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穿越] 初唐第一猛將 作者:我自漫步 (連載中)

 
藍雙魚 2011-2-5 17:25:39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306 77218
藍雙魚 發表於 2011-2-5 18:03
第四十五章戰事再起

  回到長安,軍校的差事自然也就要再一次拾起。下江南以前,李恪正在為軍校的校歌譜曲,說實話以他目前的水准,彈奏還是可以的,但是真正說到譜曲,就未免有些太過于勉強。巡視江南的這段時間里,他一有空閑就會琢磨,甚至把他所知道的后世的那些個歌曲都試了一遍,可以沒有一個可以令他滿意的。如今回到軍校,看到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運轉,他便在一次開始琢磨該如何譜曲。

    還沒等他開始譜曲,便接到通知讓他回京參加朝會。接到這個通知的時候,他不禁有些納悶,自己在京城中唯一的官職就是這個教導主任,按說朝會應該沒有自己什么事才對,為何好端端的突然要讓自己回去參加此次朝會呢?莫非東北戰事再起嗎?

    帶著滿腦子的疑問,李恪帶著二十名隨身的親衛和前來送信的信使,一同返回了長安。

    皇宮門口,早有宦官在這里等待李恪。一見到他到來,便立刻帶領他前往御書房。

    李恪一進到御書房內,便見到京中的一應武將此刻都已經到了,就連一些個平日里不上朝的武勛們,此時也出現在了這里,此刻也正圍在一張巨大的地圖前小聲的議論著什么,離開意識到肯定是爆了戰事,而且形勢還有些不妙。

    還不等他開口,李世民便沖他招了招手,說道:“別見禮了,吐蕃對我大唐動了攻勢,你也過來一起看看吧。”

    李恪聞言走到地圖前俯身觀看,他身邊的侯君集見狀解釋道:“此次吐蕃出兵二十萬對我劍南道、隴右道動攻勢,同時六詔各部也趁機作亂,在劍南南部大肆的攻城略地,目前我劍南南部糜、微、匡、姚、尹各州形勢危急。”

    “近年來吐蕃不是和我大唐一直相安無事嗎?為何此次突然間會大兵壓境……”說到這里,李恪猛然間想起,史書中記載正是因為這一次的沖突,最終導致文成公主下嫁吐蕃的松贊干布。不過這時間上似乎有些對不上號,貌似這場戰爭應該生在兩年前才對。轉念再一想,武則天都成了自己的小老婆,就充分的說明歷史已經不再是按照原來的進程走。想到這里,也不等侯君集回答,便問道:“是不是因為什么所謂的進貢物品被地方官員扣押才引起的?”

    侯君集聽后大奇道:“殿下消息好靈通啊,我等也是今日才從奏章上得知的消息,殿下居然早已經知道了!”

    侯君集的聲音并不小,所以周圍的人也就聽到了他的話,紛紛的轉過頭來,把目光對准了李恪。

    “靠,居然敢玩兒我!”看到侯君集一副大驚小怪的神態,李恪不禁暗暗罵道:“別看你現在抱上了太子的大腿,你丫沒几年活頭了!”心里可以這么想,嘴上可不能這么說。“這倒不是本王事先就得到了消息,而是這不過是吐蕃一貫的手段罷了。進貢物品被扣不過是他們預先設好的圈套罷了,諸位不妨想想,從吐蕃的都城到達松州少說也要兩千多里路,這其中還要翻越几道几千丈高的山梁,按照正常的情況來講,從准備兵到大軍到達松州,少說也要三五個月的時間,如今他居然如此的迅,只說明一個問題:早就有攻打我大唐的准備。”

    “這些我們都知道,所以我們正在這里討論該如何兵,才能盡快的把吐蕃該回老家去。”

    “吐蕃的軍隊貌似強大,實際上不過以一些土雞瓦狗罷了,根本就不值得一提,困難的是劍南道南部的六詔叛亂,劍南南部山高林密,到處都是瘴氣彌漫,要想平叛那里要比平叛吐蕃困難百倍。”

    “殿下可知,松州都督韓威的五萬大軍已經盡末,闊州、利州也已經相繼失守,侯君集也曾經和吐蕃交過手,絕非殿下所說的土雞瓦狗之輩,殿下莫要小看了他們。再說六詔不過几萬人叛亂,屆時只要我大唐軍隊一到,他們勢必會土崩瓦解,根本就不足為慮。”

    李恪聽后不屑的笑了笑,說道:“松州都督韓威不了解敵情便冒然出兵,哪有不敗的道理。如果本王沒有記錯的話,闊州刺史別叢臥施、諾州刺史把利步利,都是黨項族的領吧!這些個民族都是牆頭草,一旦看到對方勢大便會投降。本王可以斷言,只要我大唐軍隊擊潰吐蕃,他們不用我大唐出動一兵一卒,立即便會歸順我大唐,就連他們的說辭本王現在都能知曉,侯尚書(吏部尚書)可敢與本王打賭?”

    “賭什么?”

    “當然是賭那些個牆頭草歸順我大唐時會說些什么啊!”

    侯君集眼下的肌肉一陣抽搐,說道:“殿下說笑了。如今吐蕃二十萬大軍壓境,敵軍尚未擊退,哪有閑情打賭。”

    李恪微微一笑,說道:“侯尚理。不如這樣如何,我們換個賭法,本王和侯尚書各起五萬大軍出戰,本王負責擊潰吐蕃,侯尚書負責平叛六詔,到時看誰先取得勝利如何?”

    李世民看到兩個人有斗起來的趨勢,干咳了一聲說道:“為德,軍國大事豈能兒戲,在座之人哪一位不比你的參戰經驗丰富,哪里輪得到你在這里張狂。”

    “父皇,兒臣不敢。兒臣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兒臣有足夠把握將吐蕃擊潰,但是卻無把握平叛六詔,正巧侯尚書認為他可以平定六昭叛亂,故而才有剛才的說法。”

    李世民剛要再說些什么,猛然間眼前一亮,像是想起了什么,于是不再勸阻李恪,反倒是把頭轉向了侯君集,問道:“陳國公(侯君集的封號)意下如何?”

    侯君集想不到李世民不但沒有阻止李恪,反倒轉而問自己,先是一愣,馬上說道:“臣愿意領兵平叛六詔,只不過……”

    “侯尚書莫要害怕,本王不會占你便宜的。長安前往劍南南部路途遙遠,只要侯尚書能夠在本王擊潰吐蕃后兩個月內,可以平定六昭叛亂,本王便甘愿認輸,屆時本王甘愿奉上一年俸祿如何?”

    李恪已經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侯君集哪還有退路可言。咬咬牙說道:“就依遼王殿下所言,如果屆時侯君集不能平定六詔叛亂,也甘愿奉上一年俸祿!”

    事已至此,負責作戰的兩路人馬的主帥已經確定,剩下的便是該如何調動當地人馬配合作戰。先松州方面:李恪為此次行軍大總管,右領軍大將軍執失思力為白蘭道行軍總管,左武衛將軍牛進達為闊水道行軍總管、右領軍將軍劉蘭為洮河道行軍總管,總領步騎兵五萬人分三路進擊吐蕃。而平定六昭叛亂方面:侯君集為行軍大總管,嶲府都督高適為明布道行軍總管,戎府都督仇世容為三前道行軍總管,昆府都督趙寶山為西朗道行軍總管鐘靈步騎兵五萬大軍平定六詔。
藍雙魚 發表於 2011-2-5 18:03
第四十六章 分析

    議事完畢,所有的官員都離開了御書房。御書房內僅剩下李世民父子兩人。李世民吩咐內侍去准備些茶點上過來,忙碌了大半天還沒有來得及吃午飯,這几乎是每一個打江山的皇帝的通病,什么時候都是以國事為主,對于吃飯倒不是十分的講究。

    時間不長,內侍端來了差點,李世民在喝茶的時候,覺得今天的茶與往日不同,口味更加清淡一些,但是香氣卻令人的精神變得清爽。李恪見狀說道:“這是兒臣帶回的武夷山所產的茶葉,具有提神醒腦的功效,不知父皇是否習慣這個味道。”

    李世民再次喝了一杯,仔細的品味了一番,說道:“這個茶很不錯。”放下茶杯以后,看著李恪說道:“為德,今日之事似乎你是有所針對吧。依你的性格不該和他生爭執才對。是不是……”

    “父皇猜的不錯,兒臣知道這一仗肯定是要打的,只不過比預期的要晚了兩年。不過這樣也好,也給了我大唐兩年的休整時間。”

    “朕指的不是這個。朕原本准備讓侯君集作為與吐蕃交手的總管的,要知道松州附近地形復雜,并不利于大規模作戰,而侯君集曾經與吐蕃有過交戰經驗,是不二的人選。”

    “兒臣知道這些。兒臣之所以要和侯君集掙這個位子,實際上是有兩方面的考慮。其一,侯君集年紀偏大,應該把這次機會留給年青一代磨練一番,而軍校的學員們已經經過了一年的系統培訓,是時候讓他們實踐一番了。其二,此次平定六詔勢必會無功而返,是時候讓他經歷一番失敗的經驗教訓了,否則的話只怕將來他會更加的傲慢、不可一世,屆時將無人可以壓制住他。”

    李恪的話令李世民為之一愣。“為德,你此番話作何解釋?”

    “先來說說這次吐蕃的進犯。先,吐蕃領松贊干布并沒有下定決心與我大唐開戰。他所率領的二十萬吐蕃軍隊貌似氣勢洶洶,實際上他的底氣并不足。他的想法不外乎是通過此番行動向我大唐示威,同時也想探探我大唐的底線。實際上這些都不是根本的原因,他最終目的是想通過此次軍事行動來提醒我大唐,他是兵強馬壯的,是有實力與我大唐一戰的,所以如果大唐不想與他拼個你死我亡的話,就要答應他和親的請求。”

    “混賬東西!”李世民突然間勃然大怒。“真當我大唐軟弱好欺不成,你這次去一定要給他們一個永生難忘的教訓!……五萬人馬真的可以擊敗吐蕃嗎?”

    “沒問題!兒臣正要和父皇說這件事。吐蕃地處高原,那里一年有大半的時間處于冰天雪地之中,這個時節正是農民春耕、牲畜繁衍的時節。他這二十萬大軍可謂是盡起舉國之青壯前來作戰,軍中士卒心思都不在作戰之上,所以士氣難免低迷,故而這一戰并不難打。還有就是自青海湖往南几千里均為高原草原,中原的士卒到了那里不要說作戰,就是走路都有困難。我大唐若要令吐蕃歸附,先就要建立一支可以在那里作戰的隊伍,這絕非三五年便可以做得到的。現在我大唐能夠做到的只有在他們來進犯的時候,予以迎頭痛擊。但是這卻治標不治本。未來的十內,恐怕要面臨吐蕃無止境的騷擾。”

    “可有什么解決的辦法嗎?”

    李恪嘆了口氣,說道:“有是有,只怕父皇聽了以后不高興。”

    “但說無妨。”

    “此番作戰,不論輸贏吐蕃都會再次提出和親的請求,屆時父皇不妨答應他,并且送他一份重禮。”

    “那我大唐的顏面豈不是蕩然無存?即便是由此換來我大唐訓練精銳士卒的時間,難道屆時你讓朕派兵去攻打你的妹夫不成!”

    “父皇。兒臣所說的重禮是有講究的。譬如說,派遣高僧前往吐蕃宣揚佛法,并且攜帶大量的佛經供人免費閱讀;再譬如送去釀酒師教會他們釀酒技能;還可以送給他們名貴的珠寶、擅長歌舞的才女、有名望的畫師、能工巧匠等等等等。”

    李世民聽完李恪的解釋,低下頭沉思起來。過了許久才像是自言自語的說道:“佛法可以使人向善,從而無心刀兵;釀酒可以大量消耗糧食;珠寶、美女可以使人心沉迷;能工巧匠可以使人心生攀比之心……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啊……”說到這里,李世民猛然間抬起頭,目視著李恪,興奮地說道:“為德,此計真乃妙計也!”

    “父皇,現在再說說平定六詔吧。那里號稱地無三尺平,天無三日晴。而且那里山勢縱橫,山間林木茂盛,蛇虫種類繁多。我大唐精銳士卒到了那里,根本就沒有施展的余地。如果侯君集不貪功冒進的話,還可以把六詔諸部趕進山林,從而守住州縣城池,取得一時安定的局面。如果想消滅叛軍,一旦進入雨林之中,到處都是遮天蔽日的參天大樹,根本就沒有辦法辨別方向,即便是几十萬大軍進入其中,一個不小心都很難全身而退。”

    “那你為何要讓他去平叛六詔?”

    “如若讓他去與吐蕃交戰,勝利自然是唾手可得,但是軍校的學員們勢必沒有得到鍛煉的機會,而這種機會又非常難得,紙上談兵最終也難免長平一敗,此乃其一。父皇可曾想過,二十年后,朝中還能帶兵打仗之人還能有几人,功勛上能夠與之相比的又有几人?如果其有李靖、李績的豁達尚且罷了,然而……父皇,何時何地不能指望朝中一人支撐啊!”

    “為德,朕真沒有想到,你居然想得如此的長遠。你說的不錯,朝中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一個人的身上,不知不覺中朕以及和朕一同征戰天下的武將們已經不再年輕,是應該讓你們年輕的一輩多多的積累經驗了。否則的話,老一輩難免會有功高震主之嫌。”

    “我大唐幅員遼闊,周邊的地形異常復雜,沒有任何一支精銳的部隊,可以應付所有的作戰環境。要根據不同的地勢,相應的培養出適應不同環境的作戰部隊,才有可能維護我大唐的威嚴不容侵犯。”

    “難道說我大唐的士卒還有什么不足以征服的嗎?”

    “父皇,兒臣當初訓練的閃電部隊如何?”

    “疾如閃電,千里奔襲指日可待,是我大唐不可多得的精銳。”

    “可是父皇有沒有想過,如果把他們安排到嶺南地區作戰,他們是否可以揮出這種戰斗力?突厥、回紇的騎兵彪悍之極,可是讓他們到了江南水鄉,他們又能揮出多少實力?我大唐的重步兵堪與突厥騎兵硬撼,可是到了山地只怕連山都上不去。任何一種兵種,都有其優點和缺點,要根據不同地區布置不同的兵種,才能揮其最大的作戰能力。兒臣就是想通過十年或者更多的時間,根據各地不同的地理環境,培養出相應的部隊。這樣一來,即便是士卒總數有所降低,也不會影響到作戰實力。當然,要任務是先行培養出善于在不同地理環境下作戰的武官來,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同時也避免了某一位武將功勛過高,以至于朝廷封無可封的問題。”

    “如果真的如你所說,那我大唐部隊豈不是要分成几十個兵種才行?實施起來豈不是非常之繁瑣?”

    “沒有父皇想得那樣復雜,總體來說,還是可以簡單的分為騎兵、步兵以及弓箭手三大主力兵種。只不過根據不同地區在細節上有所不同罷了。就比如說劍南南部的六詔,那里的士卒身披藤甲,手持藤牌,但是其防御力一點都不弱于皮甲、硬盾。而且這種裝束可以就地取材,還不影響靈敏度,非常適宜在山地密林中作戰。不管他叫做什么,終究還是屬于步卒范圍,只不過是步卒中的一個分支罷了。”

    “這個事你既然已經心中有數,只管在軍校中放手去做便是,朕一定會支持你的。”

    “還望父皇能夠下令從全國調動熟悉各種兵種作戰的官員來軍校任職,兒臣只擅長紙上談兵,但是并非真正明白其作戰真髓!”

    “好。等你擊潰吐蕃回來之時,你所需要的人朕都給你調到軍校供你驅使。”

    “謝父皇。兒臣這便去准備出征,爭取早日得勝回朝。”
藍雙魚 發表於 2011-2-5 18:03
第四十七章 男兒行

    離開皇宮,李恪家也不回,只是吩咐郝童回去報信,就說自己即將出征,如果有時間這兩天就抽空回去一趟,沒時間的話就直接帶兵前往戰場了。同時還讓郝童把留在王府中的一百名親衛們,除去留下二十人負責守護王府安全外,其余的人全部帶到軍校與自己匯合。

    剛剛進入軍校的大門,李恪便下令出響了緊急集合的號角。等到他來到演武場的時候,全部二百四十名軍校學生以及二十六位在校執教老師一個不落的全部到位。

    看到一直以來身體都不是很好的柴紹以及秦瓊此刻也站在了台上,李恪連忙走到近前,說道:“兩位將軍身體不好,何苦要參加這緊急集合。”

    柴紹聽后微微一笑,說道:“那孫真人的醫朮果然了得,不過才半個月的時間,那些個陳年舊傷居然大有起色,這一聽到軍號響起,整個人都不自覺跟著動了起來。”

    秦瓊則要嚴肅的多,正色說道:“軍號便是命令,只要一息尚存就要遵守軍規,為將者更是要帶頭遵守才是。”

    李恪聞聲正色說道:“兩位將軍實乃我等之楷模,李恪受教了。”說完后,李恪轉過身面向著台下的學員們高聲說道:“今日朝廷得到六百里加急,吐蕃松贊干布親帥二十萬大軍進犯我大唐邊境,日前正在松州與我大唐軍隊交戰,你等有何看法?”

    台下的學員們聽到后先是一愣,緊接著揮舞著手臂高聲喊道:“進犯我大唐者,雖遠必誅!”

    李恪聽后點了點頭,說道:“好,很好。有我大唐軍人的威風!但是,不能只是嘴上說說便算完,本王問你們,你們可敢隨同本王前往松州與吐蕃大軍血戰到底?”

    “誓死追隨教導主任,不破吐蕃絕不還朝!”

    “本王相信你們都將是我大唐未來的擎天巨柱。稍晚本王會將我軍校的校歌到你們手中,明日一天准備個人隨行物品,后天辰時出。記得臨行前把家書交到本王的辦公室。校歌務必于出前所有人都要學會,本王屆時會抽查的,不合格者將失去跟隨本王出征的機會。現在解散。”

    學員們散去,所有的老師們,不管是武職出身的還是純粹的教書先生,都來到李恪的身邊向他請假。

    李恪看到所有人都來請假,腦子有些轉不過彎兒來。問道:“好端端的你們怎么都來請假?”

    武將們紛紛說盔甲、兵器、馬匹都在府中,如今要出征了,自然要回府取來,不然如何上戰場。那些個負責教文化課的教員們則說,他們都沒有打過仗,得抓緊時間回長安城購買戰馬以及盔甲兵器。

    直到這時,李恪才算反應過來,是自己沒有交代清楚,這些個教員們還以為他們也要隨同出征呢。連忙解釋給他們聽,此次出征目的就是要考核一下,這批學員們近一年來的學習成績。所以僅限于學員跟隨自己出征,教員們并不在出征的序列中。

    這些人一聽,立刻就不干了,也不顧及什么體面不體面了,一個個臉紅脖子粗的和李恪在這里據理力爭。一開始,李恪還耐心的和他們解釋,可是見到這些人根本就聽不進去,無奈之余只要以教導主任兼行軍大總管的雙重身份拒絕了他們的要求。

    回到自己的辦公室,李恪用飛白體工工整整寫下了辛棄疾的《男兒行》

    男兒行

    男兒當殺人,殺人不留情。千秋不朽業,盡在殺人中。

    昔有豪男兒,意氣重然諾。睚眦即殺人,身比鴻毛輕。

    又有雄與霸,殺人亂如麻。馳騁走天下,只將刀槍夸。

    今欲覓此類,徒然撈月影。君不見,堅儒峰起壯士死。

    神州從此夸仁義,一朝虜夷亂中原,士子豕奔懦民泣。

    我欽學古風,重振雄豪氣。名聲如糞土,不屑任者譏。

    身佩削鐵劍,一怒即殺人。割股相下酒,談笑鬼神驚。

    千里殺仇人,原費十周星。專諸田光 ,與結冥冥情。

    三步殺一人,心停手不停。血流萬里浪,尸枕千尋山。

    壯士征戰里,倦枕敵尸眠。夢里猶殺人,笑靨映素輝。

    女兒莫相問,男兒凶何甚。古來仁德專害人,道義從來無一真。

    君不見,獅虎獵物獲威名,可憐麋鹿有誰憐?

    世間從來強食弱,縱使有理也枉然。

    君休問,男兒自有男兒行,男兒行,當暴戾。

    事與仁,兩不立。男兒事在殺斗場,膽似熊 目似狼。

    生若為男即殺人,不教身軀裹女心。

    男兒從來不恤身,縱死敵手笑相承。

    仇場戰場一百處,處處不愿與野草。

    男兒莫戰栗,有歌有君聽。

    殺一是為罪,屠萬是為雄。屠得九百萬,既為雄中雄。

    雄中雄,道不同。看破千年仁義名,使得今生逞雄風。

    美名不愛愛惡名,殺人百萬心不懲。

    寧教萬人切齒恨,不教無有罵我人。

    放眼世界五千年,何處英雄不殺人。

    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壯士常懷報國心。

    黃金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作為后世穿越而來的人,他非常的崇拜大唐。擁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大唐是中國歷史中最為鼎盛的時期。正是應了盛極而衰的那句老話,大唐以后便再也沒有恢復往日的榮光。由于佛教的興盛,中國的百姓失去了血性,沒有了開疆拓土的將精神。自從來到大唐以后,李恪就一直在想,該如何才能讓大唐人保持住這股血性,進而把這股血性展壯大。當他成立軍校以后,第一時間就決定把這《男兒行》設立為校歌,他要讓所有的學員都能記住這令人熱血沸騰的詞,進而傳遍軍中,讓軍中所有的士卒都能記住這激勵人心的詞。等到軍中的士卒回到家鄉,就可以把它傳遍大唐的每一寸土地,使得這股血性能夠長久不衰的保持下去。

    果然如同他所料想的那樣,當他把這一《男兒行》下去以后不久,整座軍校都沸騰了,到處都可以看到正在大聲背誦學員,那聲音直沖霄漢。

    柴紹手持著一份《男兒行》推門走進了李恪的房間,神情激動地說道:“為德,這可是你所做的詩嗎?”

    看到柴紹走了進來,李恪趕緊起身迎接,論輩分柴紹可是他的姑父,禮數可是不能少的。“是的。姑父有何指教嗎?”

    “太好了,寫的真是他好了,讓人一看之下便忍不住熱血沸騰!十年了,原本還以為自己已經老朽,難再有什么事能夠令我熱血沸騰了!”說到這里,柴紹深深地吸了口氣,又猛地吐了出來,說道:“想不到看了你的這《男兒行》以后,已經是波瀾不驚的心,又再次活了過來,一下子就像是年輕了十歲,不!是年輕了二十歲!仿佛自己又回到了當年兩軍陣前搏命厮殺的年代!我跟你說……”

    不等他把話說完,李恪便打斷了他的話,嘆了口氣滿是無奈的說道:“唉!姑父啊……您老今年已經六十一歲的高齡了,您這是……”

    這回還不等李恪把話說完,柴紹便忍不住一瞪眼,怒吼道:“胡說,我還沒到生日呢,應該算是五十九歲。再說,古有廉頗八十三歲尚可披挂上馬,今有李藥師(李靖)六十有八仍舊平叛吐谷渾。我如今比他們都小許多,為何就不能上陣殺敵!”

    看到柴紹真的怒了,李恪也不敢讓他過于激動,這要是一激動出點什么事,自己可是吃不了兜著走的。要知道根據史書記載,他老人家可是早在去年就應該歸天的,現在還能活蹦亂跳的在這里和自己吼,就已經是逆天而行的奇跡了。連忙上前扶著柴紹坐了下來,又給他倒了一杯茶水,還沒等他開口相勸,門外傳來炸雷般的吼聲:“末將秦瓊有事奏報!”說完后,也不等李恪說話便推門大步走了進來。

    李恪此時正要把端在手中的茶水遞給柴紹,被他這么一吼給嚇了一跳,手一抖差點把手中的茶杯掉到地上。

    秦瓊比柴紹更加的過分,好歹柴紹還是身著便裝來找的李恪,這秦瓊居然是全身的鎧甲,外加他那根自打軍校開學便擺在他的辦公室里的鋼槍。秦瓊歲數并不大,今年才四十一歲。李世民繼位以后的歷次戰爭,之所以沒有再排他出征,就是因為他渾身的傷病。和那些個演義里說的不同,秦瓊當兵之時還不到十五歲,十余年的拼死征戰使得他渾身都是傷病,以至于到了三十歲以后就一直在家養病,再也難有所作為。根據史書記載,他是和柴紹同一年病逝的,能活到現在也同樣是過了史書的記載。

    秦瓊這一進來,便把他手中那杆雞蛋般粗細,純鋼打造,足有六十多斤的鋼槍往地上一杵,雙手抱拳說道:“請恕末將秦瓊盔甲在身,不能……”說到這里,他才現原來柴紹也在這里。“嗣昌(柴紹的字)兄,你也在這里啊……”

    在這些人面前,李恪算是一點脾氣都沒有,先是走到門口把門關上,然后又來到秦瓊的身邊,把他手中的鋼槍接了過來,掂了掂。嗯,還真挺沉!估計自己舞起來會有些吃力。
藍雙魚 發表於 2011-2-5 18:03
第四十八章 軟磨硬泡

    李恪此時的心情別提有多郁悶了,千算萬算就是沒有算到,這兩個人居然會鐵了心的要一同出征。尤其是秦瓊,李恪帶著孫思邈到軍校給他看病的時候,他最大的愛好,就是每日里精心的擦拭,已經多年沒有穿戴使用過的盔甲以及鋼槍。這才短短的半個月,就算是神仙也不可能把几十年的舊傷,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徹底的治愈。

    其實,李恪完全可以理解秦瓊的心情,畢竟他剛四十歲,如果不是這一身的傷病,恐怕他此時的功績,絕不下于當朝的任何一位武將。作為一員武將,戰死沙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傷病纏身,空有滿腔的熱血卻無處潑灑。他此時穿戴整齊的站在自己的面前,就是要用實際行動告訴自己,他還可以披挂上陣,還可以戰!

    李恪只覺得心口一熱,淚水差一點奪眶而出。看著眼前的兩個人,眼中迸出的渴望戰斗的熱切之情,李恪差一點脫口而出答應了他們。暗暗深呼吸了几口氣,強抑住激動的心情,說道:“兩位將軍,你們的身體你們自己知道,如果說戰事往后拖延兩三個月,李恪決不會阻攔你們。可是現在不行啊,為了一場無關緊要的戰事,使我大唐損失兩位擎天巨柱,未免太過于得不償失!還望兩位將軍還能以國事為重,戰且放棄此次出征如何?”說到這里,李恪對著兩個人深施一禮,說道:“軍校剛剛走入正軌,擁有丰富作戰經驗的教官實在是鳳毛麟角,兩位將軍不要讓李恪因為一時心有不忍,成為耽誤我大唐軍隊展壯大的千古罪人!”

    柴紹和秦瓊兩個人來之前便已經抱定一定要出征的決心,但是此時聽他這么一說,又覺得他說的似乎也很有道理。心中難免會有所遲疑,但是又實在難以抑制想要沖鋒陷陣的欲 望,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如何決定才是。

    李恪看到似乎有轉機,連忙開出空頭支票。“兩位將軍其實完全沒有必要為此次不能出戰懊惱,只要你們能夠養好身體,李恪可以保証兩年之內肯定還會有戰事生,屆時你們一定可以沖鋒陷陣的。”

    “為德,再過兩年,姑父我可就真的年過花甲了,叔寶賢弟還有機會,我可是錯過了這一次恐怕就再也沒有機會了。難道你就忍心看著我帶著遺憾離開嗎?”柴紹見到硬來不行,立馬改變策略改打親情牌。

    不得不說他的這一招非常厲害,李恪明知道他是在變著法的想要參戰,卻實在是不知道該如何的拒絕他。秦瓊一看,心說這哪成啊。再不想辦法,恐怕到最后柴紹還真的能去,而自己恐怕就只能留守了。連忙站起身說道:“自打陛下登基之后,這十几年間秦瓊便寸功未立,陛下對秦瓊的賞賜卻不見絲毫的減少,這令秦瓊時常坐立難安。殿下此次如若不讓秦瓊出征,秦瓊再無臉面苟活于世!還望殿下成全!”說話間,蒼啷一聲拔出腰間佩劍,劍尖對向自己,把佩劍遞到李恪的面前,一臉毅然決然的表情。

    看到眼前的兩個人的表情,李恪突然間覺得這個世界真奇妙,奇妙的令他想一頭撞死在他二人面前。重重的嘆了口氣,無奈的說道:“兩位將軍莫要再逼迫李恪,不如這樣,咱們現在便進宮面見我父皇,只要他點頭答應,李恪便毫無二話,否則的話,李恪只能愛莫能助了。”

    “你是此次出征的行軍大總管,只要你點頭便可,為何還要陛下應允。你分明就是不想讓我們去!”柴紹滿臉的不高興。

    “就是就是!”秦瓊也趕緊在一旁敲邊鼓。

    李恪算是徹底的領教了老將們的厲害,無奈的說道:“兩位將軍要是在此次出征中出了什么意外,回來后我父皇還不把我活剝嘍!所以,這件事你們還是和我父皇去說吧。”

    看到李恪開始耍無賴了,柴紹也沒有辦法,對著秦瓊說道:“叔寶賢弟,咱們這就回長安面見陛下如何。”

    “秦瓊正有此意。”說完后秦瓊站起身拎起鋼槍便往外走。

    等到兩個人走出房間,李恪無力的癱倒在座位上,緊接著又像是被踩了尾巴的貓一般,一個高竄了起來。哪能讓他二人就這么回長安啊,自己要是不跟著一起去,兩個人到了皇宮內指不定怎么編排自己的不是呢。這幫武將為了參戰,一個個的腦子轉的比那些個文臣還要快,不得不防啊!

    剛剛走出房間,便看到親衛們正向自己的房間走過來,走在前面的是郝童和多古扎也就是那個黑人王子,一邊走兩個人還在一邊交流著什么。見到李恪走出門,一群人趕緊快走几步來到他的近前施禮。經過三個多月的刻苦訓練,這些個黑人已經可以進行簡單的漢語對話。之前李恪沒有把他們帶來軍校,是讓他們留在王府內訓練。每日除了要繼續學習漢語外,還要學習大唐刀馬功夫。

    “多古扎,你們的刀馬功夫有沒有進步,能不能適應每日几百里急行軍?”

    多古扎一個標准的立正敬禮后大聲的說道:“保証……可以!”

    李恪伸手在他的肩膀上拍了拍,笑著說道:“不錯,你的音越來越標准了。納什耶,你呢”

    跟在后面的一個黑人壯漢有些不自然的撓了撓頭,結結巴巴的說道:“還……好……吧。”

    郝童接過話說道:“殿下,納什耶、唐克他們几個的刀馬功夫很不錯,就是說起話來還差點,沒有多古扎流利。”

    “你們几個要加油了,不能流利的和別人交談,本王怎么放心升你們的職呢。郝童備馬,我們回長安。”

    聽說李恪准備給他們升職,跟在后面的几個黑人壯漢的眼睛一下子都亮了起來,卯足了勁兒大聲喊道:“是!”

    李恪剛騎馬走到軍校的大門口,便見到柴紹和秦瓊兩個人身披鎧甲帶著几名親衛正走在前面,連忙緊趕几步追了上去。他二人的親衛見狀趕緊給他讓出位置。

    柴紹回過頭仔細的打量了一番,李恪手下的這些個黑人親衛,不無羨慕的說道:“為德,你的這些個黑家伙看起來很不錯啊。”

    “五匹絹一個買來的,都是經過戰場考驗過的生猛家伙……”說到這里,看到柴紹和秦瓊的眼神都有些不對,連忙說道:“這一批可不行,這可是我精心培養出來作為榜樣的。等到下一批來了以后,我再挑選一些精銳,送給你們每人二十……五十人總行了吧!”

    回到長安城,天色已晚,李恪讓親衛們留下十人隨同自己進宮,其余的人都先回王府待命,同時又讓他們告訴王妃,今晚他將回王府,等著他回去一道吃晚飯。

    皇宮門口,眾人下馬步行,武器也交給了負責守衛皇宮的禁衛軍。禁衛軍領自然是認識柴紹和秦瓊,也知道兩個人身體不好,去見皇帝要走好大一段路,怕他們吃不消。好意的問他們是否換下盔甲,被兩個人直接賞了他一個大大的白眼,鬧得他很是尷尬。李恪見狀便把他們進宮的目的解釋給他聽,近衛軍領聽后不由得目瞪口呆,他實在是不明白,這兩個人是抽的哪門子風,不在家好好的將養,卻要去打什么仗。

    臨行前,李恪提醒那個禁衛軍領,如果方便的話,不妨把他二人的兵器拿到御書房外的廣場上候著,沒准兒這兩位為了顯示自己,還會耍上一趟。提前拿過去,也省得到時候再跑一趟了。

    近衛軍領想想也是這么個道理,反正兵器也是由自己保管,就吩咐副職在門口守衛,他帶著几個人拿著兩個人的兵器隨同李恪他們一同前往御書房。
藍雙魚 發表於 2011-2-5 18:03
第四十九章 宮中舞槍

    王公公臉上一如既往的,帶著一絲似有似無的微笑,站在御書房門口等候三人。見到柴紹和秦瓊進去后,李恪還站在門口沒動,不由得有些好奇,問道:“遼王殿下怎么不進去?”

    雖說沒怎么和這個王公公正兒八經的說過几句話,但是李恪還是很喜歡這個人的。聽到他這么一問,李恪嘆了口氣說道:“唉!我還是在門外等著吧。您是不知道,自打今兒下午我回到軍校,就一直被這兩位纏著,說什么都要隨同我出征。唉……”

    王公公難得的笑了笑,說道:“我看秦將軍的氣色不錯嘛。想不到經過這十几年的調養,居然能恢復到現在的地步。只可惜時間尚短,還沒有完全養好……敢問殿下可知是哪一位神醫出手醫治的?”

    “原來王公公也精通醫朮。”

    “讓殿下見笑了,精通不敢說,只是略知一二。我們這些在陛下身邊的人,什么都要知道一點,這樣才不會出錯。”

    李恪突然間想起,在后世的時候,曾經在電視劇中出現過這樣的橋段,某個大奸臣就曾經說過類似的話。看來想在帝王的身邊站穩腳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我這次前往江南賑災的途中,偶遇孫思邈孫真人,后來取了個巧便把孫真人留在了身邊。”

    王公公聽后難以抑制的流露出驚訝和喜悅的神情。“啊……孫真人在殿下府中嗎?”

    “王公公認識孫真人嗎?”

    “蒙孫真人太愛,年幼時曾經跟隨過孫真人四年……時間過得真快啊,一轉眼間已經是四五十年前的事情了。孫真人現在可好?前朝以及當今陛下都曾經想重用孫真人,都被他拒絕了,不知殿下使用了何等手段,才使得孫真人甘愿留在殿下府中?”

    “我送給了孫真人几本醫書,孫真人答應我何時研究透這几本醫書,何時便是他離開之時。”

    王公公的臉上再次呈現出驚詫的表情。“請恕老奴多嘴,不知殿下送給孫真人的是什么醫書,居然能令孫真人心動?”

    “也沒有什么,不外乎是《漢書》記載的《黃帝外經》、《扁鵲內經》、《扁鵲外經》、《白氏內經》、《白氏外經》以及《旁篇》這几本書而已。”說到這里,李恪故作神祕的靠近王公公的耳邊小聲說道:“我這里還有兩本好書沒舍得拿出來呢!估計孫真人這輩子都別想離開我的遼王府了!”

    “啊!……這些書不是都已經失傳了嗎?……殿下又從哪里找到的這些曠世醫書的!”

    “嗨!說來也巧,頭几年我在治地之官之時,湊巧有家道觀年久失修,一時興起便出資幫他們重建了一座新道觀。在拆除道觀的時候,現了一座地下室,里面有很多竹簡。當時也不知道自己想寫什么,就把這些竹簡都要了過來。當時看到這些竹簡時間過于長久,害怕會有損毀,便花了兩年多的時間都記在了腦中。原本想等到時機成熟了,便刊印出來。只是這些書過多,我這几年又太忙,沒有時間謄寫出來。如果不是機緣巧合的遇到孫真人,恐怕這些書都要在我的腦袋里霉了。”

    王公公萬萬沒有想到,李恪居然能夠把這些個書都記在腦中。別的不說,單是能夠記住這些書,就已經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尤其是一個貌似對醫學沒有什么興趣的人。真不知道眼前的這個人是怎么想的,沒事居然背什么醫書!“殿下……那個……”

    “王公公有什么事不妨直說。如果也想看這些醫書的話,恐怕要等上一些日子了。孫真人自打得到我謄寫給他的那些個醫書以后,便寶貝得不得了,根本就不允許別人碰。我之前還想用給他的書做拓本,交給名下的書局刊印出來,他都不肯。我最近又比較忙,這不馬上又要出征,根本就沒時間重新謄寫。王公公想看的話,恐怕要等我回來以后重新謄寫一份了。不過,王公公可莫要說李恪敝帚自珍,最快了也要一年左右,才能謄寫完其中的一篇。王公公想要看哪一篇,還望能夠提前告知。”

    “能夠有幸目睹前人遺作,已經是莫大的榮幸。殿下……老奴在此謝過殿下……”說完后,王公公向著李恪深施一禮。

    李恪趕緊去扶他,說道:“公公何必如此,這些書留在我的腦子里,一點用處都沒有。交給你們這些醫者,才能揮它的用處。這可恨我現在實在是分身乏朮,不然的話早一點謄寫出來,沒准兒就能多救活几個患者。”

    王公公還要說些什么,御書房內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聲音由遠到近,顯然正在往外走。連忙把到了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來到門口邊恭恭敬敬的站好。

    剛剛站好,秦瓊便大步流星的率先從里面走了出來,站在門口四外看了一眼,當看到不遠處的侍衛領等人正扶著自己的鋼槍在聊天,不由得眼睛一亮,直奔著這些人走了過去。

    這時,李世民也走了出來,柴紹則跟在他的身后。看到李恪站在門口,便投過來詢問的目光,當見到李恪搖了搖頭后,微微的點了下頭后,站在門口准備觀看。

    侍衛領在得到允許后,把鋼槍還給了秦瓊。秦瓊接過鋼槍以后先是吸了口氣,然后開始舞動這條足足有六十多斤的鋼槍。一開始的舞動還算緩慢,等到十几招過后,手中的鋼槍在月光的反射下,居然出現一團白光,隱隱有要將他身體隱于白光之下的趨勢。李恪簡直不敢相信,如此重的鐵槍居然也可以揮舞的如此迅疾。一直以來都為自己有一副好身體,可以輕而易舉的手持三十斤的馬槊沖鋒陷陣而自豪。沒想到秦瓊揮舞著重了一倍的鐵槍,居然比自己的度還要快出很多。要知道這可不是練舉重,只是一瞬間的爆力便可以的。要想輕而易舉的舞動起六十斤的鐵槍,至少要有十倍于它的氣力才行,否則的話根本就沒有辦法上陣殺敵。

    “真想不到啊,當年的拼命三郎又回來了!”李世民贊嘆道:“朕還以為再也見不到當年那個勇冠三軍的秦瓊了,真是太好了!”

    “是啊,這十几年來,叔寶一直被傷病困擾,真是難為他了。”柴紹也在一旁不停的添油加醋。

    “重山(王公公),依你看秦將軍能否上陣殺敵?”

    “回陛下,依老奴看現在還不妥。秦將軍傷勢剛剛才開始好轉,至少還需要將養兩三個月才能徹底的恢復。此時所以能夠如此勇猛,完全是靠的這十几年來積攢下的‘怨氣’。陛下不要誤會,老奴所說的‘怨氣’ 指的是秦將軍因為身體原因,導致不能夠作戰引起的。如若此時讓他出征,說句難聽的話,陛下恐怕見不到秦將軍得勝還朝的那一天了。”

    “哦?這又是為何?”

    “我大唐軍隊獲勝,壓在他心頭十几年的這口氣終于出了,此時的他肯定會松一口氣,而這時那些個舊傷勢必會乘虛而入。此時的他心中無所牽挂,自然也就無法抵御侵害。”

    “嗯……朕知道了。”說完后李世民讓人通知秦瓊,讓他不要再練了,他有話要對秦瓊說。等到秦瓊來到李世民的跟前時,李世民夸贊道:“叔寶威風不減當年!朕應允你出征了。”

    “謝陛下!臣自當鞠躬盡瘁,奮勇殺敵!”

    “出征可以,但是有一條你要記住,臨陣殺敵之時切勿逞匹夫之勇,沖殺在前。一切都要聽從李恪的安排,你能否做得到?”

    “末將遵旨!”
藍雙魚 發表於 2011-2-5 18:03
第五十章 出征

    御書房內,李世民和李恪兩個人相對而立。李世民有些無奈的說道:“朕也是無奈之舉。秦叔寶當初跟隨朕東征西討,那時朕手下的可用之兵并不多,叔寶為了鼓舞士氣,經常沖鋒陷陣在最前面,足以致命的傷口多達十余處……自朕登基以來,他一直都在養病,以至于錯過了所有的戰爭。朕知道他的心中一直渴望著出征,只是他的身體不允許再披挂上陣。朕也知道你是不希望他生意外,但是你并不了解他。如果此次朕不讓他出征,只怕他都堅持不到你得勝還朝。”

    “兒臣明白了。父皇還有什么吩咐嗎?如果沒有的話兒臣這就先行告退了。”

    “你等等。”李世民叫住了他,從書案上拿起一個錦盒,遞到了他的手中。“這里面有一粒當初你交給朕的保命金丹,你就隨身帶著吧。萬一……你就給他吃了吧。”

    李恪想不到自己的這個便宜老子居然會有如此胸襟,如此珍貴的丹藥,居然肯于拿出來給自己的臣子。連忙說道:“父皇,如此珍貴之物,您還是留著自己以備不時之需吧。”

    李世民輕聲嘆了口氣,說道:“唉……想當初,叔寶曾經數次救朕于危難之間,如若沒有他的舍命相救,朕也不會坐到這龍椅之上。朕也該為他做些事情了,你就莫要再勸朕了。”

    離開皇宮,回到遼王府。一進大門,李恪的心情便有些沉重。上一次一走就是九個多月,回來的這半個多月,只是從家中住了兩晚,便去了軍校,不成想吐蕃又開始興風作浪。還有十几天,自己的女兒便要滿百日,不成想自己又要錯過,真不知一會兒該如何去跟她們說。

    客廳內,眾女正在等候他的歸來。一見到他進入客廳,立刻起身相迎,每個人的臉上都挂著淚水。原本就有些心慌的李恪,見到這個情景,更是沒了主意。想把她們摟在懷中安慰一下的時候,才意識到自己的胳膊不夠長,不足以一次把所有的人都摟入懷中。先摟誰后摟誰好呢?有生以來第一次為自己老婆多而愁。

    楊怞云從侍女手中把女兒接了過來,塞到了李恪的懷里,說道:“女兒馬上就要百日了,你就這么狠心,扔下我們出去打仗。國家大事輪不到我們去管,可是女兒你也有份,也該抱抱女兒了吧。”

    李恪笨拙的把女兒抱在懷中,用手指輕輕地掂了掂女兒的額頭。女兒突然間現,自己居然被一個陌生人抱在懷中,立刻毫不猶豫地扯開她那清脆的嗓子,放聲大哭起來。哄了兩聲見到沒有任何效果,李恪有些無奈的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楊怞云。還不待楊怞云有所表示,格根塔娜這個正本的母親,便迫不及待的從李恪的手中把女兒接了過來,低聲哄了兩聲。女兒很快的便止住了哭聲。

    “有沒有准備晚飯啊?我今天跑了兩個來回,一直到現在連口熱水都沒來得及喝,再不吃飯的話我就要餓死了。”

    聽到他這么一說,眾女不由得有些心疼,再也顧不上拿他問罪,急忙吩咐下人准備開飯。

    “殿下……”格根塔娜欲言又止。

    “格根塔娜,有什么話你就直接說,沒事的。”

    “殿下,格根塔娜想給我們的孩子起個草原的名字可以嗎?”

    “當然可以了。想好了嗎?”

    格根塔娜點了點頭。“嗯。叫做塔拉琪琪格。”

    “很好聽嘛。什么意思呢?”

    “草原上的花朵。”格根塔娜的臉色微微泛紅。

    “我的小姑娘是不是想家啦?等到我這次出征回來以后,看看有沒有時間,如果可以的話帶著你還有我們的孩子,一起回你的家鄉去看看好不好?”

    “真的嗎?”格根塔娜興奮地差一點跳了起來。

    楊怞云接口說道:“李郎,你此番出征,還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回來,不如給我們的女兒起個名字吧。”

    李恪有些納悶的問道:“不是有名字了,叫做塔拉琪琪格嗎?”

    楊怞云有些無奈的笑了笑,說道:“那是女兒的小名。難道你打算以后女兒長大了,別人叫她李塔拉琪琪格嗎?”

    李恪一想確實是這么回事,低頭思考了一下,說道:“叫云朵好不好?像白云一樣純潔的花朵。”

    酒足飯飽之后,又一個令他頭疼不已的事情擺在了他的面前:晚上該去哪里睡覺。楊怞云顯然看出了他的那點小心思,在他的耳旁小聲說道:“李郎今晚就別想睡覺了,爭取得勝還朝的時候,家中再給你增添五口人。”

    “啊!……”李恪聽后慘叫一聲,差一點摔倒在桌子底下。

    第二天中午,李恪睜著兩只熊貓眼,帶領著親衛們趕到軍校。校園內,到處可以聽到學員們大聲背誦《男兒行》的聲音。操場上,柴紹和秦瓊正在指揮著各自的一百名親衛進行訓練,周圍零星的有些個學員正在一旁觀看。李恪過去和他們二人打了聲招呼,當二人向他提出操練一番的要求時,他二話不說轉頭便走。開什么玩笑,從昨晚開始便一直作戰到出門,此刻他的兩條腿還在飄,如果不是自己非常英明的提前吃了兩粒猥瑣男送給自己的仙家偉 哥,估計這會兒連爬都爬不起來了,哪還有力氣和他們操練。

    回到自己的院中,李恪特意安排了几組黑人親衛負責守衛,并下令任何人前來一律不予接見。下完命令以后,他躺在床上蒙頭便睡。

    第二天清晨,起床號響起,李恪也終于從睡夢中醒來。吃過早飯,來到操場時,所有人都已經整裝待。

    “報告大總管,柴紹(秦瓊)率親衛一百名聽候您的指示。”

    “報告大總管,軍校學員袁諍率領全部二百三十九學員整裝待,聽候您的指示!”

    這個名叫袁諍的學員,李恪有所耳聞,軍校開學時他是為數不多的非軍官學員,是從太學院轉過來的學生,平日里訓練、學習都非常的刻苦。想不到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居然能夠成為學院中的統領,想必一定有過人之處。

    想到這里,李恪點了點頭,高聲說道:“日前松州傳來急報,吐蕃二十萬大軍正在松州城外與我大唐交戰。目前軍情緊急,我等務必要在五日內趕到一千五百里外的松州。如果有人覺得太過辛苦,現在就可以站出來,本王可以允許他不參加此次出征,而且也絕對不會責怪于他的。”

    “誓死保衛大唐,誓死追隨殿下殺盡賊寇!”

    “好!你們都是好樣的!現在本王宣布,出!”

    至此,李恪以及親衛三百六十人,柴紹和秦瓊以及他們的親衛二百人,還有二百四十名軍校的學員,共計八百零三人,一路之上快馬加鞭的直奔松州。

    第三卷終于寫完了。說實話,漫步非常不喜歡寫這些個非戰斗的章節,覺得寫起來非常的吃力,而且很難寫出精彩的內容。從下一卷開始,漫步不會再有大部頭的非戰爭描述,基本上是以戰爭題材為主體了。非常感謝大家這段時間來對于漫步的支持!
藍雙魚 發表於 2011-2-5 18:04
初唐第一猛將 第四卷 東征西討 第一章 初戰

    第一章 初戰

    一路之上快馬加鞭,第三日午后便到達文州。文州距離松州還有不到二百里的路程,一日之內便可到達。文州城內,李恪等人得到消息,右領軍大將軍持失思力目前正在松州背面的軌州集結待命,兩日前文州剛剛往哪里運送過一趟糧草,估計要到明日才能到達軌州。

    得到這個消息,李恪和柴紹以及秦瓊湊到一起研究了一下,覺得這是一個機會。吐蕃想不到大唐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組織起反攻的力量,防御方面勢必會有所懈怠,如果能夠抓住機會,動一次偷襲,勢必會造成對方的混亂。到時候只要軌州的持失思力配合著松州的韓威,趁勢動反擊一定可以產生奇效。

    定好計策,派出快馬前往軌州通知持失思力以及松州的韓威,讓他們于三日后配合李恪的襲營動反攻,爭取一舉擊潰吐蕃的這二十萬大軍。同時又傳令給剛剛到達龍州的左武衛將軍牛進達,令他繞道翼州,從左路配合動進攻。另外又傳令給守衛在安戎城的右領軍將軍劉蘭,令他率眾繞行到吐蕃的后面,攔截住吐蕃的退路。至此,一項五萬人馬包圍二十萬大軍的作戰計划正式出籠。

    在文州內休息一晚,第二天上午李恪征調文州城內的全部六百名騎兵,繞道軌州北方的日松嶺,直奔吐蕃大軍防御相對薄弱的左翼后方。此行比直奔松州要遠出近三百里,其間還要穿越連綿近百里的橫石山以及寬達百丈的洮水,要想在兩天的時間里讓一千四百余人到達指定的位置,難度不可謂不大。(可能有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就是看歷史戰爭類的書的時候,往往會被那些個生僻的地名搞得暈頭轉向。漫步也有這種感覺,所以漫步經常會說明一下書中地點的現代名稱,至于那些沒有解釋的一般來說要么是直接用的現代地名,要么就是漫步自己編出來的。解釋一下松州的地理位置:現在的松藩縣,位于四川省北部,汶川縣與九寨黃龍機場之間。周圍都是山,史書上對于松州之戰的介紹很簡單,只有几句話。漫步認為,當時在這里匯集雙方共計二十五萬大軍交戰,似乎有些不太可能,有可能是史書極大的夸大了此次戰爭的規模。史書記載,此戰共殺敵千余人,便造成吐蕃二十萬大軍的徹底潰散,還有八位大臣自殺……)。

    第二天傍晚十分,經過大家不懈的努力,終于來到了松州城外西北四十里外的青都山。站在青都山山上向下望去,吐蕃的營盤東一簇、西一簇的遍布于附近几十里的范圍之內,只有靠近松州城的方向,營寨才像點樣子,其余的營寨看上去更像是一個個的小村落。

    原本還想偵察一番敵情,然后設計出有針對性的作戰計划,選擇一個容易切入的突破口。徹底的攪亂了對方的營盤,給大部隊進攻創造出良好的機會。這一看,連軍校的學員們也看得出,吐蕃的軍隊布置簡直可以用破綻百出來形容,這哪里是在行軍打仗,分明是想在這里建立起大量的村寨嘛。根本就不用設計什么作戰計划,只要半夜沖下山去到處殺人放火便可以!

    連續兩天一夜不眠不休的趕路,士卒們的體力和精神都已經到達了極限。為了保証有足夠的體力和精神進行戰斗,李恪下令所有士卒就地宿營休息,后半夜再動進攻。

    已經進入五月,士卒們也不用害怕躺在地上睡覺會著涼,勤快點的還會找些野草墊在身下,更多的人則是直接的往地上一躺,或者找一棵樹靠著樹根部便睡,很快的所有人都進入夢鄉。

    丑時一到,士卒們被各自的長官叫醒,牽著馬慢慢向山下潛行。到達山林的邊緣后,這才翻身上馬,呼嘯著沖向吐蕃的軍營。

    初夏的夜晚,四周一片寧靜,一千多人吶喊著沖向敵人的營盤,那動靜也算得上是殺聲震天。丑末寅初正是一天中睡覺最為深沉的時刻,當吐蕃的士卒們被這震耳欲聾的吶喊聲驚醒的時候,大唐的士卒們已經騎著戰馬、揮舞著手中的兵器殺入營盤當中。吐蕃的士卒甚至連起碼的抵抗都沒有,便一潰千里。先行爬起來的士卒們,當看到數不清的大唐騎兵正在營盤內四處殺人放火,不由得魂飛魄散,丟掉手中的武器,如同沒頭的蒼蠅一般四處亂竄。更多的士卒甚至都來不及起身離開營帳,便被戰馬踩塌了營帳,喪命于營帳之內。

    較遠一些的營盤,一時間并沒有受到波及,當他們組織好隊伍,准備就地進行抵抗的時候,潰散的吐蕃士卒們卻先大唐騎兵一步到達,一下子邊沖散了好不容易組織起來的防御陣型。還不等他們重新整理陣型,大唐的騎兵便已經尾隨在吐蕃潰散的士卒身后掩殺過來。第一道精心組織起來的防御陣型,就這么輕易的被突破。更多的吐蕃士卒加入到了潰散的行列中來。

    李恪率領的這一千四百余人的隊伍,就如同在平靜的水面上投入的一粒石子,石子雖小卻引起漣漪迅的向四周擴散開來,波及的面積也越來越大。如果換做是白天,這一千余人投進吐蕃的二十萬大軍當中,很可能連漣漪都不會產生,就被吐蕃的大軍所吞沒。可是換做夜間,這個效果卻被無數倍的放大了。吐蕃的營盤當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几名大唐的騎兵在后面到處殺人放火,前面卻有几十甚至是几百名的吐蕃士卒在哭喊著四散逃命。其實他們此刻只要止住腳步,勇敢地回過身去面對對方,接下來想要逃命的將會是對方。但是這些剛剛從睡夢中驚醒,甚至是還沒有完全清醒過來的吐蕃士卒們,腦海中根本就沒有抵抗的心思,只想著要快點、再快點的逃命

    他們并不指望能夠比大唐的騎兵跑得更快,只希望能夠比身邊的同僚跑得能夠快一點就好,哪怕是之比他們快上一步,那么自己生還的希望就會大增。抵抗?還是留給那些比自己跑得慢的家伙們去做吧。自己好不容易才脫離開險境,沒有必要再去送死。

    中心開花的策略取得了完美的結局,吐蕃的營盤中部已經徹底的亂成了一鍋粥,把所有的人馬集中到一起,除去分出二百人繼續向后營去騷擾,其余的所有人集中到一起,直奔松州城下的主營盤殺去。

    吐蕃大軍位于松州城下的主營盤在后面生騷亂的那一刻起,便已經開始布置防御陣型。但是吐蕃大軍沒有建立圍牆的弊端,這個時候終于得到了體現。被后面潰散的士卒這么一沖,剛剛建立好的防御陣型便出現了一絲漏洞。還不等吐蕃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大唐的三路大軍共四萬人馬,同時從前方以及左右兩方動了攻勢。

    吐蕃方面一直以來都把注意力放在了松州城內,萬萬沒有想到大唐的大軍,居然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便來到這里。再加上是在夜里,根本就搞不清楚此番大唐一共出動了多少人馬。未知的才會令人害怕,根據他們的認為,既然對方敢于采取合圍的方式來攻擊自己,想必即使人數略少于自己,也不會有很大的懸殊。而此刻自己的后方已經徹底崩潰,主營地內的人馬也就不到十萬人,根本就沒有能力去和對方交戰。還未曾交戰,吐蕃的士氣就已經一落千丈

    而大唐方面則正好相反,士卒們士氣高漲,一個個就如同下山的猛虎般,凶猛無比的直扑向對方。

    在吐蕃士卒們的拼死抵抗之下,頑強的頂住了兩波大唐的進攻,當大唐准備進行第三次沖鋒的時候,吐蕃的士卒們絕望的現,自己一方的前、左、右三方的大唐軍隊已經合攏到了一起,只有自己后方的大唐軍隊,不知什么原因到現在還沒有和左右兩方正式合攏。這回也不用吐蕃的主帥下任務,吐蕃的士卒們自的向著這個唯一的缺口沖去,只要可以在對方合攏前沖出包圍圈,就有生還的希望。就在這一刻,吐蕃的士卒們爆出驚人的能量,居然摧枯拉腐一般的,把正准備從自己的后方完成合攏的大唐軍隊給沖成兩部分。順著這個縫隙,吐蕃的士卒拼盡全命的沖殺過去,唯恐稍稍遲疑這條生還的通道會被大唐給堵塞住。
藍雙魚 發表於 2011-2-5 18:40
第二章 吐蕃退兵

    吐蕃的主力部隊順利的逃離戰場,實際上完全得益于李恪的放水。如果他率領手下全力的阻擊的話,還是有可能把吐蕃的大部隊拖到大唐的主力到來的。但是李恪并沒有這么做,而選擇了讓開道路放吐蕃主力逃脫。他這么做是因為不想做無謂的犧牲,他帶來的這些人,在未來都將是大唐的棟梁之才,是大唐未來軍隊的希望。僅僅是為了阻擋住吐蕃大軍的退卻,就要付出如此慘痛的代價,他認為太不值得。再說,他也并非沒有后手,安戎城的右領軍將軍劉蘭目前正率領埋伏于吐蕃大軍退卻的路上,雖然目前的具體位置還未可知,想來他不至于笨到把這些士卒擺開陣勢與對方硬拼的。

    吐蕃大軍退去之后,分成兩撥的隊伍合并于一處。望著騎馬向自己走來的柴紹和秦瓊二人,李恪笑著問道:“兩位將軍戰果如何?”

    柴紹哈哈大笑道:“親手砍殺了十六名吐蕃士卒以及一名將領,怎么樣老夫還算是寶刀未老吧!哈哈……”

    “秦瓊斬殺士卒二十八人、馬上將領二人、步行將領一名。”說到這里,嘆了口氣,意猶未盡的說道:“唉,剛才手下如果再有兩千精兵,趁勢追殺過去的話,一定還會另有收獲的!”

    “兩位將軍果然是武勇過人啊!李恪正值青春年少,卻只是殺敵十人,和兩位將軍比起來,實在是慚愧的很呢!”說到這里,李恪向四周看了一眼,也是輕聲的嘆了口氣。“唉……剛才李恪也想趁勢率隊尾隨殺過去,一來手下之人都是我大唐辛辛苦苦挑選出來的棟梁,損失其中的任何一人都是我大唐無法估量的損失,二來吐蕃點后的部隊退卻的時候并不慌亂,只怕追將上去也不會有很大的收獲,這才沒有下令追擊。”

    分布于三人周圍的軍校學員們,在聽到李恪的話以后無不大為感動。他們這些人來軍校以前,雖說大都是部隊中的低級軍官,但是一旦遇到戰爭,他們往往是最容易被消耗掉的一部分人。想不到眼前的這位遼王殿下,居然會如此重視他們,這又怎么不令他們激動萬分。齊聲喊道:“原為大唐赴湯蹈火再所不辭!”

    李恪揮揮手,等到大家都安靜下來以后才說道:“不只是你們,我大唐的每一個士卒,都是我大唐珍貴的財富,尤其是那些上過戰場的,殺過敵人的士卒,就更加是珍寶。不只是本王,你們也要記住這個道理。不論在何時,都不要無謂的犧牲掉其中的任何一名士卒。這一次我們可能會放走敵人,但是我們避免了無謂的傷亡。只要士卒還在,我們照樣可以贏得下一次的勝利。但是,用士卒的生命換來的勝利,在本王看來一點都不值得驕傲,而且是可恥的行為!每一名士卒都是經過他們的父母,十几年的辛苦培養才長大成*人的。你在一次戰爭中損失了几千名士卒,就意味著下一次的戰爭,你將會減少几千名原本可以為你效力的士卒。几次戰爭以后,你就會現你手下已經沒有士卒可供你使用,到那時再后悔就晚了。所以,本王在這里用軍校教導主任的身份要你們牢牢地記住一點:今后你們在指揮戰爭的時候,寧可錯失了獲勝的時機,也不允許以大量的士卒消耗為代價換取勝利!你們記得住嗎?!”

    “主任教誨,永遠銘記于心!”

    這時,當初分出去繼續騷擾敵營的那支二百人的小部隊,也已經回到了這里。負責指揮的袁諍騎馬來到李恪的身邊說道:“屬下前來向遼王殿下匯報。按照您的吩咐,共點燃營帳二百余座,殺敵一千三百余人,不過沒有對吐蕃退卻的主力部隊動襲擾。”

    李恪點了點頭,說道:“很好。你個人的戰績如何?”

    “回稟殿下,屬下殺敵七人,沒有點燃營帳。”

    “很不錯的戰績嘛!”說到這里,李恪猛然間提高音量,大聲的說道:“你們都記好,從今往后在戰場之上,你們可以稱呼本王為教導主任,也可以稱作大總管,戰場之上是沒有王爺特殊這個職務的!現在整理好隊伍,去與我大唐主力會和。”

    李恪的身后,秦瓊一邊策馬前行,一邊小聲的對身邊的柴紹說道:“嗣昌兄,只聞得眼前這位遼王殿下的文采名揚天下,掙錢的手段也是非常高明,沒曾想這作戰的時候,也是不弱于任何人啊。”

    柴紹聽后大有同感,嘆聲說道:“哎!是啊,以前他鎮守遼東的時候,有藥師兄在一旁輔導,我還以為是藥師兄的功績。今日一戰我才明白,即便是沒有藥師兄輔導,他也堪稱是名將之才!”

    “當初他所造的那個……是叫熱氣球吧?據說很是厲害,還有那個火藥、炮彈什么的,怎么這一次都沒有見到?上一次演示的時候,我正臥床在家,錯失了機會。原本以為這一次可以有幸見識一番,誰知還是沒有見到,真是有些失望啊!”

    “你這一說,我也想起來了。如此強大的武力,為何就不見使用呢?如果真的像流傳的那樣神奇,沒有道理不用啊?”

    “文可治理天下,武可定國安邦。嗣昌兄,你說……”

    柴紹向四周看了看,說道:“唉……我已經老了,此次戰爭過后,還是告老還鄉,過几年子孫滿堂的安生日子吧……”

    “……”秦瓊欲言又止,最后只有輕嘆一聲。

    前行不過一里多地,便與迎面趕來的大唐主力部隊會合。主力部隊之所以沒有銜尾追擊吐蕃主力,是因為吐蕃退卻之前留下一支近萬人的殿后隊伍阻擊大唐主力的追擊,雙方一場厮殺過后,這支作戰非常勇猛的吐蕃殿后隊伍,從大唐的三路合圍之中居然殺出一條血路,從另外一處較為狹窄的山路撤走。大唐主力怕他們另有埋伏,再加上不放心李恪的安全,便放棄了追擊,轉而來迎接李恪。

    大軍來到松州的時候,已經是上午時分。松州城的面積并不大,容納不下几萬大軍,于是兩路前來作戰的軍隊,便在松州城外扎下營盤,并且開始生火做飯。經過一夜的交戰,士卒們又累又困,吃過飯不久便進入了夢鄉。

    松州都督府內,韓威正向李恪講述整個戰事得的始末。一個月前,來了兩名吐蕃的使者以及隨行的二十多人,還帶著几箱子的金銀珠寶,說是到長安進貢并且迎娶大唐的公主。這些人來到了松州以后,并沒有著急前往長安,而是在松州住了下來。最為可氣的是,這兩名使者非常的蠻橫,到處惹事生非。有一天,他們當街調戲婦女,而這名婦女恰巧是松州都督府長史的妹妹。

    于是,韓威下令把這兩名使者抓了起來,原本打算把他們送回吐蕃,沒想到第二天吐蕃的軍隊便出現在了松州城外四十里的白石山一帶。由于對方只有不到一萬人馬,而松州城由于是都督府所在地,又是吐蕃與大唐之間的一處軍事要地,所以城內有一萬兩千名駐軍,于是韓威便率隊出擊。誰知吐蕃的那不到一萬人馬只不過是誘餌,等到韓威率隊趕到的時候,對方伏兵盡出,殺了韓威一個措手不及。看到形勢不妙,韓威果斷的率隊突圍,在損失了大約四千名士卒后,終于脫離包圍圈,返回松州城。

    吐蕃大軍隨即從后面尾隨而至,不過令人想不通的是,吐蕃方面并沒有急著攻城,甚至都沒有從四面圍困住松州。只是在松州的西門外駐扎下大營,每日里派出萬人左右的隊伍對松州城進行襲擾,連一次正經的攻城戰都沒有生過。

    對此,柴紹和秦瓊也是大感不解:對方出動二十萬大軍,卻不攻城,確實顯得異常的詭異。還是李恪給他們解了惑。吐蕃方面原本就不想動戰爭,他們的目的是想和大唐方面和婚,由于之前已經兩次被拒,所以此次是在向大唐示威。如果大唐方面不敢應戰,就只能通過和婚才能令他們退兵。

    柴紹等人都是行武之人,當聽完李恪說出其中的彎彎繞以后,不由得火冒三丈,紛紛要求帶領一支部隊對吐蕃軍進行追殺,大有不把他們趕回老家便決不罷休的勢頭。
藍雙魚 發表於 2011-2-5 18:41
第三章 回馬槍與地雷戰

    李恪告訴他們,他已經想好了計策,讓他們稍安勿躁。現在士卒們都已經疲憊不堪,并非是出擊的最佳時機。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讓士卒們休息好,同時等候劉蘭的消息。到那時一定會給吐蕃一個永世難忘的教訓的。

    中午時分,劉蘭的信使終于到來。根據信使的奏報,劉蘭目前率領一萬兩千人馬正埋伏在距松州城約一百六十里外的臥牛嶺。臥牛嶺形似臥牛,地勢并不算十分險要,主要由牛頭以及牛身兩座山峰組成。兩座山峰間有一處寬大概七八十丈通道,遠看正好處于臥牛的脖頸處。此處地點雖說不夠險要,而且地勢過于寬廣,但是卻要經過一個將近五里的上坡。尋常人經過連續五里地的上坡以后,很難再有力氣提高行進度,所以從這里阻擊吐蕃大軍也倒是個不錯的選擇。再說,這里地勢比較寬闊,一次性可以通過的人數也比較多,這就會給對方造成一種錯覺,那就是并沒有選入絕境,從心理上可以減弱吐蕃軍拼死抵抗的意志。畢竟加上韓威的剩余部隊,大唐軍也不過五萬多不到六萬人的部隊,指望全殲吐蕃軍無異于痴人說夢。能夠將吐蕃軍擊潰,給他們留下一個永世難忘的噩夢就已經足夠了。

    另外,信使還帶來一個消息,就是在來的路上看到了吐蕃大軍正在六十里外駐扎休整,由于信使反應比較機敏,在現吐蕃大軍后便立即轉道繞行,從而避開了對方,沒有被對方現。

    信使的這個消息令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沉思,吐蕃軍并未像預測的那般一潰千里,反倒是駐扎了下來,這就值得商榷了。夜間的交戰,吐蕃軍雖說狼狽逃竄,但是卻未傷及其根本,對于二十萬大軍來說,損失了五千余人實在算不得什么,只要穩定下軍心以后,完全可以重新與大唐交戰。在吃過一次虧以后,防范必然會加強。不能采取奇招,在人數處于絕對劣勢的情況下,兩軍正面交戰勝算實在是不高。即便是最終可以僥幸取得勝利,也將會是一場慘勝,這絕對不是李恪希望得到的結果。

    “殿……主任。”秦瓊一時間還難以適應對于李恪的稱呼。“我認為要當心吐蕃卷土重來。”

    “叔寶說的有道理。”柴紹接口說道:“依照為德剛才所說,吐蕃此番是以炫耀武力為目的的話,那么經過夜間這一戰,吐蕃方面被打得灰頭土臉的威信全無,但是實力并未受損,這樣一來一定難以咽下這口氣。惱羞成怒之下,一定會翻過頭來與我大唐決戰的。依我看,還是早做安排為好,以免被吐蕃軍打個措手不及。”

    李恪點了點頭。把親衛隊長郝童叫了進來問道:“郝童,此番出征我們帶了多少火藥過來。”

    “每人隨身攜帶兩只牛皮口袋,三百六十人共計七千兩百斤。”

    屋中之人都只是聽說過火藥的威力巨大,但是卻誰都沒有親眼見到過,當聽說李恪的親衛們居然隨身攜帶有几千斤火藥時,都不由得眼前一亮,大有馬上就要見識一番的架勢。

    李恪自然明白眾人的心理,吩咐郝童去取一袋火藥給大家觀賞的同時,讓韓威在最短的時間內准備出大量的可以裝納下二十斤以上物品的大肚小口的陶瓷罐,同時還要盡可能多的准備出陶瓷碎片、鐵釘,碎鐵塊等堅硬鋒利的物品以供使用。

    很快的郝童便拿著一個平日里用來裝水的牛皮袋走了進來,在桌前打開牛皮袋的木塞,把火藥緩慢的倒在了桌上。柴紹和秦瓊在郝童拿著牛皮袋進來的時候就已經想起,在他們離開京城的時候就已經現,李恪的親衛隊的所有人的馬匹之上,都挂有三個這樣的牛皮袋。一開始他們還覺得有些好笑,此番出征又不是前往沙漠,怎么會帶著這么多水袋。沒想到水袋里面居然裝的都是火藥。

    柴紹非常好奇的伸出手指捏起一些黑色粉末狀的火藥,使勁的捻了捻,又放在鼻子前面聞了聞,然后有些不確定的問道:“這里面有硫磺?”

    李恪點了點頭,說道:“這些是工部制造的,由于邊軍大都沒有經過培訓,還不能夠正確的使用,所以目前還沒有配下來。學員們年底前將有機會先進行實驗性教學,到時我會親自教授他們該如何正確的使用火藥。”

    “哦?工部已經掌握了火藥的制造方法嗎?”

    “當然。不止于此,目前工部正在研究制造蒸汽機的縮小工藝,一旦成功的話,我大唐勢必將無敵于天下。”

    “蒸汽機又是何物?難道會比這火藥還要厲害嗎?”

    “該怎么形容蒸汽機呢?它并不能直接用于戰爭,但是用處非常廣泛。比如說可以利用蒸汽機生產鋼鐵,只要兩個人一天便可以生產上萬斤的優質鋼鐵,如果把蒸汽機和馬車結合到一起,一天可以行駛兩三千里。總之蒸汽機的用途非常的廣泛,可以應用于很多方面。只可惜我要忙的事情太多,沒辦法把時間都消耗在研究這些東西上面,不然的話此番出戰我們就不用辛辛苦苦的騎馬趕來了。”

    “你所說的可都是真的?能有如此的神奇?”

    李恪故作神祕的笑了笑,說道:“你們只管看著吧,不出五年我所說的這些都會成為現實的。”

    時間不長,有士卒進來奏報,陶瓷罐等已經准備好。李恪讓眾人跟著自己來到院中,先把所有的要用到的陶瓷罐清洗干淨,并且徹底的擦干以后把火藥、碎陶瓷片、鐵釘、鐵片等物混合到一起,裝入陶瓷罐密封起來以后,一個簡單的地雷便已經制作完畢。為了滿足圍觀者的好奇心理,李恪吩咐眾人站到遠處,然后找一個大水缸倒扣在地雷的上方,然后引燃地雷。一聲巨響后扣在地雷上面的大水缸碎成碎片,并且飛濺的到處都是。圍觀的人被這一壯觀驚得目瞪口呆。

    李恪早已經習慣了這種表情,也就不以為怪。也不向眾人解釋其中的原理,帶著自己的親衛們到一旁繼續制造地雷。由于這個時代的條件有限,制造出來的引火裝置不過關,所以地雷的追后一道工序,也就是安裝引火裝置,要等到安放地雷的時候才能安裝。

    把火藥全部裝進陶瓷罐中以后,李恪帶著手下的親衛們騎馬前往城外掩埋地雷。一直等到天色漸暗,李恪和他的親衛們才在十几里方圓的范圍之內安裝下將近三百枚地雷。在沒穿越到大唐之前的年幼之時,電影院和電視中經常會播放‘地雷戰’,這部中國人都知道的電影。那個時候的劉子光對于那里面的各種地雷的制造使用方法,簡直是欽佩的五體投地。以前是不允許私人制造使用炸藥,現如今沒有人對他進行約束了,他終于可以把在電影中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之中。親衛們在看到李恪的布雷方式后都大感驚訝,想不到地雷居然可以有這么多種安置的方法,不但在對方的行軍路上埋下了大量的地雷,還在對方引地雷后可能采取躲避措施的地方安排下了地雷,甚至連道路兩旁的樹上都挂了十几顆地雷,這哪里是在安放地雷,簡直是在不知天羅地網。在見識到了他那花樣百出的布雷方法后,對于他簡直是欽佩得五體投地,就差趴在地上一邊叩頭一邊大聲呼喊仙人。

    布置完地雷以后,李恪率領大部分親衛返回松州城。剩下的一百名親衛則另有任務。他們的任務就是,在當地向導的帶領下,迎著吐蕃軍的方向前行,并且在吐蕃軍的集結地外十余里的地方隱藏起來。在吐蕃軍向松州城方向進軍以后,在他們的退路上埋下剩余的近百枚地雷。
藍雙魚 發表於 2011-2-5 18:41
第四章 地雷初顯威

    松州城外,城外的兩支大唐軍正在抓緊時間從附近的山上砍伐樹木搭建營寨,只一下午的時間,兩座用碗口粗細的樹干豎立起的一丈多高的營寨已經拔地而起,箭樓上的哨兵正在警惕的注視著遠方。

    回到都督府,李恪便得到消息,吐蕃軍向前行進了二十里,在距松州四十里的地方止住了腳步,大家的預測是對的,吐蕃眼不下這口窩囊氣,還想和大唐大戰一場。李恪聽后不由得放聲大笑,說道:“好啊!我正愁他們不來呢。他們要是害怕了,就此退兵的話,我之前的布置豈不是都白費了。那些個地雷埋下去容易,但是要想挖出來可就是一件相當危險的事情。”

    第二天上午,李恪吃完早飯便帶領著柴紹和秦瓊以及軍校的學員,前往城外十余里的一處小山之上,准備近距離的觀察吐蕃軍的行動。此處的小山并不算高,但是正好可以清楚的觀察到,李恪于前一天在距離松州城十五至二十五里之間的距離內埋下的地雷。

    臨行之前,李恪告訴韓威等三人,一旦看到他們在山上燃起的濃煙,便立即率領所有的騎兵出擊。如果濃煙沒有燃起,不管生什么情況,都不得擅自動進攻。

    剛剛過了晌午,吐蕃的大軍終于出現在距離松州城約三十里的地方。那里有一座小山擋住了李恪等人的視線,在吐蕃大軍繞過這座小山包之前,是無法看清楚吐蕃方面有多少人的。一般來說,進攻城池的一方,都會選擇在距離城池十五至二十里的地方安營扎寨。之所以選擇這個距離,那是有講究的。距離城池二十里安營扎寨,即便是城中想要派出人馬前來騷擾,隊伍中的工兵營也可以在之前修建起一道建議的寨牆。最主要的是,如果營寨修建的距離城池過近,攻城之時隊伍將無法在城池與營寨前展開隊形。而且,展開隊形以后還不能距離城池過近,否則的話進入城池上的防御器械的攻擊半徑之內,那不是給人家當活靶子嗎。一般來就,隊伍展開隊形以后,前鋒的位置應該距離城池五里左右,這個距離可以保証不會受到防守器械的攻擊,同時還給對方留出出城迎戰擺開陣型的距離。

    在距離松州城二十到二十五里的這一區域內,李恪布置了二百六十枚地雷,基本上來講是距離松州城越近,地雷的分布密度便越高,而且根據對方可能會在二十里左右的距離扎營,隊伍也就會向兩側展開,所以兩側的地雷要遠遠高于道路的前方。他這么安排是估算到吐蕃的主帥在前方遇到地雷阻礙以后,不會輕易下令撤退,而是會下令就地宿營。這樣一來勢必要在這里展開隊形,如果這時引起爆炸,士卒們肯定會四散而逃,從而引更多的地雷,所以說在兩側埋下大量的地雷才能最大化的殺傷敵人。

    大約半個時辰以后,吐蕃大軍的先頭部隊踩響了第一顆地雷。隨著一聲巨響,爆炸中心的三四個吐蕃士卒被炸得粉身碎骨,周圍的几個士卒也被四處飛濺的碎片扎傷。吐蕃軍中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頓時間亂作一團。不過由于最開始的這段距離,埋下的地雷很少,并沒有人再次踩到地雷,在軍官的喝令之下,吐蕃的士卒重新整理好隊伍繼續向前行進。又往前走了不到一里地,第二顆地雷又被人引爆,再次造成十余人的傷亡。不過這一次的混亂很快便平息,吐蕃軍繼續向前進。雖然不知道為何會引起這巨大的響聲,但是吐蕃方面還是進行了調整,讓走在前面的士卒們拉大了行進的間距,這樣一來即便是有人踩中了地雷,也可以減少傷亡的人數。

    吐蕃軍官的這個策略不能算錯,但是走在前面的人加大了間距,就有可能錯過腳下的地雷。而后面跟進的大部隊如果也加大間距的話,是必要耽誤很長的時間。所以只有走在最前面的千人隊展開了隊形往前走。

    李恪當初埋地雷的時候,采用的辦法是把引繩綁在地面上的一個個拳頭大的石頭上,只要是無意中踢到了這個石頭,就會引爆下面的地雷。采用密集陣型行軍時,前面的人看到了一般都會邁過去,走在后面的人都不會注意到這種不大不小的石頭,往往會因為踩到或者踢開從而引爆地雷。

    如今前面的千人隊展開了隊形,所有人都可以看到腳下的石頭,誰也不會無聊到故意踩上去,或者一腳把他踢開。于是走在前面的千人隊便避開了所有的地雷。后面的大部隊見到前面沒有再一次生劇烈的爆炸,也就放心大膽的往前走。于是悲劇再次生,几乎是同時有兩顆地雷再次被引爆,而且引爆的位置正處于隊伍的里面。踩中地雷的那兩個士卒的前面至少有几十人,誰也搞不清楚這巨大的響聲是怎么回事,就至少有三四十人受到了波及。隊伍里面一下子變亂了套,士卒們就如同沒頭的蒼蠅般四處亂竄。身處后邊的軍官這一次即便是喊破了喉嚨,也無法制止住前方的騷亂。直至中軍的將軍派出了親衛隊,連續砍殺了十几名士卒,這才止住了騷亂。

    吐蕃的主帥看到這種情形,知道在沒有搞清前方到底是怎么回事之前,繼續前進勢必會造成更大的混亂。于是果斷的下令停止前進,全軍就地宿營,等到明日搞清狀況后再決定是否繼續前進。

    早在吐蕃軍出現之前,李恪便向柴紹和秦瓊兩個人介紹了他布置地雷的大致方位以及為何這樣布置的原因。所以在看到吐蕃大軍停止前進,准備就地宿營的時候所處的位置,居然與李恪所設想的位置相差無几時,兩個人不由得對他佩服的無以復加。

    見到與自己計算的沒有什么出入,李恪下令讓二十名親衛從靠近松州城一側的山坡下山,把布置在距離松州城十五里左右的那二十顆地雷的引線剪斷,其他的人則做好戰斗准備。

    吐蕃的軍隊就地向兩側展開,立刻便開始引地雷爆炸。這一次可就不是一兩顆在爆炸,而是連續有十几顆地雷被吐蕃士卒在無意中引爆,而且是在不同的地點。這下子可算是炸了鍋了,吐蕃的士卒們四散而逃。越是慌了神,就越是不注意腳下,被引的地雷也就越多,從而引的混亂也就越加的大。也就半柱香的功夫,至少有七八十枚地雷被引爆,整個吐蕃軍的士卒都認為是因為他們動戰爭,導致引了上天的怒火,降下天雷在懲罰他們。

    就在這時,李恪下令點燃事先便准備好的青草,濃煙瞬時間騰起。接到信號后,兩萬大唐騎兵呼嘯著沖出了營盤,向著二十里意外的吐蕃軍隊沖去。

    兩萬騎兵同時動進攻,整個大地都為之顫抖,遠在二十里以外的吐蕃軍便能夠感覺到地面的震動以及沖天的喊殺聲。這無疑更加的加快了吐蕃軍隊的崩潰,就連一向都,穩如泰山的中軍的士卒臉上,此刻也流露出緊張的神色。

    中軍大帳之內,大相祿東贊向著松贊干布進言道:“贊普,看此情形,此番出征已經很難有所作為。您該及早下決斷了。”

    松贊干布嘆了口氣,無奈的說道:“唐朝的這個主帥……還真是詭計多端……回去以后要想辦法探聽出此人是誰,以后跟他交戰一定要小心加小心才是。”說完后轉過身背對著祿東贊揮了揮手。

    不待大唐的騎兵到來,吐蕃大軍的中軍處便吹響了牛角號。蒼涼的響聲告訴所有的吐蕃士卒,他們此次出征已經結束,可以回家了。聽到牛角號聲響起,吐蕃的士卒更加的慌張,拼了命的往來時的路上跑,中軍原本還可以有條不紊的向后行進,可是時間不長便有大量的前軍以及左右軍逃跑的士卒,沖擊中軍的隊列,負責維護中軍軍紀的士卒砍殺的手都軟,也不能阻止他們的沖擊。

    只堅持了一炷香的功夫,中軍隊伍終于還是被前軍的士卒沖散,原本還是井然有序的撤退的中軍,也加入了潰逃的行列。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藍雙魚

LV:7 大臣

追蹤
  • 12

    主題

  • 10409

    回文

  • 1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