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我是趙雲手下的一個兵 作者:色手佛心 (連載中)

傲笑人間風雲客 2009-3-11 13:28:52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300 164772
ooolllddd 發表於 2009-3-29 08:53
第241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4)

    我一說完,諸葛亮便問道:「伯虎如此分法,以何為依據?」

    我緩緩言道:「文史類,便包括基礎漢語、歷史、地理、時政、計算等學科,自然還包括一些兵法理論。而理工類說白了便是器具的構造方面的知識,包括建築、軍械構造等。藝術類,則是教授一些軍號、旗語、密令等之類的學識。至於軍事訓練,這大家都清楚,也便不用我多說了。」

    說完,我看了看諸葛亮和馬良,那二人仍舊搖搖頭,示意不太懂,諸葛亮索性言道:「願細言之。」

    我點點頭,言道:「我初步設想,便是將科目陳列而出,專門教育。有漢語學、歷史學、地理學、時政學、計算學、軍械學、建築學、偵查學、武學、兵法學共十個科目。

    先說漢語學,自然是指基礎的識文斷字。其次歷史學,專門研究自夏商週三代以來,歷經的如春秋戰國,至秦國以至如今的發展史。專門研究過去的一些大事件,原因、經過、結果以及影響。再是地理學,自然是熟悉當今天下的地理情況。時政學,便是討論當今天下形勢的現狀,以及將來將來走的趨勢。對當今的時局有情形的認識。而計算學,自然是有關計算的方法。軍械學,顧名思義,專門研究各種兵器的好處與弊端。用什麼製造,構造如何,怎麼製造,如何使用等等方面的知識。建築學,乃是專門研究攻城守城方面的問題。包括安營紮寨,簡易的戰爭工事…….」

    一番話下來,我口乾舌燥,最終講完時。那二人猶自在沉思中。

    最後我歎道:「上面我說的那些,實際上可能還遠遠不夠詳細。甚至,便是我歸結地這十類,也不全面。」

    聞言,諸葛亮急是歎道:「伯虎之言,真是聞所未聞!」

    馬良卻問道:「有必要將科目分得如此詳細麼?」

    我一愣。

    這時馬良又道:「學如此多東西。又要學到何時,一個學生方才能學完畢業?伯虎如此,是否有些太過苛刻了吧?」

    聞言,諸葛亮笑道:「若真如伯虎這般做法,只怕到時候荊州學院出來的學生,怕是個個都是當時大才了!便是亮與之相比,亦要汗顏三分吶!」

    聽他們這麼評判我,當下我急是冷汗泠泠。是啊,有必要給荊州學院的學生教這麼多東西麼?要知道。此時可是古代啊!

    這時我想了想,言道:「卻是風疏忽了。如此,該當如何是好?」

    諸葛亮思慮了一陣,這才答道:「科目倒是齊全,眾人若是全部要學,自然麻煩。須知個人皆有所長,大可讓學生選擇專門性的學科,學習專門的知識。培養一技之長。至於全面的人才,短時間內培養,確是有些艱難。」

    我點點頭,言道:「也便只能這麼辦了。」

    這時馬良又忽地問道:「既是有如此多地科目,當下學院的先生卻是從何處而來?」

    一聽此言,我當下卻也驚醒過來。是啊,哪裡有這麼多專業的老師?難道讓我一一去教?再說。我有這麼大能耐麼?

    見我陷入沉思中不發一語,這時諸葛亮見了,拍了拍我的肩膀,言道:「此些事情,著實要讓伯虎費心了。所幸時日尚多,也不必急在一時。伯虎自當在此好好思慮一番,待清晰了思路,再與我等說來聽之,亦未遲也。如此,當下不打擾伯虎思考了。亮與季常這便告辭。」言罷,遂拉起馬良,飄然而去。

    他們這一走,驛館立時有寂寞下來。而此時,眼看他們走遠,我急是在深思,我這些日如此混沌度日。真是什麼話都敢說。是不是有些太過了?

    諸葛亮那裡我見一次確是怕一次了,自己身份的問題。恐怕怎麼說來著,也肯定讓諸葛亮有些疑心了。至於猜忌麼,那倒沒有。諸葛亮早便知道我趙風是一個心中不曾有野心之人,他火眼金睛,識人之準,應該不會還懷疑我對劉備有所企圖吧。

    便是如今諸葛亮讓我擔任荊州學院的院長這一件事情看來,諸葛亮對我還是信任的。只是,也不知道他這是因為他知道我胸中有些學問呢,還是因為他真想把我牢牢釘死在荊州學院裡,以後少有上陣殺敵的機會。

    想著這些頭疼事,當下我腦子都昏了,急是猛地搖了搖頭,苦笑道:「一切走一步看一步吧。」

    打定了主意,當下我便也收起混亂的思緒,開始惦記起自己當下地任務了。

    荊州學院的院長,嘿嘿,這身份,這職位,還真是蠻有趣的啊。怎麼當好這個院長,當下也不好說,便只等到時自己親自上陣,進了那荊州學院,見過各位老師和學生再說了吧。

    公安只是荊南的一個小城市,大小事務不可能很多。這幾日,諸葛亮忙裡忙外的,大多是聽取了各地的一些情報,而後安排一些任務而已。這日忙完,急是隨即引著馬良,帶著我和關鳳、馬雲祿等,直奔武陵而去。

    既是有馬良在一旁,此時路上,我與諸葛亮說話的機會也便漸漸少了。如此,我倒是有時間和關鳳、馬雲祿膩在了一起。

    眼看武陵越來越近了,這馬雲祿先前活潑的性子漸漸地也收住了。對此,我和關鳳只能好笑不已。馬雲祿千里尋趙雲,這勇氣這魄力,著實讓人感歎。也不知道,到了武陵之後,我趙雲見了,會有什麼想法。

    歷史算是徹底改變,不因為別地,便以劉備進位漢中王為標誌,現在的三國局勢,已經與我印象中的三國歷史,有了徹底的不同。

    先說劉備稱漢中王封的這五虎上將吧,到了眼下,忽然變成四虎。那倒霉的黃忠沒有砍了夏侯淵,自然沒有功勞沒有資格擠上去了。

    再說說這荊州的事情。如今鎮守荊州地,忽然變成了趙雲和諸葛亮,這,才是最讓我激動的。歷史上,荊州可是關羽的地盤啊,可是如今,變成了趙雲。而荊北不再屬於劉備,反倒是荊南四郡完好無損,從地盤上來講,更是與歷史開了一個大玩笑。

    呂蒙和陸遜若是再想來一出白衣渡江的好戲,恐怕只能應驗在曹操的身上了。不過話說回來,這江陵的守將乃是司馬懿,發生這等事件的幾率,幾乎變成了零。

    而最可笑的是,三國兩大智者,司馬懿和諸葛亮,他們的戰場,也悄悄地從雍涼那邊,轉移到了荊州…..

    我靜靜地分析當今這天下的局勢,不時地感歎,卻又忍不住地激動。

    過去的歲月裡,我經歷了許多事情。從這些事情裡,我重新認識了好多人。劉備、諸葛亮、龐統,給我的印象最深。這無敵三叉戟,只把我唬弄了好幾個月。也便此,我只能感歎,憑我的智商,幸虧今生穿越來,很巧地會成為趙雲手下的一個兵,而不是黃巾起義的軍隊裡,要不然,我有了野心的話,那我肯定要死定了。我根本與這時代地那些智謀之士,在思考方面,要差距甚遠!

    公安至武陵地距離不遠,不二日,人馬便到了城下。趙雲先前早收了諸葛亮的書信,便這日,已經遠遠出城相迎。

    眾人相見,說笑不已,直道思念之情。

    這邊,我、諸葛亮以及趙雲歡笑而談,那邊忽地就竄出來一馬雲祿,臉紅紅底看著趙雲。時趙雲發現,臉上笑容立馬凝住,馬雲祿卻是忽地開口問趙雲道:「我想你了,你想我了沒有?」

    聞言,趙雲攀上馬去急是落荒而逃。而後,馬雲祿竟也是騎兵緊追而去。

    眾人見狀,無不駐足在城外笑了許久。

    說笑間,眾人行至武陵城中,便各自分散,分居各處。

    一切照舊,此番,我仍然厚顏無恥地直奔趙雲府上。而關鳳掛念孫尚香,亦是一同往趙雲府上而走。

    卻說我和關鳳到了趙雲府前,根本不須通報,士兵不敢阻攔,我二人便一直往內而去。

    匆忙間,進了趙雲府上方才未多久,剛要詢問一僕人趙雲何在之時,忽地便聽見院裡某處有喊殺聲想起。

    不用聽了,又是馬雲祿和孫尚香在拼揍。

    關鳳聞聲,急是興趣大起,言道:「走!湊熱鬧去!」

    也不知是真不懂事還是裝得,聞言,我急是無語,當下卻也被關鳳急拖著前往。

    才進了院裡,尚未拐彎,便忽地迎面冒出來一人,急速而走,險些撞個滿懷。我定眼一看,不是趙雲,有待是誰?

    我正高興呢,那趙雲瞧了我一眼,略一遲疑,終究還是繼續往府外而奔。當下一急,我便喊道:「子龍何往?」

    「去見軍師!」

    說這話地時候,趙雲已經跑沒了蹤影。
ooolllddd 發表於 2009-3-31 07:11
第242章 二女爭夫(1)

    「沒想到威震天下,視曹操百萬大軍如同草芥的常山趙子龍也會有如此倉皇逃竄的狼狽!」望著趙雲招呼也不打就奔出府逐漸消弭的背影,我有些苦笑地感歎著。

    回了回神,我對關鳳言道:「去前面勸勸她們兩個吧。」

    關鳳點點頭,笑嘻嘻道:「都是兩位好姐姐,還用你說?」

    二人繼續前走,拐過院角,兵器的打鬥聲漸漸明晰,不多時,已經可以清晰見到院中二女各自執槍在哪裡拼揍的場面了。

    這時關鳳迎著跑了過去,大喊道:「二位姐姐住手!」

    不得不承認,關鳳的嗓門還是很大的,場中打鬥的二女自是聽見了,可是直到我近了她們的身前,猶自未見停手。

    「你們倒是停手,好好說話不行?」關鳳見勸阻無效,有些急了。

    我看看關鳳的臉色,也沒見她是真擔心,很是好奇。

    百忙中,孫尚香忽地應道:「鳳兒妹妹,你這是來幫我,還是來幫她?」

    「自然是幫姐姐你了啊!」關鳳想也沒想就說道。

    「你不講信用!」這時馬雲祿虛晃一槍,跳出打鬥,氣呼呼地用槍指著關鳳罵道:「你還記得先前的約定麼?」

    關鳳只是嬉戲傻笑,卻也不言語

    我扯了扯關鳳的衣角,小聲問道:「你們有約定麼?什麼約定?」

    關鳳不理睬我,這時卻跑到馬雲祿的跟前,一手擒住長槍,用力一拉,奪了過來,而後扔遠了,才對馬雲祿說道:「姐姐可是答應了不胡鬧的啊!」

    馬雲祿被關鳳輕易地奪了槍,可見也沒什麼在意。這時見關鳳這般說,氣呼呼應道:「這不能怪我。」

    那邊孫尚香聞言,亦是大氣道:「這能怪我麼?」

    馬雲祿冷冷笑道:「不是因為你,雲哥哥怎會見我就跑?肯定是你說了壞話!」

    孫尚香聞言,氣不打一處來,罵道:「還懷疑我?我孫尚香是那種人麼?明擺著雲哥哥不想見你,就你死纏著她罷了!」

    馬雲祿怒了,喝道:「你再說一句!」

    孫尚香好笑道:「再說一句又何妨?還道是本姑娘怕了你不成?你這個不要臉的東西。明明雲哥哥不歡喜你,所以不想見你,偏你喜歡追著他跑!」

    馬雲祿聞言臉色一陣青一陣綠的,咬牙切齒道:「這還不是都因為你!憑什麼佔著雲哥哥不放?雲哥哥乃一世英雄,三妻四妾理所應當。他今日見我就跑。肯定是你枕邊吹風的結果!」

    孫尚香聞言大笑一聲,道:「哈!雲哥哥不歡喜你,你倒怪起我來了?是你自己沒本事!」言我一語,謾罵嘲諷,不亦樂乎。這邊關鳳中間硬是屁都不放一個,只當做看好戲。偏我一個男兒僵持在此。不知如何是好。

    那二人罵著罵著,誰也罵不完,有罵不服哪一個。便這時,怒氣沖沖地,孫尚香喝道:「少廢話!要搶雲哥哥,先過我這一關再說!」

    馬雲祿聞言,叫道:「就真刀真槍來,輸了我馬雲祿自是毫無怨言!」

    說著,又要打起來了。

    當下我急是喝道:「住手!這還像話麼?」

    此言一出,那二女立馬沒動靜了。

    我言道:「看看你們這兩個。都把子龍逼得家門出走了,還在這裡爭論不休。你們不想想子龍的感受麼?」

    那二人聞言鬱悶了,孫尚香先道:「香兒也不想啊,只是他馬雲祿….」

    不待說完,馬雲祿就爭辯道:「怎的錯的全是我了?」

    我無語,乃道:「現在不是爭論誰是誰非地時候。」

    二人默然。我便問孫尚香道:「前番在南鄭時,你二人不是商量過了麼?也並未見你反對子龍娶了馬雲祿….」

    孫尚香點點頭。應道:「雲哥哥娶幾個小的。我孫尚香自然不會反對的啊,可關鍵是…」

    那邊馬雲祿聽了。直叫道:「誰說我要做小的?我年紀比你大,你自然要叫我姐姐的!」

    孫尚香聞言不喜,乃道:「我先嫁了雲哥哥,自然我是姐姐!」

    馬雲祿不服,言道:「我哥哥是乃是涼州牧,主公帳下後將軍,四虎大將之一!」

    孫尚香亦是傲然道:「我哥哥更是一方諸侯,獨領江東,手下大將數千,兵馬幾十萬!」

    馬雲祿笑道:「只怕你記得有他那個哥哥,那孫權不認你這個妹妹了…」

    聞言,孫尚香臉色一變,叫道:「再怎麼說,我也是江東郡主!而你呢,什麼也不是!不就是有兩個兄長撐腰麼?神氣甚?莫要忘了,你個馬超哥哥,也不過是空掛著涼州牧的頭銜!」

    馬雲祿騎了,叫道:「你才仗勢欺人呢!我馬雲祿哪裡抬出哥哥來了….」

    孫尚香聞言冷笑不語。

    當下看著這二女爭鋒相對,我直是好笑不已,感歎陷入愛情的女人們,極度失去了理智。

    「不要在說了,好不好?」我輕咳一聲。

    「好!」孫尚香想必也是罵累了,感覺沒意思了,乃言道:「便由伯虎來評理,看誰對誰錯!」

    馬雲祿扭過頭,看著我,言道:「便你來評理,看誰不講道理了。」

    如此,二人的鋒芒急是瞬間轉移到了我地身上。

    當下,我自是情知若我有半點言語不當,必遭橫禍,於是鎮定了一下,才言道:「這事我做不了主,要問,還得你們一齊去問子龍去。」

    馬雲祿急了,道:「雲哥哥見了我便跑,怎去問?」

    我心道:「還不是因為你牛啊!」當下嘴上卻不說話。

    那邊孫尚香聞言,樂了,笑道:「既然知道,不求我,反跟我過不去,你自己找罪而已!」

    馬雲祿氣道:「你孫尚香就不能不出口傷人麼?」

    孫尚香笑道:「你本有求於我,態度卻是這般,我便是有心,當下也愛莫能助了。」

    馬雲祿無語。

    見了此情此景,我心下納悶不已。這算哪門子事情?當下便言道:「鳳兒你在這裡看著,休讓她二人再起爭端,我這邊出去尋子龍來。」言罷,遂急出府往諸葛亮處而去。

    關於先前劉備在南鄭是如何勸住了這馬雲祿和孫尚香事情的細節問題,說實話,我確是未知。但從她們方纔這二人的相互爭執中,我確是可以肯定了一點,那便是,劉備贊同趙雲娶了馬超的妹妹。

    而眼下的關鍵問題是,這孫尚香和馬雲祿,還在爭著自己地名分問題,誰都想當大老婆。我倒!

    趙雲若是真娶了這兩,這輩子也便休要有安寧了。感歎中….

    不多時,行至諸葛亮所在府宅,一進議事廳,我便看見了廳內站滿了人,像在商議事情。其中,便又趙雲、孫乾、糜竺、簡雍、馬良、馬謖等等一批我還認識的人。當然,還有許多新面孔。總而言之,除了把守長沙的陳到,以及其他二郡的幾位武將,在這裡,劉備原先荊州的文武,基本都在眼前了。

    眾人正商議事情中,這時見我來,均是有些遲疑。

    我不管,先拜過諸葛亮,而後便站在了趙雲的旁邊。

    這不是正式的會議,而是眾人不約而同前來歡迎諸葛亮地巧合而已。這些人名義上是來看望諸葛亮,實際上哪個人敢說沒有事情拿來與諸葛亮磋商?如此,諸葛亮便索性結合在議事廳,與眾人一道,先處理一些緊急事物罷了。

    那邊,諸葛亮繼續與堂下文臣武將商議一些瑣事,這邊,我站在趙雲身邊,小聲言道:「子龍,跟我回家說話去!」

    趙雲聞言眼珠子一轉,問道:「是不是香兒教你來的?」

    我連忙搖頭,信誓旦旦地言道:「不是!是我特意來尋子龍回去把酒言歡的。」

    趙雲不信,退了一步,言道:「你休要瞞我!我豈不知,伯虎此來,肯定是家裡那二女鬧翻了,你想拉我回去遭罪。」

    我嘿嘿笑道:「子龍啊!話不能這麼說吧。該面對地,總要面對,你躲得了一時躲不了一世吧!莫非,子龍以後不回家了?」

    趙雲歎了一口,言道:「雲便在這裡等一下軍師了,伯虎還是先回去吧。」

    我問道:「子龍還要軍師出面?」

    趙雲似笑非笑地應道:「不求軍師出面,當下我還能怎辦?」
ooolllddd 發表於 2009-3-31 07:19
第243章 二女爭夫(2)

    卻說趙雲執意要在這裡等諸葛亮,而他勸說要我先回去看場子,我也怕頭疼,不願意,所以兩個人,便一直窩在下面,你看我來我看你,靜靜地等待著諸葛亮完事。

    哪知道,這一等,直等了半日,此時已是夜深人靜了,諸葛亮方才將廳內眾人應付完。

    諸葛亮伸了一個懶腰,這時走了下來,卻也驚奇地發現了我二人。

    趙雲見狀,當下也便急向前對諸葛亮言道:「要麻煩軍師了。」

    諸葛亮呵呵笑了幾聲,搖著羽扇歎氣道:「竟是連兒女情長之事,也要我這個軍師出馬,真是沒完沒了!」

    諸葛亮會說累,鬼才相信呢!當下,便只當他在說笑了。**

  趙雲很是誠懇地說道:「還望軍師親自出馬一趟,否則,雲真是不敢回家了。」

    諸葛亮笑道:「子龍你於戰場廝殺,從不懼敵,奈何還怕了區區二位女子。」

    趙雲苦笑道:「能不怕麼?一個江東郡主,一個孟起妹妹,雲哪邊也開罪不起啊。」

    這個量這時忽然問道:「卻不知子龍對那馬雲祿心意如何?」

    趙雲應道:「軍師不是外人,又怎會不知雲心意。」

    諸葛亮笑道:「這便好了。」言罷,又對趙雲言道:「前面帶路吧。」

    聞言,趙雲急是大喜,當下便直往向前。

    那邊諸葛亮招呼過來,言道:「趙風你也趁此機會,與亮商議一些事情吧。」

    如此。一路上,三人邊走邊說。

    諸葛亮忽然問我道:「伯虎可知我漢室江山為何為引發動亂否?」

    面對諸葛亮忽然提出的這麼一個話題,當下我有些措手不及了。笑應道:「軍師如此問,範圍太廣泛了。但風認為。漢朝歷經數百年,興衰成敗,原因還是很多的,卻不知軍師如何看法。」

    諸葛亮停住不走了,看著我,言道:「此是亮在問你,你卻何以反問起我來?其實。亮不過是想聽聽伯虎的一番見解罷了。」

    我言道:「朝代興衰,原因諸多,但有表面原因和實質原因而已。」

    諸葛亮聞言大有興趣,問道:「表面原因?實質原因?這是何道理?」

    我笑道:「表面原因,自然是指天下人都能看得見,並且能輕易知道的。以此時天下為例。漢朝之所以滅亡,想必大多數人都會以為是外戚專權,宦官禍國導致地吧。***」

    諸葛亮笑道:「伯虎莫非認為,此尚且不是根本原因?」

    我點點頭,續道:「縱觀兩漢,直到後期,天下人看到的,往往都是母后稱制。外戚專權,宦官禍國。但這只是東漢政權腐敗的表現,並不是腐敗地原因。風這麼說,便是因為在我大漢前期,在皇朝之中,也有母后、外戚、宦官,只是這些人並沒有把持政權。並沒有成為政壇上的要人。這是因為當時地政權還沒有腐敗。一個很淺顯的道理,母后稱制。就意味著英明的帝王的消失,同時也意味著外戚、宦官等人可以趁機掌權,就表明了一個政權已經落在了皇帝的親戚和家奴的手中。****」

    諸葛亮遂疑問道:「莫非伯虎以為,英明帝王的消失,才導致漢室地衰弱?」

    我猛地一點頭,旋即也搖頭,重重地說道:「軍師所說的英明帝王,自然對朝廷的興衰有影響,但依舊不是最關鍵的。天下是太平還是動亂,說到底,還是要看天下的百姓!」

    其實,我是想直接說創造歷史的是天下地勞動者,但想了想,怕再是說過了,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當下也便改口為天下的百姓。

    聞言,諸葛亮似懂非懂,有要插話的傾向,這時卻又打住不說,示意要我繼續說下去。

    我遂接著話題言道:「所謂英明的帝王的消失,並不是指在一個皇朝內部,總是無緣無故的生出了許多無能的傻子或者白癡,試想,這怎麼可能?一個帝王,兒子少則幾十,多則上百,不可能全是無能之輩!這也就是說,指定皇位地人,在選定皇位的繼承人的時候,有意的選定這些無能之輩做皇帝。也便只有這樣,在皇帝的背後,才可以安穩的存在一個掌權的皇太后。而只有太后能夠坐在皇帝地背後,外戚才會由於裙帶關係得勢,從而專權,同時那些皇宮中地男女奴才才可能成為皇帝唯一可依賴,並利用與外戚對抗的力量

    諸葛亮聞言有些驚訝道:「伯虎這般說,一切地原因,歸結而來,便是由此惡性循環而來,說到底,便是因為帝王成了皇后的傀儡?」

    見諸葛亮這般說,我有些無語,應道:「軍師方才與風談論的這些,不過是今時今日漢朝名存實亡的表面原因而已!我便歸納為,中央集權。」

    「中央集權?」諸葛亮顯然對這個詞語有些不理解,是以反覆念了幾遍。

    我笑道:「所謂中央集權,便是單指天子的權力。天子權力越大,對朝廷的穩定越有益。相反,天子權力被削弱了,也就意味著外戚和宦官可以掌握朝政,有了權力,這,自然對朝局的穩定,帶來了消極影響。**

    諸葛亮想了想,反應過來,笑道:「原來卻是這般。」笑完,這時他又意識到了什麼,問道:「這些如果是表面原因,那實質原因是什麼呢?」

    我笑了笑,言道:「軍師不妨透過現象看本質。風且問軍師,一個皇帝要加強中央集權,關鍵在什麼?」

    諸葛亮試問道:「是軍隊麼?」

    我搖了搖頭。

    諸葛亮又道:「民心?」

    我應道:「有擦邊的意思了。**

    自然,民心所向,天下不統一,不太平,那還真是奇怪了!

    諸葛亮這時言道:「亮也便在想,若是民心依附,天下何以震動?只是伯虎之言,又令亮有些疑惑,看上去,亮言民心,此答案猶不算正確,卻不知到底是何?」

    我遂應道:「民心,其實也只能算是表面現象而已。風說過,透過現象看本質。且問軍師,要擁有民心,關鍵是什麼?」

    諸葛亮道:「天下百姓吃得飽,穿得暖?」

    我遂問道:「如何使天下百姓吃得飽,穿得暖?」

    話題越來越朝我預想的方向靠近,當下我心裡極為高興。不料這時諸葛亮的回答卻讓我有些無語,他言道:「要想百姓過得舒坦,自然是要當皇帝的下達開明的政策…。」

    一番話,竟是還沒有談到本質。

    當下也不願囉嗦了,我打斷他的話,言道:「要想百姓安居樂業,其實最關鍵的,便是讓百姓擁有自己的土地!關鍵是土地!」

    「土地?」諸葛亮聞言陷入沉思。

    我繼續言道:「不錯,正是土地!其實天下之所以發生民變,致有黃巾之亂此類事情發生,便正是因為此時天下各大豪族土地兼併嚴重,導致天下窮苦百姓失去了自己賴以生存的土地,才會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此等意思,軍師可想到了?」

    不等諸葛亮回答,我續道:「其實所有問題歸結到一出,最終還是土地問題。漢朝為什麼會有強盛時期?又為什麼會衰弱?其實與之息息相關的,不過就是土地。所謂的中央集權,天子的權力,能不能牢固,還是因為土地!皇帝手下若是有土地,各種政策都可以實行!沒有土地,屁事都做不成…。」

    我說得很亂,但是不妨礙諸葛亮聽得明白,便是我一番疾言下來,諸葛亮聽完,言道:「伯虎此言,確是令亮茅塞頓開,有撥開雲霧見青天之感!」

    我一笑而過,而後急是言道:「軍師如今在荊州,自當對土地制度,進行一番改革了。」

    諸葛亮笑道:「土改關係主公治下穩定,此事勢在必行。只是,其間問題多多,當從長計議。」

    聞言,我不置可否。現在整個天下地主土地兼併都這麼嚴重,此荊州,更是。諸葛亮要進行土地改革,少不得要觸及當地各大豪族的切身利益。況且,此時還未有完全的土改計劃,自然應當慢慢謀劃了。

    說話間,不知不覺便來到了趙雲府上。此時,我和諸葛亮的談話也便止住了。眼下,他可是來幫趙雲解決府裡那孫尚香和馬雲祿之事的啊!

    三人無不是面目表情地進府。趙雲詢問了一番,這時才知道那三個女子已經各自分散歇息去了。

    趙雲哪裡敢進孫尚香的房間啊,更是不願將此事拖後,此時便急令府中下人先將二女給叫過來,面見諸葛亮。
ooolllddd 發表於 2009-3-31 07:23
第244章 二女爭夫(3)

    本來那些下人只是要叫來孫尚香和馬雲祿的,可是誰曾想到,關鳳居然恬不知恥地和孫尚香窩在一個房間裡。於是,這會一同來的,自然還有她。

    我心裡那個叫暈啊!人家孫尚香都睡覺了,這關鳳還和她泡在一起,這算哪門子事情?要是趙雲忽然推門而入…。乖乖,這還得了,趙雲睡關鳳,關鳳,我未婚妻也,趙雲…。

    無語了。

    當下看了看趙雲,也是一臉鐵青,貌似在生氣。莫非,他以為孫尚香今夜要將他拒之門外?

    這時三女出來,急是對諸葛亮行了一禮。

    馬雲祿當先叫道:「軍師來此,可是為了我與雲哥哥之事?」說著,屁顛屁顛地就跑上前去,好不熱乎。

    那邊孫尚香見了,一臉不屑,哼道:「軍師來了也不頂用,休想搶了我的雲哥哥!」說著,直奔趙雲,樹狀纏繞在了趙雲的身上。

    這二女行動了,關鳳卻也忽然對諸葛亮言道:「軍師既然這麼喜歡牽紅線,索性將我和趙風這小子的事情一塊辦了吧…」

    如果我是諸葛亮,當下我不頭痛死,那便是出奇跡了!

    可惜,奇跡出現了,諸葛亮當下一點不適應也沒有,當下面容一肅,言道:「混鬧!都是胡鬧!」

    此言一出,三女各自穩定下來,急是整理衣衫,乖立在旁。

    這時諸葛亮走向孫尚香,非常嚴肅地問道:「郡主是否不同意子龍娶妻?」

    孫尚香剛要答話,那邊馬雲祿便狠狠道:「她敢!」

    孫尚香聞言瞪了馬雲祿一眼,而後應諸葛亮道:「本來香兒也不敢這麼霸道的。雲哥哥乃是當時英雄,身邊三妻四妾的,我便早有準備了。不過…。」說著。只是瞧了瞧對面的馬雲祿。

    馬雲祿被瞧得不舒服,氣道:「看什麼看?莫非你還要反悔了不成?」

    孫尚香言道:「我孫尚香是會反悔的人麼?我只是說,你要嫁給雲哥哥也行,我做大,你做小。嫁過來後,先做我幾個月的丫環…」

    「什麼?」馬雲祿眼睛都聽圓了,徵得大大的。笑道:「你大我小?還要做丫環?」

    趙雲急是謂孫尚香道:「不得胡鬧!」

    見趙雲如此。孫尚香暈了,罵道:「好啊!她還沒嫁過來,你便幫他說話了。等真來了。那還了得?」

    趙雲是何等不知風情之人,待那時話一出口,便意識到了不對,當下急是賠禮道:「香兒,我哪有那個意思啊。」

    這三個人你一言我一語,這倒好,我和諸葛亮以及關鳳就在這裡看他們三人演義家庭戲了。

  諸葛亮看得想笑,當下卻也忍住了。言道:「既是郡主不反對子龍娶妻的話,這事就這麼定了,改日便舉行大禮就是。」

    聞言,馬雲祿急是大喜。

    那邊孫尚香聞言有些疑慮,乃道:「也行!不過有一件事要先規定了,先來後到,我做大。她做小。」

    馬雲祿聞言不服。言道:「按年紀,我大你小!」

    一時間。二女又爭論起來。

    最後,孫尚香來氣了,爭道:「你再說,我便不讓雲哥哥要你了!」

    馬雲祿豈是怕他人威脅之輩,叫道:「主公那裡都談妥了,你敢!」

    孫尚香道:「看我敢不敢!」

    我靠!真是鬧翻天了。諸葛亮自然當下也有些無語,只是等二女說完,兩個人搞得面紅脖子粗地,這才開口言道:「且聽亮一言!你這二女,有必要這般為大小爭論不休麼?既然都是子龍的妻子,事事自當為子龍著想,這般胡鬧,子龍他日在家裡,何有安寧可言?你二人更是姐妹,自當好些相處了!」

    那二女不語。

    這時諸葛亮又道:「此本是你等家事,亮何用來管?要不是擔心子龍因你二人搞得情緒不穩定,怠慢了大事,亮何會來此?今來此,你們何不各退一步,看我軍師情面,好些商議?」

    孫尚香、馬雲祿齊道:「謹遵軍師教誨。」

    諸葛亮當下也懶得說了,最後言道:「此事太麻煩,亮還有諸多事情要做,便眼下,亮決定來日便盡快替子龍安排婚事,不得異議。」言罷,遂頭也不轉,便直逃出趙雲府上了。

    我靠!諸葛亮也怕了這二女!我為趙雲祈禱先。

    這時諸葛亮忽地閃人不管了,廳內立馬陷入安寧。這安寧也便持續了一小會,馬雲祿終是哈哈大笑道:「軍師說了,來日便舉行婚禮…」

    不等馬雲祿高興完,那邊孫尚香先是鄙視了一番,笑道:「怎麼著,你也不過是個小的…」

    馬雲祿心情大好,當下也懶得跟孫尚香廢話了,急是奔向趙雲,一手纏住那廝胳膊,笑嘻嘻地討好道:「雲哥哥,想我了不?」

    我徹底歇菜。

   迷茫與困頓中,兩個老虎級別的女人,一左一右便駕著四虎上將軍之一的趙雲閃人了。而這時,遠處依舊傳來二女地爭吵聲。

    「回你房裡去!」孫尚香的聲音。

    「我就要跟著去,你怎麼著?」馬雲祿不屈不饒。**

    我看著關鳳,小聲問道:「咋辦?」

    關鳳不解,好奇問道:「什麼咋辦?」

    我臉一紅,乃道:「今晚…。」

    「今晚我困了,先去睡,你自己回房間歇息去吧,我今晚先放過你…」關鳳如是說道。說完,便獨自奔出廳去。

    望著關鳳的背影,我直在想,這關鳳咋不明白我地意思呢?

    苦笑著,我遂也朝著自己放箭走去。

    這一夜,因為一路勞頓,我疲憊不堪,是以睡得無比舒服。

    次一日一大早,我便聽見門外有人敲門,待起來打開門一看,卻是趙雲。

    趙雲睜著兩支熊貓眼對我說道:「先提醒一下,今夜我便與伯虎睡一塊啊…。」

    我不僅問道:「那昨夜…」

    趙雲歎道:「香兒和祿兒又大打出手了,直在院裡折騰到了現在,才回去歇息了。」

    我言道:「先進屋再說。」

    趙雲點點頭,隨即進門便躺在床上。

    見狀,我失聲笑道:「子龍也算享受了齊人之福了。」

    趙雲瞇著眼睛,無精打采地苦笑道:「這也算福氣,換伯虎來試試。」

    「暈!」我當下急忙擺手,言道:「我還要多活幾年呢!」

    這時又想起來什麼,遂問趙雲道:「子龍卻是何時看上了那馬雲祿地?」

    趙雲聞言立馬起身,站立起來,拍著我的肩膀小聲言道:「沒辦法,主公的命令。」

    我一愣,旋即又笑道:「子龍休要自欺欺人,哪裡這般簡單?我看啊,子龍倒是真有些喜歡這馬雲祿了。」

    這時趙雲又轉過身,重新倒在床上,閉著眼睛說道:「隨你怎麼說。」

    看著這趙雲疲憊不堪嚴重失眠地樣子,當下我心裡直是感歎不已。如此,也不願再打擾了,趕緊地退出門外,合門後,也便直往諸葛亮處而去。

    見到諸葛亮之時,早見他在縣衙堂上批閱一系列文件,當下見此,我眉頭緊皺。

    諸葛亮見我來,急是招呼道:「伯虎來了,可於一旁稍作,亮處理完此些事物,便與伯虎詳談。」言罷,又專心開始批閱文件去了。

    實在不忍心打斷他的工作,我遂坐在原地四處張望,不斷出身。

    過不多時,諸葛亮忙完事物,便走進過來,對面而坐,問道:「伯虎今日來,必是要接著昨夜的話題來說了,可對?」

    我笑笑,應道:「對!不過,談那話題之前,風有一言,願先告知軍師,希望軍師謹記!」

    諸葛亮奇道:「莫非伯虎此來,乃是有私下事要亮幫忙?」

    我搖搖頭,當下說出一句話來:「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諸葛亮細細地嚼著這句話,半響笑道:「伯虎好意,亮明瞭。」

    這諸葛亮的性情以及習慣,又怎是一句話便能使其轉變的。當下我急是勸道:「軍師如今鎮守荊州,責任重大,若連自己身體都不注意,倒是忽然病倒,豈不大大壞事了?還望軍師少操勞一些。」

    諸葛亮應道:「伯虎既知如今事物繁忙,亮深受主公眾人,安敢偷懶?事事皆小心謹慎處理,方才放心也!」言罷,遂撇開如此話題,乃道:「昨日聽聞伯虎關於土地一事,你尚未講完,便今日,你我研究一番,我荊州此時,土地改革當如何進行。」
ooolllddd 發表於 2009-3-31 07:28
第245章 稅收改革(1)

    為了使話題更容易進行,我遂謂諸葛亮問道:「要討論如何進行土地改革,當下最緊要的,我們還是需要知道如今的土地制度出現了什麼問題。所謂對症下藥,便是如此而已。」

    諸葛亮點頭稱是,當下言道:「便如伯虎昨夜所說,土地乃是權力的象徵。如今漢室之所以衰微,便正是因為天子手中掌握的土地過於少了。卻不知伯虎以為,如何做,能使當政者擁有大量土地?」

    土地是權力的象徵。諸葛亮這話說得夠精闢啊,我不得不歎服。感歎中,我應道:「天下之濱莫非王土。」

    諸葛亮聞言,隨即問道:「伯虎意思便是說,恢復夏商周時期的土地王有制?」

    我笑道:「差不多是這個意思。只不過,井田制於當今,過於落後了。」

    諸葛亮亦是笑道:「亮豈不知。」這時笑完,遂嚴肅問道:「卻不知針對土地改革,伯虎有何良策?」

    我遂道:「漢朝腐敗,以致天下民不聊生,歸結原因,不過是因為土地兼併過於嚴重。當前我荊州要百姓安居樂業,首先便要從如何抑制土地兼併這個方面考慮。」

    「土地兼併?」聞言,諸葛亮卻是微微一愣,旋即笑道:「昨夜便聽聞伯虎有如此形容,至今卻仍是不解這四字是何意思。願伯虎細言之。」

    他這般說,倒是讓我忽然反應過來了,當下急解釋道:「土地兼併。顧名思義,便是指土地不斷地被兼併到一起,由有實力的豪族掌控。換句話說,便是指土地愈來愈集中到少數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農民則越來越多地喪失土地,或者甚至根本就沒有土地。各豪門望族對土地的熱衷程度,軍師自然深知。他們為了擁有更多地土地。可是願意採用各種卑劣手段,尤其是在災年裡,這對那些大地主、大官僚來說。便是天賜良機!農民守城減少,交不了稅收,便只能依靠變賣自己的土地給地主們,用以生計。如此,便是許多擁有土地的農民在天災人禍之時,變賣自己的土地和房產淪為各大豪族佃農…」

    諸葛亮聞言顯然有些感觸,這時歎道:「各大豪族擁有了土地。如此,便可與朝廷作對了。」

    我苦笑道:「軍師所說的,不過是土地兼併對朝廷穩定危害的一個方面而已。實際上,土地兼併帶來的後果,往往可以促使改朝換代了。」

    諸葛亮想了想,贊同道:「所以說。天下誰土地擁有最多,誰地影響力就更大,權力也更大。要想天下太平,自然天下擁有土地最多的,便應該只是當今的天子!」我笑笑,不置可否。

    這時諸葛亮看著我不說話,想必是知道前番之言,基本與話題無關了。又言道:「伯虎適才所言,亮只看到土地兼併地一個方面,卻不知另外一個方面,是什麼。」

    我應道:「當土地兼併嚴重時,必然會有兩種矛盾突出起來。一是天下無地貧農與各大豪族間的矛盾,二便是天子同各大地主之間的矛盾。軍師前番看到的,便是後一種。天子與各大地方豪族的矛盾。

    諸葛亮聽著。點了點頭,示意我繼續說下去。

    我頓了頓。續道:「而土地兼併嚴重時,這些矛盾如果發展下去,必將出現兩種結果。一是天子採取抑制兼併的措施,使各大地主、大官僚土地兼併的現象得到一定程度地緩解,從而促使天下穩定。二便是,直接將要導致農民戰爭的爆發!」

    諸葛亮聞言略有所思,過了半響,方才感歎道:「黃巾之亂,便正是如此!」

    我點點頭,言道:「正是如此。所以,主公若想統一天下,還我漢室天下一個太平的話,當下,不得不制定一系列措施,來解決土地兼併的問題。」說到這裡,我頓了頓,卻是歎氣道:「只是抑制了土地兼併,必要要觸及各大豪族的利益,難度之大,可想而知。說這話的時候,其實我早已經聯想到了當初荊北是如何落入到了曹操之手地那些事情。自然,得罪地主階級,哪一個當權者,都必然要付出代價的。劉備先前與荊州豪族間利益發生了衝突,結果,代價便是,曹操一來,他們立馬裡應外合,葬送了荊州大半領土。

    我這麼想,諸葛亮此時又如何看不來?

    諸葛亮見我感歎,當下卻是臉色一肅,傲然道:「亮自知主公要匡扶漢室,難度極大。便如今,你我更當盡心盡力,為主公出謀劃策了。」

    我應道:「這是我趙風的本分。」

    諸葛亮聞言,未見有任何表情,這時又問我道:「卻不知伯虎以為,當如何抑制土地兼併?伯虎想來既知原因,必有良策,何不一併說出?」

    我遂言道:「要抑制土地兼併,其實最簡單的最能見成效的,莫過於就是反對土地私有制,將土地全部歸依在主公手中……」

    聞言,諸葛亮急是驚訝道:「這如何能成?若是主公將所有土地歸為己有,那些原本的擁有者,何能同意?」

    我笑道:「所以說,改革要進行,難度是極其之大的。」

    諸葛亮苦思中,過了一陣,搖了搖頭,苦笑問道:「卻不知還有何方法?」

    我應道:「方法倒是有很多。諸葛亮道:「願伯虎細言之。」

    我遂答道:「便是禁止土地的買賣。」

    諸葛亮聞言,想也不想,便搖了搖頭,言道:「怕是禁止不了。」

    我苦笑道:「風自然知道難度很大…。」

    諸葛亮聞言,歎了一口氣,又問道:「可否還有更穩妥一些地辦法?」

    我又答道:「有是有,卻怕是治標不治本,況且,實施起來,也有一些難度。」

    諸葛亮急問道:「卻是何策?」

    我心中思慮了一番,這時乃言道:「照如今這形勢來看,既是不能全部將土地掌握在主公的手中,又不能禁止土地買賣,那麼,便從這兩方面分別下手,各思對策便是。既然豪族現有的土地不能收回,那麼,大可將那些因戰亂荒蕪的土地歸納到主公手裡。而對於不能禁止土地買賣,我們大可限制便行了。」

    諸葛亮聞言有些不解,乃問道:「如何限制土地買賣?」

    我答道:「便從稅收方面著手。要想進行土地改革,相應的,自然也要有對應的稅收制度改革。」

    「改革稅收?」諸葛亮細細思考了一番,最後言道:「確是可以。」

    這時我問道:「卻不知如今漢朝,稅收以什麼為依據?」

    諸葛亮言道:「便是以丁身為本,資產為輔。」

    我聞言,隨即搖了搖頭,言道:「稅收如此,實在有些不公平了。」

    諸葛亮笑道:「可不是!如今天下之人,貧富差距何其之大,每個人都按人頭繳稅,可不是苦了百姓了。亮自是早有改革的打算。」

    我聞言遂問道:「卻不知軍師想出了甚法子改革?」

    諸葛亮道:「自是將土地優劣分為幾等,而後以資產為宗,進行收稅。」

    以資產為宗?我有些無語了。

    在我地印象中,唐代實施兩稅法時,便是以每戶佔有土地頃畝、資產多少為收稅依據。既然是以資產為依據,可是由於土地有兼併現象,個人所佔有地土地數目有變化,這就要求必須每年核定土地,資產。而實際上,每年核定土地,是多麼大的一項工程啊,朝廷哪裡能年年如此?便如此,調查工作做不好,呃,是沒辦法做好,必然會導致官僚貴族、地主富戶可以用不報或少報地手段,達到少交賦稅的目的。結果自然會出現某些地區「十分田地,才稅二三」的情況。所謂「唯以資產為宗」的原則,實際上,終是很難貫徹。

    當下聞言我仍是歎道:「以資產為宗,確實是不錯的想法,只是,還是牽涉到了禁止土地買賣的問題。畢竟,若不如此,每年進行一次土地、資產核查,實是麻煩至極。」

    諸葛亮聞言笑了,乃道:「如此看來,伯虎想出了問題的關鍵,自然會想出對策來了。此便是亮要與伯虎接下來必須要探討的問題。伯虎有何言,儘管說來聽。」
ooolllddd 發表於 2009-3-31 07:34
第246章 稅收改革(2)

    當下諸葛亮有所問,我自是知道他也是束手無策了,純粹希望讓我給他出謀劃策。可是,到底如何用稅收,來抑制土地的買賣呢?我這時想不到更好的方法,便只能言道:「風有一策,願軍師細細思量。」

    諸葛亮笑道:「有對策便好,不如直說來與我聽聽,而後再做結論便是。」

    我點點頭,遂言道:「我想問軍師,如果在此時荊州實行累進稅制,能否有效解決「以資產為宗」收稅和限制土地兼併的問題…。」

    我未說完,諸葛亮便問道:「何謂累進稅制?」

    我答道:「就例如,佔有不到十畝地的人家,收取稅便按收成的百分之五算,超過十畝少於五十畝則是上交收成百分之十,五十到一百畝之間的收取百分之二十,依次類推,超過一千畝土地的豪族便收取百分之一百,三千畝以上百分之兩百!」

    不等我說完,諸葛亮便驚訝道:「百分之兩百?這是何意思?」

    我言道:「也就是說,便是超過了三千畝土地,豪族們,不但那些多出來的土地沒有收益,反而要倒貼。這樣一來,兼併土地就變成無利可圖的事情了,當地主們土地兼併到一定程度,如三、五百畝時,收益卻是可能達到最大化,再兼併更多土地,不但不能賺,反而要虧。」

    諸葛亮聽得雲裡霧裡。****直言道:「伯虎此言。亮理解不了。亮便問伯虎,若是亮家中有良田一千畝,這般說,亮一家是否便要將所有地收成都繳稅了?」

    聞言我一愣,旋即反應過來,這是一個比較難地數學題,想必此時古代人還完全想不到,當下急是後悔自己給自己惹麻煩了。這時見諸葛亮又是認認真真地等著我的回答。我歎了一口氣,便言道:「風方纔所言的累進稅算法,並非如軍師這般算的。軍師若是家中有良田一千畝,那麼就該這麼算自己該交的稅收。一千畝中,五十畝的土地收成的百分之五,加上五十畝的百分之十,再加上一百畝地百分之二十,以此類推,最後再加上五百畝的百分之一百。風這般說。軍師可明白?」

    看一下諸葛亮的反應,暈,老年癡呆狀。自然是不明白了。

    我又言道:「這也就是說軍師家中若是有良田五百畝,實際上家裡能留下的收成,便和一千畝差不多。若是家中有三千畝的良田,實際上還不如只有五十畝留下的多…。」

    我說著,諸葛亮用手指掐算著。可是直到我說得口乾舌燥了,他終究還是不明白如何算法。

    當下,我心裡急是暗道:「剛當完幼兒園啟蒙老師,這會。又得當一回初中數學老師了!」

    無奈,我只能拿來紙筆,跟諸葛亮從小到大慢慢算過去。

  家有良田五十畝,畝產十斤,繳稅二十五斤。

    家有良田一百畝,畝產十斤,繳稅二十五斤加五十斤。共繳稅七十五斤。

    家有良田兩百畝。畝產十斤,繳稅二十五斤加五十斤再加兩百斤。共繳稅兩百七十五斤。

    一道我看似簡單的數學題,一陣算下來,算的最後,只是足有三個時辰了!諸葛亮啊諸葛亮,總算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了。

    最後,諸葛亮由衷言道:「伯虎此法,著實令人佩服不已!」

    我實在有些汗顏。

    這時諸葛亮忽然言道:「只是若按照伯虎這般做法,我荊州那般上千畝的豪族,如何能贊同如此稅制?」

    我應道:「這只不過是風地一個比方,倒是稅制制定出來了,大可不按今日我這般苛刻來算。軍師自可放寬一些。」

    諸葛亮幡然醒悟,點點頭,應道:「來日亮便使當地放寬一些了。」

    見諸葛亮這麼說,我實在有些過意不去。前番勸他不要勞累了,現在,和我便是談了一下這些問題,他回家又要加班做數學題去了。只不過,這數學題,我看上去很簡單,可實際上,考慮到要聯繫許多名門望族的利益問題,諸葛亮要做好,實在有些艱難。

    用累進稅制抑制土地兼併,其實這是我忽然聯想到後世關於個人所得稅提示而來的。如今這形勢,如果想限制土地兼併地程度,宜疏不宜堵,不必禁止土地買賣,反正也禁止不住,不如換個方式從稅收上動手。可參照後世的累進稅制。看現代的個人所得稅徵收法就明白了。

    當下二人便就著此問題繼續探討下去,自然,我還是做了一番必要的補充。

    首先,有爵位的人,可根據爵位順延降低一級稅率累進度。例如,對普通百姓,超過1000畝以上部分的田徵稅稅率為100,對關羽、馬超、趙雲、張飛這一級別的人40,對蔣琬、法正、諸葛亮、許靖這一級別的為50,對黃忠、魏延、龐德、我這一級別為60,對徐庶、馬良這一級別為70,對關平、劉封這一級別為80,對高沛、冷苞這一級別為40。這自然是因為封建等級關係還是要照顧一下地結果。具體數值具體人物且待斟酌,不過再怎麼著,也就跟這些差不了多少了。

    不過,貌似劉備手下的這些武將,荊州出來的武將,都還沒有田地呢。就比如說我。

    其次,要搞好累進稅制,自然還要求搞好土地丈量、數量登記工作,作為收稅依據。嚴令田產開墾和交易必須主動報官府備案,隱瞞田產不報者,一經告發,削爵罰款,隱瞞部分的田產一律沒收,並從未隱瞞部分的田產中也罰沒20。罰沒的田產一半賞賜告發者,一半收為國家公田,以便將來賞賜軍功什麼的。具體程度,有待商榷。這一條,自然是因為要讓劉備掌握更多地土地。

    第三,在一定地大區域內,如漢中平原,只按照土地數量收稅,不論肥田瘦田。這一條是諸葛亮提出來的,裡面地深意,到現在,我都還想不到。畢竟諸葛亮是牛人啊,與我這個投機取巧的人相比,差距還是明顯的。

    不過後面諸葛亮最終還是解了我的疑惑,他說,之所以如此,便正是因為實行累進稅率,會使得土地兼併無利可圖,但卻會令提高土地單產有利可圖,刺激土地所有者提高農業技術、改良土地品質。擴大再生產規模是任何經濟模式的必然要求,同樣一份錢,要令地主覺得與其用來買新地,還不如用來僱傭更多勞力,購買更好的良種,加強土地肥力,變瘦田為肥田,精耕細作,收益更大。這樣也就使得農業生產者轉向求質不求量的良性循環軌道上來,良田自然是寶貝,劣田經過所有者不懈的改良也會逐漸變成良田。

    按諸葛亮的意思,農田更不允許拋荒,你種田我也收你一百石的稅,你拋荒我還是收你一百石的稅,反正地是你名下的,就找你收跟土地數量相應的稅。收不到稅就罰款,罰不到款就沒收相應數量的土地。所以,如果不想種了,趁早賣給別人,或者賣給官府還可得些錢財,消解責任。如果賣給官府,就按照政府指定的官方牌價,不論肥瘦田都一個價。也就是該行政區域內最瘦的田的價。

    以上措施,會不利於大地主的土地擴張,但是有利於皇權鞏固,而且一旦實施穩定,壓根就不會出現大地主了,有三、五百畝地就已經到了收益極限,再兼併土地只虧不賺。多出來的錢反而投資其他行業比較有意義。我和諸葛亮商議一玩,立馬喜笑顏開了。這些好處,便早就想到了。

    實際上,好處還不止這一些。諸葛亮想不到,但是我能想到,如果這累進稅制真的在荊州的實行的話,很有可能縮小荊州之民的貧富差距!

    此時,不知不覺,已經到了黃昏,眼看天色就要暗淡下來,諸葛亮急是有些不好意思了,言道:「一日詳談,便是為了稅制改革一事,便耗去了如此多光陰,著實是亮麻煩伯虎了。」

    我笑道:「哪裡哪裡。風反正也無所事事,軍師若再有事商議,明日我便再來。只是今日…」

    諸葛亮倒是個人精,早便聽見了我肚子裡咕咕叫的響聲了,言道:「今日且先容你回去,明日可速來。」

    二人說笑著一陣,我便要告辭回趙雲府上去了。臨走前,我還是不忘提醒他一句:「望軍師莫要過於操勞了。」

    那時諸葛亮聽了,滿臉笑意。

    出府的那一刻,諸葛亮已經在衙門裡掌燈思量事情去了。而這時,我才感受到,身為武將的我,戰時我感覺有些勞累,可是眼下看來,先前的勞累,不過是勞力而已,而眼前,我卻是不得不勞心了。

    諸葛亮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他信任我,想來,便是無論發生任何事情,他都不會出賣我的身份了。可是當下,我也該為自己想出一條後路了。

    我的性格我自己自然最清楚,老是包不住自己的嘴巴。所謂禍從口出,我還真怕以後哪一天,我又跑到那個牛人面前亂說一通,被其看出蹊蹺了,那可就是大麻煩啊。如今我要做的,便是老老實實地將心中壓不住的後世想法,通通地只對諸葛亮一人說!
ooolllddd 發表於 2009-4-2 07:45
第247章 人才選拔(1)

    話題繼續下去,接下來一連幾天。諸葛亮都是拉著我對稅收制度進行細心的修補,便這日,終於在現代人和古代人的相互配合下,一套新地稅收制度誕生了。我們暫時便稱為荊州累進稅制。

    一項新制度的誕生。自然是意味著改革的開始,改革。換言之。便是一場革命。自古以來,革命歷來是冒風險,其困難重重,艱巨程度。令人想起來便心驚膽戰。

    放眼如今天下。劉備要選擇在一個地方進行徹底的稅收革命的話。毋庸置疑。荊南便是最佳的。也是唯一的選擇。

    縱觀累進稅制。觸及利益最大地。莫過於當地的大地主、大官僚。聯繫到這點。我們自然可以這般說,那便是改革的阻力,就只存在當地豪族的一方。既然是要遏制土地兼併,那些大地主、大官僚自然要反對了!

    只是如今這情況。荊州這些大地主,基本上是不敢有動靜地!莫要忘了。前番荊州動亂,此時荊州地各大豪門還欠著劉備一身帳呢!如今呢,在我們眼中。得罪不得罪當地的地主們。也顯得沒什麼重要不重要了。得罪了一次。難道還會怕得罪第二次?

    況且。改革需要地。那便是魄力!對,要有魄力!所以,荊州要改革,作為試驗示範帶頭作用,我和諸葛亮自然要認真對待,其改革程度。自然也要徹底。

    而從荊州現實狀況來看,我們也具備了這樣地條件。

    曹操勢力進入了荊州,而且是因為與當地地大地主們看對了眼,有了勾結。如此。曹操佔據了荊北大片土地之時,荊南倒是也有大量豪族前往相投。這。便導致了荊南出現了許多逃往地主遺留下來的無名之田。這部分田。自然應該收為劉備帳下。以為獎勵軍功之用,或者用來進行土地改革。

    稅收若是改革了,那麼相應地。土地也必然需要改革。

    但不管怎麼說,這些改革,都是人為地。一項改革措施威效如何,關鍵。不是措施恰不恰當。而是看實行改革措施的那些地方官吏的執行態度上,如此,當下我與諸葛亮要討論地,自然便是有關人才地選拔。其實什麼人才不人才地,說白了,便是選人地方官員,也就是一些文官。

    說起古代地人才選拔制度。我倒是能從中憶起許多事情來。

    後世裡。我學歷史那會兒特別對這方面地東西感興趣,所以記得特別清楚,記得。春秋以前,官吏主要通過「世卿世祿」制度產生。戰國時。「世卿世祿」制逐漸廢除,官吏地選舉發生了根本變化,秦在統一之前,「仕進之途,唯辟田與勝敵而已」。而勝敵是其主要途徑,秦統一後地官吏,也就多出於軍功,到了漢代,朝廷為了適應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封建國家統治地需要,在秦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了一整套選舉統治人才地選官制度,這套制度包括察舉、皇帝徵召、公府與州郡辟除、大臣舉薦、考試、任子、納資及其他多種方式。不限於一途。而且還可以交互使用。

    其實說通俗一點,那就是。西周以前,人才選拔是世卿世祿制度,春秋戰國為養士軍功制度。兩漢時期便是察舉征辟制度。

    關於世卿世祿制,卿。便是對古代高級官吏地稱呼,世卿就是天子或諸侯國君之下地貴族,世世代代、父死子繼,連任卿這樣的高官。祿,便是指官吏所得的享受財物。包括奴隸、土地等。世祿就是指官吏們世世代代、父死子繼。享有所封地土地及其賦稅收入。世襲卿位和祿田的制度。

    所以從這裡看。世卿世祿制,根本談不上人才選拔。

    春秋戰國紛亂,戰爭連年不休,自然導致了養士軍功制地產生,所謂養士軍功。自然是指在戰場上獲得軍功地人,才是人才。誰能打仗。誰就能受到當權者的重用。

    而關於察舉征辟制,其實還是兩種不同的選拔人才方法,一是察舉,由下而上,一是征辟。自上而下。

    所謂察舉,是一種由下向上推選人才為官地制度。漢代察舉的標準,大致不出四條。史稱「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節清白;二曰學通行修。經中博士;三曰明達法令,足以決疑。能按章覆問,文中御史;四曰剛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決。才任三輔令,皆有孝弟驚公之行。四科取士大約起於西漢。下迄東漢未改。不過有時單舉其中的一二科,或全舉四科,均有詔令臨時規定。察舉的標準雖僅有四科,但察舉的具體科目卻很多。主要有孝廉、茂才、賢良方正、文學(通常指經學)以及明經、明法、尤異、治劇、兵法、陰陽災異等臨時規定的特殊科目。這些都是功名,有了功名,便可實授官職,上述察舉諸科。實際上分為歲舉和特舉。歲舉是常制。特舉由詔令臨時規定,二者都是由下向上推選人才的制度,漢代選官以「鄉舉裡選」為依據。體現地是尊重鄉里輿論對士人德才評判地權威性。但是,輿論評價一旦與仕途沉浮相聯繫。就容易被某些有權勢、有影響的人物或社會集團所控制、所利用。

    征辟是一種自上而下選拔官吏地制度,主要有皇帝徵聘與公府、州郡辟除兩種方式。皇帝徵聘是採取特徵與聘召的方式。選拔某些有名望地品學兼優的人士。或備顧問,或委任政事。徵聘之方。由來已久。如秦孝公公開下令求賢即屬徵聘性質,秦始皇時叔孫通以文學征,王次仲以變倉頡舊文為隸書征,亦皆屬徵召性質,到了漢代,漢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求賢詔,也是繼承了這一方式。以後自西漢武帝以至東漢。相沿成例,對於德高望重的老年學者,且特予優待。如武帝即位之初,即「使使者束帛加璧。安車以蒲寒輪。駕駟迎申公」。可謂開了漢代安車蒲輪以迎賢士地先例,皇帝徵聘,為漢代最尊榮地仕途。被征者來去自由。朝廷雖可督促。如堅不應命,亦不能強制;且於既征之後。地位也不同於一般臣僚。大都待以賓禮。

    此,便是漢朝之前的所謂地人才選拔制度,如今荊州要實行各項改革,缺乏的,自然便是人才,可是。如果繼續沿用察舉制來選拔人才。明顯與我和諸葛亮好不容易才制定地抑制土地兼併地意願背道而馳。

    改革。乃是打壓權貴,而察舉制選拔出來的人才。基本上都是權貴出身,讓他們自己打壓自己,怎麼可能?

    如此,當下諸葛亮一籌莫展。遂問我道:「不知伯虎可有何良策。使主公招攬人才?」

    我想了一想。才言道:「關鍵在於改革人才選拔制度。不過依風看來,如今在這荊州,最好進行科舉選拔。而在兩川。主公只能實行九品中正選拔。」

    諸葛亮道:「細言之。」

    我遂言道:「所謂科舉選拔。便是以唯才是舉為選擇。不論身份地位。只要自己覺得自己有才能,便可通過考試一途,登堂入室。獲得官位。」

    諸葛亮聞言直笑道:「好個不論身份地位,伯虎倒是很有魄力啊!」

    我笑應道:「今我荊州要實行改革,又是針對士族。呃,也就是各大豪族,用人,不用那些沒有身份地位地人,又怎地說得過去?再說了。這裡說的可不是唯才是舉?既是唯才是舉,自然什麼人都可以通過科舉來獲得功名了。」

    諸葛亮只是呵呵笑道:「但是依伯虎之言。如此科考,能參加考試地,終究還是有學之士,到頭來,豈不選拔地人才,還是大多為荊州貴族出身啊!」

    對此,我不置可否。笑道:「說到科考。其實分為文考和武考兩種。況且文考通過了。還得接受面試。我可不想讓主公手下,淨是一些趙括紙上談兵地人物啊!」

    這時頓了頓,我停下一想,又說道:「其實考試,哪怕是文考。也未必非要有學之士才能參加,大可進行直接地部分對其面試。」

    諸葛亮聞言笑道:「伯虎的注意很多,且容慢慢來說。說得太多,亮倒是有些跟不上了。」

    我點點頭。

    這時諸葛亮又問道:「那麼,通過科考地人士。是否就可以直接任命為地方官員?」

    我應道:「如今形勢,既是人才缺乏。大可以經過面試之後便使其上任。只不過,軍師他日還是需要不是進行政績考核…」

    「政績考核?」諸葛亮念了一遍,旋即笑道:「著實不錯!」

    我又笑道:「其實科舉的目的倒不是明面上這邊看似簡單。」

    諸葛亮驚訝道:「莫非伯虎本意遠非如此?」

    我點點頭,言道:「正是!」見諸葛亮微笑不語。我這才解釋道:「其實如今若在荊州實行科舉,效果可能不會很理想,不過,其結果最後選不選得到人才,風也並不在意,今在荊州實行科舉。最主要的目地。還是做給天下人看的!」

    「做給天下人看?」諸葛亮又有些大驚小怪了。

    見狀,當下我笑道:「科舉選拔人才,正是教天下寒門出身的子弟能看到,我主劉備選拔人才乃是唯才是舉,並無對身份地位有偏見!由此。便是給了寒門出身的人,看到了希望!」
ooolllddd 發表於 2009-4-2 07:50
第248章 人才選拔(2)

    諸葛亮聞言有些遲疑,旋即問道:「伯虎所言,選拔人才可不拘一格,是否在說,便是江洋大盜、亂山匪類,亦是有資格參加科考?」

    我一愣,旋即應道:「不是軍師這般問,風倒是差點忘了此一處好處了。便正是如此!既是選拔人才,看重才能,又何必在乎出身呢?軍師且說對不對?」

    諸葛亮有些疑問道:「這想法的確大膽。」

    見他有些疑慮,當下我笑了笑,言道:「軍師可知道江東大將甘興霸的出身?」

    這一問,諸葛亮便反應過來,笑道:「不錯!匪盜之中,確實有大才者。」

    我亦是笑道:「三十六行,行行皆有狀元。特別是如今天下大亂,有許多有才能的人被逼得造反,走上了成為山賊亂匪的道路。若是科舉一開,對這些人網開一面,給予機會,自然又能使主公治下匪亂減少了。」

    諸葛亮道:「不想竟還有如此效果…」

    話題談到這裡,我總結道:「總而言之,今時今日,我荊州選拔人才完全可以通過科考一途來解決了。科舉,科舉,說白了,便是一朝便由白衣變貴人,如此誘惑,可不是給了天下窮苦出身人的機會和希望啊!」又話鋒一轉道:「只不過,既是科舉,必然對荊州的豪族利益有所觸及了。我等在荊州唯才是舉。並不重用出身,從這一點來看,倒是科舉一看,天下士族大家必然一片嘩然,卻不知軍師有沒有這等魄力?」

    諸葛亮淡淡笑道:「伯虎已經將科舉好處都說明了。亮觀之。大有道理,豈能不為?既是改革,何能沒有阻礙,難道還能怕?只是。伯虎所言科舉,其科考項目該如何。又當你我二人細細商議一番了。亮情知伯虎有此想法。必然胸有成竹,何不先談談此考試科目?」

    我言道:「此話題過於繁瑣,須容風苦思一番。當下正題要緊,這事,待來日再談未遲。」

    諸葛亮點點頭,旋即想了一想,又問道:「伯虎先前有言,主公在益州選拔人才當用九品中正法。卻不知何為九品中

    我答道:「所謂九品中正。九品者,便是將人才劃分為九等。大類歸為才能上、中、下三等。而上等中,又分為三等,以此類推,共為九等。中正者,即評判也!」

    諸葛亮聞言笑道:「此皆是字面意思,卻不知伯虎可有何深意?」

    我應道:「中正,便是其法則地深意。」

    諸葛亮問道:「其深意何在?」

    我答道:「中正九品,如此官吏,官名且稱之為中正便是。先在各郡設置中正,稍後又在益州設置一專門選拔人才的部門,為中正府,府內事物,便有大中正主持。州郡處中正一職,便只能由本地人充當,且多由現任中央官員兼任或是大有聲望者擔任。而在益州中正府擔任大中正者,本身要求必然要高,不僅要是主公帳下有才者,更是要在益州名望頗高,而且要身居高位,深得主公信任。至於委派何人,郡中正或由各郡太守推選,或改由益州中正府薦舉報與主公批准,或可由主公親自點名任命。依風看來,如今在益州,大中正,必要由法正或是許靖、張魯等這些本地人擔任。但無論是益州大中正,或是各郡中正,自然還都設有屬員,可稱為「訪問」。一般人才,直接可由「訪問」評議,重要人物則由中正親自評議。全部人才,均需通過中正府審查,而後由主公依照結果委任官職。此,便是風對益州選拔人才的初步建議。」

    諸葛亮邊聽邊思考,這時忽地笑道:「中正府,即是如今之司徒府也。亮以為,能擔任大中正者,非主公手下司徒,有待何人?」

    我點頭應道:「正是!」這時又續道:「至於其中深意,便是在中正的委任以及中正評議的人才地資格上面了。如今我主新得益州,民心未穩,自然要積極爭取得到益州權貴地支持。為此,九品中正制,便正是為了符合當地權貴的心意而實行。」

    當下諸葛亮有感而發,言道:「若非主公在荊北失了士族大家的支持,亮自然不甘心荊北落入曹操之手了。今伯虎所言科舉,卻是不適合在益州開展,九品中正,倒是可行…」

    我點點頭,又續道:「主公在益州委任中正官職,需是讓有身份地位又有聲望的人擔任。至於中正地職權主要是評議人才。而在益州選拔人才其標準有三,便是家世道德才能。家世便是指所要評議的人才自身地族望和父祖官爵。道德、才能合稱為才德,便是指其性格和才能。如此,中正九品,便只看重其身世和才德。」

    諸葛亮問道:「只是伯虎這般計議,怕是到時中正和當地士族大家勾結起來,中正虛假,或是形成黨亂了。」

    諸葛亮能想到地,我又如何想不到?

    說句實話,九品中正制的這一些特點,其實此時在曹操那邊就已經有萌芽了,我更是清楚,也不不久,當曹丕當權了,他就必要夥同陳群那政治牛人一起,進一步加以制度化。當下,我不過是汗顏地先一步提出來罷了。

    九品中正制若創立創立,評議人才的標準自然就是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並重。如此一來,因為大中正本身就是當地士族大家的代表,又在當權者的政府裡身居高官,深得當權者信任,再加上各郡中正幾乎全部是門閥世族,此制度一實施,怕是倒是閥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選拔之權,於是很自然地在中正品第過程中,才德標準逐漸被忽視,家世則越來越重要,甚至成為唯一的標準,最終會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

    也便此,這九品中正制不僅成為維護和鞏固門閥統治的重要工具,而且本身就是構成門閥制度地重要組成部分。我當然對諸葛亮很是佩服,人家不管怎麼說,第一次談論這制度,他就已然察覺出了其難堪地後果。

    見諸葛亮有此疑問,當下我讚道:「軍師所慮,大有道理。」

    諸葛亮問道:「既如此,伯虎可有何良策應對?」

    我想了一想,遂道:「要想選拔人才時,不產生什麼門閥黨派。虛報情況,自然要加強才德方面的考核,堅持唯才是舉。這要求,主公接受情報時,要極為慎重,謹慎任命。不僅如此,還需當對中正進行適當考核,並且,限制中正們任命地年限,約定三年一任期。」

    諸葛亮又問道:「能否另行一部門,專門監督中正府的工作?」

    檢察院?當下我立馬聯想起這個部門來。

    為此,我想了想,還是否定道:「不行。這一來,中正工作意義重大,所派之人既是主公親自為人,自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若是還專設部門監督,怕中正們工作起來便畏首畏尾,甚至起了疑心。這二來,若有此部門,必是成為忙碌之所,試想世人又有多少人有自知之明呢?或自大,或自卑,那些被評議的人才,肯定多有埋怨,如此,要接受舉報,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資源。而如今,明顯人才本就匱乏,軍師又想要什麼人來監督中正的工作呢?三來,風卻還擔心因此會變成黨派紛爭,即中正一派,監督中正的為一派,兩派水火不容也。」

    聽著,諸葛亮自是思慮了一番,點點頭,言道:「如此,這九品中正,便就依伯虎之言。」

    二人又商議了一陣,這時諸葛亮言道:「關於荊州科舉選拔人才一事,須盡快實行。而益州九品中正制,亮亦是該盡早向主公建議。事不宜遲,便明日伯虎便前來與亮一起聯名給主公上書吧。」

    原來卻是天色又已經很晚,話題到了這裡,基本結束了,不便繼續下去,是以諸葛亮有心再約我明日復來。

    明白了諸葛亮的心意,當下我自然告辭而去。

    卻說回到趙雲府上,正好碰見馬良、陳到。

    馬良這是去了成都一趟,將荊州趙雲即將與馬超妹妹馬雲祿的喜事通報一番,卻不想今日回來了。而陳到,自然也是接到了趙雲要大喜的消息,特意從零陵奔赴而來,欲要喝幾杯趙雲的喜酒。

    他們三人正有說有笑地從府中走出,偏又碰見我回來,立馬四人駐足不前,再要說笑一番了。

    我一見陳到,心下卻是極為欣喜不已。這好說歹說,我也已經有將近兩年未能看到陳到的身影,今日一見古人,教我如何不興奮?

    回憶漸漸佔據腦海,這時我自然想起了陳到會練兵,於是談笑中忽然便言道:「叔至到時可否暫時放下零陵的工作,與風一道,攜手建立一所荊州軍校?」
傲笑人間風雲客 發表於 2009-4-11 00:45
正文 第249章 軍校建設(1)
    當下我之所以聯想起要建立荊州軍校,便正是因為當初和諸葛亮談建設荊州學院問題時諸葛亮建議的。

    卻說那日我將自己如何建設荊州學院的想法說出後,諸葛亮等人听了,直是驚訝不已。可是後面諸葛亮說了,當下荊州學院要培養的學生,便是以軍事為主,至于全面的人才,又要學文又要學武的,花費的時間著實過久,大可直接並入普及教育方面去。

    這也就是說,諸葛亮心中的荊州學院,實際上便只是一所軍校,單純地只從軍事這個角度上去發展。這,自然是形勢所迫。

    我忽地將如此請求告知陳到,不想陳到當下卻是一臉欣喜道︰“伯虎急是請我,到如何敢不從。\\\\\”話說到這里,陳到卻是有些心疑道︰“子龍將軍便在伯虎身邊,為何伯虎卻反倒想起我來了先?”

    我對陳到笑了,道︰“軍校一事,子龍何能袖手旁觀?”

    那陳到反應過來,大笑道︰“原來子龍早答應了此事啊!”

    那趙雲听了,應道︰“此本為雲分內之事,如何能不應承?”

    陳到最後言道︰“如此,明日我三人便一同拜見軍師,商議軍校建立何日開始之事。”

    我急是點頭道︰“如此最好!”

    陳到笑著,隨即告辭而去,與馬良一道,先往驛館歇息了。^^

    望著那二人背影消失。這時回過頭來。我問趙雲道︰“郡主和馬雲祿是否都已經歇下了?”

    趙雲點點頭,旋即一手攀著我地肩膀,搭了過來,笑問道︰“今日伯虎去軍師那里,又商議到了如此時辰,卻不知今日又談了一些什麼?”

    我撇撇嘴,嘆道︰“別提了,要談論許多許多地事情。估計十天半個月我都要這般忙碌了,而且,還不一定能玩,真是累殺我也!”

    趙雲笑著言道︰“那自是因為伯虎你胸中所學太過豐富了!要不然,軍師不叫他人商議,卻是每日都教伯虎你去呢?”

    對趙雲此言,我只能一笑再笑,苦笑而已。^^^^

    說話間,二人腳步卻是不慢。便是相互摟腰搭肩地,已經進了客房大廳。

    這時二人坐下,趙雲隨即命人搬上酒席。言道︰“多日煩心,不曾與伯虎共飲,便今夜你我在此醉一番,如何?”

    我猶豫道︰“明日還要與叔至一道前往軍師那里商議正事,這…。”

    不等我把話說完,那趙雲一見我要推辭,當下便急道︰“伯虎這說的什麼話?好似喝醉了,明早便起不來了…”

    我苦笑道︰“子龍你悶酒喝多了。\\\\\\自然酒量上來了,便是一醉,你明日照樣能起來,可是我趙風…”說起這事,那趙雲當下便哈哈大笑了,言道︰“也不知伯虎你怎的了,記得當初和三將軍一起。你我三人共飲。你酒量看上去卻也不差,如今。卻不敢拼酒了…”

    我急是辯解道︰“那都是好幾年前的事情好了不?子龍莫要忘了,自從風一路追隨主公到了西川,然後再到漢中,又回荊州,最後定下漢中,我可是一直呆在軍隊里。軍中禁酒,子龍又不是不知,都好幾年了,一直未曾安心歇息過,便此時,想要酒量不減,都奇怪了還。==”

    “好好好!”趙雲听了這話,有些不耐煩了,言道︰“今日便適量而止。你我二人只用酒杯,不用大碗便是,若如此還不行,莫非就是伯虎連飲點小酒的興趣都沒有了。”

    見趙雲這種話也說了,我當下自是不敢再推辭,遂應道︰“如此,便只用酒杯,莫用大碗了啊!”

    趙雲聞言只是好笑不已。

    不多時,下人上了酒菜。我二人你一杯我一杯,便開始小飲起來。

    酒過三巡,我兩色有些發紅,想必真如自己所說的那般,多日未飲酒,便今日飲來,發覺自己不知不覺地便莫名其妙地將酒癮給戒了。****當下,我心中急是一番感嘆了。

    這時又和趙雲干了幾杯,趙雲忽然嘆道︰“想起先前有三將軍在之時,我們三人經常便在其府上共醉。如今,三將軍在益州身系重任,而我又遠在此荊州…。”說著,又忽然斷了,旋即感嘆了一聲,而後苦笑道︰“三將軍的酒量,卻不知怎麼樣了。”

    趙雲有些懷念張飛,說實話,我又如何不是?便是這麼想著,我也想起來便是這幾年中,我見過張飛的次數,也就來此荊州時,踫見寥寥數次而已。而每次踫面,說話也絕對沒有超過十句………

    感嘆中,我眯著眼,看了趙雲一番。\\\\\\其實也怪神奇地,別人都說人喝醉酒了,意識會變得模糊。可是現在我才發現,我是醉了,可是,我的意識反而更明晰了。

    便為此,我看見趙雲好像有心事的樣子。

    趙雲請我喝酒,這已經很奇怪了。話說我和他在一起,也算有不短的時間了,先前並未見趙雲這般行為過,今日卻忽然來此一出,看來大有深意啊!

    如此,這時我晃了晃腦子,問趙雲道︰“子龍今夜,莫不是有什麼特別話說?”

    趙雲聞言很是遲疑,旋即卻又笑了,笑著,便仔細瞄了我幾眼,忽地問道︰“伯虎,你醉否?”

    我很是遲鈍地點點頭,言道︰“有那麼一點了。**說完,反應過來,極是驚奇地問道︰“子龍問這個干嘛?”哈哈!”趙雲一听便高興了,先前若隱若現的郁悶,忽地煙消雲散,很神秘地問道︰“伯虎可知雲今日為何要與你共醉麼?”

    “我醉了,貌似子龍可以套我的話了不是?”我小心翼翼地猜測道。

    哪料趙雲聞言,急是點頭,說道︰“正是!所謂酒後吐真言,想來此時,我問伯虎什麼事情,伯虎都該實言相告了吧。”

    我一愣,一想,又一驚,急道︰“莫不是子龍想問我趙風的身世吧?那個…。”

    趙雲急是好氣道︰“伯虎怎地懷疑我問你這個?”

    他這一說,又讓我糊涂了,當下急問道︰“那子龍想知道什麼?”

    趙雲當下飲了一杯酒,而後才說道︰“我便只想問伯虎,你與鳳兒,如今究竟是什麼狀況了?”

    他問得突然,我更是絲毫沒有心理準備,乃道︰“子龍有此疑問,為何不問鳳兒,卻來問我?”

    趙雲不答,當下只問道︰“那麼雲便想問伯虎一句心里話,伯虎是否真有打算娶了鳳

    我聞言,當下想也不想便應道︰“那是當然想了…”說完,又長吸了一口氣,嘆道︰“只是,關將軍那里,似乎不太好辦了。=^^”

    “好!”趙雲听了前半段話,便已經這麼喊了。

    听了後半段,趙雲笑道︰“關將軍那里,不用過于擔心,雲自是保證,他日便和三將軍一起,跟二將軍解釋一番你們的問題。”

    我急是欣喜道︰“如此,便拜托子龍了!”

    趙雲道︰“如今,伯虎和鳳兒既是兩情相悅,那麼,便由我這個三叔做主了,你們趁早辦理喜事。至于日期麼,擇日不如撞日,便與雲的喜事,一道辦了吧!”

    和趙雲同年同月同日辦喜事?這敢情好啊!當下我急是一陣猛點頭,應道︰“好好好!全由三叔做主!”

    一聲三叔,只把趙雲笑得不像人樣了,東倒西歪,好一陣才克制住。

    直到這時,我才知道趙雲今夜為什麼忽然狂性大發,要和我飲酒了,如果沒猜錯地話,肯定是關鳳在他面前撒嬌了幾把,好說歹說,勸說趙雲來探明我的心意,並催促趙雲直接做主…

    這關鳳,倒是有能耐啊。只不過,我這時還在猶豫,不知道,趙雲這般做主,會不會與關羽鬧一些矛盾…

    二人又喝了一陣,我勉勉強強的,不甚多。伴隨著,二人又說了一陣,卻是大多研究接下來婚事地問題。至深夜,兩人方才迷迷糊糊撤了酒桌,各自回房間去休息了。

    這一夜,也算醉得七葷八素了,全是因為心情大好。本以為次日早上起不來床,結果,卻是很早便起來了,想必,此便是心情大好的緣由吧。

    見過趙雲之時,我更是驚訝發現,酒醒以後,我的頭也沒有一點裂痛的感覺,相反,一大早,我便神采奕奕。

    趙雲見了我如此精神,急是好笑不已。不多時,陳到亦至。如此,三人回合到了一處,當下也不多說了,便直奔武陵縣衙而去。

    時諸葛亮見我三人同時而來,急是有些驚訝,問我道︰“伯虎帶二位將軍來,是何道理?”

    我答道︰“便是今日所要談論的話題,與子龍、叔至二位將軍有關。”

    諸葛亮聞言恍然笑道︰“想必昨日人才選拔的事情未能談完,今日伯虎又要與亮談一談荊州學院的事情了吧。”
傲笑人間風雲客 發表於 2009-4-11 00:46
正文 第250章 軍校建設(2)
    諸葛亮一下便猜出了今日所要談論的話題,當下我也不以為意,應道︰“正是。”

    諸葛亮當下也不多說,便命我三人各自坐下。待眾人坐定,諸葛亮才道︰“亮已任命趙風為荊州學院的院長,所以荊州學院的事情,便由你一個人全權負責。若有所需要,可直接說出。”

    我聞言應道︰“需要倒是有許多,希望軍師能全力協助于我。”

    諸葛亮笑道︰“有何需要,但講無妨。”

    我遂道︰“第一,我需要授課先生。第二,我需要學生。第三,我需要學校。”

    諸葛亮聞言笑道︰“伯虎此一說,竟是什麼都需要了。=

    我微微一笑,言道︰“軍校便是為主公的軍隊提供指揮官,培養出來的,以後自然應該在主公軍隊中佔有一席之位。既如此,要求又怎能不高?”

    諸葛亮輕搖羽扇,呵呵笑道︰“既有需要,但請細言之,看亮能有什麼幫助。”

    我言道︰“關于老師的事情,風以為,軍校的授課先生,便是教官,如同子龍和叔至這般,大可直接由我軍中能佔善戰的將軍們來擔任…。”

    諸葛亮不待我說完,便疑慮道︰“大將何能擅離職守,卻跑去荊州學院教書?”

    我想了想,答道︰“要保證學生的學成後有所作用,對授課先生的要求自然要高,這便是名師出高徒了。=軍師要想荊州學院發揮很好的作用,請來授課的講師,就不得不從我軍中的大將那里下手。如軍師之言,如今各地方皆需要大將把守,大可讓大將們輪流抽時間來授課,也並非就讓他們一直呆在荊州學院里。”

    “讓將軍們抽時間來授課,這個倒是可以考慮。”諸葛亮微微點頭,如此。算是達成共識了。

    我尚自來不及高興,諸葛亮又忽地問道︰“只是,將軍們卻是未必都願意抽時間跑來授課。伯虎最好有心理準備。=

    聞言我有些不以為然。笑道︰“將軍們如何會不來?要是我是他們,肯定二話不說便急著要來了。”

    諸葛亮擔心道︰“伯虎你是你,卻也難以料到他人的想法。伯虎豈會不知,主公帳下各位大將,誰會有閑心沒事跑來教書呢?授課,向來是一件麻煩的事情。”

    可不是,如今劉備手下的大將,可不是個個都有自己的性格?說實話,能當將軍的人,脾氣大多是很剛烈地。教新兵蛋子兵法,我靠,要是遇上白痴怎麼辦?憑將軍們的性格,他們那里來的耐心?如此,諸葛亮地憂慮,也不無道理。

    當下我卻是笑應道︰“其實軍師並不用擔心,若是軍師能以好言相勸,我想,將軍們都會很樂意來授課啊。=

    “哦?”諸葛亮聞言有些遲疑,問道︰“如何好言相勸?”

    我笑道︰“便以軍師打比方吧。軍師願意流芳後世麼?”

    諸葛亮道︰“自然願意。”

    “那好!”諸葛亮一開口給與了肯定的回答。我當下便又接著問道︰“那麼,軍師以為,如今主公手下的大將們,他們是否也願意流芳後世?”

    諸葛亮聞言眼珠子一轉,疑惑道︰“莫非伯虎是在說。==教將軍們去授課。還能流芳後世不成?”

    “正是!”我猛地點點頭。這時言道︰“我想成立了如此一所軍校,讓主公帳下各位大將去擔任教官,輪流來,以後主公軍隊里的年輕將領便都是他們的學生了!換句話說,大將們自身教授的兵法也就算是傳開來了。然後,大將們的學生學成之後,再將如此兵法傳授下一代年輕將領,那主公帳下的大將們。不就成了祖師爺嗎?所謂流芳後世。便是指主公帳下大將們的戰術思想以及個人擅長兵法可以流傳至後世也!我試問軍師,難道軍師不想讓自己滿腹的學問、見識。一代代相傳下去麼?”

    諸葛亮笑道︰“原來伯虎便是這個!“

    我笑道︰“其實好處還不止這一點。==前面說了,從荊州學院畢業出來地學生,他日便是會直接成為我軍中的指揮官。如此,以後軍隊里年輕的將領都是自己的學生、徒弟,軍師以為,大將們會不樂意看到麼?”

    我有如此言,便是斷定這個時代的人,無論文臣武將,都是極為愛面子的。

    諸葛亮听聞此言,不置可否,當下微微思慮,而後便問道︰“授課先生由我軍中大將擔任,便就此決定了。那麼接下來,伯虎的學生問題,又有何需要?”

    我遂道︰“如今軍校成立,主公自然希望更快地能使其發揮作用,因此,能進荊州學院學習的人,都一定要經過選拔。==風以為,還是要從目前我軍中選拔學生。”

    諸葛亮道︰“這個好辦,便就從軍中選出便是。不過,選拔學生,有何要求?”

    我言道︰“便要經過一番考試,而後面試。至于考試的內容,容以後細說。之所以要面試,便是進行進一步考核。”

    諸葛亮聞言驚訝道︰“選拔學生都要這麼麻煩?如今事物繁忙,如此動作,怕是多為不便吧。”

    我不答反問道︰“軍師可曾想過,若是咱們荊州學院培養出來的學生,畢業後,一事無成,白學了,或是學成後,忽地投降敵人怎麼辦?不是給自己樹敵麼?”諸葛亮聞言不語。=

    這時我又說道︰“其實建立荊州學院,無非便是為主公後來能擁有更多善于領兵打仗地指揮官,此是儲備人才,著眼于長久計。如此,年齡、才智、品性、身份等方面,自然需要認真核查。且荊州學院之內,人員復雜,要是不經考核,忽地冒出來敵軍奸細,該當如何?再退一步說,沒有奸細,若是身體狀況不好,帶來嚴重的傳播疾病,這後果,會有多嚴重?到那時,只怕主公將來到了後期,便再無大將了!且…”

    諸葛亮聞言急是打斷道︰“伯虎莫要說了,越說,越是聳人听聞,便依你就是。\\\\\\至于詳細的該如何選拔,伯虎你先全權負責擬定一份計劃,到時交給我看便是了。”

    我遂不語。

    這時諸葛亮又問道︰“最後再談談你那個對學校建設的要求吧。”

    我當下便言道︰“其實關于學校,才是重點中重點。”

    諸葛亮不耐煩道︰“你且有話邊說,休要婆婆媽媽了。”

    如此,倒是我今日所提的事情,無一不讓他傷透腦筋了。

    我心下苦笑,只怕這學校,更是要讓他死掉好多腦細胞了。****

    略微調整了一下思路,我這才言道︰“關于學校地建設,風以為,第一,要有教室。教室是什麼?便是授課講解知識地地方,這與如今天下的那些私塾里先生教書的場所不同。這軍校的教室,要大,非常大,能容納數百人。至于教室的設計方面,到時風會畫一份草圖給軍師看。並且,如此教室,還要有多間。第二,要有宿舍。所謂宿舍,便是指學生和老師要住的地方,環境理應要優越一些。這便是因為心情好,學東西也快。當然,若是軍師舍不得花錢,可以講究一點。第三,便是訓練場。訓練場,這不用我解釋了,軍師自然明白。風在這里所要說的,便是告訴軍師,此訓練場,數目會很多,而且比校場有過之而無不及,其中設備,暫不一一說明,反正軍事中能應用到的,理應全部齊備。第四,便是實驗室。實驗室,換言之,便是………”

    這邊我話未說完,果然,那邊諸葛亮听了便已經冷汗泠泠了,急是止住道︰“伯虎這是在說,要修建一座新城?”

    軍事學院嘛。又是劉備如今在荊州地唯一一所軍事學院,能不大?大學城听過麼?我在後世所見過地大學,那可是數以幾千畝地那麼大的…。

    當下聞言我只能苦笑道︰“不得不花血本了。”

    諸葛亮道︰“戰亂頻繁,荊州荒蕪,何以來如此多資源?伯虎這實在是為難人。”

    我笑道︰“不如此,怕是不行啊!”

    諸葛亮道︰“此事,榮侯再做商議。且讓亮與主公商議一番。”

    我又問道︰“那麼至于後面地一些…”

    諸葛亮道︰“不用說了,今日便談到此,你先且回去吧。”

    聞言,我急是一愣。而最愣的,莫過于陳到和趙雲了。他們今天兩個來,可是還沒來得及和諸葛亮說上幾句話呢,這時候諸葛亮就要閃人?

    當下見諸葛亮又要獨自深思了,令我等先行退下,那趙雲、陳到和我,自然不敢多留,便只能告辭而去。

    如此,回到趙雲府上,我等三人便接著話題繼續探討。之所以這般,便正是因為他二人對這個話題也尤其感興趣的。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