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系】MVP評選的左傾與右傾 (68P)

lebron 2013-5-7 11:52:49 發表於 NBA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3 8985
這是一期講述MVP評選演變史的故事,更是一期講述媒體在NBA獎項評選中擁有巨大力量的故事。從中你也許能從另一側面找到一些問題的答案,比如,為什麼科比、鯊魚只有一個MVP而賈霸卻能拿6個MVP?為什麼在1981年之後,有14次MVP得主的得票率超過90%?而在1981年之前,這種MVP評選無懸念的情況卻一次也未出現過。為什麼有時MVP或最佳防守球員卻與第一陣容或最佳防守陣容擦肩而過?

當勒布朗因為一票之差而無緣全票當選MVP時,那個沒給勒布朗投票的記者頓時成為眾矢之的。類似的情形並非第一次出現,2000年那個沒把票投給鯊魚而投給艾弗森的家伙就曾被怒批毫無職業操守。當媒體評獎連遭質疑時,我們有必要反思一下媒體評獎的客觀性到底有幾何



一直以來,呼吁將獎項投票權返還給球員和教練的呼聲一直存在。目前,NBA幾乎所有榮譽都由媒體評選產生:MVP、最佳防守球員、年度最佳陣容、全明星MVP、總決賽MVP、最佳新秀、最佳教練等等。媒體對NBA各獎項的掌控力度達到了一種巔峰



在所有這些獎項中,媒體評選MVP在歷年中所引發的口水戰和爭議無疑是最大的。一切都要從1980-81賽季的那場MVP評選變革說起。MVP評選從1955-56賽季開始,由NBA所有球員票選產生MVP。而從1980-81賽季開始,媒體取代了球員成為了游戲的掌控者

圖為魔術強森在更衣室接受記者采訪,在那個紙媒為王的時代,記者們的話語權相當強大



最能感受這種制度變化的無疑是那些處於1970年和80年代之交的人們,譬如賈霸。賈霸在1971-1980年的10年間拿了6次MVP,但在1981年改由媒體評選後,他一次MVP也沒拿到,甚至連進入MVP評選前三的次數也只有1次。前後反差如此之大令人咂舌



從某種意義上,MVP評選的權力從球員手中移交給媒體也像征MVP評選從左傾轉向右傾。左傾:球員評MVP太注重球員的個人能力,於是賈霸能在球隊僅40勝時卻連續兩年奪得MVP;右傾:媒體則太在意球隊戰績,這導致08年的科比在個人數據下滑的情況下成功“搶”走保羅的MVP

(注:1975-76賽季、1976-77賽季,賈霸的湖人戰績均為40勝42負,無緣季後賽,但這並不妨礙球員將其奉為MVP)



從某種意義上講,NBA變更MVP評選制度其實就是在變相限制賈霸。由球員評選MVP,結果賈霸10年內6次加冕。盡管兩次湖人戰績都只有40勝42負、未能進入季後賽,但論個人能力,球員們公認他最厲害。不過媒體並不認可他,圍繞他的質疑聲一直不絕於耳



媒體質疑賈霸在70年代總能拿MVP是因為當時NBA和ABA並立,ABA分走了一部分巨星資源,導致賈霸在NBA獨大。所以,當1976年NBA吞並ABA、J博士等巨星加盟NBA後,《運動畫刊》很興奮:“再也不用看賈霸拿MVP了,因為最好的籃球手都來NBA打球了。”



但媒體們都高興太早了。即使J博士等巨星加盟NBA,一季終了,球員票選的MVP結果還是賈霸。並且J博士根本沒給賈霸造成任何威脅,兩人的第一選票的票數是159比0,J博士根本沒有進入票選前四。“沒辦法,在籃球場上,大個子永遠是主宰”,《運動畫刊》顯然對這一結果很失望



事實上,媒體厭惡賈霸的原因不僅是因為他欠缺表演天賦,還因為賈霸天性木訥,厭惡與媒體交流。在賈霸加盟NBA之初,他一度還相當受用媒體的吹捧。但記者們誇來誇去毫無新鮮感後就開始從負面角度批賈霸,說他不愛說話、不是個合格領袖。而賈霸則認為記者根本不懂球



賈霸本就不愛搭理媒體,被媒體批評後對記者更加冷漠,而賈霸越是冷漠,媒體就越是針對他,就此,雙方形成了惡性循環。每當記者試圖和他聊幾句時,大報的他還能耐著性子嗯哼幾聲,小報則一律拒絕,還動輒就說記者根本不懂球。那些年,記者們煩透了賈霸



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NBA正處於破產邊緣,它的競爭對手ABA就是因為破產才被兼並到NBA的。在這種情況下,積極迎合球迷胃口、順應市場需求和媒體喜好,盡可能調動媒體宣傳積極性無疑是當務之急,而還有什麼比將NBA最重要的個人獎項交給媒體評選更能討好媒體呢?



當1981年MVP改由媒體評選時,《洛杉磯時報》就開玩笑說:如果早點讓媒體來評MVP,那麼賈霸的MVP個數將不是6個而是0個。這話雖然誇張,但卻很有預見性,在那之後,賈霸真的再也沒拿過MVP,而改制的首個賽季,“媒體寵兒”J博士則馬上加冕MVP。



1981年,有64名專欄作家和評論員握有投票權。J博士拿到28張第一選票,“白人希望”伯德20張,比前一年榮膺MVP時數據還漂亮一些的賈霸卻只得到了8張第一選票,只能和摩西-馬龍並列第三。個別專家事後直言他們根本就不喜歡賈霸,而賈霸則怒斥這些人毫無公正之心



MVP評選不公?那些握有投票權的主流媒體從來不掩飾自己的主觀性。1990-91賽季,公牛61勝東部第一,開拓者63勝聯盟第一。MVP給了數據更好看的喬丹沒問題,但滑翔機卻連一張MVP第一選票都沒有,甚至連MVP得分前五都沒有他的身影,最佳陣容他也被打入第二隊

(那一年MVP得分前五:喬丹拿到了77張第一選票,魔術強森拿到了10張,大衛-羅賓遜6張,巴克利2張、馬龍0張;而戰績聯盟最佳的崔斯勒榜上無名)



堂堂得NBA第二分衛+聯盟第一的戰績居然遭此“暗算”?事後滑翔機怒斥TNT和ESPN聯手暗算自己,ESPN對此毫不諱言稱滑翔機該反思自己:為什麼巴克利總能入選最受歡迎采訪陣容,而他卻總和記者交惡。那些年,總有記者指出滑翔機想跟喬丹攀比待遇,而滑翔機則怒斥記者亂寫



巨星處理不好媒體關系的確是個很大的缺陷,而擅於與專家交朋友則受益良多。在這方面,做的最好的就是喬丹。不過,能和喬丹結交的多是頂級媒體的名嘴名記,諸如ESPN這個級別的還是很難進入喬丹法眼的。喬丹最知名的媒體密友就是NBC的艾哈邁德-拉沙德(Ahmad Rashad)

艾哈邁德-拉沙德(Ahmad Rashad)是喬丹在球員時代唯一承認的媒體密友,喬丹很多重要時刻都是這位仁兄在左右陪同,1992年夢一隊出征巴塞隆納,拉沙德更是全程陪同,還有幸見證了魔術強森、喬丹、伯德上演的“誰是最偉大的球員”的爭論



那些年,凡是重要場合,喬丹身邊可以沒有大衛-法爾克,但必須有艾哈邁德-拉沙德。從夢一出征巴塞隆納到喬丹歷次奪冠,拉沙德總伴隨在喬丹左右。拉沙德就是喬丹在媒體界的代言人。在喬丹巔峰期,內有芝加哥各媒體擁戴,外有NBC、ABC、CBS三大電視台護持,自然無往不利



同樣的,勒布朗在這方面干得也很不錯,他和ESPN、《運動畫刊》等體育媒體的關系向來交好,從他13歲開始,他就開始學習與媒體打交道。2002年他以一個高中生身份登上了《運動畫刊》更是震驚全美,而他的“天擇之子”、“King James”的綽號也正是拜這些媒體所賜。



至於ESPN,他們從一開始就認定勒布朗就是天生的巨星,所以才幫助nike策劃了“一起見證勒布朗成就傳奇”的廣告創意,該廣告聲稱勒布朗所走的每一步都將被歷史銘記。而《運動畫刊》更是在2005年為勒布朗慶生而推出了重磅封面《best ever?》(有史以來最好的?)

SI的三張封面從左至右分別是:2005年慶祝勒布朗生日封面《有史以來最好的?》、2009年《運動畫刊》兒童版創刊二十周年的封面《二十年來最偉大的運動員》(分別是喬丹、菲爾普斯、歐尼爾、勒布朗)、2009年《運動畫刊》評選的年度最佳運動員,勒布朗不僅是NBA最佳運動員,還是所有運動項目的最佳運動員。SI對勒布朗的期望之高通過這些封面可以窺到一些跡像



從某種層面而言,ESPN和SI就是勒布朗這些年的見證者和喉舌。正是有這層關系,勒布朗2010年才會選擇在ESPN直播《決定》。而隨後,ESPN還從《克利夫蘭老實人報》高薪挖走了跟隨勒布朗多年的記者布萊恩-文霍斯特,改派其去邁阿密跟隊



此外,ESPN每年都會推出球員戰力排行榜,科比不僅從未成為該榜單的NO.1,還在2011年僅列第七,這徹底激怒了科比。在2012年1月對陣太陽砍下48分後,科比賽後狠狠地回擊了ESPN一把:“對於一個聯盟排名第七名的球員來說,今晚我的表現還不壞(not bad)吧。”



這就是科比,喜歡和媒體較真,喜歡怒斥那些質疑湖人的記者不懂球。這固然爽了一時,但總有因小失大之嫌。在勒布朗第四次加冕MVP後,巴蒂爾誇完勒布朗還不忘暗批科比的性格:“我總認為科比應該不止獲得一次MVP,如果投票者能更欣賞他的性格,他獲獎的次數應該更多一些。”



巴蒂爾的這番話其實也算一語道破MVP評選的天機。在大家相差無幾的情況下,投票者的主觀感受將成為決定因素。就如同前文所說的俄克拉荷馬媒體抱怨MVP票選不公的那樣,2011-12賽季的MVP給勒布朗當然行,給杜蘭特其實也未嘗不可。當然,最後的總決賽證明,勒布朗略勝一籌

圖為ESPN關於勒布朗的主題漫畫《指環王》中勒布朗戰勝雷霆的畫面,在這本漫畫裡,未來的勒布朗場均可以砍下148分、44個籃板



類似的情況也在1997-98賽季上演過。那一年,公牛和爵士同為62勝,但爵士常規賽雙殺公牛。個人方面,場均27分、10.3個籃板的馬龍比場均28.3分、但各數據卻跌至生涯最低的喬丹更好看一些。按常理說,馬龍應該力壓喬丹榮膺MVP才對,但最終卻是喬丹高票當選MVP。

(喬丹當賽季投籃命中率46.5%、罰球命中率78.4%、籃板和助攻均創生涯新低,三分球命中率23.8%也被萊利譏諷跌回到了其個人真實水平。但在MVP評選中,喬丹拿到116張第一選票中的82張,得票率超過90%)



多人替馬龍憤憤不平。因為那是喬丹最後一季,讓喬丹風光退役已成大家心照不宣之事,鹽湖城媒體只會埋怨投票者不公。但在總決賽,公牛4-2奪冠,喬丹用實戰證明自己就是比馬龍強。但鹽湖城媒體仍然嘴硬,認為公牛贏了總決賽也證明不了喬丹該拿MVP,常規賽MVP畢竟頒給常規賽最佳球員的。



屬於常規賽的獎項就一定要頒給常規賽最好的球員? 其實媒體評獎往往不單看本賽季,還要看未來前景。以2003年最佳新秀評選為例,那年勒布朗和安東尼個人數據相當,騎士35勝未進季後賽,金塊43勝殺入季後賽。兩人並列最佳新秀本是最好的結果,但最終勒布朗一人獨享最佳新秀

勒布朗獨享最佳新秀在當時一度鬧得一度沸沸揚揚。勒布朗那一年場均20.9分、5.5個籃板、5.9次助攻,安東尼場均21.0分、6.1個籃板、2.8次助攻。細細比較起來,安東尼的各項命中率更高、進攻手段更豐富,而勒布朗大局觀更出眾。FOX的德文尼認為,兩人共享最佳新秀是個最好的結果,畢竟兩人從高中就一直齊名。但如果真的只能有一個人獲獎,那應該是安東尼而不是詹姆斯,因為安東尼在強手如林的西部殺入了季後賽,而勒布朗在孱弱的東部卻未能進入季後賽。NBA官網的投票結果也昭示,63%的人認為安東尼更應當選最佳新秀



勒布朗為何獨享最佳新秀?ESPN給出的說法是勒布朗個人前景更好,“新秀賽季場均20+5+5的人都必將成為超級巨星”(類似的話在埃文斯2010年獲獎時也說過)。《丹佛郵報》對這個理由很氣憤:“這是在評選本賽季的最佳新秀,不是在評終身成就獎,總有人會單憑一句虛無的潛力更大就亂來。”



其實,這就是媒體評獎的另一面。當兩人差不多勢均力敵時,全看媒體的選擇了,而被媒體忽略的一方總會認定存在所謂的陰謀論。比如2005年的鯊魚,他在MVP爭奪戰中惜敗給納什後吐槽納什數據水分太大、不配拿MVP,後又有邁阿密媒體指責記者們搞種族歧視,故意抬高白人的地位



在NBA,上一個把MVP評選上升到了種族歧視的還是“白人希望”伯德。他在1984-86年連續三年拿到MVP,並且其中兩次的得票率都超過98%。伯德的偉大自然毋庸置疑,但和他一時瑜亮的魔術強森居然在MVP評選中如此完敗,這讓很多魔術強森的球迷只能用種族歧視來解釋



這些年,媒體評選NBA各類獎項時的爭議並不算少,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媒體喜歡唯數據論。2007年他們就因為馬庫斯-坎比的數據好看而將他推上了最佳防守球員的寶座。單看數據,坎比場均11.7個籃板、3.3次阻攻的確華麗,但問題是坎比身子骨過於單薄,一對一的正面單兵防守經常被強吃



坎比一對一防守超爛不說,它所在的金塊也是NBA失分最多的球隊之一。所以,那一年的評選結果一經出爐便引發了軒然大波。聖安東尼奧媒體抗議最激烈,他們替鄧肯和鮑文不平,尤其是認為鮑文吃了個人數據太寒酸的虧,但他無疑是佩頓之後最好的外圍防守大師



那一年,唯數據論被批得一塌糊塗。受此教訓,媒體馬上反其道而行,選擇那些最佳防守球隊裡的最佳防守球員。所以,2008年塞爾堤克的賈奈特、2013年灰熊的小加索爾當選最佳防守球員。單看數據,這兩位的籃板和阻攻數據都稍顯寒酸,但他們所在的球隊卻是NBA防守最好的。

賈奈特2007-08賽季場均9.2個籃板、1.2次阻攻均是生涯新低,小加索爾本賽季場均僅7.8個籃板和1.7次阻攻



選最佳防守球隊裡的最佳防守球員?很不幸,這依然有爭議,阻攻多和搶斷多未必是好防守,而最佳防守球隊中的防守大師偏偏數據又不好看。今年在小加索爾當選後,還是聖城媒體聲討的最凶猛,他們認為鄧肯再一次被忽視了。吉諾比利更是直言,媒體評選一直都有失偏頗,應該讓球員自己投票



恢復球員自己投票?幾乎每年都有人提議。作為勒布朗的隊友,巴蒂爾目睹了勒布朗第四次加冕MVP,並且是以絕對的優勢加冕的。但他還是直言MVP評選應該做出改變:“我覺得應該是三分之一的選票給媒體,三分之一給球員,另外三分之一交到教練手中,這樣更好也更合理。”



類似巴蒂爾的這種“獎項評選權力回歸到球員和教練手中”的論調其實一直都有。就在1981年開始由媒體評選MVP的那一次,NBA還同時進行了球員調查,讓球員評出自己心目中的MVP。結果媒體評的MVP是J博士,而球員評出來的則是摩西-馬龍。顯然,雙方的認知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而在MVP評選方面,鬧出的最大一個問題就是1961年和1962年羅素連續拿到了MVP卻連續錯失最佳陣容第一隊。MVP居然無緣最佳陣容第一隊?這種不可思議的程度絲毫不遜於2012年的最佳防守球員錢德勒落卻選最佳防守第一隊。為什麼會出現這種雷人局面?



原因就是當時的MVP評選是由球員評選的,而最佳陣容評選卻是媒體評的,在張伯倫和羅素誰更偉大這個話題上,記者和球員的看法大相徑庭。記者們崇拜張伯倫的驚人天賦和誇張數據,而球員們更在乎比賽中和這兩個人分別對位時的細節感受。



如果說菜鳥賽季的張伯倫場均37+27尚且足以令球員大吃一驚、乖乖將MVP奉上的話,那麼接下來的兩個賽季他場均38+27、50+25則讓一部分球員開始用另一種視角看他。克裡夫-哈根說:“跟張伯倫打比賽,他得50分但也你也有機會得30、40分,而跟羅素比賽,他得20分卻讓你得0分。”



與此同時,奧拜克也一直在宣稱,羅素是犧牲了個人數據來換取全隊的勝利:“張伯倫只會把皮球從隊友手中要走,而羅素卻用防守把皮球塞到隊友手中,這就是兩人最大的不同。”而當記者們在1961年把榮膺的MVP羅素列入第二陣容後,奧拜克拿著份報紙、怒氣衝衝地直奔聯盟辦公室怒斥媒體根本不懂球。



球員評MVP更在乎球場上的細節感受?似乎如此。70年代塞爾堤克的白人中鋒戴夫-考恩斯是一位酷愛干髒活累活、不以得分見長的中鋒,所以他從來都不是球隊的得分王,但球員們提起他的強硬作風和賽場價值卻人人敬仰,於是將他選為了1973年的MVP



球員更看重考恩斯的價值,而媒體顯然則更關注數據。在塞爾堤克70年代的兩次奪冠後,負責FMVP評選的現場記者卻先後將FMVP分別評給了哈弗裡切克和喬喬-懷特。原因?這倆人很明顯是是得分王嘛。這種無視考恩斯價值的做法當場便激怒了奧拜克,於是他再度怒斥記者們狗屁不懂



奧拜克曾說球員的薪水不以數據為准,而以自己眼睛看到的東西為准,也正是為了鼓勵弟子們遵循團隊打法。考恩斯連續錯失FMVP後開玩笑說:“幸好我的老板是裡德,只有他明白我的價值。”多說一句,正是因為奧拜克的炮轟,1978年子彈隊奪冠後,記者們吸取教訓,將數據並不好看的昂塞爾德評為了FMVP



按理說,既然媒體這麼“右傾”,這麼迷戀表面的數據、惹出過這麼多爭議,那為什麼NBA又會把最重要的常規賽個人獎項交給媒體評選呢?這固然是為了調動媒體的積極性,讓媒體對NBA有更強烈的參與感,以便更好地報道NBA,但也有對球員評選MVP的“左傾”的擔憂。

注:在上世紀90年代NBA籌備50周年慶典時,NBA擔心媒體太唯數據論以致於厚古非今或厚今薄古,最終沒敢把評選50大巨星的重任交給媒體,而是決定成立以奧拜克為首的50大評選委員會



如果說媒體評獎太在乎數據(右傾)的話,那麼球員評獎則太在乎臨場感覺(左傾)。從1971年到1980年,賈霸在10年間6次奪得了MVP。賈霸的個人能力當然是獨步70年代,但他畢竟只奪過一次冠軍,卻有兩次無緣季後賽,這都是媒體質疑他當選MVP的主要論據。



另一個案例則是1977-78賽季當選MVP的比爾-沃頓。比爾-沃頓那個賽季場均18.3分、13.2個籃板、5次助攻,他的恩師拉姆齊說健康的沃頓“進攻像張伯倫、防守像羅素”,很多球員都贊同這一觀點,但問題是沃頓那個賽季常規賽只健康了58場,但球員們依舊把MVP評給了他。



這就是問題。球員偶爾會質疑媒體評選FMVP和全明星MVP不公正、過於迷信數據(“右傾”),而媒體則質疑球員評MVP太過於憑臨場感覺和印像(“左傾”),雙方對對方的評選結果總有質疑。在這種情況下,NBA當然需要去做出抉擇,讓媒體報道他們喜歡報道的。



在媒體負責評選MVP後,球員質疑最多的有兩點。第一點,賈霸所說的“媒體喜歡挑表演者”。而所謂的“表演者”基本都是外線球員。事實似乎的確如此。在1981年之前的25年裡,只有2次外線球員當選MVP;而在那之後的34年裡,外線球員當選MVP的次數激增到了21次



第二點就是MVP評選越發欠缺懸念。在1981年之前,歷屆MVP得主的得票率都沒有超過75%,但在1981年之後迄今為止已經有多達15次MVP得主的得票率超過90%。前後反差如此之大,很大程度也是因為媒體天生具有趨同性,大家都盯著那些數據PRE之王即可



而在球員評選MVP時代,球員們的投票相對分散很多。後衛們覺得韋斯特厲害和大O厲害,內線則覺得張伯倫、賈霸厲害,所以MVP得主的得票率從未超過75%;而如今的專家則都一股腦盯著那一兩個數據之王,最終導致選票高度集中



總體而言,媒體們目前遵循的球隊戰績+個人數據的綜合考量模式的確比球員評比時要科學合理。如果以戰績作為硬性標准,那麼賈霸賈霸在1976年和1977年的MVP都將不復存在,因為那兩年他的球隊戰績均是可憐的40勝42負,湖人連季後賽大門都沒進



一個季後賽都沒進的家伙還能拿MVP?這種在如今根本無法想像的事情在70年代很習以為常。開拓者當時的名帥傑克-拉姆齊博士曾如是說過:“大家都很清楚賈霸的能力,他一直都那麼出色,至於他的球隊能走多遠,這還要看他身邊站的是誰,每人敢因為戰績差就去否認他的能力。”



這就是評選榮譽的左傾與右傾:每年媒體評MVP時都會拿出一套又一套的數字體系去推算誰的效率值更高、誰對球隊勝利的貢獻值更大、誰更能提升隊友的水准,但球員說起MVP來只談最直觀的感受,那就是誰的個人能力更出眾。否則,只論效率,羅素一輩子也追不上張伯倫



鯊魚生涯19年只在2000年拿到了一個MVP,對於史上最具統治力的巨星而言,這似乎顯得很寒酸。2005年但他因為錯失生涯第二尊MVP而對納什口不擇言時,《洛杉磯時報》還不忘援引羅素的話來開導這位前湖人巨星:“在我心中,沙克每個賽季都是MVP,因為沒人能像他一樣統治比賽。”



鯊魚生涯只有一個MVP,一部分原因是他個人有些懶惰,喜歡小病大養,另一方面也是禪師的用兵策略,禪師更希望鯊魚能在常規賽積蓄體能、減少傷病幾率,全力以赴在季後賽發威。禪師曾不止一次說過:沙奎爾就是一輛60年代出產的房車,不到關鍵時刻,沒人會把它開到100碼。



當禪師執教湖人第一個賽季的最後一場時,湖人早已鎖定聯盟第一的戰績。於是他選擇了放水、讓沙克光明正大地休息了。結果賽後有個人從觀眾席衝向了他並憤怒地叫喊著:“你毀掉了這場比賽。”那個人就是沙克的繼父菲爾-哈裡森。繼父原本就對沙克的慵懶不滿,看到禪師這麼慣孩子他更是不滿。

圖為鯊魚繼父菲爾-哈裡森與鯊魚



禪師在常規賽的蓄力策略從某種程度上的確耽誤了很多常規賽榮譽,所以他經常自嘲:“鯊魚只有一個MVP,可你看,我不也只有一個最佳教練嗎?”禪師後來還說:“身邊的人總說我太不拿一些比賽當回事了,我可能是NBA史上季前賽輸球最多的教練,我也可能是常規賽叫暫停最少的教練。”



禪師和他的弟子們似乎都在常規賽榮譽方面吃了虧,歐尼爾只有一個MVP,而科比則一度差點與MVP終身無緣。OK組合的那些年,他們倆彼此總會分流MVP選票,而當科比單飛後,2008年拿到了生涯惟一的一個MVP後卻反倒惹來了更多的質疑



2008年,科比與保羅爭奪MVP,湖人力壓黃蜂成為西部第一。當然,按照媒體評MVP考慮個人數據+戰機的標准,科比加冕MVP沒問題。但問題是,科比那一年的表現和其前幾個賽季比起來反倒稍遜幾分,而保羅卻打出了個人生涯最耀眼的一季。盡管媒體把MVP給了科比,但球員們明顯有話要說



常規賽被黃蜂橫掃、場場都被保羅完爆的前MVP納什直言MVP要麼給自己的隊友小斯,要麼就該給保羅。比盧普斯也說MVP應該給保羅:“保羅本賽季對於他自身而言打出了璀璨的一季,至於科比,他當然年年都很好,但他更應該在他拿81分那年拿MVP。”



對於球員來說,他們考量MVP的第一直觀想法還是看個人能力,而不是球隊戰績。科比拿81分的那個賽季個人能力固然威猛無比。但他在MVP得分中僅列第四位,糜爛的戰績拖了他的後腿。但從球員的角度出發,比盧普斯卻更直言科比該在2006年拿MVP,盡管2006年比盧普斯也是MVP候選。



名宿伯德也一度參與到了這一話題討論中來了。他表示,當自己聽說科比迄今還沒有一個MVP時,這不是科比的恥辱,而是MVP評選制度的恥辱。他還開玩笑說會扔掉自己三尊MVP中的一尊,以示對科比的尊重。諾維茨基也力挺科比:如果MVP評選制度不能體現球星的偉大,那為什麼還要保留這種制度呢?



面對MVP評選不合理的質疑,《運動畫刊》曾作出回應。他們先是進行球員調查讓球員評選個人能力最強的球員,科比高票當選。《運動畫刊》以此為起點進行探討:個人能力最強真的就等於MVP嗎?也許按照70年代的標准,科比能拿很多MVP,但現在,個人能力最強真的不能和MVP劃等號。



盡管球員無法參與投票,但偶爾媒體還會進行一些采訪,希望得到了球員的觀點。2008-09賽季,湖人65勝,騎士66勝,勒布朗數據也全面蓋過科比,最終勒布朗以絕對的優勢無懸念加冕MVP,事後,洛杉磯媒體進行了小範圍的球員調查,姚明、巴蒂爾等多位球員都認為,如果讓他們票選MVP,科比將是首選

姚明說:“盡管MVP給了詹姆斯,但我覺得科比更有資格當MVP。科比在西部聯盟,我認為能在西部聯盟打出這樣的表現更有說服力。如果這支湖人放在東部, 他們甚至可能取得常規賽70勝甚至更多。”巴蒂爾說:“如果讓球員來選,科比無疑會獲得更多的支持。”而《今日美國》則認為,勒布朗加冕MVP沒問題,但最後的投票結果卻不合理。勒布朗拿到了109張第一選票,而科比只有2張,科比完全應該拿到更多才對


已有(3)人回文

切換到指定樓層
jinniu20095 發表於 2013-5-8 01:34
好棒啊!!
這些歷史不說出來大部分的人還不知道呢!!
在看完這篇文章之後也讓我不再盲從MVP了
畢竟公正性這東西實在是太難決定了...
alloykuma 發表於 2013-5-22 23:52
怎麼說呢...對喇布朗無愛....
jason791217 發表於 2013-5-29 01:22
感覺近年來NBA許多獎項的評選都待商榷耶~~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lebron

LV:8 領主

追蹤
  • 954

    主題

  • 962

    回文

  • 5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