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隋唐] 大唐神道 作者: 自掛西南枝(連載中)

文希林 2012-8-7 15:03:5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289 65842
weichang95 發表於 2012-8-30 00:07
no、80突厥,突厥

    自古以來中華大地作為天朝上國,被周邊國家所承認,奉為宗主國,並成為中國的屬國。定期上貢稱臣。誠然作為宗主國,把持著屬國的外交、經濟和軍事,但事實上大多數時候都是將其視作番邦蠻夷,不聞不問。只有在戰時才會與其交流,或攻伐,或拉攏。但作為屬國的他們,紛紛以自己是天朝上國的屬國而引以為榮。

    李世民登基,這對於各個屬國來說可是一件大事,雖說大唐建國不久,還沒有盛唐時期的影響力,但襲承前朝屬國可是不少。雖說李世民的登基顯得有些突兀,並未給大多數遠道的屬國太多準備的時間。但總之各個屬國都有派人前來。或多或少的帶了些貢禮。在甘露殿門外站著。

    「傳各國使臣進殿!」太監悠長而又尖細的唱諾聲預示著這些屬國之臣即將踏入甘露殿。黃俊明坐在座位上瞪著眼,向殿門口看去。

    只見身穿各色異族服飾的幾十號使臣恭謹的低著頭拱著手,緩步走了過來,唯有幾個身穿緊身粗布麻衣的草原大漢,仰頭望天,在一群恭謹的使臣中線顯得格外的扎眼。黃俊明看過了各個使臣,發現除了其中除了幾個好似是xin疆附近服飾的人捲髮碧眼有些少見之外,其他的無非也就和正常漢人沒多大區別,不由得也失去了興趣。

    本打算看看這大唐是否有傳說中的中東人,歐洲人,非洲人的存在,驗證一下現世眾多論壇上所爭論的事情是否真實。可是現在,又有什麼看頭。要知道前年之後的中國可是一個各個民族融合的大時代。這些所謂的番邦屬國的人士無非就是被定義成北方人,南方人。xi藏人,xin疆人,可終歸都都有一個名字,中國人。

    中國人看中國人,不還是等於出門轉一圈,看大街上的人一樣麼。所以這樣所謂的屬國人,黃俊明自然沒有興趣去看。不過再看落座的各位大臣們的神情或有不屑,或有鄙夷,間或有的神情之中流露出同情和無所謂。黃俊明就知道,這就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驕傲。

    「外邦屬國臣子叩見天朝上國國主大唐皇帝陛下,祝陛下萬壽無疆。」眾屬國的使臣們接都跪倒在地,給李世民行了一個三叩九拜的大禮。唯有那三個草原服飾的漢子仍然鼻孔朝天神情倨傲的站著,不發一言。這對大唐的朝臣們可是大大的打臉之舉。

    「大膽蠻夷!還不跪下!」聽著聲爆呵,黃俊明不用回頭就知道是程咬金那匹夫。不過那三個草原服飾的人依舊很是校長的站著。這時李世民突然出口問道:「諸位還請平身,這三位勇士,不知爾等來自何處?為何見朕不拜?」

    李世民的聲音很輕,卻古井無波,顯然也被氣的不輕。

    「你就是大唐新人皇帝?據說還是干死了自己的親哥哥才上的位?哈哈哈,有我突厥人的風範,不如你就認了我主頡利可汗當爹吧!」那三個草原人中領頭模樣的人肆無忌憚的笑著,在整個甘露殿中好不囂張。黃俊明聽了也緊皺眉頭,心想著三個人活著走出這皇宮的可能性貌似不大了。邊想邊用看死人的眼神看著他們。

    「放肆!」整個甘露殿內無論大小臣子,文武官員皆都怒氣衝天的站了起來,要不是這甘露殿不讓帶兵刃,幾個老兵痞早都上去將他們砍了,大唐以武立國,文臣們的血性也是不弱,只不過他們考慮的要比武將們多了許多,畢竟一個皇上一個太上皇可在皇位上坐著呢。至於大殿內的幾個侍衛除了幾個必要的守衛之外,早抖持戈逼了過來。

    對於李世民來說,此時他也氣得不行。殺了李建成可是他的一大禁忌,現在被這幫突厥人當著外人的面大肆說出來,怎能不叫李世民惱火!況且,天朝上國之主怎能認賊作父,言語之間辱及家人。無異於直接拿著刀砍在自己身上。不過今天是她登基的日子,必須要忍下去。見幾個持戈的侍衛用詢問的眼神看來,李世民也知道,只要他一聲令下。這三個突厥人就會立即死在這殿上,但還是揮了揮手,讓侍衛們退下。

    這樣一來幾個老兵痞可就不干了,程咬金和尉遲敬德的性子最為急躁,起身一把搶過兩桿長戈,直直的向著三個突厥人刺去。

    「住手!」李世民喊道:「咬金,敬德退下,今日朕登基大喜,先繞他們一命。」李世民說的很清楚,無非是今日不能動手殺人,過了今日就隨意了。尉遲敬德腦筋還沒轉過彎來,仍然一副憤憤不平的樣子,卻被程咬金笑呵的抓回了座位耳語了幾句,才算消停。

    「好膽大的突厥人,給朕報上你的姓名。」李世民咬牙切齒的問道。

    「小人阿史那蝕邏威,聽說可汗想給你些東西,想看看日後小人的牧場是個什麼樣。才要了這個差事。」雖說那突厥人口稱小人了。可還是全然不把大唐當回事。言語之間竟將這長安城當做了他的牧場。是在是讓人氣氛。

    「哦?不知你家可汗要給朕,帶些什麼東西?」李世民強壓著怒火問道。

    「無他,三千并州人的頭顱而已。」

    這話一出,可在整個大殿中激起一陣震盪,所有人看向這三個突厥人的目光都帶有了吃人的模樣。李世民卻絲毫看不出剛才的怒意了。平淡而又悠長的問道:「那麼,你們此來的事情就這麼些?就這麼辦完了吧?」

    「當然!」

    「來人!」李世民喊道。

    滿朝文武,加上侍衛全都離開了原位,跪在地上:「恭請我皇御令。」

    「將這三個突厥人待下去,把那兩個隨從給朕割了耳朵,這個領頭的。」李世民說著,向著阿史那蝕邏威一指。「這個領頭的倒也能說會道,將他的嘴給朕縫上!驅逐出我大唐。關於突厥,明日太極殿議事!」

    「臣等遵旨!」文武大臣們叩頭領旨,那三個突厥人則被幾個侍衛脫了出去。李世民做了幾次深呼吸。扭頭對著剩下的藩屬國的使臣們說道。

    「讓諸位看笑話了,方才冷落了幾位,朕是在是不好意思。」言語之間方才的怒火全然不見、

    ——————————————————————————————————————————————————————————————————————

    大家批吧,這章實在是不好寫,就這麼兩千字寫了整整一上午了,起點對於民族*問題的河蟹可是非常嚴的,哎,麻煩死了。今日兩更,第二更還是在晚上我可是在是不想再寫這種民族,國家問題了。尤其是倭國,還有我國版圖西北角,和喜馬拉雅山以東那塊地方。連寫地名都是一個很鬱悶的事情。只得強改成和突厥人的衝突。
weichang95 發表於 2012-8-30 00:09
no、81萬國來朝

    按照李世民當下的語氣,似乎對於方才的事絲毫沒有放在眼中。不過就這麼和聲細語,讓眾多附屬國的使臣們頗不自在。要知道剛才那種狀況他們可不敢保證會不會波及到自己。看現在的樣子是不會了,可一個人能如此快速的調理好心態,況且這人還是一代帝王,是在是讓使臣們深感恐懼和心寒。

    起碼這就表明這新任的大唐皇帝陛下,懂得隱忍。而且憑他們對李世民的瞭解,李世民可使一個文治武功樣樣精通的帝王。對於他們這樣的附屬國來說,真不知道福是禍。不過看樣子,大唐和突厥的戰爭勢必要發生了。幾個使臣面露沉思不知道在想些什麼。想來是在考慮如何在大唐和突厥的戰爭中,得到一些收益。雖然大唐是他們的宗主國。但本國的利益是必須要放在首位的。

    不過雖然各個使臣心中都有自己的一套小算盤,但見李世民發話,卻也不得不答的。齊聲對著李世民回道:「陛下嚴重了,我等多等些時候倒也無妨。」

    雖說是一句客氣話,但對於唐朝人來說可是相當的如意,身為番屬做出這樣的態度才是宗主國想要的。

    「哦?呵呵,諸位使臣遠道而來,朕卻還不知道幾位來自哪裡,還請諸位使臣自我介紹一番。」李世民側著身子,似乎想讓自己離著使臣們近些,好彰顯一下大國平易近人風範。

    「外臣來自倭國...」

    「外臣來自新羅...」

    「外臣來自...」

    一時間整個甘露殿在眾多使臣的七嘴八舌中變得有些喧嚷。對於他們來說,作為第一個發言的使臣是榮耀的,這樣就代表著他們的國家是大唐第一附屬國,在其他的同為屬國的國家中可是非常有面子的事。不過這次由倭國和新羅搶先開口,所以兩個國家的使臣紛紛互相仇視著。

    「安靜!」黃俊明身旁的太監似乎覺得有些吵鬧,出聲呵道。

    整個甘露殿頓時一靜,使臣們也不再吵嚷,不過倭國和新羅的使臣們互相哼了一聲,各自避開。不再言語。

    李世民也對這種狀況深感頭疼。不過才剛眾使臣們吵嚷時,幾個身著獸皮一副的大漢卻一直站在人後,不言不語。李世民不由得來了興趣。指著那幾人問道:「你們來自何方?」

    那幾個身穿獸皮的大漢絲毫沒曾想到李世民點向自己,不由得有點錯愕。不過在片刻的錯愕之後,還是反映了過來。幾個大步邁出人群。跪倒在地。

    「外臣等人來自粟末部、黑水部、白山部、伯咄部、拂涅部、號室部、安車骨部。參見大唐皇帝陛下。」很顯然,作為漁獵部族的他們。實力自然比不上倭國,新羅,百濟,吐蕃等國,自然不敢和其他國家相爭。

    「哦?粟末、黑水、白山、伯咄、拂涅、號室、安車骨你們的部族是在我大唐的東北方吧?是以漁獵為生?」李世民顯然對這幾個部族有所瞭解出聲問道。

    「是的,陛下。我等的部族生活在白山黑水只見,靠打漁,狩獵,採集為生。為了恭賀您的即位,我等的部族湊了十四枝五百年人參,三枝千年人參貢於陛下,還望陛下笑納。」說實在的,對於他們這種生活情況,十四枝五百年人參,三枝千年人參。卻也是很大的數目了。要知道在大唐一枝尋常的百年人參就能賣出百貫錢。五百年的人參更是難得。更何況千年人參呢。

    「哦,還請幾位回去告訴各自的首領,這人參朕就收下了,另外朕再賜你們每個部族20套鐵甲,一百套皮甲,五百桿鐵製兵器。」李世民對這幾個部族的賞賜可是不少。這也正是這些部族最需要的東西,所以使臣們都滿心歡喜的叩頭謝恩。

    待幾個東北地區的使臣退下,李世民隨意一指,繼續問道:「不知這位使臣來自何方?」

    「外臣來自龜茲,參見大唐皇帝陛下,外臣來時帶來寶石十顆,貢於陛下,還望陛下笑納。」

    .......

    「外臣來自于闐...」

    ...

    「外臣來自高昌...」

    ...

    「外臣來自龜茲...」

    ...

    「外臣來自倭國,進貢大唐皇帝陛下龍誕香三兩,還望皇帝陛下笑納。還請陛下賜予下國書籍,以教化下國民眾。」

    李世民著頭一次遇到自己請求賞賜的,不過對於倭國李世民還是知道的,距離大唐甚至隔著一片海,顯然不可能對大唐造成什麼威脅,書籍這種東西倒也常見,給了倭國,倒也無妨。

    「準!改日由禮部選定三千冊書作為回禮,贈與倭國。」李世民揮手讓倭國使臣退下。繼續接見下一位使臣。

    黃俊明雖然有信阻止,無奈金口玉言已出,是在使不得更改,不過還好李世民並未言明要贈送什麼書籍給倭國。事情還是又反回的餘地。對於黃俊明來說,可不能讓倭國的小鬼子們在中國討了什麼好處回去。

    不過經這幾些個使臣依次上貢,李世民依次回禮。黃俊明也是看出了一些門道來。雖然李世民回報給進貢的藩屬國的贈品比貢品價值更高,的確是為了顯示中華民族的富有、威嚴和禮儀。但是黃俊明也發現,所回禮的東西可是不同的。並非現代人所說的古代對於藩屬國的進貢是一種「無知基礎上的虛榮」。

    很顯然,如此回禮一方面是對藩屬國的政治承認,以及對藩屬國主動臣服姿態的褒賞。而藩屬國又十分羨慕華夏文明的相對發達。但是這種藩屬關係是名義上的,僅僅只有微薄的道德約束力,唐朝根本沒有實質上的控制能力。所以不少藩屬國的君主抱著投機主義的態度,觀察中原王朝的興衰,藉機施以表面服從或者乘火打劫的策略。所以李世民對對進貢的藩屬國加以厚賞,無非也就是給這些番邦屬國一些賞錢,算作保護費,保大唐邊境一個平安。

    ————————————————————————————————————————————————————————————————————————

    今日第二更,有關藩屬國進貢的言論觀點引自鄭渝州先生的博文。西南對此也是深以為然。所以在這裡引用一下。
weichang95 發表於 2012-8-30 00:09
no、82將軍令

    在黃俊明的幾次走神之後,眾藩屬國的朝貢也已接近尾聲。基本上除了先前的那些突厥人給整個朝貢造成了一些麻煩之外。其他的事情都是十分順風順水,也算是有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眾使臣在得到了回賞之後都喜滋滋的在侍者的安排下落座。盛大的宴會開始了。一時間整個甘露殿歡聲笑語,觥籌交錯。絲竹之音不絕於耳。大家都享受在美食和音樂之中不能自拔。朝臣們也是難得放鬆一把。也是大唐初建。李世民與眾臣亦君亦友並沒那麼多說道。所以大家也完全放得開。

    宴飲過半,李世民拍了拍手掌,眾臣子們疑惑著停下手中的酒杯,整個大殿只間突然為之一靜,只有宮廷樂師的樂器依舊在響著。

    「仙師,朕可對柴駙馬出征時您那一曲將軍令印象深刻啊。不知仙師能否...」李世民也是喝的微醉。不知怎的突然想起了黃俊明當日為柴紹出征時祭祀所奏的將軍令。向黃俊明詢問道。

    黃俊明此時也將那道貌岸然和仙風道骨拋諸腦後,近一年以來,精神時刻緊繃著,也難得給自己心裡放一個假,再說這君臣歡愉的宴會上,做的隨性些倒也不妨事。聽李世民提起將軍令。黃俊明起身說道。

    「既然陛下想聽,貧道哪有推辭之理?」說著黃俊明就從作為上站起,撩了撩道袍,又將道袍那寬大的袖子紮了起來。走到甘露殿中央。

    「好!仙師夠爽快!來人上戰鼓!」李世民言語之間有些激動。手舞足蹈的招呼樂師抬來戰鼓。不得不說,這宮廷樂師的樂器就是齊全。沒過三兩分鐘的功夫一張大鼓就抬到了大殿中央。眾臣子們見此情形,都饒有興致的看著。有些參加過柴紹出征祭祀的大臣也滿臉興奮的向著身邊的同伴手舞足蹈的說著什麼。顯然這黃俊明的一通將軍令可是讓他們印象深刻。

    黃俊明見那甘露殿正中的大鼓,也不含糊。三兩步就走上前去,一把抄起鼓槌。「咚!」的一聲狠狠的砸下。朝臣們皆覺得一股音波直衝腦海,激盪著他們的血液,變得沸騰。

    黃俊明一聲重錘砸下,卻不繼續。這讓李世民和那些見識過一回的眾臣感到有些不同,全都瞪大了眼睛仔細的看著。卻聽那邊黃俊明沙啞著嗓子,開口吟道。

    「塞上長風,笛聲清冷。大漠落日,殘月當空。日夜聽駝鈴,隨夢入故里。手中三尺青鋒,枕邊六封家書。定斬敵將首級,看罷淚涕凋零。報朝廷!誰人聽?來人!起號!」隨著黃俊明的聲音下落,經驗豐富的宮廷樂師們心有靈犀的吹起了號角。這讓黃俊明倍感痛快。朝臣和李世民都是經歷過戰爭的。聽著黃俊明沙啞的吟誦,嗚咽的號角。不由得將自己置身在一個大漠孤煙,長河落日。旌旗飄揚。鐵血刀光的戰場。似乎自己就是那守邊的將領,孤寂而悲涼。

    號角聲反覆吹了三遍,這就不得不說宮廷樂師的經驗豐富了。正是那軍隊出戰前部隊集合的號音。

    黃俊明聽著號音的緩緩消失,手中的鼓槌再次養了起來。由快而慢「咚!咚!咚!」的響著。幾個沙場宿將一聽,突然從座位上站起。這不是作戰前擂鼓三通又是何聲?,隨著黃俊明不斷揮舞的雙臂,強而有力的鼓點,由慢而快,陣陣頻催,正是那戰鬥即將開始的緊張氣氛。

    三通鼓必,鼓聲變得莊嚴而又穩重,幾重鼓聲重複返旋,力度不但絲毫不減,反倒是又重了幾分,更顯示出所蘊藏的內在力量,恰似將軍升帳時那種威風凜凜的狀況。將軍們的思緒也被這鼓聲帶回了戰場,腰桿也是直了幾分。一副指點江山的模樣。

    大唐的文臣,大部分也都曾置身軍旅,或為隨軍參謀,或為隨軍文書。自然也是熟悉這種情況。不禁也將思緒帶回從前的那段崢嶸歲月之中。一股文人的血性,和浩然正氣不斷地在升騰。

    突然黃俊明的鼓聲又變,從莊嚴穩重變得快速而又肅殺。這時宮廷樂師們也大體瞭解了黃俊明將軍令的節奏。藝高人膽大的附和著,每隔幾個音節,琴絃隨著鐘鼓重重的盪開。短促而又充滿了力量。正是一副戰士們浩浩蕩蕩,英姿勃勃奔赴戰場的情形。滿朝文武也很是激動。程咬金,尉遲敬德兩個不安分的主甚至從座位上站起。從身後皇宮衛士的手中奪過長戈戰刀。走到了黃俊明身後。威嚴而又肅穆的站著。似乎現在的黃俊明就是引領他們奔赴戰場的主將。作為將軍的他們都為了能參加一場戰爭而感到自豪。

    程咬金,尉遲敬德剛剛站定沒過多久,黃俊明鼓聲再變,這時的鼓音有點像是方才將軍升帳時的鼓音。只是更快,更迅猛,連續不斷,毫無停頓。整個氣勢驟然劇烈的緊迫了起來。好似兩軍即將短兵相接。宮廷樂師之中的揚琴又適時候的響起,每當黃俊明重擊大鼓之後,揚琴將餘音拉得很長。好似兵器相接,對撞出劇烈的火花。這時程咬金和尉遲敬德也顧不得此時正在大殿之中,兩人抓起兵器互相操演了起來。這樣鼓聲,揚琴聲。兵器的對撞聲互相糅雜,聲聲混相交響,宏大而又振奮人心。正是那兩軍相爭的激烈關頭。

    突然黃俊明鼓聲變得更加急促,隨著鼓聲。程咬金和尉遲敬德的比鬥也漸入高潮。正當尉遲敬德的敗象初現的時候,黃俊明似乎在背後長了眼睛。鼓聲又慢慢的變緩。「噹!」的一聲,尉遲敬德的戰刀被程咬金的長戈挑到了地上。黃俊明的鼓聲也為之一頓。緩緩地揍了幾個重錘之後,鼓音慢慢變緩。這時,黃俊明又出生喊道:「鳴鑼!」

    宮廷樂師們互相忙碌了起來招軍的號角頻吹,鑼鼓全奏。得勝而歸!

    此時的黃俊明又開口吟道:「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并州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weichang95 發表於 2012-8-30 00:10
no、83臣請陛下,滅突厥!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并州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哈哈哈哈。」拳甘露殿的文武群臣再加上李世民這個皇帝,都反覆吟唱著這首膾炙人口的詞。

    「仙師文采驚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好!好!好!好氣魄。當浮一大白。眾卿家,來!隨朕飲滿此杯!」李世民砸著桌案。舉起慢慢一大杯酒,一仰脖子「咣」,一大杯就進了肚。眾臣子門也學得有模有樣。一時間「咣」「咣」「咣」的酒杯磕在牙齒上的聲音不絕於耳。

    突然,程咬金,尉遲敬德兩個渾人就被一丟,又從座位上走下。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大聲說道:「并州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臣願替陛下斬了那突厥小兒的頭顱。拿回來當冰球打!肯請陛下發兵。滅突厥!」

    說實在的,雖然程咬金和尉遲敬德兩人人渾了點,但那只不過是人家自己的一眾自我保護方式罷了。事實上兩人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平時嘴上沒個把門的。整天胡言亂語,一到正經事。做起來可是不含糊。顯然黃俊明一曲將軍令讓兩個老兵痞想到了方才突厥人挑釁一事。

    不知是不是黃俊明這一曲將軍令當真激盪起了大唐文武朝臣的鐵血豪情,大臣們紛紛離席,跪在甘露殿的地上。齊聲說道:「臣請陛下發兵,滅突厥!」

    「臣請陛下,滅突厥!」

    「臣請陛下,滅突厥!」

    朝臣們不住的叩頭,每叩依次便高呼一聲。僅有幾個文臣,依然坐在座位上,不知在想些什麼。相反那些藩屬國的使臣們,被眾臣子們嚇的,丟了筷子,瞪著眼睛不住在跪地的朝臣們和李世民之間來回掃著。按他們的想法,如果李世民決定出征,那可要回國好好地告訴給自己的國君,一個君臣一體的國家,肯定是將全國擰成一股繩。絕對的不能招惹。

    李世民現在也是頗為為難,說實話,現在大唐的兵力並不是十分的充足,突厥早就知道,絕對不能讓大唐統一全國,在大唐初建的這幾年來,突厥幾次扶植其他勢力和大唐對抗,以求維持中華大地群雄割據的局面。雖然全都失敗了。但也有效地牽制了大唐的兵將。一隻隻唐軍就像救火隊員一樣。忙碌奔波於各個戰場。現在連整個長安的人也不足萬人。李世民雖然也想發兵滅突厥,但也是在是無以為繼。

    顯然那幾個沒有離開座位的文臣也是想到了這點,不過現在又這些外邦使臣在場,李世民也知道如果拒絕出征,那大唐的威信在周邊的幾個屬國中可就大大的降低了。李世民兩相糾結。實在是左右為難。

    黃俊明見李世民如此,也慢慢地反應了過來。不過也沒什麼好的辦法,只得坐在座位上不住的喝著酒。說實在的,黃俊明也期待,李世民會怎樣做。

    突然,李世民從座位上站起。走到群臣身前。朗聲唱到。

    「四海皇風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

    聽到這句歌,俯身跪地的朝臣們,緩緩地抬起了頭,從黃俊明的角度看去,分明看出了眾臣子眼中的那一分狂熱。不過這句詞,黃俊明並不是十分熟悉。卻從哪語調中聽出了蒼茫戰意縱橫,殺氣四溢。

    「四海皇風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眾臣子們紛紛符合的唱到,顯然,他們對這首歌非常的熟悉。「主聖開昌歷,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隨著歌聲不斷的高昂,眾臣子們緩緩從地上站起。

    「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咸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隨著歌聲,宮廷樂師們也都紛紛起樂。那樂音大鼓震天響,傳聲上百里,隨著朝臣們愈發洪亮的歌聲,氣勢雄渾,感天動地。

    連黃俊明聽了都開始手舞足蹈了起來。黃俊明仔細在腦中搜索了好久,霎時間豁然開朗,這不就是《秦王破陣樂》的調子麼?只不過沒有後世所聽的完整宏大。不過現在這個樣子就已經非常的振奮人心了。據說這歌原本是大唐的軍歌。由於李世民在大唐的建立中被士兵們所崇拜,用舊曲改了新詞。互相傳唱。這些朝臣們半數都是與李世民交好,對這個調子自然很是熟悉。

    一曲破陣樂,直直唱了三遍,才算停歇。君臣都很有默契的落座。既沒說打,也沒有說不打。弄得黃俊明有些摸不到頭腦,不過黃俊明卻也想得開。而那些藩國大使們也得到了他們想要的。顯然各自自作聰明。

    ——————————————————————————————————————————————————————————————————————

    話說,今晚沒狀態啊。累的好像是只死狗,昨天投更新票的哥們,實在不好意思。達不到了。另外不知道我西南又得罪誰了。總有些人挑來挑去的。我說過,我寫書是自己寫著玩,大家看著玩。你要是不喜歡本書,自可左右轉去看其他朋友的作品。起點的優秀作品可多了去了。全憑自己的喜好,我西南又不死命強留你。非得看我的書。

    在著,某些朋友還請不要秀你的歷史知識。雖說我寫的東西是有一定的漏洞,但絕對不是你所炫耀的挑出的毛病。是本書很脆弱,毛病很多。但我的脆弱又不代表你的強大。至於真正地有意義的帖子我都加精了。

    以上,告書評區。另:錯字比較多,請諸位朋友幫忙挑一下。
weichang95 發表於 2012-8-30 00:11
no、83妖道,站住

    又過了幾個時辰,甘露殿的這場夜宴在黃俊明所提供的煙花中結束。黃俊明所提供的煙花,自新年誕生起,便成了皇家宴會的一個固定的環節。各自在煙花的閃爍中道別歸家,也成了另一道亮麗的風景。那些毫無見識的使臣們又被煙花驚了一下,不過看在滿朝文武那見慣了的樣子。也不好意思多做發問。只是喃喃著「神蹟」「神蹟」的離開。

    「陛下請留步。」黃俊明見李世民李淵正要離開。出聲阻攔道。

    李世民李淵聽到黃俊明的聲音,止住了腳步。待黃俊明走到身邊。疑惑的問道。

    「仙師可有要事?」

    黃俊明心想是沒有什麼大事,只是看那倭國有些不爽罷了。從隋唐至明清,我中華大地哪年不給那倭人賞賜。書籍,技術,文化的不斷輸出卻給自己養了條白眼狼。君不見,千百年後倭寇襲我沿海。君不見千百年後倭人屠戮我炎黃子孫。黃俊明雖然不是什麼憤青。但能給那倭人弄點麻煩,還是很樂意的。

    「陛下,貧道正是為了那倭人的賞賜?」黃俊明見使臣們早已遠去。對著李世民說道。

    「哦?還請仙師嚴明!」李世民被黃俊明一句倭人賞賜弄的有點摸不到頭腦。難道是黃俊明想要那些賜給倭人的賞賜?書籍有都是,想要的話直接賜給天仙宮不就得了。不過看黃俊明那嚴肅的樣子也不像是想要那些賞賜。還是讓他自己說出來比較好。

    「貧道觀之我炎黃大地日後將有一劫!此劫正是那倭人作祟。」黃俊明也不能直接說不能給倭人賞賜,那是白眼狼。最好的辦法還是小小的繞個彎。

    「哦?仙師可否言明?」李世民聽說有劫難。也嚴肅了起來。黃俊明的卜筮可是讓李世民非常相信的。

    「貧道只能說,日後我炎黃大地將生靈塗炭。而那罪魁禍首就是倭人。」

    「不知這和那倭人的賞賜有何干係?日後若真發生此事,我大唐直接將其覆滅,不就得了。難道他們所要求的書籍能使我炎黃大地損失慘重?」李世民還是反應不過來。按照他的概念,現在一冊書雖然貴了些。但也比不上兵器鎧甲,綢緞玉器。這等廉價的物事流傳出去,大唐可能省不少銀錢。他可不信只是送寫書就能讓炎黃大地受到災難。

    「陛下,您說對了。倭人所求的書籍,就是將來倭國在我中華大地上橫行無忌的一顆種子!」黃俊明說的很直。聽在李世民耳中確如霹靂版炸響。

    「還請仙師賜教!」關乎國家大事,李世民可是非常的虛心求教的。

    黃俊明略微征禮了一下語言,緩緩說道:「陛下,我大唐屬國甚多,但我大唐可有在這些屬國之中駐軍?可有把持這些屬國的朝政,外交?恐怕沒有吧?」黃俊明看李世民那欲言又止的樣子。卻不給他說話的機會:「陛下不要說有違道德,貧道既然將此事說出,自然也沒將這事放在心中。怎樣才能讓屬國不反叛?只有牢牢地將他們控制,再進行同化就可以了。自秦漢以來,屬國只見那個不是在我中華大地烽火戰亂,群雄割據的時候插手分上一杯羹,又在太平盛世之時裝孫子?總靠賞賜籠絡他們是不行的。這反而是對他們的一種資助!」

    李世民聽著黃俊明的話,也似乎明白了些,只是還未通徹。便緊緊地盯著黃俊明,等他說的更明白些。黃俊明也沒讓李世民多等。不住開口說道。

    「陛下可知那倭國所求書籍所為的是什麼?」黃俊明說了個問句,見李世民要答話,卻自己開口。弄得李世民滿臉尷尬:「倭國所求書籍,很簡單,就是他們所說的教化民眾!可是陛下可否知道,您所賜的書籍,到了倭國,有關冶煉的便會提升其國製造兵器的實力,這樣不久之後,他們的兵器製造就會與我國不相上下。如此戰事一起,又給我國,帶來多大的傷亡?有關農事的,到了倭國,自會提升其國的農業產量。幾年之後,倭國糧米成倉。有兵,有人,有梁。可還會任我國擺佈?自然不能!若所傳是儒法幾家的書籍,又可使他們在學習後君臣一體。國力昌盛。如此君臣一體,兵糧人員齊備土地卻十分狹小,物資潰薄怎麼辦?戰爭!之後的事情,陛下可以自己想像一下。」

    李世民被黃俊明這麼一說,也是嚇了一跳,身為君主,自然知道當一個國家的人民有了知識,國家有了律法,兵甲糧草齊備會產生多大的能量。而這個國家作為敵國來說,又是多麼的可怕。不由得打了個寒戰。

    「還請仙師教授應對之法。」李世民一想明白,對著黃俊明拱手作揖說道。

    黃俊明想了想,開口說道,言語間不由得夾帶了些了陰狠:「陛下,我國盛產什麼?無非絹帛,茶鹽,瓷器,金銀,鐵器而已。若我國能送給這些國家上等的錦緞,茶葉,鹽巴,精美瓷器,金器銀器,腐蝕其國上流社會。這樣一來,其國貴族自然慢慢的對我國的這些東西產生喜好,然而此國卻無法產出這些東西。又無法引兵來搶,只得用銀錢來我國買,這樣我國既能得到一些收入。又能用金銀腐蝕其朝政,自然使其將所花費的銀兩錢財強加到自己的人民身上,如此民不聊生。必然生亂,我國再向其輸出鐵製兵器。對於即將落敗一方加以扶持。如此便能獲得幾十年的安逸。等我國兵力齊備,一舉將其覆滅,此後再無憂患!至於典籍的輸出,不還有佛家經文麼!讓那幫和尚去教導他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吧。這樣戰亂與軟弱並存,還能成多大氣候?!」

    李世民也沒想到黃俊明能想到如此計策,深深的看了黃俊明一眼,對黃俊明說道:「謝過仙師指點。」

    而李淵也難得的表了個態,對著黃俊明淺淺的笑了笑,臨走還拍了拍黃俊明的肩膀。弄得黃俊明有些不知所措起來。眼望著李淵,李世民逐漸走遠。黃俊明,搖了搖頭,走出甘露殿。沒等走出多遠,就聽到身後有人喊道:「妖道!站住!」
weichang95 發表於 2012-8-30 00:12
no、85無題(過度章節)

    「妖道!站住!」一聲短呵從黃俊明身後傳來。弄得黃俊明很是鬱悶。

    自從穿越以來,除了那個玉蟬子之外還沒人這麼稱呼過他,不過此時此對黃俊明地如此稱呼的無非就是那幫大臣了。而且不用想都知道,一定是文臣。雖說黃俊明是在是不想過多理睬,但人家既然都找了過來,黃俊明也不好將人家無視。有事情說開就好,若不理睬,日後也不好想見。在這大唐多個朋友總比多個敵人好得多。

    「這位大人,不知貧道可否做錯了什麼?」黃俊明無奈的轉過身,對著那人出聲的方向拱手說道。

    那人見黃俊明轉身,幾步走上前來,對著黃俊明說道:「你這妖道,為何蠱惑陛下入道?」

    原來是這事,黃俊明舒了一口氣,這又是門戶之見。不過現在的大臣儘是儒生,想來也比較好說話。

    「這位大人,貧道今日所做之事儘是聽從陛下吩咐,何來蠱惑之說?」這種事必須要推到李世民身上,這個年代。皇上說的話誰敢反駁。再說量這人也無法跑到李世民身邊親自求證。

    「哼!自古以來,推崇道教的皇帝哪有幾個好的!你這妖道莫要惺惺作態!」那文官顯然對黃俊明所說的表示不信。

    對於這點,黃俊明可是無言以對。自古以來每逢皇帝寵信道教,都沒一個好的結局倒是真的。不過那些皇帝無非是為了求長生,隨後大肆任用方士,或是煉丹,或是求仙。到最後勞民傷財。也不見這些帝王增長半點壽命。反倒是**嗑多了,弄個早死早托生。不過這次李世民入道可真的不是為了求長生,只是黃俊明也知道,就算說了,那文官也未必能相信。只好保持緘默。任那文官繼續訓斥。

    那文官見黃俊明不答話看,以為自己果然抓到了黃俊明的尾巴,得理不饒人的繼續說道:「怎麼,你這妖道沒話說了吧?若要識趣,立馬自己去和陛下言明你對陛下所說的皆是假的。否則,明日本官就聯合百官上書彈劾與你!」

    這下黃俊明可來了些火氣,這個官倒是得寸進尺,全憑自己的臆測還那麼咄咄逼人,原本的好心情,可被這個文官攪得一塌糊塗。

    「這位大人,貧道既不會煉丹,也不做那欺人欺世之舉。今日當真只是為陛下來主持入道儀式。其他皆與貧道無關。貧道不曾有半點欺騙陛下,若大人不信,盡可去上奏。天色已晚,貧道要回去歇息了。這位大人,來日再見。」說罷黃俊明頭也不回的向著宮外走去。留下那文官在原地不住的呼喊些什麼不去理會。

    說實在的,黃俊明是在是懶得和那文官在說些什麼,看那官的品色服飾,無非也就是個六品而已,一個六品官在這長安城裡算的上什麼?再說就算這人上奏,李世民會理睬他麼?顯然不會,因為他連想要彈劾的方向都搞錯了,李世民會理會他就怪了。

    黃俊明全然沒把這個文官當回事,直接原諒了他,誰讓是第一次投胎,人生新手,沒多少經驗可言。不提這邊黃俊明搖頭晃腦的回了天仙宮。依舊沒心沒肺的混著日子。第二天清晨那文官果然寫了奏表。只不過正在和大臣們研究怎樣對付突厥的李世民自然將這張奏表扔在了一邊。

    「仙師,竟然如此悠閒!看來朕不該來啊!」天仙宮內,李世民對著坐在搖椅上喝著茶水看著書的黃俊明說道。

    黃俊明微微一打眼,也不客套,也不行禮。一指旁邊的另一把搖椅。示意李世民坐下。李世民學著黃俊明的樣子一坐,直接被晃了一下,弄得滿臉通紅。尷尬的說道:「仙師這胡凳,倒也...倒也...」說了半天,也沒想出改用怎樣一個形容詞,對這個搖椅加以描述。不由得更加尷尬了。

    黃俊明見李世民這個樣子,不由得暗笑。不過卻伸手去了茶壺,滿滿的給李世民道了一碗茶水,淡然的說道:「陛下怎麼沒與大人們議事,卻來貧道這天仙宮了?」

    李世民嘬了口茶水,砸吧砸吧嘴巴。也不急著答話,學著黃俊明的樣子在搖椅上前後晃了幾晃,不由得眼睛一亮。像是找到了什麼新的玩具。玩的樂此不疲。好半天才開口說道:「仙師也不看看現在是什麼時候了,朕總不能一件事折騰個一天吧?」

    黃俊明將手中的書丟到一旁,轉過頭對著李世民說道:「哦?那陛下就是浮生偷得半日閒了?」

    「浮生偷得半日閒,好意境。仙師這文采可稱得上果然是我大唐一人了。」李世民自己晃蕩著搖椅望著天。喃喃說道:「之前做秦王的時候,對那個龍椅合適期望的不得了,而現在做了皇帝,哎...浮生偷得半日閒。朕是一刻不得閒。」

    黃俊明聽了,不可置否。「人人說做皇帝好,其實皇帝也苦惱;忠奸難辯睡不好,**爭寵吃不消。要是官吏選不好,貪污腐敗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難保。」

    黃俊明又是一首好了歌,聽在李世民耳中,不由得有些感嘆:「仙師還是這麼口無禁忌。」

    「哦?難道陛下還要治貧道失言之罪?」黃俊明半真半假的說道。

    「仙師多慮了。仙師說的可是句句是實話。當皇帝,忠奸難辨,**爭寵,官吏貪污,民變造反。這一件件事實在是擾人的緊。」李世民現在絲毫看不出皇帝的架子。好似在在朋友間閒談。「對了,仙師。朕這有一張關於你的摺子。」說著就從身上掏出一份奏摺。向黃俊明遞了過來。

    黃俊明隨手接過,放在一旁。絲毫沒有打開看看的慾望。

    「仙師不打開看看麼?」李世民見黃俊明如此淡然。出聲問道。

    黃俊明略一抬眼。嘴上緩緩說道:「陛下不是處理完了麼?貧道看與不看又有何分別?」
weichang95 發表於 2012-8-30 22:02
no、86道藏(一)

  如果一個朝臣受到他人的彈劾,早都或是請罪,或是辯駁。今日李世民見黃俊明不聞不問的樣子,也是倍感驚奇。也不知是黃俊明自己太過信任李世民,還是黃俊明真的對此事毫不關心。反正李世民從黃俊明臉上看到了一種淡然。

  「陛下,你昨日的聖旨一下。頻道這天仙宮可就再無寧日了。」黃俊明苦笑道。

  按說道觀嘛,正應當要的是清靜無為,飄然出塵。又身處紅塵之間。可李世民這兩道旨意一下。不說每年往來考核的道士有多少。單說這編纂道藏一事。就不是那麼清凈的。道教的分支太多,每一支都有他自己的一套理論。道藏的編纂也是有一個先後順序的。每一個派別自然想讓自己的典籍拍的靠前些。這爭論就是免不了的了。所說這樣一來,能有效地整合現在混亂不堪的道教。但也實在是麻煩的緊。

  李世民看聽到黃俊明的訴苦,言語之間不由得夾帶了些狡邪。

  「仙師,您這麼說。可就實實在在的冤枉了朕,擾了這天仙宮清凈的自然不是什麼有德之士,轟趕出去就是。至於那編纂道藏一事,又有何難?仙師本就是天庭書記官。一定對此得心應手吧?」不知不覺間,李世民竟然將黃俊明繞了進去。

  「仙界書記官」黃俊明聽了這話,又是一番苦笑。當初隨口一說。沒想到等於是給自己挖了個坑,把自己埋了進去,是在是苦惱啊。對於現代人來說,能躺著絕對不坐著,能坐著絕對不站著。能偷懶誰還樂意去給自己找些活計?歸根結底,還是一個惰性心理在作怪。

  自古以來,皇帝掌控著國家的最高話語權,就是現在黃俊明反對,也是不可能的。畢竟皇帝金口玉言,哪能隨意更改。黃俊明只得在心裡默默的為自己嘆息,嘴上說道:「哎,就隨陛下吧。」

  李世民又嘬了口茶,卻發現茶碗已經見底,絲毫不客氣的從桌上拿起茶壺,滿滿的又倒了一碗,美滋滋的喝著。直到這碗茶再次喝了個干凈。又抄起茶壺灌了一碗。這才說道:「仙師,對編纂道藏一事可有頭緒?」

  這就是典型的蹬鼻子上臉了。黃俊明也暗恨的緊,瞟了李世民一眼。抿著嘴,好不容易從牙縫裡擠出了句話:「陛下可是認為就貧道天仙宮內這幾千冊典籍能集成一部道藏?其他的典籍運過來怕是還要些時日吧?況且,僅憑貧道一人,也完不成這道藏的編纂。」

  「如此那就等典籍運來在開始吧,至於仙師說的人手,朕倒是可以給你兩個。」李世民終於要在黃俊明這安插人手了,若李世民不安插人手,黃俊明可是不放心的,萬冥子幾次和黃俊明私下交流。李世民顯然也無法對萬冥子全然相信。安插新的人手才符合這帝王的利益。再說這明著將安插人手的話提出來。可是陽謀,由不得黃俊明拒絕。

  「哦?不知陛下所說的人手,是哪個大師?」黃俊明心中略有猜測,但還是開口問道。

  「仙師可能聽過,此二人都是得道高賢,乃是師徒關係。師傅道號天罡子,精通相術。徒弟道號黃冠子。精通星術。不知將此二人送與仙師作為這編纂道藏的人手,仙師可否滿意?」

  果然,黃俊明猜的就是這兩個人,歷史中這兩個人應該就是李世民手下的最出名的道士了。至於李世民手下房玄齡那幾個道士。人家早都還俗了。再說李世民也不可能將房玄齡等人交給黃俊明。畢竟房謀杜斷可不是瞎說的,人家可是李世民手中的頂級謀士。而袁天罡,李淳風二人在李世民的集團中則是那種可有可無的角色。送到黃俊明這編纂道藏,也算是物盡其用。

  對於這兩個大唐有名的神棍來天仙宮一起編纂道藏,黃俊明也是非常滿意的。雖說上次又和這兩人相見,但也實在是也太匆忙了些,至於當時袁天罡是怎麼知道黃俊明的身份。黃俊明也一直沒有機會去問。卻也將這個疑問深深的埋在心裡。這次有了機會可是要好好的問上一番。身為道士,黃俊明對道家相術一說研習的不深。所以也對袁天罡的這種逆天相術也是半信半疑的。這次也正好深入瞭解一下。

  黃俊明這邊想著,卻也沒忘了回應李世民一下。輕輕地點頭表示滿意。

  李世民見黃俊明點頭,也沒在這個話題上繼續下去,反到問道「不知仙師對,道藏的編纂可有些眉目?朕說的是,怎樣去將這繁雜的典籍整理到一起?」

  黃俊明這邊想著袁天罡,李淳風。聽到李世民的答話。隨口按照開元道藏的分類方式說道:「這道簡單,先總分出本文類,就是經教的原本真文,然後在整理出神符類,也就是龍章鳳篆之文,靈跡符書。之後玉訣類,指對道經的註解和疏義。再後靈圖類,指對本文的圖解或以圖像為主的著作。譜錄類,指記錄高真上聖的應化事蹟和功德名位的道書。戒律類,指規戒科律書。威儀類,指齋醮儀法及科儀制度著作。方法類,指論述修真養性和設壇祭煉等方法之書。記傳類,指神仙、祖師傳記及宮觀志書。讚頌類,指讚詠歌頌聖真的詞章。表奏類,指設壇祭禱時上呈天帝的章奏、關文。這樣,就能將所有典籍分類的差不多了。」

  「如此分法,倒也簡明淺顯。」李世民邊聽邊點頭。卻不知黃俊明是隨口一說。不過聽黃俊明沒了下文,李世民不由得又帶了點疑惑:「仙師,不知您曾說過的那個道教科...科技。收錄在那裡??」

  ——————————————————————————————————————————————————————————————————————

  今日第一更,實在抱歉,昨天黑龍江來了臺風。西南長這麼大從來沒見過黑龍江來臺風。有點新奇。然後國家電網,網通公司貌似也對臺風來了興趣,於是西南沒網沒電的渾噩了一整天,鬱悶。至於昨天欠下的章節。週末補。雖然西南也想今天補,只不過還要上課,時間實在是不充裕。

  另:對於今天這章的幾個點要說一下,第一:袁天罡,李淳風都曾在李世民手下當過謀士。出自百度百科。西南自己並未求證。第二,房玄齡的確曾經出家當過道士。這一點在史書中被一筆帶過。但未說明出家時間。
weichang95 發表於 2012-9-1 23:19
no、87道藏(二)

  科技?黃俊明被李世民的聲音所驚醒。既然要編纂道藏為何不把科技添加其中?鄧爺爺都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如果道教經的道士們過考核,統一了思想。再將科技的觀點傳輸給他們,這樣的結果...黃俊明不禁有點飄飄然起來。彷彿現在就看到由他自己引領著道教拳踢耶穌、腳打默罕默德、把釋迦穆尼送到理髮店去當燙髮小工的情形。

  「仙師?」李世民見黃俊明不答話又在發呆,輕聲的問了一句。近些日子以來黃俊明的發呆次數可是越來越多了,即便身處道教,也免不了黃俊明遇事總在腦海中遐想,歸根結底也就是現代人的雜念太多。無法像古人那樣單純。

  「嗯?」黃俊明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失態,不過臉皮越來越厚的他可不會尷尬。聽到李世民的提醒,腦筋略微一轉,就開口說道。

  「陛下,莫急。貧道還沒說完呢,總得讓貧道理一理思維。恩,先前貧道說的可歸納為一個『經』字。而貧道曾與陛下所說的可歸納為『自然』」說道科技黃俊明語調開始有些神秘起來。幾次都是淺淺的提及科技於國有利,李世民並不算太過理解。總將科技歸納為神仙理解了天道之後所會的法術。再用普通大眾能接受的方式傳授給眾生。

  果然,黃俊明這無頭無腦的一句話又將李世民弄得有些錯愕。「自然?仙師可是說的道法自然的那個自然?道的法則就是這個樣子?難道科技就是道效仿的樣子麼?」

  不知道為什麼李世民將道法自然解釋成道的法則就是這個樣子,黃俊明剛想出聲反駁,卻想起現代道教所爭論的一件事來。

  在現代的時候,道法自然有著比較平民化的意義,同時也就是被大家所理解的意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傚法大地,地傚法上天,天傚法道,道傚法著整個的大自然」,也就是說,整個大自然,都是在「道」的管理下,按照一定的法則在運行著。而三國王弼,所說的「道不違自然,乃得其性」也正是這個觀點。對於身為現代額半吊子道士的黃俊明知道了這一個解釋之後也是深以為然。都將自然歸納為自然界。

  然而在現代,又有一些道教人士對道法自然四個字逐字逐字的解析。將自然二字分開。說自是自己.然,是『然也』,就是這樣。自然合起來就是一種狀態.所以,自然,就是『自己就這樣了』的意思。這顯然又和李世民說的相同。這樣一來黃俊明也不好再去反駁。

  只是黃俊明想說的是道教對自然界的推究和探查,產生了科技。所以將科技歸納到自然裡,不過李世民所說,也解釋的通。黃俊明仔細斟酌柔和了一下。從座位上站起,對著李世民說道。

  「陛下英明,貧道所說的自然,就是道法自然的那個自然,科技產生於對道的推究和探查,本就是眾生效仿道所產生的物事。所以貧道將這科技歸納為自然。當然,按貧道所想,自然不僅僅包括科技,而我道家五術也應包含其中。即山、醫、命、相、卜、科、六類為自然。山,修煉自身之精神、肉體。內可強身健體,外可護教衛國!醫,用方劑、針灸、靈治(即當今心理學)使自身身體康健,治療困苦蒼生。命,通過推理瞭解人生,解答國運。順道而行,趨吉避兇。相,觀察天下間物體事務,相人、相印、相名、相家、相墓。卜,預測處理事務的發展,卜人、卜事、卜國。科,以道為己用,強國強教!」

  黃俊明的言語愈發的高亢,每句話都說的十分短小,卻更顯得抑揚頓挫,黃俊明有理由相信,單單就他目前的所說,如果處理得當定能讓大唐矗立在世界的巔峰,中華大地千百年不衰頹。

  雖然李世民不清楚黃俊明所說的話的具體方面,但單聽黃俊明這自信的一言一語,也對黃俊明所說的「自然」產生了不可抗拒的信任。

  「好一個自然,好一個山、醫、命、相、卜、科。成書之後可城的上是自然六術矣!」說著,李世民也從搖椅上站起。拍著黃俊明的肩膀說道:「如此道藏一事就有勞仙師了。明日朕就會讓袁大師和李淳風過來,助你編纂此書!」

  黃俊明好不容易平復了激動地內心,重重的對著李世民點了點頭,此時的他也從以往的憊懶中,找尋到了一點激情。自穿越以來的那點無所事事一點點的消弭。人生一事總要轟轟烈烈的做些什麼。而今生為道。自當以道為基,在歷史的長河中打下一個永久的渡頭,讓後世在激盪的風浪中有所依靠。

  「小道見過陛下,見過仙長。長安城附近幾個道觀的觀主已經入觀了。不知我等該如何處理?」一個小道士走了過來。對著黃俊明說到。

  天!一激動竟然忘了,還得對大唐的道士們受祿。黃俊明一陣鬱悶。這聖旨才下了一天不到,這些道士就趕過來了。可黃俊明連教授什麼,怎麼考核都沒有定下一個程式。怎麼給導師們進行受祿?黃俊明滿含怨念的瞟了李世民一眼。才對那道士說道。

  「先去帶著諸位道友去客房吧。等大家再來的多些在進行授課,考核和受祿。」見著那遞話的道士走遠。黃俊明無奈的對著李世民一拱手說道:「陛下,這前來學習考核的道士們已經來了,貧道需要去整理一下授課的內容,還請陛下自便。」
weichang95 發表於 2012-9-6 23:39
no、88黃大仙的教師之路

    教師難當,這事許多人都承認的事情,可黃俊明卻感覺一個沒有教材的教師更難當,尤其是自己的學生們都是各個道觀的觀主,道家經義人家比自己還懂,科儀香火人家也不見得比黃俊明自己差到哪去。想了整整一夜黃俊明這才揣著幾張薄紙。走進了藏經閣。

    現在的藏經閣坐了整整三排外來的道士,一個一個那仙風道骨的模樣,比黃俊明更像是仙人。在外來道士的身後,天仙宮的一些道士也分排而坐,也算是他們做為天仙宮人的福利。

    黃俊明站在藏經閣一樓的門口,看著裡面三兩個區在一起不住聊著什麼的道士們深吸了一口氣。舉步走了進去。外來的道士中有幾個認識黃俊明的見是黃俊明進來。輕輕戳了戳身邊的人示意收聲。

    不多時,黃俊明見大家安靜了下來,朗聲說道:「貧道見過諸位道友,雖說諸位道友是奉旨而來。但貧道深知諸位對於經意的理解比貧道深得很多。所以貧道不打算在諸位道友面前班門弄斧,只想與諸位道友探討一下我道教今後的發展。」

    黃俊明此言一出,外來的道士們開始竊竊私語了起來。都是一方觀主。自然心高氣傲,來這天仙宮一是奉旨,不得不來。二還是為了謀那個品階官身。雖說從道之人精當不受紅塵紛擾,部位外物所動。可這官身品階位,還是十分有誘惑力的。道行再高深的道士也是人,是人就有所求。人這一生無非求壽命,求錢財,求身位。自古以來何人不是如此?

    況且世間早有傳說,連仙人也分大小品階的,而黃俊明幾次所言也證明了這一點。所以對於這些得到羽士來說也正是一個藉口。

    很顯然黃俊明一言點到了外來道士們的內心所想,對於他們來說那個人不把道家典籍背誦的滾瓜爛熟?讓他們在這坐個十天半拉月在聽黃俊明講解經義還真的坐不住。紛紛打心底的讚揚起黃俊明的英明決定來,不過也只是這麼想想,嘴上該說的話也是要說的。

    「仙師謬讚了,我等雖說對經義有所瞭解。想來也比不上您啊。您可是那下凡的天仙,我等瑩蟲怎敢於皓月爭輝!」

    果然,能成為一觀之主的道士沒有一個不是老油條。黃俊明見他們如此說,也慶幸當時是以一個天仙下凡的姿態來到唐朝,這可給他省下不少事。

    「閒話少敘,那咱們就開始吧。」黃俊明也不想過得多的與這些道士們交流,大部分都是初見,還不熟悉。一些想法灌輸給他們還是有些早了。先向他們說一些大家都能理解的東西,隨後在慢慢灌輸吧。

    眾道士聽這樣就要開始,不禁一愣。隨即紛紛說道:「理當如此!理當如此!還請仙師授課。」說完一個個危襟正坐像是個蒙童。自古天地君師四者為大,如今聽黃俊明講課不管講的是什麼,都要給予相應的尊重,況且道教本就是一個師徒相承的教派,入道第一天就會被灌輸尊師重道的思想。從道多年的道士們自然對這點深以為然。這也是現代人遺失了的品性。

    黃俊明見這些圍巾正所得道士們,莞爾一笑。這些道士怎麼看最年輕的也得有四十歲了。卻像是乖寶寶一樣坐在下面,是在有趣的很。不過黃俊明知道,這不是調侃的時候。只是一笑了事。嘴上直入正題。

    「諸位道友不用如此拘謹,貧道又不是那私塾中的黑臉先生,會打大家手板。大家隨意就好。貧道首先有一問想請大家回答。皈依道教有什麼作用?」道士入道的第一件事就是皈依道教。黃俊明把這個問題放在最前面,想來大家也比較好接受。

    皈依道教這點每個道士都知道,但是皈依道教的作用,眾觀主的答案開始五花八門了起來。

    「皈依道教,自然是為了羽化登仙!」一個五六十歲的老道開口說道。

    只是話音剛落,就有人出聲反駁道:「非也非也,羽化登仙的修士從古至今又有幾人?皈依道教自然是為了勘破陰陽,堪輿風水。」說話這人顯然是道教陰陽學的傳人。

    「非也,皈依道教自然是為了羽化登仙,堪輿風水。可最終要的還是醫救眾生。昔當年地皇神農氏...」這顯然又是一個醫派傳人。

    子春秋戰國時百家爭鳴起,再到漢代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道教逐漸融合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墨家、名家、陰陽家、醫家、雜家、商家等一些其他教派的學說和人物,甚至連兵家也有一部分融合進了道教之中,這也是為什麼將武聖關羽衲到道教神系的原因之一。很顯然這些道士們來自於道教的各個分支,自然觀點不同。黃俊明也沒讓這些觀主繼續爭論下去。直接接過話頭。對著大家說道。

    「諸位道友稍停,貧道略微總結了一下,皈依道教的作用,第一是安身立命。」黃俊明說道這裡略微一頓,環視了一下諸位道士。見他們點頭,繼續說道:「第二,是對先人留下的經義加深理解,並搞好自身的修持。第三是繼承和發揚先人所說。第四,超度亡靈遠離苦難,淨化無形世間,清淨社會,安定人心,活躍民間氣氛,加強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親情和交流。畢竟我道非佛,不禁人欲。第五就是獲得神靈庇佑,趨吉避凶,逢凶化吉,使信眾官運亨通,財源旺盛,世人清潔健康平安。」

    黃俊明言語一落,無論外來的個道觀觀主還是天仙宮的道士,皆是一副沉思的模樣,黃俊明所總結的皈依道教的作用自然勾起了他們曾經入道時的思緒。單說那個安身立命。為道者入道之前誰不是如芸芸眾生一樣在世間奔波,今天做這個,明天做那個。入道自然求一個安身立命。這點那些因家貧入道的道士們感慨更是深。

    黃俊明見這些道士不經意間的點頭,心中一陣竊喜,看來這教師之路的第一課講的還不錯。
weichang95 發表於 2012-9-6 23:44
no、89國強道自強

    黃俊明的初次授課並沒有教授很多東西,只是將道教最基本的,容易被大家所忽視的幾個點略微總結了一下,那些外來的觀主們本就熟悉這些東西,被黃俊明一點自然通透了許多,雖說黃俊明不認為自己講了什麼有用的東西,全然儘是萬金油。不過看那些觀主的神情,對黃俊明的初次授課也是頗為滿意的。

    早在黃俊明為觀主們上課之前,就已經聽到有道士通報袁天罡李淳風到了天仙宮,只是急於講課,並未去接見二人。只是遣了幾個道士先讓二人安歇下來,畢竟編纂道藏不是一時半會,幾天幾月就能完成的。這一下課,黃俊明就匆忙的奔著,袁天罡李淳風二人所休息的地方趕去。便走還不忘遣人去木區將正在教授醫學的孫思邈叫來。

    「袁道長,李道長,好久不見。」黃俊明剛剛走進二人的住處就見二人你一杯我一輩的喝著茶水討論者什麼。

    袁天罡見黃俊明走了進來,連忙拽著李淳風從座位上站起。對著黃俊明行了個抱拳禮。口中說道。

    「正二品上清玄真寶籙行遊道士袁天罡,攜徒李淳風見過仙師。」黃俊明一聽這話,心中一陣瞭然。看來這正二品的銜頭,是要李世民親自授予的。若不知德高望重的真仙。其他的人要想拿到這銜頭,肯定是李世民的親信。

    「袁道長有禮了。從今往後,就由我等共同編纂這道藏了,日後我等一起共事,還是免了這些虛禮才是。」黃俊明十分客套的說道。

    話音剛落,就聽門外有人喊道:「孫道長到!」

    袁天罡和李淳風二人略顯迷茫,順著聲響向著門口看去,這來的不是孫思邈又是誰?

    黃俊明見孫思邈進來,連忙牽起孫思邈的手,對著袁李二人介紹到:「兩位道友,讓貧道給汝等介紹一下,這位道友便是那國醫聖手孫思邈孫道長。」說罷,又對著孫思邈指著袁天罡和李淳風說道:「孫道長,這二位便是貧道曾與你提到過的袁天罡,李淳風道長。」

    孫思邈聽黃俊明這一介紹,眼前一亮。輕輕的掙脫了黃俊明前者的手,對著袁李二人一拱手:「袁道友瞞貧道瞞的可真好啊,思邈幾次與道友相見,道友可是將自己的身份瞞的夠深啊。不知袁老道長近來身體如何?「

    顯然,孫思邈和袁天罡是認識的,聽著語氣孫思邈還醫治過袁天罡的長輩。不過袁天罡的長輩...黃俊明左思右想,突然一個人名從腦海中跳出。難道是知前後,斷陰陽的袁守城?不過那袁守城可是西遊記中的人物。正史中可從未有過提及。或許是猜錯了吧,黃俊明也不再這個點上深究。繼續靜靜的看著袁天罡,李淳風二人繼續敘舊。

    「叔父的身體經過道友調理之後,更勝從前。現下又云游算卦去了。貧道也不曉得叔父的近況。」袁天罡緩緩說道。

    孫思邈只是淡淡一笑,並不多話,顯然對自己的醫術還是很有自信的,黃俊明見此,也知道二人的敘舊就這樣結束了,連忙叫屋外的道士尋來四張椅子,又沏了一壺新茶,端到屋子裡。引著三人落座之後。最近被道藏和授課一事搞得焦頭爛額的黃俊明。便急急的直入正題。

    「三位道友,貧道自接了聖旨,編纂這道藏以來。雖說有些頭緒但是在是分身乏術。所以,有勞諸位道友,在書籍運送來之後。與貧道共同編纂這道藏。」黃俊明這是一句提點的客套話,在座的人除了孫思邈,其他的都是知道原因的。孫思邈雖然聽的迷茫,但也知道現在不是發問的時候。畢竟按照現在來說,黃俊明算是孫思邈的自己人。袁天罡李淳風雖說比較相熟,但那也是外人。有些問題。是要等私下裡去問的。

    對於黃俊明的這句話,袁天罡,李淳風直接說道:「應當如此。」說罷就看著黃俊明,等著黃俊明發話。這二人既是道士,又是官場中人,自然懂得現在誰是主誰是次。

    「眼下典籍運來,還需要些時候。不過過貧道還是覺的有一件事要與諸位議上一議。」黃俊明見三人一副頗感興趣的樣子。直接出聲問道:「不知諸位可發現,自秦漢以後,我道雖然有過幾次壯大,可在近些年來卻毫無建樹?甚至曾經依附於我道的佛教現已然與我道形成分庭抗禮之勢。長此以往,我道必然衰頹!每念至此。貧道甚感心痛啊!貧道次日,就想與諸位議上一議,我道不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黃俊明話音剛落,孫思邈一臉沉思,不過袁天罡卻捋著鬍鬚說道:「仙師多慮了,如今我道不正蒸蒸日上蓬勃發展麼?怎會衰頹?」

    顯然,袁天罡並沒意識到這一點,黃俊明對此也早有預料。抿了口茶水,眉頭緊鎖的說道:「如今道教正是依於國,依於君啊。若有朝一日...哎。」黃俊明並未多說,在座的都不是笨人。一點就通。再說這種言論在這個時代可是誅心之舉。黃俊明自然點到即止。

    「這....」袁天罡不由得語塞。評心而論,在這個皇權至上的國家,宗教的衰頹與興盛的確是掌握在皇帝的手中的。這點容不得他不去承認,可身處官場的的他,也早有那一絲忠君思想。也不好對黃俊明的話,加以回答。

    李淳風見自己的師傅語塞,又回頭看見黃俊明毫無波瀾的臉,這才出口說道:「仙師,可有何辦法?」這可是李淳風在黃俊明到來之後說的第一句話,顯然在座的袁天罡,黃俊明,孫思邈三人平輩論交。唯有他矮了一輩。輪不到他插嘴。

    「很簡單,安民強國,國強道自強,道強則教勝!」黃俊明椅子一頓的說道。

    ——————————————————————————————————————————————————————————————————————

    累死人了...哎.....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 12

    主題

  • 1241

    回文

  • 2

    粉絲

一個愛看小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