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天工 作者:半埂草 (連載中)

ivyyahui 2009-6-15 09:52:12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259 116269
藍雙魚 發表於 2011-2-27 20:22
第一七二回 戰情發展

    建奴雖然全民皆兵,但畢竟人口基數少,很多地方又是新近獲得,內部不穩,也不可能真的將適齡男子統統抽調,所以建奴的動員規模通常也就是十萬出頭,全部動員,也能有十几萬的兵力。

    這個兵力,已經和明軍同一時間在遼東的投入規模差不多,縱觀遼戰歷史,明軍在遼東的兵力也總是維持在十几萬,薩爾滸、遼沈,包括廣寧都是差不多,每一次戰敗以后,明朝又會動員,抽調兵力再次組成遼東軍團。

    這樣的態勢有些像添油戰朮,其實是受制于后勤供給的能力,明朝几乎是傾國之力,才能在遼東維持十几萬的常備軍。

    當然,官僚體系內在的耗費也占去了很大一部分份額。

    建奴用兵通常也會受到后勤保障的限制,但他們的保障體系更為粗放,往往都會以戰養戰,所以動員的能力會強出許多。

    天啟二年正月,建奴全面動員,在廣寧一線投入七萬余兵力,一舉攻占遼西重鎮廣寧,而在岫岩、鳳凰城、寬甸一線,也動員了兩萬多兵力,以震懾東線,試圖逼迫復遼軍進攻蓋州一線。

    加上蓋州、海州、遼沈一線,以及北線的常規兵力,此次建奴動員的總兵力已經達到十萬以上,差不多接近其最大動員能力。

    與之相比,明軍在遼西一線就有十萬出頭,薊州鎮、天津、登萊也都有備兵,加上遼南、東江,為遼戰配置的兵力已經達到熊廷弼所要求的二十多萬。

    當然,這二十多萬之中,實際兵額可能也沒有這么多。還有很多是在后方的,一線兵力也就是和建奴差不多。并不占什么優勢。

    而在具體戰事之中。明軍往往又是分兵設防,建奴則會利用機動優勢,形成局部戰場上的兵力優勢,大部分明軍的戰斗力又不如建奴,失敗几乎就是必然地事情。

    與建奴相比,明軍的優勢在于帝國地廣袤國土所代表地國力。明軍不僅在遼東投入重兵,在西南,奢安之亂也已經如火如荼,四川、貴州、云南、湖廣等西南省份,也已經成為另外一個戰區,大明在同一時間,開始了兩場遷延日久的戰事。

    而在明帝國地各省。也有大量地常備兵力。包括最為精銳地九邊。所以明朝在每一次失敗以后。都可以從地方上補充兵力、糧餉。再度組建起十萬左右地遼戰軍團。

    哪怕是在松山之戰以后。所謂大明最后一支戰略機動力量被殲滅。到了明朝滅亡地時候。吳三桂手上也還有著數萬關寧鐵騎。

    但正是在這種類似于添油地過程中。明軍從來未能建立對建奴地優勢。只能一次又一次地重復失敗。然后抽空了關內地實力。最終走向滅亡。

    天啟二年正月地戰事。似乎也和往常一樣。努爾哈赤雄才大略地集中七萬兵力。猛攻廣寧。熊廷弼、王化貞極為愚蠢地敗退回山海關。廣寧一戰。其戰果甚至讓努爾哈赤都感到意外。

    同樣會讓他感到意外地。就是遼南復遼軍并沒有進攻蓋州。而是調集了六個營。兩萬多戰兵。加上輔兵過五萬多人地總體規模。在東江起了一場局部會戰。

    在遼南戰局地推斷中。努爾哈赤錯誤估計了遼南軍地規模。他以為遼南軍力也就是那一萬京營。殊不知在過去將近一年地時間里。復遼軍利用兵戰俱樂部。復制復遼軍地成功模式。吸納遼東兵和遼民。規模已經擴大到七個營。雖然其中有四個新編營。但像東江營、復州營這樣上過戰場。并且成立較早地新編營。其戰斗力也是不俗。

    就算是成立時間最短的鎮江營,也因為中高級將領,以及營伍的骨干都是老兵,其實在也不容小窺。

    經過義州一戰,鎮江營也算是經歷了戰火,雖然他們并沒有參加決定性的西門大戰,但是此戰的勝利,也讓他們的心氣提高到一定程度,或擁有一些老兵才有的戰場氣度。

    復遼軍在攻占義州以后,只是略略休整,隔天,也就是正月二十七日,一次開拔,從義州越過鴨綠江,兵鋒直指河西的鎮江堡。

    與此同時,西路軍在孤山立下大本營后,又在五重河與哨子河交匯處地劉家坳建立營寨,以選鋒營左哨領金州營左右掖駐防。

    劉家坳營寨以傳統地木柵為主,關鍵地方用水泥板構筑,外圍用鐵絲網、壕溝、拒馬構筑,大軍在此一共花了三天時間,也就是從二十七日開始,選鋒營與滅虜營開始向東移動。

    阿敏坐鎮鳳凰城,調兵遣將,本打算趁著明軍進攻岫岩的時候,向南迂回,切斷明軍與海上地聯絡。

    到時候從遼西返回的建奴主力,會從耀州、蓋州一線直插岫岩以西地鷹納河,堵住明軍西撤回金州的退路,從而殲滅遼東唯一有戰斗力的這支京營精銳。

    但是從二十四日開始,情勢急轉直下,先是遼南來的明軍并沒有急著進攻岫岩城,而是在岫岩城與鳳凰城之間的劉家坳修筑營寨。

    偵察顯示明軍在劉家坳聚集了一萬多兵力,而且有几千騎兵,岫岩城大部分是步兵的兩三千兵根本不敢動。

    就是阿敏知道了明軍在劉家坳的舉動,知道這是遼南那支京營精銳,也沒有輕率地扑過去,雖然明軍在劉家坳修筑營寨有些反常,一旦建成,對建奴的威脅也很大,不過只要遼西的主力回來,這支過于深入的孤軍也只有滅亡一途。

    隨即,阿敏就更不敢動了,二十五日上午,他就收到鎮江堡送過來的消息,說是數千明軍在鴨綠江對岸出現,隨時可能踏冰過河,而更多的明軍則出現在對岸的義州城附近,將義州城圍得水泄不通。

    阿敏就納悶了,他不明白怎么會有這么多明軍,他面對的根本不是一萬精銳,而是數萬大

    阿敏很快意識到這其中精銳可能只有一萬,其他都是臨時湊起來的雜牌軍,但是他還是不敢亂動,因為几個方向上的偵察結果都表明,那些明軍都不是善茬。

    紀律嚴明、隊列整齊、裝備精良,更重要的是士氣特別高昂,大軍所在,嘹亮的軍歌此起彼伏,絕對不同于往日所見到的那些明軍。

    阿敏并沒有立刻向鎮江堡、義州派遣援軍,而是命令寬甸、鳳凰城附近的后金軍向鳳凰城集結,秉承建奴的作戰傳統,他所做的第一件事,還是集中兵力,并加強騎兵的偵察、騷擾,以尋找明軍的破綻。

    不過這一次,建奴這樣的行動也遭到了強有力的狙擊,西路軍的主力是滅虜營和選鋒營,除了在劉家坳和孤山各留下選鋒營的一哨火銃手、一哨長槍兵以外,西路軍一共擁有老營兵八個哨,以及金州營的兩個哨,其中滅虜營是復遼軍中唯一的騎兵營,雖然他們依然還有一哨長槍兵、一哨火銃手只是騎馬步兵,不過三個哨兩千余騎兵,足夠在大軍周圍撒開一道大網,使得接近這張大網的建奴騎兵遭到滅頂之災。

    選鋒營的騎兵雖然能夠截殺建奴的小隊騎兵,但他們的出現本身就暴露了大軍行動的方向,到了這個時候,阿敏也已經明白過來,遼南軍的目標根本就不是中部的岫岩城,而是東部的鎮江堡,甚至可能就是他現在所在的鳳凰城。

    雖然無法弄到明軍兵力的確切數字,阿敏估計從劉家坳、孤山一線東進的應該是明軍在遼南的主力,也就是那支京營精銳,大致在一萬人左右,這個估計與實際情況類似,這支明軍的實際兵力是十個哨,也就是七千戰兵,加上五千多輔兵,也就是一萬出頭。

    從偵察的情況來看,阿敏認為這支明軍確實很強大,他們的騎兵很勇敢,素質也很高,而且作戰手段多樣,在數量差不多的情況,建奴精騎竟然也是占不了多少便宜,對方打不過就走,然后借著地形放冷槍,或者不停游走,等待更多的騎兵扑過來。

    這通常是女真人喜歡的作戰方式,卻在對方的騎兵身上出現,阿敏覺得很頭疼,要知道對方不僅有騎兵,更有傳說中一千步兵打垮了八百騎兵的主力火銃手與長槍兵,阿敏手上眼看著已經有一萬兵,大致和對方差不多,但也不敢隨便出擊,這畢竟不是以往可以隨便捏的軟柿子,烏爾古岱可就是在這支軍隊面前,損失了六千多人。

    阿敏此刻還有另外一種選擇,那就剛剛打下義州,過了鴨綠江的明軍東線,這支軍隊的騎兵很少,這和阿敏想的差不多,既然南線是明軍的主力,那么東線就應該是明軍的一些雜兵。

    但是東路軍摧枯拉朽般地打下了義州,而且義州城的守軍一個都沒逃出來,這讓阿敏又是心生疑竇:這支雜兵的戰斗力,真的不值得一提嗎?

    阿敏本想著集中兵力先吃掉鎮江堡外圍的這支明軍,但是明軍的南路,也就是他們主力,又以極快的度東進,其方向直指鳳凰城與鎮江堡之間的險山堡。

    要是鎮江堡外的這支明軍實力不弱,不能很快滅掉的話,那么后路便要被截斷,會遭到明軍的夾擊,阿敏立時有些投鼠忌器。
藍雙魚 發表於 2011-2-27 20:22
第一七三回 惡劣形勢

    阿敏經過仔細考慮,最終還是決定出擊,阿敏認為明軍雖然有一支實力不俗的精銳輕騎兵,但是數量太少,其主力還是步兵,后金軍完全不用擔心機動跟不上。

    因此,阿敏不認為明軍有能力截斷其退路,在鳳凰城、險山堡、鎮江堡一線,完全是后金的內線,即便是明軍主力**鳳凰城與鎮江堡之間,阿敏也完全不用理會,他可以撤向寬甸地區,依托建州進行反攻。

    在分析了明軍動向以后,阿敏令大軍次第出,兵分兩路,一路于二十九日抵達湯站堡,一路于是日晚些時候,進抵險山堡。

    正如阿敏所分析的那樣,后金在這一地區是內線作戰,糧秣供給及后勤保障都是相當方便,大軍行動,也是相當迅。

    東路軍破虜營越過鴨綠江,于二十八日進抵鎮江堡,并與東江營會師,在鎮江堡北側立下營寨。

    吸取義州之戰的經驗教訓,駱養性令大軍深挖壕溝,扎實營寨,并集兵于一處,看上去不像是來攻城,而是來防守似的。

    東路軍的營寨立在鎮江堡以北五里處,靠近鴨綠江邊,過了江不遠就是義州城,那里正在進行熱火朝天的筑城工程,大量的遼民,還有朝鮮民夫,在東江衛的組織指揮之下,計划在江邊修筑一座水寨,與義州城形成犄角之勢。駱養性渡江以后。用了三天地時間完善營寨的防御工事,壕溝、木柵、鐵絲網、拒馬。層層疊疊,就像刺猬一樣。

    同時,駱養性也放出中軍哨地騎兵在周圍警戒。不過為了組建滅虜營的輕騎兵,破虜營的騎兵數量不僅沒有增加,反而有所減少。并不能完全遮蔽戰場。

    到了天啟元年二月一日,鎮江堡與險山堡之間地建奴偵騎突然增加。駱養性就讓游騎撤了回來,改為沿江巡查,不管敵人的東向如何,就只是防止他們渡江。

    正月底的時候,已經有些暖濕氣流,河面地封凍不再是那么牢靠,要想從冰上過江,也必須事先做好查探,不然很可能遇上冰面開裂。

    天啟二年二月初二,阿敏率領近萬后金主力出現在險山堡與鎮江堡。一南一北對破虜營、東江營形成夾擊。

    視察過明軍地臨江大營。阿敏也有些郁悶。沒想到明軍會龜縮成這個樣子。之前他派小股騎兵一再挑逗。也是絲毫不起作用。對方擺明了是要作烏龜。

    不過阿敏也沒有別地選擇。他不能繼續等待、觀望。因為南面地明軍主力正在堅決北進。他們地目標很可能就是湯山堡。

    打下湯山堡。就等于是切斷了鎮江堡與鳳凰城之間地聯系。阿敏能夠猜到明軍地打算。雖然他并不擔心后路被斷。他擔心地是兩股明軍合流。那么他就再沒有辦法。只能固守待援了。

    而現在。阿敏還有機會吃掉眼前這股明軍。不讓他們有匯合地可能。

    而要趕在明軍主力到來之前吃掉眼前這股明軍。他就必須抓緊時間。因為明軍行進地度雖然不算快。但是距離卻不遠。

    二月初三。建奴對明軍臨江大營起了攻擊。建奴用加厚地車為前導。先以步兵推進。試圖填平明軍營寨前地壕溝。

    由于缺少足夠地火炮,特別是重炮,明軍對加厚地車毫無辦法,只能任由他們前進到壕溝前,將泥土扔進壕溝。

    不過讓建奴沒有想到的是,明軍地壕溝不是一條,而是有很多條,就在大量步兵從車后面跑出來,向壕溝里面扔土塊的時候,距離第一條壕溝不遠處地第二條壕溝里,很多明軍突然冒出了頭,將大量的手雷扔到他們他們頭上,壕溝前頓時死傷一片。

    建奴派出大隊弓箭兵,試圖用拋射壓制明軍,由于壕溝與盾牌的保護,這些拋射的羽箭很難對明軍造成傷害,還是時不時有人從里面扔出手雷,給建奴造成大量殺傷。

    不過,這些殺傷倒也在建奴可以承受的范圍以內。

    駱養性也很快意識到單憑手雷是無法阻擋建奴大軍的,于是他令旗一揮,在第三道壕溝里面,立刻冒出大隊的火銃手,開始向建奴步兵射擊,射完以后,立刻是背靠壕溝,完成彈藥的裝填,然后再次射擊。

    很快,第二、第三道壕溝都出現整排的火銃手,形成了并不密集的兩排輪射,但相對于建奴几乎沒有效果的羽箭拋射,火銃手的輪射還是給建奴帶來很大的死傷。

    冷兵器時代,大家所使用的無非就是那種几種戰朮組合,建奴的遠程拋射無法壓制明軍的火銃射擊,也就放棄了這種徒勞無功的努力,只能加快填平壕溝的度,反正那些人大多是遼民和漢軍,不值得珍惜什么。

    但是,他們很快就現這個決定是個錯誤,因為沒有羽箭壓制,明軍兩個壕溝里的火銃手,竟然形成了四排輪射,這迫使他們不得不繼續用拋射進行壓制,雖然在明軍防備以后,拋射對壕溝內火銃手的殺傷几乎可以忽略不計,但至少使得明軍不能肆無忌憚地射擊。

    填平西南側一段二十多丈的壕溝,建奴就付出了近千人的代價,不過車終于可以越過第一道壕溝,向第二道壕溝迫近。

    不過,這些車很快觸了一些不該觸碰的東西,早就埋在一道壕溝之間的地雷,瞬間炸飛了數量車。明軍趁機用火銃射擊,或者是扔出手雷,建奴以車構成的進攻陣線,很快被攪得支離破碎,一時之間,死傷慘重,只能后撤。

    明軍很快通過壕溝運動,向那些留在陣地上的車扔去手雷,將這些車徹底毀壞。

    建奴這一次兵遼西,征調了絕大多數的戰器物資,阿敏軍中擁有的這些車,還都是臨時趕制的,數量并不多,在這次進攻中,就損失將近三成,這讓阿敏的臉色有些不大好看。

    稍事休整以后,建奴很快起了第二波進攻,這一次敗得更快,也有些莫名其妙,似乎明軍陣地上到處都是一人高的深壕,明軍像老鼠一樣在里面穿來穿去,突然就出現在車前面,將那些會爆炸的玩意扔到車下面,或者是后面,給建奴帶來很大的麻煩。

    還有就是腳下時不時會有些爆炸生,這讓參與進攻的建奴士兵膽顫心驚,生怕自己踩上這些詭異的東西。

    這一次進攻,建奴只將第二道壕溝添了一半,就再也抵受不住,潰逃下來。

    阿敏不甘失敗,在殺了一些潰兵之后,立刻投入所有的車,起了第三次進攻。

    金州城兵備道衙署,李彥和聯席會議的成員正在看著各處最新傳來的消息,他這次沒有隨軍出征,也是他覺得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復遼軍已經有了完整的樣子,他所知道的那些半吊子軍事見解,復遼軍的將士差不多都已經接受得更好,他若在前線,揮的作用未必很大。

    何況,這一次的戰局重心并不是東江,雖然復遼軍的主力在東江,但就整個戰局來說,具有決定意義的仍然是遼西。

    正月二十七日,李彥與金州留守的官員得到廣寧淪陷的確切消息,一時間盡皆默然,誰都不曾指望遼西能贏,但誰也沒想到遼西敗得是如此徹底。

    二十七日得到的消息,還只是廣寧城二十四日的情況,隨后噩耗接連傳來,熊廷弼、王化貞竟然棄守遼西走廊,退回關內,廣寧周圍數十堡竟然紛紛向建奴投降,遼西防御,瞬間土崩瓦解,傾國之力打造的遼西防御體系,不僅未能擋住建奴,甚至連造成大一點的損傷都,甚至反而增強了建奴的實力。

    李彥不清楚歷史的細節,他不知道這是不是真實歷史上曾經生過的一幕,如今他要面臨的困境就是,當遼西再也不能對建奴構成威脅的時候,建奴已經可以全力征伐遼南。

    “參謀部原本的估計,認為建奴從渡河,到攻取廣寧,應該要五天左右的時間,綏靖廣寧周圍,并徹底打垮遼西明軍,還需要五天左右的時間,也就是說,建奴在遼西應該要停留半個月左右,”茅元儀苦笑著分析起當前的形勢。

    “但是,建奴二十一日渡河,到二十二日,廣寧軍已經不復存在,二十三日建奴進入廣寧,差不多只用了五天,遼西的局勢已經一不可收拾,如果建奴有意對付遼南的話,此時即可將主力抽調出來,”茅元儀擔心地說道。

    “你認為這樣的可能性有多大?”李彥現在顧不上考慮未來會怎么樣,遼西戰事以成定局,他必須要在東江扳回一局,不然形勢將無可挽回。

    現在的關鍵卻不是如何贏得東江會戰的勝利,而是擔心遼西的建奴會不會千里回援,突然出現在東江,如果東江再敗的話,那么遼戰的局勢將惡劣到無以復加的程度。

    由于等到的消息已經是前几天的事情,誰也不知道建奴是不是已經有了新的動向。
藍雙魚 發表於 2011-2-27 20:23
第一七四回 決戰遼南

    廣寧軍的潰敗,使得建奴最大的心腹之患就此土崩瓦解,至少在半年以內,明軍很難重新組織起完整的遼西防線,更別說進攻。

    至此,建奴完全可以傾全力攻掠遼南,或者東江,兵力上的巨大差距,將使復遼軍處于極其危險的境地。

    遼南金州、復州一線的兵力已經被抽空,主力北上參加東江作戰,留守的不過只有一個復州營是主力,要是建奴在十日之內趕到,主力來不及回轉,金復一線想要守住,會變得十分困難。

    “現在沒有別的辦法,只有抓緊時間武裝衛所守備軍,”李彥凝視著牆上的地圖,皺著眉頭說道:“兵戰俱樂部准備一下,盡快籌建鐵工營,以及……鋒銳營。”

    李彥苦笑著說道,一下子擴充兩個主力營,也就是增加七千戰兵,這對遼南來說,是個沉重的負擔。

    但是,哪怕這七千新兵能夠及時成軍,投入戰場,與十萬建奴大軍相比,還是微不足道,于事無補。

    “或許是我們執著了,”李彥坐回到椅子上,手指敲擊桌面,思量著說道:“復遼軍初入遼東的戰策,本來只是牽制,以及通過突襲殺傷建奴,而不是進行主力決戰,我們似乎應該回到當初的道路上去?”

    “現在建奴唯一的目標就是我們,還談什么牽制?”茅元儀苦笑著搖了搖頭,由于東江成為復遼軍的主戰場,大量參謀部的參謀,以及作戰部的將領,都是隨軍出征。留守金州的也只有李彥、茅元儀等高級官員與將領。

    王國興是西路軍地統帥,此時也不在金州。

    李彥點了點頭:“金州這邊,不是輕易能放棄的,就算只有炮營和守備軍,建奴想打下金州,也不是那么容易。遼南的底線。就是要守住金州,守住遼南半島,至于復州和鐵工城,都可以暫時放棄。”

    “辛苦了大半年的成果,就這樣放棄了。還真的不甘心啊!”茅元儀苦笑道。

    “那有什么辦法。”李彥道:“下命令吧。只要守住金州。我們就有資本與建奴周旋下去。我倒要看看。他們能撐多久。”

    “撐多久?建奴似乎還沒有什么損失吧?廣寧可是降了好几萬人。還有大量地糧秣、兵器。”茅元儀搖了搖頭。他覺得復遼軍現在地情況確實不容樂觀。也看不到建奴有絲毫地頹勢。反而變得越來越強大。

    “該死地王化貞。該死地熊廷弼。他們在遼西多堅持兩天也好啊!”茅元儀忿恨地說道。

    只要遼西能夠多堅持兩天。等到東江地戰局明朗。東江六個主力營。起碼可以抽調兩個營回到遼南。三個主力營。足以守住金復一線。

    何況到了那個時候。建奴需要考慮地可能就不是遼南。而是展現了強大戰斗力地東江。到時候東線、南線遙相呼應。建奴也不能輕松用兵。

    “將廣寧地戰情送去登州。再給我寫兩封信函。告訴袁可立和沈有容。遼南危急。我需要軍隊、盔甲、武器。還有糧秣。讓他們看在遼戰地份上。能夠緊急支援一下遼南。”李彥道。

    袁可立在給遼南請餉方面還算比較慷慨,但是大部分資源,他還是優先用在登萊的水6營身上。

    在沈有容的刻意接納下,兵戰俱樂部也在登萊水6營中落地生根,但是效果要比遼南差很多,除了沈有容的親兵營,以及主抓的一營水兵,其他各營并沒有太大地變化。

    二月一日,李彥在金州接到山海關送來的情報,熊廷弼與王化貞先后退入關門,這也意味著明軍徹底放棄了遼西的防守努力。

    李彥讓茅元儀立刻為他撰寫奏疏,彈劾熊廷弼與王化貞喪師失地之罪,并舉荐孫承宗為遼東經略,盡快重整遼西防線。

    次日,也就是天啟二年二月初二,沈有容親率登州水6二營,在金州靠岸,雖然水營無法參與城防,不過沈有容的親兵營三千多兵,倒可成為金州城地一大助力。

    接到李彥的書信,得知廣寧戰情的袁可立與沈有容都是相顧駭然,袁可立對王化貞甚至是持有一定傾向的,他怎么也沒想到,廣寧十萬大軍,竟然就這樣土崩瓦解。

    袁可立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几乎是與李彥同樣,立刻上疏彈劾喪師失地的王化貞與熊廷弼。

    至于李彥提出的要求,袁可立感到左右矛盾,廣寧的失敗,讓他喪失了很多信心,他現在也懷疑李彥和他的復遼軍是不是能夠擋住建奴的大軍。

    不過,曾經質疑過在金州設防地登萊總兵沈有容這次卻旗幟鮮明地支持李彥堅守金州地做法,沈有容對袁可立也說得很實在:廣寧完了,遼西也完了,要是遼南再丟,那么山海關外,就都完了,建奴占領遼南半島,就將大軍直接擺放在登萊面前,這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但要是贏了,這一戰就不僅是李彥地功績,那也是他登萊巡撫的功績,到時候新地遼東經略,很可能就是袁可立。

    從熊廷弼開始,遼東經略已經開始領兵部尚書銜,這几乎是大明文官的頂峰了。

    袁可立總算通情達理,不僅同意沈有容領軍增援,而且還保証糧秣物資,優先供應遼南,他也希望看到遼南贏得一場勝利,在廣寧失敗的背景下,其意義無疑會被顯著放大。

    在金州登岸以后,看過金州城防的設置,沈有容立刻毫無芥蒂地將親兵營的指揮權交給了遼南總兵署,眼前的金州城,與他印象中的已經完全不同,這是一座全新的城堡,有著全新的布置。

    對于李彥來說,最好的消息是努爾哈赤進入廣寧以后,并沒有急著揮師遼南,或許,廣寧的大勝,也會讓努爾哈赤感到志得意滿,變得不再那么重視遼南

    努爾哈赤也確實是這么想的,隨著廣寧周圍各堡先后投誠,他的野心也迅膨脹,休息多日以后,努爾哈赤于二月初一揮軍南下。

    努爾哈赤一路南行,現沿途早被熊廷弼的清野令焚燒一空,前方傳來的消息,都是這樣的情況,也就是說直到山海關之前,他不會碰上明軍,但也得不到什么好處,努爾哈赤再狂妄,也沒想過要一戰攻破山海關,那畢竟是被稱作天下第一關的雄關,努爾哈赤還沒有做好破關的心理和軍事上的准備。

    于是,努爾哈赤領軍回轉廣寧,他現廣寧周圍諸堡差不多都是降了,只有廣寧西面的義州衛不聽招撫,閉門拒降,而義州衛的位置,對廣寧又很重要,也是南下攻掠遼西走廊的橋頭堡,遂令二子代善、八子皇太極領兵取義州。

    代善與皇太極領兵剛走,努爾哈赤就收到阿敏千里迢迢,從鳳凰城送來的消息,直到這個時候,阿敏才意識到遼南明軍的目標是鎮江堡,而不是蓋州,或者岫岩。

    “這些明狗,真是一群膽小鬼,”努爾哈赤揮拳砸在桌面上,他認為明軍之所以沒有攻打蓋州,或者岫岩,還是因為他們害怕海州一帶的后金主力,不敢因其鋒芒。

    不過他隨即也想到后金在鳳凰城、寬甸也作出了動員與大軍云集的樣子,難道被明狗現了?

    努爾哈赤的雄才大略在這一刻得到充分體現,他沒有絲毫猶豫,立刻讓莽古爾泰、烏爾古岱等人領軍為先鋒,返回遼東,等待代善與皇太極攻取義州衛以后,就全軍回師。

    義州衛是廣寧之戰中,繼西平堡之后,唯一值得稱道的地方,駐守此城的明軍將士,在周圍諸城堡盡皆投誠,遼西兩位方面大員放棄遼西走廊以后,孤軍守城,拒不投降,面對建奴大軍,三千明軍堅持了四個多時辰,最終城破盡數被奸。

    義州與西平堡血戰,成為廣寧之戰中僅有的兩次頑強抵抗,雖然都以失敗而告終,但絲毫不能掩蓋其英勇的一面。

    攻取義州以后,后金即掃清了明軍在遼西的所有防御力量,努爾哈赤沒有選擇深入遼西走廊,棄錦州、寧遠等不顧,只是鞏固對廣寧的占領。

    廣寧西聯蒙古,東接遼東,南面就是遼西走廊,占有了廣寧這個要沖,后金的戰略空間一下子就變得廣闊。

    反觀明軍,從此以后只能在狹長的遼西走廊依城堅守,不在向從前那樣,可以從几個方向上,對后金形成壓力。

    某種意義上來說,龜縮遼西走廊以后,明軍的防守也變得更加簡單,錦州、杏山、寧遠等地,東西寬不過一二十里,守住一城,即可掐住遼西走廊的喉嚨,后來袁崇煥守寧遠,也正是這樣做的。

    但是,明廷似乎從來沒有清楚地認識到遼戰的局勢,即便是袁崇煥只能困守孤城,也還想著“五年復遼”,所以一次又一次沿著遼西走廊向前修筑城堡,試圖“復遼”,但最終的結果,這些城堡都成了擺設,里面囤積的糧草,總是變成資敵的物資。

    建奴占領廣寧,等于控制了遼西走廊的北出口,宣告了明軍任何進攻的突破依然成為幻想。

    天啟二年二月四日,努爾哈赤授孫得功為游擊,隸鑲白旗,統轄廣寧歸降的明兵,移駐義州衛,除留下一部分兵力駐守廣寧外,全軍開拔,回師遼東。
藍雙魚 發表於 2011-2-27 20:23
第一七五回 雙城戰記

    天啟二年正月的最后一天,來自遼西前線的第一份奏報送達京城,這份奏報乃遼東經略熊廷弼出,盡道廣寧大敗,廣寧軍大潰的前方戰情。

    明廷朝野內外頓時一片嘩然,不久之前,王化貞還大聲疾呼,要渡河擊敵,不曾想轉眼之間,數萬大軍,已然灰飛煙滅,關外雄城廣寧不戰而淪落建奴之手。

    壞消息是一個接著一個,轉眼之間,明軍就放棄了遼西走廊,熊廷弼、王化貞先后退入山海關,熊廷弼在山海關上奏:辜負聖恩,已在不赦之列。臣回關之日,擬即自入囚車,進京誅戮。

    熊廷弼回到山海關后,當然也沒有立刻進京候誅,而是收攏關外潰兵與數十萬避難的遼民,朝廷也下旨令其“戴罪守關,立功自贖”,熊、王兩人在山海關也確實以“自贖”的態度,實心任事,頗為用力。

    不過,這顯然并非最終的結果,只是臨時穩定局勢的做法,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說,熊廷弼與王化貞都必然要為廣寧失敗承擔責任。

    朝廷眼下的當務之急,是穩定山海局勢,防止建奴破關而入,京城內外,已經亂成一片,都在擔心建奴會不會打進關城,相應的,能在這個時候想到遼南的,可謂少之又少。

    遼西始終都是戰略的重點,而不是遼南,遼南充其量也只是牽制而已。

    此前,朝廷一再命令遼南出兵牽制,李彥也上疏保証,復遼軍一定會全力出動,但為了保密,并沒有說明會如何行動。

    廣寧戰敗之后,遼南的奏疏也是很快送到京城,李彥提出的應對有三條:一是起用孫承宗為遼東經略,統籌安排薊鎮、遼西走廊、遼南、天津、登萊的軍事戰守。其重點又是重建遼西走廊的防御體系。

    第二點就是遼西的防御,絕不能退守山海,雖然歷史上明軍也是前出防守,也沒有成功,但那是因為前出防守的具體方法不對,而不是這個戰略本身錯誤。

    如果退守山海關,遼西將徹底喪失進攻壓力,建奴可以肆意地清掃周圍的其他勢力。譬如遼南、東江、朝鮮,以及北蒙古。當然最惡劣的就是,明軍將失去對西蒙古地控制,建奴則可以從容聯絡,最終重現歷史上建奴從西蒙古領地,直搗薊鎮、大同鎮等情況的生。

    就當前來說。最大地危害就是建奴可以從容地調集主力。征伐遼南、東江。復遼軍將面臨巨大壓力。

    明軍在遼西走廊保有軍事存在。即便是沒有能力拓地。這也是需要盡量避免地。也可以對廣寧。對遼東形成一定地軍事壓制。至少使其不能肆無忌憚。

    當然。這也要建立在明軍具有野戰能力地基礎之上。或者建奴擔心明軍地野戰能力。歷史上明軍在寧遠、錦州建城。建奴打了几次。到了后來現明軍沒有野戰能力。也就不再理會。先后掃清東江。征伐朝鮮。趕走北蒙古。又繞開遼西走廊與山海關。數次侵入明朝京畿一帶。視遼西走廊與山海關地駐軍如無物。

    到了那個時候。守遼西。還是守山海關。都已經沒有什么意義了。但在目前。明軍守寧遠。守錦州。還是能起到牽制作用。

    本當為復遼主力。卻只能指望他們揮牽制作用。然而。到了最后。就連這樣地牽制作用也起不到。這是李彥所看到地遼西軍。也是歷史上地遼西軍。

    他們地作用。或許只是延緩一下建奴地步伐。甚至就連這點作用也起不到。

    李彥舉荐孫承宗為經略,因為他記得歷史上的孫承宗似乎做得不錯,而且孫承宗與兵戰俱樂部的關系比較近,曾經參加了兵戰棋、國戰棋、練兵棋的設計,包括最后地水戰棋,李彥也征求了孫承宗的一些看法。

    以李彥與孫承宗之間關系,若是孫承宗經略遼東,兩人想來可以配合得更加密切,重建遼戰新格局。

    李彥的第三條建議,就是堅守遼南,開鎮東江,以南線與東線強有力的軍事存在,牽制建奴,使其不能集中全軍于一路。

    李彥的建策相當具體,不過朝廷這個時候還顧不上遼南與東江,當務之急是應付山海關前,遼西的緊急狀況。

    孫承宗倒也自請督師,不過因為廣寧戰敗而遭到彈劾的兵部尚書張鶴鳴也主動請纓,張鶴鳴有著西南戰線留下地“知兵”之名,又是兵部尚書,他主動站出來,立刻得到廷臣與天啟皇帝朱由校的支持。

    相比較而言,孫承宗雖然是翰林出身,朱由校的老師,但是他并沒有署理軍務的經歷,選擇張鶴鳴而不是孫承宗,在很多人看來,也是理所當然。

    天啟皇帝令張鶴鳴以兵部尚書銜經略遼東,并賜蟒玉及尚方寶劍,將穩定遼西局面,堅守山海的希望,寄托在這位重臣身上。

    然而,張鶴鳴卻似乎并不著急,從北京到山海關,他一共用了十七天的時間,而在這個時候,建奴大軍早已離開遼西,加入遼東戰場。

    李彥雖然連數道奏疏,但是他并沒有坐等援助,或者說根本沒有抱太多希望,天啟二年二月初四,復遼軍果斷放棄復州城,將人口器具全部遷入長生島,包括沿海地羊倌堡,南、北信口,也都只留下少數守備軍,隨時准備撤退。

    作為復遼軍主力序列唯一留在遼南的復州營,全軍退守鐵工城,與新組建的鐵工營駐守鐵工城。

    與復州城相比,完全新建的鐵工城距離金州城更近,就在金州城以北几十里處。

    如果將巨大的遼東半島分成几節,從金州到旅順就是它的最尖端一節,金州衛城就卡在這一節的入口處,只要守住了金州,就能夠阻止建奴進入遼南工農產業的核心地區。

    從金州衛城到鐵工城,就是半島的第二節,金州向北,6地驟然開闊,然后又向內收縮,鐵工城又正好位于這段收縮的最外面,過了鐵工城,遼東半島又是驟然放大,并逐漸向東西兩側延伸,成為半島地主體。

    鐵工城地位置,就正好掐住了半島第二節的入口,不過這一處地入口要比金州那邊大得多,鐵工城依著東側的大海而建,虎視著這一入口,但在西側,建奴有足夠地空間可以通過。

    鐵工城的修筑,本來目的也不是看守這一入口,而是看護它身后的鐵礦場,但是它的存在,又必然會威脅到西面的通道。

    因為目的不同,鐵工城與金州城也有很大的區別,金州除了主城,整個城牆主要是向兩側延伸,更類似于長城,而不是完整的堡壘。

    鐵工城與金州主城差不多,也是封閉性的城堡,外形接近于棱堡,周圍一共有六道棱,構成完整嚴密的防御體系。

    借著鐵工城本身的資源優勢,鐵工城是石塊混凝土的結構,主體高達七丈,分為上中下三層。

    鐵工城在金州城之后修筑,吸收了金州城的一些成果,設計上有進一步的完善,施工質量也上佳,要是不論規模,鐵工城要比金州城更加結實。

    也正因為如此,李彥放棄了還是矩形城池的復州,但是并沒有放棄鐵工城,鐵工城的位置,也將成為狙擊建奴大軍的第一座堡壘。

    參謀部分析認為,以建奴的作戰傳統,肯定會先行攻打鐵工城,并試圖圍城打援,引誘金州主力出擊。

    實際上復州營與新建的鐵工營守衛鐵工城,金州城內也只有沈有容的親兵營,還有依托守備軍新組建的鋒銳營,在戰力上,或許復遼軍系統的復州營要比沈字營更強。

    當然,作為沈有容的親兵營,兵員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雖然沒有經過戰場的考驗,但也稱得上是一支強軍。

    至于兩個新兵營,雖然作為作為守備軍參加了一些軍事訓練,但在強度與系統性方面,距離主力軍團還差很多。但是時間倉促,他們也只能在一些參謀和軍官的帶領下,抓緊時間熟悉城防、武器,以及戰朮。

    除了這四營主力,臨時動員起來的還包括几營守備軍,遼南施行軍事化管理,屯田的農民,鹽場的鹽工,礦場的礦工,以及工廠的工人,都要接受軍事化的管理,與軍事訓練。

    雖然他們接受的訓練并不多,但在這個時候都被動員起來,除了一些工礦不能停工,需要保留必要的人手以外,其他的人都是被動員起來,編入軍伍,進行各種作戰技能的突擊訓練。

    二月七日,李彥與沈有容、茅元儀視察鐵工城的作戰准備,此刻不僅城頭所需的守城器械,彈藥准備到位,還有數千人在城堡周圍的空地上設置障礙,戰前多做一點准備,戰時就能少一點傷亡,這是復遼軍每個將士都被灌輸的理念。

    鐵工城的戰事將由復遼營營官郭振明負責,本來不能參加東江之戰,郭振明還有些遺憾,而今更加艱巨的任務就擺在他的面前:死守鐵工城,依托鐵工城給予建奴大量殺傷。
藍雙魚 發表於 2011-2-27 20:23
第一七六回 銅牆鐵壁

    正如李彥他們所料,建奴主力于二月四日離開廣寧以后,并沒有選擇在第一時間馳援鳳凰城,而是兵分兩路,主力四萬南下,兵鋒直指金復。

    第二次金州之戰中,建奴在金州城下損失了六千余人,之后,努爾哈赤一直盯著金州,在他眼中,形狀奇怪的金州城,就像刺猬一樣,李永芳等人的遭遇,也表明金州易守難攻,所以他打算趁著那一萬京營精銳不在城內,一舉攻破金州大本營。

    至于東江的戰事,努爾哈赤并不認為明軍在野戰中,能夠對全騎兵的建奴主力帶來麻煩,最多打不過就轉進,然后伺機再扑上去咬一口,直到明軍崩潰為止。

    二月八日,建奴前鋒出現在復州城周圍,在反復試探過后,建奴才現復州已經是一座空城,旋即占領了這座完整的城池。

    二月十日,努爾哈赤率主力進入復州,并派兵占領了沿海的羊倌堡與南北信口,不過這里的城堡,在明軍撤退之前,已經破壞殆盡,建奴沒有船只,對不遠處長生島上的明軍遼民,毫無辦法,只得在海邊扎下寨子,防止島上的明軍登岸偷襲。

    二月十一日,建奴大軍占領欒古關,前鋒出現在鐵工城外,第三次金州之戰,也就此拉開大幕。

    雖然作出明軍主力不在遼南的判斷,但是對遼南的具體情況,包括鐵工、金州兩座城池里面,到底有多少兵力,部署如何,努爾哈赤都是一無所知,為穩妥計,他也必須要拔掉鐵工城這座要道口的堡壘。

    建奴的偵騎流水似的在金州與鐵工城之間穿梭,明軍也沒有阻攔,他們將兩座城池外面的情況報告給努爾哈赤。

    很顯然。與龐大的金州城相比,鐵工城并不大,攻打鐵工城,可以作為對明軍的試探,努爾哈赤并沒有認為鐵工城也會是塊硬石頭,或許明軍會像羊倌堡那些守軍一樣不戰而退也說不定,努爾哈赤已經遇到過很多這樣的情況,復州城沒有一兵一卒。沿海的几座城堡也是望風而逃,使得他對占領鐵工城充滿信心。

    不過,建奴試圖進攻鐵工城地前鋒很快遇上了麻煩,他們在接近城牆的過程中,被兩邊的火力交叉射擊,留下大量尸體之后,不得不撤退,放棄了這次試探性的攻擊行動。

    二月十二日。努爾哈赤親臨鐵工城下,當看到鐵工城多層樓宇式的城牆之后,也不禁皺起眉頭,顯然,他原先想著要一舉攻占鐵工城的打算,就此破滅,眼前這個城。與復州城不同,也與他從前見到過的明軍城牆不同。

    先是高大。城牆主體達七八丈高。大概在四丈多地高度。出現第一層。牆面布滿了射擊孔。只露出一個望孔似地空隙。也就是說明軍可以在射擊孔后面射擊。但是城下地羽箭想要射進去地話。可能性會很小。

    努爾哈赤相信。在那些射擊孔地后面。一定還會布置一些步兵。以防止敵人對射擊孔地爭奪。

    然后在五丈多地高度。才是鐵工城主體地一層。這里雖然不像下面那一層那樣保護得很嚴密。但是在頭頂一丈許地高度。也有屋檐護著。這也能當掉不少拋射地羽箭。

    而在那一層屋檐地上方。還有一層和第一層相似地工事。也就是說在守城地時候。上中下三層地明軍可以同時對城下地敵人進行攻擊。

    努爾哈赤雖然一時間弄不清楚鐵工城地全部威力。但直覺這個城池不大好對付。于是讓隊伍中作為輔兵地漢軍打頭陣。拿著鐵鎬、鐵鑿沖向城牆。這也是建奴攻城時常用地套路。就是去挖牆腳。

    建奴一開始選擇地是一處棱尖。這個位置不用擔心兩邊地火力。但是能夠展開地兵力有限。好在建奴只是試探攻擊。尚沒有大軍出動。

    即便如此,這些沖在前面的漢軍很快遭到城頭地猛烈打擊,反正其它地方并沒有遭到攻擊,城頭可以從容地在這段城牆上安排更多的人,一時間鉛彈、羽箭、石塊亂飛,城下頓時血肉橫

    建奴的第一次進攻很快被打退,努爾哈赤讓人砍了那些退下來的人的腦袋,然后驅趕漢軍,立刻起了第二次攻擊。

    這一次,努爾哈赤選擇了一南一北,還有中間的一處棱尖,還有一處城牆,四處同時起進攻,他要看看城頭是不是還有足夠的兵力。

    鐵工城中主力軍兵力雖然不足,但是附近鐵礦的礦工都退入城中,他們都被組織起來參加守城,因為都成參加過軍事訓練,所以簡單的作戰技能,都能很快上手。

    城頭的防守做得很有層次,基本上是第一層地火銃手用火銃射擊,這種槍口向下地射擊,先要用通條將鉛彈壓扁,使其不會從銃管中滑落,然后才能射擊。

    第二層空間比較大,城頭布置了火炮,以及傳統的守城器械,譬如滾木,石,狼牙拍,夜叉擂等等,絞車攪動地狼牙拍就設在棱尖,一拍扔下去,被砸到的人頓時血肉模糊。

    棱尖地地方本來就不大,正好是這些器械揮作用的地方。

    第三層位置最高,在戰事并不激烈的時候,他們只需要將一些石塊扔下去就行。

    三層立體火力,雖然沒有交叉射擊,但也夠建奴受的,建奴的第二次進攻也很快潰敗。

    雖然兩次進攻都以失敗而告終,努爾哈赤卻看到了明軍作戰的方式,這些明軍顯然與他在廣寧看到的明軍不同,他們作戰很有章法,而且也很穩健,建奴几次潰散,明軍都有追擊的意思,看來,要想拿下鐵工城,也只有硬打了。

    這個時候,努爾哈赤倒是不急了,他讓代善和皇太極領兵兩萬,前往金州,而他領著剩下來的兩萬大軍,在距離鐵工城不遠的地方安營扎寨。

    努爾哈赤覺得,既然明軍在東江出現了一萬多人,那么遼南的兵力應該不多才是,鐵工城城頭的火力很猛,努爾哈赤估計城頭有三四千人,加上輪換安排,城內的兵力應該在一萬人做人。

    鐵工城如果有一萬人的話,那么金州城還會有多少人?努爾哈赤覺得這會是一次機會。

    不過,代善和皇太極在金州城下也遭到了挫敗,金州城頭的火力一點也不比鐵工城弱,還要更加猛烈,因為金州城頭擁有不少的火炮,這些火炮大量使用開花彈,威力與實心彈不可同日而語。

    連續的挫敗使得努爾哈赤皺起眉頭,開始考慮金州與鐵工城真正的實力。

    后金在與明軍的作戰中,雖然所向披靡者居多,但也不是沒有打過硬仗,廣寧之戰中,西平堡,以及后來的義州衛之戰,就是兩場硬仗,后金血戰終日,才打下這兩座城池。

    只不過西平堡之戰中,守將黑云龍兩次出城溺戰,消耗了城里的兵力,后來又是彈藥補給不濟,才被建奴抓住機會,破城而

    義州衛之戰,城池不大,守軍也只有三千,建奴也用了四個多時辰才打下,總的來說,建奴不缺乏攻堅的能力,但是騎兵野戰才是他們最擅長的作戰方式。

    鐵工城、金州城與西平堡、義州衛城相比,要高大很多,而且設計更加合理,守城的器械物資也充分得很,特別是火器的密度相當高,要想接近城牆,都要付出慘重的代價才行。

    努爾哈赤也能看出,遼南的明軍確實與遼西不同,即便是看不到具體細節,但從明軍每次攻擊都是整齊有序,就可以看出這是一支號令統一,紀律嚴明的軍隊。

    而這,正是強軍的最基本素質。

    歷史上,袁崇煥憑借几門紅夷大炮取得了寧遠、寧錦大捷,雖然從戰果和戰斗過程來說,也實在算不上什么大捷,不過袁崇煥守住了寧遠兩次,趙率教也守住了錦州確實不假。

    袁崇煥能做到的事情,李彥認為復遼軍也能做到,起碼他們堅守的城池要比寧遠、錦州更加堅固,并有利于防守,裝備、士兵也都要比寧錦來得更好,他們沒有理由做不到。

    金州與鐵工城輪流安排各營守城,除了主力四個營,又整編四個守備營,其中鐵工城主要以鐵礦場的工人為主,他們原本都是逃亡遼南的遼東百姓,在復遼軍的護翼下過上新的生活,雖然這種生活說不上多好,要干沉重的活計,但起碼很穩定,有飯吃,有衣穿,他們的孩子還能上學堂。

    即便不為了復仇,只為了避免再次逃難,他們也有動力與建奴死戰到底。

    這些礦工掌握的軍事技能說不上嫻熟,但是他們習慣了軍事化管理,至少在令行禁止這上面做得很好,沒有任何問題。

    有此為基礎,礦工們很快被組成兩個營,輪流與主力營一起參與守城作戰,他們的表現也相當出色。

    復州營與鐵工營也進行了混編,成軍更早,并參加了復州之戰的復州營抽調了兩個哨,加入鐵工營,鐵工營的兩哨新兵充實進復州營,以老帶新,使得新兵們在戰場快成長。
藍雙魚 發表於 2011-2-27 20:23
第一七七回 鏖兵大虫河

    經過初期的試探,努爾哈赤下令代善與皇太極在金州城前詐敗,見城內沒有回應,便調集重兵將鐵工城團團圍住,准備強行攻城,并試圖引誘金州內的守軍應援鐵工城。<網提供小說在線閱讀>

    本來,攻打金州城,以引誘鐵工城的守軍,似乎效果要更好一些,只不過金州城頭的大量火炮,讓建奴感到膽寒,努爾哈赤現在極度懷疑遼南明軍的數量到底有多少人,看樣子鐵工城與金州城的兵力并不少,那出現在鎮江堡附近的又是什么人?

    努爾哈赤很快接到岫岩城那邊送來的戰報,在莽古爾泰、烏爾古岱領軍到來之時,阿敏在鎮江堡附近大敗,損兵折將。

    也就是在努爾哈赤在廣寧收到阿敏消息的同時,阿敏指揮旗下數千大軍,對臨江大營起了猛烈攻擊,漢軍不行就上女真兵,用了三天時間,接連填平了臨江大營前的數道壕溝,清除了營寨前的障礙,也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代價。

    攻到寨牆跟前的建奴很快現,想要繼續推進,依然是那樣的困難,明軍已經依托寨牆,將整個營寨內部都修成了防御工事,到處都是矮牆,到處都是壕溝。

    對于明軍的步兵來說,這些矮牆與壕溝可以作為掩體,但對建奴的騎兵來說,卻是障礙,優勢無從起,只能依靠步兵強沖。

    已經達到寨牆前,而且前面還付出了那么大的代價,阿敏也不肯放棄,指揮大軍繼續猛烈進攻。

    兩天之后,西路軍進抵湯站堡,用火藥炸開低矮的湯站堡堡牆。攻破此堡,強勢切入鳳凰城與鎮江堡之間。

    而此時,阿敏也攻破了臨江大寨三道寨牆,眼看勝利在即,阿敏一面令偵騎看住明軍主力,一面繼續猛攻,直到明軍與次日攻取了險山堡。奪走了建奴在險山堡囤積的糧草,阿敏這才意識到他所處的處境有多么的糟糕。

    湯站堡、險山堡被明軍占領,無論他打算撤向寬甸還是鳳凰城,后路都被明軍掐得死死地,雖然阿敏不認為明軍能堵得住自己,但終究是個麻煩。

    阿敏想不通的是明軍大部分都是騎兵,怎么會行動這樣迅,而且攻城迅疾,兩日之間,連取兩城。雖然只不過是兩個小堡壘,但都有几百的披甲兵,怎么著也該扛個半天吧?

    他沒想到地是建奴本來就不擅長守城。而選鋒營中已經有戰斗工兵地編制。他們最擅長爆破城牆。湯站堡、險山堡這樣地小型堡壘。几乎不費什么事。

    湯站堡、險山堡一丟。阿敏就不能在鎮江堡呆著了。建奴地優勢是機動。要是被人圍起來。那么優勢就沒了。防守也不是他們所擅長地。

    不過阿敏也沒有選擇逃走。他始終覺得明軍只有龜縮防守地能力。而在野戰地時候。根本不是建奴地對手。

    阿敏地選擇是聚集大軍。回攻險山堡。他不僅要奪回險山堡。還要給那支明軍京營精銳一次慘痛地教訓。

    鎮江堡距離險山堡并不遠。讓阿敏意外地是。明軍并沒有選擇龜縮在城里。而是在大虫江北岸布下陣勢。好像等著他們過去一樣。

    明軍并沒有時間構筑復雜地防御工事。沒有亂七八糟地深壕。這讓阿敏放心不少。

    至于大虫江,雖然已經開凍,大軍直接開過去有風險,但這是苦水季節。江水本來就不深。填過去就是。

    堂堂正正的野戰,對建奴來說。也是比較喜歡地作戰方式,看到對面的明軍連車陣都沒有。阿敏是徹底放心了。

    但是壞消息還是有,江邊那座營寨的明軍居然拔營而出,阿敏思量著是不是回頭滅了這股明軍再說,畢竟調動明軍之后,利用機動優勢攻擊殲滅,這才是建奴最喜歡的作戰方式。

    但是讓阿敏擔心的是臨江大營的明軍,還有從對岸的義州渡河的明軍,數量并不少,大概有七千人左右,而且軍容整齊,大軍是排成了陣勢,在遼東地野地里緩緩前進,度不快,但想要偷襲卻也不能。

    而且,阿敏能看到對岸的明軍中有很多騎兵,他現在處在了被前后夾擊的不利局面之中。

    阿敏想了想,還是決定以不變應萬變,一方面,他讓人帶著兩個千人隊,不停的騷擾臨江大營北上的明軍,一方面驅使鎮江堡附近抓來的遼民,抓緊時間填河。

    在大虫河對岸的一共是明軍滅虜營與選鋒營八個哨,以及金州營兩個哨,其中有三個哨騎兵,真正的步兵戰陣也就是四個哨三千人。

    火銃手排布在前,依然是五列排布正面排開二百五十多人,近一百丈,兩翼是騎兵,身后是緊密排列的長槍兵戰陣,各陣之間地空隙處也擺放了几門火炮,但是數量非常少,為了行軍的度,這些都沒有攜帶太多。

    陣前也確實沒有時間布設工事,只有兩排簡單的齊胸高木柵,相距不遠,只能延緩騎兵的沖擊,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兩方的騎兵沿著河岸不時奔馳來往,要是有對方的騎兵想要渡河,另外一邊就會有一隊騎兵過去堵截。

    建奴騎兵的數量要比明軍多很多,但分出兩千人去延緩南面的明軍,中間的隊列也不能亂動,分出來地騎兵就不會太多。

    再說這些騎兵地目的只是偵察對岸地情況,并不是要突襲渡河,雙方也只是相互試探而已。

    阿敏估算了一些對岸的明軍,總數一萬多,主力戰兵不到一萬,雙方應該是差不多。

    阿敏心頭有個疑問,這里地明軍還有這么多人,難道說明軍已經放棄了剛剛打下的湯站堡?

    王國興確實放棄了湯站堡,那本來就不是他們的目標,而且兵留少了守不住,留多了又會導致分兵,所以在攻占湯站堡以后,只留下一隊輕騎兵,就全軍進攻險山堡,然后在大虫河北岸布下陣勢,等待建奴過來。

    劉文炳猜到建奴必然北進,南下的話復遼軍在孤山,以及劉家坳建有兩處營寨,建奴弄不清楚狀況,不會貿然前往。

    建奴北進有兩個選擇,一是直接繞道進入寬甸,整理大軍以后再回身作戰,一是奪回險山堡,依然牢牢地盯著鎮江左近。

    要是建奴鐵了心退回寬甸,那么明軍就毫無辦法,索性就在距離險山堡不遠的大虫河北岸列陣,要是建奴真的過來,就打上一仗,要是建奴走了,那也沒有辦法,只能順勢占了鎮江堡,重建東江防線就是。

    建奴果然是不甘心一推了之,事實上建奴預定的作戰計划,要是明軍進攻蓋州、岫岩,都會示弱誘敵,但是在東線,卻是狠狠地打回去,他們都沒想到遼南軍將主戰場預設在了東江

    大虫河不寬,水也不深,但是建奴能征集到的遼民并不多,很多奴隸與漢軍都在進攻江邊大營的時候死掉,一時之間也無法補充,填河的度自然也不快。

    明軍的陣型壓得很前,火銃能夠覆蓋到江邊,不過他們并沒有射擊,只有几門輕型的火炮不時轟擊兩下制造點麻煩,其余時間,似乎也不管不顧。

    同樣的,建奴也沒有派弓箭手到前面去,大家都在養精蓄銳,等著決戰時刻的到來。

    建奴在河中鋪設了三處寬達十几丈的通道,在河的兩岸終于連接起來的時候,建奴直接派出了女真鐵騎,准備沖擊,而沒有打算浪費時間進行試探。

    一則建奴大軍的身后還有一支七千余人的明軍,從臨江大營的戰斗來看,這支明軍也異常的頑強,戰斗力不容小窺。

    此外就是能用的炮灰在臨江大營的戰斗中,已經消耗得七七八八,沒有可以拿來用的了。

    就連一向用來沖陣的利器車,也都消耗在那里,現在也只有用騎兵沖陣,好在對方的陣列前面,并沒有太過復雜的工事。

    兩軍隔岸對峙,對岸的動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建奴開始調動騎兵的時候,復遼軍的戰士們也結束了休息,開始披挂上陣。

    這几天連續奔襲,將士們也確實是累了,才要抓緊時間休息。

    不過滅虜營、選鋒營都是復遼軍中的精銳,就算金州營的兩個哨,在經歷了這段日子的行動以后,也有了彪悍的氣質。

    號角聲響起,全軍將士都是精神一振,立刻以最快的度進入各自的位置。

    火銃手開始仔細檢查彈丸、火藥,還有火石,裝好彈藥以后,將火銃架設在前面的木柵上。

    他們只有兩次射擊的機會,對于后排的火銃手來說,甚至可能只有一次,射擊結束以后,他們就要以最快的度退到長槍兵方陣之間的空隙中,繼續用火銃,或是短刀戰斗。

    建奴的第一次沖擊就沒有保留余力,十几騎一排,分作三隊,后面的騎兵保持著几丈遠的距離,開始緩緩加,一排接著一排沖向道口。

    在建奴的騎兵沖上道口的第一時間,明軍的火銃手也扣下了扳機,頓時火銃聲大作,沖在前面的騎兵頓時倒下不少。
藍雙魚 發表於 2011-2-27 20:30
第一七九回 小勝一場

    滅虜營的騎兵一出,建奴騎兵的壓力驟然增大,不能像剛才一樣,肆無忌憚地沖擊槍兵的正面,必須要考慮兩翼的壓力。<網提供小說在線閱讀>

    因為大虫河的間隔,建奴的騎兵雖然強悍,但始終處于兵力的下風,也無法將主力騎兵全部投送過岸,立時陷入下風。

    建奴一直在繼續填河,擴大渡河的通道,但一時之間,填好的地方終究有限,能夠投送的兵力也很有限。

    由于過河的兵力有限,明軍又有大隊的騎兵,建奴騎兵也難以用度進行迂回,阿敏試圖讓騎兵在河灘上集結以后,再起大規模的攻擊,但是明軍的騎兵又不停地騷擾,使得他的計划無法實施,最終只能是老老實實地填河,以使得大軍可以同時渡河,而不會陷入以寡敵眾的不利局面。

    不過這一次,明軍沒有放任建奴從容地填河、推進,而是將兩個哨的騎兵全都放在第一線,不停地騷擾、狙擊;建奴自然也容不得明軍如此囂張,也派出騎兵掩護、策應,大虫河兩岸頓時上演了一出騎兵的纏斗。雙方不時出動小股騎兵,圍繞河岸的控制權,來回追擊、攻殺。

    與此同時,重新編組以后的長槍兵與火銃手混合編隊,也緩緩壓向河岸,火銃手再次站到隊列的最前面,他們的火銃射程可以覆蓋大虫河的兩岸,這給填河的軍士,以及試圖突擊的騎兵帶來很大地麻煩。

    在大虫河畔激戰的同時。由破虜營、東江營、鎮江營一部組成的東路軍,也離開了臨江大營,沿著大虫河向北挺近,越來越接近現在的戰場。\

    阿敏雖然先后派出兩個千人隊騷擾、遲滯這股明軍的行動,不過臨江大營距離險山堡并不遠。留給建奴地時間與空間都不多。

    建奴怎么也沒有想到,東路軍會給他們設置一個陷阱,用火銃與手雷打了次伏擊,殺傷了建奴數百人。

    鴨綠江沿岸屬于丘陵地帶,雖然沒有什么大山,或地形特別險峻之處,但溝壑縱橫,加上植被還很茂密。適合伏擊的地方還挺多。

    駱養性用上了劉文炳曾經用過的辦法,讓列陣作戰能力還不過關的鎮江營化整為零,對建奴的騎兵來了個反騷擾,使得建奴的騎兵陷入困境當中。/\根本無法對明軍主力造成威脅。

    東路軍漸漸迫近,在主戰場沒有取得重要突破的建奴主力,也逐步等待不下去。隔著河岸起了又一次的進攻,結果還是和上一次相同,建奴始終無法打透明軍地陣列,而在吸收了經驗教訓之后,明軍在戰場上快成長,他們已經不再給建奴直接沖擊長槍兵陣的機會,騎兵的騷擾、火銃兵隊列與長槍兵隊列的靈活轉變,都使建奴地作戰困難一再增加。

    激戰終日,建奴始終無法擊破明軍的防線,而明軍的東路軍又終于出現在建奴大軍地側后方。這讓建奴不得不放棄了進攻。而是選擇后退扎營,以應對糟糕的局面。/\

    在東路軍迫近以后。明軍終于在戰場局部形成兵力優勢,兩路大軍差不多都有十個哨左右的兵力。也就是七千余人,加在一起,也有一萬五千左右的戰兵,還有數千輔兵。

    阿敏終于現一件很糟糕的事情,由于東路軍是沿著大虫河前進,雖然他們現在還有一點距離,卻恰好掐住了建奴大軍渡河的要害,使其無法快渡過大虫河,退向寬甸。

    至于其他方向,在湯站堡、鎮江堡,甚至劉家坳,都有明軍的存在,無論阿敏想要從哪個方向運動,都不會太容易。

    更讓阿敏沒有想到的是,明軍居然在占盡優勢的情況下,在夜間開戰。

    復遼軍一直注意夜間作戰的訓練,雖然有些人因為夜盲症等原因,夜里無法行動,但兩路大軍還是能湊起三四千人。\

    明軍地夜襲讓阿敏措施不及,白日地戰斗讓很多建奴都有些垂頭喪氣,他們很難想象在野戰中,兵力差不多,甚至還要略占優勢的情況,竟然沖不開對方地長槍陣。建奴軍中號令森嚴,紀律嚴明到几近于殘酷,這才使得建奴大軍沒有崩潰,至少從表面上來說,還很難看出建奴內部的憂慮。

    但是夜間給明軍突然沖擊,建奴地應對就顯得有些慌亂。

    白天的戰斗,不僅打擊了建奴士兵的士氣,還使得他們的體力消耗嚴重,回營以后,除了值夜的營哨,大家都很快進入了夢鄉。

    明軍的夜襲來得很突然,很多建奴的士兵就被從夢想中驚醒,耳中聽到不遠處的喊殺以及爆炸的聲音。

    建奴大軍竟然崩潰了!

    心理上的巨大壓力,已經累了一整天的結果,使得這些建奴軍士身上的壓力非常大,在突如其來的襲擊中,生混亂也不算什么特別的事情。

    阿敏竭力想要壓住陣腳,不過在明軍持續不斷的騷擾下面,阿敏根本沒有好好收攏殘兵的機會,好不容易才壓住陣腳,營寨卻早就給毀了。

    事后總結,這次夜襲并沒有取得太多的斬作為功績,但是在大虫河畔的戰場之上,明軍借此終于是徹底掌握了主動權。

    第二天天色放亮,阿敏沒有指揮好不容易整頓起來的建奴大軍向北攻擊,而是選擇了撤退。

    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一是因為對面的明軍太難對付;二是他收到努爾哈赤的信件,知道遼西主力已經趕回來;三是建奴現明軍在湯站等地,所駐守的兵丁數量都很好。

    這一次撤退,阿敏放棄了向北的可能,而是向西、向南,然后與遼西的主力遙相呼應,將那些該死的明軍全部都留下來。

    明軍兩路大軍匯合,軍中的騎兵加起來也有好几千,雖然正面作戰,李彥還舍不得,騎兵畢竟太貴,不過這些騎兵用來騷擾、追擊,倒是很合適。

    雖然不會硬碰硬,不過有這么一支騎兵在周圍出沒,建奴的撤退度也受到影響,留下來斷后的大軍力量要是少了,會被明軍干淨利落地吃掉,要是留得多了,那還不如不退,全部都留下來戰上一場。
藍雙魚 發表於 2011-2-27 20:31
第一八零回 工事專家

    在明軍的騷擾下面,阿敏的撤退進行得很不順利,明軍不僅有騎兵咬住他們的尾巴,明軍的步兵也不知疲倦似的,在丘陵間不停穿插,然后利用有利地形,干擾建奴騎兵的正常撤退。(提供最新章節閱讀>

    明軍的騷擾給建奴的撤退帶來了很大麻煩,也僅僅是麻煩而已,小股的明軍雖然像林子中的野狼一般,滑溜無比,但也不敢招惹建奴主力。

    吃了几次小虧以后,阿敏索性讓大軍聚集在一起,沿著開闊地帶一路疾行,才算是擺脫了明軍似乎無處不在的騷擾。

    當然,所謂的疾行也只是相對的,五六千大軍,還有馬匹,不管是吃東西還是大小便,都是件麻煩事。

    要不是在大虫河畔領略了明軍的強悍,阿敏甚至恨不得回頭去與明軍決戰,也好過現在如喪家之犬一般。

    但是大虫河之戰,明軍長槍陣的強悍讓阿敏知道,這支明軍絕對不一般,他似乎從來沒有聽說過,一支步兵能夠正面抗衡騎兵沖擊的。

    但是,大虫河畔的明軍做到了,要知道,那僅僅只是三到四千長槍兵,而在臨江大營增援以后,明軍在大虫河畔的兵力已經達到兩萬多,數倍于建奴,阿敏覺得這個時候絕對不應該繼續浪費時間,火跳出包圍圈,才是最佳選擇。\

    關鍵時刻,阿敏并沒有意氣用事,他的決定也挽救了這支建奴的命運。

    大虫河之戰,以建奴主動撤退而告終,某種意義上來說,明軍的戰略目的。也就是殺傷建奴有生力量并沒有做到最好,建奴地主力其實還是從戰場上撤走了。

    義州之戰、臨江之戰、大虫河之戰,以及攻占湯站堡、險山堡的戰斗,明軍都是取得了不小的戰果,但大部分都是漢軍,或是仆從軍,真正殺傷的建奴主力,可能還不到一千。

    不過,在建奴主動撤退以后。王國興也沒有起追擊,除了滅虜營三個騎兵哨,以及鎮江營三個步兵哨利用地形做了一些騷擾,復遼軍主力回師收了鎮江堡,就地休整。

    雖然建奴的騎兵有機動優勢,王國興本來還是可以追一追,畢竟大軍行動比的不是個體度,復遼軍最強調運動戰能力。\利用丘陵地帶的地形,復遼軍完全有機會留下一部分建奴。

    王國興放棄追擊的原因,是因為劉家坳和金州那邊都已經送來消息,征伐遼西的建奴主力已經出現在遼東。

    就在努爾哈赤與代善、皇太極領著大軍出現在鐵工城地時候。莽古爾泰、烏爾古岱也率領三萬建奴鐵騎出現在岫岩,復遼軍如果追擊阿敏,很可能被莽古爾泰抓住機會。所以生性謹慎的王國興及時收縮兵力,開始鞏固鎮江堡-義州防線。

    雖然沒有能夠殲滅大量建奴有生力量,但是東江戰役的另外一個戰略目標,重整鎮江防線倒是順利達成。

    東路、南路軍經過長途奔襲,先后打下義州、湯站堡、險山堡,并建立了臨江大營,收復鎮江堡,依托鎮江堡、義州城以及臨江大營,就可以重新獲得對鴨綠江河道的控制。

    隨著二月份天氣逐漸轉暖,在得到水營艦隊的支援以后。鴨綠江防線將變得難以逾越。明軍可以利用東岸的朝鮮作為根據地,保障東江一帶的軍事行動。

    義州城與鎮江堡一東一西。/\牢牢卡住鴨綠江水道,并互相支持。加上臨江大營的牽制作用,復遼軍在西岸也牢牢地打下一顆釘子,進可攻,退可守。

    至于湯站堡與險山堡,復遼軍根本就沒打算要,平時也就駐守一兩隊騎兵,當作前方地哨所。

    大軍退居臨江大營,東江衛早就安排遼民和朝鮮的民夫修繕大營工事,以及鎮江堡的防御工事。

    雖然短時間里,根本無法建成金州或鐵工城那樣的堅固堡壘,不過臨江大營之戰,使得復遼軍地軍官們現地下工事,與地上工事一樣,可以很有效地阻礙建奴騎兵的行動,為步兵贏得戰斗的時間與空間。

    復遼軍每次出征,都要征召組織大批地輔兵、民夫,由于實行軍事化管理,這些人平時為民,從事屯田、開礦或在工廠里干活,一旦生戰事,除了保証必要的生產,都是被組織起來,成為輔兵。

    高錦原來也是北京城的紈绔,兵戰俱樂部的早期成員,腦筋很靈活,喜歡打巧仗,用自身的優勢去欺負敵人,不過他在兵戰棋,以及軍中的表現一直都不怎么樣,原因就是他小器,不敢打硬仗,為了一點點損失也要計較半天。\

    兵戰棋與戰爭從來都是以勝利為目標,雖然保存自身的實力也很重要,但有的時候,犧牲是必需的,損失更是必然存在的。

    高錦在這方面始終放不開,直到后來出了練兵棋,他才現自己比較適合地工作是練兵。

    不過練兵雖然很重要,甚至是決定意義地,但是與戰場總要隔著一些距離,這對高錦來說,也是很不甘心的一件事。

    到了第二次金州之戰取得勝利,高錦現工事對于戰斗地作用與兵器一樣,都十分重要。

    高錦也曾經設計了不少的兵器,但都是一些小花樣,雖然有些確實挺實用地,但無關大局,由于技朮方面的了解太少,高錦在兵器設計上的成就始終有限。

    但工事卻不一樣,工事不僅直接與戰場相關,似乎也不需要專業的設計、制造技朮,高錦認為這才是最適合自己做的事情。\

    金州城、鐵工城的棱堡工事,高錦都曾參與,后勤部、生產部的工匠也都現,高錦雖然不太懂技朮,但是想象力很丰富,而且精于算計,總是想盡一切辦法保護自己,并給敵人造成麻煩,他想出來的辦法,有的確實很不錯。

    高錦也有意識地學習工程上的技朮和原理,雖然很難一下子精通,但了解一些常識,能夠在設計的時候,已經足夠。

    經過金州城、鐵工城的修筑,高錦也確實成長為一位合格的工事設計專家,他本人也從復遼軍轉到后勤部,一旦有戰事,后勤部組織輔兵,高錦就會成為工程營的千戶營官。

    東江戰役前夕,高錦也是早早來到東江戰區的鐵山,成為東江衛工程營的營官,并主導設計建造義州城臨江堡壘,包括后來讓阿敏碰得頭破血流的臨江大營工事,也全都是出自此人之手。

    臨江大營抵住了阿敏連日的進攻,取得的戰果甚至要比大虫河之戰更大,其復雜的地面工事設計,功不可沒,也使得高錦在東江戰區軍事主管駱養性眼中的地位陡升。

    義州城西之戰的瑕疵,使得駱養性一直在反思步騎對戰的因應之策,臨江大營之戰,無疑很有參考的價值。東路軍與南路軍會合以后,王國興作為遼南地位最高的武將,自然也是東江戰役的一線最高指揮官,不過王國興并沒有插手鎮江義州防線的構筑,這是東江戰區需要考慮的事情。

    駱養性對高錦信任有加,就將這件事交給他來負責,要在最短的時間里,構筑牢固的防線,以應對出現在岫岩城的三萬建奴主力。

    鎮義防線原先的計划就是鎮江堡和義州城的城牆與堡壘,也沒有想到遼西的建奴主力會這樣快出現在東江附近,現在留給他們的時間,顯然不夠完成鎮江堡壘的修筑,甚至義州城的臨江堡壘也無法完成。

    高錦現在儼然已經是工事設計方面的專家,不過在他心目中,李彥才是真正的大師,他搗鼓出來的這些東西,很多都是在和李彥交流時,由李彥提出來的,譬如壕溝,雖然大家都會挖壕溝,不過卻是阻攔敵人越過的障礙而已,誰都沒有想過,壕溝也可以成為步兵行動的掩護。

    單一的壕溝雖然不能阻擋騎兵,但要是地面上都是壕溝,壕溝的對面還有鐵絲網、石塊、木刺等障礙,騎兵就會失去快行動的可能,變成步兵,臨江之戰,建奴就是在這方面吃了大虧。

    為了應對緊迫的軍事壓力與大戰可能,高錦調整了原先的鎮義防線設計,義州城臨江堡壘要繼續造,鎮江堡也要修繕,不過重點卻是在臨江大營,已經鎮江城外重新構建復雜的壕溝防御體系。

    相比筑城的難度,在地面上開挖深溝就要快捷很多,加上遼南鐵器供應的充裕,工兵鏟已經成為步騎兵的制式裝備,工程營中各種鐵鍬、鐵鏟更是數量眾多,只要組織到充分的人手,就不用擔心缺少工具。

    建奴的主力雖然得以全身而退,但是軍中的扈從、脅迫的百姓卻不能一起帶走,復遼軍還是抓了不少俘虜,正好用來挖掘鎮江堡城外的壕溝。

    滅虜營三個哨騎兵,與鎮江營三個哨步兵“護送”建奴大軍離開湯站堡一線之后,回師的過程中,也順帶收攏附近沒有離開的遼民、百姓,將他們編入東江衛,也都參與防御工事的修建。

    并沒有想到阿敏會陷入困境的莽古爾泰,在抵達岫岩以后,并沒有急著增援鎮江堡一線,而是選擇了攻打岫岩附近的劉家坳大營。
藍雙魚 發表於 2011-2-27 22:33
第一八一回 遼南鐵壁

    南路軍在北進途中,曾經在劉家坳大張旗鼓修筑營寨,在參謀部的計划中,這一營寨也確實可以應對建奴數千人的攻勢。(提供最新章節閱讀>

    劉家坳大營的存在,除了初期制造假象,迷惑岫岩城的建奴以外,也確實可以牽制建奴在岫岩、鳳凰城的兵力,同時作為孤山大營的前哨,禁戒并保護糧道。

    復遼軍的目標從來都不是岫岩,攻取鎮江、義州以后,孤山的糧道已經失去價值,在莽古爾泰尚未反應過來之前,劉家坳大營的三營駐軍,已經撒開腿腳撤回了孤山大營。

    雖然實際上是從容撤退,負責孤山、劉家坳一線的選鋒營哨官宋尚策還是在大營的地面,以及撤退的道路上灑下很多糧草,遺留了一些器械,裝出一副倉惶撤退,并且放出孤山大營物資充足的風聲。\

    占領劉家坳大營以后,莽古爾泰很快得到阿敏撤退的消息,不過并不是戰敗,而是主動“撤退”,撤退的緣由是明軍主力會師,阿敏希望能與莽古爾泰會師以后,再以優勢的兵力,回擊鎮江。

    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是后金四大貝勒,相互之間的關系雖然沒有大的矛盾,但多少也有些猜忌,莽古爾泰對阿敏的說法就很不以為然,烏爾古岱也估計阿敏吃了虧,不然不會有如此動作,不過他們也沒覺得阿敏會敗,所以還是按照原計划。南下進攻明軍在孤山地大營,想要奪取那里的大量物資。

    明軍的孤山大營作為南路軍的輜重大營而建,沒有高大的城牆,雖然工事相對完備,但也比不上臨江大營地巧妙。并不足以擋住建奴大軍的攻勢。

    但孤山大營地地勢卻要比臨江大營更好,依山臨海。更重要的是有著艦隊炮火的支援,竟然是硬生生打退了建奴大軍的三次進攻,然后趁夜登船渡海,退往海上不遠處的鹿島。

    駐守劉家坳地三個哨退到孤山以后,孤山大營地兵力達到五個哨。其中三個哨是金州營地新兵。兩個哨是選鋒營的老兵。重新編組以后,也就成為新地金州營。

    新編金州營在鹿島短暫休整。就再次登上更大的海船,返航前往鐵工城。在東江戰役局勢漸漸明朗地同時,努爾哈赤在南線集中兵力。\開始強攻鐵工城。

    在鐵工城、金州城連續碰壁以后,努爾哈赤更是得到阿敏撤出鎮江堡的消息,雖然阿敏沒有說自己打了敗仗,只是說兩支明軍最終會師,兵力上處于下風,打算與莽古爾泰會合以后,再回師鎮江,全殲這股明軍主力。

    但努爾哈赤何許人也?那也是一代雄主,自然不會輕易為阿敏地粉飾之詞所迷惑,阿敏雖然諱言戰敗,事實上也確實不能說他戰敗,畢竟主力還在。

    但是,努爾哈赤卻從中看到了要點,阿敏攻打臨江大營多日,卻不損明軍東路軍的筋骨;在大虫江野戰進攻立足未穩的明軍南路軍,依然是沒有取得勝果,這就很說明問題了。\

    要知道,雖然在總兵力方面,阿敏不如兩路明軍,但單獨面對任何一路,阿敏的兵力卻并不少,最終一點便宜沒有占到,可見出現在鎮江堡附近的兩路明軍,兩萬余人,確實是明軍的精銳,也是努爾哈赤起兵以來,所遇不多的強兵之一。

    既然在鎮江附近就有兩萬明軍精銳,那么在金州、鐵工城的數千明軍,又是從哪里來的?而且看上去也確實不好對付。

    和遼西面臨的情況不同,遼南實行嚴格的軍事化管理,建奴很難得到遼南的情報,特別是戰爭期間,大規模的動員與管制以后,建奴更是難以知道金州、鐵工城里面的情況。/\

    雖然無法得到准備的情報,努爾哈赤卻明白一件事,那就是眼前的明軍很強,威脅很大,要是不趁著他們分兵的當口予以消滅,各個擊破,一旦等到鎮江的明軍回到遼南,那么他想要攻破這兩座堅城,恐怕就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而且會變得非常困難。

    所以,努爾哈赤在調集大軍將鐵工城團團圍住,只留靠海的一面以后,很快就起了全線的進攻。

    之所以沒有選擇金州,而是鐵工城,是因為努爾哈赤很不放心將鐵工城,以及城內頗有戰斗力的明軍留在自己的后路上。

    而且,金州城頭密集的火炮也讓努爾哈赤下意識的選擇了火炮并不多的鐵工城,他卻沒有意識到,與城池更大的金州城相比,同樣是兩個主力營駐守的鐵工城,在火力密度上,或許要更高。

    鐵工城能夠動員的力量全部被用來守城,除了退守的復州營,新組建的鐵工營,還在礦工中編了一個守備營。

    鐵工城完全是依托鐵礦而建,除了鐵礦,城內還有鐵礦石的粗煉工場,還有通向大海的碼頭,以及依托鐵礦采石燒煉的水泥廠。

    這邊的鐵礦規模也不是很大,礦場采礦的礦工也就是兩三千人,加上煉鐵工人、運輸工人、碼頭工人,以及水泥廠的工人與其他一些雜工,附近的伐木工、采石工,總計也就是一萬多人,差不多是全民皆兵。

    鐵工城居民的成分要比遼南更加簡單,其管制就更加單一,差不多都參加過簡單的軍事訓練。

    雖然相對復遼軍來說,這些工人所接受的訓練太過簡單,甚至不如緊急動員以后數天內進行的訓練更有效果,但起碼奠定了基礎,關鍵是讓這些工人,過去的農民,有了當兵的意識。

    遼南的百姓多數是遼東各地失去家園的流民,他們在遼南重新安定下來,而且與從前相比,起碼不用操心溫飽,廠里礦上,一天三頓飯都是足量供應,連家人也可以吃得上。

    雖然遼南供應的主食是奇怪的煮地瓜,玉米窩窩頭,菜是燉土豆,乍吃的時候還有些不太習慣,不過聽說這些玩意營養丰富,而且難得,在內地還曾經很貴,大家吃著吃著,都是越吃越吃。

    雖然做工會比較辛苦,不過大家過了半年多安穩的日子,也覺得這樣只要干活,每天都有得吃,穩定而有保障的日子,也是越過越舒心。
藍雙魚 發表於 2011-2-27 22:33
第一八二回 挫敗建奴

    組建復遼軍以來,李彥一直想要在軍中樹立起一種精神,譬如早期的國家、功名、榮譽等等,但是效果并不算太好,并不具備普遍性,也只有憑借兵戰俱樂部的良好組織,以及駁雜的精神信念籠絡住將士的心氣。

    這個難題對后來以遼民為主體組建的几支新軍來說,就完全不是問題,他們的戰斗信念很明確,那就是“還我家園”、“保衛家園”。

    遼東是他們曾經的家園,遼南是他們現在的家園,為了生存,為了家園,他們就必須拿起武器來戰斗。

    鐵工城內平時也就是几千人,戰時收攏礦工等也就是萬把人,在建奴起攻擊之時,已然全部成為戰士,身體好一點的,都是拿起武器,站上城頭;差一點的,也會加入輜重營,向城頭運輸物資;不多的婦女老人,還有鐵工城學校的學生,也積極參與物資的准備,幫助維護城內的秩序,為守城貢獻一份力量。

    雖然鐵工城內正規軍只有兩個營七千人,其中老兵只有復州營的三千多人,但鐵工城內萬眾一心,一萬多百姓的加入,使得建奴需要面對的不是七千人,更不是三千人,而是近兩萬人。

    努爾哈赤鐵了心要拔掉遼南這顆釘子,從后方調來大量的車,并就地趕制更多的攻城器械,大軍推著車,逐步掃清鐵城外圍的障礙,逼近城下。

    鐵工城的防守工事,還是立足于城堡的城牆,在城外雖然設置了大量的障礙,但并不具備攻擊性。建奴在頂住城頭地炮火槍彈,付出一定的傷亡,大軍逐步逼近了牆角。

    距離城牆越近,攻城的建奴遇到的壓力就越大,特別是大軍攻城,建奴也不會只盯著棱尖。沿著棱牆往內深入,越深入遭到的火力打擊越密集。

    在殘酷的軍紀壓迫下,建奴打得很頑強,在借著車推進到牆角以后,建奴拿出了他們傳統地攻城作業方式,那就挖牆角。

    以建奴過往的作戰經歷,遼東城牆多數是磚石結構的,還有一些是土磚結構,以那個時代的建筑技朮,雖然也能夠建造出固若金湯的大城。但那畢竟是少數,因為年久失修,或者因為花費的原因,材料用不上最好的。\遼東的城牆往往都可以挖開。

    就算是石頭壘砌而成的城牆,石塊與石塊的結合部也有縫隙可乘,只要挖開一角。就能將缺口不斷擴大。進而使得城牆坍塌,打開進城地通道。

    開始挖掘牆根的建奴很快現。鐵工城是用石頭筑城的,石頭很硬。很難用鐵鍬、鐵鑿的敲開,石頭之間結合地也很牢靠。雖然可以鑿開,但難度很大,進展很慢。要是給建奴充足的時間,他們當然可以靠著人多,用鑿子一下一下鑿開這些石塊,不過城頭的明軍并非擺設,他們一直都在盡最大地努力,阻止建奴破城。

    建奴好不容易靠近牆根,剛鑿了兩下,頭上飛來地彈丸就能奪去他們的生命,有地想要依靠車的遮掩,城頭又會倒下來沸水、熱油,讓牆角徹底變**間地獄。

    如果是深入棱牆地建奴,即便是身前有了車的保護,身后也會被對面棱牆上地明軍射擊,他們總是會暴露在明軍的火力之下。

    努爾哈赤很快現,前方攻城的進展太慢,傷亡很大,他想要弓箭手上前掩護,但是仰射本來就不占優勢,明軍的堡壘還都是帶檐的半封閉格局,這就使得弓箭手能夠揮的作用相當有限,反而是被城頭的火銃兵射殺不少。\//\

    雖然建奴的弓箭還是頑強地想要給城頭造成麻煩,但是能夠越過頂檐,殺傷到城頭士兵的几率很低,反倒是城頭的火銃手,喜歡在射擊孔后面,射殺那些密集的弓箭手。

    建奴弓箭手在現拋射效果不行以后,也試圖利用車的掩護,逼近城牆以后,利用直射進行殺傷,不過他們越是靠近城牆,所遭到的火力也是越密集,明軍可以將其他城牆段的火銃手,調集過來,居高臨下,用密集的輪射殺傷這些缺乏保護的弓箭手。

    車雖然高大,但明軍居高臨下,臨近以后,車至多也就能保護一兩排弓箭手,還除非他們躲在車后面不出來,不然總躲不過城頭飛來的彈丸。

    至于用云梯蟻附攻城,努爾哈赤也讓皇太極帶人試了,但是蟻附攻城就必須要沿著棱牆向內深入,在兩面牆的射殺下,傷亡很大,而且明軍的城牆有三層,三層都有大軍向下攻擊,以云梯攀爬的度,很難突破這立體式的狙擊。/\

    努爾哈赤又孤注一擲地同時向兩面牆起攻擊,明軍還是頑強地抵住了,而建奴軍隊的傷亡,甚至讓早已經心如鐵血的努爾哈赤也心疼不已。

    相比之下,城牆上面的明軍,所受到的威脅并不大,建奴最厲害的弓箭揮不了作用,已經基本不能對城頭造成傷害。

    借著城牆的保護,明軍給建奴造成了巨大的殺傷,這也讓城頭大多數沒有上過戰場,只是臨時拉上戰線的礦工、遼民們越打狀態越好,士氣越來越高。

    建奴高強度的攻城作戰維持了一天一夜,期間起的數次進攻都被鐵工城的明軍抵擋住,在付出慘重的傷亡代價之后,建奴駭然現,雖然有的城牆段確實被挖開了一截,但是這丈許長,三四尺高,一兩尺深的牆洞,居然分毫未能對鐵工城的城牆造成危害。

    這一兩處牆洞,已經是建奴挖牆大軍所取得的最大戰果,他們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他們也曾想借著這一兩處牆洞的掩護,繼續鑿開兩面,以及向內的城牆,不過鐵工城的城牆太牢固了,完全不像別的城牆那樣,鑿開一塊,就能掉下一大塊,憑著牆洞里藏一兩個人,要想鑿開這堅硬的城牆,還不知道要猴年馬月。\//\

    大戰過后,努爾哈赤終于明白,這樣打下去,就算他的四萬大軍死光了,也未必能打下鐵工城。

    其后兩天,努爾哈赤改強攻為圍困,再也沒有起過一次真正的強攻,因為攻城的代價實在是太高了。

    努爾哈赤試圖通過圍困,誘使金州城的明軍出城作戰,沒想到明軍根本不上當,躲在城里就是不出擊。

    直到金州營在和莽古爾泰在孤山打了一仗,退下來后從海上增援鐵工城,努爾哈赤誤認為這是鎮江附近的明軍主力回來了,他想趁虛攻取遼南的計划已經不可行。

    而且明軍可以通過海上調兵,這就使得他圍困鐵工城的計划難以施行,何況鐵工城的戰事也表明,這里根本就不空虛。

    遼南的強大,第一次讓努爾哈赤感到恐懼,以往不管是開原、鐵嶺,還是撫順、清河,或者遼陽、沈陽,再堅固的城池,也在女真鐵騎面前瓦解,不久前更是兵不血刃拿下遼西重鎮廣寧,只有眼前的鐵工城、金州城讓他無計可施。

    女真人口不足,十萬左右的兵力已經是動員的極限,他不可能為了攻取一座城池,就付出萬余傷亡的代價,雖然不甘心,努爾哈赤也不得不放棄原定的計划。

    努爾哈赤現在擔心的是遼南的明軍這么強,城池也打不下來,很可能成為后金未來的最大敵人。

    “遼南的明軍城堡造得堅固,防守也做得很好,不過始終只是一隅,”皇太極也主張立刻從遼南撤軍,在城牆下面耗費兵力,實在太過不值。

    “他們不出城,就不能對我們造成威脅,他們要是出了城,沒有城堡的保護,我們還用擔心什么呢?”皇太極微笑著說道。

    “難道你沒有看到,阿敏在大虫河也沒有占到便宜?”代善是努爾哈赤的長子,不過他知道皇太極最得努爾哈赤的贊賞,兩人間的矛盾存在已久,其實他也覺得皇太極說得有道理,但還是出言質疑。

    “那又如何?”皇太極笑著看了代善一眼:“那里是明軍的主力,人數更多,何況他們也沒能占到便宜,還不是乖乖放棄了劉家坳、孤山的大營,以及湯站堡與險山堡?”

    “明軍還放棄了復州城,難道這就能說明他們弱了?”代善立刻反唇相譏:“鎮江那邊的是明軍主力,金州、鐵工城的明軍又如何?比起廣寧的明軍,他們可是強太多了,要是容得他們在遼南慢慢展,一年以后,誰又知道是怎么樣的情況?”

    皇太極看到努爾哈赤的臉色在一瞬間變得極其難看,連忙說道:“當然不能容得他們在遼南慢慢展,我們可以在復州、岫岩駐重兵,一旦明軍離開金州、鐵工城,就予以迎頭痛擊,讓他們不能在別處立足,只能龜縮在金州以南的貧瘠之地,又如何能慢慢展?”

    “我們在這個時候,應該趁著遼西不再有威脅的時機,盡快平定東疆與北疆,特別是東面的明軍,聽說他們正在修筑城池,我們絕對不能讓他們再造出鐵工城這樣的堡壘,應當即刻兵東疆,起雷霆一擊!”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ivyyahui

LV:6 爵士

追蹤
  • 21

    主題

  • 1242

    回文

  • 0

    粉絲

200 字節以內
不支持自定義 Discuz! 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