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穿越] 初唐第一猛將 作者:我自漫步 (連載中)

 
藍雙魚 2011-2-5 17:25:39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306 77223
藍雙魚 發表於 2011-2-5 18:59
第十三章 神威大炮

    第二天上午,在斥候確定高句麗方面沒有任何小動作的情況下,李恪率領一萬五千人馬走出北門,背靠北門擺開了陣勢等候高句麗大軍的到來。

    半個時辰以后,高句麗的大軍來到大唐軍對面約五里的地方,并且擺開陣勢。未几,高句麗陣中一將騎馬來到兩軍陣前,揮舞著手中的大刀高聲喊道:“對面的唐軍聽著,我乃招討軍北路先鋒蔣傳明。聽聞你們的遼王武勇過人,可敢出來與我一戰?”

    他的話音剛落,大唐這邊便不干了,有人高聲喊道:“恬不知恥的家伙,你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副將,也配我家大都督親自出馬!你還真知道往自己臉上貼金啊!是不是准備死后你的兒子好向他人吹噓,是被我大唐遼王殿下親手斬殺的啊!”

    這個人的話引起了大唐士卒的一陣哄笑。蔣傳明則鬧了個大紅臉,要怪也只能怪自己心急,居然點名要和人家主帥對陣。自古以來都是講究兵對兵、將對將,自己居然被人家抓住這個破綻,好好的諷刺了一番,真是沒面子之極。但是,惱怒歸惱怒,面子還是要找回來的。繼續高聲喊道:“難道說你們大唐都是繡花枕頭不成嗎?居然沒有人來敢與我大戰一場!”

    這一次大唐方面不在搗亂,人家前來搦戰己方自然不能示弱,一下子有五六個將官向李恪提出應戰的要求。李恪的目光在這些人的臉前掃過,最后把目光停留在了納什耶的臉上。納什耶見狀臉上立即流露出驚喜的神色。他們這些奴隸士卒來到李恪的身邊已經大半年的時間了,對于部隊中的一些個慣例也是有所了解的。這種將對將之間的對戰,除了對武將的功夫有要求以外,還要是主帥的親信才有這個機會。有哪個做主帥的不希望自己的親信能夠立功受獎呢!于是,歡天喜地的領命前往陣前去迎戰對方。

    看到己方的將官出陣,大唐的士卒們出山呼海嘯般的助威聲,這其中又尤有那兩千黑人奴隸士卒的吶喊聲更為高亢。

    李恪之所以會選擇他率先出戰,是為了向那些黑人奴隸們做出一個表率,只要他們能夠真心的替大唐賣命,就不能有出頭之日。一般的將官一時之間難以理解他的真實意圖,可是在一旁觀戰的柴紹和秦瓊看在眼中,都不由得暗暗的點了點頭:果然有大將風度,不論何時何地都知道該如何的鼓舞士氣。

    雖說納什耶平時也騎著戰馬,但是真的等到上了戰場以后,他還是喜歡步戰。他覺得騎在戰馬之上不夠靈活,沒有步戰更能揮出自己的真實的水准。納什耶得上高將近七尺(唐尺約等于三十厘米),體重過二百斤,往那里一站就像個黑鐵塔一般。而且他所使用的兵器在別人看來也很各色,左臂上一個臂盾,左手持釘頭槌,右手是一把足有四指寬、四尺長的直刀,給人的感覺十分的怪異。

    高句麗方面的先鋒官蔣傳明在馬上仔細的打量了對方一番后,高聲說道:“來將通名,本先鋒官刀下不殺無名之……黑鬼!”本來這句話可以算得上是一句套話,可是當他看到對方實在是黑得锃光瓦亮的,于是實在是忍不住在這句話里加了個“黑”字。

    一轉眼間,納什耶已經來到大唐快一年的時間,不但話說的流利了許多,就連一些罵人的話也學了不少。對方的話里自然是帶有歧視的涵義在里面,不過他也不去理會。雙方交手不是靠几句罵人的話便可以取得勝利的。于是,不急不惱的高聲說道:“大唐遼王帳下,黑人奴隸士卒納什耶。殺你根本就不用大唐軍官出馬!”

    蔣傳明一聽心里那叫一個氣,對方居然派出一個黑鬼奴隸來和自己交手,而且還說出如此欺人的話來。當下也不再廢話,一勒馬的缰繩,揮舞著手中的大刀便向著對方沖了過去。而納什耶也一點都不含糊,揮舞著手中的直刀也向著對方猛扑了過去。

    兩個人交手沒有几個回合,蔣傳明便有些煩躁不安。對方那么高的個頭,塊頭也大得出奇,偏偏卻比個猴子還要靈巧,枉他還拿著個那么重的直刀,居然根本就不與自己的兵器相交,只是一味的上躥下跳,使得自己的每一次揮擊都落在空處,使得自己有兩次差一點由于用力過猛掉下馬去。這樣的打法簡直是受罪之極。

    人一急躁就難免會犯下錯誤,納什耶抓住對手的一個失誤,跳到對方的身后,掄起左手的釘頭槌照著對方戰馬的后腿用力的一擊。在一聲雙方士卒都可以清楚地聽到的清脆骨折聲之后,蔣傳明的戰馬側翻在地。蔣傳明由于事先一點准備都沒有,導致一條隊被死死的壓在戰馬的身下。就當他奮力的想要從戰馬的身下爬出的時候,納什耶來到了他的身后,放著右手的直刀不去用,卻用左手的釘頭槌重重的砸在對方的頭盔之上。一下……兩下……三下……釘頭槌擊打在金屬頭盔上出的聲音,如同戰鼓般出響聲,沉重的刺激著高句麗士卒們的心臟。

    一連重擊了五次,直到對方的頭盔嚴重的變形,紅的、白的液體順著頭盔的縫隙四處亂濺,他才停止了重擊。用右手的直刀割下對方已經嚴重變形的頭顱,高高的舉過頭頂,緊接著嘴里出一陣古怪的叫聲。大唐方面的黑人士卒們見狀,也紛紛出和他的叫聲一樣的叫聲。一陣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中,納什耶將自己的武器別在腰中,一手拎著對方的頭顱,一手拖著對方的武器趾高氣昂的回到自己一方的陣營當中。

    高句麗方面沉寂了一番,派出士卒將蔣傳明的尸抬了回去后,再次走出一員戰將向大唐方面提出挑戰。眾將官剛要上前應戰,秦瓊這時耐不住寂寞,走了出來說道:“大都督,末將一時手癢,想要上陣殺敵,還望大都督應允。”

    見到他開口說話了,這些個小字輩的將官那還有資格開口,全都乖乖的回到了原來的位置。

    秦瓊催馬上前,與對方的將官互報了姓名后也不廢話,直接催馬沖了上去。秦瓊不愧是大唐有名的戰將,雙方交匯只一個回合便直接將對方的戰將生擒活捉,拎著對方的要帶往自己的身前一放,便轉身回到了己方陣中。將對方的戰將扔到李恪面前的地上,雙手抱拳說道:“幸不辱命。末將秦瓊回來復命!”

    大唐的士卒先是一愣,緊接著出響徹天際的歡呼聲。

    見到己方連輸兩陣,高句麗方面再無臉面派人前來搦戰,而是派出前軍約一萬人,緩緩向前壓上。

    大唐的士卒見到對方終于派出大部隊,准備厮殺的時候,不但沒有絲毫的緊張,反倒是更加的興奮起來。因為他們一早便已經得知,遼王殿下此次前來,又帶來的威力更加強大的新式作戰武器,他們已經有些迫不及待的想看到新式武器的威力。

    雙方相距兩里的時候,大唐的前軍約兩千名陌刀手開始整齊划一的向前邁進。大唐的陌刀手在當時那是赫赫有名的,是可以與突厥騎兵硬憾的步卒兵種。陌刀長一丈(隋制,約兩米二)重五十斤(隋制,約合十一公斤),這在當時來講屬于重武器了,要知道當時步卒的佩刀還不到后世的十斤。當時的大唐陌刀手有無敵之稱,不懼與任何兵種正面硬憾。

    雙方相距一里的距離,大唐的陌刀手止住了前進的腳步。高句麗方面的前軍步卒則繼續向前移動。

    這時,大唐軍的陌刀手的身后,八門神威大炮一齊開火,八顆四十斤的炮彈越過陌刀手的頭頂,跨過一里的距離,落入到高句麗前軍的中部。炮彈爆炸開來,每一顆都至少造成二三十人以上的傷亡。還不待高句麗的士卒反應過來,第二波炮彈再一次在他們的人群中爆炸,緊接著又是第三輪。

    三輪炮彈轟炸過后,高句麗的士卒中過五百人被炸傷亡。高句麗方面立即亂作了一團,而大唐軍則乘機緩緩向前推進。
藍雙魚 發表於 2011-2-5 19:00
第十六章 金蟬脫殼

    “你的思路基本正確。”李恪說到這里,走到了地圖前面,指著地圖解釋道:“先,我在峽谷的出口處設置了假象,很隱祕的假象。只有很好的斥候才會現的破綻。這麼做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讓高句麗方面誤認為峽谷之內我們埋伏有伏兵。當然,為了避免高句麗方面的斥候過于廢物,沒有現我所設置的假象,出口處設置了大量的地雷,足以引爆山上的巨石,并由此徹底的阻斷出谷之路。不過這只是為了以防萬一才設置的,真正的布置全部集中在這是。”一邊說,李恪一邊用力的點了點山谷入口處西邊不遠的地方,那里距離山谷的入口處不過十里左右,北面就是茂密的山林,往南則是大片的平原,是平原與山地的交界處。

    “你們一定會懷疑,這里的視野非常的開闊,即便是山林里面也無法藏匿下數千人馬,而不被對方現。其實很簡單,山林里面我根本就沒有藏匿一兵一卒,不過平原上卻潛伏著我大唐的七千三百名士卒,而且全部都是弓弩手。不過山林之中并非安全的處所,我在山林中足足埋下了四百枚威力巨大的地雷。當然了,其他的地點,我也埋下了大量的地雷,總數將過一千五百枚。可以這么說,這里將是高句麗這支部隊的墳場,就算是他們長出翅膀,也無法逃離這一區域。”

    直到此時,在場的所有人才算了解了李恪的全部布置。所有人都在想著同一個問題,那就是:所有的這些個布置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明明是昨日才抵達這里,居然這么快便將對手今后將會采取的步驟猜得一清二楚,而且已經預先做出了相應的布置。就拿高句麗方面有可能退兵來說吧,一切都還只是在大家的猜測中,到現在還沒有得到証實,他居然已經想好了該如何趁著對方撤兵,給予對方毀滅性的一擊。一時之間,四周靜得可以聽到周圍人的呼吸聲。

    不知過了多久,終于有人打破僵局,站出來問道:“大都督,如若高句麗方面并沒有選擇退兵,而是留下來繼續與我們作戰,那樣一來您的布置豈不是全部白費了?”

    “如果到現在高句麗方面的主將還看不清事實,妄自認為可以與我大唐正面交戰,只能說明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蠢材,到時我會用神威大炮告訴他,他做出留下來繼續作戰的決定是多么的愚蠢!”

    想到今日作戰時神威大炮那令人心悸的威力,所有人都忍不住放聲大笑。

    高句麗的中軍大帳之內,高句麗方面此次的作戰主將淵成惠,剛剛解釋完他做出退兵決定的緣由。剛剛在聽到主將說出要退兵時的熱鬧景象,此刻已經完全消失。主將的分析非常的有道理,己方在兵力相等條件下,付出了一萬士卒的性命,卻只給對方造成了不滿千人的損傷,再考慮到對方那更勝從前的投石機的巨大威力,這一仗再打下去確實令人看不到任何的勝利可能。除非在下次交戰的時候,唐軍的所有士卒集體拉肚子。有人在心里暗暗地詛咒道。當然,這也只是他暗地里yy一下罷了,就連他自己都明白,這種情況出現的概率不能說沒有,但是不會比自己一覺醒來,身邊的人告訴自己,自己已經成為了高句麗的國王的概率更高。

    撤兵的行動開始實施,為了不被大唐現,并乘機動襲擊。高句麗的主將不但派出了大量的斥候,在營地與長嶺縣城之間四處游弋,還留下了所有的五千名騎兵作為殿后的隊伍。通過騎兵良好的機動性,想要攔阻對方的追擊還是一件比較輕松的事情。

    隊伍的前方,大量的斥候正在二十里外四處偵察,以確保隊伍在行進的過程中,不會受到大唐軍隊的襲擾。

    高句麗的主將淵成惠,是當前高句麗的權臣泉蓋蘇文(真名淵蓋蘇文,因為名字的第一個字與大唐太祖的名字犯諱,所以大唐方面稱之為泉蓋蘇文)的遠房族親,年紀雖說并不大,但是自幼便開始參加征戰,一直都在南方與新羅、百濟交戰,在高句麗國內也是有著赫赫威名的年輕將領。此番與李恪交手,雖說戰敗,卻并沒有傷及根本。此番雖說是撤兵,究其根本原因是因為他不想繼續這無謂的爭斗了。與其在這里空耗糧餉的對峙,還不如先行返回長春,待得補充完士卒糧草以后,再重新前來攻打。

    雖說他派出了大量的斥候在隊伍前面偵察,但是他并不認為大唐方面真的會算出自己會主動退兵,而且還會派出伏兵來襲擊自己。先不要說唐軍在長嶺縣城內只有不足兩萬人馬,有沒有能力襲擊自己。下午收兵以后不久,自己就派出了斥候游弋在長嶺縣城周圍,對方那怕是有個風吹草動,自己都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消息。想想那個被國內的那些個曾經被他戰敗過的將軍們,稱之為不可戰勝的人,在明天一早現自己已經趁他不備,連夜撤兵時可能會爆出無比憤怒的表情,心情就不禁大為舒暢。呵呸!你不是擅長以少勝多嗎?不是擅長全殲敵方嗎?本將軍如今正在你的眼皮子底下玩兒金蟬脫殼,有本事的話你就來抓我啊!來全殲我啊!

    正在他心情舒暢之時,有斥候前來稟報:青石嶺附近現有唐軍活動的蹤跡。不過由于山勢陡峭,一時之間很難攀登上去仔細的偵查,無法確定具體有多少人馬潛伏于此。

    淵成惠聽到消息后不由得心中一驚,問道:“你可否確定青石嶺肯定會有唐軍埋伏其中?不會是你看錯了?”

    “回將軍的話,卑職可以確定無誤。卑職可以確認那些個痕跡確實無誤的是人經過后留下的,而且還經過掩飾,如果不是卑職仔細的話,很可能會被忽略過去!”

    “可否有一個大概的人數范圍,比如說几百、上千還是數千?”

    “卑職當時曾經仔細的觀察過那些個痕跡,可以肯定的是,至少也要在五百人以上才會出現這種現象,至于再多的話,卑職就不敢妄自猜測了。”

    “行了,你下去吧。如若再有情況,記得用最快的度通知我。”

    斥候離開以后,淵成惠陷入了沉思當中。青石嶺這個地點他的印象非常深刻,當初率領部隊進攻長嶺縣城經過那里時,自己曾經感嘆過那里的險要,大唐只要派出千余人守衛那里,便可以阻止高句麗的此次進攻。如今斥候已經証實那里有唐軍出沒,而且至少有五百人以上,這就說明這條返回長春的道路已經不同。李恪啊李恪,你還真是個難得一見的對手。人剛剛抵達這里,便已經想到了要把握全殲于此,而且早早的便著手布置。如果不是我見機得快,戰事剛剛呈現出不利的局面,便早早的選擇了退兵的話,等到有一日真的被你戰敗,倉皇逃命的時候,還真就落入到了你的算計之中!

    想到這里,他迅的下達了隊伍轉向,沿山下平坦地帶一路向西前進的命令。下達完命令以后,淵成惠在馬上不禁有些得意:饒你奸似鬼又如何?我在你布置妥當之前,便已經跳出了你的算計之外!我現在所走的道路,雖說要繞一個大遠兒,但是前途一馬平川,我看你能奈我何!想到這里,心情再次舒暢起來。
藍雙魚 發表於 2011-2-5 19:00
第十五章 設伏地點之爭

    看到學員們臉上呈現出難以抑制的失望神情,剛剛趕過來的房遺愛忍不住有些賣弄的說道:“唉!可憐的小家伙們(貌似他并不比其中大部分學員歲數大),看來你們還是對你們的教導主任不夠了解啊!你們的教導主任可不是那種,輕易就會放過敢于主動向他挑釁的人的。難道你們到現在還沒有現,有些人并未在場嗎?”

    袁諍等人有些疑惑的看了看在場的所有人,猛然間袁諍大呼了一聲后,說道:“啊!主任的親衛們都不在!難道說……”

    “嘿嘿……算你小子有點眼力。今日下午剛剛回到城內,大都督便下令郝童率領所有親衛、黑人團以及五千騎兵出南門繞道趕往北方。最遲明日午后,全殲高句麗四萬大軍的消息便會傳回。”說到這里,又故作神祕的問道:“你們不妨猜一猜,設伏的地點會是哪里?”

    出征之前,這些學員們都曾經了解過長嶺附近的地形,這是軍校里面的必修課目。既然他們是來實習的,那么在地圖上進行推演就是必不可少的一項考核。學員們在房遺愛提出問題以后,紛紛的開始根據記憶中的地圖分析起可能設伏的地點。

    做了一年多的軍校教師,柴紹已經逐漸的喜歡上了這個為人師表的職業,眼見著正在院中閑聊的將官們都逐漸的湊了過來,好為人師的勁頭又上來了。讓房遺愛取來一張大地圖挂在牆上,讓在場所有的人都可以看到以后,說道:“現在時間還早,我們不妨在這里進行一番推演,這對大家今后自會作戰都有好處。”

    軍校的學員還好一點,以前在軍校里面就有這個科目,學校經常會挑選出一些經典戰例讓大家進行推演,這對學員們提高軍事素養非常有好處。當然,這也是李恪當初所提出來的,這個時代還沒有人提出過這種理念來。

    在學員們眼中,這不過是一次正常的訓練教學,但是對于那些個部隊中的軍官來說,卻是非常難得的機會。要知道在平日里可沒有人教他們這些專業的知識。他們所能掌握的行軍布陣的知識,都是通過一次次的實戰,親身體驗的來的。但是一個人經歷過的作戰次數畢竟有限,不可能接觸到各種各樣不同方式的戰朮。今天能有一個機會得到三位大人物的現場講解,是多么的不容易的一件事。

    看到那些個普通軍官們所表現出來的激動的眼神,柴紹突然間有些感慨:如果所有的這些個中低級的軍官們,都可以具備一定的戰朮素養,可以真正的理解指揮作戰的將領的真正意圖的話,那么在作戰之時,軍力無疑會獲得很大的提升!如果,嗯。如果我大唐所有的軍官都能夠接受這種訓練的話……啊!柴紹突然間想到:這恐怕才是李恪建立軍校的真正目的吧?!最多只要二十年的時間,就會有成千上萬的,經過專門培養過的軍校學員進入到大唐的軍隊之中,這些人……這些人……我的天呢!將來誰還可能是我大唐的敵手!

    無意中看了身旁的李恪一眼,他正聚精會神的看著那些個正在下面竊竊私語的軍官們,看他那聚精會神的樣子,似乎可以聽清每一個人在議論的話題。無意中現,秦瓊正在向自己這邊張望,神情中也帶著一絲驚詫。很顯然他也看出了其中的奧妙。兩個人彼此心照不宣的笑了笑。

    看到學員中已經有人躍躍欲試,柴紹對著學員們說道:“這一次的地圖推演,就以他們這些軍官們為主吧。你們這些人有的是這種機會,他們卻難得有這樣的機會。”說到這里,柴紹轉而對著軍官們說道:“你們對這里地形已經非常的熟悉,想必也已經有了想法,那就不妨上來說出你的戰朮。不要不好意思,要知道這種機會對你們來說并不多,一旦錯過可能會悔恨終生的。”

    一名軍官站了出來,走到地圖前面,用手指著地圖上標注著“青石嶺”的地方說道:“如果是我指揮的話,就選擇在這里設伏。這里山勢陡峭,最窄處只有四丈左右的通道。在這里我只要一千士卒便可以保証高句麗的軍隊無法從這里通過……”

    還不等他把話說完,又有一名軍官上前說道:“你的計策應該說還不錯。但是你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情況,那就是高句麗方面此次是主動撤兵,而非是倉皇逃竄!”

    “那又怎么樣,一樣還是過不去我把守的山口!”先前上來的那名軍官不服氣的辯解道。

    “先,你根本就是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我說了,高句麗此番是主動退兵。主動退兵就意味著他們并非慌不擇路的逃竄,而是有計划的撤退。這樣一來,他們就會有足夠的時間派出斥候到可能有危險的地方進行探查。我大唐此番出動了几千人馬,可能完全的躲避過對方的斥候的偵察嗎?對方一旦現我們在前面設伏,還會自尋死路的往圈套里面鑽嗎?難道他們就不會繞道而走嗎?不要忘記了,他們只要向西繞行八十里,然后在一路向北,就完全可以避開所有的可以設伏的地點!”

    先前那位軍官的臉色一陣青,惱怒的說道:“那你說該怎么辦?看你說的如此熱鬧,一定有什么好的辦法啦!”

    “沒有。”后上來的那名軍官非常干脆的說道:“我思考了半天,都沒有找到一個上好的設伏地點。”

    “你!……”先前的那名軍官氣急敗壞的指著對方的鼻子,不知道該說什么才好。

    柴紹的聲音及時的響起,止住了他二人無謂的爭吵。“誰還有更好的辦法,不放上來說說。”

    軍隊一方的軍官相互看了一眼,再也沒有人上前。最好的設伏地點已經被排除,剩下的地方雖然說不上是一馬平川,卻也不再有險要之地。不能依托有利地形對敵人動進攻,便只剩下正面交鋒這一條路可走。可是大唐方面此次派出的設伏人員才几千人馬,僅相當于對方的六分之一強,正面交鋒簡直沒有半分勝算。

    看到軍方再也沒有人出來,袁諍走到了地圖前面。深吸了一口氣以后,說道:“先我要說明一點,我估計不出來主任會在哪里設伏。”說到這里,看到下面的軍官們開始出不滿的起哄聲,他盡管有些緊張,還是繼續說了下去。“大家稍安勿躁,先聽我把話說完。盡管我不知道主任會在那里設伏,但是我個人認為,在哪里設伏并不重要……大家先聽我說完再表意見好不好!重要的是,設伏時所采取的手段才是最重要的。必須要說的是,一開始我的想法也和剛才這位軍官的想法一致,但是很快我便意識到了不妥。就如同后面這位軍官說的那樣,只要對方的主將不是無能之輩,便不會在沒有追兵的情況下,將自己的步卒帶入死地。那么既然這里不是設伏的上佳地點,而別的地方又無險可守,那么我的已經派出去的設伏隊伍會怎么辦呢?就在這時,我想到了主任上一次與吐蕃作戰時所采取的手段。于是,我終于明白了,設伏的地點并不重要,真的一點都不重要。”

    說到這里,袁諍看到了李恪正在滿含贊賞的神情看著自己,心中不免一熱,說道:“其實,我們可以在任何的地點設伏,哪怕是在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帶設伏,也一樣可以把高句麗的這四萬人馬殲滅!”

    “不可能!我們的人馬只相當于對方的兩成還不到!”最先上來的那名軍官高聲喊道:“你簡直是一派胡言!”

    “今天與高句麗的交戰你們當時都在場,應該是非常的了解神威大炮的威力。如果把這些個炮彈埋入地下,只要一踩上去,便會生爆炸,會是一個什么樣的結果?如果這種地雷遍布方圓十几里的范圍,讓你逃無可逃,而地雷的外圍又埋伏著數千名弓箭手,你又該如何應對?你們并沒有見識過那種令人魂飛魄散的恐怖場面,要知道吐蕃的二十萬大軍便是被不到三百枚地雷,便炸得潰不成軍的!”說到這里,袁諍轉過身對著李恪問道:“主任,不知學生袁諍的判斷是否有誤,還望主任釋惑。”
藍雙魚 發表於 2011-2-5 19:00
第十七章 伏擊

    淵成惠的好心情只維持了不過一炷香的時間,便隨著几聲劇烈的爆炸聲變得非常的惡劣。現在已經是亥時,周圍一片寂靜。整個高句麗的隊伍有几里長,在隊伍中間的他居然可以清晰地聽到前方所傳來的爆炸聲,其聲響之大可見一斑。還不帶他下達命令,隊伍的前面又傳來了几聲爆炸聲。

    夜間遇襲,最容易令隊伍產生混亂。淵成惠很果斷的傳令下去,所有人原地待命,在沒有搞清楚情況之前,四處亂竄者就地處決。這些個士卒大多是跟隨他南征北戰的老兵,所以混亂很快便得到了控制。時間不長,前軍的指揮便來到了他的身邊匯報情況。當時正在行進中的隊伍中央,連續出巨大的聲響,緊接著便有上百名士卒傷亡。情形和白日里唐軍投石車的效果完全相同,不過并未在周圍現唐軍投石車的蹤影。

    看了看右側數十丈意外的山林,淵成惠叫過一名斥候,詢問是否對山林里進行過偵察。斥候回答早就進行過偵察,山林邊緣沒有現任何痕跡,又對山林內每隔五十步射出一支響箭,驚起無數歇息與樹上的飛鳥,如果林中埋伏有唐軍的話,飛鳥是不敢落下來歇息的。至于隊伍的左側,是一片片高不過膝的青草,如果說藏匿几個人、甚至几十人還有可能,但是大部隊就沒有可能了。

    聽完斥候的報告,淵成惠也認為他的分析很有道理。再說這周圍都是平原,即便是唐軍全軍出動又能如何?沒准兒這又是李恪布下的疑陣,目的是讓自己害怕有埋伏,不敢繼續前進。越想就越是覺得自己的分析有道理。于是下令全軍繼續前進,同時又通令全軍,附近埋伏有小股的唐軍,目的是襲擾大軍的正常行進。如若在生剛才的事情,把傷員抬到兩旁等候后面的輜重營處理,不得影響正常的行軍。又派出斥候去通知負責殿后的騎兵,如果沒有現唐軍追兵,就加快行軍度,在最短的時間內追趕上大部隊。

    又往前行進了不到五里路的距離,負責殿后的騎兵終于追趕上了大部隊,并且向淵成惠匯報,未見到唐軍有任何的動靜。

    就在淵成惠剛剛松了一口氣的時候,半天沒有出現的爆炸聲再一次傳入到了他的耳朵之中。這一次可不是几聲巨響那么簡單,而是接連不斷的几十聲劇烈的爆炸聲先后傳入到他的耳中,而且從出聲響的方位不難判斷出,整個隊伍之中到處都有爆炸聲傳出。即便是久經沙場的他,也不由得被這接連不斷的爆炸聲驚出一聲冷汗。

    這是有人來報,現左側有人正在往遠處逃竄,而且在出巨響的地方現了手指粗細的繩索,繩索的另外一端正是延伸向左側,而且每個繩索的另一端都會有一個人起身逃離。毫無疑問,這些個巨響都是這些人的杰作。

    單聽這連續不斷的巨響,淵成惠就知道此番受到的襲擊,至少造成一兩千人以上的傷亡。當聽說現了制造這一襲擊的人以后,不由得咬牙切齒的下令:“騎兵追上去把這些人都給我抓回來,我要活扒了他們的皮!”

    整個隊伍還沒有恢復秩序,騎兵便已經領命去追趕那些個襲擊他們的唐軍。可是這二百名剛剛離開大部隊還不到,便被從草地里站起來的大唐伏兵用弓箭設成了刺猬。殺完這些個起兵之后,他們便立刻轉身逃入黑暗之中。

    這一下可把淵成惠給氣壞了,對方只有几百人,居然敢隱藏在距離自己大軍不過百余步的地方,并且還敢動進攻。這簡直是赤 裸 裸的挑釁,是毫無掩飾的蔑視自己!也顧不上什么謹慎不謹慎了,下令全軍突擊,一定要把這些人碎尸萬段。

    高句麗的隊伍還沒有完全恢復秩序,仍舊還有一部分士卒處于混亂狀態,但是大部分的士卒已經在各自將領的指揮下,回到了各自的隊列。當上面的命令下達以后,這些個久經戰火考驗的士卒們,立即向左側起了沖鋒。

    令高句麗士卒們難以置信的是,那些個先前正在四散逃跑的唐軍士卒,在他們動沖鋒以后不但不再逃跑,反倒是轉過身來迎了上來。難道說他們自知難以逃脫,索性回來與我們拼命嗎?這個問題還沒有搞清楚,巨響聲再一次從高句麗動沖鋒的士卒的腳底下響起。成片的高句麗士卒在巨響中慘叫著倒在地上。跟隨在后面的人,由于正在奔跑,當前面的人被炸倒、甚至是被炸飛以后,由于慣力的原因一時之間止不住腳步,繼續向前沖去,結果成為了第二波遭受地雷襲擊的倒霉孩子。

    一些幸運的高句麗士卒,既沒有踩到地雷,又僥幸逃過了地雷碎片的波及,還沒有來得及慶幸,迎接他們的鋒利的弩箭襲擊。沒錯,不是剛才襲擊騎兵時候的弓箭,而是換成了可以連的、射程達到了一百六十步的弩箭。在漆黑的夜晚,弩箭才是殺人滅口的極品凶器,來無影去無蹤,當你現的時候,它正在你身上的某個部位,貪婪的吸食著你的鮮血。

    唐軍的人數雖說不多,但是加上地雷的配合,這一輪的交鋒居然給高句麗方面造成了更大的傷亡,傷亡人數一下子過了兩千。淵成惠此刻已經快要被氣瘋了。對方不過是几百人的規模,到現在居然給自己以防造成了几千人的傷亡,這簡直令他無法忍受。不過氣歸氣,他也算是看明白了,對方最大的依仗,不過是地下那會出巨大殺傷力的,不知為何物的東西。它所出的巨響所帶來的震懾力,遠比它的實際殺傷力更加的大。不過從剛才唐軍的人曾經轉身逃跑來看,有埋伏的地方,也就到他們現在所處的地方為止,再往后就沒有了。想到這里,他再次出沖鋒的命令,同時還通知下去,只要到達這些該死的唐軍身邊,那些會造成傷亡的巨響就沒有了。

    高句麗士卒鼓起勇氣再一次向著唐軍起沖鋒,由于負責督戰的軍官,就站在他們的身后,想想怎么都是個死,往前沖沒准兒還能有條活路,這些個高句麗的士卒開始動一波又一波的沖鋒。就當高句麗的士卒,終于沖到距離襲擊他們的唐軍,前方不足二十步的地方,只要再加把勁兒,就可以沖過去的時候,更多的唐軍士卒就如同野草一般,從地里冒了出來。一陣疾風暴雨般的箭雨襲擊過后,高句麗士卒的最后一點勇氣也被消耗殆盡,如同退潮的海水一般向后退去。

    沖鋒在第一線的高句麗士卒們看不清局面,但是端坐在戰馬上的淵成惠卻看得一清二楚。到目前為止,唐軍的人馬總共還不滿兩千人。可是當他再次下達沖鋒的命令的時候,已經徹底的喪失了勇氣的高句麗士卒們,卻說什么也肯再去送死,即便是督戰的軍官大開殺戒,也不能使他們前進一步。

    就在淵成惠氣急敗壞,卻又無計可施的時候,突然間感覺到地面上隱隱傳來一陣震動。馬上他便意識到,這是騎兵才能出的聲響。不禁又有些疑惑:長嶺縣城中的唐軍,怎么可能會如此之快的便到達這里呢?如果不是的話……啊!他終于意識到了一個問題!
藍雙魚 發表於 2011-2-5 19:00
第十八章 潰敗

    直到大唐的騎兵出現,淵成惠這才反應過來,原來對手早就已經算到了自己會連夜退兵,并且早早的便在這里設好了埋伏等著自己的到來。但是他還是有點想不通,自己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天還沒有黑。也就是說自己回到軍營沒有多久,便下定決心撤兵,并且在下定決心以后,便立即派出斥候偵察對方的一舉一動。一直到離開大營,或者說一直到現在為止,都沒有現唐軍有任何的動靜。那么他的伏兵又是什么時候布置的呢?

    難道說……難道說對方在答應與自己正面交鋒的時候起,就已經算到了這些嗎?淵成惠突然間感到一陣冷。仔細的回想了一下,自從得知李恪前來支援長嶺開始,只有雙方交戰剛剛結束的兩個時辰里自己沒有派出斥候,其余的時間內,長嶺周圍都有大量的斥候在活動。這就是說這個李恪也只有通過這段時間才能派出部隊設伏,而且還肯定是從南門離開的長嶺縣城,兜了個大圈子以后才到達的設伏地點。能夠在這么短的時間內,還是選擇在平原地帶設下埋伏,對方顯然吃透了我的心思!這個李恪太可怕了!太可怕了!!

    想到這里,淵成惠趕緊下令原地組成防御陣型,就地抵抗唐軍的沖鋒。命令下達以后,士卒們在得知不用再去面對唐軍可怕的巨響后,立即行動起來組成一個圓形的防御陣型。

    很快的,從左后方趕來的大唐騎兵便到達了高句麗的后方,向高句麗方面負責守衛后方的騎兵起進攻。三百步外,大唐的騎兵平端著手中的陌刀向著高句麗騎兵沖了過來。二百步……一百五十步……一百二十步……

    高句麗的騎兵放下左手的盾牌,雙手緊握手中長槍的槍柄,准備與大唐的騎兵硬憾。騎兵的身后,是數量眾多的弓箭手,此刻已經箭搭在了弓弦之上,只要唐軍進入到六十步的范圍之內,他們便會拋射出手中的弓箭。

    就在這時,大唐的騎兵突然間把手中的陌刀挂在了馬鞍之上,又從另一面拿出了弩箭,平端在眼前。面對這一突然變故,高句麗的騎兵在措手不及的情況下,想要再舉起挂在馬鞍之上的盾牌已經來不及。大唐的騎兵在距離高句麗防守陣型約一百步的地方,射出手中的弩箭以后,沿著高句麗弓箭手的射程之外,划了一個完美的弧線,策馬轉身離去。

    高句麗的騎兵在箭雨的襲擊之下,倒下了一大片,而站在騎兵身后的弓箭手們,則因為大唐騎兵完全是在他們的射程之外,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離去,卻沒有一點辦法。

    還不等高句麗方面的士卒喘上一口氣,大唐的騎兵繞了一個圈兒又回來了。這一次,守在外圍的高句麗騎兵吸取了教訓,一直是一手持槍,一手放在盾牌的把手上,隨時做好舉起盾牌的准備。可是一直到了大唐的騎兵接近一百步的距離時,仍舊沒有放下手中的陌刀。就當他們正要迎接大唐騎兵的沖鋒的時候,弩箭出匣的聲音傳入了他們的耳中,再想舉起盾牌已經來不及了。

    原來,這一次唐軍改變了策略,只有最前面的兩排,以及最左側的騎兵手中拿著的是陌刀,其余的騎兵則暗中換成了弩箭。由于天色昏暗,高句麗方面沒辦法看清楚,所以在一次吃了個悶虧。這一次不但是外圍的騎兵倒下了一大片,就連站在內圈的弓箭兵也受到了波及,畢竟這一次大唐的射手選擇的是拋射,弩箭的射程更是達到了一百六十步。

    面對大唐騎兵的這種完全不近身的作戰方式,高句麗的士卒快要崩潰了。高句麗軍隊中沒有弩箭兵,弓箭手的射程只是對方的一個零頭,在沒有刀盾兵或者營寨掩護的情況下,他們只能成為對方練箭的活靶子,不管有多少人也架不住他們這么一點點的磨啊。

    當大唐的騎兵再次靠近的時候,高句麗的騎兵起了反沖鋒。與其在這里坐以待斃,還不如沖上去拼個你死我亡。大唐的騎兵像是早就料到他們會做出如此的舉動一般,在距離高句麗方面的防御陣型還有將近三百步的時候,便紛紛的拋射出弩箭。等到高句麗的騎兵接近時,正好漫天的箭雨落下,被逮了個正著,呼啦一下子倒了一大片,剩下的則被手持陌刀的騎兵挨個點了一遍名。

    三輪襲擊過后,大唐的騎兵除了几十人在與對方騎兵的交鋒中受傷外,就再也沒有任何損失。而高句麗的騎兵則基本上損失殆盡,就連后面的弓箭兵也遭受了一定的損失。

    至此,高句麗方面的士卒已經徹底的喪失了斗志。在見到大唐的騎兵第四次動沖擊的時候,有士卒丟下手中的兵器,轉身便往右側的山里跑去。有人一帶頭,立刻便有大量的士卒緊隨其后。還不等大唐的騎兵靠近,已經有近五分之一的高句麗士卒,加入到了逃竄的行列當中。

    大唐的騎兵見狀,也不再采取游擊的戰朮,直接沖向了高句麗剩下尚未開始混亂的部隊。僅僅是一輪箭雨過后,高句麗軍隊的潰散之勢便快擴大。還不等大唐騎兵近身,已經有過三分之一的高句麗士卒加入到了潰散的行列當中,而且有越演越烈的趨勢。

    此刻,正在中部指揮的淵成惠見到潰勢已定,已經無力回天,只好帶領身邊的親衛催馬逃命。

    見到主將已經逃跑,高句麗的士卒在左有弓箭手襲擾,后有騎兵追趕的情況之下,只好轉身逃向右側的山林。然而,山林之內也絕非安全之地,高句麗的士卒們剛剛鑽進山林,便接二連三的引了林中的地雷。一聲聲的巨響在警告著那些個試圖逃進山林的高句麗士卒,此路不通!要想保住性命的話,就給我乖乖的舉手投降。

    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大批的高句麗士卒最終選擇了舉手投降,只有一少部分人通過了前方的地雷陣,僥幸得以逃脫。大唐的部隊則由于遍地都是尚未清除的地雷,為了避免誤傷到自己,再加上之前李恪就曾經吩咐過不要冒險追擊,所以直接放棄了追趕的想法,直接押著這些個俘虜們往回趕。

    僅僅一天的時間,高句麗進犯長嶺的五萬大軍,除去僥幸逃脫的主將淵成惠以及三千多人馬以外,其余的四萬七千余人,或是戰死或是做了大唐的俘虜,大唐再一次獲得完勝。
藍雙魚 發表於 2011-2-5 19:01
第十九章 解圍永清縣

    長嶺縣城被困已解,李恪也就不再繼續在這里停留,臨走時不但帶走了來時的一萬援軍,又從守城部隊當中挑選出五千人馬一同帶走。短時間內,長春方面的高句麗軍隊不可能再派兵前來攻打,留下五千人把守,已經足夠了。房遺愛也想跟隨李恪一同前往解救其余的各路被困城池,被李恪所拒絕,只好悶悶不樂的繼續把守長嶺。

    李恪并沒有直接去支援任何一個被圍的城池,而是先回到了沈陽。他所以要先回到沈陽,一是要把兩萬四千多名俘虜押送回去,畢竟長嶺縣城太小,負責把守的士卒也少。看守的人太少的話,萬一高句麗再來攻打,就會出亂子的。二來他也要補充一下彈藥,長嶺一役耗光了他所有的地雷以及大半的炮彈。支援長嶺之初,由于時間緊迫,只來得及制造了八門神威大炮,以及一百二十枚炮彈。這個數量很難令李恪滿意,但是當時急著去救援長嶺,也就只好先帶著這些去了。長嶺之戰結束以后,李恪越的覺得八門大炮不足以對對方造成足夠的心理壓力,所以想回沈陽以后,盡可能的多帶上一些神威大炮以及炮彈,力爭在下一次的作戰當中用大炮壓制住對方,以減少不必要的士卒傷亡。

    此番出戰長嶺,來回所用的時間一共不過是六天的時間,李恪也知道短短的六天時間內,神威大炮不可能有多大的產量,能夠再增加四門就已經是了不起的成就了,畢竟不像是制造炮彈那么簡單,只要是澆鑄出炮彈的外形,再添加上火藥就可以。神威大炮的制造工藝要復雜得多,彈簧、齒輪等配件的工藝,不能有半點的疏忽,否則的話,整門大炮都會報廢。

    回到沈陽城,李恪就趕上了兩件沒有想到的事情。一是他的大小老婆們已經來到了沈陽,而且古麗娜在聽說了大唐所面臨的困境后,回到沈陽的第二天便帶領几名親衛星夜趕往她的部族,說是要給李恪去借兵。對此李恪不知道是應該高興才好,還是替她的安危擔心才好。畢竟現在大唐和高句麗正在交戰,古麗娜要想回到部族,是必要穿越高句麗的勢力范圍。第二件出乎他預料的是,工匠們居然在他離開的這六天內,制造出了六門神威大炮,而且都已經經過了調校,隨時可以派上用場。而隨著鑄造炮彈的模具的增加,炮彈的生產量也急劇增加,短短的六天時間里,居然生產出了近三千枚炮彈,這對于李恪來講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喜訊。

    僅僅在沈陽城停留了一天,甚至都沒有時間回家和自己的大小老婆們一敘離別之苦,李恪便率領一萬五千余人馬,趕往沈陽城東方北的永清縣。永清縣距離沈陽城約一百三十里,最初是高句麗設在沈陽城外的一處屯兵點,因為這里緊挨著清水湖,湖中物產丰富,湖周圍的土地肥沃,逐漸的變的繁華起來,最終成了永清縣。后來又在永清縣南十里的地方,緊靠著湖水又重新修建了一處屯兵點,名為“臨湖堡”。大唐打下沈陽城以后,由于當初駐守這里的高句麗士卒都派往沈陽支援,以至于兵力空虛,隨后被大唐趁機占領。這里是大唐目前最為靠北的縣城,距離高句麗最北方的重鎮長春也不過才三百余里的路程,所以收復之初李恪在這里安排了五千人馬駐守。

    高句麗在向大唐起進攻之初,這里便派來重兵攻打,最多時高句麗方面一共出動七萬人攻打永清縣城。而大唐在第一時間便往這里派出一萬援兵,并且是薛仁貴親自領兵鎮守這里,使得這里成為了五處被圍縣城中兵力最為雄厚的地方。永清縣由于背靠清水湖,北、東兩面緊鄰清水湖,而南面又有臨湖堡相互依托,使得高句麗的大軍只能從西面一個方向攻打永清縣城。這也導致了高句麗方面雖然兵力占據了絕對優勢,卻無法攻陷永清縣城。后來,高句麗方面把進攻的重點設在了長嶺,便先后從這里調走了近三萬人馬,使得這里目前還有約四萬人馬。這也在無形中使得雙方形成了對峙狀態,誰也奈何不了對方。于是這里也成為了五處交戰地點中,近期內唯一沒有生過戰事的地點。

    為了保証體力,李恪此番趕往永清縣并沒有著急趕路,而是采取日行軍六十里的標准行軍度。此刻,圍攻長嶺縣城的高句麗大軍慘遭敗績的消息,想必已經被圍攻永清縣城的高句麗部隊掌握。再加上永清附近都是平原地帶,在對方提前得到消息的情況之下,再想算計對方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李恪此番支援永清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逼迫高句麗進攻的隊伍知難而退,從而把薛仁貴以及他所指揮的那一萬五千士卒解放出來,從而騰出更多的兵力支援其他的戰場。

    圍困永清縣城的高句麗主將果然非常的知趣,還不等李恪的大軍到來,便主動的帶領部隊撤離了這里。

    與薛仁貴會合以后,在永清縣留下了五千兵馬以及兩門神威大炮、二百枚炮彈,只在縣城內停留了一晚,兩人率領兩萬五千人馬離開永清縣。永清縣雖說現在只有五千人馬守衛,但是有兩門神威大炮坐鎮,兩百枚炮彈足以任何敢來這里搗亂的隊伍頭疼不已。雖說進攻不足,防守卻是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

    兩人通行了兩天,李恪把一萬五千人馬、十門神威大炮以及一千五百枚炮彈交給了薛仁貴以后,雙方分道而行。薛仁貴帶領著隊伍一路向南,去支援沈陽城正南方的襄平縣。

    李恪則率領其余的人馬回到了沈陽城。原本他還想率領這一萬人馬先去支援利源縣,可是不曾想自打上一次率隊前往永清縣的時候,便開始鬧肚子。一開始他也沒有當回事,以為自己不過是偶爾見著了涼,過個一兩天就會好。誰知卻有愈演愈烈的態勢,兩日后雖說止住了腹瀉,卻又開始起高燒,渾身上下忽冷忽熱,冷起來的時候就好比三九天光著膀子在外面凍著,熱起來的時候,又如同三伏天坐在火爐旁烤著。等當他回到沈陽城的時候,兩只眼睛已經深深地陷入了眼窩當中,而且眼眶也是青紫的,兩眼更是一點神都沒有,那樣子就像是一個犯了毒癮的癮君子一般。以他目前這種連站都站不穩的狀態,別說是指揮大軍作戰了,只怕是連能不能堅持到利源縣都成問題。

    軍中雖說也有軍醫,但是通常只會醫治一些頭疼腦熱,刀槍創傷這種簡單的疾病,遇到李恪如此嚴重的疾病,連下藥都不敢,就更不要說治愈了。李恪有心想把部隊交給柴紹和秦瓊去指揮,但是部隊中僅剩兩門神威大炮以及一萬士卒,沒有神威大炮做后盾,這點兵根本就無法擊退高句麗圍城的五萬大軍。所以,李恪只能先回到沈陽城,等到神威大炮湊夠十門以后,再讓他們前往解圍。
藍雙魚 發表於 2011-2-5 19:01
第二十章 李恪歸天 噩耗還是喜訊?

    柴紹和秦瓊又在沈陽城內停留了兩天以后,等到神威大炮湊夠了十門以后,這才率領部隊啟程趕往利源縣。

    柴紹等人走后,圍困沈陽周邊的五路人馬,已經有四路派出救援隊伍,唯一沒有派出救援隊伍的地方,就剩下蓋牟城一處。不過蓋牟城依山而建,四周地形險峻,易守不易攻,是沈陽城東面的一道屏障。而且蓋牟城城高壕深,城內糧食充裕,足夠七千人馬消耗一年以上。高句麗動戰爭之前,程懷亮剛剛就任蓋牟城城守一職,正在率領他的五千精銳在這里進行山區訓練。得知高句麗來犯,立即率隊從小路繞到高句麗大軍背后起突襲。由于事出突然,高句麗方面事先沒有做任何安排,在受到攻擊后倉皇逃竄,被程懷亮在后面追殺了六十余里,斬殺一萬多高句麗士卒,這才返回蓋牟城。其后,高句麗重整旗鼓以后又卷土重來,誰知這一次程懷亮下定決心固守城池,不論對方采取什么辦法,就是不與對方出城交戰。于是,雙方便僵持在這里。這也是高句麗動戰爭后,唯一沒有得到大唐支援的城池。

    入秋后的第一場秋雨不期而至。俗話說先下牛毛雨不大,后下牛毛雨不停。這場秋雨一下便是整整三天,也還沒有任何要停止的架勢。沈陽到襄平和到利源的距離相差無几,都在一百八十里左右。柴紹的隊伍由于晚了兩天出,隊伍還在途中,就遇到了這場沒完沒了的秋雨,越往前走道路便越是泥濘,以至于到了第三天的時候,這個部隊只是向前行進了不到二十里。距離利源縣城還有二十余里的路程,但是給人的感覺卻是永遠也走不到一樣。

    薛仁貴的部隊早在三天以前便已經進駐到襄平縣城,原本想借著大軍初到,士卒士氣大振的機會向高句麗的圍城部隊起進攻,誰知道從部隊到達的午后開始,天空中便開始飄落雨絲,到了下午雨勢逐漸轉大,之后的整整兩天雨都在不緊不慢的下著。這種天氣顯然不利于火炮的攻擊,無奈之余薛仁貴只好一再的推遲進攻的時間。城內士卒的士氣已經隨著這沒完沒了的雨勢,逐漸的降了下來。就連薛仁貴本人都不知道,如果這場秋雨再下上兩天的話,士卒們是否還有足夠的勇氣,去和高句麗的大軍對拼。

    高句麗方面也好不到哪里去,好歹大唐方面的士卒還可以睡在房間之內,他們的士卒卻只能住在帳篷之內。雖說帳篷的表面涂有一層可以防水的桐油,但是連日來的降雨造成營寨之內到處都是一片泥濘,很多地方都被積水所覆蓋。帳篷內更是異常的潮濕,到了晚間鑽進被窩以后,給人的感覺是一陣冰涼,直到半夜都緩不過來。

    連續兩個多月的作戰,也使得士卒們的士氣變得低沉,如果能夠獲勝,哪怕是一場無關緊要的小勝,都足以令士卒們的士氣為之高漲。一方是兵強馬壯,另一方城高牆厚,守城器械充裕,一場戰斗下來誰也奈何不了誰,于是雙方只好繼續進行毫無意義的對峙。

    雙方交戰之初,高句麗方面由于兵力遠遠高于大唐,再加上大唐方面的兩員主將中李恪遠在長安,即便是得到消息便立刻返回,也要半月以上的時間,而另一位主將李靖已經年近七十,已經到了風燭殘年。所以主將兵分五路同時進犯大唐,試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拿下沈陽城周邊的五座城池,然后二十萬大軍圍困沈陽城。

    令高句麗主將想不到的是,這五座城池內都不過是只有几千兵馬,卻令高句麗方面空有十倍于敵的兵力,卻無法在短時間內攻下。大唐方面的反應更是快得令人咂舌,城池被圍的第五天各個城池的援兵便趁著夜色進入城中。雖說在兵力上依然處于絕對的劣勢,卻抵擋住了高句麗方面的進攻,使得高句麗大軍寸步難進。

    當李恪返回沈陽的消息,被潛伏于沈陽城內的細作報告給高句麗的主將的時候,他差一點做出退兵的決定。要不是后來的一個多月里,大唐方面始終沒有向遼東地區增兵,只怕高句麗的主將早就做出了撤兵的決定。

    之后,李恪只用了十二天的時間,便先擊潰攻擊長嶺的部隊,后又逼迫圍困永清的部隊不得不退兵,高句麗的主帥再一次的萌了退兵的念頭。就在這時,潛伏在沈陽城內的細作再一次來密報,李恪重病纏身,已經無力指揮作戰。大喜過望之下,高句麗的主將連忙調兵遣將,從蓋牟城和利源各調兵兩萬到自己的帳下,准備用十萬大軍一舉將襄平城攻克。

    誰知利源的援兵剛到,還不待蓋牟城的援軍抵達,這該死的秋雨便開始沒完沒了的下起來。雖說第二天傍晚,蓋牟城的援軍就已經抵達,但是一天半的降雨,使得地面變得濕滑,進攻時的度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這就意味著在同樣的距離內,士卒們將要多承受兩次以上的箭雨襲擊,傷亡會比平日倍增。更何況雨中作戰,會加大體力的消耗,一旦一波攻城失敗,士卒們連跑回來重新整隊的力氣都沒有了,典型的有去無回,這種損失就便是他現在有二十萬大軍也承受不起。

    這兩個多月的時間里,高句麗的主將就是在不停地反復的一驚一喜中度過的。近日來他在照鏡子的時候現,頭上的頭日漸稀少,而且白也日漸增加。要知道他今年才不過三十几歲,遠遠還不到生出白的年紀。難怪先前曾經與唐朝的這個遼王交戰過的將領都說,他有著鬼神莫測般的作戰方式,和他正面交手之前,根本就無法判斷的出他會采用什么樣的進攻方式,而當你了解他的進攻方式的時候,再想做出相應的調整時,一切都已經來不及。就拿長嶺之戰來說,自己曾經仔細的研究過此番作戰的所有細節,應該說淵成惠在此次作戰中沒有犯下任何低級的錯誤,卻始終被對方壓著打,他所采取的每一個步驟都好像是早就被對方掌握一般,針對他的每一步行動,提前便做好所有的應對。如若不是他此刻病倒,不能親臨前線指揮作戰,自己還真未必是他的對手。

    看來是老天爺不保佑我高句麗啊!不然的話也不至于他剛身染重病,便開始沒完沒了的下雨,這是保佑唐朝不會被我攻擊到啊!如此看來,是時候撤兵了,不然的話我手下現在的這十几萬部隊,只怕也會交代到這里了。

    這場雨又下了足足一天,直到第五天早上,就為了的太陽這才終于肯露出笑臉。雨勢剛過,道路仍舊泥濘,無論是進攻還是撤兵都難以實施。雙方同時做出了繼續休整的決定。

    第六天,就當高句麗的主將正在考慮是否退兵之時,突然有親衛進來報告,大唐守城官兵打開東門,正在城門外排兵布陣,看那架勢是要與我軍正面交戰。

    高句麗的主將聽后先是一愣,緊接著仰天長笑道:“區區不到三萬人馬,居然要正面挑戰我高句麗十萬大軍,真是不知死活!來人吶!傳我的命令升帳,一炷香后還有將官未到者,殺無赦!”

    高句麗的將官們顯然也已經得到了消息,主將剛剛進入中軍大帳,將官們便66續續的趕到帳內。經過一番布置,高句麗盡起十萬大軍,准備在襄平城外與大唐軍隊決一死戰。

    高句麗大軍剛剛向前行走了五里,便有斥候來報:唐朝軍隊突然間偃旗息鼓,返回到襄平城內。得到這個消息以后,高句麗的主將不禁皺起了眉頭:對方這是在搞什么?難道他不知道這么做對士卒的士氣打擊會有多么嚴重嗎?!思索片刻,還是決定繼續前進。對方此刻的是其一定非常低落,正好抓住這個機會一舉攻下襄平城。

    又往前行進了五里,有士卒呈上沈陽城細作來的密報。高句麗主將看完之后忍不住仰天長笑:“哈哈哈哈……我說唐軍怎么會突然間收兵……哈哈哈哈……真是天助我也!”

    周圍的將官不禁有些好奇,圍到他的身邊觀看他手中的密信,只見上面寫著:“據悉,李恪因身染重病,于昨夜不治身亡。”十六個字。眾將官看完密信后不由得心內大喜,一直以來給他們以極大壓力的這個唐朝的遼王,居然死了!居然就這么死了!!
藍雙魚 發表於 2011-2-5 19:06
第二十一章 哀兵

    像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般,眾將官用手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后再去看的時候,仍舊是:“據悉,李恪因身染重病,于昨夜不治身亡。”十六個字。這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是真的。很快的,高句麗方面便出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那個戰無不勝,尤其擅長以少勝多的李恪既然已死,還有誰能阻止高句麗的二十萬大軍,橫掃遼東、收復失地指日可待!

    高句麗的士卒也一下子有了精神,就連行軍的度也在不知不覺中加快了很多原本要兩個時辰的路程,居然一個時辰多一點便到達。擺開陣勢以后,都不用軍官鼓勁兒,一個個就像打了雞血一般的嚎叫著向著襄平縣城沖去。

    仿佛是受到李恪身亡這一消息的打擊,守衛襄平縣城的大唐士卒們沒有了往常那股子拼命勁兒,如果不是城牆上的十門神威大炮關鍵時刻威,只怕是高句麗方面的一次進攻,便可以占領城牆。

    第一次進攻受挫,高句麗的士卒并沒有灰心,因為他們已經感覺到,對方已經喪失了拼死抵抗的決心,只要再加一把勁兒,便可以順利的登上城牆。

    城牆之上,薛仁貴正面如沉水的注視著高句麗方面的動向。眼見著對方的第二波進攻已經組織完畢,自己一方的防守士卒卻依然提不起任何精神來,不由得大喝道:“你們都怎么啦?是不是大都督剛一離開,你們就忘記了他平日里的教誨嗎?是不是被眼前敵人的強大,給嚇破了膽了!”

    “不是!”薛仁貴身邊的一名普通士卒淚流滿面地高聲喊道:“我們只是想不通,為什么像大都督這樣的人,老天爺卻要早早的便讓他離開!一想到再也見不到大都督,我的心里就像刀絞一樣的疼!”

    “光是疼有個屁用!難道你們就不知道大都督為什么會突然間身染重病,最終導致不治身亡嗎?還不是因為他放心不下你們這些被敵人包圍的士卒!如果不是因為我們被圍困在各個城池之內,大都督便不會帶兵出征,不帶兵出征就不會造成這個后果。你們要時刻牢記住,大都督是為了你們、為了這些個城池、為了我大唐的國威不受侵犯才會撒手人寰的。為了不讓大都督死不瞑目,我們就是拼光了所有的人,也不能讓高句麗侵占我們的城池。我們要讓大都督的在天之靈看到,我們并沒有因為他的離去,而放棄他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土地,我們還在為了他的理想而作戰!你們都聽到沒有?”說到這里,豆大的淚珠溢出薛仁貴的眼窩,滾落在地上。

    “誓死保衛襄平城!誓死也要把高麗棒子趕回老家去!”

    看到士卒們的士氣終于有被提升起來,薛仁貴的心情這才稍有好轉。高高舉起手中的劍,高聲喊道:“高麗棒子的第二波進攻馬上便要到來,讓他們看看我大唐軍威吧!”

    日落時分,高句麗方面在起了十余波攻擊,付出了近四千人的傷亡代價后,仍舊沒能攻占襄平城,無奈之余只好暫時退兵,留待來日再戰。

    襄平城內,經過一天的鏖戰,雖說始終沒有讓對方靠近城牆,但是一天下來,仍舊有五百多名士卒受傷。高句麗方面在吃過一次神威大炮的虧以后,便不再采用密集進攻的陣型,這也使得神威大炮的功效無法得到充分的揮。等到靠近護城河,高句麗的士卒再次聚集到一起進攻的時候,由于角度的問題,神威大炮根本就無法打到對方。否則的話也不至于會造成五百多人的傷亡。

    夜間,薛仁貴來到城牆之上巡視的時候,見到一群士卒正圍在一門神威大炮前爭論著什么,便走上前去詢問。一名士卒告訴他,他們正在討論怎樣才能讓神威大炮的射程可以調近,這樣一來就可以轟擊聚集在護城河附近的攻城士卒。薛仁貴對于神威大炮的使用原理并不是很清楚,于是便問士卒神威大炮是靠著什么射的,為何與原來的投石機完全的不一樣。當士卒向他解釋了神威大炮是如何射的以后,他稍作思索后提示士卒,弓箭要拉滿才能射的更遠,想必神威大炮也是這個原理,如果像拉弓射箭一樣,只用一般的力氣,是否就能使距離變得更近一些。如果不行的話,不妨再試一試太高大炮的射角度,對著天射箭,即便是再用力,弓箭也會落在身邊的。士卒們覺得薛仁貴的提示很有道理,便開始用石塊進行試驗,而薛仁貴則繼續沿著城牆巡視。

    第二天上午,當士卒們告訴薛仁貴,神威大炮近距離射擊的辦法已經試驗成功,并且准備大殺四方的時候,高句麗的軍隊卻沒有出現。不但如此,在接下來的三天里也依舊沒有出現。薛仁貴越想越覺得不對,連忙派出斥候前往高句麗大營附近偵察,到了夜間斥候這才返回,得到消息是高句麗的大營仍在,雖說到了做飯時間升起的炊煙的數量并未減少,但是整座軍營之內顯得太過冷清,貌似一座空營。

    薛仁貴立即意識到不對,一面派出快馬向沈陽方面送信,一面向利源城方面派出斥候。到了第二日下午,斥候回來報告,高句麗方面的十余萬大軍正在從三面圍攻利源城,攻勢之猛烈遠過當日攻擊襄平城。要知道當日進攻襄平城,高句麗可是只在東門外的一面城牆動了進攻。如今攻打利源縣城,卻是三面齊攻,看來是想拼盡全力拿下利源縣城。薛仁貴正在琢磨是否應該派出援兵支援利源縣城,按說利源縣城內有柴紹以及秦瓊兩名上將坐鎮,而且城中的兵力并不比自己這里少,應該不會有什么問題。但是他們畢竟不是遼王殿下麾下的將領,如若他們再出什么意外,自己這個大唐遼東地區的前線總指揮,總是難逃干系。

    就在他為這件事糾結之時,意外的收到了沈陽方面的命令,命令他兩日后率領一萬士卒攜帶上十門神威大炮,趕往利源縣城外東南六十里的地方設伏。另外兩日內將會有一千枚地雷送到襄平城內,屆時負責運送地雷的士卒將隨同他一同前往設伏地點負責埋設地雷。另外,襄平城內的其余士卒,除留下一千名士卒負責守城以外,其余人馬一律于兩日內到達利源城外東北六十八里處的劉家寨待命。

    看到這一指令,薛仁貴感覺到這是准備對高句麗進攻利源縣城的十几萬部隊動殲滅戰,否則不會采取這樣的進攻方式。但是他又有些納悶兒,以目前的兵力來看,大唐方面已經拿不出足夠的兵力與高句麗進行正面交戰了。如果不是因為送信之人是李靖的親兵隊長,他甚至要懷疑,這是否是高句麗方面使出的計謀。
藍雙魚 發表於 2011-2-5 19:06
第二十二章 反攻與糾結

    盡管已經確認了這個命令不會有假,薛仁貴還是下意識的隨口問了一句:“大將軍(李靖)為何要選擇這個時間與高句麗決戰?”

    那名李靖的親衛隊長也沒有多想,隨口說道:“是遼王殿下制定的作戰計划。當時為了避免泄露機密,只有殿下和大將軍以及我們兩個親衛隊長在場。計划制定完畢以后,郝隊長負責去給柴大將軍送信,我則被派往了這里。”

    “哦,原來是殿下親自制定的計划,難怪……”薛仁貴隨口應道。但是話剛說了一半,突然間反應過來:他說的是遼王殿下親自指定的計划!心臟在這個時候突然間猛地一陣加,心跳一瞬間過一百二。用略帶顫抖的聲音問道:“你剛才說的是……殿下親自制定的?難道說殿下他……殿下他安然無恙?!”

    親衛隊長此時也意識到自己說順了嘴了,不過想想眼前的這位在營州大都督府的地位,僅次于遼王殿下和大將軍李靖,似乎也沒有繼續隱瞞下去的必要。于是說道:“這不過是遼王殿下的計謀罷了。當初遼王殿下斷定高麗棒子已經有了退兵的打算,于是便借著生病設下這一計,目的就是把他們全部留在這里。”

    薛仁貴以手撫胸說道:“殿下的這個計策可是把我們這些個做屬下的嚇得夠嗆啊!你是不知道,當得知這個消息以后,士卒們的士氣有多么的低沉,就連這襄平城都差點失守。現在想起來還有些后怕。”

    親衛隊長聽后微微一笑,說道:“將軍有所不知,當時沈陽城內傳出這個消息的時候,對于城內的百姓造成的恐慌有多么的眼中。只一天的時間,便有數千人爭先恐后的逃離沈陽城。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如果不這樣的話,高麗棒子們也就不會相信了。”

    薛仁貴點了點頭,暗自想道:還真是這么回事!要想騙過對方,就先要讓自己都相信這件事是真的。好像很久以前,遼王殿下在一次演練的時候,就曾經這么說過。想不到今次他還真的這么做了!

    利源縣城內,柴紹也接到了來自沈陽城的最新指令,要求他們伺機退出利源縣城,并且在兩天內抵達指定地點等候進一步的命令。在接到這個命令以后。柴紹和秦瓊的第一反應是疑惑不解,若非送信之人是郝童的話,只怕他們會直接下令將之擒下,一通嚴刑逼問是不可避免的。在郝童的解釋下,兩個人才知道原來李恪并沒有死。和薛仁貴剛得到消息時的反應一樣,兩個人一下子也愣住了。當郝童告訴他們,李恪不但沒有死而且現在還活蹦亂跳的,這個作戰計划就是他和李靖一同制定的的時候,他們這才算緩了過來。兩個人不約而同的互相看了一眼:這家伙真是嚇死人不償命!這么出格的想法都能用得出來。不過由不得不佩服他的聰明才智,如果不是他想出這么個計策來的話,只怕此刻高句麗早就已經撤兵了。

    既然是他制定的作戰方案,他們二人自然不會提出疑問和反對意見,只管照著執行便可以了。

    利源縣城內的百姓,早在雙方交戰之初,就已經按照李恪的安排,撤出了這里,搬遷到西面更加靠近營州的縣城。此時的利源縣城內只有大唐的官兵,以及一千多名自愿留下來協助官兵守城的青壯。沒有拖老攜幼的百姓一同撤離,此番的撤離行動便變得簡單了許多。第二天黃昏時分,趁著高句麗攻打城池一天未果,收兵回營的空隙,柴紹吩咐士卒在城頭安排好用于迷惑對方的草人后,率領隊伍人銜枚、馬上嚼的悄悄從北門撤離。

    第二天上午,當高句麗再度起進攻時,這才現利源城居然已經成為了一座空城。這一現不僅沒有令剛剛不費一兵一卒,便占領了利源城的高句麗主將高興,反倒氣得他暴跳如雷。煮熟了的鴨子,居然就這么讓他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溜走了,這能不令他暴跳如雷嗎。要知道當初他可是為了降低守城的大唐官兵的抵抗意志,才故意制定出圍三缺一的計策的,原本的計划是讓對方在感覺到難以守住利源城的時候會選擇撤兵。而高句麗方面則可以乘機尾隨追殺。誰知道對方居然在自己的鼻子底下悄無聲息的便溜走了,而自己一方卻沒有任何察覺。最為令人氣惱的是,自己一方居然還像個傻子一般的,大張旗鼓的進行攻城戰,白白的浪費了那么多的弓箭和投石車專用的石材。這要是讓人知道了,還不活活的笑掉大牙!這可是他從軍十几年來,從來都沒有遇到過的事情。

    在手下將領的百般勸組織下,他這才放棄了率隊追趕上去消滅對方的念頭。但是他仍舊在下令處死了失職的几名斥候以后,心里才多多少少的減少了一份怒氣。

    回到自己的房中,高句麗的主將開始思考下一步的動向。雖說已經拿下了利源城,但是他并沒有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他清楚地知道,利源城并非他打下來的,而是對方主動讓出來的。如果對方選擇堅守城池的話,即便是自己拼盡全力,也休想在短時間內拿下這座縣城。

    可是對方為什么會突然間選擇放棄守城呢?雖說自己一方攻城非常猛烈,但是就前三天的效果來看,十分的不理想。基本上就沒有給對方造成多大的傷亡,倒是自己這一方損失比較嚴重,連續兩天的攻城,使自己失去了將近六千士卒。原本自己還想著要打一場持久戰呢,想不到對方居然這么無恥的逃跑了。這還是傳言中無敵的大唐軍隊嗎?他們這么做一定是有什么自己并不知道的原因的!一定是這個樣子的!可是會是什么原因呢?忽然間眼前一亮:有了!他們守城最為犀利的裝備,就是那種會出巨響的投石車。自己曾經仔細的看過傷亡在這種投石車下的士卒們的傷口,都是被鐵器划傷的。他們的投石車用的不是普通的石材,而是用鐵器制造出來的球型。這是多么奢侈的行為啊!三天的攻城戰,他們至少投擲了上千顆這種鐵制投石,這可是上萬斤的鐵啊!足以令自己手下的士卒們換一遍裝備了。難道說大唐的鐵已經多到用不完的地步了嗎?!……一定是他們消耗光了這種鐵制的投石,這才選擇退兵的!肯定是這樣!

    現在自己該如何做出抉擇呢?通往沈陽城的通道已經打開,只要三天自己的十萬大軍便可以抵達沈陽城下,多么誘人的想法啊!唉……區區一座利源縣城,就令自己的十萬大軍無可奈何,沈陽城這種更加堅固的城牆勢必會比這里更加的難以攻克。而沈陽城外還有數股大唐的軍隊在虎視眈眈的盯著自己,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會被他們咬上一口啊!

    反過頭來繼續攻打襄平城?逐一的把除掉沈陽城外的各個城池以后,再兵合一處攻打沈陽?如果真的如此的話,只怕是大唐會從內部派出大量的援兵來了。唉……真后悔當初聽信了部下的話,分兵同時攻打五座城池。如果當初兵合一處的話,只怕是現在的沈陽城都已經落到了自己的手中……
藍雙魚 發表於 2011-2-5 19:06
第二十三章 破敵 一

    在無限糾結中,高句麗的主將度過了兩天的時間。也徹底的浪費了兩天時間,浪費了原本可以讓他以及手下十萬將士平安撤離的兩天。雖說他在這兩天的時間里,也曾經多次派出前往沈陽方面探聽消息的斥候,但是這些個斥候全部都是有來無回。對此正處于無限糾結中的他,并沒有對此事產生足夠重視。在他看來,大唐方面雖然沒有足夠的兵力動反攻,但是連起碼的攔截自己一方的斥候探聽消息都做不到的話,那才是真正的不正常。

    兩天過后,他終于艱難的做出了一項決定,那就是派出一支五千人的先鋒隊伍,去了解一下沈陽方面的情況。如果沒有可乘之機,便轉頭去攻打襄平城。只要把利源和襄平兩座城池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這一次出征就不算是白來一趟。

    利源城北門外不到十里的地方,有一座不算太高的土坡,名為亂石崗,充氣量也就有個七八丈高,土坡上林木茂盛,一直向四面延伸下去。在那個時代,人口相對稀少,到處都是一望無際的原始森林。利源通往沈陽的官道便從土坡中比較低的地方穿過。這種地形對于伸出遼東的高句麗士卒來說,到處都可以看到,再說這里的地勢一點也不險峻,所以他們根本就沒太在意。只是派出在前面探路的斥候,向林中射去几支響箭,驚起一群正在林內歇息的飛鳥,便繼續向前探索。

    此刻的亂石崗內,正埋伏著大量的唐軍。其中一部分唐軍的手中,正拿著裝有飛鳥的鳥籠,聽到響箭在附近響起,便打開鳥籠放出里面的飛鳥,以此來混淆對方探路斥候的視聽。

    穿過這片樹林,探路的斥候三人繼續前行,一人原路返回通知后面的大部隊沒有現任何異常,可以放心通過。

    眼看便要穿過亂石崗的時候,走在前面的高句麗士卒,突然間調入到一個巨大的陷阱之中。唐軍當初設計這個陷阱的時候,動了一番心思,陷阱上面的覆蓋物要達到至少三十人以上同時踩在上面,才會產生作用。所以這個長八丈,寬過五丈,深三丈的巨大陷阱。布滿了削尖的巨木的陷阱,一下子便使得至少四十名以上的高句麗士卒落入其中,后面的士卒在措不及防之下,一時剎不住腳或者是已經及時停住,卻被后面不了解情況的人生生的給擠下去的人大有人在。

    前面的突狀況,使得士卒們一時間顯得有些慌亂。還不等后面的軍官趕過來,兩旁的山林里突然間人頭攢動,緊接著便是漫天的箭雨襲來,頃刻間尚處于混亂狀態的高句麗士卒便倒下了一大片。剩下的士卒則四處亂竄,想找個可以躲藏的地方。可是兩旁就是說高不高,一下子又爬不上去的個小斜坡,而官道上更是連個能藏下腦袋的石頭都見不到。

    這時唐軍暫時停止了箭襲,開始喊話,只要放下武器并且把手高高的舉過頭頂,便可以活命。否則的話,五息過后將再次遭受箭雨襲擊。眼見著逃無可逃,一些個士卒開始放下手中的武器,乖乖的把手舉過頭頂。走在隊伍后列的高句麗士卒見到情況不對,轉身便向往回跑。就在這時,剛剛經過的路面上突然間出現几根粗聲,隨著粗繩的升起,一個絲毫不小于隊伍前面的陷阱,呈現在了高句麗士卒的面前。跑在隊伍前面的士卒們由于事出突然,當現不對的時候,想收腳已經來不及,尖叫著落盡滿地都是削尖了頭的木樁的坑底。一陣下餃子般的掉進去上百人以后,后面的人這才算是止住了腳步。

    前后兩頭被堵,左右兩方又是不停地弓箭襲擊。在損失了大半人馬以后,剩下的高句麗士卒只有無奈的選擇了投降。當唐軍的士卒前來抓俘虜的時候,才得知對方的主將已經在眼見沒有挽回的余地的時候,拔出腰間的佩劍自刎身亡。

    整場戰斗從高句麗士卒掉進陷阱到所有人投降,乃至擒獲所有俘虜,一共歷時不過半個多時辰。這一役共殲敵兩千三百余人,擒獲俘虜兩千六百余人,只有三位在前面探路的斥候,由于距離大部隊較遠,已經出了唐軍設伏的范圍,在見到大部隊遇襲后,更是在第一時間遠遠地跑開,這才算免于當場被擒的命運。

    把高句麗所有的陣亡士卒都投入兩個陷阱之內,并且把陷阱填埋平整以后,大唐的士卒再一次隱沒于山林之中。如果不是親眼目睹的話,很難令人相信此前這里剛剛生過一場上萬人的交戰。

    利源縣城內,高句麗的主將有些坐立不安。整整的一天了,不但派出去的五千先鋒沒有任何消息傳回,就連游弋在縣城周圍五十里以內的大量斥候,也是一個返回的都沒有。出現這種情況,通常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自己一方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被對方重重包圍。不過有一點他始終沒有搞明白,整個遼東地區,大唐的部隊一共不過區區的八到九萬人,除去一些必須要守衛的關隘以外,可以調用的人馬絕對不過六萬,再減去正在和自己一方對峙的兩座城池內的至少一萬人馬,就只剩下五萬左右的人馬了,他們怎么就敢用這么點人馬來圍困自己的十萬大軍呢!?而且根據細作的情報,距離遼東最近的大唐的都督府------河間府,根本就沒有任何調兵的舉動。這就更加的令他難以琢磨透對方到底有何打算。

    在日落時分還沒有探馬回來的時候,他就想下令全軍趁著夜色開拔,返回到之前設在襄平城外的大營,又怕大唐方面會趁著夜色對自己動襲擊,只好放棄了這一打算。說實話,在沒有和大唐主力進行一場面對面的正面交鋒之前,他實在是不甘心就這么退兵。如果這話要是傳到京城去,那些個從來沒有上過戰場打過仗的文官們,指不定會怎么刁難自己呢。自己從軍十几年來,這還是第一次遇到勝也彷徨,進退維谷,難以下定決心的情況。也許是這些年來一直在外征戰,身心俱疲的具體表現吧。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高句麗的主將尚在睡眠之中,一名低級軍官急匆匆的跑進來報告:利源城四周都現有大量的唐軍身影,由于天色尚暗,還無法確定對方有多少人圍城。

    原本還有些犯迷糊的高句麗主將聽到這個消息后,立即翻身從床上爬了起來,一把揪住對方的領口,厲聲問道:“你是否看錯?!如果敢在這里謊報軍情,當心我砍掉你的腦袋!”

    “小的所說句句是真,大將軍若是不信,可以到城頭觀看!”

    一炷香后,在手下眾將領的陪同下,高句麗的主將登上了難免的城牆,抬眼向外張望。此時天色已經漸漸大亮,只見到城外甚至都不到五里的地點,烏壓壓一片人頭攢動的大唐軍隊,此刻已經排好了陣型,隨時都可以對利源城動進攻。

    雖然驚詫對方居然可以在不聲不響的情況下,來到城外擺開陣型。但是看樣子對方不過是一萬人馬左右,這么點人馬也想攻打自己一方十萬余眾把守的城池,簡直是痴人說夢一般。

    回到設置在利源縣衙內的臨時中軍大帳,去其余三面探查敵情的將領也已經來到,和南面几乎相同,都不過是萬余人馬圍于城門外不到五里的地點。

    對方充其量不過五萬人馬到頭了,居然敢于攻打兵力高過他一倍的城池,對方的將領不知道是不是腦袋里進水了!這是高句麗方面所有將領的心聲。還不等主將開口,下面站出十几位將領紛紛要求帶兵出城教訓一番不知好歹的唐軍,讓他們知道知道高句麗的軍隊,并非他們認為的那般無能。

    高句麗的主將用目光在眾將官的眼前掃過,目光中帶著几分贊許。就在他將要開口之時,有士卒快步跑了進來報告:唐軍方面的主將在城下喊話,要求與高句麗的主將對話。

    高句麗的主將聽完報告以后,嘴角微微的上翹,說道:“對方既然提出要求,我們不妨一同前往,看看這個無知狂妄的唐軍主將長得什么樣子吧。”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藍雙魚

LV:7 大臣

追蹤
  • 12

    主題

  • 10409

    回文

  • 1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