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lsc0019 於 2009-4-7 22:54 編輯
(自由 04/07 04:09) 文/許金川
Q:我的奶奶因為腹脹、小便變成深茶色,所以住院診斷治療,醫師說,是因為C型肝炎,導致肝硬化嚴重,才會這樣。
在她的情況稍微穩定後,我們趕快讓她吃最喜歡的牛肉、羊肉、魚湯等,希望能恢復她的體力,沒想到奶奶卻意識不清,後來才知道原來是發生肝昏迷。
我很納悶,肝不好不是應該多補充肉類嗎?怎麼反而會造成她昏迷呢?
A:肝臟除了是人體的化學工廠,也是製造白蛋白、凝血元素及膽紅素轉換代謝的主要器官,同時也負責排除體內毒素。因此,當嚴重肝硬化時,肝功能衰退,白蛋白製造不足,會出現腹水,膽紅素轉換出問題,於是小便變成深茶色。
如果病人沒有出現肝性腦病變(又稱為肝昏迷),或膽紅素指數不是太高,的確可多補充高蛋白食物,如奶、蛋、肉類,但是如果膽紅素指數太高,或是已經發生「肝性腦病變」,過量補充蛋白質則會提高肝性腦病變的危險,也就是反而要限制蛋白質的攝取量,因為體內的氨無法轉換為無毒的尿素,積在血液內,無法排除,最後造成腦部水腫,而演變為肝昏迷。
奶奶有腹水及黃疸情況,表示肝功能衰退,的確有可能會因為進食過多肉類,而引起肝性腦病變,目前還是要控制蛋白質的量,盡量以澱粉,例如白飯、麵包等作為能量的來源,也要適度限制水份(大約每天1500ml)及鹽的攝取量。
此外,因為肝硬化會引起肝門靜脈壓力升高,血液無法順利進入肝臟,容易有食道或胃的靜脈曲張,如果病況穩定,可能需要做胃鏡檢查,確認是否有食道靜脈瘤。
必要時,可以先處理,避免靜脈瘤破裂導致大出血,因為肝功能不良,如果又合併有腸胃道出血,或食道靜脈瘤出血、或者是有感染,也會促使「肝性腦病變」發生。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