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大宋帝國風雲錄 作者:猛子 (連載中)

mk2257 2009-3-5 16:16:08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513 152858
mk2257 發表於 2009-3-5 21:27
第十章 要錢
張覺的條件很簡單,平州路三個州的各級官員全部留任,遼興軍節度使府的官員也全部留任,遼興軍要保留,平州路實施的各項政策不要改動,以確保平州路的穩定。

李虎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他在遼西就是這麼幹的,為了穩定,為了能在最短時間內站住腳,張覺的這個條件不算什麼,正合李虎之意。他唯一的要求就是你平州路要聽我李虎的,軍政財三權要上交帥府,其它的你想怎麼幹就怎麼幹。

李虎的胸襟和氣度讓張覺很意外,在他的眼裡,李虎是個屠夫,是個反賊頭子,是個燒殺擄掠無惡不作的大賊,雖然去年他曾奉旨招撫,數次到錦州,但都沒有見到李虎,所以至今連李虎長什麼樣都不知道。

十一月三十,張覺在柴雲的陪同下,出城和李虎相見,具體商量投降和穩定平州路的細節。

張覺看到李虎後,很驚訝,李虎太年輕了,年輕得超過了他的想像。李虎很客氣,禮數也很周到,說話謙虛得體,給張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幾位將帥對張覺的態度很冷淡。雙方廝殺了二十多天,一個攻,一個守,損失都很大,心裡的怨氣都沒消。你個狗娘養的是來投降的,囂張什麼?我憑什麼給你好臉色?

李虎心裡也不舒服,當他接受張覺投降的時候,很多將帥聞訊跑來發脾氣。現在義軍打一仗勝一仗,從主帥到士卒,個個牛氣沖天。根本沒把一座義豐城放在眼裡。李虎有耐心,好言相勸。為什麼要接受張覺投降?為什麼要給他優厚的條件?簡單啦,為了賺錢生存。

張覺在平州路為官十幾年,他就是這裡的老大,從節度使府到縣府,從軍隊到地方,從民事到軍事,他都瞭如指掌。這樣地人你把他召來,哄好了。讓他為你賣命,那就是財富啊。你只要動動嘴,平州路的財賦可以收入囊中,幾十萬隨同義軍南下的百姓可以得到安置,遼興軍可以為義軍所用,這麼好的事到哪找去?什麼叫知人善用?什麼叫事半功倍?什麼叫以最小代價換取最大利益?這就是。

道理講清楚了。知道招降張覺是為了使喚他做事,為義軍賺錢,這幫將帥們才轉怒為喜,屁顛屁顛地回去了。

義軍佔據了平州路,再加上遼西路,地盤大了,人口多了,官署也多了,所以這官制也要改一改。

這方面黃涉擅長,他對大遼宮帳裡的諸多制度那是一清二楚。大遼是一國兩制。一個皇權,兩套官制,並行不悖。兩套官制平行。北面官「以國制治契丹」,保留契丹部落的用人慣例,而南面官則「以漢制待漢人」,幾乎就是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翻版。

義軍地地盤上。遼西路蕃族較多。以北面官系為主。而平州路大都是漢人。實行地是南面官系。

黃涉想了半天。搞出了兩個都總管府。一個遼西路都總管府。實行南面官系。一個平州路都總管府。實行北面官系。兩個都總管府隸屬總帥府。主管兩路州縣地軍政。

平州路總管就是張覺。他本來是平州路遼興軍節度副使。主要職責就是管民事。如今按照他地要求。繼續做平州路地老大。你想怎麼幹就怎麼幹吧。

這個安排讓張覺很滿意。他出城地時候。正在為這件事擔心。自己地要求很高。官職安排上可能會帶來很大地麻煩。誰知義軍裡藏龍臥虎。高手比比皆是。早把問題解決了。給他量身定做了一個平州路都總管。

「遼西路地都總管是田顥。」李虎笑道。「他原來是來州歸德軍節度使。投降後。幫助我們迅速穩定遼西州縣。出了不少力。」

接著他按照黃涉地交待。把都總管地職責大概說了一下。總之一句話。你把地方州縣穩住了。把百姓養活了。把我十萬大軍也養活了。把收到地賦稅統統上繳。你地任務就算完成了。

張覺滿口答應,能保住現有的利益,已經是驚天之喜了,知足吧,不要再要求其它了,免得把李虎激怒了,竹籃打水一場空。軍順利佔據平州路全境。

在攻打平州路的一個月時間裡,義軍損失了大約一萬五千人。這一仗沒有俘虜,所以各軍將的損失無法補充,只能指望下一仗多抓俘虜了。

遼興軍投降後,整編為六個將,張覺出任主帥。

這樣一來,遼東義軍有十二個軍五十三個將,大約十二萬人。這十二萬人裡,黑山軍和雲朔軍戍守遼西路,遼興軍戍守平州路,雲海軍常年在海上做回易,可以用來機動作戰的主力只有八萬五千人,其中馬軍三萬。

十二月初八,總帥府遷移到潤州。

同日,在李虎的帥帳裡,長史黃涉、支使糊塗,兩位都總管張覺、田顥聯袂向李虎稟報義軍地財賦收支情況。

僅靠平州路和遼西路肯定養不了十二萬軍隊,和金國的邊境回易收入極其有限,和大宋、高麗的海路回易雖然因為走私地原因收入可觀,但還是遠遠不夠。為了增加賦稅收入,目前只有兩個辦法,一是加稅,二是開徵新稅,也就是橫徵暴斂。

李虎斷然否決,「絕對不行,誰敢做我殺了誰。」

橫徵暴斂,讓百姓沒有活路,這是百姓造反的直接原因。不管是在老爹的故事裡,還是自己親眼所見親身所經歷,都是如此。目前義軍還沒有走到絕路,等走到絕路了,實在支撐不下去了,再去燒殺擄掠也不遲,但現在這種事不能做,因為自己還有辦法。

李虎的個性,黃涉和糊塗比較瞭解,但張覺和田顥不瞭解,他們原以為李虎為了義軍的生存,為了養活軍隊,為了發展實力,肯定會想方設法搜刮百姓,無所不用其極,誰知事實大出意外,李虎竟然連加稅這種事都堅決不做。兩人對李虎的印象大為改觀。

「總帥,當務之急是把隨你南下地幾十萬百姓安置下來,雖然遼西路已經安置了一些,但還有三十多萬人,他們都要安置在平州路,這需要一筆巨額錢財。」糊塗說道,「考慮到開春後,戰事要爆發,軍資這一塊不能動,所以,缺口很大……」

李虎瞪著他,暗自罵了幾句,狗娘養的瞎子,老子給你吃的給你喝的,還給你高貴的契丹貴女,就是指望你給老子賺錢,結果你倒好,老子還沒開口要錢,你他娘的先訴苦了,要你有個屁用啦。「胡支使,當初你對我是怎麼承諾的?」李虎笑瞇瞇的問道。

糊塗尷尬地抓抓頭,「總帥,當初南下的時候,我們才多少人?還沒有現在地一半。」言下之意,我地承諾是有前提的,現在前提改變了,軍隊人數太多,支撐幾個月可以,但常年這麼支撐肯定不行。

李虎氣呼呼地瞪了他一眼,懶得理他了。

「先吃飯吧。」李虎對張覺和田顥伸手相請,「我夫人今天來了,給兩位介紹一下。」帳。

李虎正在伏案疾書,羅思南站在他身邊,一邊研墨,一邊低頭看他寫東西,臉上帶著甜甜地笑意。看到馬擴和李綱走進來,羅思南急忙上前打招呼。

「夫人今天來的?」馬擴一邊躬身行禮一邊問道。

「對,下午才到的。」羅思南請兩人坐到火盆邊,「聽說你要回汴京了?」

馬擴點點頭,「夫人可要帶什麼東西?過完年我就回來,夫人如果有什麼需要的話,儘管吩咐。」

羅思南感激地笑笑,「那我先謝謝你了,這次的確要麻煩你。我要買很多東西,主要是一些名貴藥材,聽說這些藥材在大宋也不太好買,所以還請上使多多費心。」

馬擴一口答應了。羅思南又和李綱寒暄了兩句,隨即走進了後帳。

李虎衝著兩人笑笑,「我把這份奏章寫完,然後請兩位仔細看看,幫我改改。」停了一下他又說道,「如果兩位著急的話,現在就過來看,你們邊看邊想,想好了就說,然後我按你們說的改,免得跑來跑去的麻煩。」

馬擴和李綱相視一笑,走到李虎身邊,一左一右,俯身細看。

看了一段後,馬擴和李綱的神情漸漸凝重。馬擴首先忍不住了,「使相,你這是獅子大開口啊。」
mk2257 發表於 2009-3-5 21:28
第十一章 援助
李虎拿下了平州路,日子應該更好過了,但他卻以各種理由,向大宋提出了更高的援助數目,除了錢財和各種物資外,他在武器一項上,也列出了重甲、神臂弓和火器的援助。

「一年五百萬貫的援助……」李綱連連搖頭,「使相,按你所列的這個數目,你遼東義軍十二萬軍隊一年的俸薪都由我大宋開支了。」

李虎微微一笑,「李副郎,你不要忘了,遼東義軍現在是大宋的軍隊,我李虎也是大宋的使相。大宋北伐,收復燕雲故土,我遼東義軍要為之浴血奮戰,請問,大宋難道不應該支付這支軍隊的俸薪嗎?世上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價,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這種事只有天上有,人間好像還沒有聽說過。」他扭頭看向李綱,「難道李副郎看到過這種傳說中的神馬?」

李綱沒有心情好李虎開玩笑,他鄭重說道:「使相,我大宋禁軍兵力大約為六十萬,廂軍為四十多萬。大宋禁兵一年的開支約為五十貫,廂兵約為三十貫,這樣算下來,一年的軍費開支約為四千五百萬貫。這些年,我大宋一年的賦稅收入大約為八千萬貫到九千萬貫,也就說,我大宋賦稅收入的一半要用於軍費開支。」李綱指指案几上的奏章,「你一張嘴就要五百萬貫,可能嗎?說句實話,就算你提出五十萬貫的援助,陛下也沒辦法給你,因為這件事。陛下一個人根本做不了主。」

李虎臉上的笑容有些僵硬。直娘賊,五十萬貫都不行?陛下還做不了主?那老子憑什麼給他拚命?老子吃飽了撐的?現在我有地盤,有軍隊,就算在頭上插個草標賣,老子也不止這個價。

「使相,你不要以為大宋很有錢,其實現在大宋負債纍纍。」馬擴看到李虎眼露凶色,知道他動了怒氣,擔心橫生變故。隨即決定向他透漏一些朝廷機密。

什麼?負債纍纍?李虎嗤之以鼻。李綱剛才說了,大宋一年地財賦收入有八千萬貫到九千萬貫,就這樣還負債纍纍?你騙誰啊?

「自崇寧兩年(公元1103年),童貫到西北主持軍事以來,連續打了六七年的仗,相繼收復了積石軍和洮州。但大宋為此付出了驚人的代價。」馬擴低聲說道,「在西北戰場,我大宋的主要兵力來自陝西四路和河東路臨近西夏的麟、府二州,大約有二十萬禁軍,二十萬廂軍。我們每打一場十萬人規模的戰鬥,大約耗費三千萬貫軍資,由此推算,六七年下來,大宋花費了多少錢財。」

「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為了實施平燕之策。童貫到西北率軍攻打西夏,這一打又是五年,花費的錢財同樣驚人。尤其讓人痛心的是,這次大宋損失了十萬西北軍精銳,西北悍將劉法陣亡,西北軍慘遭重創。」

李虎聽明白了。大宋養兵要花錢,打仗也要花錢,本來一年的軍費開支就是財賦收入地一半。再打上一仗,那一年的財賦收入就全部花完了,如果打兩仗,那大宋就要負債了。最近這幾年西北年年打仗,可想而知,現在大宋國庫裡肯定空了,債台高築。

不過,李虎也有些想不明白。我也養兵,我也打仗。為什麼我越打越有錢?仔細想想。也好理解。李虎就是窮光蛋,拎著兩把菜刀就造反。然後帶著一大幫窮光蛋,燒殺擄掠,把人家的東西都搶到自己手上,當然越打越有錢了。大宋好比一個大佬,養了一批打手,還給打手們配備錢糧武器,然後他想搶人家的地盤,他如果不花費,他怎麼搶地盤?李虎和大宋根本就不在一個起點上,沒法比。

現在李虎有地盤了。有錢了。也成了大佬了。也有一大批打手了。而這事情也隨即變了。顛了個。他也要花錢打仗了。沒有錢。他不但養不起打手。連仗都沒辦法打。如此自然也別提去搶人家地地盤了。

沒有錢給。武器有吧?物資有吧?這些東西你都有儲備。你總可以給我一些吧?

「不行。」李綱斬釘截鐵。沒有絲毫商量地餘地。「大宋地重甲、神臂弓和火器都是名震天下地武器。除了禁軍。其它軍隊都不能使用。更不要說你遼東義軍了。目前我們和遼國還是盟友關係。北伐還是絕對機密。這些武器一旦暴露。必定會引起遼軍地懷疑。假如他們猜到了大宋地北伐之策。陳重兵於白溝(宋遼河北邊境)。北伐地難度將大大增加。」

李虎火大了。不怒反笑。「嘿嘿。這麼說。我什麼都要不到了?」

「使相。我們有約定地。以馬易物。」馬擴說道。「這一仗。你們全殲了耶律高地三萬宮帳軍。繳獲了數萬匹戰馬。這些就是錢財。只要保持回易。大宋就可以保證義軍地正常需要。」

李虎笑了起來。狗娘養地東西。當我是白癡啊?把我當狗使喚。給一根骨頭就想打發了是吧?告訴你們。做夢去吧。

李綱感覺到李虎怒不可遏了,他急忙說道:「使相,我們都是漢人,我們的目標是一致地,都是要殺虜復漢,收復燕雲,實現中外一統,重建漢唐盛世。這是千秋功業,這是留芳千古的功名,為了這個功業,為了這個功名,我們要齊心協力,我們要勇於犧牲……請你看看大漢王朝,看看大唐王朝,凡盛世必有天驕雄主,必有英雄豪傑,如果大家都為了各自的利益而錙銖必爭,斤斤計較,甚至不惜拔刀相向,自相殘殺,怎能建立千秋功業?」

放屁。李虎差點要破口大罵了,狗娘養地東西,你在唬誰啊?老子錙銖必爭?老子斤斤計較?你他娘的長沒長良心啦?你簡直就是黑白顛倒,喪盡天良啊?拿千秋功業來消遣我,笑話。

「好啊。」李虎強壓怒火,大聲笑道,「我的馬漲價了,你還要不要?」

馬擴和李綱互相看看,也是火大。這個李虎無恥到了極致,剛剛拿下平州路就開始囂張了,不但漫天要價,還肆意訛詐,如果再不答應,恐怕下一句話更可怕,他要拿北伐來威脅了。北伐了。

「現在,我遵照約定,已經拿下平州路了,那麼,我問你們,既然大宋國庫負債纍纍,那陛下拿什麼來北伐?他大約要動用多少軍隊來北伐?如果大宋軍隊未能在明年九月到十月發動攻擊,遼軍傾盡全力殺過來,我拿什麼來戍守平州路?」李虎極力保持冷靜,但語調很冷森,「平州路無險可守,我要想守住平州路,要想和宋軍實現南北夾擊,我需要主動進攻,我必須以攻代守。我有十二萬大軍,我要保持攻勢,請問我拿什麼來保持攻勢?」

馬擴和李綱沉默不語。這也是一個嚴峻的現實問題。李虎最初率軍南下突圍,是因為擄掠了足夠的錢財和物資,今年打平州路,是因為得到了大宋的援助,現在,李虎地地盤大了,人口多了,軍隊多了,但過去所積累的錢財和物資也已經消耗殆盡,而且戰線也拉長了,他需要同時在兩條線作戰,僅靠遼西路和平州路的財賦收入以及回易收入無法支撐,他的確需要更多錢財和物資上的援助,否則他可能守不住平州路。

現在距離宋軍北伐最多還有九個月的時間,如果平州路得而復失,南北夾擊的北伐之策隨即失敗,北伐的難度大大增加。

「如果陛下有能力發動北伐,那麼我遼東義軍也是北伐的軍隊之一,我應該得到這些援助,否則……」李虎看看馬擴,有看看李綱,沒有繼續說下去。他地意思很明顯,否則老子不幹了,不陪你玩了。

「使相,這份奏章我帶回汴京。」馬擴暗自苦歎,無奈說道,「在奏章中,以北伐為中心,詳細說明使相和遼東義軍目前所處地困境,如果能打動陛下和一幫主戰宰執們的心,或許使相能得償所願。」

這是一句安慰話,他知道事實上這是絕對不可能地。

「我來寫奏章。」李綱主動說道。為了北伐成功,現在只能竭盡全力了,或許這份奏章就能打動陛下的心。

其實李虎的話也沒有錯,陛下有錢鑄九鼎,建明堂,修方澤,立道觀,開鑿大坯三山,建天成、聖功兩橋,築萬壽山,當然也應該有錢發動北伐。李虎和遼東義軍既然是北伐的重要部分,當然就應該予以最大援助。從道理上來說,這絕對沒有錯。

洮州:今天的甘肅臨洮。
mk2257 發表於 2009-3-5 21:29
第十二章 庸人自擾
馬擴和李綱起身告辭的時候,已經是凌晨了。

羅思南從後帳走了出來,把他們送到了大帳門口。李虎坐在案幾後面,翻看文卷,連頭都沒抬。

「馬上要過年了,兩位上使辛苦,無以為報,只能略備薄禮,以表感謝。」羅思南客客氣氣地說道,「禮物都是我親自挑選的,已經派人送到兩位上使的軍帳,如果有顧慮不周的地方,請兩位上使多多包涵。」

馬擴和李綱大為感動。夫人漂亮、體貼、嫻淑,識禮,出手也大方,相比起來,李虎就太不堪了,狡詐貪婪,到了這個節骨眼上,竟然以北伐為條件來要挾大宋。兩人躬身拜謝,高高興興地走了。

羅思南轉身望著李虎,黛眉輕皺,櫻唇輕撇,十分不滿,「哎,你怎麼回事?你把他們請來商量事情,他們忙到現在,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你怎麼連句客氣話都沒有?你屁股上生瘡啦?難道不能站起來送一下?」

李虎抬頭看看她,翻了一下白眼,冷聲問道:「你送了他們東西?誰叫你送的?你很有錢是吧?有錢你送給我啊?」

「你怎麼了?不高興?」羅思南驚訝地問道,「你不是很大方嗎?怎麼今天這麼小氣?」

「我小氣?」李虎冷哼一聲,「直娘賊,把老子當枴杖使喚,把老子當白癡,老子還用得著對他們客氣……」李虎越說越氣,猛地抓起案几上的文卷,狠狠砸到地上,「狗娘養的雜種,以為老子是刀俎上的魚肉。想怎麼捏就怎麼捏啊……」李虎破口大罵,從席上一躍而起,跟著一腳把案幾踢翻在地,「你算計老子,老子還要算計你呢?這次那個狗皇帝如果繼續騙我,老子要他好看。」

羅思南嚇了一跳,匆忙走到李虎身邊,低聲勸道:「好了好了,發什麼脾氣?到底出了什麼事?你不是一直和他們有說有笑嗎?怎麼一轉眼,你就翻臉了?」

「人家把你當白癡。當一條狗,算計你,利用你,吃你的肉喝你地血。還要你跪在地上喊他萬歲萬歲萬萬歲,你高興不高興?」李虎怒聲吼道,「直娘賊,老子今天發誓。那個狗皇帝如果還是一毛不拔,花言巧語來騙我,老必定要他好看。也不想想老子是怎麼長大的,和我玩這一套,你他娘的還嫩著呢。」

李虎發洩完了,羅思南大致也聽明白了。

「你亂發什麼脾氣?」羅思南笑道。「你怎麼知道大宋地皇帝不會答應你地條件。給你援助?」

「我知道他肯定不會給。」李虎說道。「馬擴和李綱已經說得夠清楚了。除了以馬易物外。大宋一個子兒也不會給。大宋人真地太聰明了。以馬易物。大宋地榷場要收我地商稅。他不但不給我錢。還賺我地錢。豈有此理。那我憑什麼要為他打仗?我為他打仗。還送給他錢。我白癡啊?」

羅思南微微皺眉。婉言勸道:「我們生存困難。投奔天朝是唯一地出路。這話不是你說地嗎?現在你怎麼出爾反爾。變卦了?你不是一心一意要回歸天朝嗎?」

「我當然要回歸天朝。但現實問題是。現在也好。將來也好。我必須把我地生存問題解決了。」李虎解釋道。「北伐乃大宋國策。關係到大宋存亡。大宋得到我遼東義軍。等於如虎添翼。他應該無條件地援助我們。但現在他們顯然在防備我們做大。防備我們將來尾大不掉。既然如此。那北伐成功後。我們地生存豈不是個大問題?尤其我這個藩鎮。更是讓大宋如鯁在喉。寢食不安。由此可以想像。將來我們要遇到多大地困難。」

羅思南明白了李虎地心思。馬擴和李綱地態度其實就是大宋皇帝和大宋朝廷地態度。大宋不信任李虎。對遼東義軍也是盡可能利用。那麼李虎就不得不考慮到將來地事。

「大宋是天朝。是我們漢人地天朝。大宋地皇帝是天朝地皇帝。有著無上威嚴。」羅思南地眼睛裡露出一絲嚮往和崇拜之色。「我們是漢人。為天朝而殺敵。為天朝而盡忠。乃是天經地義地事。我不明白。你為什麼不相信天朝?你為什麼不信任天朝地皇帝?以天朝地國力。以天朝皇帝地胸襟。他有必要算計你嗎?有必要算計我們遼東義軍嗎?難道憑他們地自己地力量就無法實現北伐嗎?」羅思南挽住李虎地手臂。柔聲勸道。「你是不是想得太多了?」

我想得太多了?李虎疑惑地看著羅思南,捫心自問,難道我真的想得太多了?我太敏感了,庸人自擾,沒事找事,?

「你所有的想法都是基於對天朝和天朝皇帝的不信任。」羅思南笑道,「你為什麼不信任天朝和天朝的皇帝?」

是嗎?我之所以這樣憤怒都是基於對天朝和天朝皇帝地不信任?

李虎望著昏黃的燭火,陷入沉思。

驀然,他腦際靈光一閃,他知道原因了。老爹的故事,靖康之恥,《岳飛傳》,《水滸傳》,正是這些耳熟能詳的故事讓他對大宋和大宋的皇帝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成見,這種成見導致自己不相信大宋,更不相信大宋那個昏庸無能的狗皇帝。狗皇帝是誰罵出來的?就是梁山好漢李逵。

現在海上之盟已經出現了,雖然宋金暫時斷絕了關係,但從整個遼東形勢來分析,大宋為了北伐的成功,最後必定還是要紆尊降貴,和金國簽訂這個盟約,相約共擊。之後呢?從老爹故事裡可以知道,之後就是金人南下中原,大宋遭受了可怕地靖康之恥,然後出現了岳飛,出現老中興四大名將。趙家地子孫趙構到江南繼續做皇帝,逍遙快活,整個長江以北的漢人百姓卻在連綿地戰火中飽受苦難,無數生靈在戰火中灰飛煙滅,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北伐失敗,大宋未能抓住時機收復故土,結果讓強悍而殘忍的女真人衝進了中原,佔據了大宋半壁江山。

李虎寒意層生,連打幾個冷戰,情不自禁地抱住了羅思南嬌嫩的身軀。不,這不可能是真的,這是故事,這是虛構的故事。

大宋很強大,非常富裕,即使國庫負債纍纍,但國貧民富,只要北伐成功,重建了中原屏障,大宋很快便能變得更強大。羅思南說的對,我沒有任何理由不相信天朝和天朝的皇帝,我不能憑借老爹的故事就盲目地認為天朝和天朝的皇帝都已經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其實事實上,像靖康之恥這種可怕的事,絕對不可能發生。

「我要信任天朝,我要信任大宋的皇帝……」李虎喃喃自語,好像是告訴羅思南,也好像是在說服自己。著老爹的故事在發展,在前進,歷史的車轱轆一旦轉起來了,便再也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

李虎召集羅青漢、董小丑、鐵鷹、黃涉、霍六哥、柴雲等一幫知悉這個機密的人商議將來的事。

經過仔細的分析推演之後,眾人一致決定做兩手準備。

大宋皇帝如果不同意給予援助,依舊是以馬易物,那麼就把戰馬的價格提高到每匹二百兩白銀。一兩銀子兌兩貫錢,一匹馬就是四百貫,一千匹馬就是四十萬貫。如此則可緩解義軍的財賦危機。另外海路回易經過一年時間的恢復,再加上走私量的增加,這一塊的收入也可以達到每年一百萬貫左右,而且還能得到所需的各種物資,一舉兩得。

但賺錢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生存之策。

大宋拒絕給予實質上的援助,堅持以回易換物資,那麼雙方的信任度可想而知,由此推測到將來,所以義軍必須盡快發展自己,提高未來的目標,也就是說,當宋軍北伐一旦開始,義軍要乘機拿下燕京,從而確保自己和大宋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否則,這個藩鎮肯定堅持不了多久。

由此義軍拿出一個決策,想辦法買通大遼宮帳裡的主和派大臣,以議和來拖延時間,想方設法避免大戰,從而蓄積實力,等待北伐。諸夏奉命親赴燕京,找到龍竹大仙,請龍竹大仙出手相助。同時間,柴雲也找到張覺和田顥等人,各人通過私人關係,秘密聯繫宮帳大臣,把李虎要議和的消息透漏出去,以此來促成議和。
mk2257 發表於 2009-3-5 21:30
第十三章 宋江和方臘
正月十二,大宋使者趙良嗣趕到潤州。

皇帝在手詔中盛讚了李虎和遼東義軍南下所取得的戰績,然後答應給李虎二十萬貫的援助,不過他有一個附加條件,在北伐之前,必須賣給大宋一萬匹戰馬。

李虎心理稍稍得到了一絲平衡。老子給你賣命,你好歹也要意思意思,不能成天空口講白話。

趙良嗣的心情不太好,看上去很苦悶。他告訴李虎,為了這二十萬貫援助,皇帝和一幫宰執們爭論了很久,最後還是蔡京想了個招,從京東路的賑濟款中拔出了二十萬貫。皇帝這麼做,顯然是為了安撫李虎,擔心激怒他,把一樁好事變成壞事。

「陛下說,北伐成功之後,使相居功至偉,大宋絕不會虧待於你。」趙良嗣看到李虎神色平靜,於是話鋒一轉,說到了戰馬的事。

去年一年,李虎賣給大宋三千匹戰馬,但這個數量太少了,為了準備北伐,大宋需要更多的戰馬,所以趙良嗣懇求李虎,在九月之前,無論如何賣給大宋一萬匹戰馬。

「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李虎說道,「我把戰馬都賣給大宋,我怎麼辦?我拿什麼打仗?按照去年的約定,一年三千匹戰馬,不能再多了,而且,戰馬的價格要翻一番,每匹二百兩白銀。」趙良嗣暗自苦歎。賊就是賊,當落難的時候,為了得到救援,信誓旦旦,像狗一樣搖尾乞憐。等到打下平州路了,腰桿硬了,馬上翻臉不認人,沒有一絲一毫的情義,更沒有任何信義可言,如此看來,李虎的承諾根本就是放屁,所有的一切都是不可靠地,大宋若想北伐成功,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李虎身上,而是要再次聯金攻遼。

「大宋有大宋的難處……」趙良嗣細述了諸多困難。其中提到一件事,引起了李虎的注意。京東賊宋江在梁山泊舉旗造反,聲勢很大,如今四處攻城掠地。禍害四方,因為京東路的梁山泊距離汴京比較近,所以對京城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你等等……」李虎打斷了趙良嗣,「你說梁山泊有個叫宋江的舉旗造反了?這是真的?」

趙良嗣奇怪地看了他一眼。我是大宋使者,我有必要欺騙你嗎?「宋江造反大約是兩三個月前的事,聽說他手下有三十六個賊首,都是梁山泊一帶有名的強寇。京東路的禁軍已經開始圍剿,但宋江有一兩萬軍隊,還有大量船隻,短期內估計很難平定。」

宋江?梁山泊?《水滸傳》中地人物也出現了。李虎暗自心寒,呼吸突然有些急促,對自己的判斷愈發沒有信心。難道老爹的故事都是真的?都是對未來地預言?如果他的預言都要變成現實。那過幾年金軍豈不就要南下?大宋豈不要遭受靖康之恥?

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

「方臘呢?你聽說過方臘這個人嗎?」李虎急切問道。宋江造反後。就是方臘造反。據老爹說。方臘造反地規模非常大。宋軍為了鎮壓方臘。調用了幾十萬大軍。前前後後打了大半年時間。如果這個人也出現了。那麼。幾乎可以斷定。老爹地故事就是對未來地預言。而岳飛、韓世忠、楊再興等人也將陸續出現在宋金大戰地戰場上。

「方臘?」趙良嗣想了片刻。搖搖頭。「沒有聽說過這個人。他是誰?幹什麼地?」

李虎沉默不語。趙良嗣不知道這個人。那麼方臘如果是真實存在地。他還沒有造反。由此引出一個問題。方臘何時造反?是在北伐之前還是在北伐之後?如果是在北伐之前。那宋軍北伐地時間肯定要推遲。由此又引出第二個問題。宋軍是不是因此錯過了最佳地北伐時間。從而錯失了良機。未能收復燕雲故土。所以才有後來地金軍南下。才有恥辱地靖康之難?

倒過來推理地話。造成靖康之難地原因是宋軍未能收復燕雲十六州。而造成宋軍北伐功敗垂成地原因是方臘造反。那麼。方臘是否真實存在就成為判斷老爹故事真實性地一個最有利地證據。

「方臘和我一樣。是個反賊。」李虎決定把這個未知地事情告訴趙良嗣。「宋江造反。可能會延遲宋軍北伐時間。而方臘造反。後果也是如此。但宋軍北伐地最佳時機就是今年。就是在金軍攻佔上京前後地一段時間內。假若錯過這個時間。金軍南下了。那麼。大宋北伐能否成功。誰都難以預料。所以。請你回去告訴陛下。援助也好。戰馬也好。這兩件事都是次要地。我都可以讓步。都可以做出犧牲。但陛下無論如何要阻止方臘造反。這是重中之重。」

趙良嗣心跳驟然激烈。李虎說得一本正經,非常嚴肅,不像是開玩笑,好像他通過某種途徑知道大宋有個叫方臘的人正在準備造反,而且造反的規模好像不小,甚至嚴重到可以延緩宋軍北伐。假如宋軍延緩了北伐時間,其後果正如李虎所說,將來的形勢就難以預料了。

「你認識他?他在哪?準備什麼時候造反?」趙良嗣急忙問道。

李虎搖搖頭,眼露迷茫之色。他也想知道方臘在哪?他更想知道方臘是不是真實存在。

「我們為什麼造反?不就是沒有活路嗎?」李虎說道,「你告訴陛下,讓他給大宋百姓一條活路,那宋江就不會造反了,方臘也就不會造反了,北伐肯定能成功。」

趙良嗣傻不拉唧地望著李虎,愣了半天,說了一句話,「使相,你瞭解大宋嗎?」

李虎也傻裡吧唧地望著趙良嗣,不知道怎麼回答。我瞭解大宋嗎?應該算瞭解吧,從我懂事時候開始,我就跟著老爹四處流浪,老爹教了我許多東西,而這些東西和大宋息息相關,我當然對大宋有所瞭解了,不過,我離開大宋很多年了,兒時的記憶已經模糊了,如果說瞭解,自己都不相信。

趙良嗣苦笑,馬上轉移了話題。這件事說了等於沒說,做為皇帝的特使,碰到這種事只能具實稟奏,而且李虎最後那句話極其不合適,連稟奏都免了。

李虎心裡很亂,想了半天才問道:「陛下的意思呢?」

「陛下認為,平州路無險可守,所以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如果你能保持攻勢,將非常有利於宋軍北伐。」

李虎冷笑,直娘賊,念念不忘我這點人馬,一門心思要消耗我,既然如此,那你就慷慨一點,多給點錢。讓人做炮灰還不給飯吃,天下哪有如此摳門地皇帝?

「給我二十萬貫援助,附加條件是賣給你們一萬匹戰馬,然後還要我給你們賣命,請問……」李虎一字一句地問道,「換作是你,你覺得應該如何回答?」

趙良嗣笑得比哭還難看,他長長歎了一口氣,神情非常沮喪,「我立即回大宋。」他是個使者,他地主要任務是根據皇帝的要求和對方進行談判,如今談判破裂,他只能回大宋復旨了。

臨走之前,趙良嗣說了一句話,「使相,如果你瞭解大宋,或許你地想法會有所改變。」

這句話讓李虎想了很久,然後他請來了李綱,把皇帝的手詔和有關條件具體說了一下。

「李副郎,給我一個理由,給我一個主動進攻的理由。」

李綱凝神沉思,整理了一下思緒,隨即說了起來。

我大宋立國一百五十餘年,造反的非常少,算起來也只有太宗年間的四川王小波和李順,還有這次的京東賊宋江。這主要得益於大宋的各項制度,比如募兵制,每有災害則必募兵,每募一兵則少一寇。還有就是國庫充實,可以及時予以賑濟安撫,比如前年黃河爆發大洪水,淹死河北百萬人口,受災百姓達千萬之眾,但因為賑濟及時,河北安然無恙。

這個國庫充實是指國庫有錢,但這錢不是盈餘累積,還是賒借而來,大宋一百多年來的國庫都是這種狀況,國貧而民富我大宋一朝的財政長期困窘,國力萎靡不振,積貧積弱,然而,從表面上來看,卻是繁榮昌盛,百姓的富裕程度遠遠超過了漢唐盛世,究其原因,是因為大宋的經濟政策非常寬鬆,不立田制、不抑兼併。

所謂不立田制,就是放棄自三代井田、秦漢名田、曹魏屯田、西晉占田乃至北朝隋唐均田以來的國家土地管制傳統,允許民間私人為田主。

所謂不抑兼併,就是朝廷對經濟中的民間競爭與「兼併」現象採取類似自由放任的不干預態度。

這種寬鬆的政策大大刺激了經濟繁榮,但同時也造成吏治腐敗,「三冗二積」(冗官、冗兵、冗費、積貧、積弱)、國力孱弱之弊日益嚴重,於是到了神宗朝,便出現了王安石變法。
mk2257 發表於 2009-3-5 21:31
第十四章國富?民富?

王安石變法,司馬光反對,變革派和保守派的爭論焦點就是「國富」還是「民富」,就具體策略而言,就是「抑兼併」還是「不抑兼併。」

王安石變法的核心就是「抑兼併」。

歷來「抑兼併」者都有兩大理由,一是道義方面的,即削富益貧為的是百姓均平;一是財政方面的,即「利出一孔」為的是富國足用,其實際動機則多是出自財政理由,即通過經濟壟斷以充實國庫。

歷史上歷次大規模的抑兼併運動,都是在王朝財政危機的背景下發動的,而「抑兼併」的直接結果則是國家財政尤其是中央財政的「汲取能力」極度膨脹,從而形成所謂「國富民窮」的局面。

從商鞅、桑弘羊、王莽直到王安石,都是打著平均主義的旗號來擴充國庫。

但貧苦百姓對這樣的「右貧抑富」毫不領情,他們紛紛投到富民那裡去反抗官府,比如王小波、李順,還有宋江,都是富人,都是莊主帶領莊客造官家的反,所以說,多數王朝的崩潰都是朝廷「汲取能力」過分強化而使民間不堪忍受所致。

王小波、李順造反,其真實原因就是國家和百姓的利益之爭,某種意義上也是一場反對統購統銷的大變亂。當時朝廷在四川設置「博買務」,實行博買政策,就是茶絲帛由官府統一購銷,官府低價強購,不賣給官府不行。這樣一來,茶絲帛商就賺不到錢了,農民賣的價格也很低。四川茶商茶農非常多,他們利益損失最大,於是就激起了四川茶農一致反抗。李順就是四川青城有名的茶葉販子。

宋江造反的原因是一樣的。朝廷增設了西城刮田所,西城刮田所是當今皇帝和蔡京等人搞出來地新政,一般老百姓只准有多少多少土地,其餘的土地一律歸公,然後派出很多人去刮田,這些多餘的土地、山林、湖泊統統收歸國有。

這個政策聽起來也很不錯。但貪官污吏太多了,他跑到一個地方,你不給他賄賂,那你即使土地很少。他也說你是大地主,於是土改擴大化了。很多中農,甚至是下中農,因為賄賂太少。或者沒有賄賂,他就把你的土地給拿走了。當然了,如果你是大地主,有錢賄賂,他也不會沒收你的地。

宋江是梁山泊邊的一個莊主,因為梁山泊「公有」了,大家日子過不下去了,沒有活路了,於是造反了。而起因就是國家搜刮百姓,與民奪利。

類似於博買務。西城刮田所地國家搜刮機構現在很多。比如造作局、蘇杭應奉局造作局、蘇杭應奉局等等。它們在南方。是為搞花石綱而設地。

司馬光「不抑兼併」地道義理由則是所謂「官不與民爭利」。然而真地實行起來就大有奧妙了。

「官」與「民」是一對對立範疇。有雙重含義。「民」可以表示與國家或朝廷相對地私人或「臣民」之意。司馬光所謂「天地所生財貨百物。……不在民。則在官」即指此義。另外。「民」也可以表示與權貴勢要相對地下層平民或「庶民」、「下民」之意。

顯然。司馬光所謂「在官」實指在官府或「公家」。除此以外地一切私有財產。從平民百姓到權臣、貴戚和強藩大將之私有者。都算是「在民」地。也就是說。國家不與私人爭利。

他為什麼反對「抑兼併」?實際上就是害怕權貴與老百姓一同被「抑」。而反對「官與民爭利」實際上是害怕國家妨礙了權貴地利益。因此他們常常公然要求凌駕於「齊民」之上地私人特權。也就是說。他們主張「不抑兼併」。說白了就是要求國家放手讓權貴們攫取私人財富。

如果說。「抑兼併」導致了「國富民窮」地話。「不抑兼併」地結果則通常是「國與民俱貧。而官獨富」。

什麼人稱之為官?權臣,貴戚,近幸,強藩大將……官富了,「上則府庫殫乏,下則民力窮悴。」其極端後果就是王朝崩潰,就是天下大亂。比如東漢末年,群雄逐鹿,就是典型地例子。

今天的情況也是如此。

「不抑兼併」導致權貴私家勢力惡性擴張,而「抑兼併」又導致朝廷「汲取能力」惡性膨脹,於是朝廷輪番用藥,在「抑兼併」與「不抑兼併」的交替循環中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怪圈,直到危機日重而瀕臨崩潰。

看看本朝歷史,你就知道官與民為了爭奪財富,廝殺到了何種慘烈的地步。

自熙寧以來,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和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幾度易位,忽而「變法」,忽而「改制」,忽而「更化」,忽而「紹述」,忽而「建中」,忽而又「崇法熙寧」,來來往往,不亦樂乎,然而,大宋的危機卻沒有得到任何改善,相反,越來越嚴重了。

自蔡京主政後,舊黨一派因「元黨人案」被鎮壓,至今沒有翻身,「新黨」因此得勢十幾年,大肆實施「抑兼併」之制。有人說「新法變質」,說王門後學如蔡京之流扭曲了改革的原意,其實,從王安石那種「人主擅操柄」、「取予皆自我」地「利出一孔」思想發展到後來西城刮田所、蘇杭應奉局式的「汲取」之政,本意是一樣的,都是為了搜刮民財以充國庫,何來「變質」之說?

只是,以蔡京為首的新一輪改革同樣沒有化解大宋的危機,反而讓危機愈演愈烈了。行,「抑」與「不抑」交替試之還是不行?

說白了,「抑」與「不抑」表面上是經濟問題。實質上卻是個國政問題,深層次看,卻是儒學之爭。

自漢以後,「獨尊儒術」一直與「漢承秦制」互為表裡,儒學已成為雜糅諸家的混合體,而純儒、純法都已消失。

王安石雖然師法商君、申韓,但更尊崇孔孟,他實際上是一位帶有法家色彩地儒,而司馬光的放任主張與其說源自孔孟,不如說更多地來自「清靜無為。順其自然」地黃老道家傳統,他可以說是帶有道家色彩的儒。所謂儒法鬥爭,從漢代以後,已經演變為儒家內部的「法儒」與「道儒」之爭。

法儒主張「抑兼併」。就是要求強化朝廷的經濟壟斷,堅決制止所謂的「賤人」發展強大的民間經濟,道儒主張「不抑兼併」,反其道而行知。

這兩者的主張歸結到經濟政策上。就是法儒堅持「統制經濟」,而道儒堅持「放任經濟」,也就是自由經濟。把話說回來,王安石變法地根由是什麼?在王安石變法之前,大宋實行地是「放任經濟」,但由此造成了吏治腐敗,「三冗二積」,繼而國力孱弱。當今皇帝主政後,以蔡京為相。再實新政,按道理用「統制經濟」應該可以充實國庫了,為什麼危機反而越來越厲害?

原因就是變法,變法導致政爭,黨爭。自王安石變法失敗後,新舊兩黨互相廝殺。幾十年下來,大宋國庫不但沒有充盈,「三冗」等積弊卻發展到了極致,蔡京即使有通天徹地的本事,他也無力回天了。

為什麼官多?一是科舉取士越來越多。科舉是文人安身立命的唯一途徑,你敢改?二是按照「恩蔭」法,恩蔭授官的人數量極大,這些人包括皇族宗室和大官僚的子孫、親屬、姻親乃至門客。這個你敢改?

本朝初年。朝廷內外官員不過數千人。到真宗朝。官員大約萬人。到了仁宗朝,增加到一萬七千人。到現在。你可以估算一下,大宋有多少官員。還有,正官以外等候官缺地人數同樣非常多,這些人也是拿俸祿過日子的。另外,受祿的宗室吏員有好幾萬人,不受祿而以貪污受賄為生的吏員更是不計其數。

本朝高、中級官員地待遇比較優厚,有俸祿、職田、祠祿、恩賞等。俸祿又分為正俸、添支、職錢、祿粟、衣賜,甚至包括隨從們的衣糧,等等,還有酒茶、廚料、薪炭、飼芻之給等。待遇最高的宰相、樞密使,月俸三百貫,月祿粟百石,春、冬衣共賜綾四十匹、絹六十匹,冬綿一百兩,人的衣糧七十人,另外每月給薪一千二百束,每年給炭一千六百秤、鹽七石。這樣,一個高級官員一年的開支總有萬貫以上。

官多了,朝廷付出的不僅僅是俸祿和相關待遇,還包括他們的職務消費,這是一個無底洞。據估計,目前所有官員、官署,每年的開支大約在千萬貫以上。

至於「冗兵」,那就不要說了,禁軍加廂軍,一百多萬人,每年的軍費開始大約在四千萬貫以上。

如此同時,皇室地耗費也日益增大。真宗皇帝朝,舉行大享明堂禮的時候,一次就耗費一千兩百萬貫。至於當今皇帝,那就更不要說了,窮奢極侈,耗費之巨,難以計算。

蘇轍曾經在上奏中說過,本朝內有養官養兵的費用,外有給契丹、西夏人的奉贈,如今皇帝又給自己挖了個大坑來耗費其餘。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根本性改變,國庫若想盈餘,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而國庫之所以空虛,都是因為「三冗」,「三冗」問題不解決,根子不解決,這個危機永遠沒有扭轉的時候,但「三冗」又直接關係到國祚利益,皇帝利益,新舊兩黨的利益,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兩派都不願意在這方面實施大地變革,於是走進了一個死胡同,大家都拚命在經濟政策上做文章,試圖用更多的錢來解決問題,尤其到了蔡京手上,更是把「統制經濟」發揮到了極致,然而事與願違,新政實施的結果和他那些前輩們的初衷根本就是背道而馳了。

至此,大宋內部的危機終於走到了足以威脅到國祚危亡的境地。

李綱說了很長時間,末了,問了一句:「使相,這個理由可以嗎?」

李虎沉默良久,歎了口氣,「西瓜已經爛了,還能吃嗎?」

李綱微微一笑,非常自信地回道:「大宋是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雖然樹根已經爛掉一半,但只要細心呵護,它會長得更加高大。」所實行的新法的繼承。

建中、崇法熙寧:宋徽宗地第一個年號叫建中靖國,傾向性很明確:「建中」就是在新舊之間不偏不倚,做到大公至正;「靖國」就是強調安定團結是壓倒一切地頭等大事。倘真長此以往,其後政局恐怕另是一番氣象,可惜他轉眼就改初衷。次年即改元崇寧,表明將崇尚熙寧之政。他與宰相蔡京儘管還打著新法的旗號,但所作所為,與熙寧新法已了無關係,誠如王夫之指出,王安石精心擘劃地新法「名存而實亡者十之八九」。

人:qian人即隨從。
mk2257 發表於 2009-3-5 21:32
第十五章 騎牆
正月十八,金國使者到了潤州,楊樸和無顏再次聯袂而至。

這次楊樸的態度不一樣了,他的使命還是聯姻,不過這次聯姻的內容除了談婚論嫁,商定迎親日期外,最重要的是招撫。

金國皇帝賜封李虎為漢王,就是遼東漢族王。這個漢王和奚王、室韋王、渤海王的稱呼是一個意思,部族王某種意義上其實就是藩鎮,擁有自己的軍財政三大權。也就是說,金國正式承認了李虎的王者身份,並將他的軍隊和地盤收入囊中。

一般來說,部族王的王妃都是本族人,這樣一來,金國公主嫁給漢王不能為正妻的理由就有了,金國皇帝的面子也有了。

女真人用一個公主就換取了遼東義軍十幾萬大軍和遼西、平州兩路州縣,這個交易太划算了。不談了。

楊樸和無顏苦笑無語,來之前,他們就知道結果了。金國皇帝獅子大開口,漫天要價,毫無道理,他也不想想,世上有這麼撿便宜的嗎?女真人如果推翻了大遼,取而代之,對李虎有絕對的優勢,當然可以用這個條件來招撫,但事實上不是這樣,目前金國還一口吃不掉遼東義軍,雙方都需要對方,這麼做只會把李虎推進遼人的懷抱。

金國皇帝為什麼敢於這麼做?很簡單,遼東義軍的敵人是契丹人,李虎絕不會背信棄義,再投入契丹人的懷抱,做契丹人的狗。不過李虎現在的處境不好,地盤大了,人口多了,軍隊多了,他地生存有困難。李虎現在的處境就和當初女真人擊敗渤海人佔據東京一樣,需要時間來穩定一切,但可惜他沒有時間。現在契丹人也罷,女真人也罷,都在想方設法擊敗對手,而做為足以影響遼東命運的李虎。無法置身事外,所以他唯一的辦法就是答應金國的條件,成為金國的漢部落

金國皇帝和勃極烈們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他們做夢也不會想到。大宋人正在援助李虎。

黃涉留了下來。

帥府經過議定,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義軍在未來一段時間採取的外交策略是「騎牆」,說白了就是做牆頭草。在宋、遼、金三國之間往來周旋,爭取利益最大化。我現在有本錢了,我可以給自己明碼標價,哪個願意買,請拿錢來,否則,免談。

「騎牆」之策的本質就是生存,為了生存而左右逢源,誰都不得罪。所以黃涉留了下來,擺出一副為難的樣子,好像既不願意反目成仇,也不願意把自己賤賣了。

「你們地二皇子和我們地總帥一直保持書信往來。」黃涉說道。「去年年底。他們還在顯州見了一面。當時二皇子說得很明白。要聯姻。而條件是我們保持對燕京地攻勢。幫助金軍佔據上京。怎麼過了一個年。你們就出爾反爾。變卦了?」

楊樸一看有門。黃涉用這種語氣說話。顯然事情還有商量地餘地。他隨即撇開聯姻一事。直接談雙方地合作條件。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雙方議定。除了保持邊境榷場回易外。金國完全放開東京大市。從而讓義軍獲得部分戰爭物資。而義軍則保持對燕京地攻勢。伺機攻擊。從而有效牽制遼軍主力。

楊樸很滿意。雖然聯姻和招撫都失敗了。但好歹得到了義軍攻擊燕京地承諾。這樣金軍在開春後就可以向上京展開攻擊了。-

這次遼國使者除了韓外。還有兩個人。一個是耶律淳地長史李爽。一個是南府宰相李處溫之子李(sh)。

遼國地皇帝還在西京。遲遲不願歸返燕京。所有國事皆托付於耶律淳。但耶律淳因為兵敗平州路。置燕京於險境。不得不引咎請辭。皇帝答應了。不過他沒有罷免耶律淳地官職。只是拿去了耶律淳地攝政之權。至於國事。他則托付於南北兩府地宰相。

南府宰相是張琳和李處溫,他們兩位力主招撫,而北府宰相是蕭德恭和蕭乙薛,蕭德恭在中京主持軍事,而蕭乙薛考慮到東南路的現實狀況,也同意了招撫之議。

上次招撫義軍,皇帝開出了一系列空頭承諾,而李虎也虛與委蛇,陽奉陰違,並乘機奪取了平州路。這次皇帝的頭腦清醒了一點,知道李虎越來越厲害了,繼續和他打下去,對大遼有百利而無一害,所要他接受了幾位宰相的建議,給出了豐厚的招撫條件。

遼國皇帝賜封李虎為漢王。

這個漢王不是虛號,而是部族王,漢族之王。在遼東,漢族人口多,漢人有南面官系管理,所以沒有王,也沒有王府,這次皇帝迫於事實,無奈之下仿照管理諸蕃的辦法,封李虎為漢王,建漢王府,漢王府所在地就是錦州。至於遼東義軍所擁有地州縣都隸屬於漢王府,有漢王府管理。

「陛下說,如果漢王能收復東京,那麼將來漢王府可以遷到東京,而且東京附近的州縣都隸屬於漢王府。」韓說道,「這個條件已經是陛下能給予總帥的極限了,請總帥慎重考慮。」

李虎一聽來氣了。直娘賊,女真人要撿便宜,而契丹人則把遼東漢人當蕃族,豈有此理,「遼東是漢人的遼東,在這塊地方漢人是正統,而契丹人才是蕃族,請你們把這個問題搞清楚了,然後才來和我談。」李虎一甩手,又走了,不談了。

黃涉還是留下來繼續談。

「這個條件的確很好,足見陛下招撫的誠意,但是,我們漢人就是正統啦,這一點絕對不能拿來做交易。」黃涉義正嚴詞,接著話鋒馬上一轉,「不過,就目前地形勢而言,我們的確希望找到一條出路。」

韓、李爽和李頓時聽出了門道。李虎和叛軍顯然有生存上的困難,他們希望招撫,但如何招撫,什麼時候受撫才能獲得最大利益,這也是他們在考慮的問題。

黃涉繼續說:「陛下招撫,我們受撫,按道理很簡單,但目前形勢下,我們缺乏招撫和受撫的最基本條件,那就是信任。陛下不信任我們,我們也不信任陛下,所以,我們當務之急是建立信任。」

韓急忙問道:「藥師兄有何建議?」

「你不打我,我就不打你。」黃涉笑道,「我們保持一種默契,這種默契可以幫助我們建立信任,然後我們再談招撫,那就簡單多了。」

三位使者聞言大喜。他們此趟的目的就是試圖通過招撫來阻止叛軍繼續攻打燕京。未來一段時間內,遼軍和叛軍如果能保持默契,彼此互不進攻,那麼遼軍隨即可以集中力量對付女真人,避免兩線作戰。

黃涉的建議正和符合大遼利益,正是大遼求之不得的事,但是,李虎是一頭狡詐而貪婪地大蟲,他既然提出這個建議,當然是有條件,如果不能滿足他地條件,後果不言自明。

「我們保持默契是為了建立信任,但信任僅靠默契顯然不夠,它需要利益交換。」黃涉笑道,「你們也知道,凡事都有利有弊,我遼東義軍雖然有地盤了,軍隊也很多,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手頭越來越拮据,所以,希望陛下能對我們開放中京和燕京大市,允許商賈自由出

黃涉看看三人,繼續說道:「我們有海路回易,這條海路如果和中京、燕京連到一起,不但可以幫助我們緩解危機,也可以增加大遼地財賦,這對雙方都有利,何樂而不為?」

這是互利互惠的交易,大遼完全可以滿足,所以韓一口就答應了。

雙方隨即商議細節。

韓要求義軍做出保證,絕不主動攻擊中京和燕京,而黃涉則堅持要做出攻擊態勢。

黃涉有理由,目前我們還沒有信任,為了防備萬一,義軍肯定要做出攻擊態勢,「等到你們開放了中京和燕京的大市,雙方有回易往來了,都在回易中得到利益了,然後才能有信任。這是顯而易見的事。」

黃涉之所以堅持做出攻擊態勢,那是唬弄女真人的,同時也是對大宋皇帝的一個交待,你給了我二十萬貫援助,我則做出攻擊態勢,等價交換。

遼國使者很滿意,此趟目的達到了,只要雙方建立回易,幽燕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就不會爆發戰事了,而回易對遼人來說也是個意外之喜,因為大遼國庫早就空了,如果能通過回易增收一些商稅,也是一件好事。

唯一感到擔憂的事,回易會讓叛軍獲得財富,而財富可以幫助叛軍增加實力,那將來叛軍可能尾大不掉,成為大遼的一個巨大禍患。
mk2257 發表於 2009-3-5 21:33
第十六章 欺騙
這一年的二月,宋、遼、金三國使者頻繁進出總帥府,都試圖利用遼東義軍的力量改變遼東形勢。

大宋當然希望李虎率軍攻打燕京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大宋一門心思要做個撿便宜的漁翁。

金國同樣希望李虎攻打燕京,從而迫使遼國兩線作戰,這可以讓金軍順利佔據上京。

遼國則是竭盡全力保證幽燕的穩定,想方設法暫時和義軍停戰,從而集中力量應對金軍,保住上京。

大宋皇帝答應了李虎的條件,但前提是,在今年六月之前,李虎必須攻打燕京。

「我想確定一件事。」李虎說道,「陛下在九月之前,能否完成北伐的所有準備?」

馬擴呆了片刻,腦海裡掠過很多事,心裡非常煩悶。

去年底,京西大饑,淮東大旱,京東賊宋江聚眾造反,主持蘇州應奉局的朱因為花石綱肆意盤剝百姓造成東南騷動,凡此種種,都要耗費巨資予以處置,於是,內外廷為了錢財的事吵了起來。

這時候,皇帝要北伐,那就要更多的錢,為此皇帝要求蔡京想辦法。蔡京拿出了幾個增加財賦收入的辦法,結果激怒了朝堂上下,以尚書右丞王安中為首的一幫大臣紛紛上奏彈劾。

蔡京有句口頭禪,如果有人質問他經政方面的事,他就說這是皇帝的意思,我是奉旨行事。這次他也一樣,也把矛頭轉到皇帝身上。但大概因為太老的緣故,他的頭腦不夠靈活,面對大臣們地詰難,他突然說漏了嘴,把北伐的事說了出來。

這下捅了馬蜂窩,大臣們一窩蜂地跑到皇帝面前,苦苦哀求,無論如何不能北伐,有的持聯遼論,有的持坐觀論。總而言之,從現實狀況和道義思量出發,就是不能北伐。

皇帝氣得兩眼亂翻。他當然不會承認了。一張嘴。把責任全部推給蔡京了。說北伐都是蔡京地主意。

蔡京當然不敢說實話。他只能扛著。一個人面對整個朝堂上地大臣。而皇帝和童貫等人則在暗地裡繼續實施北伐之策。

目前情況下。因為財力嚴重不足。北伐之策又遭到強烈反對。想在九月之前完成北伐地準備顯然不可能。所以皇帝想來想去。又想到金國了。李虎地實力顯然有限。而且皇帝不信任他。擔心他陽奉陰違。因此。皇帝打算做兩手準備。能用李虎就用李虎。不能用李虎就用女真人。反正要確保大宋收回燕雲。

二月中。趙良嗣奉旨去金國。商談聯合攻遼一事。而馬擴到遼東義軍。督促李虎盡快攻打燕京。以消耗遼軍實力。

馬擴把大宋面臨地困難說了一下。其餘地事全部隱瞞了。「目前國庫有些緊張。而朝堂上為北伐地事爭論激烈。不過陛下決心北伐。正在竭盡全力做準備。你放心。九月底。十月初。宋軍肯定會發動北伐。」

李虎相信了馬擴地話。因為李綱已經把大宋面臨地危機說得很清楚了。在李綱看來。解決這個內部危機不但難度大。而且需要相當長地時間。但遼東局勢變化很快。此時此刻。大宋又面臨外部危機。為此大宋必須把燕雲收復。重建中原屏障。確保國祚安全。然後才能一心一意解決內部危機。所以。大宋地北伐是勢在必行。

馬擴接著又說了一件事。

過去李虎曾說到過大宋有反賊,還提到宋江和方臘的名字,現在宋江真的出現了,那方臘呢?或許馬上也要出現。趙良嗣回去稟奏皇帝後,皇帝對此很重視。李虎的老爹是天師道地大神,李虎有這種未卜先知的本事也不以為奇,所以皇帝派人到有盜賊出沒的地方去搜尋,一旦發現,格殺勿論。

馬擴說這話的時候,對李虎超乎尋常的本事很欽佩,而李虎卻給馬擴勾起了一件心事。集幾位主帥和帥府官員商議事情。

大宋要如期北伐,義軍則要乘著這個機會奪取燕京。義軍若想很好地生存下去,必須攻佔燕京,佔據了燕京,義軍才有和大宋討價還價的本錢,否則,義軍和李虎的這個藩鎮遲早都會被大宋吞噬。

經過一番商議,帥府拿出了一個未來策略。在宋軍北伐之前周旋於宋、遼、金三國,保存實力。宋軍北伐後,予以配合,並搶在宋軍之前攻佔燕京。拿下燕京後,則和大宋討價還價。義軍的最終目標是,遼東義軍的這個藩鎮包括整個幽燕,這是義軍生存發展地基本條件。

以義軍的實力,攻佔燕京的難度很大,所以義軍從現在開始就要做好準備,務必一擊而中。

眾人在商談細節的時候,李虎把鐵鷹請到了後帳,「大叔,馬上派人回大山,把我老爹的寶貝拿來。這次打幽燕,勝算太小,如果能拿到那個寶貝,我們或許可以順利攻佔燕京。」

這件事鐵鷹幾乎忘了,一年來時時刻刻為生存而努力,根本想不起來。

「好,我馬上派人去辦。」鐵鷹說道,「但願老天保佑,但願你老爹保佑,那件寶貝還完好無損。」

五月,完顏阿骨打親自率軍攻打上京城。上京留守撻不也獻城投降。

完顏阿骨打大喜,隨即南下打中京。

耶律余睹率軍阻擊,雙方激戰。金軍損失較大,完顏特虎等數名大將陣亡,而遼軍損失也很驚人。金軍無力再戰,隨即罷兵。

遼東義軍自始至終沒有發動攻擊,這是遼軍得以集中兵力擊退金軍的重要原因。

金國為此非常惱火,認為李虎背信棄義,不過,完顏阿骨打和勃極烈們也因此知道李虎地生存策略改變了,他現在要幫助遼人維持目前的遼東格局,繼而為遼東義軍的生存發展贏得空間和時間。

此刻在潤州,李虎同樣怒氣衝天。

他得到了三個消息,一個是諸夏派出的斥候從宋遼邊境送回來的,到目前為之,大宋並沒有在河北邊境集結軍隊,也沒有任何北伐的跡象。一個是龍竹大仙派人送來的,大宋使者到達燕京,一再向遼國皇帝保證,大宋絕不會背盟。一個是無顏送來的消息,大宋使者趙良嗣到達金國,和金主商談聯手攻遼一事,其中盟約細節已經草擬完畢,趙良嗣很快就要返回汴京了。

宋金結盟,這在李虎意料當中,但雙方無視遼東義軍的存在,堅決不讓遼東義軍參予瓜分未來地遼東利益,這是李虎絕對不能容忍地事。其次,大宋從皇帝到使者,一起欺騙遼東義軍,把遼東義軍當白癡,讓遼東義軍去送死,更是一件令人極其憤怒的事。

這件事讓李虎和義軍幾位主要人物徹底失去了對大宋皇帝和大宋地信任,他們決定實施自己的生存發展之策。虎,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北伐時間推遲了,估計要到明年開春了。他再一次催促李虎攻打燕京。

李虎冷笑,問馬擴,「原因是什麼?」

「蔡京被罷相,致仕回家養老了。」馬擴苦歎,「陛下以犧牲蔡京為代價,來換取朝中大臣們對北伐的支持,但蔡京一去,很多國策就會修改,陛下能否籌集到足夠的錢財以發動北伐,目前無法確定,所以,北伐只能推遲。」

這話放在過去,李虎聽不懂,但自從李綱詳細解說了「統制經濟」和「放任經濟」之後,李虎一聽就明白了。

「統制經濟」雖然可以為國庫增加收入,但嚴重損害了權貴官僚們的利益,所以蔡京是眾矢之敵,他的下台,意味著「統制經濟」要鬆動了。皇帝為了讓朝堂上下都支持他的北伐,勢必要讓這些權貴官僚們獲得利益,但這樣一來,國庫收入就要有所減少北伐要動用幾十萬軍隊,要花費好幾千萬貫軍資,在國家財政入不敷出的情況下,這幾千萬貫的軍資將從何而來?

「既然北伐推遲了,我為何還要打燕京?」李虎嗤之以鼻,「你回去告訴陛下,現在遼東形勢變了,女真人攻佔了上京,為了阻擋女真人繼續南下的腳步,我目前要聯遼遏金,我已經沒有能力攻打燕京了。」
mk2257 發表於 2009-3-5 21:34
第十七章 利益至上
馬擴不同意李虎的說法。

大宋的目標是收復燕雲故土,重建中原屏障,若想達到這個目標,必定撕毀與遼國的盟約,攻擊甚至消滅遼國。現今遼國已經失去東京道和上京道,五京已失其三,再加上年年征戰,實力損失嚴重,正是乘勢予以重創的良機。

「使相,聯遼遏金,不利於大宋北伐,更不利於大宋收復故土。」馬擴懇求道,「請使相以大局為重,體諒陛下和大宋的難處,竭盡全力攻擊燕京。燕雲若能收復,受益最大的是大宋千千萬萬的百姓啦。」

這句話讓李虎很反感。馬擴拿百姓的生死來欺騙和要挾自己,忍無可忍了。

「當初陛下與我曾有約定。」李虎強忍怒火,慢慢說道,「為了配合宋軍北伐,我在攻擊燕京的同時,還要拖住中京道遼軍,還要阻擋金軍南下。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我繼續攻打燕京等於幫助金軍南下,除非兩線作戰,但憑義軍的實力,憑我現在的財力和物力,根本沒辦法兩線作戰。」

李虎盯著馬擴,問道:「請問,陛下一而再再而三要求我攻擊燕京,到底目的何在?到底是為了北伐還是要置我於死地?假若我敗亡了,而宋軍又未能實行北伐,那女真人滅亡遼國後,大宋又將面臨怎樣的局面?難道我的存在對大宋沒有任何好處?難道我做為藩鎮,為大宋戍守幽燕邊境,抵禦金軍,對大宋有百害而無一利?」

馬擴從這句話裡聽出了李虎的不滿,他則更加不滿。

「使相。你似乎把自己的位置弄錯了。雖然你是藩鎮,但陛下是君,你是臣,陛下叫你攻擊幽燕,你不聽,或者陽奉陰違,那就是抗旨。再說,陛下對你恩寵之致,不但賜你高官厚爵,還想盡辦法給你以援助。你一匹戰馬賣四百貫。陛下為什麼答應?還不是想給你更多的援助。但你呢?你又是如何報答陛下的?早在三月陛下就叫你進攻,但你陽奉陰違,沒有任何動作。現在女真人拿下了上京,契丹人岌岌可危,正是攻打幽燕地好機會,結果你更過份。直接抗旨。」馬擴氣憤地質問道,「我真的不明白,你投奔大宋,到底是想實現祖祖輩輩的夙願回歸天朝,還是想蒙騙大宋藉機壯大自己在遼東稱王稱霸?」

雙方把話說到這份上,場面就顯得很難堪了。

黃涉馬上出來打圓場。大宋是義軍的財神爺,這位財神爺的行事方法屬於那種典型的商賈風格,絕不做沒有利潤的投資,更不會任意施捨,即使這樣。義軍在雙方的回易中也賺取了驚人的利潤,所以,這位財神爺無論如何不能得罪。要小心伺侯著,以便繼續賺錢。

「上使,陛下有難處,我們也有難處。」黃涉笑道,「對於我們來說,生存是第一要務。雖然我們有滿腔的報國熱忱,不惜為大宋拋頭顱灑熱血,但前提是必須要活著,假如死了,那還報什麼國?更不要說配合宋軍北伐收復故土了。」

馬擴聽到這話更氣。暗自怒罵。你們這幫漢虜狡詐貪婪。手上有十幾萬大軍還說什麼生存問題?簡直是笑話。你們所謂地生存問題。不是能不能活下去。而是如何活下去。如何想辦法稱王稱霸。想到未來地形勢。他不禁憂心忡忡。李虎陳兵東南。養精蓄銳。實力會越來越強。將來尾大不掉。肯定是個禍害啊。

「我們從金國得到一個不確定地消息。」黃涉繼續說道。「聽說陛下正在和女真人商談聯手攻遼地事。」

馬擴早有準備。當即予以否決。

這件事絕不能承認。很明顯。拋開李虎。和女真人聯手攻遼。說白了就是不信任李虎。既然不信任李虎。那大宋現在就是利用李虎。等到時機合適地時候。必定還要解決李虎。由此可以想像。李虎會做出何種激烈地反應。現在李虎沒有公開翻臉。僅僅是拒絕攻打幽燕。主要還是想維持和大宋地親密關係。繼而從回易中獲得錢財和糧食。發展和壯大自己。只是這樣一來。雙方好不容易建立地信任基礎轉眼毀於一旦。

馬擴暗自苦歎。陛下為了北伐。殫精竭慮。想盡了辦法。內部問題要解決。外部問題也要解決。可惜。內部問題還沒有解決好。外部問題又惹出了大麻煩。北伐真是難啦。

「陛下要和女真人聯手攻遼。這我們能理解。」黃涉笑道。「我們義軍地實力太有限了。即使是配合宋軍北伐。也很難確保成功。所以。我們支持陛下地聯金攻遼之策。只是……」黃涉拖長腔調。兩眼望著馬擴。直言不諱地說道。「我們義軍也是遼東地一股勢力。和遼東未來利益緊密相關。把我們拋在這份盟約之外。是不是有些不妥?」

馬擴不說話,他也沒辦法說話。

大宋之所以決定再度派出使者結盟於金,一方面是出於義軍實力不足的考慮,另一方面也是擔心義軍迅速崛起,將來尾大不掉,釀成藩鎮之禍,所以,這份盟約絕不允許義軍參予。

義軍如若參予,事實上等於和宋、金兩國平起平坐,這對未來遼東格局的影響之大可想而知,因此,大宋也好,女真人也好,在商談這份盟約的時候,彼此都有默契,提都不提遼東義軍,其背後的意思很明顯,兩國的第一目標是遼國,而第二個目標就是遼東義軍,不論是宋還是金,都絕對不會讓這股漢虜存在。

「當然了,這個消息還未經證實,只是一種傳聞而已。」黃涉哈哈一笑,捋鬚說道,「不過,無風不起浪,既然我們聽到了這個傳聞,我們就不得不預作準備,免得被人賣了還傻乎乎地幫人算錢,所以,我們商議之後,隨即決定聯遼遏金,並把主力調到錦州一線。」

「早在二月地時候,遼國皇帝就已經派人來招撫了,條件非常優厚,其後遼國使者頻繁來潤州,特使韓有段時間乾脆常駐潤州,條件一次比一次好。」黃涉指指李綱,「這件事李上使已經稟奏陛下,相信你也知道,而聯遼遏金也符合陛下最早的北伐策略。把女真人擋在中京道之外,這也是確保宋軍北伐成功的條件之一嘛。」

「陛下對這件事一直沒有表態,顯然他默許我們這麼做,但突然間,陛下變計了,在宋軍沒有做好北伐準備地情況下,叫我們繼續攻幽燕,和遼人作戰,而不是擋住女真人南下的步伐,這太奇怪了,而且嚴重不符合大宋利益。」黃涉問道,「請問上使,陛下真的派人和女真人簽訂了聯手攻遼的盟約?否則怎有這種自損利益的計策出現?」

馬擴無言以對,只好以回奏汴京來予以搪塞。

黃涉這幾句話已經把義軍的需要說清楚了。第一,遼人招撫條件優厚,封王建藩,允許遼東漢人獨立成府,建立自己獨立地小王國,相反,大宋皇帝至今連個王都沒有封,而藩鎮更是一句空頭承諾。相比起來,遼東義軍改弦易轍,投奔大遼,在利益上絕對划算。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義軍要以獨立的身份,參予瓜分未來的遼東利益。李虎要在遼東這個大鍋裡分一杯羹,若想不給他,後果就是前者,李虎可能要轉投大遼了。

漢虜騎牆,卑鄙無恥,背信棄義,地地道道的小人,實在不足以相信,更不足以與之為謀。

馬擴臨走前,和李綱長談了一次。

李綱在義軍待了大半年了,對李虎和遼東義軍有一定的瞭解,他認為遼東漢人嚮往回歸天朝,那是一種刻骨銘心的感情,真誠而感人,「請你回去稟奏陛下,遼東的漢人和天朝不過分割了一百五六十年,他們也是中國人,身體裡流淌著和我們一樣的血液,請陛下拿出誠意來,認可他們,承認他們,接納他們,信任他們。」

「信任是互相地,需要雙方一起給予,以陛下現在地態度,不但無法贏得遼東漢人的信任,反而適得其反,讓遼東漢人失望沮喪以致於絕望,最後不得不為了自己地生存而奮起抗爭,其結果是不言而喻的,既不利於北伐,更不利於未來的大宋安全。」

「就目前形勢而言,義軍聯遼遏金對大宋非常有利,只待時機成熟,即可北伐燕雲,完全沒有必要聯金攻遼。」

馬擴心內怨憤,根本聽不進去,反而認為李綱在義軍待長了,被義軍洗腦了,「現在蔡京下台了,你是不是寫份奏章給陛下,請回汴京?」
mk2257 發表於 2009-3-5 21:35
第十八章 被掏空的大樹
馬擴走了,金國使者來了,其後遼國使者也來了。

金國的使者依舊是楊樸和無顏。這次楊樸發飆了,破口大罵,說李虎背信棄義,是個見利忘義的小人。

「去年你們南下平州路,我們先是主動後撤東京,幫助你們欺騙契丹人,其後又主動攻打上京,並且在關鍵時刻攻打興中府和川州一線,幫助你們牽制了契丹人的兵力,但你們是如何回報的?在我們攻打上京的時候,你們按兵不動,當我們南下中京的時候,你們還是按兵不動,由此導致我大軍南下攻擊失敗,損失慘重。」

李虎一句話就把他了頂回去,「我大軍在南京道至少牽制了二十萬遼軍,如果沒有我們的幫助,你們能順利攻佔上京?如果說無恥,完顏阿骨打尤甚於我,請問他當年是怎麼奪取東京的?」

楊樸被哽得面紅脖子粗,半天沒說出話來。

無顏急忙轉移話題。金國使者這次來的目的還是結盟攻遼。這次南下攻擊失敗,讓女真人意識到李虎的生存策略已經改變了,假如李虎改弦易轍,聯遼攻金,那遼東形勢將對金國不利。

楊樸老調重彈,又是聯姻。

李虎生氣了,「狗娘養的蕃虜,你沒有記性啦?你以為完顏星星是天上的月亮啦?告訴你,老子要她是給你女真人面子,但現在老子不要了,不給你女真人這個面子了。你馬上給我滾,你回去告訴完顏阿骨打,他要想聯宋攻遼,那也要看我答應不答應,老子要是不答應,你們和大宋人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最後什麼得不到。給我滾……」

楊樸和無顏當然不會滾,這事情還沒有談出個名堂,回去沒辦法交差啊。

李虎走了。黃涉留下繼續談。對付女真人,他懶得轉彎抹角。直奔主題,「你們和大宋結盟,聯手攻遼,這直接關係到我遼東義軍未來的利益,所以我們不但要參加這次結盟,還要從中分一杯羹,該我遼東義軍應得的利益。一個子兒都不能少。」

「至於聯姻一事,直接表明了你們的誠意。如果你們有誠意,那就把金國的公主送來,然後我們去參加會談,三方共議聯手攻遼,否則,我們不但不參加這次結盟,反而要和契丹人聯手,聯遼遏金。」

楊樸和無顏大吃一驚。雖然已經預料到這次談判會很艱難。但誰能料到。李虎乘著金軍大敗之際。獅子大開口。漫天要價了。至於金國公主。更是成了雙方結盟地一個信物。不給也得給了。

「大遼使者就在這裡。幾個月來我們一直在談這件事。」黃涉繼續說道。「以大遼皇帝地意思。如果我們攻克東京。那麼東京就是漢王國地治府。東京附近地州縣都隸屬於漢王府。而遼西也依舊是我們地。這個條件極其豐厚。我們總帥正在考慮這件事。假如大遼皇帝有足夠誠意地話。他可能會接受招撫。」

這種大事楊樸和無顏無權做主。只能匆匆返回黃龍府稟奏皇帝。一次李虎。詢問他真實地意圖。因為他從完顏宗望那裡聽到一個消息。說大宋使者告訴金國皇帝。李虎已經投奔了大宋。並得到了大宋皇帝地援助。這件事讓黃龍府意識到金國對李虎和遼東義軍地判斷出現了錯誤。他們不得不重新評估李虎地實力和由此所帶來地一系列變化。最後他們決定派出使者。試探一下李虎地想法。

李虎承認。自己確實投奔了大宋。並把有關北伐地事具體說了一下。但大宋皇帝撇開義軍聯金攻遼一事讓自己極為憤怒和失望。自己為了生存不得不另尋他路。

「我對你說過。不要回歸大宋。更不要相信大宋地皇帝和那幫無恥地臣僚。」無顏憤怒地說道。「我瞭解大宋。更清楚那位皇帝。雖然趙良嗣地平燕之策地確完美無缺。可惜他不該在這個時候返回大宋。並獻上這個計策。以大宋皇帝和那幫臣僚們地本事。北伐成功之日。也必是大宋敗亡之時。」

李虎嚇了一跳。他最怕地就是這件事。他之所以決定依靠自己地力量攻佔幽燕。也是擔心老爹地故事變成現實。在他地內心深處。天朝就是他地家。他地根。他即使粉身碎骨。也要保護自己地家。保護自己地根。

「為什麼?」李虎問道,「你有什麼理由說北伐成功之日必是大宋敗亡之時?」

「你想知道嗎?」無顏苦笑,眼露悲色,顯然內心裡也是痛苦不堪,「這件事說起來要很長時間,你如果有耐心的話,我可以說給你聽。」

無顏首先說到了藩鎮之禍,由藩鎮之禍說到大宋建國後所設置地一系列律法制度,這些律法制度的最終目的是集中皇權,以避免藩鎮之禍。

繼而說到澶淵之盟,由澶淵之盟說到了大宋律法制度所帶來的一系列弊端。因為這些弊端,才有了王安石變法。因為王安石變法,大宋的政爭、黨爭才驟然劇烈,最後出現了「元佑黨人案」。

「元佑黨人案」牽連甚廣,黨爭之禍對國祚的摧殘一時到達極致,大宋至今還沒有從這場黨爭中恢復元氣。

因為元佑黨人全部被趕出朝堂,舊黨一掃而空,這隨即造成元豐黨人一家獨大,新黨獨霸朝綱,於是官員地腐敗驟然激化。大宋富裕,官員貪污受賄不足以影響到國祚穩定,但官員一旦腐敗到極致,利用權柄和國策來腐敗,那就足以摧毀國祚了。

現今的大宋就是這種狀況。

「北伐的阻力為什麼這麼大?很簡單,北伐是皇帝和其親信大臣發動的,而北伐需要耗費驚人的錢財,這些錢財的一部分將落入這些人的腰包。北伐是衛國大計,同時也是官員集體腐敗和斂財大計。」

「這筆巨大的錢財從何而來?靠權柄和國策來橫徵暴斂,這必然要損害百姓和大部分臣僚權貴的利益。臣僚權貴利益受損,必然想方設法撈回來,這筆錢最後還是攤派到百姓頭上。百姓不堪重負,必然要造反。百姓造反會讓國家和臣僚權貴們地損失更大,於是他們繼續利用權柄和國策來敲詐盤剝百姓,最後惡性循環,國將不國。」

「蔡京為什麼下台?說得簡單一點,就是皇帝要平衡臣僚權貴們地利益所得。錢不能總是由你蔡京一個人賺,到了需要大家出力的時候,還是讓大家一起賺比較好。」

「如此一來,北伐成了大家斂財地工具,臣僚權貴們就像牛虻一樣肆無忌憚地喝著大宋的血,由此可以想像,北伐不論成功與否,它都將對大宋百姓造成巨大的傷害,對大宋國祚造成嚴重的打擊。北伐之後的大宋就像一顆被掏空的大樹,只要一陣大風吹來,大宋就會轟然傾覆。」

李虎駭然心驚。難道老爹的故事是真的?

大宋內部的事,李綱已經對自己說過一次,但他是從國窮民富,是從變法,從經濟角度來說的,他最終的意思是大宋民富,但國窮,經不起大風大浪,所以他希望李虎能配合大宋北伐,收復故土,繼而讓大宋變得更加強大。

今天無顏則是從大宋律法,從政爭、黨爭,從政治角度來說的,他最終的意思是大宋早已被蛀蟲掏空了,沒有北伐尚能支撐,一旦北伐,等於遭受重創,馬上敗亡。

「不要回歸大宋。」無顏勸道,「如果你能佔據幽燕,在大宋和金國之間形成一道堅實的屏障,你同樣可以生存,同樣可以保護大宋,時機合適的時候,你同樣可以實現回歸大宋的夢想,但現在,你無論如何不能回歸大宋。」

李虎沒有完全聽明白。佔據幽燕,雖然可以隔開大宋和金國,但也處在兩國的夾擊之中,如果這兩個無恥的皇帝聯手對付自己,那自己如何生存?所以最好的辦法當然是投奔大宋,乘著大宋北伐之際發展壯大自己,最後以強藩的形勢生存下去,這是最現實的生存之策。至於大宋會不會敗亡,好像不是自己應該考慮的事情吧?再說,如果大宋亂了,造反者此起彼伏,自己豈不正好得到逐鹿天下的機會?

驀然,李虎想到了靖康之恥,想到了岳飛……不對,老爹的故事肯定是虛構的,女真人怎麼可能強大到那種地步?完顏阿骨打就算是天神降世,他也沒有本事在短短時間內把金軍打造成一支無敵天下的軍隊。

李虎考慮再三,沒有接受無顏的建議。
mk2257 發表於 2009-3-5 21:36
第十九章 海上之盟
無顏急了,他突然激動地說道:「我是大宋人,我在大宋遭受了不白之冤,我被大宋的皇帝和蔡京等人百般凌辱,我仇恨大宋的皇帝和蔡京那幫奸佞,但我愛大宋,大宋是我的家,是我的根,我不願看到大宋轟然傾覆,請你務必相信我一次。」

李虎無法相信。不管是李綱說的國窮民富,還是無顏厲聲痛斥的腐敗,都讓他無法相信大宋這個強大的王朝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大宋太強大了,它每年有近萬億貫的財賦收入,它有一百多萬軍隊,它有取之不竭用之不竭的財富,大宋絕不會敗亡。

「那好,我問你,既然大宋如此強大,為什麼自澶淵之盟後,大宋再也沒有發動北伐?既然大宋如此強大,在遼東戰亂連綿、契丹人岌岌可危的情況下,大宋為什麼還要求助於你,還要聯金攻遼?大宋為什麼不能獨自完成北伐?」

這個……李虎想了一下,說道:「這是策略考慮吧?如果讓遼軍陷入兩線作戰的窘境,宋軍當然更有把握了。」

無顏嗤之以鼻,「你知道宋金盟約的草案是什麼嗎?」

這份草案規定,宋金各按商定的進軍路線攻打遼國,金軍攻取遼國的中京大定府,宋軍攻取遼國的南京析津府和西京大同府。宋答應滅遼後,將原來輸給遼的歲幣轉輸給金。金則答應將燕雲還於宋。雙方均不得單獨與遼講和。

「你從這份草案裡看出什麼名堂沒有?」

李虎一眼就看出了名堂,頓時怒不可遏,破口大罵,「狗娘養的雜種,我已經投奔了大宋,我也已經佔領了平州路,為什麼大宋沒有它們收回去?」

「不,這不是重點。」無顏說道,「宋金兩國要利用你,要消滅你。但大宋顯然不好動手,所以把消滅你的事交給女真人了。但這不是我要告訴你的東西。我要告訴你的是,大宋為什麼要把輸給遼的五十萬歲幣轉輸給金?為什麼要金國答應,必須把燕雲十六州還給大宋?如果大宋順利攻佔了南京析津府和西京大同府,燕雲十六州事實上已經收回,它還需要金國做出這樣的承諾並答應給金國五十萬歲幣嗎?」

李虎想不明白,找不到答案,只有聽無顏繼續說。

「這是因為。大宋皇帝很清楚,他沒有能力同時攻打南京析津府和西京大同府,但為了收回燕雲十六州,他寧願用這種不平等的盟約給自己預留一條後路,假如宋軍北伐失敗,他還能用每年五十萬歲幣買回燕雲十六州,換言之,他還是佔了一個大便宜。」

無顏笑了起來。笑得很無奈很悲哀。「你想知道原因嗎?」虎迫不及待想知道原因。因為這份盟約在他看來。簡直太荒謬了。宋軍既然攻佔了南京析津府和西京大同府。收復了燕雲十六州。那還用得著每年給金國五十萬歲幣嗎?大宋皇帝地腦袋是不是給雞踩了。壞了?

「因為大宋吏治腐敗到了極致。不論是官署還是軍隊。只要有官地地方。就有令人瞠目結舌地腐敗。」

「大宋地軍隊。其實根本就沒有一百多萬。據我地估計。大宋地禁軍和廂軍加在一起有八十萬就算撐破天了。」

「在軍隊。吃空餉是司空見慣地事。當官地虛報軍隊人數。然後冒領軍餉。中飽私囊。其次。肆無忌憚地剋扣錢糧。當官地有錢。就在軍中放私債。另外。他們還差使士卒從事酒壚、藥局、回易、房廊等各種贏利活動。軍中弊政地嚴重不僅影響到軍隊地數量。更影響到了軍隊地士氣和戰鬥力。」

「澶淵之盟有一百二十多年。河北邊境百年無戰事。造成地最可怕後果就是軍備鬆弛。軍隊更是有名無實。屯駐河北地軍隊都是武將們用來發財致富地工具。人員不足。戰鬥力就更不要提了。河北軍隊根本不能用來打仗。」

「當今大宋。可用之兵只有西北軍。這還得感謝西夏人。正是因為他們地寇掠才讓大宋保留了一支可以用來打仗地軍隊。」

「去年,西北軍大將劉法陣亡,十萬精銳全軍覆沒,西北軍遭受重創,但西北軍還有三十萬,還可以調用一半軍隊參加北伐。十五萬軍隊,同時打南京和西京,能取得多大的戰果,你自己想想就知道了。」累,他勉強還能接受,但無顏說,大宋只能調用十五萬軍隊北伐,這實在讓他不能接受。一百多萬軍隊,最後調到北伐戰場上的只有十五萬人,這怎麼可能?

「你是什麼人?你怎麼知道的這麼詳細?」李虎警覺地望著無顏,右手不由自主地握上了刀把。

「幾年前,我在汴京,出任尚書省兵部員外郎。」無顏歎道,「不過你放心,這個秘密我只告訴了你一個人,不會再有其他人知道了。」

李虎暈乎乎地想了半天,總算明白大宋皇帝的北伐之策為什麼遭到了朝堂上下地強烈反對,知道大宋皇帝為什麼既想利用自己又想滅了自己,為什麼要聯金攻遼,為什麼要和金國簽訂這份看上去極不平等的盟約了,說到底一句話,大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自己沒實力,只好低聲下氣了。

靖康之恥?靖康之恥難道是真的?這不可能,這簡直像天方夜譚一樣不真實。

「為什麼?為什麼會這樣?」

「大宋一朝,有兩次變法,一次是范仲淹地慶歷新政,一次是王安石變法,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可以詳細和你談談,或許,你能從中領悟到一些東西,也能明白大宋為何走到了今天這一步。」

接著,無顏躬身為禮,鄭重說道:「總帥,請你好好想想,目前形勢下,聯遼遏金,確保遼東三分天下,維持鼎足格局,才是總帥和義軍的真正出路啊。」

李虎送走了無顏,把自己關在屋子裡想了很久。

老爹的故事,靖康之恥,李綱的國窮民富之論,無顏的驚天秘密……自己到底應該做出何種選擇?

遼國地使者在潤州等了三天,心急如焚,他們一直沒有看到李虎,而羅青漢、董小丑和黃涉等人也是避而不見,這讓他們非常惶恐。

這天深夜,李虎突然出現,連夜商談。

韓、李爽、李忐忑不安,把遼國皇帝的意思詳細轉達。

遼軍先是由耶律余睹擊敗了金軍,接著又從大漠傳來好消息,耶律大石平定了阻卜人的叛亂。遼國皇帝和宮帳大臣們歡欣鼓舞,繼而信心大增,把耶律大石調到了中京戰場,想馬上反攻,奪回上京,這時候,招撫李虎就成了頭等大事。

半年來,雙方保持默契,李虎信守承諾,沒有發動攻擊,而遼國也信守承諾,對義軍開放了燕京和中京大市,任由義軍通過商賈購買各種物資。半年來,雙方算是建立了一定的信任,但李虎一直拒絕受撫,這令遼人非常頭痛。

這次,遼國皇帝開出了更豐厚的條件。李虎如果受撫,可以以漢王身份出任都元帥府副元帥,兼領東南路都統。說白了就一句話,你給我賣命,替我殺女真人,要什麼有什麼,當然了,要我大遼的國祚那是萬萬不行的。

談完了賜封,接下來就要談要求了。遼國皇帝希望李虎能出兵威脅東京,繼而幫助遼軍收復上京。

「你們什麼時候發動攻擊?」李虎問道。

韓遲疑了片刻,試探著問道:「總帥的意思是……」

「如果可以的話,請大石來一趟錦州,或者我親自去見見余睹、蕭干,我們坐在一起,具體商量一下攻擊之策。」

韓大喜,馬上問道:「總帥願意接受印綬?」

李虎笑著搖搖手,「時機未到。你回去告訴陛下,現在我不受撫,對大遼更有利。」

這句話韓聽懂了。李虎野心大,一個漢王和一個藩鎮滿足不了他,他還要看遼東形勢地發展,如果遼軍節節勝利,李虎受撫不過是遲早地事。換言之,如果遼軍又輸了,又被金軍打敗了,李虎的立場隨即就會轉變,這是一個典型地「騎牆」策略,風吹兩邊倒。

韓暗自歎息,感覺未來一片黑暗。李虎是決定遼東形勢發展的一粒重要棋子,舉足輕重,但他以「騎牆」之策應對局勢,這令未來充滿變數,撲朔迷離。境。

南京析津府:今北京。

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7

LV:8 領主

追蹤
  • 450

    主題

  • 19387

    回文

  • 4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