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維他命B12 維他命B12最早是於西元1947年由學者從肝臟中分離,用來治療惡性貧血。後來,學者更進一步由發酵液中分離出維他命B12,而此種發酵液中分離的方法也是藥廠工業製造維他命B12之主要方法。維他命B12的化學名稱為鈷氨素(Cyanocobalamin),又稱為鈷維生素。維他命B12也因為可以用來治療惡性貧血,所以又稱為「抗惡性貧血因子」。它的分子內含有磷及鈷,所以它的分子呈現紅顏色,是唯一的紅色晶體維生素,又稱為紅色維他命(red vitamin),也是唯一含有主要礦物質的異類維他命。它有很多種型式,如B12a、B12b、B12c等,最常見的化學鍵是在鈷分子上接氰根(-CH),另外還有氫氧基(-OH)或硝基(-NO2)等結合型式。
維他命B12和身體健康
維他命B12是人體所不可或缺的營養素之一,它對於人體細胞之生長、紅血球之形成及上皮(epithelium)細胞更新及神經髓鞘質(myelin)之維持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就人體的整合功能而言,維他命B12在人體內的主要功能有七種。一、代謝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亦即你吃進這三種食物越多,身體需要用來代謝這三種食物的維他命B12就越多,其中尤以蛋白質的代謝所耗用的B12最多。二、製造紅血球細胞中的血紅素所需之物(與葉酸相互作用),可防止貧血。三、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運作。四、促進孩童的成長,增進食慾。五、增強體力。六、消除煩躁不安、預防憂鬱症。七、促使注意力集中、增強記憶力和平衡感。
維他命B12的吸收及貯存
在維他命B12的吸收方面,根據醫學報導,維他命B12在吃進人體後,首先會在胃部,和胃壁細胞(Parietal cells)分泌的一種蛋白質內因子(Intrinsic factor) 結合,形成複合物後,再由小腸段中的迴腸(Ileum)吸收。在迴腸之接受體(receptors)吸收時,需要有鈣離子之存在。換言之,如果我們的生理功能健全(胃功能好,且有食用非常微量之鈣離子),則根據醫學理論,食物中所含的維他命B12均可被吸收,也絕對不會有維他命B12攝取不足之情況發生,所以有些人認為富含維他命B12的海藻及其他核果類等所含的維他命B12並非人體可以直接吸收的論點是不正確的。另外值得一提及令人振奮的是:婦女在懷孕時,迴腸之接受體密度也會微妙地自動增多,以幫助孕婦吸收更多之維他命B12。另外,若胃腸中蛋白質內因子分泌減少,或因胃部疾病而割除胃,那麼即使攝取再多的維他命B12,也無法被身體吸收。因此,有些不能夠吸收維他命B12,需要注射維他命B12的人,通常就是因為他們的胃不能產生這種蛋白質所致。
被吸收後的B12會貯存於肝臟,待身體需要時,再經由如tzanscobalamin I、II等蛋白質,將B12運送至血中。除了造血所需,維生素B12也參與甲基的生合成,因此間接也對嘌呤、嘧啶等核酸成分的合成有重大影響。維他命B12在與葉酸一併攝取時,效果最佳,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恢復身體活力,和其它B群的維他命、維他命A、C、E,都有相輔相成的作用。一般而言,甲狀腺機能正常時,B12的吸收也能順利進行。B12的缺乏症,要在體內蓄積的B12全部耗盡的五年後,才會顯現出來。
維他命B12耐高溫、也耐熱,卻怕酸、鹼、濕氣、咖啡、香菸、酒精、動情激素(estrogen)和安眠藥,食用或服用時,應避開上述元素,以免B12不但無法克盡職守,還深陷敵陣,命喪窮途。如果經常應酬、喝酒,則酒精會奪走體內的維他命B1、B2、B6、B12、葉酸、維他命C、維他命K、鋅、鎂、鈣等成分,影響身體健康,最好戒除,以絕後患。
含有維他命B12的素食食物
西方醫學界,特別是營養學的研究人員,一向認為維他命B12只存在於動物類的食物中,諸如牛肉、豬肉、雞肉、肝臟、蛋等,而不能在植物類的食物中找到。根據這些研究的結果,他們的結論是,大多數的素食者都會因為維他命B12的補充不足而患貧血症。事實上,他們要不是沒研究清楚,就是低估了一些富含維他命B12的食物,例如綠藻(Chlorella and Sprirulina) 所含的維他命B12、蛋白質以及其它營養成分,甚至牛肉和肝臟都比不上。東方醫學也指出例如當歸、明日葉、康復力等中草藥都含有維他命B12,日常食品中,乳酪(尤其是發酵過的)、牛奶及其製品(例如:優酪乳)、全麥、糙米、海藻、小麥草、米糠、雛菊、香菇、大豆、泡菜、各種發酵的豆製品(例如:味噌湯、豆腐乳與豆豉)和酵母衍生食物(例如:無酒精啤酒)等也都含有維他命B12,所以素食者不用擔心維他命B12不足,上帝賜給我們充分的供應,就看我們是否有足夠的智慧來打開那無窮的寶藏。
其實,無論是素食者或肉食者,只要是健康的成人,只需要很少量的維他命B12,便足以維持身體健康。奇妙的是,有研究報告指出,世界上某些地方的人可能可以自己產生維他命B12,例如,印度素食者的腸內細菌測驗就顯示,潛伏在他們體內的微生物能夠產生這種維生素。不過,如果你擔心自己有可能缺乏維他命B12,那麼就請醫生為你做血液測驗吧!如果低於正常標準,或是處於正常低範圍之中,可能就需要服用補給品了。
維他命B12另一新功能:偵測癌細胞尖兵
根據目前醫學所知,任何生物體細胞中的新陳代謝過程及生合成新的細胞時(DNA及RNA的製造步驟),均需要維他命B12當作輔媒(coenzyme) 來完成正常的細胞生長及發育,所以長期缺乏維他命B12常常會引起很多病變。例如,人類正常的紅血球每120天便會老化、死亡,所以骨髓細胞會持續產生新的紅血球,以維持人類正常之身體功能,所以如果缺乏維他命B12,便容易造成紅血球生合成功能不全,進而導致巨大型紅血球貧血(megaloblastic anemia);又例如,因長期缺乏維他命B12,會造成神經髓鞘 (myelin) 生合成功能不全,進而導致神經炎及腦部發育不全…等等。換句話說,維他命B12的攝取足夠與否對人類的健康扮演著非常重要的關鍵角色。
由於所有細胞,尤其是新陳代謝非常快之細胞,都需要維他命B12,所以美國梅友(Mayo)醫院的研究人員根據此種原理,又發現維他命B12之另一新功能:將維他命B12用來偵測癌細胞。因為所有癌細胞的共同特性便是新陳代謝非常之快,所以需要大量之維他命B12。他們發現,如果將維他命B12先和放射性原子結合,再將此帶有放射性原子的維他命B12注射到懷疑患有癌症之病患,再以類似電腦斷層掃描的方法檢查細胞放射性之含量高低,便可準確發現其癌瘤的位置。因為此時,癌細胞所吸收及利用此放射性之維他命B12的量會遠大正常細胞所吸收的量。根據梅友醫院一項初步的實驗顯示,這項所謂「智慧型感應彈」的新技術能成功的指出九成病患癌瘤所在處,尤其對乳癌的診斷特別有幫助,因為醫師往往很難憑藉傳統的乳房X光攝影術判斷患者身上究竟有無癌細胞存在。梅友醫院利用這項新技術為一位罹患乳癌的婦女檢查,使她僅需切除部分乳房,而非完全切除。另外試驗結果也指出此種新技術能用來檢查肺癌、甲狀腺癌、攝護腺癌、結腸癌、腦部腫瘤和骨頭內部的癌細胞,所以這項發現將是癌症診斷和治療的一大突破。
醫師建議每天多補充omega-3
另外,國外研究亦指出,吃素者往往會欠缺omega-3必須脂肪酸,而omega-3是保護心血管的重要營養素。林晏如表示,建議吃素的人可以每天多補充omega-3,坊間的亞麻籽就蘊含大量的omega-3,一天一茶匙的亞麻籽或是亞麻籽油就足夠了,不過亞麻籽油不能加熱,只可以涼拌。
另外,鈣質的補充攝取對吃素的人也很重要,飲食中奶及豆腐都是鈣質很好的來源。
【2006/05/08民生報】
記者詹建富/報導
國內有不少中風病人,但受到健康食品業者的推銷,總以為要多補充維他命B12和葉酸或其他抗氧化劑,但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劉祥仁指出,根據國外多項研究,證實即使額外補充維他命B12和葉酸,也無助於遠離心血管疾病,因此他認為,只由於維他命B12和葉酸的作用,與製造紅血球和細胞內的基因,對保持神經細胞健康有關。再加上血中若出現高同胱胺酸,與血管粥狀硬化病變有關,因此,學界近年來有多篇研究著重於同胱胺酸與維他命B12、葉酸等營養素的關聯性。
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劉祥仁指出,過去醫界對於四十歲以下的中風患者,由於其發病原因不甚清楚,往往會加驗血中同胱胺酸的檢驗數值;相反的,對於年紀大的中風患者,其實其病發原因多半與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有關,是否需進一步檢驗同胱胺酸,他則持保留態度。
此外,由於不少健康食品業者或藥廠的鼓吹,建議長期吃素者要定期補充維他命,減少血管硬化的機會,因而形成一股風潮。不過,劉祥仁強調,在國際間已有多項跨國研究發現,不論是補充維他命B12和葉酸或其他抗氧化劑,在與其他史達汀類藥物相比,前者對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效果反而不如預期。
劉祥仁表示,目前醫界僅建議巴金森氏症患者例行補充維他命B12和葉酸,至於中風患者則沒有必要再額外補充這類營養素,只要平常的飲食正常且均衡,不必畫蛇添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