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三國] 三國小兵之霸途 作者:一級煙槍王(連載中)

 
uuuuuuuuuu 2012-12-27 09:43:14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3126 1724866
regn13 發表於 2018-2-13 00:21
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開羅守軍降!

    血淋淋的場面就是明證,證明漢軍當真的要殺人的時候是絕對不會手軟的。

    開羅城內的羅馬帝國的軍馬他們其實並不太清楚城外的情況。

    他們只知道,他們被這些埃及軍馬攻擊著,然後就看到了漢軍向那些攻擊他們的埃及軍馬發起了攻擊,然後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就斬殺了十多二十萬的埃及軍馬。

    在他們的心裡,那些埃及軍馬應該是跟漢軍一起的才對,最少都會是盟軍。可是,漢軍居然對埃及軍馬都發起了這樣殘酷的屠戮。

    再一想,如果換成了是他們的羅馬帝國的軍馬,漢軍又豈會手軟?

    如果他們自問,憑著他們現在的開羅城池,憑著他們現在的軍馬,有信心有把握可以跟漢軍一戰的話,他們或者不會考慮什麼投降不投降的問題。甚至,他們現在如果還有機會逃離開羅城的話,他們也不會考慮投降的問題。

    可問題是,現在開羅城已經被漢軍及埃及軍團團圍住了,他們連逃跑的機會都不會有。

    擺在他們眼前的就只有兩條路,一就是拚死頑抗,然後全軍覆滅。二就是投降。

    馬特托雷現在已經徹底沒有了那種武將的傲氣,因為實力相差太遠了,漢軍的實力,已經強大到了他都不敢望其項背的地步。

    那種什麼的不甘心,什麼的想要跟漢軍一較高下的想法,早已經被丟到了瓜窪國去了。

    這倒也不是說他怕死,說實在,如果現在只是他一人,他或者也會敢於挑戰一下,但是現在他所肩負的不是他自己一個人的性命,而是數萬羅馬帝國將士以及另外數萬貴族私兵的性命的問題。

    另外,除了他現在的十來萬的軍馬之外,還有許多生活在開羅城內的羅馬帝國人,其中,原本就有著許多軍士家屬在這裡生活,更別說那些貴族豪門了。

    一旦他堅持頑抗到底,開羅城被漢軍攻破之後,一旦也遷怒於那些家屬民眾,那他就成了害數以十萬計的羅馬帝國人丟了性命的罪人。

    這個罪過,他背負不起。在這一刻,他還真的有點後悔了。後悔自己怎麼要逞強,早跟著大都督一起逃了豈不是更好?何必要在此面臨漢軍的威脅?還要面臨對大漢帝國施予給他的屈辱?

    「尊敬的皇帝陛下,本將是暫代開羅城統將馬特托雷。末將願降!」

    在漢軍衝開羅城一陣示威性的呼喊之後,馬特托雷也有了決定,也調整好了心態。待漢軍的吶喊聲安靜了下來之後,他毫不猶豫的大聲表態。

    「嗯,很好,識時務者為俊傑,馬特托雷是吧?不錯,打開城門吧。」劉易對開羅城的投降早就胸有成竹,除非現在開羅城內的羅馬帝國的守軍大將只是一個渾人,要不然,也肯定會懂得盤桓輕重,然後會懂得選擇。

    只要懂一點軍事的人,都會看得到,漢軍以及歸順了大漢的埃及軍團,加起來依然還會有上百萬的大軍。並且,看現在的形勢,歸順大漢的埃及軍馬也只會越來越多。

    而他們開羅城呢?就只有那麼十來萬的軍馬。並且,他們現在也等於是孤立無援了。開羅城這麼大,他的這十來萬軍馬是不可能守得住開羅城的,早晚都得要被漢軍攻破。

    就算他不答應,漢軍攻奪開羅城也只是早晚的事。如此,要如何選擇還用問麼?

    「尊敬的皇帝陛下,在打開城門之前,可否請陛下給予我們一個承諾?」馬特托雷既然是有著一定才幹的羅馬帝國軍將,那麼他自然不會就這麼隨隨便便就打開城門。

    他也很清楚,既然漢軍方面勸降嘛,那麼就肯定可以談的,談判嘛,那麼自然就會有一些條件了。

    當然,他也很清楚,他們現在沒有什麼的本錢跟漢軍談什麼的條件。所以,他也不會直說要漢軍答應他什麼的條件才願意投降。他只是小心翼翼的提出一個要求,要劉易給予他一個承諾。

    「你想要朕給你一個承諾?」劉易微微的點點頭,道:「嗯……先說說看,你想要朕的什麼承諾吧。」

    「尊敬的皇帝陛下,末將只想要陛下一個可以確保我們投降軍士的性命,還有在城內生活的那些羅馬帝國的民眾的安全。」馬特托雷在城頭上躬身道:「末將知道,我們羅馬帝國人跟埃及人有著較深的仇恨,如果我們投降了,而埃及軍馬進城了,那麼他們肯定會對我羅馬帝國人進行慘烈的報復行動……」

    劉易有點意外的望瞭望遠遠城頭上的這個叫馬特托雷的羅馬帝國軍馬的統將。劉易一開始還以為他要自己承諾他本人的什麼,比如要自己承諾給予他什麼的身份地位,或者是要給予他財富什麼的。沒想到他卻是要自己承諾確保他們的軍馬以及民眾的安全問題。

    這個倒是好說,劉易認為,在一些時候,漢軍的確是有立威的必要,但是,漢軍卻絕對是嗜殺的屠夫。如沒必要,漢軍肯定不會大開殺戒的,何況,大漢現在需要大量的民夫,又豈會胡亂屠殺平民?

    還有,馬特托雷倒也提醒了一下劉易,讓劉易想到,現在的埃及軍團的人馬,雖然說的確已經被漢軍震懾住了。但是,這個震懾歸震懾,漢軍依然還沒有辦法對埃及軍團的軍馬進行徹底的控制整頓。

    也就是說,現在的埃及軍團,他們估計是不敢再有背叛大漢的心思了。可是,他們的軍紀卻很成問題。臨時快速組建起來的軍團,根本就沒有什麼的紀律性可言。另外,又加上語言的問題,現在的漢軍也不可能馬上在他們當中推行漢軍的軍紀。

    再想到埃及人與羅馬帝國人的矛盾關係。現在他們的矛盾激化了,一旦讓這些埃及軍團的軍馬進了開羅城。劉易完全可以想像得到,到時候,埃及軍團的軍馬,肯定會對開羅城展開瘋狂的屠掠。如此一來,這個看上去保存得還算是完好,比較繁榮的埃及帝都就得被毀了。

    面對埃及城內的無數財富,漢軍肯定控制不了那些埃及軍團的。財帛動人心,沒有什麼的道理可言的。

    馬特托雷真的提醒了劉易這一點。

    劉易的心裡有了計較,道:「其實馬特托雷將軍你多慮了。事實上,我們大漢帝國是一個文明之邦,絕非好殺之徒。你現在所看到的殺戮,只是一些背叛了我們大漢帝國的埃及叛軍罷了。之所以斬殺了他們,是告戒你們所有人,歸順了我們大漢之後,就不能再有異心,否則,這十數萬人的屍首,就是你們的下場。所以,托雷將軍你大可放心,只要你們投降了之後,我們大漢可以確保你們的安全,絕對不會無故殺害投降之人。」

    「可是……」馬特托雷真的有點擔心,擔心他一旦下令打開城門,放城外的軍隊進城來之後,城外的埃及大軍就會闖進城來大殺一通。

    「這樣吧!」

    劉易想了想,趁自己漢軍斬殺了十數二十萬埃及軍團的士兵的餘威,轉頭對提克尼科等一眾埃及首領及法老王們下令道:「傳朕命令,爾等埃及軍團的軍馬,分別在開羅城的各個城門之外安營紮寨,整頓軍馬。暫時不會有作戰命令,在這其間,你們的軍馬不准離開軍營,更不准進入開羅城,違令者斬!」

    「是!」

    提克尼科等人自然不敢有異議。

    「好,待朕接收了開羅城之後,你們在開頓好各自的部族軍馬之後,也都可以進城去見朕。」劉易知道不能全靠威懾打壓,必要的時候,也得要給他們一點好處。

    所以,想了想又意味深長的道:「開羅城是你們埃及最富裕最大最繁華的城池,城裡有無數的財富。你們放心,只要你們忠於朕,忠於大漢,這些財富也會有你們的一份,待你們進城見朕之後,自然也少不了你們的好處。」

    「謝皇上!我等誓死報效皇上!」

    提克尼科等人一聽,自然是大喜。

    他們都知道,劉易這麼說,應該就不會再追究他們的埃及軍團背叛大漢的事了。這事兒已經過去,他們還有可能獲得到不少的利益。如此,他們又豈會有什麼的異議?何況,現在他們就算心有不滿,也絕對不敢表露出來。

    劉易讓提克尼科等埃及法老王們各自去整頓他們的軍馬之後,才再對開羅城頭的馬特托雷道:「朕明白托雷將軍你的擔心,所以,朕已經下令,不准埃及軍團的軍馬進入開羅城內。而你們,也不需要出城來投降,由我漢軍直接進城去接受你們的投降。如此,托雷將軍你可以放心了吧?」

    「謝過皇上!打開城門,恭迎漢軍進城!」

    馬特托雷聽劉易都說到這樣了,他還有什麼好猶豫的?特別是不准埃及軍馬進城,他們也不用出城投降,這就已經是對他的最大尊重。

    能夠獲得大漢帝國方面的尊重,他還有什麼好想的?甚至,他此時也沒有等漢軍進城接受他們投降的時候,他再搞點什麼陰謀的想法。

    當然,劉易也不會擔心這些。

    開羅城的確有點宏大,城外有一道環城護城河,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開羅城的安全。早上埃及叛漢軍對開羅城的攻擊,這條護城河也的確對埃及叛漢軍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劉易是在開羅城的南城門外,其實南城門也是開羅城的主城門。

    吊橋放下,城門大開,馬特托雷親自解甲,步行進城門來迎劉易進城。

    漢軍對羅馬帝國開戰至今,斬殺以及俘虜羅馬帝國方面的軍將還真的不少,但是像這次這樣,直接向大漢投降的羅馬帝國方面的軍將卻不多。這個馬特托雷,應該算是頭一個。

    劉易讓人接過了馬特托雷送上來的一些文書印璽之類的信物。算是正式接受了馬特托雷的投降。

    接受馬特托雷的投降,以及接受埃及部族們的歸降是不同的。羅馬帝國的確是一個強大的,有了自己各方面的比較完善的制度。

    羅馬帝國對各個地方的官員軍將的任命,都會有朝廷正式的文書憑證。這些東西也會比較多,比如,如果是一個地方的官員投降的話,他們會連帶他所治理的這個地區的區域地圖一起送上,這樣以證明,在他們投降了之後,他原來所管轄的地區,現在開始就是大漢帝國的地盤了。

    投降與接受投降也會有一定的交接儀式。

    劉易見馬特托雷如此懂事,不禁對他也有多少的想法。

    劉易是想到了埃及這個地方,似乎問題還是比較大的。

    埃及人,羅馬人,還有另外的一些部族人。這些部族人之間,互相又各有矛盾。其中,尤其是埃及人與羅馬人的矛盾最大,原本,羅馬帝國對埃及人是統治者,勉強還能鎮得住,但現在,羅馬帝國人肯定是鎮不住了,壓抑了數百年的仇恨,一旦爆發出來,劉易估計在埃及的羅馬帝國人肯定會遭受到大量的屠戮。

    如果不用開挖蘇伊士大運河,劉易也懶得管這些,任由他們互相攻殺,削弱他們各自部族的人口最好不過了。等到大漢能夠騰得出手來了,再慢慢收拾殘局。

    可現在不行啊,劉易現在想到,在埃及,估計要想辦法讓埃及人與羅馬人之間取得一個平衡,讓他們就算是互相有較大的仇怨,也只能互相牽制著,不會爆發出來。

    劉易也認為,在這個漢軍還沒能徹底控制埃及軍團的情況之下,也的確要有一些力量來牽制一下埃及軍團為好。

    有了這樣的想法,劉易就決定任用這個羅馬帝國的降將。

    隨馬特托雷進了城,城內已經集結了一部份羅馬帝國的軍馬,他們正等著漢軍來受降,只等命令,他們就會放下他們的武器,接受漢軍的看押。

    劉易舉手止住了正要喝令其羅馬帝國軍士放下武器的馬特托雷。

    深深的望了他一眼道:「托雷將軍,朕可以信任你嗎?」

    「啊?這……」馬特托雷一時不明劉易想要說什麼。
regn13 發表於 2018-2-13 00:22
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搜刮開羅

    馬特托雷有點愕然,不明白這個大漢皇帝為何會突然有此問。

    「算了,朕也不在乎你這個了。」劉易見狀,也不想解釋,畢竟語言不同,解釋起來有點麻煩。

    事實上,對於西方世界的人,劉易的心裡其實也沒有什麼的信任不信任可說。

    因為信任又如何?不信任又如何?劉易現在也根本不會去在乎這個問題。因為大漢帝國已經強大到不用在意那些歸順了大漢的人,效忠了自己的人的背叛。因為分分鐘都可以反手滅了他。

    劉易揮手,將剛剛收繳了馬特托雷的武器讓人送回到他的手上。

    然後在他那不解的目光當中說道:「朕通過觀察,覺得你算是一個不錯的,有能力的羅馬帝國的軍將。其實,我們大漢帝國,並非是說,要滅了你們的羅馬帝國,更不是說是來滅絕你們的民族。我們大漢從來都沒有這樣的念頭。我們前來,其實就是想給你們帶來更好的文明,讓我們在這世界上的所有人類都可以獲得大同,讓所有人都能過上真正的沒有壓迫的自由富裕的生活。」

    劉易也不理會馬特托雷那似懂非懂,有幾許不以為然的神色,繼續說道:「有些事,可以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心去感受,用時間去考驗。終會有一天,你們都會明白今天我們大漢帝國所做的一切。因此,現在朕也不在意你是怎麼想的,也不會強迫你們認同認可我大漢帝國的一切。」

    「現在,朕把你的武器交還給你的意思,是朕不想將你當成是一般的敵人俘虜來看待。也包括你現在所有的羅馬帝國的降軍,朕也不收檄他們的武器了。朕是想讓你繼續統率這些羅馬帝國的軍馬。當然,就改名為大漢帝國漢軍開羅護衛軍吧。開羅護衛軍。」

    「開羅護衛軍?皇上你的意思是……」通過翻譯,馬特托雷有點不敢相信,不明白這個大漢皇帝為何會如此放心,居然不對自己以及自己軍馬採取看押的措施。

    「開羅城的真正防務,從這一刻開始,由我漢軍負責。另外,城內王宮,亦由我大漢進駐鎮守。馬特托雷將軍,你負責配合我漢軍,率開羅護衛軍維持好城內的治安,確保城內的正常秩序。」劉易望著他,抻手環指了一下四周:「開羅城內,應該是你們羅馬帝國人居多,讓你維護城內的治安,其實就是對你們羅馬帝國人的一種保護。要不然,城外埃及軍一旦進城來,那麼肯定會生亂子。我想,你也不想看到朕調城外的埃及軍進城來維持城內的秩序吧?」

    馬特托雷聽劉易這麼說,馬上就明白了劉易的意思。

    頓時,哪怕他並非是真心投降歸順劉易的,在這個時候也不禁有些感動,感受到了大漢帝國的確有點與眾不同。特別是覺得這個大漢帝國的皇帝,其身上的確有著一股常人沒有的魄力。

    「末將一定不負皇上所望!」他有點激動的跪下道。

    「另外,朕想將軍你也能明白的,開羅城,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埃及王朝的帝都,現在已經等於是被我大漢帝國所管轄。在我大漢帝國開始對開羅城展開統治之前,我們肯定會有一些動作,這些動作,希望托雷將軍你可以配合一下我們漢軍的行動,不要讓城內發生動亂,更不要讓一些流血事件發生。明白麼?」

    馬特托雷神色轉換了幾種顏色,才默默的點頭。

    有些事,他的確是明白的。他能明白這個大漢帝國皇帝的意思。

    漢軍奪下了開羅城,肯定不可能就此就算了的,什麼的說得漂亮,說要給他們西方世界帶來文明富裕,這些肯定不會就是現在。

    所以,對開羅城搜刮一翻是有必要的。

    但是,現在他們算是直接投降了,漢軍進城之後,已經不好直接動手搜刮了。讓他托雷繼續統軍,其實就是要讓他配合漢軍對開羅城的搜刮行動。

    劉易也的確是如此想的。

    埃及城的繁榮,並不比安息帝國的泰西封城差,甚至在某一些方面,可能發展得更好。

    城內有著巨量的財富。這些,劉易肯定得要搜刮走的。

    而財富,基本上都是掌握在那些權貴手裡,到時候,對這些富貴之家動手的時候,托雷就得要配合了。

    而托雷的軍中,有著許多權貴私兵,如果托雷不控制好,那麼肯定也會生亂。

    這些,都得要看托雷的控制力。其實,他們都已經投降了,投降了之後,他們就等於是失去了一切,城內所有的財富都是大漢的。現在大漢去取來,他們還敢作亂的話,那就證明他們不是真心歸順大漢的。這也等於是給漢軍一個藉口對他們動手。

    劉易是說過保證他們的人身安全,卻不會保證他們的財產的安全。

    其實,現在他們,更害怕的是讓那些埃及軍馬進城。

    劉易讓托雷繼續擁有這支武將,其實也是為了讓他們暫時可以與埃及軍團的人馬互相牽制一下。

    接下來,劉易直接進駐了埃及開羅城內的王宮。

    別的工作,就交由下面的大將去做了。

    漢軍分別派了部分軍馬接管了城防,派軍鎮守住城牆及各個城門。然後再調了一些軍馬,配合馬特托雷將他的十多萬的羅馬帝國的軍馬整頓了起來。再讓馬特托雷接要求,派出軍馬去維持開羅城內的秩序,禁止發生混亂。

    跟著,就是開始先對一些權貴富貴人家的抄滅。

    大頭都是在這些權貴之家當中,肯定會先對這些地方下手。

    一開始,的確遇到了一些抵抗,因為誰也不會眼白白的看著自己家裡的財富被人搜刮一空。但馬特托雷也不得不出面,馬上制止了騷亂。

    因為他知道,由他的原羅馬帝國的人馬來制止那些權貴的騷動,以及由他們來配合漢軍抄沒那些權貴之家,搜刮財富。這個要比由那些埃及軍馬前來配合漢軍來幹要好得多了。

    因為只要他們不反抗,就能保住性命,換了是埃及軍前來,那就不是僅僅只是抄沒了他們的財產那麼的簡單了。

    要錢還是要命?

    在馬特托雷的配合之下,到後面,開羅城內的那些人都有點麻木了,或者說是有點想通了。或者他們也知道,他們再不願意也沒有辦法,惹怒了漢軍,那也不會那麼好說話了。

    事實上,他們的財富,也是剝削埃及民眾所得,現在報應落到了他們的身上,被大漢帝國搶去罷了。

    金銀珠寶等財物無數,劉易命人將這些貴重的東西送進了王宮。而那些糧食,更是無可計數。

    劉易命人將一部份糧食送到了城外的埃及軍中。

    貴重的東西,劉易要了,也總得要給點湯水埃及軍團去喝。

    在城外整頓好了軍馬的埃及首領及法老王們,他們進城來拜見劉易。

    劉易對他們勉勵了一翻,然後再命令他們,不日後他們可以對開羅城四周的城鎮發起攻擊了。

    劉易要求,他們所攻下來的那些城鎮,他們所獲得的一部份錢財,必須要上交一大部份。另外,劉易要求他們要抓捕大量的青壯民夫。

    除此之外,他們如何去幹,劉易也懶得理會了。反正現在也難以真正的掌控好這些埃及軍團,就由他們自己去製造混亂吧。

    不管他們將埃及弄成什麼樣,待將來大漢帝國騰得出手來,調來更多的漢軍,到時候就可直接剷平他們。

    這也算是給他們的一個考驗。如果他們嚴格接照漢軍的規章制度來進行,那麼他們應該等於是獲得了大漢的認可。到時候,大漢真正統治埃及的時候,自然也少不了他們的好處。可一旦他們亂來,那麼以後也有他們苦頭吃。

    但對於現在的劉易來說,什麼的錢糧其實都是次要的。劉易需要的是大量的人力。

    在開羅城,劉易讓人抄沒了那些權貴之家後,並沒有對那些看上去很一般的開羅城的普通居民進行搜掠。劉易而是通過讓人去喊話,說明只要他們願意為蘇伊士大運河的開挖出力,那麼就不會搜刮他們的居所。

    如此,在開羅城也很快就徵得二三十萬的民夫。

    這些民夫,劉易派出一定的軍馬,送到甘寧的手上。

    其實不知不覺,劉易已經徵得超過了百萬的民夫前往支援甘寧的開挖蘇伊士大運河的工作了。

    這個時候,蘇伊士大運河的開堀運動,已經搞得熱火朝天,大有一種轟轟烈烈的感覺。

    讓甘寧高興的是,早前劉易弄去的那大大數十萬民夫,都是那些歸順了大漢的埃及人的青壯。他們並不需要甘寧派出軍馬去看押著開展工作,就只需要交待好他們的工作,他們就可以自行開展了。

    當然,在糧食的問題上,是由漢軍方面提供的。

    別看埃及是產糧大國。可是他們這些埃及底層的民眾,甚至是那些奴隸們,他們平時也是難以解決溫飽問題的。現在他們雖然每天都為了開堀蘇伊士大運河而弄得很勞累,但漢軍方面真的並沒有虧待他們,吃喝的管夠。

    不管是哪個帝國的民眾,有時候就真的那麼簡單,他們就是為了能夠有一口吃的,為了能夠生存下去。

    不敢說他們爆發出什麼的勞動熱情,但起碼,不用漢軍監工,他們也都會按照一定的進程,在努力的開挖著。

    另外,周瑜也的確給予了甘寧許多的助力。

    許多事務,如果讓甘寧去搞的話,甘寧恐怕真的未必搞得過來搞得好。但周瑜搞起來,卻顯得有點輕鬆自如。

    給那些開堀運河的民夫提供吃喝方面就不說了。就說為他們提供工具方面,周瑜就搞得很好,他不僅找到了一個露天的鐵礦,還立即調動了一批人手去開採,並且臨時讓人搞出了一個簡單的冶煉廠房出來。

    正因為有了這個冶煉廠房能夠不停的產出鐵綻,才能不停的打製出更趁手的工具。

    百多萬人手一起動手開挖大運河,工程進度用肉眼可見的速度飛快的進展著。

    另一方面,周瑜帶來的測探人才,也確定了在哪裡可以安置船閘,正在設計著大壩的建設修築問題。

    這個船閘,就不作過多介紹了。

    因為紅海與地中海的海平面是不一樣的,存在著一個落差。

    船閘的作用,就是解決這個落差的問題,讓船隻可以在兩海之間航行。

    現在還沒有直接挖通放水,要等將整個蘇伊士運河都挖好了,連通了之後才會挖通放水進入蘇伊士運河。所以,要修築大壩,修建水閘還是比較方便的。

    這些自有大漢調來的水利工程的人才來設計,設計好之後,才讓人開展修築工作。

    據甘寧與周瑜的估計,最多就再有一兩個月的時間,蘇伊士運河就可以真正的挖通,就可以航行了。

    劉易得到這個消息,自然是大喜。

    知道周瑜與甘寧兩將完全可以主持好蘇伊士大運河的開堀問題,劉易也就懶得再去過問了。

    便留在開羅城,在開羅王宮內過過「法老王」的生活。

    開羅城,幾經戰亂,其王宮其實也多次被毀。

    現在的王宮,其實也並非是真正的王宮,只是在一所王宮遺址上仿古埃及王宮修建起來的。在建築面積上來說,已經遠不如古埃及王宮了。

    但現在,也算得上是埃及的標誌性的建築吧,也一樣的金壁輝煌,富麗壯觀。

    那留駐埃及的大都督,平時在埃及,其實也等於是過著帝王一般的生活。

    其實劉易一直都有點唸唸不忘埃及豔后。

    只可惜,現在的埃及,已經沒有了埃及豔后,有的,只是許多有關於埃及豔后的傳說。

    王宮當中的一些典籍上,也找到了一些有關於埃及豔后的記述。

    劉易讓人翻譯過來,才弄明白,在後世相當有名的埃及豔后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一個女人。

    其實,所謂的埃及豔后,根本就不是埃及人。

    她只是一個入侵了埃及並在埃及建立了一個王朝的希臘人的後裔而已。
regn13 發表於 2018-2-13 00:22
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埃及豔后

    後世所熟知的「埃及豔后」,其實是指公元前69年至公元前30年間的那一個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最後一任法老王,亦是托勒密王朝的最後一個女王。 .更新最快

    現在的埃及是沒有所謂的「埃及豔后」了。

    沒能見識得到這個著名的「埃及豔后」,劉易的心裡還真的有多少遺憾。

    不過,說起這個「埃及豔后」,這個女人倒也算是一個傳奇人物了。

    她叫Κλeoπatpaz,中文譯名為克里奧帕特拉七世。

    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之後,其部將在埃及成立了埃及托勒密王朝。

    克里奧帕特拉七世是埃及國王托勒密十二世和克婁巴特拉五世的女兒。她才貌出眾,聰穎機智,擅長手腕,心懷叵測。特別是捲入羅馬共和末期的政治漩渦,同愷撒、安東尼關係密切,並伴以種種傳聞逸事,使她成為文學和藝術作品中的著名人物。在後人的記述裡,這位埃及絕世佳人憑藉其傾國傾城的姿色,不但暫時保全了一個王朝,而且使強大的羅馬帝國的君王紛紛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心甘情願地為其效勞賣命。

    她的風流史也是讓人津津樂道的。

    她在其父去世之後,她依其父遺囑,嫁給了同父異母的兄弟托勒密十三世,登上了埃及托勒密王朝的王位。其後,卻與這個兄弟兼丈夫因爭王權而失和,她被趕離了亞歷山大亞里(當時埃及托勒密的王朝的帝都),隨後逃到了埃及與敘利亞交界的地方召集軍馬,準備打回去爭奪王位。恰逢羅馬愷撒大帝追殺龐培到了埃及。克里奧帕特拉七世馬上連夜潛去見了愷撒,憑著她的美貌一下子就打動了愷撒,成了愷撒的情婦。

    在愷撒的幫助之下,溺死了托勒密十三世,並在愷撒支持下,成了埃及托勒密王朝的真正統治者。按傳統,她又跟另一個兄弟托勒密十四世結婚,名義上跟托勒密十四世共同統治埃及。但其間卻與愷撒打得火熱。

    再後來,她與托勒密十四世一起應邀去了羅馬,備受愷撒大帝寵愛,幾等於羅馬第一夫人,也就是羅馬皇后。但愷撒大帝被刺身亡,她回到了埃及。

    回到埃及她就毒死了托勒密十四世,立她與愷撒所生之子為托勒密十五世,共同統治埃及,其子被宣稱為阿蒙神之子,也就是「諸神之子」。

    另一方面,愷撒大帝死後,安東尼稱雄羅馬,克里奧帕特拉七世又找到了機會,勾搭上了安東尼。

    而安東尼被這個「埃及豔后」迷得神魂顛倒,從此拜倒在這個埃及豔后的石榴裙之下,對她無所不從。

    她野心極大,讓安東尼為她四出征戰。不過,最終安東尼被屋大維打敗。屋大維是愷撒養子,就是現在羅馬帝國的開國君主。

    安東尼被屋大維打敗後,克里奧帕特拉七世馬上棄其而逃,安東尼自刎身亡。不久克里奧帕特拉七世也落入屋大維手中。她同樣用自己所掌握的埃及財富以及自己美貌來誘惑屋大維。據傳聞,屋大維也的確被其所迷,幾乎也上了她的當。

    不過,最後她還是絕望的服毒身亡。

    但實際上,對於這個埃及豔后的死亡,也有著許多種傳言,有人說是她是自殺的,也有說法說她是被謀殺的。真正的死因成了一個不解的迷。只可以確實的是,她的確是已經死了。

    劉易找到了這些有關於埃及豔后的一些記述,看完之後,也不禁對這個埃及豔后充滿了好奇,也為她的一生感到有點唏噓。

    別的不說,劉易真的很難去想像,到底是一個多麼美豔的女人,才可以相繼迷倒愷撒大帝與安樂尼等一眾梟雄人物呢?

    現在,這三國時期,大漢倒是出了一個貂蟬這麼一個可以顛倒眾生的美人,把董卓與呂布迷倒,讓其父子反目。

    劉易心想,恐怕這個埃及豔后的美色絕對不會比貂蟬差吧?

    劉易又想到,後世一些人,比如一些所謂的考古學家什麼的,不知道出於什麼的目的,居然說埃及豔后是一個相貌奇醜的女人。

    對於這些傳言,劉易只想說,他們的腦袋都被門夾過了。

    丫的,明擺著的事情,能把愷撒大帝與安東尼等這些古代梟雄人物迷得神魂顛倒的女人,豈會是一個醜陋的女人?劉易真想呸他們一臉。

    劉易還真的有點可惜,自己沒有機會見識到這樣的一個傳奇豔后了。

    不過,也不知道是不是基因的問題,在開羅地區生活的那些埃及托勒密王朝的後裔,似乎真的是出美女。

    由於早前佔據著開羅王宮的大都督逃得急,開羅王宮還算是保護得比較好,並沒有遭受到破壞。

    主要還是原本的羅馬帝國方面的軍隊,他們都沒有來得及對開羅城進行破壞。

    劉易跟著又和平接收了開羅城,又沒有讓埃及軍團的軍馬進城來抗破壞。如此,劉易進駐開羅王宮的時候,王宮內的一草一木,以及裡面的人都還沒有什麼的變動。

    羅馬帝國派駐埃及的大都督,他在埃及,其實也是等於是一個一方帝王一般的存在。所享受的也是最高級的待遇。

    財富與女人,肯定也是最多最好的。

    這埃及王宮之內,還真的被那大都督蒐羅了不少美女圈養在王宮當中。

    當中不少,還都是那大都督都沒有來得及享用的。

    其中有一兩個,姿色絕對頂級,打扮起來,讓劉易覺得就算是埃及豔后也不過如此,讓劉易驚豔。

    劉易自然也不會客氣,直接收了。

    有美相伴,劉易也不急了,就在開羅王宮內與眾美纏綿,靜待蘇伊士運河開通的時期。

    在劉易靜待蘇伊士運河開通的這段時間之內,整個埃及就混亂動盪了起來。

    埃及軍團四出攻掠,攻擊那些還有羅馬帝**隊鎮守的城鎮。戰況一度相當的激烈。

    因為沒有漢軍參與其中的爭戰關係,甚至劉易都沒有直接派出軍將去進行指導,所以,埃及軍團的軍馬,對著羅馬帝國的軍馬並沒有佔到太多的便宜,死傷慘重。

    不過,正因為沒有漢軍督軍,也沒有派人監督,他們才認為有利可圖,因為每攻下一城,他們都可以從中獲得大量的錢糧,在利益的誘惑之下,他們又哪裡會管得那麼多?不計傷亡代價,瘋狂的進攻。

    他們每攻下一城,都會對其城池進行掠奪,若不是劉易有過命令,要求他們要為大漢抓捕更多的民夫的話,他們都有可能會對一些讓他們損失慘重的埃及城池進行屠城了。

    但就是如此,也有許多埃及民眾遭殃,被他們弄得埃及人心惶惶。

    這些情況,劉易暫時也懶得去理會那麼多,反正又不是自己漢軍去掠奪他們,去殘害他們。都是他們自己的埃及人,他們要怎麼樣都是他們自己的事。

    為了讓大漢將來更好的統治埃及,所以,現在的埃及越亂越好。

    這就是所謂的不破不立吧。

    只有讓他們先感受到絕望,如此當大漢派軍來統治他們之時,他們才會有一個對比。才會明白,在大漢的統治之下是多麼的幸福。

    何況,埃及,特別是埃及中心地區,這些地區的埃及民眾與貴霜帝國、安息帝國等等的地方不同。他們雖然一直受到羅馬帝國的壓迫,但是卻怎麼都可以生存得下去。所以,劉易也覺得,最好還是讓他們先混亂起來,讓他們感受到對生存都有點絕望的時候,才是大漢最好的接管時機,亦是大漢對埃及統治的最好時機。

    在這段時期當中。

    漢軍對阿拉伯地區的攻擊也有了巨大的成果。

    沿著阿拉伯半島的沿海地區,幾乎所有的阿拉伯王國都被漢軍打敗收服了。

    進展之快出乎意料。

    可以說,漢軍大軍所到,阿拉伯地區的王國,極少有激烈的抵抗。大多都是一經開戰,就被漢軍打敗,然後他們就不敢再戰了。

    不過,阿拉伯世界的人,他們一開始的情緒的確很激動憤怒。哪怕是被迫投降了,他們也都會帶著一種不配合的態度,默默的在抗議大漢對他們發起戰爭的行為。

    他們也會強烈的提出抗議,要求漢軍離開他們所生活的地方。有時候,有些阿拉伯人就算是投降了,但是在背後,在暗裡也會搞出一些動作。對漢軍士兵進行暗算。

    這些行為,也讓漢軍惱怒不已。

    這些情況,也送到了劉易的手上,讓劉易看到了。

    對於這樣的事兒,劉易不禁有點可氣可笑。丫的,有些阿拉伯人的動作,明明就是一些恐怖襲擊行動嘛,難不成後世的一些恐怖行為就是傳自這個時期的阿拉伯人?

    不過,對於發生這樣的事,劉易也不太感意外。畢竟,大漢的確是侵佔了他們的領土家園,的確就是在持強凌弱,總不能說不準人家反抗的嘛。

    這一次攻伐阿拉伯地區,漢軍的確也是倉促了一些,許多的工作不可能在第一時間就能跟上的。所以,一開始遭受到一些阿拉伯人的反抗以及暗算,這些都是在所難免的。

    不過劉易相信,等大漢官府的政權機構也跟進之後,在他們的地方建立大漢的官府政權,開始對他們展開統治之後。劉易相信那些阿拉伯人很快就能看到以及感受到在大漢的統治之下的好處。

    只要讓他們獲得既得的利益,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好處。那麼他們對大漢的敵對態度就肯定會慢慢的瓦解。

    在大漢的強權之下,他們也不可能掀得起太大的風浪。

    只要大漢官府對他們進行治理之後,他們以後就算是想要再有什麼的不軌行動,都不太可能了。

    對於阿拉伯半島地區,劉易其實並不太重視。起碼暫時不會,在重工業科技沒有發展起來之前,劉易也不太打如何發展阿拉伯地區。

    只要科技發展起來了,燃油可以提煉得出來,並且也派得上用場之後。才會在阿拉伯甚至是中東地區開採石油。

    現在嘛,哪怕劉易明知道這些地區的地下有著采之不盡的石油,但也是沒有半點用途的。起碼不會有大用途。

    暫時來說,有在印度地區所發現的那一個天然的石油地下河的石油,已經足夠讓劉易開採回去供朝廷研發部門的人去研究了。

    所以,劉易只需要攻佔了阿拉伯地區的漢軍,控制好阿拉伯地區的局面,徵召阿拉伯的青壯組建阿拉伯軍團投入到對羅馬帝國的攻擊中去就可以了。

    別的,並不用多管太多。

    有些阿拉伯人或者也很凶悍,但是,面對強大的漢軍,他們再凶惡也是沒用的。敢以漢軍對著干,不投降,不聽徵召,漢軍也不會手軟。

    想要統一整個世界,統治這個世界,想要沒有流血犧牲是不可能的。

    在漢軍的強大之下,劉易只希望所犧牲的不是自己的漢軍,或者說自己的漢軍將士儘可能的少犧牲。必要的時候,漢軍是得要用鐵血的手段來征服這些異域異族人的。

    劉易知道情況,但卻不會再給漢軍太多的指示,一切都給予他們臨機決斷的權力。

    劉易更關注的,是漢軍對羅馬帝國的攻擊進程。

    這兩三個月又過去了。

    蘇伊士大運河也開通在即。劉易倒希望從陸路向羅馬帝國發起進攻的軍馬有所成果。如此,只要自己這裡一打通蘇伊士大運河,就可以直接前往攻擊羅馬帝都。同時,陸路進攻的漢軍,也可以和劉易的軍馬互相配合,盡快的奪取整個羅馬帝國。

    但是劉易發現,暫時並沒有太好的情報送來。也不知道是不是路程相隔太遠,情報不能隨時送達的關係。劉易並沒有收到漢軍對羅馬帝國的進攻有什麼特別的進展的報告。

    劉易不知道,近兩三個月,漢軍在羅馬帝國的北部地區,與羅馬帝國的軍馬發生了激烈的大戰。

    羅馬帝國方面的軍馬,他們利用有利的地形,對漢軍進行了阻擊,讓漢軍的攻擊進展並不太順利。
regn13 發表於 2018-2-13 00:22
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互耗

    羅馬帝國方面,的確與貴霜帝國或安息帝國有著很大的分別。

    因為羅馬帝國還有他們的皇帝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

    其實,如果相對而言,這裡的確是有著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地方。

    在西方世界的歷史上。幾乎是在同一個時期,也就是公元200年左右上下一二十年的這一個時段。有三個特別強大的帝國,分別是貴霜帝國、安息帝國、羅馬帝國。

    這個,其實前文也早有提到,並且拿出來一起講過了。

    現在重提一下,其實是說,在他們這三個西方帝國其間,也幾乎是在差不多的時間上,分別出現了韋蘇提婆、沃洛吉斯五世、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這三個極具雄才大略的君主。

    無論他們哪一個,在各自的帝國,都是相當強勢的人物,並且,都分別有著不少建樹。

    起碼,他們在沒有遭受到大漢帝國的威脅之前,他們在各自的帝國當中,那絕對是一言九鼎,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勢。

    同時,這三大帝國,分別在他們這三個帝國君王的統治之下,這三個帝國,其實都是處於一種相對鼎盛的時期。

    如果說,在這一段差不多的歷史時期,大漢有著一個三國爭霸的歷史年代的話。那麼相對於他們整個西方世界而言,這三大帝國其實也算是他們西方世界的三國爭雄的年代。

    他們,是與大漢的三國時期是處於同一個時期。

    這三大西方帝國,在整體實力上,或許有多少差距,但是這個差距絕對不大。

    加上,他們的帝王在各自的帝國都擁有著高度的君主集權。所以,如果他們的帝國實力完全釋放出來的話,還真的不容小視。

    不過可惜的是,貴霜帝國遭受到了漢軍的快速攻襲,在其帝國守備薄弱的北方突入,根本就沒有給他們反應的時間,就一舉殺到了他們的帝都城下,進而奪下貴霜帝國的帝都,直接宣佈了貴霜帝國的覆滅。

    成了流亡皇帝的韋蘇提婆,當時已經回天乏力,亡得憋屈。

    失去了中央集權的貴霜帝國,被強大的漢軍很快就佔領了全國。

    而安息帝國的情況,卻與貴霜帝國相反。

    因為安息帝國最後覆滅,它的帝國皇帝還在,但卻因為其帝國的中央權力失去了對帝國的統治控制力,從而導致安息帝國最終的敗亡。

    其實,這並不能說是安息帝國皇帝無能,而是受到了太多東西的制肋,種種原因才導致沃洛吉斯五世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

    事實上,開始他在努力的抵抗著大漢的威脅,那時候,漢軍的確很難再像佔領貴霜帝國那樣快速攻佔安息帝國。

    安息帝國的敗亡,有他們的國力沒能長久堅持的原因,也有匈奴人的原因。他們自亂了陣腳,才導致他們最後沒有足夠的實力來對抗漢軍。因而失敗。

    現在的羅馬帝國。他們雖然也折損了大半兵力。可是,相對於貴霜帝國的毫無準備,以及安息帝國的自亂陣卻。羅馬帝國的情況卻要好得多了。

    漢軍自從向西方進攻以來的這三年多。羅馬帝國除了直接損失了數百萬的兵力之外。別的似乎並沒有遭受到太大的損失。

    他們的根基還在,最主要的是,他們的羅馬帝國皇帝,始終都牢牢的掌控著羅馬帝國的政權及軍事力量。還有,雖然有許多不利於羅馬帝國的因素,但也不可否認,羅馬帝國皇帝在其帝國的號召力,一直都沒有被削弱。

    相反,在他們帝國危貽之際,在他們民族存亡之際。作為一直在羅馬帝國威望極高的羅馬帝國皇帝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他在帝國的威望反而不減反增,在羅馬帝國的威望,可以說達到了前所沒有的一個高峰。

    現在,只要是他這個羅馬帝國皇帝所發出的命令,羅馬帝國軍民都無比擁戴與服從。

    尤其是在羅馬帝國的後備錢糧的儲備上,在這個帝國危亡的關頭,更爆發出了前所沒有的能量。

    儘管,在羅馬帝國境內,多少都還有一點騷亂,可是,很快也會被平復。

    可以說,在這個時期,羅馬帝國真的是做到了全國上下一心,軍民合力。舉國就只有一個心思,保家衛國,堅決抗擊漢軍的入侵。

    一個有著一定底蘊的,原本就相當強大的帝國。其民族力量釋放了出來的話,的確是相當可怕的。

    還有,漢軍在安息帝國及土耳其一舉消滅了數百萬羅馬帝國的軍民。此舉的確也激起了羅馬帝國的仇漢心態,讓他們化悲憤為力量,人人用命來保衛他們的領土家園。

    事實上,無論是貴霜帝國或是安息帝國,現在的羅馬帝國。他們其實不是沒有反抗,不是他們不敢與漢軍交戰決戰,也不是他們太弱。而是漢軍太過強大了,是他們實在是打不過漢軍。

    其實,就算是阿拉伯地區,草原上的那些異族部落,一直來都有著不少部落是堅決與漢軍為敵,拚死抵抗漢軍的。只是他們實在是打不過漢軍,大多都被漢軍直接滅了。

    國仇家恨,羅馬帝國舉國上下,抵抗漢軍之心非常堅決。他們本不弱,化悲憤為力量,又得天時地利之勢。可以說,兩國交鋒一直所說的天時地利人和的有利因素,似乎全被羅馬帝國所佔了。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羅馬帝國的確迸發出了一種無以倫比的力量。

    漢軍雖然強行渡過了土耳其海峽,可是對羅馬帝國的進行一直受阻,被阻擊在羅馬帝國北部的廣大山區當中。

    如果在某個層面上來說,漢軍在安息帝國、土耳其地區滅了羅馬帝國的數百萬軍民,似乎反而起到了反作用。不但沒有打擊到羅馬帝國的士氣,反而激發出了他們的民族潛在的力量。似乎有點得不償失。

    不過,如果再來一次,漢軍依然還是要滅了他們那數百萬的軍民的。

    因為無論現在的羅馬帝國如何,但實實在在的消弱了羅馬帝國的整體實力。

    還有,對於這樣的狀況,劉易也多少有所預料。正因為如此,劉易才會要打通蘇伊士運河。另外,現在對羅馬帝國的進攻,所出動的軍馬,其實也只是那些南洋軍團與印度軍團的軍馬。還有臨時組建的波斯軍團、阿拉伯軍團的軍馬。

    漢軍的主力,根本就沒動,並沒有投入到攻擊羅馬帝國的行動中去。

    這一場戰爭打到了現在,其實有些東西已經很明顯了。稍為有點政治眼光的都可以看得出,現在的漢軍,就是在保存自身的實力,消耗著西方世界的有生力量。

    現在的大漢,已經組建了數個異國異族軍團。這些軍團的總兵力,幾乎要超過大漢投入到西方戰場來的漢軍總兵力了。

    另外,漢軍早前沿海攻到印度、安息帝國來的漢軍,已經輪調回國。現在的漢軍,基本都是新軍,雖然都經過了一年以上的整訓,軍紀方面,軍事素質方面,的確也不錯。但這些新軍,實際上並沒有真正的如何打過仗。他們跟原來的漢軍不同,原來的漢軍,是在大漢的統一戰爭當中過來的,都經歷過戰爭的洗禮。

    現在輪換來的新軍,其中雖然也有一部份是老兵,但還是新兵居多。這些新兵,他們萬里迢迢來到了西方,他們都要時間去適應這個戰爭的殘酷性。

    其實說白了,輪換來的漢軍新軍,他們的戰鬥力跟原來的漢軍是相差比較大的。如果拋開漢軍的精良武器裝備來再論軍士的戰鬥力,漢軍新軍未必強得過已經歷經過攻擊安息帝國的戰爭的印度軍團及南洋軍團的軍馬。

    當然,在軍紀在軍事素質方面來說,漢軍始終都要比他們這些異國異族的軍團強的。

    但有一個情況,卻是劉易也不能忽視的。那就是除了現在由趙雲、太史慈所率的這一路西征軍的漢軍是處於一個兵力較為集中的狀態之外。滿三年輪換而來的漢軍新軍,他們雖然也有兩百來萬的兵力。可是,這些兵力,卻並非是全都開到戰場上來的。他們更多的是直接到達印度、安息帝國的各個地區,去跟本就是在這些地區各地留駐的漢軍輪調。

    印度地區、安息帝國地區,兩大地區加起來,已經比大漢大得多了。這兩百來萬的漢軍輪調新軍,要控制這麼大的地區,嚴格來說,兵力其實是不太足夠的。

    要不是現在是在古代,遠沒有後世那麼多的人口,印度也好,安息帝國也好,其實大部份的地區都還沒有人煙的。如此,漢軍才可以憑這點軍馬就可以控制好所佔地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巴基斯坦防線以東的印度地區,經過大漢的統治之後,現在正處於一種高速發展的穩定局面。這也就是說,輪調到印度地區,配合當地大漢官府對印度地區實行控制統治的漢軍軍馬。這裡估計會有數十萬左右吧。這數十萬的漢軍,他們在穩定下來的印度地區駐守,是不會再有戰爭的。也就是說,他們不會再有歷經戰爭洗禮的可能了。

    而不經過戰爭的洗禮,沒有見過血,那麼就很難保證,他們是否會有漢軍傳統的堅毅鐵血的傳統。

    這些還是其次,如果再三年之後呢,再輪調來漢軍新兵。到時候,大漢統一了世界,並對世界進行了統治,那麼就不僅只是現在的印度地區了,包括安息帝國地區,阿拉伯、羅馬帝國、埃及等等的所有地區。到時候都會陸陸續續的輪換來漢軍的新兵。

    而可以想像,現在大漢所組建的這些南洋軍團、印度軍團、波斯軍團、埃及軍團等等,他們都是經過了戰爭的洗禮,又或得了漢軍的一些制式精良武器裝備,又經過了漢軍的訓練。他們就會成為並不弱於漢軍的精銳之師。

    更可慮的是,看現在的規模,這些軍團動輒就是百萬以上的。他們加起來的總兵力,就超過了漢軍在西方的總兵力。現在還處於在漢軍的控制當中,還沒有真正的獲得太多的漢軍精良的武器裝備,所以倒也不會有什麼的問題。

    可是三年後,甚至是數年十年後呢。這些軍團的軍士,依然存在。但到時候大漢經過了數次的輪調,在整個西方世界的漢軍可能都是新兵了。

    到時候誰敢保證這些軍團會有什麼的不軌企圖?

    哪怕將他們打散遣返回各自的部族當中,但是卻不等於他們就不存在了。尤其是當他們的見識增長之後,經過了戰爭洗禮的這些異族軍團的士兵,就有可能對大漢造成威脅。

    舉個例子說,在現在的印度,一個由大漢官府所建立的最小的行政單位。一個小村莊,可能就只有那麼數十戶一百幾十人。這當中,首先會有小量從大漢遷來的漢人,這些漢人主要是為了引導這些異族人搞生產,學習大漢文化。另外,會有小量的漢軍士兵駐守監控。但一個小村,駐守監控的漢軍士兵是不會多的,最多就是一什漢軍士兵。如果世界一統之後,遣散了印度軍團,有三兩個這個小村的子弟兵回來了。如此,這兩三個歷經戰爭洗禮的印度軍團的老兵,就有可能幹得掉沒有見過血的十個漢軍新兵。

    可以肯定,擁有實力,或者說擁有力量,以及還有思想的人。肯定是不會太過安份的。當他們發現,原來他們並不比漢軍士兵弱,又獲得了大漢的文明之時,難保他們不會有異心。

    其實可以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以後,一些反漢的事,必然有發生的。這些就要看大漢方面如何去防範,如何去及時撲滅,斷去他們的不軌念頭了。

    因此,讓這些軍團在戰爭當中消耗掉他們大量的兵力,就是對將來大漢統治這個世界的最好保障。

    耗掉他們現有的有生力量,也等於是克制他們的人口增長。

    只有到某一天,漢人在整個世界都佔據了實質性的主導地位之時。大漢才可以說,整個世界都是大漢。

    所以,現在羅馬帝國的阻擊抵抗力越強,對大漢反而有好處,因為可以不停的驅趕異族軍團去跟羅馬帝國互耗。
regn13 發表於 2018-2-13 00:23
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大漢的手段

    羅馬帝國已經是大漢帝國最後的對手。或者說是唯一還能跟大漢一戰的對手,所以劉易一定要利用好這個對手。

    急著滅了羅馬帝國,急著統一這個世界是一會事,但劉易肯定得要大量消耗西方世界的有生力量。這個是早已經制定下來的政略。

    劉易很清楚,羅馬帝國實在是在這時代西方世界當中最為強大的一個帝國。若非大漢在自己的統治之下,發展已經遠遠的超過了西方世界,那麼在這個時代,應該說是沒有哪一個勢力可以對羅馬帝國形成威脅。

    匈奴人不行,哥特人也不行,安息帝國也不行。少說也要一兩百年後的發展起來的哥特人及匈奴人才會對羅馬帝國形成威脅。

    羅馬帝國方面,雖然已經被漢軍大大的削弱了其實力。可是,如果沒有大漢在背後撐著,那麼安息帝國、貴霜帝國等都不是羅馬帝國的對手。

    現在,大漢組建了印度、波斯等軍團。基實就等於是集原貴霜帝國、安息帝國的精銳軍馬去攻擊羅馬帝國。

    漢軍沒有直接出手,那麼他們就肯定能夠打得難分難解。

    現在漢軍的異國異族軍團進攻受阻,卻也是大漢方面的意料之中的事。

    在羅馬帝國北方,雙方經過慘烈的交戰,雙方都折損慘重。尤其是漢軍異族軍團的人馬,對一些關隘防線的進攻時,遭遇到了羅馬帝國軍民的拚死抵抗,可以說,每攻取一寸土地,都要犧牲大量的士兵。

    戰事打成這樣子,那些印度軍團、波斯軍團的軍馬都已經有點怕了。

    但是他們還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局面是大漢有意促成的。

    其實也由不得他們。

    印度軍團,在攻擊安息帝國的過程當中,他們已經折損了大大數十萬的軍馬,兩百多萬的印度軍團的軍馬,他們其實還只有一百多萬人馬了。

    再經過這一次的慘烈攻戰,他們的軍馬已經只有數十萬的人馬。剩下來的軍馬,卻因為不停的被漢軍灌輸一種思想,也就是洗腦吧。他們對大漢的忠誠度較高,根本就不會去考慮為何他們的軍馬折損了那麼多軍馬是什麼的原因。

    而波斯軍團,是剛剛組建起來的,他們除了獲得到一定的漢軍的制式武將的裝備之外,他們的實力並不比原來強多少。但是在漢軍方面有意去挑撥他們跟羅馬帝國方面的仇恨的情況之下,他們也顯得相當的勇猛,在一些攻戰當中,他們亦不計生死的跟羅馬帝國的軍馬拚命。

    事實上,在戰爭當中,他們的兵力在迅速的減少,他們卻並沒有太直觀的察覺。

    因為在戰爭的過程當中,是這些軍團的軍馬主動攻擊羅馬帝國方面的防線的。兵力也不是集中在一起,分散為多路軍馬進攻,往往,在一些攻堅戰當中,攻方的折損是守方的數倍之多。而在交戰的過程當中,打起了血性來的時候,也沒有誰會留意傷亡的問題了。

    只有在打完了一場戰鬥之後,他們才醒覺,原來他們犧牲了那麼多的士兵。但那個時候,他們卻也沒法去計較了。

    關鍵的是,漢軍對他們的善後工作做得比較好,每一場仗打完之後,漢軍的後勤供應及時,對他們的慰問也上心,讓他們在不知不覺當中,就覺得很受大漢重視照顧。起碼,要比他們在以前的安息帝國的時候,死了都不會有人為他們收屍。

    反正,漢軍方面,是儘可能的讓他們感受到身為漢軍的一員的諸多好處,刻意的去避開他們有思考為什麼他們為何會傷亡那麼多士兵的原因。

    這樣,他們往往就會在不知不覺當中,就對漢軍產生了一種認同感,有了戰鬥的時候,他們依然要繼續向前拚殺。

    另外,為了調動這些異國軍團的積極性,漢軍的確也付出了不少,尤其是錢財方面。漢軍不僅做好他們的後勤補給,還設置了一個獎勵制度,對於那些勇猛殺敵的異國軍團的士兵,給予重賞。

    還有,漢軍方面還刻意的降低了對這些異國軍團的軍紀制約。也就是說,打敗了羅馬帝國方面的軍馬之後,戰場收檄所得,漢軍並沒有讓他們上交,像是默許默認為他們所得。有時候,他們甚至對羅馬帝國的地區進行了掠奪,漢軍方面也當作不知道的樣子。

    如此一來,異國異族軍團更積極的向羅馬帝國發起進攻。

    相比起印度軍團、波斯軍團,阿拉伯軍團的人馬,戰鬥力卻是最低的。漢軍每每接受到在漢軍看押之下送到戰場的阿拉伯軍團,都會將他們打散分到了印度軍團及波斯軍團當中,讓他們接受那兩個軍團的命令。

    在其中,那些軍團的軍士,他們做了逃兵什麼的,漢軍方面也不會去管的。全由那兩個軍團去處理。

    其實印度軍團以及波斯軍團方面也不笨,他們在發現自己的軍馬折損太多的時候,有了阿拉伯軍團的人馬補充,他們都會先驅趕那些阿拉伯軍團的軍馬去做先鋒,先讓阿拉伯軍團的人馬去消耗一點羅馬帝國方面的軍馬,他們才會加入戰爭當中。

    整個羅馬帝國北部的廣大地區,可以說都成了一片煉獄場,烽煙處處。

    兩方軍馬的傷亡,加起來超過了兩三百萬了。這還不計羅馬帝國的一般民眾的傷亡。

    這樣的傷亡數量是很驚人的。因為這些都是實打實的傷亡,只多不少,沒有半點虛假。

    別看不久前羅馬帝國方面的數百萬軍馬被漢軍所滅,但是其中真正傷亡的人卻不是太多,大部份的都是被漢軍俘虜了。

    可以說,羅馬帝國北部的攻防戰,讓劉易收到了想要的目的。

    如此下去,待到大漢攻佔了羅馬帝國,統一了整個世界之後,大漢所組建起來的各大異國異族的軍團,他們所剩下來的軍馬就不會太多了。每一個軍團的軍馬,估計都會傷亡超過半數以上。

    這樣,將來要處置他們就好辦了,就算是將他們遣散回去,也不會對駐守各地的漢軍士兵造成太大的威脅。

    當然,劉易是不會輕易遣散他們的。就算是滅了羅馬帝國,不是還有匈奴人、哥特人還沒有滅掉嗎?還有,後世俄羅斯那麼大,到時也可以讓他們作為北歐的遠征先鋒軍去征戰。另外,還有非洲大陸、南美、北美大陸。反正,這些異國異族軍團的人馬,除了極少數的一部份可能能夠回到他們的家去生活,但大部份的軍馬,可能再也沒有機會回家了。

    自然,如果他們能夠活得到那時候,讓他們回家也不會有什麼的問題了。

    對待這些異國異族軍團的問題上,看上去的確有點殘忍與腹黑,可是,劉易知道,必須要如此。想獲得世界大同,有一些犧牲是在所難免的。

    犧牲那些異國異族人,比犧牲自己的漢人要好得多了。

    這個,也是沒有道理可講的。

    其實,如果從整個世界的角度來看,這樣也是無可厚非的。因為這些異國異族軍團的付出,卻的的確確可以讓他們的部族人獲得了更好的生活。

    在大漢的統治之下,他們的部族人也將會獲得長足的發展。只是他們的思想觀念,會在他們發展的過程當中慢慢的改變,慢慢的消磨去他們的民族印記,讓他們的心裡只有一個國家,就是大漢帝國的觀念。

    而在大後方,比如印度地區,大漢官府對當地的民眾所做的工作,的確讓他們這些印度民眾感到感激感恩的。

    讓他們過上了更好的生活的事就不說了。就說他們的子弟,加入了漢軍印度軍團,出征安息帝國、羅馬帝國。

    他們的這些子弟兵,傷亡了那麼多,原本,可能會引起印度民眾的恐慌或不滿才對。可是,經過大漢官府做的一些事之後,印度民眾對於失去了自家的子弟的確感到極為悲傷之外,卻並沒有對大漢造成什麼的不滿情懷,反而是更加歸心於大漢。

    因為,漢軍對於那些在征戰中傷亡了的印度軍團的士兵,每一個都會有很詳細的記錄的。

    比如,印度軍團某某軍某師某營的士兵,在某個戰場上英勇犧牲。如果有可能,會將這個士兵的屍首運回去,運不了那麼多,也會將這個士兵的信物收集起來送回後方的大漢官府。

    有了這些,大漢官府就可以拿來運作了。

    以烈士的名義也好,英雄的名義也好,反正,就是給他們立一些記念碑什麼的,給予他們家屬一定的獎勵,還會大力宣揚這些犧牲的士兵為大漢,為他們的民族立了多大的功勞。反正,就是弄得那些犧牲士兵的家屬極具榮耀感,讓他們的家屬覺得,他們的子弟為大漢去征戰,如此死了也值得了。

    反正,怎麼搞可以安撫好那些犧牲士兵的家屬,大漢官府就怎麼搞。讓他們既得到一定的實際利益,也得到榮耀。

    通過這些手段,是實實在在的讓廣大的民眾對大漢更加的歸心。

    這些民眾並不會知道,他們的子弟兵,其實是大漢有意消耗掉的。

    這就是大漢對那些地區能夠完全控制的好處。因為控制好了之後,無論想要做什麼事,都掌握在大漢的手上。

    其實,通過大漢官府在印度地區這麼一搞,弄得不少印度民眾他們更加的擁護大漢,甚至,不少民眾還主動將他們的子弟送到官府,希望可以加入漢軍印度軍團,讓他們的子弟繼續為大漢戰鬥。

    不過,考慮到不可能真的將他們的成年男子都弄沒了,多少都還得給他們留下一點種子。所以,大漢官府方面,並沒有再徵兵的打算,不想再增加印度軍團的兵力。

    事實上,留在地方,接受了大漢統治的人,要比軍隊的士兵好控制得多了。只要讓他們看到更好生活的希望,他們就不會有反漢之心。何況他們的都等於是處於大漢的監控統治之下生活的?

    也不僅是印度方面這樣搞,安息帝國地區,只要在大漢官府控制的地區,都會這樣搞。

    宣傳是大漢同化那些異國異族人的最大力量。

    只要利用得好,他們就不會產生對大漢的不滿情懷。

    這些,其實都是劉易想出來的,平時他並非全都是整天都睡在女人的肚皮上。劉易只要一有時間,就會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問題。

    每每想到一個問題,就會跟著考慮要如何去解決。然後就會將解決的辦法寫下來,再交由下面的人去討論商議,再一一傳到各地的官府,讓各地的官府去做。

    一國之君還真的不是那麼好做的,尤其是劉易這個其實根本就沒有過從政經歷的人。之所以一直來都做得這麼好,全都得益於他在後世的所見所聞,以及太陽能手機百科全書的一些資料。

    為了更好的宣傳,劉易已經讓人在以前的大漢新聞報的基礎上,再搞了一個大漢公報。

    這大漢公報主要的就是介紹大漢本土之外地區的事。宣揚大漢在統治那些地區的政策等等。

    反正,隨著大漢的統治,各地的異族民眾都學習了漢字漢語。只要以後真正普及漢字漢語之後,大漢公報就會成為世界性的宣傳喉舌。

    而現在,也已經開始起到作用了。

    經過這兩三個月的進攻,這些軍團的軍馬犧牲太多,已經有點攻擊乏力了。

    尤其是在某個戰場,居然被羅馬帝國方面反攻。

    不過,漢軍也終於出動了。

    有些事,要做得不著痕跡。漢軍也不可能真的分然驅趕那些軍團的軍馬去送死的。要是那樣,恐怕當場就會逼反那些軍團的人馬。

    事實上大漢方面做得還真的是相當隱晦的。

    如果真正思考下來,就會發現,其實那些軍團之所以犧牲那麼多的士兵。最主要的原因其實就是沒有漢軍直接參與到戰事當中去。

    如果有漢軍參與了,許多的戰事,其實是不用那樣去打,不用直接用他們的性命去拼的。

    可惜,他們也不可能要求說必須要有漢軍跟他們一起參戰。
regn13 發表於 2018-2-13 00:23
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大運河開通

    真正的漢軍軍馬,與一般的異族軍團的軍馬還是有著很大的區別的。

    漢軍的軍將士兵,他們不僅軍紀嚴明訓練有責、作戰英勇無畏,並且還機動靈活。

    漢軍從上到下,都有一種特質,那就是無所畏懼,有自己的思想。

    在面對敵人的時候,漢軍將士,首先會在精神上表現出對敵人的無畏無懼。不管敵人強弱眾寡,漢軍從不會畏戰怯戰,並且,會有一股從他們心底內散發出來的強大氣勢,有一種氣吞山河,戰之必勝的強大信念。

    因利制宜,在實際的戰鬥當中,漢軍將士卻也不會輕視敵人,都會認真對待。漢軍從上到下,在面對敵人的時候,都會迅速的考慮面對如此的敵人,應要採取如何的應戰策略。

    是一鼓而下,還是迂迴攻襲,又或是先避其鋒芒還是強勢橫掃。太多太多的對敵方案,每一種戰爭計略,都會深深的印刻在漢軍將士的腦海。尤其是負責統軍作戰的漢軍軍將,他們更加得牢記漢軍作戰方略,他們基本都能夠做到熟練運用的程度。

    漢軍的作戰方略,可是根據華夏數千年來的無數戰例,配合各種兵書兵法,以及實戰經驗,還有漢軍現在的實際情況。再由大漢的眾多軍師軍將一起研究商討之後,才制定下來的。

    當然,這些都是由劉易主導確定下來的。

    漢軍的練軍操典,除了漢軍的練軍方案之外,其實還包含了漢軍的作戰方略。這些前文提到過,只是沒有詳細去明述而已。

    漢軍的練軍操典,是比較適合於現下時代合理運用的。卻不會適合於後世,主要是因為現在的漢軍情況基本是固定的,所以,就可以根據漢軍現在的基本情況,從而可以系統的制定漢軍的作戰方略。

    說白了,其實也就等於是集華夏數千年的智慧而編成的一本兵書。漢軍就是根據這本兵書來組建軍隊、訓練軍馬,然後再如何去行軍作戰。裡面會根據有可能出現的種種情況作出描述,當漢軍在碰到差不多類同的情況的時候,就可以根據兵法所述的來進行戰爭。自然,現在大漢所制定的漢軍作戰方略,這些辦法都是死的,劉易也從來都不會要求漢軍將士要嚴格按照這些作戰方略照搬到實際的戰場上。劉易只要求他們靈活運用。

    而對於異族軍團,他們雖然也是按照漢軍的練軍操典來成軍,來整訓。可是,他們卻不會獲得漢軍的作戰方略的這一部份內容的。

    這倒也不是大漢方面刻意的要對他們隱瞞,不給他們全套的漢軍練軍操典,而是因為文化的關係,就算將這部份內容讓他們知道,他們都未必能看得懂以及領會得到其中的意義。

    如此,哪怕那些異族軍團,他們跟漢軍一樣的建制,也基本訓練得不怎麼輸於漢軍。甚至有個別部份的異族軍團的軍馬也已經完全裝備了跟漢軍一樣的制式武器裝備。可是他們的基本的戰爭思想是沒有變的,如果沒有漢軍的軍將統領他們指導他們作戰,也沒有漢軍的士兵去引導他們在戰爭上應該要如何利用自身的優勢去攻擊敵人的情況之下,那些異族軍團的軍馬,他們的作戰方式,依然還是跟他們原來的一樣,並沒有太多的改變的。

    好比,很明顯的一些情況。

    羅馬帝國方面的軍馬,死守住一個險要的關卡。

    那些異族軍團的軍馬,他們並沒有太多的辦法,只能強攻,哪怕漢軍也支援了他們投石機以及和種攻堅器械,但是他們始終也都只會強攻一種手段。最多他們就是跟漢軍學會了一點突然攻襲或是夜襲等簡單又不是時時都見效的計略。

    因此,異族軍團在向羅馬帝國進攻的過程當中,更多的都是強攻硬碰,如此,他們的人馬折損就比較多。

    而換了漢軍,面對敵軍的險要關卡的時候,肯定不會採取強攻手段。如果不是在十分必要的情況之下,漢軍將士第一時間所以考慮的,肯定就是如何才能用最少的代價攻下敵人的險要關卡。

    而辦法就多了,誘敵也好,迂迴側擊也好,又或掘地道或水攻煙攻火攻,又或利用地形,通過一些敵軍所忽略的死角攀山越領直接攻殺到敵人後方,甚至……必要時候,會採用炸藥包。反正就是無所不用其極,什麼手段有用就用什麼的手段。就只有一個目的,要在既避免更多犧牲的情況之下,攻破敵人關卡。

    實在沒有辦法,漢軍甚至也可以暫時放棄攻擊那些難啃的險要關卡。

    這些,就是漢軍的靈活機動之處。

    自然,對於那些異族軍團,大漢方面自然也有一定的腹黑之處。比如,有意無意的給他們營造一定的緊急氣氛,讓他們誤會,他們必須要勇往直前,要一路不停的攻擊過去,每當碰到羅馬帝國方面的軍馬的時候,他們都似乎有一種緊迫感,要及早將羅馬帝國軍打敗或消滅。這樣一來,他們就不停的進攻進攻。

    另外,像印度軍團,他們其實也有點受到了早前他們攻擊安息帝國時候的情況所影響。因為在攻擊安息帝國的時候,漢軍要求他們快速穿插攻擊。

    而在安息帝國,因為安息帝國各地的勢力軍馬都沒有一個統一的指揮系統,他們各自為戰,所以,在面對兵力更多戰力更強的印度軍團的攻擊時,他們抵抗力度真心的不強,很容易讓印度軍團的軍馬建功。

    反正,印度軍團的軍馬在攻擊安息帝國的過程當中,雖然也有所損失,但總體而言,他們還算是順利的,一路高歌猛進。

    在奪取了安息帝國,向羅馬帝國發起進攻,印度軍團的軍馬以為他們還可以像在安息帝國那般,也一樣可以高歌猛進,對羅馬帝國有點輕敵了。

    他們與羅馬帝國的軍馬相遇交戰,當他們有所損失的時候,卻反而又激起了他們的怒氣,順利慣了,突然遇到了阻滯,他們自然是不太適應,為了板回一時失利的局面,他們肯定會投入更多的兵力去攻擊。

    雙方打出了火氣之後,都不會再去關注傷亡的情況了。

    這些都是異族軍團與漢軍的一些基本區別。大家雖然都是漢軍,但是異族軍團的軍馬與漢軍始終都不能相提並論的。

    現在羅馬帝國北部地區的戰爭就基本如此,在漢軍沒有正式參戰之前,漢軍的異國異族軍團進攻不利,並消耗了他們的大量兵力。

    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大漢想要的結果。而漢軍也已經利用這兩三個月的時間,不僅基本對安息帝國以及土耳基地區完成了統治,並且也已經準備好了向羅馬帝國進攻的各種後勤物資。

    趙雲與太史慈等漢軍軍將,已經命令先行攻擊羅馬帝國的異族軍團暫停攻擊,讓他們整頓軍馬。等漢軍到位之後,才再向羅馬帝國發起新一輪的攻擊。

    有了漢軍的參與,再向羅馬帝國發起攻擊異族軍團肯定不會再有太大的傷亡。不過,一些必要的攻堅戰,肯定也是讓他們上的。

    在羅馬帝國北部地區的漢軍將要發起新一輪的進攻時候。

    蘇伊士運河也總算是開通了。

    總長三、四百里的蘇伊士運河,不計早前甘寧的前期開挖時間,在劉易到了埃及之後算起,已經過了三個月。

    三個月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

    要完成開通蘇伊士運河這樣一項巨大的工程,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完成,這的確也可以說是一個奇蹟。

    不過,如果想想投入了那麼多的人力去開堀,那也不算什麼了。

    甘寧原來便已經強徵了五十萬左右的埃及民眾,後來劉易陸續徵召了投降了大漢的埃及部族的青壯民夫,在埃及龐大的人口支持之下,足足徵召了百多萬的埃及青壯民夫。後再加上被打為勞役的三十多萬埃及部族的軍士,還有一部份俘虜羅馬帝國方面的士兵。

    這些加起來,其實已經超過了兩百萬的人力。

    有時候想想,在漢軍的大軍並沒有開到埃及,只有三、四十萬的漢軍在維持著這樣的一項巨大工程。而那兩百多萬的埃及民夫以及勞役居然沒有發生暴亂,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奇蹟。

    但也難怪,其實當中大部份的埃及青壯民夫,都是因為他們向大漢投降之後,劉易徵召起來的人。非強迫性徵召起來的人,所以,他們也沒有必要發生暴亂。

    尤其是在對蘇伊士大運河的開堀過程當中,監工的漢軍方面,並沒有虐待那些民夫,各方面的後勤保障工作做得相當的完善。

    漢軍不僅確保了他們的吃喝問題,還對那些發生工傷的民夫進行了妥善的救治。如此,那些民夫更加沒有理由做出一些暴亂的行為。

    其實,也不僅僅只有這些直接進行開堀的兩百多萬民夫。漢軍還動員了不少埃及的婦孺參與到了其中,這些埃及婦孺,是協助漢軍搞好後勤保障的主要人手。這些人手,加起來也一樣超過了百萬人以上。

    如此,投入開堀蘇伊士大運河的人力,所有的加起來,超過三百萬,差不多達到四百萬人。

    這麼多人,合力來完成一項工作,又花了數月的時間,如此豈有不成功之理?

    真正的難點,是在修建大壩以及船閘的問題上。經過大漢派來的技術人員的探測以及設計,還有周瑜的全力配合,弄來了大量的鐵綻,直接鑄造出了龐大沉重的鐵閘門。

    在接近地中海不遠的運河水道上。

    當戰船來到了船閘河段,船閘作落下截住河流,然後當水平面與地中海的持平的時候,打開另一端的船閘,船隻駛入進入地中海的運河航道,如此就可以解決了紅海與地中海的水平面的落差問題。

    也就是說,蘇伊士大運河真正的可以通航了。

    劉易已經從開羅趕到了船閘區。與甘寧、周瑜等將一起,親眼見證了蘇伊士大運河的水流的貫通。

    兩端分別挖通了紅海與地中海。滾滾的水流注入了蘇伊士運河之內。如此,一條人工開堀的大河,就出現了。

    深達十多米,河面寬達百米左右的一條大河,波瀾壯闊。

    當河水交匯的時候,不僅劉易與漢軍將士有點激動。就是那些參與了這一項世紀工程的那些埃及人也相當的興奮激動。他們站在大運河的岸上,高興的歡呼。

    其實,劉易也沒有考慮到有這一點。是埃及人的潛意識心理。

    對於埃及人來說,他們有著無比輝煌又漫長的歷史。而他們的埃及王朝的覆滅,都是來自於別的更強大的帝國的原因。

    歷史上,無論是波斯帝國、希臘帝國或是羅馬帝國,以及後來取代這些帝國統治埃及的阿拉伯人。他們都是從蘇伊士至地中海這些地區進入埃及的。

    對於埃及來說,北面就等於是他們的一個門戶。所以對他們埃及人形成真正威脅的,都來自於這個北方門戶。

    而如今,在大漢的號召之下,硬生生的挖堀出了這麼一條蘇伊士大運河。就地理上來說,這的確就等於是為埃及人在他們的埃及北方用人工弄出了一道天險防線。

    有了這麼一條大運河隔斷了他們埃及與北方的直接聯繫。這多少都給予了他們一種潛意識上的安全感。

    其實,蘇伊士大運河在兩千多年前就開始挖堀了,當時的埃及王朝計畫開挖這條大運河的時候,未必就沒有想要給埃及弄出一道北方防線的意思。

    所以,當蘇伊士大運河真正挖好之後,埃及民眾看到這條寬達百米的大運河將他們埃及與北方連接的地區分隔開了之後。他們在情感上就獲得了一種安全的感覺,因而也顯得相當的高興激動。

    認真想來,似乎也的確是如此,這條大運河,他不僅僅只是起到航運的作用,還能起到一定的軍事作用。
regn13 發表於 2018-2-13 00:23
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龐大的漢軍船隊

    蘇伊士運河的開通,劉易高興,下面的漢軍也高興。但相比起來,埃及的民眾卻是更加的高興激動。

    這是埃及人的一種潛意識的情感情懷,哪怕他們心裡很明白,他們現在已經歸附於大漢,將會受到大漢帝國的統治。但是蘇伊士大運河的開通,他們依然感受到有一種無形的安全感,所以他們興奮激動。

    無論怎麼說,完成蘇伊士大運河工程的壯舉,讓所有參與了開掘,見證了開通的埃及民眾來說,他們的精神是振奮的。同時,他們的心裡或多或少都對大漢產生了一定的感激之心。

    特別是在開展這一項的工程當中,漢軍方面並沒有如何虐待他們這些民夫,關懷備至倒也說不上,但是漢軍的所作所為,卻與以前壓迫他們的統治者完全不同。

    起碼,漢軍並沒有刻意的去迫害他們,沒有殘暴的對待他們,對他們的人道援助也比較多,讓他們多少都感受到一種漢軍給他們的尊重。

    其實也正是因為漢軍的種種表現,並不會引起埃及民眾的反感,所以,在開挖蘇伊士大運河的過程當中。埃及民眾還是比較安心的,並不會刻意的去消極怠工,不會動不動就想著要暴亂,逃離。

    在整個過程當中,埃及民眾未必與漢軍建立了什麼的信任與交情,可是,有一些好處,他們是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的。

    正因為漢軍與原來統治他們的殘暴統治者有著基本的分別,所以,才會使得蘇伊士大運河的工程能夠如此快速的完工。

    在這開通的時刻,看著碧波蕩漾的大運河。埃及民眾也多少也有一種參與的光榮感。

    總的來說,有了這條蘇伊士大運河,對於埃及民眾就是一件好事。

    劉易現在並不會多管埃及人有什麼的想法。

    在正式開通了蘇伊士大運河的三天之後,在經過一次漢軍戰船的試航之後,劉易便到達了從蘇伊士大運河進入地中海的港口城鎮,塞得港。

    塞得港現在並不叫塞得港,其實也不算是城鎮。

    歷史上的塞得港真正成為城鎮,估計還得要一千多年之後。現在嘛,其實只是一個軍事碼頭。

    羅馬帝國從埃及搜刮到的錢糧,一般都會從這個港口運走。

    這麼多年來,慢慢的就使得這裡成了一些往來的羅馬帝國的軍馬,以及一些商人的聚居地。慢慢的也遷徙了一些人在塞得港附近居住。

    不過,因為沒有人刻意來發展這個地方,所以,除了軍營之外,居住在這裡的埃及人顯得很無序。

    漢軍佔據了這個地方之後,為了保護這個蘇伊士運河北端的入海口,便將這裡給圈了起來,打算建立一座軍事要寨,確保蘇伊士運河的安全航運。另外,還面向地中海輻射。

    待漢軍的大軍到了之後,更多的漢軍水軍到了之後,就可以從這個塞得港為起點,可以控制整個地中海,以及通過地中海,隨時可以威脅到地中海四周的帝國。

    現在,地中海四周,其實還有不少帝國勢力的。

    不過,那些都是一些小王國與小勢力,暫時還不用去多管。劉易現在,就只想向羅馬帝國的帝都羅馬城發起進攻。

    這個時候,劉易也收到了羅馬帝國北部地區的戰報,已經瞭解到現在漢軍與羅馬帝國的戰事情況。

    對於戰事的結果,劉易的心裡是比較滿意的。現在趙雲與太史慈等已經正式調動漢軍大軍渡過了土耳其海峽,準備正式向羅馬帝國發起真正的進攻了。

    而這個時刻,蘇伊士大運河亦已經開通。正好可以直接從地中海殺到羅馬帝國去。

    此時,羅馬帝國的軍馬,基本上都佈置在他們的帝國北方地區,整個羅馬帝國的注意力,都在關注著他們北方的戰爭情況。

    或者說,現在羅馬帝國的軍馬,大部份都牽制在羅馬帝國的北部山區地帶。

    這時,也正是羅馬帝國本土半島的兵力比較空虛的時期。正適合劉易從地中海直接殺到羅馬去。

    劉易知道,直接攻殺到羅馬,跟現在在埃及的情況不太一樣。

    按現在的羅馬帝國來說,整個羅馬帝國對大漢的仇恨敵對程度正處於一個比較尖銳深刻的時期。直接攻擊到羅馬帝國本土半島,或者會造成羅馬帝國的巨大恐慌,但羅馬帝國人,肯定會拚死反抗。

    如此一來,兵力少了是不行的。

    劉易先到達塞得港,然後讓甘寧與周瑜辛苦一些,馬上利用漢軍的戰船,開始將漢軍的軍馬送到塞得港來。

    現在在埃及的漢軍人馬,總兵力不超過五十萬。除了隨劉易前來的這十萬精銳漢軍之外,真正能戰的精兵,就只有甘寧原來率來的二十來萬的漢軍水軍。後來周瑜率來的漢軍水軍,其實都是周瑜後來所組建的漢軍水軍新軍。

    劉易命令周瑜所帶來的那些水軍新軍,全都留在埃及。

    這些軍馬,主要是保護蘇伊士運河,派出少部份的軍馬進駐埃及的開羅城。現在提克尼科等埃及軍團的首領與法老王雖然已經完全順服於大漢,但是劉易對他們依然不太放心。怎麼都得要有漢軍的軍馬監控著他們才行。

    如此,暫時便有三近三十萬的漢軍精銳,集結在塞得港。

    另外,劉易也收到了漢軍對阿拉伯地區的進攻情況。知道大部份的阿拉伯地區都已經落入了大漢的手裡。

    這些軍馬,分別由關羽、孫策、張飛、魏延等大將所統率。另外,他們所統率的這些軍馬,其實都是已經從大漢輪調前來的漢軍新軍。

    漢軍輪調軍馬,換兵不換將,向阿拉伯地區所發起的戰爭,其實都是由新軍所進行的。經過了這樣雖說強度不算是太大的戰爭,那些新兵的也收穫了戰鬥經驗,從新兵成為老兵了。

    對阿拉伯地區,劉易暫時還真的不是太過重視,想了想,便決定將他們的軍馬抽調出一部份來,作為向羅馬帝國進攻的第二批的漢軍。

    劉易讓關羽、張飛、孫策等將自己去決定他們由誰作為統軍大將,然後抽調約五十萬左右的漢軍,作為登陸羅馬帝國本土半島的第二批漢軍人馬。

    另外,還會組建第三批人馬,不過,這第三批的人馬,更多的是後勤人馬。主要是確保對登陸羅馬帝國本土作戰的八十萬漢軍的後勤補給問題。

    漢軍的戰船船隊,原來是停泊在蘇伊士大港口。由數以千計的大大小小的漢軍戰船,幾乎泊滿了江海與蘇伊士港口交接的海岸。

    所有在蘇伊士港口的船隻,可以一次過運送四、五十萬的軍馬。

    因為來時,就是甘寧與周瑜分別一次率著他們的軍馬乘坐這些戰船來到蘇伊士的。

    其實,大漢現在,已經擁有了多個有能力生產製造遠洋大戰船的造船廠。

    原來在大漢洞庭湖新洲的造船廠,是大漢最大的也是最主要的造船廠。

    不過,現在已經不是了。現在大漢最大的造船廠,是曲阿的造船廠。另外,在交州的珠江三角洲地區,也建造了一個大型的造船廠。在山東地區也建造了一個造船廠。其餘還有一些規模較小的造船廠,比如在緬甸便有一個,還有在裡海也有一個。

    這些造船廠,每天不停的都在生產製造,每一個造船廠,其實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搞起來的。

    這幾年,因為漢軍遠征的關係,直接導致了大漢上下都對海運大感興趣。

    早前就已經有提到過,現在搞航運的,已經不僅只是大漢朝廷官方了。已經湧現出了大量的私人船隊。

    一開始,那些私人的船隊,只是向大漢軍方收購那些漢軍淘汰下來的舊船隻。但是隨著現在大漢的造船廠的增多,以及制船廠的生產製造力的提升,這些造船廠,除了供應給大漢軍方所用的戰船之外,居然已經有了不少戰船多了出來,這些,便出售給那些私人船隊。

    也就是說,現在的大漢,其實並不再缺少船隻了。

    現在,四五十萬的漢軍水軍,其實居然應該有兩百艘大型的戰船。

    這些漢軍的大型戰船,高達五層,甲板之下也還有三層。每一艘大型戰船,運載量驚人。單是軍馬,可以一次運載兩三千人馬。注意,是包括戰馬,還有糧食等物資。

    其實,現在所生產出來的大型戰船,要比早前的更加大了一些,性能也更好。據說,現在大漢造船廠方面,開始對用畜力作為戰船的動力裝置進行研究了,相信不用多久,便可以利用畜力來行船。到時候,風力、人力、畜力一體,會讓戰船在航行的過程當中更加的靈活機動。

    不過,因為大漢造船生產力大大提升,使得漢軍再也不會缺戰船,所以,現在的漢軍水軍,船隊編隊也有了很大的改變。

    現在,漢軍水軍以營為單位,每一營漢軍水軍,都擁有一艘大型戰船。另外還有五艘中型戰船,十艘以上的小型戰船。

    每一次遠航的時候,大型戰船主要是當作運輸船來使用。戰船上除了必要的駛船人員,以及一定的水手,護船軍士之外,大部份的士兵都會在中型戰船上。

    對於漢軍水軍來說,在大海上基本就是無敵的,只要不是碰上天然的災難,根本就沒有敵人。所以,大型的戰船,更多的只用來作運輸船使用。

    數以千計的大大小小的戰船,花了兩三天的時間,才通過了蘇伊士大運河,全都開到了塞得港,停泊在地中海岸。

    漢軍龐大的戰船,龐大的船隊。

    極大的震驚了那些沒有在蘇伊士港口看到過漢軍水軍戰船的埃及人。

    他們面對似泊滿了海面的高大得讓他們感到恐懼與壓抑的有如高山一般的漢軍戰船。他們除了震驚還是震驚。

    相比起他們所開挖的蘇伊士大運河,他們覺得漢軍的那些戰船,才是真正的神蹟。

    那些一起開挖蘇伊士大運河的埃及民夫,他們並沒有離散。

    劉易也不會讓他們離散的。當中有一部份,還在漢軍的看押當中。其餘的那些,沒有被漢軍嚴格看押的埃及民夫,他們竟然也沒有要離散的心思。因為他們現在跟著漢軍,有吃有喝的,又不用遭受到壓迫,所以,漢軍方面沒有要求他們離散的情況之下,他們也都沒有離散。

    對於這些民夫,劉易就乾脆讓他們跟到塞得港,讓他們在塞得港口四周先安紮下來。

    反正,劉易已經從埃及弄得了大量的糧食,暫時也不用為糧食的事擔心。留著他們,劉易是打算待滅了羅馬帝國之後,他們還有大用。

    將來修路築城等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力,他們既然沒有散去,那就先養著好了。其實讓他們集中在一起,對將來大漢統治埃及也有很多的好處。集中管治,也總好過讓他們分得零零散散的來管治。

    劉易暫時沒有理會這些埃及民眾,卻讓他們在塞得港口見識到了漢軍水軍的強大。

    從地中海直接攻殺到羅馬帝國本土半島,這個時機很重要。

    漢軍在埃及弄出來的動靜太大了,還有,一隊隊的巨大戰船開到了地中海,絕對引起許多人的關注。

    當中,估計也肯定會有羅馬帝國人留下來的探子,他們看到了漢軍船隊的龐大之後,他們肯定會第一時間將這個情報向羅馬報告。

    所以,劉易並不打算在塞得港等太久。

    三天之後,甘寧的水軍還沒有完全徵集好。

    劉易就決定先行一步,先率十萬軍馬,向羅馬帝國發起進攻。而甘寧的二十萬水軍,將會隨後跟來。

    其實先行一步,亦等於是作為先鋒在前面探索一條直接到達羅馬帝國的安全航道。

    十萬大軍分別登船,組成了一個龐大的戰船編隊,慢慢的開出塞得港港口,往地中海深入進發。

    自然,在登船之前,劉易讓漢軍進行了一個簡單的誓師大會,讓漢軍明白到這一次進攻羅馬帝國的意義所在,激發了漢軍的戰意之後,才意氣風發的登上了一艘大型戰船。
regn13 發表於 2018-2-13 00:24
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漢軍大將的未來

    戰鼓咚咚,號角悠長。

    大漢龍旗迎風招展,戰船破浪。

    劉易所主持的出征羅馬帝國本土半島的誓師大會在埃及民眾的兩三百萬人的注視之下舉行。

    這些埃及民眾,他們或者並不明白漢軍這是在幹什麼,也聽不懂漢人所說的話。

    可是,看到漢軍軍容整齊,威風凜凜的雄姿,看到漢軍泊在海港的龐大戰船的時候,他們亦有點激動。

    漢軍的威武,漢軍的強盛,漢軍那龐大的戰船船隊,深深的震憾了所有的埃及人。

    當然,這些埃及人也並非全都是一無所知。

    在漢軍誓師之後,一隊隊的軍馬分別登上了戰船,揚帆出海的時候,通過了一些翻譯相傳,他們很快就知道了漢軍現在是要出征羅馬帝國。

    開始時候,埃及民眾是在震憾之中靜靜觀望著這海港上的情況,隨著翻譯對他們的傳話,他們知道了漢軍的事。他們就不由也隨著有點激動了起來。

    無它,因為羅馬帝國一直都在壓迫著他們,是壓在他們頭上的一座大山。他們對羅馬帝國有著一種壓抑在心底裡的仇恨。知道了漢軍這是要去征伐羅馬帝國,他們都情不自禁有為漢軍喝彩,歡呼著為漢軍送行。

    可以說,漢軍征伐羅馬帝國的行動,無言中就更加拉近了他們與大漢的距離,讓他們不由自主的就對漢軍產生了一種認同感。

    如果說漢軍助他們把佔據了他們埃及的羅馬帝國的軍馬打敗,趕走了羅馬帝國的軍馬。這些行動讓埃及人對漢軍產生了感激之情,對漢軍難以產生敵視的心態的話,那麼漢軍征伐羅馬帝國,就直接讓埃及人對大漢產生了一種認同感。在他們的心裡,多少都生出了一種漢軍是他們自己人的念頭。

    早前漢軍徵召他們開挖蘇伊士運河,在這其中,漢軍對待他們的行為,讓埃及人感受到了大漢的善意,現在,在這種善意的基礎上,更讓他們進一步認可了大漢的統治。

    相信,不久之後,漢軍調來大漢官員在他們埃及設立大漢官府政權機構,開展對他們這些埃及人進行統治的時候,他們一定會願意配合。會讓大漢官府的工作更好的開展。

    劉易站在高高的戰船頂層的船舷旁,任由海風撲面,凝神遠眺。

    這個時候,劉易的心情也是比較激動的。

    因為終於可以揚帆地中海了,計畫了這麼久,也做了這麼多的努力,這一天終於來臨。

    華夏數千年,包括了後世的千多兩千年,雖有盛唐盛世,亦有大元霸世,後有明清之治,再在後現代的中華崛起。

    一直來,華夏有著堂堂中華四方來賀八方來朝說法。

    可是,哪怕是歷史上盛極一時的時期,劉易相信都沒有誰做得到可以像現在的大此這般,大漢雄師威凌天下,兵鋒足跡遍及世界各地。

    哪怕是明代鄭和下西洋時期,亦沒有做得到如現在的漢軍這般,以這樣威武之勢來征戰聲討這些西方世界的帝國。

    鄭和下西洋,是貿易,是外交。與現在的大漢直接來征服這個世界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本質也有著根本的區別。

    哪怕是後世,華夏亦派出了維和部隊到了這些西方世界,但意義跟現在的漢軍在這裡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現在的漢軍,來到這裡,就是為了征服,為了對西方世界的徹底的統治。

    「各位將軍,此時此刻,不知道爾等有何感想?朕自從軍兵以來,至此亦快有二十載了,從一個青蔥少年到現在三十有六七了。遙想當初,身為一小小義兵時,在洛陽掙扎求存,現在想來那時候,朕倒是顯得緲小無知得很,就像一隻小小的螞蟻,一不小心就會被別人一手捏死。何曾想到,有如今一朝,可君臨這個環宇之時?」

    劉易腦海裡閃閃以前的一幕幕,有感而發,對身後站著的一眾軍將道。

    「大漢有皇上如此雄才大略舉世無比之君,實是我們大漢之福。若非有皇上,我想,我等恐怕還都在大漢各為其主,各自混戰,又哪裡會有現在的大漢太平盛世?」

    劉易身後,有典韋、黃忠、張遼、張合、夏候兄弟及徐晃等大將。

    他們應劉易之邀,一起登上了劉易的這條大戰船。

    張合聽到劉易說起以前還是義兵之時在洛陽的事,他的眼角跳了幾下,趕緊上前附和道。

    「來人,就在此擺上宴席,朕與各位將軍痛飲一場!」

    劉易現在的興致顯得有點高,對不遠處的陰曉、張寧、黃舞蝶等女揮手道。

    不一會,在幾女的主持之下,很快就擺好了宴席,劉易讓眾將坐下。

    「皇上,以前……以前末將各為其主,身不由己,多次與皇上為敵……」

    張合帶著幾分惶然的心情,端起了侍水倒滿的酒杯,向劉易請罪道。

    劉易提起以前,這真的讓張合有點擔心啊。細想,自從劉易開始發跡之時開始,他就一直充當著對付劉易的先鋒,多次刺殺暗害劉易。他與劉易戰場相戰,亦有多次了。

    現在想起來,其實每一次都幾乎讓他得手,都幾乎要了劉易的小命。

    有些話怎麼說的?伴君如伴虎,現在劉易是君,他張合是臣。萬一劉易記仇,想起來要拿他張合問罪,那麼張合恐怕也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還有,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這句話相對來說,是極有道理的。

    事實上,在大漢,劉易最後擊敗了曹操的這個軍事集團,真正統一了整個大漢之後。在當時,其實就已經有不少的漢軍軍將或謀臣有過這樣那樣的心思。

    特別是軍中的大將,別看平時他們都沒有什麼的,可是,在他們各自的心裡,其實或多或少都會有一定的擔憂的。

    因為就大漢的歷史而言,的確有著一些活生生的例子在他們的面前警醒著他們。

    大漢高祖奪得江山,成立大漢之後,打敗了楚霸王項羽之後,有多少助劉邦成事的有功之臣最後是不得好死的?

    比如韓信、英布等等。

    當然,相比起大漢的謀臣而言,軍中的大將可能會更為擔心一些。畢竟,就這個古時代而言,手握軍權的要比那些文官手握政權的更具威脅性。

    其實,像趙雲、太史慈這樣的大將,在漢軍當中的權力,真的極大。說難聽一點的,他們如果有不臣之心,還真的可以分裂大半的漢軍出去。

    這些情況,也跟劉易對他們的信任有關,在軍中,劉易幾乎都是放權給他們。從來都沒有限制過他們對漢軍的掌控。

    當然,這些一直追隨劉易至今的大將,自然不會有什麼的異心,也不會當真的有擔心劉易會對他們如何。

    但是難保會有他們的一些親信,會為他們的將軍擔憂。

    這些都是人之常情了。

    尤其是在一些利益相關的情況之下。嗯,講到利益,隨著大漢的統一,隨著現在大漢差不多攻佔了整個世界,其中的利益,可以是說有如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

    許多軍將,都是重義輕財之人,但是難保他們下面的人,他們身邊的親族的人對利益的渴求。這些情況也是難以避免的。

    以前一無所有,現在隨便在漢軍當中拉出一個遠征的士兵,他們所獲得的財富,恐怕都要比以前大漢的一些地方的地主土豪的財富要多。

    以前天下混亂,朝不保夕,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但現在不同了,大漢統一,大漢恢復元氣的工作迅速展開。在大漢朝廷的統治之下,原來就算是再窮再慘的大漢百姓,都可以在短時間之內獲得生存下去的物資,並且,在短短的三兩年之內,只要他們勤勞,努力搞生產,他們就能過得上較好的生活。

    衣食住行,在大漢官府的治理之下,很快就可以引導帶領百姓們過上更好的生活,一一解決他們這些問題。

    生活好了,就會有更多的追求。如此,慢慢的就會出現一些利益集團,圍繞著大漢的軍將官員等等,形成一個個的利益集團。

    現在的大漢本土,發展真的很快,尤其是各種商品的發展,產生的利益也是巨大的。

    不過,劉易近三年多都沒有回過大漢本土了,雖然從送來的信報當中一直關注著大漢的發展,但是,現在劉易也很難想像得到現在的大漢在這三年多的時間當中,發展到了怎麼樣的一個地步。

    不過,這些先不談。

    在大漢剛剛統一之時,的確已經有一部份大漢的軍將及官員,對一統大漢之後,對他們將來的命運有點擔憂。

    好比他們原本就是一方諸侯的軍將。他們雖然不說,但是心底裡都會有些擔心。擔心劉易會容不下他們。

    但好在,大漢統一之後,劉易對他們都進行了賜封,並沒有要對付他們的跡象。跟著就開始遠征海外了。

    漢軍遠征,皇帝也親征,這多少都讓朝中的軍將及眾臣都放心下來。

    不過,現在,整個世界都即將被大漢統一了。

    漢軍的軍將當中,個別傢伙,也就忍不住開始胡思亂想,又開始為自己的未來命運擔憂起來。

    像張合這樣的,歸降大漢較晚,並且,以前一直都與劉易為敵的軍將。他們的心裡多少都有點不夠踏實,有點不安。

    其實嘛,不得不說,他們還真的有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可以說,劉易還真的從來都沒有想過要做那什麼的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事。劉易也從來都沒有想過統一了世界之後,就會削減這些軍將的兵權。

    不過,劉易倒是認真的考慮過在漢軍掌握著漢軍軍權的這些大將的未來的問題。

    對於劉易來說,其實一直來跟劉易都較為親近的漢軍軍將以及謀臣等等,都已經很清楚劉易的心裡想法。

    他們都知道,劉易絕對不是攻佔了世界就了事,他們知道劉易是想要真正的統治全世界。

    他們也清楚了劉易一直來跟他們所說的匡扶漢室,中興大漢的真正意思。當然,現在所謂的匡扶漢室,其實就等於是匡扶劉易了,而所謂的中興大漢呢?這個絕對不是他們原來所想像的,將大漢發展到跟以前大漢最鼎盛時期的樣子就是中興。

    劉易所說的中興,其實是要讓漢人稱霸整個世界,讓漢人永遠統治整個世界,這樣,才是劉易所說的中興。

    而為了確保大漢可以永久性的對世界各地進行控制統治,確保漢人可以在全世界生活繁衍。

    劉易計畫,得要將漢軍的這些大將分別派駐在世界各地坐鎮才行。

    只有將漢軍的這些大將派駐在各地坐鎮,才可以確保大漢的強勢,也才可以確保大漢的政治的通達,才能確保整個世界只有一個中央集權。通過大漢朝廷,直接控制著這些鎮守各地的大將,將整個世界維持統一的局面,只有這樣,大漢才有可能慢慢的將整個世界都變成只有一個大漢的國家。

    但是,這樣的話,就必須要求這些鎮守各地的軍將,對大漢中央政權的絕對忠誠。

    劉易也想過這樣的一個問題。為了確保大漢政權的唯一性與權威性。劉易是決定了,在大漢基本國法當中,規定大漢除了皇帝之外,永遠不會再封王。

    也就是說,將來的大漢,除了皇帝,其下不會再有什麼的王公出現,就算是皇帝之子,亦不能封王。最多就只有一個太子,作為皇帝的繼承人。

    稱王是天下大亂之禍根,萬萬不可再封王之事。

    想想司馬王朝的八王之亂,再到後來的隋唐宋元明清等等朝代,因為這個王那個王的造反謀朝,直接導致一些朝代的覆滅。就算不覆滅,亦使得朝廷失去了對天下的掌控。

    所以,劉易請真考慮過這些問題,一直都在考慮著要如何才可以確保這些漢軍軍將在世界各地鎮守的時候,又能對大漢朝廷忠誠。

    現在,眼看就要殺到羅馬帝國了,滅了羅馬帝國後,劉易就會班師回朝。而漢軍大將,大部份都會被留在世界各地鎮守。rw
regn13 發表於 2018-2-13 00:24
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非鳥盡之弓

    劉易早就想跟下面的漢軍大將好好談談了,尤其是原本是曹操舊部的一眾大將。

    只不過,平時他們都忙於軍務,並且,有時候時機未到,也不好太早對他們多說什麼。

    如今,大漢終於打通了蘇伊士大運河,從此漢軍的水師大軍可以直接從地中海殺到西歐大陸。可以說,從蘇伊士大運河開通的那一刻開始,大漢就等於是掌握了控制統治整個世界的關鍵樞紐。意味著大漢真正統治世界的時機成熟。

    世界戰爭格局,到了這個時候,也差不多接近尾聲了。哪怕羅馬帝國還在頑抗,但在劉易的眼內,那只是垂死掙扎罷了,折騰不了多久。

    以大漢現在的實力,還征服不了羅馬帝國的話,那麼就說明大漢不配做這個世界霸主。

    所以,現在劉易一點都不擔心對羅馬帝國發起戰爭的最終結果問題。

    劉易現在要考慮的,就是在打敗羅馬帝國之後,自己將要班師回朝之後,如何可以確保整個西方世界的統治問題,如何確保西方世界始終都掌控在大漢的問題。

    有些事,沒有遠慮必有近憂。

    大漢即將統治全世界,卻不可否認其中一點,那就是大漢的政治中心離西方世界太過遙遠了。

    沒有什麼事,一路順利的話,從大漢本土到達西方世界,這個往來一次都不是十天半月的事。

    大漢如何遙控世界政權,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如有什麼事,大漢也肯定不能在第一時間獲知,更不要說能及時作出應對了。

    因此,將來留在西方世界統軍的將領,以及主政一方的大漢官員等等。對他們的要求就比較嚴格了。不僅要求他們具備相應的才華才幹,更要求他們能夠對大漢保持著一種忠誠。

    單單是他們對大漢有忠誠之心還不夠的,他們還得要負責著如何培養出更多的忠於大漢的人才來確保西方世界永為大漢屬土。

    這些不是現在眼下的問題,而是要考慮到數年之後、十年之後,數十上百年甚至是永遠之後的問題。

    有些事,有時候如果不明說,可能就沒有人會覺察得到有什麼的問題。

    但是,置身處地的想想。

    比如,隨便一個漢軍大將。

    不要說張合、徐晃等漢軍大將了,就拿劉易最親近最信任的漢軍大將來說。

    就說太史慈。

    沒有人會懷疑太史慈對劉易對大漢的忠誠。

    可是,在劉易班師回朝之後,勢必要留下大部份的漢軍大將統軍在西方世界各地鎮守。

    大漢現在基本上是實行軍政分開的政治,在各地設立大漢官府的歸官府,漢軍歸漢軍。當然,漢軍與官府,自然也有互相配合,緊密合作的。

    可是,不可否認,留守世界各地的漢軍大將,哪怕劉易會刻意的不給他們封王,有意淡化這些事。但他們實際上,其實就等於是一地之王了。

    大漢本土嘛,就是那麼大,而整個世界卻是大得無邊無際。一個座鎮一方的漢軍大將,他所負責的地區,就有可能有著超過大漢本土的廣闊地區。

    而世界都歸於大漢了,沒有了戰爭,都是在講求發展的時候,講到發展,那肯定就是經濟利益。有了利益自然就有了私心。

    太史慈本人未必會有什麼的私心。可是,這個坐鎮一方跟以前統軍打仗是完全兩會事。行軍打仗,太史慈或者還可以單槍匹馬斬將奪旗,或可憑其一人之力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可是,搞發展就不可能就憑他一個人就可以的。

    在他下面,也肯定得要有許多各方面的人負責著各項工作事務。如此一來,就等於圍繞著他形成了一個利益集團。

    太史慈本人的利益,也就關乎到他下面所有人的利益。

    隨著發展,利益也越來越龐大,關係到的人就會越來越多。而到了某一定時期,利益分化,集團分化,又會分化成無數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團。到時候,也肯定會出現以家族形式的利益團體。

    這一代人,或者因為老一輩的人對劉易對大漢的忠誠,不會出現什麼的問題,但是十年數十年後呢?情況肯定就不同了。

    或者說,可以採取任期,三年或五年一個任期,將主軍主政的人調任。但是,時間一長,這樣也不會是辦法,因為有些人事,是沒法調任的,也不可能調得走的。

    比如,那些已經擁有了既定利益的集團,他們已經在當地生根了。如何能調得走?尤其是以家族形式發展起來的利益集團,他們的產業都已經在當地了,調走了主官,但調不走這些利益集團。

    而換了一個主官前來主政,那麼就有可能出現新來的主官難以控制局面,被地方的利益集團架空的情況。

    而有了利益,就肯定會出現**現象,許多雞鳴狗盜,欺上瞞下、蠅營狗苟的事肯定會發生。

    哪怕劉易現在,可以制定更多更完善的律法,可是,將來估計也難以避免一些苟且之事。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當身處高位,成了這一國之君,甚至是整個世界的霸主的時候,許多事就不到劉易不去考慮了。

    所以,別看劉易這一路風流,可是,平時他所要考慮的問題,真的讓他頭痛。

    當然,雖然許多事或者是難以避免的,但是,劉易卻要考慮到要如何將一些事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將那些將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儘可能的避免發生,哪怕是發生了,也要能得到及時的處理,不會影響到整個世界的格局。

    有些事,也不到劉易不擔心的。

    因為現在大漢一統世界,卻同時也在推動著整個人類的發展。劉易真的不希望待將來自己百年之後,經自己手發展起來的大漢出現什麼的變故,然後世界又將返回到歷史上的那樣的世界格局。從而又導致大漢遭受到歷史上的那些固定了的悲慘命運。

    現在大漢強大,但以後發展起來之後,東西方的發展肯定會拉近。一旦讓西方脫離了大漢的直接控制,那麼西方世界的反撲力度可能就會更加的兇猛。

    所以,現在大漢的興盛,也有可能是為將來埋下禍根。因此,劉易絕對不容許這樣的事發生。

    當然,現在劉易所想的一切,其實都是考慮到將來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只是防範於未然。

    目前,卻也不太可能擺明了對下面的人說,以後,大漢可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所以,現在我們要這樣那樣做等等。現在跟下面的人這麼說是沒有用的。

    對於劉易來說,除了要制定更完善的規章制度之外,最為主要的還是人治。

    說白了,劉易統一了全世界,歸根到底,還是要下面的人去為自己控制統治的。這些也不可能是劉易一個人就可以控制統治得了全世界。

    規章制度是一會事,但真正還得要靠人去統治。

    劉易端起酒尊,卻沒有理會張合,而是舉杯環敬了一下道:「諸位將軍,朕今夜跟大家談些掏心窩子的話,可張合將軍這樣的情態,朕非常不喜!」

    「皇上!末將……」

    張合臉色一變,有點急的想要表達些什麼。

    「什麼也別說,先干了這一杯!幹!」

    劉易瞪了張合一眼,仰頭幹了一杯。

    「敬皇上!」

    眾將也慌忙一口乾了一杯。

    放下了酒尊,劉易才正眼望著張合,語重心長的道:「啊,你真的太多心了。不是朕說你,論武功,你並不在張遼張文遠之下,論才智謀略,你也產遜色於文遠。可是朕卻對文遠非常放心,心底裡也一直視其為兄,是生死相交的兄弟。」

    「皇上……」

    張遼沉著的臉上,現出一絲尷尬,他沒有想到劉易會拿他來說事。

    劉易揮手示意了一下,繼續道:「知道為什麼嗎?就是你太多心,心機太深沉,總喜歡以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嗯,朕在此也是打開天窗說亮話,跟在座的諸位將軍推心置腹。所以,你也不必太過在意,不要以為朕現在是在批評你,也不要時刻都放在心上。」

    「這、這個……是!」張合現在站著不是,坐著也不是,有點慌,不太明白意指何為。

    「你知道麼?你們原來的主公曹操曹孟德,都已經明白了一些道理,可是到了你身上,卻怎麼還不明白呢?」劉易似是沒好氣的指了指張合道:「你啊,一直到現在,都老是想著以前的一些事兒。如果朕當真的要記念以前的恩怨情仇,朕還能啟用爾等一眾曹操的舊部將領?你們又知道不知道,曹操曹孟德他為何最終還是願意投降,並且還願意接受了朕的建議,願意率其舊部軍馬離開大漢,離鄉別井,遠赴大洋洲去佔領一個原始落後的大陸麼?」

    一直來,劉易基本上都沒有在曹操的一眾舊部大將的面前談論過他們的原主公曹操。現在劉易跟他們談起這個,他們一時都有點不太明白。

    「還請皇上明示!」夏侯倒是很想聽聽,想知道一代梟雄,又是他本家兄弟的曹操為何最終歸順於大漢的。

    「你們啊,還虧你們一直追隨孟德兄那麼久,對孟德兄忠心耿耿。」劉易搖頭嘆喟道:「就可惜,你們卻從來都沒有明白曹孟德心裡到底是想要什麼。」

    「孟德兄之所以要起兵,那是因為他胸有大志。他起兵意圖統一天下,其實並非是為了稱王稱霸,他心裡真正所想的,是為了振興大漢,他所作所為,其實一切都是為了我們大漢。在大漢局勢混亂,民不聊生的時候,他所想做的,就是想要結束這樣的亂世。別管世人對你們主公曹操的看法,也不用多管曹操是忠是奸。但是,他的骨子裡,是漢人,他有著一種民族情懷,只要是對大漢有利的事,他就會去做。」

    劉易不用他們回答,自己對曹操作出了一個相對客觀的評述。

    「所以說,不管他用了一些什麼樣的手段,但他最終的目的,其實都是為了大漢。當然了,如果不是朕的新漢軍最終打敗了你們,壓制到你們已經沒有了辦法,要不然你們的主公也不會歸降的。無論是誰,在顧及民族大義的情況之下,都會有點私心的,這一點,我們都要理解。」

    「跟你們說這個,就是說,你們的原主公曹操,就是爾等的榜樣。不管在什麼的情況之下,我們漢人的民族大義,都是先放在前面。換句話來說,現在你們已經是漢臣了,從今以後,你們要想的,首先要想到的,並且必須要那麼想的,就是我們大漢的民族利益。我們大漢基本國法,首先規定的,就是我們的民族利益高於一切。」

    劉易說著,再指了指張合道:「張合將軍,你說,朕難道還不如你們原主公曹操?朕所做的,所考慮的,一切就是為了我們大漢,為了我們大漢的千秋萬世。因此,在我們的民族大義、民族利益的面前,我劉易會不顧個人恩怨而暗害你們嗎?」

    劉易環手指著他們,一個個的點著道:「一個兩個三個……你們都是我們大漢的將軍,是我們大漢帝國的鎮國柱石,你們每一個將軍,都是我們大漢崛起的瑰寶,現在、將來,你們都肩負著我們大漢振興的重任。大漢不能沒了你們。」

    「再看看,現在我們大漢,奪取了如此大的勢力地盤,將來我們大漢統治這個世界,也需要你們為大漢鎮守各地。」

    劉易說著,繞過案几,走到了張合的面前,伸手拍著張合的肩膀,重重的道:「所以,張合將軍,還有你們所有的在座的還是不在座的將軍、朝臣,從今以後,你們完全可以拋開一些不該有的別樣念頭,心裡就只需一心想著大漢,維持大漢利益,忠於大漢,那麼,朕保你們一生富貴榮華,絕無半句虛言!」

    劉易說這些,就是為了讓這些軍將能完全放心,讓他們明白,他們絕非鳥盡之弓,他們還有更多更大的價值,他們還能為大漢貢獻更多。rw
regn13 發表於 2018-2-13 00:24
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民族思想

    「今天朕要跟你們聊一聊我們華夏數千年以來,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的一種態勢。」

    劉易知道,也是時候跟這些曹操舊部大將灌輸一種比較正面的世界觀以及民族大義感了。

    或者,這些軍將的識見並不比劉易少,甚至當中許多人都會如關羽那般,熟讀春秋,他們的心裡,也同樣有他們自己的想法,有著他們所認可的民族之義。

    但是劉易知道,有些事,通過自己說出來,通過自己來對一些事進行一個定義,如此他們才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這個,也就是一個首領作用,一個帶頭的作用吧。

    好比後世的三民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等等,他們所想所說的,其實在他們之前,或者早已經有許多人有想過思考過,甚至,也可能有人已經實踐過。但是,經過他們說出來,著成書,進行實踐證明,那麼就不同了。

    當然,劉易不是要跟他們說這些,現在劉易也只能根據眼下大漢的國情跟他們談談,讓他們對未來的工作有一種清楚的認識,如此讓他們有了一個努力的目標方向。並且,讓他們更加堅定的擁護大漢,對自己忠誠。

    「縱觀我們華夏,其實就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我們華夏,自三皇五帝以來,歷經夏商周春秋戰國,到大秦一統天下,再到我們現在的大漢數百年。而自古以來,我們華夏都以中原為正統,亦是我們華夏文明誕生之發源地。」

    劉易看到諸將正坐凝神細聽,不由滿意的點了點頭繼續道:「可是你們有沒有看到或者說瞭解到?數千年來,我們華夏便沒有安寧過,我們華夏漢人,一直來都受到非中原地區的異族人的擄掠。遠的不說,就說我們大漢,一直來都遭受到匈奴人、鳥桓人、山越人等等的異族人的威脅與侵犯。這些都還算了,這麼多年來,我們華夏其實也有著許多機會,做到如我們現在的大漢這般,將以往欺壓侵犯我們華夏的異族人消滅或是收服。可卻因為這樣那樣的種種原因,導致我們華夏中土的格局基本沒有什麼太大的改變。諸位,你們說這又是為何呢?」

    有些事,大家可能都聽說過,或是看到過,也考慮過,可是,要讓他們說到根本,他們都還真的難以說得出一個一五一十來,說不出這當中的一些基本道理來。

    眾將都若有所思,似懂非懂,似明非明。

    「主公,張某雖為一個武夫,可亦拜讀過春秋,也飽閱群書。有時張某亦覺得,我們華夏,的確有著多個鼎盛時期,的確有機會如我們現在的大漢這般,可以將那些對我們大漢有威脅的異族消滅或收服。但是,卻總是難以成功。這是為何?」張遼站了起來,躬身對劉易道:「請皇上賜教!」

    「不敢當!」劉易擺手道:「賜教倒也說不上,現在朕就是跟大家一起聊聊罷了。這些,也是朕細思之下,偶爾頓悟的。有些事,沒有說出來,一切都似很玄奧,但說了出來,其實大家一想就能明白是什麼的會事。」

    劉易說著,背負起雙手,渡著步,似在考慮著措詞的慢慢道:「這個嘛,朕其實也有過很長時間的思索。朕覺得,我們華夏文明起源之後,一開始,應該是受到了地域的限制,所以,人們所想的就顯得狹隘淺短,並沒有考慮到太過長遠的事。另外,還有在古時,我們華夏因為從來都沒有形成過真正的一統的關係,所以,我們華夏民族部落也一樣較多,為了生存,我們華夏民族內部也一樣在互相爭鬥。到了夏商周等朝代,也同樣是如此,我們華夏中土的民族,雖然都是同宗同源,但是互相之間的語言文化,所產生的文明,也差別較大,民族之間的認同感比較低,所以,哪怕這些朝代其間,一度有過無比輝煌的時期,但始終都難以做到真正的一統天下。」

    「又或者說,在這些時期,我們華夏文明雖然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燦爛時期,可還沒有形成我們華夏真正的中心文明。如此,一直到春秋戰國時期,中原百家爭鳴,源現出種種和思想文化。然後,秦皇一統天下,使得我們華夏真正的書同文、車同軌。換句話說,其實我們華夏,是從秦皇一統天下之後開始,我們華夏才算是真正的形成了思想上的統一。再經過我們大漢這數百年,我們華夏中土的原來各個地方各個民族的人,才真正的認同了我們所有華夏各民族都是漢人的身份。」

    「諸位想想,以前我們華夏,雖然都稱為華夏人,自稱為炎黃子孫。原本我們都是同宗同源的華夏人。可是,實際上呢?有秦人、燕人、趙人、楚人、魯人、吳人等等等。所有這些,他們原本都是炎帝、黃帝后裔。諸子百家,各地各姓,縱論起來,可能都是兄弟。有地域之分,有姓氏之分。本是兄弟,卻互不服誰,你爭我斗,你方稱王罷我登場,誰都是這個王那個王。」

    「一切都因為稱王,一切都因為內鬥。」

    「你們說,如果我們華夏如此一直下去,能有真正強盛興盛之時嗎?」

    劉易說到這時,語氣有點激越。

    「皇上,聽君一席言,勝讀十年書啊!」張遼似有大悟的樣子道:「沒錯,我們華夏,一直來遲遲未能解決異族對我們的威脅侵犯,的確是因為我們華夏人一直來都基本處於一種內鬥的境況。」

    「沒錯,就是內鬥!」劉易肯定的道:「不說太久遠的事,就說我們大漢。自黃巾動亂時期開始,我們大漢就陷入了一種內鬥的局面。而內鬥,全因為當中某些人的野心,所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我們華夏,越是在動亂時期,就越多這種心懷野心的人。董卓如是,袁紹如是,袁術亦如是。當然,亦包括了你們舊主曹孟德。嗯……還有劉備等等。」

    「當然了,朕並不是說他們什麼,而是客觀的看待這種現象。不過,話說回來,在亂世時期,他們有這樣的野心也不能說全都是壞事。但是,他們的野心,卻也分許多種的。」

    「有些人,他們只是為了稱王而稱王,這部份人,他們的眼內,就只有他們自己,為人暴虐,自私自利。而有一部份,卻是以天下為己任,他們的主要目的,並不僅僅只是為了稱王稱霸,而是真正的想為了中興大漢。就如你們的前主公曹孟德,他雖然亦有野心,可是,他的心裡,卻有著一種民族情懷,有著一股民族大義。其實,包括不幸陣亡的孫堅孫文台,他也有野心,但是他的野心,應該是出於撥亂反正,心裡有著振興大漢的雄願。所以,這裡面,人與人是有分別的。」

    「民族情懷?民族大義?」

    張合聽劉易說到曹操等人,他也若有所思。

    劉易的目光落到了張合身上,道:「所以說嘛,有些事,你們前主公曹孟德都看透了,理解了,可是你啊,還糊裡糊塗的。」

    「我們身為漢人,不管何時何地,心裡所要想到的,就是我們大漢的民族利益,想到的是我們的民族大義。只要對我們大漢民族有利有益的事,我們就要堅持,就要去努力幹。」

    劉易拍著自己的胸膛大聲道:「我劉易,從一開始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大漢民族,為了我們大漢振興。事實也擺在你們面前,我劉易只對事不對人。放眼我們華夏數千年,有沒有像我們現在的大漢帝國這般強大,可以揮軍萬里,征服這整個世界?曹孟德他就明白朕所做的這一切是為了什麼,因此,他才心甘情願的放下過往的一切,願意率其一部份舊部軍馬,遠赴大洋,去征服那個原始落後的大海中的大陸。他為什麼要去?因為他心裡也非常樂意看到我們大漢民族征服這個世界,他也希望可以為我們大漢征服這個世界盡一份心力。將來,他亦可以名列青史。」

    「我連曹孟德都能完全信任,都可以不再去計較以往的恩怨情仇,難道朕還容不下你張合?爾等,只要是一心一意為了我們大漢民族利益著想的,朕就絕對永遠信任你們。」

    「皇上!我等誓死效忠,報效大漢!」

    一眾大將,趕緊離席,跪伏表忠。

    「都平身吧。」劉易舉手示意,讓眾將起來。

    「現在諸位將軍都明白朕想要說的吧?我們大漢,人人都要團結一心,一切都要為了振興大漢。你們心底裡的所有野心私心都給朕收起來,永遠不可再出現內鬥之事。因此,朕在此也明跟你們說,為了儘可能的避免一些內鬥的出現,儘可能的避免助長一些人的野心滋長,所以,從今之後,我們大漢不會再有裂土封王的事。朕將會在我們大漢的基本國法上規定,將來大漢,只有皇帝,不再有千歲王。無論我們大漢軍將或朝臣,一生為大漢的貢獻有多大,立下了多少汗馬功勞,但都不可為王。晉爵最高為公,不再有王公。」

    眾將心裡一凜,都知道了劉易現在是在敲打他們。

    其實,人就是這樣,有時候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形勢的發展而發生變化。

    在座的這些漢軍大將,他們或者沒有稱王的野心。可是,他們現在追隨劉易西征之後,眼界開闊了,心思也活泛了。他們其實都想到了,現在大漢打下了這麼多地盤,肯定得要派人鎮守的。那麼大的世界,而大漢的軍將就這麼多,就算是平鈞分下來,他們也肯定會輪得到,並且,需要他們鎮守的地盤也肯定不會小。還有可能能鎮守一個跟大漢中原差不多大的一個地區。每每想到有這樣的可能,他們都會忍不住心裡激動,覺得,如果是這樣的話,他們豈不等於是一方之王了?

    也確實,就算他們沒有想過封王,但是這等同於一方之王,也的確讓他們忍不住會有一些浮想。

    現在經劉易這麼一敲打,他們都一下子醒神過來。心裡記住了劉易所說的民族利益,民族大義。

    「或許,在將來,我們漢人會大量遷徙到這世界各地發展生活,會慢慢的,一代傳一代的在這世界各地生根。但是不管如何,也不管是在何地,我們都不要忘了,我們是漢人,我們是一個國度,我們只有一個朝廷,只有一個政權中心。所以,朕希望你們將來作為這世界某個地區的鎮守軍將,要起到一個榜樣作用,你們永遠都是大漢之臣。」

    諸將聽劉易說到這裡,除了緊記了劉易的話之外,也都一陣心頭激動。因為劉易已經說得很明白,他們的確是將要留在這西方世界鎮守一方。

    「請皇上放心,我等永遠都不忘漢臣本分!」

    眾將再次跪拜。

    「好了,這些事朕也不多說了。朕只是想說,我們大漢現在有如此的局面來之不易,朕不希望將來有一天,我們大漢還要再來一次這樣的西征。」劉易揮揮手道:「暫時各位將軍也不用想太多,後天我們就能到達羅馬帝國了。目前還是先把羅馬帝國打敗再談別的。到時候,朕自會安排爾等的事宜。」

    「是!一切聽從皇上調遣!」

    「來!為了我們大漢,眾卿一起痛飲此杯!」

    ……

    龐大的漢軍船隊,已經遠離塞得港,已經看不到陸地了。

    從塞得港橫渡地中海,到達羅馬帝國,約有千多兩千里。以正常的船速而言,得要兩天時間方可到達。

    也就是說,第三天肯定就可以到達羅馬帝國了。

    劉易已經讓人製出了一個羅馬帝國本土半島的模型地圖,擺放在大戰船議事大廳之內。

    第一天劉易宴請眾將,除了敲打了一翻他們之外,給他們灌輸了民族思想。第二天,劉易才與他們一起,研究如何登陸羅馬帝國的詳細進攻事務。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uuuuuuuuuu

LV:9 元老

追蹤
  • 195

    主題

  • 91908

    回文

  • 25

    粉絲

就是愛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