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組:LV:0 觀光客
viccheng 發表於 2013-3-25 02:02 己經討論那麼多了,還在談缺電? 台電核四廠原本預定在95年完工 那時也是說台灣很快會缺電,結果呢?95到 ...
檢舉
無敵大龍蝦 發表於 2013-3-25 11:36 按照你提出的說法。。 其實那些都是政府提出的「可能會發生的狀態 」
viccheng 發表於 2013-3-25 13:19 監委早就出過報告,台電一直高估備載用電很多,建了一堆養蚊子的電廠,卻又一定告訴我們,會缺電,會缺電 ...
dukerwin 發表於 2013-3-25 13:16 所謂過多的備載電源,都是你所謂的蚊子電廠 而這些電廠之所以養蚊子,就是因為設備老舊
arsnen 發表於 2013-3-24 15:42 311之前 福島核電廠可曾發生過甚麼問題? 麻煩你
MOX燃料是一種核燃料,它包含多個可增殖的可衰變氧化物,特別是PuO2(氧化钚)與UO2(氧化鈾)的混合燃料(UO2來源廣泛,包括天然的、經過再加工的,以及核廢料當中的)。钚是一種自然界不存在的人造放射性同位素,鈾燃料在反應堆中燃耗時會產生钚。在核燃料循環中,如何有效合理地利用钚,一直是原子能和平利用的重要任務。最初利用鈾的鍊式反應生產钚是為了軍事目的,即生產核武器。但隨著高富集鈾生產技術的發展以及钚量的增加,钚除用於製備核武器外,還可以製成核燃料,用作和平目的,其中最有效的利用就是钚鈾混合氧化物燃料,即MOX燃料。 MOX可以利用乏燃料中的钚。一般情況下,乏燃料中钚的含量為1%,其中2/3的物質具有放射性,钚239佔50%,钚241佔15%,每年全世界大約有70噸可用來生產MOX燃料的钚被當作核廢料傾倒。有統計數據表明,钚的單次循環利用可以將鈾原料的利用率提高12%,而如果將核廢料中的鈾也循環利用,那麼利用率將提高22%。快堆中常用的核燃料是钚239,而钚239發生裂變時放出來的快中子會被裝在反應區周圍的鈾238吸收,又變成钚239。這就是說,在堆中一邊消耗钚239,又一邊使鈾238轉變成新的钚239,而且新生的钚239比消耗掉的還多,從而使堆中核燃料變多,實現增殖。目前,各國發展的主要是用MOX作燃料,用液態鈉作冷卻劑的快中子增殖堆,它的倍增時間是30多年。也就是說,只要添加鈾238,每過30多年,快堆核電站就可翻一番。理論上快堆可以將鈾238、鈾235及钚239全部加以利用,並將鈾的利用率提高到60%-70%,比熱堆中的壓水堆高140倍,比重水堆高70倍以上。 來源
未來 核能發電廠一般使用年限是40年左右,核一廠投入運作至現在已約34年,離使用年限只剩下約6年的時間,行政院曾表示會考慮將核一廠提前除役,以達到「非核家園」的理念。2011年,總統馬英九宣布核一廠確定不延役,台電預計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別除役核一廠兩機組[4][5]。屆時將由擴建完成,採天然氣發電的大潭發電廠及其他擴建計畫彌補減少之供電量。維基來源
011年3月11日14時46分,日本本州島東北海岸發生9.0地震,造成在2、3、5號機測到的最大地表加速度分別為0.56、0.52、0.56 g(5.50、5.07、5.48 m/s2) ,超過了設計容限0.45、0.45、0.46 g (分別相當於4.38、4.41、4.52 m/s2),但在1、4、7號機測到的數據低於設計容限[20]。福島第一核電廠原本設計只能抵擋7.0地震,並沒有考慮到會遭遇到這麼大的海嘯衝擊[21][22]。大地震發生時,1、2、3號機正在運轉,4、5、6號機早已停機做定期檢查[23][24]。當地震被檢測到時,1、2、3號機執行了自動停機程序[25]。 在反應爐自動停機後,廠內發電功能立即停止[26]。正常情況下,核電廠可以利用廠外電源驅動冷卻和控制系統,但是地震對電力網造成大規模破壞。因此,只好倚賴區內的13台緊急柴油發電機組驅動冷卻系統[27]。但是接踵而至的15公尺大海嘯越過廠區的5.7公尺海堤[28],淹沒了地勢較低的柴油發電機組[29][30]。在15時41分,一共有12台緊急發電機中止運轉,供給反應爐的交流電源即告失效[27]。這時,遵守法律規定,東京電力公司立刻通知政府當局,宣布進入「一級緊急狀態」[25]。 在柴油發電機組失效後,供電給控制系統的電池只能維持8小時[31]。東電從其它發電廠運來了電池和移動式發電機。但是,由於路況不佳,遭到嚴重耽擱,第一台移動式發電機在21時正抵達[27]。通常情況下,發電機可以接到地下室的電源開關,但是當時地下室已被海嘯淹沒[29]。所以,一直到12日15時4分,員工還在努力連接移動式發電機到水泵的工作[32]。 16日,東電表示,工作人員正在連夜加班趕工,希望能夠儘快從廠外輸電網路連接電纜至2號機[33]。在核電廠電源中斷九天之後,20日15時46分,2號機終又恢復通電[10]。
台灣的存在,是拜歐亞與菲律賓海兩個板塊之賜,它們聯手在犄角處擠壓成這座島。台灣島體破碎,密麻分佈的斷層相對較短,破裂時造成的地震規模也有限。1999年的集集地震規模7.6,差不多是台灣島內地震的上限了。 島外近海呢?南部外海有南北走向的馬尼拉海溝,東部外海有東西走向的琉球海溝,長度則都不容小覷,一旦大斷裂,估計會造成規模8的地震,很有對台灣引發奪命大海嘯的架勢! 好在台灣的地理位置、周遭地形倒挺幫忙(見右圖)。西岸是淺淺的台灣海峽(平均水深才60公尺),局限了海嘯的能量,非其用武之地。東岸面向太平洋,海嘯可能來自大洋彼岸(例如南美智利、北美阿拉斯加)的大地震,但萬里迢迢跨洋遠來,到達時已是強弩之末,頂多幾十公分高。另類的可能性則是沿太平洋西邊(例如日本)的地震海嘯,在途中各群島間三轉四繞、一路消散,到台灣也不成氣候了。倒是台灣自己近海發生的地震海嘯,確實得嚴肅以待,好在東海岸地形從深海上升到陸地時相當陡峭,很不利海嘯能量在沿岸累積入侵,降低了危害潛勢。來源
海嘯對台灣影響 雖然台灣亦處環太平洋地震帶,不過和日本不同,台灣很少有海嘯侵襲。主要原因是海嘯多來自太平洋的海底地震,會從台灣東部靠近,而在台灣東部的海底,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板塊交界處,海底地形非常陡峭,容易使波浪受到折射而遠離,不利海嘯成形[3]。2011年日本東北大地震(海底地震)台灣僅觀測到10公分潮差,而1960年智利大地震所引發的海嘯對於台灣也沒有造成重大災害。 一般認為台灣最可能發生海嘯的地方是基隆到宜蘭一帶沿海。但萬一中國南海一帶的地方出現大地震,勢必會對台灣西南沿海、中國東南沿海、中南半島、菲律賓等地造成海嘯威脅。 雖然南中國海發生大規模地震機率非常低,不過台灣仍有學者提出馬尼拉海溝恐有潛在危機。來源 而反觀日本 全球的海嘯發生區大致與地震帶一致。全球有記載的破壞性海嘯大約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約6、7年發生一次。發生在環太平洋地區的地震海嘯就佔了約80%。而日本列島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佔太平洋地震海嘯的60%左右,日本是全球發生地震海嘯並且受害最深的國家。來源
全球的海嘯發生區大致與地震帶一致。全球有記載的破壞性海嘯大約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約6、7年發生一次。發生在環太平洋地區的地震海嘯就佔了約80%。而日本列島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佔太平洋地震海嘯的60%左右,日本是全球發生地震海嘯並且受害最深的國家。來源
zero03 發表於 2013-3-25 22:13 跟朱立倫市長講的一樣沒有辦法處理核廢料就沒有資格使用核能 這是擁核的人不敢面對的議題 美國可以埋在沙 ...
dukerwin 發表於 2013-3-25 21:16 所謂過多的備載電源,都是你所謂的蚊子電廠 而這些電廠之所以養蚊子,就是因為設備老舊
本版積分規則 發表回文 回覆並轉播 回覆後切換到最後一頁
LV:6 爵士
379
主題
357
回文
0
粉絲
卡提諾狂新聞
卡提諾論壇 Ck1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