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隋唐] 大唐神道 作者: 自掛西南枝(連載中)

文希林 2012-8-7 15:03:5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289 65850
arms71499 發表於 2012-12-30 15:20
本帖最後由 arms71499 於 2012-12-30 15:24 編輯

no、248隴右兇手



    是啊,黃俊明沒穿越之前,大唐的道教雖說也是在李淵的支持下小有發展,但在黃俊明穿越後的一次次作為之後,現在整個大唐的道教已經完全和之前的道教大有不同,教義和思想上沒變,只是更加的付諸行動了。更加務實了。而這黃俊明也無法對著劉姓士子解釋太多,只是打著哈哈,對著三人說道:「不管怎麼變,只要現在的道教變得比之前好就行了。」

    「也對!」三人聽到黃俊明這話微微點頭,道教無論怎麼變只要對人民有利,那就是一個好的宗教,也沒必要去琢磨那些道教為什麼變的原因。結果和目的是好的就可以了。

    「其實,我覺著之前道教之所以給人神秘,就是因為道教的思想太實太雜了。所以給人們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感覺。而現在,道教將他的實,從思想上便道了行動上。將他的雜,變得一是一二是二,更加系統。所以說才會給咱們一個道教變化了的錯覺。事實上到道教還是那個道教,只不過更昇華了而已。」那周家士子緩緩開口說道。這話說的倒也是有理有據,在做的幾人全都點頭示意,表示周家士子的見解獨到卻是實話。

    「哈哈,周兄倒是好見解。以周兄沉穩的性子和敏銳的感覺。想必周兄在不久的將來也會成為令尊那樣的人物。」黃俊明對這周姓士子的話相當的滿意,來而不往非禮也。輕輕的吹捧他了一下。

    隨後又是一番觥籌交錯,暫且不提。

    「仙長,您回來了!陛下在百年殿等您呢!說是有重大消息告訴你。」黃俊明在外玩轉夠了,閒庭信步走回了天仙宮,沒等進門,就聽得天仙宮守門的道士跟自己說這李世民來了的消息。

    李世民來了?黃俊明聽到守門道士的話頓時一愣。隨即快步向著百年殿的方向走去,這李世民沒有事情是不會來天仙宮的。但今聽他不但來了,見自己不再還等在這裡,有話要親口告訴黃俊明說。這基本上便可以肯定是黃俊明最為在意的那件事了。

    「陛下久等了。貧道最近心思不佳,去長安城中逛了一圈。倒是怠慢了陛下,還望陛下贖罪。」黃俊明嘴上說的相當的客套。卻又絲毫沒有給李世民站半點便宜的架勢,也不行禮,挨著李世民一屁股坐在了凳子上。

    「無妨,仙師。朕今天來天仙宮,是為了告訴你,隴右道截殺天仙宮道人的兇手已經找出來了!」李世民說的很是嚴肅,最近基本上朝廷當中除了正常的運作之外,全被李世民施壓查證這天仙宮善款被劫一事,過了這麼長時間,終於鎖定了這隴右道殺人劫財的兇手是誰。這凶一確定。李世民便在第一時間趕到了天仙宮。畢竟還是要通知給黃俊明一聲的。

    「哦?查到了?」黃俊明說的看似毫不在乎,可是那雙散發著凶光的眼睛,卻昭示著黃俊明的內心並不平靜。

    「嗯,查到了!」李世民嚴肅的說道。

    「是誰?」黃俊明從牙縫裡擠出兩個字,彷彿是費了好大勁一般。隨著黃俊明的這聲短問。這百年殿。暫時變得寂靜而又肅殺了起來。

    不知怎的,李世民聽到黃俊明這充滿殺意的短問有些征佇,緩了好半晌,這才開口說道:「李幼良!」

    黃俊明看李世民的這個樣子,心底沒有來的一突,隨後追問道:「宗室?」

    李世民默默地點了點頭。隨後又緩歇了一陣,這才說道:「說起來,朕還要管李幼良叫聲叔叔。」李世民說到這裡,臉上的神色一遍再變,時而不逞,時而陰沉。

    「說來聽聽!」黃俊明此時也沒心情稱呼李世民什麼陛下,皇帝之類的了。連忙對著李世民問道。這所謂的李幼良在黃俊明的記憶力可是一點也沒有留下痕跡。現在又聽說李幼良是宗室皇親,更要好好的瞭解一番了。最起碼要知道這天仙宮的仇能不能報,是讓李世民出手,還是自己出手。

    「父皇有一六叔,朕應當稱其為六叔公吧,朕那六叔公和父皇雖然輩分有別,但卻跟像是看著一起長大的兄弟,後來六叔公早亡,留下兩個兄弟,其一名叫李叔良,大唐建立之後,被封為長平郡王。武德元年官拜刑部侍郎。率領軍隊鎮守涇州,用來抵禦薛舉的軍隊。當時薛舉聲稱自己的糧食已經用光了,帶著兵將南撤,誰承想這薛舉又暗中派遣高墌人詐降。長平王派遣驃騎都尉劉感率軍隊受降,到了細川的時候,突然中了薛舉的伏兵,官軍戰敗,劉感也死在了陣中。長平王驚懼之下,用自己的錢財賞賜給士卒。士卒這才防守的十分嚴謹,涇州得以保全。武德四年,突厥入寇,父皇命令長平王率五軍攻打。不幸在戰場上中流矢斃命,父皇得知長平王死訊之後,追贈長平王為左翊衛大將軍、靈州總管,謚號稱之為肅。」

    李世民說了半天一直說的是一個叫做李叔良的人,黃俊明也沒有打岔,因為很明顯從這人名上就看得出來,李叔良和那李幼良可是關係不小,這李叔良又是戰死疆場,若這兩人真有什麼關係的話,平這份情面,黃俊明也得擔待著點。不過黃俊明也知道,這李叔良、李幼良可是有九成九的可能是兄弟的,否則李世民也不可能將這李叔良的生平說在前面。

    「而這李幼良就是李叔良的親弟弟。李幼良早年身體有疾,未能入仕。武德元年,受封為長樂郡王,當時父皇本是想接著這封號的綵頭給李幼良驅驅疾,這沒過半年,李幼良的病情就好了,但是性子卻變得暴躁起來。父皇當時可是經常責罵他,朕記得罵的最狠的一次是,有人偷盜了李幼良的馬,後來當那偷盜之人被抓到之後,李幼良直接下令將那人殺掉了,把人頭掛在馬尾巴上,一連掛了三天,期間縱馬遊玩也不接下來。後來父皇得知這件事,就對著他罵道『盜馬是有罪,王能有專殺之權嗎?』又詔令禮部尚書李綱召集宗室在朝堂杖責李幼良一百下。隨後便將李幼良逐出了長安城,任命他為涼州都督。」李世民說到這,不在向下說下去,只是一臉苦笑和歉意的看著黃俊明。

    黃俊明那還不明白什麼事,這李幼良這小子在唐朝建立之前生病,沒辦法參與朝政,要知道關隴李家歷來是一個官宦家族。這等家族的子弟若是不能為官,恐怕是少不了白眼的。這一來二去之下,李幼良便積累了一股子怨氣出來,後來唐朝建立了,李淵分封藩王,這都是親戚長親戚短的,還是自己六叔的兒子,更主要的是這個六叔還是自己當年的發小,這發小早亡,李淵便將這份情感寄托在了他留下的這兩個兒子身上。封了兩人為郡王,不過這兩人性格完全不同,一方面李叔良是大唐將領,功績並不缺,這李幼良卻因為身體有疾病,不能當官拿不到實權。這親兄弟之間的差異又出來了。更是讓李幼良心生怨恨。

    隨後就是因為心中的怨恨,變得有些暴躁易怒的李幼良突然之間身體好了,不過正因為他以前身體不好,所以被留在了長安,要知道這皇子巴不得都留在長安,那是因為長安是皇上和太子呆的地方,沒準什麼時候這太子就落到了自己的頭上。但是像是李幼良這種宗親藩王,是堅決不會留在長安的,長安總有人管著怎麼著都不舒服不說。而且還沒辦法掌權,這沒辦法掌權對李幼良可就是一個相當鬱悶的事了,這活了這麼大歲數,因為身體弱不能當官受盡白眼,這當了藩王之後又無法得到實權。怎麼能讓他心情好?

    索性李幼良乾脆什麼也不管了,只顧著發洩,結果把這李淵弄煩了,一腳踹了出去,給你個官。在外面呆著去吧。得,這下正中李幼良下懷,可是要知道這李幼良性子已經定型了,又沒什麼管理經驗,這到了地方之後自然收不住自己的性子,一來二去的找了一幫心術不正的親隨,平日裡霍霍百姓,又愛享樂。可這官員的俸祿和涼州百姓的那些錢財根本就不夠他一個人揮霍的,索性就佔了地利的方便,和羌人胡人開起了買賣來,不過這一點不能見光,雖然小有收入,對於李幼良來說也是相當的捉襟見肘。

    正巧趕上天仙宮運送善款的車子來到隴右,這李幼良手下那些人本來就不三不四,對於這等「肥肉」怎麼有不知曉的道理?於是在李幼良和手下的策劃下,藉著兵卒調防的由頭,偷偷的在剛入隴右的必經之路上設下埋伏,截了善款之後走人。這涼州本來就是相當靠外的城鎮了。隴右被劫錢款的地點又是在剛入隴右的秦州附近,這樣一來誰都不回去想是他的涼州兵截了錢款。

   
arms71499 發表於 2012-12-30 15:26
no、249道焉有專殺之權?

    黃俊明所想的這一套因由下來,已經和這實際情形差不多了,只不過有些細節是李世民說出來的,這一點倒也是十分的詳細。看來李世民為了幫天仙宮查找殺人劫財的兇手,還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這涼州本就是李幼良的私人領地一般,除了偶爾接接聖旨之外,再無其它人前往了,現在是初唐不是漢朝,這初唐的時候,涼州還算是一個比較靠近大唐腹地的城鎮,沒有之前漢朝的那種邊疆的肅殺氣氛,在者這李幼良擔任涼州都督之後,無論是涼州百姓,還是過往涼州的商人,早抖對李幼良徹底的弄得沒了脾氣,這百姓是家業田產都在涼州沒辦法遠遁,但商人可不管這個,寧可繞道也不會靠近涼州的。

    幾年過去,涼州基本上成了李幼良的專屬領地,這消息傳遞進去可是相當的容易,然是想讓消息傳出來,那可是要花上很大的一陣子功夫了。

    這李世民竟然能知道李幼良是截了天仙宮善款的人,本來已經是相當費工夫的事情,可還能順著天仙宮這善款被截一事查到這李幼良在涼州作惡多端,並且裡通外族,進行兵器和鹽鐵交易,這可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做到的了。

    「這麼說,就是這長樂郡王李幼良做的事情了?」黃俊明再次開口問道,不過自己都覺得李世民已經和自己說道這種地步,自己的這種問話有些白癡。「不知道陛下打算怎麼辦?」

    聽到黃俊明說到了正題。怎麼處理這件事,李世民左思右想一番之後反問道:「仙師以為朕會縱惡?」

    黃俊明確確實實擔心的是這點,這李幼良和李世民不說是宗親,就像是方才李世民說過的,李幼良的哥哥李叔良為國盡忠,身死疆場。李幼良的父親又是太上皇李淵亦長亦友的六叔。這幾重關係之下,這李幼良保得一命。還真是相當的可行的。最多也就是處理了那些李幼良左右的從惡將這件事扛下來,給李幼良一個禁足算是了事。

    不過聽到李世民的反問,黃俊明並未搭話。而是輕輕的搖了搖頭,也不知道是說李世民會縱惡,還是李世民不會縱惡。整個百年殿又陷入到了短暫的沉默。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李世民輕輕地說道,不過對於她來說,似乎是脫掉了相當大的包袱。一句話說完,輕快了不少。連語氣也變得高昂起來。「長樂郡王李幼良有四大罪:一、身為州官,不理民事。二、侵暴市裡,行旅苦之。三、陰養死士,交通境外,恐謀為反叛。四、縱使屬下,劫掠濟民善款。殺害押運士兵與道人。朕已經派遣中書令宇文士及代為涼州都督。徹查長樂郡王不法之事。並將其押解至長安。」

    黃俊明看著李世民,他還真沒想到。李世民會這麼水說,尤其是第三條,「陰養死士,交通境外,恐謀為反叛。」這陰養死士。就是暗中圈養死士,交通境外,就是在朝廷不允許的時候和外國作聯繫,這又是死士又是和外國作聯繫,這是什麼?每個朝代都不能容忍的,叛國!所以說又接了一句。恐謀為反叛。恐怕是要謀求反叛,這話說了一句恐怕,看似是給這李幼良留了一個餘地,可實際上就是一個圈套讓他鑽的。

    在外的將領,城守等等的最怕什麼?最怕有人懷疑你反叛,這樣一來便必須要上京自己和皇帝解釋,即使是解釋的清楚了,也不能回到原來的地方了,大多會被拍到嶺南之類的地方。雖說大部分是平調,但嶺南那種鳥不拉屎,雞不下蛋的地方還真不是一般人能樂意待的。

    要是自己真有那麼一點反叛之心,聽到了李世民擬定的這個罪狀之後,恐怕就是要提前行事了,也就是所謂的打草驚蛇,狗急跳牆。這樣一來反叛的罪名坐實了,朝廷派兵鎮壓,鎮壓過後便是押解京師,午門大刀片子一輪,從爺爺到孫子,給你砍個一乾二淨。女人閨女什麼的直接送到官妓裡,或者充當為官奴。一輩子受人蹂躪。

    這長樂郡王李幼良好就好在是皇親,皇親有特權啊,誅九族,夷五族這麼一來不是把皇帝自己也都裝進去了麼?所以說這午門斬首是基本上不可能的,一般來說對於這種皇親,大抵是一碗御賜毒酒,或者一條白綾自我了斷去吧。至於子女,過八歲的要麼殺掉,要麼讓這反叛者自殺妻子。八歲以下的,多數充作奴隸了。

    李幼良本就是一個相當粗暴的人,接到聖旨之後,恐怕就是這第二種狀況了。反叛,被擒,然後殺掉,或者自殺。僅此而已。不過這好在就是很少會記載在史書上,這一點也算是家醜不可外揚吧。多數就是一句暴斃了事。

    「仙師,朕知道你心裡巴不得這李幼良死,朕也給你這個機會,當其押解到長安城之後,朕會親自帶著他上天仙宮,供你處置。」李世民又對著黃俊明打了個保票。

    「呵呵,陛下方纔你還說過,當年太上皇罵李幼良,盜馬是有罪,王能有專殺之權嗎?難道,陛下是想說道亦有專殺職權焉?」黃俊明雖然是一千個願意讓這長樂郡王身死在天仙宮之手,但理智還是戰勝了慾望。「陛下,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這李幼良到達長安之後,陛下依律定罪就好。」

    ————————————————————————————————————————————————————

    司馬光拍拍王安石的肩膀:「介甫,跟我鬥?你還是太單純了。」王安石淡定地回擊:「有什麼了不起的?不就是砸個水缸嘛?換了我也一定會這麼做,我和你比,只是少一個機會罷了。」司馬光眼中射出兩道寒光:「機會,是自己創造的。你只知道老夫砸缸,卻不知道那孩子是怎麼掉進去的吧
arms71499 發表於 2012-12-30 15:28
no、250 雷刑



     「仙師此言恐怕是言不由衷吧?」李世民聽到黃俊明說完話之後,緊緊地盯著黃俊明的眼睛說道。

    黃俊明搖搖頭,並未多說什麼,只是回給李世民一個苦笑。天仙宮在隴右可是折損了三十條人命啊,這不是一條兩條,而是三十條人命,就算是一條兩條人命對於黃俊明來說也是天大的損失。天仙宮的這些道人,可是黃俊明一點一點看著成長的,而天仙宮的這些道人們,也是黃俊明在唐朝發展道教的第一線人手。、

    想比外面的道人們,也只是那三百家道觀的觀主對黃俊明所修改的系統的道教思想有瞭解罷了。而天仙宮的這些道人們,可是在黃俊明的一點點耳濡目染之下成長起來。無論哪一個損失了,對於黃俊明,對於道教而言都是相當大的一個損失了。

    三十個道人身死在李幼良之手,而李幼良殺害天仙宮道士的這個仇,卻不能由天仙宮自己報仇雪恨。黃俊明怎麼都覺得有些不舒服的。可是所謂法律,是絕對沒有第二個答案的。、

    李淵訓斥李幼良的話又何嘗不是李世民說給自己聽的?這李幼良相比在長安也做了不少的遭人憤恨的事情,被李淵罵了也絕對不是一遍兩遍。為什麼李世民只說這一件事。不說其他的事,答案顯而易見,藉著李淵說給李幼良的話,在點醒自己而已。沒什麼特別的。

    黃俊明是道士。當時聽到天仙宮道人被殺的消息之後在天仙宮的八卦高台上所說的話,所做的舉動,李世民是全都看在眼裡的。但是要是真按照黃俊明當時的想法去辦,唐朝又會是一個什麼樣子?

    被殺之人的親朋好友為了報仇雪恨,去殺那兇手,這樣一來又置國法與何地?整個國家都這麼做,那法律還有什麼存在的必要?所以黃俊明的這個禽獸報酬的想法是萬萬不能實現的。

    李世民似乎又是覺得對黃俊明有些太對不住了。隨後繼續說道:「仙師,真不管你方才說的話是真心還是假意,朕都當做是真的了。不過朕可以讓仙師你選擇一個對李幼良的懲罰。這是朕現在唯一能做到的了,法律的口子不能開。」

    懲罰?黃俊明對於這兩個字嗤之以鼻,這古代的刑罰也就無非是絞死。車裂,砍頭而已。聽李世民說了這麼多,也是知道這李幼良是死定了,只是用著古代的這些刑罰去處置李幼良,那還真不是什麼大快人心的事情。

    今年元月,李世民已經廢除了肉刑,那些諸如凌遲之類的刑法早已經存在了史書當中。要等到那些殘酷的刑罰再次在歷史上發光發熱,還需要等到明清時候。所謂滿清十大酷刑,黃俊明也是稍有聽說,但讓黃俊明說出個一二三來。恐怕還真說不出來。再說這種刑法實在是有傷天和,黃俊明雖然偶爾心狠,但讓他做,可是做不來的。

    絞死與上吊其實沒什麼兩樣,只不過一個是人為操作的。另一個是人自己去將自己吊在高處,這一點刑法可以否決了。車裂,將人綁在車輪上,通過車輪的轉動讓人肢解,這在黃俊明看來也是慘不忍睹的事情。剩下的砍頭太過痛快,一下子手起刀落。一顆人頭飛出去,頸血飛出三米高。萬一嚇到小孩子也不是什麼好事。至於毒酒毒藥什麼的也不是黃俊明想要的。

    幾番思索之下,黃俊明甚至想要放棄這個特權。不過顧慮這李幼良不能這麼,輕巧的就死了。還是忍了下來,這五月已經過了一半,天氣炎熱的要死。今天行走一番,早就聽說今年的關中有些旱,不過那筒車黃俊明也是和李世民說過的,對於農事來說完全夠用了。

    黃俊明也就沒有太過思考這些,早些時候李淳風也是提過這一點的,不過按照李春風的話來說,六月差不多回事一個雷雨天,可以有效的緩解旱情。黃俊明本來就心情煩躁,再加上天氣炎熱,早就有些不耐煩了。心底祈求一些涼爽,這樣一來不知怎麼的突然想到了雷上面。

    對!就是雷法!雷法可是道教中傳說的法術之一,而自古民間也是盛傳,作惡做的多了,會遭雷劈的。這電黃俊明可是造不出來,印象當中最簡單的辦法摩擦起電也電不死人啊。在現代的時候也是又聽說怎麼樣纏線圈是可以製作出電的。可惜黃俊明不會。

    沒辦法自己製作電流出來,那也只能是借助於天象了。李淳風可是說過六月回事一個雷雨天氣,這雷雨天的閃電,恰巧合用。至於怎麼引電,這個話題恐怕在現代的一個小小孩童都清楚。

    在武當山的時候,武當山的金頂也是一個引雷電的絕佳之所,無非是高處,用銅鐵等導電的金屬,接引下天空中的雷電罷了。沒什麼難處。這大唐空曠之地也是不缺。到時候讓李世民找一處空曠之地,第一個銅柱或者是鐵柱,上頭弄成尖頂,聳立起來。在雷雨天來臨之前,將這勞什子「長樂郡王」綁在上面去就成,這一場雷雨下來怎麼著也得挨幾下劈,到時候不死也得被嚇尿,再怎麼說古人對於雷這種自然現象還是相當的崇拜的。回想一下世界當中所有古代文化裡,掌管雷電的都是大神。宙斯算是希臘神話裡最大的神了,手裡拿著的就是雷電。而在中國這裡也不例外,雖然我們的文化中掌管雷電的民間傳說為「雷公電母」,在神仙世界裡品級不算高,但由於炎黃大地一直是農耕文化,祈雨是方術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所以大家對於雷電還是很尊重的,雷電之後有雨嘛。

    同樣的古人認為雷電是可以用來誅邪的,李幼良本來就是一個相當「邪」的郡王,死在這雷電手上也應當算是死得其所。

    —————————————————————————————————————————

   
arms71499 發表於 2012-12-30 15:28
no、251 李世民的心悸



    李世民的心悸黃俊明幾番思索之下,覺得這種方法絕對的可行,要是以後李世民將這中刑罰保留下來,沒準這所謂的秋後算賬,要改成雷雨殺人了。

    「仙師可是想明白對長樂郡王實行什麼刑罰了?」李世民看著黃俊明的表情漸漸地從陰鬱變成了喜笑顏開,還在不住的勾畫著什麼,便出聲問道。

    黃俊明輕輕點了點頭,隨後對著李世民說道:「雷罰!」「雷罰?可是道教傳說中的雷之法術?」李世民一聽雷罰,順其自然的就想到了什麼道教當中的五雷正法啊之類之類的。

    「差不多。」黃俊明打了個哈哈,隨後繼續解釋道:「在仙界,對出錯的仙人有兩種重刑,第一種便是將犯錯的仙人送到斬仙台上,這有些類似於唐朝的砍頭。不過被斬仙台斬過之後,那可真的是形神俱滅了。第二種便是封了仙人的法力,將仙人綁縛到銅柱之上,由雷部正神親自施法,用雷電擊殺犯錯仙人。此舉並不血腥,同時引雷之正氣,消除仙人的邪念。」「這麼說,仙師會這種雷刑了?」李世民對著黃俊明追問道,滿眸之中儘是好奇。「朕依稀記得,仙師好像是不休法術?」哈哈,貧道確實是不休法術,但是這小小的雷刑,貧道還是弄得出來。」黃俊明一想到那李幼良綁縛在同住之上受雷劈的情形,便是相當的開心。「煩勞陛下找一個空曠之地,在這地上立上一根長長的針形銅柱,遇到雷雨天,在雷雨來臨之前將犯人綁縛其上,這雷雨天所打出來的雷只要是離得這銅針近的,全會被吸引過來。到時候綁縛在銅針下的犯人自然會萬雷噬體,基本上一場雷雨過後,這人也就活不成了。或許會被化為灰灰。」黃俊明說道高興,單手平發放到嘴前做了一個吹灰的手勢。

    李世民被黃俊明這一下子嚇了一大跳,自李世民結識黃俊明之後,可是第一次看到黃俊明將這如此恐怖的刑法說的這麼灑脫和隨意。當然李世民也想著,這人綁縛在銅針上,一到雷雨天氣,天雷捨棄旁處,直奔這犯人而去,幾番雷電下來,這人已經不成人形變成了一撮黑灰。

    想著想著李世民便是一陣的寒戰。像是看怪物似的看著黃俊明。

    黃俊明不經意間看到李世民那心有餘悸的眼神隨後說道:「雷乃陰陽相交而生,幾千年前莊子便已經將此記錄在案。陰陽乃天地之間最純粹的能量。二陰陽相交的雷則又是正氣的化身。自古雷劈惡人。

    奸邪之人。所謂雷劈不死人,那也是給人一個懲戒作用,人這一生或多或少的會坐上幾次壞事,達不到身死的程度,所以陛下可以不必懼怕以這李幼良這等奸邪之徒,理應受到雷霆的洗禮」

    「這倒也是,只是在空曠之地立起一根巨大的銅針就可以了麼?」李世民輕問道,顯然是不想再這雷刑上多加言語。

    「沒錯,不過一定要空曠,四周無人的地方。否則的話千百道雷劈下來,可是相當駭人的情形,萬一有人誤入雷場,恐怕也是非死即傷。」黃俊明對著李世民叮囑道,萬一這大雨天有人路過這銅針邢台的時候不小心被雷劈了那可就是大大的不妙了。

    「嗯,朕瞭解了。等李幼良押送到長安之後,朕會立即給他定刑,然後按照仙師所說的雷罰,讓他受到懲罰。不過仙師」李世民將話說了一半,隨後不知怎麼的硬生生的收了回去。引得黃俊明一陣納悶。

    「陛下想要說什麼?」黃俊明對著李世民追問道。

    「沒,沒什麼。」李世民的話有些敷衍,隨後又說道:「只是今年是個旱年,雷雨恐怕是與今年無緣了。」李世民這話顯然是臨時起意出來的,就算是天在旱多少也會有點雷雨的。顯然李世民只是用著個話題來搪塞剛才的口誤罷了。

    黃俊明也聽出了李世民的不對來,恐怕是自己這所謂的雷罰嚇到他了吧。黃俊明暗中想著,隨後又對著李世民說道:「陛下,今年雖然是大旱之年,只不過根據李淳風看來,最遲六月中旬就會發生雷雨天的。」「哦。哦。」李世民木訥的回答著,這天仙宮百年殿之中的氣氛一下子變得有些尷尬了起來。

    黃俊明是最先受不住這中詭異的氣氛的,只是現在又想不出來說什麼。只好對著李世民說道。「陛下,河東道和淮南道的善款被截之事還是沒有找到元兇麼?、,雖然黃俊明找了個並不是很好的話題,但也不是那雷罰那種恐怖的事情了。李世民暗自長舒了一口氣。他甚至有些不明白,自己這一屆帝王,上天之子為什麼對雷罰這麼的懼怕。雷罰乃正氣,黃俊明的所說和民間說法別無二致。這雷劈不忠不孝禍國殃民的惡人李世民也是知道並一直篤信的可是不知怎麼的,黃俊明將這雷刑可以引到大唐說出之後,讓李世民打心底感到一點心悸,這種心悸不是對黃俊明的,而是對那未知的雷刑,每每想到此處。李世民便替自己的那個名叫李幼良的叔叔感到恐懼。-巴巴樂第一時間更新不過好歹黃俊明也換了一個話題,這個話題對李世民來說雖然稍有尷尬,但也算是終於暫離了那恐怖的雷刑。「朕慚愧啊,河東道那邊朕可是查了許多次,基本上吧軍營都翻遍了。沒有任何一隻軍隊是符合兇手動機的。也沒有任何一隻軍隊和此事有關。那只軍隊好像是憑空出現一樣,又神秘的消失掉了。找不到半點痕跡。只是似乎有所耳聞那支軍隊在太原附近出現過,但是太原周邊的所有軍營當中都沒有這麼一隻軍隊。不好查啊。那淮南的劫案也差不多是一個死局,遊俠和道人都是元吉當初的手下,可是這突然出現的第三方,卻沒有半點消息。

   
arms71499 發表於 2012-12-30 15:29
no、252 所謂世家



     「朕慚愧啊,身為這大唐天子,卻連那劫財殺人的賊子都找不到。。。」李世民的表情有些頹唐,在他看來自己身為大唐天子理應是可以輕而易舉的找出賊人的,結果現在事與願違,這心中所想和實際情況的差別太大了。

    黃俊明雖然心中也是有些鬱悶,但看李世民的這個樣子,卻也有些憐憫。身在大唐,黃俊明這才知道,李世民並不像是史書中那樣手腕一翻就掌控了整個大唐,朝堂之上也並不是鐵板一塊。要說為什麼這貞觀初年的大唐朝看起來還是一片平靜,無非是李世民手中有兵權,大家都在觀望罷了。所以說這剛剛登基的李世民做起事來可是如履薄冰,生怕那件事做不好,給自己的聲明受到影響。這天仙宮善款被劫一事,可算是一個大事了,或許這民間並不知道。但大唐的上層官宦世家之間確實相當清楚的。

    善款被劫一事,可以說是李世民的臉面問題。處理得當,李世民在世家和上層社會中間未必能增加多少聲望,但要是處理不好,辦事不利。肯定是會遭人詬病的。而對於李世民來說,真刀真槍的幹架他並不怕,他怕的就是那些流傳出來的市井之言。三人成虎,人言可畏。

    「既然查不到,那就慢慢查吧。貧道不相信難道這殺人劫財的就一直不露出馬腳!正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總有一日那些賊人會明正典刑的。」黃俊明不知道,他是在給自己一個寬慰,還是再給李世民一個安慰。或者兩者都有?還好這三道善款被截,其中的一道已經有了眉目,稍微消弭了些黃俊明的怒火。這兩道稍微拖上一些時間,黃俊明也不是太反感了。

    「但願如此吧。」李世民唉聲歎氣的說道。「對了仙師,朕有一件事要告訴你。那些門閥世家不會在幫著您找出兇手了!」

    「嗯?」黃俊明聽了這話,頓時一愣,這殺人劫財的不是他們的門閥世家,自己和門閥世家又有金錢上的利益關係。這門閥世家怎麼就不會幫著天仙宮找兇手了呢?

    「仙師,這事也都怪朕。前些日子去房玄齡家偶談,說起仙師所說的那教育改革一事。沒成想,被房玄齡那小舅子在旁側聽了去。仙師為道。對於門閥世家來說並不算是大事,仙師濟民。雖然打擊了一些門閥世家的聲望,但是仙師提議改革教育,對門閥世家來說可是天大的恨事了。自東漢末年世家逐漸壯大,漸漸地便已經壟斷了這幾百年來的文化。士子皆以世家為首。而仙師你建議的這些教育改革的東西,正是打破世家教育壟斷的一隻箭。實實在在的威脅著世家的利益,所以。世家皆視仙師你為仇人。這找兇手一事,恐怕就不會去參與了。不過天仙宮的那玻璃生意他們還是要沾手的。這有錢不賺可不是世家的性格。然除了生意方面,還請仙師小心世家的動作吧。」

    李世民和黃俊明述說著這事情的前言後果。不過以黃俊明的性格,似乎覺得這李世民的話裡有那麼一絲的假,雖說這一字一句都是這麼的合乎邏輯,但李世民和房玄齡的說話難道就在大庭廣眾之下任人聽去?房玄齡的妻子出自范陽盧家,這一點大家都知道,有名的吃醋典故就是從這裡出來的。明明知道這教育改革的事情對世家有害,那為什麼李世民不在皇宮內院去和房玄齡商議而是跑到房玄齡家去商議,還被人聽了去,這恐怕就需要仔細的琢磨一下了。

    這初唐時期。除了國家與國家的矛盾之外,最大的矛盾就是皇權和世家的矛盾了,至於什麼土地矛盾,人口矛盾之類的,由於現在的大唐還算是地廣人稀,又是初建沒多久,還沒那麼嚴重。國家與國家的矛盾黃俊明和整個國家的民眾自然是站在大唐這一邊的,但皇權和世家的矛盾呢?不說世家在士子之中的影響力。單憑這一個延續了上百年,另一個只是馬上取天下十年有餘,這一點就不是李世民能夠比擬的。雖然李世民的關隴李家也算是個世家。但是畢竟底蘊比較薄。還抗衡不住那些老牌世家。

    雖然李世民佔了自己身份是大唐天子的光,可以隨時調兵遣將。底層民眾中有有很多人支持他,但世家是固然不能造反的,幾百年來,世家早就有了在戰時弟子門生不放在一個籃子裡。這樣無論哪個軍閥最後得了天下,他們都可以保住自己家的權益不受侵犯,常年積累下去,自然底蘊深厚。再者這個封建社會中,社會階級分成士農工商,這代表儒家的士位列第一。可見統治者對士子的關注度有多麼重,而士子又大多依附於世家,這樣一來矛盾就相當的大了。

    就算是隋朝時期為了遏制世家而創立的科舉制度,但是這科舉制度雖然給了寒門子弟一個一步登天的機會,可是世家子弟從小就耳濡目染,自身的文化知識大多都比寒門子弟深厚,再加上寒門子弟大多為了生計局限於一城一地,直到科考的時候才會出門應試。眼界上遠沒有從小到大經歷了各種上層社會有著豐厚經驗傳授的世家子弟開闊。所以科考上考中的寒門子弟可以說少之又少。

    這一點從唐朝宰相身上就能看得出來,武則天時期雖然唐朝已經將世家打壓了下去,但縱觀唐朝十六個宰相,也只有兩個是出身寒門的。由此可見世家在古代士子中絕對是頂尖的存在,士子又多是崇拜文化的,所以這一個個世家都有著一大批的外姓士子。這樣一來,便從實際上壟斷了國家的文化層面。

    無論是李世民還是李淵都是想要打壓世家的,三國兩晉南北朝為什麼想當的混亂,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世家事大。再者隋朝二帝,隋文帝身為開國皇帝本來就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而隋朝也確實在他的帶領下走上了強盛的道路,隋煬帝雖然人格上少有缺陷,但也不可否認,隋煬帝做的每一件大事都是利國利民的存在,從大運河到開科舉,從接手隋文帝的江山再到統一全國,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以說隋朝的疆土比唐朝還大上那麼一些。只是隋煬帝做的太過激進了,一個人幹了一個朝代應該做的事情。又兩征高麗失敗,導致人民有些疲憊。這時候門閥世家又站起來了。以一句楊廣暴斂,勞民傷財開始了推翻隋朝江山的活動,哪怕是號稱農民軍的瓦崗寨,又有幾個將領不是和門閥世家掛上關係的呢?更不用說本來就是自身家族起兵的王世充,杜伏威了。就連李淵自己也是。所以經歷了隋朝滅亡一事之後,李淵和李世民對世家可是相當的忌憚的。

    正因為忌憚所以想要不顧一切的打壓,正因為忌憚,所以要拉攏盟友。寒門子弟,百姓,軍隊不用說。而在黃俊明來到大唐之後,道教在大唐的各個社會階層之間也是有著超高的人氣。況且李世民的弟子金蟬子和世家又有著不少的間隙,這樣一來,李世民在房玄齡家說黃俊明提議的教育改革一事就有了很好的答案。

    道教的人氣高,世家又與天仙宮做著生意,保不齊那天道教就跑到了世家方面。而黃俊明提議的教育改革一事又是打破世家壟斷文化最尖利的矛,李世民將這個消息透露給世家,那世家還能和黃俊明走的近了麼?肯定不能,這樣一來道教和世家疏遠,憑著黃俊明和皇家的淵源,那道教很可能會在將來的世家和皇家的爭鬥中站到皇家一邊,就算不站到皇家這邊,兩不相幫也是一件好事。而這就是政治。

    黃俊明雖然從來沒有參與過政事,但這簡簡單單的利害關係還是分得清的,雖然黃俊明對李世民的這種動作稍有不快,但也沒有拂袖而去的那種想法,李世民是皇帝,他該去考慮這些東西,就像自己藉著李世民的手發展道教一樣,借勢壯大自己,只有懂得借勢,才能更快的接近自己預定下來的目標,人皆如此沒有什麼憤恨的。再說,上次這金蟬子一事,黃俊明對世家本來就沒什麼太大的好感。所以李世民這麼做對黃俊明也沒什麼害處。至於玻璃的銷售,大唐的商人又不只是世家才有。隋朝之後原有的玻璃製作工藝失傳,現在只有天仙宮有這個技術。物以稀為貴,又是獨家製作,你不要,要的人大有人在。沒準最後的收益還比將玻璃賣給世家賺得多呢。

    再者這玻璃的收益都是用來發展道教的,多了固然好,少了也沒什麼壞處,再怎麼說道教已經走上了正途,隨著時間越來越深入人心。

   
arms71499 發表於 2012-12-30 15:30
no、253氏族志




    「仙師可在為那些世家發愁?」李世民見黃俊明一副沉思的樣子,出聲問道。

    黃俊明聽得李世民的聲響,慢慢轉過思緒,雖然已經在心裡將前因後果想了個明白,但對李世民還是不能說的,只是輕笑著說道:「世家不幫忙,那就不幫忙吧。世間之事皆有因果,貧道當初向陛下提及了教育改革。便種下了因。而這世家不幫忙甚至是在以後與我道家交惡,這就是果。沒什麼可發愁的。」

    黃俊明的這話也是提點黃俊明的那個心思,這和世家之間的關係和事情是黃俊明的因果,又何嘗不是李世民的因果,想必那裡市民承擔下來的因果除了對世家,還有對道教。這些東西沒辦法說出口,但都是懂的。

    「呵呵,仙師倒也看得開。」李世民聽出了黃俊明的話外之音,幹幹的說道,隨後又思索了片刻,繼續說道:「氏族大抵上可以分成四個區域,並各有所尚。山東士族尚婚婭,江左士族尚人物,關中士族尚冠冕,代北士族尚貴戚。而江左和代北士族,已經沒落。倒是不足為懼。相反以崔、盧、鄭、李、王為首的山東士族,雖經連年的戰爭打擊,但仍然根深蒂固,就連朕手下的房玄齡、魏徵、李昉都爭相與山東士族聯姻。唉。」說到這裡,李世民輕聲歎道。彷彿對自己的這幾個左膀右臂深感痛惜。

    黃俊明不知道李世民這一番話的含義,似乎是將他李世民對氏族的看法和盤托出,又似乎是自己自言自語。黃俊明雖然有些摸不到頭腦,但還是一直在聽著。

    「山東士族的觸手伸及大唐官府、百姓、士子、商業、軍事等哥哥方面,是在讓朕有些擔心啊,朕知道,朕李家現在雖為皇族,但本質上也是一個門閥世家。可是畢竟坐天下的是朕這個李家。而不是他們!不是崔家,不是盧家。不是鄭家。就是朕的這個姓氏,成長在關隴之地的李家!朕知道仙師你懂得朕說的這些。正因為坐天下的是李家,所以朕必須要讓其他世家衰亡,只有讓他們才能讓李家的江山延續下去!」李世民說的有些激動了,聲音也逐漸變得大了起來,連脖子上的青筋都有凸顯的樣子。

    這對於黃俊明來說。雖然事不關己,但也能理解的。不過對於李世民能將自己的這個李家也歸類到門閥世家當中去。並且絲毫不在意的說出為了皇位,為了統治才去打壓世家的話給自己聽,還是稍有一番感慨的。這種話對於這個時代來說是每一個帝王的必然選擇。黃俊明也沒什麼鄙視的或者是不贊同的,但這種話就算有人想到了,也只能是想想,要是說出口,恐怕又要弄得一片天翻地覆了。

    「仙師。你來自上界你可能不知道,世間所有人都認為天下第一大姓是崔家,朕這當皇上,做皇族的李家也只是第三流的了。朕不甘心啊!既然大家的思想分不清輕重,那朕就不許讓大家講思想改過來,再說那山東士族除了各類典籍多一些之外,他們還做了什麼?互相之間的聯姻鞏固地位這一點不說,就是他們家中的錢財,也比朕的大唐國庫豐厚多少倍?可是他們寧可讓銅錢在府庫裡生銹,也不願將錢款拿出來抵禦外敵。接濟萬民!朕就不知道了!為什麼世間的人都會敬重他們!」李世民對於這一點可是相當的憤恨的。

    李唐起家的家底並不豐厚,這一點在中國的歷史朝代中還是相當少見的。一些史書上記載,當年李淵起兵,所有的兵卒算在一起僅僅有三萬罷了,等到打下了長安,也只有二十萬的兵馬而已。別看當年李淵負責著隋煬帝楊廣徵討高麗的後勤,可是這家財還真拿不出來。再者李淵本來就注重民生,大部分錢財也都花到了建設上。而李淵的幾個兒子當中。李建成重文,李世民重武,李元吉稍有心機。善於守成。這樣一來相當的全面了。比起那些世家來說強了不知道多少倍,但是呢?!世家有錢還不往外掏。有人又不能安邦定國,卻被世間的大多數人敬重。這一點就讓李世民不平衡了。

    「要怪就怪魏晉的制度吧。」黃俊明輕輕開口道。這門閥世家之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被民眾所敬重或者說是敬畏,歸根結底就是一個魏晉的制度問題,無論是選官的九品中正制還是民間的「尚姓」制都是讓世家影響力越來越大的原因。這一點黃俊明是知道的。「不過,陛下您又打算怎麼辦呢?」

    「嗯?」李世民剛剛在思索魏晉的制度問題,結果被黃俊明突兀的這麼一問,猛地一下有點不知所措起來。世家問題壓在李世民心頭可不是一天兩天了。每天都想著世家可能在這,可能在那都威脅著自己,李世民就是一陣的心煩,這事還不能說給別人聽,只能憋在心裡,久而久之可以說積累了相當大的怨氣。可是聽黃俊明這麼一問,自己又該怎麼辦?自己想要怎麼辦?李淵祈求在拉攏世家的同時,用科舉制度慢慢蠶食掉朝廷官員中世家子弟的份額,雖然時間上太慢,但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現在黃俊明所說的那種教育制度更是為了這一點。相比之下比那科舉制度還快了不少。但是這也只是消除世家在朝廷當中的影響力罷了,那世家在民眾之間的影響力又怎麼辦呢?李世民開始慢慢的思考了起來。

    這些世家都是以姓氏稱呼,這一點是因為魏晉時期民眾「尚姓」而發展出來的。所以一題某某姓氏,民眾會恍然大悟然後說些大姓小姓久仰久仰之類的話。既然民眾都想的是姓氏,那朕為什麼不把世間的姓氏排列一下呢?之前雖然也有人對姓氏世家排序,但卻不是官方欽定的。朕要欽定一份姓氏的順序,把李家放到第一位,而那些世家後面呆著吧!

   
arms71499 發表於 2012-12-30 15:31
no、254陛下您自己覺得可行麼?



    「朕欲刊正姓氏,不須論數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級,皇族為首,外戚次之,山東氏族為劣等。」李世民稍稍平息了一下自己的心情,隨後說道。

    刊正姓氏,黃俊明聽了李世民的話輕輕搖了搖頭,李世民想的也太天真了。世家之所以是世家,不正是魏晉以來的等級觀念麼?要是刊正姓氏,最多也是把原來的世家暫時打壓下去而已。而李世民所說的不管幾世幾代之前,只是按照現在的官位設定等級,時間一長,舊的世家雖然可能衰弱下去,但新的世家又會崛起。繼續成為國家中的主導勢力。

    不過現在的官爵大多數都是李世民手下成長起來的,同時也代表著原本的關隴世家。李世民自己也是這樣完完全全的代表了關隴世家的利益,方才李世民所說,將山東氏族做為劣等姓氏,而不是將天下間所有世家都排擠打壓下去。很明顯李世民的這個想法還是有局限性的。無論是地域的局限性還是扶植統治集團。加強皇權,調和關隴門閥集團和山東門閥集團之間的鴻溝,雖然照比魏晉時的門閥制度上有所進步,但還是太過保守,甚至可以說是拖了後腿。

    當然,按照李世民的構想,刊正姓氏,重新給使一部分做官的庶族地主取得了士族身份,沒落門閥士族受到進一步打擊,只有關隴士族大致保持了舊日地位。達到了扶植庶族地主、壓抑門閥士族,加強皇權、鞏固統治的目的,可是在黃俊明這個現代人的思想看來,卻是那麼的幼稚,可笑。當然不排除這一種想法可以在一定時間內達到預期的目標,但是這樣對於那些山東氏族真的有用麼?這只是一個姓氏排名的高下而已,沒有什麼切實的東西。想要削弱世家。單憑這一點是不可行的。

    「陛下,貧道說話可能不好聽,您擔待著點。您自己覺得憑著刊正姓氏將李家和朝中大臣放到前列,將山東氏族之姓氏放在後面可行麼?」黃俊明對著李世民如此說道。

    「怎麼不可行?世人敬仰世家,無非是敬仰他們家族之姓氏而已。朕將朕和朝廷百官的姓氏放在前面,怎麼就不是可行的辦法了?」李世民好像是進入到了思想的誤區,對著黃俊明辯駁道。

    黃俊明輕輕的搖了搖頭。隨後說道:「陛下,您錯了。世人並非是敬仰世家的姓氏。而是敬仰世家子弟多人才罷了。自魏晉以來世家因為尚姓而底蘊愈加深厚。世家子弟又多才華橫溢之輩。民間寒門子弟大多無法得到高位,時間一長自然對高官迭出的世家有了敬仰敬畏之心。而陛下您所用更改姓氏排名這一點,雖然看起來是襲承魏晉以來的「尚姓」思想,實際上卻是將尚姓改為尚官。官位越大排名越大。但是陛下您可要知道這官也分為三六九等,文官武官之分。武官品階高的,姓氏也高,但是以士子的性格回去承認他們的家族他們的姓氏是好的麼?不可能。在說陛下您看現在的朝政當中,又有多少人出身於世家,就算是根據官位的品第排序那也不可能將世家打壓下去。而且這麼一來,對隋朝實行起來的科舉制度來說也是一個後退的舉動。您在仔細想想吧。」

    李世民聽到黃俊明這麼說,默默無語。的確李世民現在的思想是走進了一個誤區,世家的姓氏雖然是世家被人敬仰的一方面,但絕對不是最深層的含義,無論哪個時代最重要的是什麼,人才!世家當中往往會一門三公,一門九卿。這種狀況是相當常見的。所以大家才會說某某家中的教育好,看他家除了多少多少人才。而山東世家的子弟自魏晉以來在各個朝代中幾乎沒有斷過傳承,連官員的官職也是一升再升絲毫不減當年,久而久之就給大家一種觀念,這崔家好啊,這王家好啊,這鄭家好啊,他們家的子弟才學渾厚。多為朝堂之官啊。

    就算是李世民真正地勘定了姓氏,那又有什麼用呢?現在的官宦之家若是在以後拿不出什麼拿的出手的人物,來繼承這個排位。而被「打壓」下去的世家名詞雖低卻能一直穩佔朝堂,這時候這個姓氏的排序又有什麼用?徒增笑料而已。再說唐朝初建。最不缺的是勳爵,甚至大字不識一個的兵丁在征戰中都有可能獲得一個縣男的爵位,可這樣的人根本毫無什麼底蘊可談,文麼?大字不識一個。武麼不懂戰陣變換之法。最多也是個逞兇鬥狠的性子,這樣的人給予他們的尊敬無非也就是敬仰他為國出力,抵禦外敵罷了。要讓世人敬仰他,這些為國出力,抵禦外敵有算的上什麼?大唐能做到這樣事情的人可不少,不差他一個,獲得勳爵也很有可能是他運氣好罷了。以文人士子那樣的高傲,誰會去承認他的姓氏比自己高?再說那些普通的商賈之士。

    商賈之人重利,崇拜的是能翻手間財源不斷的人物,而世家呢?幾百年的家族在那裡,不缺錢,也不缺人,現在的整個大唐的商旅流通最大的那一份子就是世家的人,所以商賈之士對世家也是敬仰的。但是其他人呢?不說這些朝堂自持身份不屑於從商之人,就算是有心從商打不開局面的也大有人在,所以這商賈對於這姓氏的排名也是不會去在意的。

    工匠呢,在中國古代當中除了元、清兩代不注重工業發展,其他的每個朝代都是相當的重視技術的。可是技術在那裡?技術在於一代一代的傳承,有了前人的技術研究,才會有後人在他的基礎上研發出更好的東西。但是這樣一來問題又出現了,民間的匠人大多是師傅傳弟子,一代一代的傳下來,想要得知他家傳承基本上是一個很難的事情,而世家呢?世家能在幾百年中屹立不倒,這些技術就算再不重視,為了家族當中的一些利益多少還是會涉及一二的吧?就這涉及一二的東西,對於平民百姓來說那也是觸之不及的東西了。

    這樣一來,士、農、工、商、兵五個階層,世家起源於士子,世家子弟為政的多如牛毛,家學淵源在這呢,自然讓士子崇敬,而農呢?世家家業大,田地多。更是讓農人嚮往的。同樣的農人因為幾身的苦,非常嚮往社會高層民眾的生活。而世家有代表著這個社會當中最高層的地位。怎能再不受到農人的敬仰?工方面,世家傳承博大,技術力量雄厚。普通工匠想接觸都接觸不到的東西在世家都是最劣等的物事。這有怎麼不讓工匠心生嚮往?商的方面更不必多說,世間沒有幾個人的財力和商業的運作能力比世家強。商人自然也都期望自己和世家扯上關係謀求更大的利益。兵,都說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人們感激兵丁御守國門。人們敬畏兵丁殺人如割草,但卻並不想去當兵。沒有人願意接觸這個和死亡如此貼近的職業。所以說就算兵丁是這個時代最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但也是無法得到大家的關注的。

    再者為什麼黃俊明說李世民的這種想法是拖了隋朝科舉制度的後退,隋朝的科舉制度雖然並沒有說什麼打壓世家的話,但長此以往,寒門子弟絕對會慢慢崛起和世家子弟在朝堂上成分庭抗禮之勢,時間一長,世家的滅亡那也是必然的。這一點完全是打破了原有的等級制度。但是李世民的這種給姓氏定排名一出,寒門子弟還是寒門子弟,就算是一步登天最後也只能是先拿個小官了,在古代四品官以上才算是大官,四品之下的官員,可是稱不上什麼大官的。就連現代也深受這種觀念的影響,說一個人有大才華,就會說他有一品之資,這個一品之資並不是說他有第一的才華,而是說他的才華在以後可以勝任一品的官位罷了。也有人說三品之資,四品之資的。至於在往下的五六品,八九品,泯然眾人矣。

    李世民也只是多年對世家的戒心積壓起來之後的一眾發洩手段罷了,真是要按照他的這種想法去實行,恐怕也就是自己心理上的一個比世家高等的感覺,其他的要啥沒啥。或許時間一長能讓人對世家的崇敬變得少,但絕對不會讓世家和普通人一樣不受關注。再怎麼勘定姓氏,也不可能將平頭老百姓寫進去。這是無論哪個朝代那個時代都一樣的事情。這樣一來,勘定之後的姓氏的最後一位也要比平頭百姓的地位高,百姓是對比自己身份地位高的人敬畏的。所以說勘定姓氏對李世民來說並沒有什麼切實的好處。

    「哎!」李世民也是知道自己在這件事上無非也是只能佔上一些口頭上的便宜了,不由得歎了一口氣。

    ————————————————————————————————————————————————————
arms71499 發表於 2012-12-30 15:32
no、255弟子歸來香火盛



    對於李世民想怎麼打壓世家,黃俊明並沒有想要多說什麼的意思,這些東西雖然是李世民這個時代不可不談的話題,可是以黃俊明的性格是絕對不會再李世民的身上幫襯一下的。這些爭權奪利的事情,黃俊明可是自穿越過來之後就沒有向著這個方向發展的意思,要是想玩爭權奪利,直接步入官場就好了,何必還要窩在這道觀之中呢?

    李世民在這天仙宮又坐了一陣子,隨後便走了。沒有從黃俊明口中得到怎麼打壓世家的方法,或許這就是他最為失落的事情罷。

    時間又是過了幾日,渭水之濱的一個小凹中,突兀的立起了一根大大的銅針,這針看上去可是有三四十丈高,針尖直指天空,銅針的下方則是一塊三平方米左右的水泥地。四周又被拉起了拒馬式的柵欄,稍遠些的地方還有士兵作以看守,可謂是嚴密的很。

    李幼良這個曾經的長樂郡王已經在被押解回長安城的路上,和李世民下的詔書一樣。罪狀嘛就是那幾條,只是由疑為反叛變成了坐實的反叛。事實上這長樂郡王還真沒那個反叛的想法。對於他來說做一個這麼行事的紈褲子弟就已經是足夠的了。反叛那絕對是一個必死的結局他也知道,所以平日裡他雖然坐進了壞事但在這反叛或者謀朝篡位這一點上是想都不敢想的。

    雖然李幼良這麼想,但是李幼良的那些手下可不這麼想。宇文士及一到涼州就接管了整個涼州的大小事務,隨後就宣讀了聖旨。只是當時這涼州城一片荒涼,必須要好生治理一番才能夠讓李幼良去長安城請罪,所以就暫且沒動身。

    正是這宇文士及處理涼州大小政務的時候,讓李幼良的那些手下開始惶惶不安了起來。李幼良雖然在涼州城做了這麼多壞事,但實際上大多數壞事卻都是他們親手去做的,就算是打劫或是搶掠來的錢財之類的東西也都是把少部分的東西給李幼良罷了。大多數的財物之類的可是還在他們手中。這無非是扯著虎皮當大旗,欺下瞞上的一個做法。他們也知道,自己的主子好歹也是個郡王。要想死那可是比較難的,而自己這些作惡多端的人恐怕就是必死無疑了。所以這些人私下裡一合計,便計上心頭。

    趁著宇文士及整理政務的時候。突然有人竄出來刺殺宇文士及,當然宇文士及的身手並不慢,沒幾下工夫,便將這前來自殺的刺客殺死了。自己在這涼州被刺殺,肯定要查啊,這麼一查,本來就心中有鬼的這些李幼良手下頓時就慌了,本來他們打算殺掉宇文士及之後「擁戴」李幼良占涼州稱王的。這一下宇文士及不但沒有被殺,反而將目光看向了自己這邊。怎麼不讓他們驚慌?

    這驚慌之下的人總是容易做出些傻事的,這涼州距離突厥的距離雖然稱不上遠但也絕對不那麼近。這些人竟然裹挾了李幼良打算北投突厥。可是現在整個隴右都磨刀霍霍的在邊境和突厥做著對峙怎麼可能放李幼良一行人過去,直接看掛入切菜一般的將李幼良一行人砍了個乾淨,單單留下李幼良,將李幼良交給了宇文士及。這下可好,裹挾李幼良出逃的人都被殺掉\了。他們的死在大多數人看來沒什麼關注的,在涼州欺行霸市已經夠他們死一百次的了,「跟隨」李幼良出逃更是叛國的行為,這樣一來很顯而易見的結果,也不用審判,砍死了事。而他們的主子李幼良也是因為他們坐實了叛國的罪名。扒了蟒袍坐著囚車一路南行。向著長安而來。

    黃俊明是知道這些的,但現在就要給這李幼良上刑顯然是不可行的。再怎麼說宗正寺、大理寺、刑部還沒有給李幼良定案入冊,黃俊明就是想讓他死,也得等著政府準備好程序出來。不過這用來引雷的銅針也沒閒著,這天牢當中罪大惡極必須死的犯人可不止一個。正好李世民對這雷刑也有很大的好奇心,直接在雷雨之前將犯人綁了上去。最後的結果李世民沒有與任何人說,當時跟隨李世民監刑的官員,士兵們也沒有任何一個想要說出結果的意思。

    只是自那以後,雷刑場四周的拒馬刺可是多安放了好幾層,連士兵也多了不止一倍,每到有人惹到李世民的時候,李世民氣急之下的話也變成了,早晚將他綁縛在雷刑針上云云。

    這些在朝堂當中的事情並不用管,時間也倒了六月。很多外出的弟子陸陸續續的回到了天仙宮。這正和黃俊明當時讓他們做的事情一樣,下山磨練自己的意志,開拓自己的眼界。實踐自己的所學。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後再回山來重新學習一番。如此往復。

    話說這些下山了的弟子還真沒掉了天仙宮的臉面,隨著弟子們的回歸。天仙宮的香火可是照比從前更勝一籌。按照黃俊明聽來的消息,自己的這些弟子可是深入到了大唐的各地,涉及了各個行業。無論是鋤強扶弱,還是懸壺濟世,甚至是開導民眾,做的都是相當的不錯。

    有研究經典的文道下山的,行走世間每到一個地點支起一桿小旗,小旗上寫的可不是鐵口神算,而是很簡單的心裡咨詢四個字(純屬惡搞)這四個字可是出自黃俊明的口。按照黃俊明所說咱們道家經典繁雜,無所不包。基本上天下間的大事小事煩心事都能有所解答。只要把經典研究透了,便可以下山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開導世人,世間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樣活著那樣的煩心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喜樂那是好事,不用多說也開心。怒哀這兩點是壞事,但是很少有人會把這些壞事說出來,而是選擇憋在心裡。這時候就需要有人去讓他們將心中的不平,不開心,發洩出來,並作以正確的開導。讓他們不再執著於這些事情,達到身心的放鬆。剛開始下山的時候,道人們並不能將這開導人的事情做的很好,可隨著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勸解人之中,進境倒也十分的快。大家被道人們一開導,不在執著不在煩心了。更是對道人們給予了相當好的禮遇,同時這些舉著小旗的道人們也逐漸變得越來越受大家的歡迎。更有幾個名聲最好的,早已將這小旗上的「心理咨詢」四個字變換成了「有事您說話。」民間對這些下山的文道也有句童謠「大事,小事,煩心事,有事您說話;小道,老道,天仙道,無道不成言。」

    相比之下,下山的武道更是體現在鋤強扶弱上,可以說大唐哪有亂子往哪鑽,幽州李藝叛亂,天仙宮的一些武道不知怎麼得知了這個消息,時不長的截住叛軍的三兩個軍探,車輪戰一般的打鬥上一番。隨後擒拿了,送到平叛的唐軍處。這沖戰陣這事道人們都不傻,不會去做這種事情,反倒是在一章小戰役打完。道人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跟著唐軍抓俘虜,倒也實實在在的磨練了一番武藝。再有天仙宮的這些武道中間可是有著醫道的配置的。這戰爭中,醫道和武道雖然不是在正面對敵,卻也實打實的讓唐軍的傷亡少了好幾層。這讓領軍平叛的長孫無忌相當的欣喜。只是長孫無忌並不是那種莽撞的人,他需要研究明白為什麼這些並不精通戰陣搏殺的他們可以再戰爭當中保全住自己,同時拯救同袍的生命。隨後再向朝廷做報告,長孫無忌雖是如此想,但他手底下的那些受恩的士兵,缺不在乎這些,同袍之義,活命之恩,早就被他們托人捎信送回了家裡。作為道人們出身的天仙宮,自然引得軍屬們前來祭拜感謝。

    這些下山的道士中間最不用多說的就是醫道了。頭批下山的醫道完全是磨練自己的醫術。一些頭疼腦熱的小病可以說是手到擒來,絕對出不了差錯,這草藥的辨識和熬藥的活計大家也是稍有瞭解的。妙手回春引得很多人感謝。還好並沒有出什麼醫療事故。第二批下山的醫道是跟著孫思邈下山的,孫思邈這位醫學泰斗,大病小病更是手到擒來,這第一批下山的醫道聽說孫思邈下山之後,又自覺的向著孫思邈的位置不斷地聚攏,跟著孫思邈一起親手處理病症,學習和實際經驗皆得。除了百十多號道人轟轟烈烈的穿梭於各個城池鄉鎮引得官員擔憂,百姓側目之外,可是佔盡了好處。

    當然,無論醫道,武道,還是文道。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出身,那就是天仙宮,隨著道人們的陸續回宮,身後跟隨的一些人自然跟著他們上山來燒香還願,惹得天仙宮日夜都充滿著貢香的氣息。

  
arms71499 發表於 2012-12-30 15:33
no、256震驚孫思邈的民眾與顯微鏡的誕生

  

    「孫道友,此次下山可有什麼收穫?」黃俊明看著風塵僕僕的孫思邈開口說道。

    孫思邈下山的目的可是採集草藥,留著到明年蝗災時備用而已,所以說著天仙宮的道人們一回來,孫思邈便跟著回來了。只是留了一些道士讓他們在外繼續收購草藥而已。畢竟天仙宮現在還不差這些藥錢,不過孫思邈既然回了天仙宮自然是要和黃俊明這個天仙宮的主人見上一面知會上一聲的。

    聽到黃俊明的發問,孫思邈滿意的捋了捋鬍須,現在的孫思邈也就四十多歲,這鶴髮童顏可稱不上,不過這麼一捋鬍須還真有些得道高人的模樣:「仙師,貧道下山採藥,逢人詢問說是採集藥材留作明年蝗災備用。百姓們紛紛幫忙上山採藥,贈送與貧道。這幾個月的功夫就搜集到了不少藥材。現在咱們天仙宮的風頭在民間可是一時無兩啊。」

    「哦?看來孫道友這次出山所得豐厚了?」黃俊明對著孫思邈說道。

    「那是自然,不過也多虧了百姓,否則這藥材的收購還真不是那麼容易的。」孫思邈顯然對這次出行很是滿意。又繼續說道:「貧道現在才知道,人民的力量是偉大的啊。就是貧道帶回來的這些藥材,要是放在以前恐怕一年都收集不來。而現在天下人信咱們天仙宮,相信天仙宮會用這些藥材造福蒼生,造福大眾。所以聽說咱們需要,就給咱們送來。貧道感動啊!若是明年大災之後真的有大疫,那大疫過後最該感謝的就是這些淳樸的民眾!」

    孫思邈很是感慨。自古以來雖然無論是儒家還是道家都少不了的含有重民的思想,可是真正實行起來的。還真沒有幾人。天仙宮和道教在唐朝對民眾們來說可是相當的不錯。也卻是將注重民生一點做成了實話。因此得到了民眾們的認可。民眾門其實很淳樸,你對我好。我就對你好。你給我一口飯吃,我就給你一個一定會旅行的承諾。而對你的瞭解深了,聽說你要準備藥材幫著人們度過明年蝗災後的大疫。自然毫無保留的相信你。支持你,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幫助你,因為他們知道幫助你就是幫助他們自己。

    「道友,現在你覺得是以前你一個人背著藥箱四處行走好呢,還是像現在這樣,培訓弟子,讓弟子們行走世間好呢?」黃俊明隨口問道。

    「仙師,您問的這個問題,貧道可回答不出來啊。貧道自己一人背著藥箱四處行走,那是為了以自己的力量懸壺濟世。同時也給自己積累更多經驗。現在培訓弟子讓弟子行走世間。那是造福蒼生,讓更多人擺脫病魔的痛苦。要是讓貧道選擇的話,兩方貧道都想要。所以,貧道決定了,以後哇。冬日裡就在天仙宮授徒技藝,夏天則和弟子們一樣,背著藥箱出去治病救人去。這樣一來授徒問診兩不耽誤。」孫思邈顯然是哪方面都不想放棄,要讓他一直窩在一個地方教授徒弟,那可不是他的性格。孫思邈喜歡的是那種比較隨意的生活,再說窩在一個地方時間長了技藝都生疏了。也不是他孫思邈想要的。像現在他說的這種生活模式就不錯。

    「貧道就知道。走!貧道帶你去看一個好東西!」黃俊明對孫思邈的這種回答沒有任何的反應,在黃俊明的觀念中孫思邈就應該是這樣的,對於孫思邈的這個回答早在黃俊明心裡卻已經找到了答案。

    不過現在的黃俊明卻拽著孫思邈向著天仙宮科院的方向走去,那興致勃勃的樣子也勾起了孫思邈的好奇心。

    「莊經,快把寶貝拿出來,讓你孫師叔看看!」黃俊明還沒進到科院就對著莊經道人喊道。最近的天仙宮科院可是越來越受重視了,尤其是在各種玻璃製品方面,那絕對是整個大唐都想要一睹內涵的地方。上次被李世民勒索走的五百具望遠鏡,可是讓大唐軍方好一陣震動。而李淳風又不知道從哪裡找出來了一票對於天體運行感興趣的人,其中甚至有些人乾脆脫了儒袍,換了道袍抱著天仙宮內的那個天文望遠鏡就不撒手了起來。甚至為了這天文望遠鏡,哦不是觀天鏡的實用還經常發生爭吵。好在天文望遠鏡的製作方法並不是太難。被弄得煩了的莊經道人直接找了兩個弟子又做出兩個立在原來那個的旁邊,算是讓他們不再爭吵。

    早在天文望遠鏡研究完畢之後,黃俊明就給莊經道人下了任務,便是研究出一款真正意義上的顯微鏡。後來天仙宮善款被劫,這才使顯微鏡的研製暫時擱淺了,後來由於李世民處理著個善款被截的事情,黃俊明也逐漸的讓科道的道人們重新開始顯微鏡的研製工作。還好這所謂的真正意義上的光學顯微鏡並不是那麼難製作。雖然說放大的倍數比較小,但在這個公元七世紀的時代也是足夠讓人震驚的了。

    「弟子見過師尊,見過孫師叔。寶貝在這邊,請師尊師叔移步。」莊經子聽到黃俊明的叫喊聲之後,連忙跑到了兩人身前,行禮之後,引著二人向著一個用玻璃做窗戶的房屋走去。

    「仙師,您拉著貧道來這是要讓貧道看什麼啊?」孫思邈對黃俊明和莊經子口中的寶貝,並不理解。疑惑的問道。

    黃俊明小小的買了個關子,向前一指:「去了你就知道了。」

    走進了這玻璃房,只見玻璃房中放了兩個案台。其中一個案台是空的,另一個案台上放著一個高約半米的大木匣。黃俊明走上前去,輕輕打開木匣從木匣當中取出一個對於孫思邈來說的奇形怪狀的物品出來。

    黃俊明當然拿出來的是顯微鏡,只見黃俊明略微擺弄了一番之後,對著孫思邈說道:「孫道友,快來看看這寶貝,貧道可是告訴你,這東西在大唐可只有這麼一個啊。這可是用於放大微小物體成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儀器。上次你說不知道細胞是什麼樣的,用這個就能讓你看明白細胞是什麼樣的東西。」

    「此物真能看到肉眼看不見的東西?」孫思邈想起黃俊明曾經說過的話了,不可置信的指著這個並不大的物事問道。見著黃俊明微笑著點頭,三步兩步竄了上去,隨後問道:「此物是怎樣操作法?」

    「孫道友,那麼著急幹什麼,聽貧道跟你講解完了,你就懂怎麼用了!」黃俊明當時為了讓科道弄出顯微鏡,可是費盡腦汁仔細回憶起了中學時代所學的生物,要知道那時候摸摸顯微鏡,看看草履蟲是什麼樣的,看看自己的口腔細胞是什麼樣的。看看西紅柿的切片,黃瓜的切片是什麼樣的。可是相當的有興趣,就算是生物這門課程學得再不好的學生,多少也會對這顯微鏡感興趣。這人易感興趣自然認真聽講。所以黃俊明的記性還算不錯,知道這顯微鏡的大體原理和樣子。隨後又將記憶中的顯微鏡完完整整的畫了出來,給莊經子講解完畢後,就讓他去做了,沒成想用了小半年的時間還真的做出來了。不得不說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視。

    「來來來,孫道友,貧道先給你講一下結構,這是顯微鏡的底座,用以支持整個鏡體。這是鏡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連接鏡座和鏡臂。這是。。。這是目鏡。。。這是物鏡。。。」黃俊明一一指點著顯微鏡的每一個零件,一邊說著這個零件的作用,孫思邈也是聽得相當是認真,對於黃俊明曾經說過的顯微鏡,孫思邈可是嚮往好久了。

    「說過了這個顯微鏡的結構,貧道在給你演示一下用法。」黃俊明站在顯微鏡前面,隨後一邊演示一邊說道:「首先是對光。。。然後使用物鏡。。。。慢慢調節焦距,直到你看得清物體的樣子。。。。」

   
arms71499 發表於 2012-12-30 15:34
no、257由孫思邈的顯微鏡而引發的



    自從黃俊明給孫思邈講解了顯微鏡的作用之後,孫思邈樂此不疲的穿梭於醫道的木院和科院之間,連原本的懸壺濟世都暫時性的放在了一邊,用顯微鏡觀察的物事,也漸漸的由頭髮變成了,樹葉,蔬菜的切片,後來又變成了螞蟻,蒼蠅,蚊子等等昆蟲的肢體。也正是如此孫思邈知道了這人的頭髮並不是光滑的,而是由相當細小的鱗片組成,知道了這樹葉蔬菜中的各種不一樣的細胞是什麼樣的。甚至孫思邈還想從藥材中找到那最能發揮出藥性的那個細胞,對於這點,黃俊明可是不能幫忙的,只能讓孫思邈自己去研究了。

    這研究的時間一長,孫思邈用顯微鏡觀察的物體不再局限於植物,昆蟲,後來又漸漸的變成了血液,這下孫思邈可發現了驚天隱秘,起碼對於孫思邈和大唐人來說是一個驚天隱秘。孫思邈通過研究人的血液之後發現,這人的血液大抵上可以分成四類,按照孫思邈的話說就是甲型血,乙型血,丙型血,和丁姓血。然後風風火火的跑到了黃俊明身邊,跟獻寶似的炫耀著自己發現的事實。

    結果被黃俊明三言兩語的打擊了回去,這孫思邈發現的無非就是現在人所說的A型,B型AB型O型血而已,對於黃俊明來說,還真沒什麼意思。於是黃俊明便藉著孫思邈「發現」的這一驚天地泣鬼神的血型事件,將人血可以輸送給別人,救得別人一命的事情說了。隨後就是孫思邈的一系列疑問。當然那些簡單的諸如什麼獻血的人不會死啊,有些血型可以輸送給非同型血的人啊。有些不能輸送給非同型血的人的話說了個一清二楚,當然的了消息的孫思邈樂呵呵的帶著疑問走了。也不知道他最後怎麼試驗的,不過看孫思邈的那個神色和不斷來到天仙宮的太醫局官員證明著,孫思邈將黃俊明的話帶入到了試驗當中。

    當太醫局的太醫從孫思邈這裡得知同一類型的血液可以相容這一點的時候,也是一臉的不置信。身為醫生又是當官的他們第一反應就是這滴血認親這個法子以後可是不能用了,孫思邈發現的血型就這麼四類,也就是說兩個血型相同卻沒有交集的人的血液肯定是相互融合的,這難道就說他們倆有親戚關係?肯定不能啊。那以後怎麼鑒定親子,這又成了太醫們研究的問題。

    孫思邈也瞭解了太醫們的所想,在這個問題上孫思邈也搞不明白,索性又去找了無所不能的仙師。最後仙師得出的結論是讓孫思邈自己去觀察,這一切都蘊含在細胞當中。於是孫思邈又開始了與顯微鏡形影不離的生活。

    當然以現在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絕對找不到染色體的。孫思邈在一段時間的研究之後也就放棄了,後來不知怎麼竟然達到了看到什麼就想將什麼東西做成切片放到顯微鏡底下觀察的地步。

    於是孫思邈從生水中發現了浮游生物,也就是一個個的小蟲子。也因為這一點,天仙宮的人再也不去和生水了。孫思邈從人的口腔中發現了蠕動的細菌,於是天仙宮的道人們每天都用柳枝沾著清鹽刷好幾遍牙。孫思邈從剛剛採摘的蔬菜上發現了蟲卵,於是天仙宮的伙房道人工作量大了好多倍。後來有孩童害了寄生蟲,孫思邈自然是通過藥物讓那孩童將蟲子排泄出來。這下可好。我們可敬可愛的孫道長竟然不顧污穢,研究起了這得了寄生蟲的人的糞便來,這樣一研究可真的了不得,很多東西為什麼這麼眼熟呢?這和人手上的一些細菌何其像啊,和農田中的一些蟲卵何其像啊,難道這些寄生蟲就是通過觸摸然後吃到了嘴裡,最後再在人身體裡成長而成麼?

    孫思邈又是好一陣的研究,這可坑壞了莊經道人和那些孫思邈身邊的弟子們,整日與污穢之物在一起,已經讓他們作嘔了。後來讓著神秘的面紗一點一點的被揭開。更讓他們覺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是這麼的不安全,病毒啊,細菌啊,蟲卵啊,到處都是。最後的結果是在孫思邈做研究的這段時間大家的體重可清了不少,甚至有些人還暗自再說,為什麼總是傳說道家先人要講求辟榖呢。因為這世間的這些吃食根本沒法吃,多少都是有些病菌的。這樣一來人體能好麼?所以古代道家先人講求的就是長時間不吃。我不吃我就對病菌病毒的攝入量小。所以活的健康。

    可這辟榖畢竟是古代道家先人的一種傳說罷了。真正能做到的一個都沒有,不吃不喝哪能維持自己的身體所需?所以整個天仙宮又開始了盡量不吃,要是吃就必須講求衛生這一點。但凡是天仙宮的道士。幾乎是隔三差五的就回去洗手刷牙,遇到什麼吃的東西也都是小心謹慎再謹慎。一時間弄得人心惶惶,連黃俊明看了都是心煩。

    不過講求衛生是好是,黃俊明也是支持,甚至黃俊明還找到孫思邈讓他將田七之類的藥材研磨一下,煮成膏藥,用來刷牙。這無非就是當年某個牙膏的廣告,沒辦法其他的牙膏廣告沒給黃俊明留下那麼深的印象啊,記得當年那所謂的中藥牙膏的廣告可是一系列的中藥熬製方式,雖然用起來和中藥千差萬別,但多少也有點作用不是?為了配合這熬製出的新式牙膏。黃俊明又托人去南方找了薄荷,清新口氣嘛,又是做了牙刷等等的物事,總算將這人的嘴和牙齒糊弄完畢。

    而勤洗手,洗衣服這一點黃俊明也是極為配合的將肥皂的製作方法說給了莊經子,讓莊經子自己去研究,黃俊明也只是大體上知道一點肥皂的製作方法罷了,在他眼裡這現代網文中經常出現的方法都不是他所感興趣的,具體的製作方式自然就無從談起。不過還好,現在的莊經子可是一個科技狂人,從玻璃到火藥,從火藥再做回玻璃。再從玻璃到肥皂可以說是絲毫沒有門檻。要不是莊經道人的每一次「發明」都是黃俊明所授意的,黃俊明早就懷疑莊經道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穿越者了。

    慢慢的天仙宮的道人們都用上了牙刷牙膏,肥皂香皂,也更講求衛生了。這時孫思邈又將這顯微鏡用在了另一個極為噁心的方面,原因就是為什麼傷口會腐爛化膿,而屍體放的時間久了也會腐爛化膿。當然這個想法剛和黃俊明一說酒杯黃俊明一腳蹬了出去。現在黃俊明整日在想的就是是不是將這個「顯微鏡」送到孫思邈面前是個錯誤。

    隨著天仙宮道人跟著孫思邈用顯微鏡見識了整個微觀的世界,這整個大唐,也因為孫思邈的發現變得震驚起來,這第一批震驚的人,就是官府中的太醫局了,當時孫思邈為了研究這相同類型的血液的人可以互換血液而不死這個問題,找上了門。這初唐的太醫局中的太醫雖然稍微有些老成持重,也有些守舊的觀念,但在孫思邈這個國醫大手面前還是盡量的配合,聽到孫思邈的想法之後,自然上報給了李世民,李世民也因此開始主意起了這觀天,查地之外的第三種鏡子。而且隨著對孫思邈研究成果的越來越瞭解。李世民更是將這顯微鏡,命名成入微鏡。同時又將這三種鏡子統稱為天仙三鏡,所謂上可觀天,下可查地。中可入微萬物的含義。

    當然孫思邈的不安分,總是將目標放到什麼病菌,病毒,寄生蟲上面。這樣一來,隨著天仙宮的道人的傳播,太醫局的醫生們的傳播,李世民的傳播。逐漸的傳播到了長安城的每一個角落。一時間倒也是弄得人心惶惶。不過後來好在是黃俊明發了話,這你們之前不知道這些東西的時候不也活得很好麼?現在就算是知道了,那無非就是比之前多在意一些就好。有什麼大不了的,人世間就是這個樣子,不止人要生存,這些病菌,這些病毒。這些寄生蟲也要生存。難道只允許人活就不讓他們活了?都是生活在人間,無論是這麼微小的生物還是咱們人類都是要生活的,所以說並沒有什麼恐懼的。只要大家多多注意不就好了麼?那些水裡的寄生蟲也並不想被大家用開水煮死,然後屍體還被人生吞活剝的喝掉。這只能說是生存的法則罷了。黃俊明洋洋灑灑好一通說。總算是讓浮動的人心暫時安靜了下來。

    當然黃俊明說的生存法則,大家並不懂,只是大家明白,以前不知道這麼多微小的物體的時候不也活得好好的麼?現在知道了?和以前的生活方式不是一樣的麼?以前沒死,現在就死不了。再說了現在既然知道了,肯定會多少更在意一些。比以前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 12

    主題

  • 1241

    回文

  • 2

    粉絲

一個愛看小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