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賊王]我看海賊王

 
gromith 2011-10-18 13:43:33 發表於 動漫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5 11628
gromith 發表於 2011-11-8 01:26
16 新世界及世代交替(三)

前面曾提到,今日的美國,已經不復是年輕的社會。何以見得?因為Steve Jobs也以海賊自居。也就是說,即使是在美國社會,當權者、既得利益者的結構體,也是進步的一大阻力,各位可以從Steve的傳記裡看得到。當然,也因為蘋果後來的成功,看到美國還是保有年輕的心。事實上,年輕人的力量還足以抗衡這個結構的慣性,這方面,是東方社會所不及的。

日本的狹隘,除了地理限制外,還有文化潔癖,以及著重傳統的社會關係網路。我們社會裡,除了沒有文化潔癖,其它兩項都一樣,另外還得加上三手傳播的損耗。海賊王代表的那六百年想像,對東方世界來說,終究只是想像,還是真有機會發生結構性的改變?

我想可能的機會,在Internet。

Internet所帶來的革命之一,是知情權和話語權下放到個人手裡。之二是,人和人的連繫可以繞過現有的關係網路。換言之,世界文本的書寫和社會關係的連結,每個人都有了實質的自主權。

文本書寫的自主權,可讓文明不再由國家、教育、商業機器操控,不再有空白或隱藏的歷史、事件或知識;不易被商業推動的宣傳迷惑。人們可以得到更多的真實,或者說更接近真實,有更好的識別力及智慧。不過,當然,有了權利不表示有能力。記得雷利怎麼說的?要親自走完偉大航道,才能理解歷史文本真義,而且每個人解讀是不同的。

社會關係的自主權,可以擺脫既有的政治、商業機器操控,找到你要找的人:或是nakama伙伴,或是追求屬於你的“浪漫”,或是你的商品購買者。

這些也是為什麼中國政府那麼害怕internet的原因。
gromith 發表於 2011-11-8 21:29
本帖最後由 gromith 於 2011-11-9 19:45 編輯

17 準備工作:3D2Y(一)

魯夫經歷一連串失敗後,接受了雷利的建議,向伙伴們發出3D2Y的密語。

現在新世代,有了像internet這樣的新工具和新機會,是前人所不能想像的。地理限制變小了,權力機器縮水,知識訊息傳播更快更多,人的交流更頻繁。準備工作輕鬆多了。

前面提過曾流行的「老二哲學」,就是一個失去流通性社會裡具代表性的生存之道。老二意思是,千萬別走在前面,看別人怎麼做,再挑個保險的隊伍跟上,專心當個老二。結果這位「老二先生」最近抱怨他大學母校死板的教育,沒有教學生“創新”。豈不怪哉?

比較慘的是,我們的媒體不明究理,還把這說法當回事。台灣現在到處講創意、創新,這兩個字只不過是商人/官方想得到立即可用,創造經濟財富、政績或炫耀品味的功利商品而已。不然,我們的升學主義、文憑主義怎麼仍是市場主流?海賊可不是升學考試考出來的。

從現代主義,新古典主義,解構主義,後現代主義,到現在最流行的極簡主義,台灣設計界或學院一直都緊跟著隊伍。但和其它文化「在地化」的結果一樣,主義到這裡只是一個流行風格的唬人代名詞。(沒聽過的朋友其實也不用擔心落伍,你並沒有錯過什麼。)

事實上,我們的歷史文本裡,根本沒有這些主義的土壤,因為「老二哲學」產生不了主義,我們並沒有主意,我們有功利。

可以想像雷利和羅傑在酒足飯後的閒聊,大約像下面這樣:

雷:船長,聽說最近東海那個二號島,想開始全民學習當海賊。
羅:哦,那很好啊!那是哪個島?我們去過嗎?
雷:船長您沒去過,我去採買過幾次。他們其實一直是我們的補給島,像船上的GPS,notebook什麼的,一部份是向他們買的。
羅:嗯,那他們為什麼想改做海賊?
雷:應該是他們覺得賺得太少了,那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毛利很低。他們大概認為,當海賊比較有賺頭。此外,他們的年輕人最近常把熱血、伙伴、友情、霸氣掛在嘴邊。他們也開始研究各種果實的原理,想創造出新的果實能力,希望能在新世界奪得一席之地。
羅:那他們打算向哪個航道出發?
雷:他們正在收集各個海賊團的日誌,想找一條最安全的航道。
羅:醬子啊…,唔?他們真的明白做海賊的義意嗎?
雷:嗯…,他們大概覺的海賊和跑船的意思是一樣的,只是旗子更酷一點,錢更多一點。
羅:呵,那他們應該把海賊王重看幾遍…
gromith 發表於 2011-11-9 14:13
本帖最後由 gromith 於 2011-11-10 14:29 編輯

18 準備工作:3D2Y(二)

記得有這麼個說法,因人猿開始直立行走,使雌性人猿懷孕受限於重力、骨盆及產道大小,所以生出來的胎兒尚不成熟(提早出生),需要較其它動物更長的時間照顧。小猿等到性成熟的時間,也比其它動物來的晚,是晚熟的物種。

現今社會對下一代的教養時間也越來越長,以往的社會,十五六歲就算是成人了。到了二十多歲,就可以是歷史上具有影響力的風雲人物。(魯夫十七歲出航,不到二十歲,就是海賊王候選人了。)

這兩天看到BBC Knowledge頻道,一位法國年輕人,16歲開始到動物園當長臂猿的義工,18歲飛到婆羅洲成立一個保護長臂猿基金會,以及一個電台,至今十年,成為當地重要動物保護組織領導人物。

再看到現今中國社會,二十歲不到的小青年躍躍欲試;三十歲青年如果還不是經理或協理級人物,那就得承受同輩的異樣眼光;三十五歲就得開始當上企業老總了,不然會被視為失敗者。當然,他們社會裡成長催熟的壓力,是十分不健康的功利導向。

與其它社會相形之下,我們晚熟得多了。不僅因為前文所說的,來自上一代社會結構性阻礙,也有新一代自我消長的因素。

自我消長的現象,可以從延長就學時間觀察得出來。高等教育裡,研究所的目的在學術知識領域的探究,這是一種少數人,需要特別興趣才能有所成的。然而現今我們的研究所,已成為年輕人延後工作的避風港,或者是做為和老闆討更多薪水的手段。教育機器做為一種賺錢工具,當然全力配合,雨後春筍的冒出來,管它好筍壞筍。

這樣消費性教育,也只是消費性文化一環,並不會帶來文化的成長,更不會出現新的看法,或者稍微深刻的看法。當終於畢業進入職場,又投入了另一個消費市場的循環。於是我們會在媒體上看到,知識有限、言語匱乏的年輕記者,比手畫腳,膚淺的報導著腥膻的新聞,敢衝敢說、巨細彌遺-他們也只能做這個。於是我們不停的消費新聞,滿足快感。因為我們沒有主意,只有功利。

上一輩控制著結構,下一輩自我消長於消費文化。這樣趨同演化下,失去了文化自主性,那麼,新的文化何來呢?只能不斷的從外國輸入,然後「在地化」被屍骨無存的消費掉。
gromith 發表於 2011-11-9 21:46
本帖最後由 gromith 於 2011-11-18 20:12 編輯

19 準備工作:3D2Y(三)

一些四五年級生,偶爾會懷念「校園民歌」時光,總是覺得那是青春和想像力揮舞的年代-雖然很幼稚。魏德聖的「海角七號」大受歡迎,說出自己的故事,社會認同感很高-雖然也很幼稚。

這“精神感應”可能來自集體記憶,以及集體期待,通常不會來自外來文化。

海賊王在日本社會有很大的迴響,就是能表現出這樣的感應,可能還超出期待。如果海賊王的創作者,沒有對自身歷史及世界歷史有深刻的了解和看法,可能不會有那麼精采的作品出來。另一方面,光是有看法還不夠,得會說故事,還能畫的出來。

相對的,海賊王在台灣社會只是一部好看的卡通,不會有什麼迴響。因為海賊王故事的內在基礎-日本現代化的歷史,以及對現代化文明的想像與期待-並不在我們的集體記憶裡,當然也沒有我們的期待。這是“他們”的故事。

二戰後到二十年以前,台灣的主要文化輸入國是美國,現在是日本。以美國為師,基本上是向現代化時程相差一百年的老師學習,根本對不上話。以日本為師,差了五十年,傳統上有同源,而且還曾經是母國,對話容易多了。

如今,卡娃伊已經是現在的主流審美觀;動漫不用說;飲食、服飾、語言、流行、電視節目等等,無不受日本影響,全部「在地化」了。這是文化弱勢的必然結果。

即使如此,無論美國或日本,這些「在地化」前的母文化,和我們的集體記憶與期待,是脫離的。這是我們「老二哲學」的代價,過於依賴領隊,使我們缺乏對未來的想像力,甚至失去了記憶。

這樣看來,對想接班的新世代來說,要準備的工作還不少。
gromith 發表於 2011-11-11 23:35
本帖最後由 gromith 於 2011-11-18 20:15 編輯

20 過去和未來的想像(一)

清朝初年,三百多年前,福州的一座火藥庫爆了,皇帝要地方政府自行把火藥補回來,於是有一位文人自告奮勇出海採辦,當時自然是無動力帆船,也沒有可樂炮(Sunny號專利),所以航行得靠季風及海流前進。出發地是廈門,目的地是,台灣的北投。這篇文字記錄,是少有關於早期台灣的民間記錄,平實中懇,是郁永河寫的「稗海紀遊」。

在看到這本書前,我根本無法對台灣在「福爾摩沙」時期有太多想像。那個時期除了台南府城一帶,其它地方還都是原住民的領域;地理樣貌和現在也大不相同;旅程困難,超過想像。

歷史空白在這裡得到一點點安慰。

台灣的原住民沒有文字,即使有考古人類學之助,有荷蘭人的巴達維亞日誌,我們對過去的還是缺乏第一人稱的想像。過去的人是怎麼思考的?他們的價值判斷和反應是如何?像郁永河這樣的“士大夫”還願意來到蠻荒之地,冒生命之險當個「旅行作家」,著實不易了。旅行家所留下的記錄,也只能為集體記憶復原幫上一點忙,很有限的。

事實上這樣的例子,還稱不上是冒險家。
如果鄭芝龍有留下日誌,那日誌就是真實版的海賊王故事了。
gromith 發表於 2011-11-12 23:07
本帖最後由 gromith 於 2011-11-18 20:27 編輯

21 過去和未來的想像(二)

過去的“大中國”意識下,國民教育對台灣本地的歷史是刻意忽略的,尤其是日治時期;以中原漢文化為中心的態度下,原住民的歷史幾乎隻字不提(除了“抗日事件”)。我們讀的是一本被刪節、異位的歷史,這對我們這一代來說,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我們失去了絕大部份的集體記憶,或者說,集體記憶是不完整的。這是我們的歷史危機。

我是這樣想的:一個人生活於某個空間環境裡,那空間會在那個人身上留下痕跡,而那空間本身又包含其它人和萬物留下的痕跡。因這個空間而發生的痕跡就是集體記憶。這痕跡是種自然反應,可以是具像,亦可是抽象。

如果歷史文本被刪除,這痕跡還在,只是被我們扭曲到別的原因上。我們因此失去掌握真象的能力,於是發生錯誤的判斷。

現在,很多漢人開始關心原住民的“根”,一部份是浪漫之名,但我認為這代表人們想找回集體記憶。從之前對日治時期的回溯,現終於要接觸到大地之母了,於是想循著原住民的腳印溯溪而上。在Skypiea最後兩族和解,外人魯夫替他們再度敲響了鐘聲,不僅是和平之聲,也是承認在他們的vearth上發生的一切,是兩族共同的記憶。

也許魏德聖的「賽德克。巴萊」企圖在此吧?我們需要過去的想像。
shawnchen127 發表於 2011-11-13 17:25
分析的很精闢哩,請繼續加油摟~~~~~~~~
a51688103 發表於 2011-11-13 19:31
字海我要慢慢睇啦
1Y2M 發表於 2011-11-14 00:29
回覆 47# gromith

上隱了,請繼續,多寫點!
alan369 發表於 2011-11-14 01:08
很棒喔, 沒想到看海賊王, 也能夠如此發人省思
我是個沒遠見, 無法思考如此縝密的人, 常常無法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想法
真令人羨慕+佩服!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gromith

LV:3 士兵

追蹤
  • 2

    主題

  • 51

    回文

  • 1

    粉絲

200 字節以內
不支持自定義 Discuz! 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