸也是老老實實遵守著日本國的法令。

    發生了日本浪人襲擊龍城船隊和水兵地事件很突然。讓日本人不爽的是,居然在本國的領土上,這些浪人被打敗了。

    鄭政非常尊重日本國的法律,他把受傷的被俘日本人綁了起來,交給了京都府。同時也遞交了措辭強烈地抗議信。敦促日本政府加強法制,打擊倭寇。打擊流氓武士。對于死了地和受傷的士兵,要求給個交待。

    經查實,這些浪人原本是大內弘茂家臣地武士,在弘茂被盛見打敗之後,這些人開始淪落為浪人,與大內氏支持的倭寇混到了一起,在海上受了鄭政的打擊之後,失去了營生,正在京都附近流浪,恰好又看到鄭政的星錨旗。

    鄭政和龍城的護衛船隊引起了日本京都各種勢力的關注,特別是大內氏的新老敵人,而這會在笑的還有日本的老大,幕府將軍足利義持。

    幕府決定,一是道歉,二是賠償,三是處死肇事的浪人,四是追查幕後的真凶。不用多說,大內盛見被出賣了,皆大歡喜,但遠在山口城的大內盛見除外,他基本上還什麼都不知道,根本不清楚京都的這次浪人事件。

    屎盆子扣了上來,一身的臭,浪人事件被放大,倭寇又進入了大家的視野,提到了桌面上,不過這會在討論的卻是鄭和與王動。

    “柳將軍已經剿倭,且大獲全勝,此事朝野有聞,有必要遠擊倭寇嗎?”鄭和有點猶豫。

    “皇上明年北征,北征之前勢必要南安,小公爺在交趾,今年一定會凱旋,倭寇一剿再剿,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皇上想來也會支持。”

    “遠征他國非我所願。”

    “打個旗號而已,只是去日本國走一走,只是要明示倭寇不可造次。龍城有船到大明,先往琉球貿易,在夷洲外海被倭寇打劫。此事一開,永遠寧日。”

    “呵呵,龍城的船?呵呵,靜之,不可操之過急。”鄭和對日本國的實力知道的清清楚楚,日本倭寇斷無打搶龍城船隊的實力,不過他知道不重要,關鍵是皇上不知道。

    倭寇又被重新包裝了一下,鄭和奏請在下西洋之前,再次出使日本,或是派員去日本,警示日本國好好管理管理國民,不可再讓倭寇在沿海生事。鄭和特別提到了,有西洋番國的使船在進貢中國的路上被日本倭寇打搶劫殺,此事有關大明朝臉面,同是明朝的屬國,日本國之舉有失國體,日本國王治下不嚴。

    這事合了永樂的意思,照準,倭寇的事,永樂也很生氣,繼位之初,日本國王表現的蠻不錯的,這才幾年呀,又有反復了,倭寇之痛總是不能斷根。而這會,以龍城、舊港、甦門達刺等國聯合求援的國書也到了,要求大明朝為之出頭,痛懲日本倭寇。這下,永樂沒什麼好猶豫的了,出頭做老大,是他的嗜好。

    為了懲戒,永樂把日本國的一年一貢改為三年一貢。這其實沒有什麼用,日本那邊已經不想貢了,只是永樂還不知。

    “……有大內氏陰使倭寇劫掠海上,肆行無德,望日本王節略之,若王無暇,大明朝可使人擒之……”

    “哈哈哈哈!”從鄭和那里王動得知了永樂的罪詔,這會他正在與王厲商量事。

    “王厲,這次辛苦你走一趟,去長樂,到時會有人來接你先去夷洲。對日本,王歷你知道多少?”

    “-@#$%!@”王厲從徐福開始講起。

    “鄭政此人做事有點死板,此去夷洲,主要是朝鮮和日本,這里有鄭政送來的日本國的資料,你先看下。”

    “日本國與大明朝斷貢之事,不出今年,必要風聲傳出。倭寇是西洋途中的大忌,必先平之,若平倭寇,必需要有一個統一且國王有強勢的日本才可辦到。若是日本人自身搞不定,皇上覺得師出無名,可由鄭和大人剿海盜為名,征討一下。”

    “不讓其國國民下水不就得了!”王厲接話。

    “@#$%@#$%”王動語塞,心里想,厲害呀,怎麼沒想到這個。

    明朝實行禁海令,民間片帆不得下海,這下倒可以讓日本也跟著學學了,一個以海為生的島國,沒有片帆下海會變成什麼樣子。王動本來還要好好到日本泄泄私憤的,這下看來要變個法子了。

    關于強令日本國實行禁海令的建議,王動提了出來,與鄭和、費信等商量,如何才能促使皇上下這個狠手。要有理由,有要借口,就在大家動腦子的時候,倭寇又自己找上門來了。

    注︰古代日本人的名字組成很復雜,苗字姓名之類的,一大堆。權貴才有姓名,老百姓只有名,沒有姓。
Nineider 發表於 2009-3-20 08:07
第五章 運籌帷幄 第九節 到日本去

    南京城里,漕船的大佬們已經在這里集結了議事。三個大湖分舵的老大,幾位長老和堂主,當然還有漕幫的幫主。這次朝庭扶持漕幫,漕幫終于有機會洗白了,王動從上次漕幫子弟跟他下西洋就發現到了,漕幫這會還真是天下第一大幫,主要是幫眾很多。這幫人中,很多是王動的老朋友,有的則是第一次見到,如鄱陽湖分舵的刑舵主。

    漕幫已經派人北上了,一路是從長沙出發的,董舵主與王動是最先開始合作的,他們處在內地,所以從長沙往大同,開始打通陸地上的通路;鄱陽湖的弟子把他們的大船從長江口開了出去,與太湖分舵的兄弟們一起北上,尋找一條海路。太湖分舵的實地一段一段的考察大運河,考察完了之後,王動會提請朝庭疏通河道。

    八月是繁忙的一個月分,王動在南京城里忙,在家里忙,各種各樣的命令和指示,從南京城發往各地。

    這天,嚴幫主,帶著刑舵主和彭舵主給王動帶來了一個消息。漕幫北上探路的船飄的稍微遠了一點點,在山東外海,踫上了倭寇,漕幫弟子也不是吃素的,各有損傷,不過還好,船還是駛到了遼東。

    漕幫這些人可是沒有想到,一向都是他們干無本生意的,怎麼一出海就踫到外國同行了。嚴幫主是帶人過來問策的,如果真有倭寇在海上盯著,那麼船可能要改裝,要加派別人手,要不要水師押貨。

    王動听了這事,暗自叫好,剛點了火,就人有澆油了。他差點讓鄭政扮倭寇去打搶了,沒想到還有膽子這麼大的倭寇。

    鄭和听到王動說這事也是奇怪,不過沒多長時間,兵部也有傳報這來了。

    漕幫的人可以打著幫朝庭運軍糧的名義去踩盤子的。所以出門時有路引,且來頭不小,在山東和遼東都踫到了大明朝的水師。明朝的水師也是奇怪,自洪武皇帝海禁以來,海上跑的上千料的大船都是官府的船,怎麼會有這麼大地商船在海上跑。漕幫與水師一接頭,馬上就通報身分,並把在海上與倭寇遭遇的事講了,所以軍報也提到了倭寇。

    鄭和懷里還揣著皇上給日本國的罪詔,還沒送出去。這下又去敲邊鼓了。與以前不同的是,洪武皇帝剛上位的時候。根本不清楚日本國內的情況,朱棣上位時也弄不清,王動這邊傳過來的資料,讓永樂摸清了點眉目。原來足利義滿不是日本國王呀。日本國還有天王的。不爽,永樂也不滿,小小倭奴番國,居然叫天王。當初安南權臣奪位一事,大明朝就出了正義之師,並把安南收為交趾,如今日本國內權臣當道,王室不興,怪不得這些年的倭寇弄來弄去弄不干淨。原來日本國朝庭里面不干淨呀。關于權臣這種東西,厲來是君王的大忌,日本國內地局勢讓永樂有點窩火。

    早先皇上知道倭寇有在朝鮮出沒,但山東遼東境內這些年基本沒有倭寇,怎麼柳升剛在吳淞浙江平了倭患不久。山東遼東又有倭寇了。鄭和當然知道要在北征元蒙的事上做文章。林雷滿嘴倭寇不除無以成大事地論斷,不只是大明的遼東。不只是征北元,不只是下西洋,還有關乎大明朝的面子。

    “倭國彈丸之地,偏于遠海,不必在意。”黃淮的意見。

    “名不正,言不順,無名之師不可興。”楊榮地意見。

    “壞了綱常,其君失威,其臣無德,理應正之。”解縉地意見。

    永樂已經發過兩次火了,第一次是倭寇竄到甦州的時候,那次日本國王足利義滿綁了人送過來。這事足利義滿做的還是很上路子的,永樂在諸多外國使節面前大得臉面。可是,日本國王蒸殺二十多個倭寇頭目的余波還沒結束,又有倭寇冒了出來,這次成就了柳升的功名。才過去多久呀,又來了,還在北邊。看來永樂二年時,鄭和使日本國的作用沒有達到嘛,日本小鬼子沒有被嚇到。永樂生氣了,罪詔還沒發出去,又從鄭和那收了回來。

    永樂七(1409)年八月,大明朝皇帝朱棣發文要求朝鮮國、日本國、琉球三國配合剿倭。時間選在九月,台風過後,以鄭和為主帥的大明水師將船五百,兵三萬,號稱十萬,出師日本。

    王動非常佩服永樂,交趾的戰事還在繼續,明年北邊有大仗要打,在這空檔中,還要去嚇日本人。他當然沒想到,下西洋贏地錢,給了永樂些底氣。

    王動這些天還在幫著鄭和干一件大事,就是籌建四夷館,最初的時候,鄭和的意思是辦成翻譯館的樣子。不過王動卻給了他另外一些建議,開始是主要負責翻譯朝貢國家往來文書,並教習周邊民族、國家的語言文字。慢慢地要設專人研究外國地風土人情,朝庭官府的情況。

    王動地這個建議,再次讓鄭和刮目相看,應該這樣做,第一次出使西洋的時候,鄭和船上是有熟悉海路,但西洋諸國的情況卻不是很熟悉,以至于在錫蘭山花了這麼多錢,卻還是要看那國王的臉色。

    四夷館初設之後,掛靠在翰林院,從國子監選了三十多個監生過來學習,開設了韃靼、女直、朝鮮、日本、緬甸、回回、西天、西番八館。回回主要是學習阿拉伯語,西天則是拉丁文,西番是南洋小國土語,比如暹羅之類的。

    圍繞著四夷館的開設很多懂外語人才被召喚到了京師。哈三、郭崇禮也在其中,與馬歡一樣,由于王動的加入,他們這些人都提前出現了。

    郭崇禮,杭州仁和人,回族。上次就在王動的招徠名單中,同是浙江人,他與馬歡有交往。這會王動一派人去傳信,他馬上就趕過來了。一听說馬歡這時可能已經到了天方國了,唏噓不已,錯過了一次好機會。

    哈三。西安人,回族,精明聰敏,智慧過人,曾到麥加朝覲,更牛的是,此人還在西洋諸國游學過,對錫蘭山古里等國頗為熟悉,精通阿拉伯語,了解阿拉伯地區的風土人情。

    抓他過來很簡單。王動只用了一招。王動對哈三說,本人雖然什麼都不信。但對佛道回回景拜火教這些個宗教還是蠻有興趣,如今隨著鄭和大人下西洋,缺少通曉西方語言和事務的人手,如果。您願意出來幫忙。將贈一萬兩銀子,助回回教發展。

    哈三也是知道王動這個人的,沒辦法,他的書傳的蠻遠的。王動這麼直接,讓他有點意外。更讓他佩服地是,這人居然什麼都不信。這在古代,什麼都不信的人可是很難找的。同是在八月,又一船人經過長樂發往夷澎湖,然後送去龍城。王動本來要跟著鄭和再下西洋的。但這次他又有點猶豫了,到底是陪永樂去征討蒙古,還是跟著鄭和去非洲看看。

    王動在猶豫的時候,永樂也在為人力資源的事情操心。東南西北到處都要用到人,北面不用多說了。明年春天開打。朱棣本人親自帶兵,這樣一來。東南西就一定要有人去鎮場了,這人必需是個極為忠心且能干的,數來數去,點到了姚廣孝身上。

    鄭和第三次下西洋,姚廣孝也跟著同去了,這本來就是王動在書上讀到過的。本來以為他加入了鄭和的隊伍之後,又帶去了這麼多人,基本上永樂應該能放心鄭和了,不需要姚大人再出馬了。結果他還是沒能改變歷史,但他從鄭和那探听到消息之後,王動還是有點緊張了,原來問題不是在他和鄭和,而是在這時局,特別是北方的局勢。姚廣孝可不是普通人呀,普通人王動自己能對付,級別高點地,在鄭和的配合之下,王動也能搞地定。但姚廣孝這個人,估計連鄭和本都搞不定。

    所以的計劃全被打亂,王動還想回長沙一趟的,這下都不大可能了。八月底,在王動派出去的都陸續回來之後,他先行出發,離開了南京從陸路去了甦州。

    路上第一站是龍山,這個與佔城龍山同名地地方就在京師南五十里處,這里是肖勇成長起來地地方,如今的龍山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泥灰場了,而是一個泥灰場,一個鐵匠作坊,一個瓷窯,還有一個玻璃窯。

    雖然肖勇離開龍山遠赴西洋,但走了一個肖勇,千百個肖勇又站了起來。以至于,王動在龍山居然沒有看到一張熟悉的臉,結果還是那道觀里的道士,王動有點眼熟悉。

    知道大掌櫃王動要過來,龍山熱鬧了起來,方方面面都在借這個機會拉近與王動的關系,王動這會成了紅頂商人級別較高,楚王那都在傳要封他一個國商的身份。

    玻璃的產量跟不上,瓶杯之類的也有產出,塊狀地也是有,這是王動準備用來做眼鏡的,片狀的面積不是很大,鍍銀的技術是絕秘。目前大明朝市場上還沒有這些東西,前面囤的貨全裝船跟著鄭和走了,還有地則讓董標地手下從陸路販去韃靼瓦剌,先賺外匯。

    清塵道長跟了王動之後,也給王動打開了一扇與道士合作的門,龍山之行也是頗有收獲。自從王動投錢給了茅山道觀之後,這會茅山道觀里地香火旺了起來。所以說,還是要包裝,道觀修的氣勢宏偉,加上時不時的搞些宏法的活動,游方的道士也多了起來。知道王動又要南下,這次跟著去幫忙的道士多了,王動選了五人帶上。

    王動一行人到了長樂的時候,已經是九月中了,鄭和這會已經從南京出發往劉家港去了,商船這會雖然跟在了大隊的後面,但卻不去日本,而是直接南下長樂,在長樂裝貨整隊後,再一起南下。

    這些天,大量的水師船只往舟山而去,王動則是到了夷洲,很難說,鄭和會不會帶著姚廣孝到台灣走走,而這會的高雄和基隆已經有模有樣了,這就是白紙的好處,可以信手涂鴉。夷洲本島出的水泥和磚瓦已經把當地的碼頭和炮台弄的很嚇人了,這可千萬不能讓姚大人發現。

    夷洲已經按著王動的規劃,開始大力發展種植業了,水稻和甘蔗,紅薯的引進,一下子解決了夷洲的糧食問題,管峻已經拍胸脯的保證,明天可以提供一萬石的糧食。夷洲的少數民族開始慢慢從山里走出來了,管峻只干了一件事情,就搞定了這些人,行醫。

    而且他還請到了一位讓王動目瞪口呆的大人物,沐講禪師張定邊。張定邊在福建行醫已經很多年了,這會他算是放下屠刀拿起了手術刀,當然,那會沒什麼外科手術。鄭六使和王鑄在管峻的指引之下,只要上了岸,在大明朝的國土上行走,就會四處搞招聘,他們的行為引起了張定邊的注意。

    古代人的守土意識很強,你總鼓動著別人下西洋呀,去東洋呀,總會讓人覺得里面有的貓膩,畢竟這不是常人會有興趣的事。張定邊可是知道山上和水上的區別的,人說,寧上山莫下海,你總把人往海上拉,這到底想干什麼呢。做生意去,政府不準呀,海上倭寇正鬧的歡,不會……

    張定邊認識鄭六使,小六子嘛,當年可是跟著王動一起的。小六子也知道張定邊不是凡人,便請他到夷洲走一趟,這一走倒讓張定邊喜歡上了夷洲這個地方。老人家慈眉善目,夷洲的土人也是識貨,知道他是個有道行的高僧,這一來一去,張定邊真的鑽到夷洲的林子里不出來了,民族關系搞的十分的融洽。

    王動也沒有見到張定邊,他不能等了,他要跟著鄭和去日本看看。鄭政已經帶著王厲去朝鮮了,王動只能帶上小六子,往舟山去,去和大部隊匯合。

    因為要去日本游獵,這次規模之大,讓王動吃驚,船行海路上不時的能看到明朝的水師,到了舟山的時候,還看到了不少的日本人,問起為什麼,原來,明朝陳兵十萬于日本外海,已經通過特別的途徑傳到了日本,理由還是為了倭寇。

    足利義持有點郁悶了,對他們來說,倭寇算是什麼東西呀,屁大點事,明朝人居然發兵十萬。他們有這麼多人嗎?要知道這會明朝可是有很多人在安南打仗,南方諸省的兵不是在往北方掉嗎,怎麼還能弄個十萬人到日本走走看看。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