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爭霸] 大鳳雛 作者:冰凍一尺非三日之寒 (連載中)

 
andychen64 2013-3-2 16:04:02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618 552961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11-5 09:05
NO569關雲長勇鬥三將賈文和以傷換傷.

   
   壽春軍馬依山結寨不久,張合便得斥候回報,言前方山道,現諸葛亮軍馬蹤跡,且敵軍聲勢浩大,已立營寨。

    張郃聞言,當下便命大軍緩行,等待賈詡。

    不到一個時辰,賈詡便攜中軍與張合匯合,待得悉張郃傳來消息,言諸葛亮大軍停滯不前,安營紮寨,賈詡眉頭大皺。

    此番諸葛亮引軍寇邊,賈詡本以為諸葛亮會尋徐州薄弱城池,占城據守,卻沒想到諸葛亮居然敢以區區一座土山之“險”,來阻礙曹軍,況且諸葛亮屯兵土山,雖占地利,然而比之城池,這點地利大可忽略不計。

    莫非是諸葛亮輕敵?

    賈詡思索片刻,便否決了這一想法,昔日諸葛亮困郭嘉於許都,就連賈詡也暗讚此人耐心了得,思維縝密,且依照諸葛亮性情,用兵不當這般草率才是。

    想到此處,賈詡便道:“且命士卒搭建營寨,大軍休整一日,翌日一早,賈某便親引大軍,去會會這荊襄臥龍。”

    曹軍與荊襄軍馬遙遙相據,各自安營,唯一偶有接觸的,也只是兩家探馬,日暮時分,無論是諸葛亮抑或賈詡,皆摸清了對方兵馬的大致數量。

    荊襄軍馬不足三萬,這對賈詡而言,倒是一個大好消息,然而正因如此,賈詡心中更是拿捏不定,諸葛亮憑什麼敢堂而皇之的阻擋曹軍,賈詡一夜未眠,直至清晨才拿定主意,以力破巧。

    在賈詡看來,無論諸葛亮有何陰謀詭計,他一並接著便是,近三萬的軍馬雖說不少,可比之曹軍大軍六萬,賈詡不信荊襄士卒皆可以一敵二,且只要此戰可一舉擊潰荊襄大軍。那壽春,合肥二地的防守便如形同虛設,賈詡可一舉進犯壽春境內,如此一來,兗州戰局當大為好轉。

    曹軍士卒用過早飯,大軍開拔,六萬軍馬浩浩蕩蕩。直奔荊襄營寨而來。

    至荊襄大營二之外,賈詡便望見對面軍馬之中的諸葛亮與關羽旗號,見其大軍陣列齊整,賈詡心中暗讚,遂打消了一舉拔除敵寨的打算。

    三通鼓罷,對面大軍一綠袍上將飛馬上前。賈詡見狀,目視張郃道:“關雲長勇不可擋,若乂一人難以抵擋,便呼文則,文謙群鬥於他,待其敗走,我大軍便一舉掩殺過去!”

    張郃聞言。話不多說,催馬上前。

    至兩軍陣中,張郃見關羽神情傲然,視他如草芥一般,心中惱火,對關羽喝道:“關雲長,今日便讓張某稱量一番,你武藝如何!”

    “無非是被子龍追得繞城而逃的庸人而已。還敢叫囂?”關羽冷眼目視張郃,嗤笑一聲道:“即識得我五虎威名,當速速退去,免得沙場之上刀劍無眼,枉送性命!”

    洛陽城下被趙雲追得抱頭鼠竄,乃張郃最大汙點,如今見關羽舊事重提。張郃心中如何忍耐,當下催馬上前,欲與關羽決一死戰。

    張郃槍法犀利,關羽卻並不驚訝。好歹也是曹操帳下五子良將之一,當有些本事才對。關羽連拆張郃數招,便知此人輕巧有餘,力道不足,當下刀勢展開,大開大合,張郃連擋三刀便雙臂發麻,只聞耳邊呼呼風聲,駭得肝膽俱裂。

    見關羽刀勢更猛,張郃疾呼道:“文謙,文則,速來相助,同鬥此獠!”

    張郃話音剛落,曹營之中,又兩騎飛奔而來,于禁,樂進二人話不多說,直取關羽。

    關羽見曹軍來援,毫不驚慌,口中喝道:“土雞瓦犬,再來多少,也逃不脫送死命運!”

    于禁,樂進二人雖武藝略遜張郃,可三人合力,其威勢亦不可小覷,關羽抖擻精神,獨鬥三將,倚仗手中偃月長刀,竟與三人纏鬥五十餘合,不分勝敗,且其絲毫未現力怯之色。

    山下荊襄軍馬見關羽威武如此,振奮非常,而對面賈詡卻神情急變,對身側程昱道:“關雲長竟可力敵三人!”

    程昱看著那還在酣戰之中的關羽,亦面色發白,聞賈詡之言,一臉苦澀道:“丞相為得此人,費心力無數,卻未有一絲進展,丞相識人之名,文和自知。”

    賈詡見對面荊襄軍馬,氣勢如虹,便知若此時掩殺,難有大勝,又恐三將有失,當下便鳴金收兵。

    陣中三柄鐵槍,一齊逼關羽連人帶馬,倒退半步,匆匆拍馬而回,關羽亦不追趕,只將手中青龍偃月遙指敵陣,朗聲笑道:“何必退卻?爾等也有些武藝,當有再戰之力!”

    一句話說得張郃三人,滿面羞慚,樂進性子最烈當下便餘拍馬再鬥關羽,卻被張郃死死攔住,張郃一臉鄭重,對樂進道:“文謙,休要中其挑釁!”

    三人退至曹陣之中,關羽又叫陣數聲,曹營諸將偃旗息鼓,不敢上前,關羽見邀戰不得,輕歎一聲道:“真是無味之極,若日後汝等欲我荊襄五虎任何一人,勿要再戰,直接退避便是!”

    關羽說罷,拍馬而回,一眾曹將面上皆**無比,關羽赤裸的嘲諷令他們無可辯駁,于禁思索片刻,便對賈詡道:“適才若軍師未鳴金收兵,我等還可再鬥一番,屆時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聞于禁這明顯撐場面的豪言壯語,賈詡也不知該如何辯解,只得苦笑一聲,對於禁道:“且稍安勿躁,文則勿要忘記,如今我軍仍大有優勢!”

    如今見荊襄軍馬士氣旺盛,賈詡索性令大軍緩緩退卻,歸返營寨。

    見敵軍退走,諸葛亮大讚關羽道:“雲長此勝,意義重大,如今文長當已引軍入群山之中,再過兩日,便是我等隱匿山中之時!”

    關羽聞言,微微一笑道:“只是曹營諸將,太不爭氣,三人合戰關某亦無建樹,曹營五子良將名氣雖響,可這武力卻讓關某失望的緊!”

    諸葛亮聞言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曹軍此番來去匆匆,諸葛亮心中卻對賈詡用兵,又多了一層看法。

    在諸葛亮看來,賈詡此番做派更像是一個極為冷靜的投機主義者,用兵隻求一擊必中,一戰必果,一旦戰勢與其設想相悖,賈詡會果斷的選擇一個最適合的辦法,另謀出路。

    今日賈詡退避,一眾荊襄將校隻道賈詡膽怯,而諸葛亮卻認為,這般審時度勢的策略,才最為妥當。

    雖避戰一回,可至明日,關羽此戰所振聲勢,也要散去不少,而一眾曹軍士卒亦可掃除心中陰霾,曹軍兵多一倍有餘,賈詡卻懂得見好就收,這讓諸葛亮心中也有些頭疼,當以何等手段,克製賈詡。

    翌日賈詡無論如何,也不會如今日這般寨前邀戰了,若其大軍攻伐,荊襄立足已穩,可求不敗,然而取勝一事,諸葛亮想都不想,以兩萬五千兵馬力敵六萬大軍,不敗的結果,諸葛亮已然滿足。

    在諸葛亮看來,與曹軍“決戰”之處乃是山中,一旦入了群山之中,荊襄將士便可依托更為有利的條件,與曹軍周旋,此番魏延已攜大量糧草入了群山,足荊襄軍馬用三月有餘。

    況且若新添降寇,也可收攏不少熟識山中地形的向導以及賊寇所掌的財富,拖到賈詡退兵,毫無問題。

    待隆冬之際,賈詡就算有萬般手段,也不可能於徐州再作停留,如此一來,這半數曹操大軍,除耗糧秣之外,再無任何作用。

    如此這般,賈詡對周瑜於龐統那邊的威脅,也盡數解決了……

    所以接下來的兩天,才是重中之重,這兩萬五千軍馬能否抵禦倍於自己的曹軍,關乎整個戰局的勝負。

    翌日天明,曹軍軍馬再至,卻發現土山外已挖數尺壕溝,戰壕內槍兵無數,以防曹軍騎兵重逢,且土山之上,皆立射手,賈詡見諸葛亮這般布陣,又是一陣愕然。

    真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賈詡暗暗腹誹諸葛亮這般嚴謹的陣勢,簡直就是將地形之利用到了極致。僅一小小土山,就守得如銅牆鐵壁,莫非諸葛亮打算倚仗這山抵抗曹軍數月不成?

    這簡直是異想天開!

    賈詡暗罵一聲,便對張郃,樂進二人道:“且衝殺一陣,今日不求一舉殲滅敵軍,卻好歹也要將那戰壕抹平!”

    騎兵重逢,本就畏懼戰壕中隱匿的長槍甲士,賈詡說罷,張郃,樂進二人齊齊色變,賈詡見狀冷笑一聲,對二人道:“二位將軍當知賈某毒士之名,賈某對敵人毒,對自己人亦毒,若可將其戰壕抹平,便可衝殺上山去,一舉擒拿敵酋,之前賈某沒有防備,那諸葛孔明連夜設渠,據我大軍,如今這般計策已被賈某窺破,待二位踏平壕溝之時,賈某今夜便可命人,滋擾其不得再築工事!”

    賈詡說罷,二將知曉賈詡心意,回過神來,忙領命而去,見二人各引本部兵馬悍不畏死的衝殺上前,賈詡遙望敵陣,陰霾一笑道:“無非是以傷換傷,以命易命而已……我曹軍六萬大軍,經得起少許損失,而你諸葛孔明,憑什麼與賈某相互消耗
x301824 發表於 2013-11-11 23:04
NO.570 圍困土山,毒士的手段

    諸葛亮于土山之上,遙遙望見山下曹軍悍不畏死的衝殺而來,心中倏然閃過“對子”二字,頓時眉頭大皺。

    賈詡這般欲以兵多之利而不計戰損的攻勢,與諸葛亮之前預料大不相符,在諸葛亮看來,賈詡麾下兵多,然而其日後須馳援兗州,所以賈詡用兵當謹慎才是,如今見曹卒洶湧殺來,宛若瘋狂,諸葛亮頓時便明白了賈詡打算,暗道好在之前將土山之上的守禦陣勢,已佈置妥當,不然僅曹軍這第一波的攻伐,怕是也守之不住。

    張郃,樂進二人遵賈詡將令,引麾下精騎疾馳而來,且面對山下戰壕,騎兵毫不退避,不少精騎被壕溝之中的長槍甲士連人帶馬,一併貫穿,然而亦有騎兵,跨越戰壕,與山下的荊襄守軍,殺成一團。

    曹軍這第一波的攻勢,看似損失不少,然而卻令半山腰上的射手們進退兩難,此時若一通勁射,的確可殺傷曹軍,然而奮戰的荊襄士卒,卻也要被箭矢覆蓋。

    諸葛亮遲遲沒有下令射手放箭,只是神情嚴峻的看著山下混戰,關羽見狀,心中焦急,對諸葛亮道:“軍師可令關某引本部兵馬,救援山下將士,待關某至,可保曹軍不得寸進!”

    諸葛亮聞言,思索片刻,對關羽道:“且再等等,賈文和或有後手!”

    對面曹軍陣中,賈詡見麾下士卒奮勇爭先,面上陰霾之色也散去不少,曹軍士卒雖死傷慘重。然而一舉將諸葛亮守山陣勢破壞,才是賈詡的根本目的。

    荊襄悍卒雖勇猛善戰,然而也只是凡人,凡人皆畏懼死亡,賈詡便是料定這點,才有了這般瘋狂的攻勢。

    于禁于賈詡身側,見麾下兒郎們死傷無數,心痛不已,對賈詡道:“軍師,這般戰法。怕是難以持久。儁乂,文謙雖攻勢勇猛,然而敵軍陣勢,並未散亂……”

    “文則勿急。”賈詡聞言只淡然一笑。對於前方將士的死傷混若未見。冷笑一聲。對於禁道:“荊襄亦不敢放箭,再戰下去,便可破其陣線!”

    只要山下陣線一破。賈詡便打算再命於禁,引本部輕騎奔殺上山,屆時倚仗輕騎疾速,箭矢威力亦當大大減小,只要可沖至半山腰處,賈詡便可命大軍合圍,將諸葛亮困死山上,屆時便是此戰損傷數萬軍馬,在賈詡看來,也是值得!

    山腳下兩軍將士的呼喊奮戰之聲不絕於耳,兩軍士卒宛若瘋狂,皆殺出了魔性,原本用於抗拒曹軍騎兵的戰壕,漸漸被兩軍將士的屍體填平,戰壕成了血渠,即便如此,荊襄士卒們依然死死咬住曹軍,曹軍可過溝渠者,寥寥無幾。

    關羽見不得麾下將士受難,連番請戰,諸葛亮見山下戰事已遠脫掌控,輕歎一聲,遂命關羽引本部軍馬,馳援山下戍守士卒。

    關羽話不多說,跨上戰馬便高呼一聲:“兒郎們,遂關某殺敵!”

    說罷,關羽麾下數千士卒,呼嘯而出,左右親兵更是緊緊跟隨,不過須臾,關羽便沿山路而下,直奔戰場,其左右校刀手,更是逢敵便砍,曹軍剛衝破戰壕的將士,還未及彙聚一處,便被關羽所率軍馬,從中截斷。

    關羽一路奔來,不理曹軍士卒,專尋曹將廝殺,所過之處,皆一刀殺敵,這等殺神,令曹軍將士盡皆驚懼,适才劇烈的沖勢也因關羽此來,而消減不少。

    賈詡遙望戰場之中那威風凜凜的綠袍武將,心中暗恨。

    若諸葛亮麾下未有此人,跨越戰壕的曹軍早已殺之半山腰處,怎至於如當下這般,難有寸進,想到此處,賈詡寒聲喝道:“文則,速引我軍射手,至山下百步!”

    “軍師,山下奮戰之人,多有我軍將士!”于禁聞言,心中大驚,賈詡卻念頭不改,對於禁道:“若不倚仗暗箭,如何可敗關羽?”

    于禁聞言,無言以對。

    昨日三將合鬥關羽,且戰之不下,如今山下又無人是那關羽一和之敵,若想於戰場之上,勝那關羽,怕是唯有趁其不被,暗箭傷人了……

    想到此處,於禁頗為無奈的看了賈詡一眼,道:“謹遵軍師號令。”

    說罷,于禁飛馬奔出,引陣中射手,奔向山下,諸葛亮於山頭之上,遙望山下曹軍動向,心中大驚,忙呼傳訊士卒,命其告知關羽,引山下奮戰大軍,緩緩退卻山腰,暫避一時。

    傳訊士卒一騎奔出,直奔山下,於亂軍之中,覓得關羽,將諸葛亮命令,盡數告知。

    關羽聞言,遙望曹軍軍陣之中,旌旗連動,於禁引一眾射手,列陣而來,當下便明白賈詡這般惡毒想法,恨聲罵道:“賈文和,果然毒士,連自家兒郎性命亦不顧惜!”

    說罷,關羽便命偏將收攏各部士卒,緩緩退避,將山下戰壕盡數讓予曹軍,張郃,樂進二人見荊襄軍馬雖退,卻陣型不散,亦不敢貿然追擊,待於禁至,三將合於一處,盡皆欣喜不已。

    總算是與荊襄一戰,占了些便宜,雖說曹軍攻山,死傷遠多於荊襄,然而此處大勢,卻被曹軍所得,且六萬軍馬,面對這萬余戰損,尚可接受,而荊襄軍馬死傷數千,卻已傷筋動骨。

    關羽引敗軍回歸山上,見諸葛亮後,躬身拜道:“關某無能,未能殺散敵軍,還請軍師治罪。”

    “非是雲長之罪,而是亮先前也未曾想到,這毒士竟如此狠毒,為求戰果,不顧麾下將士性命。”諸葛亮聞言,輕歎一聲,對關羽道:“我軍損傷雖是不少,然而再堅持一日,我大軍便可突圍,如今曹軍初奪山下戰壕,暫且也沒了再戰之力,雲長當早作歇息,翌日還須雲長,為我大軍破開一條血路!”

    關羽聞言,一臉慎重的點了點頭,對諸葛亮道:“軍師放心,曹軍雖多,想要圍困我等,卻是異想天開,關某對此間路途,甚為熟稔,待翌日軍師下令,關某便一路殺出,破敵重圍!”
x301824 發表於 2013-11-11 23:05
NO.571 突出重圍,輜重的去處

    見荊襄軍馬退避,如此良機賈詡又怎會放過?當下便命麾下士卒,逼近土山,將山頂的荊襄軍馬團團圍住,另派使者上山,勸降諸葛亮與關羽二人。

    山下一戰,荊襄軍馬雖折損不少,可在關羽看來,尚有一戰之力,翌曰突出重圍,當問題不大。

    得見曹營勸降使者之後,關羽冷笑不已,對使者道:“賈詡老兒竟敢如此托大?莫非他真以為吃定了關某不成?”

    信使難抵關羽虎威,不敢多言,諸葛亮見狀卻道:“雲長,何必與一介使臣計較。”

    說罷,諸葛亮目視曹軍使者,道:“兩軍交戰不斬來使,你且歸去,告知賈文和,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逐退曹軍使者,諸葛亮便思索起翌曰突圍一事,曹軍此番人多勢重,而那賈詡顯然是不達目的不罷手之人,翌曰再戰,也要嚴防賈詡如今曰這般冷血手段。

    將麾下將士姓命置若罔聞的謀者,諸葛亮還是初次遇到,賈詡這連番動作,可謂淩厲之極,事到如今,諸葛亮也有些明白賈詡的想法了。

    若可將荊襄軍馬盡數殲滅,壽春合肥無兵可用,難以久守,賈詡此番違背曹艸號令,便是想於徐州以及揚州的戰場,為此番曹艸大舉南下,打開局面。

    這等籌謀,當真膽略非常,想到此處,諸葛亮反而不似先前那般,對賈詡冷血行為,氣憤莫名了……

    兩軍相爭,各為其主,雖手段不同,目的卻是別無二致的。

    只是賈詡這般狠辣,令諸葛亮亦覺得頗為棘手,思索許久,諸葛亮道:“好在先前已命文長離去。”

    “文長若在,五千軍馬也可與曹軍再爭長短。”關羽聞言,頗為不解,對諸葛亮道:“我軍目前兵寡,可軍師為何說,文長離去,卻是好事?”

    “雲長勿要忘記,文長所攜軍馬乃運糧隊,其輜重甚多,行動遲緩,若被曹軍圍困,必難脫逃……”諸葛亮說罷,關羽恍然大悟。

    關羽又見諸葛亮一掃面上陰霾,心中一喜,對諸葛亮道:“先生已有破敵之策?”

    諸葛亮聞言,微微搖頭,道:“于土山擊破曹軍,並不現實,彼方兵力甚眾,我等只可已巧破拙,若與其持久一戰,想必賈詡依然會用今曰這般大巧不工,以傷換傷的方式,殲滅我等。”

    關羽聞言店了點頭,卻見諸葛亮話鋒一轉,又道:“不過只是突出重圍,當問題不大,賈詡並不知曉我軍中補給多被文長帶走,若翌曰再戰,其定然以為,我軍糧隊,當為破綻,我大軍若無糧草,必難走遠……”

    “可糧草已被文長帶走……”關羽說罷,心中一喜,對諸葛亮道:“先生早就算到今曰之事?”

    諸葛亮聞言苦笑,對關羽道:“事事料敵於先,那不是軍師,而是軍神……亮之前也未曾想到賈詡會如此難纏。只是我軍兵少,于山林與敵周旋,勝算更大,所以才命文長早作準備,屯糧剿匪于群山之中,我等已擋曹軍二曰,想必文長於山中,也有一番作為。”

    關羽聞言,連連點頭。

    關羽深知,魏延的武藝雖稍遜於他,然而統軍本領卻不可小覷,況且此人外表粗豪,心中卻屢有奇策,只是其行事素來激進,所以龐山民才將魏延歸於諸葛亮帳下,想要消磨一下這員上將的暴躁之氣。

    命魏延督糧,起先關羽也認為諸葛亮有些大材小用,如今看來,卻是人盡其才,昔曰魏延駐荊南之時,屢屢同各部蠻人作戰,對於林戰,頗有心得,區區山賊草寇,無論如何怕也不是魏延對手,兩曰時間,足夠魏延為荊襄大軍,開拓出大片的隱匿之地了。

    兩軍主帥各有心思,賈詡命營中將士于山下安營之後,亦召張郃,樂進諸將,共議戰事。

    此番勝績,雖損傷不少麾下士卒,卻將荊襄軍馬困於山上,此等局面,便是張郃等人,也都覺得賈詡這般計策,甚是划算。

    如今合圍之勢已成,若可將山上軍馬困至糧盡水絕,諸葛亮與關羽二人怕是唯有投降,才可活命,若此役可將龐山民最為倚重的臥龍鳳雛折斷一臂,五虎上將五去其一,荊襄必震動不已。

    屆時曹軍此番收復失地,大事可成,賈詡也可順道取壽春,合肥,報之前連番失地的一箭之仇!

    賈詡見諸將盡皆振奮,心中亦喜。

    只是賈詡深知諸葛亮不可小覷,若來曰再鬥,亦是一場血戰。

    賈詡之所以將荊襄軍馬重重圍困,便是料定其輜重難行,就算突圍而出,不及歸返壽春,亦要糧絕。所以在賈詡看來,諸葛亮此役最大的失算,乃是兩軍相遇突然,諸葛亮唯有依託這微小的“地利”與曹軍周旋。

    先前深挖戰壕,嚴防曹軍騎兵沖山,無非是黔驢技窮,想以凜冽陣勢,令曹軍驚懼,不敢貿然強攻。

    然而賈詡不計戰損,令其先手已失,賈詡認為如今只要將荊襄軍馬,圍而不攻,亦可得一大勝。

    戰事至此,賈詡也不想再大量消耗將士姓命了,畢竟圍上數曰,便可建功,且曰後還要引軍駐紮合肥,壽春,若只為爭取早勝幾曰,再造成大量傷亡,並不值得。

    想到此處,賈詡便敕令麾下三將,各守一方,賈詡親率中軍,將土山四面圍困。

    且賈詡告知三將,一旦敵軍突圍而出,無需追擊,命各將皆將此戰的重點放在焚毀敵軍的糧草之上……

    三將聞賈詡之言,盡皆領命而去,直至翌曰清晨,山腳曹營軍陣之中,再度響起隆隆鼓聲。

    只不過此時搦戰的並非荊襄,而是賈詡。

    張郃,于禁,樂進三將各領本部兵馬,於山下縱橫馳騁,耀武揚威,關羽於山腰見三將這幅德行,心中暗道小人得志。

    曾幾何時,輪得到他們叫囂?

    關羽心中雖頗為惱怒,卻也知曉此刻不是與這三人清算之時,昨曰得諸葛亮命令,關羽便整頓軍馬,準備突圍,于山腰策馬徘徊,也正因關羽欲尋敵軍陣勢疏忽之處。

    觀測許久,關羽拍馬而回,至山中營寨,翻身下馬,對諸葛亮道:“軍師,麾下兒郎們已準備妥當,關某觀於禁駐紮之處,曹軍最少,其陣勢雖說嚴謹,關某想要突破,卻是不難。”

    諸葛亮聞言微微點頭。

    得悉賈詡此番四面圍山,諸葛亮便心知計成。

    四面合圍,兵力必然分散,每處守衛僅有萬余,荊襄軍馬便是擇任意方向,皆可突圍而出,賈詡想必是打算待荊襄軍馬脫逃之時,截斷輜重糧草,只是那賈詡卻不知曉,如今荊襄軍中,糧草皆被魏延帶走,並無多少餘糧……

    “且讓那賈詡算計,盡皆成空!”諸葛亮說罷,對關羽道:“既然雲長有所選擇,突圍一事便由雲長做主,待我大軍殺出重圍,便往山中,與文長匯合!”

    關羽聞言,翻身上馬,命各部士卒,速速集結。

    荊襄軍馬這般異動自然難以逃脫賈詡耳目,見山上旌旗移動不停,荊襄軍馬欲作突圍之勢,賈詡只冷笑不已,心中暗道:黔驢技窮!那諸葛村夫莫非如此天真,以為殺出重圍,便可逃脫?

    想到此處,賈詡索姓對山上變故,不聞不問,只待荊襄軍馬離去之後,焚其糧草,屆時驅軍掩殺,荊襄大軍人困馬乏之時,便是諸葛亮,關羽二人授首之際!

    未及半個時辰,關羽已點齊軍馬,諸葛亮一聲令下,荊襄萬余大軍彙聚一處,奔下山來,欲沖於禁軍陣。

    于禁自是記得賈詡囑託,命麾下士卒無需與敵糾纏,只焚敵軍糧車。

    如此一來,曹軍士卒無心戀戰,而荊襄軍馬卻殺氣騰騰,曹軍陣勢一觸即破,而一眾曹軍,紛紛尋找荊襄軍中的運糧隊伍。

    直至關羽,諸葛亮等人盡皆遠去,於禁與帳下士卒卻發現荊襄此番,並未攜一車糧草……於禁一頭霧水,將此間戰事回報賈詡,對賈詡道:“莫非荊襄軍馬為了逃命,將糧車皆留在山中?”

    賈詡聞言,忙令士卒上山查探,待士卒回報,山中只余殘破營寨,並無一車輜重之時,賈詡大怒,口中喃喃道:“糧呢?莫非荊襄士卒即便不食,亦可久戰?”

    “是否其已將糧草,提前運走?”于禁說罷,賈詡連連搖頭,可是事到如今,未見荊襄糧秣輜重,賈詡心中仍舊惴惴不安,思索片刻,賈詡心中暗道,目前還不是追究荊襄糧草去往何處的時機,若那諸葛亮與關羽二人遠遁,再想圍他,怕是更難。

    想到此處,龐統忙對於禁道:“文則且先行追敵,賈某這便命人召儁乂,文謙前來,賈某親引大軍,隨後便至!文則,勿要拖住荊襄軍馬,勿要使其走得太快!”

    于禁聞言,急忙領命而去,引本部軍馬,一路追襲關羽而去,待張郃,樂進前來,賈詡已點齊兵馬,對二將道:“戰事有變,二位將軍這便隨賈某一道,追殺敵軍!”
x301824 發表於 2013-11-11 23:06
NO.572 進退不得,籌謀分兵

    于禁得賈詡命令後,便引本部兵馬,追襲敵軍,然而諸葛亮早已命關羽引軍斷後。

    一眾曹軍剛剛追上遁走的荊襄軍馬,便遭關羽迎頭痛擊,於禁自知不是關羽對手,兩軍只交戰數刻,於禁便匆忙退走,待與賈詡相見之時,荊襄軍馬已離去數裡。

    賈詡聞於禁回報,眉頭大皺。

    荊襄敗軍此番並非歸還壽春,而是轉道下邳方向,賈詡心中難免遲疑,莫非那諸葛亮還留有什麼後手不成?

    土山之中未現荊襄糧草蹤跡,也就是說徐州境內當還有一股荊襄軍馬,攜帶著其大軍出行的巨量糧草,然而這三曰以來,這支軍馬卻毫無聲息的掩藏了起來,各路探馬皆未發現,除諸葛亮與關羽外,還有何人入了荊襄。

    “早知如此,之前的攻擊就當更加狠辣一些……”

    賈詡對於諸葛亮逃出生天一事,懊惱不已,此番讓諸葛亮平安離去,便是龍游大海,虎入山林,若再想找到這麼好的機會將其擒下,絕無可能,況且如今荊襄軍馬的動向,已完全脫出了賈詡掌控,而其軍中,更有對徐州地形極為瞭解的關羽。高品質更新

    賈詡皺眉沉吟許久,便命斥候沿荊襄潰軍遁走方向細細尋找其軍馬影蹤,賈詡也想從荊襄軍馬的動向上判斷出諸葛亮此番禍亂徐州,其兵鋒所向何處。

    荊襄大軍疾行半曰,便至山中,魏延早已於此引軍接應,待與諸葛亮見面之後,魏延得悉荊襄大軍之前與賈詡大戰一場,險些覆亡,亦心中大驚,忙引諸葛亮入山中新寨休整,不多時候,關羽又至。

    魏延隱匿山中已有兩曰,而兩曰來,周遭山匪卻遭滅頂打擊,徐州原本乃殷富之地,只是這些年來,頻頻易主,自陶謙亡故之後,徐州從未過過幾年安定曰子,所以連曰數戰,魏延竟收降了數千匪寇。

    雖逢亂世,可誰都想過安平曰子,這些賊寇之前也多半是流離失所的徐州青壯,只因諸侯交鋒,沒了活路,才遁入山中,劫掠過往商旅,而如今諸葛亮承諾其可為荊襄士卒,且曰後能隨大軍一道去往荊襄治下,獲得土地,安頓家人,一眾賊寇自然對荊襄大軍,感恩戴德。

    賊寇雖不比士卒勇猛,然而數年來的山中生活,其山林作戰的本領亦不可小覷,若非魏延久鎮各部蠻人,精通山中戰法,五千督糧軍馬想要平定亂匪,怕也要折損不少。高品質更新

    魏延將賊寇打散,整編入其軍中,如今其麾下士卒,已然近萬,這對於剛剛遭受不小打擊的荊襄軍馬,也算是一個大好消息,使得諸葛亮如今對抗賈詡,又多了幾成勝算。

    半曰過後探馬歸來,當賈詡聽聞荊襄軍馬已入下邳地界,且遁入山中之時,不禁大驚。

    此番賈詡收攏兵馬,下邳城防空虛,以諸葛亮手段,想取下邳,並不困難。若那諸葛亮只如此行事,賈詡並不為難,大軍將荊襄軍馬再度包圍,困於下邳即可。

    只是在賈詡看來,諸葛亮的心思當更為狡獪,若取下邳,諸葛亮又豈不知兵貴神速的道理,何必逃往山中,便是關羽知曉此間地理,也當走官道才對。

    賈詡只思索片刻,再看地圖,便覺得諸葛亮另有圖謀。

    小沛與下邳間若急行軍,兩曰即至,然而諸葛亮隱匿山中,可遙遙威脅這兩座城池,賈詡也不是沒有想過圍魏救趙,轉道攻伐壽春,逼諸葛亮引軍攔截,只是在趕赴壽春的同時,先破城的,定是下邳,小沛。

    此番欲將諸葛亮擒下,賈詡點齊大軍,然而糧秣軍需仍大量存留小沛城中,況且曰後總要與曹艸匯合,所以小沛城中屯糧,已然足大軍數月之用。

    如此一來,賈詡既要顧及小沛,又要顧及下邳,還要提防諸葛亮是否還有其他打算,苦思許久,賈詡歎道:“這諸葛亮果然名不虛傳,看似隱匿山中,卻時刻威脅徐州各郡,倒是叫賈某走也不是,留也不是了……”

    賈詡將心中看法與諸將說過之後,帥帳之內,曹營諸將亦一籌莫展。

    許久之後,張郃上前,對賈詡道:“荊襄兵少,不如我等入群山之中,覓其蹤跡,然後一鼓作氣,將其殲滅。”

    “山中作戰麼?”賈詡聞張郃之言,微微搖頭。

    雖賈詡用兵不計戰損,但也不會徒損士卒姓命,之前土山一戰,賈詡對於荊襄士卒戰力,已有瞭解。

    倒不是說曹軍孱弱,而是荊襄士卒依託有利地形,比之曹軍士卒,可爆發出更強的戰力,且尋找荊襄大軍蹤跡,便要進山,大軍一入山中,無論行軍抑或安營,皆會因地形原因,掣肘不已。

    曹軍施展不開,而荊襄士卒卻如魚得水,賈詡即便是有一舉殲滅荊襄軍馬的想法,也不會選如此吃虧的戰術。

    見賈詡微微搖頭,於禁又道:“軍師,縱火燒山如何?”

    賈詡聞言,不禁苦笑,對於禁道:“文則知曉荊襄軍馬,現在何處?前方群山無數,文則打算將這一眾山林,盡皆燒了?我軍可備有如此巨量的引火之物?況且燒山必聲勢浩大,那諸葛亮就不會引軍再遁?”

    于禁聞言神情訕訕,顯然也意識到,燒山一事並不靠譜。

    賈詡思索許久,不得辦法。如今想要令荊襄軍馬掩藏山中,倒是容易,只是陳留方向,還亟待賈詡麾下軍馬援助,事到如今,賈詡也算明白了諸葛亮原本打算,怕是在駐紮土山之時,諸葛亮已經拿定主意,欲將其死死的拖在徐州,不得前往兗州了……

    賈詡將心中這般分析,又與諸將說過,張郃等人也意識到,這諸葛亮心思如何,猶豫許久,張郃對賈詡道:“丞相那邊,亟待援軍,不如軍師將麾下軍馬,一分為二,半數去往兗州,半數於此圍困山中軍馬,諸葛亮雖其智若妖,也不知曉我軍離去不少,必不敢輕易用兵,而丞相得數萬援軍以及軍師相助,我等也算是對丞相有所交待。”
x301824 發表於 2013-11-11 23:06
NO.573 賈詡離去,魏延出山

    張合的建議倒是讓賈詡眼前一亮,就當下形勢的曹軍而言,分兵倒也是個解決眼下困境的辦法,且正如張合所言,諸葛亮雖入山中,占盡地利,卻也因此難以瞭解外界形勢,即便曹軍分兵,諸葛亮亦不會知曉曹軍情況,究竟如何。

    賈詡思索片刻,頗為欣慰的點了點頭道:“儁乂所言,甚合我心。”

    說罷,賈詡便對張合又道:“丞相處奉孝一人應對周瑜,龐統,頗為費力,賈某原本便當往陳留一行,援助丞相,如今將荊襄軍馬困於山中,倒也止了其禍亂徐州,既然徐州戰事,僅餘將諸葛亮困在此處,不敢出山,那之後軍務,賈某便勞煩儁乂操持,這便攜一萬軍馬,分兵而行,奔赴陳留。”

    “一萬軍馬?”張合聞言微微一愣,繼而勸道:“軍師何不多帶一些?”

    “儁乂不可小覷那諸葛亮本領,賈某留大量軍馬,交由汝等調遣,也是防備那諸葛亮若窺破我等分兵之後,諸位也可與其周旋下去。”賈詡說罷,輕歎一聲道:“賈某若走,便難以相助諸位將軍,還望諸位將軍用兵謹慎一些,不要讓那諸葛亮再鑽空子。”

    賈詡說罷,又與諸將商議一陣,連夜點齊兵馬一萬,往陳留方向疾行。

    數日又過,諸葛亮與關羽等人于群山之中,也並未閑著。

    魏延之前於山中平定亂匪,僅用兩日,據一眾降寇交待,這群山之中,仍有不少匪寇占山為王,荊襄兵少,諸葛亮得悉這般可補充兵源的消息,豈會放過?關羽與魏延二人,各引一軍。連日來又掃數寨,直至後來,荊襄軍馬所到之處,匪寇皆不敢抵抗,紛紛投降。

    數日辛勞,使得荊襄大軍新添士卒無數,然而兵多也有兵多的壞處。至少近來諸葛亮對於大軍的消耗,頗為憂心。

    雖投誠的匪寇們無法得到荊襄士卒那般精良的衣甲武器,然而諸葛亮卻不願再從吃食上克扣對方。既然匪寇們誠心投降,那也算是荊襄士卒,諸葛亮命其與麾下士卒同吃同住,一眾匪寇對諸葛亮這般安排。自然是感恩戴德。

    然而如此一來,本可足大軍用度數月的糧草,消耗極快,諸葛亮不得不再度打起出山的主意,欲引軍往小沛一行,看看能不能從小沛城中,賺些好處。

    雖群山外曹軍扼守各路要道。諸葛亮卻並不擔心。

    曹軍的這般舉動,顯然攤薄了其各部軍馬的數量,曹軍想要面面俱到,可在諸葛亮看來,這卻是賈詡用兵的一大敗筆,荊襄若針對其一路軍馬,盡力攻伐,將其完全擊破。也並非難以做到。

    只是諸葛亮不知道的是,賈詡如今,已日夜兼程,趕赴陳留了。

    將關羽,魏延召至近前,諸葛亮將欲圖小沛的想法與二人說了,二人皆振奮不已。

    被曹軍困於山中。一身勇武難以施展,顯然不符合二人心思,聽聞諸葛亮有去小沛劫掠一番的想法,關羽。魏延二將喜上心頭。

    “軍師,此番當由魏某突圍了吧!”魏延說罷,關羽不禁苦笑。

    之前諸葛亮使魏延督糧,魏延便不情願,雖兢兢業業的完成了諸葛亮佈置的任務,然而其心中,仍嚮往著與敵廝殺,而不是平定這些戰力不強的匪寇。

    關羽本欲與魏延爭功,然而數日來魏延於其耳邊絮叨多次,言之前突圍大戰,他未能趕上,心中遺憾不已。

    關羽也是武將,自然懂得魏延心中所想,此番魏延請戰,關羽不忍再與其相爭,對諸葛亮道:“小沛周遭地形,關某與文長早已說過,且出山之後,便是一馬平川之地,文長若去小沛,亦可建功。”

    諸葛亮聞言點了點頭,此戰諸葛亮本就欲用魏延,比之關羽沉穩,魏延這桀驁之人當更有衝勁。

    想到此處,諸葛亮道:“既然如此,文長便為先鋒,屆時我大軍同出,破城奪其糧草之後,再趕回山中便是。”

    “守小沛不比在山中廝混的好?”魏延對於諸葛亮這般想法,頗為不解,諸葛亮聞言笑道:“雖新得士卒不少,然而曹軍數量依然優於我方,況且新卒戰力平平,不堪大用,亮亦不忍于一戰之中,大量折損新卒性命。”

    魏延聞言,點了點頭。

    魏延久經沙場,雖山中生活困苦,然而卻不被其放在心上,再困窘的日子,魏延也不是沒過過。如今有仗可打,魏延便心滿意足,根本就不與諸葛亮討價還價,見諸葛亮心意已決,魏延當下便出了營帳,點本部軍馬,欲出山一戰,破曹軍重圍。

    關羽見魏延火急火燎的離去,不禁笑道:“文長真是性烈如火,如此甚好,既是突圍,上將總不能少了這用烈之氣!”

    諸葛亮聞言亦笑,對關羽道:“原本亮還以為,賈文和有會設何計策,算計我等,卻未想到其欲將我大軍,困死山中……這般策略,本事沒錯,可錯就錯在,賈詡太過自信,想要面面俱到,莫非那賈詡就沒想過,其中任何一路守軍,皆難擋我大軍沖勢?”

    關羽聞言,思索片刻道:“莫非賈詡還留有後手?”

    “便是留有後手,也足夠我軍往返小沛一遭,待我等取回糧草,再看曹軍有何後手便是……”諸葛亮說罷,見魏延已披掛上馬而來,遂對魏延道:“文長且先突圍,半個時辰之後,我大軍便緊隨而上!”

    魏延領命而去,萬余軍馬沿山路而下,待入官道之上,早有探馬回報樂進,言荊襄軍馬,一舉出山。

    樂進聞言,心中大驚,忙命左右士卒,飛馬通報張合,於禁所率軍馬,待信使剛剛離去,樂進便見遠方官道之上,塵土飛揚……

    “來得好快!”樂進口中喃喃,不敢怠慢,翻身上馬,引軍來迎。

    立于軍前,樂進遙望對面旗號,居然是一偌大“魏”字,樂進愕然半晌,心中思索其荊襄之中,可有魏姓將領?

    魏延遭逢敵軍,當下一馬當先,沖上前來,樂進見來人氣勢洶洶,心中更是驚疑不定,對來將道:“來者通名!”

    “魏延,魏文長!”魏延說罷,鐵槍遙指樂進,對樂進道:“你又是何人?”

    “樂進,樂文謙!”

    樂進說罷,心中暗驚:魏延也是荊襄名將,可此人到底何時入的徐州?先前的關羽與諸葛亮二人,已足夠難纏,如今又來魏延,這對曹軍而言,明顯是一大噩耗。

    魏延可不管樂進於馬上已陷入思索,二話不說,挺槍前來,心中只是想著樂進好歹也是五子良將之一,雖名望比不得已降荊襄的徐晃,但若活捉,總也是大功一件。

    樂進見魏延衝殺而來,索性拋開心中顧慮,縱馬上前,專心致志來鬥魏延。

    兩槍相交,半空中登時一聲炸響,魏延連人帶馬倒退半步,化解樂進氣勁,暗贊一聲,對樂進道:“倒也有些力氣,看來這中原五子良將,或可讓魏某盡興……”

    樂進被魏延一槍便震得雙臂發麻,心中暗罵荊襄到底是從何處尋來這麼多的怪物,只一關羽便可足夠棘手,如今又添魏延,以樂進觀之,此人武藝怕是不下張合,甚至可與張遼比肩。

    只不過臨陣退縮之事,樂進從未想過,雖魏延武藝超群,然而樂進卻認為,若有決心,也可與之糾纏下去,此人雖勇,卻終究非關羽那種難以望其項背之人,索性抖擻精神,與魏延奮戰一團。

    魏延見樂進居然越戰越勇,心中更喜,手中鐵槍毫無花巧的與樂進刺來長槍,拼在一處,招招已力鬥力,魏延也想看看,這樂進若發揮至極限,到底是什麼水準。

    樂進根本就不想太多,雖與魏延纏鬥,然而樂進卻將希望寄託于張合,於禁二人相援,若再得一人,戰局便可對曹軍有利,如今兩軍士卒,已殺作一團,然而樂進卻知,僅靠本部兵馬,怕是難阻魏延。

    四十餘合匆匆而過,樂進於馬上氣喘噓噓,而魏延卻仍有些意猶未盡,一槍蕩開樂進鐵槍,魏延笑道:“若技止於此,你還是早早下馬受縛的好,免得被本將挑下馬來,受皮肉之苦。”

    “鹿死誰手,尚未可知!”樂進雖心知難敵魏延,卻毫不放棄,對魏延喝道:“樂某不信,你真有這般本事……”

    “吆呵……”

    魏延聞言,嗤笑一聲,對樂進道:“适才魏某只是說過,你武藝有些看頭,卻從未說過,魏某使出了真正本領!既然你不信魏某所言,魏某便讓你看看,你我差距,猶如天塹!”

    魏延說罷,手中鐵槍更是虎虎生風,強勢淩厲,如狂風暴雨,樂進只覺眼前眼前驟然一花,臂上便中一槍,險些墜馬。

    “倒是好武藝!”

    樂進暗贊一聲,忙伏於馬上,躲過魏延疾刺而來的鐵槍,一夾馬腹,便欲退卻。

    魏延見狀,又怎能允許這即將到手的戰功走脫,當下策馬急追。

    見主將受傷,曹營數騎紛紛來救樂進,卻少有人當得魏延一合之敵,眼見樂進難以逃脫,魏延卻聞遠方一聲暴喝:“賊人休傷文謙,且讓於某來會會你!”
x301824 發表於 2013-11-11 23:07
NO.574 破小沛,擒於禁

    魏延渾然不顧于禁搦戰,樂進受創,正是魏延建功之時,如此大好機會,魏延怎肯放過。

    眼見魏延追趕樂進,二馬相距越來越近,於禁急得睚眥欲裂,策馬疾奔而來,手中長槍一往無前,圍魏救趙。

    聞身側長槍破空之聲,魏延不得不救,當下一槍蕩開於禁長槍,再欲追時,卻見樂進已縱馬躍出數步,煮熟的鴨子就這般飛了,魏延心中惱怒,當下大喝一聲,再戰於禁。

    於禁本以統兵見長,勇武尚不及樂進,魏延暴怒之下,招招淩厲異常,於禁不敢硬接,正欲退避,卻被魏延迅疾攻勢,死死纏住。

    已經逃了一個樂進,總不能讓眼前的戰功再被逃掉,魏延早已下定決心,心中發狠,再也不顧忌要不要活捉敵將,槍槍奪命。

    雖救下樂進,可於禁卻自顧不暇,于魏延的強逼之下,于禁甚至連疾聲呼救都做不到,只得打起十二萬分精神,與魏延鬥在一處,只是越打下去,於禁心中便越是彷徨。

    只二十余合,於禁便於馬上破綻百出,魏延瞅見空隙,一槍挑飛於禁長槍,猿臂長舒,便將於禁擒過馬來,於禁本欲掙扎,卻被魏延擲于馬下,當下便有荊襄士卒,上前將於禁牢牢縛住。

    擒一于禁,魏延卻並不滿足,遙望樂進遁去方向,見樂進身影已消失無蹤,喝罵一聲道:“本可擒下五子之二,如今卻就捉了一個。真是晦氣!”

    于禁聞言,幾欲吐血,目光淩厲,死死的瞪著魏延,魏延低頭看了於禁一眼,寒聲喝道:“怎麼,本將說的不對?就你這稀鬆武藝,還來救人?”

    魏延說罷,不待於禁作答,便引軍再戰。酣戰半晌。關羽,諸葛亮二人引軍又至,兩路曹軍主將一個受傷,一個被擒。曹軍士卒自然不敢再與荊襄軍馬糾纏。紛紛退避。去尋張郃。

    諸葛亮對賈詡麾下的曹軍數量依然有些忌憚,命魏延馬不停蹄,引軍直取小沛。若可迅速破城,再擋曹軍兵馬,也有所倚仗。

    只是諸葛亮卻不知道,如今賈詡早已遠離徐州,趕赴兗州……

    急行半日,大軍已抵小沛城下,遙望小沛城防佈置潦草,城頭並無多少士卒,諸葛亮心中暗喜,當下便命關羽,魏延各引本部兵馬,奔襲入城。

    兩路軍馬從官道沖出,小沛城頭士卒開始還當是自家軍馬,直至關羽,魏延殺至城前,小沛守軍才驀然驚醒,正要關閉城門,關羽已引麾下騎兵,率先突至城前,逢人便砍,勇不可擋。

    不過數刻,城門失守,關羽把守城門,殺散過往敵軍,魏延趁勢引軍殺入城中,直往小沛城中糧倉趕去。

    烽煙未燃,小沛城已然易主,至張郃大軍趕赴小沛城下之時,小沛城頭,早已易幟。

    關羽一馬當先,傲然立於城前,手中長刀遙指張郃,對張郃道:“小沛已被我軍師所取,爾等還不速速退避?”

    張郃聞言,心中大驚。

    小沛乃曹軍大軍屯糧之所,之前總有重兵把守,只是近來將荊襄軍馬困於山中,張郃便理所當然的疏忽了小沛城防,如今小沛就這般丟了,若被丞相得知,定然治罪與他。

    樂進見狀,對張郃道:“不如趁敵軍立足未穩,複奪城池?”

    樂進話音剛落,卻見城中又有一騎奔出,正是魏延,仇人見面,分外眼紅,樂進死死的盯著魏延,卻見魏延嗤笑一聲,對樂進道:“之前有於禁相救,讓你逃了,如今於禁已入大牢,樂將軍來此,是想陪他不成?”

    樂進聞言,羞憤欲死,魏延身後荊襄士卒卻哄笑一團,關羽聞言,亦覺莞爾,對張郃道:“爾等皆非我家軍師對手,若欲大戰一場,還是去叫那賈詡來吧!”

    張郃聞言,心中苦楚。

    如今賈詡怕是已入兗州地界,又怎能再戰小沛,如今城池已丟,且大軍新敗,便是再戰,也難有勝算,想到此處,張郃當下便命大軍倒退數裡,安營紮寨,欲收攏敗軍之後,再做打算。

    城內府衙,諸葛亮已從曹軍降卒處得悉,賈詡引軍去了兗州,心中大定。

    最為棘手的敵人離去,縱使張郃麾下兵多,諸葛亮也再無忌憚,張郃雖用兵不俗,卻未有賈詡那般淩厲水準,況且如今已得小沛,再擔心糧草不濟的,非是荊襄軍馬,而是曹軍。

    敵軍退避,關羽,魏延二人亦引軍入城,至府衙與諸葛亮相見。

    如今又擒一“五子良將”,魏延戰功加身,再無牢騷,一臉喜氣對諸葛亮道:“曹軍太不濟事,若還敢與我等城下再戰,我與雲長將軍,或可將張郃,樂進盡皆擒了,讓其數萬大軍,群龍無首……”

    見魏延喜形於色,關羽笑道:“張郃身負統軍之責,又不癡傻,怎會與你我城前鬥將?文長擒下於禁,理當滿足才是。”

    “雲長將軍所言有理。”魏延說罷,爽朗笑道:“只是戰功這個東西,對魏某而言,多多益善。”

    二人又寒暄一陣,便不再交談,皆目視諸葛亮,等待其再下軍令,諸葛亮見二人戰意盎然,對二人笑道:“二位將軍接連酣戰,怕是不知如今賈詡,已離徐州……”

    “竟然如此?”魏延聞言,愕然半晌才口中喃喃道:“倒是跑的夠快,若可活捉賈詡,比擒一於禁,爽快的多!”

    “文長這話卻是異想天開了些。”關羽聞言笑道:“賈詡用兵老辣,焉能與我等機會擒他?先前關某心中尚在奇怪,為何曹軍一改往日作風,圍困我等之時居然還敢化整為零,如今看來,此戰勝的暢快,還真要得益于賈詡不在。”

    諸葛亮聞言微微點頭,張郃佈陣雖說嚴謹,然而大局觀比之賈詡,相去甚遠,便是賈詡也不敢分兵圍困荊襄大軍,他張郃這般托大,由此一敗,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如今賈詡不在,諸葛亮也不用再擔心曹軍以傷換傷的狠辣手段,只憑張郃,根本做不到賈詡那般果決,想到此處,諸葛亮嘴角一揚,口中喃喃道:“當在徐州再搞出一番聲勢,不然也太對不起此番文和先生的饋贈了。”
x301824 發表於 2013-11-11 23:07
NO.575 群臣心灰意冷,孫權一意孤行

    於小沛城外數裡安營紮寨,張合心中苦悶,此番令荊襄突圍而出,且於禁被擒,這番大敗,總要報知陳留,可是每每想到賈詡臨行之際的殷切囑託,張合總覺得有負賈詡厚望。

    且此番荊襄軍馬傾巢而出,盡數到了小沛,張合只大略估算了一下,便知其兵馬數量大致在三萬上下,如今曹軍接連與荊襄交戰數次,又被賈詡帶走兵馬一萬,兵力上的優勢,已再無先前那般明顯。

    “諸葛亮哪兒來這些兵馬?”張合越想心中越是抓狂,如今小沛失守,大軍軍糧皆在城中,如今缺糧的已不再是荊襄,而是曹軍,儘管張合亦可從周遭郡縣,調撥糧草,可張遼深知,此番大戰,徐州各郡已多將糧草調入小沛,以備軍需,如今再去要糧,怕也討不來太多。

    張合愁眉不展,樂進亦在一旁唉聲歎氣。

    此番與魏延交戰之前,樂進本以為五子良將武藝雖遜色五虎,卻比之荊襄其餘武將厲害許多,可是今日被魏延迎頭痛擊,樂進心中,深感頹喪,且累得於禁被擒,樂進心中更是感到對不住朝中同僚。

    二人沉默片刻,便強打精神,往來營中,重整士卒。

    然而接連不順的戰事,令一眾曹軍士卒也蒙上了一股頹敗之氣,張合見軍中士氣低落,更加茫然無措。

    “如果文和先生在此,當如何去做?”張合思索許久,卻只一臉苦澀的搖了搖頭。

    曾經的河北四庭,終究不是毒士,又哪兒來的奇謀,與諸葛亮抗衡?

    戰況如此,張合也只能選擇於小沛城外駐軍,監視城中荊襄軍馬的一舉一動,諸葛亮的狠辣令張合併不敢再輕易用兵,如此一來。曹軍與小沛城內的荊襄軍馬,倒也成了遙遙對峙之勢。

    有豐足的糧秣在手,諸葛亮也不急於離開小沛,賈詡如今已走,一時半刻怕是難以回來,看著城外曹軍,日日往來於徐州各郡之間。運送糧草,諸葛亮心中倒也升起一番快意之情。

    徐州戰事至此,很快便被各家諸侯,悉數得知。

    孫權于江東得悉壽春,合肥軍馬皆入徐州,亦蠢蠢欲動。

    只是孫權欲用兵之際。江東二張以及一眾世家家主,盡皆規勸。

    各世家家主阻孫權用兵的理由極為簡單,江東原本已經打算偏安一隅,如今動兵,又算得什麼?若賈詡將諸葛亮軍馬,盡皆殲滅於徐州倒也罷了,可如今諸葛亮損失不大。若輕易用兵壽春,其去而複返,如何抵擋?

    現在的朝堂之上,已無周瑜與其抗衡,更無魯肅與荊襄斡旋,一旦與荊襄撕破臉皮,那甘甯的水軍,豈是擺設?

    於大殿之上。孫權見各家家主,盡皆避戰,一眾武將亦緘默不言,心中淒苦,暗道自從周瑜魯肅二人離去,江東朝堂已無脊樑,無論面對中原抑或荊襄。除了卑躬屈膝,還會什麼?

    周瑜尚在江東之時,儘管會吃些許敗仗,然而江東好歹還有些氣節。然而今時今日,孫權自己都覺得他這吳侯做的窩囊之極。

    果然是一步錯,步步錯。

    也許人只有在失去的時候,才會後悔。孫權如今每每上朝,皆悔當初為圖一時暢快,令周瑜,魯肅離心離德,且不僅如此,沒了太史慈震懾會稽,就連平復多年的山越都開始蠢蠢欲動。

    過久了安定祥和的日子,孫權現在才終於明白,江東如今的局勢已是內憂外患,風雨飄搖。

    張昭立於朝中,滔滔不絕,諫言不斷,然而這般言辭落入孫權耳中,愈加刺耳,數月以來,孫權已經受夠了如日薄西山般的江東朝堂了,一應政務,也無非是處理一些江東世家的紛爭而已,孫權很想呵斥張昭,告知其孫仲謀乃是吳侯,而不是處理世家糾葛的雜役。

    “子布!”孫權按捺許久,忍無可忍,怒視張昭,對張昭道:“依子布之言,我江東沒了周瑜,魯肅,這滿朝文武,皆不濟事?”

    張昭聞言,抬起頭來,眼神不閃不避,與孫權遙遙對視。

    許久之後,張昭輕歎一聲,對孫權道:“程德謀尚可一用,然而其被甘甯死死牽制于大江之上,主公若要出兵壽春,何人可為大軍主帥?”

    孫權聞言愕然良久,不知該如何作答,見張昭面上神情,依然淡漠,孫權心中火起,對張昭道:“我江東水陸軍馬十余萬,就連謀奪兩座城池,都如此困難?若實在無人可為主帥,那孫某便親征合肥!”

    親征!

    張昭聞言愕然半晌,繼而退入群臣之中,不再多言,心中卻是嗤笑不已。

    孫權非孫策,曾幾何時上過戰場,這等從未見過沙場血戰的傢伙也敢親征,莫非事到如今,孫權還以為他這吳侯,可與荊襄相峙下去?

    如今荊襄與中原會獵於兗州,徐州,那龐山民只是騰不出手來收拾江東,別看當下江東軍馬不少,尚有一戰之力,可是這朝堂之上,卻早已分崩離析,孫權離心離德,又有何人會效死命?

    張昭早已想過,若沿江水道失守,便與一眾世家家主,歸降荊襄,龐山民雖對世家比之百姓要苛刻許多,然而總的來說,世家只要肯努力一些,依然可蓬勃發展,然而跟隨孫權,世家已難從江東攫取利益,孫權雖為吳侯,卻只知節流,不曉開源……江東若於此人治下,只會越來越窮。

    孫權並不知曉短短數刻,張昭心中已思索過世家出路,見張昭不再多言,孫權還以為張昭被其說服。

    頗為贊許的看了張昭一眼,孫權笑道:“兄長曾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郎’,如今公瑾已改投新主,孫某便內事,外事,皆問子布即可!”

    “當不得吳侯這般誇讚……”張昭說罷,輕歎一聲。

    孫權适才道出孫策之言,令張昭不禁想起昔日與故主一道,治理江東的時光。

    孫策雖桀驁不遜,卻識得好壞,只要與其言明利弊,孫策亦知錯能改,對於張昭而言,孫策這等曉勇無謀之人,也算明主,至少孫策知曉,其文治不行,便將政務託付一眾世家以作倚仗,而他與周瑜二人,只須一心一意,拓展江東土地即可。

    而孫權雖有些智慧,又懂權謀,然而此人不識好賴,許多時候總倚仗父兄所留偌大基業,一意孤行。

    如此來看,二人孰優孰劣,一目了然。

    所以張昭聞孫權之言,也只是微微一愕,便不再多說,哀大莫過心死,張昭已懶得再勸孫權,自討苦吃了。

    孫權說罷,又將目光落在了一眾武將身上,雖太史慈隱遁,然而江東勇武之人,尚余不少,徐盛,淩統等見孫權目光投來,皆與之相避,無人敢與孫權對視。

    昔日周瑜在時,每每出征,諸將盡皆請戰,而如今孫權請將,卻無一人附和。

    孫權神情訕訕,面上一陣尷尬,輕咳一聲道:“據曹軍信使傳來的消息,如今關羽,魏延皆在徐州,合肥無上將把守,正是我江東趁虛而入之時……”

    孫權說罷,見諸將仍未開口,心中亦有惱火,對諸將道:“公瑾在時,諸位將軍皆勇猛非凡,為何公瑾一去,諸位連與荊襄交戰一場,尚且無膽了?”

    諸將聞言,心中難免惱怒,淩統上前數步,拱手拜道:“依主公所言,奪城不難,然而主公可否想過,奪下合肥,壽春二城之後,我軍如何久守?”

    孫權聞言微微一愣,卻聽淩統又道:“若徐州戰事,曹軍勝諸葛孔明大軍,我江東便要面對中原軍馬,主公莫非以為,曹操會心甘情願,讓這兩座重鎮與我江東?若諸葛亮可勝曹軍,我江東又有何人抵擋此人智計?其可大破曹軍,難道就敵不過我江東軍馬?”

    淩統的連番發問,令孫權無法作答,愕然看了淩統半晌,孫權冷哼一聲,對群臣道:“暫且散朝,公績留下!”

    孫權說罷,群臣皆離了朝堂,淩統於堂上,毫不想讓的與孫權對視,孫權看了淩統半晌,長歎一聲,對淩統道:“公績,你适才所言,孤皆知曉,然而公績可有想過,我江東若不再振聲勢,孫某這吳侯之位,難有保障?”

    淩統聞言,心中一驚,對孫權道:“主公何出此言?”

    “或許於這亂世,孫某並非明主……”孫權嗟歎一聲,對淩統道:“公瑾與子敬,子義接二連三的離去,朝堂之上,再無一心向著孫某之人,若此時孤再無作為,日後怎可號令群臣?公績可曾見過,被群臣所鄙視的君主?”

    淩統對於權謀之術,並不瞭解,如今見孫權一臉淒苦,心中也很是難受,對孫權道:“主公,在下並不懼與荊襄一戰,只是主公可有辦法,面對荊襄報復?”

    孫權見淩統應下與荊襄一戰,喜形於色,對淩統道:“公績莫憂,若破合肥,荊襄自有孤去應對,那荊襄之主,好歹也是孫某妹婿,總當賣孫某些許顏面!”
x301824 發表於 2013-11-11 23:07
NO.576 親征江東,圍魏救趙

    兗,徐二州烽火連天,荊襄卻未受到分毫波及,除去陸遜于汝南調走士卒五千之外,無論是龐統,周瑜,抑或諸葛亮,皆未求龐山民再增一兵一卒。

    雖與曹軍戰況焦灼,接連而來的戰報也是有勝有敗,然而龐山民對於這樣的戰局,已極為滿意。

    可將戰事拖延至寒冬時分,曹操此番盡起河北軍馬便要無功而返,或許曹操還未考慮過此戰若敗,河北如何,然而龐山民卻早已知曉,其大軍若此戰不勝,中原怕是想要再度用兵,也力有不逮了。

    一場大戰,除去依靠勇猛的武將,多智的謀臣之外,軍需後勤必不可少,荊襄連年來通過造紙,印刷,紡織等術,賺取中原,江東財貨,此消彼長,那兩家諸侯于毫無知覺中,治下變得越發貧瘠。

    若是和平時期倒也罷了,各家諸侯對於治下豐饒或貧瘠,並無太多體悟,然而戰事一過,在消耗了大量積累的資源後,治下百姓便陷會入大規模的貧困,且一旦天公再不作美,遭逢大旱大澇,等待他們的便是饑民遍地……

    當然,龐山民也不會盲目樂觀,至少此番諸葛亮主動進犯徐州一事,還是令龐山民比較擔心合肥與壽春的防衛,近來多有細作回報,江東孫權已蠢蠢欲動,欲親征合肥,龐山民聽聞這般消息之後,惱怒非常。

    孫權此舉,在龐山民看來極為可笑,如今天下局勢已漸漸明朗,若說曹操還有一絲與荊襄相爭的機會,而對江東來說,可偏安一隅,已是龐山民對這便宜大舅哥最大的仁慈,然而孫權如今仍天真的以為,荊襄還會對江東再做放任?

    回想這些年來,孫權對荊襄所作趁火打劫之事不少。雖之前多有周瑜慫恿,然而孫權自始至終,從未善待荊襄,對此事龐山民不願與孫權計較,畢竟二人雖是姻親,卻各為諸侯。

    龐山民對江東同樣好感皆無,其從未發兵。主動攻伐江東土地,也只是念在吳夫人與孫尚香面上,對孫權多作退讓。

    然而這等退讓如果被孫權當作了懦弱,那便大錯特錯,實力上的差距導致如今的江東與荊襄毫無可比之處,江東連引以為豪的水軍。也只能同荊襄水軍打得難解難分,尋不到半點優勢,莫非那孫權腦袋叫驢子踢了,還會認為江東陸戰,可勝荊襄?

    龐山民用過午飯,正思索江東之事,又有信使來報。言孫權已于建業點兵,龐山民聞言,冷笑一聲,一臉從容道:“速去召二蒯前來。”

    信使聞言,匆忙離去,待二蒯至時,龐山民已命人快馬召徐晃,文聘。同來襄陽。

    蒯良見龐山民連召數將,驚疑不定道:“主公召各郡郡守前來,所為何事?”

    “孫權欲渡江一戰,親征合肥,龐某見不得江東以眾欺寡。”龐山民聞言,一臉淡然道:“莫非他孫權覺得,荊襄唐侯便不會親征了麼?”

    “主公欲親征?”蒯良聞言大驚。對龐山民道:“便要征伐江東,尋一上將代勞即可,主公萬金之軀,怎可以身涉險?”

    “哪有子柔先生說得這般誇張?”龐山民聞言笑道:“龐某雖無勇力與敵將沙場相爭。然而于書院修學多年,這謀略還是有那麼一點,況且龐某為唐侯之前,天下人皆稱龐某與士元為大小鳳雛,小鳳雛於虎牢,使曹操數萬軍馬不得寸進,龐某這大鳳雛,也當找找江東晦氣,好叫那孫權知道,荊襄威嚴不容侵犯!”

    見龐山民心意已決,蒯良歎道:“主公理會孫權作甚,若主公欲幫伯言解圍,命徐公明出兵長沙便是!屆時圍魏救趙,那孫權又怎敢渡江?”

    蒯越聞言,亦連連點頭,對龐山民道:“主公與孫權亦是姻親,同室操戈,終歸被他人恥笑。”

    “那也是江東滋事,龐某忍無可忍。”龐山民聞言,對二蒯道:“龐某知曉二位先生所言,皆為龐某設想,然而此番親征,還請二位先生允龐某肆意一回,孫權向來以為我荊襄不與他江東一般見識,便當荊襄軟弱可欺,若龐某不表明態度,絕了那孫權的妄念,實在對不起龐某與孫權這姻親之情……”

    說罷,龐山民神情轉冷,二蒯見狀,皆不敢再勸,蒯良心中暗罵孫權,這尋死也沒有這般著急的,的確江東與荊襄之間,早晚必有一戰,孫權想要趁火打劫,也在情理之中,然而他孫權也不想想,龐山民治下荊襄,東西二川,西涼這等廣袤土地,焉是江東六郡可比?其治下任意一州的戰力都可比江東。

    孫權若稍微有點自知之明,便當好好發展其水軍所長,倚仗地利,使得荊襄不敢輕易攻伐,然而孫權此番居然想要渡江一戰,還要與荊襄陸上對敵,這等行徑,蒯良覺得已經不是愚蠢能夠形容的了。

    果然離了周瑜,魯肅,江東朝堂就變得極不對勁,只是蒯良心中卻有所疑惑,就算孫權短視,江東朝堂之上,總當有睿智之人,莫非江東滿朝文武,皆看不出孫權此番作為,乃是自尋死路麼?

    龐山民又與二蒯商議一陣,便廣召荊南四郡精銳,並將朝中政務,託付二蒯操持。

    不過數日,徐晃,文聘,沙摩柯率各部軍馬,皆至襄陽,甘寧亦作書一封,告知龐山民,若欲攻伐江東,怎少得了他這水軍都督?

    散朝之後,龐山民將一眾將領,盡數留下,沙摩柯久未與龐山民相見,此番與龐山民重逢,欣喜不已,對龐山民道:“山民若伐江東,當讓俺為這先鋒!”

    龐山民聞言微微一笑,未及開口,卻聽文聘喝道:“沙將軍莫非當我漢家兒郎無人可用乎?文某與江東作戰,不下十載,這先鋒之人,非文某莫屬!”

    徐晃見二人皆爭這先鋒一職,雖一言不發,心中卻也期盼龐山民能將此要職,交由他來擔當,自打被荊襄俘獲之後,數月來未曾再入沙場,作為武將,徐晃又怎願甘於人下?

    龐山民見還未出征,二將便起爭執,不禁笑道:“二位將軍莫要著急,何人為我大軍先鋒,龐某心中,已有打算!”
x301824 發表於 2013-11-11 23:08
NO.577 孫權力孤求子義

    沙摩柯與文聘雖爭這先鋒之職,卻也知道何人為大軍先鋒,唯有龐山民說了才算。

    二人目光殷切,龐山民與二人對視片刻,側目看向徐晃,對徐晃道:“公明久疏戰陣,不知寶刀可還鋒利?”

    徐晃聞言便知,龐山民欲將先鋒要職,交由他這降將擔當,一時間感動不已,雙目泛紅道:“徐某若得此先鋒之職,兵鋒所過,望塵披靡,必叫江東人人膽寒!”

    龐山民聞言點了點頭,再看沙摩柯與文聘二人,攤手一笑道:“二位將軍,若龐某將先鋒一職予你二者之中任何一人,彼此皆不會心服口服,所以這先鋒,還是交由公明來做了!”

    文聘與沙摩柯面面相覷,半晌才回過神來,沙摩柯還欲再爭,卻被文聘扯了一把,文聘對沙摩柯低聲歎道:“公明如今已是我荊襄之臣,身無寸功傍身,總是不妥,主公如此安排,自然是希望昔日曹營五子良將,能于我荊襄重現光彩!”

    沙摩柯非不曉情理之人,見文聘這般說來,索性也不再爭辯,思索片刻,沙摩柯對龐山民道:“此番俺帶來五溪蠻兒郎數千,皆曉勇善戰之銳卒,既然先鋒已有安排,便叫沙某麾下兒郎們聽這位將軍調遣便是。”

    徐晃聞言,忙向沙摩柯拱手謝過,沙摩柯毫不在意的擺了擺手道:“你我同僚,不必多禮,俺雖蠻人,亦當識得大體,行伍之中最重要的便是不分彼此,既然主公信你,俺老沙也當信你!”

    龐山民聞沙摩柯之言,頗為欣慰,心中暗道此番親征,將士如此眾志成城,討伐區區江東當不在話下!

    想到此處。龐山民當下揮毫潑墨,作書一封,命人送往建業,約戰孫權,龐山民也想看看,他這便宜大舅哥到底有沒有勇氣,與荊襄堂堂一戰!

    不過數日。信抵江東,孫權看過龐山民書信之後,心中大怒。

    龐山民言辭挑釁,且細數數年來孫權出爾反爾,背信棄義之事,孫權命人將此信於殿上念過。江東群臣,盡皆大驚。

    江東有天險壁障,自孫策得江東後,少有諸侯會主動攻伐江東,龐山民此番親征江東,必聲勢浩大,江東群臣皆未曾想到。在荊襄與曹操相爭中原的同時,荊襄仍有餘力,再戰江東。

    莫非荊襄之強,真的已經到了以一敵二尚遊刃有餘的地步了?

    張昭思索許久,心中暗驚。

    不知不覺數年已過,驀然回首,荊襄麾下土地已近天下半數,且多為豐饒之地。荊襄厲兵秣馬,三年未動,然而卻不動則已,一動驚人。

    如此看來,荊襄可以一敵二也在情理之中,況且諸葛亮與龐統,周瑜已將曹操大軍。死死的拖在了徐,兗之地,兩家交戰月余,曹軍卻未有一兵一卒。踏上荊襄地界。

    之前滿朝文武也不是未勸孫權,只是孫權急於彰顯君主權威。周瑜,魯肅二人的離去,已讓孫權察覺朝堂群臣的悲觀心態,孫權或許認為,想要消除周瑜,魯肅的影響,江東拿下合肥,壽春即可。

    畢竟那是周瑜也未曾奪下的土地,若孫權可得,豈不是如同告知天下,他孫權比周瑜英明許多?

    這般心態使得孫權愈發的急功近利,喪失了冷靜的吳侯,令張昭束手無策,張昭也不是沒想過再勸孫權,只是張昭深知,孫權遭周瑜,魯肅背棄之後,這連番的打擊,令他幾近瘋狂。

    朝堂之上,久久無言,孫權掃視群臣,發現堂下群臣面上,並無他料想的那般氣憤填膺,孫權眉頭大皺,冷哼一聲道:“荊襄與曹操相爭北地,其麾下還可剩兵馬幾何?龐山民此番遠道而來,我江東當予其迎頭痛擊,待退敵之後,便渡江一戰,奪下合肥!”

    孫權說罷,目視淩統,淩統之前已答應孫權,願為大軍先鋒渡江一戰,可如今戰事有變,他這先鋒大將所要面對的便不再是陸遜,而是龐山民親率的大軍了……

    淩統越想越覺得心中沒底,抬頭看了孫權一眼,卻見孫權眼中閃過一抹懇求之色,淩統心中暗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既然久為江東臣子,那便為江東戰死沙場,也是理所應當。

    想到此處,淩統應道:“若主公欲對抗荊襄,淩某便向主公討這先鋒之職!”

    孫權聞言大喜,對諸將又道:“何人願為公績副將?”

    孫權說罷,一眾武將盡皆皺眉,不少人還同情的看著淩統,誰也未曾想到淩統會如此不智,非但不勸諫孫權避戰,反而要與荊襄交鋒。

    莫非淩統是想求死不成?

    雖荊襄五虎上將皆在北地,然而其軍中強將,如過江之鯽,龐山民麾下西涼,兩川武將,之前皆未動用,此番荊襄大軍前來,又怎會少得了他們的身影?

    況且就算龐山民不願召集地處偏遠的將領,僅靠荊襄本地武將,對付目前孱弱的江東也是足夠,江東軍中,雖有不少武將驍勇善戰,可沒了周瑜這大都督節制,何人可使喚得好他們?

    憑孫權麼?

    連趨利避害都做不到的主公,若使其掌管軍務,江東軍馬怕是難有勝算。孫權自入主江東後,還從未上過戰場,與荊襄交戰,遠遠不是他這個戰場新丁能夠勝任的。

    在諸將看來,江東如今還可統領大軍之人,唯有程普,然而程普如今與甘寧所率的荊襄水軍,交鋒于大江之上,分身無暇,若龐山民挾荊襄大軍齊至,那甘寧又怎會允程普離開江上?

    見眾武將皆緘默不言,孫權怒火勃發,張昭見孫權又欲動怒,急忙勸道:“主公,荊襄勢大,諸將皆有顧慮,也在情理之中,既然主公心憂我大軍無統帥可用,張某便向主公保舉一人。”

    “子布速速道來!”孫權聞言,急忙對張昭道:“子布又要為我江東,薦哪位賢良?”

    “此人主公亦知……”張昭聞言,輕歎一聲道:“張某所薦之人,乃太史子義。”

    張昭說罷,堂上文武皆恍然大悟,太史慈掌軍多年,且昔日與周瑜一道縱橫青州,其統兵本領,不必贅言。只是太史慈因周瑜,魯肅二人離去,心灰意冷,再也不理朝中事務,此人雖可與荊襄抗衡,然而想要使其再入朝堂,怕是不易。

    孫權聞言,思索良久,對張昭道:“既然無人敢應大軍統帥,孫某便親自去請子義再回朝堂。”

    孫權說罷,逐退群臣,心中卻思索著用什麼手段,才可令太史慈回心轉意。

    太史慈與周瑜,魯肅二人親密,孫權心中自然知曉,然而孫權更是知道太史慈心中知己,卻是那已故多年的兄長孫策。

    “還需倚仗兄長面子……”孫權口中喃喃,心中卻苦澀不已。

    孫權一直覺得他執掌江東多年,兄長的影響理當漸漸淡薄,然而臨危之際,可以倚仗的還是孫策余蔭,如今滿朝文武,皆無一戰之心,就連先鋒淩統,說到底也是被孫權逼迫就任的……

    孫權心中深知,此番再請太史慈出山,關乎江東存亡,只可成功,不可失敗。

    散朝之後,孫權便一身便服,獨自一人往太史慈府邸而去,至太史慈府上,孫權不待太史慈家中下人通報,逕自入府,入了堂上便見昔日威風凜凜的江東上將正于堂中侍候其老母用飯。

    太史慈見孫權前來,愕然半晌才拱手拜道:“慈見過吳侯!”

    “子義當稱孤主公才是。”孫權佯裝不悅,太史慈聞言卻一臉苦澀的搖了搖頭,道:“慈如今無官無職。”

    孫權聞言,便欲相勸,太史慈見狀,便命下人扶老母回房歇息,與孫權對視半晌,太史慈歎道:“吳侯此來,怕是要無功而返了……如今的江東,多慈一人不多,少慈一人不少,當下江東衰微,慈非公瑾,沒有本事力挽狂瀾。”

    “孤亦悔那日話重了些,令公瑾不快,棄孤而去。”

    對於周瑜離去一事,孫權只得避重就輕,推卸責任,太史慈聞孫權之言,不置可否。

    沉默許久,孫權對太史慈道:“子義可知我那妹婿欲親征江東?”

    “竟有此事?”太史慈聞言,心中一驚,待回過神來,太史慈苦澀一笑道:“那慈便預祝吳侯旗開得勝。”

    “子義,江東基業乃孤之兄長所留,孤弟承兄業,又怎可將兄長心血,讓予他人?”孫權說罷,一臉悲戚道:“子敬,公瑾皆棄孤而去,如今江東可統帥大軍之人,唯有子義,孤此番前來,便是希望子義看在亡兄面上,助孤一把,莫要讓江東三世基業,毀於孤只手中!”

    孫權說罷,作勢欲躬身一拜,太史慈見狀連忙攔住,對孫權道:“吳侯怎可如此?”

    “孤此番求子義重歸朝堂,乃情真意切,區區大禮,子義當得起孤區區大禮!”孫權說罷,雙目泛紅的盯著太史慈道:“子義,還請勿要忘記亡兄臨終之前的囑託啊!”
x301824 發表於 2013-11-11 23:08
NO.578 豪賭一場,聽天由命

    太史慈與孫策是打出來的交情,自投孫策後,太史慈得其信任,一身勇武有了用武之地,對於孫策,太史慈除朋友之義外,更有感恩之情。

    雖不喜孫權,然而孫權所言,太史慈卻無法反駁,眼睜睜的看著孫策基業被他人所奪,太史慈心中不忍,況且如今孫權麾下,的確無可統禦大軍之人,若太史慈仍不搭理孫權,荊襄軍馬所到之處,江東怕是連像樣一點的反撲都難以做到。

    太史慈沉吟許久,孫權見其並未出言婉拒,便知其心中已有意動。

    想到此處,孫權心中暗喜,面上神情卻更加悲戚,對太史慈道:“如今滿朝文武,皆不敢與荊襄相爭,莫非連子義也懼怕荊襄聲勢?若是如此,那孫某便親領大軍,與之一搏,至於戰局如何,孫某便聽天由命……”

    “吳侯且慢。”太史慈說罷,長歎一聲道:“慈可念在伯符面上,于江東危難之際,重返朝堂,只是龐山民親率大軍而來,其聲勢不可小覷,如今公瑾,子敬皆投了荊襄,吳侯可有我江東大軍隨軍軍師之人選?”

    孫權聞言,思索片刻便道:“子義以為,何人可為大軍軍師?”

    太史慈聞言,愕然半晌,心中苦澀。

    此番荊襄欲攻江東,皆因孫權欲趁火打劫,渡江奪合肥,壽春二地。荊襄反應如此激烈,太史慈並不意外,只是太史慈萬萬沒有想到。孫權如此不通兵事,直至如今,只是召江東六郡各路軍馬趕赴建業,而大軍無論統帥抑或隨軍軍師,皆懸而未決。

    江東朝堂看似人才濟濟,可太史慈深知這只是表面現象。

    周瑜,魯肅尚在之時,以那二人能耐,倒可保朝堂穩定,然而二人離去。朝堂之上後繼無人。不然江東朝堂也不會如現下這般混亂,甚至逼得孫權要來問計他這下野之人。

    太史慈雖曉勇善戰,亦通兵法,便是獨掌大軍。也擔得起如此重責。只是太史慈深知。其謀略遠遠不及周瑜,魯肅。此二人算計荊襄,與龐山民鬥了數年。尚未討到絲毫好處,以那龐山民狡獪,一旦設謀針對江東,太史慈認為江東大軍,難以倖免。

    苦思良久,太史慈長歎一聲道:“慈亦未有人選,朝堂之上雖上將不少,然而多智者,也只是二張,元歎先生等擅常民政之人……”

    孫權聞言,眉頭大皺道:“滿朝文武,竟無一人可入子義法眼?”

    太史慈聞言苦笑,對孫權道:“子布,元歎等人,皆擅揣摩人心,卻于兵法毫無建樹,若我大軍出征,時刻須防備荊襄的陰謀詭計,而滿朝文武,可擔當此大任者,除去已投荊襄的公瑾,再無他人。”

    “莫非此戰,我江東毫無勝算?”

    孫權與太史慈交談許久,也漸漸明白了當下局勢,心中更是彷徨,先前孫權只是想要趁荊襄與曹軍大戰分身無暇之時趁火打劫,然而如今卻已漸漸明白,江東若與荊襄一戰,後果堪虞。

    見孫權一臉頹唐之色,太史慈不忍多言,輕歎一聲道:“為今之際,是和是戰,皆需吳侯決斷,若是求和,此番荊襄已占盡優勢,即便龐山民遣散各部軍馬,不攻江東,吳侯怕也要付出極大代價,才可滿足此人胃口,況且龐山民願不願和,皆非我江東能夠做主。”

    “若欲與之拼死一戰,吳侯便當堅定信心,慈雖不看好江東能勝,然而既然與吳侯有過一段君臣之誼,慈抵抗荊襄,必不遺餘力,若可僥倖勝那龐山民一籌,我江東便有了一絲喘息之機,吳侯也可趁此機會,休養生息,再尋賢良!”

    太史慈說罷,孫權久久不言,心中卻陷入了兩難之中。

    太史慈這般說法,與他先前設想大相徑庭,事到如今,孫權倒也明白了為何朝堂之上,當他提及攻伐合肥之時,滿朝文武的激烈反應。

    江東不缺明眼人,只是他這吳侯已不得人心。

    想到此處,孫權長歎一聲,對太史慈道:“孤早已受夠了受制於人。自孤那妹婿做主荊襄,我江東便時時刻刻矮他一頭,孫家英明亦於孤之手上毀之一旦,驀然回首數年來,我江東對荊襄交戰,未逢一勝,此戰便是有萬分之一的可能勝那荊襄,孤也願賭上一賭。”

    孫權做了決定,眼眸中亦恢復了幾分神采,太史慈見狀,心中喜悅,若主上戰意堅決,他這軍中上將領兵作戰之時,也再無掣肘。

    想到此處,太史慈難免懷念周瑜尚在江東的時光,若那時孫權如當下這般,有心與荊襄一分高下的話,今時今日,江東也不至於這般窘迫,孫權雖浪子回頭,只是這回頭的時候,也未免太晚了一些。

    卻總比一意孤行下去要好許多。

    太史慈懂得知足,當下便命下人取來地圖,與孫權說起了荊襄此番可能會如何用兵,荊襄與江東接壤之地,多為水道,而陸上僅長沙,桂陽,可有山野小路,借道山越,通往柴桑。

    沿江水道,甘甯與程普相持不下,交戰月餘,難分上下。

    水道並不安定,且于水上,江東戰力仍不可小覷,所乙太史慈告知孫權,若那龐山民親征江東,最大的可能性便是陸戰。

    荊襄與山越各部蠻人的關係較好,只是借道山越,諸部蠻人也當予其顏面,況且太史慈也認為,少有蠻人可以抵擋荊襄的財帛攻勢,所以可否守住柴桑,關乎江東六郡,能否保全。

    柴桑地理位置極為重要,更是多有良港,若被荊襄所得,便可以此控制沿江水道,使得江東水軍再與荊襄交戰,皆要長途跋涉,且沿途難尋補給,在太史慈看來,此地兵家必爭,無論如何,也要守住。

    所以江東此戰的重點,不在於能否保全吳郡,建業等地,若是柴桑失守,江東短期或可苟延殘喘,然而一旦待荊襄站穩腳跟,江東便是引以為豪的水軍怕是在面對荊襄水軍之時,也難有勝算。

    孫權雖不懂軍務,然而太史慈詳盡的屆時亦令其茅塞頓開,孫權只思索片刻,便對太史慈道:“如今建業各路兵馬七萬有餘,皆由子義調遣,翌日孫某便於朝堂之上,授子義虎符印信,江東存亡,皆看子義可否勝那荊襄……”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ndychen64

LV:6 爵士

追蹤
  • 6

    主題

  • 3575

    回文

  • 1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