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yanjw2000 於 2010-1-22 23:13 編輯
糖尿病患者常忽視腳部的照護,但臺北縣立醫院家醫科賴韻如醫師指出,臨床上,截肢的病人有高達三分之一是糖尿病患者。所以,糖尿病患者務必要好好保護雙腳,才能知「足」常樂。
賴韻如醫師表示,典型的糖尿病足部潰瘍形成過程是由於神經病變,引起手腳麻木、刺痛等,尤其晚上症狀會加劇,同時對溫度、痛、振動的感覺亦會日漸遲鈍,到最後完全喪失感覺。因缺乏痛覺預警,導致病人的腳部容易受傷。例如鞋子不合易發生水泡、鞋內有異物等,受傷後病人亦常常沒有發覺,以致沒有立刻接受適當的治療。若侵犯運動神經時,則會引起小塊肌肉萎縮,屈、伸肌失衡造成足部變形、足壓增加。
也因為糖尿病患者的白血球功能較差、血管病變造成的缺氧,再加上血糖高,提供了細菌繁殖的優良環境,所以當足部皮膚受損時,若細菌感染,較易擴展而難以控制,甚至常可以在傷口中培養出兩種以上的細菌。
所以,糖尿病患者的雙腳除了要注意保暖以外,宜每日自我檢查及做好清潔的工作,腳指甲也要常修剪並注意是否有長雞眼。5趾襪是不錯的選擇,襪子的縫線不可太粗、鬆緊帶不可太緊。
鞋具的選擇上,材質要透氣防水,綁鞋帶的鞋子優於套入式,較能固定住需固定的部位。鞋頭前緣要夠寬,腳指頭才不會互相擠壓。鞋底要厚,太薄的鞋底會讓足底與地面的摩擦增加,導致足底出現硬皮或雞眼。
至於鞋墊,水松鞋墊可依腳型自動調整成最適合的形狀,但不能太軟,否則無法提供承托的功能。跑步及劇烈運動時要注意能否吸震。足部變形、有雞眼或過度摩擦產生硬皮以及足底筋膜炎者,建議至醫院復健科由專業醫護人員幫您評估並設計特殊鞋墊。
資料來源:【臺北縣立醫院 家醫科】
更多健康小知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