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穿梭] 大穿越時代 作者:老老王(已完本)

 
mk2258 2014-5-21 14:46:48 發表於 科幻靈異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60 131516
mk2258 發表於 2018-7-2 22:03
大穿越時代 第三卷 節操滿滿的學園默... 第一百六十四章、三戰終結之時(下)


        



    當金門海峽水域的戰勝國聯合艦隊,為了慶祝美國政府正式無條件投降而禮炮齊鳴、歡聲雷動的時候。附近舊金山地區的海岸上,一些形銷骨立、衣衫襤褸的美國難民,也在用他們迷茫的眼神,駐足觀望著這曆史性的一幕,有些人為了看得更加清楚一些,還爬上了已經殘破不堪,但至少勉強還可以走人的金門大橋。

    總的來說,在得知美國政府簽字投降,戰爭已經結束之際,這些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地區的美國難民,無論是老是少,是男是女,反應多半都是一臉的麻木,一個個都好像啞巴一樣,瞪著迷茫的雙眼,仿佛看外星人一樣望著遠方的外國戰艦。某些人甚至還露出了一臉如釋重負的輕鬆,卻沒有多少人流露出仇恨和憤怒,顯然已經是被艱難的生活摧垮了精神和意誌——親眼見證了這樣一場漫長而絕無希望獲勝的戰爭,又經曆了這麼長時間的饑餓和流浪,早已讓他們變得心力交瘁,每個人的眼淚已經流幹,悲痛也已經麻木,隻想著怎樣活下去,對國家榮譽感之類的東西都不在乎了……來自各國的記者們,紛紛用照相機和攝影機記錄了上述細節。對此,同樣目睹了這一切的美國記者和美國代表團成員心中,不由得感到愈加百味雜陳,心思沉重。

    回頭看看,深秋時節的舊金山郊野,盡是滿目的枯黃,加上核爆和社會動亂導致的田園荒廢、道路和房屋殘破,儼然仿佛被遺忘的廢墟,無疑讓置身其中的每一個人,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絕望之感……

    事實上,這一絕望而慘淡的畫麵,也預示了美利堅合眾國在接下來很多年裏的未來前景。

    與此同時,在欣賞了蘇日兩國海軍航空兵的飛行表演之後,大和號戰列艦後甲板上的慶祝酒會,也在一片杯盤狼藉之中宣告結束。意猶未盡的王秋等穿越者,還跟懵懵懂懂的麥克阿瑟、麥卡錫、艾森豪威爾、肯尼迪和布什等美國代表們拍照合影留念——難得一口氣湊齊這麼多總統,再來幾個都可以召喚神龍了……

    合影留念完畢,和諧友好的氛圍也到此結束。幾個奸笑著的蘇聯契卡戰士甩著手銬走了過來,把麥克阿瑟、艾森豪威爾、麥卡錫等人作為戰犯統統拷走。隻留下肯尼迪和布什這兩個沒背上啥罪名的小嘍囉,帶著一群顫巍巍的美國記者和秘書文員離開大和號戰列艦,重新乘坐交通艇回到舊金山半島的岸上。

    當天夜晚,為了慶祝第三次世界大戰結束,停泊在金門大橋海域的聯合艦隊又舉辦了盛大的煙花晚會。而淪為了階下囚的麥克阿瑟一幹人等,則被關在各自的艙室裏,一邊透過舷窗遙望著夜空中朵朵綻放的禮花,一邊聽著艦上喇叭裏反複播放的塔斯社特別新聞,斯大林領袖關於第三次世界大戰勝利閉幕的重要講話:

    “……全世界的無產階級同誌們!隨著世界大戰的最終落幕,舊時代的夜幕已經結束,新時代的黎明已經來臨,文明和進步的曙光已經照亮了天際,正義的陽光即將燒盡一切曾經被隱藏在黑暗中的醜惡。這不僅將會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赤色黎明,還將會是人類文明社會走向曆史性新階段的赤色黎明……”

    然而,雖然美國政府已經無條件投降,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宣告結束,但無論是蘇聯還是日本,乃至於整個社會主義陣營,對待美國都是隻管殺不管埋,絲毫沒有接手這麼龐大的一個爛攤子的打算。

    要知道,這片土地在過去的大半年裏,可是承受了足足兩萬四千多枚原子彈!雖然都是些平均當量不過兩三萬噸,最大當量不過五萬噸的“小家夥”,在核武庫之中屬於第一代產品,但造成的毀滅和汙染,還有社會秩序的崩潰和政府管製的瓦解,卻已經讓北美洲的生存環境變得至少跟蠻荒時代一樣危險。

    ——基本癱瘓的交通和通訊,遍地橫行的武裝匪幫,徹底崩潰的工農業生產,化為輻射廢墟的繁華都會,遭受了核汙染的動植物,號令不出哥倫比亞特區的所謂聯邦政府,帶著滿腔仇恨和敵意的殘餘美國公民……
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想要從美國得到戰爭賠款,還是想要開發美國的任何資源,都是幾乎不可能的。光是派兵進駐美國各州,恢複最基本的社會秩序,就需要最起碼上百萬的兵力和天文數字的軍費。而且,就算讓美國重新穩定下來,對於蘇聯來說也等於是給戰略敵人吊命,未來很可能會被反咬一口……已經被戰爭拖得筋疲力盡的克裏姆林宮,寧可不要一毛錢的戰爭賠款,也不想陷入一個新的戰爭泥潭之中。

    與之相比,美國領土上的這點兒自然資源,就算不得什麼了——地大物博的蘇聯從來都不缺自然資源,眼下更是連熱帶資源都不缺了。日本雖然以前算是版圖狹隘、資源貧乏,但在打下了澳洲和新西蘭,幾乎吞並了整個大洋洲之後,也已經是自然資源極度充足,反倒是曾經過剩的人力資源,迅速變得嚴重匱乏了。

    總之,這兩家都是完全看不上美國這塊已經在爛泥塘裏泡了許久的雞肋,寧可丟了也不願意下嘴。至於社會主義陣營的其它國家,倒是或許會有不挑食的,可惜海軍力量太弱,無法跨越大洋來美洲“撿洋落”。

    所以,在無條件投降儀式舉行完畢之後,造訪舊金山的蘇日兩國艦隊就以最快速度收拾行李,召回登陸部隊,然後在簽約完成的第五天起錨出航,各自回家,丟下北美洲的一大堆爛攤子,就這麼拍拍屁股走了。
隻是在臨行之前,出於人道主義麵子工程的考慮,蘇聯和日本兩國的艦隊,總算是從船艙裏勻出了一些富餘的軍需物資,包括餅幹、麵粉、鹹肉、鹹魚、罐頭、食鹽、砂糖、藥品、服被、帳篷、煤油等等,甚至還有少量的手槍和子彈,交給了那一小撮沒被抓去蘇聯接受戰犯審判的美國代表團成員,還有在最近這幾天裏陸續聚攏到金門大橋的加利福尼亞難民,作為最後一點施舍和饋贈。

    PS:台灣還在就同性婚姻合法化問題繼續撕逼,反同議員領著一群基督徒在休息室祈禱上帝保佑擋住法案,挺同議員則去道觀裏求符,燒成符水在會議廳裏作法相抗……這幫灣仔們的腦細胞都衝進下水道了麼?

    而且,道教裏麵有基佬神嗎?
mk2258 發表於 2018-7-2 22:03
    第一百六十五章、三戰終結之時(完)

    望著龐大的蘇聯和日本艦隊徐徐遠去,最終消失在海平麵的另一端,對於這樣一幫完全不負責任的入侵者,被丟在舊金山半島上自生自滅的美國佬,頓時不由得一臉的懵逼,隨即就是大眼瞪小眼、不知所措……

    接下來,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海軍出身的肯尼迪上尉自告奮勇地留下來,在眾人的默認之下,自封為加利福尼亞總督,準備依靠戰勝國艦隊遺留在海灘上的那批救濟物資,還有金門大橋難民營裏的幾百號人,以及從舊金山廢墟裏扒出來的一些破爛玩意兒,設法在這片荒涼的海岸建立起一個聚居地。就像最早登陸北美洲大地的那批殖民者一樣,披荊斬棘、篳路藍縷,墾荒耕種、下海捕魚,“用自己的雙手重建文明”。

    而沒有那麼多雄心壯誌的空軍代表布什上尉,則選擇打道回府,駕駛著他那架拆除了全部武器的b-29“超級空中堡壘”戰略轟炸機,載著文官和記者們,還有這架飛機運得動的救濟物資,返回東海岸的華盛頓。

    另一邊,遠在東海岸的聯邦首都華盛頓,短暫進駐當地的少量蘇聯海軍陸戰隊官兵也開始陸續拔營,在拘捕了黑名單上的所有戰犯,又搬空了華盛頓市區內的所有金庫和首都各大博物館裏的全部珍貴藏品(作為戰爭賠償)之後,連招呼都沒跟美國佬打一聲,就緩緩向著切薩皮克灣的海港撤退,眼看著是要拔腳開溜了。

    對此,在麥克阿瑟總統和艾森豪威爾上將被蘇聯人帶走之後,奉命入住白宮擔任合眾國代理總統的林頓貝恩斯約翰遜議員聞訊大急,連忙追來詢問蘇聯方麵的態度和下一步打算,卻被這支蘇聯海軍陸戰隊的指揮官滿不在乎地告知,北美洲地區的各種善後事宜,已經被所有戰勝國集體授權委托給了北美占領軍司令兼北美洲總督辻政信大將,如果有什麼事情的話,就請他自己到西海岸的華盛頓州去找辻政信總督商量……

    這一完全是推卸責任和甩鍋的敷衍式回答,頓時把可憐的約翰遜代總統給噎得直翻白眼,同時忍不住對這個聯邦政府的前途和命運,感到了最深切的悲哀和絕望……之前幾個月裏的美國版圖上,每一天都有成百的原子彈轟然落下,這固然造成了慘絕人寰的浩劫,但在某種意義上也限製了武裝匪幫的活動能力。讓無法無天的武裝分子隻敢在遠離城市的郊野間遊蕩,卻難以靠近和潛入囤積著大量食品和物資的首都華盛頓。

    在整個美國遍地化作輻射廢土的此刻,擁有大量生活物資和完好房屋的華盛頓,比什麼寶藏都要更誘人。

    然而,眼下核爆已經結束了,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已經傳開了,給聯邦首都提供的保護傘也就消失了。前幾天還有蘇聯海軍陸戰隊駐紮在這裏,看在那一麵鐮刀錘子紅旗的麵子上,暫時也沒有誰敢隨便造次。

    壓根兒沒長腦筋,主動湊上去刁難造次的人也不是完全沒有,但最後都被蘇聯毛子們給輕易抽翻了。要知道,蘇聯紅海軍的毛子一向以極端彪悍能打而著稱,號稱蘭博到了他們手裏也活不過三分鍾……

    可是,如今這支蘇聯海軍陸戰隊卻自顧自走了,而僅憑首都華盛頓自己的防衛力量,則顯得有些單薄。

    果不其然,沒過幾天,就有大票不明武裝分子前來衝擊華盛頓市區。當布什上尉駕駛著他那架b-29“超級空中堡壘”戰略轟炸機,從舉辦無條件投降儀式的金門大橋飛越整個美國,重返東海岸的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之時,卻駭然發現腳下的聯邦首都已是濃煙滾滾、殺聲震天、火光四起、槍炮齊鳴……

    簽署無條件投降協議之後不過一個月,合法的美國聯邦政府就在戰火和騷亂之中宣告解體。

    至此,整個北美洲大陸正式進入了群雄割據、文明崩潰、暴力為尊的廢土戰國時代……

    ※※※※※※※※※※※※※※※※※※※※※※※※※※※※※※※※※※※※※※

    除了在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舉辦的美國無條件投降儀式之外,幾天後的加勒比海上,另外一場規模小得多的無條件投降儀式,也在開曼群島的首府喬治敦,這個英國流亡政府的最後駐地隆重舉行。

    在趾高氣揚的蘇聯特使麵前,麵色枯槁的丘吉爾在無條件投降協議書上顫抖著簽了字,瑪格麗特女王懵懵懂懂地交出了她的冠冕和權杖,皇家衛隊則如釋重負地交出了他們僅剩下的步槍、手槍和軍旗原本屬於英國流亡政府的軍艦,如今已經連一艘都沒有了,都被開曼群島的逃亡者充當難民船開到南非去了。

    事實上,除了駐蹕於加勒比海域開曼群島的英國流亡政府之外,白色陣營之中的其它流亡政府,都沒有選擇向社會主義陣營無條件投降,而是從美國本土被核爆的時候開始,就絡繹不絕地乘上了難民船,陸陸續續地往南非搬家。而蘇聯和社會主義陣營方麵也對此表示了默認,並無任何進行阻撓的意思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遠方留下一個反麵案例和一個放在明處的反對派,對於各國內部的穩定團結都是有好處的。

    唯有丘吉爾領導的英國流亡政府,在跟南非方麵商量著入境避難事宜的時候,卻被南非政府毫不客氣地拒之門外,而且沒有半點商量的餘地老子使勁了渾身解數,用盡了種種花招,好不容易才從大英帝國裏麵獨立了出來,如今卻又要把這麼一群太上皇給重新回來,這該算個什麼事兒?莫非你們還想再騎在咱們頭上發號施令不成?溫斯頓丘吉爾你這個胖子臉皮厚不覺得尷尬,咱們這些南非人還覺得尷尬到要死呢!

    不過,南非方麵也不是那麼絕情,好歹都是盎格魯撒克遜民族出身,所以在政策上還是留了條口子,允許英國流亡政府的成員,在辭職後以個人身份前來避難除了丘吉爾和英國皇室成員絕對不許入境……

    結果,眼看著美國乃至於整個美洲被漸漸炸成輻射廢土,戰局越來越惡化,開曼群島上的英國流亡政府文武百官和本地居民也越來越惶惶不可終日,唯恐下一枚蘇聯原子彈就要被丟到自己頭上,於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紛紛各自找門路從開曼群島開溜,渡過大海往南非跑……到了六月的時候,丘吉爾就算是想開內閣會議,都已經湊不齊人頭了。到了九月份,就連瑪格麗特女王的女管家,都偷了小女王的私房錢逃掉了。

    而發生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軍事政變和隨後的無條件投降通電,則成為了“壓在駱駝背上的最後一根稻草”,徹底把走投無路的丘吉爾和他一手擁立的瑪格麗特女王給逼上了絕路:美國老大都投降了,隻剩一介區區荒島和一兩萬島民的英國流亡政府還硬撐著幹什麼?催著蘇聯戰略空軍別忘記來核爆開曼群島不成?

    注意到開曼群島居民最近望著自己這些人的眼神越來越不對勁,更重要的是被流亡政府帶到開曼群島的英國本土軍隊官兵和加拿大鐵杆保皇派黨人,近來同樣也出現了微妙的騷動。窮途末路的丘吉爾首相終於明白,自己這一回是肯定躲不過去了,再也沒有了別的選擇……九月二十六日,丘吉爾對全世界發表公開通電,代表開曼群島的英國流亡政府,向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無條件投降,並聲稱自己願意接受任何處置。

    然而,此時距離英國毀滅已經過去了差不多三年,克裏姆林宮幾乎都快要把丘吉爾這個過氣的胖子政客給遺忘了,至少也是完全沒把這個光剩下一塊牌子的“大英帝國流亡政府”給放在眼裏……結果,又過了足足十五天之後,丘吉爾首相的無條件投降通電,才得到了紅色陣營方麵漫不經心的答複,派來了兩艘蘇聯驅逐艦、一艘蘇聯登陸艦和一艘意大利郵輪,慢悠悠地靠上了開曼群島首府喬治敦的簡陋碼頭。

    再接下來,在加勒比海明媚的陽光下,蘇聯代表團漫不經心地接受了英國流亡政府的投降,並且隨即將還沒逃掉的流亡政府成員,一律繳械後裝船運回歐洲,等待進一步的處置。與此同時,開曼群島的島民們則歡天喜地一起殺雞剖魚,取出各色熱帶水果,還有珍藏的朗姆酒和椰子酒,舉辦起了熱烈的篝火晚會,慶祝他們終於送走了招災的瘟神,不用再整天提心吊膽,擔憂哪天頭頂就會突然掉下一枚原子彈了……

    又過了大半月,押送英國流亡政府成員的艦隊渡過了大西洋,抵達了法國的敦刻爾克港。在這裏,丘吉爾首相和被他擁立的瑪格麗特女王,見到了在三年前投降蘇聯,並且一直被軟禁至今的正統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陛下……兩位女王於此時此地相見,這對姐妹之間未免略感尷尬。隻是如今大英帝國已經不複存在,社會主義陣營根本不承認這對姐妹的王位,王冠這玩意兒也就失去了意義,所以稍稍尷尬一下也就過去了。

    然後,伊麗莎白女王拿出了她此行帶來的禮物:一份得到整個社會主義陣營國家蓋章承認的赦免令。根據這份赦免文書,整個英國流亡政府的全體成員,自兩位女王和丘吉爾首相以下,一律被免於戰犯審判法庭的起訴,僅僅被處以流放和監視居住的輕微處罰,而流放地則是非常人性化地被定為了大不列顛島……

    按照斯大林充滿惡趣味的原話來說,“……這並不是什麼心慈手軟,把丘吉爾流放回他的故鄉,就已經是對這個胖子最大的懲罰了如果他的胸膛中還有一點兒羞恥心的話。當然,就算溫斯頓丘吉爾和他的追隨者心中,已經連一點兒最起碼的羞恥都沒有了,那麼同樣也是無所謂的,光是生活在如今的大不列顛島上,就已經是一種比流放西伯利亞還要更痛苦的懲罰……反正隻要他們到了島上,就都全明白了……”

    ※※※※※※※※※※※※※※※※※※※※※※※※※※※※※※※※※※※※※※

    ps:在作品相關裏轉貼一篇雄文《精神瘟疫之路白左進化史》,看了這個,我才真正明白了西方白左思想究竟是怎麼煉成的了。民國文人那點兒破事,跟以患梅毒為榮的法國老牌白左相比,真是完全不算啥啊!

    本書最快更新網站請:雲/來/閣,或者直接訪問網站
mk2258 發表於 2018-7-2 22:04
    第一百六十六章、風中的女王(上)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英格蘭,倫敦郊外

    一支沉默的遷徙隊伍,人流和車輛混雜著,正在一條破敗不堪的荒廢公路上緩緩前進。

    哪怕是那些曾經平整的柏油路麵,已經有很多地方開裂和塌陷,到處都是瘋長的雜草。至於原本就是鄉下土路的地方,更是已經幾乎被植被覆蓋。此外,在草叢中經常時不時地踩到幾截骨頭。運氣不好的,還會在草叢踢出一個殘缺不全的骷髏頭骨來……偶爾還有腐朽的樹木倒在路中間,必須將其搬開才能繼續趕路。

    隊伍的中央,伊麗莎白女王坐在一輛顛簸的吉普車上,在她的旁邊,是早已昏昏欲睡的瑪格麗特女王。

    從早晨離開海灘出發的時候算起來,到現在大概已經過去五個小時了吧!

    仰起天鵝般修長的脖子,眯眼望著天空中明顯已經西斜的太陽,伊麗莎白女王在心中估摸著計算道。

    然而,作為旅途終點的溫莎城堡,卻似乎還在非常遙遠的地方……

    此時此刻,距離冰島火山大噴發的結束,已經過去了很久,那些曾經遮蔽大半個地球,給整個世界帶來氣候災難的火山塵埃,也漸漸地沉降和消散得差不多了。秋高氣爽的晴朗碧空之中,明媚的秋日正向著英格蘭的大地灑落下千道金芒。然而,在這秋日陽光下被照亮的,並不是什麼賞心悅目的英倫鄉村田野風光,而是一片頹敗不堪的狼藉廢墟空無一人的城鎮,被焚燒成焦土的村莊,長滿了雜草和小樹苗的廢棄田野……在狂長的雜草和灌木叢之中,不時還能看到幾具人類或牲口的枯骨,或者鏽跡斑斑的汽車殘骸。

    偶爾也能看到幾個好像孤魂野鬼一般的家夥,遠遠地躲在公路兩側的山丘上或樹林裏,用麻木但卻警惕的眼神,打量著這些頭戴熊皮帽子、一身紅色製服的英國皇家衛隊,還有押送他們的蘇聯紅軍戰士……

    在法國敦刻爾克港收到了鋼鐵慈父斯大林的赦免令和流放令(流放地點是不列顛)之後,兩位英國女王和丘吉爾首相,還有英國流亡政府的最後一批追隨者,就帶著滿心的忐忑和迷茫,踏上了返鄉之路。

    接下來,蘇聯紅海軍的登陸艦,把這群歸鄉的流放犯送到了英國南部的一處海灘,由一支二百餘人的蘇聯海軍陸戰隊負責看押和護送,前往兩位女王的預定流放地兼老家大名鼎鼎的溫莎城堡……

    至此,闊別英倫多年的這一行人,終於再一次踏上了已經變得異常陌生的故鄉。

    ※※※※※※※※※※※※※※※※※※※※※※※※※※※※※※※※※※※※※※

    盡管按照地圖上的顯示,從他們登陸的海灘到位於倫敦西麵的溫莎城堡之間,隻有六十多公裏的直線距離,僅僅相當於汽車全速跑上一個小時而已。但事實是,這些身份高貴的流放者們整整走了一天時間,也隻走完了不到三分之一的路程因為在缺乏保養、雜草叢生的道路上,汽車根本跑不起來。而且車輛的數量不夠,大部分人都隻能背著行李步行前進。為了不脫離隊伍,兩位女王乘坐的汽車,自然也隻能緩緩蠕動了。

    秋日的陽光下,那些跟隨丘吉爾首相和瑪格麗特女王滿世界轉悠了三年的英國皇家衛隊,拖著因為過於疲勞而有些鬆散的隊列,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在雜草叢生的鄉村土路上。他們腳上套著的不怎麼適合走遠路的黑色長統皮靴,早已被樹枝草葉刮得滿是劃痕,踩在幹燥結實的碎土上,發出喀拉喀拉的單調噪聲。

    在這條杳無人煙的漫長道路上,他們的所有精力已經被一點點消磨殆盡,沒有人還有力氣說什麼閑話,隊伍中隻剩下一雙雙軍靴踩著砂石所發出的細碎雜音,以及飯盒、水壺和皮帶扣相互碰撞的輕響,一直低速蠕動的汽車噴著嗆人的黑煙,崎嶇破碎的路麵使得車軸吱嘎作響地震動起來……

    這一切沉悶的雜亂聲響,毫無章法地混合在一起,最終營造出一片單調的、繁複的、令人困倦的微妙旋律,再配合上四周荒涼而寂靜的頹廢氛圍,讓隊伍中每一個人的疲憊之感,仿佛都被無形地放大了許多。

    當流放隊伍在野外用過一頓簡單的午餐,再一次開拔上路之後不到一個小時,兩位女王中的妹妹瑪格麗特就已經留著口水睡著了。而坐在另一輛吉普車上的丘吉爾首相更是打起了鼾。身為姐姐的伊麗莎白女王,感覺自己也仿佛快要被睡魔捕獲,隻得強撐著打起精神,探頭對副駕駛座上的一位老紳士問道:

    “……湯因比先生,請問溫莎城堡目前的情況怎麼樣?我們就這樣直接搬進去住,沒問題嗎?”

    坐在女王這輛吉普車的副駕駛座上的老紳士,名叫阿諾德約瑟夫湯因比,在戰前乃是享譽整個歐洲的著名學者,曾經擔任過倫敦大學曆史教授,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主任,以及英國和蘇聯正式宣戰之前的最後一任英國大使……結果,在第三次世界爆發之後,滯留莫斯科的他不幸吃了將近三年的牢飯。

    直到不久之前,湯因比才被蘇聯人放了出來,然後奉命帶上跟他一起被扣押的英國外交人員,以及一部分英國僑民和英軍戰俘,重返不列顛的溫莎城堡,為安置即將返鄉的兩位女王打前站。

    當載著兩位女王的登陸艦靠岸之時,就是他帶人站在海灘上等待和迎候,並且擔當向導一職。

    “……陛下,過去的一個月裏,我已經帶人盡量把溫莎堡給收拾了一下,至少那些最為有礙觀瞻的東西都已經被打掃掉了。我的夫人也盡了最大的可能,想要把兩位陛下的房間布置得舒適一些。”

    湯因比苦笑著說道,“……不過,想要跟過去完全一樣是不可能的了。更具體的您親眼看了就會明白。”

    “……聽上去情況很不好啊!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身為亡國之君,能夠有個住的地方就已經不錯了。”伊麗莎白女王歎了口氣,“……倫敦那邊呢?距離核爆過去了三年時間,那裏有沒有恢複一點兒人氣了?”

    對於伊麗莎白女王的這個問題,湯因比的臉色頓時變得有些古怪,“……陛下,莫非您真的……完全都不知道?這幾年以來,蘇聯人就沒有告訴過您什麼外界的新聞消息嗎?”

    “……我是真的什麼都不知道,湯因比先生。”伊麗莎白女王表情落寞地搖了搖頭,“……最近這幾年,我一直被關押在中亞哈薩克斯坦的秘密監獄裏,看不到報紙,也聽不到廣播,更何況就算偶爾聽到了一些什麼,我也不懂俄語……直到一個月之前,我才被從監獄裏提了出來,直接送到了敦刻爾克。旅途之中,除了告訴我戰爭已經結束,並且在最後給了我那份赦免令和另外一份流放令之外,押送我的蘇聯特工連一句多餘的話都不肯跟我說……事實上,對於能夠在敦刻爾克見到瑪格麗特和丘吉爾先生,我也感到十分驚訝。”

    “……好吧,明白了,陛下。我這就長話短說。”湯因比歎息著點了點頭,“……首先,戰爭確實已經在上個月結束了,美國人簽署了無條件投降協議,丘吉爾首相也屈服了,蘇聯人贏得了徹底的勝利。然後,如今倫敦的景象,應該就跟您沿途看到的那些市鎮一樣破敗和荒涼如果不是更加破敗和荒涼的話……”

    “……竟然這麼糟糕?!”伊麗莎白女王瞪圓了眼睛,“……大英帝國的首都怎麼能一直變成這樣?!!”

    “……大英帝國?”湯因比的表情更加苦澀,“……說真的,我都已經不清楚英國是否還算存在了……”

    本書最快更新網站請:雲/來/閣,或者直接訪問網站
mk2258 發表於 2018-7-2 22:04

    第一百六十七章、風中的女王(中)

    於是,這一天旅途中的剩下幾個小時裏,湯因比大使就絮絮叨叨地向伊麗莎白女王介紹了最近這幾年發生的很多事情。當然,其中說得最多的,還是要數英國本土在這幾年裏遭遇的空前浩劫和煉獄慘狀。

    第三次世界大戰初期鋪天蓋地的原子彈核爆,不僅讓大不列顛島上的一座座城市相繼變成輻射鬼域,還徹底摧毀了整個英國的工農業基礎設施。當戰火從歐洲暫時熄滅,核爆和轟炸告一段落之後,幸存下來的英國人就悲哀地發現,他們已經沒有了電力、自來水和鐵路交通,生活狀態倒退回了工業革命之前。

    更要命的是,由於戰爭時期的航運斷絕,從一九四六年末開始,就再也沒有加拿大的小麥、阿根廷的牛肉和美國的雞蛋粉輸入英國了。而英國本身在戰前的糧食自給率隻有百分之三十左右。隨著各種基礎設施的崩潰,殘存的英國農民不僅沒有了化肥、農業機械、灌溉設施和專業良種,甚至連拉犁的騾馬都被政府和軍隊征用走了絕大部分,從而導致了農產品產量的進一步暴跌,怎麼看都已經是要大批餓死人的節奏了。

    事實上,早在伊麗莎白女王離開不列顛前往蘇聯投降的時候,島上的軍民就已經開始為爭奪生活物資而互相展開流血廝殺……進一步雪上加霜的是,由於連番核打擊給冰島地殼的“按摩”,誘發了冰島火山的大噴發。進入大氣層的巨量火山灰,又在接下來給全世界帶來了兩個“無夏之年”,對全球幾乎所有國家的農業糧食生產都造成了毀滅性的重創。跟冰島隔海相望的大不列顛群島,自然也無法幸免於是,在核爆和騷亂中殘存下來的英國人,好不容易扛起鋤頭在地裏播下了種子,隨後迎來的卻是氣候異變,連續兩年莊稼幾乎顆粒無收。而饑民之間的各種互相廝殺和流血衝突,更是進一步浪費了僅有的食物儲備,增加了死亡人數。結果,等到今年天氣逐漸恢複正常的時候,大不列顛島上的農夫早就已經餓死凍死得差不多了。

    即使有人還沒凍死餓死,他們也已經在之前的兩個災年裏,吃光了身邊包括種子在內的一切能吃的東西,哪怕到了今年開春的時候想要進行播種,也沒有了可供播撒的種子,更沒有了可供拉犁的牲口。

    而於此期間,那些在蘇聯核打擊之中幸存下來的英國城市,也因為食物斷絕而相繼走向了陌路。比如躲過了核爆的蘇格蘭首府愛丁堡,就在三戰爆發的一年後毀滅。根據蘇聯海軍陸戰隊在戰後登陸偵察的結果,目前的愛丁堡已經空無一人,被徹底廢棄。但卻發現了一些曾有食人族在城內吃人的證據,令人不寒而栗。

    很顯然,愛丁堡的這些“食人族”曾經應該都是文明人,都是被生存壓力而逼迫得突破下限的……

    總而言之,目前的英國,已經差不多倒退回了一千多年前的亞瑟王時代,一樣的黑暗和動蕩,一樣的貧瘠和匱乏,但卻沒有賢王與騎士,也沒有仙女和巫師,隻有輻射和匪徒……那些輝煌一時的城市,就算還沒有變成了輻射廢土,也已經是遍布著殘垣斷壁和焦黑彈坑。哪怕是鄉下的莊園,多半也已經被劫掠一空。很多郡縣都成了徹底的無人區,許多幸存者躲在險要的山洞、堡壘、孤島和隱秘的森林裏,幾乎成了野蠻人。

    按照湯因比的粗略推測,如今的大不列顛島上估計隻剩下了一兩百萬人口,比羅馬時代還要少……

    對於這一切慘絕人寰的景象,鐵石心腸的蘇聯人卻視若無睹,隻是為了保證多佛爾海峽的通行安全,在樸茨茅斯港對岸的懷特島上設立了一個哨所,然後就坐觀大不列顛島一步步淪入饑饉與死亡的地獄。

    結果,等到三戰結束的時候,大不列顛島已經相當於是進入了彌留之際,再也搶救不過來了。

    更何況,蘇聯這個未來的世界領袖,似乎根本就沒有治病救人的打算……

    ※※※※※※※※※※※※※※※※※※※※※※※※※※※※※※※※※※※※※※

    “……上帝啊!偉大的不列顛帝國竟然……竟然變成了這樣?簡直比上個世紀的愛爾蘭******,還有中世紀的黑死病,都要更加殘酷上無數倍啊!我仿佛看到了古羅馬帝國崩潰的曆史在重演……”

    伊麗莎白女王揉著額頭,滿臉崩潰地呻吟道,“……難道就沒人關心和憐憫一下這個島國的人民嗎?”

    “……陛下,您忘了嗎?我們這個時代的最大事件是什麼?是世界大戰啊!蘇聯人,美國人,日本人,全世界絕大多數人的視線,都在關注著全球各條戰線上決定世界命運的軍事行動。所有其他的事件與這場戰爭相比,都顯得相形見絀了,其中自然也包括發生在大不列顛島上的文明崩潰和人道主義災難……”

    “……也就是說,大家都在忙著殺人,沒有誰顧得上救人?即使要救……也得先救自己人?”

    “……差不多吧……您的先祖維多利亞女王當年沒有憐憫過愛爾蘭饑民,也沒有憐憫過孟加拉的印度紡織工(因為工業革命和不公正的關稅製度,導致印度棉紡手工業在維多利亞時代全麵破產,一千萬孟加拉工匠及其家屬活活餓死)。如今的斯大林總書記又怎麼可能對大不列顛島上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心存善意?”

    湯因比歎息著回答說,“……兩年前,在通過一些渠道得知英國本土正在發生的慘劇之後,我立刻想盡辦法到處寄信上書捎話,最後總算是得到了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的接見。結果,這位莫洛托夫先生首先表示了對水深火熱之中的英國人民的深切同情。其次卻聲稱目前整個歐洲的所有國家都在可怕的災荒之中掙紮,而蘇聯方麵能夠提供的救濟物資則數量有限,所以不可能挪用原來應該撥付給本國人民和盟友的生活物資,來救濟還在抵抗紅軍的敵國人民誰讓丘吉爾首相在那時候堅持不肯無條件投降呢?

    雖然這些話一聽就是托詞,但我還是試著以自己的名義,通過蘇聯人給丘吉爾首相發了一封通電,勸說他為了幾千萬英國人的生命,盡快停止已經完全無用的抵抗,不要讓大不列顛島上的盎格魯撒克遜民族走向毀滅。結果……您應該猜得出來,一直到戰爭結束,丘吉爾首相也沒有就這封電報作出過回複……”

    “……哦!可惡的丘吉爾!虛偽的莫洛托夫!”伊麗莎白女王激動地叫了起來,“……居然不承認英國已經退出戰爭?我不是公開以聯合王國君主的身份,向斯大林交出權杖和冠冕了嗎?他們還想要怎麼樣?”

    “……這個……恕我直言,在最近這場世界大戰的自由陣營看來,或者說,按照美國政府在戰爭時期的宣傳立場,恐怕屈膝投降的您已經放棄了王冠,等於是退位了。而您的妹妹瑪格麗特才是真正的女王。”

    湯因比苦笑著說,“……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在斯大林的眼中,主動向蘇聯投降卻又被本國政府廢黜的陛下您,大概就相當於九年之前獨自駕機飛來英國求和,卻被作為戰俘扣押的納粹德國副元首赫斯……既然對立一方的陣營不承認英國已經投降,而您在投降的時候實際上也無法繼續對英國實施有效統治,蘇聯人不承認英國已經退出戰爭,也是理所當然的您當時又沒有辦法號令不列顛的全體軍民放下武器……”

    “……也就是說……您同樣認為,我當時的選擇是正確的,隻是根本沒有能力去執行,對嗎?”

    伊麗莎白女王有些悶悶不樂地說,“……湯因比先生,雖然現在再這麼詢問肯定已經太遲了,但我還是想要知道,如果當時我的主動投降,甚至倒戈一擊,真的能夠讓不列顛退出戰爭,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蘇聯的援助和支持,那麼,聯合王國的前途和命運,是否會變得稍微好一點兒?”

    “……這麼說吧,陛下,如果說,您放棄王冠投降之時的大英帝國,就仿佛是一艘已經被海水漫上了甲板的衰朽破船,船舷已經開裂、龍骨已經折斷、桅杆已經倒塌、水手已經開始逃離……但是隻要及時擺脫大海的糾纏,找一塊沙洲衝灘擱淺,那麼至少還可以用剩下的船殼木料拚湊出一艘新的小船,並重新出海。”

    湯因比攤了攤手回答道,“……由於錯過了這個最後的機會,現在的大英帝國……就相當於是整艘船都已經沉入了海底,並且被撞得粉身碎骨,連撈都撈不起來,我們這些幸存下來的人,則隻不過是抱著幾塊殘破的木板在海麵上漂流……接下來還能夠漂出多遠,會不會被鯊魚咬死,都隻有祈求上帝保佑了……”

    伊麗莎白女王聞言,不由得沉默了許久,最後也是隻能發出一聲輕歎:“……願上帝保佑不列顛……”

    ※※※※※※※※※※※※※※※※※※※※※※※※※※※※※※※※※※※※※※

    當天傍晚,這支流放者隊伍隻走出了大約二十公裏路程,在一個名叫普爾伯勒的小村莊紮營宿夜。

    黃昏的暮光之下,這座寂靜的村莊裏一片黑影憧憧,沒有一絲燈火和人煙,隻有一座座坍塌的焦黑廢墟,以及彌漫在空氣中的腐臭氣味,讓眾人不由得眉頭緊皺。湊近一看,隻見村裏到處都是橫七豎八的死屍,在村口就有一具殘缺的屍體躺臥水溝之中,全身衣服都給扒得幹幹淨淨,正被一群野狗撕咬,連肚腸都被抽出來了……似乎是當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時候,在這個地方曾經發生了一場流民團體之間的血腥衝突。

    雖然刺鼻的屍臭令人厭惡,然而若是宿營在荒野和森林裏恐怕會更加危險。無奈之下,眾人隻好把這些屍體丟進一間木屋裏,澆上汽油一把火燒掉。然後也不敢再住進殘存的房屋裏,而是在村子的小廣場上點了幾堆篝火,用於烹飪和取暖,晚餐過後,所有人或是睡在汽車上,或是圍著火堆裹著毯子就地露宿。

    伊麗莎白女王在這一夜睡得很不好,幾次被噩夢驚醒,睜眼就看見黑魆魆的樹木在地麵投下影子,被夜風一吹便成張牙舞爪的魔鬼,然後和黑夜一起化作恐怖向她撲來……讓她恍惚之中有種錯覺,仿佛自己不是在祖國的土地上旅行,而是在某個遠離文明的蠻荒異域進行探險,隨時都可能會有怪獸或土著人來襲……

    於是,在第二天,伊麗莎白女王的臉上不出意外地掛上了兩個黑眼圈。

    接下來,這支身份高貴的流亡者隊伍,又在幾乎不見人煙的英格蘭南部土地上跋涉了兩天,見識了無數被焚燒、被廢棄和被遺忘的村莊市鎮,最後終於抵達了此行的目的地,伯克郡溫莎鎮的溫莎城堡。

    ※※※※※※※※※※※※※※※※※※※※※※※※※※※※※※※※※※※※※※

    ps:再次受到警告,要求作者莫談國事,為了讓這本書不至於太監掉,以後卷尾隻好不再吐槽了。
mk2258 發表於 2018-7-2 22:04
   第一百六十八章、風中的女王(下)(今日繼續雙更,請大家投票訂閱鼓勵)

    時隔三年之後,溫莎城堡依舊巍然屹立,乍一看似乎跟過去沒有太多差別。但仔細打量的話,就會發現一些房子的外牆悄然被攀上了蕁麻和藤蔓,另一些建築物明顯帶上了被烈火焚燒的焦黑痕跡,還有一些建築物則坍塌了,鏽蝕的鐵門和金屬燈柱倒在草叢之中,沒有人知道這是誰幹的。那些曾經被精心修剪的草坪和園林,變成了瘋長的野性叢林,華麗的噴泉則成了發臭的水潭,精美的雕像也被砸得殘缺不全。

    還有,城堡旁邊原本熙熙攘攘的溫莎鎮,此刻也已經是空無一人,而且至少半個鎮子都成了廢墟,相當一部分房屋被大火焚燒過,剩下的房屋也是破爛不堪,玻璃窗幾乎沒有一扇是完整的。鎮內的道路被汽車、雜物和各種垃圾堵塞,有些地方似乎被築起了街壘。但卻找不出一個活人來說說這裏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相對而言,已經有湯因比先生帶著一百多個人住進去的溫莎堡,倒還算是勉強顯得稍稍有些人氣。

    對於伊麗莎白女王來說,眼前所見的一切,都仿佛證明英格蘭已經回到了文明崩塌的黑暗時代……

    總之,看著現在已經把流放者押送到了目的地,陪伴兩位女王從海邊過來的那一隊蘇聯士兵,就在溫莎鎮郊外掉頭撤走了。在臨行之前,蘇聯人發放給了流放者們一些步槍、手槍之類的防身用輕武器,又給溫莎堡留下了足夠所有流放者食用一年的麵粉、小麥和罐頭,外加一些服被、肥皂、農具和農作物種子,以及兩部無線電台,用於聯絡通訊。同時,他們還最後向兩位女王和丘吉爾首相宣布了流放期間的紀律:全體流放者在溫莎堡的生活和行動一律自由,蘇聯方麵不加任何幹涉。但是作為首要流放犯,伊麗莎白和瑪格麗特兩位前女王,還有丘吉爾前首相,這三個人需要每年三次,每隔四個月到六十公裏之外的懷特島蘇聯邊防軍哨所點卯簽字,同時可以領取一份救濟食品……當然,這份食品肯定是遠遠不夠溫莎堡那麼多人吃的,剩下的口糧需要溫莎堡的流放者自己想辦法解決,就像當年被沙皇俄國流放到西伯利亞的犯人們一樣。

    在蘇聯人離開之後,伊麗莎白女王就拉著妹妹瑪格麗特的手,走進了物是人非的溫莎堡。

    如今的溫莎堡內,已經有湯因比先生帶著一百多個人整理了一個多月,勉強已經收拾出了一點兒樣子。至少看著像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生存基地了。雖然由於時令的關係如今已是深秋,很快就要降雪,不適合耕種任何作物,他們還沒來得及開墾出耕地和菜圃,但也已經在溫莎堡的庭院裏清理出了幾塊平地。馬廄裏養了十幾匹不知從哪兒搞來的馬,還有一些驢子、山羊和兩頭耕牛。此外還搜集了大量的枯枝和木料,整齊地堆積在城堡的門外,等著劈碎成柴火,乍一看上去,仿佛是中世紀歐洲的小鄉村一般。

    然而,這些可憐的生活氣息,依然無法掩蓋整座溫莎堡的荒涼、破敗和殘缺。那些坍塌的塔樓、折斷的尖頂,被破壞的牆壁,無不說明著這座城堡的廢墟本質。尤其是在走進了溫莎堡的內部之後,通過城堡的宏偉外觀來顯示出的那份體麵,也已經蕩然無存在伊麗莎白女王離開之後的三年時光裏,前後有不知多少股窮困潦倒的流民和匪徒,造訪過這座氣派的皇家禦苑,搜刮走了一切他們認為用得著的東西:地窖裏儲藏的名酒和食物自然是首先被瓜分一空,金屬器皿和瓷器也被陸續拿走。那些名貴木料打造的家具被劈碎了當柴燒,紙質的油畫則正好點著了引火。各種窗簾、旗幟、地毯和掛毯都被扯走做衣服或者在睡覺時禦寒,甚至連橡木和柚木的地板都被撬開挖走了不少,還有人為了能夠在冬天烤火,把木質的樓梯都給拆了……

    結果,當伊麗莎白帶著妹妹瑪格麗特回到溫莎堡的時候,發現這裏到處都是空蕩蕩的,什麼都被搜刮走了走廊裏的戰斧、西洋劍和盔甲,玩偶屋裏的模型統統不翼而飛,大前廳的屋頂和牆壁缺了一大塊,風和雨直灌進來,屋內已經長出了青苔、蘑菇和雜草。王後會議廳的中央被不知什麼東西炸出一個大坑,地板、牆壁乃至於天花板上都是龜裂的細縫。皇室成員專用的私人禮拜堂更是被整個兒燒毀,隻剩下了一片焦黑的磚石和地基。哪怕是那些表麵上還算完好的建築,真正走進去看看,普遍也是一地狼藉。那些光禿禿的牆壁上,滿是各種汙漬和下流的塗鴉,很多地方甚至連整個窗戶都不翼而飛,或者被砸得破破爛爛,冷風直接從牆上的一個個大洞往室內鑽,讓陰冷的屋子裏連一點兒熱氣都存不住……就這樣,都還算是已經被打掃過的地方。而那些還沒來得及被打掃的地方,則是布滿了厚厚的灰塵,具體有多厚?腳踩上去就是一個坑!

    就算是為兩位女王安排的臥室,也隻有兩張墨綠色的行軍床,和幾個用木板箱拚湊起來,兼作凳子和桌子的簡陋櫥櫃。臥室窗戶的玻璃,在殘破不堪的溫莎堡裏麵,雖然已經算是比較完好的了,但同樣還是缺損了幾塊,隻能用舊報紙勉強糊上。牆上和天花板上依稀還可見到幾處彈孔和血漬,以及被煙熏火烤的難看痕跡……伊麗莎白女王覺得,似乎還是不要細究這些玩意兒是怎麼來的比較好。

    一想到自己以後要在這樣一個什麼都沒有的破地方生活,甚至有可能是生活一輩子,瑪格麗特女王就忍不住有些臉色發白。而伊麗莎白的心情自然是同樣不太好,但還是強打起精神安慰她的妹妹……

    ※※※※※※※※※※※※※※※※※※※※※※※※※※※※※※※※※※※※※※

    到處草草轉完一圈之後,兩位女王來到了溫莎堡的一處陽台上,從高處俯瞰著庭院中忙碌著搬運行李和安頓家當的人們即使算上跟著她們前來的第二批流放者,如今的溫莎堡也不過是住進了三百多人,對於這座建築總麵積四萬五千平方米的城堡而言,依然顯得綽綽有餘,跟過去相比,更顯得空曠寂寥。

    對此,伊麗莎白女王不由得有些傷感。然而,再接下來,當她抬起頭來,望向遠方的時候,卻被眼前的壯麗景色給怔住了不知不覺之間,此時已經到了黃昏時分。逐漸西沉的夕陽,宛如一團燃燒著的橙紅色火焰,在晚霞的掩映下是如此的耀眼奪目。而暫時還分辨不出任何星辰的漆黑夜幕,則是從另一個方向逐漸席卷而來,卻也無法戰勝夕陽的光輝,因此隻能從後方緩緩逼近,耐心靜待著絢麗夕陽的最終沉淪。

    沐浴在這樣對比強烈分明的光與暗之中,無論是波光粼粼的泰晤士河、影影綽綽的溫莎鎮廢墟,還有更遠處的山林和原野,都在暮色之下顯得愈加光怪陸離。雖然溫莎堡本身的窗戶和瓦片,還在努力反射出夕陽綻放的光輝,企圖以此來展現出自己的存在感,可是在跟絢麗奪目的嫣紅夕陽相較之下,卻依舊顯得渺小無比。至於溫莎堡庭院內活動的人類和牛馬,更是在視野內隻剩下了色彩灰暗的一縷縷模糊陰影。

    這樣一幅溫莎堡的落日景色,確實堪稱絕美,無須加以任何言語的修飾,也能美麗得讓人窒息。

    望著眼前的壯麗絕景,看著四周似是而非的故土家園,伊麗莎白女王一時間不由得沉醉其中,並且被勾起了許多原本埋藏在心底深處的悠遠回憶……不管怎麼樣,在經曆了那麼多的磨難和波折之後,她終究還是活了下來,並且終於又重新站在了這裏,這片被她的家族世代傳承的土地上。

    雖然大英帝國已經不複存在了,曾經戴在她頭上的王冠也已經跌落在地,但那又如何呢?這一切又不是她這個弱女子犯下的錯誤,麵對殘酷命運的安排,她隻能學著去接受,並且盡量樂觀地生活下去。就如同她最喜歡讀的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小說《飄》裏描述的那樣,“……這世上沒有什麼東西能拿我們怎麼樣,可是如果我們自己老是隻想著恢複失去的東西,老是隻想著過去,那麼就會毀了我們自己。”

    “……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死了的已經死了,活著的還要繼續活著。”

    “……所有隨風而逝的都是屬於昨天的,所有經曆風雨留下來的才是麵向未來的。”

    “……不管怎麼樣,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沐浴著壯麗的夕陽餘暉,迎著黃昏時分拂過原野的暖風,望著暮光之下的英格蘭大地,她喃喃地念著小說《飄》之中的名言名句,不由得感到胸口似乎變得曠達了許多,心中仿佛也再一次有了力量與自信。

    正當她慢慢醞釀著心情,想要對著眼前的暮色美景引吭高歌一曲的時候,卻被幾聲汽車喇叭的鳴響給打斷了思緒……略帶不悅地低頭望去,伊麗莎白女王頓時困惑地看到,胖墩墩的丘吉爾前首相和他的貼身男仆,還有兩個保鏢,正乘坐著一輛吉普車,碾過已經變得枯黃的深秋荒草,顛簸著朝遠方行駛而去。

    誒?這是怎麼回事?丘吉爾這個胖子……這究竟是想要去幹什麼?

    於是,起了好奇心的伊麗莎白女王四處張望了一番,就從陽台上喊住了正在指揮眾人修補大門和牆壁的湯因比先生,向他詢問起丘吉爾的行蹤,然後就從湯因比先生的口中,得到了這樣一個答複:

    “……陛下!丘吉爾首相不顧旅途勞頓,堅持要立刻回家去看看,我們怎麼勸也勸不住啊!”

    “……回家?!他這是要去……布倫海姆宮?!!”伊麗莎白女王皺著眉頭嘀咕道。
mk2258 發表於 2018-7-2 22:04
第一百六十九章、中風的首相

    有些人可能不太了解的是,在二戰時代的諸位列強領袖之中,溫斯頓.丘吉爾是出身最為顯赫的。

    丘吉爾的祖上是大名鼎鼎的馬爾巴羅公爵,曾經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之中屢次取得戰役勝利,為打敗不可一世的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粉碎波旁王朝稱霸歐陸的野心,立下了汗馬功勞。為此,當時英國的安妮女王為了表彰和嘉獎馬爾巴羅公爵,特地賞賜給了他一座皇家行宮位於牛津附近的布倫海姆宮。

    在英國的曆史上,並非皇室出身卻能夠住在宮殿裏的,丘吉爾的家族是空前絕後的獨一份。

    所以,論血統之高貴、門第之顯赫,丘吉爾的家族在近代英國貴族之中都是最頂級的,足以傲視同時代的流浪畫家希特勒、小報記者墨索裏尼和鞋匠家出身的斯大林,哪怕是同樣出身於美國政治世家的羅斯福,若是論家世底蘊,跟丘吉爾也是完全無法相提並論。放在中國曆史上,至少也是東晉王謝兩家的水平。

    溫斯頓.丘吉爾小時候就是在布倫海姆宮生活和成長的,並且在這裏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所以,當身敗名裂、疲憊不堪的丘吉爾,重新踏上英格蘭的土地之後,心中最急切的渴望就是回家去看看。

    雖然這個廢墟般的國度裏,應該已經沒有了他的親人,但至少還有一個能夠被他曾經稱為“家”的地方。

    遺憾的是,盡管懷著這樣急切的渴望,遠行歸來的遊子溫斯頓.丘吉爾,終究還是沒能踏進家門……在布倫海姆宮的門外,丘吉爾一行人居然遭到了十幾杆步槍的集火狙擊!所幸人和汽車都沒受什麼重傷。

    而更讓丘吉爾感到震撼和憤怒的是,曾經奢華典雅、雍容大氣的布倫海姆宮,不僅已經變得遠比溫莎堡還要更加破破爛爛,還被改造成了一座醜陋、猙獰但卻堅固的堡壘:行宮的外圍被挖了一圈又寬又深的壕溝,溝底還戳了許多削尖的木樁。行宮本身的一部分建築物被推倒,利用它們的磚石和泥土、雜物,構成了一道類似於街壘的防禦牆。主樓的屋頂還被吊上去了一門小口徑反坦克炮,儼然成了一座簡易炮台……

    很顯然,在英國淪為混亂之地的這段時間裏,曾經屬於丘吉爾家族的布倫海姆宮,已經被一股不知來曆的武裝流民,或者說匪幫所占據了。而且,對方的敵意很高,顯然不是什麼可以和平交流的存在。

    於是,胳膊被子彈擦傷的丘吉爾,隻好悻悻然地掉頭返回虧得吉普車沒有被打壞或者漏油,而且那個盤踞在布倫海姆宮的武裝團夥,也沒有出來追擊丘吉爾一行人……更糟糕的是,在返回溫莎堡的途中,丘吉爾又不幸淋了一場大雨,結果一行人剛剛回到溫莎堡,這位有家難回的胖老頭就病倒了……

    長期抽煙酗酒的不良生活習慣,戰敗亡國的巨大精神打擊,顛沛流離滿世界逃亡對健康的損害,有家歸不得的鬱悶,還有就是年歲不饒人……最後以負傷和淋雨為導火索,身體裏的所有問題都爆發了出來!

    結果,丘吉爾這一病就倒下了,雖然並沒有患上什麼絕症,僅僅是普通的感冒,但因為身體太差,愣是在床上躺了足足三個月……幸好在溫莎堡得到了禦醫的診治,還有蘇聯人留下的一些藥品,再加上親信仆人的精心照料,這個胖老頭總算沒有一命嗚呼。但等到他能夠下地走動的時候,也已經是第二年的二月了。

    ※※※※※※※※※※※※※※※※※※※※※※※※※※※※※※※※※※※※※※

    雖然這場大病差點兒要了丘吉爾的老命,但利用躺在病床上的這三個月時間,他也想清楚了許多事情。

    或者說,是丘吉爾自認為想通了很多事情。

    首先,丘吉爾不得不承認,在經曆過這場浩劫之後,不列顛肯定是無法再恢複到過去的模樣了,舊日統治階級的權威,早已被踐踏進了泥裏。爵位和門第再也不會被任何人當做一回事。像他這樣的名門貴胄,肯定會跌落凡塵,但這也是身為統治階層的他們咎由自取,既然打輸了戰爭,就該接受最嚴酷的懲罰……

    所以,哪怕被搶走了祖傳的莊園和產業,在這種背景之下,也沒有什麼可抱怨的。

    其次,凡是在這場浩劫中活下來的英國人,都是最強壯,最堅韌,最寶貴的幸存者,他們將肩負起複興盎格魯撒克遜民族的重任……如果他們不表現得彪悍和暴力一些,又如何能在這個殘酷的世界裏活下去?

    與英格蘭的未來希望相比,區區一座布倫海姆宮的歸屬,根本就不算什麼。而對於他這個打輸了世界大戰的罪人來說,也是應得的懲罰……如此一想,丘吉爾也就漸漸地心平氣和了,而身體也開始有所康複。

    然而,又過了一段時間,當大病初愈的丘吉爾披著大衣,拄著一根拐杖在溫莎堡的庭院裏溜達的時候,卻偶然注意到,不遠處原本空空蕩蕩的溫莎鎮,不知何時居然有了些人氣,還有炊煙在嫋嫋升起。

    這個……莫非是聯合王國散落各處的忠心臣民,聽說女王歸來,所以前來溫莎侍奉王室和尋求庇護了?

    感到好奇和興奮的丘吉爾,便帶著他的貼身男仆,興衝衝地來到鎮上一探究竟。結果,他卻發現,溫莎鎮上目前的情況,跟他作出的猜測之間,似乎存在著一些微妙的差異:原本被徹底廢棄的溫莎鎮,確實是又一次興旺了起來。一些基本完好的房屋已經有人入住,另一些破損的房屋也被粗糙地修補起來。還有人利用殘存的牆根和地基搭建起了窩棚,雖然顯得簡陋而淩亂,但至少是讓這裏不再死寂,多少有了些生氣。

    然而,這些溫莎鎮的新住戶,明顯並非是大不列顛島的傳統居民新近出現在溫莎鎮的新住戶之中,有一小半是黑人,一大半是白人,但即使是那些白人,也都跟傳統英國人的容貌體征相差很大,說著一些丘吉爾根本聽不懂的語言,而且內部還分成幾個小團體,彼此之間涇渭分明,互相隱約有些警惕和敵視。倒是那些黑人,有不少會說英語,可惜口音很古怪,丘吉爾一時間也聽不出他們的來曆。而看著這些黑人膀大腰圓、滿臉橫肉的模樣,再看看自己的老胳膊老腿,已經吃虧過一回的丘吉爾,也不敢隨便湊上去打聽。

    ※※※※※※※※※※※※※※※※※※※※※※※※※※※※※※※※※※※※※※

    正當他一頭霧水、滿肚子困惑的時候,卻突然看到阿諾德.約瑟夫.湯因比這家夥正站在鎮子的路口,跟一名臉色傲慢的蘇聯軍官比比劃劃地交涉著什麼。於是,等到蘇聯軍官走後,丘吉爾就湊了過去,試圖從湯因比的口中,獲知溫莎鎮上這些異邦人的來曆……隨後,他就得到了這樣一個出乎意料的答案。

    “……溫莎鎮上這些人的身份?他們跟我們一樣,都是斯大林的流放犯!”湯因比臭著臉如此說道。

    “……流放犯?”丘吉爾瞪圓了眼睛,“……可他們明顯都不是英國人啊!”

    “……他們當然都是異邦人,光是在溫莎鎮上,就有土耳其人、阿富汗人和北高加索的車臣人,都是反抗蘇聯統治的‘階級敵人’。那些黑人則是被俘獲的大英帝國殖民地土著部隊士兵,在大戰結束之後,原本是想要遣返南非的,可是南非當局拒絕接收,於是蘇聯人把他們也一起丟到大不列顛島上來了!”

    湯因比一臉沒好氣地解釋說道,“……被流放到溫莎鎮上的這一千多人,隻是這批流放犯之中的很小一部分。還有更多的流放犯被安置在了英國的其它郡縣。其中除了我剛才說過的這些民族,還有阿拉伯人、印度人、南洋土著,以及蘇聯和東歐國家被判了無期徒刑的重刑犯!凡是蘇聯當局不想要的混賬家夥,都統統被丟到大不列顛島上來啦!真是見鬼了!一想到以後要跟人渣敗類和野蠻人做鄰居,我都沒法安心睡覺了!”

    “……這……這……上帝啊!斯大林把大不列顛島當成什麼了?他怎麼可以做出這種事情?!”

    丘吉爾的呼吸頓時急促起來,一張老臉漲得通紅,胸口好像抽風箱似的一起一伏,“……這又不是他的西伯利亞!這是我們的祖國!這是屬於我們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土地!他怎麼可以……他怎麼可以……”

    “……嗬嗬,斯大林當然可以為所欲為!我們已經戰敗了!這個島國已經不再屬於我們!”

    湯因比冷冷地看了他一眼,目光中蘊藏難以言喻的譴責、悲哀和絕望,“……失敗者是沒有任何權力的!丘吉爾先生!無論斯大林準備把大不列顛島變成流放地還是垃圾桶,我們都隻能默默忍受。就像當年的殖民地土著一樣……再說了,首相先生,大不列顛島之所以會落得個這樣的下場,還不是全都拜你所賜?!”

    他收起了最後的禮貌,伸手指著丘吉爾的鼻子,冷哼著嗬斥道,然後戴上帽子,轉身頭也不回地走了。

    看著湯因比消失在街道的盡頭,丘吉爾拄著拐杖茫然地轉過身,卻恰好看到幾個新來的阿富汗流放犯,正在拆掉一座廢棄小教堂頂上的十字架。而另外幾個黑人,則在把一根橡木房梁雕刻成奇怪的圖騰柱……這些發現,似乎是讓他受到了什麼刺激,表情變得十分怪異,嘴角更是一陣接著又一陣的哆嗦……而另外幾個黑人,則在把一根橡木房梁雕刻成奇怪的圖騰柱……這些發現,似乎是讓他受到了什麼刺激,表情變得十分怪異,嘴角更是一陣接著又一陣的哆嗦。

    “……為什麼會是這樣?帝國崩潰之後,緊跟著的就是蠻族入侵嗎?上帝啊,接下來還會發生些什麼?!一切都結束了,羅馬的天空下,舉目卻是說著異國語言的人群,大地與海洋翻天覆地……”

    又站在原地呆愣了半響之後,丘吉爾一邊在嘴裏如此喃喃自語著顛三倒四的詞句,一邊拄著拐杖,搖搖晃晃地轉身朝著溫莎堡往回走。隻是,他還沒能夠走出幾步路,就突然間腳下一滑,仰天跌倒在地。

    忠心的貼身男仆趕緊奔了過去,試圖把丘吉爾攙扶起來,仔細一看,卻發現他的這位老主人已經是嘴眼歪斜、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喉嚨裏“嗬嗬”出聲,可是怎麼也說不出話來……頓時不由得大驚失色:

    “……夭壽啦!首相中風了!!!”

    ※※※※※※※※※※※※※※※※※※※※※※※※※※※※※※※※※※※※※※

    ps:本卷還有最後兩到三章就宣告結束,想要在下一卷《奇幻自衛隊》劇情報名的讀者請盡快發來人物角色設定。由於必須考慮劇情需要,不能保證百分百照樣錄用,多半得要進行一定修改,請熱心讀者們諒解。
mk2258 發表於 2018-7-2 22:04
第一百七十章、關於世界大戰的總結報告(上)

    《關於第二、第三次世界大戰對地球人類社會造成的損傷的初步調查報告》

    第二、第三次世界大戰損失清算調查委員會,1950年4月提交

    前言

    從1939年9月1日到1949年10月10日,持續了十年零四十天的第二、第三次世界大戰,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最大事件,也是人類文明史上最漫長,最激烈,最血腥的衝突之一。這十年之間,各方軍隊彼此廝殺的戰場幾乎遍布全球,包括號稱永久中立的瑞士,在第一次大戰中遠離戰亂的美國和加拿大,乃至於常年與世無爭的黑非洲和拉丁美洲。隻有南極洲的冰雪世界,在這十年之間總算是沒有受到戰火和硝煙的汙染。

    這一係列規模空前的慘烈戰事,殃及了全球絕大多數人口,在造成了難以統計的巨大生命財產損失的同時,還造成了全球政治經濟版圖的顛覆性變化,甚至對地球生態環境也造成了不能忽視的深刻衝擊。由於大量使用了包括核武器在內的各種新型大威力武器,這兩次世界大戰對地球的毀滅效果堪稱是空前絕後。

    除了戰爭本身的破壞之外,三戰期間的冰島火山大噴發及其造成的全球異常低溫氣候,還有隨之而來的農產品大麵積絕收和全球性******,也是這十年間導致全球人類文明社會遭遇摧殘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這綿延十年的慘烈戰爭之中,全世界人口從二十二億降低到了十二億,其毀滅性的後果遠遠勝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許多較小的國家和民族,甚至在戰爭之中被直接抹掉了。在戰後的多極格局之中,蘇聯、中國和日本在大戰之中實力相對增長,最終成為了主宰戰後格局的主要力量。而資本主義世界的原核心西歐和北美,則在世界大戰之中遭遇了毀滅性打擊,實力和影響力幾乎清零,甚至已經很難維持自身的存在。

    與此同時,作為戰前資本主義世界的遺留物,擺脫不列顛帝國統治的南非當局,同樣通過十年戰爭和原歐美資本主義世界的大毀滅,迎來了屬於自己的大發展,並且成為了戰後秩序的重要得益者之一。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之內,這個在世界大戰之中擺脫了殖民地身份的非洲國家,將會成為全世界資本主義世界的最後堡壘。就如同古羅馬帝國崩潰之後遺留的拜占庭帝國一樣,成為舊世界的最後遺產。

    從本質上說,第二、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根源,依然是資本主義的固有矛盾和人類發展道路上由資本主義發展方式引發的不平等和其他危機不斷積累的結果。在大戰落幕之後,雖然仍有一些問題沒有解決,但誘發大戰的最主要因素,即資本主義世界體係和國際不平等這兩大問題,已經得到了相當程度的緩解。

    在此,委員會根據目前已獲得的資料,對十年大戰給人類文明世界造成的創傷和毀滅,作出了一個較為粗略的總結。而更加精細和準確的數據,還有待進一步調查和統計之後才能得出結論。

    一、歐洲

    跟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作為當今世界文明中心的歐洲大陸,也成為了隨後兩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並且遭受了包括大規模核爆和持續性饑荒在內的,恐怖程度遠遠勝過一戰的慘烈浩劫。當上述這一切宛如煉獄的災難全部結束之後,歐洲文明的燈光縱然不能說是完全黯淡,至少也已經熄滅了百分之八十以上。

    作為昔日歐洲第一強國的英國本土(僅包括大不列顛島上的蘇格蘭、英格蘭、威爾士三地,被愛爾蘭收回的北愛爾蘭地區不算在內),是大戰之中全歐洲承受了最多的核爆,被摧殘得最嚴重的地區。雖然二戰時期的不列顛空戰,僅僅對這個國家造成了輕微的損失。但在接下來的三戰之中,英國全境幾乎所有十萬人以上規模的城市,都在三戰初期的核打擊遭到毀滅。少數幸存下來的中小城市,在接下來的戰爭歲月裏,因為不列顛農業連續三年幾乎絕收,還有海外貿易停擺而導致的糧食供應危機,也相繼在騷亂和動蕩中被廢棄。

    當持續十年的世界大戰正式宣告落幕之後,整個大不列顛島上,已經不再有能夠被稱之為“政府”的存在。根據紅軍偵察部隊的報告和航空拍攝的照片分析,目前的大不列顛島在相當程度上恢複到了蠻荒狀態,已經找不到任何存留一萬以上人口的聚居地,百分之九十八的耕地被拋荒,工礦業基本徹底毀滅。

    戰前僅僅在本土就擁有四千六百萬人口的英國,如今在大不列顛島上隻剩下了一百二十萬到一百五十萬的幸存者,主要分布在英格蘭南部的沿海地區,依靠屢次被天災打擊、產量極不穩定的原始種植業和海洋漁業為生。而在英國的內陸,幸存者隻能依靠狩獵、采集野生植物、畜牧業勉強度日,幾乎成了野人。

    但是,冰島火山噴發造成的全球異常低溫氣候,同樣嚴重幹擾了大西洋暖流的正常運轉,導致在災情最嚴重的四七年、四八年之中,北大西洋海域的漁業捕撈量,一下子驟減了百分之九十以上,使得英國漁民在這幾年裏的生活同樣極為艱難,大規模餓死的情況時常出現,許多漁港和漁村在戰後都變得空無一人。

    根據斯大林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目前的英國“已經不再具備資格作為一個國家而存在”。接下來的幾年裏,這個島嶼將會取代西伯利亞,成為蘇維埃祖國安置各種罪犯和壞分子的流放地。中央目前已經啟動第一個流放計劃,準備從紅軍近年來作戰的土耳其、阿富汗、伊朗,以及蘇聯國內在二戰期間爆發過叛亂的高加索地區,還有國內的幾個重罪犯懲戒營裏,流放五十萬階級敵人到大不列顛島上去。同時,紅軍和各國友軍在戰爭時期俘獲的十五萬名黑人戰俘,由於南非白人當局拒絕接受遣返的緣故,也被釋放到了英國本土。此外,那些要求返鄉的英國白人戰俘,還有無處釋放的印度戰俘,同樣正在陸續遣返回大不列顛島的途中。

    除此之外,基於社會主義大家庭的利益共享原則,克裏姆林宮還決定針對全世界所有的社會主義國家,開放向大不列顛島流放死刑犯、重罪犯和******的權力。但是,似乎是由於時間和路程的關係,目前整個歐洲隻有法國政府向不列顛流放了一百多名觸犯嚴重盜竊罪的吉普賽人。總之,有理由相信,在短時間內獲得了如此大批量的人力資源補充之後,不列顛的全麵荒廢狀況將會迅速得到扭轉,再一次被人類開發起來。

    社會科學院的同誌還表示,目前這種狀態下的大不列顛島,已經成為了一個絕妙的世界人種博物館,一個觀察各個不同信仰、不同語言、不同膚色的諸多民族,在雜居情況下能否實現和睦共處、互相融合的社會科學實驗基地。該實驗顯示出的結果,對全世界各國的未來建設發展,都有著重要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另外,猶太複國主義組織在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五日,曾向克裏姆林宮正式提出申請,希望能夠在大不列顛島上獲得一塊土地,建立一個猶太自治城邦,用於安置那些習慣了歐洲的生活,不適應巴勒斯坦嚴酷氣候的猶太人。對此,克裏姆林宮在研究考慮之後表示,可以把英格蘭的約克郡劃給猶太複國主義組織,建立一個自由市。但猶太複國主義組織更希望獲得輻射汙染較少的康沃爾半島,目前該問題仍在反複磋商之中。

    作為英國的鄰居,愛爾蘭雖然躲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但在第三次世界大戰之中依舊受創慘重。地麵戰爭的破壞,原子彈的核打擊,氣候異常導致的糧食絕收,還有海洋漁業的大幅度減產……英國人在這幾年經受的各種浩劫,愛爾蘭差不多同樣也經受了一遍。等到戰爭最終結束的時候,即使算上了新收複的北愛爾蘭地區人口,愛爾蘭全國的總人口依然減少到了二百萬左右,而且至少有超過一半的幸存者存在著營養不良。

    但無論如何,在戰爭時期的愛爾蘭,至少有一個政府能夠調配資源、避免浪費、組織生產自救運動,並且能夠從社會主義陣營國家進口一些食品和爭取少量援助。相比於同一時期完全陷入孤立鎖國和無政府狀態的英國,愛爾蘭的情況還是要好得多。到一九四九年的時候,愛爾蘭已經初步恢複了農業和畜牧業的生產,並且重建了覆蓋所有國民的食品配給製度,基本可以保證國民不再大規模地被餓死。

    按照克裏姆林宮的戰後規劃,中央將大不列顛島的威爾士地區劃歸愛爾蘭負責占領和管理。但由於愛爾蘭當局的財政極度窘迫,國內百廢待興,這一占領計劃目前依舊停留於紙麵,愛爾蘭軍隊僅僅在馬恩島和威爾士西南部的米爾福德港分別象征性地駐紮了一個營,然後大肆宣傳,以此來稍稍提振民心和士氣。

    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這三個低地國家,在戰爭之中同樣損失慘重,著名的荷蘭攔海大堤被炸開,水都阿姆斯特丹等大城市遭遇核爆。六百萬人死於戰亂、核爆和饑荒,四百萬人被迫遷移到西伯利亞。雖然如今已經進入了戰後重建階段,但光是在荷蘭就有至少四萬公頃的耕地、牧場被海水浸沒和鹽堿化,此外還有一部分土地遭受核汙染,農田水利設施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因此戰後的農牧業恢複生產工作也是阻力重重,即使在疏散和遷徙了如此之多的人口之後,低地國家迄今的食品自給率依然隻有百分之三十左右。

    作為跟英國並駕齊驅的老牌資本主義殖民強國,法蘭西共和國在經曆了十年戰爭和革命,以及兩年多的災荒之後,國內總人口從戰前的四千一百萬跌落到了大約兩千一百萬,一百多萬人逃亡南非和美洲,三百多萬人遷徙到了西伯利亞。包括首都巴黎,重要海港波爾多、馬賽和土倫在內的一係列大城市被夷為平地。全國工農業生產陷入崩潰,鐵路、航運、通訊幾乎完全停擺。地方上普遍匪徒四起、流民遍地、治安崩壞。社會主義法國的臨時政府目前滯留於意法邊境的尼斯城,僅能勉強對全國大約百分之三十的領土進行有效統治,其餘地區豪強林立、軍閥混戰,儼然一副中世紀領主割據的模樣,戰後重建工作迄今舉步維艱。

    西班牙和葡萄牙沒有參加二戰,三戰的硝煙烽火也僅僅在伊比利亞半島上彌漫了很短一段時間。但問題是,西班牙在二戰爆發之前,就已經經曆了一場極端殘酷的內戰,被形容為“半個西班牙已經死了,殺死它的是另外半個西班牙”。之後在三戰之中,西班牙又遭遇了馬德裏核爆等慘劇,所以人口損失的比例依然相當巨大。按照統計,如果從西班牙內戰算起,截止到三戰結束,西班牙境內大約有一千三百萬人死於戰亂和饑荒,一百多萬人流亡海外。葡萄牙經曆的戰爭時期比西班牙更加短暫,但由於裏斯本核爆和全球異常低溫氣候接踵而至,醞釀之中的新政權尚未建立便已流產瓦解,使得這個國家有整整兩年時間處於無政府的混亂狀態。在此期間,大約有兩百萬葡萄牙人出逃海外或死於戰亂。目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全國性新政府,已經分別在格拉納達和波爾圖成立,國內秩序也初步得到穩定,但戰後重建的道路依然十分漫長。

    在歐洲各個傳統強國之中,意大利在這十年戰亂之中的損失算是最輕微的。但也有六百萬意大利人在此期間戰死或死於嚴寒和饑荒,一百多人逃亡海外,另外一百多人遷徙到西伯利亞生活。意大利國內的公路鐵路交通一直到一九四九年秋天,也就是世界大戰結束的前夕才初步修複。而該國的工業生產依然處於大規模的破產倒閉狀態,農業倒是基本恢複了正常,到一九四九年秋天之時,已經有能力向國外出口少量食品。

    曾經的永久性中立國瑞士,雖然在二戰時期得以保持超然的中立地位,並且通過在交戰雙方之間做生意而牟取了暴利。然而在接下來的三戰初期,因為其不自量力地企圖與整個社會主義陣營為敵,最終招致了毀滅性的核打擊,首都伯爾尼和蘇黎世被核爆摧毀,逃到日內瓦的瑞士政府被迫無條件投降。但不甘心失敗的瑞士頑固派,又繼續打著民族主義的氣候,妄圖以遊擊戰爭的方式驅逐紅軍,並且確實促使了蘇聯紅軍的主動撤出:因為隨著戰線的推進,這片土地已經不再具備戰略價值,而其它的戰場更需要追加投放兵力。

    但是,瑞士頑固派還沒來得及慶祝他們的所謂勝利,隨之而來的冰島火山大噴發和全球異常低溫氣候,就對這個素有“歐洲屋脊”之稱的高原國度施加了致命一擊。在連續兩個“無夏之年”的農牧業絕收和持續三年的大雪災之中,某些瑞士村鎮在大雪裏埋了整整三年都沒有融化,居民無處逃生,隻能在自家的屋子裏餓死凍死。而其它瑞士人也必須麵對著沒有燃料,沒有食物的絕望處境瑞士的周邊鄰國也同樣處於毀滅性的災荒之中,無法向瑞士提供富餘的燃料和農產品。更何況,瑞士的鐵路和公路係統早已徹底崩潰,即使能夠從國外花大價錢買到物資,也很難運進瑞士境內。最後,在蘇聯紅軍不堪承受遊擊戰的騷擾,主動撤出瑞士國境之後,整個歐洲社會主義陣營都對瑞士進行了貿易封鎖。雖然依舊無法徹底杜絕某些非法商販的小規模走私,但在這個全歐洲都陷入饑饉的時代,瑞士人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搞到足夠養活幾百萬人的糧食。

    就這樣,日內瓦的偽瑞士政府最終在叛亂和騷動之中被顛覆,全世界紅十字會總部的所在地,在這個殘酷的時代連自己都救不了。當三戰結束的時候,瑞士已經損失了大約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口,全境陷入無政府狀態,在歐洲各國之中,下場之淒慘僅次於英國。對於接下來是否還承認瑞士的國家地位,亦或是跟大不列顛島一樣,將其作為全歐洲乃至於全世界公用的罪犯流放地,目前社會主義陣營各國還在商討和協調之中。

    作為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中歐的德國承受了戰敗的可怕反噬。當柏林陷落,納粹政權覆滅之際,整個德國已經損失了全國十分之一的人口,鐵路、公路、工廠、港口全數被破壞殆盡。之後,雖然德國的社會主義新政府並沒有真正地出兵參加過第三次世界大戰,但美國戰略空軍的核爆和轟炸卻依然沒有放過這個早已滿目瘡痍的國度。接下來的全球低溫異常氣候,又給了尚未恢複元氣的德國農業以致命一擊。

    到一九四九年的秋天,在戰前曾經擁有六千六百萬人口的德國,共計有兩千兩百萬人死於戰爭和饑荒,一千萬人為謀生而遷徙到了中亞和西伯利亞。但是相對於德國那兩個老對手法國和英國的現狀,德國人在這十年毀滅性浩劫之中的處境,相對來說還不算是特別慘的,大約隻能說是相當於全球平均水平。

    作為日耳曼人統治的另一個國家,奧地利在二戰之中同樣遭受了巨大的破壞,到了三戰時期又挨了核爆,之後的全球異常低溫氣候,或者說“無夏之年”,同樣給希特勒的故鄉帶來了可怕的災難。

    當世界大戰和災荒終於結束的時候,戰前擁有七百萬人口的奧地利,現有人口已經減少到了四百萬,工農業和交通運輸陷入崩潰,社會麵貌跟德國相差無幾。而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的災情比奧地利稍弱,食品配給製度一直能夠維持,戰後恢複的狀況也更好一些,目前已經展開了各項重建工作。

    從德國再往東,東歐和東南歐各國雖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但在第三次世界大戰之中卻沒有遭到太多破壞。盡管同樣遭受了全球異常低溫氣候的侵襲,但也能夠得到蘇聯政府的就近接濟。經過五年的恢複和建設,戰爭的痕跡已經被逐漸抹去,國民經濟各項指標基本都接近了戰前水平。

    總的來說,東歐和東南歐各國的人口損失都在百分之二十以下,保加利亞甚至隻死了不到五十萬人,遠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即使是遭受戰爭破壞最為嚴重的波蘭,如果不考慮戰後變更國界線,導致西白俄羅斯和西烏克蘭人民重新變成蘇聯公民的話,也隻有百分之十八的波蘭人在戰爭和災荒之中死亡。

    但讓人感到困擾的是,盡管納粹德國已經覆滅,但因其而掀起的排斥猶太人風潮,在歐洲,尤其是東歐各國依然沒有完全消退,其中以波蘭的狀況最為嚴重。許多剛剛被釋放出納粹集中營的波蘭猶太人,又遭到了波蘭人的私刑拷打甚至殺害。由於********實在難以調和,其中一部分波蘭猶太人選擇前往巴勒斯坦,到籌集之中的以色列國定居。另一些猶太人雖然也覺得在歐洲大陸實在待不下去,但又自認為難以適應中東沙漠的嚴酷氣候,希望能夠繼續在歐洲生活,於是就有了在大不列顛島上建立猶太人自由市的提議。

    對於猶太人的上述提議,波蘭人表示非常支持,巴不得他們快走,但希望自己也能在大不列顛島上圈一塊地。而猶太複國主義組織在聞訊之後則強烈要求,千萬不要讓猶太人在大不列顛島上繼續跟波蘭人做鄰居。

    北歐的丹麥、瑞典、挪威三國,同樣並非世界大戰的主戰場,死亡人數看似不算很多。但由於氣候酷寒,地廣人稀的緣故,即使僅僅隻是在首都挨了一枚原子彈,對這些國家來說也已經是難以承受的毀滅性打擊。再接下來的全球異常低溫氣候,更是把這些高緯度國家一下子推進了嚴寒的地獄。挪威和瑞典北部由於被冰島火山灰遮蔽了天空,曾經整整六個月不曾見到一絲陽光。等到火山灰稍微消退,接下來又已經進入極夜了……根據目前的粗略統計,丹麥在世界大戰和全球異常低溫氣候之中,損失了大約一百五十萬人口,瑞典損失了兩百萬人,挪威則損失了一百八十萬人。已經被蘇聯重新收複的芬蘭,在戰爭和災荒之中則損失了一百二十萬人。冰島則是徹底成了無人區,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不可能有人類在這樣的地方活下來。

    除了人口和經濟上的巨大損失之外,北歐各國的生態環境也在這兩個“無夏之年”當中遭到了嚴重破壞,相當多的動植物都在異常的嚴寒之中被凍死,預計需要相當漫長的時光,才能逐漸恢複過來。

    最後,在這場偉大的戰爭之中,為了蘇維埃人民的獨立,自由,複興和尊嚴,為了全人類的革新和解放,為了敲響資本主義世界的最後喪鍾,我們偉大的蘇維埃祖國,也先後貢獻出了大約一千五百萬名英雄兒女的生命,並且付出了包括第二大城市列寧格勒在內的,四座本土城市被美國原子彈摧毀的慘痛代價。

    關於更加詳細的具體損失狀況,之後還有一份專門的蘇聯國內戰爭損失報告,在此就略過不提了。

    綜上所述,相較於戰前的時候,整個歐洲損失了大約三億人口,其中僅死亡數字就高達兩億以上。

    二、西亞和北非

    在第二、第三次世界大戰之中,西亞和北非同樣也是一個重要的戰場。雖然很多報刊和雜誌津津樂道於“沙漠之狐”隆美爾在北非沙漠之中的各種奇謀妙計,以及意大利法西斯軍隊在非洲戰場上鬧出的一係列笑話。但實事求是地說,對西亞和北非的嚴重破壞,基本上是從第三次世界大戰開始的。

    在小亞細亞半島,依靠紅軍的奮勇作戰和壓倒性的核打擊,俄羅斯軍人的戰旗終於插上了君士坦丁堡的城頭,實現了數百年以來的夢想。但作為戰爭的必然代價,隨著土耳其反動政權的徹底覆滅,一千多萬土耳其人也被隨之消滅,剩下土耳其人正在小亞細亞的群山之中,跟蘇聯紅軍和新生的庫爾德斯坦社會主義共和國進行漫長的遊擊戰爭。關於日後是將土耳其人全部從小亞細亞遷走,還是仿照美國人設置印第安人保留區的前例,給他們在安卡拉地區劃出一塊保留地,克裏姆林宮還在跟庫爾德領導人進行商討之中。

    在土耳其以南、埃及以東的西亞阿拉伯世界,蘇聯紅軍僅僅止步於摩蘇爾,並未對這些地區大規模出兵,但為了驅逐和消滅之前盤踞在這些地區的美英盟軍,克裏姆林宮動用戰略空軍,對這一地區的城市和港口前後投擲了九百多枚原子彈。即使在美軍撤走之後,為了消滅一些極端反蘇勢力,核打擊也沒有停止。一直到一九四九年的秋天,在對美國進行戰略核打擊的同時,蘇聯戰略空軍依然還在對中東某些地區執行核爆任務。

    在經受了如此大範圍、高烈度的核打擊之後,除了擁有聖城耶路撒冷、目前被猶太人控製的巴勒斯坦地區之外,整個西亞阿拉伯世界範圍內的大型人口聚居地,基本都被徹底毀滅。尤其是那些生態環境脆弱的沙漠綠洲,在被核爆烈焰炙烤過之後,往往就再也恢複不起來了。目前,各個阿拉伯國家的政府已經完全瓦解,基本退化回到了野蠻時代。對於外界來說,這樣一片廣大的地區,已經幾乎成了傳不出信息的黑洞。

    更東方的伊朗王國,在裏海沿岸跟蘇聯紅軍對峙交火了兩年多之後,最終在一九四九年六月認輸,選擇了跟蘇聯議和停戰,割讓了裏海沿岸的一小片低地。戰敗割地後的伊朗王國,隨即陷入了國內動蕩,新上台的摩薩台首相為了用對外戰爭來轉移內部矛盾,提出了“波斯人的波斯灣”的口號,雄心勃勃地想要進軍兩河流域,以及波斯灣南岸的幾個小國,以此來提振伊朗王國的民心和士氣,彌補割讓裏海沿岸低地的損失。

    對於伊朗人這一計劃,克裏姆林宮表示了默認,新生的庫爾德斯坦社會主義共和國,也跟伊朗人簽署了協議,以摩蘇爾為分割線,把亞述以南那個被核爆蹂躪得一團糟的阿拉伯世界丟給了伊朗人。關於伊朗軍隊接下來能否重新征服這片波斯帝國時代的舊疆土,實現“波斯人的波斯灣”這一口號,目前還有待觀察中。

    然後,在非洲,作為文明古國的埃及,雖然在美蘇交鋒的過程之中也挨了幾枚核彈,同時在起義反抗美英殖民統治的過程之中遭遇大屠殺,接下來又爆發了一係列的內戰,前後死了大約三百萬人。但是,從一九四七年秋天開始,依靠蘇聯紅軍的支持和援助,在埃及終究是重新建立起了一個社會主義政權,非常勉強地統治著尼羅河流域,並且在相當程度上恢複了農業生產,開始將大量餘糧出口給災荒饑饉之中的歐洲。

    從埃及再往西,北非馬格裏布地區的情況就顯得糟糕了許多,原有的殖民地政府陷入崩潰,無法施展有效管理職能,地方部族互相混戰,一切仿佛都回到了中世紀的黑暗時代。進駐北非的蘇聯紅軍,雖然在這片沙漠的邊緣一度建立過幾個空軍基地和軍港,但從未能夠把有效統治的範圍,擴展到距離基地圍牆五十公裏以外的地方。而且,隨著對美戰略核打擊的結束,這些部隊已經奉命放棄全部的北非基地,撤回到國內了。

    目前,除了走私商販和間諜特工偶爾能夠從這一地區收集到若幹互相矛盾衝突的消息,我們對北非地區的社會現狀所知甚少,隻知道一直到目前為止,那裏依然戰亂不斷,尚未能夠建立起有效的統治秩序。

    由於缺乏第一手的精確調查資料,很多地方的消息隻能依靠道聽途說,互相之間存在很多矛盾和抵觸。所以,目前隻能根據現有資料粗略地推測,整個西亞和北非地區,在第二、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十年期間,大約損失了三千萬到四千萬的人口。從數字上來看,似乎不算很顯著,僅僅是英國本土的死亡人數,就比整個西亞和北非地區的死亡人數還要更多。但是考慮到西亞和北非地區環境嚴酷、沙漠廣袤,與歐洲地區相比,人口密度較低,這樣比例的大規模死亡,對於當地文明社會而言,已經是接近於毀滅性的了。

    總之,扣除在蘇聯紅軍和東歐盟軍占領之下的小亞細亞,在世界大戰之中殘存的伊朗王國,以及逐漸建立起社會主義政權的埃及、以色列和庫爾德斯坦共和國,還有一些歐洲移民在北非建立的港口殖民城市之外,整個西亞和北非地區的剩餘部分,目前都已經淪為了社會秩序崩潰的“無法之地”。根據傳統的社會學觀念,在未來的若幹年內,似乎是可以將這一大片幹旱和半幹旱地區,從“文明世界”的概念劃出去了。

    三、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黑非洲

    在剛剛結束的十年大戰之中,蘇聯紅軍地麵部隊的攻擊極限,最遠隻到撒哈拉大沙漠北麵的摩洛哥,從未深入過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黑非洲地區,甚至根本沒有過把紅旗插到黑非洲的戰略設想。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黑非洲,就能夠在世界大戰之中置身事外。恰恰相反,事實上,在過去的十年裏,甚至一直到現在,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黑非洲地區,都處於激烈的動蕩和衝突之中。

    如果追溯曆史的話,在硝煙彌天的世界大戰時代,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黑非洲地區所留下的第一滴血,應該要數意大利法西斯政權對東非高原國度埃塞俄比亞的入侵。在這場蹩腳的戰爭之中,墨索裏尼的意大利軍隊雖然鬧出了許許多多的笑話,但也還是給埃塞俄比亞造成了八十萬到一百萬人的傷亡。

    再接下來,在二戰期間的馬達加斯加島和達喀爾,英法殖民者之間也爆發了一係列的武裝衝突。不過,對於整個黑非洲而言,上述衝突造成的死亡人數和社會經濟破壞,基本都是微乎其微、不值一提的。

    真正讓黑非洲血流成河的大規模人口損失,開始於三戰前期的核戰爭。當時,率軍撤出北非和西亞的艾森豪威爾,在彙合了殖民地部隊之後,退守到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黑非洲,與蘇聯紅軍繼續隔著沙漠遙遙對峙。克裏姆林宮若是想要結束舊大陸的戰事,就必須殲滅或者至少是驅逐這支總兵力多達上百萬的美英盟軍。

    但是,如果直接越過浩瀚的大沙漠南下進攻美軍,首先是紅軍的一線兵力不足,其次是橫穿撒哈拉大沙漠的後勤補給線實在難以支撐;如果沿著大西洋海岸向西非進軍,以方便通過海路輸送給養,則美國大西洋艦隊尚有相當實力,蘇聯尚未取得製海權,如此將補給線暴露在敵人的槍口下,實屬不智;如果沿著紅海南下東非,偏偏蘇伊士運河已經被核爆摧毀,短時間內無法通行,一時間無船可用。

    因此,克裏姆林宮最終決定,繼續以核打擊代替地麵攻勢,用高烈度的核爆把美軍從非洲趕走。

    於是,接下來的幾個月內,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尤其是東非和西非的港口殖民城市,承受了數以百計的原子彈爆擊,幾乎將大航海時代開啟以來,西歐殖民者對非洲進行的那些建設一掃而空。

    在艾森豪威爾的駐非美軍最終崩潰,南非聯邦倒戈易幟,驅逐美軍離開非洲之前,約有一千萬到兩千萬非洲人被蘇聯原子彈炸死,其中多為黑人。待到南非聯邦脫離大英帝國,建國成功之後。南非白人政權一邊對非洲各個前殖民地文攻武鬥,將除了埃塞俄比亞之外的幾乎所有黑非洲殖民地,都強行納入南非聯邦領導的“南部非洲共同體”之中,又一直半公開地執行種族滅絕政策,對非洲黑人土著進行大規模的屠殺。

    截止到一九四九年末,整個黑非洲合計已經有五千萬到六千萬的黑人死於戰爭和屠殺。但如果僅僅計算黑非洲的人口減少數量,卻遠遠沒有這麼多。因為,當南非白人當局在三戰期間大規模屠殺黑人的同時,又不斷有戰爭難民從海外進入南非。根據南非方麵公布的信息,光是合法入境的戰爭難民數量,就多達三千五百萬。絕大部分都是歐美白人,但也有一部分是印度人、阿拉伯人和東亞黃種人,總數應當不少於兩百萬。

    至此,依靠近年來大規模湧入的戰爭難民,還有南非、莫桑比克等地原有的白人移民,南非共同體擁有的白人數量,已經激增至五千萬以上,超過了戰前的英國本土人口。於是,為了安置這些攜帶了大量的資金和技術,素質較高,在南非當局看來也更加可靠的白人移民,在非洲的土地上給他們騰出足夠的生存空間,南非白人當局毫不猶豫地對黑人舉起了屠刀。其終極目標,應當是把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黑非洲,用血與火洗成“白非洲”。而剩餘的黑人則隻能像上個世紀美國南方各州一樣,在種植園的奴隸土牢裏苟延殘喘。

    不過,在此過程之中,非洲黑人也不可能束手待斃,而是必然會為了族群的生存,對南非白人當局展開最激烈的反抗。接下來的很多年裏,對黑人土著的鎮壓和清洗,必然會牽扯住南非白人當局的絕大部分精力。因此,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之內,這個資本主義的最後堡壘,應當不會對社會主義事業構成太多的威脅。
mk2258 發表於 2018-7-2 22:10
第一百七十一章、關於世界大戰的總結報告(中)

    四、東亞

    在剛剛結束的十年大戰之中,人口眾多、土地廣袤的東亞地區,顯然也是不亞於歐洲的另一個主戰場。但是,在統計東亞地區的戰爭損失之時,委員會遇到了很多的困擾和爭議,其中最大的麻煩在於中國戰場。

    首先,如何界定中國開始進入戰爭狀態的時間點,就存在很多爭論。因為自從統治中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於一九一二年覆滅之後,中國就陷入了連綿不斷的內戰和災荒之中,這些內戰一直打到三戰爆發,都沒有平息下來。中國同誌認為應該從中國內戰爆發的時候算起,但在委員會看來,這簡直就相當於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傷亡統計進後麵兩次世界大戰裏一樣荒謬當中國內戰開啟的時候,一戰都還沒有爆發呢!

    最終,在雙方的互相妥協之下,中國加入世界大戰的時間點被確定為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即日軍對滿洲地區發動襲擊的日期。如此一來,在全世界所有國家之中,中國和日本算是參戰最早的。

    其次,關於中國在這十八年戰爭之中的人口損失,同樣也是一筆前後對不上號的,令人匪夷所思的糊塗賬。按照中國同誌的說法,中國在跟日本開戰之前,一共擁有約四億五千萬人口,然後因為持續這麼多年的戰爭和全球異常低溫氣候時期的大災荒,造成了八千萬到九千萬人口的死亡。而委員會最初也采信了上述說法。但問題是,根據中國新政府在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完成的第一次人口普查,中國目前的人口數量,並非委員會預想中的不到四億,而是令人目瞪口呆的五億三千萬也就是說,如果之前的數據沒有出錯,那麼就意味著中國在打了兩場血流成河、屍橫遍野的世界大戰,又經曆了兩個“無夏之年”的全球異常低溫氣候大災荒之後,總人口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一億三千萬,相當於三個戰前法國的人口那麼多!

    對於這個荒誕的結果,委員會裏的諸位統計學專家全都表示無法接受,聲稱人類不是繁殖能力超強的老鼠和兔子,絕對不可能有這樣誇張的生育速度,哪怕是中國人也不例外所以,這些數字肯定存在很大的問題。然而,雖然存在著上述爭議,但在取得進一步調查結果之前,目前也隻能暫時采用現有的初步結論,即中國在戰爭之中損失了四千五百萬到六千萬的人口。

    然後,在三戰初期,中國境內最繁榮的兩座港口城市,上海和香港,先後被美軍的核打擊摧毀,而接下來,中國同誌跟本國反動政府和邊疆分裂主義叛軍之間的戰鬥,又斷斷續續地一直打到了一九四九年。

    不過,雖然中國陷入戰亂的歲月頗為漫長,但總的來說,戰爭烈度遠比歐洲戰場低得多。在二戰期間,中國僅僅跟日本爆發了大規模戰爭,而且對峙的時間遠比激戰更多。至於中國內戰的激烈程度,放在歐洲也是不值一提的,據說經常有數十萬軍隊交戰,死傷不過數百便已分出勝負的狀況發生。再接下來,除了三戰初期遭受的兩次核打擊,還有數萬美英雜牌軍隊的幾個月小規模幹涉入侵作戰之外,中國紅軍事實上並沒有真正地參加三戰,而中國紅軍在同期跟本國西北、西南地區各個叛亂勢力的戰鬥,其強度也僅僅相當於剿匪,或者昔年的歐洲軍隊鎮壓殖民地叛亂。這一切的因素疊加起來,使得中國最終保存下來了這樣多的人口。

    因此,從一九四七年開始,站穩了腳跟的中國新政府,就已經開始了大規模的戰後重建工作,目前已經基本修複了戰前擁有的全部鐵路,並且對上海和香港的核爆廢墟完成了清理。即使遭遇了全球異常低溫氣候導致的大麵積災荒,也沒有在中國內部引起嚴重的騷亂。雖然目前的中國依然隻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但隻要看到在戰後世界的全球十二億人口之中,中國人足足占了將近一半。全球使用漢語的人口,超過了全世界其它任何一個語種,就能明白這個國家在未來世界之中將會擁有的舉足輕重的地位。

    作為第二、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東方策源地,日本在大戰之中贏得了極為輝煌的戰果,雖然失去了戰前就已經擁有的朝鮮和台灣,也沒能占穩中國的滿洲,但卻一口氣吞下了整個大洋洲,將版圖麵積擴張到了可以跟中國相提並論的程度!但作為代價,日本的大和民族,也在戰爭之中付出了慘絕人寰的恐怖代價。

    當戰爭結束的時候,日本首都的東京已經被原子彈夷為平地,還有名古屋、橫濱、大阪、京都、廣島、仙台、劄幌、長崎等一係列大城市,同樣不是被核爆摧毀,就是被美軍的戰略大轟炸燒光,新政府一度無房可用,被迫在曠野中搭帳篷辦公。日本國內的鐵路、公路、工廠、礦山在戰爭之中被徹底摧毀,迄今隻修複了不到五分之一,近百年積累的工業基礎被打得蕩然無存。還有,日本全國最肥沃的農業區關東平原,在戰爭之中遭到嚴重的核汙染,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將被迫棄耕荒廢。日本在戰前擁有的七千二百萬人口,在戰爭結束之後打得僅剩三千六百萬。由於本土經濟崩潰,無法養活太多人口的緣故,這僅剩的三千六百萬日本人之中,又有一半左右,也就是一千八百萬人被遷移到了南太平洋諸多島嶼,還有新占領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居住。更糟糕的是,幸存的這三千六百萬日本人之中,還存在著嚴重的性別比例失調問題,健康育齡男女的比例差不多達到了一比四!也就是說,一個男人需要娶四個女人,才能保證沒有太多剩女出現。

    日本的新政府為此不得不修改了婚姻法,宣布在二十年內恢複一夫多妻製。此外,為了盡快增加人口,日本政府甚至又將日本女性合法結婚年齡,一口氣下調到了匪夷所思的九歲,由此引發了很大的爭議。

    因此,雖然是世界大戰的勝利者,但日本在戰後也已經是氣若遊絲、奄奄一息。再加上由於日本新政權革命得不夠徹底,保留了太多舊時代的殘餘勢力,未來的內部鬥爭和撕裂很可能會非常嚴重。所以,日本這個國家在戰後能否繼續保持強勢,成為新世界的主要領導者之一,委員會認為還有待繼續觀察和研究。

    在世界大戰爆發之前,日本帝國政府統治下的朝鮮半島,擁有大約兩千四百萬人口。

    二戰爆發後,朝鮮作為當時日本帝國的一部分被投入了戰爭,並且有三百萬朝鮮人在戰爭之中傷亡和被遷往海外。日本舊帝國政權崩潰之後,朝鮮半島隨即贏得了自由與獨立,但很快又爆發了革命勢力和反動勢力之間的血腥內戰。在這場朝鮮內戰和隨後的大清洗期間,至少一百萬朝鮮人因此而死亡。

    再接下來,跟全世界的其餘所有國家一樣,新生的朝鮮共和國遭遇了冰島火山大噴發導致的全球異常低溫氣候,國內糧食產量,尤其是水稻的產量劇減,在此期間出現了嚴重的全國性******。

    除此之外,朝鮮共和國還先後四次承受了美國戰略空軍的核爆,朝鮮的首都漢城、陪都平壤、朝鮮的第一大港口釜山和朝鮮北部港口清津,合計四座重要城市,在核爆的蘑菇雲之中被徹底毀滅,光是在核爆中的直接死亡人數,就超過了兩百萬。而與此同時,美軍對朝鮮半島投擲的細菌彈,又導致了一場全國性大瘟疫在朝鮮半島的爆發和蔓延。在這樣多的災難的連番打擊之下,目前的朝鮮人口隻剩下了大約一千五百萬。

    因為平壤和漢城皆遭遇核爆,朝鮮共和國的臨時首都目前不得不暫時遷移到了西南部的光州。朝鮮國內絕大部分的工礦企業和鐵路交通也因此陷入癱瘓,由於基礎薄弱的緣故,朝鮮迄今尚未完全恢複鐵路運行。

    不過,像朝鮮共和國這樣程度的損失狀況,放在歐洲也就是一般的平均水準,談不上非常嚴重。

    總的來說,東亞地區在第二、第三次世界大戰之中,先後損失了大約一億兩千萬到一億三千萬的人口(含遷出人口),但幸存下來的東亞黃種人數量,依然多達戰後全球人口的一半左右。

    再考慮到日本海陸軍在世界大戰之中的傑出表現,如果接下來不再發生非常巨大的變故的話,那麼預計黃種人在未來世界的國際地位,必然將會有相當程度的提高。

    五、南亞和東南亞

    在剛剛落幕的世界大戰之中,就全球人口損失的角度來說,南亞和東南亞也是一個重要的戰場。尤其是當美國總統在金門大橋下簽字投降的同一時間,南亞的印度斯坦內戰卻依然打得如火如荼。

    事實上,當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爆發的時候,就已經有一部分印度殖民地部隊,在大英帝國的米字旗下,來到北非和歐洲前線參戰。而當日軍橫掃馬來亞,攻陷新加坡的時候,也有數萬印度士兵戰死或被俘。

    不過,南亞地區真正的大規模流血,還是從日軍於一九四二年登陸錫蘭島,並且扶持印度國大黨前主席錢德拉.鮑斯發動印度民族大起義開始的。在接下來的三年裏,國大黨、穆盟、土邦主、英國殖民軍和入侵的日軍,甚至還有一部分滯留於印度的中國舊反動政府遠征軍,把整個南亞次大陸打成了一片屍山血海。

    在這場轟轟烈烈的印度斯坦大混戰之中,各方勢力的陣營劃分顯得非常混亂,已經不能用簡單的入侵和抵抗,或者說殖民鎮壓和解放起義來劃分,也不能完全用信仰、民族和幕後支持者來劃分。

    事實上,對於置身這片戰場的任何一方領導者來說,他們麵前的戰局和後方的形勢都是令人眼花繚亂的:盟友和敵人的角色隨時都在變幻,各勢力內部的叛變和篡奪也是層出不窮。有時候,一場戰役的勝利,對於領導者來說往往並非什麼好消息,因為這反而會導致某些盟友的背叛與倒戈。

    雖然發生在南亞次大陸的這場戰爭,最初被很多人認為是日軍和英軍之間一場圍繞著爭奪殖民地的狗咬狗的搏鬥。但事實上,在絕大多數的時候,站在這個戰爭舞台上的依然是印度人自己。尤其是在日軍早已撤走,英國同樣崩潰了的最近幾年,這場戰爭已經變成了徹底的印度斯坦諸民族內戰。整個印度斯坦地區幾個世紀積攢下來的********、宗教矛盾、階級矛盾、殖民與被殖民的矛盾、侵略和反侵略的矛盾,在這場戰爭之中一下子同時爆發,以至於讓人簡直無從入手進行分析,即使站在旁觀者的立場上來看也是如此。

    不過,盡管印度內戰的局勢如此混亂,但有一點還是很明確的。那就是慘烈的內戰嚴重破壞了印度的農業生產,製造了數以千萬的戰爭難民,以及數不清的屠殺和饑荒。尤其是當全球異常低溫氣候降臨,印度糧食產量再度大幅度下跌的同時,印度內戰卻反而進一步加劇,導致整個印度陷入了饑餓與死亡的地獄。

    當第三次世界大戰進入尾聲的時候,南亞次大陸也曾經出現過結束戰爭、恢複和平的一線曙光:在一九四九年春天,來自旁遮普的穆盟軍隊和錢德拉.鮑斯領導的印度國民軍從印度西部聯手攻入恒河流域,在這片印度傳統上的精華腹地取得了一係列輝煌勝利,並且於四月份攻入加爾各答,完成了“從阿拉伯海到孟加拉灣”的大進軍,成功控製了印度一半以上的土地和人口,取得了內戰之中的決定性優勢。

    但問題是,再接下來,隨著印度穆盟領袖真納在一九四九年九月的病逝,還有印度國大黨激進派領袖錢德拉.鮑斯在一九四九年十一月的遇刺身亡,又讓這一線曙光重新歸於黯淡雙方勢力的繼承者隨即發生劇烈矛盾,穆盟的繼任者宣稱要脫離印度,在旁遮普和孟加拉建立“巴基斯坦國”,國大黨激進派對此表示激烈反對,甚至跟穆盟的軍隊爆發了流血衝突,雙方之前的合作已經很難再維持下去。

    而原本已經被打到瀕臨絕境的尼赫魯和與之結盟的印度土邦主,則獲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尼赫魯的軍隊甚至趁機在恒河流域的比哈爾邦發動了一場大規模反攻,並且取得了勝利。再加上錫克教軍隊在旁遮普地區的又一次造反作亂,使得印度內戰的局勢再一次變得混沌不明,似乎有戰爭長期化和走向分裂的趨勢。

    總而言之,在過去幾年空前慘烈的戰爭、饑荒和瘟疫之中,整個南亞次大陸已經損失了大約一億六千萬人口,而剩下的兩億多人口,目前依舊處於激烈和混亂的廝殺之中,沒有人能夠知道什麼時候才是終點。

    與此同時,在世界大戰的這幾年裏,東南亞各國也是在風雲變幻,混亂動蕩和戰火紛飛中度過的。

    不過,在日本舊帝國崩潰之前的二戰期間,東南亞的局勢勉強尚可算是平穩。因為太平洋初期的日軍隻用了極短的時間,就從英國、荷蘭和美國殖民者手裏成功奪取了整個東南亞,期間的戰爭破壞相對輕微。

    之後的日本占領時期,雖然在菲律賓、馬來亞和印度尼西亞都爆發了一定程度的民族起義和遊擊戰爭,並且招致了日軍的圍剿和鎮壓。還有一些當地土著被日本占領軍強製征召為隨軍苦力,在礦山工地和軍事要塞因為過度勞動而死。但是總體上來說,這一切造成的人口死亡,規模都不算特別大。按照日軍戰時大本營提供的統計數據,在日軍占領東南亞的前後四年期間,總共隻造成了最多一百五十萬到兩百萬的人口損失。

    等到舊日本帝國崩潰,日軍撤出東南亞之後,名為全麵戰爭的潘多拉魔盒,才在這片土地上正式被掀開。各路五花八門的革命者、軍閥、王公蘇丹、宗教團體、部落酋長,還有重返東方的歐美殖民者,都在極短的時間內粉墨登場,爭搶著試圖填補日軍撤走之後形成的勢力真空。而美國戰略空軍對河內和雅加達投擲的原子彈,尤其是後者,更是進一步加劇了東南亞局勢的混亂在雅加達核爆之前,印度尼西亞各方勢力原本已經基本承認了蘇加諾領導的中央政府,但隨著蘇加諾政府整個兒在雅加達的蘑菇雲之中化為輻射塵埃,原來的荷屬印度尼西亞版圖上,很快就陸續冒出了超過二十個革命政府,九個蘇丹國和不知道多少個酋長國。

    截止到目前為止,在整個東南亞的範圍之內,隻有越南和菲律賓兩國已經初步穩定了國內局勢,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權,但依然麵對著極為艱巨的平叛和剿匪任務。泰國在驅逐了國王、全部退出世界大戰之後,一度建立過軍政府,但隨即在一九四八年因為農民起義和軍隊內訌而崩潰,目前處於軍閥混戰之中。而馬來亞和印尼,在經曆了這些年的混戰之後,總體趨勢是走向瓦解,很可能最終分裂為三十到四十個小型國家。

    至於整個東南亞地區在這些年的戰亂和饑荒之中,究竟損失了多少人口,又還剩下多少人口,目前並沒有比較精確的數據。委員會暫時隻能粗略地估計為,約有一億兩千萬左右的東南亞各國居民在此期間死亡。

    六、大洋洲

    在剛剛過去的八年時間裏,大洋洲又出現了一次血流成河的人種大更替。

    一百多年之前,英國盎格魯撒克遜民族登陸澳洲,消滅了當地的有色人種原住民,建立起了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殖民地,將這片遠離歐洲幾萬公裏的土地,用鮮血和硝煙洗成了白色。時隔百年之後,更加凶殘的日本軍隊從北方登陸澳洲,展開了更加殘忍的血腥屠殺,再一次用鮮血重新把這片土地染成了黃色。

    根據日本澳洲占領軍“留地不留人”的占領政策,在澳洲陷落之後,七百萬澳洲白人之中除了一部分年輕女性之外,都被日軍屠殺殆盡。接下來,隨著新西蘭的易手,兩百萬新西蘭白人似乎也即將遭遇同樣的命運。不過,相比於澳洲的鄰居,新西蘭白人要稍微幸運一些,因為有共產國際的插手幹預,最終有大約一百萬的新西蘭白人活了下來,沒有被日軍直接屠殺,而是被押上輪船,驅逐到了樂意接納他們的南非聯邦。

    不過,雖然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白人居民基本都被消滅殆盡,或者驅逐到了南非。但用數字來表示的話,也僅僅是七百萬到八百萬人的死亡。相對於整個世界剛剛經曆過的毀滅性浩劫而言,實在是不值一提。

    除此之外,在過去幾年的太平洋戰爭之中,還造成了八十萬到一百萬大洋洲土著人的死亡。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要數蘇聯戰略空軍對夏威夷群島的地毯式核打擊,整個夏威夷群島在此之後基本成為了無人區。

    因此,整個大洋洲在大戰期間,合計損失人口八百萬到九百萬,更精確的數字有待進一步查實。

    不過,與此同時,還有一千八百萬日本人,以及數百萬中國人和朝鮮人,合計兩千多萬東亞黃種人移民,在這幾年內迅速湧入日軍占領下的澳洲、新西蘭和南太平洋諸島定居,並且展開了大規模的開發與建設。

    所以,在戰後,大洋洲的人口數量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出現了翻倍的劇增。而大洋洲的農牧業生產、工廠、礦山、鐵路、公路、港口交通,也都早已在日軍的占領之下得到了恢複,大片的荒野被開墾成了牧場和農莊,許多澳洲和新西蘭的城市甚至變得比過去更加繁榮,隻是城市裏的居民,卻不再是原來的麵孔了。
mk2258 發表於 2018-7-2 22:12
大穿越時代 第三卷 節操滿滿的學園默... 第一百七十二章、關於世界大戰的總結報告(下)


        



    七、拉丁美洲

    自從在上世紀擺脫西班牙王國的殖民統治之後,直到這十年大戰開始之前,墨西哥及其以南的所有拉丁美洲國家,一直在我們這個世界的國際社會舞台上,扮演著無足輕重的花瓶角色。某些特別幸運,距離戰爭最為遙遠的拉美國家,例如厄瓜多爾,自從獨立之後,到三戰爆發為止,已經有一百多年不曾打過仗了。

    雖然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裏,在拉丁美洲的各國之間,也斷斷續續地爆發過一些戰事,或者遭遇拉丁美洲以外國家的入侵。比如墨西哥跟美國和法國的戰爭,巴拉圭對抗阿根廷、烏拉圭和巴西的巴拉圭戰爭,智利跟秘魯、玻利維亞之間的硝石戰爭,還有巴拉圭和玻利維亞之間的查科戰爭等等。但是,相對於舊大陸上在這些年裏的血流成河、戰火連天,戰事如此稀少的拉丁美洲,已經足以稱得上是一片和平安樂的世外桃源。

    究其原因,首先,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保護,讓拉美國家得以遠離舊大陸的戰火紛擾;其次,拉美各國實力相對弱小,誌向不高,不如美國那樣存在著開拓海外利益的雄心壯誌,隻要不受海外侵略就已經心滿意足,並不熱衷於主動出兵海外作戰;第三,拉美各國政權鬆散、國土開發度不高,難以承受高烈度戰爭的消耗。

    雖然在二戰時期,巴西主動跟隨美國對納粹德國和意大利宣戰,但除了派遣了一支規模不大的遠征軍接受美國指揮,並且出動了一些海軍艦艇參與大西洋航線的護航之外,其本土並沒有受到多少戰爭的影響。

    然而,在席卷全人類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之中,拉丁美洲各國的本土,終於也沒能擺脫戰火的來襲。三戰初期,一部分拉美國家追隨美國加入資本主義陣營,另一部分拉美國家則選擇中立。隨後,因為美軍在各條海外戰線上的節節敗退,拉美國家也隨之被撕裂為親美和反美的兩個陣營,並且在站隊之後互相宣戰。

    但是,事實上,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記錄之中,很難說拉美各國在戰時采取了什麼像樣的軍事行動,或者說發動了什麼值得描述的大規模戰役。因為,在他們的軍隊來得及真正展開任何有意義的軍事行動之前,備戰懈怠、反應遲鈍的拉美各國,就已經被鋪天蓋地的美國原子彈和蘇聯原子彈化為了輻射廢土:

    在整個三戰期間,拉美各國一共承受了一百零七枚美國原子彈和兩千零二十三枚蘇聯原子彈的爆擊。除了少數幾個不值一提的加勒比海小島國之外,沒有一個拉美國家能夠躲過核戰爭的毀滅性浩劫。

    與此同時,冰島火山大噴發所導致的全球異常低溫氣候,同樣也對拉丁美洲的農業生產造成了嚴重摧殘。而美國占領軍在三戰末期,對拉丁美洲各國進行的殘酷掠奪和血腥屠殺,又進一步加劇了這一地區的社會秩序崩潰。拉美人民的世界末日從此降臨,饑餓、暴力和死亡,自此成為了拉丁美洲社會的主旋律。

    截止到目前為止,除了少數幾個不值一提的加勒比海小島國之外,整個拉丁美洲依然基本處於無政府的混亂狀態。這並不是說拉美地區已經沒有政府了,而是在那片地方,各種各樣自稱政府的團體實在太多。比如在核爆後的玻利維亞,就出現了四個政府互相對峙的局麵。在戰後的秘魯,僅僅是目前已知的情況,就出現了秘魯正義同盟、秘魯愛國陣線、秘魯自由聯邦、秘魯救國政府,還有統治古都庫斯科的新印加帝國,這樣五個具備一定實力的地方性政權。在墨西哥北部的沙漠之中,有人自稱阿茲特克皇帝,宣稱要帶領一支原住民軍隊從白人手裏收複帝國。在墨西哥南部的尤卡坦半島,則有一位巫毒教神婆自封瑪雅女王。在巴西,更是出現了至少三十個“革命政府”、“臨時政府”和“救國政府”,其首領多為原來的警察或黑幫老大。

    雖然拉丁美洲這種群魔亂舞的戰後局勢,看上去很是令人眼花繚亂,乃至於趣味盎然。但實際上,其中絕大多數所謂的“政府”,都隻能控製一個省份或一座城市,甚至隻有幾個村子的地盤,並且往往維持不了幾個月時間,就會因為各種奇怪的原因而垮台。而且,這些新成立的政府普遍是“地盤越小,名號越大”。

    比如,在盤踞在開曼群島的英國流亡政府成員,最終向蘇聯紅軍主動投降並被押走之後,開曼群島的民選自治政府,隨之輕鬆贏得了獨立國家的地位。但再接下來,似乎是被獨立的喜悅衝昏了頭腦,開曼群島當局竟然在一九四九年十二月改名為“拉丁美洲共同體政府”,似乎是想要效仿南非聯邦建立“南部非洲共同體”,接收歐洲列強在黑非洲各個殖民地,躋身非洲霸主的前例,卻全然忘了他們的開曼群島,不過是一個剛剛獨立一個多月,僅有一萬多常住人口,連正規軍隊都沒有的迷你小島國,實在是令人無話可說。

    不過,考慮到拉美居民的某些浮誇天性,開曼群島當局這種貿然掛牌成立“拉丁美洲共同體政府”的誇張做法,恐怕並不意味著他們真的產生了什麼不切實際的妄想,多半隻不過是單純的吹牛和自娛自樂而已。

    總的來說,在經曆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毀滅性浩劫之後,整個拉丁美洲預計損失了一億到一億兩千萬人口,所有主要城市毀於一旦,工業、農業和交通均受到很大打擊,政治上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亂狀態。但考慮到拉丁美洲原有的鬆散體製和低水平經濟,這場浩劫對南美社會的影響,可能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嚴重。

    八、北美洲

    墨西哥以北的北美洲,在戰前就是資本主義世界的兩大核心堡壘之一,也是第二、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重要參與者和主導者,以及第三次世界大戰最晚結束的地方。其中,加拿大作為大英帝國的一部分,被動地先後參加了三次世界大戰。從英國分離除了的美國,則是為了爭奪世界霸權,主動地先後參加了三次世界大戰,並且在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大陣營的最終決戰之中,成為了資本主義死硬派勢力對抗進步與解放的最後陣地。因此,到了三戰末期,曾經在前兩次世界大戰內隔岸觀火的北美洲,終於遭遇了整個地球範圍內最慘烈的核打擊——在三戰的最後一年時間裏,蘇聯戰略空軍合計對美國本土四十八州投擲了兩萬四千零五十三枚各式原子彈,對加拿大境內則投擲了一千一百二十五枚原子彈,總當量約十億噸,造成了毀滅性的效果。

    到了美國政府無條件投降,在舊金山廢墟郊外簽署停戰協議之際,除了美國首都華盛頓和被日軍占領的華盛頓州塔科馬港之外,墨西哥以北的北美洲範圍內,所有縣城級別以上的人類聚居地,均被蘇聯戰略空軍投擲的原子彈和常規航彈摧毀。而美國各處核武器工業廠房的被毀和泄漏,還造成了嚴重的核汙染問題——不同於原子彈爆炸造成的短期核汙染(雖然核爆的蘑菇雲非常恐怖,但原子彈之中的鈾和鈈基本都在爆炸之中“燒光”了。雖然還有剩下的少量殘渣,但通常也隻需要幾年時間,在大自然的自淨作用下,當地環境就能基本恢複正常),反應堆和核燃料泄漏造成的汙染是長期性的,並且迄今都沒有比較安全的清理辦法。

    除此之外,如此高烈度的頻繁核爆打擊,以及由核爆引起的高溫熱浪,還在森林茂密的美國北部和加拿大南部地區,造成了特大範圍的森林大火。由於政府崩潰,無人撲救的緣故,某些地區的森林大火,居然從一九四九年的春天一直燒到了深秋,直到四九年冬天的第一場大雪跟狂風一起降臨,才基本宣告熄滅。

    於是,麵對著這樣一場接踵而至的冰與火之歌,北美森林火場當地殘存的居民,剛剛才擺脫了熾烈火魔的威脅,還來不及暗自慶幸或者感謝上帝,就發現自己馬上又要麵臨被寒流和暴雪凍死的殘酷命運。

    在美國南部盛產石油的德克薩斯州,頻繁的核爆和轟炸還引燃了當地的大量油井、油庫和煉油廠,引發了嚴重的石油泄漏和石油大火。目前至少有四百個以上的油井和天然氣井口被點燃起火,每天都能燒掉至少三萬噸原油和五萬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氣,並且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大量煙霧,以至於在偵察機的航拍照片之中,半個德克薩斯州似乎都被灰黑色的煙霧蓋住了——如此濃密的煙霧,其遮蔽效果甚至超過了軍用的煙霧彈。

    由於油井大火一向難以撲滅,而無政府狀態下的美國也根本沒有組織滅火的能力。所以,燃燒在德克薩斯州的石油大火,勢必還會持續很長時間,而產生的煙霧,則會讓德克薩斯州南部地區和與之相鄰的墨西哥北部邊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處於一片從不消散的霧霾當中,讓當地的幸存者飽受呼吸道疾病的折磨。至於德克薩斯州的生態環境,會在多長的時間內恢複到可以接受的狀態,目前看來也是一個未知數。

    而在美國的其它地區,在核爆之中幸存的人類則麵臨著饑饉的威脅和考驗。雖然美國號稱天選之國,糧食產量極為充裕。但是如果仔細分析的話,美國境內的糧食生產分布依然是不平衡的。五大湖沿岸和密西西比河流域是美國最主要的糧食出產地帶,而西部很多幹旱半幹旱地區的州,則需要從其它的農業州輸入糧食。然而,隨著全麵核打擊導致的美國本土交通崩潰癱瘓,農產品的大規模遠距離運輸,也變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事實上,在三戰結束、美國無條件投降之前,隨著國內交通運輸的癱瘓崩潰,美國政府就已經失去了對國內資源的調配能力。而在戰爭正式結束之後不久,聯邦首都華盛頓又在武裝匪徒的洗劫之中化為了一片廢墟。至此,除了被日軍占領的華盛頓州塔科馬港還稍微有點秩序之外,美國和加拿大全境徹底進入無政府狀態,社會麵貌基本倒退回了工業革命之前的殖民地時代,很多方麵甚至比那個時代都還要遠遠不如。

    此外,盡管冰島火山大噴發導致的全球異常低溫氣候,目前已經趨於結束,但由於工業基礎的崩潰和社會秩序的瓦解,美國中部各州殘存的農場主,已經陷入了沒有化肥、沒有農藥、沒有良種、水利灌溉設施被破壞、連安全都毫無保障的黑暗時代,糧食產量的雪崩式暴跌和較長時期內的饑荒蔓延已成定局。

    不過,即使是在這樣一片絕望、破敗而頹廢的輻射廢土之上,依然冒出了各種各樣野心勃勃的政治軍事團體,打著它們各自的旗幟,互相爭權奪利。其中,美國的印第安人原住民,因為被驅趕到荒郊野嶺的印第安保留區,遠離大城市和繁華地帶,反而在蘇聯戰略空軍的地毯式核打擊之中,基本完整地保存了實力。

    等到戰爭結束、核打擊停止之後,某些印第安酋長就帶領部眾走出了保留區,從白人手中搶占那些沒有被摧毀的牧場、農場和倉庫,甚至更進一步,試圖在聯邦崩潰的動蕩之中打出一個屬於自己的國度。

    比如在美國西南部的偏僻山區,以出產“風語者”而聞名的納瓦霍人,就宣布成立納瓦霍共和國,在地圖上一口氣圈了三個州的土地。在五大湖北部地區,走出保留區的印第安人又豎起了易洛魁聯盟的戰旗,劃著小艇到處襲擊白人難民,並且在油印傳單和無線電廣播之中宣稱“要從白人手中奪回祖先的土地”。

    與此同時,在發現這個國家已經陷入實力真空之後,美國黑人也不甘示弱,在密西西比州的鄉下成立了“密西西比自由公社”,在佐治亞州成立了黑豹黨,以及其他一係列武裝團體,跟白人爭奪戰後的北美大陸。

    為了進一步分裂美國,挫敗至少是推遲這個天選之國的複蘇,根據克裏姆林宮的指示,“格魯烏”的特工已經給這些有色人種武裝團體,秘密提供了一定數量的軍械彈藥和生活物資,還派遣了軍事顧問指導作戰。

    另一方麵,麵對有色人種的大舉反擊,殘餘的美國白人也在拚死抵抗。在美國東部的南方各州,老牌恐怖組織三k黨死灰複燃,並且重新舉起了南北戰爭時代的南軍戰旗,號稱要恢複美利堅聯盟國。在美國東部的北方各州,則出現了一個名為鋼鐵兄弟會的白人武裝團體,試圖在核爆的廢土之上建立起一個新的政權。

    除此之外,美國白宮最後的主人,聯邦政府最後一任代理總統林頓貝恩斯約翰遜,在逃出被暴徒焚毀的華盛頓之後,想辦法弄到三條商船和一艘炮艇,一路輾轉撤出北美大陸,來到了加勒比海的東南邊緣,僥幸未曾遭遇核爆的美屬波多黎各殖民地。然後,約翰遜總統和他的一票追隨者,在這裏重新豎起了美利堅合眾國的旗幟,自稱為聯邦政府的正統繼承者,並且在電台裏大放厥詞,要求國內各勢力服從其領導和指揮。

    由於波多黎各已經並非美國本土,但又一直受美國政府統治,不能算是國外,考慮到流亡政府的名頭不好聽,約翰遜總統自稱為英克雷(enclave,意譯為飛地)政府,而其麾下的部隊也被稱為英克雷軍。

    另外,在美國無條件投降協議簽字的舊金山廢墟一帶,曾經以美國海軍代表的身份參加儀式的約翰肯尼迪海軍上尉,也帶著一票不知道從哪裏搜羅的部下,宣布成立新加利福尼亞共和國,自封為新加州共和國總統——不過,根據偵察機在該地域航拍得到的照片資料,似乎還是稱其為鎮長更加恰當。

    然後,曾經以美國空軍代表的身份,參加過舊金山無條件投降儀式的喬治布什上尉,也輾轉來到了德克薩斯州,並且占據了一小塊地盤,宣布成立新德克薩斯共和國,同樣自封為德克薩斯總統。

    雖然根據目前已經得到的詳細情報,無論是西海岸的新加利福尼亞共和國還是東海岸的新德克薩斯共和國,它們的實際版圖都僅僅相當於一座小鎮。不過,由於這兩方的首領,肯尼迪上尉和布什上尉,不知為何都擁有大功率無線電台,故而通過誇張的宣傳,營造起了某種強大的假象——約翰遜總統、肯尼迪總統和布什總統三人之間在無線電裏的各種隔空打嘴仗,成為了戰後美國最廣為人知的消息傳播渠道。

    總的來說,在最高峰時期曾經擁有一億五千萬人口的北美洲,到了戰爭結束之後,即使根據最樂觀的估計,全境的殘存人口也不會超過三千萬,尚不如戰前的任何一個歐洲主要強國。而且,在短時間內損失了一億兩千萬到一億三千萬的人口之後,北美內部各民族、各人種之間的力量平衡已經被打破,不同族群的分裂對立隨即大為加劇,統一時期的國家凝聚力幾乎完全消失,暴力和死亡即將成為北美下一階段的主旋律。

    結語

    作為人類曆史上最漫長、最血腥、損失最慘重的全球性戰爭,在剛剛結束的兩場世界大戰之中,幾乎全世界所有的人口都被戰火先後卷入,戰場範圍遍及除了南極以外全部有人類居住的大洲,造成了大約十億人的死亡和數以千萬難民的無家可歸。除此之外,這十年大戰還給整個地球上的人類文明社會,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顛覆性衝擊。即使在戰爭結束之後,世界各地也依然遺留著許多極端嚴峻的社會和環境危機。

    這十年大戰給全世界帶來的浩劫、毀滅和變革,或許隻有七百年之前的蒙古西征勉強可以與之相比。

    但是,雖然這十年大戰給人類帶來了如此慘痛的災難和噩夢,然而,在人類社會的每一次進步和變革之中,血與火也是不可或缺之物,以及不得不付出的必要代價。總之,通過這兩次天翻地覆的世界大戰,腐朽的資本主義舊製度在全球範圍內被基本埋葬,而新時代的曙光也已經在世界大戰的廢墟之中降臨。

    有理由相信,在全世界勞動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依靠先進的體製優勢,人類世界必定能夠在戰後的廢墟中快速複興,而已經在全球大多數地方建立起來的無產階級****,也會隨之得到鞏固和繁榮。

    這兩場接踵而至的全球性戰爭,既是給全人類的慘痛教訓,也是人類社會走向光明未來的必由之路。

    附注:由於時間倉促,距離戰爭結束不過半年,各項調查統計工作才剛剛展開,本報告提出的某些數字很可能不太準確,甚至存在較大程度的誤差和錯漏。因為委員會目前隻是從歐洲大陸各國獲得了比較精確和可靠的統計數據資料。而東亞各國提供的數據資料,相對來說就顯得不那麼可靠,甚至互相之間有所抵觸。至於美洲和南亞等無政府狀態地區的數據資料,則在很大程度上隻能依靠估計和推測,準確度實在不容高估。

    而且,在這兩場曠日持久的世界大戰之中,全世界前後多次出現過百萬數量以上的大規模人口流動,於是又進一步提高了統計的難度。比如,在二戰前後,有超過四百萬的歐洲人陸續流亡美國。到了三戰時期,又有兩百萬到三百萬的意大利人、法國人和西班牙人,跟著潰逃的美英盟軍,從歐洲故鄉逃亡北非,又從北非逃亡西亞,再從西亞逃亡黑非洲,然後從黑非洲逃亡美國,最後再一次從美國逃到南非。每一次逃亡途中,難民們就會發生一次大減員,但又會在半路上有更多的人加入逃亡隊伍,導致在事後難以進行精確統計。

    在東亞也有類似的現象,比如中國資產階級反動政府領袖,蔣委員長及其追隨者,就在三戰前夕和初期,帶著大約五十萬到一百萬人,從中國一路輾轉逃到美國,隨即又在三戰末期,從美國輾轉逃到了非洲。

    大戰結束之後,蔣委員長本人在納米比亞沙漠邊緣的牧場,掛起了中華流亡國民政府的牌子,帶著全家人以放牛為生,而其追隨者則在萬裏逃亡的過程之中死了很多,還活著的中國流亡者也是散落在全球各處都有。這些跨洲流動人口具體應該歸類到哪個地區進行統計,實在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

    還有被入侵美軍扶植的日本傀儡政府首領,前日本陸軍將領牟田口廉也,同樣也是帶著不少日本親美分子,跟著撤退的美軍從日本一路流亡到美國。接下來,其中一部分日本流亡者又從美國逃到了南非。

    (目前,牟田口廉也此人正在約翰內斯堡的街頭,靠給人擦皮鞋為生,但依舊在胸口掛著大勳章,自稱日本首相,還在他的擦鞋攤子上掛出了“日本國流亡政府”的牌子,貌似頗有搞笑藝人的天賦。)

    由於這些大規模洲際人口流動的存在和頻繁發生,本報告引用的各種人口數據之中,勢必會存在大量的重複統計和統計遺漏,在進行進一步準確調查之前,暫時似乎無法解決這一問題,還請多多諒解。
mk2258 發表於 2018-7-2 22:12
    第一百七十三章、大戰後的延續日常

    一九五零年六月,西澳大利亞,珀斯港,大和號戰列艦

    雖然眼下已是南半球的冬天,但在大和號戰列艦的司令官套房內,依然被大功率的暖氣熏得溫暖如春。

    此時,王秋和馬彤兩位異世界來客正肩靠著肩,並排坐在司令官套房小客廳的沙發上,欣賞著大屏幕液晶電視裏播放的錄像,內容則是斯大林總書記前不久在莫斯科紅場舉辦的勝利大閱兵。

    隻見高清晰度的液晶屏幕上,一輛輛披紅掛彩的坦克和裝甲車,從街道上隆隆駛過,一排排粗獷彪悍、精神抖擻的毛子大兵,穿著筆挺的禮服,踢著正步唱著《喀秋莎》走過紅場。最後再把繳獲的德國、法國、意大利、英國、美國、土耳其、瑞士、西班牙、葡萄牙軍旗,一麵麵地丟在本次閱兵式的主席台下。參加檢閱的紅軍戰士們每丟下一麵軍旗,四周圍觀的莫斯科市民就激動萬分地舉起雙手,高喊一聲“烏拉”!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他們都的確有理由為之振奮和歡呼。在剛剛過去的這幾年崢嶸歲月之中,蘇聯紅軍取得了俄羅斯曆史上前所未有的輝煌勝利,建立了遠遠勝過凱撒、成吉思汗和拿破侖的不朽功業。對整個舊世界進行了摧枯拉朽的滌蕩!曾經被歐洲各國開除出文明人行列,視為東方蠻子的俄羅斯人,如今卻踩著他們這些歐洲文明人的骨頭一躍衝天,成功地踏上了世界之巔,迫使他們無可奈何地俯首下跪。

    環顧整個地球,所有一切曾經膽敢跟蘇聯作對的敵國,如今不僅都被無敵的紅軍踩在了腳下,其中最倒黴的幾個國家,還被狂轟濫炸的核彈給徹底碾碎成了粉末,整個民族都快被抹掉了,怎一個“慘”字了得?

    看著一個個化為輻射廢土的昔日列強,被紅色暴力徹底砸爛的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還有數億條冉冉升天的靈魂,整個世界剩餘的十二億人類,仿佛都在克裏姆林宮的鎮壓之下噤若寒蟬,甚至屏住了呼吸……

    至於從骨子裏就崇尚著暴力美學的北極熊們,麵對著此情此景,自然是為之如癡如醉,欣喜若狂。

    在皈依東正教之後就自詡為救世主的俄國人看來,他們的使命要麼是拯救全世界,要麼是拷打全世界。如果能夠一邊拯救一邊拷打,讓整個世界都在他們的拳頭下發抖,那可就真是再美妙不過了。

    而同樣身穿軍禮服,胸前掛滿勳章的鋼鐵大叔斯大林,則站在主席台上,不停地微笑著揮手致意。

    與此同時,還有數百架蘇聯戰鬥機排著整齊的隊列,拖著彩色發煙罐,從紅場上空呼嘯掠過。

    最後,等到暮色降臨,慶典進入尾聲之後,伴隨著漫天綻開的煙火和禮花,剛剛作為戰犯被判處死刑的美國前總統麥克阿瑟,被押上豎立在紅場的絞刑架公開吊死,作為這場勝利慶典的閉幕式。

    麵對這一切耀武揚威、簡單粗暴的秀肌肉大展覽,紅場上的觀眾們自然是一陣歡呼接著又一陣歡呼。

    但是,一邊看著麥克阿瑟的屍體在絞刑架上跳著踢踏舞,一邊聽著蘇聯解說員嘴裏的那些溢美之詞,馬彤不知為什麼,就是感覺自己身上直冒雞皮疙瘩正義擊敗了邪惡?光明戰勝了黑暗?全球無產階級用熱血、勇氣和科學,為人類社會譜寫出了一曲走向美麗新世界的嶄新篇章?這是在開什麼玩笑?!

    “……唉,這樣天翻地覆的十年大戰打下來,全球人口從戰前的二十二億打到了現在隻剩十二億,差不多等於是被戰爭打掉了一半。就算是剩下的十二億人裏麵,也有至少六億人顛沛流離、無家可歸。整個新大陸和半個舊大陸,都還在戰亂、饑荒、瘟疫和輻射汙染之中掙紮……這算是哪門子的美麗新世界?!”

    馬彤坐在沙發上一邊伸懶腰一邊吐槽說,“……根本就是人類曆史再一次進入了黑暗時代嘛!”

    “……沒辦法,不使用暴力的話,舊勢力怎麼會自覺自願退出曆史舞台呢?你就別太苛求啦!”

    王秋撇撇嘴說,“……雖然我並不是那種用特殊材料做成的布爾什維克,但我也不得不承認,隻有當勞動者能夠掌握生產資料的時候,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才是最美好的社會,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和人權,才會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對人的異化。而人民若是想要掌握生產資料,資本家們首先的對策自然是各種忽悠,騙得人民以為自己是天經地義被剝削,一旦忽悠失效,接下來就是立即翻臉,用武力來鎮壓人民的訴求。

    所以,如果想要實現人類普遍的公有製,解放生產力,解放全人類,一切文質彬彬的溫柔手段都是沒用的,隻能先依靠暴力徹底打碎整個舊世界,然後在舊世界的屍山血海和廢墟瓦礫之上實現這一切。

    更何況,人類曆史上有哪一次顛覆性的大變局過程中,不是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的呢?

    比如在中國古代史上,就曾經從漢末的五千萬人口殺到了三國時代的區區七百萬人,這還不是什麼革命,僅僅是內戰呢!如果按照同樣的比例來算,這個位麵的地球應該打到隻剩下三億人才對!但事實卻是,在這個戰爭和革命的時代,哪怕經曆了如此天翻地覆的變革和大戰之後,地球上居然還有足足十二億的人口活了下來。豈不是充分證明了這個世界的人類社會正在變得越來越文明,越來越仁慈,越來越人道主義嗎?”

    雖然這些話聽著有點兒教條主義和強詞奪理,但馬彤實際上還是很快明白了王秋話語中的題外之意大家都是一個不小心就弄死幾億人的超級狠角色,在這裏裝什麼悲天憫人的天使範兒啊?!

    不過,半躺在沙發上的馬彤還沒來得及開口,另一個清麗的嗓音就已經悄然響起,搶過了話頭:“……王秋同誌,雖然我很讚同你對於無產階級暴力革命的觀點,但是,我現在更想要知道的是,距離戰爭結束都已經過去這麼久了,你們怎麼還在這兒待著?讓主神係統放行的獎勵點積分,如今早就已經湊齊了吧?”

    伴隨著上述的話語,艦娘蘇菲小姐穿著白色軍禮服的身影,在兩人麵前毫無征兆地突然出現。

    作為本位麵的主角光環擁有者,王秋和馬彤置身的這艘大和號戰列艦,同樣也是蘇菲這個特殊生命體在這個世界上的分身之一。所以,她這個艦娘自然可以隨時出現在大和號上的任何一個角落。

    而麵對蘇菲小姐的質問,一時間有些猝不及防的王秋和馬彤臉上,都浮現出了頗為尷尬的表情。

    “……這個……很抱歉,不是我們厚臉皮賴著不走,實在是有著各種各樣複雜的原因啦……”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