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即將吹響的戰爭號角
1937年的聖誕節,對於英國首相張伯倫來說,這一年的聖誕節的特別的冷。
在1936年失去中國後,1937年的大英帝國,在全世界收到的依舊只有壞消息。
西班牙的干涉戰爭,再度被打成了泥潭戰。靠著五月份和蘇德兩家的談判,大英帝國總算把背後支持共和派的兩家趕出了西班牙,做為交換的條件,英法意三家也一致同意不再幹涉西班牙內戰。
國民為了跳出西班牙泥潭而歡呼雀躍。
但張伯倫卻不是這麼看。
什麼時候,堂堂的日不落帝國,已衰弱到要靠這種手段來結束戰爭了呢。什麼時候,大英帝國的平民,對國家的「期望值」就已跌到這種程度了呢?
1929年在美國首先暴發的大蕭條,至今仍然在影響著英國,英國「去工業化」問題非常地嚴重。張伯倫擔任首相後,對內,其首要的任務就是讓大英帝國重新工業化。而對外,則是避免和正在崛起的德國發生戰爭。
張伯倫非常清楚,一旦大英帝國再遇上一次類似第一次世界大戰那般的戰爭,大英帝國必然從世界的巔峰跌落。這幾年來,大英帝國的國際形勢很不妙,除了一個不太靠譜的盟友法國外,蘇、德甚至是美國,都對大英帝國充滿了敵意。這一點,在兩年前的干涉戰爭中已清晰的表露出來了。
1935年六月的戰爭之前,當時美蘇德國三國聯手做空英國股市。而後藉著中國驟變的「東風」,三家是狠宰了大英帝國一刀。蘇德聯手向中國的布爾什維克提供飛機,甚至親自派出大量的飛行員參戰。美國人看似中立,戰前卻大量向拋售石油和化學品。
戰爭的結果,也正如三家所願,大英帝國永遠地失去了中國,最後僅僅只能保留了香港這塊後的自留地。就在今年六月,解放軍已進入了廣東省,陳濟棠宣佈接受和平整編,廣西方面李宗仁倒是不甘心就此下野。和解放軍開戰。卻在一個月後全軍覆沒,本人逃到香港宣佈「下野」。雲南一直被法國人視為「自留地」,但解放軍依舊毫不客氣地插手進入該地,雙方象徵性地打了幾仗後。滇系大軍大部分被殲滅。小部分逃到緬甸金三角一帶。
在這過程中。大英帝國聯合法國人多次對提出抗議,卻根本沒有被理會。比起雲南、廣東、廣西三省,真正讓大英帝國鬱悶的是。解放軍現在正在調動兵力從雲貴地區進入西(蟹)藏,準備解決西(蟹)藏問題。
一直被英國人視為屏蔽印度這顆大英帝國皇冠上明珠的防火牆,歷史上曾千方百計地想將從中國分離出去。面對的「收復國土」的行為,大英帝國除了毫無意義的抗議和恐嚇外,根本什麼實際有效的行動都無法採取。
在亞洲,唯一能抑制崛起中的中國的國家只有日本,但是1936年侵華戰爭的慘敗,對日本來說也是傷筋動骨的大損失。日本人為了發動了這場戰爭,幾乎將國庫中的家底全部用盡,然而收穫的卻是慘敗的結局。戰後的日本,在1937年時正在承受戰爭外債的後遺症和經濟危機的雙重折磨。在1937年一年裡日本已連換了四任內閣,但依舊什麼都無法改變。失去了中國市場的日本,現在國內的工業品根本找不到銷售市場。而其在美國的絲稠市場,現在卻受到了來自德國拜耳公司的「尼龍」的強有力挑戰。
早在1929年時,美國市場上就曾出現過一個賣尼龍絲襪,名叫莊繼華的中國人,當時其製造的尼龍絲襪產生的gdp,一度佔據了美國全國工業總產值的百分四十。不過隨著莊繼華在紐約大街上被美國的大托斯們的僱傭兵亂槍打成蜂窩,尼龍絲襪的製造工藝也就失傳了。但在1934年後,在漢娜的指示下,德國拜耳公司解開了尼龍的製造之謎,而後德國產的尼龍絲襪再次佔據美國市場,由此對日本的絲綢行業再度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
1937年新中國成立後,日本商品全部被從新中國趕了出去。現在的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是德國,其次是蘇聯和美國,英、法、日的工業品完全被趕出了中國。英國還有龐大的殖民地市場可供消化本國的工業品,而日本離開了中國,那就什麼都沒有了。張伯倫雖然很想扶持日本抑制中國,但現在大英帝國的經濟狀況,如果他下令將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市場對日本開放,張伯倫相信明天自己就會被國會議員趕下台,國內的那些工業資本家更會生吃了他。經濟危機期間的大英帝國,實在是「地主家也沒有餘糧」,想拉日本人一把都有心無力。
1937年,大英帝國國內經濟一團糟的時候,位於中歐的德國卻是經濟形勢一片大好,德國現在正在享受支持中國革命帶來的巨大「紅利」,張伯倫得到情報,現在整個德國的工業都在滿負荷地開工,許多工廠甚至實行了三班倒工作制,商業訂單一直排到了明年。
張伯倫很想大叫一聲:「這都是我們的訂單,我們的錢!」、
就剛過去的12月裡,德國新造的戰列艦,沙恩霍斯特號已宣佈下水服役,該艦一經下水,就成為世界公認的最強的戰列艦。
雖然德國人宣稱該艦隻有三萬五千噸出頭,但是明眼人一瞧立刻就看出該艦的標準噸位最少在四萬噸以上,三座三聯裝406毫米口徑的艦炮,剛一服役就引發全世界的轟動。
面對著德國海軍強勢崛起的壓力,皇家海軍已經向張伯倫提出要求。要求更改在建中的喬治五世級戰列的設計方案,恢復成原先十二門十四英吋主炮的設計。
原先海軍部門是計畫安裝三座三聯裝九門十六英吋主炮的設計。但是由於受經濟危機的影響,一戰後急劇衰弱的大英帝國去工業化嚴重,受制於財力和技術流失嚴重的皇家海軍而言,此時已無力同時開發兩款新主炮。
1935年,英國海軍為新的戰列艦選定了14英吋主炮,以求「喬治五世」級能夠盡快服役。為了新的戰艦趕在1937年初開始建造,丘吉爾等人只得取消了優先建造裝備15英吋以上口徑主炮戰列艦的計畫。十四英吋主炮現在已經造好,囊中羞澀的皇家海軍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放棄現成的十四英吋主炮而重造更強大的十六英吋主炮。
面對強勢崛起的德國的威脅,張伯倫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批准了海軍提出的將喬治五世級戰列艦的十門十四英吋主炮變成了十二門。為此每艘戰艦增加了五百萬美元的軍費預算。當該議案在國會上提出時,遭到了很大的阻力,所幸九門十六英吋主炮的沙恩霍斯號戰列的服役,刺激了英國國會的議員們。增加海軍軍費的議案方才得以通過。
(註:喬治五世級戰列艦原計畫的設計就是三座四聯裝十二門14英吋主炮。但歷史上因為預算或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不得不改成了十門。該型戰艦也被認為是二戰前全世界建造的火力的最弱的戰列艦)
由此帶來的後果,就是喬治五世級戰列艦的噸位由此大幅度上升,「三萬五千噸」的噸位限制由此名存實亡。其帶來的連鎖反應卻是。美國政府也趁機宣佈將提高他們設計中的北卡羅納級戰列艦的噸位上限。
一戰結束後,國力衰退的大英帝國心知自己無力和美國人來一場海軍軍備大賽,任何會刺激到美國的海軍軍備大賽都是他們極力避免的,但是當德國在希特勒的率領下強勢崛起後,張伯倫痛苦地看到,類似一戰的戰爭危機,就開始籠罩在歐洲的上空。
沙恩霍斯特戰列艦的服役,只是一件「小事」。更讓張伯倫頭痛的,就是在對去年的聖誕節前,德國向捷克的蘇台德地區提出了領土要求。
在靠近德捷邊境的捷克蘇台德區,有300多萬日耳曼人。一方面,希特勒利用這地區居民和德國人同一種族的關係,在那裡搞了納粹黨組織,並指揮他們不斷製造事端,要求「自治」。實際上是脫離捷克斯洛伐克,歸附德國;另一方面,希特勒叫嚷著不能容忍有人「欺侮」德國境外的日耳曼人,要替他們「伸張正義」。
現在的德國雖然還沒有對捷克發動軍事威脅,但看到去年他們吞併奧地利的行為,張伯倫可以想像得到,此次對捷克的態度,希特勒同樣是來真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捷克在英法保護下恢復了主權,同英法都訂有互助同盟條約,如果德國和捷克交戰,英法按照條約必然捲入戰爭,西歐的戰火將蔓延開來。
今天的大英帝國,由於在中國泥潭中傷了元氣,比歷史上更加的虛弱崦狼狽。去年的倫敦會談,英國政府通過會談讓五國同時撤離西班牙,就是為了極力避免因為西班牙而引發新一輪世界大戰的可能。
張伯倫得到情報,自從中國問題開始,蘇德之間現在正走得越來越近。一戰時的英法能戰勝德國,那是因為德國缺少強力的盟友,但現在他們極有可能得到了蘇聯的支持。
由於對中國革命的支持為德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現在的德國,即使是容克資本家也全力支持希特勒的外交政策。而德國對的「投資」甚至被認為是本世紀最成功的「投資」。今天的德國,政局的詭異之處就在於,明明這是一個容克資本家們控制的國家,卻和他們的敵人社會主義者勾勾搭搭關係極好。一想到紅色的布爾什維克和褐色的納粹聯起手來的可怕場面,張伯倫就是睡覺也不得安寧。
就在剛才,張伯倫收到了來自法國總理達拉第的電報,法國總理同樣也對發生在捷克的蘇台德危機感到膽顫心驚。達拉第打電報給張伯倫,催他去見希特勒,要他「儘可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張伯倫的屈服,主要在於他看到了蘇德聯手的可怕前景。在去年十月,蘇台德地區暴發了民族(蟹)衝突後,蘇聯對捷克的態度十分地。因為就在同一時間,波羅的海三國,同樣也爆發了類似的民族衝突,波羅的海三國的俄羅斯人,在蘇聯特工的鼓動下。也開始起來鬧事。要求爭取民族獨(蟹)立自治的權力。
蘇德雙方在類似問題上共進退,同時出手的做法,英法兩國不能感到恐懼。
像一戰那般,和法國人聯手。再打一次類似一戰。死上幾百萬人的戰爭?無論是今天英國還是法國。都沒有這份勇氣了。
1938年一月,新年剛過不久,張伯倫匆匆趕路。生平第一次坐了數小時的飛機,
先是飛到法國,和法國總理達拉第密談了許久。怕戰火燒身的張伯倫和一戰慘烈傷亡嚇破了膽的法國人,在這一點上達成了共識:兩國絕不會幫助捷克作戰。
一月十日,張伯倫在巴黎短暫地停留兩天後,又乘飛機飛往德國,在基爾市會見德國元首「希特勒」,開始就捷克問題進行討論談判。
今天的德國,能調動的軍隊和坦克的數量,遠遠勝得過歷史上同期,說話的底氣也更足。(註:歷史上捷克危機時,德國方面無論是能調動的軍隊的數量還是坦克的數量甚至是性能,都遠不如捷克。而捷克之所以會被德國不戰而吞併,除了英法的出賣外,本國國內因為和德國相近的「親緣」關係,抵抗意志不足也是重要原因。)
在張伯倫面前,林漢的「女兒」扮演的希特勒,象歷史上一般,開始大談他對德國人民、對國際和平、對德英親善的「功勞」。最後,他皺著眉頭殺氣騰騰地威脅道:
「無論用什麼辦法,這次都要解決捷克境內300萬日耳曼人的問題,就是為此打一場世界大戰,也在所不惜。」
深怕戰火燒身的張伯倫連忙反駁:「如果元首決定動武,那我們還有什麼談判的必要?」
希特勒猛然提問:「英國是否同意割讓蘇台德區?」
象歷史上一般,英國人妥協退讓了,同意把蘇台德割讓給德國了。
德國人主動要求降低海軍配額,在張伯倫看來這是天大的好消息。一月十五日張伯倫回到倫敦,當晚召開內閣會議,鼓吹只有把蘇台德區割讓給德國,才能阻止希特勒進犯整個捷克引發世界大戰。
而後不久,法國達拉第總理也愁眉苦臉地趕到倫敦。經過一番秘密的策劃,英、法炮製了一項出賣捷克的計畫:「凡是蘇台德區日耳曼居民佔50%以上的全部領土,都直接轉讓給德意志帝國」。
到了1938年3月,德國兵不血刃的佔領了蘇台德地區。
作為安撫英國付出的代價,希特勒主動向英國提出降低德國海軍噸位的配額的比例,由1935年簽訂的40%,降低5個百分點變成35%。同時德國承諾,未來的二十年裡,德國最多只裝備四艘超過三萬噸級的戰列艦。
實際上這是個空頭支票,以德國目前的造船能力,就算是船廠不分晝夜地連續開工,到1940年前,德國也不可能完成和英國海軍商定的35%的配額,35%和40%根本就沒有區別。
事後,張伯倫揮舞著和德國重新簽訂的海軍協議,興奮無比地國民說,他帶來了「一代人的和平」。
但是,英國人的美夢,也只做到了1938年年底,到了1939年一月,德國悍然出兵,侵佔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而在這個過程中,歐洲的擦腳布波蘭,這時也愚蠢地配合德國人的行動,派出大軍侵佔了捷克斯洛伐克數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即切申西里西亞地區。(此為史實)
對於波蘭人愚蠢而短視的行為,漢娜早有預計。遠在中國的李潤石主席和李華梅談起這事時,也是一個勁地搖著頭,他用「假途伐虢,唇亡齒寒虞國滅」來憑價波蘭的這種做法。
對於波蘭這個國家,這個位面的中國沒有一個人對他們有好感。日本人侵佔東北時,波蘭是最早跳出來支持日本人和承認所謂「滿州國」。1935年的英日干涉戰爭時,波蘭人同樣也跳出來高呼對宣戰,堪稱是歐洲最作死的國家,沒有之一。
而到了1939年2月,蘇聯也派出大軍強入波羅的海三國,強迫這三國加入蘇聯,其吃相也絕對不比德國和波蘭好看到了哪裡去。
而當蘇德國兩國各自吞併身邊的小國時,英法兩國這時才如夢初醒,但是大錯鑄成,一切已經來不及了。
戰爭的號角,已將吹響。(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