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謝錦芳、仇佩芬╱首爾報導】
近年韓國企業競爭力大躍進,船舶訂單量、電視市占率全球第一,手機產值全球第二,汽車產量全球第五;景氣雖低迷,韓國貿易總值連續兩年突破一兆美元,晉升全球第八大貿易國。不過,韓國勞工每年平均工時達二一九三小時,高居已開發國家首位,堪稱爆肝之國。以致國家競爭力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感卻下降了。
受到歐美經濟走緩的影響,以出口為導向的韓國今年經濟成長率並不看好,國際貨幣基金預估韓國今年成長率為二.七%,韓國央行更向下修正為二.四%。
由於出口受衝擊,國內消費不佳,民間投資減少,企業界要求政府提出刺激經濟方案的聲浪居高不下,兩黨候選人都不敢忽視。近半年來韓元走強,出口業者大吐苦水,要求政府出面干預。韓國企業界的這些要求與抱怨,與台灣發生的情況似曾相識。
韓國最大財閥三星集團旗下,三星電子的產品不斷推陳出新,獲利連創新高,今年品牌價值排名竄升到全球第九,首次進入全球前十大,把日本索尼遠遠拋在後面。而台灣唯一擠入全球百大品牌的宏達電,在蘋果與三星夾殺下,今年被排除在百大品牌之外。
韓國經濟靠大企業撐起一片天,統計顯示,儘管景氣不佳,三星電子與現代汽車今年淨利逆勢上揚,占韓國前三十大企業的五成五。面對如此集中化的趨勢,《朝鮮日報》社論即提出警告,認為這是很危險的事。
企業競爭力大躍進,讓韓國的國際形象跟著水漲船高;不過,這卻是勞工以慘痛代價換來的。依世界經濟暨發展組織(OECD)統計,韓國勞工每年平時工時達二一九三小時,比OECD國家平均值一七四九小時高出四百多小時,也比台灣來得高。
工時超長、工作壓力又大,使得韓國人的幸福指數偏低。依OECD調查,韓國六成三受訪者回答自己的正面經驗大於負面經驗,這項比率比平均值低了十個百分點。
韓國人那麼拚命工作,提升了國家的競爭力,卻賠掉了自己的幸福。不論世界經濟論壇或洛桑管理學院的競爭力評比,台灣的排名均超越韓國,韓國模式是否值得台灣學習,或如何去蕪存菁,有很大討論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