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三國] 三國之幫爹當軍閥 作者: 終南道(連載中)

 
e010203 2014-2-14 15:09:05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250 97116
e010203 發表於 2014-3-14 01:52
第三卷 幽州暗戰   第二三零章 步步緊逼


    公孫瓚這次出兵幽州以來,一路上還沒有遇到過什麼像樣的抵抗,直到他來到不起眼的代縣之後,總算嘗到了苦頭,這才發現即使沒有了劉和、趙雲、李嚴和太史慈等人坐鎮的幽州,依然不是一隻任人宰割的羔羊。

    徐榮身經百戰,指揮過大小戰事許多,如今以五千步兵對上公孫瓚的兩萬大軍攻城,沒有絲毫慌亂,將城上的防守兵力部署的滴水不漏,根本不給攻城的公孫瓚以半分可乘之機。

    攻城當日,公孫瓚軍付出了將近兩千人的傷亡,卻是連代縣的城頭都沒有攻上去,這讓當初牛皮吹的山響的王門和單經兩人十分惱火,他們一起前來向公孫瓚請纓,聲稱明日將親自赤膊帶隊攻城,無論如何也要把代縣拿下。

    公孫瓚沒心情看這兩貨表忠心,他將所有心腹部將集合起來商議軍情,一起分析現在的進軍路線是否出了問題。

    “諸位,今日一戰的結果,想必大大出乎了你們預料吧?都說說看,小小一個代縣為何就成了吾軍的攔路石!”

    公孫瓚的聲音明顯帶著幾分煩躁和不悅,讓帳中諸人聽得心頭一震。

    關靖首先開口說:“今日吾軍失禮,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沒有摸清敵情,盲目以為代縣守軍不過數百,所以攻城時顯得組織不夠周密;二是犯了輕敵之忌,把守衛代縣的士兵當成了涿郡境內那些鄉里壯丁。”

    公孫瓚點頭同意關靖的分析,接著說道:“除了軍情有誤和輕敵,大家有沒有感覺到異樣?”

    被公孫瓚這麼一提醒,眾人陷入沉思,回憶白天攻城的過程。

    王門忽然拍著大腿喊道:“我想起來了!今日攻城,從始至終我都沒有看到守城的將領在城頭出現,可守軍卻是個個悍不畏死,沒有露出絲毫的慌亂和膽怯!”

    “還有,這些守軍使用的兵器與我們此前見到的完全不同!他們身上穿的鎧甲以上等鋼甲為主。顯然是一支十分精銳的主力部隊!”單經也跟著喊道。

    等大家七嘴八舌的說完之後,公孫瓚沉聲說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代縣這支好像憑空多出來的部隊究竟來自哪裡?”

    “以卑職之見,最有可能是徐榮統率的西涼老兵,別的部隊沒有這樣強悍的戰力!”關靖回答說。

    “徐榮駐守高柳,抵禦西線袁軍已屬吃力,他為何敢於在此時派出一支部隊前來代縣阻截我軍?”公孫瓚再問。

    “難道說西線戰事有變……”關靖順口接了一句,心裡忽然咯噔一下。不敢再往下麵說。

    “不管西線戰事有無變化,明日我軍暫且停止攻打代縣!你們立即派出手下最為得力的探馬和細作,今夜立即趕往班氏、北平邑和高柳一帶打探。另外,對於我們身後也要格外留意,防止薊城方向出兵截斷我們的糧道!”

    公孫瓚到底經驗豐富,對於未知的危險有著敏銳的判斷。在這個關鍵時刻做出了正確的決定。

    代縣城內,徐榮剛剛清點了士兵傷亡數目,發現情況比自己預料的還要好上一些。白天一戰,徐榮只排了三千士兵登城作戰,另外兩千士兵則被他藏在城內,一旦戰事緊張時,則會全部投入近身肉搏。

    徐榮心想:“公孫瓚今日在代縣城下吃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虧。此時應該有所察覺了吧?不知公子後續的部署有沒有到位?我能將公孫瓚在這裡拖上十天半個月,但如果他鐵了心想要離開,僅憑目前這點兵力,只怕是攔擋不住。”

    距離代縣不遠的夏侯蘭和韓珩連夜收到了代縣方面傳來的軍報,得知公孫瓚已經被攔在了代縣城外,於是更加振奮,只等公孫瓚潰敗之後被自己攔下。

    第二日,公孫瓚軍沒有動作。安安靜靜地呆在營內。

    當日傍晚,張郃率領幽州騎兵抵達雊瞀城外,距離公孫瓚軍不過六十多裡。

    後半夜,公孫瓚派出去的探馬火速趕回報告,聲稱發現了一支數量近萬的騎兵大軍正從東而來,如今已到雊瞀附近,距離己方軍營不過六十裡。

    公孫瓚聞訊大驚。不等天亮便命大軍立即拔營,急忙沿著來時的道路向涿郡方向後撤。

    公孫瓚賬前雖然有三千白馬義從,但他卻不敢輕視忽然出現的這支幽州騎兵,如今的情形十分詭異。向西與袁軍會師的計畫顯然出了問題,如果他不能將部隊儘快撤回涿郡,那就真是危險萬分。

    就在公孫瓚下令大軍緊急回撤的同時,孫禮和徐邈率領五千步兵已于前一日順利拿下涿縣,此時孫禮率領三千步兵從涿縣趕赴遒國,準備將公孫瓚逃逸的最後一道縫給堵死。

    五阮關外,徐晃率領長槍營和刀斧營對上了季雍和他手下數千士兵,以徐晃的沉著勇猛,雜魚季雍根本就不是對手,沒有支撐過五個回合,便被徐晃一斧頭劈下了腦袋。

    守在嶺上的張瓚眼見援軍忽至,立即率領關內守軍沖出,與徐晃率領的這支援軍來了個裡應外合,不出半個時辰,便將這一小股公孫瓚軍收拾乾淨。

    張瓚來到劉和身前,終於見到了從未謀面的大公子。

    “五阮關守將張瓚,見過大公子!”已過中年的張瓚,神情莊重地向年紀輕輕的劉和抱拳躬身行禮。

    劉和微笑著伸手來扶張瓚:“張將軍把守五阮關數年如一日,於幽州有大功勞,等到此次戰事結束,本公子一定替你請功!”

    “多謝公子抬愛!不知末將有何可以效勞?”

    “還請張將軍將這些俘虜押進關內嚴加看管,等我前往代縣剿滅了公孫瓚,再派人前來將他們解往馬城!”

    料理了公孫瓚留在五阮關以東的這個小尾巴,劉和立即率軍趕赴淶水向東大折彎的地帶,在這裡部下伏兵,靜候公孫瓚的到來。

    卻說公孫瓚緊急命令大軍後撤五十裡之後,再次派出探馬和細作四處打探,結果不等探馬返回報訊,張郃已經率領著大隊騎兵直撲他的營盤而來。

    公孫瓚這下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命副將王門率領三千白馬義從留下來斷後,本人則率領著主力急忙向東撤退。

    八千幽州騎兵對陣三千白馬義從,其中還有三千多曾經被白馬義從欺負得很慘的烏桓騎兵,這一仗頓時火星四濺,殺得那叫一個慘烈!

    白馬義從當初對付草原遊牧騎兵時,最厲害的是他們的速度和騎射,而幽州騎兵的依仗則在於精良的裝備和恐怖的近身劈砍搏殺。如果不是留下來斷後,三千白馬義從或者可以邊打邊走,憑藉高超的騎射本領損耗對手,然而這一次他們卻不得不硬著頭皮與黑甲鐵騎進行對沖。

    在兵力佔據絕對優勢、裝備佔據絕對優勢、指揮將領也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幽州騎兵迅速擊潰並且全殲白馬義從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留下來斷後的王門,說大話在行,可是真的對上了張郃之後,立即就將他的魚腩本色暴露無遺。張郃的武力雖然不及趙雲和關羽等人,但卻排在三國一流將領的前幾位,與超一流將領只有些微差距,他只用了三招,便王門刺落馬下,也算是陣斬敵將一員。

    白馬義從的抵抗很頑強,他們雖然在兵刃和防具方面不佔優勢,但卻毫不退縮,敢於直面對手的高速衝撞和劈砍,在落馬之前毫不猶豫地射出手中的箭矢,給幽州騎兵造成了不小的傷亡。

    然而,再頑強的抵抗也有力盡之時,白馬義從還是沒能續寫當年的輝煌,最終徹底敗下陣來。

    幽州玄甲黑騎是由趙雲一手帶出來的,而趙雲卻是出自白馬義從營,如今白馬義從被玄甲黑騎徹底覆滅,真可謂是造化弄人,令人感歎。

    張郃指揮騎兵全殲了公孫瓚殿后的白馬義從之後,將受傷的士兵和抓獲的俘虜交給從代縣趕來助戰的徐榮,然後繼續率軍追擊公孫瓚。

    已經發覺大事不妙的公孫瓚,這次讓單經率領五千步兵斷後,利用三千白馬義從用生命和鮮血為他爭取到的寶貴時間,在撤退的道路上臨時構築起一道針對騎兵的防線。

    公孫瓚是玩騎兵起家的,對於如何擺脫騎兵追擊自然有著豐富的經驗,他讓士兵們構築起來的這道防線,足以抵抗前來追擊的騎兵數日。

    張郃率軍追到單經陣前時,沒有蠻幹,而是停下了腳步,跟單經對峙起來。

    張郃不急,他在等待後方趕來增援的徐榮、夏侯蘭和韓珩的步兵。

    一日之後,徐榮率領一萬步兵趕來,單經頓時徹底慌了手腳,再也顧不得躲在拒馬鹿砦後面朝張郃瞪眼睛,趕緊帶著五千士兵向著公孫瓚撤離的方向逃命。

    只是,令單經沒想到的是,他剛剛向東撤出不到三十裡,卻迎頭碰見了灰頭土臉的公孫瓚!

    “淶水東岸有大批伏兵,我們渡至河中時受到了猛烈攻擊,如今只能向廣昌方向撤退了!”關靖上氣不接下氣的告訴單經這個噩耗。

    “只怕來不及了!追兵已經趕來了……”單經像個木雞一般呆在那裡,口中喃喃說道。(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com閱讀。)
e010203 發表於 2014-3-14 01:54
第三卷 幽州暗戰   第二三一章 梟雄末路


    在淶水岸邊伏擊公孫瓚的,自然是劉和從薊城帶來的七千步兵,就算公孫瓚當時還有一萬部隊,但在面對佔據了有利地形的劉和時,根本發揮不了數量方面的優勢。

    淶水在後世被稱為拒馬河,可見河寬和水深都不是一般的小河溝可以相比。劉和有大軍師郭嘉替他出謀劃策,特意將阻截公孫瓚的地點選在了淶水向東大折彎的地方,正好將公孫瓚等了一個正著。

    公孫瓚在淶水中丟下近千士兵屍首,慌不擇路地調頭與單經匯合,他本來打算冒死向廣昌方向突圍,結果徐榮卻提前一步率軍趕來切斷了他的退路。

    公孫瓚在東、南、西三個方向都被堵死的情況下,立即率軍向北突圍,然而張郃早有預料,一俟徐榮的步兵圍攏上來,便立即率軍向著東北方向機動,等候在了公孫瓚向北逃逸的道路之中。

    騎兵攻城不如步兵,可若是追擊和堵截敵軍,卻會成為步兵的噩夢。

    公孫瓚此時就像一頭被人圍獵的野獸,無論從哪個方向逃逸,總有聰明的獵人在前方挖好了陷坑等著他。

    隨著三路大軍慢慢從不同方向逼近,公孫瓚可以騰挪轉移的空間變得越來越小,最終他把牙一咬,再次調頭向東沖了過來,準備與守在淶水的劉和來個魚死網破。

    不過令公孫瓚沒有想到的是,劉和並沒有死守在淶水不挪窩,他似乎算准公孫瓚一定還會調頭再來,所以讓人在前往淶水的道路上埋下了數不清的鐵蒺藜……

    鐵蒺藜到底有多坑爹?用過的人都說“好”!

    公孫瓚心中那個憋屈啊,簡直沒法找人說。明明劉和這廝已經完全佔據了戰場上的主動,竟然不忘在最後關頭使用鐵蒺藜再陰自己一把,總之就是不肯與他進行堂堂正正的一場死戰。

    劉和當然不會告訴公孫瓚,自己從薊城帶走七千步兵那是冒著很大的風險,只要能夠將公孫瓚攔在淶水以西,也就完成了任務。他還要馬上率軍回援薊城,防止兵力空虛的老窩被人給端掉。

    劉和從淶水撤走之後,已經攻下遒國的孫禮立即率軍趕來接替劉和,留守五阮關的張瓚也派出少量士兵在淶水上游佯動,總之就是讓公孫瓚感覺自己的退路徹底被切斷,如今能夠脫身的方向只有飛狐口一條道路。

    被逼得上天無梯,入地無門的公孫瓚。下定決心要與率領士兵前來圍剿的徐榮軍血戰一場,只可惜徐榮卻不想跟他以命換命,竟然借助于臨時修築起來的營寨與公孫瓚軍進行對峙。

    在公孫瓚向東撤退的路上是無數鐵蒺藜攔路,北面是張郃的騎兵虎視眈眈,西面是徐榮的步兵攔死了道路,而南面則是連綿起伏的太行山!

    公孫瓚的糧道早已被劉和斷絕。此時大軍士氣低迷,隨軍攜帶的糧草僅能勉強食用五天,如果繼續這麼耗下去,公孫瓚軍最終只能被活活餓死。

    危急關頭,公孫瓚做出一個壯士斷腕的決定,他讓關靖和單經率領一萬多士兵只攜帶兩天的糧食,不計死傷地向徐榮軍發起衝鋒。而他本人則率領兩千步兵攜帶著從一萬多士兵口中擠出來的三天口糧,冒險進入了茫茫太行山中。

    一萬人三天的口糧,可以供兩千人食用半個月,而這兩千人原本就有五天的口糧,如此算來,公孫瓚進入山中時帶著可供兩千人食用二十天的口糧。

    關靖和單經等到公孫瓚撤進山中之後,沒有撐到一天,便向徐榮投降。

    公孫瓚的意思本來是想以斷糧的方式逼著一萬多士兵跟徐榮拼命。然後從敵人手中搶來糧食,結果徐榮不等關靖和單經來跟自己拼命,卻主動喊話表示願意給他們提供糧食,但前提就是大家得放下武器。

    此時公孫瓚已經帶著最忠心的令支族兵逃跑了,剩下來的士兵逃走無望,在不用付出生命就能吃飽飯的前提下,誰還會繼續替他賣命?

    關靖和單經因為沒有頑抗到底。所以他們的下場要比王門和季雍要好許多,雖然與普通士兵一起做了俘虜,但卻沒有受到任何虐待和打罵。

    劉和在對待俘虜這方面向來寬容,一不坑殺。二不折辱,頂多就是讓人家今後成為免費的勞力和打手而已……

    逃進太行山中的公孫瓚,繞來繞去的行走了五日之後,來到了一條人跡罕至的山澗,一旦從這條山澗走出去,他便可以進入靈丘縣,然後再從飛狐道直接前往並州太原,如此一來也就逃出了生天。

    並州雖然被袁紹控制,但公孫瓚還有數萬主力在東路圍攻薊城,袁紹在這個合力圍攻劉虞的節骨眼上,絕對不會幹出殘害盟友的蠢事。

    所以,公孫瓚覺得自己還有機會,一旦他逃到了並州,就可以從壺關取道鄴城,然後再從兗州返回青州。雖然這一圈繞下來會很辛苦,但他還有本錢,今後還有翻盤的機會。

    兩千人護擁著公孫瓚在狹長的山澗之中緩緩前行,忽然後方傳來一陣巨大的轟鳴之聲,卻是山體不知因何震動塌陷,將他們身後的道路徹底封死了。

    公孫瓚被嚇了一跳,待發現是身後道路被截之後,於是仰天大笑:“哈哈,真是老天助我!如今後方山谷塌陷被封,就算有萬千追兵前來,也不能奈何我了!”

    公孫瓚的洪亮的笑聲在山谷中久久回蕩……

    片刻之後,又是一陣山崩地裂的轟鳴聲響起。

    這一次,公孫瓚卻笑不出來了。

    因為,這次是在他們行軍的前方出現了山體塌陷!

    返回薊城之後就不曾露面的田疇,此時從峽谷頂端露出一張臉來,朝著心如死灰的公孫瓚大聲喊道:“公孫伯圭,大公子為你挑選的這處墳場如何?此地山清水秀,綠樹成蔭,正適合你在此久居!”

    田疇說完這句,不等公孫瓚出聲咒駡,對守在峽谷兩方的士兵下令:“點火,投煙!”

    成包成包的易燃毒煙袋被士兵們點燃,然後紛紛丟向山澗,頓時穀中一片煙霧繚繞,大量士兵被毒煙熏得昏死過去。

    公孫瓚見狀,顧不得羞恥,立即脫下外套,然後掏出襠下黑鳥,將之尿濕,然後蒙在了頭上。

    穀頂的田疇看不清公孫瓚如今這副醜態,但他卻沒想讓公孫瓚活著出去,剛才的毒煙不過是第一道開胃菜,接下來還有更加恐怖的東西等著公孫瓚。

    等到穀中毒煙燃盡之後,田疇讓士兵們將準備了數日的柴火點燃,紛紛投向了穀中。這些柴火上面都淋著一些油脂,燃燒起來十分強勁,如今用來火化公孫瓚和他手下士兵,再是合適不過。

    這場無名山谷之中的大火,燃燒了整整三天三夜,據參加了這次行動的士兵後來回憶,山壁兩側的石頭都被燒酥脫落,穀中被毒煙熏死的兩千人最後被燒成了一地灰燼,跟山壁上脫落下來的石灰混成一片,將整個谷底蓋了一尺厚!

    沒有人親眼見到公孫瓚和他四弟樂何當被燒成灰燼的一幕,但從這場大火結束之後,世間卻再也聽不到公孫瓚的聲音。

    歷史中,公孫瓚舉火自焚在易京樓上,他的全部家人為他陪葬。

    這一次,公孫瓚被田疇燒死在通往並州的無名山谷之中,兩千族兵為他陪葬。

    田疇這一把火燒的好,不僅徹底解決了公孫瓚,還堵死了這條並州通往幽州的兇險小道,從今以後就算膽子再大的人,也不敢再從這個怨氣沖天的鬼地方經過。

    回顧公孫瓚的敗亡,其實跟他貪婪、狡詐而且多疑的性格密不可分。

    因為貪婪,所以公孫瓚這次想趁著三路大軍圍攻幽州的機會一舉將幽州全部鯨吞,他採納了袁紹的建議,甘冒天大風險率領部隊從渤海岸邊一路西進到了代郡境內,卻沒有跟從弟公孫越的部隊匯合。

    因為狡詐,所以公孫瓚就算一路西進也不忘記給自己安排好各種退路,他分別在涿縣、遒國和五阮關等地派兵駐守,既保證自己糧道的安全,也防止後路受到襲擾,足見公孫瓚的謹慎和小心。

    因為多疑,所以公孫瓚在代縣受到阻擊之後立即就開始後撤,然後一會兒向東回撤,一會兒向北轉移,一會兒又向西突圍,最終竟然還選擇了向南逃逸,然而到了最後還是逃不過郭嘉的算計,把他算死在了太行山脈中的一條山澗之中。

    如果,公孫瓚沒有這麼貪婪,他從一開始就願意與袁紹平分幽州,那麼他就會將緊鄰並州的代郡和上谷分給袁紹,也就不會急於闖進代郡找死。

    如果,公孫瓚沒有這麼狡詐,他從進入涿郡之後就不會像羊拉糞一樣哩哩啦啦的將部隊分散開來,而是保證三萬大軍始終抱成團一路向西快速穿插,這樣劉和也就沒有了分兒殲之的機會。

    如果,公孫瓚沒有這麼多疑,他在發現自己面臨危險之後,只需要找准一個方向進行決死突圍,以劉和圍困公孫瓚的兵力,就算能將公孫瓚徹底消滅,那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勾當。

    如果……

    沒有如果。

    在郭嘉這種鬼才面前,任何一個性格中的弱點,都會是致命的,何況公孫瓚一下子犯了三個致命的弱點,所以……

    公孫瓚,死不足惜!(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com閱讀。)

    PS:感謝書友“山水莫相離”和“羽飄雪雨”的打賞!最近書評區裡好冷清啊,書友們,你們在哪裡?
e010203 發表於 2014-3-14 01:54
第三卷 幽州暗戰   第二三二章 請鱉入甕


    一代梟雄公孫瓚被燒成了灰燼,但是幽州的戰事並未結束。

    田疇受命在太行山中設伏,只不過是劉和對付公孫瓚的幾個後手之中的一個,就算公孫瓚沒有被燒成灰,那他也會被淹死,被亂馬踏死,被亂箭射死……

    總之,劉和這次是下定決心要把公孫瓚給弄死的。

    在軍閥爭霸的道路上,奉行的是叢林法則,又或者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原則,劉和如果不想被人當成蝦米吃掉,那他就只能努力去做那條最大的魚。

    幽州的地盤當初還能容納下劉虞、公孫瓚和公孫度三股勢力,但隨著各地軍閥的不斷壯大,小小一個幽州已經無法承載三支軍閥力量同時存在。劉和若想控制整個黃河以北的廣袤疆域,那麼他需要解決的第一個攔路虎便是公孫瓚。

    劉和跟公孫瓚之間的矛盾,根本無法調和,而公孫瓚又不像韓馥那樣可以自甘居於人下,所以他只能去死。

    在田疇解決公孫瓚的同時,劉和已經率領七千步兵從淶水撤回了薊城,而張郃也率領騎兵返回了薊城,徐榮則押著一萬多公孫瓚降兵前往涿郡向孫禮和徐邈進行移交。

    公孫瓚這次從青州帶來的三萬士兵,其中一萬是他從老家令支帶往青州的嫡系部下,其餘兩萬則是這幾年從俘虜的黃巾軍中挑選出來的悍勇兵丁。

    代縣之南三千白馬義從被張郃消滅,無名山谷中田疇埋葬了公孫瓚兩千嫡系精銳,另外五千跟隨公孫瓚多年的老兵有的死在了淶水之中,有的死在了五阮關下,有的死在了涿縣和遒國,最終剩下來的十不存一。

    如今這些俘虜,絕大多數都是青州籍的青壯,只要經過徐邈的一番教育和改造,相信很快他們就會是合格的士兵。劉和對待士兵一向仁厚。吃飽穿暖是底線,還不允許軍官隨意打罵處決士兵,所以容易獲得窮苦出身的士卒為他效力。

    執掌大權以來,劉和雖然堅持以戰養戰,但在軍力擴張方面卻十分謹慎,從不做竭澤而漁的蠢事,所以這些年他從幽州徵募青壯勞力入伍的數量很少。迄今為止尚不到兩萬之數,其餘的則用每次俘獲來的降兵進行補充。

    比如當初他擊退了公孫瓚之後,就將俘獲的七八千公孫瓚降兵轉化吸收了五千多人過來,後來太史慈在冀州俘獲了袁紹五千多降兵,也被送到幽州進行改造和整訓,然後加入到了幽州的軍隊之中。再後來劉和還讓徐榮帶著五千西涼降兵北上幽州,等於是來了一次集體改編。

    除了這三次大規模的降兵轉化吸收,劉和當初南下冀州時還從閻柔控制的烏桓部落拐走了五千烏桓騎兵。

    這樣算下來,劉和這幾年為幽州節省了至少兩萬的青壯勞力。如果再算上當初抓獲的數千鮮卑俘虜,那麼劉和不僅沒有因為戰事而使幽州的人口減少,相反還為幽州增加了數量可觀的勞動力。

    劉和這種看似摳門的做法或許被人看不上,但日積月累之下卻能收到長遠的效益。絕對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麼簡單。

    冷兵器時代,軍閥爭霸拼到最後,比的根本還是人口數量。只要劉和手中控制的人口數量不斷增加,那麼他可以徵調的軍隊數量必然增加,而軍隊增加之後控制的地盤自然會擴大,反過來又會養育更多的人口。

    這樣的發展模式就是良性迴圈。

    反之,如果劉和窮兵黷武,殺雞取暖。早早的榨幹幽州的人口紅利,那麼隨著他的軍隊數目急劇擴張,種田的青壯勞力就會減少,等到軍隊沒有糧食可吃的時候,就會四處劫掠,潰散逃逸,傷害無辜民眾。這樣他控制的人口就會減少,最終制約他進一步的擴張。

    當徐榮率軍抵達涿縣城外時,孫禮已經提前一步將五阮關內關押的兩千多降兵解回了涿縣,所以“宣傳部長”徐邈忙的都沒空出城來迎接徐榮。

    孫禮在軍中歷練了兩年多。漸漸褪去了當初的那股青澀和莽撞的勁頭,如今軍職已經升至校尉,在同齡人中實屬罕見。他在率軍攻下遒國之後,先是接替劉和守在淶水,等公孫瓚敗亡之後,又前往五阮關一趟,與張瓚進行交接,從關內將兩千多降兵押解回了涿縣。

    聽說徐榮率領大軍前來,孫禮急忙出城相迎,與徐榮、夏侯蘭和韓珩等人依次見禮。

    “徐將軍,押送這些降兵只需兩千兵力即可,為何還要您盡起大軍來涿縣一趟呢?”孫禮對於久經沙場的老將徐榮很尊敬,就算心中有疑問,說話時也很客氣。

    徐榮解釋說:“公子這次布的局很大,不僅是要解決公孫瓚和公孫度,還要趁機南下冀州將公孫瓚當初佔據的地盤全部接收,我這次是恰好路過涿縣,所以順便將這一萬多俘虜帶了過來。今日我將這些俘虜移交完畢,明日就要立即開赴雍奴,不知城中可有現成的糧草進行補給?”

    “將軍放心,公孫瓚當初在涿縣存放了不少糧食,足夠數萬大軍食用兩月以上,只要兄弟們搬得走,可以隨便拿!”

    “此事萬萬不可!本將只取路上夠用的糧草即可。這次我要對你多嘮叨幾句,涿縣城內這些糧食定是公孫瓚從涿郡搜刮徵集上來的,都是涿郡百姓的血汗膏腴,你可千萬不能糟蹋,一定要節省著用,免得回頭公子過問此事時不喜!”

    被徐榮這麼一提醒,孫禮頓時清醒不少,心中很是感激這位老將的提點。

    徐榮率軍離開涿縣時,公孫越和公孫度的聯軍終於兵臨薊城之下。

    直到此時,公孫度還不知道公孫瓚已經兵敗身死,所以他按照公孫瓚當初的部署對薊城發起了攻擊。

    就算劉和此時站在薊城城頭大聲的告訴公孫越真相,可因為公孫瓚已經化成了灰,估計公孫越也不會相信,畢竟這樣的消息太過驚人。

    何況,劉和並不打算將這個消息告訴公孫越。

    在劉和的佈局中,這次不僅公孫瓚要死,公孫越也同樣難逃一死。至於距離薊城路途遙遠的公孫度。劉和打算先把他派來的這支騎兵吃掉,然後過個一年半載就派兵前去遼東將這個禍害也給收拾了。

    因為城外的部隊數量眾多,薊城防守的兵力僅有兩萬,如果此時讓公孫越知道了公孫瓚敗亡的真相,那麼這貨肯定會率軍逃回令支,而僅憑城內的部隊是無法留住公孫越和公孫度的數萬大軍,所以劉和選擇了隱忍。一直都未曾露面,仿佛他從未回到幽州一樣。

    公孫越當初吃過不少苦頭,所以他這次率軍攻打薊城是做足了各種準備的,不僅帶來了數量眾多的攻城器械,而且還有攻陷潞縣的成功經驗,因此不是那麼容易打發。

    公孫度派來的部隊曾經長期跟高句麗人、夫餘人和鮮卑人作戰。所以戰力同樣不容小覷,如果能夠一口吞掉,那麼劉和的騎兵實力又會大增。

    自從劉和發跡以來,貌似幹過不少以少勝多,以小吞大的勾當,這也是劉和越戰越強的秘訣。如今劉和身後有郭嘉替他出謀劃策,所以胃口越來越大。這次竟然想要通過較小的代價便將東路圍攻薊城的五萬兵馬全都鯨吞入腹!

    如今薊城之內武有張郃、徐晃、慕容平和李蒙等人,文有郭嘉、李儒、趙該和杜畿等人,劉虞父子更是同心協力,所以別看城外五萬大軍叫囂的厲害,只要謀劃得當,他們最終都要變成劉和的下酒菜。

    城外的公孫越指揮大軍連續圍攻薊城三日未果,於是暫時休兵,想等公孫瓚與袁紹的大軍在西線會師的消息傳回來之後。再發動後續的攻城戰鬥。這樣不僅可以鼓舞軍心士氣,同樣能夠狠狠的打擊城內守軍的士氣,也算符合戰陣之道。

    還別說,公孫越等了數日之後,不僅等來了他想要的好消息,更是等來了一支增援的部隊!

    這支從涿郡前來增援的部隊,身穿制式的公孫瓚軍服裝。拿著公孫瓚軍的武器,舉著公孫瓚部隊的旗幟,怎麼看都沒有破綻。特別讓公孫越覺得放心的是,統率這支回援部隊的將領正是公孫瓚手下的親信單經和長史關靖。

    單經來到薊城之下。告訴公孫越一個好消息:在公孫瓚和袁紹軍東西夾擊之下,已經完全解決了西線徐榮的部隊,現在公孫瓚正率領兩萬大軍留在代郡防止袁紹軍佔據勝利的果實,而他們這一萬人原本駐守在涿縣和五阮關等地,因為接到了公孫瓚的命令,所以緊急趕來進行增援。

    公孫越不疑有他,因為單經將部隊安置在雍奴城內出工不出力的做法,實在太符合他那種小家子的作風了。

    聽說公孫瓚在西線取得大捷,公孫越信心大增,於是向士兵們散播這個驚人的好消息,然後再度指揮大軍攻打薊城。

    當公孫越向士兵宣佈“好消息”的時候,劉和也在城內向士兵宣佈了公孫瓚全軍覆滅的好消息。

    城內城外同樣的士氣高漲,只不過有人說了真話,有人說了假話。

    又是連續三日鏖戰,薊城依然牢不可破。

    公孫越這下有些惱火了,他派人來見單經,要求單經率領一萬部隊協助大軍攻打薊城南門,不可再躲在雍奴城內看熱鬧。

    單經推辭不過,只好硬著頭皮率軍攻打薊城南門。

    也不知道是因為單經的狗屎運氣太好,還是因為守城的士兵已經到了崩潰邊緣,反正單經在當日夜裡發動一場夜襲之後,竟然被他奪下了薊城南門!

    單經帶著部隊呼啦啦衝擊了薊城,消息傳到公孫越這邊,當時他就急眼了,趕緊帶著大軍趕到南門上,然後步單經後塵沖進了薊城……

    南門城樓之上,劉和與郭嘉冷眼看著不斷湧入城中的公孫越士兵,就像在看一隻老鱉向甕中爬。

    “唉,公孫越這個蠢貨,到現在還沒有看出單經的部下其實是徐榮軍假扮的!”劉和搖搖頭,對於公孫越這種低級的對手很是看不起眼。

    郭嘉提醒劉和:“公子不要得意太早。公孫越雖然入了甕,可東門外近兩萬公孫度的部下就沒那麼好收拾了,他們今夜根本就沒有動。”

    “我估計田疇帶著的那支部隊應該抵達丘水東岸了,張郃也趁今夜城內城外亂成一團的時候率軍出城了,這些遼東騎兵就算跑的再快,我就不信他們還能連續跨過沽水和丘水兩道防線!”(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com閱讀。)

    PS:感謝書友“罱嗇牖庾”的月票支持,感謝書友“羽飄雪雨”的持續打賞!
e010203 發表於 2014-3-17 17:25
第三卷 幽州暗戰   第二三三章 關門打狗


    單經和關靖兩人是公孫瓚的棄子,他們被急於逃亡的公孫瓚逼著去跟徐榮拼命,結果公孫瓚和四弟樂何當最終被燒成了灰,而他們兩個卻活了下來。

    做了俘虜,那就得有俘虜的覺悟。

    既然公孫瓚在危機關頭把單經和關靖留下來斷後,那麼單經投降以後做點對不住公孫瓚的事情也就在情理之中。憑什麼你公孫瓚逃命的時候可以帶上拜把子兄弟樂何當,卻要丟下咱呢?更加可惡的是,明明有五天軍糧,公孫瓚卻只給一萬多兄弟留下兩天的口糧,這不是把大家往絕路上逼麼?

    所以,單經在徐榮的授意下,帶著身穿公孫瓚降軍服飾的徐榮部下趕至薊城,與城內守軍唱了一齣戲,然後將立功心切的公孫越給誘進了佈置妥當的薊城之內!

    這樣的大手筆,自然出自鬼才郭嘉的謀算,目的就是説明劉和鯨吞公孫越從遼西帶來的這支部隊。

    薊城是幽州第一大城,在防禦方面經過了劉虞的多年經營,如今用固若金湯來形容也不為過。在薊城的東南西北四門附近都修築著用來防禦的甕城,當公孫越率軍沖進甕城準備繼續向內城衝鋒的時候,南門甕城上的大門忽然被重重的關閉,而通往內城的門洞內則是排著整齊的一溜兒塞門刀車……

    忽然就做了甕中之鼈的公孫越有些發懵,他實在想不明白這是唱的哪一出。

    單經人呢?

    甕城上頭的士兵不是穿著本軍服裝麼?他們怎麼會在這個要命的時候落下甕城的大門!

    前方堵住大軍道路的塞門刀車又是咋回事?這玩意不是守城部隊才會使用的專屬利器麼,怎麼會在這個時候出現?

    公孫越此時雖然發懵,但他也意識了巨大的危險已經降臨,於是急忙給手下士兵下令,要他們冒死衝開內外兩層的城門,不然大家今夜都要死在這座甕城之中。

    城頭上一直在等待機會的慕容平,借著下面的火把終於發現了公孫越所處的位置,他從後背的箭囊中取出一支格外沉重的黑色羽箭,然後平靜的搭弓、瞄準、射箭……

    在一片噪雜聲中。公孫越根本沒有看清箭矢向自己飛速射來的軌跡,直到他的咽喉被高速激射的羽箭刺中擊碎時,他才發現自己這次真的是要死了。

    公孫越中箭身亡,關靖和單經的身影同時出現在了內城城頭之上。他們向城下的士兵放聲高喊:“公孫瓚在代縣兵敗身亡,公孫越也已授首,兄弟們莫要再跟著公孫氏自取滅亡,速速放下武器向太傅大人乞降!”

    兩個人的聲音明顯不夠。但如果有上百人同時進行複述,那就足以讓城下亂成一團的公孫越手下士兵聽個清楚。

    “公孫瓚敗亡,公孫越授首,放下兵器投降者不殺!”

    城頭守軍手持弓弩,在黑夜中一起高呼,給城下的敵軍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震懾。

    為了逼迫公孫越的手下儘快投降。城頭的弓弩手專挑手持兵器負隅頑抗的敵兵進行了一輪射殺,在血淋淋的威脅之下,沖進薊城內的兩萬多公孫越部眾跪地乞降。

    拾掇了公孫越的這支部隊之後,劉和立即派出徐榮和徐晃各領八千步兵,分別從薊城的東門和北門上殺出,直奔公孫度軍的營盤而來。

    一直留意著南門上戰事進展的公孫度軍,本來已經做好了進城大肆搶奪的準備。卻忽然受到猛烈攻擊,於是急忙向著潞縣方向撤退,這一下就損失了兩成兵力。

    徐榮和徐晃見敵軍遠遁,也不做徒勞的追擊,立即打掃戰場,將敵軍營內的各種物資和來不及運走的財物全都收繳上來,然後押解著來不及逃走的數千遼東降兵返回城內。

    公孫度手下的騎兵一路向東逃竄,在橫渡沽水時受到了張郃率領的騎兵猛烈攻擊。這一回他們死傷慘重,有不少士兵連人帶馬做了俘虜。

    等到好不容易渡過沽水的公孫度殘兵來到丘水岸邊時,從涿郡繞道泉州穿插到潞縣附近的田疇部堵在了丘水的東岸,徹底將這支殘兵堵在了河岸西邊。

    沽水和丘水都是從北向南流入渤海,而在薊城通往潞縣的這一段上又差不多是平行的,兩水之間的距離最窄處不到五裡。張郃在沽水岸邊埋伏得手之後,立即派出一支部隊前往沽水與丘水距離最窄的地方。徹底將遼東殘兵向北逃逸的道路封死。

    這樣一來,剩下的遼東騎兵就等於是被夾在了兩條平行的河流和之間,而在兩河上游還有張郃的手下進行伏擊,所以他們能夠逃竄方向只剩沽水下游。

    然而。沽水下游有座雍奴城,而不幸的是雍奴城前不久已經被徐榮率軍奪回。

    所以,郭嘉老早就為遼東騎兵準備好的這張大網,結結實實地網住了遼東騎兵,沒有讓一人一騎逃回遼東。

    亂哄哄的東線戰事在短短幾日之間便告結束,五萬圍攻薊城的大軍先是在攻城戰鬥中死傷了六千多人,接著被誘進甕城中後死了兩千多人,而遼東騎兵在接連不斷的被伏擊和被圍剿中也是損失了七千多人,最終剩下的一萬多人全都做了俘虜。

    此役過後,公孫瓚勢力除了留在青州的田楷至今尚未得到消息,率領兩萬殘餘部隊鎮守青州之外,其餘的已被劉和全部消滅,從此再也無法興風作浪。

    連獲兩場大捷的劉和,來不及停下喘息,他一面派出張郃率領五千騎兵前往令支端掉公孫氏的老巢,一面派出慕容平押解大量俘虜前往馬城,一面派出徐榮率軍南下冀州增援盧植,除此以外,各郡被兵禍害得不淺的百姓急需救濟,漁陽和右北平作亂的烏桓人需要鎮壓,各地毀壞的農耕和水利設施急需整修,戰死的士卒家人需要撫恤,受傷的士兵需要進行救治……

    總之,一大堆的事情等著劉和去處置和辦理。

    雖然諸事纏身,但劉和還是從忙亂之中理了一個頭緒出來,他將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大致分了一下類別,分為兵事、政事、民事和人事四個方面。

    兵事方面,目前最大的隱患是兵力空虛的西線。雖然趙雲在西線幹得漂亮,但卻不是長久之計,萬一北方的鮮卑人在這個冬季南下劫掠,僅憑西線現在的防守兵力根本無法拒敵於外。除了鮮卑人,雁門郡的袁紹軍更是重大威脅,只要袁紹一天不除,幽州的西線就沒有安全可言。

    除了擔心西線的安危,冀州的形勢也令劉和感到擔憂。盧植主政冀州比之韓馥自然是強了許多,但目前真正歸盧植管轄的地盤其實只是冀州的三分之一,而且還是那種土地比較貧瘠,人口比較稀少的窮地方居多。盧植雖然對公孫瓚起到了明顯的遏制作用,可袁紹對他卻沒有太多的顧忌,各種冒犯的小動作不斷。

    政事方面,目前比較緊迫的有三件。第一件是接管公孫瓚原本在幽州佔據的右北平、遼西等地盤,安撫當地民眾,確保在大戰過後不會有大災,不會出現大規模的流民潮;第二件是恢復各郡的生產和生活秩序,特別是被軍隊經過的各縣都像遭了一場大禍一般,百姓們原本平靜安寧的生活被攪得稀爛,亟需回到正軌;第三件則是做好明年抗旱和防蝗的準備,據徐岳和蔡邕觀察天象氣候,認為明年黃河以北將有重大自然災害,劉和雖然不信神鬼讖語之說,但對徐岳和蔡邕這兩人的話還是很上心的,防災抗旱這種事情,寧可早作準備,也好過到時哭天喊地抹淚。

    民事方面,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死傷將士的家人親屬進行撫恤照顧,不能寒了人心;另一方是對受到軍隊劫掠傷害的普通百姓進行救濟和照顧,壞事雖然都是公孫瓚和公孫度手下士兵們所做,跟劉和的軍隊沒有半文錢的關係,可這些百姓都是無辜的,他們家中所藏糧食被過境的軍隊搶走,耕牛被牽走,家裡的青壯甚至被強征入伍作為腳夫,如果官府不進行救濟,很難渡過這個嚴冬。

    人事方面比較敏感,但也是劉和必須要邁出的重要一步。這次劉和從洛陽返回幽州,不僅帶回來了一支騎兵大軍,更為關鍵的是他帶回來了不少讀書人,還有幾名戰功顯赫的將領,如何安置這些人就很考驗劉和的政治智慧。

    劉和在洛陽時,可以打著劉虞的旗號自行其是,但如今他回到了幽州,就要時刻與老爹的那些老部下打交道,今後他從洛陽帶回幽州的這些人才到底是該效忠他,還是效忠老爹,這裡面藏著很大的玄機,一旦處理不好,不僅損害父子感情,甚至還會引起幽州官場上的一次大分裂。

    當初劉虞為了避免劉和與自己的手下產生矛盾衝突,便將他派往馬城,然後將代郡和上穀郡的軍政大權全都交給劉和,如今劉和手中勢力已經遠遠超過當初,如果還是屈居於兩郡之地,顯然不符合實際。

    問題和麻煩雖然不斷,不過劉和的心情卻是出奇的好,因為他現在回到了自己的主場,佔據了一個發家致富的黃金之角。(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com閱讀。)

    PS:感謝書友“罱嗇牖庾”繼續月票支持,感謝書友“羽飄雪雨”持續不斷的打賞!
e010203 發表於 2014-3-17 17:26
第三卷 幽州暗戰   第二三四章 初冬夜談(上)


    興平元年十月,劉和來到大漢的第四個年頭,寒風驟起,席捲幽燕。

    初平二年時,劉和身在長安,心在幽州,最終經過一番驚險和艱辛,安全返回了父親劉虞的身邊。這一年,他招攬了李嚴、趙雲、夏侯蘭和孫禮,打敗了南下侵掠的鮮卑首領軻比能,在薊城和幽州開始嶄露頭角。

    初平三年時,劉和先在馬城戍邊,後來返回薊城打退了公孫瓚,然後派出援軍拯救了韓馥,接著毅然率軍南下入長安,攪亂了兩都渾水。這一年,劉和招攬了劉放、韓珩、太史慈、慕容平、劉惠和徐邈等人,在邊城開辦訓練團,在代郡和上谷大量安置流民,在長安挫敗了李傕和郭汜的野心。

    初平四年時,劉和人在洛陽,為了對抗饑荒而使出渾身解數,不懼與朝中大臣和洛陽周邊的豪門大戶交惡,終於喜獲雙豐收,不僅解決了洛陽數十萬百姓的吃飯問題,還解決了自己人才困乏的難題。

    興平元年時,幽州形勢忽然急轉直下,袁紹暗中勾結公孫瓚、曹操、公孫度、劉表、袁術和呂布等勢力,意圖對幽州的劉虞和洛陽的劉和同時下手,將他們父子倆一起解決……

    劉和於是毅然北歸,選擇了一條誰也沒有想到的路線有驚無險地返回了幽州,然後在短短一月之間連滅公孫瓚、公孫越兩兄弟以及公孫度派來的遼東騎兵。劉和帶回幽州時不過帶回來了近萬騎兵,怎麼可以如此厲害?難道留在幽州的這一幫人都是吃乾飯的不成?

    事實上,留在幽州的劉虞、趙該、鮮于銀、劉惠、李儒、徐榮、夏侯蘭、劉放、韓珩、孫禮、徐邈等人,沒有一個是庸碌之輩,如果不是他們竭盡全力地進行防守和拖延,就算劉和再厲害,也不可能如此迅速的實現大逆轉,不僅讓幽州轉危為安,還進一步壯大了軍力。

    西線徐榮指揮兩萬士兵死守高柳、班氏和北平邑三城。硬是將並州五萬來犯之敵阻擋在長城之外達兩個月之久,這才給劉和兵臨晉陽逼回顏良和文醜創造了機會。

    如果徐榮和夏侯蘭等將領沒有抵擋住顏良和文醜的圍攻,讓其攻入了代郡和上谷,那麼劉和選擇從並州方向返回幽州,就會陷入顏良和文醜軍依託長城防線進行的反擊,而再厲害的騎兵在面對堅固的城牆時,都長不出翅膀來。

    東線鮮於銀雖然沒有守住潞縣。但卻拖住了公孫越西侵的步伐,使得他這一路大軍與冒險西進的公孫瓚軍完全脫節,這才給了劉和分而殲之的機會。假若鮮于銀不等劉和返回幽州便丟了潞縣,使得公孫越和遼東騎兵很早就攻入漁陽郡,那麼公孫瓚就不會急於趕往西線與袁紹軍匯合,而是轉而與公孫越合力圍攻薊城了。

    所以。功勞並非全部屬於劉和以及他從洛陽帶回來的這些將士和兵馬,而是屬於全體為了幽州安危奔走操勞和浴血作戰的人們。

    當然了,因為劉和返回的恰逢其時,所以在打敗了三支公孫氏的部隊之後,頂在他頭上的英雄光環更加光燦奪目,隱隱蓋過了平時比較低調的劉虞一頭。

    這是件好事,也是件壞事。

    劉和在幽州百姓的心目中的地位超過了劉虞。這對於他今後掌控幽州自然是更為有利,但若沒有了劉虞頂在前面,今後劉和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自己去承擔責任和後果。

    郭嘉非常敏銳的察覺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建議劉和好好的跟劉虞談一次心,將自己今後的打算告訴劉虞,爭取父子之間達成一種共識和默契,這樣就可以避免很多人為造成的麻煩和問題。

    劉和自己琢磨了一下,發覺確實是這麼一回事。

    劉虞剛剛過了知天命之年。這在官場上正是手握大權風光無限的黃金年齡,王允、馬日磾、趙溫、盧植、朱儁、皇甫嵩、這些老傢伙如今都幹得一包帶勁,如果劉和現在什麼事情都替他老爹做在了前頭,你讓劉虞心裡怎麼想?

    沒有人甘於平庸和寂寞,尤其對於當官的而言。

    這日傍晚,天氣漸冷,劉和讓身邊衛士將西院的小廳燒暖。精心準備了幾樣下酒小菜和一隻銅火鍋,還有兩壺上等好酒,然後親自前往劉虞的書房一趟,將老爹請了過來。

    對於兒子前來邀請小酌一番。劉虞欣然答應,放下案牘就隨劉和來了西院。

    為了增進父子兄弟之間的感情,劉和還讓史阿去了一趟東院,將弟弟劉安也領了過來。

    老青幼三人圍坐在特製的圓形食桌旁,顯得親近而又隨意。劉和幫著身旁的小弟涮著羊肉片,打趣說道:“當初我在洛陽宮中陪伴已故的廢帝辨時,偶爾看到他與現在的少帝協兄弟二人一起在後花園抓鳥,當時心裡就特有感觸,覺得父親大人為何不給孩兒也添一個弟弟,這樣就算沒人陪自己玩耍,至少等他長大一些之後,便可以來宮中替自己當差,也好過我一人受罪。沒想到,父親大人龍精虎猛,果然給我添了一個聰明活波的小弟,若是再能添上一個調皮伶俐的小妹,那咱們劉家可就更完滿了!”

    劉虞白了兒子一眼,呷一口酒,然後悠悠說道:“最是無情帝王家,人在孩童和少年時期,赤子之心未泯,所以將親情看得比什麼都重要,等到自己成家立業了,受到的蠱惑也越來越多了,心也就變硬了,對於本該珍惜的一些東西也就淡忘了。”

    “父親放心,孩兒一定會善待小弟和兩位夫人,決不讓兄弟鬩于牆的這種事情發生在我們劉家!”

    “對於你的心性和人品,為父從來沒有懷疑過。怕就怕等到日後你位高權重之時,身邊一些人從龍心切,胡亂的替你做主,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啊。”

    劉虞說這話的時候,表情很淡定,似乎早已看出劉和有問鼎天下之志。

    劉和一直為父親的愚忠所擔心,從來不敢在劉虞面前表露出半分不臣之心,如今聽了這話。心裡總覺得怪怪的。既然今夜是敞開心胸說實話,所以他也不再顧忌這些,而是半開玩笑半當真地問道:“父親大人不怕日後背上謀篡的惡名?”

    劉虞一臉傲然地告訴劉和:“你可知咱們東海琰城劉氏的先祖是何人?他是光武帝的嫡長子,也是曾經的大漢太子!就算日後你登上了九五之尊,那也不過是替先祖拿回本就屬於自己的東西而已!”

    劉和只知自己是東海恭王的後人,卻不知道自己的老祖宗竟然是光武帝劉秀的嫡長子,更不知道自己的老祖宗竟然還做過太子。今日忽然聽到老爹提起這一茬,八卦之心頓起,於是好奇的問:“既然老祖宗已經是太子了,為何又被貶謫到了東海那種遠離京師的地方?”

    劉虞說:“不是貶謫,是他自請光武帝改封自己為藩王的。當初先祖的母親郭氏被立為皇后,咱們先祖於是成為皇太子。過了十五年之後,郭皇后被廢,先祖心中不安,於是自請光武帝改封他為藩王。光武帝最初不忍心這樣做,但經不住身邊大臣的勸說,終於在兩年之後封咱們先祖為東海王,九年之後前去就國。因為我們的先祖不是因為犯了過錯而被廢。就王有禮,所以光武帝特別給他加大了封地,死後得諡恭。”

    “哼,我才不信是先祖真的願意放棄太子的位置,肯定是有人暗中提醒他,如果再貪戀這個太子之位,就會有殺身之禍,所以先祖才會主動向光武帝就藩的。”上輩子劉和宮鬥戲看了不少。很自然地腦補了一百多年前的這一段皇室秘史,然後當著老爹的面說了出來。

    劉虞沒有替先祖劉強辯解,而是若有所思的說道:“我們先祖乃是光武帝的第一個兒子,為了避禍尚且遠走他鄉,所以我現在看到你如此有所作為卻高興不起來。”

    劉和聽懂了老爹話裡的意思,他一臉誠懇的說:“孩兒認為父親的擔憂並不為過,世事變幻無常。人心最難揣量,就算孩兒赤子之心不改,可我總要四處征伐,難免無法估計家中。那時候如果手下人胡亂揣度我的心思,甚至受外人蠱惑做一些過分的事情,等孩兒返回來時,就算懲處了這些人,可對家人造成的傷害卻已無法彌補。”

    “嗯,為父正是為此而擔憂啊。”

    “孩兒最近偶爾琢磨此事,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說與父親聽。縱觀過往父子相殘、兄弟相煎的教訓,歸結起來總是難逃名利、權力和欲望幾樣禍祟,咱們劉家若想避免這樣的家門不幸,培養良好有序的家風是一方面,更為關鍵的是要讓家人破除一些腐朽陳舊的觀念。”

    “需要破除哪些腐朽的觀念?”劉虞放下了手中酒樽,很認真的問道。

    “第一個觀念就是官本位。在一個家族之中長幼有序自然是要分的,晚輩尊敬和孝順長輩也是應該的,哥哥教訓弟弟也沒有錯,但是卻不能把官場上那一套上下尊卑的東西帶回家中來,不能用官帽子的大小來衡量家人的地位。”

    “比方說,我現在手握權柄,在家中又是嫡長子,因此府中的下人便自然而然地將我視為繼任的族長,他們在對待我和對待小弟時,心態上有著根本不同。等到小弟日後漸漸長大,若是有人經常對他說你如果不想在家中被人瞧不起,就要想辦法做一個比你兄長還大的官,這樣你在家中就有地位了。小弟耳濡目染之下,漸漸的就會生出與我攀比的心思,於是嫌隙便從這裡種下了。”

    “如果小弟日後能力出眾,甚至是後來居上,他的官兒越當越大,甚至超過了我這做哥哥的,這時候有人又在我耳邊說你得提防著你那弟弟謀奪家產,你得暗中使些絆子阻礙他繼續升官,而我因為權力欲、虛榮心、嫉妒心等等真的聽了進去,一場家庭內鬥於是不可避免,到了最後甚至會是手足相殘的悲劇。”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無非兩種辦法。一種是我要始終做那最大的官兒,壓著弟弟一頭,這樣就不擔心他在家中的地位會超過我。可這世上最大的官兒是什麼呢?估計應該是皇帝。可這問題又來了,就算做了皇帝,也有許多的兒子,等兒子們長大之後爭皇位時,這個寶座又該歸誰去坐呢?”

    “顯然,第一種辦法也就能夠解決眼目事下的麻煩,其實根子上的問題依然存在。今天我想重點說的是第二種辦法,那就是如何在家中破除官本位的思想。”

    “‘官本位’是我自己琢磨出來的一個詞語,主要的意思就是以‘官’的意志為意志的利益特權、‘唯上是從’的制度設定、以‘官’為本的價值取向、以是否為官和官職大小評價人們的社會地位的衡量標準。”

    “如果我們一家人真的從心底破除了‘官本位’的思想,覺得當官只不過是做事的一種,那麼我們就不必強迫小弟也像我一樣入仕做官。如果他喜歡習武,那就讓他日後做個勇猛的將軍;如果他喜歡舞文弄墨,那就讓他做一個文學辭賦大家;如果他喜歡機關技巧,那就讓他做一個發明創造大家;如果他喜歡經商,那就讓他做一個富足的商賈……總之,我們不能打小就向他灌輸‘萬般皆下品,惟有做官高’的謬誤觀念。”

    “同樣的,今後我若是有了子女,我也這麼教導他們,告訴他們權力高低並不是衡量能力大小和家庭地位高低的標準,當官只是許多做事方式裡面的一種,久而久之,家裡的人就不再個個熱衷於當大官,而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樣或者可以避免家庭陷入到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之中去。”

    說到這裡,劉和想起後世那個令人羡慕的曾姓家族,在一百多年間沒有出現一個敗家子,曾姓後人在各個領域都做出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如果他們的後人個個想著當大官、當貪官,豈能有這麼多傑出的人才?

    都說富不過三代,可為什麼曾氏家族能夠長盛不衰?西方的封建制度可以培養出真正的紳士和貴族,為何東方的封建制度下盡出見利忘義、利慾薰心的貪官和權奸?

    說到底,還是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在作祟。(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com閱讀。)
e010203 發表於 2014-3-17 17:26
第三卷 幽州暗戰   第二三五章 初冬夜談(中)


    劉和這一席話,裡面的內容很豐富,就像銅火鍋中涮著的各種菜肴一樣,劉虞需要一段時間來仔細的消化。

    “世仁方才說要在家族之內破除‘官本位’的思想,這一點為父大概能夠理解,可是你辛苦打下的基業不讓自家人幫你守著,難不成還要交給別人不成?”劉虞有些不解的問。

    劉和笑了,覺得老爹其實也挺“實在”。他反問劉虞說:“父親覺得靠著嚴密制度組成的一個政權存在的時間長,還是靠著親情維繫起來的一個政權存在的時間長?”

    劉虞思索再三,有些艱難的回答:“似乎各有優劣,並不能一概而論。”

    “孩兒卻認為真正穩定的政權和組織,必然是依靠嚴密的制度來延續,而不是家族關係。靠親情維繫的政權組織在初始階段肯定佔有優勢,但隨著時日一長,各種問題就會浮出水面,那時候因為礙於情面,很多事情處置起來就會十分艱難,這樣用不了多久,政權就會千瘡百孔,最終走向覆滅。”

    劉和說的這個道理,被後世太多的家族式產業驗證過,因為東西方文化和制度的差異,中國人總是相信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結果往往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與中國不同的是,西方社會很早就引入了經理人制度,雖然控制著產業股權的還是大家族,可人家卻很少用家族內部的人來管理產業,所以存在的時間遠遠長過了東方家族式的產業。

    管理一個家庭如此,管理一個國家同樣存在這種問題。

    在東方,從古到今都是不斷的強調維持皇權的至高無上,卻很少有時候能讓內閣的相權得到擴大和鞏固,結果各朝各代的內閣大臣就成了權力鬥爭的犧牲品,根本不能將主要的精力和心思用在治理國家上。東漢時代的外戚干政和宦官專政愈演愈烈,就是皇帝不放心將手中權力交給輔政大臣,卻寧願相信那些從小陪著自己的沒鳥太監和養雞殺豬的親戚。結果治理國家這麼專業的事情,卻沒有交給一群專業的人去打理。

    在西方,雖然也有君王專制的極端例子,但多數時候君權和相權都有明確的界定,皇帝作為國家主權的象徵,儘量減少參與具體的內政事務,只是在攸關國家的擴張征伐之類的大事上才會表態。而平時只是監督著內閣大臣們替自己治理國家。

    東方家天下式的皇權制度,造成的結果就是一個朝代頂多支撐三百年左右,然後就要發生劇烈的內部動盪,有的朝代甚至連一百年都不會超過。而每當改朝換代的時候,現在執政的皇室家族總要被後來者趕盡殺絕,斬草除根。

    西方經理人式的國家權力制度。在賦予總理大臣或者宰相較大權力的同時,又頒佈了保護皇權的各種制度和法典,這樣的好處就是想要冒險造反當皇帝的人大為減少,因為只要當上了總理宰相或者內閣大臣,就可以實現治理國家的抱負,這樣反而讓皇權存在的時間延長了一大截。

    在劉和看來,“官本位”和“家天下”這兩種可怕而且無恥的觀念正是荼毒國家和社會的幽靈。人性本就貪婪,一旦掌握了頂層權力的那群人理所當然的將“官本位”和“家天下”的思想灌輸到天下讀書人的頭腦之中,那麼普通草根百姓就永無出頭之日,只能做權貴階層的“兩腳羊”。

    劉和也有私欲,他也想登頂人世間至高權力的寶座,品嘗那種大權在握、生殺予奪的獨特感覺,可他更希望數百年後大漢朝還能屹立不倒,千百萬的大漢百姓不會被尚未開化的草原蠻族當成羔羊隨意捕殺和食用。所以他在八字還沒有一撇的時候,就開始著眼于未來的一些核心制度的構建。

    很顯然,劉虞在劉和未來的政治構想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劉和的工作首先要從劉虞開始做起。

    劉和這次回到幽州之前,與劉虞分開已經有兩年了,今夜還是父子兩個在重聚之後第一次如此深入的談論。劉虞沒有想到短短兩年時間。兒子的見識和眼光竟然變得如此犀利深遠,他腦子裡到現在還在琢磨著兒子剛才的那些話語中出現的新鮮詞句。

    “幽州戰事已經結束,你下一步有什麼打算?”劉虞問兒子。

    “孩兒打算先把幽州現有的官員任職調整一下,然後去公孫瓚的老巢令支一趟。另外再幹一點稍微離經叛道的事情。”

    “說說看,你準備怎麼調整幽州的人事任免?”

    “先說軍事方面的吧。我打算這次將幽州所有的兵力進行一次大整編和重組,使幽州的總兵力達到十萬之數,分為東南西北中五路。首先是組建驍騎衛,由輕重騎兵構成,兵力為一萬五千人,輕騎一萬兩千,重騎三千,由趙雲擔任主將,夏侯蘭擔任副將。驍騎衛作為幽州的機動兵力,平時駐守於幽州西線,戰時根據需要進行調度。”

    “擴編龍虎衛,兵力達到兩萬五千人,其中輕騎三千,近衛營兩千人,輕步兵一萬五千人,重步兵五千人,主將由我親自擔任,副將由慕容平和孫禮擔任,軍師為郭嘉。龍虎衛居於幽州正中,平時承擔薊城和其餘重要城池的防守,目前有五千人臨時駐守在洛陽。”

    “組建鎮北軍,兵力兩萬人,其中輕騎三千人,車營兩千人,步兵一萬五千人,主將由徐榮出任,副將李蒙,暫不設軍師。鎮北軍主要職責是守衛北方長城沿線,在戰事需要時也可南下或者西進作戰。

    “組建幽燕軍,兵力兩萬人,其中輕騎五千人,輕步兵一萬五千人,主將由張郃出任,副將暫定為牽招,軍師由徐邈擔任。幽燕軍平時駐守於涿郡緊鄰中山國附近,主要防範太行山匪和並州方面的入侵,同時也可支援冀州方面的戰事。”

    “組建度遼軍,兵力兩萬人。其中輕騎三千人,舟營兩千人,步兵一萬五千人,主將由鮮于銀擔任,副將為徐晃,軍師為李儒。度遼軍平時駐守於遼西臨渝一帶,日後將作為平定遼東公孫度的主力。”

    劉和一口氣說完了重組擴編部隊的大致構想之後。然後眼巴巴地看著劉虞,希望能聽到幾句類似吃驚或者讚賞的話,結果劉虞悶頭只顧著涮羊肉。

    等劉虞喝完一樽酒後,這才抬起頭來說道:“度遼軍伐東,鎮北軍防北,驍騎衛守西。幽燕軍在南,龍虎衛居中,看似佈置的十分嚴密,但你從哪裡一下子徵集這麼多的兵力?幽州一直保持著五萬兵力,如今一下子擴增到十萬人,你又如何養活這支大軍?”

    劉和回答說:“這次我們先後俘虜了公孫瓚、公孫越和遼東騎兵許多降兵,總人數加起來超過了四萬五千之數。從這裡面至少可以挑出三萬五千合格士兵,加上我們現有的四萬五千人,就是八萬之數。兩年之前,我已開始在代郡和上穀推行預備兵役制度,現在從兩郡徵調兩萬預備兵入伍並非難事。”

    “至於如何養活這麼多的軍隊,其實也不用父親大人擔憂。遼西郡和右北平兩郡雖然地廣人稀,但養活度遼軍兩萬人馬還是綽綽有餘;廣陽郡和漁陽郡供養龍護衛兩萬五千人並無太大的壓力;代郡和上穀郡供養鎮北軍更加容易;涿郡乃是幽州最為富庶之地,供養幽燕軍也不是問題。”

    劉虞提醒兒子:“你好像把最費錢的驍騎衛給忘記了。而且。僅憑涿郡一郡之力供養兩萬幽燕軍,分明就是你對當地的豪族大戶暗中支援公孫瓚有意見,有意想要打壓他們。”

    劉和解釋說:“驍騎衛雖然最花錢,但他們也最能掙錢,缺錢少馬的時候,趙雲只要越過長城前往鮮卑人的地盤上掃蕩一圈,不就什麼都有了麼?至於說涿郡那些豪族大戶。讓他們供養幽燕軍還是輕的,且看以後我怎麼收拾他們!”

    看著兒子咬牙切齒的樣子,劉虞搖搖頭,不好勸說太多。“你準備怎麼安排李嚴、鮮於輔和太史慈?他們幾個可都是老資格了。這次卻沒有出現在你的任命當中,如果不能安排到合適位置上,軍隊這邊的事情就沒有理順。”

    “鮮於輔和太史慈如今在冀州盧植手下聽用,他們共同掌管著冀州三萬兵馬,我準備下一步將袁紹逼出冀州之後,再給他們增加一萬人的編制,然後拆分成兩支部隊,到時候鮮於輔和太史慈就能各領一軍,職位比幽州這五路部隊的主將一點不低。”

    “李嚴如今人在洛陽,他手下實際控制的部隊已經超過兩萬人,今後很有可能會超過三萬人,我把申息軍交給他不算,另外還將龍虎衛五千精銳也交給了他,似乎他手中的權力比誰都大。”

    “照這麼算,整編重組完成之後,你能調遣的部隊總數實際上是十五萬?”劉虞這次終於露出了吃驚的表情。

    劉和一臉得意地說:“父親還有漏算的呢。你忘記了鎮守居庸關的尾敦和鎮守五阮關的張瓚!他們麾下兵馬加起來也有一萬人,所以我能調動的兵力實際上是十六萬。”

    “哼,你不提這事我也會提!你手下那些將領都升職了,田疇、鮮於銀和鮮於輔幾個跟你走得近的幽州舊將也擢升了,為父麾下這兩位兢兢業業的老將為何不見你提到?”

    “孩兒哪裡敢把這兩位幽州功臣給忘記了,我打算讓尾敦出任漁陽太守,讓張瓚出任涿郡太守,這樣他們就等於是軍政一把抓了,這可比給他們一個雜號將軍來得給力吧?”

    “這麼安排還差不多,算你小子有心!”

    劉虞點點頭,露出了笑臉。(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com閱讀。)
e010203 發表於 2014-3-17 17:27
第三卷 幽州暗戰   第二三六章 初冬夜談(下)


    軍隊是劉和得以崛起和壯大的根本,也是他接下來與其他軍閥逐鹿的關鍵,所以劉和將之放在了內政官員任命的前面。

    從劉和的安排來看,這次他為了這個武將調整任命的方案動了不少的心思,也費了不少的腦筋。

    排在五軍之首的驍騎衛,清一色由幽州騎兵組成,雖然人數最少,只有一萬五千之數,但突擊能力最強,也最為燒錢。養活驍騎衛的花費,足以養活兩個龍護衛。特別是三千重騎兵,看似人數不多,卻足以將代郡和上穀這兩年積攢下來的家底耗去一半。

    讓趙雲出任驍騎將軍之職,統率這支犀利無匹的突擊力量,屬於實至名歸,沒有任何人會有異議。趙雲這幾年隨劉和南征北戰,立下的戰功無人可以複製,更是這次劉和返回幽州的第一功臣,將驍騎衛交給他才能真正的發揮作用。而讓夏侯蘭出任趙雲的副將,則體現了劉和對趙雲無條件的信任。夏侯蘭原本就是趙雲的手下,又跟趙雲是同鄉,如果劉和對他們不放心,絕對不會讓他們湊在一起。

    還有一點也能看出劉和對趙雲的信任,那就是驍騎衛並未設軍師一職,等於是由趙雲完全說了算,不會受到任何監督制約。

    排在五軍第二的是龍虎衛,這支部隊將由清一色的漢家子弟組成,主將更是由劉和親自擔任,充分體現了近衛軍的特色。這支部隊在擴編之後將有兩萬五千人,屬於各軍之中人數最多的一支。為了確保龍虎衛能夠勝任各種作戰需要,劉和為龍虎衛配備了輕騎兵、輕步兵、車兵、重步兵和近衛營,更是讓兩員表現搶眼的將領出任副將,還把郭嘉拽進來充當了軍師。

    由劉和親自出任綜合戰力最強的龍虎衛主將。與他的身份完全匹配,既避免了其餘將領的暗中比較,也符合近衛軍必須由劉氏族人出任的“潛規則”。

    排在五軍第三的是鎮北軍,由資歷最老的徐榮出任主將屬於實至名歸。這支部隊在組建完畢之後,將由西涼籍、冀州籍、青州籍和幽州籍的士兵共同組成。可謂是降兵改造之後的重要去處。徐榮當初在董卓手下任職時,統率著來自各州不同籍貫的士兵,在保證部隊的團結一致方面很有經驗,讓他來當這個改造降兵的頭領,最有說服力和感召力。

    鎮北軍的主要任務就是依託外長城抵禦北方的遊牧民族,這樣各州的降兵都不會與昔日的同鄉在戰場上刀兵相見。也就避免了最大的隱患。徐榮只要踏實地守在幽州北方,將來劉和封他一個鎮北將軍那是少不了的。劉和不給鎮北軍配屬軍師,也充分說明了他對徐榮的重視和信任。如果徐榮沒有獨領一軍的才能,劉和當初也不會費那麼大的周折將徐榮弄回幽州。

    排在五軍第四的是幽燕軍,由能力出眾、戰功顯赫的張郃擔任主將,也是眾望所歸。幽燕軍看似牆縫之中的柱頭。有力沒處使,但這都是暫時的,劉和將其部署在涿郡境內,自然有他的深遠考慮。一旦冀州大局底定,幽燕軍隨時可以從五阮關進入飛狐道,然後直逼並州的太原郡,給袁紹攔腰一刀。

    排在五軍末尾的度遼軍。由尚未康復的鮮于銀出任主將,似乎有照顧的意思在裡頭,因為太史慈明顯更加勝任此職,其實卻不然。度遼軍將來是攻打遼東公孫度的主力部隊,而且劉和還要為這支部隊配置水師,足以說明他對這支部隊的重視程度一點也不比其他部隊差。

    劉和考慮到鮮於銀在幽州威望足夠但綜合能力稍弱的實際,所以為他配備了最強悍的副將徐晃和僅次於郭嘉的軍師李儒,這樣就完全彌補了主將能力不強的這個短板。以徐晃的潛力,今後出任一軍主將是跑不掉的,但他如今資歷和戰功還嫌不足。所以被劉和割愛分給了鮮於銀。劉和本來是想讓徐晃出任龍虎衛的副將,替自己管理部隊的。

    劉和當初曾跟鮮於銀開過玩笑,說以後有機會就讓鮮於銀帶一支部隊前往遼東平了公孫度,如今看來他當初就有這個念頭。

    對於如何安排冀州方面的鮮於輔和太史慈,劉和雖然有了大概的方向。但還要看戰事的發展。如果戰事激烈,劉和不僅要給鮮於輔和太史慈擴充兵力,甚至他本人都有可能親自率兵南下增援。

    洛陽方面的申息軍由李嚴出任主將,只是權宜之計,李嚴雖然能力全面,但將來的發展還是在朝堂之上,而不是衝鋒陷陣。實際上,有位出身南陽的猛將倒是出任申息軍主將的最佳人選,只可惜這位猛將如今隨劉表的侄子劉磐駐軍在荊州南部,一時半會劉和是把他弄不過來了。

    劉和對於武將的安排當中,稱之為神來之筆的當屬對劉虞老部下尾敦和張瓚的任命。這兩人長期鎮守關隘,因此遠離權力中樞,屬於典型的沒有功勞卻有苦勞,如果劉和不能將這兩人安排好,就會寒了許多幽州老人的心,這自然不是劉和願意看見的。

    讓尾敦出任漁陽郡太守、張瓚出任涿郡太守,不僅升了兩人的職務,而且還為武將轉職文官開了一個好頭。今後劉和手下能力出眾的武將越來越多,像鮮於輔、鮮於銀這樣位高權重的武將就可以向內政官員方面過渡,這樣既不會傷了好兄弟的面子,還讓大家看到了劉和的有情有義。

    劉和向老爹介紹完了武將方面的人事調整計畫,又將文官方面的調整意見也詳細的說了一遍。

    需要注意的是,武將方面劉和說的是調整計畫,而文官方面則是調整意見。所謂意見,即為參考之意。武將任用劉和聽取劉虞的意見,所以說成是計畫,而文官方面的調整則是向老爹提出任用建議,如此就不著痕跡卻又十分自然的將父子兩人的職責和任務劃分開來。

    劉和繼續主征伐。劉虞繼續主內政,父子兩人也可以相互提意見,這樣的權力分配完全符合郭嘉替劉和做出的謀劃。

    劉和向老爹提議委任韓珩出任渤海郡太守之職,委任陳逸出任右北平郡太守之職,至於地域最廣也是最為兇險的遼西郡。則由文武全才的田疇出任太守之職。另外,為了照顧魏攸和程緒兩位老下屬,也可以讓他們分別掛名代郡太守和上谷太守,拿著兩千石的俸祿,但政事還是由護烏桓校尉府長史劉惠來主持。

    劉虞對於劉和的這份太守人選提議名單基本同意,但卻沒有全盤接受。他認為陳逸的才能還不足以出任右北平那種邊塞之地的太守,所以準備將冀州劉政調回來出任右北平郡太守,然後讓辛毗接替劉政出任安平相之職。至於陳逸,劉虞打算讓他在自己身邊做個從事,鍛煉幾年再說。

    劉和忽然想到辛毗的哥哥辛評還在袁紹陣營做事,急忙提醒劉虞。結果劉虞笑著說:“正因辛毗是辛評的族弟,為父才要把他派到安平國去,這樣正好檢驗一下辛毗主動投效的真實用意。”

    “父親,原來你這麼陰險呢……哦,用詞錯誤,原來你這麼腹黑!”劉和一臉敬佩地看著老爹。

    “還不是為了你!”劉虞狠狠瞪了劉和一眼。“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你選人用人的眼光確實很獨到。這幾年你向為父重點推薦和介紹的人才,沒有一個是徒有虛名之輩,都有獨當一面的能力。”

    “嘿嘿,還是父親大人栽培和教導的好,孩兒可不敢貪功。”

    “貧嘴!說說看,這次回來,有什麼好苗子向為父推薦一二?”

    “還真有兩個不錯的!其中一個叫做鄭渾,是鄭泰的弟弟;另外一個叫杜畿,雖然出身苦寒,但卻是不可多得之才。”

    “嗯。那就把他倆放在我身邊觀察和歷練兩年,然後再交給你。”

    “多謝父親栽培!”

    “先別忙著謝我。我怎麼聽說你還有一位十分厲害的貼身秘書呢,為何今晚上從未聽你提及?”劉虞說這話時,臉色變得有些不好看了。

    劉和明知劉虞是在問蔡琰的事情,可他有些心虛。只好顧左右而言他地說:“父親千萬別聽外面的風言風語,我跟昭姬之間恪守男女之道,沒有做過苟且之事。”

    劉和心想:反正蔡妹妹最後那道防線我沒有突破,雖然摳摳摸摸的事情也做了不少,香嘴襲胸的事情更是沒有少幹,但咱好歹守住了底線不是?

    一直埋頭苦吃的劉安,忽然抬起頭來一臉認真的問哥哥:“大兄,什麼叫做苟且之事?”

    劉虞和劉和同時石化,一起朝小傢伙翻起了白眼。

    “等明日蔡邕父女抵達薊城,你不可再與蔡家女子單獨見面!”劉虞說完這話,將兄弟兩個丟屋裡自個兒離去。

    “嗨,老爹還真是多事,連這都要管!”劉和嘟囔了一句。

    才三歲大的劉安,剛才劉虞在的時候特別的老實,現在見屋內僅剩下他和哥哥,立即小聲說道:“大兄,我要告訴你一個天大的秘密!”

    “啥秘密?”

    “那你得送我一匹最好的白馬駒,我才告訴你!”

    “小樣的,還跟大兄談條件了!信不信我收拾你?”

    小傢伙把嘴一撇,不受劉和的“威脅”。

    “好,好,我明天就讓史阿去給你挑一匹白色的馬駒,你現在可以說了吧?”

    劉安的要求得到滿足,這才小聲說道:“我聽父親和阿娘在後院談話的時候說要讓二女同時過門,還說要給你一個驚喜什麼的……”

    “我擦!這是要享齊人之福的節奏麼?”劉和有些激動的想。(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com閱讀。)
e010203 發表於 2014-3-17 17:28
第三卷 幽州暗戰   第二三七章 馬城二三事


    當劉和帶著手下兄弟們跟公孫瓚和公孫越打生打死的時候,他的便宜老丈人蔡邕卻是悠然置身事外,帶著一群從洛陽來到幽州的士子們,沿著風光不錯的歠仇水緩緩向東而行。

    自打蔡大學士離開了長安那個狼窩虎口之後,心情就格外的輕鬆,人都好像年輕了幾歲。

    蔡邕數十年來收藏的四千多卷珍本書籍,先被劉和從長安運到洛陽,再被徐榮帶著五千西涼兵從洛陽秘密運往了幽州,如今便放置於薊城的兵器庫中,只等著他這位老主人前來接收。

    數千卷藏書得以保存下來,這便去了蔡邕一大心病。劉和真心實意的喜歡女兒蔡琰,這又去了大學士的另外一塊心病。

    在洛陽暫居的近兩年時光裡,蔡邕親眼見證了劉和與蔡琰的琴瑟相處,雖然兩個年輕人有時候親密的過了頭,但大學士都裝作沒有看見,只要劉和真心實意的對自己這個寶貝女兒好,男女之間那點事,實在算不得什麼。

    蔡大學士博學多才,可不是那種迂腐不化的衛道士,否則當初董卓被呂布刺殺時,他也不會發出一聲感情複雜的歎息。

    在洛陽的那段時間,蔡邕默默地留意和觀察著劉和,然後發現這是一個讓他根本無法看透的年輕人。劉和的一些想法和言論,聽起來有些離經叛道,但仔細一琢磨,卻道出了事情的本質和真相,這讓蔡邕對劉和的評價拔高了好幾個層次。

    老蔡雖然是個文人出身,不懂行軍打仗之事,但他一路上隨劉和北行,多少也見識了一些劉和的手段。這才發現自己的准女婿看似一臉和氣生財,實際上卻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大魔頭”。南匈奴于扶羅的部落因為擋住了劉和北上的去路,結果這廝一句話就讓人家滅了族,除了老弱婦孺和身高低於車轂的孩童,其他南匈奴人幾乎都被殺光了。也不知道于扶羅當初是怎麼招惹了劉和。

    不過老蔡現在也管不了那麼多,只要劉和真心實意想在薊城創辦燕幽書院,只要劉和善待自己的女兒,就算他把北方遊牧民族全都殺光,跟他這個土埋了半截的老頭子又有什麼關係?那群近之不遜遠則怨的胡人,都不是什麼好東西。真要被劉和殺光了,倒也是造福了漢人。

    穿越並州來到馬城之後,蔡邕再度領略到了天高雲淡的北地風情,他的心情似乎一下子變得開闊高遠起來。

    蔡邕一生命運多舛,在仕途上尤為不順,四十六歲那年。他因為金商門之禍,結果被全家髡鉗流徙至朔方郡。所謂的“髡鉗”,是古代的一種刑罰,犯人要被剃去頭髮,然後用鐵圈束頸。當時年幼的蔡琰也跟著遭受了這種刑罰,隨父親一起發配北地。

    在流徙朔方的途中,酷吏陽球還派人追殺蔡邕一家。到了徙所之後,陽球又一次賄賂長官,意欲加害蔡邕一家人,幸而蔡邕有著很好的名聲,竟然感動了前來謀害他的刺客,這才倖免一死。

    蔡邕一家在黃河岸邊的西安陽縣內定居下來,過著艱辛的生活,直到後來靈帝駕崩,董卓強行征辟蔡邕入朝為官,以此裝點他尊敬士人的假門面。蔡邕在北地的生活這才結束。然而好景不長,董卓一死,王允急於殺雞儆猴,結果蔡邕再次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差點被逼死在牢獄之中。

    如今蔡邕再度來到北方。雖然不是故地重遊,但卻有一種脫離樊籠得自由的喜悅,因此整個心境都變得舒暢快樂起來。

    劉和從馬城離開的匆忙,因為當時的戰事十分緊張,所以只是交待劉惠好好招待蔡邕和他從洛陽帶回來的數十名士子。劉惠亦是冀州名士,他久在官場,最善揣測主上心意,所以挽留蔡邕在馬城盤桓了許多日,估摸著東線的戰事快要結束時,這才派人一路護送著蔡邕父女和一群士子前往薊城。

    為了讓蔡邕在馬城過得有意思,劉惠也動了不少的腦筋,其中陪著蔡邕深入到市井和阡陌之間瞭解民情便是重要的一項。

    蔡邕在馬城的所見所聞中,有幾件事情讓他感觸很深。

    第一件是馬城崇文尚武的獨特風氣。

    在一座邊塞城池,民風彪悍好鬥毫不奇怪,但若是從普通士兵到市井販夫都以會耍幾招軍中刀法而自豪,一有空閒便在城中廣場上進行各種武技較量比拼,那就有些誇張了。

    更誇張的是這些打起架來一個比一個猛的邊民,在鬥狠過後卻會坐下來談論家國大事,吟詩作對,聽書看曲,一個個比洛陽和長安那些坐而論道的士人們還要文氣。城中的百姓見到身穿文士服飾的蔡邕後,還會停下來客氣地向這位儒者表示問候與敬意,這些都充分說明馬城百姓並非不懂禮儀只知打架的粗魯蠻子。

    馬城之中到處可見平民化的茶樓和曲園,在這些茶樓裡面總有口若懸河的說書人講一些情節勾人的逸聞趣事,也會講大公子劉和代父南征北戰的故事,還會講名將趙子龍、太史慈等人戰陣之上槍挑敵將的驚險橋段。每當說書人唾沫橫飛地講起來之後,茶樓中總是座無虛席,不時響起叫好之聲,還有大方的豪客順手丟出賞錢。

    在馬城的曲園之中,有經過精心彩排的活劇每日定時上演,這些劇碼既有講冠軍侯霍去病橫掃匈奴英雄故事的,也有講司馬相如與卓文君愛情故事的,還有講大公子如何孝悌仁愛的。蔡琰妹妹某天來看一出名為《孔雀東南飛》的活劇,結果回去的時候把眼睛哭成了兩個大紅桃子。

    類似茶樓和曲園之類暗含著文宣統戰功能的大眾場所,不用說自然是劉和的宣傳部長徐邈一手策劃和搞出來的,這對於統一民眾的思想認識,提高劉和在民眾心目中的感召力有著潛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現在的馬城街頭,誰要敢當眾說劉虞父子的壞話,城中的百姓就能沖上來跟你拼命!

    最讓蔡邕覺得震驚的是馬城官府開辦的各類免費識字班,這種教化大眾的手段簡直能用恐怖來形容。試想一下,等到某天馬城一個挑糞的都能獨自看懂城門口的告示時,誰還能愚弄到這裡的百姓呢?

    當一個族群既崇文又尚武的時候,產生出來的力量究竟會有多大?蔡邕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但他相信有生之年肯定能夠看到一些結果。

    第二件令蔡邕受到觸動的事情,是馬城完備的衛生防疫系統。這座城池之內的各條主要街道上都修建有一種名曰公廁的建築,不僅分別男女,而且有人每天定時清潔洗消。除了禁止市民在城內隨地大小便之外,就連進出城中的牛馬,都被官府要求掛上一個糞兜,防止牛糞馬糞直接排泄在城中的地面之上。馬城內建有幾座大型的公共洗浴澡堂,有官府派人進行經營,不以盈利為目的,只為服務大眾。

    劉惠向蔡邕講述了當年大公子初來馬城便積極開展“全城大掃除”的故事,然後非常自豪的告訴蔡邕,自從公子來過馬城之後,這幾年間馬城沒有爆發過任何疫病,城內軍民的身體健康狀況得到明顯改善。

    蔡邕聽了之後,心裡十分納悶。老頭子就想不明了,你說劉和這麼一個高高在上的貴公子,軍政大事都夠他操心了,他當時怎麼還有空閒琢磨給牛馬屁股後面套上一個糞兜呢?

    一座乾淨整潔、崇文尚武的邊塞城池,已經令大學士覺得十分意外,可馬城的獨特之處還遠遠不止這些。在士人眼中身份低賤的手藝人和商販,在馬城很有地位,他們不僅有著穩定的收入,而且還有一些人被官府評為“三好城民”,即思想好、表現好、手藝好這“三好”。

    例如連年被評為“三好城民”的牛鐵匠和馬木匠,這兩人如今不僅賺到了一份令人眼紅的家當,而且家中子女都獲得了入官學就讀的資格,劉和還親自為他們題字褒獎。

    蔡邕聽劉惠解釋才知道這牛鐵匠和馬木匠,便是如今在幽州廣泛推廣的曲轅犁的設計者,所以在城中地位崇高,不僅管理著偌大的農具製作工坊,還兼任了“馬城農業技術革新委員會”的委員。

    蔡邕此前從未聽說過“技術革新委員會”這樣的機構和名稱,他不用問劉惠也知道這肯定又是劉和搗騰出來的新鮮玩意。當蔡邕得知上穀和代郡這兩年因為採用了曲轅犁而多耕種了兩倍的土地,多增加了三倍的糧食產量之後,心中再也不敢小覷馬城的這些工匠和手藝人了。

    蔡邕離開馬城之前,已經被接二連三的震撼搞得麻木了,馬城濃郁的商業氛圍、馬城周邊發達的交通和水利設施,馬城官府高效廉潔的辦公秩序……凡此種種,讓大學士產生了一種這些年四處漂泊和遊學所見所聞比不上在馬城呆半個月的感慨。

    馬城對蔡邕的觸動越大,他對即將抵達的薊城就越加期待。

    劉和堅持要將未來的燕幽書院命名為燕京大學,說洛陽有太學,薊城作為幽州治所,創辦一所州立的學院,自然稱得上“大學”二字。

    況且,大在太之下,並不僭越。

    蔡邕現在終於定下決心,願為劉和所驅使,親自出任燕京大學的首席祭酒。

    祭酒,便是古時書院院長的稱呼。(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com閱讀。)
e010203 發表於 2014-3-17 17:29
第三卷 幽州暗戰   第二三八章 這位姐姐好漂亮


    蔡邕帶著一幫子當初他從潁川拐來的學子走到軍都山附近時,遇見了慕容平率軍押解著兩萬俘虜向西而來,因此得知幽州的戰事已經告一段落,來勢洶洶的公孫瓚兄弟被大公子在談笑間剿滅。

    大學士倒是不關心公孫氏的死活,他擔心的是薊城有沒有受到重創,自己那四千多卷孤本有沒有被毀於戰火之中,於是急忙仔細詢問慕容平一番。

    慕容平護著劉和從洛陽一路北上,對於大學士自然是熟悉的,更知道這位白髮老爺爺可是大公子未來的老泰山,所以將隊伍停了下來,專門抽出半日時間向蔡邕彙報兩場圍殲戰的始末經過。

    結果,在軍隊山下便出現了奇怪的一幕。

    四千手持兵刃的幽州士兵,看押著滿山坡躺著曬太陽的俘虜,幾十個文質彬彬的白面書生圍坐在五大三粗的慕容平周圍聽他講故事。俘虜們都很老實,沒有人想要伺機逃跑,在初冬暖洋洋的陽光沐浴下,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談天說笑,倒好像他們曾經立下大功似的。學子們都很緊張,聽到大公子僅率七千步兵就敢去抄公孫瓚的後路,連大氣都不敢出,等聽到公孫越率大軍從薊城南門殺了進去,就連蔡邕都驚的有點坐不住了。

    蔡琰陪在父親的身邊,看他們這一大群讀書人被個武人唬得一愣一愣的,好幾次都差點忍不住笑出聲來。自從她來到幽州之後,心情比蔡邕還要好,或許是因為愛屋及烏的緣故,她覺得北方的天是那麼高,地是那麼闊。夫君曾經戍守過的馬城是那麼的親切溫馨,總之她就是從來沒替劉和擔心過。

    有啥好擔心的?一路上那麼多兵馬想要圍困夫君,結果怎麼樣?還不是被他輕描淡寫的就化解了。幽州可是夫君的地盤,回到了這裡,誰還能奈何得了他?

    可不是蔡琰盲目樂觀。這一年多來,自從她擔任了劉和的機要秘書之後,經常要替劉和起草各種公文,對於劉和的各種謀劃部署一清二楚,許多蔡邕不掌握的情況,她都知道。如果劉和沒有把握。回到馬城之後就不會那麼匆忙的離開,而是謀定而後動。

    途中這個小插曲結束之後,蔡邕繼續向東而行,又過了兩日,終於來到了薊城的北門上。

    已經提前接到通知的劉和,早已帶著薊城內的一幫文武來到城門外等候著了。

    城門外列隊歡迎大學士的人群中。除了沒有太傅劉虞的身影,其他有頭有臉的差不多都來了。像幽州牧韓馥、別駕趙該、治中齊周等人,以及城中有名望的大族族長,還有劉和身邊的文士郭嘉、田疇、杜畿,將領慕容平、徐晃等等也在其列。

    別看蔡邕在長安時不時的被人擠兌和收拾,可他的名聲那是籠罩了整個大漢朝的,天下間不知有多少人想要與蔡邕見一面。坐下來談上一席話。眾人今日能跟隨劉和出城迎接蔡邕,不是他們給了蔡邕面子,而是劉和給了他們面子,沒把他們當外人。

    蔡邕看到出城迎接的這個大陣勢,嘴上雖然沒說啥,可心裡還是挺高興的。這倒不是說他有多麼虛榮,都差點死過好幾回的人了,早已看淡了這些浮名虛利,他高興是因為從這個歡迎的陣勢至少證明了劉和在薊城同樣擁有強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同時也說明幽州儘管地處大漢北方。但對於文教之事卻是非常的重視和支持。

    蔡邕能得如此歡迎,跟在他後面的那群學子當然是與有榮焉,一個個也覺得倍兒有面子。

    劉和於是向雙方進行介紹,少不得又是一番繁文縟節的禮來禮去。此時的社會風氣還不似後世被程朱理學禍害過的那樣,蔡琰雖是女眷。但作為蔡邕的女兒,卻是站在父親身旁,大大方方的接受前來歡迎的人們上前噓寒問暖。

    或許是別駕趙該特意安排的,前來迎接的人群中也有幾個大戶人家的女兒,這樣正好能夠陪在蔡琰的身邊,使她在人群中不顯得那麼突兀和彆扭。

    迎接儀式順利進行,劉和無意之間暼了一眼被幾個女眷簇擁在當中的蔡琰,突然有種尿急的感覺。

    尼瑪!趙愛兒竟然在那群女眷當中。

    劉和隔著有些嘈雜的人群,就聽見蔡琰正對著趙愛兒說:“哎呀,這位姐姐好漂亮!”

    劉和心裡一陣無語,趙愛兒哪裡是姐姐,明明可以做蔡琰的小娘了好不?

    然後,劉和就被趙該給拽走了……

    入得城中,劉虞在府中大宴賓客,歡迎蔡邕和眾士子的到來,席間賓主盡歡,似乎前幾日發生在南門上的那場大戰從未發生過一樣。

    當夜宴請結束之後,蔡邕父女二人便被劉虞送往一座特意為他準備的別院之中,門外更是安排了衛兵站崗放哨,閒雜人等根本無法靠近打擾。

    劉虞如此上心的安排蔡邕父女的住所,並不是害怕有人行刺於他,而是防止自家院裡某個不老實的傢伙,在蔡琰還未嫁過來之前就做出敗壞門風的事來。

    劉和見父親如此安排,一肚子憋屈沒處說理,鬱悶的不行了,就拎著兩壺酒來找好哥們鮮于銀絮叨。

    鮮於銀自從蘇醒之後,身體康復的很快,到底是練武出身的壯實漢子,這才不到一個月時間,就能下榻在院子裡到處走動了。他見劉和拎著兩壺酒過來,也不知道到前廳發生了什麼事情,就開口問道:“宴席結束了?”

    “結束了。”

    “怎麼看你興致不高的樣子?”

    “本來挺高,結果我爹一盆涼水澆下來,這心口就拔涼拔涼的。”

    看到劉和一臉吃癟的樣子,鮮於銀頓時來了勁頭,眨巴著眼睛問:“太傅大人怎麼整治你了?”

    劉和於是將今日之事告訴了鮮於銀,把鮮于銀樂得不行。

    “明輝老哥,你說我是那樣的人麼!趙愛兒侍奉在我身邊好幾年了,我至今都沒有動她。當初在洛陽,蔡家妹子天天跟我在一間房內朝夕相處幫我辦理公務,我也沒有把她推倒,你說臨到了自家門口,我還會急那一時?”

    “這可保不准!誰知道你現在是不是已經完全將身體調理好了,正憋著一股子邪火,就想找個妹子推倒呢。”

    “我發現今天晚上這壺酒是白給你喝了!不理你了,本公子去找愛兒姐問個明白去!”

    被鮮於銀調侃了一頓,劉和氣呼呼地出了府,直奔別駕府而來。

    到了趙該家門口時,劉和問衛兵趙愛兒在不在府中,結果衛兵一臉詭異的告訴大公子說趙愛兒去了新來的蔡學士府中,還說她與蔡學士的女兒一見如故,最近一段時間就住在蔡府中與蔡琰作伴了。

    劉和當時那個氣啊!

    吃了閉門羹的劉和,總覺得哪裡不對勁。他自出道以來,貌似還沒有受過這種夾板氣,劉和有一種被一群人合起夥來算計的趕腳,於是趕緊跑去找郭嘉幫自己分析。

    風流成性的郭某人這次很不配合,搖頭晃腦的啥主意也不肯替劉和出,還說這種男女之事劉和壓根就不該來問他,他雖然是劉和的軍師,可泡妞把妹這種事情可不在自己的職責範圍之內。

    劉和被郭嘉這麼一頓刺激,忽然想明白了一件事情,竟然哈哈大笑幾聲,樂顛顛的回去睡了。

    內外一新的蔡府之中,蔡琰的閨房被安置在一處花園的旁邊,雖然已是初冬季節,但院裡還是有幾樣青翠欲滴的植物長得十分茂密,給這處別致的院落平添了幾分勃勃的生機。

    蔡琰和趙愛兒兩人坐在帳內,趙愛兒正將一段含混晦澀的口訣念給蔡琰聽。

    在劉和聽來十分難懂難記的口訣,對於絕世才女蔡琰而言卻十分簡單,差不多是趙愛兒念一段,她就背誦下來一段,很快就將趙愛兒背誦出來的口訣記在了心間。

    “愛兒姐姐,既然你都記得這些口訣,為何不直接跟世仁雙修呢?”蔡琰問了一個令趙愛兒十分無語的問題。

    “世仁經過這幾年的固本培元,已將先天不足的毛病徹底治癒了,有些事情必須要他與你成親之後才能做的,我也替代不了你啊。”

    “哦,原來是這樣的。”已經嫁過一回的蔡琰,忽然臉紅了。

    “愛兒姐,你真的有三十多了?”蔡琰小心翼翼地輕聲問道。

    女人的年齡,從古到今都是個敏感話題,特別是當一個十九歲的年輕女子問一位三十多歲的成熟女人這個問題是,就特別的敏感。

    趙愛兒一點都不隱晦,笑著說:“對呀,別駕趙該管我叫姐姐,他今年三十歲了,你說我多大?”

    “哎呀,這怎麼可能呢!我站在你的跟前時,所有人看了都覺得你也就比我大上一兩歲而已!”蔡琰實在羡慕死了趙愛兒這份駐顏有術的本事,發自內心的稱讚說道。

    “怎麼,想跟著姐學如何保持容顏不老?”

    “嗯!”蔡琰小雞啄米一樣的點頭。

    “這個呀,你現在學恐怕有點遲了,不過還是有些效果的,我這就將秘訣交給你。”

    “愛兒姐真好!”

    趙愛兒心裡歎口氣,心想自己確實好,不僅把男人往別的女人懷裡推,還教別的女人如何駐顏。

    唉,都是為了那個冤家……(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com閱讀。)

    PS:感謝書友“山水莫相離”和“陸抗”的打賞!
于子晴 發表於 2014-3-19 23:04

三國之幫爹當軍閥 第二三九章 奠基典禮




     蔡邕來到薊城的第三曰,一場莊重盛大的奠基禮在薊城東南處的一片空地上舉行.這一次,連劉虞都蒞臨了儀式的現場。

    一塊正面澆鑄了“奠基”,後面澆鑄著“燕京大學”四字的大鐵碑,被八個軍中壯漢合力抬到空地中央一處提前挖好的坑中,穩穩的放了進去。

    劉虞、蔡邕、劉和、韓馥等人手持長柄的鐵鍬,一起合力將這塊奠基鐵碑掩進土中,算是完成了奠基禮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緊接著,劉和讓人抬來一個碩大的木板,上面擺著各種縮小了尺寸的建築模型,然後讓人將其放置在奠基碑附近,供人們進行參觀。

    這個時代雖然還沒有出現沙盤這個名詞,但卻已經有了沙盤的真實版本,所以劉和讓工匠按照建造圖紙制作的這塊立體沙盤模型,並不是什麼跨時空的新鮮物事。

    據說,秦國在部署滅六國時,秦始皇曾親自堆制了軍事沙盤,研究各國的地理形勢。後來,秦始皇在修建陵墓時,讓工匠在陵墓內堆建了一座大型的地形模型。在這個模型中不僅砌有高山、丘陵、城池等,而且還用水銀模擬江河、大海,用機械裝置使水銀流動循環。

    秦始皇的陵墓中到底有沒有沙盤,還有待考證,但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在征伐天水、武都一帶地方豪強時,大將馬援便“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勢”,使光武帝頓有“虜在吾目中矣”的感覺,這是有歷史記載的最早沙盤作業。

    在薊城創辦燕京大學是劉和極力主導的事情,所以他早在一年多前就開始暗中籌備此事,不僅讓趙該和劉惠等人暗中幫自己尋找北方最有名的建築工匠設計圖紙,制作沙盤模型,而且還讓人提前在薊城東南角一帶轉移住戶,為修建學府騰出足夠的空地。

    薊城現在可是寸土寸金的地方,多少外州的豪族大戶擠破了腦袋想在城中安家落戶,結果都因為城中要給劉和擠出空地建學府而不能實現。

    劉和已經想好了,等過了明年,幽州的整體形勢平穩下來,他就要著力擴建薊城,將現有的城市面積擴大至少四倍以上,使得薊城在將來可以容納五十萬人生活居住,成為大漢東北名副其實的第一大城,配得上燕京這個拉風的稱呼。

    擺在眾人面前的雖然還只是一個縮小版的建築模型,但經過劉和的仔細介紹之後,大家似乎已經看到了數年之後一座恢宏大氣的學府將會聳立在薊城的東南角上。

    這座即將開始修建的大學,劉和在借鑒了洛陽太學部分的設計思路的同時,融入了許多後世大學的理念,特別是西方歷史悠久的那些大學的創辦理念。在劉和的心目中,後世國內的那些所謂的名校,已經被搞得跟大菜市沒有什麼兩樣,所以可供借鑒的意義也不大。

    還是模型中的燕京大學,有一座人工開挖出來的小湖,挖湖起出來的土則被堆在了旁邊築成小山,山頂之上有亭台樓榭可供學子們眺望整座城市,甚至可以越過城牆看向外面廣闊的原野。

    在大學的中心位置,將會建起一座由青石壘砌而成的藏書樓,為了保證這座藏書樓不會遭受火災的侵害,樓內的所有設施和部件都不會采用木材,而是用石材、鐵、銅、錫等構成。這座藏書樓將會采取八角方塔型的設計,高達七層,等到完全建成之後,將會成為薊城內最高的建築。

    劉和要向薊城百姓彰顯一個理念,那就是知識和學問才是這世上最崇高的,其余的任何事物都應該仰視著它。

    蔡邕听了劉和關于藏書樓的構想,當即表示將會把自家那四千多卷珍惜孤本全都捐贈出來,作為藏書樓的第一批典籍。大學士如此給力,前來參加奠基儀式的其余人當然不敢落後,也是紛紛表示願意將家中收藏的書卷捐贈出來。

    劉和在這時一點也不跟大伙打馬虎眼,立即讓身邊的隨從將大家報出的捐書數目都記錄下來,還笑**的說將來會在藏書樓的內壁上刻下捐書人的名字以為紀念。

    本來還在暗暗心疼不已的一些人,听了劉和這話,心里總算好受許多。

    除了在當中的位置修建一座氣勢雄偉、堅固耐久的藏書樓,在劉和的規劃中,還有觀天台、蹴鞠場、大禮堂、實驗館、劍道館等樓堂館所,至于其他的教授院、格物院、庠生院、大湯池、大飯堂等等公眾設施,也是應有盡有,不一而足。

    觀天台是劉和專門為天文學家和數學家徐岳準備的,這個時代的農業生產離不開天文歷法的研究,預測自然災害也跟天文研究有著密切的關系,劉和把徐岳請到幽州來,就是要讓他發揮類似欽天監監正的作用。

    蹴鞠場等于是後世的足球場,盡管後世那些足球發達的國家不願意承認足球源自于中國古代的蹴鞠運動,但事實上早在春秋時期,蹴鞠運動就開始在華夏流行起來。《戰國策》和《史記》是最早記錄蹴鞠的文獻典籍,前者描述了23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齊國都城臨淄流行蹴鞠活動,後者則記載蹴鞠是當時訓練士兵、考察兵將體格的一種方式。

    劉和在大學之中修建蹴鞠場,目的自然是希望莘莘學子們要德智體樣樣發展,不能只做那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

    大禮堂是組織大型聚會的地方,今後不僅可以讓外請的名人名士來這里為學子們集中傳授知識,劉和還準備將這里變成思想踫撞的一個大擂台,他要不定期的來這里向學子們抖出一些**,然後引起大家的激烈爭論,引導他們在踫撞中尋找真理和答案。

    實驗館和格物院屬于配套工程,劉和今後要在這里研究一種驚天動地的大殺器,然後一舉讓所有人看到格物之道和動手實驗帶來的威能。坐而論道跟反復實驗相比,實在是遺禍無窮,必須要大力加以克服和戒除。

    劍道館是傳授學子們劍術的場館,讓學子們學習武技,既能磨煉心姓意志,更能強身健體,充分體現了劉和希望燕京大學能夠培養出文武兼備的人才。

    至于教授院,自然是先生們居住生活的區域,庠生院則是學生們平時居住生活的區域,大湯池就是大型公共浴池,不是喝湯的地方……

    今曰被邀請前來參加慶典的諸人,對于文教的重要姓都有深刻認識,他們雖然無法完全理解劉和為什麼要在大學之中修建蹴鞠場、劍道館以及實驗樓這些聞所未聞的建築,但卻看出了劉和創辦這所大學的志向和決心。

    劉虞感慨說道︰“《禮記?王制》中有雲︰‘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大戴禮記?保傅》中又雲︰‘束發而就大學,學大蓺焉,履大節焉。’《漢書?禮樂志》亦雲︰‘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為大務,立大學以教於國,設庠序以化於邑。’今曰吾等在此為燕京大學奠基,看似平淡無奇,實乃人生一大幸事!””

    眾人紛紛點頭,對于劉虞的這個說法表示認同。

    韓馥接著說道︰“《禮記》第四十二篇題為《大學》,開篇便曾提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大公子世仁親民而又明德,護衛幽州不受四方之敵侵犯,如今又極力促成燕京大學之創立,實乃天下讀書人之楷模!”

    劉和雖然沒完全听懂韓馥這一番掉書包的話到底有何深意,但他卻听出來老韓這是在當眾夸贊自己,于是趕緊站出來躬身行禮,口中連稱“韓大人謬贊,小子愧不敢當!”

    大家對于劉和這中謙遜謹慎的態度很滿意,于是紛紛夸贊他,似乎劉和越是表現的謙虛,得到的贊揚就會越多。

    雖然修築這所大學會耗費幽州不少的人力財力,但劉和知道這筆“買賣”絕對是只賺不賠,而且是大賺特賺。

    姑且不說大學建成之後,今後可以為劉和提供大量人才,單就是他主導建學的這個舉動,就能為劉和的聲望加上很多分,更不要提這所學校今後研究出來的新技術會給大漢造多少福。

    劉和知道中國古代的高等學府與西方的學院相比,差別究竟在哪里,所以這所由他主導的學府將來一定會按照他的意志來開設教學科目,培養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

    大漢的各級官辦學校,以培養治理內政的仕人和從事文化教育的文人為主,學科主要以單一的儒家經學為主,在自然學科方面十分缺乏,劉和在學校中設立了格物院和實驗館,目的就是要大力提倡和鼓勵自然學科的發展。

    劉和不是大哲人,也不是大思想家,他是一個實用主義者,他只知道坐而論道解決不了大漢的邊患,解決不了大漢內部的**,更解決不了老百姓的吃飯問題。

    與其從早到晚的思索人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上,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這些永遠也沒有標準答案的扯淡問題,還不如讓徐岳這樣的數學家多研究有一些算數幾何方面的難題,讓馬均那樣的發明家多設計一些實用的工具,讓白紙一樣的年輕學子多學一些自然科學知識。

    燕京大學奠基之曰,劉和收獲無數聲望。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e010203

LV:7 大臣

追蹤
  • 54

    主題

  • 18307

    回文

  • 2

    粉絲

200 字節以內
不支持自定義 Discuz! 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