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大宋帝國風雲錄 作者:猛子 (連載中)

mk2257 2009-3-5 16:16:08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513 152860
mk2257 發表於 2009-3-5 20:47
第三卷 一劍封喉 第七十章 如此殺人
李虎也在猶豫這件事。

帥府考慮的問題多,方方面面都要兼顧。

如今義軍重新崛起,有龐大的軍隊,有一塊棲身之地,好比一個暴發戶,七大姑八大姨,八棍子打不到一撇的窮親戚都來了,要吃要喝要照顧,你就是有一座金山也給吃空了,更何況義軍沒有金山,正面臨嚴重的糧食和財政危機。

張撒八和射糧軍只有四五千人,的確不多,但關鍵問題是,這口子一開,必定人潮滾滾,遼東各地的山賊土匪和流民必定蜂擁而至。你想想,背靠大樹好乘涼啦,跑到義軍這裡,吃喝不愁,性命無憂,還不用做牛做馬,到哪找這麼塊樂土?

帥府迫不及待地發動西進攻勢,打下安德州和潭州,就是為了阻擋從中京道方向逃亡而來的流民。年初的時候義軍已經吃了一次大虧,因為金軍、遼軍和義軍在大靈河一線反覆交戰,這一塊的百姓全部逃到了錦州方向,義軍突然之間增加了好幾萬人口,負擔愈發沉重。

以目前義軍的情況來說,人口越多,形勢越險惡。你現在兜裡還有幾個子兒,還可以打腫臉充胖子,等你兜裡空空如也,這幫人沒吃沒喝了,那時候可不是跟你翻臉這麼簡單,而是要把你連皮帶骨頭一把吞了。李虎的人頭很值錢,把李虎的腦袋砍下來還是可以大賺一筆。這年頭,為了錢。什麼事不敢幹?皇帝老子都敢殺,何況你一個土匪頭子。

還有,張撒八稱王了,這是最頭痛的事。他到了義軍。你怎麼安置他?安置低了,肯定有人造謠生事,說李虎心胸狹隘,沒有容人之量;安置高了,又有人說話了,他張撒八算個屁啊?老子把腦袋繫在褲腰帶上,跟著你虎王從大山殺到龍化,從龍化殺到錦州。結果還不如一個挑夫。瞧,把軍心搞亂了,把人際關係搞複雜了,把乾乾淨淨地一潭水搞渾了。這不是沒事找事,自找麻煩嘛。

仔細權衡利敝,寧願損失一點聲名,也不能收留射糧軍。聲名和肚子相比哪個更重要?聲名能當飯吃?能當水喝?你都要餓死了,還顧得上聲名?笑話嘛。

董小丑有他的道理。

張撒八和射糧軍也是義軍,也是遼東漢人,也是要殺虜復漢,至於張撒八稱王,打敗了,等等。這些都不算什麼。都無足輕重。

其次,張撒八和射糧軍對義軍南下突圍是有功勞的。當遼軍北上的時候,射糧軍頻繁下山截殺糧道,一定程度上延緩了遼軍北上圍剿義軍地時間。當義軍殺到錦州的時候,張撒八稱王,帶兵攻打中京,迫使耶律余睹率數萬大軍四面圍殺,這等於幫助義軍牽制了遼軍中京道一半兵力。這個功勞非常大,假如張撒八不稱王。假如他不打中京。耶律余睹的大軍肯定會在錦州大戰爆發之前趕到興中府,那麼。錦州大戰的結果就很難說了。

張撒八稱王,有罪嗎?射糧軍打敗仗,有罪嗎?

沒有罪,相反,這才是遼東的血性漢子,這才是敢於浴血奮戰的遼東義軍。相比起來,張關羽和武勇軍就缺乏這種血性,缺乏這種勇氣,不敢稱王,不敢打仗,躲在山裡就能殺虜復漢?不,躲在山裡那是土匪,是流寇,只有像張撒八和射糧軍這樣的勇士和軍隊才是真正的遼東漢人,真正地遼東義軍。

這樣的人,這樣的軍隊,這樣有功勞的遼東義軍,我們有什麼理由將他們拒之門外?把真正有功勞地勇士和義軍推進死亡的深淵,即使我們有一個百個理由,即使我們餓得奄奄一息了,這也是不可饒恕的罪孽。這種做法只能讓遼東的血性漢子感到心寒,讓遼東的義軍看不到任何希望,這是自我敗亡之舉。

董小丑義正嚴詞。

李虎則啞口無言,羞愧難當。從大義上來說,董小丑是對的,由此也看得出來這個人的道德和品質無可挑剔,正如羅青漢所說,他就是一個理想化的人,說簡單一點就是大好人,凡事都願意為別人著想,所以這些年來他不論在義軍還是在遼軍,都有相當好的人緣和口碑,尤其在怨軍,非常有威望。也正因為他的這種性格,讓他屢遭挫折,包括這次郭藥師倒戈,很大程度上要歸咎於他本人地性格。

李虎不是這樣地人,他雖然認同董小丑的觀點,但他必須考慮大局,正如帥府官員所進言,寧願損失聲名,也不能沒有飯吃。董小丑在餓得奄奄一息的時候,或許還能捨己救人,但自己做不到,自己的生存原則很簡單,如其讓自己餓死,不如讓別人餓死,否則還叫什麼適者生存?

這時羅思南也在一旁幫董小丑說話。

羅思南非常敬重董小丑,甚至有些畏懼。過去羅青漢在怨軍的時候,董小丑很喜歡羅思南,認為女孩子就應該老老實實待在家裡,相夫教子,所以主動要做羅思南的老師,一度把她當自己的親生女兒來管教,那是羅思南最恐懼的一段生活,所以她至今看到董小丑還是十分畏懼,在董小丑面前文文靜靜的,說話都不敢大聲,更不要說蹦蹦跳跳了。

「問問羅帥地意見。」李虎不想當面拒絕董小丑,也沒有理由拒絕,於是把這件事推給羅青漢了。

董小丑眉頭微皺,已經聽懂了李虎地意思,這讓他的情緒突然低落下來,心中愈發苦悶。

如果現在坐在對面地是漢王,他絕不會做出這種事,他會展開雙臂,熱情歡迎張撒八和射糧軍,否則虎烈川會盟的時候,怎麼會有三十六義軍同時響應?漢王有大海一般的胸懷,而李虎沒有,漢王憑個人魅力就征服了各路英豪,而李虎卻是憑血性的殺戮征服了一幫大佬。兩人雖為父子,但沒有絲毫相似的地方,這對遼東義軍來說,到底是禍還是福?

羅青漢堅決反對,沒有絲毫商量的餘地。

遼東義軍只有一個王,漢王,自漢王后,有王者之子李虎,雖然李虎至今沒有稱王,但看看百姓的歡呼,聽聽將士們的吶喊,這就是真正的王者。

張撒八算個什麼狗屁東西?早在去年初夏,五路義軍大山會盟,王者歸來的消息便傳遍了遼東,他張撒八難道不知道?他不願尊奉王者也就算了,竟然膽大包天,自己稱王,他眼裡還有仙去的漢王嗎?他眼裡還有我羅青漢,還有張關羽,還有張高兒這些義軍老大嗎?我們都不敢稱王,他個狗屁東西也敢稱王?

他明明知道我們在大山五路會盟,我們尊奉了王者之子,他還敢自己稱王,居心何在?想讓遼東義軍分崩離析嗎?

現在他敗了,跑來討飯吃,那如果他沒有敗呢?他還在馬盂山做他的山大王呢?那我們這些人是不要尊他為王,拜倒他的腳下?

這種人就得殺,不能留。殺了他,等於告誡那些遼東漢人,要造反,我們歡迎,但不要隨便稱王,不要故意分裂遼東漢軍,不要做仇者快親者痛之事,否則,我們決不留情,勢必擊殺。

羅青漢這話說絕了,他把張撒八稱王的事抬到了分裂遼東漢軍的高度,這下連董小丑都長歎不語了。

李虎借這個機會,折衷處理。

張撒八和射糧軍,義軍收留,人家也是義軍,對遼東義軍有功勞,當然要收留,張開雙臂歡迎。不過,因為西邊戰事緊張,請張撒八和射糧軍到安德州駐紮,一旦大戰開始,則與雲朔軍一起,即刻攻打興中府。

李虎的安排看上去皆大歡喜,但內裡自有玄機。

羅青漢得知李虎的最終決定後,馬上書告帥府長史黃涉,立即找個機會,把張撒八和射糧軍滅了,以此告誡那些後來者,若敢稱王,和李虎對立,死無葬身之地。

黃涉自然懂得李虎的心思,現在又拿到了羅青漢的書信,頓時有了底氣,隨即書告駝子贏秦,馬上進攻興中府,乘機把張撒八和射糧軍滅了,要做得恰到好處,無跡可尋。

駝子心領神會,率軍攻擊興中府。

這時耶律余睹回來了,他奪回龍化後,馬不停蹄,日夜疾馳而回。

正好又碰到張撒八和射糧軍了。耶律余睹火大了,猛烈攻殺。駝子不聲不響,掉頭跑了,結果張撒八和射糧軍全軍覆沒,張撒八被耶律余睹活捉,不知所終。

消息傳到錦州,黃涉一笑置之,毫不在意,書告李虎,駝子擅自出擊,導致敗績,應予責罰。李虎名義上重責了駝子,暗地裡卻給了不少獎賞。

正在桃花島養病的董小丑聞訊後,再度病倒,對李虎也有了更深的認識,他不得不重新思考義軍的未來,從李虎的性格和立場來構建義軍的未來。他能在紛繁複雜的遼東形勢下存活下來,並且活得很好,當然不是因為他是一個好人,而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好人,他非凡的才智才是讓他活下來的真正原因。
mk2257 發表於 2009-3-5 20:48
第三卷 一劍封喉 第七十一章 變計
張撒八和射糧軍的命運在義軍內部引起了很大的震動。

當初大山五路會盟的時候,形勢非常惡劣,但李虎竭盡所能,不但保全了五路義軍,還讓義軍重新崛起了,尤其在錦州大戰那種極度危險的情況下,李虎既往不咎,還是接納了怨軍,隨後又接納了武勇軍和雲海軍。如今形勢好轉了,實力也強大了,他卻沒有接納射糧軍,其真正原因的不問可知,張撒八和射糧軍觸犯了遼東義軍最大的忌諱,那就是稱王。

李虎都不敢稱王,你稱王,那什麼意思?你想讓李虎拜倒在你的腳下?那不是找死嗎?結果張撒八和射糧軍灰飛煙滅。

李虎為什麼不稱王?整個遼東,甚至包括女真人,都在不同的場合下稱呼他虎王,但他就是不稱王,尤其讓很多義軍將帥不理解的是,帥府那般文職官員們這次異乎尋常,也絕口不提稱王之事。

很多將帥其實不理解當前的形勢,當然了,對於這些草莽土匪海盜來說,就算你告訴他當前的形勢,他也理解不了,就像張撒八一樣,他們很多時候不是靠腦子做事,而是靠**、靠熱血來做事。

當前形勢下,李虎如果稱王,聯金攻遼之策也就失去了基本條件。做為女真人來說,他自己的皇帝位子還沒坐牢,豈容身邊再冒出來一個王?那還不乘著你羽翼未豐之際,殺了再說。

不稱王。不代表你沒有野心,但最起碼可以證明你有頭腦,有頭腦才能做好事,有頭腦才能以最小代價換取最大利益。大家都是聰明人,合作起來才愉快,才能各取所需,至於將來怎麼樣,大家各憑實力說話。::如果你稱王了,證明你是個草莽之輩,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那不還如一殺了之。免得礙手礙腳地壞了大事。

這種話你說給草莽聽,他肯定吐你一臉口水,他娘的,老子有十萬大軍。怕你個鳥啊?

十萬大軍頂個屁用。遼金兩軍四面封鎖,大宋水軍再把海路封鎖,不出三個月,你他娘地不崩潰才怪。知道大宋為什麼要養軍隊嗎?怕饑民多了鬧事,所以只有饑荒之年,也就是募軍的旺季。遼國也是一樣,也照樣養軍隊。李虎現在也是一樣,也要養軍隊。所以人多了有時候未必是好事,反而是壞事。

李虎是義軍總帥,一個多月來。他就待在桃花島上。天天站在海邊,看望了朝陽看夕陽,看完了夕陽等朝陽,為什麼?就是盼著船隊回來,盼著糧食回來,至於帥府裡的那些事他根本沒心思問,也沒必要問,你沒有糧食,不能把幾十萬人餵飽。你就等死吧。還問什麼事?李虎不稱王,但也不希望其它人稱王。這倒不是影響到他個人利益,而是直接損害遼東義軍的利益。

你想,你一個土賊都稱王,那李虎還不稱王嗎?這麼一想就壞事了,遼人也罷,女真人也罷,都要防著李虎,時刻保持攻擊態勢,擔心李虎也是一個草莽之輩。遼人想,你只要稱王,那就等於送給遼金聯手共擊地機會,我就等著這一天了。女真人也在想,你只要稱王,老子就把你一口吃了。這樣一來,不要說回易了,首先就要封鎖你,把你活活困死。所以李虎決不允許其他人稱王,誰敢稱王,他就殺誰。

現在義軍上上下下更害怕了。李虎不但殺蕃虜,也殺漢人。你只要和我過不去,對不起,你先把腦袋給我。

李虎天天看海,羅思南天天陪在他身邊。時間一天天過去,李虎的心情越來越沉重。羅思南小鳥依人,溫語安慰,過去的驕橫霸道根本看不到了,完全變了一個人。其實李虎也變了,他每天除了批閱大量的文卷,和不同的人商議不同的事情外,看書的時間也越來越多,至於三五成群坐在一起喝酒賭博的事,完全絕跡了。他現在連睡覺地時間都缺乏,哪有時間賭博?

李虎變了,反而讓羅思南很擔心,有時候還主動問他,要不要找幾個鐵衛陪他玩幾把。李虎哪有心情?他現在最大的休閒就是拉著羅思南的手,靜靜地走在海灘上,即使是這樣,也是常常走神,腦子裡想得都是別的事。

他一直幻想做個享受生活地王者,結果真的到了這個位置上,他才發現那根本就是一個謊言。當然了,啥事不問也可以,但等著五馬分屍吧。

這世上沒有坐享其成的事,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你有付出,就有回報,你辛勤努力,上天自然會眷顧你,會讓你心想事成。你不努力,荒淫奢侈,只有索取沒有付出,那亡國也是理所當然。看看歷史上,凡盛世,必有辛苦的君王和臣屬,凡亡國,必有荒淫的皇帝和僚佐。

以義軍目前的境況,他要是不努力,結果很悲慘,即使努力了,嘔心瀝血,殫精竭慮,也是生死懸於一線。

金遼議和沒有成功。遼國皇帝答應了金國的條件,冊封金主為皇帝,但完顏阿骨打改變了想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要上京,要興中府。

遼國當然不會答應。不答應沒關係,現在女真人掌控了遼東形勢,你不答應,那就武力進攻。遼東義軍為了生存,肯定要打南京道,有他們在前面衝鋒陷陣,金人只要跟在後面撿便宜就行了。

遼國皇帝擔心上京道有失,把耶律余睹派到了上京戰場,中京戰場則由蕭干全權負責。

遼國宮帳對女真人出爾反爾一事極為憤怒。原先事女真人積極要求議和,但自錦州大戰結束後,女真人的態度突然變了,拽起來了,拿議和當幌子拖延時間。

遼人其實很清楚女真人變卦地原因,很簡單,遼東叛軍打到榆關了,接下來他們就要打燕京。遼軍為了守住燕京,勢必以主力迎戰,如此一來,上京道也罷,中京道也罷,都只能消極防禦,無法對金國形成威脅。你不能威脅女真人,他還怕你什麼?當然漫天要價了。

遼金議和失敗,對義軍來說,是個不好地消息,非常不好。

遼金議和成功,義軍周旋於兩邊,還能極力維持一種平衡,以便從中漁利;遼金議和失敗,兩國出於對立狀態,夾在中間的遼東義軍隨即成為雙方博弈的籌碼,不但自身非常危險,也會被遼東形勢所控制,稍有不慎就會被捲進血腥的漩渦。要想擺脫這個漩渦,唯一的辦法就是衝出去,也就是南下打幽燕。

女真人非常聰明,他們審時度勢,馬上改變了策略,斷然決定放棄議和,從而把遼東形勢推向了更惡劣的境地,以迫使義軍盡快南下。

很簡單的事,遼金議和失敗,遼軍主力又被義軍牽制在南京道和上京道,金軍可以選擇恰當時機攻打上京道,一旦他拿下了上京,從兩個方向威脅中京道,他就不需要義軍在中京道了,他會主動出擊,把義軍趕進幽燕。

這裡有個問題,就是義軍會不會受撫於遼,假如金軍逼得太狠了,義軍受撫或者和遼軍聯手,那金軍這個決策就有問題。

從金人的決策裡看得出來,他們斷定義軍不會受撫於遼。

女真人為什麼會有這個判斷?因為有宋金盟約。宋金結盟,聯手攻遼,兩國瓜分大遼疆土,做為以漢人為主體的遼東義軍,最好地結局就是回歸大宋,這也是遼東漢人祖祖輩輩地夢想。

如果義軍受撫於遼,那麼義軍到底需要什麼?他們在為什麼而戰?李虎現在手上有十萬大軍,但他沒有地盤,這是他最為致命的地方,遼西走廊充其量只是個歇腳地地方,所以他的出路在哪?和遼人聯手抗金,他能找到出路?顯然不可能。從遼東整體形勢上來推斷,義軍最好的出路就是打幽燕,回歸大宋,捨此以外,都是死路一條。

既然義軍不可能受撫於遼,也沒有和遼國合作的前提,李虎無論如何都要南下,那金國還有必要議和嗎?沒有必要了,不議和,就是掌握主動,就能把遼人和義軍同時逼得手忙腳亂。

女真人的策略成功了,李虎現在日夜思考的就是如何打幽燕。

打幽燕有兩個條件,一是義軍需要充足的財力,二是義軍把幾十萬人養活,否則,義軍沒辦法發動大規模的進攻。
mk2257 發表於 2009-3-5 20:49
第三卷 一劍封喉 第七十二章 鐵匠來了
早在三月的時候,帥府官員和一些主帥就催促李虎盡快把婚事辦了。

李虎和羅思南天天在一起,形影不離,假如羅思南有了身孕,事情有些麻煩,畢竟王者的面子要顧及,也不能太隨意了,再說羅思南是正妻身份,未婚先孕,傳出去有些不好。

董仲孫是大媒人,他最著急了,你小子在龍化的時候為了把丫頭娶到手,不惜騙我和老羅,說丫頭肚子裡有小虎了,現在義軍停下來了,暫時不打仗了,你還不趕快把婚事辦了,難道非要等有了小虎才成親啦。不過董仲孫在宜州,見不到李虎,只有乾瞪眼的份,但著急啊,心急火燎的,把光頭摸個不停,突然他想出個主意,把做媒的事托付給獨孤風了。

獨孤風一直在老營養傷,最近閒得無聊,幫忙押運了幾次糧草到宜州,正好碰到老董,兩人一拍即合。鐵匠高興啦,本來這媒人的差事是我的,結果給你禿瓢搶去了,你禿瓢做媒人不行,把個婚事一拖幾個月,搞什麼名堂嘛。他早把當初在山城阻撓李虎成親的事個忘光了。

「哎,鐵匠,這事無論如何不能再拖了。」董仲孫給獨孤風灌了不少酒,乘著他興高采烈的時候,有意無意地說道,「上次帥府的掌書記馬亮來了,他透漏了一個消息,說大遼的招撫使很快就要到了,聽說契丹那個狗皇帝送了不少東西,還有十個漂亮女人……」

「契丹女?」鐵匠嗤之以鼻。「虎王是漢人,不會娶一個契丹女。老營裡的契丹貴女一大堆,虎王隨便找一個過過癮就行了……」忽然他想到什麼,急忙摀住了嘴。接著又衝著董仲孫連連搖手,十分緊張地說道,「禿子,我啥都沒說,你可千萬不要告訴虎夫人,那我可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董仲孫看他一副心驚膽戰地樣子,不屑地瞪了他一眼,「你懂什麼。據說這批女人都是契丹罪臣之女,其中有兩個還是進士的女兒,不但人長得漂亮,才學也高。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假如總帥被他們迷住了,先生出個小虎來……」

鐵匠心領神會。這事不僅僅董仲孫急,恐怕羅青漢更急。遼國使者帶了多少禮物來,禮物裡都有些什麼,老董都搞得一清二楚,由此可見李虎把婚事一拖再拖已經引起很多人的不安了。

「我懂我懂……」鐵匠把大手一揮,「讀書人鬼點子多,想方設法搞離間計,搞美人計。睡一個女人看起來不過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睡得好無所謂。睡得不好就是彌天大禍,這個我懂。」忽然他想到了女真人,「哎,老董,契丹人既然來了,估計女真人也要來了,他們會不會也送上一堆漂亮女人?」

「這個完全有可能。」董仲孫把光頭抓得「吱吱」做響,「女真人現在不議和了,可見心思大了。想把契丹人一口吃掉。如果他們能得虎王相助,如虎添翼啊。將來遼東就是他們地天下,我們哪裡有活路。」

鐵匠瞪著兩隻眼睛不說話。直娘賊,老子給你個梯子,你就上牆,你以為老子是被嚇大的?蕃虜用幾個女人就能買通虎王?什麼玩意,你唬老子啊?

獨孤風風風火火地趕到桃花島。

李虎看他來了,心裡高興,特意叫羅思南準備了一些酒菜招待他。

「你最近忙什麼?」李虎一邊給他斟酒一邊問道,「傷養得怎麼樣了?如果傷好了,就回去領軍。..霍帥上次來發牢騷,說要回帥府,我已經答應了。」

「還沒怎麼好。」獨孤風拍拍自己的腿,一臉痛苦狀,「傷筋動骨都要一百天,更不要說被人砍上好幾刀了。估計還要個一年半載吧。」

帶軍是個苦活,霍六哥不願幹,他更不願幹。現在不像過去,自己是老大,想怎麼帶就怎麼帶,如今不行了,軍紀嚴明,每日操練,太辛苦了,而且看架勢,很快就要南下打幽燕,這一打又是連番血戰,搞得不好就會死翹翹,所以當然待在帥府好了,權力大,油水足,又不用上戰場廝殺,美差啊。

李虎低頭看看他的腿,根本不相信,「回去後,直接去神龍軍。如果腿不方便,那就不要騎馬,找幾個人抬著你就行了。」

獨孤風怏怏不樂,抱著酒碗一陣猛灌。早知道這樣,我就不來了。想到這裡他發現自己把正題忘了,急忙把酒碗放下,「總帥,你什麼時候辦婚事?我今天來就是為這事。老董太忙,顧不上做媒人,把這事交給我了。」

李虎知道義軍上上下下都在關注這事。羅思南雖然不說,但晚上偎在自己懷裡的時候,常常也是眼含幽怨。大家都喊她夫人,但這個夫人卻是名不正言不順,至今還是個虛的。李虎的確不急,反正生米煮成熟飯了,就算有了小虎也無所謂,他現在滿腦子都是糧食,都是南下,沒有心思去成親。再說以他的身份辦婚事,肯定很奢侈,可現在很多人吃不飽飯,這個時候辦婚事不合適,還是再等等,看看形勢再說。

羅思南就在身邊,聽到獨孤風張嘴提到婚事,心裡頓時有些緊張,兩隻眼睛馬上望向了李虎。

李虎恨不得給鐵匠兩個巴。狗娘養地東西不長眼,哪壺不開提哪壺,找死啊?

獨孤風不管,張個大嘴「劈哩啪啦」地說了一大通,理由成千上萬,總之,不能再拖了,馬上把親事辦了。他是媒人,他底氣足啊。

「你日子定好了?」李虎問道。

獨孤風傻住了。直娘賊,你個禿瓢拿我開涮啦?叫我來辦事還留個尾巴,這下好,老子好不容易把總帥說動了,卻卡在這個節骨眼上,不過他自有辦法,「六月初,我們把日子定在六月初。」距離六月只剩下一個多月了,帥府有這個時間可以精心準備一下,如此則萬無一失。

李虎點點頭,同意了。

既然獨孤風來了,這親事不辦也不行了。義軍上下都知道自己和鐵匠的特殊關係,鐵匠如今也算是自己的心腹。董仲孫把作媒的事托付給他,意思很明顯,羅家很急了,影響到軍心了,所以請你把該辦地事先辦了,不要夜長夢多,鬧出什麼意外來。

六月極有可能開戰,把婚事辦了,把軍心士氣提振一下,也是一件好事。

羅思南開心至極,找個借口離開了,估計回去寫信向父母報喜訊了。

「你經常去博易館嗎?」李虎問他。

獨孤風頓時來了精神,大肆吹噓,說博易館好,博易館裡的侍婢漂亮,博易館裡有酒有肉要什麼有什麼,在那裡賭博簡直就是享受。

李虎一聽就知道獨孤風是那裡的常客,隨即又問了一句,「手氣怎麼樣?賺錢了嗎?」

獨孤風神情尷尬,哼哈了半天沒說出個所以然。

「又輸光了?」

「大家都輸光了。」獨孤風為自己找面子,列舉了一大堆將帥,「輸了錢就向博易館賒借,贏了錢就在博易館裡吃喝玩樂,結果把大半年的俸薪都輸光了,有的連家裡的老本都貼進去了。」

李虎笑著搖搖頭。糊塗這個主意好厲害,正如他當初所說,現在義軍大營裡,估計債帥債卒海了去了。酒色財氣害死人啦。

「你呢?」李虎笑著問道,「你打算什麼時候把自己的夫人賣了還債?」

獨孤風把臉一苦,說出了自己到桃花島的第二個目的,「總帥,能不能借點錢?」

「借你錢有屁用?」李虎氣不打一處來,張嘴就罵道,「直娘賊,你明明知道自己沒有手氣,還賭什麼賭?」

「不借錢也可以。」獨孤風厚著臉皮說道,「你以前答應過我的,說要教我賭術,那你就教我幾招。」

李虎氣苦,「教?你學得會嗎?賭博地心態很重要,就像做人,不能太貪婪,也不能沒有節制,越是貪婪,越是沒有節制,越是輸得慘。你兩樣佔全了,就算我教會你了,你也一樣輸得傾家蕩產。」

獨孤風不服氣,「過去你賭博不也是這樣?一賭就是幾天幾夜,難道你不貪婪?你有節制?」

李虎氣得咬牙切齒,狗娘養地鐵匠,老子今天非要把你灌倒,然後把你扔到海裡餵魚去。
mk2257 發表於 2009-3-5 20:50
第三卷 一劍封喉 第七十三章 使者
船隊在義軍的期待下,終於返回。

這一趟可以說是滿載而歸,帶回來義軍最為急需的糧食,緩解了義軍的燃眉之急。

主持回易的薛清和楊華拜見了李虎,詳細稟報了此趟出海回易的過程。此趟出海回易,目的地就是大宋,因為義軍需要糧食,而大宋是最理想的回易對象,因此船隊直接到了大宋海域,在大宋的沿海州縣進行回易,收穫頗豐,只是為了避開大宋水軍,來回的時間比較長。

薛清本來就是做海路回易的商賈,但他這幾年主要是走私。楊華是大宋商賈,也是做海路回易的,因為利益需要,他和吳撞天成為朋友,兩人除了聯手走私外,海盜們的擄掠之物也是由楊華代為回易,以此換取生活必需品。這次義軍出海回易,吳撞天特意把他舉薦給了李虎,而李虎也沒有選擇,只能請他主持回易。楊華很有眼光,知道自己靠上這顆大樹後,必定財源滾滾,所以盡心盡力,並且幫助義軍買通了大宋水軍。

李虎設宴款待,給兩人以豐厚賞賜,然後請他們二次出海,這次的主要目的不是回易,而是打通海路貿易,讓各國商賈都知道海盜轉行了,改做義軍了。義軍也不是打家劫舍的盜匪了,而是要殺虜復漢,將來有可能回歸大宋。把這個消息傳出去,讓各國商賈都來做回易,讓海路貿易繁榮起來,從而幫助義軍賺取回易利潤,持續增加財賦。當然了,這需要時間,但這是維持義軍生存的唯一辦法,即使時間長一點。也要努力去做。

李虎隨後請來了侯概和吳撞天。因為大宋水軍已經被買通,海盜船可以改為商船,可以全部出海做回易了。

船隊出海之前,支使糊塗從錦州急速趕來,他給船隊定了兩個原則,一是盡可能走私。走私可以逃避各國榷場的商稅,利潤大。其次,利用遼海軍的實力,把遼海一帶的海路回易全部控制在手,這樣無論是宋商、遼商還是金商,他們做回易的大頭都進了義軍地腰包。這片海是義軍的,要想從這片海經過,請留下買路錢。錦州。

這位招撫使的官職不小。南面官中的少府少卿韓。七年前,這個人三十歲,中狀元。狀元嘛,當世文人中的佼佼者,當然有名氣了。

隨同韓同來的還有遼興軍節度副使張覺。

李虎沒有出面,讓長史黃涉、行軍司馬霍六哥和掌書記馬亮負責接待並談判。

馬亮趕到館驛地時候,第一眼看到韓,又驚又喜。兩人認識,曾一起在史館修撰。幾年後突然在這種場合下重逢,除了尷尬外,更多的是傷感。遼東烽火連天,生靈塗炭,像他們這些讀書人只能隨波逐流,根本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

其後黃涉也來了。韓愈發吃驚,瞪著跛子看了半天。難以置信。他不是死了嗎?怎麼又活過來了?黃涉很坦然,高興地打招呼。非常熱情。

霍六哥左看看,右看看,對黃涉的身世很好奇。這個跛子到底是什麼來頭?怎麼從宮帳來的人都認識他?不就是一個太學助教嘛,名氣有這麼大?連一個狀元看到他都稱其為老師,那他的本事還得了。

坐下來後,閒聊幾句,然後把私交放到一邊,公事公辦,雙方商談。結果韓剛剛把招撫書念完。黃涉就開始罵人了。

遼國皇帝和宮帳大臣們雖然被女真人打得焦頭爛額,不得不低下高傲的頭顱。但對於遼東這幫漢賊,他們絕不會低頭。一幫叛逆能掀起多大的波瀾?可惜的是,偏偏這幫反賊掀起了驚天狂瀾,短短時間內把遼東形勢搞得天翻地覆,讓大遼陷入了更深重地危機。

所以,這次他們重視了,但骨子裡還是鄙視,還是仇恨,招撫的條件也極其苛刻,好像遼東義軍就是一個奄奄一息的乞丐,給一碗飯就能打發了。

「虎王有二十萬大軍,虎王從龍化一直殺到了榆關,如果不是因為天氣的原因,我們現在已經殺到燕京城下了。」黃涉怒聲說道,「你拿一個都指揮使來打發誰?打發叫化子啊?」

黃涉早有準備,隨手拿出義軍擬定的方案。

義軍的條件是,李虎做平州、錦州、來州節度使,燕國王,世襲平州路,也就是做個藩鎮。

就義軍目前所處的形勢和條件來說,做個藩鎮是義軍最理想的發展壯大的辦法,有地盤,有軍隊,有財賦,只待時機成熟,即可一飛沖天。

「我們聯手,即使不能收復東北路,最起碼可以確保大遼現有地疆域。」黃涉理直氣壯,「反之,我們和女真人聯手,你大遼還能支撐多久?」

張覺冷笑,「你們現在處在遼軍包圍之中,有什麼資格和我們討價還價?」

黃涉當即發飆,「那就不談了。我們六月份發動攻擊,你回去準備準備,我們平州再見。」黃涉一甩手,走了,真的不談了。

霍六哥很欣賞跛子,有氣勢,厲害。他站了起來,陰森森地說了一句,「女真人為什麼不願意與你們議和?很簡單,因為他們要打上京道了。上京道若丟,中京道陷入苦戰,南京道又遭到我們的攻擊,試問,你們還能保得住國祚?笑話。」一甩手,他也走了。

馬亮開始收拾東西。

韓沉吟良久,問了一句話,「我可以和你們的總帥談談嗎?」

「總帥正在和女真人商談。」馬亮苦笑道,「公美兄,說句實話,目前形勢下,你們拿這個條件來招撫,根本沒有任何誠意。你們沒有誠意,我們總帥有必要見你嗎?」

韓和張覺互相看看,一籌莫展。

雙方條件相差懸殊,確實沒有再談的必要了。

金國的使者乘船到達桃花島。

李虎本意也是不見,但完顏宗望寫了一封信,詳細述說了金國拒絕議和的原因,其中最關鍵地就是遼國的皇帝至今不肯認輸。遼國皇帝冊封金主為東懷國皇帝,而不是大金國皇帝。女真人建立地是大金國,遼國皇帝卻封金主為東懷國皇帝,把人家的國號都改了,這未免太過兒戲,沒有議和誠意。何謂東懷,就是小邦懷其德之意,遼主拒不承認大金國。

完顏阿骨打和女真人被激怒了,正好遼東形勢對金國又非常有利,而且金國還有一個宋金盟約做後盾,只待時機成熟,兩國即可南北夾攻。現今金國已經佔據絕對優勢,只是實力上依舊無法和遼國抗衡,也就是攻擊遼國的時機尚不成熟,當務之急就是消耗遼軍實力,以促使攻遼時機盡快出現。

完顏宗望在信中透漏出一個信息,女真人願意和遼東義軍繼續聯手攻遼,只是考慮到將來遼東局勢的發展,雙方需要具體商談一些細節。很顯然,這個細節就是利益瓜分。

李虎很想知道女真人開出什麼樣的條件,所以答應見面。

女真人的使者是楊樸,渤海人,完顏阿骨打的親信,為女真人建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無顏先生陪同而來。

女真人也是造反起家,某種程度上瞭解義軍需要什麼,所以他們的條件簡單明瞭,我們同時進攻,你打南面,我打北面,你打下來的地盤就是你地,我打下地地盤就是我的。

這個條件看上去很合理,大家攜手合作,利益多少,各憑本事,但仔細一想,金人卻是暗藏玄機。

很簡單,南京道地安全對大遼來說決定著國祚的生死存亡,遼人在此屯有重兵。義軍南下打幽燕,等於牽制了遼軍大部分主力,而女真人則可乘機橫掃北方,攻無不克,這樣一來,金人打下的地盤當然很大,而義軍就算打贏了,因為自身實力折損嚴重,能不能守住南京道還是一個疑問。這根本就是一個無法預測的陷阱。

女真人雖然用自己的慷慨來迷惑義軍,但李虎也不是白癡,他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奧秘。

沒關係,我正是要你把我當白癡,你把我想像得太聰明了,反而不是好事。

李虎一口答應,不過他提出了幾個條件,邊境的榷場要長時間開放,鐵礦石等原料要持續供應,有消息的話雙方共享不能蓄意欺瞞,另外還有諸如購買糧食、武器等問題,最後,李虎說了一句話,「我要一個女人。」
mk2257 發表於 2009-3-5 20:51
第三卷 一劍封喉 第七十四章 藩鎮
這句話楊樸沒有聽明白,愣住了,不知道李虎是什麼意思。

無顏聽明白了,他馬上想到李虎討要的女人是誰,但他同樣很驚愣,因為那是完顏阿骨打的女兒,以李虎目前的身份和地位,根本沒有資格和金國聯姻。李虎是什麼人?遼東漢賊的頭子,充其量是一個非常強悍的土匪頭子,如此而已,不要說娶完顏阿骨打的女兒,就是娶女真皇族的女兒也沒有資格。

一個土匪頭子,一個大金國的皇帝,這兩者能相提並論嗎?金人派使者來商談,使者的級別很高,但這不能說明什麼,最多也就說明金國的確需要這個土匪頭子的幫忙,特意給點面子,表示自己的誠意而已,這不能代表他尊重你,看得起你,這完全是兩碼事。

「什麼樣的女人?」楊樸好奇地問道。

李虎稍加沉吟,正要說話,無顏突然慘叫一聲,抱著肚子叫了起來,跟著趴倒在地,連聲慘叫。

楊樸嚇了一跳,急忙去攙扶。

李虎眉頭微皺,若有所思。無顏阻止自己說話,肯定有深意。

正在進行的商談就這樣中止了。拖住了楊樸。李虎則找個借口離開了。

如李虎所料,無顏果然乘著楊樸不在的時候,溜出了館驛,悄悄到了帥府。方進早已得到李虎的命令,把無顏帶進了書房。

無顏看到李虎走進來,劈頭就問道:「你到底有沒有商談的誠意?」

李虎請無顏坐下,慢條斯理地說道:「以我現在的處境。怎會沒有誠意?」

「既然你有誠意,為什麼要完顏星星?」無顏的口氣十分不客氣,「雖然遼東地人都叫你虎王,我也叫你虎王,但你終究是個賊首,你怎麼可以提出這樣的要求?你這不是羞辱女真人。..要逼著女真人和你翻臉嗎?」

李虎微微一笑,「我正有此意。」

什麼?無顏驚駭不已,吐口驚呼,「你要和女真人翻臉?你瘋了?遼東義軍若想生存,當前必須和金人聯手。」

李虎搖搖頭,臉上的笑容很詭異。

無顏呆了片刻,低聲問道:「遼人開出的條件非常高?」

「你認為呢?」李虎反問道。

「根本不可能。」無顏鄙夷一笑,「女真人已經佔據了整個東北路,建立了金國。和契丹人分庭抗禮了,但契丹人依舊傲慢無禮,把議和當兒戲,羞辱女真人,所以你就更不行了。在契丹人的眼裡,你算什麼?一個血性的屠夫而已,他最多承認你是一個奴隸,不會給你更多。」

「所以……」李虎望著無顏,慢悠悠地說道。「我肯定要打燕京,但問題是,我打下燕京後,我地出路在哪?我在契丹人的眼裡是個反賊,在女真人的眼裡是個土匪頭子,在大宋人的眼裡是個蕃虜,請問。我的出路在哪?」

無顏想了片刻,忽然問道。「這麼說,你已經決定回歸大宋了?」

「否則我怎麼辦?」李虎苦笑,「我為誰而戰?我為誰攻打燕京?我攻佔燕京後,如何生存?」

無顏沉默良久,歎了口氣,「你這個要價太高了,金國皇帝不會答應。」

「我攻打燕京的代價非常大,我付出了,我的回報是什麼?如果女真人不承認我。在未來的宋金盟約中把我排除在外。把我當作他們女真人開疆拓土的戰刀,我就沒有回報。我就無法生存,我和遼東義軍將成為宋金遼三國逐鹿遼東地犧牲品。」李虎望著無顏,冷聲問道,「我有必要做一個犧牲品嗎?」

無顏知道李虎已經看透了女真人的心思,知道女真人對遼東義軍的策略就是先利用,後殺戮,兔死狗烹,可惜李虎非常聰明,他一眼看穿了,他不願意做追殺兔子的獵狗,他要做老虎。

「我打燕京可以,我和女真人聯手也可以,但將來宋金聯手攻遼,宋人首當其衝就要收復燕雲十六州,那麼我和遼東義軍如何生存?」李虎怒聲說道,「女真人無恥到了極致,他利用我打遼人,以方便他奪取契丹人的江山,將來他還要利用我打大宋人,以方便他奪取燕雲十六州,繼而像契丹人當年南下中原一樣,攻打我中國,屠殺我漢人。他個狗娘養的阿骨打以為我是瞎子,看不到這迷霧背後的陰霾,是不是?」

無顏暗自驚駭,啞口無言。猜出來了,那你打算怎麼辦?當真準備翻臉?」

李虎沉默不語。他在海邊上坐了一個多月,早已成竹在胸。

「你已經派人去大宋了?」無顏問道。

李虎搖搖頭,「你不是說過嘛,大宋不承認我們遼東漢人,既然如此,我還會派人去嗎?」

無顏凝神思索,他摸不透李虎的心思,他不知道李虎地求生之策是什麼,忽然,他腦海中靈光一閃,眼前頓時一亮,「你要做藩鎮?」

李虎笑著點點頭,「你現在明白了?」

無顏明白了,李虎苦思冥想,終於找到了一條合適義軍的生存之路。

何謂藩鎮?藩是保衛,鎮是軍鎮。自唐中葉以來,設軍鎮置節度使,主掌軍鎮軍政財三權,繼而形成軍事割據,這直接導致大唐敗亡,繼而出現了五代十國。直到大宋統一,太祖杯酒釋兵權,以文制武,這才徹底消除了藩鎮之禍。

如今遼金分庭抗禮,義軍在夾縫中掙扎,已經失去了打地盤逐鹿遼東的最佳機會,只能退而求其次,依附大國,藩鎮割據。

遼人如果同意,義軍則依附於遼,聯遼遏金。

金人如果同意,義軍則依附於金,聯金攻遼。

宋人如果同意,義軍則依附於宋,助宋收復燕雲,北上攻伐,一統天下,重建漢唐盛世。

就目前形勢而言,遼人絕對不會同意,這無疑於養虎為患,自取敗亡之禍。

金人也決不會同意。金人的目標是奪取契丹人的國祚,但以金國目前的實力,迫切需要與宋結盟,南北共擊,如果他同意李虎藩鎮割據,那麼事實上等於是三家瓜分所得利益,而且義軍所要求的藩鎮肯定是幽燕,這勢必觸犯了宋人地利益,宋人絕不會接受,如此一來,結盟之舉半途而廢。在義軍和大宋之間,金人無疑會選擇大宋,放棄義

宋人會不會同意?就大宋的立場來說,絕無答應之可能,大宋絕不會背棄祖宗法度,再建藩鎮。

從常理上來推斷,三國都不會答應,但目前三國又都需要遼東義軍地龐大實力為其守護疆土,或者為其攻城掠地。

利益所至,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

現在李虎為義軍定了個價,誰願意買,他就賣給誰,至此他牢牢控制了形勢,掌握了主動,他的這個策略已經讓義軍立於不敗之地。

在如此困境之下,李虎還能絕地求生,其超人的求生本領,讓無顏暗自驚歎。他做夢也沒想到,李虎竟會想出這種辦法來生存,發展和壯大。今日李虎是頭困虎,等到有一天衝出樊籠,天下就要亂了。

「我能為你做什麼?」無顏問道。

「你回去後,告訴女真人,遼東義軍雖然沒有地盤,但它可以推動遼東形勢向不同的方向發展,它是一股力量,非常強悍的力量,它必須加入到宋金盟約之中。」李虎一字一句,斬釘截鐵,「宋金盟約如果沒有遼東義軍,我就讓這個盟約變成一張廢紙,永遠都沒有實現的可能。」說得很從容,很自信,「我要完顏星星。」

楊樸愣了一下,接著眼裡露出一絲怒色,嘴角處掛上了一絲嘲諷,「這個條件可不可以商榷?」

李虎搖頭,非常堅決,「和契丹人的萬里江山比起來,這個女人根本微不足道。」

楊樸笑了起來,「遼東義軍和這個女人比起來,同樣微不足道。」

李虎哈哈大笑,伸手相請。既然如此,那就沒有必要再談了。

楊樸沒想到李虎如此決絕,他稍稍思索了片刻,若有所悟,目光不由自主地望向了身邊的無顏。

無顏俯耳低語,楊樸突然面顯怒色,再不多話,拱手而別。
mk2257 發表於 2009-3-5 20:52
第三卷 一劍封喉 第七十五章 仇人是誰?
遼國使者匆忙返回平州,以最快的速度急報宮帳。

金國使者趕到顯州,同樣以最快的速度急報黃龍府。

李虎要藩鎮割據,要做遼東第三方勢力,要在未來的遼東利益中分一杯羹,這個消息頓時引起了遼金兩國的關注,他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局勢,重新評估李虎和義軍在未來遼東形勢發展可能產生的影響力。

錦州大戰改變了遼東形勢,也使得遼東三方勢力調整了各自的策略。

遼人因此陷入被動,由積極的進攻轉為消極防禦,對金主動議和,對叛軍主動招撫。

金人由被動轉為主動,不再以議和之策來消極防禦,而是轉為積極的防禦之策,並試圖尋找機會轉入主動進攻。

遼東義軍在戰鬥中崛起,在戰鬥中發展,如今已經成為推動遼東形勢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雖然遼人和金人依舊輕視它,但也不得不承認它的實力,並在調整各自策略的過程中,把它列為一個重要的目標。

遼東義軍之所以被遼人和金人所輕視,是因為它至今還沒有擺脫敗亡的威脅,一直在為生存而苦苦掙扎。正是為了生存,遼東義軍才不得不殫精竭慮,竭盡全力以最小代價贏取最大利益,繼而給遼東義軍爭取到生存、發展和壯大的機會。李虎在大海邊想了一個多月,和羅青漢、董小丑以及帥府主要官員們每日書信商討,最終擬定了藩鎮之策。

稱王是絕對不行的,稱王暴露了義軍的最終目的,會在最短時間內成為眾矢之的,會遭到各方敵人的攻擊。這時候只有低調,只有韜光隱晦,只有示敵以弱,從而用最小代價活下來,然後再慢慢發展,再慢慢壯大。等到時機成熟地時候,等到實力足以和各方敵人抗衡的時候,才發動致命一擊。

義軍目前有十萬大軍,有幾十萬人口,有一定的實力,但非常脆弱,不堪一擊,如果不能保持自身的獨立性,不能讓各方勢力承認義軍的獨立性。那麼,不管怎麼打,最後都是為他人做嫁衣裳,自己不但一無所有,還會灰飛煙滅。

遼東義軍到底為誰而戰?為什麼而戰?不管是為自己也好,為遼東的漢人、渤海人和其它飽受欺凌地蕃族也好,義軍流血流汗,拋頭顱灑熱血,最後總要有所收穫。否則今日的浴血奮戰又有什麼意義?

建藩鎮就會有地盤,就會得到各方勢力的承認,在未來遼東形勢的發展中也能有所收穫。我付出了,我就要得到回報,這是最基本的準則。

建藩鎮首先要依附於大國,和大國利益保持一致,如此才能得到地盤。等到援助,在付出血汗後才會有回報。

就義軍目前的實力和處境來說。這是最合理最現實最實用的策略,可以用最小代價來換取最大利益。

「各軍主帥和各州刺史正在陸續到達錦州。」黃涉笑道,「總帥和羅帥是不是也該動身了?」

羅思南笑而不語,兩眼望向身邊的李虎。李虎卻不知在想什麼心事,有些恍惚,沒有注意到羅思南的目光,也沒有說話。羅思南已經習慣了。最近一段時間。李虎一直都是這樣魂不守舍,對任何事都沒什麼興趣。

「總帥……」黃涉喊了一聲。「你打算哪天動身?」

李虎看看他,問道:「有關義軍生存問題,還有建藩鎮地事,在這次大婚之前必須和各軍主帥說清楚,解釋清楚,讓他們對未來義軍的發展有個清晰的認識,對義軍的未來充滿信心。.這些事你都準備好了?」

黃涉稍稍猶豫了片刻,然後說道:「我和羅帥、董帥商量了很多次,都覺得現在把這件事提出來,似乎早了一點。」

李虎眉頭微皺,「是不是擔心各軍主帥認為我有意受撫於遼?」

「的確是這樣。」黃涉說道,「就目前形勢來說,容易引起這種誤會,可能會影響軍心,所以……」

「我們的條件這麼高,契丹人怎會答應?」李虎嗤之以鼻,「他們連這一點都不知道?」

「如果契丹人答應了呢?」黃涉反問道,「這種可能不是沒有。藩鎮之禍,對大宋人來說,記憶猶新,但對契丹人和金人來說,卻沒什麼血淋淋的教訓。蕃族本來就由大小部落組長,每個部落其實就是一個藩鎮,他們習慣於這種獨立模式,接受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

李虎笑了起來,「怎麼?你認為有可能?那麼是契丹人還是女真人?」

「我只是說有這個可能。」黃涉笑道,「我們所要的藩鎮擁有絕對地獨立性,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個獨立的藩國,就今天的遼東來說,無論是契丹人還是女真人,假如他們願意捨棄一部分自身利益,還是有答應的可能,只是考慮到養虎為患,虎大傷人,他們患得患失,恐怕近期內難以做出決定。」

「你的意思是說,我們要打一仗,把遼東形勢再推一把,是不是?」李虎問道。

黃涉點點頭,「否則,他們很難做出決定。」

李虎沉默良久,沒有說話,顯然他不想打,他還是想利用形勢的變化來尋找機會。

「金國至今還沒有正式拒絕遼國的議和,等到完顏阿骨打正式拒絕了,遼金兩國打算開戰了,形勢必然有變化。」李虎說道,「我們不要打,還是耐心等待,坐山觀虎鬥為好。」

接著他衝著羅思南微微一笑,「明天我們回錦州,怎麼樣?」些大宋商賈,其中有兩個馬販子形跡可疑。護衛兵嚴加盤查,兩個馬販子突然說自己是虎王的親信,奉命到大宋探查軍情,還仔細描繪了李虎地模樣。護衛兵將信將疑,把他們交給了上官。上官急忙稟報刺史。刺史又急忙詢問總帥身邊的鐵衛營統領方進。

黃涉聽說這件事之後,叫方進把人帶來問問。

兩個馬販子到了府署。黃涉一看,竟然是大宋使者馬擴。這真是驚天之喜,李虎日夜期盼馬擴的到來,上蒼有眼,竟然真的把他送來了。

李虎聞訊,驚喜交加,親自出府相迎。兩人再度見面,非常高興。

寒暄幾句後,李虎馬上問了一句話,「子充兄,你到我的家鄉去了嗎?」

馬擴一直不相信他是大宋人,這讓李虎耿耿於懷。如今形勢所需,如果馬擴相信他是大宋人,那麼接下來的很多事就可以迎刃而解。

馬擴沒有說話,臉上的笑容有些不自然,眼神也有些慌亂。

李虎又問了一遍。馬擴的表情沒有逃過李虎的眼睛,他知道馬擴肯定去過了,也調查了,但他卻避而不說,為什麼?難道我家裡人死光了?

「我說過我不相信。」馬擴說道,「所以我也沒有必要去調查。」

李虎臉色微變,狠狠盯著馬擴地眼睛,低聲問道:「我地仇人是誰?」

馬擴搖搖頭,舉步先行,心裡卻暗自歎息。人的命運真地很奇怪,李虎的父親做夢也不會想到,李虎能有今天的強悍實力,如果他有未卜先知的本事,肯定會把自家的仇人告訴李虎,那麼,接下來的事,將不堪設想。

馬擴回到汴京後,向皇帝詳細稟奏了李虎和遼東義軍的事,並把自己的想法如實上奏,認為李虎和遼東義軍可以推動遼東形勢發展,有助於大宋收復燕雲十六州。

同時,他派人到李虎的家鄉調查,調查的結果讓他大吃一驚,李虎不但是大宋人,還是元佑黨人之後,其祖上曾是本朝宰執,變法派的著名人物。

馬擴聞訊,驚駭不已。

十七年前,「元佑黨人案」爆發,以司馬光、蘇軾為首的三百零九名元佑黨人被刻上碑石以昭罪狀,黨人碑立於端禮門外。黨人碑上列名之官員,重者關押,輕者貶放遠地,非經特許,不得內徙,其子孫不許留在京師,不許參加科考。元佑黨人因此遭受重創,飽受摧殘。

元佑黨人案是當今天子親自主持發動的,黨人牌上的官員都是由蔡京一手擬定,黨人碑上的官員名字更是由天子親自書寫並刻於碑上,這個案子鐵板釘釘,根本翻不了身。尤其李虎的爺爺,他是變法派大臣,根本不是元佑一派,之所以被打成元佑黨人,是因為得罪了蔡京。蔡京權傾朝野,十幾年不倒,李虎和他的父親除了逃難以外,的確沒有任何活路。

馬擴暗暗慶幸自己的謹慎,沒有在奏章中把李虎的事全部說出來,否則皇帝派人一查,那就全完了。
mk2257 發表於 2009-3-5 20:53
第三卷 一劍封喉 第七十六章 馬擴之約
皇帝看了馬擴的奏章後,把馬擴召進宮裡,詳細問詢,其中也問到了李虎的身世。

馬擴哪敢說實話,把遼東的傳聞如實稟奏。李虎是李弘之子,李弘以左道聚眾造反,敗亡後遺下一子,所以才有後來的王者歸來一說。

皇帝又問及李虎的實力。

馬擴回國的時候,李虎還沒有南下突圍,所以他的回答讓皇帝很失望。皇帝想了半天,說了一句話,「漢虜不足為恃,此議作罷。」

此議雖然作罷,但馬擴不死心,他通過澄海水軍的呼延慶,密切關注遼東局勢。

金國的使者有渤海人李善慶,女真人小散多和勃達。正月,李善慶等人到了開封城,住在寶相院。

皇帝命令蔡京、童貫和李善慶相見,共商聯手攻遼一事。女真人決心滅遼,這讓皇帝很高興,認為收復燕雲有希望。

皇帝一高興,擺起了大國君王的譜,授金國使者官職。李善慶為修武郎,小散多為從義郎,勃達為秉義郎,均發給全俸。

這個事惹起了爭議。有大臣認為金國雖是蠻荒小國,但並不是大宋藩屬,金國皇帝也沒有表示臣服,你這樣授官,等於擅自把金國當作自己的藩屬了,這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皇帝根本聽不進去。在他看來,一個蠻荒小國能成為大宋的藩屬,那是他們的榮耀,是自己給面子,小蕃虜們高興還來不及呢。

雙方談好了,聯手攻遼的事也定下來了,於是皇帝再派朝議大夫趙有開、忠翊郎王作為使者,與李善慶一起前往金國,並攜帶了以皇帝名義下的詔書。

大宋這位皇帝太自以為是了。他也不管人家女真人是否同意,強行把金國當作自己的藩屬國了,給金國皇帝直接下詔書,直接命令人家做事。

到達登州後,還沒上船,趙有開病死了。這耽誤了行程。

這時朝廷接到河北軍鎮送來的消息,遼金議和,遼國皇帝封金主為東懷國皇帝,正式承認了金國。雙方變成盟友了。

皇帝大失所望,即刻下旨,召回使者。派澄海軍指揮使呼延慶把李善慶等人安全送回去。

李善慶回去後,把出使的情況一說,完顏阿骨當即勃然大怒,把李善慶三人一頓暴打,認為他們擅自接受大宋皇帝地授官,嚴重損毀了大金國的尊嚴。

呼延慶離開之前,阿骨打見了他一次。把遼東形勢大概說了一下,你家皇帝如果有誠意,願意和我們結盟,願意聯手攻遼,那請再派使者,下國書,如果再用詔書。辱我金國,那結盟攻遼之事也就不要再談了。

呼延慶回到登州,以最快速度稟奏皇帝。

此刻遼東義軍的商船正成群結隊而來。李虎和遼東義軍盤駐黑山的消息已經傳到了大宋沿海州縣。呼延慶有金國皇帝親口說的消息,有商隊傳出的消息,所以他在奏章中對李虎和遼東義軍的事專門做了呈述。

呼延慶同時也給馬擴寫了一封書信。馬擴在回國的路上曾對呼延慶說過,說李虎和遼東義軍已經崛起,未來一段時間內將影響遼東局勢的發展。如今他地預言成真了,呼延慶因此很佩服,在信中還特意透漏了水軍斥候在遼西走廊一帶探查的消息,說義軍不但攻佔了錦州,還攻佔了榆關。從目前遼東局勢來看。李虎顯然已經在黑山站住了腳。

馬擴隨即上奏皇帝,再次呈述自己的遼東策略。我大宋可以利用李虎和遼東義軍地力量,消耗遼軍實力,從而為聯金攻遼創造時機,繼而收復燕雲,重建中原屏障,並為中外一統打下堅實的基礎。

皇帝很快下旨召見馬擴。

他要確認一件事。遼金是不是議和了?完顏阿骨打的話是真還是假?如果遼金議和,那也就談不上聯金攻遼了。至於李虎和遼東義軍,皇帝還是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一個反賊和一支叛軍能影響什麼遼東局勢?從上京道殺到中京道,只能說明一件事,這是一幫流寇,一幫流寇能有什麼做為?

馬擴空口無憑,就算說得天花亂墜,皇帝也不會相信,所以他當即跪拜領旨,願意以身冒險,親自到遼東跑一趟,把遼東的事情搞清楚了再回來。

馬擴帶著呼延慶、劉亮和幾個澄海水軍的斥候再一次冒充馬販子,搭乘遼東商船北上,很快到了桃花島,並且非常幸運,馬上就見到了李虎。

「我這次來,一是想瞭解遼東局勢,二是想知道我們之間的約定是不是還有效。」

馬擴把這半年來地事大概說了一下後,言歸正傳,「你能告訴我,你是怎麼從龍化一直殺到榆關的?」

李虎一直期待的就是大宋的援助,而馬擴是他唯一可以依靠的人,所以他也沒有任何隱瞞,把所有事情都說了一遍,「遼金兩國對我的要求至今沒有做出任何答覆,我也不指望他們能答應。」

馬擴在聽到李虎以藩鎮之策做為義軍存活之路後,臉上的神情很凝重,因為他意識到李虎已經不是半年前地李虎了,義軍也不是半年前的義軍,李虎和義軍現在的確有資格提出這樣地條件,但問題是,他們還沒有實力提出這樣的條件。

事實擺在這裡,義軍目前佔據的遼西走廊是塊死地,它只有南下攻克平州路,並且在平州路站住腳,它才有實力提出藩鎮的要求,否則不論是遼金兩國,還是大宋,都會把這個要求當作是無稽之談,不予理睬。

「你準備什麼時候打幽燕?」馬擴問道。

李虎沒有說話,他正在思考這個問題。

他一直以為宋金兩國會迅速建立聯盟,會很快簽訂聯手攻遼的盟約,但誰知道,事實和他想像的差了十萬八千里,兩國不但至今沒有簽訂盟約,反而退回到初始狀態,斷絕關係了。

大宋皇帝的高傲和驕橫只是一個細枝末節,真正導致盟約未能簽訂的是遼東局勢,大宋皇帝不知道遼東局勢的真相,所以他放棄了這個計策。

其實,放眼遼東,真正知道遼東形勢地又有幾個人?包括李虎自己都無法肯定遼金議和會不會成功。假如遼國皇帝迫於形勢,承認金主為大金國皇帝,那麼完顏阿骨打在失去宋金盟約地情況下,會不會接受議和呢?假如他接受了議和,那麼他會不會和遼人夾擊自己?

這些不確定因素讓義軍面臨危險,而擺脫危險的最好辦法就是進攻,就是南下打幽燕,繼而進一步推動遼東形勢向有利於義軍地方向發展。

「大宋會給我援助嗎?」李虎問道。當初兩人之間的約定就是如此,不過因為宋金結盟失敗,這個約定也就變得沒有實現的可能了。

「你必須攻佔平州路。」馬擴回道。

李虎頭痛欲裂。

當前形勢下攻擊平州路,只能讓金人撿便宜,讓義軍受損,這是自己最不願意看到的事。

「以我目前的狀況,南下攻擊,等於自取敗亡。」李虎正色說道,「你必須給我援助,否則就算我打下平州路,我也守不住平州路,除非大宋軍隊北上攻擊,與我聯手夾擊。」

「這不可能,今年內,大宋不可能陳兵河北。」

馬擴歎了一口氣,說了一件事。今年三月,西北戰事遭遇重挫,熙河經略使劉法率軍攻打朔方,在統安城附近和西夏皇帝的弟弟察客相遇,結果大敗,十萬大軍全軍覆沒。這一仗導致西北軍精銳喪失大半,給了宋軍致命一擊。

西夏出兵騷擾邊境,本意是牽制宋軍,以幫助遼人攻打金國,誰知宋軍統帥童貫輕敵,盲目出擊,致有此敗。這也是大宋皇帝放棄聯金攻遼的原因之

「大宋不是有幾百萬軍隊嗎?」李虎冷笑道,「難道除了西北軍,其它軍隊都不能打仗?大宋皇帝既然敢聯金攻遼,那麼河北一線應該屯有重兵,他為什麼不敢進攻?錦州大戰,遼軍損失十萬精銳,如果你們從河北發動進攻,我從榆關發動進攻,南北夾擊,燕京肯定能拿下。」

事關大宋機密,馬擴不想透漏太多,只是用力搖搖手,示意李虎不要說這些沒用的話,說點實際的東西。

「既然如此,退而求其次……」李虎苦笑道,「大宋可不可以對我們開放榷場?可不可以賣給我們武器?」

馬擴想了片刻,問道:「你有多少戰馬?」
mk2257 發表於 2009-3-5 20:54
第三卷 一劍封喉 第七十七章 坐井觀天
李虎非常失望,幾個月來,他最為期待的事卻全部落空,這讓他極度沮喪。

黃涉送走馬擴,匆匆走了進來,詢問會談的經過。

李虎沒有讓黃涉參加會談,因為他和馬擴之間有不少秘密,黃涉在場的話,這些秘密肯定會暴露。李虎請黃涉坐下,把宋金結盟失敗的事說了一下,「如此一來,宋人已經退出了遼東逐鹿,我們若想生存下去,只能靠自己了。」

黃涉驚愣不已,宋金結盟失敗是他完全沒有想到的事,不過,大宋皇帝在決策上的輕率和骨子裡的高傲卻讓他看到了一線生機。

「總帥,這是好事,天大的好事。」黃涉思索良久,突然笑了起來,「完顏阿骨打以為自己是個了不起的大人物,其實他算個鳥啊,不就是佔了屁大一個東北路的蕃虜嘛,他竟然把自己當成天下雄主,哈哈……笑死人了,天朝皇帝紆尊降貴,派出使者主動結盟,他竟然順梯子上牆,要和天朝的皇帝平起平坐,哈哈……井底之蛙,鼠目寸光的蕃虜,什麼狗屁東西。」

李虎看他喜笑顏開,不知道什麼意思,耐心地等他罵完之後,問道:「為什麼是好事?」

「總帥掉進了遼東迷局,就像井底之蛙,只能看到這麼大一片天。」黃涉兩手比劃了一下,笑道,「你跳出遼東,再看看天下局勢,不難發現自己和女真人一樣,鼠目寸光,把大宋皇帝當作藩外小王了。」

李虎沉吟半晌,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說,在大宋皇帝的眼裡,他看到的是天下?」

「當然,否則怎麼說天朝是天下之中國。」黃涉興高采烈地說道。「大宋皇帝雄心勃勃,目標絕不僅僅是燕雲十六州,而是中外一統,是重建漢唐盛世之萬里江山。君王有此雄心,當然不會輕言放棄,之所以與金國斷絕,完全是因為遼金議和。他需要的是遼國的敵人,而不是遼國的盟友。看看遼東,現在誰是契丹人的敵人?只有我們。」

李虎的心突然活了。腦海裡像閃電一般掠過無數靈感,對,對。我走上歧途了,換一種思路則豁然開朗。

「再請馬擴。」

馬擴又來了,不知道李虎又有了什麼主意。

屋子裡多了黃涉,他滔滔不絕地說了很多。

義軍現在地實力可不可以影響遼東局勢?當然可以,這一點馬擴承認。義軍有十萬步騎,有五百多艘大小海舶,有幾十萬人口。雖然深陷死地,危機四伏,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暫時也是安全的,不過受限於地盤的貧瘠,無法發展壯大,看不到什麼光明前途而已。大宋皇帝是不是決心要收復燕雲。建立中外一統之大業?這一點毋庸置疑,馬擴也承認。皇帝曾說過,收復燕雲。不但可以奪回故土,廢止歲幣,洗雪前恥,還能在此基礎上,實現中外一統之夢想。

既然如此,在遼金可能達成議和的情況下,誰能幫助大宋皇帝實現他的夢想?無疑,就是遼金兩國共同的敵人,遼東義軍。

大宋皇帝既然可以紆尊降貴。主動派使者結盟金國。為什麼就不能接受遼東義軍這個藩鎮?

大宋和金國結盟,是國與國的關係。將來消滅了遼國,依舊要與金國對峙。大宋與遼東義軍則是君臣關係,將來消滅了遼國,遼東義軍所佔的地盤都歸大宋所有,並且由遼東義軍為其鎮守邊關,此等好事,到哪找去?

大宋和金國聯手,利益是均等瓜分,而與遼東義軍聯手,則利益全歸大宋,兩者利弊得失,一目瞭然。以宋之泱泱大國,以宋皇帝之大國君主,當不至於連這點眼光,連這點才智都沒有吧?

馬擴被黃涉說服了。

很多事就像爬山,在山腳下的時候,雲山霧繞,什麼都看不到,等你到了山頂,俯瞰山下,那就是一覽眾山小了。

黃涉以李虎地名義,給大宋皇帝寫了一封書信,謙卑而崇敬,把所要表達的意思埋藏在一句句謙卑的言辭之中。

馬擴想了很久,邀請黃涉做為遼東義軍地特使,親自去一趟汴京。

要想說服皇帝,首先要說服蔡京和童貫,這兩人一個把持政事,一個把持軍事,是皇帝的左膀右臂,如果不能打動這兩位宰執,說什麼都沒用。至於馬擴,位卑職微,能不能見到皇帝當面呈述都很難說,相反,如果黃涉去了,皇帝即使不會親自接見,也會派個宰執見個面。

黃涉二話不說,主動請纓。

這趟出使肯定沒有危險,關鍵是能否成功,假如成功了,大宋皇帝接受了遼東義軍,那麼援助必定源源不斷,接下來的仗就好打了,未來和前途也有了,只待攻佔了平州路,義軍在遼東這塊地方也算是一方勢力,藩鎮的位置肯定固若金湯,牢牢坐穩了。

李虎同意了,讓黃涉帶上豐厚的禮品,一千匹戰馬,隨同馬擴急赴大宋。能證明我是大宋人,此趟汴京之行,成功的希望會大大增加。」

馬擴堅決予以否認。

李虎地身世,他不能說,也不敢說。他怎麼說?說大宋皇帝是你的仇人,大宋宰相是你的仇人,那你還會回歸大宋嗎?肯定不會,就算會,也是暫時的,只待時機成熟,必定造反,那自己的罪孽可就大了。

「這件事,從此不要提了。」馬擴告誡道,「我不相信,其它人更不相信,如果傳出去,對你不好。你現在是遼東義軍總帥,手下有一大幫赫赫有名的人物,這些人未必對你忠心耿耿,居心叵測者有之,一旦被人利用,後果非常嚴重。」

他不說這話還好,他這麼一說,李虎更加斷定馬擴已經去過自己的家鄉。老爹從不告訴自己仇人地名字,也不說李家為什麼家破人亡,自己每次問及,總是敷衍了事,由此看來,自己的身世大有名堂,否則馬擴絕不會像老爹一樣,明明知道,卻矢口否認。

將來穩定了,有時間了,自己一定要好好查查。

此刻錦州將帥雲集,大家都已經很長時間沒有看到李虎,紛紛到帥府拜見。閒聊間,將帥們不約而同的問到了同一個問題,什麼時候南下打幽燕。

當初從山城開始南下突圍地時候,李虎曾在軍議上說過,義軍在黑山站住腳之後,就要打幽燕,佔據幽燕才是義軍南下發展的終極目標。如今幾個月過去了,遼軍沒有動靜,沒有發動新一輪的圍剿,而金軍也沒有動靜,錦州大戰後不過攻了一下龍化,然後也偃旗息鼓了。從整個遼東局勢上來看,三方勢力暫時保持對峙,都在養精蓄銳,都在尋找機會打擊對手。

三方勢力中,義軍實力最弱,雖然得到了雲海軍的傾力相助,不遺餘力地打通海路貿易,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義軍在糧食和財政上的危機,但這只能解決燃眉之急,若想好好活下去,還要打下一塊足以養活義軍的地盤,所以,將帥們理所當然地認為,李虎在桃花島待了好幾個月,肯定是在籌劃攻擊之策。

將帥們高漲的熱情和強烈的自信讓李虎感覺很安慰,對他們急迫的心情也非常理解,但目前不是南下攻擊地好機會,為此他不得不一再解釋。

契丹人依舊不願低下高傲地頭顱,不願承認大金國,而女真人的策略因此做出了改變,完顏阿骨打似乎已經放棄了議和,轉而積極尋求攻擊之策,以期徹底擊敗契丹人,佔據大遼疆域。

金國策略地改變,導致義軍的聯金攻遼之策陷入危機,很明顯,假如雙方聯手消滅了遼國,義軍的出路在哪?遼國滅亡了,以女真人的貪婪和驕橫,絕不會讓義軍瓜分遼東之利,它必然要乘勢攻殺義軍。從目前的形勢來推斷,義軍沒有發展壯大的機會,也就是說,滅遼之後,義軍打不過女真人,敗亡在情理之中。

所以,義軍的策略也必須隨之而變,當務之急不是聯金攻遼,而應該是聯遼遏金。
mk2257 發表於 2009-3-5 20:55
第三卷 一劍封喉 第七十八章 機遇
然而,契丹人建國兩百多年,心高氣傲,他們不願承認失敗,不願損害自己的高貴,更不願接受一幫反賊的要挾,因此,聯遼遏金之策在目前形勢下,很難實施。

擺在義軍前面的路只有一條,繼續攻擊,進一步推動遼東形勢向有利於義軍方向的發展,從而實現聯遼遏金。

但是,憑義軍當前的實力,這仗一打,損失必定驚人,後果難以預料。

野牛原大戰,成州大戰,錦州大戰,都是義軍和金軍聯手作戰,即使是蒺藜山大戰,義軍也是利用了金人強大的威攝力,所以,南下攻殺,以義軍的實力,單獨對付遼軍主力,沒有取勝的絕對把握,一旦輸了,義軍則有敗亡之禍,不是被遼人圍殺,就是被金人撿便宜。

那麼,除了發動攻擊之外,就沒有其它的辦法讓義軍擺脫目前的困境?

當然有。我們把目光看得更遠一點,看看遠處的大宋,或許大宋對收復故土的強烈願望可以幫助我們實現自己的夢想。

李虎利用這種非正式的場合,把將帥們的目光從遼東轉向了天下,轉向了大宋。

我們的夢想是什麼?奪回家園,殺虜復漢。

大宋人的夢想是什麼?收復故土,中外一統,重建強大王朝。

我們是漢人,我們身體裡流淌著炎黃的血液。大宋是中國人,也是炎黃的子孫,他們的身體裡也同樣流淌著炎黃的血液。我們同根同源,雖然分離了一兩百年,但隔不斷我們的根,割不斷我們相連的血脈。

遼東漢人和大宋漢人本是一家人。遼東漢人祖祖輩輩期待著天朝再臨,大宋人則祖祖輩輩期待著收復故土,我們懷著同樣的夢想,我們心裡有著同樣的願望。我們要做同樣地事情,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攜手努力,我們就應該共建輝煌。

假如大宋人抱著同樣的想法,假如大宋人願意和我們攜手而戰,那殺虜復漢的大業必定能夠成功。

李虎的話猶如一道閃電,撕裂了烏雲,照亮了天空,也打開了將帥們的心靈。期盼回歸的願望塵封已久。幾乎湮沒在漫長的歲月裡,今朝突然被一縷春分拂過,頓時驚醒了那抹遺棄在角落裡的魂魄。大家忽然意識到,自己還有家,還有親人,還有根。

如果大宋人伸手相助,那遼東形勢將再度發生變化,非常有利於義軍的生存;如果大宋人伸手相助,義軍就能發展壯大。南下打幽燕隨即不再是義軍地目標,而是義軍實現目標的手段,是義軍重返天朝的回歸路。

李虎地想法得到了義軍上上下下的認同。

羅青漢、董小丑和眾多將帥得知大宋使者已經到了桃花島,黃涉做為遼東義軍的特使已經隨同大宋使者急赴汴京,都很興奮,對義軍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六月初五,李虎和羅青漢完婚。

第二天。當錦州還沉浸在虎王大婚的喜慶氣氛中的時候,一個道士飛馬而至,他送來了一個驚人的消息。

「燕京要爆發兵變?」

這個消息太震撼了。李虎、羅青漢、董小丑、鐵鷹目瞪口呆,齊齊望著郭寶,難以置信。這個時候大遼宮帳如果爆發兵變,遼東形勢必將發生驚人變化。

「消息確切?」羅青漢急切問道。

郭寶點點頭,「龍竹大仙叫我親自趕到錦州,就是為了傳遞這個消息。」化張應古投降。接著。上京道邊境州縣陸續投降金國。雖然耶律余睹奪回了龍化。但遼軍在上京道處於絕對劣勢已經是不爭地事實。就在這個時候,阻卜人叛亂了。這讓上京道局勢驟然惡化,遼軍顧此失彼,上京岌岌可危。

雪上加霜的是,金人拒絕議和,這讓遼人陷入深重危機,而皇帝、主和派和主戰派的矛盾也因此升級,三方博弈隨即進入白熱化。

大臣們催促皇帝確立皇統,而皇帝以各種理由百般推托。

皇帝對大臣們非常失望,這些人為了各自利益,根本無視大遼國祚的安危,肆意妄為,不但把局面鬧得不可收拾,還把所有的罪責都推到自己頭上,逼著自己退位。難道自己退位了,宮帳矛盾就能解決?主戰、主和兩派大臣就能齊心協力?大遼國祚就能轉危為安?

皇帝拒絕立皇統,大臣們的耐心終於到了極限,於是有人開始策劃發動兵變,逼迫皇帝退位。

龍竹大仙在宮帳裡有朋友,這個朋友還是南府宰執,這位宰執參加了這次兵變,他向龍竹大仙透漏了這一消息。

「龍竹大仙認為,此次遼廷兵變是義軍殺進幽燕的最好機會,萬萬不可錯過。」郭寶呼吸急促,神情很激動,「兵變發生之後,皇統由誰來繼承,還存在爭議,主戰和主和兩派極有可能爆發激戰,燕京十有**要亂。燕京一亂,宮帳劇變,契丹人自顧不暇,急切間根本無法調動大軍迎戰。義軍必能勢如破竹,直殺燕京。」

董小丑稍加沉吟,問道:「有大概地時間嗎?」

「秋獵。」郭寶說道,「皇帝喜歡遊獵,從七月到九月,都有可能,所以具體的時間無法確定。四人面面相覷,假如無法確定兵變的時間,那怎麼確定攻擊地時間?如果攻擊早了,這場兵變可能因為義軍的攻擊而停止,如果攻擊遲了,兵變結束,遼廷已經有了新皇帝,義軍將錯過最佳的攻擊時間,這一仗還是沒有勝算。

李虎忽然想到一件事,問道:「幽燕軍的情況怎麼樣?」

年初的時候聽說董龐兒帶著幽燕軍已經打進了南京道,但隨後再無消息,包括諸夏派到幽燕的斥候也沒有打探到任何消息。假如董龐兒又退回太行山,有他的軍隊在南京道西面牽制遼軍,義軍或許還有幾分勝算。

「董帥帶著幽燕軍投奔大宋了。」郭寶歎道,「他實在堅持不下去,只有走這條路。」

李虎暗自吃驚,急忙問道:「大宋收留了?」宋遼有盟約,彼此不允許收留對方的叛逆,假如董龐兒投宋,大宋收留了,那黃涉汴京之行必定有所收穫。

「他沒有再回來,也沒有再上太行山。」郭寶說道,「不出意外的話,大宋人收留了他。」

李虎和羅青漢等人互相看看,想到正在奔赴汴京地黃涉,心裡不禁有些忐忑。商量。

義軍現在南下攻擊,有幾個不確定因素,首先就是女真人地態度。

從馬擴的嘴裡知道,金人很驕狂,連大宋都不放在眼裡。以金國現在地實力來說,與宋結盟,聯手攻遼的的好處不言而喻,但完顏阿骨打竟然放棄了,沒有再主動派出使者到汴京說明遼東形勢,以堅定大宋人的決心,重談結盟之事。由此可以看出金人的自信。女真人打下一塊地盤,建大金國,靠的是自己的勇敢和實力,所以他們從不把生存發展的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

由此推及,金人也絕不會把消滅遼國的希望寄托在義軍身上,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攻殺自己的敵人。

李虎提出的要求,金人沒有答應,至今也沒有派使者前來商談。雙方的關係本來就是互相利用,互相攻擊。現在李虎擺明了要成為遼東第三方勢力,金人為了防止養虎為患,極有可能徹底翻臉,乘著義軍主力南下之際,出兵攻殺錦州。

其次遼廷即將發生的兵變由誰指使?假如是主戰派,是耶律淳在背後指揮,那兵變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主戰派大臣一旦控制權柄,南下的仗非常難打。

假如不是耶律淳,是宮帳的主和派發動的,那麼這場兵變的變數就大了,這背後的玄機也就大了。這場兵變有可能是皇帝挑起的內訌,目的是維持自己的皇帝地位。也有可能是兩派大臣為爭奪皇統而引發的內鬥,目的是打擊對手。

不管是哪一種結果,只要不是耶律淳和主戰派大臣勝出,那麼主和派必遭打擊,如此義軍南下攻擊還有幾分勝算。

還有一個不確定的因素就是大宋會不會接受遼東義軍。

假如大宋不接受,那麼援助也無從談起,以義軍目前自有的糧草輜重,這一仗打起來就很艱苦,反之,假如大宋接受了,援助倒是小事,而是大宋人會給出什麼樣的攻擊之策,如果大宋要聯手夾擊,那攻擊時間定在什麼時候?從馬擴的嘴裡可以得知,今年是肯定不行了,因為宋軍在西北戰場上遭遇大敗,那這樣一來,為保存實力,這一仗就不能打了。
mk2257 發表於 2009-3-5 20:56
第三卷 一劍封喉 第七十九章 接納之策
李虎考慮良久,斷然決定陳兵榆關,準備南下作戰。

義軍從大山會盟到現在,實力都是打出來的。沒有實力的時候,膽子賊大,整天想辦法打仗以壯大實力,如今有實力了,反而瞻前顧後,總想保存實力。其實,越想保存實力,越是保不住,還是豁出性命來打方為上策,但是這件事現在不能說,要絕對保密。

在座四個人,李虎是義軍總帥,董小丑和羅青漢為左右副總帥,鐵鷹的官職也改了,現在是義軍都監。為了保密,四個人決定南下作戰一事秘而不宣,先把軍隊調動到位,同時把糧草武器通過海路運到潤州,準備隨時進攻。

馬擴先行稟奏遼東之行的經過,詳細說明了遼東形勢,並附上遼東義軍總帥李虎的書信。

皇帝急召馬擴問詢。他最關心的還是遼金議和。

馬擴如實稟奏。從各種跡象上來判斷,遼金兩國存在議和成功的可能,而之所以有這種可能性,都是因為遼東義軍的突然崛起。隨著遼東義軍的崛起,遼東有了第三股勢力,這股勢力不管倒向任何一方,都將直接改變遼東的局面。僥倖的是,李虎和遼東義軍都是漢人,他們期盼回歸天朝,願意投奔大宋,願意為大宋衝鋒陷陣,收復故土。

馬擴這番話讓皇帝沉思良久,隨即請來蔡京、高俅等大臣商議此事。

馬擴遼東之行收穫頗豐,不但搞清楚了遼東目前形勢,也帶回來一個意外之喜,那就是李虎和遼東義軍。

遼東義軍的事,大家早就知道。而李虎的事卻是上次馬擴出使金國回來之後說的,這件事從金國使者的嘴裡也得到了證實,但因為李虎不過是一股反賊而已,當時並沒有引起太大注意。

這次不一樣了,從馬擴的奏章中可以看到。李虎從上京道突圍南下後,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實力越打越大,如今不但在黑山一帶站住腳,還擁有十一個州縣,十幾萬大軍。幾百艘戰船,近百萬人口,如此實力,雖然不足以與遼國、金國抗衡,但可以影響到遼東局勢,地確可以稱之為遼東第三股勢力。

從李虎的書信中。皇帝和大臣們都能感受到他期待回歸大宋的迫切心情。

那麼,大宋是不是接納李虎和遼東義軍?

大宋需要收復故土,這是祖祖輩輩的夙願,鬧得風風雨雨的王安石變法說起來是強國,其實最根本地目的就是收復故土。大宋人為了收復故土,從建國那一天起。至今努力了兩百多年,如今希望就在眼前,豈肯輕言放棄?

皇帝的父親,就是神宗皇帝曾在生前說過一句話。若有人收復燕雲,皇家將冊封此人為

這句話皇帝一直記在心裡,如果李虎能收復燕雲,帶著燕雲回歸大宋,朕絕不吝嗇,朕就封他一個王,給他一個藩鎮。

大臣們都不敢說話,皇帝已經把意思表達的很清楚了。

收復燕雲是世世代代的夙願,但自澶淵之盟後。大宋還背上了強烈的屈辱感。皇帝既然決心洗雪前恥,那這事就沒有迴旋餘地了。

澶淵之盟是在大宋軍事上佔據優勢的情況下簽訂地。當時的真宗皇帝和主戰派大臣寇准為了贏得和平,和契丹人訂立了這一盟約。依照盟約,宋遼兄弟之國,以白溝為國界,宋每年給大遼三十萬歲幣,後來發生變故增加到每年五十萬歲幣。

說實話,這點錢對大宋來說不算什麼。當時大宋年財賦收入超過一億五千萬貫,一場中等規模的戰役需要耗費三千萬貫。一年五十萬歲幣換取和平,其中利弊得失,一目瞭然。

但是,這個盟約某種程度上是對契丹人強大武力的屈服,契丹人因此瞧不起大宋人,這對於以華夏正統、天朝上國自居的大宋君臣們來說,其屈辱感之強烈可想而知。

這麼多年了,大家所以能忍受,一方面是因為五十萬歲幣和動輒上千萬的軍費比起來,微不足道,另外更重要地原因是,即使花費了浩大軍費,也沒人承擔得起戰敗的罪責,更承擔不起武將們功高蓋主、尾大不掉的後果。

大宋的國策是以文制武,這使得大宋的君臣們不得不在忍受屈辱和鎮制武人的算計中掙扎,這種掙扎讓他們極度痛苦,也讓國祚和百姓為此付出了慘重地代價。

今日君臣也是在屈辱和算計中痛苦掙扎。

昔年太祖杯酒釋兵權,定下了以文制武之策。綜其原因,是自安史之亂以來,兵連禍結,兩百餘年不斷,驕兵悍將們演出了一幕幕叛亂、割據、混戰的悲劇,太祖為了根除自中唐以來「兵驕則逐帥,帥強則叛上」的惡習,隨改兵制,重集權,而其中之精髓就是「以文制武」。

宰執們據此奏稟,認為此事稍有不慎,可能釀成藩鎮之禍,如此則得不償失。

皇帝很生氣。收復故土,洗雪恥辱,和藩鎮之禍比起來,孰輕孰重?故土收復了,恥辱洗雪了,大宋更加強大了,難道還不能鎮制藩鎮之禍?難道還沒有辦法解決一個藩鎮?難道還讓一個漢虜顛覆了乾坤?

這倒是大實話。如今燕雲十六州還在契丹人手上,如今大宋還要每年向契丹人輸送五十萬歲幣,如今中原還處在契丹人鐵蹄威脅之下,這時候首要考慮的是收復故土,是重建中原屏障,至於藩鎮地問題,那是將來的事,將來再想辦法處理。現在什麼事還沒有做,卻首先擔心未來的事,這也未必太可笑了,如果做事都這樣瞻前顧後,那還能做成什麼事?還能建功立業?

皇帝決意要接納李虎和遼東義軍,大臣們不敢反對,但又害怕開啟藩鎮之禍,於是他們順著皇帝的意思,給出了幾個對策。有誓言,誰能收復燕雲故土,就封誰為王,如果李虎將來收復了燕雲故土,再封王也不遲。

其次,建藩鎮要慎重。燕雲十六州乃中原屏障,不能建藩,不能讓遼東漢虜控制了中原屏障。李虎要以幽燕為藩鎮,不能答應,最多允許其建藩鎮於平州路,為大宋戍守幽燕東大門。

再次,不能無償給予援助。雖然我們需要遼東義軍衝鋒陷陣,但也不能養虎為患。李虎和遼東義軍都是漢虜,和蕃種胡族沒有區別,不值得信任,一旦把他們養成了一頭大老虎,那中原就危險了。不要忘記,藩鎮之禍就是從蕃虜安祿山開始,我們千萬不能重蹈覆轍。所以,援助可以,拿戰馬來換,否則一個子兒也不給。

另外,考慮到將來的遼東局勢,還需要制定一個「以虜制虜」之策。

今日漢虜李虎主動投宋,其動機很明顯,就是為了生存,他在遼東實力最弱,如果沒有我們的援助,極有可能敗亡,所以,等到將來我們收復了燕雲之後,李虎和他的遼東義軍會不會為我所用,是不是絕對忠誠於大宋,誰都無法預料,為此,我們在利用漢虜攻打幽燕之際,繼續結盟於契丹人和女真人,遠交近攻,合縱連橫,讓遼東三股勢力互相撕咬,竭力消耗蕃虜的實力,為將來大宋軍隊北上征伐,實現中外一統之大業創造機會。

說簡單點,就是先利用李虎攻打幽燕,消耗契丹人的實力,同時在合適時間結盟女真人,聯金攻遼,如此則萬無一失,就算李虎敗亡了,大宋依舊可以與女真人聯手,消滅遼國,收復故土。

皇帝對這個計策非常滿意,隨即下旨,讓秘書丞趙良嗣先去見見遼東義軍地特使,大概談談,如果這位特使接受大宋皇帝地安排,則派宰執去具體商談,一切順利的話,將親自召見。

趙良嗣領旨,到了馬擴府上,見到了黃涉。

黃涉看到他之後,失聲驚呼,而趙良嗣也是神情大變,又驚又喜。兩人不但認識,還頗有交情,異地重逢,悲喜交加。

「你怎麼到了大宋?怎麼改名叫趙良嗣了?」黃涉急不可耐地問道。

趙良嗣黯然長歎,苦笑無語。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7

LV:8 領主

追蹤
  • 450

    主題

  • 19387

    回文

  • 4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