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正德王朝 作者:五月天的風 (連載中)

mk2258 2013-2-4 13:12:49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31 7084
mk2258 發表於 2013-3-4 21:39
第二十九章 新的勳貴集團

在明史之中,楊家父子都各自有傳,並且都列各自卷首。(
)

    楊慎,字用修,他在前文拍賣會時已經出現過,是明朝三才子之一,與解縉、徐渭並列。

    但這三大才子,運氣都非常不好:一個被活活凍死、一個被無期貶死、一個瘋掉窮死。

    所以什麼江南四大才子、大明三大才子之類的東東,如果你穿越了,千萬不要去當,否則便會享受各種稀奇古怪的死法。

    不過他的才子之名,倒是一點也不誇張。

    簡單舉個例子吧,那首被譽為千古絕唱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就是他寫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句話,曾經讓無數人黯然淚下、神魂顛倒。

    拋開文學上的成就,楊慎在政治上的運氣,也不是常人能比的。

    他從小就得到了李東陽的賞識,固然有拉攏他父親的意思,但能夠成為李首輔的得意門生,這就意味著,他不僅是皇帝的親信班底,更是文官集團未來的領導者之一。

    這是一個比他父親還要有利的優勢,在原來的正史中,他明年科舉失敗,四年後得到狀元,人生到達一個頂點,不過又因先後得罪正德皇帝和嘉靖皇帝,沒能成為大明文官集團的帶頭大哥。

    在被朱壽這個宅男改得亂七八糟的後正德時代,楊慎除了跟父親一起侍候皇帝外,還在積極準備明年的科舉。

    朱壽讓他當自己的伴讀書僮,這只是一個通俗的說法。前文就說過了,皇帝身邊的人,絕對不能沒有官職,就連遞草紙擦屁屁的太監,起碼都是七品官。沒有官職的人,除了宮女外,是沒有機會在皇帝面前露臉的。

    因此楊慎的官方職務是:詹事府司經局的正字。這是一個從九品小官,但詹事府那是什麼地方?

    那是專門侍候太子和皇帝讀書的,大明的閣老們,大多數都是依照考進士、進翰林、入詹事府、升六部這一捷徑,最後才當上閣老的。[]

    雖然不是左右坊的要職,但司經局也算是不錯的起點了,好多進士還求爺爺拜nǎinǎi的哭著想進來呢。

    如果明年楊慎高中,別說是狀元了,就是跟他父親一樣,考個第三甲同進士,不出十五年,必定成為大明朝的新閣老。

    今年才十九歲的楊慎,可謂是風得意馬蹄疾,看著他父親的苦瓜臉,心裡頗不以為然。

    跟他父親和老師不同,楊慎有個致命的缺陷:目無餘子,意思就是不怎麼瞧得起人,看人都是用鼻孔來看的。

    他這個惡習後來被楊一清改掉了。據史書記載,有一年,楊慎去看望楊一清,看完後者的藏書之後,很裝13的想考考楊一清,因為我們都知道楊用修的記憶力超群啊,用自己的長處去打別人的臉,豈不是很爽?

    但楊慎被反打了一記臉,不管他問到什麼問題,拿的是什麼書,楊一清都能背出來,並且熟得很。這下小楊同志被震住了,從此xing格大變,老老實實的鑽研學問,看人也不把鼻孔拿出來了。

    由此可見,裝13這回事,一定不要在很NB的人面前施展,不然被打臉的可能xing,非常之高。

    不過朱壽喜歡楊慎,並不僅僅是出於以上的幾個原因,而是楊慎讀懂了他的心思。

    讓我們把目光投向幾天前的大明武學院。

    幾十年前,于謙從三大營中挑選jīng英,建立了十萬團營,從此成為大明的jīng銳部隊。憲宗朝,團營被恢復後,又擴充到十二營,大約有十四萬人。

    到了正德皇帝登基的時候,團營的jīng兵,只有六萬零五百人,加上老弱,也才不到九萬人。於是又從五軍、三千兩營中挑選jīng銳出來,組成八萬人的新jīng銳團營。(看小說就到葉 子·悠~悠 www.YZuU.CoM)

    朱壽在開設大明武學院之後,打的主意,就是用武學院培養軍官,用十二團營培養士卒。

    但他使用團營的主意,遭到了文官集團的極力反對,甚至是太監集團,也有很多人不贊成。張永張提督曾經在私下裡對皇帝說:「此乃取亂之道也。」

    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不妨從團營的設置原因來看,于謙建立團營,起因就是土木堡之變。

    正統十四年(1449年)發生這場戰役,不僅讓明英宗朱祁鎮被俘虜,五十萬明軍丟得一乾二淨,更重要的影響,卻是它成建制地消滅了一個統治集團:武勳貴族,簡稱勳貴。

    朱重八起家的班底,就是他那班淮西哥們,雖然被重八哥下狠手整死不少,但總有一群人倖存下來,加上朱棣靖難時湧現的一批jīng英武將,這些人就組成了大明前期很有特se的一個統治集團:勳貴。

    勳貴集團和文官集團,在英宗朝以前,地位是差不多的,當時文官們的地位,還沒高到讓武官們低三級的地步。文官和武勳的抗衡,是當時的政治面貌,而太監們,還在努力讀書呢。

    成立於宣德元年的內書堂告訴我們:知識,真的可以改變命運。

    從此,太監們站起來了,他們逐漸成為了大明朝舉足輕重的一股政治勢力。

    勳貴和文官之間的決戰,便是土木堡之變了。當時太監集團的傑出人物王振,領導了這場歷史大戲。

    大戲落幕之後,人們驚訝地發現:英國公張輔死了,泰寧侯陳瀛死了,平鄉伯陳懷死了,襄城伯李珍死了,遂安伯陳塤死了,都督梁成、王貴也死了,這些成年勳貴們的死,讓勳貴集團從此青黃不接。

    有人會說了,文官集團也死得不少啊,尚書、學士、六部官員,也有上百人,但是文官集團有個三年一期的科舉補充,而勳貴們呢?死一批,還得等十幾年,才能長出下一波。

    等少年勳貴們懂得政治的時候,大明朝的政治形勢,早就不是他們能玩得轉的了。

    因此,太監王公公改寫了大明朝的歷史,讓勳貴集團從此成為了低三下四的文官跟班。

    朱壽的做法,傻子都能看出來:皇帝是想培養新的勳貴集團。

    這下可捅了馬蜂窩。

    我們知道,皇帝是沒有**權的,連坐馬桶的時候,都有幾十號人圍著你侍候的傢伙,還想奢求有**權?還想微服私訪去泡妹紙?做夢去吧。

    因此皇帝的每一個做法,不需要多久,就能滿朝皆知。

    武學院的軍官,配上團營的士兵?皇帝陛下,別在這兒做夢了!大明的文官們,是絕不會允許第二個勳貴集團出現的,而太監們,也不希望有新的勢力,來瓜分皇帝對他們的愛心。

    故而朱壽想重整團營的想法,遭到了上下的一致抵制,最後只得不了了之。

    在這個過程中,楊慎居然脫穎而出了。

    弘治朝以後的大明jīng兵,通常是用洪、永cāo法,即五ri之內,兩ri走陣法、紮營寨,三ri演練武藝,每月會cāo兩次。

    而大明武學院的學員們,在朱壽的要求下,是每ri都要cāo練。

    上午學策略,教科書是《孫子》、《吳子》、《司馬法》等兵書,以及《論語》、《孟子》等百姓喜聞樂見的普及型讀物。

    下午學武藝,十八般器械、火器、車陣、運輸、天文、地理等等,不管馬、步、騎,都得學習。

    這是武學院左丞許進許老頭設置的教學內容,他還請來了一批不得志的邊將和文人,甚至還有幾個遊俠兒,說是可以教授當探子的學問。

    朱壽曾經很有興趣地想瞭解一下明朝的大俠們,於是就降尊去聽課,沒想遊俠兒們雖然不怕死,卻非常怕皇帝,跪在地上,連頭都不敢抬,更別說站在皇帝面前講課了。

    再看他們的長相,比曹雄那個老農民還可恥,居然個個長得奇形怪狀,實在是不符合朱壽心中的「豪俠」風範,這讓想找到一個西門吹雪的皇帝非常受傷。

    怎麼就沒有劍客來輔佐朕的大業呢?朱壽仰天長歎,為自己沒有穿越到武俠世界傷心。

    他只能把心思轉回到一千五百名光豬小正太的身上來,這才是他的軍官團,是他的希望所在。

    於是,他把一百五十名小旗都召集起來,準備給這些小正太們洗腦。

    看著跪在地上的少年們,朱壽並沒有立即訓話,因為皇帝是不能首先開口的,這是朝規。

    因此一直跟隨身邊的無業舉人楊慎就開口了:「諸位將士,爾等,都是聖上的奴僕!」

    此時還沒有被任命為伴讀小書僮、詹事府司經局從九品正字的楊大少,第一句話就石破天驚,震得朱壽一愣一愣的。

    這傢伙,太合我意了!朱壽心裡非常高興,這才是YY之道啊。

    楊慎沒有浪費他父親給他爭取的這個機會,第一句話,就打動了朱壽的心思:奴化軍官們的思想,讓他們成為皇帝的私人軍隊,而不是朝庭的軍隊。

    有人會覺得奇怪了:歷朝歷代,皇帝不都是代表著國家麼?所謂朕即天下,怎麼還分皇帝的軍隊和朝庭的軍隊,這不是公開宣揚軍國主義麼?

    這話,對於朱重八和朱棣,倒是正確的,因為在這兩個軍事狂人的鐵血政策下,還真沒有誰敢跟皇帝叫板。

    但到了憲宗朝之後,還有幾個懂軍事敢征戰的皇帝?不被文官集團們架空,那才真叫沒有天理。

    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事,正德皇帝最有發言權,不管是正史上的,還是穿越而來的。
mk2258 發表於 2013-3-4 21:39
第三十章 要命的後勤

在討論軍隊國家化這種敏感話題之前,還是讓楊慎發揮他超強的演技吧。[]

    在未來的數十年中,他完成了演員的自我修養,成功的脫離了正史中死跑龍套的地位。

    楊慎講話的時候,是大明正德二年九月的一個午後,秋高氣爽,陽光斜斜地she入行宮的大殿中,穿過鏤空的窗戶,在地上映出一個個斑駁的光點,灑在一百五十名新兵小正太的身上,也灑在皇帝、大臣、太監、侍衛和楊大少的身上。

    大殿是由皇莊內的議事大廳改建的,還散發出原木味和漆味,但沒有一個人說話,安靜得可以聽得見眾人呼吸聲。

    「你們得皇上的恩典,能來此當兵,」楊用修果然是狀元之才,知道這群土包子少年是農民、漁民和牧民出身,剛入武學院,沒什麼文化,也就把自己文皺皺的場面官話,換成了農村大媽聊天時用的大白話,「是祖宗數代積來的福氣,雖颳風下雨,坐在帳篷裡,也少不了你一ri的俸祿,這些銀子,是誰給你們的?」

    新兵正太們入學不久,除了每ri裡文學武cāo外,吃飯前還得誦讀朱壽親自撰寫的《聖皇語錄》。

    作為一個有雄心壯志的帝皇,朱壽的目標,是把自己所寫的《聖皇語錄》,推廣成為全球印刷數量最多的讀物,甚至還有野心在「全球」的後面,加個「歷史上」。

    不過皇上的話,大臣們是不敢代筆的,這可是誅九族的大罪,因此只得朱壽自己苦想。

    可憐的宅男,文化素養太低,連後世某語錄都記不住,皇帝再牛X,也不能隨便亂說話啊,因此編得非常費力,過了兩三個月,也才出了三條,並且都是**裸的抄襲。

    第一條:將士皆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第二條:天下事,未有不由艱苦中得來而可長久者也;第三條:嚴明果斷,浩氣存胸,剛而無虛,樸而不欺。[]

    其實就是這三條,也是朱壽想了好幾天,說了個大概意思,才由楊慎潤筆寫成。由此可見,《聖皇語錄》的全球道路,是相當遙遠而漫長的啊。

    有了《語錄》,再加每月發俸祿時,總旗以上的少年軍官們,都要親自到朱壽麵前領取。當然,朱壽是不可能親手發銀子給他們的,他可是皇帝,不能幹這麼掉價的事情。

    不過從太監手中接過銀兩時,少年軍官們都會痛哭流涕,除了要表達對皇帝的忠心外,還有個原因,就是俸祿超過同級武官至少五倍。

    這一百五十名少年,就是前文從一千五百名學員抽選出來的jīng英,實授的朝庭官職,都是小旗。但在武學院學習期間,朱壽下旨規定,從一百五十名小旗中挑選出來的三位千戶、十五名百戶和三十名總旗,都享受五倍於同級正式軍官的俸祿。

    武學院的軍事編製並不完全,原本是一百一十二人的百戶,只有一百人,並且還包括上級軍官在內。

    升上來的軍官們也只是暫時的,用許進許老頭的話來說,就是:讓他們先得意幾天吧,到了軍中,死上數百人之後,能活下來的,才稱得上合格的軍官。

    一將功成萬骨枯,將軍百戰死,這些話,都不是開玩笑的。

    提前數百年過上金領生活的少年軍官們,聽到楊慎的問話,自然是毫不猶豫地大聲吼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經過兩個多月的洗禮,少年們雖然還是新兵蛋子,但也有了幾分jīng氣神。百餘人齊聲高呼,聲勢驚人,將房樑上的灰塵都抖了不少下來。

    「來武學院之前,你們都是耕種漁獵的百姓,」楊慎繼續說道,「在家時的苦楚艱難,與為官時的食銀容易,好好思量,此乃皇上對你們的厚愛,你們將如何報答?」

    少年們在三位帶頭千戶的引領下,齊聲吼道:「忠心一片,死而後已。【葉*子】【悠*悠】」

    楊慎最後總結道:「皇上養你們千ri,不過望你們殺敵於一時,你不肯殺敵,皇上養你有何用?就算軍法讓你漏網,上天也會取了你的xing命!」

    仍然是三位少年千戶帶頭:「萬歲爺指向哪裡,我們就打向哪裡!」

    最後這句話,是朱壽的惡趣味,事前吩咐楊慎和三位少年千戶演練純熟,才能起到上下通達的效果。

    朱壽的這齣戲碼,並不是完全瞎搞,如同前文所說的那樣,不管是他,還是朱厚照,都清楚一個事實:大明的軍隊,大部份都不被皇帝所掌握。

    為什麼?

    很簡單,不管古今,打仗打的是什麼?

    兩個字:後勤!

    當然,你要扯演義裡面那種幾十萬大軍背乾糧橫掃天下的段子,我也拿你沒轍。

    古代行軍,一ri不過二、三十里,如果能ri行百里,那可以稱得上是天兵神將了,制約行軍速度的,就是後勤運輸能力。

    實際的戰鬥就不說了,但凡是大會戰,沒有不考驗後勤實力的,如果上升到國家命運的決戰,那就得看國力的比拚了。

    某元帥有句很老實的名言:「某某戰役,是百姓們用數百萬小車推出來的。」

    皇帝的聖旨,的確沒人敢違抗;大明的軍隊,也都是皇帝能指揮得動的。

    但是後勤呢?全都掌握在文官集團手裡。

    「皇上,沒糧了」、「皇上,沒銀兩了」、「皇上,沒軍械了」、「皇上,士兵嘩變了」、「皇上,軍營裡一個人都沒有,連鳥都沒米啄食了」……

    如果一個皇帝非要耍橫,大規模地調集軍隊,干自己想幹的事,比如出塞跟蒙古人火並啊、幫朝鮮人打群架啊、沒事教育一下小ri本戰國群雄啊、jǐng告某些活佛不要分裂祖國啊,那麼上面那些話,將會不斷地呈現在皇帝的眼前,讓他的所有舉動都陷入泥潭。

    後世的萬曆三大征,就是用血的教訓告訴帝王們:皇帝,沒那個本事,就別去玩軍事,玩玩宮女多好,又環保又綠se,還能培養下一代。

    當然,如果皇帝陛下只是想砍某些人的腦袋,比如閹黨啊、李東陽一派啊、楊廷和一派啊,諸如此類,還是有無數軍隊聽皇帝號令的。

    因為沒有哪個集團,會是鐵板一塊,每個人都有政敵,每個派系,也都有敵對派系。

    但是皇帝如果想改變遊戲規則,從根源上解除文官集團對於軍隊的控制,甚至超過朱重八和朱棣,不靠勳貴集團,而是建立起從屬於自己的軍事後勤補給制度,那麼遭到的抵制壓力,將是任何皇di dū無法承擔的。

    朱壽用了一個最單純的做法,來建立自己的勳貴集團和後勤補給制度,那就是擴大皇帝的內庫。

    明代的內庫,是由朱重八建立的,按理說皇帝富有四海,是不應該有私財的,甚至重八哥還批評過宋太宗,說他設內庫是小家子氣。

    但重八哥不久就自己扇了自己一耳光,開起了內庫,原因主要有兩點。

    第一,內庫的錢,由太監們掌管,也就是皇帝自己說了算,不用聽文武百官的廢話,用處非常大。第二,重八哥覺得自己很牛X,但並不代表後代也很牛,因此有些銀子傍身,總比處處看文武百官們的臉se要好。

    不得不說,重八哥對後世歷史的預估、人心的掌握以及對財富力量的認識,都遠超其他帝王。

    朱壽雖然沒有高深的政治智商,但他從後世穿越而來,沒見過豬跑,總吃過豬肉吧。根本就不用人教他,錢能通神這個真理,新時代的小朋友都知道。

    因此擴大內庫的來源,就是朱壽搞拍賣會的深層原因之一。

    內庫,又稱為內承運庫,它和內府供用庫、司鑰庫並稱為大明宮內三大庫,都是皇帝的小金庫,如今的掌印太監,就是前文曾經出現過的陳敬陳公公。

    陳公公比朱壽大十歲,現年二十七,從小就侍候著朱壽,在宮中的小字輩太監中,他和王偉、蘇進並稱為「三小虎」。

    拍賣會每年都可以搞一次,東海公司也能源源不斷的賺回銀子,替朱壽把內庫擴大。

    如今二十個通商口岸都傳來利好消息,各大船隊如雨後筍般,從大明的各個yīn暗角落冒了出來,正大光明地駛向海外的若干大小國家。

    據龍江寶船廠營造提督太監王偉的秘密折子匯報:從南直隸到ri本的商隊,兩個多月就能來回一次。而這個數據在年初的時候,是九個月!

    其實商隊的航海時間並不長,其他時間,都是花在兩邊通關係、收集貨物和等待季風這些事情上面。如今時間縮短到兩個多月,說明通商口岸擴大之後,在銀子的誘惑下,大明的走私犯們爆發出難以估計的潛力,克服了季風、海盜等諸多困難因素。別說朝庭的商稅了,明年的拍賣會,也許還會給朱壽一個驚喜。

    不過隨之而來的商品衝擊、農民破產等諸多問題,就不是朱壽這個宅男所能想到的了,連後世的經濟學家們也拿著沒辦法的事,國際貿易的衍生問題,在大明朝也基本屬於無藥絕症。

    就讓這些頭疼的問題去為難數年後的青年朱壽吧,眼下有著銀子在手的少年朱壽,正得意洋洋地看著他的少年軍官團,準備開始自己的調教歷程。
1234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