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大宋帝國風雲錄 作者:猛子 (連載中)

mk2257 2009-3-5 16:16:08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513 152849
mk2257 發表於 2009-3-5 22:27
第七十章 賭一把
幾十萬百姓的到來,牽涉到一系列問題。

當初南下突圍到遼西,為了安置這些百姓,李虎和義軍將帥們絞盡腦汁,好在大宋及時伸以援手,通過海上回易解決了百姓們的吃飯問題,但即使是這樣,義軍最後還是在打下平州路後才算徹底解決了這件事。

現在這個問題又來了,但形勢和條件都變了。代北不同於遼西,地域廣袤,有草原和耕地,完全可以安置幾十萬人,但問題是大同府和邊境州縣歷經兩百餘年的和平之後,人口激增,容納有限,如果強行安置,必然會損害雲朔百姓的利益,所以若想安置這幾十萬人,就要在長城以北想辦法,就必須拿下長城以北的大草原,把疆域拓展到黃河流域和陰山一帶,也就是說,要從契丹人和西夏人手上搶地盤。

義軍明年的策略也是北上征伐,但幽燕的形勢非常緊張,幽燕戰局直接關係到能否建立三分遼東的格局和義軍的未來,所以義軍真正的目標是幽燕,而北上征伐主要是防禦,以攻代守,以擊殺敵人有生力量為主。現在為了安置幾十萬百姓,這個策略就要改,北上征伐不是防禦了,而是進攻,以攻佔疆土為目標,如此一來,義軍就要把主力調進長城以北作戰,這時候,假若幽燕戰場發生了不利於義軍的變化,李虎只有乾瞪眼,毫無辦法了。

策略上的變化會引起具體實施計策的變化。全取代北雖然是義軍的目標,但前提是遼東三分,只有遼東三分的格局確立了,李虎才能在代北生存發展。就目前形勢來說,李虎只有和耶律淳聯手,才能抵禦女真人和大宋人,否則這兩個敵人會乘著他還沒有壯大之前,把他吞噬了。

燕京城裡的契丹人很聰明,他們非常敏銳,馬上看到了李虎面臨的困境。所以再次要求李虎南下太原,威脅河東路,迫使宋軍推遲北伐。

遼軍假若兩線作戰,危險太大,極有可能全軍覆沒,而李虎為了安置幾十萬百姓。又要把主力調到長城以北展開攻擊,無暇顧及幽燕戰場,所以此刻唯一的辦法就是拖住宋軍,延緩它北上攻擊的時間,這對雙方都有利。

李虎考慮良久,答應了,義軍將在適當時候兵出寧武關,威脅太原。

董小丑和黃涉等人對此持有異議。

李虎的頭腦一向很清楚,在義軍沒有發展壯大之前。他堅持「緩稱王」,堅持投奔大宋以強藩謀國,這都表明他對形勢有準確地判斷和預見。但這次他竟然答應耶律淳,出兵威脅大宋,要和大宋翻臉,未免太輕率了。

「總帥,不出意外的話,大宋使者馬上就要來大同。」黃涉說道,「我們先聽聽大宋使者怎麼說,或許可以通過其它的辦法延緩宋軍北伐。」

李虎想了一下。忽然問道:「你們估猜一下。耶律淳能堅持多長時間?我們又要多長時間才能在代北立足?」

董小丑和黃涉互相看看。感覺李虎話裡有話。

以義軍地現狀來說。即使全取代北。也還要一兩年地時間穩定鞏固。同時還需要更長地時間來儲備錢糧。等到實力強大了。足以和女真人抗衡了。那時候義軍就不需要契丹人。也不需要三分遼東地格局了。

「我們大概需要三年或者更長時間。」黃涉說道。「所以。耶律淳最好能堅持三年。」

「然後呢?然後我們打算幹什麼?」

這一點李虎說得很清楚。他要南下打中原。和大宋逐鹿天下。但問題是。義軍自己就是漢人。遼東漢人都嚮往天朝。希望回歸天朝。那麼。李虎用什麼理由才能說服義軍將士們。跟著他一起南下打天朝?

董小丑遲疑良久,說道:「先拿下燕京。然後再看形勢發展,我們可以北上打女真人,也可以南下打大宋,但是……」他看看李虎,搖了搖頭,「大宋人和女真人對我們非常戒備,不會讓我們從容佔據燕京,更不會任由我們南征北伐,假若我們的意圖過早暴露,宋金兩國搞得不好又要結盟共抗,那我們……」

董小丑的意思很明顯,他堅決反對出兵威脅太原,這會過早暴露義軍的未來策略。

「你說得對,我們一直在考慮自己,卻沒有考慮宋金兩國對我們的態度,以及他們要採取的策略。」李虎笑道,「當耶律淳連續兩次要求我出兵太原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我們疏忽了宋金兩國的實力,三分遼東的設想可能是一廂情願之舉。」

女真人地目標是北方一統,就算他們暫時無力搶佔燕雲,他們也絕不會讓我佔據長城以北的疆域,免得我實力暴漲,對他們形成威脅,阻礙了他們實現中外一統的夢想。

大宋人要收復燕雲,重建中原屏障,假若遼東三分,他們連山前七州都收不回來,如此不但無力收回故土,就連和契丹人地百年盟約也化作了齏粉,大宋將因此陷入可怕的噩夢。

在我們撤出遼西之前,女真人和大宋人可能還幻想著和我們共擊契丹人的盟約,但等到他們獲悉義軍放棄了遼西,他們必然意識到,我們背信棄義,和契丹人結盟,要以代北為根基,實施三分遼東之策了。

女真人會答應三分遼東嗎?絕不會。大宋人會答應嗎?也不會。他們馬上就會遵從海上盟約,一個打中京,一個打燕京,然後呢?然後女真人調頭就要打我,乘著我在西京立足未穩之際,把我剿殺了,而大宋人為了收復山後九州,也會配合出兵。女真人和大宋人聯手夾擊,我們必定和耶律淳一樣,灰飛煙滅。

從這個形勢發展來分析,我們明年北上長城作戰,主要對手不是契丹人,而是女真人,假若我們把大遼皇帝驅趕到陰山以北的浩瀚大漠裡,我們將獨自迎戰女真人,西京勢必岌岌可危。西京不能丟,代北更不能丟,否則我們就完了。

董小丑和黃涉聽到李虎這番話,不禁心跳加劇,略感窒息。

李虎的話說明他對耶律淳沒有信心,說明他開始懷疑三分遼東能否成功,因為女真人和大宋人的確不會給李虎發展的機會,義軍如果不能在代北發展,拿什麼來三分遼東?

先前李虎的打算是利用遼東三分的局面,聯遼抗金,遏制女真人實力地發展,但因為大宋人迫不及待要收復燕雲,導致這一策略失去了基礎,也就是說,從海上之盟的盟約來分析,女真人攻佔中京後,不會繼續南下打燕京,而是要西進,打大漠,打西京。

假若女真人的策略和李虎的推測一模一樣,那李虎就算有三頭六臂,也沒有能力同時應付兩個戰場,或者還有可能出現第三個戰場,那就是太原方向的宋軍有可能乘機北伐,攻打西京,所以,李虎必須要考慮同時三個戰場上作戰的對策。

「總帥,現在和大宋翻臉,對我們有百害而無一利啊。」黃涉勸道,「以我看,還是想想其它的辦法,暫時不要貿然出兵。」

李虎沉默不語。

他想起了老爹的故事。在老爹的故事裡,大宋北伐失敗了,西京被女真人搶去了,大宋皇帝無奈之下花錢把燕京買了回去,但僅僅過了一兩年,女真人就南下了。這個故事和現在地形勢完全對不上,因為耶律淳手上還有十幾萬人馬,如果他集中主力扼守中京,應該沒有太大問題。其次,假若耶律淳陷入兩線作戰,以宋軍的實力,即使拿不下燕京,但也不至於大敗而歸,大宋還可以捲土重來。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地方,那就是西京現在在自己手上。難道女真人得到了神仙的幫助,把我擊敗了,把我從西京趕走了?

李虎徘徊在現實和故事裡,左思右想,最後決定還是賭一把,賭老爹的故事是真的,是對未來的預言。既然宋江、方臘都真實再現了,大宋北伐也有可能失敗,只要宋軍失敗了,只要我守住了西京,三分遼東就有可能實現。

「好吧,暫時不要南下。」李虎說道,「集中主力於長城一線,只要捕捉到遼軍主力,即刻北上攻擊。」

轉眼到了十二月中,大雪紛飛之際,張高兒、張關羽帶著前鋒軍順利到達大同。

李虎親自趕到城外三十里外的西韓嶺迎接。張關羽主動請罪,為自己顧及私利打算留在遼西的舉動而後悔。李虎不以為意,一笑置之。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顧及私利很正常,無可厚非,要求所有地人都大公無私,那是絕對不可能地。

十二於下,羅思南和糊塗帶著老營和十幾萬百姓趕到了大同。帥府已經做好了準備,連營十里,糧食衣物都備齊了,確保百姓可以吃飽穿暖。

李虎把羅思南和完顏星星接到了同文殿,介紹了耶律明月,三個人身份地位各不相同,彼此間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或多或少都有些仇怨,但此刻都是李虎地夫人,凡事都要為李虎著想,有些事也只能擱置在心裡,強作歡顏了。

很快,羅青漢、霍六哥帶著神龍軍、雷霆軍到了,隨行百姓多達三十多萬,駝馬牛羊等牲畜更是不計其數,車隊連綿數十里。
mk2257 發表於 2009-3-5 22:28
第七十一章 也是好事
新年到了。

正月初,遼國使者到了,韓告訴李虎,金軍正在攻打中京,前線戰事非常緊張,考慮到要穩定軍心,耶律淳決定推遲登基稱帝的時間。另外,就是督促李虎盡快出兵南下太原,牽制宋軍。這是耶律淳第三次提出同樣的要求了。

李虎說自己有困難,幾十萬百姓突然湧入西京,要安置,事情太多,再等一等。在他看來,宋軍至少要等到開春之後才會進攻,還有時間,不要著急。

正月初八,大宋使者到了。除了馬擴外,還有河東、河北兩路宣撫使童貫的長史董耘。

李虎突然放棄遼西,讓大宋非常惱火,很明顯,李虎和契丹人結盟了,他要在代北發展了,這是背信棄義。初始大宋皇帝聽到佔據西京的消息還很高興,認為山後九州已經到手了,宋軍只要再和遼西的義軍聯手共擊,就能收復山前七州,如此燕雲可輕鬆拿下,自己的功業可以留芳千古,哪料還沒有高興幾天,從河北邊境傳來消息,遼西義軍主動撤離了,都跑到西京道去了。

李虎的野心昭然若揭,他要圖謀自立了,漢虜果然不可信,不過,大臣們仔細分析之後,認為李虎盤駐代北,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宋軍的兵力有限,只有十萬人,而且一半以上的士卒都是新近從河北招募的,真正的西北軍精銳只有種師道、種師中、辛興宗、劉延慶等數萬人馬。征剿方臘讓西北軍損失了好幾萬人,這種損失短期內無法補充,這使得北伐軍的戰鬥力並沒有想像的那樣強悍,為了確保能拿下燕京,宋軍需要李虎的配合。

李虎佔據西京,軍隊損失應該很大,他留在遼西的軍隊還要戍守大靈河一線,那麼他拿來配合宋軍北伐的軍隊十分有限。李虎放棄遼西,顯然也是考慮到生存困難。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否則他地軍隊可以實施東西夾擊,搶在宋軍前面攻佔燕京。現在他做不到了,把軍隊集中到代北,一來實力強了,二來也可以動用更多的軍隊配合宋軍北伐。

只要李虎遵守約定。願意配合宋軍北伐,攻擊效果是一樣的,但戰果卻不一樣了。如果義軍分駐代北和遼西,保持對燕京的夾擊態勢,將來李虎還是有機會佔據燕京,只不過把對手換作大宋而已,但現在不一樣了,現在李虎撤出遼西,大宋隨即可以全取幽燕。包括平州路,這樣一來李虎就只能待在代北,無法染指幽燕了。

將來。李虎為大宋藩鎮,為大宋戍守代北,他的北面是契丹,東面是女真人,西面是西夏人,三面受敵,自保尚嫌不足,哪有能力南下寇掠?相反,如果李虎盤駐幽燕。他只有東面女真人一個對手,而大宋在河北一線又沒有山關險隘可以阻擋,他有足夠的實力南下河北,攻擊中原。李虎盤駐代北,事實上大大減輕了藩鎮地威脅。

這樣一分析,皇帝高興了,李虎佔據代北放棄遼西,雖然把自己的生存問題解決了,但也限制了自身的發展。只能緊緊依靠大宋,做大宋的藩鎮了。李虎頭腦的確很聰明,但聰明反被聰明誤,自己把自己的手腳捆住了。

接下來地事就好辦了。先把李虎哄好了。利用他地實力配合宋軍北伐。再把幽燕拿到手。如此北伐可成。大業可成。這次可不像上次了。上次大遼實力猶在。大宋也還沒有做好北伐準備。李虎也還不過是個流寇。如今兩三年過去了。大遼奄奄一息。大宋北伐在即。李虎也實力驟增。再想唬弄他是不行了。必須實實在在給他好處。否則把他激怒了。事情就麻煩了。現在他有地盤。有實力了。投奔契丹人可以幫助契丹人守住半壁江山。投奔女真人就有可能變成石敬瑭第二。將來成為寇掠中原地急先鋒。

皇帝和幾位宰執商議了一下。決定賜封李虎為漢王。由公爵升王爵。

當初大遼皇帝招撫李虎。賜封地就是漢王。李虎拒不接受。在大宋皇帝看來。這件事最起碼可以證明李虎不敢得罪大宋。不敢背叛自己。這個漢虜還不算無知。還沒有愚蠢到不可挽救地地步。按照先帝遺訓。收復燕雲者可為王。雖然李虎只收復了一半。但可以封他為王了。如果讓他一個人收復了燕雲。那時候就不是封王能解決地事了。而是要演變成藩鎮之禍了。

李虎收復了山後九州。這個地方就是邊郡。大宋皇帝決定在此設雲中路。李虎出任雲中路制置大使。權知雲中路軍政事。

至於虎烈軍節度使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開府儀同三司。本來就是勳職。榮耀而已。加無可加了。

馬擴現在對李虎很忌憚。不知道他最終目地是什麼。李虎主動放棄遼西改以代北為根基之地。某種意義上正在建立自己地王國。建立王國就要開疆拓土。那麼李虎地劍鋒將指向何處?

在汴京的時候,馬擴就向皇帝表示了這種擔心。李虎是他引薦的,如果將來為禍大宋,他罪孽深重,所以他想提醒皇帝,但皇帝根本看不起這個漢虜。不就是一個反賊嗎?宋江厲害不厲害?方臘厲害不厲害?還不都像螞蟻一樣被朕踩死了。一個漢虜能掀起多大的波瀾?你以為他真有石敬瑭的本事?石敬瑭不是什麼人都能做的,你以為隨便找一個漢虜就是石敬瑭第二?笑話。現在朕需要這個漢虜,所以高官厚爵賞賜著,等到我把北疆的事搞定了,如果他還是頑冥不化,野蠻愚笨,和朕繼續這樣對著幹,朕就把他生吞活剝了。

皇帝天天待在深宮裡,身邊都是一群佞臣,聽到地看到的都是神仙世界裡的東西,他搞不清楚李虎是什麼人沒關係,但馬擴不能不清楚,一旦出事了,馬擴吃不了兜著走,誅殺九族都不算什麼,相比死去的千萬生靈,他就是做鬼也要下十八層地獄。

馬擴到了大同,沒有拿出聖旨,而是先套李虎的話,如果李虎對大宋不滿,對大宋皇帝頗有微辭,那他就以此為借口,把聖旨拿回去,免得李虎當眾拒絕,丟了大宋和大宋皇帝的臉。

馬擴口氣很嚴厲,質問李虎為什麼欺騙大宋?為什麼擅自放棄遼西?你既然投奔了大宋,是大宋的使相,是大宋皇帝的臣子,那你就要聽大宋皇帝的話。你這樣做,根本就是無視皇帝,目無王法,犯了欺君之罪。

李虎嗤之以鼻,「我在大同,和汴京根本沒辦法聯繫,退一步說,就算能聯繫上,從大同到汴京,再從汴京到大同,然後再到遼西,來來回回要花上幾個月地時間,但戰局瞬息萬變,幾個月前的計策早就沒用了。」接著李虎冷森森地說道,「你什麼意思?你想把大宋那一套東西用我這裡是嗎?告訴你,你最好把眼睛放大一點,看看我是什麼人?不要把老子惹毛了,老子讓你血本無歸。」

馬擴毫無懼色,繼續質問:「你從遼西撤到大同,一路平安無事?為什麼?你既然投奔了大宋,做了大宋的臣子,為什麼兩面三刀,背地裡又和契丹人眉來眼去?你這樣做,讓大宋如何信任你?」

「當初我和陛下曾有約定,我幫助大宋收復故土,大宋承認我是藩鎮,僅此而已。」李虎冷笑道,「就目前的遼東形勢來說,如果我拘泥於大宋藩鎮的身份,事事都要稟奏皇帝,我早就死了,我還能站在這裡和你說話?」李虎眼露殺氣,冷冰冰地說道,「如果你繼續胡攪蠻纏,馬上給我滾蛋。殺你太簡單了,但你這顆腦袋代表著大宋的面子,殺了你等於打了皇帝的臉,我還不想和大宋翻臉,所以你最好馬上消失。」

李虎動了真怒,要殺人了,但他說話滴水不漏,沒有表露出對大宋和大宋皇帝的不滿。

馬擴不敢再囂張了,隨即話鋒一轉,說到北伐的事,「官家地意思是,你攻打居庸關,威脅燕京,牽制遼軍兵力,但不要越過居庸關。」

李虎冷笑不語。大宋人唯恐自己把燕京也佔了,所以才有這麼個約定。汴京城裡地皇帝和大臣們難道對遼東的形勢一無所知?難道不知道現在最危險地敵人是女真人?我把兵力集中在居庸關一線,西京怎麼辦?不要了?

李虎懶得嗦,點頭而已,算是答應了,反正自己干自己的,不會理睬大宋人這一套。

「我剛剛到大同,錢糧武器嚴重不足。」李虎提條件了,「河東路富庶,你們有條件援助我,除了開放邊境榷場外,還要允許大同的商賈到太原大市做回易。」

「大宋要北伐,國庫緊張,拿不出援助,如果你需要錢糧武器和其它物資,那就拿戰馬交換。」馬擴寸步不讓。

李虎一口答應了,他現在急需開通和大宋的回易往來,只要大宋開放邊郡榷場,其它的事好商量。
mk2257 發表於 2009-3-5 22:29
第七十二章 強硬的馬擴
李虎配合宋軍北伐,大宋開通河東路邊境榷場,這個約定對大宋明顯有利,按道理此刻馬擴應該拿出聖旨了。你要人家替你賣命,總要哄哄人家,給點好處,這是人之常情,誰知馬擴不但不把聖旨拿出來,反而和李虎繼續商談藩鎮的事。

董耘擔心激怒李虎,私下勸說馬擴,先把北伐的事搞定,等到幽燕收復了,再談藩鎮的事也不遲。馬擴不同意。「燕雲是一個整體,做為中原屏障,兩者缺一不可。如今雲朔已被李虎所控制,而幽燕還在契丹人手上,李虎掌控著燕雲戰場上的主動權,他可以憑借自己的實力,要挾訛詐大宋,甚至在背後算計大宋,圖謀中原。我和他打了多年交道,可以說是看著他一步步走到今天,這個人卑鄙無恥,陰險毒辣,血腥殘忍,更有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高超手段。我們若想牢牢控制他,不至於養虎為患,那現在就要利用其羽翼未豐之際,用繩子捆住他,用籠子困住他,否則將來就不是尾大不掉,而是禍害無窮了。」

藩鎮的事非常複雜,不但牽扯到雙方利益,更直接影響未來的天下形勢,再加上歷史上藩鎮之禍的前車之鑒,所以大宋皇帝和朝中的宰執們一致認為,這件事要馬上定下來。現在李虎還沒有在代北立足,還迫切需要大宋援助的時候,這時候商談對大宋有利,大宋可以以最小代價換取最大利益,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李虎對未來國運造成的影響。

這也是大宋皇帝非常慷慨地賜封李虎為王的原因所在,但執行者馬擴把順序改掉了,他的意圖是如果談判失敗,李虎對大宋虎視眈眈,那這個王不封也罷,免得給大宋丟臉。使,掌管當地軍政。兼管民政、財政,服從朝廷指揮,貢賦輸納中央,職官任命出於朝廷,如果藩鎮長官居心叵測,不服從朝廷。不輸貢賦,那就形成了軍事割據,由此演變為藩鎮之禍。

大宋皇帝願意接納李虎,願意拜李虎為藩鎮,條件就是服從朝廷指揮。當初李虎盤駐遼西,實力弱小,歸返之日遙遙無期,大宋皇帝出於收復故土的需要,一口就答應了。並且派了個特使李綱一直待在李虎身邊,名為建立聯繫實為監控,好在李綱擺正了自己的位置。只看不說,雙方關係一直很不錯。現在形勢變了,李虎佔據了大同,收復了雲朔,實力強了,而大宋和契丹人也撕破了臉,要北伐了,於是這個藩鎮的事要正式談談了,否則麻煩大了。

馬擴奉旨談判。把藩鎮的責權利一一解釋清楚。雲中路所屬州縣就是李虎的藩鎮,李虎主掌軍政財大權,服從朝廷指揮,貢賦輸納中央,職官由朝廷任命,也就是說,雲中路是大宋的疆域了,雲中路地軍隊、州縣、百姓都是大宋的了,雲中路各項制度都要遵從大宋律。從官制、軍制、賦稅制、律法等等都要遵循大宋的制度來執行。

從常理上來說,大宋皇帝和大宋朝廷制定的藩鎮制度完美無缺,可惜,他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李虎和遼東義軍是造反起家的反賊,他們地宗旨是殺虜復漢,他們有非常強的實力,你用這種藩鎮制度想換取山後九州和他們的忠誠,未免太天真了。

李虎也拿出了自己的方案。他和義軍將帥們預料到大宋使者要來。預料到大宋皇帝和朝廷要急於以藩鎮的形式收回山後九州。擴大大宋的版圖,所以他們早在新年之前就擬制好了這個方案。

馬擴和董耘拿起來一看。當即火冒三丈。按照這份方案,李虎不是藩鎮,而是事實上的藩屬國。藩屬國擁有自己的疆土,自己的軍隊,自己地制度,是一個完全獨立的王國。,諸如大宋和西夏、大宋和高麗之間的關係,雖然李虎沒有在方案中公開說自己要立國稱王,但事實上他就是一國之君了。

這和大宋地藩鎮制度根本就是兩回事,這也是大宋絕對不能接受的事。

大宋皇帝和朝廷最擔心的事還是不可避免的出現了。馬擴怒氣衝天,氣呼呼地看向陪坐一側的李綱,你在李虎身邊幹什麼?整天喝酒吃肉玩女人啊?這麼大的事你都不知道?李綱的確不知道,他一直在遼西,最近才跟著羅青漢到了大同,關於李虎要求藩屬國地位的事,他一無所知。

雙方條件有天壤之別。沒辦法談。所以馬擴強忍怒氣。問道:「按照使相地意思。你要在代北立國稱王了?」

李虎微微一笑。搖了搖手。「要稱王我早就稱王了。何必等到將來?代北處在宋、遼、金和西夏地四面包圍之中。我如果在這裡稱王。不是自尋死路嗎?」李虎指指身邊地董小丑、羅青漢、黃涉等人說道。「我們地意思是。義軍剛剛到雲朔。立足未穩。如果馬上實施大宋地制度。必然會引起混亂。這對我們非常不利。不如暫時安於現狀。先配合宋軍北伐。先把幽燕拿回來。然後再看看形勢發展。如果條件許可。我們再慢慢改。一步步來。」停了一下。他又補充道。「燕雲兩地被契丹人統治了將近兩百年。一直實行漢蕃共製。一國兩制之策深入人心。假若要全部推翻。前提要有一個穩定地形勢。要做大量地準備工作。要制定一個過度政策。以確保燕雲地穩定和漢蕃百姓地生存。」

馬擴冷笑。不再說話。這件事他要馬上回奏汴京。李虎地野心已經暴露無疑。但因為遼東形勢非常不好。李虎又沒有在雲朔站住腳。所以他暫時還不敢立國稱王。大宋還有挽回局面地時間和機會。至於李虎所說地幾個理由。他一個也沒有聽進去。

藩鎮商談陷入僵局。

李綱出面斡旋。他認為大宋皇帝、朝廷。包括特使馬擴都太急了。根本無視遼東現狀。無視燕雲十六州地實際情況。匆匆忙忙就要搞定李虎。就要把大宋地制度全盤推行到燕雲十六州。這不僅僅是急功近利。更具有非常大地危險性。正如李虎所言。燕雲十六州被契丹人統治了將近兩百年。長期以來實行地都是一國兩制。突然之間把這些制度全部推翻了。把有利於燕雲穩定地漢蕃共製給全盤否定了。把寬鬆地經濟制度全部廢止了。必定會引起混亂。其後果難以想像。相比起來。李虎地方案則考慮周全。把未來形勢和燕雲實際結合起來。以穩定和發展為主旨。從遼國地制度逐漸過度到大宋地制度。從而確保燕雲地安全。

馬擴對此則嗤之以鼻。燕雲本來就是中國舊土。燕雲漢人和中國人是同宗同源。燕雲漢人為了推翻契丹人地統治。前赴後繼。浴血奮戰。到了今天。大宋終於可以收復故土了。當燕雲回歸之日也必是燕雲漢人歡欣鼓舞之時。到了那一天。燕雲漢人難道還願意遵從漢蕃共製?難道還願意繼續遵從契丹人地律制?當然不會。他們會遵從大宋皇帝地旨意。會以遵從天朝地律制為榮耀。

李綱反駁。燕雲漢人脫離中國將近兩百年,尤其自澶淵之盟後,大宋事實上放棄了北伐,拋棄了燕雲漢人,這種怨恨和恥辱一直積壓在燕雲漢人的心裡,同時因為這種心理導致他們也放棄了中國,轉而認同契丹人,轉而接受契丹人的統治,這種心理轉變的後果很可怕。當大宋人以拯救他們的姿態出現時,他們可能不願意接受被拯救者的身份,他們可能認為大宋摧毀了他們的王朝,摧毀了他們的家園,繼而會更加怨恨大宋人。這個時候,大宋人應該理解燕雲漢人,給他們改變觀點的時間,撫慰他們受傷的心靈,假如大宋人以拯救者的姿態高高在上,肆意妄為,改天換地,甚至推行各種制度像盤剝大宋百姓一樣欺壓燕雲人,敲骨吸髓,勢必極其民憤,引起動盪,燕雲有可能失而復得。

馬擴大怒,質問李綱,「你在遼西待了兩年多的時間,你難道還不瞭解李虎?他雖然現在不稱王,但不代表他將來不稱王。現在他的羽翼未豐,翅膀還沒有長硬,還不具備稱王的條件,但一旦給他時間,給他穩定了雲朔,擴充了實力,他難道還會安安心心做個藩鎮?他難道不會覬覦中原,圖謀王霸之業?」

「控制藩鎮的關鍵不是你如何削弱藩鎮的實力,而是如何擴展皇帝和朝廷的實力,當皇帝權柄在握,當朝廷實力強悍,試問哪個藩鎮敢造反?哪個藩鎮敢和朝廷對抗?」李綱也生氣了,怒聲說道,「削藩之策歸其實就是恐懼,就是害怕,就是膽怯,歸根結底就是皇帝孱弱,朝廷心虛,國家沒有實力。這種情況下,你越是削藩,帶來的禍亂越大,相反,假若大宋強大,皇帝還控制不了一個李虎?對於現在的大宋來說,收復燕雲就能保證北疆安全,北疆安全了,大宋才能更好的條件進行改制,如果君臣齊心,勵精圖治,假以時日,李虎算什麼?你給他一百個腦袋他也不敢造反。」

兩人觀點相左,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後馬擴一甩手,憤怒地說道:「你辜負了官家的期望,也沒有盡到一個特使的職責,你還是回汴京吧。我回去後代你奏稟官家,你回去吧,叫官家另外派一個人來。」

「我為什麼要走?」李綱一口拒絕,「我的使命是收復燕雲,燕雲沒有收復,我絕不回汴京。」
mk2257 發表於 2009-3-5 22:30
第七十三章 中京突變
李綱斡旋失敗。

馬擴堅決維護大宋的利益,寸步不讓,而李虎堅決不同意大宋的藩鎮之策,他一度做出讓步,以五年時間為限,五年後,雲中路可以全面實施大宋的律制。馬擴認為李虎沒有絲毫誠意,根本就是在愚弄大宋,斷然否決。

董耘做為副使,還肩負著另外一項使命,那就是代表童貫和李虎商定聯合北伐之策。現在馬擴把氣氛搞得這麼僵,最重要的北伐之事談不了了,董耘急了,和李綱商議了半天,最後兩人一起勸馬擴,你還是先回汴京,看看皇帝和宰執們怎麼說,我們還是和李虎先議定北伐的事,當前北伐才是大事啊。

馬擴匆忙走了,把賜封李虎為王的聖旨也帶走了。臨行前董耘向他討要,因為北伐軍只有十萬,兵力明顯不足,宋軍若想獨自攻打燕京,必須要得到李虎的援助。本來李虎的軍隊還有一部分在遼西,兩軍可以互為配合,現在李虎放棄了遼西,燕京以北有居庸關相阻,李虎是不是有決心打,直接關係到北伐的成功與否,所以這時候無論如何要哄好李虎,這個王不能不封。馬擴不幹,說這時候封李虎為王,等於告訴李虎宋軍沒有信心攻打燕京,這會助長李虎的囂張氣焰,他的要價會更高。

董耘氣不打一處來,拿童貫來壓制馬擴。馬擴有皇帝撐腰,牛氣熏天,根本不睬他,帶著聖旨就走了。

李虎有意要拖延宋軍北伐的時間,所以接下來的談判非常不順利,他擺了一大堆理由,契丹人要反攻,西夏人可能要乘機擄掠,而女真人對大漠更是勢在必得,義軍的對手太多了。長城以北的事都應付不過來了。另外,雲朔很大,長城關隘很多,義軍需要分派軍隊戍守,遼西的軍隊又剛剛長途跋涉而來,義軍短期內恐怕沒有足夠的兵力同時應對數個戰場。不過,北伐很重要,義軍肯定要配合,只是時間可能要延緩一點。

董耘能理解。他過去是西北軍的人,後來攀附上童貫這顆大樹,飛黃騰達,十幾年來,不論在戰場上,還是朝堂上。他都是童貫最為得力的心腹,為其出謀畫策。他也是久經沙場的人,當然知道李虎現在地困難。所以他最後問了李虎一句話,「使相認為何時出兵最合適?」

李虎沉吟良久,說道:「出兵的時機要看兩個條件。首先要看女真人攻打中京的結果。現在女真人正在打中京,假如金軍遲遲未能攻克,我們也就沒必要著急,就讓女真人和契丹人互相廝殺,最大程度損耗遼軍的實力。其次要看燕京形勢的發展。據我得到的消息,大遼地皇帝不在燕京,也不在中京。而是在大草原上。現在我打下了西京,女真人又在打中京,大遼皇帝和燕京的宮帳失去了聯繫。你可以想像,沒有皇帝的遼軍能堅持多長時間?假如燕京亂了,我們可以不費吹灰之力,輕鬆拿下幽燕。」

董耘聽明白了。宋軍目前對燕京的事知道得不多,對女真人的人更是知之甚少,而李虎不一樣,他就是遼東人。他的軍隊也是漢蕃大軍,他在遼東到處都有耳目,消息靈通,他的判斷和決策應該不會錯。既然李虎說北伐的時間可以再往後推一推,而他又明確表示不會搶佔燕京,那宋軍還擔心什麼?等待合適時機就行了。

董耘一邊回報童貫,一邊和李虎繼續商議具體的攻擊之策,其中包括錢糧武器地調配。李虎則利用他手上的權力,在最快時間內打通雲朔和河東之間的回易通道。童貫是陝西兩河宣撫使。除了撫綏邊境、統護將帥和督視軍旅之事外。有時候也兼管民政,這次北伐因為要統籌調集三地軍民和錢糧武器。皇帝賦予了童貫最大地權力,所以開通兩地邊境榷場對於董耘來說,小事一樁。

李虎在和大宋談判的同時,也開始了大規模的整軍和機構調整。

總帥府地機構設置進行了擴充。上設長史、左右司馬、判官、支使、行軍參謀、掌書記、少尹、司錄參軍事等等主事官員。中設功曹、倉曹、戶曹、田曹、兵曹、法曹、士曹等七曹參軍事。諸曹掾屬也大幅增招。

設西京留守。兼知大同府事。朔、應、蔚和奉聖州設節度使。其餘州設觀察使、團練使、防禦使。

董仲孫地黑山軍增加四個將地編製。共八個將兩萬人。設左右軍。張關羽地武勇軍、張高兒地閻王軍、獨孤風地神龍軍、李錦地雷霆軍各增兩個將地編製。每軍四將一萬人。過去不足人數全部補起。所增兵力從鐵鷹地興漢軍調撥。李虎當初讓鐵鷹以俘虜組建興漢軍。就是為了給遼西軍隊擴充用地。

李虎也擴建了斥候軍。給了諸夏和劉志成更大地權限。以後義軍就要在代北扎根了。要想方設法探悉大漠諸蕃。還有西夏人地消息。斥候軍要更多地徵召蕃人。軍和最後一批百姓到了大同。

李虎和一幫將帥出城迎接。

雙方在西韓嶺相遇。老董帶著高浩、黃永、武蓬龍和小羅蘭等一幫黑山軍將領跪拜李虎。

李虎急忙把老董扶了起來。幾年來,董仲孫帶著黑山軍一直戍守大靈河一線,周旋於遼軍和金軍之間,除了頻繁用兵外,還要高超的智慧。老董腦瓜子靈活,為人圓滑,屢屢有驚無險。李虎對他欽佩不已,見面之後,更是極盡讚美之辭。

李虎隨即把高浩等人一一扶起,看到小羅蘭,他更是親暱地擁抱了一下,然後脫下他的兜鍪,仔細看了看,發現小羅蘭長高了,也長壯實了,英俊地面龐也變黑了。自從羅中原陣亡後,小羅蘭就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那一年他十歲。一轉眼三年過去了,雖然稚氣未脫,但經過戰場的錘煉,已經鋒芒畢露了。

「你現在是什麼官職?」李虎問道。

小羅蘭靦腆不語。

「他現在是部將,手下也有兩百多號人了。」董仲孫指著武蓬龍說道,「這幾年跟在老武的後面,立了不少戰功。」

李虎的目光轉向了武蓬龍。這位老兄曾是錦州臨海軍的指揮使,在義軍攻打錦州的時候立了大功,後來帶著錦州的軍隊並入了黑山軍。武蓬龍看到李虎的目光望向自己,急忙再度跪拜,張嘴就把小羅蘭大肆吹噓了一番。羅蘭是李虎地小舅子,又是黑山軍未來地主帥,前途無量,如果能把這顆大樹抱牢了,將來榮華富貴享用不盡啦。

李虎不待他說完就把他扶了起來,然後笑著問道:「你是錦州人,可以選擇留在遼西,為什麼一定要攜家帶口長途跋涉到大同來?張覺、田顥他們不都是留在遼西了嗎?」

「我是漢人,我要跟著虎王打天下。」武蓬龍把腦袋一昂,說得慷慨激昂。

「你肯定是怕死,所以才捨棄家財,跑到大同來了。」柴雲指著他笑道,「老實說,你是不是怕死才來的?」

武蓬龍神情尷尬,肚子裡把柴雲祖宗八代都罵翻了。

「你損失很大嗎?」李虎問道。

「不,不,虎王給我地賞賜太多了,我都帶來了,我這輩子都用不完,我沒有什麼損失。」武蓬龍急忙解釋。

「這個傢伙最會賺錢了,富得冒油。」柴雲笑道,「他在錦州有房產、田產,還有好幾座酒樓,離開錦州,這些東西他又帶不走,只能賤賣,當然損失很大了。」

「總帥,武正將損失的確很大。」小羅蘭站在李虎身邊,小聲說道,「我聽說,他把錢都買了房產和田地,這次走得匆忙,賣得很賤,幾乎算是白送。」

李虎笑笑,轉身把糊塗叫到了身邊,「他家人口比較多,你給他在城裡安排一座大宅子。」糊塗心領神會,點頭答應了。

武蓬龍喜翻了天,連連謝恩,對柴雲也是感激不盡。這個鬼臉人不錯,雖然話說得難聽,但還沒有忘記我老武,以後有機會一定報答他。

老董和黑山軍來了,義軍各部又齊聚於大同,將帥們都非常高興,在同文殿開懷暢飲。

這時,原野急報李虎,燕京來人了,有十萬火急的大事要稟報。李虎暗自吃驚,急忙叫上董小丑、羅青漢、鐵鷹和黃涉趕到側殿。

昏暗的燈光下,韓神色驚惶,正在屋內團團亂轉,看到李虎出現,韓三兩步衝了過來,「虎王,中京丟了,中京失陷。」

中京丟了?李虎駭然色變,目瞪口呆。中京丟了,耶律淳退守燕京,在女真人和大宋人的南北夾擊下,他還能堅持多久?遼東三分格局恐怕沒有任何希望了。

羅青漢等人也是大吃一驚。怎麼可能?中京有十萬遼軍,有堅固的城防,怎麼可能會失守?

「中京遼軍臨陣倒戈,數萬人投奔女真,導致中京外城失守。」韓說道,「中京留守不做任何抵抗,獻城投降了。」
mk2257 發表於 2009-3-5 22:31
第七十四章 魚肉和熊掌
中京丟失,遼軍全面退守,宮帳人心惶惶,軍隊惶恐不安,耶律淳如果這時候登基稱帝,等於自己毀滅自己,所以登基一事不得不就此推遲,但大遼皇帝已經遠逃大漠,契丹人群龍無首,如果耶律淳不盡快稱帝,支撐大局,勢必兵敗如山倒,大遼國祚傾覆之日指日可待。

為此,耶律淳左右為難,唯一的辦法就是指望得到李虎的援助。他希望李虎兵分兩路,一路出寧武光威逼太原,一路出紫金關陳兵於白溝一線,阻延宋軍北伐,而遼軍則在燕山以北展開反攻或者守住古北口、松亭關一線,繼而暫時穩住幽燕,然後選擇一個合適的機會登基稱帝,

李虎沉默不語。

這個消息太震撼了,他腦子裡很混亂,一時理不清頭緒。耶律淳不能不救,短期內尤其是義軍沒有在代北站住腳之前,必須要靠耶律淳來拖住宋金兩軍,所以無論如何要伸以援手,但伸手相助就要和大宋翻臉,這件事無論如何不能做。

事情明擺著,金軍太強悍了,而遼軍士氣已失,耶律淳縱有三頭六臂,也無力回天了,頂多苟延殘喘而已。耶律淳敗亡,大遼國祚傾覆,遼東就剩下女真人和漢人對峙。如果耶律淳能支撐幾年,義軍發展了強大了可以和女真人相抗衡了,自己倒是有膽子和大宋翻臉,但目前看來耶律淳支撐不了多久,自己若想在代北站住腳,唯一的辦法就是投奔大宋,緊緊依托大宋來抗衡女真人,所以,現在自己如論如何不能和大宋翻臉。

耶律淳要救,又不能和大宋翻臉,魚肉和熊掌不能兼得,這個形勢把李虎逼得兩眼發黑,不知如何是好。

「中京是怎麼丟的?中京遼軍怎麼會臨陣倒戈?」

「耶律余睹是金軍的前鋒軍主帥。」韓歎了一口氣。「中京外圍軍隊在耶律余睹的暗中策反下,紛紛倒戈。」

「金軍現在在哪?」董小丑厲聲問道,「大靈河一線怎麼樣?錦州還在不在手上?」

金軍若要攻打幽燕,只有三個通道,一個是燕京西北方向的古北口,一個是燕京東北方向的松亭關。還有一個通道就是遼西榆關。如果遼軍把遼西也丟了,那三個通道都將面臨金軍的攻擊,遼軍勢必顧此失彼,凶多吉少。

「金軍正在攻打榆州、澤州一線。」韓說道,「奚王蕭遐買率軍在馬盂山以西阻擊,但因為中京遼軍主力已經投降金軍,耶律余睹、耶律韓福奴等人對中京防禦又瞭如指掌,所以情況非常危急。大靈河一線的戰事由蕭干指揮,目前興中府、宜州等地都還在遼軍手上。錦州和榆關也很安全,遼興軍節度使張覺已經帶著軍隊趕赴錦州支援。」

「蕭遐買手上還有多少軍隊?」羅青漢急切問道。「蕭干手上又有多少軍隊?還有。南路都統耶律大石帶了多少軍隊在白溝一線阻擊宋軍?」

這個問題關係到大遼地機密。按道理羅青漢不應該問。但此刻燕京和大同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如果雙方再互相隱瞞算計。後果不堪設想。韓自然懂得這個道理。但出於謹慎。他還是問了一句。「虎王是否出手相援?」

「我當然要出手了。如果再不出手。耶律淳把燕京也丟了。我還能在代北待幾天?」李虎瞪了韓一眼。「我把遼西給了你們。把所有地人都拉到了代北。我已經破釜沉舟了。如果這時候燕京再丟了。我就只能背水一戰了。難道你不懂嗎?」

韓一聽放心了。他還真擔心李虎目光短淺。只顧自己地眼前利益。不顧他人死活。見死不救。韓猶豫了半天。低聲說道:「大約還剩下八萬人。」

八萬人?李虎和羅青漢等人倒吸了一口涼氣。八萬人打個屁仗。連守城扼關都不夠。北面地金軍至少十幾萬。甚至有二十多萬。而南面地宋軍也有十萬。如果時間拖久了。宋軍北伐地軍隊人數可能更多。翻番都有可能。

「奚王蕭遐買手上大概還有一萬多人。東路都統蕭干手上也只有一萬多人。加上燕京地戍軍。南路都統耶律大石地軍隊。還有張覺地遼興軍。加在一起。滿打滿算只有八萬多人。」韓說道。「燕王已經下令。緊急募軍。只要再等兩三個月。遼軍至少可以增加兩到三萬軍隊。」接著他看看李虎。躬身懇求道。「遼興軍地衛甫在虎王手下。他帶著五千人在蔚州。不知虎王能不能讓他返回燕京?」

李虎苦笑,「現在重要的不是軍隊的事,而是燕王稱帝的事。燕王不稱帝,遼軍群龍無首,就算我借你十萬大軍,你們也是打一仗敗一仗,你知道不知道?」

「所以我才十萬火急地趕到了大同。」韓躬身再拜,「請虎王務必伸手相助。」

「你先去休息。」李虎想了一下說道,「我和他們仔細商量商量,明天清晨就給你答覆。」

韓憂心如焚,哪有心思休息?不過李虎既然答應救助,應該沒有太大問題,隨即告辭而去。

屋內五個人你望著我,我望著你,一時間還沉浸在中京丟失的劇變當中,一個個神情凝重,憂心忡忡。

「中京道是女真人的了。」鐵鷹忽然歎道,「遼軍在古北口、松亭關和大靈河一線只有兩萬多人,蕭干和蕭遐買就算是神仙,也挽救不了中京道的局勢,現在只能希望他們能守住關隘,阻止金軍南下了,但問題是,他們兩線作戰,拿什麼去阻止宋軍?」

「如果蕭干和蕭遐買能安全撤回來,耶律淳集結八萬多人於白溝一線,應該能擋住宋軍。」羅青漢說道,「我們不能和大宋人翻臉,為了確保耶律淳能暫時守住燕京,我看我們乾脆和女真人翻臉算了。馬上出兵攻打中京,迫使金軍回撤。」

「金軍應該不會南下。」李虎說道,「依照海上之盟。大宋地軍隊打燕京、打西京,金軍打中京,打大漠。現在大宋的軍隊就在白溝,如果金軍繼續南下,就算他打下燕京,最後依照盟約。他還是要把燕京還給大宋。我想女真人不會為了一點錢財而白白喪失攻佔大漠的機會,尤其在我佔據西京後,大漠不再是他們地囊中之物了,稍有遲疑大漠就是我的地盤,所以,不出意外的話,金軍馬上就要殺進大漠。」

停了一下,李虎看看眾人,又繼續說道:「等不到我們和女真人翻臉。女真人就會殺過來。我們突然放棄遼西,等於背棄了和他們的盟約,事實上女真人已經和我們翻臉了。他們一旦殺過來,大草原上就是連番血戰。今年的日子難過了,我們不要說在代北立足了,能否守住大同都是個問題啊。」

李虎忽然說出這種話,頓時讓羅青漢等人想到了大遼皇帝、耶律馬哥、大漠諸蕃,還有西夏人,如今又加上一個女真人,今年大草原上的仗地確不好打,義軍的對手太多了。若想殺出一條血路,若想全取代北,難啦。

「你確信金軍不會南下?」黃涉問道。

「我確信金軍不會南下。」李虎毫不猶豫地說道。他現在不僅確信金軍不會南下,而且還懷疑義軍要丟掉大同,懷疑自己要大敗而逃。從老爹的故事裡可以知道,燕京最後是被女真人打下來地,然後賣給了大宋人,而女真人是從居庸關方向展開進攻的,由此推理。西京豈不是被女真人奪去了?如果西京被女真人奪去了,自己到哪去了?無疑,敗亡了,被女真人打敗了,或者殺死了。

李虎越想越是害怕。本來還指望耶律淳拉自己一把,利用他的實力把宋金兩軍拖在幽燕南北兩端,然後自己有足夠地時間全取代北,誰知世事無常,你越是想得美。越是失望透頂。現在耶律淳不但沒能拉自己一把,甚至還要自己去救他。救了耶律淳。不但得罪大宋,還丟了大草原,自己只能困守大同,不救耶律淳,自己就要同時面對大宋和女真兩個敵人,以自己弱小實力和彈丸大小的地盤,還不是只有挨打的份?

李虎由害怕而怨恨,由怨恨而惱怒,最後一拳砸在案几上,破口大罵,把耶律淳、耶律余睹和契丹人罵得狗頭噴血。的確,禍根就是耶律淳,但給了大遼致命一擊的卻是無恥的耶律余睹,如果不是他背叛大遼,大遼也不至於在這麼短地時間內分崩離析,搖搖欲墜。

「到底怎麼辦?」董小丑說道,「要麼,我們乾脆出兵幽燕,搶在大宋人之前把燕京拿下來,還是按照過去的策略,以燕雲為根基之地。」

「將來呢?將來怎麼辦?讓大宋人和女真人兩面夾攻嗎?」黃涉質問。

「我們是強藩,是大宋的藩鎮,如果大宋皇帝和朝廷能夠相容,生存應該不會有太大地問題。」

「你沒有聽到馬擴的話嗎?」黃涉苦笑道,「在大宋皇帝的眼裡,藩鎮就是藩鎮,而不是藩屬,如果你要求藩屬,那就是造反,他肯定要殺你,他才不會養虎為患。在中國,前有大唐地藩鎮之禍,後有石敬瑭的賣國之難,大宋人有血淋淋的教訓,有前車之鑒,他們怎麼可能會重蹈覆轍?為了防患於未然,不過是藩鎮,還是藩屬,我們在大宋地日子都很短暫。」黃涉指指李虎,「尤其是總帥,他地腦袋一日不掉,大宋的皇帝就一日不得安寧。李虎瞪著董小丑和黃涉,一言不發。這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互相唱和,目地就是勸李虎當機立斷,乾脆和大宋翻臉算了。以燕雲為根基,其實就是三足鼎立,李虎既然不能依靠大宋對付女真,那就依托女真對付大宋,三足就是鼎立,誰怕誰?大宋的態度實在不能讓人忍受,好像義軍走投無路似的。
mk2257 發表於 2009-3-5 22:32
第七十五章 中國之禍未有寧息
羅青漢、鐵鷹四個人趴在地圖上商量了很久。

他們相信李虎的判斷,畢竟大宋實力很強,雖然只有十萬大軍,但馬上就能集結更多的軍隊於河北,北伐勢在必得,而女真人的實力不足以抗衡大宋,又有海上之盟的約定,完顏阿骨打沒必要為了搶佔燕京而和大宋人早早翻臉。他們翻臉對女真人不利,因為大漠上還有遼軍,西京還有李虎,兩個實力較弱的對手如果聯手抗金,再加上宋人在一旁虎視眈眈,女真人顯然應付不過來。

假如女真人馬上轉移戰場,把主力大軍調到大漠上來,必定要和義軍發生正面衝突。當初李虎和女真人約好的,雙方各打各的,誰打下的地盤就是誰的,但雙方其實有默契,李虎拿燕雲,女真拿大漠。然而,形勢發展太快了,女真人肯定沒想到李虎不但拿下了西京,還要北伐大漠,要以代北為根基生存發展了。兩者的利益隨即產生了嚴重衝突,戰爭也就不可避免了。

義軍目前有十五萬人,這個兵力和金軍沒辦法比。這次中京遼軍投降金軍的人數就有義軍兵力的一半,由此可以想像兩者兵力的差距。保守估計,金軍現在的總兵力大約在四十萬到五十萬,其中馬軍至少有十幾萬,而義軍的精銳馬軍只有三萬多人,根本不是女真人的對手。

所以,羅青漢等人放棄了,不再想著全取代北了,形勢變了思路也變了,轉而又回到老路,又想著在燕雲立足了,這樣和金軍就不會產生衝突,相反,還能利用雙方的盟約,聯手對付大宋人。

李虎在屋子裡轉悠,來來回回。不知疲倦。

羅青漢等人故意把聲音說得很大,好讓李虎聽到,好讓李虎正視現實,即刻改變策略。以燕京現在的狀態,義軍如果發動突襲,十幾萬大軍一擁而上。燕京唾手可得。

「你們想過沒有,假如耶律淳撐不住,燕京給大宋奪去了,西京隨即成為下一個目標,義軍將遭到女真人和大宋人的聯手攻擊,耶律淳前頭剛剛敗亡,我也就步其後塵,一命嗚呼了。」李虎突然走到案幾邊,指著地圖上的大同說道。「你們睜大眼睛看看,仔細看看。」

「大宋人的目標是收復故土,收復燕雲。既然他收回了幽燕,他還會放棄雲朔嗎?絕不會。」

「女真人如果被阻擋在燕雲以北,他的生存發展就被嚴重阻礙,完顏阿骨打就無法建立和耶律阿保機一樣的功業,所以女真人無論如何都要打大同,要不惜代價搶到西京,佔據山後九州,這關係到女真人的生存。看看歷史,歷朝歷代。凡強大的北虜,哪一個不南下寇掠?他們為什麼要南下長城攻擊中原?還不是為了生存,為了活得更好?女真人也是北虜,他們和契丹人一樣,強大後地第一件事必定是南下打中原,所以,他們打下中京後,放棄攻打燕京,真正的目標不是大漠。不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和大草原上的蕃族部落,而是西京大同,而是未來南下的通道。」

李虎看看在座四人,冷笑道:「懂了嗎?你們以為不打女真人,不和女真人翻臉,女真人就會和我們稱兄道弟?放屁,做你們的春秋大夢去吧。要想死,那你們就去打燕京,去和大宋人翻臉。若想在代北活下去。若想牢牢控制山後九州,那就拿出勇氣來。和女真人決戰,把女真人趕出代北,用戰刀和鮮血告訴女真人,從黃河到燕山,從陰山到太行山,這都是我們地地盤,要想奪走它,就從我們的屍體上踩過去。」

羅青漢、董小丑、鐵鷹和黃涉目瞪口呆。四個人呆呆地望著李虎那張獰猙地臉。那雙殺氣凜冽地眼睛。無言以對。

「那麼。燕京地事怎麼辦?如何回復耶律淳?」黃涉問道。

李虎既然決定繼續實施既定策略。繼續立足代北。那今年就有苦戰血戰要打。而且還要和大宋搞好關係。以山後九州地安全來要挾大宋皇帝。得到大宋源源不斷地援助。如此一來。義軍就沒有能力幫助耶律淳了。

「耶律淳還沒有走到山窮水盡地地步。短期內他只要我地承諾。但不會讓我地軍隊開進幽燕。」李虎說道。「我不打他地燕京。但他怕。他怕我趁火打劫。所以我只要讓軍隊陳兵於邊境關隘。做出隨時支援地樣子就行了。再說。宋軍也未必能……」說到這裡李虎停住了。他本來想說宋軍打不下燕京。但這種毫無根據地猜測沒有依據。在羅青漢等人看來。以宋軍地實力打幽燕肯定勢如破竹。自己如果說宋軍要大敗而歸。而且事後如果應驗了。那自己真地成神了。

「大宋一再要求我配合北伐。他們對我北上攻擊全取代北不但不支持。反而持否定和戒備之態。如果我把所有軍隊都調到大草原上。大宋人可能限制回易。尤其那些禁止交易地物資可能徹底斷絕。所以。我們陳兵於邊境關隘。同樣也滿足了大宋人地要求。大宋人要求我們出兵威脅。但又不要我們進入幽燕。正好和耶律淳地要求不謀而合。」

羅青漢等人連連點頭。同意李虎地說法。軍將很快抵達居庸關、石門關和紫金關等各處關隘。只待耶律淳一聲令下。即刻進入幽燕。衛甫將帶著遼興軍馬上返回幽燕。至於出兵太原地事。李虎也答應了。朔州距離幽燕太遠。義軍是不是出兵威脅太原。燕京根本不知道。能騙就騙了。不過李虎一再告誡韓。回去後務必告訴燕王。盡快稱帝。這是大遼能否保住國祚地重中之重。

李虎請來董耘,把自己陳兵關隘地事說了一下,只待宋軍北伐,義軍必定從旁協助,但他隱瞞了金軍攻佔中京的消息。董耘隨即告辭,急赴河北前線。

過了兩天,李虎召集各軍將帥和帥府主要官員議事,一是告之最近遼東形勢發展,二是確定義軍今年的目標是全取代北,為此,軍政兩套人馬從現在開始就要忙碌前來,齊心協力,共度難關。

李虎命令閻王軍主帥張高兒率軍進駐蔚州,陳兵于飛狐要塞和紫金關之間,隨時準備進入幽燕作戰。飛雲軍主帥侯概陳兵於可汗州、儒州一線,隨時準備支援燕京。飛雲軍左副帥陳豹率軍從蔚州急赴奉聖州,會合飛雲軍主力。

雲朔軍主帥贏秦陳兵於寧武關一線,他的任務是和大宋邊郡搞好關係,以確保邊境榷場和回易之路的安全。

武勇軍主帥張關羽、神龍軍主帥獨孤風率軍南下朔州,陳兵於偏關一線,一旦接到命令,則渡過黃河,攻擊東勝州。,燕京急報,奚王蕭遐買大敗,遼軍退守古北口和松亭關,金軍隨後減緩了攻擊速度,不過奇怪的是,金軍沒有乘勝攻擊大靈河一線,興中府和宜州一線沒有戰事,這非常奇怪,不知道金軍意圖何在。

李虎聞訊,更加堅定了金軍要掉頭打大漠的想法,他馬上下令,調虎烈軍、怨軍、黑山軍、渤海軍於殺虎口、鎮川堡一線,做好北上攻擊準備,同時要求諸夏和劉志成想方設法尋找遼軍主力,以便大軍北上決戰。等到女真人趕到了大漠,戰場局勢就完全不一樣了。

二月上,大宋使者到,這次除了馬擴外,還來了一個人,叫宇文虛中,四十多歲,長相儒雅,一口川音。

李綱認識,急忙給李虎介紹。宇文虛中才華淵博,性情剛直,在汴京儒林中小有名氣。他是川中成都人,三十歲中進士,當過地方官,後來被提拔到朝廷任起居舍人、國史編修官、同知貢舉,後來又升任中書舍人。大宋皇帝要北伐的事傳開之後,宇文虛中上書堅決反對。他認為宋遼兩國乃百年盟友,唇齒相依,如果宋金結盟,滅了遼國,那麼剛剛崛起的金國勢必會乘勢南下寇掠中原,「以百年怠惰之兵,當新銳難抗之敵;以寡謀安逸之將,角逐於血肉之林。臣恐中國之禍未有寧息之期也」。所以他建議大宋援助遼國以擊敗女真人,維持宋遼百年盟約,維持世代和平。

馬擴也給李虎介紹。去年底,宋軍於河北集結,北伐進入實施階段。宇文虛中馬上再度上書,勸諫皇帝放棄北伐,認為引女真攻遼之策是「納侮自焚」,自取禍事。宰相王黼大怒,把宇文虛中降為集英殿修撰,接著又把他趕出了汴京,叫他到陝西兩河宣撫使司地做了個錄事參軍,給童貫做僚佐。

宇文虛中到了河北,瞭解了更多的狀況,隨即連續上奏,獻十一策,上二十議,結果石沉大海,沒有任何回音。

童貫不喜歡他。兩人一個要北伐,一個反對北伐,意見向左,能一起相處嗎?正好馬擴途徑河北,說要出使大同,童貫藉著這個機會,把宇文虛中打發到大同了,叫他待在李虎身邊,做為兩軍之間的聯絡官。

宇文虛中見到李虎後,第一句話就把李虎嚇住了,「使相在大同的時間恐怕不多了。」
mk2257 發表於 2009-3-5 22:33
第七十六章 一石三鳥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難道大宋知道契丹人丟了中京?他們也從海上盟約推測到女真人要打西京?

女真人打大漠,打西京,最大的對手是義軍,為此,女真人可能從古北口和松亭關撤軍,同時也不打興中府,只用少數兵力保持對大靈河一線的威脅,以此來減輕遼人承受的重壓,繼而讓耶律淳騰出更多兵力來抵禦宋軍,宋軍攻擊一旦受阻,義軍就要東進幽燕,會同宋軍聯手攻擊,如此一來,西京空虛,大草原和西京隨即就成了女真人的獵物。

如果大宋正確估計到了未來形勢的發展,馬擴和他到大同來很可能就要重新商議攻擊之策,也就是說,大宋為了確保山後九州的安全,可能已經在藩鎮之策上做出了讓步。

雙方再次坐下談判。馬擴拿出了皇帝的詔書。

果然正如李虎所推測,大宋皇帝答應了李虎的要求,以五年為期限,五年後,雲中路將全面實行大宋的政策。

不過,有一點他推測錯了,大宋人並不知道契丹人已經丟失了中京,之所以主動做出退讓,都是因為大宋內部,甚至包括北伐軍隊的各部主帥,都在北伐問題上存在著巨大分歧,北伐越是臨近,矛盾越是不可調和,這種矛盾在北伐開始之後有可能來一次大爆發,而這種爆發的結果可能會直接導致北伐失敗。

大宋皇帝和北伐軍統帥童貫為此憂心忡忡,這也是他們至今還沒有確定進攻日期的重要原因,於是,他們無奈之下做出了一個決定,以答應李虎的藩鎮要求為條件,督促李虎出兵攻擊幽燕,先讓李虎打,等到李虎和契丹人兩敗俱傷了,宋軍再開始攻擊,如此不費吹灰之力。輕鬆拿下幽燕。

這個計策有兩個不確定的因素,而且這兩個不確定因素對大宋都不利,一個是李虎攻克了燕京,全取了燕雲,一個是李虎在燕京城下損失慘重,最後因為實力不濟。讓女真人搶去了西京。

李虎全取燕雲,實力大增,藩鎮之禍指日可待。以李虎的藩鎮要求來看,即使大宋沒有削藩之心,李虎也有南下寇掠中原之意。當初大宋皇帝不讓李虎進攻幽燕,原因正在如此,他必須讓宋軍拿到幽燕繼而遏制李虎實力的發展,但現在朝廷對北伐不堅決,北伐軍也沒有進攻的強烈慾望。臨陣換帥更是兵家大忌,這種情況下,大宋皇帝不敢指望北伐軍了。又把希望寄托在李虎身上,不過他又害怕李虎全取燕雲,養虎為患,所以左右為難,患得患失。

以童貫、王黼等主戰大臣為首的宰執們經過仔細商議後,告訴皇帝,可以請女真人幫忙。按照海上之盟的約定,宋軍打西京、燕京,金軍打中京。但現在西京被李虎奪去了,大宋又害怕李虎將來禍亂中原,那不如請女真人乘著李虎和契丹人在燕京激戰的時候,出兵抄掠其後路,把西京拿下。李虎打下西京後就放棄了遼西,目地是以代北為根基生存發展,由此可以想像大同對李虎和遼東義軍的重要性,這時李虎若聽說金軍攻打大同,必定從幽燕撤軍。和女真人展開激戰。如此一來,宋軍不費吹灰之力,既能乘著遼軍奄奄一息之際拿下了燕京,又能利用女真人重創甚至消滅李虎。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那時宋軍已經在河北集結更多的軍隊,宋軍可以乘機西進,再把傷痕纍纍的金軍趕出大同,收復山後九州。

這個計策好,解決了所有的難題。可以把三個對手一次性解決掉。可謂一石三鳥,一箭三雕。絕妙好計。

既然算定李虎要完蛋了。那答應李虎地藩鎮要求就是一件無所謂地事。反正他和遼東義軍馬上就要成為大宋收復故土地犧牲品。在他臨死之前。在他最後瘋狂之前。給他一些甜頭。把他哄得團團轉。對大宋而言乃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馬擴聞訊大驚。極力勸諫。此計純粹是一廂情願。幾位宰執們坐在家裡憑空臆想。根本不瞭解遼東形勢。也不知道李虎地厲害。「假若答應李虎地藩鎮要求。將來勢必尾大不掉。藩鎮之禍旦夕可至。」

皇帝和一幫宰執們此刻都沉浸在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收復故土剷除憂患地夢幻當中。哪裡聽得進去?對馬擴地勸諫更是嗤之以鼻。認為他毛頭小子一個。就知道瞎胡鬧。懂個屁啊。上次叫他到大同宣旨。賜封李虎為王。結果他小子竟然擅自作主。把賜封聖旨又帶回來了。簡直無法無天。

皇帝也很生氣。鄭重警告馬擴。不要違抗自己地命令。馬擴也來氣了。既然你認為我不能勝任。那我就不幹了。我要去北伐軍。我要去前線打仗。皇帝一聽。火氣更大了。你小子不得了了。我說你兩句你就要拿翹撂挑子。你威脅我啊?皇帝當即下令。你去童貫地宣撫使司做個參軍事吧。既然你要打仗。要為大宋衝鋒陷陣。那你就去吧。不要再回京了。不過去宣撫司就職之前。你先到大同去一趟。任務是宣旨。把上次沒有做完地事做完了。然後滾到北伐軍裡打仗去吧。

馬擴怒氣衝天地出了汴京。而趙良嗣卻奉旨急赴黃龍府。

李虎看完皇帝地手詔。當即明白了宇文虛中地意思。勃然大怒。狗娘養地東西。你以為老子是白癡啊?你算計我。我還要算計你呢。

「我的大軍正在陸續抵達石門關、居庸關和紫金關各道關隘。」李虎一口就答應了,「請問,哪一天發動攻擊?」

李虎答應得非常快,非常爽快,這讓馬擴頭皮發麻,暗自驚懼。以他對李虎的瞭解,李虎肯定識破了大宋的計謀,接下來他就要想辦法盡量化解對義軍不利的事,而對義軍有利的事,他勢必牢牢把握住,並把它迅速轉化為最大利益。官家啊,你怎能聽王黼那幫人的話?他們天天待在汴京,紙上談兵,知道個屁啊,大宋是你的江山,是你的國祚,你怎能如此糟踏?你要知道這世上沒有笨蛋,更沒有不勞而獲地便宜事,你聽那幫混蛋的話,等於是自取其禍啊,這下大宋十有八九要倒霉了,中原百姓又要遭殃了。

「我不知道。」馬擴臉上的表情很無奈,無奈中夾雜著一絲憤怒,「我不回汴京了,我直接去河北,到宣撫司就職,這是我最後一次代表官家出使,以後你就看不到我了。」

李虎愣住了,和董小丑、羅青漢等人互相看看,非常驚訝。一直以來,大宋和遼東義軍之間的聯繫主要靠馬擴,尤其現在這個時候,馬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誰知大宋皇帝竟然在這個關鍵時刻把馬擴趕出了汴京,這太不可思議了。

「為什麼?」李虎問道,「陛下難道不知道眼前的形勢?」馬擴苦笑搖手,「我是西北軍的人,我要去打仗。」接著話題一轉,說到了宣旨的事,「這次不一樣了,我不但帶來了聖旨,還帶來了漢王的印綬,所以你要在一個正式場合下接受拜封。」

正式接受拜封等於公開投宋,等於向天下宣告李虎和遼東義軍投奔大宋了,以後李虎就是大宋地藩王,遼東義軍就是大宋的軍隊了。

李虎斷然拒絕。理由很簡單,遼東義軍的內部很複雜,有些人願意投奔大宋,有些人未必願意,比如這次撤出遼西,就有很多人拒絕跟隨,由此推及,李虎突然公開宣稱投靠了大宋,必將在義軍內部引起極大震動,甚至引發分裂和內亂。這些年來,李虎投奔大宋的事在義軍是絕對機密,知道的人非常少,雖然李虎曾在重要場合告訴義軍將帥們,義軍在發展過程中要投奔大宋以獲得壯大的機會,但那僅僅是應對未來的一種策略,而這個策略從付諸實施到實現,需要時間,更需要恰當的時機,否則後果難料。

馬擴瞪著李虎,怒不可遏,恨不得把他吃了。

李虎先是向大宋要藩屬國地位,現在大宋把藩屬國地位給他了,他倒好,竟然連個大宋的旗子都不舉,這算什麼?這也叫投奔大宋?你騙誰啊?你把我們大宋當什麼?你把我們大宋皇帝置於何地?就憑你現在這個態度,這種做法,你如何取得大宋地信任,大宋怎麼相信你地忠誠?

李虎理都不理他,向他伸出大手,「把聖旨和印綬給我。」

「這是封王的聖旨,這是漢王地印綬,我怎能隨隨便便給你?」馬擴怒聲叫道,「你這樣野蠻無禮,是對我們大宋和大宋皇帝的侮辱。」

李虎冷笑,衝著身後的王大忠招招手。王大忠心領神會,帶著人就衝向了館驛,你不給,老子就明搶。

馬擴氣得破口大罵,但這是李虎的地盤,他又能怎樣?徒呼奈何。這令他想起了當年黑山突圍途中,李虎用自己老爹相性命奪走詔書的事,由此想到將來,馬擴不寒而慄,以李虎的狡詐和殘忍,大宋那幫昏庸無能的君臣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mk2257 發表於 2009-3-5 22:34
第七十七章 聯夏抗金
馬擴走了,李虎送出三十里之外。

這次分手,兩個人再見面的機會就很渺茫了,畢竟馬擴職位低,過去得到重用是因為皇帝需要他,欣賞他,現在他把皇帝得罪了,把童貫、王黼等一幫宰執們也得罪了,而且根據現在的形勢來看,他的作用的確不大了,極有可能就此棄用,就像李綱、宇文虛中一樣,凡是反對北伐的人最後都會被棄用。

李虎對他抱著感激之情。老爹失蹤後自己在遼東舉目無親,唯獨一個鐵鷹還利用自己,就在自己最絕望的時候,馬擴出現了,並給自己指引了一條路。自己能有今天,某種程度上都是得益於馬擴,而自己幾年來所走的路,基本上都是在沿著當初馬擴所制定的目標前進,如果沒有馬擴,也就沒有自己的今天。

馬擴從李虎的眼睛裡讀到了那種發自內心的真誠的感激,但這種感激讓他害怕,讓他痛苦,讓他深深自責。他捫心自問,為了收復故土,自己沒有做錯,李虎為了生存,也沒有做錯,真要說錯了,那就是老天錯了,老天不應該在一個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讓自己錯誤地碰到李虎。

「不要送了。」馬擴勒馬停下,衝著李虎揮了揮馬鞭,「天太冷,你回去吧。你現在事情多,不像在黑山時候那樣悠閒了。」李虎笑笑,催馬上前,和他並轡而行,想說什麼卻又沒有說出來。如果宋軍北伐大敗,必定損失驚人,馬擴會不會死?

「回去吧。」馬擴再度勸道,「再送下去,你就要摸黑回城了。」

李虎望著他,忽然問道:「你留下來,留在大同,好不好?」

馬擴心裡一酸。眼眶突然紅了。他感激李虎,感激李虎把自己當朋友,感謝他對朋友的這份心意。李虎這句話的意思顯然是擔心幽燕戰場,但換句話說,他是不會打燕京的,大宋皇帝和宰執們的一廂情願落空了。宋軍要獨自北伐,要獨自面對絕地反擊的遼軍,然而,北伐軍內部不但對北伐決策持有不同意見,各軍之間也是矛盾重重,這種情況下,北伐的勝算到底有多大?西北軍不久前先是在西北戰場上遭遇慘敗,遠征方臘又遭到重創,接著又到河北參加北伐。短短三年來,從西北到江南,從江南到河北。行程萬里,連番血戰,軍隊損耗極其驚人,西北軍今日的戰鬥力可想而知。如果宋軍是只病虎,那遼軍就是垂死的惡狼,病虎對惡狼,誰勝誰負?

「使相,你不打燕京?」馬擴直截了當地問道。

李虎策馬而行,久久不語。

馬擴冷笑。「使相,你的目標到底是什麼?當年我們在黑山推演遼東局勢地時候,最終目標就是到幽燕,到幽燕投奔大宋,如今你都做到了,你也封王了,做藩鎮了,你還想要什麼?」

李虎勒馬停下。低聲說道:「二十多天前。金軍攻克了中京。」

馬擴駭然心驚。兩眼驀然瞪大。失聲驚呼。「這怎麼可能?」

「我不也拿下了西京嗎?」李虎笑道。「我能拿下西京。女真人為什麼不能拿下中京?」

「中京若失。遼軍五京僅存其一。國祚亡矣。」馬擴急切問道。「這麼重大地消息。你為什麼不告訴汴京?為什麼現在才告訴我?」

「這就是我不能去打燕京地原因。」李虎說道。「女真人馬上就要來了。我若想在代北立足。今年就有一番血戰。」

這個馬擴能理解。他對李虎地怨恨也頓時減去幾分。接著他想到了幽燕戰場。想到了驚慌失措地遼軍。不出意外地話。北伐軍這次地確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拿下燕京了。

「你現在告訴我,是什麼意思?是要我稟奏汴京嗎?」馬擴問道。

「我希望你能留在大同。」李虎說道,「我已經是大宋的漢王,遼東義軍也是大宋的軍隊,你為什麼不能留下?你要知道,今年大宋的主戰場不是在幽燕,而是在陰山南北。幽燕遲早都是大宋的,但雲朔卻不一定,如果被女真人搶去了,大宋佔據了幽燕又有什麼用?」

「不,我要去河北,我要去打幽燕。」馬擴想到了西北軍,想到了那些過去朝夕相處的兄弟,他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契丹人就剩下一個燕京了,他們勢必要垂死掙扎,這也是一場血戰,我要到幽燕戰場上去。」

接著他看著李虎,鄭重說道:「我要把這個消息告訴官家,告訴汴京。」

李虎歎了口氣,「你知道我為什麼不把這個消息告訴汴京嗎?因為我需要援助,需要大量的糧草輜重,如果幽燕戰場同時打響,汴京就要同時給兩個戰場輸送糧草,無疑,大宋只會力保幽燕戰場,他們絕不會支援我,如此一來,大同危矣,山後九州極有可能失而復得。」

馬擴沒有說話。李虎是有道理的,雖然李虎的目地是為了保住大同,保住自己的地盤,但如果沒有大同,沒有山後九州,大宋就算拿下了幽燕,也是處在女真人的攻擊之下。山前山後是一個整體,這個整體防禦缺了誰都不行。不過,從眼前地利益來說,大宋必須即刻拿下燕京,從而迅速掌握遼東戰場上的主動權,否則將來必定受制於人。

馬擴搖了搖頭。為了大宋,為了防患於未然,我必須把這個消息送回汴京,以便讓官家下旨即刻發動攻擊。

李虎濃眉緊鎖,似乎為自己的失言而懊惱,但旋即又笑了,「隨你吧,這個消息瞞不了多久,無所謂了。」

馬擴拱手告別。李虎把他喊住了。一個扈從牽著一匹戰馬走了過來,戰馬上有好幾個大包裹,捆綁得結結實實。扈從把馬韁遞給了馬擴的屬下。

「此去河北,長途跋涉,我備了些常需之物,路上或許能用得上。」李虎笑道,「我給嫂夫人也備了一些東西,請代為問候。」

馬擴連聲感謝,然後打馬如飛而去。

李虎駐馬山崗之上,望著馬擴逐漸消失的背影,臉上露出一絲淡淡的笑意。大宋皇帝聽到這個好消息,會拿出什麼新對策?是即刻進攻還是派人招降?大宋的皇帝一向喜歡撿便宜,十有八九要招降,而耶律淳可以籍此機會獲得足夠的喘息時間。希望他能堅持下去,只要我在大草原上擊敗女真人,整個燕雲戰場就控制在我的手上。請宇文虛中,李綱作陪。

宇文虛中很健談,詞峰犀利,在席間他直言不諱,當著李虎地面闡述自己聯遼抗金的理由,不過,當說到大宋內部的事,他就閃爍其詞了,這使得他的觀點缺乏很多支撐的依據。

「以你的意思,這次北伐可能要無功而返?」李虎問道。

「即使成功了,對大宋也是一個重創,尤其是對大宋的百姓來說,更是一場苦難。」宇文虛中搖頭長歎,說了一半不說了。

李虎請他解釋一下。

「打仗要糧食,要武器,要民,說到底就是要錢,但這幾年,宋軍先是在西北打,然後在江南打,現在又北伐,要打幽燕,動輒就是調用十萬、二十幾萬的軍隊,我們可以算算,這幾年大宋打仗花了多少錢。」宇文虛中苦笑道,「粗略估計,至少打掉了兩億貫到三億貫,也就是說,大宋最近三四年的賦稅收入全部用來打仗了,但大宋除了打仗就沒有其它地開支嗎?有,最大的開支就是賑濟和修繕河渠。自從四年前黃河決堤後,大宋災禍不斷,水災旱災年年不斷,大宋這幾年用來賑濟和修繕河渠的錢至少也有一億萬貫。」

「使相,大宋一年的賦稅收入大約為八千萬貫左右,請你算算,大宋國庫還有沒有錢?沒有錢怎麼辦?簡單,盤剝百姓,苛捐雜稅,想盡一切辦法從老百姓頭上挖錢,敲骨吸髓。比如這次為了北伐,朝廷就利用各種借口,甚至逼著百姓納錢買徭役,一次性就收了六千萬貫。」

「六千萬貫是不是很多了?的確很多,差不多大宋一年的賦稅收入了,但只夠十萬大軍打兩仗。北伐如果打贏了,那還能交待得過去,打輸了那就血本無歸。最終受害者是誰?是百姓。百姓是國之本,你把一國之本逼上絕路,你這個國就危險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宋江方臘之禍已經初顯危機之端倪,北伐之後,恐怕宋江方臘之禍將愈演愈烈,所以,我一再對官家說,我不是不支持北伐,而是不支持現在北伐,北伐需選擇一個正確的時機發動,否則必受其害。」

李虎受教,想了很久,他問道:「你說我在大同的時間不多了,我深表同感,但我想知道,你認為我在大同能待多久?」

「你的敵人不僅僅有契丹人,女真人和黨項人,還有大漠上地阻卜人、敵烈人和烏古人。」宇文虛中說道,「契丹人不行了,國祚將亡,大漠上地蕃族勢必乘勢而起,因此,我認為你在大同的時間最多也只有兩三個月了。」

李虎神情一凜,馬上問道:「可有對策?」

「如果聯遼抗金,問題就能解決了,但這辦法不行,宋軍要北伐了,以只好退而求其次,聯夏抗金。」

「聯夏抗金?」李虎驚訝地問道,「和黨項人聯手?」
mk2257 發表於 2009-3-5 22:35
第七十八章 神秘而強悍的西夏
李虎對西夏很陌生,他對這個王國的瞭解最初來源於老爹的故事,但也就是個蠻荒小國的印象而已,直到義軍進入西京道作戰後,他才從山後人的描述中知道了大夏國和它的統治者李氏皇族。因為西京道毗鄰大夏,再加上遼國已經岌岌可危,不難預見到這個神秘的西陲王朝即將加入到代北戰場,在瓜分契丹人的盛筵上分一杯羹。由此李虎才開始重視它,瞭解它,但因為軍務纏身,時間有限,他對大夏國的瞭解只有一鱗半爪。

現在宇文虛中提出聯夏抗金之策,以確保大同和山後九州的安全,李虎才突然意識到自己因為不熟悉大西北而疏忽了大夏國。義軍若想在代北立足,強大的敵人不僅僅只有女真人,還有那數百里之外的黨項人。

李虎虛心求教,詢問大夏國的事。

宇文虛中和李綱隨即給李虎詳細介紹。

大夏國位於大西北,宋人稱之為西夏,這是一個以黨項族、漢族和吐蕃族為主的王國,疆域方圓數千里,至今為止已經立國七十餘年。

黨項族世居青海東南部,據說其先祖是羌人,而大夏皇族卻是鮮卑人,是大魏(北魏)皇族拓跋氏的後代。黨項人自隋唐時起內附中原,首領拓跋赤辭受唐王朝賜李姓。

唐初,黨項人受吐蕃威逼,請求內遷,大唐皇帝同意了,於是自青海向西北方向大遷移,歷經百年才逐漸穩定下來,並形成了以夏州(西靖邊線)為中心的平夏部,慶州(甘肅慶陽縣)隴山以東的東山部和橫山地區的南山部等聚居地。

唐末,黨項人因剿黃巢有功,受封夏州定難軍節度使,統轄夏州等五州地區。進爵夏國公,首領復賜李姓。兩百年來,他們一直統治著甘肅一帶。

宋初,太祖削藩,迫使其獻出夏、綏、銀、宥、靜五州領土,威脅到黨項人的生存。這時。西夏王朝的奠基者李繼遷出現了。他當時是夏州定難軍管內都知蕃落使,得知大宋削藩,隨即舉旗叛宋,並結援遼國收復五州,寇掠大宋,打下了一大片疆土。他的兒子李德明繼位後,採取倚遼和宋之策,西掠吐蕃健馬,北收回鶻銳兵。同時向遼,宋稱臣。遼、宋也各為其利,對李德明竟相封王進爵。

李德明死後。其子李元昊繼位。李元昊實施了一系列振興策略,去除了唐、宋賜姓,改姓嵬名。七十多年前(宋寶元元年,公元1038年)十月十一日正式稱帝,國號大夏,史稱西夏。

李元昊遣使到宋,要求大宋皇帝正式承認他的皇帝稱號。宋夏戰爭隨即爆發。李元昊很厲害,在好水川和三川口連敗宋軍,仁宗皇帝無奈。只好冊封元昊為夏國王,承認黨項人的割據地位。同年遼夏戰爭爆發,契丹人想趁火打劫,結果也被擊敗了。

於是。天下形成了宋、遼、夏三足鼎立之局面。

西夏地疆域東臨黃河。西界玉門關(今甘肅敦煌西小方盤城)。南接蕭關(今甘肅環縣北)。北抵大漠。轄地二十二州(包括今寧夏及陝西北部、甘肅西北部、青海東北部及內蒙古部分地區)。實力強悍。

李虎聽得津津有味。至此才對西夏有了個清晰地認識。但他對西夏地歷史不感興趣。他最關心地是西夏有多少軍隊。如果西夏對代北用兵。它能動用多少軍隊。

「正常情況下。黨項人可以動用十萬到十五萬軍隊攻打代北。」

宇文虛中這句話剛剛說出來。李虎就傻住了。在他地印象裡。黨項人大概和阻卜人差不多。有個幾萬軍隊不得了了。哪知宇文虛中一張嘴。就是十萬以上地軍隊。這讓李虎意識到自己在代北策略上出現了嚴重錯誤。自己地主要對手不僅僅是女真人。還有這個和大宋斷斷續續打了幾十年仗地黨項人。這個對手甚至比女真人更可怕。

宇文虛中隨即說到了西夏地制度。

西夏的律制深受大宋的影響,官制、軍制等各項制度基本上模仿大宋。

西夏的中樞由中書省、樞密院、三司和御史台等機構構成,其中樞密院是西夏最高軍事統御機構,下設諸司。

西夏的軍隊由帳前侍衛親軍、擒生軍和地方軍三部分組成。帳前侍衛親軍由質子軍、皇帝衛隊和京師衛戍部隊。質子軍五千人,號稱「御圍內六班直」。皇帝衛隊又叫鐵騎衛隊,重甲騎兵,三千人。京師衛戍部隊,兩萬五千人,並配有七萬名隨軍雜役,這些雜役其實就是衛戍軍的預備軍。

擒生軍人數約十萬,是西夏的精銳部隊,其主要任務是承擔攻堅和機動作戰。這支軍隊的士卒都是在歷次戰鬥中生擒地敵軍俘虜,都是黨項人的奴隸,故此得名。

西夏的地方軍分左、右廂,由十二監軍司統領,大約五十萬軍隊,其兵種主要是騎兵和步兵,而騎兵是主力,尤其以「鐵繇子」著稱地重甲騎兵最為精悍。其步兵號「步跋子」,多在作戰中配合騎兵作戰。炮兵號「潑喜」,裝備有輕型拋石機,又叫旋風炮,戰鬥中立於駱駝鞍上,發拳頭大小的石彈攻擊敵人。

西夏軍隊主要是戍守京畿和防禦宋遼,所以在西夏都城興慶府附近駐有十五萬軍隊,在宋夏邊境常駐十萬軍隊,在遼夏邊境常駐七萬軍隊,還有三萬軍隊在西境,以控扼西蕃和回紇諸族。

「六十萬大軍?」李虎駭然驚呼,根本不敢相信。帳前侍衛親軍三萬三,擒生軍十萬,地方軍五十萬,西夏竟然有六十多萬軍隊,匪夷所思。

李虎冒冷汗了,他的代北之策不是有錯誤,而是錯得離譜了,他把女真人當作主要對手,完全搞錯了。女真人目前的兵力保守估計應該在五十萬以內。但女真人要分兵駐守京畿,要駐守上京、中京和東京,現在還要陳兵於古北口、松亭關和大靈河一線,如此算下來,女真人能調到代北的兵力最多不超過二十萬。

義軍有十五萬人,加上大遼皇帝的軍隊也在大草原。三分互戰,義軍尚有一戰之力。

然而,他漏算了西夏人,他完全沒有想到西夏人的兵力竟然多達六十萬。遼東大亂,西夏人肯定關注已久。記得當年耶律淳發動第三次東征的時候,還派耶律大石出使西夏,請西夏牽制宋軍。這樣推算,西夏人肯定一直注視著遼東,注視著代北。尤其是代北。因為毗鄰西夏,因為水草肥美,州縣富庶。黨項人可能垂涎已久,看到機會來了,他們怎麼可能視而不見,任由拓展疆土的機會白白丟失?

假如西夏人乘機發動東征,調用十萬到十五萬軍隊到代北戰場,自己就是腹背受敵,大同地確難以保全。

義軍和女真人有盟約,有共同的敵人契丹人,某種時候還有默契。即使翻臉了,但面對共同地敵人,雙方還是有合作的可能,所以女真人不是主要對手,義軍最主要的對手是西夏人。西夏是遼國的盟友,它出師有名,它實力強悍,它距離大同也很近,假若西夏人在義軍激戰草原之際。突然從黃河方向殺過來,奇襲大同,義軍進退失據,必定敗亡。

李虎再度想到了老爹的故事。

老爹的故事裡沒有自己,也沒有遼東義軍,如果老爹地故事是對真實世界地預測,那麼自己和義軍可能突然間就灰飛煙滅了。自己一直想不通,找不到灰飛煙滅的緣由,現在知道了。自己和義軍是被黨項人吞噬了。太可怕了。自己至今還不知道西夏軍的厲害,而義軍將帥們更是對黨項人不屑一顧。不知道對手。輕視對手,不死才是怪事。僥倖的是,自己一直得到了上天的眷顧,這次也是一樣,在自己即將北上大草原的時候,宇文虛中來了,老天把一個可以拯救自己的人送來了,僥天之悻,只是可惜的是,他來遲了。宇文虛中以為李虎不相信自己地話,急忙解釋。

「黨項人保留了古老地部落傳統,全民皆兵,凡壯丁,平時畜牧農耕,戰時則參加戰鬥。西夏軍隊最小地編製是抄,每抄由三人組成,主力一人,輔主一人,負擔一人。」宇文虛中說道,「西夏六十萬大軍只是常備兵力,假如全國動員地話,至少可以集結八十萬大軍。」

「大宋和黨項人互相征伐,已經近百年了,但大宋非但沒有收復故土,反而丟掉了不少疆土,其中西北兵力上地劣勢也是原因之一。」

「現在的西夏皇帝叫李乾順,三歲登基,十二歲從母梁太后御駕親征,率軍五十萬攻宋,十五歲時再從梁太后率四十萬大軍攻宋,十六歲親政。親政後,其整頓吏治,減少賦稅,注重農桑,興修水利,勵精圖治,並採取聯遼攻宋之策,屢屢寇掠大宋,奪取了大宋大片土地。」

「近二十年來,西北戰事頻繁,四十萬西北軍為了戍守邊境,浴血奮戰,而大宋也給西北戰場上的巨大消耗嚴重拖累,國庫空竭,負債纍纍,這一切,都和西夏皇帝李乾順的聯遼攻宋之策密不可分。」

「三年前,西北悍將劉法陣亡,十萬西北精銳全軍覆沒,這給了西北軍沉重一擊,西北邊境的形勢更是岌岌可危,但就在這個時候,李乾順通過契丹人的斡旋,主動議和大宋。此刻西夏人在西北戰場上已經掌握主動,在兵力上也具有明顯優勢,他們卻主動要求議和,為什麼?」
mk2257 發表於 2009-3-5 22:36
第七十九章 以不變應萬變
李虎可以估猜到李乾順的議和目的,他要養精蓄銳,他要一展宏圖。

李乾順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皇帝,他既然有雄才大略,當然有非同一般的雄心壯志。當他知道大宋意在北伐收復故土,他肯定意識到西夏人的機會就來了。當宋遼激戰之刻,當契丹人腹背受敵之際,黨項人就可以出手了,南下可以打大宋,東進可以打大遼,不管打哪一頭,大夏國都有巨大收穫。

相比起來,現在打大遼最符合他的利益需求。大宋太強大了,而大遼已經傾覆在即,柿子當然要撿軟的捏,不打契丹人還能打誰?

遼夏邊境的天德軍、雲內州都在河套以西,水草肥美,是畜牧的好地方。東勝州包攬黃河東西兩地,有草原有耕地,更重要的是,它是進攻大同和山後九州的必經之路,拿下了東勝州,西夏人就能打大同,就能南下打朔州,直逼太原,進攻大宋富庶的河東路。

西夏軍一旦殺進河東路,再以一軍攻打陝西四路,大宋必定顧此失彼,此刻宋軍主力都在北伐戰場,無力回援,於是西夏人極有可能攻取長安,佔據大宋大片疆土。退一步說,西夏人即使不能打下長安,但拿下大同和山後九州,也是大大拓展了疆土。再退一步,西夏人即使打不下大同,至少可以確保天德軍、雲內州和東勝州,這也很好了。

總而言之一句話,李乾順在關鍵時刻和大宋主動議和,給自己爭取到了三年的休養生息時間,這對於西夏軍隊來說,足夠了,他們已經蓄勢待發了,很可能已經出發了。

宇文虛中的分析和李虎的猜測差不多。

「我在反對北伐的奏疏中曾經提到西夏人的議和,勸諫官家要小心戒備,不要鷸蚌相爭,給李乾順這個漁翁撿了個大便宜。但官家置若罔聞,不予理睬,認為西夏已經給大宋拖垮了,沒有個五年十年恢復不了元氣。」宇文虛中苦笑道,「官家完全理解錯了,他根本不會想到。在西北戰場上,損耗最大的是我們。」

「兵力上的損失我們就不說了,我們就來說說運輸消耗。西北因為戰爭頻繁,人煙稀少,田地荒蕪,賦稅極少,前線大軍和西北州縣的錢糧物資大都從南方北運,每打一仗,糧草運輸的損耗都非常驚人。相反。西夏人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他們地運輸路程很近,從國都興慶府到前線。遠者一千多里,近者則只有數百里,甚至一兩百里。他們以馬軍為主,將士們帶上乾糧,來去神速,隨時可以返回補充,這大大節約了運輸消耗,從而也節約了大量的錢糧。」

「官家和宰執們認為大宋有錢,打得起這個仗。為了北伐,為了收復故土,竭澤而漁,不顧一切了。」

宇文虛中仰天長歎,「或許有那麼一天,他們會發現,為了北伐而發動的西北大戰其實不是拖垮了西夏人,而是拖垮了我們自己,到了那一刻。我們還能亡羊補牢,還能買一副後悔藥吃下去嗎?」

李綱輕輕咳嗽了兩下。然後勉強擠出一絲笑容。慢吞吞地說道:「目前地形勢對大宋還是有利地。」他指了指李虎。「使相拿下大同。收復山後九州。已經佔據了先機。只要我們力保大同不失。死守山後九州。不管是女真人還是黨項人。他們都無法達到目地。」

「敵人太多了。」宇文虛中歎道。「現在地大同就像一塊血淋淋地肥肉。它地血腥味引來了大漠上地一頭頭惡狼。接下來地廝殺非常殘酷。使相即使有三頭六臂。但如果沒有大宋在錢糧武器上地援助。恐怕凶多吉少。」

李虎心中驀然戰慄。情不自禁地打了個冷戰。老爹地故事果然沒有錯。本來我以為自己殺到代北。從死地跳到了活地。誰知我在一個錯誤地時間選擇了一個錯誤地地方。不但沒有把義軍帶出活路。反而徹底陷入絕境了。早知如此。我還不如留在遼西。最起碼不會有滅頂之災。

「幾年來。使相就是一股流寇。殺到那搶到那。所以能維持一支大軍。到了遼西因為大宋開放了邊境榷場。使相以戰馬換取援助。加上海上回易地收入。使相勉強支撐了兩年多時間。」宇文虛中望著李虎。目露擔憂之色。「到了雲朔。使相因為佔據了西京而獲得大量錢糧。依舊可以支撐。但現在使相要統領十幾萬大軍出戰。幾個月地仗打下來。耗費驚人。使相如何支撐?」

「所以。你地意思是聯夏抗金?」李綱問道。「但是。使相以什麼身份聯手黨項人?是以大宋地漢王、雲中路制置大使地身份。還是以遼東義軍總帥地身份?現在大遼地皇帝就在大草原上。而李乾順就是他地女婿。兩國又有盟約關係。假如他們聯手。西夏人怎會與使相結盟?即使西夏人願意結盟。那麼他們地條件肯定是要代北地西部州縣。請問使相能答應嗎?」

李虎忽然想到了一件事。頭皮頓時陣陣發麻。大遼皇帝或許不願意割讓土地。自己也不願意答應這個條件。但女真人願意。女真人如果派使者結盟西夏。兩國聯手。先把大遼皇帝趕到漠北。再把自己趕進河東路。那代北就是他們地了。兩國可以平分代北。各取其利。

「不答應也得答應。」宇文虛中說道,「如果女真人和西夏結盟,那代北形勢就完全失控,大同勢必丟失。大同一失,即便女真人因為關切燕雲戰場而停止攻擊,但西夏人不會,他們會乘機南下太原,攻打河東路。」

宇文虛中總算把心裡話說出來了。他要李虎聯夏抗金,不是為了李虎,也不是為了保住大同,而是要確保河東路的安全,確保西夏人不會南下寇掠,而這大概正是他反對北伐地原因之一。或許在他看來,只有聯遼抗金,只有保住大遼國祚,才能維持宋遼和宋夏的盟約,才能維持天下三足鼎立的格局,繼而確保陝西和河東的安全,確保河北和中原的安全。

至於李虎和遼東義軍的生死,至於代北能否守住,其實根本不在他的考慮之列。

宇文虛中三年前就判斷西夏主動議和的背後埋藏著更大的陰謀,而這個陰謀來自於大宋地北伐,但大宋皇帝對他的警告置若罔聞,汴京的宰執們對他的預言更是嗤之以鼻,大宋的宰相不但不聽他的,反而把他趕出了汴京。宇文虛中心憂如焚,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童貫一腳把他踢到了代北,而目前代北局勢的發展正好影響到天下格局的變化,所以宇文虛中迫不及待地就來了,而且看到李虎後馬上說了一句足以引起李虎注意的話。李虎注意到了,召見了他,也聽懂了他地話。他和馬擴一樣,忠誠於大宋,誓死都要為大宋而戰,為了達到這個目地,他們可以犧牲一切,比如遼東義軍和代北對他來說都是盡忠大宋的工具,都可以無條件地犧牲掉。

李虎笑了起來,「聯夏抗金,地確是保住大同的好主意,但以我看來,你來遲了,當你坐在這裡告訴我要聯夏抗金的時候,黨項人的軍隊或許正在開進天德軍,或者已經逼近黃河。」

「以不變應萬變。」宇文虛中毫不猶豫地說道,「你佔據了大同,佔據了先機,你不去打他們,他們會來打你。契丹人也罷,女真人也罷,黨項人也罷,都要來打你,如果你主動北上,豈不正好送上門,羊入虎口?相反,如果你死守大同,那形勢就完全變了。」

「你的軍隊以步軍為主,你死守大同等於以己之長攻敵之短,等於牢牢控制了代北戰場的主動權。你不動,你的敵人就要動。你的敵人有三個,彼此為敵,假如他們開始互相廝殺,你的機會就來了,只要找準機會,一打一個准。打完了你再回來,再守大同,再尋找機會,再打他們。時日一久,各方實力此消彼長,你的主動權就更大了,這時候他們為了各自的利益需求,會主動前來結盟,而使相則可以結盟黨項人和契丹人先把女真人擊敗,然後再和黨項人聯手把契丹皇帝趕到漠北去,最後,你們可以平分代北。」

「到了那個時候,大宋的北伐結束了,幽燕也拿到手了,接下來就輪到黨項人要倒霉了,除非李乾順維持盟約,否則使相可以西渡黃河,而陝西四路的西北軍可以兵出橫山,兩路夾擊,定能重創西夏。」

李虎欽佩至極,虛心受教。

「固守大同還能解決使相最擔心的問題,那就是大宋的錢糧支援。」宇文虛中繼續說道,「大同距離太原不過七百多里,如果各路敵軍猛攻大同,使相可以乘機向大宋求援,一則可以借助這個危機順勢解決遼東義軍整體投奔大宋問題,二則可以得到河東路的全力支援,錢糧武器可以源源不斷地運到大同,如此一舉兩得。」

「好。」李虎拍案叫道,「依你之策,固守大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7

LV:8 領主

追蹤
  • 450

    主題

  • 19387

    回文

  • 4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