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作者:孤獨麥客 (連載中)

 
mk2258 2014-6-29 18:09:53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963 141625
regn13 發表於 2018-4-2 21:13
第一百六十四章 影響力(一)

    「毛中校,這邊請。」1684年11月10日,鎮海港海軍基地外的一處陸軍訓練場內,從義成地區返回本土已經有一陣子的毛君中校終於卸掉了過渡性質的陸軍部高參職務,來到了鎮海縣,走馬上任為一支陸軍特遣支隊的支隊長。

    這支特遣支隊的編制不大,也就比一般的混成營大一些罷了,總兵力約1770人。事實上,該部也確實是以一個混成營(第七混成營,現任營長就是毛君中校)為主體構建的,外加兩個騎兵連、一個野戰炮兵連作為技術兵種由支隊隊部直屬,可以說是一支小而精悍的隊伍,不是誰都可以輕侮的。

    「毛中校,這是軍部最新的任命書,請您收好。」來自陸軍部的一等參謀客氣地朝毛君說道:「另外,部裡的意思,您還可以在葡萄牙當地以駐屯軍的名義招募數量不超過四個整編步兵連的僱傭兵,以充實部隊的實力。」

    毛君含笑點了點頭,表示瞭解。他已經知曉,軍部在幾個月前就已經在執委會批准的情況下,成立了葡萄牙駐屯軍這一新機構,並任命毛君中校為駐屯軍第一任司令。依照與葡萄牙人的協議,這支部隊的規模不宜超過三千人,因此在經過反覆研究後,確立了以陸軍第七混成營為主題,輔以一定數量的技術兵種組成特遣支隊的原則。

    該支隊員額約為1770人,在抵達葡萄牙後,駐屯軍司令還有權招募四個連編制的步兵(960人),作為葡萄牙駐屯軍的另一組成部分(開支則由華夏東岸共和國駐歐全權特使負責解決)。

    駐屯軍初始還將有一筆約十萬元的費用,由財政部追加撥給。不過其中現金只有一半,剩下的一半由貨物沖抵,需要葡萄牙駐屯軍方面想辦法將其變現。這部分錢,主要是用於在當地購買土地,興建軍營和訓練場,此外就是支付招募的僱傭兵的安家費了,畢竟駐歐全權特使只負責維持費用,招募費用是不給的。

    毛君中校之前一直在義成地區打拚,根基也基本都在那裡,之前也從未擔任過第七混成營的營長,與其也沒有任何的淵源,因此說是孤身上任也不為過,雖然他也確實帶了那麼三五個親信來駐屯軍任職。

    不過毛君中校卻從沒有後悔來這裡任職,這不但是軍銜可以升上一級的原因,同時也和日後前程相對較為光明有關。要知道,現在的東岸軍隊系統,首要重視的是戰功和實際作戰經驗,其次便是海外駐軍的履歷了。毛君在南非服役多年,實際作戰經驗一點不缺,戰功也不能說沒有,現在所差的,也就是一些亮眼的履歷了,而葡萄牙駐軍的經歷恰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這一點,而這也是他想盡一切辦法爭取到這個職位的由來。

    「謝參謀,軍部的意思我已知曉。只是我還有個問題,那就是我部究竟有多大的自主權,這一點在訓令中似乎沒有明示。」毛君中校突然間問道。這個時候他們已經走到了訓練場中央,第七混成營的官兵們正在接收裝備、補給,加強過來的幾個連的技術兵種也在整理行囊,馬上他們就要登船出發了,目的地則是位於加勒比海的懷遠島。

    「毛中校,這你可問倒我了,事實上我也無法給你一個肯定的回答,因為上級並未就此事與我進行過商談。我個人的意見,還是按照訓令上來的,凡事與我國駐歐全權特使高文剛先生商談。他現在的辦公地點就設在西班牙的加的斯港,離維亞納堡並不算很遠,你們可以很方便地進行聯絡。如果高特使堅持自己的意見不同意您的軍事行動的話,您最好保持克制,不要擅自行動。」說到這裡,謝參謀壓低了聲音,道:「這是陸軍部極力爭取到的最好條件了。要知道,原本有些人是打算讓高特使能夠直接指揮您的部隊的,但部裡堅決反對,這才打消了一些白襯衫的妄想,不過也做出了一些妥協,那就是我們也沒有完全的自主權和自決權,必須與他們商量著來。毛中校,這都是我在部裡打探到的風聲,也不一定就準確,只能說給您一個參考罷了。」

    謝參謀這話其實說得已經比較透了,毛君不是傻瓜,自然一點就通。因此,他抱拳向這位上尉參謀致了一聲謝,然後便與部下軍官們商議起了其他一些事務。其實,軍部的訓令雖然寫得比較含糊,但意思也差不多點到了,剛才毛君只是想再確認一遍罷了。他們這支規模為兩三千人的部隊,說實話在小規模的局部戰鬥中也許能發揮出其不意的作用,但在數萬人的大規模野戰中,可就有些不夠看了,因此毛君中校原本也沒打算將他們這支部隊投入到哪個絞肉機般的戰場中去。葡萄牙駐屯軍的建立,象徵意義其實遠大於實際意義,更多地是向歐洲人宣示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存在,以提高華夏東岸共和國的影響力罷了。

    當然了,特別情況下,他們這支部隊也是可以出動的。比如,事關黑海貿易大局的克里米亞汗國遭遇到難以抵抗的敵人的攻擊,那麼葡萄牙駐屯軍可能會全軍出動,順帶捎帶上葡萄牙王國允諾過的三千名志願軍士兵,全數投入到黑海戰場上去。此外,像東岸的海上貿易線遭到一些不開眼的海盜或小國私掠船的襲擊,那麼這支軍隊也是可能視情況而決定出擊不出擊的。

    總而言之,葡萄牙駐屯軍的存在是一個不錯的開端,提高了華夏東岸共和國在歐洲的干涉力度。雖然這種力度目前看來還比較小,但不排除未來局勢進一步發展的話,其駐軍數量大幅度增加,這都是很難說的事情。

    「海軍方面將派遣三艘運兵船裝運我們這些人,此外還有三艘食水補給船、兩艘彈藥補給船和一艘醫療船跟隨,以充分保障我部的安全。」三十多歲的後勤參謀朝毛君中校匯報導:「這些船,差不多夠將我們這一兩千號人和全部輜重都運走了,就是騎兵的馬匹問題比較麻煩,不宜運輸,噸位也不夠。因此,怕是要等到了葡萄牙那邊之後,花錢就地採購。」

    其實,就海上長途運輸來說,運馬可比運人麻煩多了。首先這馬比較嬌貴,不耐風波,動輒生病死亡;其次,馬兒需要的空間也更大,同樣的空間可以裝運好幾個人了;最後,這馬也不如人有紀律,有的軍馬脾氣更是暴躁,管理起來非常麻煩。因此,對於騎兵來說,跨大洋運輸馬匹總是非常麻煩的事情,因此陸軍部決定總計三個騎兵連(第七混成營一個騎兵連外加支隊部直屬的兩個獨立騎兵連)所需的馬匹全部到葡萄牙進行採購。反正當地的盧西塔諾馬也非常有名,是優良的騎兵用馬,相信葡萄牙人不會傻到拒絕出售戰馬給東岸軍隊。

    「騎兵就從葡萄牙人那裡採購吧。數量不足的話,再去加的斯或塞維利亞市場上看看,西班牙人那裡的供給應該是十分充足的。」毛君中校回應道:「槍支、火炮及附屬設備一定要清點明白,數量只能多不能少。到了歐洲後,再想補充這代價就要大很多了,所以必須一次性帶足。當然了,每枝槍械也要嚴格管理,都要有編號,丟了的話就要有人承擔責任,這一點不能馬虎。」

    「隨軍的修理匠、翻譯及其他特殊人才,統一安排到軍官宿舍居住。所有地圖多做一份備份,藥品也要比基數多30%以上,不夠的話去問地方政府借,這點面子我相信他們還是會給的。就這樣吧,所有人取消休假,都給我老老實實待在訓練基地裡,等待海軍護航艦船的到來。」毛君中校最後下令道。

    這次他們出動,航程漫長,路上不可測的情況會很多。因此,在上述負責運輸他們的船隻之外,海軍還額外安排了多艘戰艦進行護航。其中,大名鼎鼎的「執委會」號三甲板戰列艦也在其列,此外還有兩艘「節氣」級護衛炮艦、四艘「星」級輕巡洋艦,一共七艘戰鬥艦隻。

    這七艘戰艦,放在舊大陸也不能算是一股無足輕重的力量了。尤其是那艘威武雄壯的「執委會」級戰艦,即便在如今正處於造艦高峰期的歐洲,也算是非常強大的戰艦,拎出去的話,一艘就可以讓那些海軍弱國們震撼不已。

    七艘戰艦護衛九艘輔助艦隻抵達葡萄牙後,將會往地中海做一次「友好訪問」,然後就會全體返航。不過,並不是所有返航船隻的目的地都是本土的,只有那幾艘運兵船、食水補給船、彈藥補給船將會返回鎮海港海軍基地,醫療船和全部七艘戰鬥艦隊將前往東屬佛得角群島,究竟加入佛得角分艦隊的戰鬥序列。

    毫無疑問,此舉將極大加強第一艦隊佛得角分艦隊的實力。如果考慮到這支分艦隊所處的關鍵的地理位置的話無論是從加勒比海返回歐洲的船隻,還是往返於歐洲和亞洲之間的商船,都在這支分艦隊的威懾範圍之內那麼對未來局勢的影響將極為深遠。或許現在還看不出什麼,但未來一旦誰與東岸爆發戰爭的話,那麼佛得角分艦隊會讓他們嘗到刻骨銘心的痛苦的。

    而除了佛得角分艦隊之外,母港設在懷遠島的第一艦隊加勒比海分艦隊也將得到部分加強。按照幾乎,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的時候,海軍部同樣將會調派一艘三甲板戰列艦(「解放者」號)、兩艘「節氣」級護衛炮艦和多艘「星」級輕巡洋艦北上,加入該分艦隊的戰鬥序列。這樣一來,東岸人在富饒的加勒比海的實力就會大大增強,輔以西班牙人的向風艦隊的話,對周邊各勢力的影響力和威懾力也會大大增強。

    其實我們從這些海陸軍的部署就可以看得出來,如今的華夏東岸共和國對外政策確實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與以往注重所謂的韜光養晦所不同的是,現在因為國力的增強,他們開始有更多的意願介入外部世界,以充分保障自己的利益。

    在這些外部世界中,他們第一關心的毫無疑問仍然是地中海,尤其是東地中海。在這片海域,奧斯曼帝國和克里米亞汗國是兩大支點,威尼斯算是半個支點,撐起了東岸人在這裡持續數十年的利益網絡。除此之外,東岸人現在也非常關心西歐的局勢,對西班牙、法蘭西、聯合省、英格蘭、意大利、奧地利之間的那些破事異常關注。

    他們不希望西班牙被法國人吞併,也不希望聯合省的商業資本與英格蘭的工業資本合流,更不希望意大利半島上的平衡被人打破。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需要以實力做後盾的!否則的話,東岸人的特使在其間說話估計都沒幾個人聽,更別說用超卓的影響力來改變局勢了,這根本不可能的。

    於是,現在你便看到了,陸軍開始悄然進駐葡萄牙北部,海軍開始加入到兩大關鍵節點。未來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這些地方的實力沒準會進一步得到增強,那樣影響力自然也會進一步增強。

    1684年11月13日,在等待了兩三天之後,海軍護航艦船終於抵達了鎮海港軍事基地。陸軍葡萄牙特遣支隊的官兵們開始陸續登船,海軍也開始裝載大量物資,只待一切準備就緒後就立刻出發。華夏東岸共和國這只悶頭髮展了五十多年的猛獸,漸漸開始亮出了自己的雪亮獠牙。
regn13 發表於 2018-4-2 21:13
第一百六十五章 影響力(二)

    「未來海軍這一重新部署,國內可完全空虛了啊。!」剛剛乘坐馬車從東方港軍務專用碼頭返回的執委會主席廖逍遙,若有所思地想著。

    不過,很快他又失笑。即便將絕大部分海軍力量都部署到外頭去又如何呢?本土只要留有一定數量的緝私戰艦夠了!難不成,還真有哪個國家閒的蛋疼,派出數量超過五十艘的大型戰艦前來南大西洋麼?瘋了不成!

    更何況,本土還在新造戰艦。來自北邊巴西地區的巨型熱帶原木被一根又一根地送到三大造船廠,甚至連新庫爾蘭和新華夏兩地,都想盡一切辦法將通圓透直的硬木送到東岸本土,以給正愈演愈烈的造船大潮提供充足的桅杆。

    以華夏東岸共和國這個初步工業化國家的生產能力,只要投資到位,原材料充足,那麼像下餃子一樣生產各類船隻只是等閒之事。如現在東岸政府想盡辦法籌集了大量資金投資到海軍建設領域,那麼包括「執委會」級三甲板戰列艦這種大殺器在內的諸多戰艦開始擠滿了三大造船廠的船台,以至於一時間民用船隻的建造都受到了影響。

    因此,只要緩過了眼前這陣子,等到明年年,東岸海軍能稍稍緩過一口氣來了。而到了後年,實力會有一個相當明顯的增強,屆時淘汰下來的那些型號雜亂的老舊戰艦,可以甩給遠東、新華夏殖民地了。甚至連加勒航運公司也可能會接收一批海軍淘汰的老船,這對雙方都是好事,海軍能趁機最後回收一筆本錢,而他們可以增強船隊的實力。

    海軍造艦唯一的威脅,大概是資金是夠充足,且是夠能夠按照時間節點及時到位了。後一點尤其重要,蓋因如果資金無法及時到位的話,都會對船廠的零配件採購計畫、生產計畫造成極大的影響,這是海軍方面所很難接受的。

    公允地說,東岸政府為了保障海軍建設資金確實已經下了大力氣了,為此砍掉了很多民用項目的預算。但因為海陸軍成軍費用巨大,成軍後的維持費用也不是個小數目,因此對財政的壓力還是相當之大的。尤其是最近一年來,很多來自方方面面的民政官員跑到執委會來「哭訴」,哭訴軍費擠佔了寶貴的建設資金,讓他們無米下鍋,很是為難。

    若是一家兩家來還好,但各個部委幾乎陸陸續續都派了人過來跑經費,這很讓一干大佬們煩心了。沒奈何之下,他們分別召集各自分管的部門主要官員開會,向他們明確了接下來一段時間國家的大政方針,要求他們服從國家安排,嚴格約束自己部門各級官員,並對現有項目進行清點。

    清點的原則是:已經立項並進行了建設的話,放寬週期,分攤資金壓力到更長的時間段內;已經立項但尚未開工建設(或者剛剛開了個頭的)的項目,則一律停止,以將寶貴的資金節省下來,投入到更加關鍵的項目去。

    當然或許有人會問,既然資金如此短缺,那麼為何不由政府出面,發行更多的債券以籌集資金呢?這涉及到一個關於債券總額的問題了!在去年年初的時候,因為債務規模的龐大,執委會曾經召集財政部相關人員商議對策,最終確立了央政府總債務規模不得超過四百萬元的原則。而四百萬這個數字,已經在今年年的時候達到了!

    也是說,現在央政府是想發債,可能性也已經是零了,因為已經觸及到了設定的債務限。因此,可想而知各個部委在接下來的兩三年乃至更長的時間內,都必須改掉以往「大手大腳」的花錢習慣,變得精打細算起來。君不見,在執委會主席廖逍遙心頭掛了號的國家重點工程鹽布鐵路項目,也因為資金的短缺而暫時停工了麼?國家鐵道總局已被告知,針對鹽布鐵路的國家補貼暫時止,他們只能從每年財政預算下撥到鐵路部門的資金抽取,用來建設鹽布鐵路。實在不行的話,政府才會考慮臨時增收一年的鹽布鐵路建設特別稅,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鹽布鐵路這種重點工程都這樣,其他的自然更是沒戲。於是乎,這些官員們在認清形勢後紛紛作鳥獸散,開始回家重新制定起各種建設計畫了,宗旨是以過「苦日子」為主。與他們這些央部委相,一些地方的項目倒是很好地延續了下來。雖然缺少央財政補貼的日子依然讓他們很難受,但分稅制改革後地方政府財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強,且隨著東岸人口的日益增長而導致賣地收入與日俱增,這地方政府的財力在這些年確實是寬裕了不少。也正因為如此,他們反倒是有一定的資金投入到地方建設去,修修三等國道,建一兩個小水庫,搞一些穀倉或糧庫,倒也不成問題。

    總而言之,執委會為了保軍費當真是絞盡腦汁了,費了無數手腳。甚至於,他們曾經還計畫過,如果資金實在無法及時劃撥的話,再一次動用存放在陸軍第一監獄內的儲備黃金(目前已經累積了大概一噸多一點的樣子),全力保障軍艦的建造進度。

    為了海軍建設如此之拼,若說東岸政府不是所圖非小,怕是說出去都沒人相信了吧?這個國家,現在當真是和以前大不一樣了呢,尤其是在吸收了一批壯年派進入政府最高機構之後,這種傾向變得越來越明顯了。

    廖逍遙在返回自己的辦公室後,只休息了大概兩個小時,便在隔壁會議室內接見了新任並前來遞交國書的威尼西亞共和國駐東岸大使,來自莫羅西尼家族的萊昂納多。此君年紀不大,還沒有三十歲,留著兩撇漂亮的小鬍子,據說是莫羅西尼這個古老的威尼斯執政官家族的後起之秀。

    萊昂納多‧莫羅西尼此番的任務除了遞交國書外,與東岸官方商談有關奧斯曼局勢的善後也是重點之一。因此,廖逍遙遣人讓外交部派了幾位高級官員過來,在裝修豪華的會議室內一起坐下來商討。

    公允地說,在去年爆發的那場維也納攻防戰之,在看到奧斯曼帝國兵敗如山倒之後,威尼斯人原本是摩拳擦掌,準備大干一番的。即他們打算調集大量戰艦和陸軍,從海路攻擊奧斯曼帝國,並且將重點放在了希臘半島之。

    在那個時候,對局勢已有清晰預判的東岸駐歐全權特使高剛先生,第一時間找到了威尼斯人,通過種種軟硬兼施的手段,迫使他們答應暫緩對奧斯曼帝國發動攻擊。高剛給出的理由是,奧斯曼帝國經此一戰元氣大傷,且內部矛盾很可能會加速爆發,對威尼西亞共和國的威脅已經大大減少。與此相反,在此戰獲勝的奧地利王國,其無論是聲望還是實力(收編了很多原本是牆頭草的勢力)都獲得了迅猛的增長。對威尼西亞共和國而言,奧地利的威脅此時已經超過了奧斯曼,成了該國最主要的敵人。

    威尼斯人不是傻瓜,知道高剛說的乃是事情,哈布斯堡王朝對素來富庶的意大利北部確實是有些領土的野心,不得不防。但問題是,僅靠這一點是無法說服他們一點不動兵的,即便東岸人隨後又給予了更多的商品代理權,讓威尼斯人佔有東地海更多的商業利益,但仍然有些不夠。因此,在執政官會議,總計12個家族的代表進行了整整兩天的激烈辯論,最終仇恨還是主導了會議,威尼斯人最終決定派出20艘戰艦和3000名士兵,從近海水陸並進,攻取一些與威尼西亞共和國毗鄰的奧斯曼帝國領土,以抓住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不過雖然威尼斯人最終決定到底要出兵,但規模和烈度而言,確實原先計畫的要小了很多,而且目標也同樣變小了:他們只不過是想趁奧斯曼人無暇顧及的時候,搶先佔點便宜罷了,並沒想過多削弱奧斯曼人,因為在奧地利人一戰成名之後又,他們希望奧斯曼帝國仍然保有一定的實力,這樣奧地利人才會沒有太多心思對意大利北部諸多地區不利。

    而既然做出了這種事,威尼斯人當然要尋機與東岸方面進行溝通,萊昂納多‧莫羅西尼是代表了。他將威尼西亞共和國執政官會議眾人的激烈爭辯和最後選擇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廖逍遙,並表示在他出發前來東岸之前,威尼西亞共和國的軍隊已經停止了前進,目前僅僅只有海軍還在繼續活動,佔領了一些奧斯曼人本控制不力的希臘近海島嶼,除此之外基本已經與奧斯曼人停火了。

    廖逍遙在此之前當然也已經聽取了情報部門此事的匯報,對事態的發展還是有一定程度的瞭解的。事實,他對威尼西亞共和國的各項舉動還是有些理解的,並且對對方因為高剛的施壓而大大削減了出兵數量感到高興,因為這證明了東岸共和國的影響力。

    不過想歸想,該有的敲打還是不能少了。因此,想了想後,廖逍遙還是打算對威尼斯人的行為進行一番警告,同時也將局勢更為清楚地剖析給威尼斯人聽聽。

    /bk
regn13 發表於 2018-4-2 21:13
第一百六十六章 影響力(三)

    「奧斯曼帝國在維也納的這一仗,說實話已經動搖了國本了。」執委會行政大樓會議內,東岸執委會主席廖逍遙一邊抽著煙斗,一邊說道:「二十萬大軍一朝散盡,被人追亡逐北,打得潰不成軍。這即便沒有全部死傷、潰散,可就軍心士氣散了,未來的負面影響也會十分驚人。一支已經膽寒的軍隊,是不足為懼的,奧斯曼人要想重新收拾整頓的話,勢必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和非常大的代價,而且還未必能成功。」

    廖逍遙就這麼說著,絲毫不在乎威尼西亞共和國新任大使萊昂納多‧莫羅西尼就坐在自己對面。或許是軍人出身的緣故,廖主席看問題的角度和一般文官不太一樣,是先從戰略軍事的角度來思考的。

    在他看來,維也納之役奧斯曼帝國大敗虧輸,虧的不僅僅是軍隊,還有威望、軍心、士氣等很多複雜的東西。眾所周知,奧斯曼帝國是一個民族複雜的國家,國內最富裕的希臘和魯米利地區遍佈基督徒領主。這些人,一百多年來懾於奧斯曼土耳其人強大的武力而不敢造次,一直規規矩矩地服從奧斯曼人的統治,為此出錢、出兵、出糧,有時還要交「血稅」,負擔非常重。這種繁重的剝削,若說他們沒有任何不滿,那肯定是騙人的,就連奧斯曼人自己都不信。

    若在以往,因為奧斯曼帝國強大的國力和多年來積累下來的威望,這些地方基督徒領主們並不敢造次。即便是一些邊緣地帶偶爾發生的叛亂,也很快都能夠平息,這其中當然有實力上的因素,但同樣少不了心理層面的影響。

    現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強大的虎皮被人戳破了!原本這幾年就一直在挑戰著奧斯曼帝國的奧地利人在維也納城下大勝,消息傳回巴爾幹半島後,很多早些年被壓下心思的基督徒領主們頓時蠢蠢欲動,有了一些新的想法。而且他們的這種想法,隨著奧地利軍隊的逐步推進,開始變得更加現實起來在過去的大半年時間裡,巴爾幹地區的叛亂此起彼伏就是明證,特別是在奧斯曼帝國重鎮貝爾格萊德被攻佔後達到了頂峰。

    廖逍遙覺得,奧斯曼帝國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盡快穩住戰線,止住頹勢,不讓人心繼續動盪下去。否則時間一長,內部必然會起變化,而且是對奧斯曼帝國不利的變化。好在目前看來形勢已經稍稍好轉了,東岸人得到的最新消息就是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四世下令處死了擔負戰敗責任的穆斯塔法大維齊,並且重新派遣精兵強將前往塞爾維亞,著手奪回重鎮貝爾格萊德。與此同時,其他各處也來了許多帝國蘇丹特使,他們或者拉攏許諾,或者使用武力威懾,確保富裕的希臘、魯米利及其他地區仍在自己掌控之中當然了,這一切舉措最終能否有成效,還是得看戰場上的局勢,那才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

    「奧地利、波蘭這兩個國家據說已經結成同盟,共同對付奧斯曼帝國這個大敵。你們威尼斯人沒有加入進去,這很好,說明你們也很清醒。」廖逍遙突然又將目光轉向了萊昂納多‧莫羅西尼,只聽他說道:「我們東岸有句古話,叫『火中取栗,智者不為』。奧地利人拉你們入夥,是想借助你們的海軍力量,同時陸上也能側翼牽制一部分土耳其兵力,因此千方百計想將貴國拉入他們的反土聯盟中去。但這事對貴國真的是好事嗎?值此奧斯曼帝國實力大衰弱之際,繼續痛打落水狗已經顯得不太合時宜。奧地利王國這些年崛起的態勢已經相當明顯,奧斯曼帝國衰落的態勢也相當明顯,貴國該如何選擇,其實不用我們來教吧?」

    「保持意大利的獨立自主,是你們應該追求的永恆目標。奧地利王國並不是什麼非常富裕的國家,而且他們也沒有出海口,他們對意大利的野心,只要稍微有點國際視野的人都能看得出來,你們得防著他們一些。」廖逍遙最後說道。

    其實,他這話裡面稍稍誇張了一點,因為就目前種種跡象來說,奧地利王國在此之前尚未表現出對所謂的出海口的強烈慾望,對意大利土地的覬覦也僅僅只是想法罷了,還沒有怎麼付諸於行動過。因此,廖逍遙這話,其實有煽動、抹黑的嫌疑,不過這又如何呢?難道你奧地利人敢拍著胸脯說自己從未對意大利動過心嗎?難道你就真的那麼有把握可以從奧斯曼人那裡獲得出海口嗎?

    因此,這話可能對別人效果不大,但對威尼斯人來說卻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更何況,因為錢不夠用,在去年年中時分,維也納的哈布斯堡家族還派人跑到意大利北部來打秋風,半硬半軟地要了不少錢和物資,以濟軍需說實話,奧地利王國雖然談不上貧瘠,但這麼一個國家多年來一直和法國、奧斯曼這種大國正面硬槓,對國家的消耗是非常大的,雖然德意志地區的諸多邦國們一直以來都在幫襯著奧地利,但畢竟不是自己的直屬領地,所得終究有限,因此他們的財政還是比較緊張的,以至於這次和奧斯曼土耳其大打出手後,都要跑到意大利人那裡去化緣了,也是實在沒辦法了。

    「廖主席的這番話,我會轉達給敝國的執政官會議的,我相信列位先生們一定會有一個完整的認識的。」萊昂納多‧莫羅西尼顯示禮貌性地答謝了下廖逍遙,然後話鋒一轉,說到了商業方面:「我出發來貴國之前,敝國的執政官會議曾經讓我帶一份商業合作計畫書給貴國,說的是有關在新華夏島開辦種植園以及在東地中海代理貴國商品的事情……」

    「哦,那份計畫書啊。我的秘書班已經翻譯完畢了,不過我還沒來得及看。我在這裡只是簡單地向你以及貴國的執政官會議強調一下,我們答應你們的東西絕對不會短少的,該有的商品代理權絕對不會小氣不給。種植園也沒問題,意大利半島已經有很多人在我國的新華夏島開辦種植園並取得良好收益了,熱那*亞非洲公司和三角洲公司這幾年已經愈發成為熱帶特產商品市場上舉足輕重的參與者,這一點我想貴國也是有著充分瞭解的。總之一句話,我們歡迎威尼西亞共和國政府或民間商人前往新華夏島進行投資,並願意為其提供便利。」廖逍遙聽萊昂納多這麼一說後,立刻回答道:「不過,因為距離的關係,貴國要到新華夏島開辦種植園的話,奧斯曼帝國似乎是一個繞不開的障礙,這或許需要貴國首先與他們保持一個相對良好的關係。」

    廖逍遙的這話意思其實已經說得相當明了了,從亞平寧半島前往西印度洋,最快速、最便捷的通道毫無疑問是走紅海,能節省超過一半以上的時間。具體路線是先從意大利出發,抵達埃及的地中海沿岸港口,然後通過東岸人維護運營的蘇伊士鐵路(馬拉軌道車行走的木包鐵道路),穿過狹窄的地峽,抵達同樣由東岸投資建設,東、奧雙方共同管理運營的紅海港口蘇伊士。至此,就可以換裝大海船前往新華夏島了,沿岸航行就是,差不多是一片坦途。

    目前,熱那*亞非洲公司和三角洲公司就是這麼走的,他們在人口相對過剩的意大利招募人員、採購物資,然後用船運輸到埃及,再通過鐵路轉運抵達紅海,前往新華夏。不過他們從新華夏島往歐洲運輸熱帶特產商品(主要是蔗糖、胡椒,偶爾有一些劍麻、咖啡或其他商品),卻是大部分走印度洋—大西洋航線,即使繞過好望角返回地中海的,只有一小部分是通過蘇伊士鐵路轉運至意大利。這一方面或許是因為在大宗貨物的運輸方面走埃及未必就能便宜多少,另外也和東岸人限制外國商品通過紅海進入埃及、阿拉伯半島和波斯等地區有關,他們是想獨佔這片市場的。

    熱那*亞、托斯卡納、盧卡、米蘭等邦國目前與奧斯曼帝國維持了一個相對還算不錯的關係,在東岸人的居中協調之下,他們只需支付一定的過路費(比起風險不可測的跨大洋海上運輸來說還是相當划算的),即可按照指定的路線將人和貨物運抵印度洋一側,甚至就連役畜、工具、草料、糧食、水等必需品都可以在埃及採買,進一步節省了成本。

    威尼斯人要想複製這種模式,不與奧斯曼人和解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廖逍遙才提到了和解的問題。萊昂納多‧莫羅西尼出身執政官世家,對此自然是明了的,而這其實也是威尼西亞共和國執政官議會最終下令停止進兵,拒絕加入由奧地利牽頭組建的反土耳其聯盟的重要原因在歷史上,威尼斯人加入了這個聯盟,並且派遣海陸軍攻打奧斯曼帝國,奪取了達爾馬提亞、希臘等地區的大片土地,極大地惡了奧斯曼帝國。但在這個時空,因為東岸人堅持不懈的努力,威尼斯人考慮再三,終於在佔了一點甜頭後止步於希臘近海了,拒絕了維也納方面聯盟的提議,似乎打算通過東岸共和國做中間人,調停威、奧兩國的關係。

    當然威尼斯內部也不是沒有反對聲音,一些執政官就對奧斯曼帝國恨之入骨,畢竟持續了二十年的克里特島戰爭剛結束沒多少年,很多人對這場幾乎掏空了威尼斯家底的慘烈戰爭仍記憶猶新(損失了四十萬軍民的奧斯曼帝國在這場戰爭中同樣是元氣大傷),拒絕與土耳其人和解,這在執政官會議上面就很明顯地體現了出來:當時主和派與主戰派辯論了良久,最終不得不互相妥協,雖然主和派最終仍然佔據了上風,但仍然沒能阻止住一開始的出兵。

    「尊敬的廖主席,我想如果土耳其人願意的話,敝國的執政官會議現在不會拒絕和談的。而且,我們已經停止進兵了,土耳其人與我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默契,他們看到了我們停火的誠意。」萊昂納多‧莫羅西尼想了想後,慢吞吞地說道:「他們現在面臨的軍事壓力非常沉重,迫切地希望能從達爾馬提亞等地抽調兵力北上,所以我認為雙方是有和談的基礎的。」

    「有和談的基礎,這很好。你們暫時停止了軍事行動,這更好。我猜你們原本同時在達爾馬提亞和希臘動兵,是有很大的圖謀的吧?或許還有著進軍雅典的奢望吧?」廖逍遙評價道:「我勸你們暫時還是放棄那些不切實際的希望吧。奧斯曼帝國雖然在去年損失了大量的兵力,但這會重新組織個20-30萬軍隊並不是多麼困難的事情(雖然肯定不會太能打),你們能出動多少人馬?3-5萬人頂天了,就算有一些充滿宗教熱情的天主教志願者加入你們的行列,也不會太多,更何況你們的財政狀況並不能支持大規模的軍隊長期作戰。所以,與奧斯曼帝國和解是個很不錯的提議,這對未來長遠的發展非常有利。」

    其實,廖逍遙說的也是實情。歷史上,威尼斯人趁著奧斯曼帝國兵敗如山倒的良機,大舉出兵,佔領了毗鄰的達爾馬提亞地區很多堡壘、城鎮,並且在希臘半島登陸,一度佔領了名城雅典,震驚了整個奧斯曼帝國。不得已之下,奧斯曼帝國開始瘋狂地抽調各處兵力,增援希臘,以穩住有崩潰苗頭的南部戰線,這在客觀上極大地幫助了在匈牙利、塞爾維亞等地作戰的奧地利軍隊。

    最終,在經過一番雙方都傷亡不小的苦戰後,威尼斯人被逐出雅典,南部戰線穩定了下來,雙方各自罷兵。在這場耗資巨大、傷亡慘重的戰役中,威尼斯人幾乎沒得到什麼有價值的東西,財政上更是一場災難。唯一的贏家就是在匈牙利高歌猛進的奧地利王國,哈布斯堡家族離匈牙利王位越來越近。

    因此,如果東岸人真的一力促成了威尼西亞共和國與奧斯曼帝國之間的和平,那麼這不但對達爾馬提亞、希臘等拉鋸地區的百姓是一大喜訊,對這兩個國家本身來說,也是一件大好事。從此,奧斯曼人可以專心對付更凶惡的奧地利人,局面肯定會好上很多。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幾乎就是一件改變了歷史走向的事情至少是部分改變了。

    「你說得很對,廖主席,與奧斯曼帝國長期作戰唯一得利的就是奧地利人。但我想謹慎指出的是,因為我們國內仍然存在大量的反對派,並且他們的勢力和擁護者的能量也非常不小,因此如果土耳其人不能支付足夠的停戰代價的話,我想距離真正停火可能還需要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萊昂納多說道。

    他這話的意思,其實就是想保住目前已經佔領的一些奧斯曼領土,畢竟不能師出無功,那樣對國民也交代不過去,這一點廖逍遙倒也理解。因此,他在仔細想了想後,最終點了點頭,表示雙方都可以將各自的意向寫成外交文件送回歐洲,然後三方各出一些代表,坐到一起詳細商談一下,萊昂納多也同意了這個做法。
regn13 發表於 2018-4-2 21:13
第一百六十七章 影響力(四)

    1684年12月1日,就在本土執委會主席廖逍遙與威尼斯大使萊昂納多‧莫羅西尼在討論東地中海局勢的時候,遠在歐洲的東岸駐歐全權特使高文剛,也正在同另一個莫羅西尼商談著有關眼前戰局的事情。

    他與阿爾貝托‧莫羅西尼是在威尼西亞共和國海軍基地之一的斯普利特港見面的。這座羅馬帝國時代的古城延續了一千多年的歷史,至今幾乎已經成為了威尼斯人在達爾馬提亞地區統治的象徵之一。

    「謝謝,阿爾貝托,咖啡的味道很不錯,是出自新華夏島的嗎?」高文剛端起了一個泡著濃香咖啡的瓷杯,微笑著問道。

    「很遺憾,並不是。薔薇咖啡館的主人更喜歡牙買加島的咖啡,他覺得味道更獨特一些,不過如果我們能夠拉到更多的人前往新華夏島投資咖啡種植園的話,那麼也許他們採購新華夏咖啡的理由會更充分一些,不是嗎?」阿爾貝托‧莫羅西尼也端著一杯咖啡坐到了高文剛的對面,說道:「哦,對了,杯子產自巴塔哥尼亞,質量還不錯,價格還便宜。」

    高文剛聽了哈哈一笑,沒說什麼。巴塔哥尼亞因為富產瓷器土,因此是東岸的主要瓷器產區。在很多年前,東岸政府就通過在山東地區抓獲的諸多前宋瓷窯窯工的後裔,在這片荒涼貧瘠的土地上建立起了初步的瓷器生產業。在那個草創的年代,巴塔哥尼亞瓷器的質量是粗陋的,因此也就在東岸國內用用,兼且培養一些人才,如此而已。

    好在後來東岸人成功地將自己的勢力延伸到了江南一帶,並且在幫助順國攻取江西的過程中,蒐羅到了不少的瓷器燒製人才。再加上後期從景德鎮陸陸續續高薪挖了一些人才到寧波傳授技藝,雖然這些人都不是什麼高水平人才,但也足以極大提升東岸瓷器燒製水平了。這些人,後來陸陸續續都被送回了本土,加入到了巴塔哥尼亞台地上方興未艾的瓷器燒製產業中,逐漸撐起了兩個國營大廠外帶多個私營小作坊。

    而東岸瓷器工業水平的進步自然而然地也帶動了出口。先是東岸廣闊的海外殖民地產生了需求,尤其是人口最多的新華夏島,他們開始大量從本土進口各色瓷器,以取代波斯進口瓷器,不過這主要是低端市場,高端的仍是中國貨壟斷。再後來,荷蘭東印度公司將巴塔哥尼亞瓷器帶進了歐洲市場,雖然仍舊沒法和逼格滿滿的中國貨競爭,但蠶食低端市場,與歐洲本地產的瓷器進行競爭,卻沒什麼大的問題。於是,現在你便看到了,在威尼西亞共和國的斯普利特港,也能看見東岸瓷器的身影了,這或許是因為其價格比較親民的緣故吧。

    「巴塔哥尼亞瓷器就像絕大多數產自東岸的貨物一樣,優質、廉價,實用,值得你擁有。」高文剛笑著說道:「希望下次我能在這裡見到產自東岸的咖啡吧。正如你所說的,這首先需要你們自己參與進去。投資新華夏島的熱帶經濟作物種植園,這是一項事關未來的投資,你們想好了嗎?」

    「是的,很多人都對這個感興趣,大家都看到熱那*亞人、托斯卡納人、倫巴第人通過投資種植園發了大財,所以也想要效仿他們。」阿爾貝托‧莫羅西尼並不諱言如今威尼斯國內的情形,只聽他繼續說道:「但也有一些人堅持認為,現在是一個打擊百年宿敵奧斯曼帝國的最好機會,錯過這次,也許就沒下次了。因此,他們渴望加大對土耳其人的打擊力度,至不濟,也要將戰線再向前推一推,比如在希臘取得一塊長久的領地。」

    「但這是奧斯曼人所無法接受的。」高文剛提醒道。

    「是的,這沒錯,所以我們堅決要求停戰了。但現在還有一個小小的問題,即我們雙方的國境線到底劃在什麼地方。在這一點上,我們並不想做過多的退讓,因為目前看來我們的形勢並不壞,不是麼?」阿爾貝托‧莫羅西尼說道。

    他的這話讓高文剛陷入了思考之中。很顯然,即便威尼斯人有著與奧斯曼帝國和談的慾望,但也不可能隨隨便便就簽署停戰條約,這該講的條件還是要講的,否則怕是無法說服國內的朝野各個階層。因此,這一次奧斯曼帝國肯定要割點肉了,不然肯定是無法讓威尼斯人滿意的他們能現在停止前進,當然也能在一聲令下之下恢復進攻態勢,那對奧斯曼人是非常不利的,必須加以避免。

    而按照前陣子高文剛與威尼斯人的多次溝通看來,他基本上已經清楚了這些人的心理底線,即威尼斯要求至少全部的基克拉澤斯群島(納克索斯島是目前開發最好、人口最多的島嶼)、部分斯波拉澤斯群島及達爾馬提亞的大部分地區要歸他們所有上述土地中有的戰前就在威尼斯人控制之下,有的戰爭爆發後被威尼斯人佔領,有的目前仍在土耳其人控制之下作為回報,他們將放棄對希臘本土很多地區的覬覦,同時免除土耳其人的戰爭賠款,可以讓他們專心北上,在匈牙利和塞爾維亞兩線與奧地利人作戰。

    其實,這個條件比起最初談的時候已經要好很多了。在那會,威尼斯人甚至還要求克里特島和塞浦路斯島,對摩里亞地區也有一些想法,幾乎不可能被土耳其人所接受。為此,高文剛與他們進行了艱苦的談判,最終迫使他們做出承諾,表示會降低要求。但這一次看來,他們提出的要求依然十分苛刻,尤其是那些位於愛琴海的島嶼,幾乎就紮在奧斯曼帝國門口了,奧斯曼人會不會答應很難說。

    當然威尼斯人也有理由想要這些島嶼,因為這次都是他們的「故土」,即在最近兩百年的與土耳其人漫長的戰爭中失去的,他們現在想要重返這些區域,其實也很正常。更何況,這些島嶼土壤肥沃,陽光充足,盛產橄欖油、葡萄酒、無核葡萄乾、無花果、柑橘、大麥,任何一樣拿出來都是比較緊俏的商品,對素來重視商業的威尼斯人來說,確實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更別提這裡的地理位置還好重要,控制了諸多航線,附近也有一些漁業資源了。

    「聽我說,阿爾貝托。」與他們來來回回談了這麼多次,高文剛的耐心也快耗沒了,只見他儘量耐著性子,斟酌著用詞,說道:「我強烈建議你們在達爾馬提亞地區多要點領土,甚至哪怕全部吞下也沒關係,但儘量減少對白海島嶼的主權要求,因為這裡太敏感了,奧斯曼人不會答應的。你還記得三十年前的那場戰爭麼?你們的海軍在納克索斯盜附近輕鬆擊潰了奧斯曼帝國的主力艦隊,然後從此北上,封鎖了伊斯坦布爾,甚至深入到了黑海,讓土耳其人的首都糧價暴漲。土耳其人不是傻瓜,他們不會容忍家門口的島嶼被敵人好吧,至少是潛在的敵人控制著的。但達爾馬提亞則不同,這裡離奧斯曼帝國的核心領土稍稍有些遠,屬於他們控制區的邊緣地帶,並不是不能夠接受被割讓的命運的。而且這裡的居民很多信奉天主教,而不是東方正教,這對你們更有利,不是嗎?」

    高文剛這麼一說,阿爾貝托‧莫羅西尼倒也有些猶豫了。因為他說得沒錯,那些島嶼奧斯曼人在過去兩百年裡一直想盡辦法和威尼斯人進行著爭奪?為何?還不是因為位置關鍵,同時物產也足夠豐富啊!威尼斯人想要,奧斯曼人就不要了嗎?這樣扯皮下去,何時能夠真正達成和平?這樣無疑會惡了東岸人,與目前制定的國家發展戰略背道而馳。

    這樣說起來,看來也就只有在達爾馬提亞一帶多取點土地以補償損失了!這個地方其實也是蠻關鍵的,威尼西亞共和國自成立的那一片起就一直沒放棄在這個方向上的擴張,並且佔領了很多的土地,直到遇到強勁的對手奧斯曼土耳其人的挑戰。現在東岸人願意出頭做主,幫助他們在這裡多取得一些土地,聽起來也是不錯。因此,不管上頭現在是什麼意見,莫羅西尼覺得有必要和高文剛就達爾馬提亞地區的領土聲張進行一番溝通,未來一旦執政官會議改弦更張,同意以放棄那些群島為代價而在達爾馬提亞地區進行擴張的話,他也不至於什麼都說不出來。

    高文剛與莫羅西尼就達爾馬提亞一談就是一整天,雙方的隨從們甚至拿來了幾張大型手繪地圖,在上面划來划去,分割地盤,說起來也是夠諷刺的這種背著原主人地圖開疆的做法確實可能有些不合時宜。

    談到最後,雙方終於商定:威尼西亞共和國除戰前領有的達爾馬提亞部分土地和城鎮外,可以保留在此次戰爭中(談判之日前)實際控制的原屬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達爾馬提亞領土。除此之外,為了補償威尼西亞共和國做出的犧牲,其餘原歸屬於奧斯曼帝國其餘達爾馬提亞領土也全數歸於威尼西亞共和國,即土耳其人徹底退出了達爾馬提亞海岸,使得威尼斯人得以將這片海岸與意大利北部的本土連成了一片,也算是非常不錯了。

    當然奧斯曼人同樣會發還戰爭期間扣留的威尼斯人員、物資、船隻和房產,這都是應有之意,相信在這個奧斯曼帝國面臨巨大危機的當口,他們還不會如此不智到因為這些蠅頭小利而使得談判功虧一簣。

    高文剛估摸著,這應該是威尼斯人所能夠接受的最低限度的要求了。畢竟,他們國內也有主戰派,和奧斯曼帝國打了無數次戰爭,拼了兩百年,民間對土耳其人的印象也相當不好,因此不讓他們趁勢奪取希臘地區已經非常不錯了,已經是東岸人努力得法了。

    而在斯普利特這邊初步談出了點眉目後,雙方都沒有耽擱,第二天,阿爾貝托‧莫羅西尼就搭乘專用輕快小帆船返回威尼斯本土去了,而高文剛也在一艘等候多時的商船的搭載下,懸掛著華夏東岸共和國的旗幟,沿著亞得里亞海下行,一路朝奧斯曼帝國首都伊斯坦布爾而去,他想和穆罕默德四世蘇丹好好談一談如今的局勢。

    他們的老對手奧地利人來勢洶洶,他們自己出動了大概五萬餘人馬,波蘭人則有三萬餘人跟隨,此外還有德意志聯軍四萬多人,總計十多萬兵馬,都是勝兵,士氣高漲,戰力倍增。這些人分兩路進兵,一路向東進攻,直指匈牙利核心地區的布達城和佩斯城(兩座連在一起的城市),這是奧地利本部精銳步兵和波蘭騎兵,實力強大。一路向南,攻擊塞爾維亞公國舊地,這是部分奧地利軍隊帶著大批量的德意志諸侯聯軍,軍紀不佳,但運氣不錯,竟然藉著火藥庫爆炸的意外機會攻取了塞爾維亞重鎮貝爾格萊德,不過他們現在側翼掩護的威尼斯人閃了,加上奧斯曼人從後方重新調來了兵馬和火藥,再考慮到當地人民對這些蝗蟲軍隊的厭惡,未來會如何也很難說呢。

    不過總體而言,奧斯曼帝國現在當真是風雨飄搖,處境艱難。大軍統帥被處死,新來的將軍又一時無法掌控局面,前線一片混亂;後方蘇丹逃回首都伊斯坦布爾,朝野老臣和教長們對其腹誹甚多,很多人都在私下裡議論他的無能和昏庸,以至於丟掉了如此之多的軍隊,失陷了如此之多的城市。總之,這個國家現在當真是非常危險了,他們現在最需要的是喘息之機,可敵人偏偏不給他們喘息之機,只是一味窮追猛打。

    高文剛最終在1685年1月20日見到了蘇丹和帝國新任大維齊同樣來自科普魯盧家族扎德‧法希爾‧穆斯塔法,已被處死的前任維齊卡拉‧穆斯塔法的弟弟他們二人面色憔悴,愁眉不展,似乎這段日子過得很是艱難。

    穆罕默德四世蘇丹只是禮貌性地打了招呼,然後便將一切事務委託給法希爾‧穆斯塔法大維齊,自己返回後宮休養去了,看來這次慘敗給了他信心上很大的打擊。

    來自科普魯盧家族的穆斯塔法大維齊的臉色看起來比蘇丹還要難看,他的兄長因為是圍攻維也納的大軍統帥,因此承擔了戰敗的責任被處死,而他在上任之後就面臨著諸多爛攤子,不僅是軍事上的,更多的是來自政治和經濟上的。因此,在看到東岸人抵達伊斯坦布爾後,穆斯塔法大維齊當真是如同見到了救星一般,待蘇丹穆罕默德四世一走,立刻說道:「高特使,很高興看到你的到來,事實上之前我已經派人去使館找過馬拉提先生了,但很多事情他也無法做主,因此必須等到你過來再說。那麼,現在我就再說一遍了,請問貴國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提供一筆資金?嗯,數額不能低於二百萬杜卡特,也就是五百萬東岸銀元,這非常重要,幾乎關係到帝國的成敗。我們不管是什麼渠道,只要有資金就可以,哪怕利息高點也無所謂,怎麼樣?」

    聽穆斯塔法大維齊這麼一說,高文剛也是吃了一驚。奧斯曼帝國雖然一直以來都在鬧錢荒,但怎麼著也能勉強支應過去,可自打從維也納城下大敗而回後,怎麼突然就鬧到了這步田地?這也太誇張了吧?而且,這會了,自己從哪去給這些土耳其人弄錢去?
regn13 發表於 2018-4-2 21:14
第一百六十八章 影響力(五)

    經過與穆斯塔法大維齊仔仔細細地一番長談後,高文剛最終才弄清楚了他們要錢的緣由,同時對這個龐大帝國目前的艱難處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高文剛瞭解到,因為敵人進兵過速的緣故,奧斯曼帝國以往的財稅重地受到了極大的破壞:匈牙利不多說了,正遭受奧地利軍隊本部的迅猛攻擊,奧斯曼帝國上下知道這裡的緊要,千方百計調派最好的將領、最能打的部隊過去參與防守,但仍然收效甚微,每天都有土地丟失;塞爾維亞地區受到了德意志聯軍的瘋狂攻擊,並且軍事重鎮貝爾格萊德因為意外因素而陷落,雖然目前正在組織人手重新奪回,那些成分複雜的德意志聯軍也已搶劫為能事,但畢竟整個地區都糜爛了,不能為帝國財政提供任何來源;以往富饒的達爾馬提亞海岸、希臘近海、阿爾巴尼亞等地則受到了威尼斯海陸軍的夾擊,雖然他們在去年年中的時候陸陸續續就停止了,但惡劣影響已經造成,商業活動不是短時間內能恢復的,而且這些威尼斯人還牽制了大量奧斯曼帝國的軍隊,使得這些地區財政開支大增,消耗加劇。

    總而言之,在戰前原本就很脆弱的奧斯曼帝國的財政,在經歷了維也納城下噩夢般的慘敗之後,目前很多原本的財稅重地陷入了戰火之中,收入銳減,再加上因為人心浮動所帶來的偷漏稅款的行為,這政府收入直線下降也就可以理解了。

    而政府收入大大減少,開支卻急劇增加了。目前,奧地利人得到了波蘭、馬耳他、教皇國及一些意大利邦國、德意志邦國的援助,兵力雄厚,資金也還湊合,正是高歌猛進的時候。而且,據說波蘭的使節也在莫斯科活動,他們看樣子是打算與俄羅斯人在烏克蘭的問題上達成妥協,以吸引俄羅斯帝國加入,發動對土耳其人的致命一擊很奇怪,不知道波蘭人為何對奧斯曼如此之大的怨念,應該是之前在波多利亞和烏克蘭等地結下的梁子。

    這樣一來,奧斯曼帝國就更加左支右絀了。看樣子,他們未來將要在烏克蘭對抗波蘭和俄羅斯的主力大軍,在匈牙利對付奧地利的主力精銳,在塞爾維亞和波斯尼亞對付德意志、意大利諸侯聯軍,在達爾馬提亞、阿爾巴尼亞和希臘近海對付威尼斯人好吧,這一挑戰線真是託了東岸人的福,不然少說也要牽制掉五萬以上的人馬。

    幾個戰場加起來,法希爾‧穆斯塔法大維齊給了個含糊的數字:20-25萬奧斯曼帝國軍隊常年在和上述勢力作戰,而且一旦俄國人加入進來,保不齊需要擴軍到30萬人才能堪堪抵禦,這簡直就是要了老命了!

    其實,若是在以往,奧斯曼帝國本不用調集這麼多人馬的。可誰讓在維也納城下時,最精銳、最能打的人馬損失慘重呢?而且加尼沙裡軍團、斯帕西軍隊也有些不太聽話了,地方軍隊更是因為軍餉被嚴重拖欠而非常不滿,暴動、嘩變此起彼伏當一支軍隊的士兵們需要足額領導薪水才願意執行上級指揮官的命令時,他們還有多少心思打仗就可想而知了。

    「帝國財政竟然不健康到了這種程度?」在與深悉內情的穆斯塔法大維齊長談之後,高文剛也是震驚了:「許多財稅重地陷入戰火,即便沒陷入戰火的地區,也因為人力、物資、金錢的大量征發,使得經濟活動受到了極大的制約,物資、糧食生產能力下降,貿易活躍度降到了可怕的最低水平,這經濟的困難程度當真是前所未見。怪不得,怪不得了!」

    其實,奧斯曼帝國在最近三十年中漸漸拼不過中歐、西歐國家,除了西方率先進行軍事改革,將中世紀落後軍隊的成色一點一點剝離以外,難道就沒有其他方面比如財政的因素嗎?怎麼可能!

    事實上,比軍事改革更先進行的,是西歐在經濟領域進行的改革!資產階級的日趨活躍帶來了商品經濟的極度發達,進而或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再加上海外殖民、貿易活動帶來的巨額利潤,這些無疑都一步步充實了西歐、中歐各國的經濟實力。

    就拿奧地利和奧斯曼帝國軍隊來說,同樣的部隊,奧斯曼人三十年前是什麼樣,現在差不多還是那個鳥樣,除了一些精銳部隊扔掉了老舊的火槍,換上了價廉物美的東岸槍炮以外,其餘方面幾乎沒有任何進步。而奧地利人呢?這幾十年來當真是進步巨大,別的不說,從部隊的披甲率上升了好幾倍就可以看出,人家甲具生產的數量和成本都有了飛速的進步,這在戰爭中該是什麼樣的優勢?以此也可以推到其他武器、軍資的生產中去,奧地利的生產力一天天在進步,軍隊也和法國人充分練了很多年的手,內部也沒你那麼多雜七雜八的爛事,這要是打不贏才出鬼了奧斯曼帝國,也就是自己覺得自己很強大而已,結果現在被人家一頓猛揍現了原形了,多麼可悲!

    再從現代軍隊的組織建設來說,奧斯曼帝國也是一塌糊塗。以後勤供給為例,奧地利人充分學習了法國人的兵站制度,後勤物資的供給、發放搞得井井有條,並且已經形成了完備的制度。而土耳其人呢?完全還是一副中世紀的做派,而且還帶著濃重的因糧於敵的草原遺風,這在以往不致命,但在最近二十年越來越致命!你出征的時候只帶了部分糧草,那麼在進入敵國境內後勢必要分兵劫掠打草谷,這一是會延誤己方的進軍速度,暴露自己的方位所在,二呢也會給敵軍以多打少,集中主力吃掉你分出去的兵馬的機會,這劣勢可就相當大了。

    很不幸,奧斯曼帝國軍隊現在還是這種中世紀做派,一點不職業,一點不先進,軍隊建設是搞得一團糟。當然他們這種軍事體制可能也和國家的財政稅收及社會生產力相關,他們的生產力太落後,國內的運輸、儲存及發放能力又不夠強,出動的軍隊規模還大得要死,動輒二三十萬人,光靠自己肯定是無法準備夠全部的物資的,很大一部分缺口必須是到了敵國境內去劫掠才能解決,比如這次就是了。

    總之,戰爭到了這個年代,已經越來越傾向於比拚整體了,奧斯曼帝國體量大的優勢越來越小,形勢只會越來越吃緊。現在正在進行的這場戰爭已經讓他們模模糊糊地認識到了這一點,無數村莊和城鎮陷入戰火,成千上萬的百姓流亡逃難,後方大力征發壯丁和錢糧,留守的老弱婦孺無法承擔起繁重的農牧業勞動,糧食和物資生產急劇下降。而錢糧的短缺使得城市物價飛漲,前線供給不足,潰逃回來一無所有的士兵在鄉間四處搶劫,繼續破壞著本就不多的農牧業生產活動,政府的收入日益減少。不得已之下,他們開始將更加繁重的賦稅轉嫁到其他人身上,這使得更多的人破產逃亡,整個國家陷入了一團糟。而政府只能消極被動地應對著這一切,他們將各種犯事的潰兵、亂民或抗稅分子抓捕起來,流放到克里特島或塞浦路斯島上,但對梳理整個國家亂糟糟的局勢卻無甚益處,甚至還有火上澆油之感。

    現在,整個國家各個階層,無論是底層老百姓,中層地主、商人,或者是上層官員、貴族和高級神職人員,都對這個無能昏庸的政府失望到了極致。素來有廢立君主傳統的加尼沙裡軍團蠢蠢欲動,各方勢力私下裡勾連不斷,暗流湧動,整個國家從上到下都陷入到了一種奇怪的「僵直」狀態也好在有一些愛國的將領或領主仍在拚死抵抗敵軍的攻擊,且奧地利人的軍紀也實在不咋地,不然偌大的奧斯曼帝國怕是已經四分五裂,轟然倒下了。

    「是的,沒錯,情況已經到最緊急的關頭,我們已經沒有任何的辦法了。」法希爾‧穆斯塔法大維齊聲音沉重地說道:「我們若想要主動干預局勢,使其向好的方面發展,就必須在短時間內注入一大筆資金,以緩解前線軍事開支對後方的巨大負擔,讓地方上能夠盡快恢復生產。不然的話,被敵人拖上個幾年,恐怕我們沒有在戰場上失敗,後方卻起火了,那輸得可就太冤枉了。」

    當然了,穆斯塔法大維齊這話說得可能稍稍有些誇張,因為真要認真說起來,奧斯曼這麼一個擁有數百萬平方公里遼闊國土的國家,並不是沒有應對眼前這種困難局面的能力。形勢若真要到了無可挽回的邊緣,他們還可以祭出一個大招,那就是廢黜造成這種局面的責任人歷史上甚至蘇丹穆罕默德四世都被群臣聯合起來廢掉瞭然後將其本人及一干黨羽的全部處死,家產則拿來充公,這樣就能極大緩解財政困局了。

    也就是說,與東岸這種收入穩定的現代國家所不同的是,奧斯曼土耳其這種封建國家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是要靠「罰款」來實現的,即將有罪之人的家產、奴僕充公,補充國家財政。這部分所佔的份額絕對不小,從每年流亡到新華夏島或東岸本土的那些奧斯曼帝國官員及家屬數量就知道了,這個國家真要狠起來,那絕對能讓你大吃一驚,畢竟草原血統的基因已經深植於他們的文化之中。

    當然誰都知道,這種抄家滅族的事情做起來有多危險。尤其是你要動的還是目前掌握著很大一部分軍權、政權甚至蘇丹本人,即便大傢俬下里已經達成了默契,可這種「操作」的難度仍然是很高的,一不小心就會釀成巨大的禍端,讓國家陷入更危險的境地。

    也正因為如此,穆斯塔法大維齊的第一選擇是找東岸人借錢。他是整個帝國目前名義上的大管家,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誰願意冒險進行內部的大清洗(雖然他歷史上確實這麼做了),嫌目前國家還不夠亂麼?

    但他的這個突如其來的要求卻也讓高文剛猝不及防,難以應對。他原本估摸著,奧斯曼帝國在前線戰敗,目前應該很困難,但這麼一深入瞭解之下,他發現他這個「外人」對這個國家的瞭解確實還不夠深入,對這個國家目前面臨的糟糕局面估計不足。

    「二百萬杜卡特的資金,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巨大的負擔,大維齊閣下想要我們現在就拿出來,這真的太困難了。」高文剛苦笑著說道。當然他還有一層意思沒有講明,那就是貸款都是需要抵押物的,奧斯曼人打算拿什麼來做抵押?

    以奧斯曼帝國如此風雨飄搖的處境,即便挺過了眼前這一關,相信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然將面臨著在烏克蘭、摩爾達維亞、特蘭西瓦尼亞、匈牙利、塞爾維亞、波斯尼亞等地區發生戰事的可能(其實幾乎是必然的),國家絕大多數的勞動力、財富和精力都將被消耗在上述地區。試問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他們拿什麼來還錢?怕不是最後還是成為一筆爛賬罷了,而且還是數額達到了驚人的兩百萬杜卡特的爛賬,這個責任沒人負擔得起!因此,奧斯曼帝國若想取得這筆貸款我們先假設東岸政府願意貸必須拿出足夠的抵押物來,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的可能。

    因此,他很快就此委婉地向法希爾‧穆斯塔法大維齊提了一下,並且表示二百萬杜卡特的金額太大,東岸共和國雖然富庶,卻也只可能承擔其中的一小部分,剩下的怕是還得找國際銀行團想辦法當然東岸願意為此牽頭奔走,幫助奧斯曼帝國以更優惠的條件獲取貸款,畢竟憑他們的渠道,怕是有些困難。

    穆斯塔法大維齊對此當然也是瞭然的,他同時也深知奧斯曼帝國償還貸款的能力有限,因此拋出了蘇伊士運河及鐵路計畫作為抵押的提議。另外他同時也表示,可以讓東岸商品更深入地介入奧斯曼帝國市場,並且取得「針對其他國家商品的特別優勢」,同時還可取得在黑海地區更多的自主權,比如有關克里米亞汗國方面的。

    說實話,這些條件都是東岸人非常垂涎的,也是他們往常所無法取得的,但這些東西的真正價值如何,真的很難估算。比如,東岸人就現階段來說根本不想修什麼蘇伊士運河,撐死了將目前的木包鐵鐵路升級成輕軌罷了,這完全足夠用了。再比如,獲得在克里米亞汗國更大的自主權,你確定不是奧斯曼帝國看形勢危急,俄國隨時有下場的危險而拉人填坑嗎?也就取得商品市場的優勢有點意思,但這在短期內也看不到收益,長期的話未來誰知道什麼情況?

    真正讓東岸人感興趣的,其實還是「接管」奧斯曼帝國的經濟和軍事改革大權,派遣顧問和學者,幫助這個老大國家改革自己落後的政治、軍事和經濟體制,以求取得國家層面的蛻變。在這個過程中,經濟方面的利益無疑是極為龐大的,而且會異常牢固,就是不知道奧斯曼人同意不同意了。

    當然不管如何,高文剛都會將這裡發生的情況如實上報給本土,由執委會諸公定奪,因為這很明顯超出了他的處理權限了。但在此之前,他似乎也可以在權限範圍內,幫奧斯曼帝國拉一些小金額的貸款救救急,或者說服相熟的意大利商人前來奧斯曼帝國進行貿易,以給這個國家補充各類急需的物資。
regn13 發表於 2018-4-2 21:14
第一百六十九章 影響力(六)

    結束與法希爾穆斯塔法大維齊至關重要的會面後,高文剛又在伊斯坦布爾逗留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

    在這一個月內,他突擊拜訪了很多原本與東岸關係很親厚的帝國上層人員。但很遺憾,並不是所有人都見到了:有些人在圍攻維也納的慘敗中被認為需要承擔責任,或處死,或下獄了;有的人則帶兵在前線打仗,或者前往那些混亂區域嘗試恢復秩序。當然也有的人沒出什麼事,咱伊斯坦布爾安之若素,對東岸人也非常熱情,因此高文剛從這些人嘴裡套到了不少有用的情報,這進一步加深了他對這個國家此刻局面的認識。

    另外,高某人也在東岸大使館內與駐奧斯曼大使馬拉提進行了一番閉門長談,與他這位身處一線的外交官員充分交換了一下意見。畢竟,他雖然曾經擔任過駐奧斯曼大使,但畢竟已經離任多年,對一些事務的敏銳度和判斷力肯定不如馬拉提這位正牌大使,因此與他談談,對於更加清晰地掌握事務全貌,還是很有幫助的。

    馬拉提告訴高文剛,事情並沒有他想像中的困難。因為就在前不久,奧斯曼人剛剛在波多利亞的鄉村田野中大敗來犯的波蘭軍隊,斃傷俘敵軍七千餘人,算是最近一年來一連串失敗中的一抹亮色。至於是不是觸底反彈,沒人能夠保證,但看起來馬拉提信心卻很足,認為奧斯曼人還是「很扛打」的,東岸不需要為其命運過於操心,更應該藉著這次非常難得的機會,攫取更多、更長遠的利益,比如奧斯曼帝國的經濟、財稅體系的改革大權等。

    「波蘭國王揚索別斯基讓副手帶著三萬軍隊幫助奧地利人,他自己則輕身返回了波蘭,然後又組織了一支軍隊,步騎兵都有,大約有兩萬五千人的樣子,進攻波多利亞。」馬拉提向高文剛介紹著說道:「索別斯基在維也納城下擊潰了奧斯曼帝國大軍的主力,親眼見到了很多名噪一時的軍團在他騎兵的鐵蹄下覆滅,因此對奧斯曼人有所輕視。這次他返回波蘭組織對波多利亞的攻勢,也是為了收復這塊之前割讓給奧斯曼人的故土,結果氣勢洶洶而來,卻敗興而去。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克里米亞汗國提供了大力的幫助,格萊大汗派遣心腹將領,從國內徵集了兩萬精騎,同時還有大約一萬名新軍步兵(黑海北岸的封建領主們率領),帶著五十餘門火炮,從側翼猛擊波蘭人。後來,德涅斯特河對岸的摩爾達維亞公爵也帶了一萬多名士兵趕來增援,與波多利亞原有的土耳其守軍一起,將波蘭人的這次攻勢給頂了回去。」

    「據說,索別斯基對這次失敗非常失望,打算組織更多的人馬過來。他的目的不光是為了奪回波多利亞,甚至還想越過德涅斯特河攻擊摩爾達維亞。事實上我有些奇怪他的選擇,為何放著西烏克蘭不取,偏偏繞道去攻擊摩爾達維亞?為此甚至還不惜配合奧地利人在匈牙利和特蘭西瓦尼亞的政治和軍事雙重攻勢,非常費解。難道就因為克里米亞汗國目前是西烏克蘭的實際控制者、土耳其任命的『監護人』嗎?」馬拉提又補充說道。

    奧斯曼人在波多利亞搞的這次成功的防守反擊,大概發生在三個月前,因為消息傳遞的緣故,高文剛現在才剛剛得知。在這次攻勢中,因為與奧地利國王、哈布斯堡家族的利奧波德產生了一些嫌隙,揚索別斯基在功成名就之後,返回了波蘭,打算為收復自己國家在過去幾十年裡陸續丟失的領土而奮鬥。而他的第一步目標,毫無疑問是居住著大量波蘭人的波多利亞,波蘭-立陶宛聯邦的核心國土。

    進攻波多利亞的行動一開始是非常樂觀的。因為奧斯曼帝國在最近一年來持續不斷的失敗,所有人都把他們看做一群不堪一擊的土雞瓦狗。而且,土耳其人在波多利亞的守軍加起來也只有八千多人,當地的波蘭居民們也與索別斯基暗通款曲,看起來絕對是一場輕鬆無比的勝利。

    但事實無疑是殘酷的,他們遺忘了一條窺伺在側的餓狼,那就是克里米亞韃靼人。這個擁有著大量兇猛彪悍、來去如風的騎兵的國家,幾個月前就街道了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的訓令,要求他們集結軍隊進入西烏克蘭,隨時準備幫助帝國協防波多利亞、特蘭西瓦尼亞和摩爾達維亞一線。蘇丹的特使著重強調,因為在進攻維也納的軍事行動中「臨陣脫逃」的緣故(其實在攻取匈牙利之後韃靼人就撤走了,臨走時還搶劫了一把匈牙利),這一次絕對不允許他們再有任何逃跑的藉口,負責他們未來在面臨波蘭人和俄羅斯人可能的夾擊的時候,奧斯曼帝國將謹慎評估自己的行為。

    說實話,為了克里米亞汗國這個奧斯曼宗藩體系下自由度最大,實力最強,同時也是最桀驁不馴的國家能夠聽命,奧斯曼帝國也是舍下了臉面,拿俄羅斯人說起了事,最後成功使得格萊大汗派兵出戰,合力擊敗了波蘭人。

    在這次戰鬥中,克里米亞韃靼騎兵在關鍵時刻發揮了一錘定音的作用:在波蘭人猛攻土耳其人、摩爾達維亞人和西烏克蘭哥薩克們防守的城鎮時,韃靼騎兵從側翼殺出,猛擊波蘭人的後隊,最終取得了大勝。真要說起來,其實與維也納之戰頗有些類似,即敵軍主力圍攻己方守衛的重要堡壘、城市,打到雙方都疲憊不堪的時候,生力軍從側翼殺出,一舉擊潰敵軍,獲得勝利,只不過規模比起二十多萬人廝殺的維也納之戰要差不少罷了。

    而奧斯曼人在波多利亞之戰取勝之後,算是基本穩定了附近多個地區浮動不已的人心,波蘭人若想重新打回來,怕是還要再等一段不短的時間。馬拉提告訴高文剛,根據一些不太靠譜的小道消息,波蘭國王揚索別斯基在波多利亞鎩羽而歸之後,火速派人前往匈牙利,要求奧地利人改變作戰方向,轉向東北攻入波多利亞乃至西烏克蘭,但奧地利人拒絕了這一建議,而是強調應繼續按照原定計畫,先匈牙利、再特蘭西瓦尼亞,最後再圖他處。為此,據說雙方鬧得已有些不愉快,波蘭人對奧地利人「忘恩負義」頗有些不滿,不過目前來說他們大體上還繼續維持著合作的局面,在匈牙利的那三萬波蘭鐵騎也沒有撤。

    「想不到奧斯曼人竟然還能在這一片穩住陣腳。因為這次勝仗,特蘭西瓦尼亞的那些對未來有些疑慮的基督徒領主們,其心思應該稍稍定了下來了吧?」聽馬拉提這麼一介紹,高文剛也有些驚訝,覺得這波蘭人也是心大,帶著兩萬多人就來攻打波多利亞,難道就沒考慮過被土耳其人、摩爾達維亞人、韃靼人以及西烏克蘭哥薩克圍毆的風險嗎?

    「俄羅斯人現在是什麼情況?他們在旁邊看戲看了快一年了吧?有沒有下場的打算?」作為駐伊斯坦布爾大使,馬拉提負責收集、整理包括奧斯曼土耳其、烏克蘭、俄羅斯及高加索地區的一切情報和訊息,然後再上報給加的斯的高文剛處理。因此,高文剛立刻向他詢問起了有關俄羅斯帝國動向的消息,怕在最近幾個月的時間內有沒有什麼消息還沒來得及傳遞到他那邊,進而引起他的誤判。

    「暫時還沒有。」馬拉提搖了搖頭,說道:「不過可以確信的是,俄羅斯人對趁火打劫非常有興趣,他們已經在東烏克蘭增兵了,數量高達四萬人之多,再加上之前的駐軍,這一線的俄羅斯總兵力已經超過了十萬。如果再考慮到他們可以在人煙相對稠密的東烏克蘭徵調數萬由薩莫伊洛維奇統率的哥薩克的話,這人數就更恐怖了。毫無疑問,這是一股能夠改變戰局的力量,也不知道俄羅斯人到底是怎麼搞的,就一直盯著烏克蘭大草原不放,非要將這裡吃下肚才肯罷休。」

    「我們國家有句老話,叫柿子撿軟的捏。誰讓奧斯曼人在之前的戰爭中表現太差勁,一敗塗地呢?你破綻露出來了,就怨不得別人過來找你麻煩。」高文剛苦笑著說道:「奧斯曼帝國主力被牽制在塞爾維亞、匈牙利一線,要不是我們幫助,他們甚至都無法從希臘、阿爾巴尼亞等地抽身,再加上波蘭人又對當年波多利亞行省被割讓耿耿於懷,因此俄羅斯人對西烏克蘭感情去也就在所難免了。這樣看來,我們的麻煩又很大了!這土耳其人,咋就這麼不讓人省心呢?搞來搞去,我們都快成他們的保姆了,最近一年來我頭上添的那些白髮,都特麼的是他們鬧的啊!」

    「這樣吧,俄羅斯那邊的情報要加緊打探,該花的錢不要省。就去亞速港打探,俄羅斯的那些腐*敗官員們為了錢什麼消息都可以透露,更何況我們還不是與他們有很強的利害衝突的國家,重金砸下去,應該可以收集到一些有價值的信息。呃,儘量不要找那些貴族官員們,他們中有些還是有理想的,對沙皇也還算忠誠,找他們只會自討沒趣。總之,俄羅斯人下一步的動向很關鍵,如果他們這十多萬軍隊壓過來的話,就靠西烏克蘭和克里米亞汗國來抵擋,不是不行,但十分危險就是了。」高文剛站起了身,給自己點了個煙斗平復下心情,然後才說道:「不過有利的一點是目前俄羅斯的政局有些混亂,他們未必就真的願意出兵了。或者即便真的出兵了,也未必會願意打一場傾國之戰,這對於那些還在策劃著腥風血雨的宮廷陰謀的掌權者們來說,是屬於節外生枝的行為,所以這裡便是機會了。」

    「我過陣子還要去一下克里米亞汗國,這個國家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第聶伯河、頓河、多瑙河貿易,這個國家可以說是最重要的支點,一旦沒了,多年投入的心血可就完全白費了。商業網絡要重新建立起來,不知道又要花費多大的力氣,俄羅斯人可不是什麼好的商業合作夥伴。」高文剛繼續說道:「這次奧斯曼帝國大敗,克里米亞汗國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我在和法希爾穆斯塔法大維齊的談話中得知,他們已經給了這個國家更多的鬆綁,同時允許我們在那裡更大的自由度,因此我們打算與這個國家進行更深入的合作。」

    其實,多年以來東岸人早就與這個奧斯曼帝國治下自由度最高的僕從國有了深入的合作了。尤其在經濟方面,東岸人與韃靼人合資建設了新式曬鹽場、肉製品廠、奶產品加工廠、皮革加工廠等,模式基本就是東岸人出技術和機器設備,韃靼人出勞動力(掠來的奴隸)和地皮,雙方一起合作賺錢。

    我們當然也不能忘了東岸人拉來的諸多來自意大利半島的投資,這些在給予了汗國方面大量財政稅收的基礎上,也變相提高了其生產力水平。至少,在出口農產品到意大利形成產業之後,這個國家的農業生產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開墾的荒地面積也與日俱增。而當糧食開始變得富餘之後,國家的人口自然也會開始增長,這無疑是有助於克里米亞這個國家各階層的融合的一百多萬的總人口之中,有著大量搶來的奴隸或奴隸後裔,如果不好好融合的話,未來肯定會制約國家進步的。

    此外諸如涉及到「三河貿易」的事情,就不必多說了,它的重要性無論怎麼拔高也不為過,因此高文剛覺得值此關鍵時刻,他有必要再去一趟貝克奇薩萊,與格萊大汗好好談談。
regn13 發表於 2018-4-2 21:14
第一百七十章 影響力(七)

    1685年3月30日,經過將近三個月時間長途跋涉(黑海封凍,不能行船),華夏東岸共和國駐歐全權特使高文剛終於抵達了克里米亞汗國的首都貝克奇薩萊。

    說真的,他已不記得這是他第幾次來到這個國家了。但不管怎樣,克里米亞汗國如今已經是東岸人撬動黑海局勢的支點,萬萬輕忽不得,因此來多少次都值得,都有必要。

    哈吉格萊大汗最近身體不太好(這也是他沒有率軍親征波多利亞的原因),病懨懨的,不過還是在東岸人設計的豪華宮殿內接待了高文剛一行人。

    格萊大汗馬上出身,一輩子打過不知道多少仗,再加上克里米亞這個國家的體制特性,因此他對軍隊建設非常在意,也很上心,從來都是竭盡全力供養的:克里米亞汗國經過多次組建、裁撤、再組建、再裁撤的怪圈,最近十年來已經基本穩定在三萬人常備軍的規模上。

    毫無疑問,對於一個人口不過一百多萬的落後小國而言,三萬人的常備軍規模已經非常巨大了,更何況這個國家還是個半封建半遊牧的體制,生產力水平天然就不是很高,故能保有三萬人的常備軍總額,已經相當牛逼了,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可以稱得上是「窮兵黷武」。

    這三萬人裡面,兩萬人是騎兵,傳統意義上的克里米亞韃靼騎兵,彪悍、輕捷、精狡,多由窮苦農牧民或大汗赦免的奴隸組成,由國家提供薪水、給養和訓練裝備,東岸軍事顧問參與並幫助組建了其後勤系統、訓練系統、情報系統和指揮系統。雖然不可能樣樣教給他們其實東岸人在軍事上也只是技術和制度領先,其他很多方面也就一般般,和舊大陸同行們還是有互相學習的地方但已經讓這支軍隊戰力倍增了。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克里米亞汗國除了大汗或貴族們親領的部屬外,是沒有什麼常備軍的。他們遵循的還是草原舊制,即一旦有事,臣服於大汗的各部族首領帶兵勤王或出征。他們帶的兵,其實就是部落民罷了,只不過是家裡有幾個奴隸和一些財產,生活還算過得去的部落民。出征的時候,部落民需自備馬匹、乾糧、武器和其他軍資,在指定時間到指定地點集合,然後由部落長老或酋長率領到大汗金帳所在處應命。

    可以看得出來,即便克里米亞汗國的部落民們較為富裕意味著從繁重的生活勞作中解脫了出來,有更多的時間可以打熬身體,錘煉戰技但畢竟不是職業士兵,不可能全天候、高標準地進行軍事訓練。就算有一些人比較自律,堅持訓練,但也僅僅只是小範圍罷了,大範圍的協同作戰還是有所欠缺的,而這往往也是草原遊牧民們的通病,組織度低!屬於先天的病根子,要彌補的話比較困難,除非出一個雄主用鐵血般的紀律教會他們這一點,但雄主往往是很少的。

    而這其實也是草原遊牧民們在渡過了極盛期之後,開始轉衰的重要原因,無他,不合時宜的古代軍事體制拖了後腿!想想看吧,當歐洲各國工商業日漸繁榮,社會生產力水平逐漸提高,開始供養得起規模越來越大的常備軍隊。這些軍隊數量龐大,裝備精良,訓練頻繁,戰鬥力自然比每天為生活奔波的非職業軍人要強多了。

    可以這樣說,當初土耳其人如果不迅速轉變體制,從遊牧國家過渡到封建國家的話,他們也就如同歐洲歷史上鬧過的「黃禍」一樣,最終湮滅於歷史長河之中。索性土耳其人比較清醒,及時進行了痛苦的改革,與當地的封建領主們結合,最終建立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與他們對比鮮明的是,盛極一時的金帳汗國、帖木兒汗國都分崩離析了,落後的生產關係無法駕馭先進的生產力,國祚何其之短耶!

    如今東岸人幫助格萊大汗建立的這支常備軍,可以說是邁開了汗**事體制改革的第一步,至關重要。走出了這一步,克里米亞汗國也就有了常年維持著一定戰鬥力的「快速響應部隊」,在應對周邊局勢時也將更加從容。

    而且,從軍事指揮體繫上來講,這支三萬人的軍隊只對格萊大汗的家族負責,等於是大汗手裡的一把利器,同時也是整個國家的穩定器。今後大汗本人若想做什麼改革的話,那麼依靠這支常備軍為後盾,加上大義名分的幫助,基本上阻力會小很多。真要說起來,這支常備軍有點奧斯曼帝國蘇丹本人直轄的加尼沙裡軍團的意思,為蘇丹本人的意志服務,震懾各種不聽話的諸侯,同時退役的軍人可以進入政界發展,進一步鞏固蘇丹本人的權力。

    除此之外,這支軍隊其實也是給了底層人民格萊大汗經常找理由赦免一些奴隸,給予他們汗國自由民的待遇一個非常不錯的上升渠道,因此受到了汗國境內絕大多數人的歡迎。這種擴大統治基礎,傳播聲望的事情,是任何一個統治者都爭相去做的事情!

    此間的奧妙,格萊大汗不是傻子,當然也是知曉的,因此常備軍就在他本人的強力推動下,一步步建成了。而東岸人作為其中重要的參與者,自然也獲得了大汗本人極大的善意,於是兩國之間的關係看來是愈發密切了,連帶著東岸人引來的意大利資本都受到了格萊大汗父子的看重,因為他們能夠提供養軍的至關重要的稅收。畢竟三萬新軍的維持費用,即便以克里米亞汗國的低水平,一年下來總還是需要耗費價值相當於250萬東岸銀元的錢糧物資的。即便克里米亞韃靼人善於搶劫,近來的經濟交流又極大充實了國庫,再加上本身一百多萬人口的國民生產的財富,也只能勉強供給罷了,且時不時還需要奧斯曼帝國接濟一番(當然現在卻是斷了),因此這個國家現在是越來越重視外來資本的投入,對待諸路財神爺們也非常客氣,特別是這些財神爺本身和他們沒有任何衝突,相反還大量購買他們所產的牲畜和農產品的時候(每年貿易額已經穩定在三百萬元以上,且還有繼續增長的空間)。

    「俄羅斯人最近在東烏克蘭大肆徵稅,因此不少哥薩克逃到了我們這邊,帶來了很多信息。我說不好俄羅斯人徵稅的目的是什麼,但毫無疑問他們有可能會做出一些軍事行動,不是這裡就是那裡。反正,他們大概是認為機會已經來到了吧。」大汗的臉色有些蠟黃,應該是身體健康狀況不佳的緣故,不過他的精神卻還不錯,聲討起俄羅斯人來毫不留情,只聽他說道:「但只要他們敢來,我們勇猛的騎兵就會將他們的狗頭給砍下來掛在旗杆上,我們會做到這一點的。俄羅斯人都是懦夫,當年莫斯科被我們包圍的時候,他們害怕得瑟瑟發抖。」

    「俄羅斯人一旦派遣大軍進入西烏克蘭,請務必要小心對待,這些年來他們的陸軍實力增長很快,輕視對手是要付出代價的,陛下。」高文剛接過侍者遞過來的一杯奶茶,一邊捧在手心取暖,一邊勸誡道:「與俄羅斯人爭戰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在與他們展開全面戰爭之前,我們最先需要做的,無疑是搞好自己的內部生產,以便在可能曠日持久的戰爭中能夠堅持更長的時間。大汗,這一點非常重要,您的國家在持久力這一方面有所欠缺,務必要注意了。」

    「我已經將歷次獲得的人口中的工匠全部給予了良好的待遇了。我能幹的兒子薩達特在貝克奇薩萊城外建立了大量的工坊,專門製造甲具、馬刀、長矛、弓箭和火槍,唯一欠缺的就是鑄炮能力還很差,這點恐怕需要你們幫忙了。另外,卡法鐵礦的開採與冶煉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急需懂行的人解決,這一點我已經和當地奧斯曼駐軍的最高指揮官溝通過了……」格萊大汗一聽高文剛這麼說,立刻提到了這些年「攢」出來的家底。

    「大汗,這些技術細節的問題,請容後讓我的隨從和您的臣子好好商討。」高文剛不客氣地打斷了哈吉格萊的話頭,然後用一種凝重的語氣說道:「陛下,上次我們提到的在貴國全境劃區設縣,建立定居村莊、城鎮的事情,您考慮得怎麼樣了?您要知道,為了幫助貴國進行這種政體上的改革,我特地寫報告給本土申請,為貴國預留了一百名政務官員的留學名額。這不是一件小事,而是我動用了大量資源才爭取到的機會。陛下,為了貴國的未來,請您慎重考慮並盡快予以答覆。」

    其實,東岸人為了強化克里米亞汗國這個黑海貿易的支點,多年來一直試圖為這個國家進行全方位的改革。所幸最近幾任大汗都比較給力、開明,配合東岸人進行了許多卓有成效的改革,如軍事體制的改革(常備軍的建立)、經濟體制的改革(引入外資發展經濟)、社會體制的改革(在全國範圍內分區劃縣,建立定居城鎮)、政治體制的改革(加強中央集權,用對大汗負責的政務官員部分取代貴族、酋長的作用)等等,一步步將這個國家向現代文明國度推進。

    當然了,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克里米亞汗國改革了幾十年,雖然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但阻礙仍相當巨大,有的時候甚至就連大汗本人都有所疑慮。因此,東岸人必須時不時地與他們進行溝通,並且催促,才不至於讓這個國家的改革陷入停滯乃至倒退。

    東岸人相信,當克里米亞汗國慢慢蛻變成一個正常國家的時候,他們的生產力會有一個集中的釋放,這無疑是會大大增加其國力的。而也只有讓克里米亞汗國的人口、經濟和軍事實力不斷增強,才能夠在日益強大的俄羅斯面前保持一定的抵抗能力。否則的話,怕不是被那些貪婪的俄國人一夜之間就給推平了。

    格萊大汗這會聽高文剛催促派遣官員留學的事情,左思右想了好一會兒之後,最終才嘆著氣說道:「你放心吧,派遣人員留學的事情,問題不大。我現在還沒死呢,一些鼓噪反對的聲音也不過如此罷了,這些事情我會處理的。」

    高文剛聽格萊大汗這麼一說,心中頓時一定,這下滲透、影響這個國家的最後一個環節也完成了。只要這批留學完畢的官員返回克里米亞,到各區縣、城鎮任職後,東岸人在政治上有影響力,在軍事上熟人也很多,在經濟領域更是佔據主導地位,那麼克里米亞汗國從今往後大概就只能在東岸人的指揮棒下不自覺地起舞了。而這,無疑也正是多年來他們所一直追求的了其實他們更大的野望是如此這般炮製奧斯曼帝國,但這個難度可想而知,況且如今東岸對這個老大帝國的影響力還不足以實施如此高難度的操作,因此提前拿克里米亞汗國練練手也好,至少多了經驗了不是。

    與格萊大汗會談結束後,高文剛又應邀參觀了駐紮在首都近郊的常備軍的操演。在這次規模超過了五千人的大型會操中,那支剛剛從波多利亞戰場上經歷過戰爭洗禮的新式步兵表現搶眼,讓高文剛也刮目相看。

    他瞭解到,這支步兵下個月就會開拔前往北方的韃靼壕溝駐紮,以隨時馳援各處。而這個韃靼壕溝呢,其實最初也是東岸人幫助設計的防禦工事群,後來又屢次提供技術幫助他們擴建、加固,至今已形成了一條橫亙在半島與大陸之間的史詩級防線,沒有人可以在不付出大量死傷的情況下輕易攻取,是半島的最後一條保險繩。

    「希望在有這些軍隊和堅固防線的保護下,這個國家能夠更加不受打擾地進行改革吧。在如今這個大爭之世,落後國家不改革、不革新,那麼就是死路一條,終將被歷史所淘汰。這一點,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其實都是沒什麼兩樣的。」高文剛最後想道。
regn13 發表於 2018-4-2 21:14
第一百七十一章 變革與實力(一)

    1685年4月20日,鎮雄土府北部的一條山間小路上,來自華夏東岸共和國的隨軍特別觀察員陳明剛剛放下了胸前的望遠鏡。

    今天的天氣有些悶熱,不似這山裡一貫的涼快爽利,讓人直欲解開胸前的黃銅風紀扣。不過看著圍在自己身邊的一干大順軍將,還是要點體面的陳明理智地終結了這個念頭,繼續裹著厚實的呢絨大衣在小路上矗立著。

    前方大概數百米外,一個規模不小的城寨已被團團圍住,來自大順左營的數千精兵分佈各處,井然有序地進行著攻擊。而在更遠處的平原或山丘上,大順軍的旗幟出現在大部分交通節點或山勢險要處,只留著少數幾個方位沒佔領,這也是為了不完全斷絕敵人突圍的希望,削弱他們的抵抗意志。

    「撮爾小丑,也敢抗拒我大順天兵,真是活得不耐煩了。」左前方數米外,一位戴著紅抹額的軍將說道:「也罷,這次就讓他們知曉我軍的厲害,以震懾群小,省得以後這幫土司寨老們總有僥倖心理,以為我們不敢拿他們怎麼樣。」

    「也不知道他們腦子怎麼想的,難道以為這天下還和幾百年前一樣嗎?佔據十幾個山寨,聯兵數萬,就能逼得朝廷拿他們沒任何辦法?」另一位年輕些的將領高聲說道:「不,現在的天下已和以前大不一樣了。長沙的槍炮工廠一日可修理幾個指揮的裝備,用船溯流而上的話,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將物資運到川中。這些個土司頭人,腦袋裡裝的還是前明年代的東西,怪不得這麼愚蠢。」

    「其實也不是他們蠢,而是背後有人支持啊。」一位年紀稍微長一些的男人聽了後,拈著鬍鬚,陰測測地說道:「西營的那些喪家之犬,竟然投靠那無道的前明朱家餘孽,這也就罷了,可這幾十年來,他們哪一天不在想著從我們背後做小動作?特別是咱們左營入川之後,他們更是覺得搶了他們口中的食,發了瘋得要搞我們,這簡直不可理喻。」

    「嘿嘿,李定國、孫可望當初在貴陽與吳三桂老賊血戰兩年,打得那叫一個昏天黑地。吳老賊甚至因為久歷前線而虧空了身體,回來沒多久就每況愈下,讓咱們撿了個便宜。西營的人,大概也是這麼想的吧,多少老兵精銳和吳三桂拚死在了貴州,結果卻沒撈到太多好處,這可不就恨上咱們了麼?」有那心思惡毒的人也打著哈哈走了過來,說道。

    當然他的這種說法也不完全是無稽之談。蓋因南明方面一直認為,當初他們在貴州死拼吳三桂,貴陽之戰更是打得蕩氣迴腸,雖然功敗垂成,但也極大地殺傷了吳三桂的人馬,更是讓其本人因為連續在外征戰而使得身體狀況不佳,最後在東川和左營激戰的時候終於支持不住,倒了下去,進而使得戰線全面崩盤,順軍入住四川。

    不過站在順軍角度來看,他們入主四川,可不是白來的,而是一刀一槍血戰拼來的。在東川和吳三桂激戰,在川北和清軍決戰,在成都平原與吳軍最後一次交戰,以及四川境內各種獨立或叛亂勢力的清剿等等,哪一樣是輕輕鬆鬆就能完成的?說句氣人的話,就你西營那點本錢,連吳三桂的人馬都拼不過,就別提趙良棟等人統領的陝甘綠營了。

    陳明來到四川也有一段不短的時間了,對於西營、闖營之間的諸多前塵往事也多有瞭解,因此這會聽這幫大順軍將們聊起這事,他也不陌生,只不過沒有參與進去而已。而這些人高談闊論時居然也一直沒有避諱著陳明,看樣子是根本不在乎,這似乎也從側面印證了如今大順國內軍民心氣的高漲。

    想想也是,現在掌握著江西、湖南、四川以及半個湖北,地盤不能算小了,人口也很多,是如今中國大陸諸多諸侯中僅次於清廷的第二大勢力。而具體到左營方面,他們又在四川連續作戰並獲得勝利,打下了偌大一塊地盤,整個軍政集團呈現出很強烈的上升趨勢。這言談舉止間若不自信一些,也不可能啊!

    「炮隊開火了!」正遐想間呢,一位軍官突然指著前方的戰場,大聲說道。而他這一吼很快也吸引了其他人的注意力,大家都停止了交談,一同向前方望去。

    陳明從兜裡拿出筆記本和筆,一邊看一邊仔細記錄。即便是這種征討土司的戰鬥,也是很有參考價值的,可以讓本土陸軍部的那幫大老爺們能夠更好地評估順軍乃至他們的對手的戰鬥力。有些終日坐在辦公室裡的傢伙,思維還停留在三十年前,覺得順軍還是那支被清軍追趕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喪家之犬呢。可事實上是人家經營中部地區多年,根基深厚,並且進行經濟改革,重用新式人才,國力日漸上升,軍隊建設也穩步推進,戰鬥力自不可和以往同日而語。

    陳明受已經離任歸國的前南方開拓隊隊長馬文強委託,重點調查四川節度使劉忠貴所部的戰鬥力,這次順國在全境內掀起規模最大的一次清剿土司的行動,無疑就是一次極好的機會。陳明跟的這一路是左廂兵馬使張光翠轄下一部,重點經略歷來土司勢力根深蒂固的鎮雄府、烏蒙府以及鄰近的貴州部分地區。

    說實話,這種行為就有點打擦邊球的嫌疑了。烏蒙府、鎮雄府原本在左營入川之戰中被南明李定國率軍收服,後來在與吳軍的交戰中這些土司也一直出壯丁、出錢糧,出力頗大。結果李定國因為南明內部問題率軍回返後(據說現在身體欠佳,隨時可能病逝),這些土司頭人失去了約束,於是都很快活得當起了土霸王,直到大順朝廷將目光轉向了他們為止。

    此番大順朝廷趁著清國西北局勢緊張,開始大力發展內政,清剿內部土司勢力,打通商路的同時也解放人口,因此調集了川、湘二省數萬兵力。其中長沙方面派出中營、後營三萬餘人馬西進,四川方面隸屬於長沙的張能所部歸還了重慶府,然後舉兵東南方向,合力清剿土司割據政權。

    朝廷若此,劉忠貴自然也不能不有所表示,更何況他們本身也想釐清內部關係,因此派了收編的吳三桂降軍二萬餘人東進,清剿播州等地殘留的土司,同時配合朝廷在湘西一帶的行動。此外,劉忠貴幕府同樣派左廂兵馬使張光翠率一萬五千精兵南下,沿途各府也派了部分團結兵(即地方民兵性質的武裝)配合,總兵力超過了三萬人,重點清楚鎮雄府、烏撒府等地的土司勢力,同時也有窺伺西營治下土地的意圖在內。

    認真說來,劉忠貴此舉是有違反東岸人定下的大順、南明兩大軍政系統「不得互相侵攻」的原則的,畢竟那些土司頭人們若真細究起來,家裡可都有著李定國代表南明朝廷發下來的委任狀、冊封書、告身什麼的,不是沒什麼根腳的生番。劉忠貴派兵打他們,其實打的就是南明朝廷的臉面,雖然他們是以清理土司勢力為藉口來辦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東岸人再反對,可在這天高皇帝遠的四川,又能有幾分說服力呢?是,人家劉忠貴幕府是對東岸人有著不輕的依賴,可這種依賴在擴充地盤、穩固統治這種根本利益面前,怕是還有些不夠看吧?再者,人家其實也很給面子了,說不打南明就不打南明,只搞個擦邊球打打四川境內傾向於南明的地方土司而已,需要大驚小怪麼?

    這其實就是四川幕府給陳明解釋的大致意思,陳明也是苦笑,在勸說不果之後,他將這些呈報了回去,由南方開拓隊方面定奪,然後他又強烈要求南下隨軍,以就近觀察大順的這一路人馬到底要干些什麼。

    如今半年多的時間過去了,這支由老將張光翠率領的兵馬先是快速進入鬧得最凶的烏撒府,以秋風掃落葉之勢連破十餘寨,俘獲人口、牛羊、糧食無數。在奏得幕府同意後,於烏撒府北部設鹽津、大關二縣,安置俘獲的諸多人口,改土歸流。同時,成都方面也一口氣遷移了上萬名原吳三桂降軍及其家屬後裔來此定居,分田分地,進行軍事屯墾,以期盡快消化這些原屬於土司的土地,恢復幕府對其的直接控制。

    隨後,在分出部分人馬西進馬湖府繼續清剿土司之後,除留守的少數軍士之外,其餘主力皆被張光翠帶走,向東撲入了鎮雄府。第一戰就拿白水江司開刀,並在白水江畔大破其主力,斃傷俘八千餘人,一戰挫了敵軍氣勢,然後便順理成章地平定了這個鎮雄五土司中偏局西北方的一部。

    而在佔領了白水江司之後,張光翠的兵馬在這裡稍事休整了半個月,以等待補給。沒多久,在補充兵和後勤物資到位後,該部繼續南下,進入了歸化長官司,對其進行了勸降攻勢。勸降失敗後,他們也不意外,直接動手,旬月間就連連取勝,讓那些土司寨主們欲哭無淚之時也非常吃驚,這朝廷兵馬何時這麼能打了?想想前明萬曆年間播州楊家之亂、天啟年間奢安之亂等等,朝廷哪次不是調動西南數省兵馬,靡費無數,耗時多年,最後才堪堪平定?

    可這次清剿境內土司,前後不過數萬兵馬,其中一半還是團結兵,竟然如此乾脆利落,也是異數了。這大概既是由於萬曆、天啟年間西南土司剛被收拾過一輪,同時也和順軍戰鬥力比前明末期西南地方上那些衛所兵要強上很多有關。你還真別瞧不起這些使用了火槍火炮等新式戰法,紀律性也比較強的軍隊,如果後勤供給充足的話,打起來真的比這些土司強上不止一個數量級。

    不信?看看地球歷史上清朝末期,別看人家都快亡國了,但神奇的是國力在末期幾十年裡一直呈上升狀態,主要原因還是人家在試圖脫離農業社會的窠臼,增添了很多工業生產的元素,交通運輸條件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使得國家的生產力水平比起即便是全盛時期的古代封建王朝也要強上許多許多。因此,他們才能從容地平定國內各種叛亂,並最終大體上維持疆域到了王朝覆滅之日。

    如今順國雖然比不上滿清末年的社會生產力水平,但民間思想已經在緩慢的開化之中,國內商業日趨活躍,工業生產雖然主要是政府投資在做,以軍工生產為主,但民間各類投資近些年也有快速增長的勢頭,總體發展非常良好。而且更重要的是,幾十年來順國的統治者們在東岸人的建議下,持之以恆地在轄區內修建了很多高等級戰備公路或碼頭,一些能行船的河道也拓寬疏濬了些,交通條件有所改善,這些都是實打實的國力增加。

    四川雖然是新佔之地,但總也有數年時間了,一干新政也在穩步推行之中,生產力的進步也都是肉眼可見的。再加上劉忠貴幕府統轄的軍隊並未腐*敗、墮落,與清軍、吳軍廝殺多年的他們還維持著相當高的戰鬥力,並不是那些暮氣沉沉的處於下降期的軍隊可比的,因此打一些土司還不是手到擒來?

    所以你便看到了,張光翠的這些對西南地方勢力來說可稱得上是精銳的兵馬,究竟是如何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攻城略地了。土司們原以為對方戰鬥力只比他們強一些,但還可以靠地方、環境和氣候來與之周旋,一如幾百年來他們對付中央朝廷的老招數。但在這個社會激烈變革,生產力與日俱增的年代,這些老招數的威力是越來越差啦,以至於都不再能維繫他們對地方上的統治了。相信如果再這麼發展個幾十年下去,當整個社會的生產力水平進一步提高時,無論是西南土司還是西北遊牧民,應該都不再會成為一個問題,這是一個已經在西方被慢慢證明了的結論,相信在中國也不會太過例外。
regn13 發表於 2018-4-2 21:15
第一百七十二章 變革與實力(二)

    172 變革與實力(二)

    「轟隆隆」的炮聲一直響了好幾個小時才慢慢平息。當硝煙散盡之後,眾人可以看出,這座磚木混合結構的寨子外牆已經被擊破了很大一個豁口,外圍總計五個都的順軍兵馬已經做好了出擊前的一切準備,就等一聲令下便殺將過去了。這樣的戰鬥過程,在此之前他們已經經歷過很多次了,自是駕輕就熟。

    「轟破城牆者,乃十將孫傑是也!」一匹棗紅馬馱著個騎士飛奔而出,向周圍諸君大聲唱名,一下子將整個氣氛都調動了起來,有些不參與進攻的後隊軍士也在軍官的帶領下大聲歡呼起來,一時間順軍上下士氣大振。

    陳明見狀笑了笑,順軍炮隊的水平這些年當真是增長了不少了。猶記得當年初建時,不但火炮數量嚴重不足,這人才也是缺乏得很,以至於當時東岸人不得不抽調了一些海陸軍的炮手,前往湖南教授順軍打炮,算是幫助他們初步建立了一支現代化的炮兵。

    再後來,東岸人甚至半賣半送了一些舊式鑄炮器械(國內已經全面改用水壓機鍛造炮管)給大順的長沙槍炮廠,幫助他們進一步提高了生產能力。雖然還不能和清國瀋陽、錦州、北京、開封等幾個主要軍工生產基地相比,但也已經相當不錯了,甚至在技術上可能還略略領先一些,就是規模不及罷了。

    現代化的火器裝備,在這個正變得越來越危險的世界中,必然是每個國家軍隊首選的武器。誰若是不能很好地進行運用,那麼就必將被時代所淘汰。工業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提高,已經深刻地改變了許多社會的組織形態,廉價的步兵與低成本、大批量生產的火器結合在一起,已經產生了令野蠻人為之顫慄的力量,正發生在中國西南部的這場清剿土司的戰鬥,已經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

    若擱在以往,這種地方土司可是非常棘手的敵人。若是在王朝初建期還好說,那時候的百戰精銳也許能徹底消滅這種游離於中央王朝之外的割據勢力,但也是要耗費大量錢糧物資,死傷很多軍民的,因此很多時候是對他們採取招撫的策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然的話,你以為播州楊家那種割據勢力,朝廷難道不想翦除麼?實在是那裡有些偏遠,同時清剿的話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疲敝數省之力,曠日持久,死傷慘重,智者所不取也。

    但在中原王朝生產力取得較大進步的情況下,這些土司的下場就比較悲慘了,比如眼前這個剛剛被數量多達二十門各型火炮轟破城牆的某寨雖然是「寨」,可這並不意味著人家是居住在山裡,事實上土司、頭人還是在平原或山勢稍緩的地方築城居住的接下來被如狼似虎的左營軍士一擁而入,下場基本上已經定了。

    陳明與幾位手下爬上了一個小土包,這讓他們的視野更加開闊,同時也能更好地觀察前方的戰場。一些順軍官兵遠遠地散在周圍,仔細警戒著,生怕突然有什麼人從草叢中暴起,將這位東國官員的性命給害了,那樣節帥可饒不了他們。

    「怎麼樣?水平比起寧紹的那些新軍如何?」陳明畢竟不是專業的軍官,雖然眼光也不差,但這會還是很虛心地請教起了跟在他身後的幾位隸屬於憲兵司令部的情報官員。

    「肯定是有所不如的。」一位軍官聞言,暫時放下了手裡的筆,看著陳明,認真地回答道:「新軍的伙食標準很高,雖然在我國的預備役體系(含民兵、警備隊、殖民地軍隊等其他雜牌武裝)中是最差的一等,但依然比順國軍隊要強上很多,因為他們這些人甚至還不如對面清軍的伙食標準高。」

    其實,東岸人也是瞭解過清軍情報的。在左營入川之戰爆發後的數年間,東岸情報官員利用諸多便利,也參與審訊了一些清軍俘虜的工作,獲得了大量有價值的第一手情報,其中自然也有關於伙食方面的。比起地盤不過三省,卻拉起了幾十萬人武裝的大順政權,清廷掩有大半個中國,物產豐富,轄區人口眾多,再加上北方自1644年之後就基本沒什麼大戰了,經濟、人口和手工業生產都恢復較快,因此國力還是很強的,支持個大幾十萬軍隊一點不費力,至少比順國要輕鬆多了,因此其普通士兵伙食較好也不奇怪。

    而士兵的伙食好,自然也意味著身體素質較好及訓練頻次較高,戰鬥力自然也是要強上一些的。從這個角度而言,當初左營入川也真是走了狗屎運,若不是吳三桂的勢力崩潰得較快,而陝甘清軍又來不及大舉入援的話,怕是還有得一番苦戰。其實從當前雙方在川北的態勢就能看得出來,順軍兵力佔據了極大優勢,清軍由趙良棟統率的陝甘綠營卻仍能支撐著不被驅逐出去,就已經很說明問題了。今後如果清國西北邊陲不出什麼大的亂子的話,順國方面若想從四川出師北伐,怕是只能等自己的軍隊建設慢慢跟上來以後再說了至少目前看來,他們的國力增長速度比清國快不少,時間還是在他們這一邊的。

    「不過他們對於新戰術的掌握看起來還不錯,至少對火炮戰術的運用已經相當嫻熟了。我想對於這一點,我們必須予以警惕,我們是不是教給他們太多的東西了?說真的,就他們的表現來說,如果後勤物資、器械、食品、金錢供應又足量又好的話,他們的表現也是可以更出色。」另外一位軍官也回答道:「後面我們也許可以給開拓隊寫報告,重點指出一下這裡面的問題。也是上頭認為順國地盤較小,經濟實力也不是很強,暫時還沒可能崛起,但我們應該注意到這種苗頭,萬一他們快速擴張了呢?是不是會構成對我們的重大威脅,這一點不得不防。」

    「你們認為,未來萬一北方有變,順國會有所行動嗎?」陳明也背起了雙手,看著前方正蜂擁入城的順軍官兵,問道。

    「這個我們還真推演過,結論是順國有很大可能會有所行動。如果清國陷入重大危機或崩潰的話,他們也許會揮兵北上,而如果清國麻煩纏身但還撐得住的話,那麼順國有很大可能南下侵奪雲南、貴州、廣東、廣西諸省,以增強自己地盤的厚實度。我們畢竟不可能真的與順國敵對開戰,如果他們一意孤行南下的話,我們是很難阻止的。他們會認真評估風險與收益,一旦認為奪取幾省的收益大於失去我們援助的風險(這是必然的),那麼就肯定會動手。以南明朝廷如今那越來越不成的狀況,恐怕很難抵擋,李定國和孫可望現在這個狀況,是很難聯起手來的,而他們都不團結乃至反目成仇了,那南明朝廷真的大勢已去,無可挽回。」最先回答的那位軍官說道:「其實,這次張光翠帶著這些人馬南下,難道就沒有試探我們的戰略底線的意圖在內嗎?說出去誰信啊!」

    陳明聞言輕輕點頭。其實他也知道,這是順國方面看到北方壓力稍減,且長沙與北京方面暫時達成了和平協議,因此對南方有了些想法罷了。先不論這到底是李來亨授意還是劉忠貴自己耐不住寂寞,但這意圖卻是明擺在那裡了:一路上清理過來的土司武裝,有哪個不是南明朝廷任命的正兒八經的所謂「朝廷命官」?可如今順國給這張紙面子了嗎?很顯然沒有!這就是赤裸裸的搶地盤,沒什麼好說的。他們這次是翦除你南明的外部羽翼,下一步可能就是直搗黃龍,一戰定乾坤了!

    而一旦讓順國統一南方,如果他們堅持延續當前的政策,並不被那些傳統士紳所幹擾的話,那麼其國力快速增長無疑是可以預期的。這樣的大順,即便只有半個中國,那也是好幾千萬人口的大國,已經不再是東岸可以輕易撼動的了。到了那個時候,東岸人再想通過軍事劫掠的手段來大量獲取人口,已然不可能。或者即便獲取人口都變得非常困難了,因為無論是南朝還是北朝,都不可能允許這種會動搖他們統治基礎於合法性的事情發生。

    這就很難辦了!雖然如今本土對外來移民的需求已經不是那麼迫切,有些新近進入建國者議會的議員們也在討論,是否有無必要繼續進行這種人類史上前所未有過的史詩般的移民行動,但畢竟國家還沒有廢除這一政策,移民終究還是需要繼續的,因此眼前的情況就有點棘手了。

    「管他那麼多呢,情報先報回去再說吧。」想了半天,陳明終於說道:「其實真那樣的話,對於寧紹、登萊倒未必是壞事了,本土一定會鬆綁更多的政策。同時這也說明,想要靠我們國家這麼點體量,還遠隔重洋來干涉大陸局勢,終究是有些力不從心。上億人口的大陸,豈是那麼好相與的?我們干涉了四十年,已經是超常發揮了,以後怎麼樣,再說吧!」
regn13 發表於 2018-4-2 21:15
第一百七十三章 變革與實力(三)

    四月的甘肅已經是草長鶯飛的美好時節。在這個清廷新設立沒多少年的行省西陲要塞肅州衛城外,一支騎兵部隊剛剛出發。

    他們是去清剿一支流竄在附近的瓦剌人(衛拉特蒙古)騎兵的。這些馬匪們從吐魯番出發,人數不多,但非常精悍,劫掠了肅州以西的多處村落、馬場和草料場,並且還殺害了一支從南方青海地區返回的商隊,非常囂張。

    有鑑於此,負責附近地區防務的嘉峪關游擊將軍、漢軍旗將領劉金才立刻下令肅州方面出兵清剿。屯駐在宿州的馬隊一部緊急出動,前往周邊鄉村追蹤這支馬匪的蹤跡,並最終在嘉峪關和肅州衛城之間的地帶捕捉到了其中一部約百餘人,血戰之後將其消滅,如今這就是剛剛凱旋的人馬了。

    「快準備湯藥和吃食,弟兄們需要。」一名頭戴羊皮帽的清軍軍官將馬鞭甩到了在正前方迎候的一名小兵懷裡,吩咐道:「這些吐魯番亡國賤奴,前不敢反抗河中來的蠻子,後面也不敢對新主子瓦剌人齜牙,反倒是敢屢屢越境侵擾我部,當真是信教腦子都傻了麼?」

    這名軍官提到的「亡國賤奴」其實指的是大概百年前被葉爾羌汗國攻滅的吐魯番汗國的後裔,多年來一直頗受以南疆為基本盤的葉爾羌汗國上層的歧視,日子過得非常苦逼,以至於只能跑到清國境內來打秋風才能維持生活的樣子。

    而所謂的吐魯番汗國,其實就是以前的東察合台汗國,在明史中初名「別失八里」,蓋因其第二任大汗黑的兒火者將金帳設在別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薩爾縣境內)之故,後來明史中又將其稱呼為「亦力把裡」汗國,是因歪思汗在位期間將都城遷往亦力把裡(今新疆伊犁河谷的伊寧附近)。然後,還有更奇葩的,1481年羽奴思汗將汗國東半部分交給幼子(明史呼其為速檀阿黑麻,即艾哈邁德蘇丹),定都吐魯番,故又再一次被稱為吐魯番汗國。

    其實,所謂的別失八里、亦力把裡、吐魯番汗國,說的都是一個國家,那就是東察合台汗國,之所以出現如此之多的稱呼,說起來還是明朝與西域不接壤(中間隔著個僕從國哈密國忠順王部,即所謂的關西七衛是也),瞭解不清楚的緣故。畢竟你不能指望一個連青海都無法有效控制的國家對新疆一帶瞭如指掌,更何況明朝主要的軍事壓力來自北方蒙古草原,西域當然就不會花心思去瞭解了,撐死了做點生意罷了。

    東察合台汗國自建立後就一直東征西討。15世紀末、16世紀初,該國與明朝就在哈密一帶來回拉鋸,明朝時而丟失哈密國,時而收復(三立三廢)。等到滿速爾汗(曼蘇爾蘇丹)時期,明朝國力下降,東察合台汗國徹底吞併了哈密國,將國境線推到了嘉峪關以西,直接與明朝接壤,從此一直固定到東察合台汗國被崛起於鴨兒看城的葉爾羌汗國攻滅為止有意思的是,建立葉爾羌汗國的賽德汗(賽義德蘇丹)就是滿速爾汗之弟、阿黑麻之子,因為害怕被兄長謀害流亡去了中亞投靠表兄巴布爾,1514年又殺了回來,從南疆崛起,建立了葉爾羌汗國。

    賽德非常痛恨哥哥滿速爾對他的迫害。或許是這種仇恨也傳給了後代的緣故,在攻滅東察合台汗國(土地被葉爾羌和瓦剌蒙古人瓜分)之後,他們對其遺民一直看不過眼,不但稅負較重,打仗時也要出很多兵,日子過得那叫一個苦不堪言。

    數年前葉爾羌汗國的宗教領袖之一勾結五世雪山和尚(大家懂的…),想要顛覆葉爾羌汗國。於是雪山和尚就找到了信封藏傳佛教的瓦剌蒙古首領噶爾丹,裡應外合之下滅掉了這個立國一百六十餘年的國家。不過,這可並不意味著這些新主子會給東察合台汗國舊地上的居民們好臉色。相反,多年來拒絕了綠教多次拉攏,堅定信仰黃教的瓦剌蒙古人對這些摩爾人(大家懂的…)更是厭惡,完全將他們當成了炮灰來驅使,日子依然過得苦不堪言。

    最近兩年來,許是因為噶爾丹的要求,從哈密一帶襲擾邊境的吐魯番人越來越多,間或夾雜著一些精銳的瓦剌蒙古兵。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已經從屬於準噶爾汗國的兵馬火器數量頗為不少,運用起來也非常嫻熟,令駐守於西北邊陲的滿清軍隊猝不及防,吃了不少虧。及至後來,他們從河南調來數千名火槍手,同時從錦州、北京一帶調集大量火炮(亦在西安建立規模不小的鑄炮場),增援甘肅一帶,才堪堪維持住了均勢。

    不過在進入1685年之後,寇邊的準噶爾汗國騎兵規模越來越大,令清廷上下大為緊張。沒奈何之下,他們開始大量抽調駐防在陝西、山西、河南等相對內地的軍士赴邊駐守,增加甘肅一帶的兵力厚度,防止遭到敵人主力大軍的突然襲擊。

    當然作為清朝最高統治者康熙皇帝來說,他最關注的始終都是蒙古草原上的動靜,而不是西北邊陲甘肅。原因很簡單,滿洲人賴以統治漢地的最主要武器便是蒙古人了!滿洲皇帝素來是多部蒙古的大汗,在蒙古草原上的權威和影響力非常之重,因此對於任何一個可能崛起的蒙古部落他們都萬分警惕。畢竟他們本族的人口始終十分有限,需要借助蒙古世界的力量來整合、統治關內漢人,而蒙古草原有草原的規矩,其文化習俗與內地也多有迥異,一旦出現一個強有力的挑戰者,那麼事情就將變得十分之麻煩。

    歷史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持之以恆地征討準噶爾蒙古,終於將這個與滿清抗衡上百年的草原帝國給徹底征服、打垮,滿清皇帝在蒙古世界的威望達到了無與倫比的高度,成了蒙古諸部無可爭議的大汗。不然的話,你以為即便在1691年諸部蒙古王公在多倫諾爾會盟了,就不會再度反叛麼?他們哪有那麼好說話!一切還是看實力的。

    所以,這會北京朝廷一面往西北邊陲增兵,一面往草原派出了多支使者隊伍,前往諸部進行聯絡,說是威嚇也好,拉關係也罷,總之是盡一切努力穩定自己在蒙古草原上的威望,削減噶爾丹這頭餓狼的影響力,讓事情掌握在自己可控的範圍內。

    而這樣一來,北京朝廷對南方的關注度自然就不可能再維持以前那樣的強度了,對南方最主要的割據政權大順國的壓力也不可避免地會減輕不少,尤其是當甘肅周邊局勢驟然緊張起來以後就更是如此了。

    所以,當滿清皇帝派出使者前往湖北,與李來亨的特使達成停火協議哪怕是暫時的之後,一切也就注定了:這一紙協議決定了今後中國大陸、蒙古草原乃至中亞地區的戰略走勢,也許影響到的還有東岸人在大陸上的種種佈局。不過這都是以後的事了,自然有後來人來處理,沒人可以制定一個永遠不用修改的戰略,即便他洞察歷史走向也不行。

    「那些蒙古騎兵被剿滅了?」有一名相熟的小軍官迎了出來,問道。

    「什麼蒙古人?是回回而已。若是遇到了噶爾丹金帳下的精騎,俺還能有命回來麼?而且,這次事情恐怕還沒完,聽說準噶爾那邊還派了許多人進入青海,西寧城那邊怕是有些麻煩。朝廷在青海的控制力本就不甚穩固,至今只設立了那個幾個據點,周圍全是滿懷敵意的蒙古人、回回或藏人,還真是險象環生啊。」騎兵軍官結果一壺酒,一仰脖就喝下了大半,然後藉著酒勁說道。

    「這準噶爾的禍害還真是越來越大了,葉爾羌國被滅了,瓦剌蒙古被統一了,以後不會禍禍到咱們陝西老家去吧?」小軍官擔心地問了起來,滿是風霜的臉上全是憂色。他不是害怕,事實上他們這種陝北刀客一直以來出生入死的,對這些事情看得本就比較淡了,但還是擔心家鄉父老受到準噶爾汗國鐵騎的襲擾甚至屠戮。

    「應該不至於。朝廷在陝北一帶也有兵馬,而且火槍甚多,野戰或是不利,守城總不至於為敵所逞了。」騎兵軍官想了想後,說道:「再說了,咱們秦地,即便是孩童亦能持矛上陣,真要到了搏命廝殺的時候,鹿死誰手猶未可知呢。唯一該擔心的,就是和準噶爾對上了,這南方的局面怕是要翻過來了。」

    看得出來,騎兵軍官對自己家鄉的防務還是比較有信心的,同時也對南方的大順政權有些憂慮,擔心他們趁機北上搞事,讓他們腹背受敵。雖然他們對此不是很懼,但總是一件麻煩事,讓人難受不已。

    當然了,這位騎兵軍官隱隱也聽說過割據在登萊和寧紹的「海外來客」黃衣賊,對這些與朝廷打了這麼多年卻始終未曾被剿滅的外洋勢力的本事有些吃驚,更擔心在他們與準噶爾蒙古打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悍然出擊,攻入山東西部乃至河北的京畿重地,那樣所造成的破壞性可就實在是太大了!

    不過這些都是老爺們該考慮的事情,對他們這些當兵吃糧的人來說,做好眼前事足矣。即還是好好考慮一下如何在於準噶爾騎兵的交手中最大限度的保存己身和同袍,儘可能多地將老弟兄帶回陝西老家,只要那些蒙古人不殺到自己家來,那什麼黃教綠教、大汗蘇丹的,關他們屁事!

    「過兩天還會又一支從漢中趕來的客軍會抵達城內,肅州會更加兵強馬壯了。聽說朝廷已經下旨修建肅州、甘州、涼州、西寧一線的諸多堡寨,打算用築城戰術堵死這些蒙古人東進的路子。寨子的型制倒是有些意思,聽說是從南方那些闖營餘孽那裡學來的,叫什麼棱堡,出了名地易守難攻。不需屯駐幾個人,就能擋住一路,當真是叫那些準噶爾蒙古馬隊寸步難行。」騎兵軍官又接著說道。

    當然他也沒說,為了修建這些棱堡,清廷下令在隴南一帶砍伐大木,同時在陝甘各地覓址大修磚窯,為這些堡寨提供原料。而為了將這些材料都能更有效率地運輸上去,清廷還打算在陝甘一帶大舉征發民力,修建從鳳翔府、鞏昌府一帶通往西北邊陲涼州的木包鐵軌道毫無疑問,這又是一個從登萊那裡的東岸人處學到的新東西,一種比傳統的馬車運輸效率要高上不少的運輸體系,說起來,這也是清國人活學會用,善於變革,提升了自己的國力了。

    準噶爾面對這種局面,究竟會打成什麼模樣,委實也很難說呢。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