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隋唐] 大唐神道 作者: 自掛西南枝(連載中)

文希林 2012-8-7 15:03:5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289 65857
weichang95 發表於 2012-10-11 00:11
本帖最後由 weichang95 於 2012-10-11 00:12 編輯

no、120 道教對外擴張第一步

    「仙師,接著說。朕聽著呢!」李世民發覺自己竟然一時興奮,打斷了黃俊明的話,頗有些不好意思的架勢。同時對著房玄齡和杜如晦使了個稍後再解釋的眼色。

    可房玄齡卻對李世民甩過來的眼色有些視而不見,直接開口說道:「方才聽仙師所言,在城內不設駐軍?」

    黃俊明沒想到房玄齡一句話就抓到了重點,當然就算房玄齡不說黃俊明也是要解釋的。「然,不知房大人可想過一個設立在邊境上的城池,都在兩方軍隊的輻射範圍之內,若我大唐再此城駐軍突厥人可會統一?」

    「這。。。不能!」房玄齡略一想也瞭解了不設駐軍的原因,既然是在兩國邊境中間設立城池,若是大唐駐軍肯定給突厥人一個這個城池是大唐的信號。但是這城池又在兩國邊境之間,突厥人也會認定這個城池會是大唐向突厥方向設立的一個敵對城堡。雖然兩國軍隊都能掌控邊境,可此舉卻昭示著大唐軍隊向著突厥方向跨出了一大步。極易引發戰爭和衝突。戰爭一起,別說商人的安危得不到保障,恐怕連建立此城的必要性也就沒有了,如此便是極大的浪費。

    可如果兩國共管,那更是不可能,一個城市裡兩個國家的軍隊互相在一起,別說日常的生活習慣不同,單說兩國之間的血仇。就不可能不讓兩國守軍發生衝突。況且當兵的多是火爆脾氣,血氣方剛。突厥軍又散漫無常。不同的環境下定然也會擾亂所期待的商旅秩序。

    「那敢問仙師,難道此城一旦建立真的無人管理?這樣豈不是亂了套?」杜如晦緩緩開口說道。

    「大人可知商業聯盟?」黃俊明自信的說道。

    「商業聯盟?何為商業聯盟?」杜如晦不解的問。

    「商業聯盟就是指所有商戶聯合到一起,達到共同進退。資源共享的一種方式。拿貧道說的商城來說,就是商人們以國家關係為紐帶,互相支持,和衷共濟。如此一來便能左右和制定市場價格,又能避免自己內部的惡性競爭,增強對外的競爭力。如果再由國家稍微領導一下。想必眾志成城,團結一致就不會在與突厥的貿易中吃虧。」黃俊明所說的國家領導,李世民自然心神領會。走到房玄齡杜如晦旁邊開始對著二人耳語起來。

    隨著李世民的解釋。房玄齡杜如晦二人的神色逐漸變得凝重起來,甚至連呼吸也變得有些急促,顯然聽出了對國家的好處。從戰爭中走過的他們還從未想到能利用其商人來參與一場戰爭,原本的哪一點疑惑也慢慢的消散了。看向黃俊明的眼光也有點不同起來。誰能想到一個道士竟然對商業和戰爭有所研究?

    雖然說黃俊明的這點商業觀念和戰爭觀念放到現在也就是個中學生的水平,可在這大唐,卻給這唐初的掌權者們帶來極大的震撼,畢竟在他們的心裡商就是商,兵就是兵。士、農、工、商、兵的觀念早在他們心中已經刻畫的完全了。從來沒想過像黃俊明一樣給這些階層再添些彩妝。

    黃俊明被房玄齡杜如晦兩個歷史名臣看的有些不好意思起來。自己的那點斤兩自己是最清楚不過的,被這兩人這麼看來看去。是在是有點慚愧。實在是受不住二人的眼光,黃俊明開口說道:「陛下,若真建立了這商城。還請陛下允許我道教在城內立觀傳經!」

    黃俊明這麼一打岔,李世民自然又想到了黃俊明說過的情報方面。用疑惑的眼光向著黃俊明看去,似乎想讓黃俊明自己解釋清楚。

    黃俊明也不含糊。整理了一下語言開始說道:「道生萬物,突厥人也由道所生,如今卻背離了大道。貧道覺得我玄門之士有必要去將這些背離了大道的人規引到正道上。」

    黃俊明說的可是義正言辭,事實上黃俊明也僅僅是想藉著這個由頭在外建立一個道教的據點罷了,畢竟早晚道教都是要與異族,與異教打交道的。接觸的越早,就越會積累下經驗。為日後早作打算。姑且算是一個道教人士的實習基地。

    「仙師,在城內建道觀倒也無可厚非,可是傳教發展信徒的話是不是有些困難了些?」李世民出言問道。

    「陛下可知突厥人信奉什麼?」黃俊明對著李世民反問道。

    很顯然,作為一直以來的對頭,李世民對突厥還是頗為瞭解的:「朕曾經聽聞,突厥每個部族之間信奉各有不同,大多是信奉豺狼虎豹等猛獸。」

    「陛下果然學識廣博!」黃俊明輕輕地拍了一下馬屁,無視掉李世民那有些小自豪的目光繼續說道:「不過陛下說的並不完全,昔日東夷九黎蚩尤部落在阪泉大戰之後,南遷為蠻,北遷為胡,而他們的信仰通過部落中的巫師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而這種信仰的根基便是萬物有靈。這種信仰的本意本是好的,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的開始變得充滿了血腥和不顧禮儀了起來。而其部族中的薩滿巫師無非也就是能夠做些驅邪占卜之類的活計罷了。相比之下我道教有著較為完整的系統,同時薩滿巫師能夠做到的事情對我玄門之士來說之士最基本的技能而已,貧道自然有信心在突厥之地發展我玄門聖學!」

    其實還有一點,黃俊明並沒有說,突厥人羨慕大唐的富庶和文化的昌盛,如果道教以一個傳授者的面目在突厥人之中傳播,肯定會吸引一大批人的目光,這就好比是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一樣。最初很多中國人便是仰慕西方國家的文化和富饒強大,而選擇信奉基督教,所以正因為這才使得基督教在中國境內迅速的傳播開來,為現在的昌盛奠定了基礎。不過這些東西黃俊明可不想說給李世民,有的時候一兩個理由就已經足夠。

    「既然,仙師有信心,那朕便允了!不過仙師朕還是有些擔心啊。」李世民所說的擔心,自然是擔心人員的安危,至於能不能傳教在李世民的心中可是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李世民對道教的信仰甚至沒有黃俊明對道教的信仰純粹。

    李世民的心意黃俊明自然也聽得懂,不過見李世民竟然將人員的安危放在首位,黃俊明也是頗感意外。於是黃俊明便從座位上起身,對著李世民行了一禮算是謝過了李世民的關心,隨後說道:「陛下請放心,如果不嘗試著走出去,怎能開拓更廣大的一片天地?」

    黃俊明的這句話,又是引來在場三人的一陣沉思。房玄齡似乎覺得黃俊明說的不僅僅是道教。還有其他的含義。「好!仙師好氣魄!朕也想帶著鐵甲之士向著國境之外走上那麼一遭!」李世民很是配合,對於他來說,黃俊明的言論可是說到了他的心坎上,對於大唐疆域外的土地李世民可使相當的眼饞啊。開疆擴土可是每一個帝王心中最想要做的事情。李世民的表現讓黃俊明又是一陣的竊喜,看來道教對外擴張的第一步算是有了著落。

    「陛下,貧道有罪,在這研究突厥之事的時候竟然想到了他處。實在是罪孽深重。」黃俊明心裡的想法很快就會被付諸實際,自然開心許多。題外話說完。黃俊明也得將這話題引回突厥身上,畢竟當下的主次黃俊明還是清楚的。

    「瞧,咱們都被仙師拐帶跑了。」李世民聽黃俊明這麼說,表情頓時一愣,嬉笑著對著幾人說道:「既然仙師主動承認錯誤,朕就罰仙師改日給朕和兩位愛卿各送一斤天仙茶,不知仙師可否接受?」

    李世民完全沒有追究的意思,現在的李世民心情可比一開始好了許多。黃俊明也樂得被李世民打劫,隨口接到:「貧道認罰!等中山王殿下從天仙宮回來時讓殿下帶來可好?」

    黃俊明此言一出,又是差點將話題引到旁處,在座的四個人,除了黃俊明這個道士之外,另三人家的孩子可都還在天仙宮玩泥巴呢,黃俊明不提還好這一提,自然又讓三人有些人心浮動。黃俊明也知道自己又說錯話了連忙告罪幾聲,便不再言語。

    李世民帶著房玄齡和杜如晦不住琢磨著怎樣給突厥人下絆子,正聊得火熱。黃俊明對此興趣可不算太大。畢竟現在來說對於怎樣對外傳道,可是黃俊明心中的頭等大事,李世民那邊就算沒有自己,也沒什麼事。就算按照歷史的本來面目去走,這渭水之盟也是對大唐有利的。黃俊明自然不用擔心。

    現在看上去,對外傳教一事已經擺上了檯面,實施也是時間問題。雖然大唐內部現有的道教流派黃俊明還沒有整合完畢,致使立即實施對外傳教有些困難,可黃俊明還是信心十足鬥志昂揚,畢竟千百年來沒有走出國門的道教在黃俊明的手裡有了向外擴張的一絲希望。黃俊明可是非常樂意做這個宗教擴張的領頭人和先驅者。
weichang95 發表於 2012-10-11 00:24
no、121 北斗星光

    渭水之盟一如歷史一樣,渭水便橋上,李世民和頡利斬白馬為盟立誓。隨著突厥軍逐次開拔離開大唐,所有唐人的心也隨著遠去的馬蹄放了下來。

    可突厥這麼一走,那些被突厥人擄了親人,掠了財產的民眾。卻成為了李世民心中的一疙瘩,若無突厥,誰願意背井離鄉,拋棄妻子。若無突厥,誰不願守著自己的三分田地過著收也憑天荒也憑天的生活。若無突厥,誰還會在這長安城下渭水河畔望著遠方不知毀壞成什麼樣的家鄉流淚?若無突厥,誰還會默默地準備縞素,祭奠亡人。

    突厥軍退了,壓在大唐人心上的石頭也被推搡到了一邊。受傷的心靈總是要撫慰的。自古以來,統治者為了安定民心。安定己心,最常常要做的事情就是請和尚或者是道士來一場幾天幾夜,幾十天幾十夜不停歇的法事。如今佛教式微。整個長安城的最大寺廟也就幾十個和尚。再者李世民還掛著天下玄門總領事的職位。作法一事理所應當的放到了道教頭上。

    而整個道教當中身份地位最高的,人在長安的。也就是黃俊明一個人了。這法事自然交由黃俊明來處理。不過按照李世民所想首先要先做七七四十九天的陽事道場,為的自然是祈福迎祥。隨後在做上七七四十九天的陰事道場,也就是所謂的『度亡道場』,可按照黃俊明一個人自然是忙不過來的。無論陽事道場還是陰事道場,黃俊明只需要做頭一天和最後一天的法事即可。這無疑就讓黃俊明輕鬆了不少。

    道教中,將為國為民。消災解難,祈福延壽,風調雨順,國運昌盛的表達心願和方法的儀式。統一摻雜在法事活動中。而道教的法事澤被稱作『齋醮』。在道教當中,最大,最隆重的齋醮一共分為三種,即『周天大醮』、『普天大醮』『羅天大醮』這三種法事參與的人數眾多,動用的人力,物力。財力巨大,場面極其宏大。不過一般來說這三種齋醮都是由國家舉辦,請德高望重的道士進行主持。基本上一場法事就要傾盡一省的資源。對於當下的大唐來說還是能省則省的。

    渭水河畔原本突厥駐軍的營地處搭起了檯子。青、紅、黃、白、黑五色旗按照五行排列,將法壇緊緊地包裹在中央,在往外則是北面的『坎』旗,西南的『坤』旗,正東的『震』旗,東南的『巽』旗,西北的『乾』旗。。。而在九宮旗之外,又按照天干地支的順序插了整整一圈的獸形旗。在這些旗幟之外。各種道家旗幟插滿了渭水兩旁。

    接連的雨天早就澆濕了差好的各色法旗,不過還好道教的法旗多是像大家見過的酒旗一樣,豎著垂下,一遇到大風。看上去也是十分的震撼,厚重中帶著一絲飄逸。

    等到一切基礎的豬呢比做完,在鐘鼓齊鳴,旌旗飄揚的場面之中,黃俊明帶著道士們一步一步的向著法壇走了過來。黃俊明單人獨身上台。靜靜地坐在準備好的蒲團上。台下六位德高望重的老道,按照六儀的站位依次坐好。再往外。則是按照九星站立的九位壯年道士,這九位道士的站位可是不一般。九人分別對應著天蓬星,天任星,天沖星,天輔星,天英星,天芮星,天柱星。天心星,天禽星。一旦法事開始。九人便會和著經文不斷順時針走動,若是有些眼力的朋友應當可以看出。這就是一個簡單的九宮八卦陣,九人分別處於九宮對應九星,行走時又通過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門。若是遇到特殊情況又可以直接便為八神陣1,端得是變幻莫測。

    再九人之外又分出十二位天干地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一切人手全然按照最高的齋醮舉辦,除了黃俊明和最內圈的六位老道不動之外,其他人都是要腳踏七星步,隨著黃俊明的唸誦經文而依陣行走的。

    「風起!云動!北斗立!」隨著遠處傳事道人的高和聲,在這風不停,雨不住連曙光也沒有來得及顯現的時候。這場齋醮的第一場,遍在眾人的注視中開始了。

    所謂的『北斗立』自然是要黃俊明和身外的六位老道齊聲誦讀《北斗經》,別看這誦經簡單,可卻要足足的吟誦七遍,並且要的是七遍《北斗經》頌畢,第一縷曙光正好要照在祭壇之上,這可是非常考驗道士們的星象術和大局觀的。不過今夜云多無星,更給七人的吟誦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咣!」隨著第一聲鐘響,七人開始吟誦了起來。

    《北斗經》全稱《太上玄靈北斗本命誕生真經》誦讀北斗經所為的就是消災渡厄,清淨身心,消除罪業,遠離諸禍。古時大家族的子孫在本命生辰之日,往往都要取一本北斗經誦讀。至於原因嘛,消災祈福是一,第二點古人認為北斗七星是造化之樞機,人神之住在,又回生注死之功效。所以在這齋醮的第一場誦讀北斗,為的就是要討這個綵頭。

    時間一點點的過去,經文已經誦讀了兩遍,這第三遍即將開始。兩遍之後的五遍只要是能夠背誦北斗經的道士或者居士都是可以誦讀的。也算是給自己討個綵頭。

    隨著誦經聲逐漸的變得有序洪亮,風雨也似乎也小了許多,直到第五遍的時候,似乎云彩也黯淡了不少,遠方天際露出幾縷星光,對於正在誦經的人們看到這種情形更是亢奮的跪在了地上2。雖說這星光並非北斗七星所發,但只要他是星光就足夠了。

    ———————————————————————————————————————————————————————

    1道教八神陣:直符、騰蛇、太陰、六和、勾陳(陰遁為白虎)、朱雀(陰遁為玄武)、九地、九天。分別位於八宮,陽遁順時針轉動,陰遁逆時針轉動。

    2見星光跪地一說:夜頌《北斗經》若北斗七星閃耀,見星光即三跪九叩。北鬥不顯而它星閃耀,需行跪禮。

    ps: 經文我就不寫了省的讓大家覺得我是湊字數。
weichang95 發表於 2012-10-11 00:26
no、122 武道危機

    對於《北斗經》黃俊明將誦讀的速度把握的還算準確,雖然不是用最後一個字迎來曙光卻也差不多。好在陰雨雖然有了消散的跡象但還有點陰沉。在云的遮掩下曙光的樣子還是有些讓人懵懵懂懂。

    隨著最後的一句經文的誦讀完畢,黃俊明總算可以喝口水歇上一歇了,這種大型的法事雖說是要連續幾天都要進行誦經,掐訣唸咒,踏罡步斗。可是人也要休息,否則的話給人祈福,自己沒準卻要讓他人做個陰事了。

    隨著北斗經的尾音逐漸遠去,原本莊重的鐘鼓聲漸漸變得歡快起來,就像是開幕式運動員入場之後的文藝節目一樣,整個道場四處的氣氛一下子活躍了起來。

    按照往常,想要買賣東西還是要去西市東市裡進行交易的,可現在卻是由政府開了個豁口,隨意擺攤,隨意買賣。至於城管之類的人物在這大唐可沒有。維持市場秩序可是由長安縣附屬各個坊中的武侯來進行客串的。

    至於武侯可不是平常大家所知道的公侯伯子男的那個侯,大唐的武侯事實上就是現在大家所熟知的片警,衙門裡的捕快就等同於是傳說中的刑偵隊。平日裡巡街緝盜可都是這些武侯們的日常工作。而大唐的武侯多數又是退伍的士兵所組成,威信和人品那是沒得說,可比某國的黑衣要好的多。

    黃俊明一身道袍雖然在這紛亂的人群中顯得有些扎眼,但是卻沒有多少人會去和他搭訕,黃俊明現在的工作可是異常的神聖的,一旦身處法事當中。所領頭的道士只能夠吃主辦方的飯食。與主辦方交談。其他人若是搭訕都會被作法事的道士們視作晦氣和不吉利。

    猛喝幾口將碗中的白粥下肚,黃俊明總算是來了點精氣神。一想一會還有十幾篇經文要背,黃俊明頓時就覺得頭疼。做陽事可比陰事困難的多,一個個禁忌讓黃俊明這個根基比較虛浮的道士有些厭煩的緊。

    隨著鐘聲的響起,黃俊明又不得不坐到了台上,隨著時間的推移《三官經》;《血湖經》;《十王經》;《灶經》;《皇經》;《鐵罐施食》。。。一連串經文從黃俊明的口中一字一句的傳向雲霄。時間也隨著一點點的隨著誦經的聲音一點一點的變換。黃俊明誦經有道士們一起應和,偶爾偷懶也是沒有關係的。可是單單坐在這又濕又潮的蒲團上,身上的濕衣一點一點的被陽光所蒸乾也是一種煎熬。

    雖然在誦讀這些經文中間也有些間隔,可在這個間隔參與法事的道士們卻不能離開自己的位置。只能眼巴巴的看著民眾們這邊買一個胡餅。那邊帶一個香囊。而自己卻或坐或站,不得有半點差池。或許這場法事對於其他道士而言是個永生難忘的機遇和挑戰,可對於黃俊明來說卻是一個永生難忘的煎熬。歸根結底,黃俊明還是沒有將自己全部融合進大唐道教當中去。

    雖說黃俊明自己從小就身在道教,可是在現代時的憊懶,讓黃俊明錯失了很多學習知識的良機。到了大唐之後,雖然有了好身份,大理想。自己也以為是在道教之中,可是基礎和底子在那裡擺著。苦的活計不願做,累的活計根本不用正眼去瞧。空有大理想。卻還是東用一個小聰明,西耍一點小算計。一切都由著自己的性子去做。這一切的一切都早就了現在他的難受和痛苦。坐著高聲朗誦一天的經文可不是好受的。1

    言歸正傳,黃俊明雖然被這經文搞得頭大心煩,卻也不得不裝著樣子堅持著。第一,自己的形象可不能因為這一次法事毀於一旦,第二,每次做法事都是一次傳道演教的機會。向著民眾宣揚道教普救天下蒼生,預測吉凶禍福,成敗興衰的一個最好的辦法。大唐的道教要是想更加的昌盛。每一次做法都是不可多得的機會。

    畢竟很多時候道教的想法還是很貼近民眾的生活的。比如說:國運不順,澇旱蝗蟲災禍不斷,戰火頻發。個人時運不濟,常常憂患,丟東西,和人爭鬥,和家中人不合,多病等等。而道教正可以通過做法。祈福迎祥消除災禍。而這法事是否管用,那就要看你個人是否虔誠了。道士唸經是替有所求的人而念。至於這有所求的人是否虔誠,是否懺悔自然影響著法事是否會成功。

    對於道士來說。誦經唸咒無論所求之人是否心誠,自身都是可以獲得功德的,也正因為此,道士們樂於做法而多餘收徒,畢竟收徒如果徒弟品行不佳那徒弟所帶來的業力師傅還要承擔的,這也是擔風險的事。哪有唸經誦咒做法事好。

    像這種法事的第一天其實可以算是最輕鬆的了。只需要唸經,唸經,再唸經。到了第二天沒準就是符篆齊飛,劍光閃爍了。而法事的左後一天,更是要燃放奏表,以求在法事期間所有的要求被天庭所允許。可這些東西都不是黃俊明想要考慮的事情,好不容易熬過了這一天的誦經,卻被李世民又請了過去。

    「仙師今日辛苦了。」李世民對著一臉憔悴的黃俊明問候道。同時示意身邊的小太監給黃俊明搬一個凳子。

    黃俊明這一天可是累了個夠嗆,雖然見有太監去搬凳子,但黃俊明還是一屁股直接坐到了地上,不顧李世民驚訝的目光,嘶啞著嗓子問道:「不知陛下喚貧道過來所謂何事?」

    「無他!」李世民笑了笑:「朕突然想起那日在渭水邊仙師好像是帶了將近兩千道士?據說還各個都會武?」

    黃俊明一聽也明白是怎麼一回事,兩千個會武的道士,在長安城附近就等同於是兩千的兵馬,一旦處理不好對於長安的威脅還是不小的,畢竟道士道袍一穿是沒人會過多在意的。但對於這一件事,李世民既然能將自己叫來,就證明他已經調查過了。所以黃俊明覺得還是直接實話實說的好:「回陛下,當日貧道帶了大約一千八百人,另外在天仙宮還留有五百弟子。這兩千餘人都有習武。」

    「唔。」李世民摸著自己的下巴,淡淡的說道:「仙師天仙宮的道士不研究道法經義,研究武藝做什麼?」

    「道教五術,山、醫、命、相、卜而這首位的山術既是武藝,所以弟子們研習武藝也是研究道法。」黃俊明不卑不亢的對著李世民回道,這個時候黃俊明可不能虛,這時候虛了很容易會被誤解成有所隱瞞。黃俊明可是深知這一點。「況且,當時實況緊急。貧道的天仙宮無論是從貧道這個仙長還是守門小道,可都是大唐人。」

    「好一個都是大唐人!」李世民拍著手讚道。「不過。。。」李世民頗有深意的對著黃俊明看去。黃俊明也知道李世民對此還是有些忌憚的。兩千多人說多不多說少不少,若是放在這長安城裡,或許翻個浪花都不太可能。可是兩千多有組織有紀律的人,恐怕就讓人有些膽寒了。

    李世民可是派人去瞭解過天仙宮的武道的。往常來說天仙宮的武道不足總數的一半,大多修煉養生功夫,雖然也修習了劍法,但那劍法在李世民看來用在這些道士手中實在是達不到傷人的效果。也就打不起什麼興趣。可是這次可不一般,在黃俊明幾天的嚴酷訓練下,天仙宮的道士的功夫無論是從力氣還是技巧上,全都提了一個等級。這在李世民的眼中可與精兵不相上下了,更加恐怖的是天仙宮從上至下,所有人都是如此,也就不得不讓李世民多做考慮。

    現在的黃俊明也知道,李世民的顧慮。可是要將這天仙宮的道士趕出去?送出去?根本不可能!現在的天仙宮在突厥來襲的這段時間可完全擰成了一股繩,除了師兄弟情誼,更多了一種戰友情,現在可是打不得分不得,就算真的將天仙宮的道士來一次大換血。先不說天仙宮的地位會在大唐的道教界中一落千丈。黃俊明自己也舍不得。可現在看來,李世民已經對天仙宮的武道產生了興趣,無論這個興趣是好是壞。黃俊明都得早作打算。

    ———————————————————————————————————————————————————————

    1對於這幾句話,西南想說,每次看穿越文主角總是很有上進心,西南就納悶了。難道穿越者的日子就是從牛逼到更牛逼比現實中的人強很多?西南只想寫一個大眾一點的穿越者一個和平常現代人差不多的穿越者。

    ps:情節有點趕了,本來打算將法事寫個幾章的,不過設定場面太宏大。西南腦殘手笨寫不出來,刪刪改改一下午也沒寫好,只得一筆跳過。希望大家見諒。另,明日雖然會在火車上度過,但不請假哦~已經將稿子準備完了。
weichang95 發表於 2012-10-11 00:28
no、123 儒家救世與有錯必罰

    「不知陛下覺得,我道教是出世還是入世的一個宗教?」黃俊明並沒有直接回答李世民的提問。緊盯著李世民的雙眼反問道。

    「這...」李世民有些遲疑。在他的眼中道教就是一個出世宗教,在他眼裡的道士應該是閒云野鶴一般,處於深山之中,不沾紅塵喧囂,遠離人世紛擾。可黃俊明這麼一問顯然是與他心中所想絕不相同。「不知仙師可否為朕解惑?」

    黃俊明就知道會是這個效果,當著李世民的面侃侃而談:「陛下可知,道儒佛三家最崇高的願望是什麼?」

    「這...朕不知。」李世民完全搞不懂現在黃俊明想要做什麼,雙眼緊盯黃俊明,等待黃俊明給出一個適合的答案。

    「道儒佛三家,雖說方式不同歸根結底的崇高願望,還是兩個字『救世』!」黃俊明絲毫不懼李世民的眼神,斬釘截鐵的說道。

    「哦?敢問仙師何出此言?」在李世民的眼中,道士無非誦經做法,士人研讀經典入仕為官,和尚拜佛還願。怎麼跟救世車上了關係?

    「不知陛下可否讀過左傳?」黃俊明見李世民肯定的神情繼續說道:「二十四年春,穆叔如晉,范宣字逆之,問焉,曰:「」古人有言日,死而不朽,何謂也?...豹聞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雖久不費,此之謂三不朽。而自古以來。儒家便繼承著這個傳統,從孔子起便將推行『道』為天下己任,希望用道德和政治的約束來規範萬民達到救世的理想。」

    「哦?以道德和政治的約束來規範萬民?」李世民頓時來了興趣。儒家崇尚禮儀道德,儒家子弟各個投身政治這一點作為皇帝的李世民可是清楚地很,不單單是他,想必很多大唐人也懂。但是這怎麼就能跟救世扯上關係了呢?

    「不錯!孔子敬鬼神而遠之,所以他更重視『人事』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更加體現了這一點。也就是說儒家字孔子而始,邊著力於實際的人事。到了孟子時期,更加提現了要救世的思想,孟子認為,身為儒家子弟應當承擔拯救天下的大任。極力推行仁政,使黎民不飢不寒。用來安邦治國,荀子更是提出要求用禮教來教化百姓....再到西漢董仲舒答漢武帝又將最高理想定義為通過王道,來規範約束萬民。使萬民開化。達到萬民順道而行的目的。眾所周知,順應大道便是順應世界的發展。如此一來世界日益完善。大道日益穩固便杜絕了滅世的條件。所以儒家是通過基礎來救世,不知陛下可曾明白?」

    黃俊明洋洋灑灑的說了一大堆。李世民也是認真的聽。從小便於儒家關係頗深的他從來沒想過儒家還有如此遠大的目標,也沒想過儒家的一切作為經然都是為了救世。不過聽黃俊明這麼一講,原本想不通的那些東西豁然開朗。

    「朕可從來不知道,仙師對儒家也有如此大的研究啊。朕看走眼了。」 李世民突然從嘴裡蹦出了這樣一句話。略含深意的看了黃俊明一眼,雖然李世民知道黃俊明對詩詞有所研究但從未知道黃俊明還熟知儒家思想。在他看來只要學識有了作詩那是簡單的事情不分什麼儒道,可黃俊明將儒家闡述成這樣,在李世民心中連孔穎達都說不出這些。

    「陛下,儒道不分家。」黃俊明淡淡的說道:「春秋時期孔子從師於老子自那時起雖說儒道兩家處事方式不同,但實質上還是一家人。天庭當中有道仙。儒仙,將仙也正是如此。不然文曲星君文昌星君為何被儒家所崇拜?」

    黃俊明想將道教發展壯大,免不了要研究各個宗教流派。幾經研究發現無論是中國本土宗教,各家流派。還是外國宗教,其教義的本質都是救世。而中國本土的宗教流派當中,除了理念不同。但還是互有聯繫差別並不算太大。因為這些宗教的統稱就叫做中華文化。

    「哦?倒是朕孤陋寡聞了,有機會一定要聽仙師講講這天庭眾仙。」李世民對天庭之事倒是頗有興趣。

    黃俊明見李世民對天庭一事頗有興趣,也想著轉移一下李世民對於天仙宮武道一事的關注度。實際上所說這道儒佛三家救世之言也是為此。倒也不在乎多耽誤些時間。

    「無妨,陛下若是樂意聽。貧道倒是可以現在就說上一些,反正也不耽誤多少時間。」黃俊明結合著傳說和自己的理解開始對著李世民說了起來:「天庭之上。老子,原始,通天三位聖人高高在上不遇大事而不出,天庭之中地位最高者為玉皇大帝,但從天庭初立至今玉皇大帝卻不是同一人。」

    「哦?這是為何?難道天庭也有戰亂?」李世民顯然想到了王朝更迭之上。

    黃俊明一聽,也是一陣惡寒。李世民倒是毫無顧忌的編排仙界,只得說道:「陛下妄言!天庭第一屆玉皇乃是鴻鈞道祖之童子所化,封神一役後因引發仙界大戰而轉世,從此便有了第二任玉皇。」

    這一下可是聽得李世民瞠目結舌,身為一屆之主竟然會因為引發戰爭而轉世,在他看來這事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

    「陛下可是心有疑慮?」黃俊明見李世民的神色倒也猜到了八分。「玉帝陛下雖為一屆之主,但封神一役也因陛下而起。陛下自然是有責任,畢竟封神一役實為我東方仙界之內鬥而非對外之戰。大道之下無分地位,有錯自然要受到懲罰。」

    黃俊明的話在李世民心中掀起了驚天駭浪,仙界之主尚且如此,自己一個人間的帝王,是不是犯了錯也應當受到懲罰呢?李世民是個善於思考的帝王。幾經揣測之後,暗自定下決心,若是自己犯錯,定然要給這世間一個交代,一個彌補。自古以來的王朝更迭的原因李世民研究過多次。大多數都是因為君王自身錯不知改,自己既然當了帝王定然不能赴那些亡國之君的後塵。
weichang95 發表於 2012-10-11 00:31
no、124 言仙

    李世民暗自想的有些走神,黃俊明依舊滔滔不絕的講著他所瞭解的張玉帝。突然覺得李世民很長時間沒有反應過,出過聲音了,黃俊明疑惑之下向著李世民看去,卻見李世民一臉沉思不知在想些什麼。「陛下,陛下。您有在聽麼?」黃俊明出聲詢問道。

    「額...抱歉,朕走神了。仙師剛才說到哪了?」李世民從沉思中晃過神,頗為不好意思的對著黃俊明說道。

    黃俊明並不清楚李世民心中所想,值得無奈的答道:「陛下,方才頻道講到了張玉帝。」

    「哦,哦。仙師繼續,朕在聽聽。」李世民恍若夢醒。

    黃俊明聞言繼續說道:「現任玉帝張姓諱堅,原為光嚴妙樂國之太子,老子聖人欽賜孕一年而生。即位後勤於政事,隨後功成身退入山修道,經歷三千劫難方修成正果,歸位玉皇,而貧道正是玉皇坐下一小廝,隨玉皇陛下一同升仙。映著陛下的關係才做了仙界書記官這個仙職。」

    「哦?難道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李世民喃喃自語到,隨後才覺得有些不妥,這不是點名罵黃俊明是雞犬升天的畜生嘛。「仙師,貧道不是那個意思,那個...這個...」

    黃俊明輕輕地對著李世民擺了擺手,大度的說道:「不妨事,陛下所說並無差錯。貧道雖然跟著陛下修了幾年道。可奈何資質不行道法低微的很。若不是隨著陛下升仙想必早就老死了吧。」黃俊明這第一個陛下說的是李世民,第二個說的則是玉皇大帝,李世民雖說聽著彆扭,但也釋然了。人間帝王哪敢跟仙界之主相比?黃俊明同稱二人為陛下,李世民已經是受寵若驚了。

    李世民現在對著黃俊明可是相當的過意不去。畢竟剛才失言傷人。總覺得有些愧疚。只好轉移話題的問道:「對了仙師,光嚴妙樂國在何處?朕怎麼從未聽說?」

    「陛下不知光嚴妙樂國倒也正常。」黃俊明呵呵一樂。對著李世民解釋道:「光嚴妙樂國乃聖人們用大法力創造的一處世界,整個環境與大唐一般無二。不過大唐是天上一日地上一年,而在光嚴妙樂國卻是天上一日地下百年。」

    李世民又被黃俊明胡謅的時間所震撼了。天上一日地上百年這個時間差可是相當恐怖的。「仙師還請繼續。朕要聽聽何為儒仙,道仙,將仙。」

    「陛下莫急,仙界天庭與大唐官府並無兩樣,所謂儒仙專司天庭上下文職,例如統計,管理,調節等等事宜,而道仙專司星辰運轉。或是優哉游哉的散仙。不管朝政。而將仙則是捉拿妖孽,對外御敵。」黃俊明解釋道,道教的諸仙和道教的天庭無非就是一個道教人士心目中的烏托邦。也就是理想社會,可是無論什麼樣的社會總有人各司其職才會運轉。黃俊明雖說是編纂但也有理有據。聽上去讓人信服。

    李世民聽黃俊明將天庭諸仙和大唐一對比,心裡也有了寫概念,可是還不算特別明了。對著黃俊明追問道:「仙師可否詳細解釋一下,朕雖然有些頭緒可還是有些不甚明了。」

    「那貧道就簡單說上一說,比如說著名的儒仙太白金星,太白金星司啟明星,縱覽天庭一應外交。善言辭。交遊廣博,調停兩方爭鬥。為天庭引進人才...」

    「那就是類似於大鴻臚?」李世民插話問道。

    大鴻臚是什麼,在黃俊明的心中並無印象。不過李世民怎麼說就順著他的話來吧,如此一來也不用自己費盡心思瞎編了。「陛下果然聰慧,貧道還未說完,便已理解了貧道的意思。」

    李世民被黃俊明一誇顯,臉上浮現出一些喜色。黃俊明這麼一講職位的內容,李世民可是不由自主的往大唐的官府中作比對。只聽黃俊明一提自然明白是什麼意思。「呵呵,是仙師講的簡單明了。還請仙師繼續,朕可聽的十分來勁呢!」

    「嗯,這樣吧。天庭神仙多的數不勝數。貧道一一說恐怕就指不定說道那裡去了。天庭有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統轄風雲雷雨四部,專司人間氣象變換。也是與人間交流最緊密的一個部門。由每日由土地上報地方功德多寡,由專門神仙算計好雨量等等。再由雷公電母四海龍王等人實施,若是與大唐相比,就類似於三省的處事方式。」

    「斗部,內有二十八星宿,天罡地煞等等星神,穩定大道規律。及時糾正失誤,類似於大唐之御史。」

    「瘟部,也是最不討人喜歡的部門。這一點貧道就不必多說了。司建闕類似於大唐工部,負責營建宮殿樓宇,鬥牛宮,登記在冊群仙等等。天庭每一個部門都有自己的職責,各司其職,從不踰越。如此一來架構完整,出錯的概率很低。在天庭當中出現失誤只要找這個事情的管理部門就好,這樣一來人員之間各有所為,互有責任。絕不會出現推諉等情況。」

    黃俊明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反正就是瞎編,瞎忽悠唄,這有什麼不會的。可是停在李世民耳中卻是另一番情景,各司其職。現在的大唐官場,雖然也是有所分工,可往往一個人同時監管著很多事,或者一個事情很多人同時管理。聽了黃俊明的述說,李世民不禁想到了改革官員之上。可是改革官員可不是一時半會能想到的,無奈之下只好放棄。繼續想從黃俊明身上找些治國的靈感。

    「仙師可否詳細說說將仙?」李世民對著黃俊明問道。至於儒仙,李世民也好理解,無非就是自己手下辦事的文職官員,難道將仙也是自己手下的將軍一般?

    「陛下,有人的地方就有爭鬥,仙界眾仙也是如此,只是自從封神一役之後少見爭鬥而已。不過仙界之中並非有天庭,佛教的靈山也是如此,雖說自稱佛界可事實上還是與仙界在一起的。仙界中靈山與天庭地位相若互不統屬,算是結盟的關係,而在向外,則是另一番天地,仙界中有一地,名曰天堂,主管天下極西之地的民眾,而天堂中的神仙則被稱作天使,天使好戰,時常與我天庭發生摩擦,將仙自然是用來保衛疆土而存在。」黃俊明覺得是時候可以將話題引回到天線宮的武道之上了。說了這麼長時間李世民的思維已經完全不在武道之上。正適合順著將仙的話題引過去。

    「陛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何況我玄門之士?雖說我玄門之士不願與人爭鬥,卻總要為了國家奉獻自己的力量,道生萬物,無國界人種之分。可玄門之士卻都是大唐子民,危機之下自當拿起武器抵抗侵略者。為道者習武內養不屈不撓之氣,外御國敵。守土抗爭可不僅僅是將士們所做的事情,無論民眾還是僧侶道士都改如此!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可這國家怎能由陛下一人低於外敵?只要是大唐人都應為國家獻身!」黃俊明說的義正言辭。漸漸地李世民也被黃俊明所吸引。

    「好!朕倒是罔顧了仙師和玄門之士的愛國之心。」李世民聞言有些感動,自己逼不得已帶著五個人去和突厥人談判時何等的淒涼,想想談判時一回頭看到站在身後的道士們,當時的感覺真的是不是自己在一個人戰鬥。既然道士們都能出現在對抗突厥的第一線,那自己這個做皇帝的為什麼還要多疑?李世民現在覺的自己有些小人了。

    黃俊明聽到李世民如此說,心裡懸著的那根絲線瞬間變得凝實。看來自己這一頓胡謅八扯也沒白費了唾沫。只要李世民不覺的道士聚在一起習武對他有所威脅就好,自古以武犯禁不是說說而已,一個人習武兩個人習武沒事,一堆人習武那可是大事。隨便找個由頭就能說是反叛,無論在哪個朝代反叛都是掉腦袋的事。

    「仙師!」李世民突然對著黃俊明喊道:「仙師那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可是深得朕心啊。對了還有那句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好,好,好!從今以後真要將這句話傳下去,敢問仙師,此話莫不是張玉帝所說?」

    壞了,黃俊明心裡咯噔一下,一激動將「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話說出來了。這句話可不是黃俊明這個身為道士的人所能說的,除了一代帝王,誰還敢說這話!不過還好,李世民自己歸到的張玉帝身上,黃俊明指的不好意思的對著幾百年之後的老朱說一句,對不起了:「陛下,此言正是張玉帝為光嚴妙樂國皇帝的時候所說,原句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

    黃俊明咬著牙將全句說了出來,李世民聽的熱血沸騰,手上的青筋暴起,喃喃自語道:「好剛烈的氣魄!好!好!好!朕不如也!從今以後我大唐也要如此,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亡!」言畢李世民的目光有些暗淡,想來是想起了渭水之恥。

    「來人!」李世民高聲喊道:「傳朕口諭,令工部於宮門前立六根龍柱,上書天子守國門 君王死社稷,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朕要將這句話永遠刻在自己心裡!」
weichang95 發表於 2012-10-11 00:33
no、125 國魂

    一個國家要有自己的傲骨,而對於唐朝這個封建時代的大國來說。帝王的決心正是引發國家民族榮譽感的最重要的一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和親,不納貢,不割地,不賠款。李世民將這六句話二十二個字,刻在龍柱上立於宮門前。更是向著天下百姓許下的一個承諾。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一個國家的帝王都能決心親自禦敵,為了江山社稷而死。那臣子們又該如何去做?那將軍們又該如何去做?那天下百姓們又該如何去做?國家有難,士子爭先!有敵來犯,軍不畏死!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如此一來,強唐虎鬚誰人敢捋?

    或許被黃俊明一鬧,這大唐的歷史上再無文成公主入藏。可這又有什麼干係?難道堂堂大國,非要用女人維持江山穩固?難道堂堂大國,幾萬萬民眾非要卑躬屈膝從嘴角邊剩下錢財,換來一時安寧?難道堂堂大國,幾千萬平方千米的領土,非要一點一點的交由外人之手,才換來片刻的苟延殘喘?自古以來,中華大地有這個實力,維護自己的子民不受侵犯,不需錢財,不需女人。只是一句表態就已足夠,自古以來的江山都是打下來的,一寸山河一寸血。自當寸土必爭!

    李世民此舉,可是讓大唐民眾挺直了腰桿,一國之君如此,百姓何求!官府強力又有何不妥!官府越強力,身為國家的子民,自然覺得安心。女子何須遠嫁他方,國內尋一良夫,相夫教子便已足夠。錢財何須送往他人,於國養兵禦敵,於己車馬相隨。土地何須插上他人的旗幟,一犁一牛便可養一家人!

    李世民對工部的口諭,幾經流傳。傳到了市井。舉國歡慶!大唐經突厥這麼一逼迫。正需要用一件大事來激發民眾的信心,這六句話二十二個字,便已足夠。甚至在這二十二個字的光芒下,渭水岸邊的法事,也變得有些暗淡起來。天子有志。則國有魂。雖說突厥人的軍隊還未在唐人心中走遠,可現在的唐人充滿信心,有君如此,突厥有何懼之!

    士子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是消息最為靈通的一份子,二十二字從宮中剛一傳出,變引發了長安城眾多士子的圍觀,叫好。儒家歷代講求忠君愛國,時常有大儒因為國家的軟弱,國家的腐壞而痛心疾首。二十二個字一出。早有士子取過筆墨將其一筆一劃的重重寫下。貼身藏好。更有的直接舉著手中抄拓好的二十二個字,滿街狂奔。高聲呼喊。往日裡嚴肅的武侯,對此也是笑一笑。緊緊衣甲昂首闊步的巡視著長安的每一處街道,每一片裡坊。

    這樣的君主,怎能不讓所有人為之昂首挺胸,這樣的君主,怎能不讓所有人彈冠相慶。這樣的君主,必將是開創一代盛世的良君。要像漢朝。那句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有如暮鼓晨鐘一般,在華夏子民的心中,陣陣迴響。幾百年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句話也漸漸地少被人提起。可而今,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更喚起了華夏子孫骨子裡留有的那份驕傲。

    「梁伯,您慢點。小心腳下。」一個身穿武侯衣衫的中年男子對著手拄枴杖的老人說道。邊說邊順著老人的腳步走了過去。似乎想要攙扶老人一般。唐朝的武侯,類似於今日的片警,幾個人分管一處裡坊。對於坊內的大多數人自然是熟悉的不能再熟。眼前這個喚作梁伯的老人,也是著坊內比較德高望重的老人了。只是人年歲大了,腿腳有些不利落。

    老人拄著枴杖,一步一步堅定地走著,雖然不快但勝在厚重。可這步速對於一個老人來說已經是相當的危險的了。老人見是武侯與自己搭話,腳步不停出聲回道:「志德啊,老夫年歲大了。可這腿腳還是利落的緊。不用你扶我。」

    「這...梁伯,您這是要哪去啊?」那被稱作志德的武侯。小心翼翼的虛攙著老人。嘴上詢問道。這梁姓老頭平日裡也就是和一幫棋友下下棋,讀讀書,逗弄一下孫子。身為武侯的志德從未見過老頭如此「穩健」「急迫」過。

    「志德,你可聽說陛下要在宮門前立下六根龍柱?方才老夫那小孫子從私塾回來。說陛下聖言: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和親...老夫活了八十二個年頭了,歷經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朝頭一次見到這麼雄武的君主。老夫高興啊!老夫要去宮門前給陛下下個跪,行個禮,喊那麼一嗓子萬歲1!咳咳!」老人一激動,竟然有些氣喘的咳嗽。

    那叫做志德的武侯連忙輕手在老人的背後捋了捋。擔心的說道:「梁伯,您慢點,我去喊幾個小子來,扶著您去!呦,顧業!巧了,梁伯要去宮門。你要是有時間能否送上一送。」志德一扭頭,正看到另一個坊裡的青年向外走,順嘴問道。

    「梁伯!」顧業對著老人行了一禮,開口說道:「正巧,小子也要去宮門給陛下磕個頭。」

    梁伯聽那叫做顧業的年輕人也要去宮門前給李世民磕頭,心情大好。連忙拍著顧業的身體說道:「好!好!」說完還滿含深意的看了志德一眼。彷彿是在怪他不和自己一同去。

    志德看了看自己身上的武侯制服,無奈的搖了搖頭,他何嘗不想去宮門?只是指責所在無法脫身罷了。

    這一幕,在長安城各個裡坊中上演著,來自長安城不同地方的民眾自發的組織起來,向宮門前走去,人越聚越多,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發自內心的驕傲。而這正是因為黃俊明的一句話引發出的國魂,不屈不撓的大國之魂!

    ——————————————————————————————————————————————————————

    1:萬歲一詞原為在西周、春秋時,「萬年無疆」的口語簡化。漢高祖劉邦臨朝時,「殿上群臣皆呼萬歲」。只不過這是一種禮儀,而屬於皇帝的「萬歲」,始於漢武帝時。《漢書.武帝紀》載:「元封元年春正月,武帝親登嵩高,御史乘屬,在廟旁吏卒咸聞呼萬歲者三,登禮罔不答」。「呼萬歲者三」,是誰呼的?荀悅注曰:「萬歲,山神稱之也。」15年後,漢武帝又稱自己「幸琅邪,禮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山稱萬歲」。連山神、山石都得喊他萬歲,臣民豈能不呼?從此,帝座前「萬歲」聲不絕於耳,他人稱之,即成謀逆、大不敬了。不過由漢到唐,萬歲一詞也常常用到太子,皇后,以及受人愛戴的臣子身上。專門用於皇帝一人其他人不能使用的時候是在宋朝。
weichang95 發表於 2012-10-11 00:37
no、126 萬民柱

    太極宮門前,長安城老幼青壯近千人主次有序的面向皇宮站好。每個裡坊最德高望重的老人站在最前,梁伯赫然在列。九月的黃昏也帶著暑氣,梁伯身後的人也越來越多。絲毫不顧汗水打濕衣襟。所有人不發一言,就這樣靜靜的站著。他們相信李世民會出現在大家的面前的。

    宮門處的守將見宮門出的人越聚越多,本來還有所忌憚。但看民眾門都是一副和顏悅色的樣子也打消了驅趕眾人的念頭。連忙派人向李世民稟報。

    李世民與黃俊明在宮內談了兩個多時辰,從儒家救世談到了天庭眾仙,從天庭眾仙談到了天仙宮武道。隨後話題在隱晦最初,談及到了佛教救世。

    對於佛教所謂的救世,黃俊明可是深惡痛絕的,雖說口號喊得響亮,但出於種種狀況所行之事無一讓黃俊明這個從小就在道教環境中長大的人有所喜愛。將話題引回三教救世觀。也存心想給佛教在下個絆子。

    當然二人對宮外發生的事情是一無所知的。在黃俊明看來,現在的佛教雖然在李世民的打壓下,已經收斂了許多,但是和尚廟裡還有和尚,斬草要除根這一點黃俊明可是深深地信服。不說想讓佛教在大唐絕跡,但也存了和尚可以有但寺廟不能存的想法。佛教不是有苦行僧麼?那就讓所有和尚都去做這勞什子苦行僧去吧。黃俊明雖然如此想。卻也不能直接說出來。李世民雖然現在打壓佛教,可以後呢?所以黃俊明只得一點一點的說著佛教的弊端。

    「…….所以,陛下,佛教實際上是標榜著救世而滅世的宗教。」黃俊明解決了武道一事自然放開了許多。最後一個一錘定音給論佛教救世的觀點收了尾。

    李世民自聽了黃俊明說出那六句二十二個字之後,精神可是亢奮的異常,黃俊明所說的話,句句都能沾上道理。讓李世民無暇去尋找漏洞:「仙師,這佛教……」

    「陛下,宮外長安城內民眾聚集在一起,不知道要做什麼!」沒等李世民一句話說完。門外傳來了太監標誌性的嗓音。

    早在李世民詢問黃俊明天仙宮武道一事的時候,李世民就已經遣散了身邊隨侍的太監宮女。並告知無大事不打擾。這太監出聲顯然事發生了他們處理不了的大事。也是。皇宮外站了幾千上萬的民眾,無論太監還是侍衛都做不了這個主。

    「仙師,這...」李世民向著黃俊明看去。眼中滿是歉意,似乎是覺得這等俗事打斷了黃俊明即將說的道教救世觀有些掛不住臉。

    黃俊明說不鬱悶那是假的。剛給佛教下完絆子,李世民還沒說怎麼處理就被打斷了。況且自己一會還要說道教的好呢,一貶一褒,不更能體現出道教的好麼。不過長安城的民眾聚在宮門前這可是大事。黃俊明可沒有這膽量去阻止李世民處理。略一思量黃俊明對這李世民說道:「恭喜陛下。」

    李世民被黃俊明這沒頭沒腦的一句話弄得有些發愣,出聲回問道:「哦?敢問仙師。喜從何來?」

    「陛下且容貧道先賣個關子。」黃俊明輕笑著從座位上起身。「至於喜從何來,陛下稍後便知。」

    對於是喜事這一點黃俊明並不難猜,整個長安城的民眾聚在一起,人數想必是相當的龐大。可這麼多人竟然沒有衝撞皇宮。而且方才太監的語氣也不是十分的緊張恐懼,想必就不是什麼壞事。既然不是壞事。大家又聚在一起,那就是喜事嘍。

    李世民聞言也從作為上起身。隨手整理了一下衣袍。對著黃俊明一引:「仙師,請。」

    黃俊明可不敢走在李世民前面,雖然二人言談甚歡,可在這封建王朝,等級觀念深入人心。雖然黃俊明平日裡對等級觀念不屑一顧,可是在李世民面前還是收斂一下好,於是黃俊明也是對著李世民一引。說道:「陛下先請。」

    李世民聽言也不做推辭,推開門舉步奔著宮門走去。不多時李世民黃俊明二人登上了宮門的城樓上,身邊一眾軍士將二人緊緊保護起來。在城樓上的李世民和黃俊明都是嚇了一跳。只見城樓下,宮門外黑黑壓壓的人排滿了整個宮門前的空地,甚至隊尾的人們竟然站到了朱雀大街上。

    朱雀大街平日裡可是不允許民眾行走站立的,可是現在人數實在是太多了。後面趕來的人不得已也只能站在朱雀大街上,畢竟除了朱雀大街也沒有地方讓大傢伙站立了。

    有眼尖的民眾到宮門的城樓之上突然多出了一群人,而中間李世民那明晃晃的龍袍異常的扎眼。於是人群之中有人喊道:「快看!陛下!陛下來了!」

    聽到李世民道來的消息,經過短暫的一陣慌亂。所有人都向著宮門之上望去,被千萬雙眼直視的李世民顯得有些不知所措起來。

    突然,最前方長安城內德高望重的老者們對視一眼。向著李世民的方向跪了下去。口中喊道:「參見陛下!」眾人見老人們都跪下,也高喊著:「參見陛下跪了下去。」

    這時的李世民更加有些不自在起來,子登基以來雖然被百官朝拜過,可從來沒有被這麼多人一起拜過,當下激動地有些不能自已起來。雙手也不住的抖動,絲毫不顧什麼安全不安全,連忙推開擋住了他半個身子以防不測的衛士向前走了兩步,貼在宮城宮門之上的女牆處。向下望去。用顫抖的聲音問道:「諸位臣民,朕就在這。不知大家聚集在宮門之前,所為何事?」

    宮牆之下的眾人無一應答,這時,黃俊明悄聲對著李世民說道:「陛下,大家還跪著呢!」

    李世民這麼一激動,忘了大家還在跪著。按照唐朝人的習慣,除了重犯,其他人答話是要站好才能回答的。這表示了雙方互相的尊重。這可與千年後某個鞭子王朝不同。聽黃俊明這麼一提醒,李世民恍然大悟,連忙對著城牆之下喊道:「平身吧。」

    「謝陛下!」成千上萬的人齊聲喊起話來可不是一般的震撼,等到所有人都站起身子。前方的老者之中緩步走出了一人,高聲喊道:「敢問陛下,是否要在這宮門之前立下六根龍柱,上書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和親,不納貢,不割地,不賠款?」

    李世民一聽,竟然是這事。懸著的心也就放下了。一邊暗自怪工部保密不嚴,自己剛剛下的決定全長安都知道了。一邊高聲對著下面喊道:「然!」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李世民一個然字剛落,沒想到宮牆之下的民眾竟然再次齊身跪倒。高聲呼喊著萬歲。黃俊明也是看的新奇,沒想到這句經典的話竟然在這樣的場合提前出現了。

    李世民現在也是激動不已,很明顯在他肯定了那六句話十二個字之後,民眾的表現顯然是在讚揚他。自漢時起,凡被民眾乘坐萬歲的無一不是一代明君,而他實在是沒有想到自己的一個決定,會讓自己受到這麼大的稱讚。可這個決定卻是基於黃俊明的言論上的。李世民不由得感激的看了黃俊明一眼,其義不言而喻。隨後高聲喊道:「朕,再此向天下人宣告。朕李世民,大唐天子。立下重誓。從此以後,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和親,不納貢,不割地,不賠款!」李世民激動之下喊破了自己的嗓子,聲音也沙啞的厲害,不過李世民現在可是興奮的緊。絲毫沒有痛楚的感覺。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和親!不納貢!不割地!不賠款!」李世民話音剛落,宮牆之下成千上萬的民眾也齊聲合道。如此一連喊了三遍。 直到喊得臉紅脖子粗,每個人的嗓子都有些沙啞這才停了下來。

    原本說話的那個老者再次越眾而出,用蒼老而又沙啞的嗓音對著李世民高聲喊道:「陛下,這龍柱不用咱大唐國庫出一分錢。還請陛下允許我等為大唐貢獻一份力量!修建龍柱的一應花銷由咱們長安城這八十萬老少掏了!」

    「準!朕再賜這龍柱一個名!就叫萬民柱!如何?」李世民現在有些興奮的找不到北了。聽說長安城的民眾要出資建造龍柱,實在是驚喜的厲害。李世民現在看這城下的民眾可是越看越欣喜。也讓他第一次直觀的見識到了什麼是民心。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

    關於佛教問題,西南只是小說需要。信佛的朋友們還請不要當真。
weichang95 發表於 2012-10-11 00:43
no、127 笑紅塵

    且不說李世民是何等的激動,在太極宮城門之上的黃俊明也從未見過這種狀況。也為自己在這大唐而自豪。而這就是民心。

    到最後眾人散去,李世民依舊激動不已,長安城在這一天幾乎人人嗓音沙啞。去藥鋪看嗓子的民眾多的數不勝數。藥鋪的掌櫃的一聽,嗓音是拜見李世民的時候喊啞的,免費奉送一兩胖大海回去叫人泡水。可沒過多久整個長安城的胖大海全部喝進了民眾的肚子裡。藥鋪的掌櫃的們不得不從他處調來新貨。雖說沒賺到錢,但掌櫃的們也是了的開懷。往往民眾領完胖大海之後,都會在藥鋪裡買上幾份草藥。到最後一算,反而比平常時的收入更多。

    經歷了這事以後,黃俊明捂在肚子裡的道教的救世觀到最後也沒對李世民說出。沒辦法誰讓李世民從宮牆上一下來就渾身痠軟,被太醫強令休息。黃俊明只得無奈的帶著李承乾、李泰兩個小孩子回了天仙宮。

    黃俊明並不覺得自己一個人和兩個孩子之間有什麼好討論的,儘管兩人都是皇子。雖說除了兩人之外還有四名千牛衛1護送,可對於千牛衛這幫木頭一般的方正臉。黃俊明也沒有什麼談天的樂趣。

    只是黃俊明這次去皇宮連個隨從也沒帶,這一路坐在車裡卻是十分的無聊。兩個孩子正在自顧自的讀著故事,不用懷疑,這就是曉露 那個黃俊明的好徒弟,在黃俊明訓練武道的時候所編纂的,畢竟帶孩子嘛,盡職盡責的讓孩子們開心就好。每個孩子都是喜歡故事的。

    馬車搖搖晃晃的行在馳道上,車廂內的氣氛沉悶的要死。也不知走了多久。黃俊明坐在車內自顧自的唱到:「紅塵多可笑,痴情最無聊,目空一切也好,此生未了。心卻已無所擾。只想換得半世逍遙,醒時對人笑,夢中全忘掉,嘆天黑得太早,來生難料。愛恨一筆勾銷。對酒當歌。我只願開心到老。風再冷,不想逃,花再美也不想要。任我飄搖。天越高,心越小。不問因果有多少,獨自醉倒,今天哭,明天笑。不求有人能明了。一生驕傲。歌在唱,舞在跳。長夜漫漫不覺曉,將快樂尋找 。」

    原本寂靜的馳道上。突然傳來黃俊明的歌聲。打破了一路的孤寂與無聊,兩個孩子還小聽不懂黃俊明歌唱的意思。只是單純的覺得好聽。相比之下,車外的四個千牛衛,卻聽得滿面沉思。

    千牛衛本就出身於權貴之家,不是那些大字不識一個的軍漢,聽到黃俊明的歌聲。也不由自主的思考了起來,紅塵紛擾,有人願意在紅塵中穿梭。有人卻已然感到了深深的厭倦。身為千牛衛,每天除了給皇家站崗把門之外,他們的生活是相當的無趣的。黃俊明雖然唱的是笑紅塵,可句句歌詞之間流露出來的那種生活卻也讓他們有些羨慕和嚮往。

    一路走,一路唱。等到了天仙宮山下,四位千牛衛對這首歌已經熟悉的不能再熟,身在宮外也沒有宮內的那麼多規矩。四下無人也放開了嗓子,合著黃俊明唱著。

    天仙宮下,三岔路口的不遠處有一所小觀。名叫玉女觀,平日裡香火不是很多,而且拒見男士,每逢來到這個道觀的大多是官宦大家的女子。也不是聊什麼道法。祈福之類。只是純粹的一個聊天的地方。此觀建立的時間不長,因為觀內皆是女子,也有些人打起了這個道觀的主意。可全部都人被擒了,送至官府。一來二去之下,閒漢們也產生了畏懼,遠避開來。

    由於這個道觀建立在上天仙宮的必經之路上,黃俊明與四個千牛衛的歌聲遠遠地就傳了進去。

    「姻藝。你又沒有聽到外面的歌聲?」雪兒對著一個身穿素色道姑服飾的年輕女子說道。

    那被雪兒叫道的道姑,彷彿沒有想到雪兒會發問。略微有些驚慌的回道:「雪兒姐,外面的歌聲那麼大,姻藝怎麼會沒聽到?這曲子倒是新奇的很,詞雖然有些淺顯但是聽起來怎麼就這麼順耳呢!」

    「可不麼!不過這聲音聽起來到挺耳熟的。」雪兒下意識的回道。

    「紅塵多可笑,痴情最無聊。哼!」突然,在雪兒和姻藝之後傳來千金公主不滿的聲音。

    「公主!」

    「觀主!」

    兩人見是千金公主在身後,連忙對著千金公主行禮。雪兒和千金公主並沒有隔閡,名為主僕實為閨蜜。見千金公主臉色不好,連忙嬉笑著向前,抱起千金公主的胳膊說道:「公主,怎麼心情又不好了?哎呀呀,看看我們家大公主,臉色又有些發青了。不如公主,你和我們一起聽歌吧。這歌唱的挺好聽的。」

    「哼!雪兒你還沒聽出來這歌是誰唱的麼?」千金公主甩了甩胳膊,卻沒將樹袋熊一般的雪兒甩開:「痴情最可笑,痴情最可笑,我便是那個可笑的人啊!」千金公主緊緊地咬住下唇。唉聲嘆氣的說道。

    「公主,你又想起那個壞蛋了?」雪兒是知道千金公主的所想的。「哎呀,這聲音,不就是那壞蛋的嘛!不過公主你看人家要說的是逍遙,和快樂。不是痴情!你呀,這是心慌意亂斷章起義!看來某個壞蛋在你心中還是那麼的重要啊。」

    千金公主被雪兒這麼一調侃登時弄了個滿面紅光。對著雪兒吼道:「壞蛋壞蛋!我看你就是壞蛋!」說罷,不理雪兒逃也似的回了屋子。留下淡淡的嘆息。

    ——————————————————————————————————————————————————————

    1:千牛衛,始於北魏,皇帝親軍。唐朝時始稱千牛衛。雖說貞觀時期也有千牛衛的稱呼但是實際上正是稱作千牛衛的時候是在顯慶五年。左右千牛衛,將軍各一人中;郎將各二人;千牛備身各十二人;備身左右各十二人;備身一百人;主仗一百五十人。千牛衛是南衙十六位中人數最少的。最多時也不會超過400人。而主仗是儀仗隊,不會外派。千牛備身是皇帝的保鏢,外派的最多時備身左右,所以往往看歷史劇中皇帝讓多少多少千牛衛去給某個權臣暫當隨從,或是打仗那是不可能的。
weichang95 發表於 2012-10-11 00:47
no、128 道存於世

    對於千金公主來說,內心很是忐忑。原本突厥打來的時候,被黃俊明遣人接到了天仙宮,親自傳授了武功。雖然除了正常的一教一學之外並沒有更多的進展。但是在他的心裡李世民還是在意她的。這也許就是女人的痴念吧。而幾日以來直到突厥退了,黃俊明也沒有過任何表示,相遇時言語也是客氣的要死。又讓她覺得絕望。氣哄哄的離開了天仙宮。

    今日聽到黃俊明的歌聲,頭腦中的怒意直線上升,她覺得她就是黃俊明口中的那個痴情可笑的人。自從聽了這句之後,隨後的幾句,也沒心思去聽了。被雪兒這麼一說教,有些耗不住面的回了屋子,可那可恨人的歌聲卻不住的灌進耳朵。讓她身不由己的去聽。

    「紅塵多可笑,痴情最無聊…….」聽了幾遍的千金公主,也慢慢的哼唱了起來。本來黃俊明回山的時候就已經接近黃昏,千金公主在自己的淺唱中緩緩睡下。

    第二日,天仙宮的鐘聲將道士們從睡夢中喚醒,開啟了新一天的求道生涯。往日的早課已經改變,無論天仙宮的掛牌道士還是外來學習的道士都先吃了早飯,在廣場上打上一遍玄武棍,略作休息之後才開始誦經求道。

    而黃俊明在結束了對外來道士的授課之後,也舉步來到了廣場之上。事實上黃俊明對外來道士的授課並不是什麼長篇大論,什麼道教經義,而是實打實的愛國遵道思想和重民思想,畢竟作為一觀之主的他們對於經義熟悉的很,不用黃俊明教授單憑他們自身的道行就已經足夠。愛國遵道的思想自然不用多說,而重民思想則是黃俊明的重中之重,黃俊明深知道教想要發展壯大是離不了民眾的。只有依託人民才會更好的發展。所以黃俊明力求改變這些觀主的思想。畢竟他們的道觀可是遍佈大唐各處。

    至於黃俊明為什麼要在結束了對外來道士的講課之後,來到廣場。這也很簡單,傳授武藝。經歷了這次臨陣授棍。黃俊明也想將一些適合實戰的功夫傳授給天仙宮的武道們。畢竟武道武道由武入道,身上會的武藝不精不多可是說不過去的。更重要的是安全。

    解決了李世民的忌憚之後,黃俊明更是放的開,直接在昨日回宮的時候就叫過了風君子,讓他通知專門修武的道士跟隨他學習武術。

    「先打一遍玄武棍熱熱身子!」黃俊明對著八角高台下的五百多道士說道。隨著虎虎風聲的舞棍之音,黃俊明的教授就這樣開始了。

    ……

    「貧道方才傳授的。乃是一套八卦棍法。此棍法重於殺伐,諸位弟子日後用時還是要斟酌一下。不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怎麼辦?」黃俊明高聲對著持棍站立的眾道士說道。

    「度化了他!」台下的道士們齊聲喊道。黃俊明那種不和大道就滅之的思想,不經意間就在天仙宮的眾道士中留下了深深地影響,無論武道還是文道,或是外來的道士都是深以為然。自己深表大道,是大道在凡間的代言人。凡是和自己作對的,就是和大道。和大道作對的,滅他丫的!

    「好!有氣魄!貧道喜歡。昨日在長安城,陛下曾言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和親,不納貢,不割地,不賠款。諸位記住。無論是在咱們這天仙宮,還是有朝一日諸位出宮另立新觀,都要清楚自己是什麼人!」黃俊明突然唱起了高調,沒辦法誰讓李世民出現在了它的視線當中呢!

    「告訴我,你們是什麼人!」黃俊明嘶吼道。

    台下的道士們高聲向著黃俊明和遠處的李世民給出了答案:「大唐人!」

    不出黃俊明的意外,李世民從遠處的拐角走了出來,用著他那嘶啞的厲害的嗓音說道:「好!好!好!朕心甚謂!朕心甚謂!」

    「參見陛下!」武道們被黃俊明調教的相當的有序,齊聲對著李世民行了一禮。

    「陛下怎麼來了貧道這天仙宮?」黃俊明對著李世民說道:「您這嗓子...」

    李世民擺了擺手,毫不在意的說道:「怎麼?仙師難道不歡迎。朕這嗓子沒事。朕高興!」李世民給黃俊明甩了個眼色,示意黃俊明獨自和他說話。

    黃俊明會意了李世民的意思,單手一引,說道:「陛下,走去貧道的百年殿喝杯茶水!」

    百年殿內,李世民手捧一杯涼茶,坐在黃俊明身前。一連灌了大半杯之後這才對著黃俊明說道:「仙師,朕事來感謝你來了!要不是現實說出那句話,朕還得不到這麼高的支持。今天上午連那些世家中的臣子也對朕言聽計從。朕開心啊!」

    「陛下,這事您的決定。和貧道可是沒什麼關係啊,貧道只會唸經做法。不會說什麼這話那話。」黃俊明擺明了不敢居功,完全將這幾句話送與了李世民。

    李世民也挺除了黃俊明言語之中的含義,不在將這個話題繼續下去。「那朕今日來就是來討杯茶水,還請仙師不要吝嗇,多給朕多泡上幾壺。」

    「陛下,這都不是事。天仙宮這茶要多少有多少!」黃俊明微笑著對著李世民回到:「對了陛下,貧道有些話相對陛下說。」

    「哦?但講無妨!」李世民現在對黃俊明說的話可是倍感興趣。

    黃俊明略一沉吟,開始說道:「陛下,這次突厥來襲,您覺得貧道這天仙宮的武道可否過眼?」

    對於天仙宮的武道,李世民可是非常的過眼,不然就不會對天仙宮對黃俊明產生忌憚了。「你這天仙宮武道不錯,不錯,要是他們不是道士,朕還真像要一些去。」

    「陛下若是想要,貧道便全部送與陛下!」黃俊明突然說道。這一下可是出乎李世民的意料。沒等李世民發問,黃俊明就自己解釋道:「陛下,貧道雖然將這所有武道送與你,卻不是送與你打仗守衛的,固然,道觀之中需要一定數量的武道來負責安全,但是這不是重點,世界之大唐人並未瞭解全。日後我大唐一旦強盛,免不了和外國產生接觸。貧道想,武道身懷武藝可以很好地保護自己,而自身又是道士,適合在他國境內行走。而在外行走會接觸很多事情而不會被懷疑...」

    聽黃俊明這麼一說, 李世民瞬間就懂了。道士最不易被人所懷疑,相反權貴們多少都會請些道士唸經做法。如此一來道士知曉隱秘情報的機會就很大了,身懷武藝的道士又能很好地保存下來。這樣就會將消息傳出。和突厥的這次戰鬥失敗就失敗在情報不精上。「仙師是說...」

    「陛下,心裡明白就行了。我們道士嘛,就是道士唄。」黃俊明眨眨眼,對著李世民說道。這種事情還是不要說全的好,畢竟大家都懂。

    「呵呵,朕瞭解,朕瞭解。」李世民搓著手訕訕的說道。

    「而且,不侷限於武道嘛!」黃俊明繼續說道:「我道家醫術也是頗為精深,有些道士的醫術甚至比一個縣的最好的醫生好的多,道士們云游在外,適合去給國民醫治,如此一來我道教之人得到了功德,病患之人得到了健康。可是非常好的事情不是麼?所以貧道請陛下准許醫道在外行醫。同時,陛下可曾覺得,每逢我大唐出兵時,士兵受傷得不到醫治便會死亡?若是醫道隨軍,使受傷的士兵及時得到醫治。想必因非致命傷死亡士兵的會少很多。」

    「這事好事啊,朕允了!」李世民一聽也清楚這是一件對國家的好事,普通醫生的地位低,致使很多人都不願意去從事醫生這個行業。有了道士醫治病患,這就消除了醫生少病患多的隱患。而醫道隨軍更是一個大好事。冷兵器世代大多數士兵身死殺場都不是什麼致命傷。大多數士兵死亡的原因都是受傷得不到醫治。而有醫道隨軍士兵受傷後得到醫治隔不了多長時間就會重複沙場。絕對是一個好事!

    「多謝陛下信任。」黃俊明起身對著李世民行了一禮。「其實,我道教還可以對國家有其他方面的作用,只是貧道暫時沒有想到。我道家可不只是會唸經送誦咒,開壇做法。身為道士身為唐人自當為國出力!」

    李世民聽黃俊明如此說,也來了興趣。黃俊明在準備不充足的情況下就說出了兩件大好事,給黃俊明一定的時間,一定會有更多好事。於是李世民對著黃俊明說道:「仙師,有時間將您能想到的都整理下來,到時候讓程乾帶給朕,若是真的利國利民朕就允了!」

    「謝陛下!」黃俊明再次對著李世民行禮道。

    「時間也不早了,朕就回去了。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仙師可要加緊整理啊!」也不等黃俊明相送,李世民便起身走了出去。

    黃俊明目送著李世民遠去的身影,暗自想道。道教勢必要進入大唐的各處,道存於世可不是說說而已。一旦道教在軍中,在民中獲得較大的影響。那黃俊明的願望也就實現了!
weichang95 發表於 2012-10-11 00:54
no、129 典籍運到,道藏開編

    時間匆匆,一轉眼就到了9月中旬,突厥軍給長安城人民帶來的恐懼,已經漸漸的被磨平。整個長安城生機勃勃。恢復了往日的喧鬧。

    太極宮門前的六根龍柱,進境倒也十分的快速,大體的雕刻已經完畢,現在欠缺的只是細節上的修飾和怎樣將龍柱屹立在宮門前的廣場上。而黃俊明在這一段時間也仔細的想過怎樣讓道教融入百姓生活的各個方面。作了具體的條程送到了李世民的案前。李世民一一應允。黃俊明也開始著手操練天仙宮的道士們。

    這一天,風和日麗陽光也是格外的足,袁天罡李淳風這兩個在天仙宮住了一個多月的道士。再次走進了黃俊明百年殿的偏殿,很簡單因為這典籍馬上就要運到了。

    「仙師,貧道在這天仙宮幾日來除了吃睡,就是吃睡。身子骨早都乏了。」袁天罡坐在會議桌的椅子上,自嘲的對著黃俊明說道。

    袁天罡很少在天仙宮眾人面前出現,就連黃俊明訓練武道的那幾天,他也只是走出屋子逛了一圈,隨後又回到他那小屋,和李淳風各坐一把搖椅,喝著茶水望著天,好不逍遙。而現在卻容不得他如此清閒了。

    黃俊明見袁天罡這幅無賴般的模樣,也是調笑道:「袁道友,一會趁著典籍還沒送上山,找一桿秤咱們量量,看看您胖了幾斤!」

    袁天罡紅光滿面,笑而不語。而李淳風這時接過話來:「我看吶。師尊沒胖,貧道這可胖了一圈。早些時候帶過來的道袍現在倒是緊了許多。」

    黃俊明幾人互相調侃著,畢竟這典籍不還沒送來麼,再不放鬆放鬆日後恐怕機會就少了。也就過了一個多時辰,正聊得開心的三人卻被傳事小道的聲音打斷。「仙長,兩位道長,典籍已經運到了山門。正等著咱們去接收呢!」

    「走!想躲躲不掉。這典籍終於運來了,也不知道貧道這把老骨頭。能不能撐住啊。」袁天罡放下手中的茶碗,起身對著黃俊明和李淳風說道。

    「走吧,咱們去看看。」黃俊明起身帶著兩人向著山門走去,沒走幾步,就扭頭對著方才那傳事小道說道:「和尚,你去叫葛彥麟。風君子他們去山門。」

    黃俊明也是惡趣味濃厚。前段時間新招收的這個小道士,年歲也就十六七歲。卻異常和明月小道童合得來,閒來無事就能看到明月和他在一起嘻嘻的身影,而也是因為他,明月終於完全將清風的死暫時拋在了腦後。有一天正巧被黃俊明發現,一問之下,巧了這小道的俗家姓名叫做封和尚。當時可把這黃俊明樂的夠嗆,封和尚,瘋和尚。也不知道這家人是怎麼起的這麼一個惡趣味的名字。

    聽封和尚一解釋,黃俊明才知道,原來,這封和尚的老爹曾經是個遊俠,最後對於混跡江湖有些心灰意冷,打算在家慢慢的和氣生財。積攢點家業。可是仇家也多,思來想去給兒子起了這個名。和尚,取得是和氣久遠的意思。而在黃俊明知道之後。直接將和尚這倆字送給他作為道號,也算是小小的惡俗了一下。不過對於這,和尚還是非常開心的,黃俊明除了金蟬子,貞觀子之外,也就給他一個人去了道號,雖然有些嘲諷佛教,可這畢竟是仙人起的。榮耀的緊。

    話分兩頭,黃俊明待這袁天罡,李淳風二人騎著自行車(前文中有提到)走到了山門前,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足足三十大車的典籍靜靜的擺放在山門之前。這要整理到什麼時候去!

    「袁道友,這...」黃俊明不敢置信的指著典籍對著袁天罡說道。

    袁天罡也是一副瞠目結舌的樣子,他也沒有想到,這送來的典籍竟然有這麼多。而這僅僅也是一部分,還有更多的典籍沒有送來呢。「仙師,看來貧道這把老骨頭要放在您這天仙宮了!」袁天罡苦笑道。

    雖然編纂道藏是一個有名有利的事情,袁天罡本來就是為這個來的,可這麼多典籍堆在一起也委實太過駭人,也不怪袁天罡這麼說。

    「仙師!好久不見。這典籍下官可是給您送到了。還請仙師查收啊!」突然傳來一陣黃俊明熟悉的聲音。這不詩工部主事周鵬飛又是何人?只是方才黃俊明等人的目光全在這些典籍之上,將這個綠袍官可是華華麗麗的忽視了。

    黃俊明見是周鵬飛送來典籍也是十分的詫異,疑惑的對著周鵬飛問道:「呦,周大人,貧道可沒曾想過是您來押送典籍啊。」

    「可不!這本來是兵部的事。」周鵬飛苦笑道:「這不,突厥剛退麼,兵部的人手可是不夠了,吏部,戶部也是忙的緊。禮部人少,刑部的又不善交際,最後可不把這事攤到了下官身上!」

    「那倒是麻煩周大人了。」黃俊明對著周鵬飛行了一禮,畢竟人好歹是將典籍給送來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這一禮倒也受得。「周大人,來進來喝杯茶水。」

    「喝茶倒是不必了。」周鵬飛側身避過黃俊明這一禮回道:「下官先給仙師說說,這些典籍。畢竟正事要緊。」周鵬飛就是這樣做事一絲不苟。

    黃俊明一聽,也知道周鵬飛的性格,回道:「那有勞大人了!」

    「這次運來的典籍,一共三十二車,每車兩千到三千冊不等。全部蒐集於距離長安最近的四個道。」周鵬飛指著典籍說道:「至於典籍的數量,已經貼在了車上。您看那邊的十一車,都是各類經典和科儀。旁邊的八車是各個道觀建觀以來的記錄,六車醫術和武功,剩下七車中比較雜亂,幾乎什麼都有,實在是不好分類,只得放在一起。還請仙師早些交接啊。」

    黃俊明一聽,這些典籍的大致分類已經做完,甚是滿意,連忙示意道士們將這些典籍搬進宮中。同時對著周鵬飛說道:「大人,這典籍貧道收下了,來喝杯茶去。」

    「仙師不用麻煩,下官還要回去述職呢。下次再來叨擾。」周鵬飛推辭道。

    「好吧,來人給周大人裝上一斤茶葉。」黃俊明對著身後的道士喊道。

    等送走了周鵬飛,黃俊明對著身後的眾徒弟說道:「彥麟,你們也看到了。這麼多典籍也不是一時半會能處理完的,貧道先給你們放幾天假,回去看看親人。到時候也好安心編纂。還有元亨啊,回去跟陛下說一聲,這麼多典籍,單憑貧道和你們幾個人可是處理不來,讓他派些刀筆吏過來吧。等你們結束了假期,就按照上次貧道和你們說的,開始編纂道藏。」

    黃俊明話音剛落,七個徒弟齊聲說道:「謹遵使命!」

    這道藏的編纂,就要轟轟烈烈的開始了,黃俊明現在的事情可是多的很,一邊要給外來的道士上課,一邊還要照顧小權貴們,現在又多了個這樣一個大事。是在是忙碌的很啊。黃俊明晃了晃腦袋,頭腦中那紛繁混亂的思想晃去,暗自嘆息的想著,這些天可千萬別在發生什麼大事了!

    ——————————————————————————————————————————————————————

    西南今天打群架來著,說來也丟人一米七一一百一十斤的一個半殘。輪胳膊把右臂輪的痠疼痠疼的。碼字也沒有狀態,更新晚了大家勿怪。

    另:有書友說不稱臣一條,西南確實是疏忽了。當時只想著是雙數,忽略了這一條,非常抱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 12

    主題

  • 1241

    回文

  • 2

    粉絲

一個愛看小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