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三國] 獵擊三國 作者:寇十五郎 (連載中)

 
mk2258 2014-9-5 21:48:52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355 125075
qweqqweq0204 發表於 2016-10-27 22:30
獵擊三國 第二百一十一章征伐高句麗



    (十五要對諸位書友說聲抱歉,尤其是對大盟,雙紅厚賞依舊,而十五卻先掉了鏈子,真是慚愧且不安……這是年前最後一章,過年事繁,很難保證穩定更新,只能停更幾天,具體復更日期,明日單章貼出,望大家諒解。)

    六月十三,馬悍趕回襄平,在太守府接見了玄菟太守的求援信使,詳細詢問高句麗入寇,以及玄菟郡的防御反擊等情況。得知在本月初三,高句麗小王拔奇,率二千兵馬,兵臨遼水(今渾河)之畔,寇抄西蓋馬(今遼寧撫順)甚急。西蓋馬長守城負傷,向本郡求救,太守公孫顯已派出援兵。但昨日又有加急消息傳來,援兵中伏,敗退回城。經此一敗,玄菟兵力大損,守城有余,出擊不足,請遼東速速發兵助之。

    馬悍讓信使下去休息,並未急于發兵,而是召來武猛校尉樂進,讓他做好出兵前各項準備工作。再召來典軍司馬夏侯蘭,令其出任別部司馬,統領三千烏丸鮮卑聯軍——剛簽訂盟約,盟主老大的勢力範圍就遭到了高句麗奴入寇,各位小弟自然要大力協助,各發精兵于帳下听令。

    最後,馬悍召來“鷹眼”主事,以不容置疑的語氣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而比糧草更先行的是情報。我要在三天之內,看到有關玄菟與高句麗的詳細情報放在我的案牘之上。”

    鷹眼沒有讓馬悍失望,在馬悍趕回襄平之前,已緊急收集有關高句麗的大量資料,但沒料到主公還要玄菟郡的資料,結果又是一番忙亂。終于在時限最後一天,將整整一車竹簡,拉到太守府前。

    漢末時紙張並未大量普及,雖經蔡倫改進,紙質仍顯粗糙,也沒有出現冊頁書,公文往來,十分不便。馬悍早已注意到這個問題,並下令匠人著手改進紙張,並訂裝成線裝冊頁書。在公文中使用。一些有眼光的商人,已注意到這種新型冊書的方便,紛紛仿制。不過,在雕版印刷出現以前,書籍的普及,還欠火侯,除了官方文牘,暫未涉及書籍這一塊。

    由于時間倉促,鷹眼組織收集的資料多是州府舊文檔。來不及在冊書上謄寫,只好委屈他們的主公看竹簡了。

    馬悍花了一整天,總算將高句麗的淵源及其與大漢邊郡玄菟郡的百年糾葛,大致了解得七七八八。

    高句麗為夫余別種。距遼東之東千里,南與朝鮮☠橢鶠@ 胛志冢 庇敕蠐嘟尤饋7皆捕Ю鎩;г既潁  絲詡悠鵠床還 嗤頡9形遄澹轟概 烤 克撐 抗嗯 抗鷳Σ浚 捌諞鑿概 課 酢︰蠊鷳Σ酷繞穡 《 br />
    高句麗早年頗受夫余欺凌,便一直依附于大漢,稱臣納貢,很是勤快。其後漸漸強盛,與夫余抗衡,經過反復拉鋸,花了幾十年時間,終于將夫余這個世仇打趴。此時放眼四顧,夫余三韓邑婁朝鮮☠橢鶠@志謁嗌鰲  薏煌 呔淅鱸儻薜惺鄭 孕判吶蛘橢 攏 來烙 br />
    高句麗與漢王朝關系崩壞始于新朝。王莽初,曾發高句麗兵以伐胡,高句麗人不欲行,強迫遣之,于是皆亡出塞為寇盜。遼西大尹田譚追擊之,為所殺。州郡縣歸咎于句麗侯。

    王莽大怒,詔遼東太守擊之。嚴尤奏言︰“貊人犯法,罪不起于,且宜安慰,今猥被之大罪,恐其遂反。”

    王莽不納,嚴令嚴尤必殺之,于是嚴尤誘殺高句麗侯。果不其然,自此高句麗脫離中原王朝,稱王獨立,並開始報復,吞並玄菟郡轄縣。

    東漢初年,遼東太守曾發兵討伐高句麗。自稱大武神王的高句麗王無恤堅壁清野,退入國內城,遼東軍小勝而歸。

    至東漢中後期,高句麗出了一個侵略性極強的君主“宮”,曾數寇遼東玄菟,均被擊退。

    元初五年(118年),宮與☠嬴t倏芐攻華麗城。太守蔡諷輕將吏士追討之,軍敗沒。

    建光元年(121年)春,幽州刺史馮煥玄菟太守姚光遼東太守蔡諷(原玄菟太守)等,聯合夫余國兵,將兵出塞擊之,捕斬☠嬴q獲兵馬財物以千計。

    宮不甘心失敗,乃遣其嗣子遂成率二千余人詐降。姚光等信之,防範松懈。結果遂成據險厄要以遮大軍,暗潛遣三千人攻玄菟遼東,焚城郭,殺傷二千余人。

    馮煥震怒之下,一邊向朝廷上書,一邊發廣陽漁陽右北平涿郡兵馬三千余騎同救之。但千里馳援,遠水難救近火,至遼東時,貊人已去……

    兩個大漢太守,竟然玩不過一個蠻王,著實令人無語。

    此役之後,宮更為驕矜,屢犯遼東。

    而這位遼東太守蔡諷,于當年夏四月,在☠鴃@胂時霸倏芰啥 輕騎追擊,壯烈戰歿。

    馬悍看到此處,不禁感慨,雖然這位半個世紀前的前任實在稱不上一個合格的將領,但所表現出的大漢不畏戰的勇氣,卻不得不讓人欽佩。

    高句麗王宮死後,其子伯固繼位,也就是現任的高句麗王。這位新王在老王的言傳身教下,侵略性更強。在順桓二帝年間,數犯遼東,寇新安居鄉,又攻西安平,于道上殺帶方令,掠得樂浪太守妻子。

    這家伙,其性比乃父更凶猛,竟然將與其國接壤的大漢三大邊郡︰遼東玄菟樂浪,全挨個攻打了個遍,連太守家眷都敢下手。

    《三國志?高句麗傳》對高句麗人有“其人性凶急,喜寇抄”的評語,其言果然不虛。

    靈帝建寧二年,玄菟太守耿臨征討高句麗,斬首虜數百級。此時伯固已上了年紀,雄心不再,遂請降。隸屬玄菟。

    公孫度接替耿臨任玄菟太守時,伯固敏銳感覺到這位新太守是個狠人,于是愈加表現得更為順服。甚至還曾遣高句麗大加(王族宗親)優居主簿然人等協助公孫度進擊盤踞于遼東與高句麗邊境的富山賊,破之。

    等到公孫度割據遼東後,遼西遼東屬國玄菟樂浪皆為其屬,那咄咄逼人之勢,更令伯固不敢妄動。那麼,為何現在卻突然進犯玄菟呢?是因為馬悍剛搞掉公孫度,遼東人心未穩,有機可趁。還是有別的什麼原因?

    馬悍跟拔奇打過交道,確信那是一個極富侵略性的家伙,與其祖父,可謂一脈相承。這樣一個驕橫粗暴富于攻擊性的家伙,如果有足夠的利益驅使,他還真會干出老虎嘴邊拔毛的膽大妄為之事。問題是,究竟是什麼樣的利益,將這只昏了頭的惡犬引誘進大漢的邊境呢?

    很明顯,情報還是滯後與不足啊。不過。這也怪不得鷹眼,畢竟他們的工作重心從未放在一個邊鄙小國上。事發突然之下,能夠做到這樣,已經算很不錯了。

    鷹眼在最後附上的一份密件。引起馬悍的關注,那是關于拔奇在兩個月前,慶賀公孫度稱侯時,在襄平的活動行蹤。其中拜訪最頻繁的。就是陽儀。

    “陽子修麼……”馬悍屈指輕叩案牘,想起還在扶黎營時,接到的有關陽府夜有銅面人出沒的密報。

    陽儀拔奇銅面人。這三者有何聯系?可惜烏追抓獲的,只是銅面人的隨從,正主逃遁,否則必有所獲。

    密件還提到,拔奇在返回高句麗時,途經玄菟,在拜會太守公孫顯之後,又去拜訪了一個陽氏宗族的重要人物,原玄菟郡丞陽涉。這個陽涉在任職其間,一直與太守公孫顯不睦,關系一度極為緊張。

    公孫顯又是什麼人呢?原玄菟太守公孫從子。嗯,就是對公孫度有再造之恩的那個公孫。可以說,沒有公孫,就沒有後來的公孫度。有這樣一層鐵打的關系,玄菟郡一直掌控在公孫家族的手里。這與另一大世家陽氏的擴張,自然難免沖突……

    寬廣的大堂里,只有馬悍端坐堂上,竹簡翻動時發出的喀啦啦聲響,二十四根牛脂巨燭,照亮了他一雙閃閃發光的眼眸……

    次日天明,依然在這大堂之上,馬悍依然端坐上首,而階墀之下,兩排長案一溜排到大門口,兩側跪坐著十余遼東集團文武將官,靜聆太守宣布重大決定。

    “吾意已決,即日舉兵五千,以武猛校尉樂進將二千白狼步騎別部司馬夏侯蘭將三千胡騎,隨我馳援西蓋平,征討高句麗!”

    此言一出,有人振奮,有人失驚。振奮者自然是又有戰功可立的將領們,而失驚者,卻是——

    陽儀跪姿不動,上身挺直,雙袖合攏,向馬悍深深一鞠︰“主公不可,眼下郡內方定,胡奴稍安,四方初平,正是穩固遼東之局難得良機,何須為討一邊鄙屬國,勞師遠征。”

    馬悍眼楮微眯,如睡虎盯食︰“子修認為不應當發兵?”

    陽儀從容回答︰“自古上兵伐謀。儀有一族叔,曾任玄菟郡丞,前日來信言道,可不費一兵一卒,令高句麗奴退兵。”陽儀說完之後,就在等著馬悍向他請教那族叔是誰,有何退兵良策。

    萬萬料不到,馬悍根本沒按他的節奏來,反問他一個問題︰“退兵?哦,那退兵之後呢?就這麼算了?”

    陽儀的大腦空了一下,好容易轉過彎來,勉強跟上馬悍的節奏,忙道︰“自然是遣使申斥,令高句麗王謝罪……”

    “謝罪?如果謝罪有用,那還要軍隊做什麼?”馬悍倏地虎目一張,精芒暴現,叩案咄聲,“我沒工夫跟高句麗奴玩貓捉老鼠的游戲,要麼不打,要打,就打到老巢去——我將親提大軍,踏平國內城!”
qweqqweq0204 發表於 2016-10-27 22:32
獵擊三國 第二百一十二章大進攻序曲



    六月十七,夏侯蘭率二千胡騎為前軍,先期抵達玄菟,為大軍前驅,做好哨探警戒工作。馬悍率二百狼騎與千余胡騎為中軍,亦于次日抵達高句麗城(此高句麗非彼高句麗,而是玄菟的郡治所在)。而樂進率二千白狼步騎及上千役夫為後軍,押運輜重走在最後。

    襄平距高句麗城不過二百里,輕騎快進的話,三日可至。大軍方至,前方便已傳來消息,高句麗軍已從西蓋馬撤圍,退出國境。前軍夏侯蘭所部遵照馬悍指示,屯軍于高句麗城與西蓋馬之間,等候大軍聚集,討伐高句麗。

    玄菟郡所在地,原是衛氏朝鮮屬國沃沮的故地。漢武帝元封二年,西漢征衛滿,並于次年滅其國,置四郡,是為漢四郡,皆屬幽州。漢四郡除玄菟郡外,還包括樂浪郡臨屯郡和真番郡,而以玄菟郡的面積最大,郡治初治于玄菟城。

    玄菟郡有戶口四萬五千戶,人口二十余萬。除了管治本郡以外,扶余國東沃沮及高句麗亦從屬于玄菟郡。

    公元前82年(漢昭帝始元五年),西漢調整玄菟郡之疆界,廢真番郡臨屯郡,將兩郡轄縣編入玄菟郡及樂浪郡。之後,玄菟郡的郡治移往高句麗縣,以貝水(加三點水的貝,即今朝鮮清川江)為界,江內之地劃入玄菟郡。江外之地劃入樂浪郡。此時的玄菟郡大約南達清川江和大同江上游北岸,與樂浪郡為鄰;北達哈達嶺輝發河一帶,與夫余為鄰;其西為遼東郡,以長城為界;其東以長白山為界與沃沮相接,居民以漢人與高句麗人為主。

    不過,這些都只是昔日輝煌了,自高句麗崛起,百年來侵噬玄菟郡大量領土,至東漢末,當初面積堪比遼東的玄菟。如今被擠壓成為最小的一個郡,與遼東屬國差不多。而名義上歸屬它的高句麗,卻比玄菟大好幾倍,這就是典型的尾大不掉,必成大患了。

    馬悍中軍距高句麗城尚有十數里,玄菟太守公孫顯與前軍別部司馬夏侯蘭便率軍民數千前來迎接。

    公孫顯年紀比公孫度小一點,四五十歲的樣子,清瘦儒雅,眼楮細長。高鼻長髯,頗顯睿智。他與馬悍在襄平時見過幾次,也算熟識,以他與公孫度之間的淵源。原本對馬悍顛覆遼東公孫家之舉是心懷不滿的,但公孫顯此前因受公孫度壓制,兵力受限,根本無能為力。除了屈服別無他法。

    試想區區一個拔奇,二千高句麗奴兵,就打得公孫顯不得不向遼東求援。可想而知玄菟的實力。如果公孫顯不知死活招惹馬悍,只怕玄菟公孫家難逃覆滅下場。公孫顯打仗不行,但算計卻很在行,這種以卵擊石的蠢事,是絕不會干的。遼東公孫亡便亡了,如何保住玄菟公孫氏,才是他這位家主的責任。

    雙方見禮之後,馬悍驚訝發現,在迎接隊伍里,有一位熟人。年約四旬,濃眉朗目,臉形微圓,須如蝟張,頗顯豪邁之氣。竟是年前在遼東摩天嶺,大賢管寧的沐風軒有過一面之交的青州名士邴原邴根矩。

    這個邴原,還真是交游廣泛,或者說,哪里的高門顯貴都對此人極為禮遇。

    馬悍不敢怠慢,急忙扔韁下馬,遠遠向公孫顯邴原拱手欠身行禮︰“彰德(公孫顯字)公攜眾出迎十里,悍豈敢當,實不勝惶恐。”又向邴原致禮,“悍見過先生,年前一別,今日再會,風采如昔,可喜可賀。不知是否與幼安先生聯袂而至?”

    公孫顯邴原一齊回禮。

    邴原細看馬悍,頭頂鎏金武冠,內著赤緞戎衣,外罩朱漆犀牛甲,領系黑底赤面大麾,襯著雄健挺拔的身軀,遠遠便有一股逼人的氣勢撲面而來,令人未語先怯,氣為之奪。

    “僅僅年余不見,其勢已成,顧盼生雄,威嚴自現,此人果有梟雄之姿。”邴原暗暗點頭,微笑道,“幼安兄喜靜不喜動,臨岩講學,教化天下,為其平生之志,非我輩俗人能比,自不會與爾輩東奔西走。”

    馬悍一下就听出了邴原的機鋒,這位青州名士的弦外之音是,雖然遼東易主,但無論公孫度也好,你馬悍也罷,都別想讓管幼安出仕。

    馬悍也笑了︰“天下賢達何止百千,淡泊功名,潛心講學者又有幾人?管幼安若出仕,不過是朝堂之上多一賢臣,但世間卻少了一位真正做學問的大家。悍雖粗鄙,亦不敢奪高賢之志。”

    邴原一下愣住,忍不住擊膝大笑︰“幼安兄若能听到使君此番言語,必與君浮一大白。”

    馬悍微笑︰“悍此刻卻只想與二公浮一大白。”

    公孫顯與邴原俱捋須大笑,肅手請馬悍入城。

    當夜,公孫顯于宅第大宴賓客,同時也為馬悍及一眾將領接風洗塵。

    席間,公孫顯承諾,此次遼東大軍征討高句麗,所需軍資錢糧,玄菟願資一半,並提供全部役力與畜力。

    遼東大軍?沒玄菟郡的事?馬悍眼中隱有冷芒一閃,含笑而謝。

    很明顯,公孫顯對他此次勞師遠征,大舉進伐高句麗這樣的邊鄙屬國不引為然,也不看好,畢竟遼東玄菟二郡與高句麗往昔作戰,並無良好戰績。在公孫顯看來,能將來犯之敵驅逐出境就好,大軍遠襲,深入敵境,凶險未知,耗費錢糧,殊為不智。想必是這位新太守初上位,急于立功揚威,加上又得前太守公孫度遺留大批軍資錢谷。故有此貿然之舉。

    哼哼,為將不知地理,好大喜功,妄動干戈。任你兵強馬壯,高句麗奴往深山密林里一躲,你能奈他何?等你一無所獲,人馬俱疲返回時,只怕無顏入此城吧。

    馬悍不知公孫顯此時已暗生“請神容易送神難”的悔意,但從公孫顯所提出的分擔軍費數額中,已看出此君對自己此番興師動眾頗不滿。正常情況下。的確是二郡各負擔一半軍費。白狼軍此來是應公孫顯之請,雖然一戰未接,敵寇已退,但誰也不能否認是白狼軍馳援之功,這部分軍費理應由玄菟方面承擔,而公孫顯也認賬。如此看來,貌似公平,但問題在于,所有的軍隊都是遼東方面出的。玄菟只出役夫與畜力,然後又只負擔一半軍費……很明顯,大頭與壓力盡在遼東。

    真正的公平,是二郡各出一半軍隊與一半軍資。若玄菟不出軍隊。那就應負擔全部軍費。

    我出力,你出資,這才叫公平。一卒不發,軍費資半。這是幾個意思?

    馬悍不動聲色,與邴原笑談此次龍城大會之戰事。與會諸公還是首次听聞遼西胡亂的內幕,對馬悍只身赴險定遼西。無不是又驚又佩——沒人會認為馬悍在吹噓,城外那三千胡騎聯軍正杵在那里呢。你能耐,你也弄三千,不,三百胡人精騎來看看。

    公孫顯笑容有些僵,心里隱隱有些後悔,此君如此強悍,實不該得罪他,只是話已出口,不好更改。嗯,只有等遼東大軍無功而返時,再重重補上一份厚禮,屆時其銳氣已挫,想必也不會對自己有所不滿了吧。

    散席出來後,夏侯蘭與馬悍並轡而行,憤憤不平︰“我白狼軍此番進擊高句麗,蓋因玄菟之故,為保玄菟郡長治久安,我大軍盡出,欲畢其功于一役,他公孫彰德竟只出一半軍資……哼,早知就不理會此公求援,管他去死!”

    馬悍伸出一根手指搖了搖︰“我征高句麗,固由玄菟而起,卻非為玄菟,就算他一錢不給,這一仗我也要打。遼東在公孫度手上時,西有烏丸,北有鮮卑,東有高句麗,俱為強鄰。現在烏丸與鮮卑都趴下了,獨剩一個高句麗——這根釘子必須拔除!遼東四境,絕不允許有任何潛在威脅!

    ……

    是夜,于玄菟城驛館下榻的馬悍正準備休息,庭外廓階處傳來衛士稟報︰“主公,有客來訪,自稱邴原國淵,是否接見?”

    雖然夜深不是會客好時辰,但衛士跟隨馬悍已久,知道主公脾性,不會因睡眠被打擾而惱怒,只要確有要事,甚至睡了都可以將他喚醒。而來訪之客氣度不凡,或是士人,自不能怠慢。

    馬悍一听,急忙把脫下的軍靴又穿上,想了想,又脫下來,換上一雙輕便的木屣,再穿上禪衣輕袍相見。

    客舍之內,馬悍居正位,左首兩位訪客,首席為邴原,次席為國淵。

    馬悍對這個三十多歲,面龐方正,神色沉毅,筋骨壯實,頗有風霜之色的青州名士國淵頗有印象。因為此人的字頗為怪異“子尼”,是仰慕孔子仲尼之意麼?不管是什麼含意,總之令人過耳難忘。

    方才在公孫宅第宴席之上,馬悍與此君也有過交流,此人為青州樂安人,與邴原同郡兼同學,俱師從大儒鄭玄門下。後避兵亂與管寧邴原同往遼東,為旅居遼東的青州三大名士之一。

    馬悍雖然當了好幾年遼東騎都尉,眼下又是遼東太守,但真心在遼東郡呆的時間不多,所以一直未有機會與這位名士親近,反倒是來到玄菟後才得以相見。

    賓主互相見禮之後,馬悍微笑道︰“二位先生可是酒意未酣,欲與悍一同盡興至天明?”

    邴原捋須笑道︰“使君身系五郡一國,又征討不臣在即,原等縱使不羈,亦不敢于此時與使君對飲至旦。”

    國淵也致歉道︰“夤夜擾人清夢,實是不該,只是使君身系擊虜重任,軍務繁忙,若等明日,我等只怕難入軍營,故而打擾,望使君勿怪。” 馬悍笑而致禮︰“無論兩位高賢此來是飲酒還是賜教,悍只有欣然,絕無不快。”

    邴原與國淵互望一眼,略微沉吟,道︰“夜深人闌,我等便長話短說,若有得罪之處,望使君海涵——原早在數日之前便已至玄菟,時有一故交登門拜訪,席間談及此次奴人入寇,言道本可不費一兵一卒,令奴退兵,無須大動干戈,卻不想未被使君采納……”

    馬悍微微一笑︰“此君言語之間,必定滿面鄙薄之色,說這位新太守輕狂驕橫,好大喜功吧?”

    邴原笑而不語。只有國淵道︰“高句麗奴屢犯玄菟,必施之薄懲以為戒,若只以言辭令之退兵,其驕恣更甚,復犯玄菟亦不遠矣。”

    邴原也道︰“高句麗邊鄙屬國,其性驕狡,令其一時退兵,或非難事,但如何使之不復犯,安疆靖邊,方為長久之計。”

    馬悍頷首贊道︰“二位先生之言,甚合我意,只不過,對高句麗可不是小懲大戒一番便算——高句麗為禍多年,為大漢疥癬之疾,卻是遼東玄菟樂浪諸郡心腹之患。欲得遼東安寧,必除周邊強鄰。我馬悍,容不得一個心懷叵測的惡鄰在側。”

    馬悍這話可不是危言聳听,眼下高句麗看上去不算什麼,但百十年後,趁中原內亂,吞並遼東玄菟樂浪諸郡者,正是這個不起眼的高句麗。其勢之甚,後世隋唐兩朝都要以傾國之力,花了幾十年才徹底將之消滅干淨,所以說是心腹之患,絕不為過。

    邴原與國淵雖然不是馬悍這樣的“先知”,並未完全認識到高句麗的危害,但他們都認同一點,對高句麗這樣的好戰蠻夷,確有必要教訓一下。兩漢名士可不是後世宋明腐儒,個個都是能拉硬弓,騎烈馬,仗劍游,有俠氣的真士子,對于敢犯大漢者,決不會心慈手軟,講什麼內王外聖。

    國淵擊節道︰“使君果然好氣魄,似此滅國之戰,若不能側身其間,實為憾事。”

    馬悍大喜,離席而起,向二人長鞠一禮︰“若得二位高賢相助,何愁蠻夷不平,邊疆不治。”

    邴原卻淡笑道︰“我等二人願隨軍出塞一觀,卻未想就此出仕,讓使君失望了。”

    邴原說完,本以為馬悍臉色多少會有些難看或拉下臉,沒想到馬悍面不改色,笑意宛然︰“隨軍觀戰?再好不過,二位先生便請屈居悍之帳側,一睹我遼東大軍滅國之戰。”
qweqqweq0204 發表於 2016-10-27 22:35
獵擊三國 第二百一十三章滅國之戰合兵



    遼東聯軍前軍與中軍于次日開撥,兵鋒直指高句麗,而樂進所率白狼軍步騎及輜重,方行至玄菟郡西南的侯城縣,距高句麗城尚有數十里。

    馬悍與夏侯蘭所率兩軍共計三千四百余騎,除了二人的扈從衛隊之外,基本上全是胡騎。胡騎的一大特點就是,對後勤依賴極少,只要有少量給養,他們就能長時間作戰。

    馬悍所率三千多騎軍,就有戰馬馱馬五千,帶足了七日的干糧馬料,至少在過幘溝樓(漢朝與高句麗的界城)之前,有玄菟郡地方沿途供應,無需動用儲備。而進入高句麗後,有了七日軍糧,足以殺到高句麗北都紇升骨城下了。

    深入敵境作戰,最怕的是什麼?毫無疑問,是敵軍堅壁清野,並利用地利截斷糧道,甚至于險關設障,遮斷大軍歸途。當年高句麗王就這麼干過,並取得相當戰果,遼東軍不得不防。

    有鑒于此,馬悍決意不等後勤,輕騎突進。最好的結果是追上拔奇大軍殲滅之,至不濟也要打得高句麗人措手不及,無法堅壁清野。

    在途經西蓋馬城時,明顯看出這里剛經過一場慘烈激戰,農田盡毀,童山濯濯,涸血隱隱,人煙斷絕。

    西蓋馬長帶傷率合城百姓負糧勞軍,感謝遼東太守親率大軍馳援。對于馬悍欲出塞擊奴的計劃,西蓋馬長既高興又擔心。再三提醒,高句麗山高地險,川流復雜,夏季行軍,須加倍小心。

    馬悍一一听取,並賜與西蓋馬長金帛,以嘉其勇,西蓋馬長向大軍提供了十余名可靠的漢人與高句麗人為向導。

    又過一日,大軍來到兩國邊境,向導指著群山之下。小遼水邊上的一座小土城對馬悍道︰“太守請看,那里就是幘溝樓,尋常只有十余戍卒與役夫看守,城外那些棚子則是守役家眷。”

    幘溝樓為高句麗人所建,當時漢朝賜高句麗鼓吹技人朝服,衣幘,常從玄菟郡代受。自高句麗君侯籍開始,驕恣不恭,不復詣郡。于東界築小城,置朝服衣幘其中,歲時來取之,久之此城得名幘溝樓。

    說白了。就是東西我要了,放在這就行了,拜拜您吶……這個幘溝樓,可以說是高句麗人桀傲之心的表現。

    馬悍長鞭一指︰“搗毀它。高句麗人再也用不上了。”

    胡人建設不行,搞破壞卻是行家里手,毀滅事物。最能發泄胸中戾氣。當下三百胡騎發出震天怪叫,百騎雷鳴,呼嘯著向那小土樓奔殺而去。

    幘溝樓里的戍卒與役夫遠遠看到,無不嚇尿,連滾帶爬奔出土城,沖入棚子拉上妻兒,向山林沒命價狂逃。

    胡人殺戮不成,將所有怒氣全發泄到這座小小的土城上,先將城里所有能搶能拆的東西全洗劫一空,最後點起一把火。火焰騰空,遠近皆驚,這一把火,正式拉開了滅國之戰的序幕。

    ……

    黃昏時分,遼東聯軍駐營于小遼水南岸。哨騎四處,警戒線放出三十里,同時抓來附近數十高句麗人,詢問拔奇大軍蹤跡。得到的情報是,拔奇的高句麗軍,前日才經過此地,已向東南而去。

    “只差兩日啊。”馬悍在主帳內听完斥侯稟報,略感滿意,如此一來,至少高句麗人沒時間堅壁清野了。

    居于馬悍下首的邴原輕咳一聲,蹙眉道︰“使君是否追得太急了些?原一路所見,高句麗山川險峻,野林幽深,奴寇諳熟地理,若居險而阻或設伏于林,只怕有不忍言之事。”

    邴原與國淵的身份超然,算是馬悍的客卿,可以自由發表意見。而且以他名頭,莫說是馬悍這個自領的遼東太守,就算在經制州牧如公孫瓚袁紹面前,一樣直言無諱。

    國淵也勸戒道︰“使君為中軍統領,更是三軍統帥,行軍宜靠後,怎可突于全軍之前?此實為行軍大忌,三軍之帥,不可不察。”

    馬悍置于案牘上的右手食指不斷摩擦著拇指,無奈笑笑。他當然不能說,你倆說的其實是一回事,我以三軍統帥之尊,跑到前軍去當斥侯隊長,正是為了防止高句麗人伏擊啊!

    大軍行進,正常情況下,是先派出前鋒斥侯騎隊先前探道,大軍在後緩行。每行二十里,在接到前方斥侯傳來安全的信息後,方才加快行軍速度。這樣一天下來,一支軍隊若是騎兵的話,可行百里,若是步兵,最多四五十里。而在高句麗這種崎嶇地形,加上酷熱天氣,這個數值則要減半。

    這樣的行軍速度,當然不能讓馬悍滿意,他要追上拔奇,于野外殲之,這樣慢吞吞的速度,連在敵人後面吃塵的機會都沒有。根據西蓋馬長所述,拔奇的高句麗軍以步卒居多,騎兵很少,而遼東聯軍全是騎兵,完全有可能追上——只要不怕中伏,收縮斥侯偵察半徑,大軍放開顧慮,全速奔行。

    所以馬悍決定,從明日開始,他不但要繼續充當斥侯隊長,更連先鋒官都要搶過來做。他要讓遼東軍白狼悍騎的神速,成為高句麗人永遠揮之不去的噩夢。

    當然,這種話馬悍不能與邴原國淵明說,所以他只是微微一笑︰“二位先生所言極是,悍之所以一路疾行,正為了會晤一位比高句麗人更諳熟地理之人。嗯,想必他也快到了。”

    這高句麗之地,有什麼人可以會晤?邴原與國淵互望一眼,盡管很想知道,但馬悍不說,以二人的矜持,自然也放不下身段去問。反正答案很快揭曉,不如靜心等待。

    果然。過不多一會,隱隱听到營外傳來陣陣嘈雜之聲,似乎來了許多人馬。很快,帳外傳來衛士稟報︰“夫余國君尉仇台求見太守。”

    馬悍安坐不動,抬手道︰“請夫余國君入見。”

    原來還聯合了夫余國君!邴原與國淵恍然大悟,難怪。高句麗本是夫余國故地,而兩國常年互相征戰,要說這高句麗的地形地理,大漢邊民還真沒人能比得上夫余人諳熟。

    少傾,帳簾掀開。一個頭戴旄帽,飾金銀,身著白褶麻衣,高鼻深目,頷下一把黃須,相貌堂堂的壯年人出現在帳前。

    “夫余尉仇台,拜見太守。”來人深深彎下腰,向馬悍鞠躬。

    馬悍微笑延請︰“夫余君來得正是時候,請入坐。”

    尉仇台連忙稱謝。脫下沾滿灰塵的革靴,換上衛士遞上的木屣,趨步進入鋪著氈毯的帳內,在右首早已準備好的白色蒲席上小心跪坐下來。

    尉仇台在夫余可以稱王稱霸。但在大漢,他不過是隸屬玄菟郡的一個屬國君長,在連玄菟郡都要俯首听命的遼東太守面前,如此表現。不足為奇。

    馬悍為尉仇台引見邴原與國淵二士,尉仇台慌忙見禮,二士只是淡淡頷首。縱然二人都是寒門士子。並非世家出身,但以他們的名聲,終究不會對一個異邦蕃君假以辭色。

    尉仇台也知道在大漢,名士的地位尊崇,但在他這樣的蕃國夷君眼里,其實很看不上耍嘴皮子的人,如馬悍這般手腕強橫的一方諸侯,才能令他發自內心的敬畏。

    馬悍自不去理會雙方心里彼此鄙視,開口就問︰“夫余君帶來多少人馬?”

    尉仇台小心回道︰“太守傳召甚急,小王不及召集太多兵馬,只帶上國都宮衛騎卒三百,以及與高句麗對峙的邊塞軍一千步卒……”

    “才一千三百人?太少!太少!”馬悍面色一沉,威赫迫人,“夫余君,你應當清楚,吾此番征伐高句麗,對夫余國意義何等重大。數十年之辱,一朝報之。如此千載難逢的良機,當傾國舉兵來合。可你倒好,只帶來這麼點。嘿嘿……”

    尉仇台一路疾行,本就燥熱,此際更是額頭見汗,伏叩謝罪︰“太守恩德,小王豈有不知之理?只是時日實在倉促,小王不敢錯過與太守合兵之期,故而未及征召大軍……”

    “罷了,我不要解釋,我只要軍隊。”馬悍擺擺手,“夫余君就先帶這部分人馬,與我遼東軍合兵一處,後續再召集大軍赴援。反正國內城也非旦夕可下,只要後續軍隊能趕得及參戰就行。”

    尉仇台連連稱是,見馬悍未並降罪,方拭汗端坐,一顆心還在噗 亂跳。

    馬悍目注尉仇台︰“現在,你有什麼消息要給我?”

    尉仇台連忙頓首︰“正有要事向太守稟報——高句麗王伯固,已經死了。”

    什麼?!這當真是一個震憾性消息,以馬悍之鎮靜邴原之從容國淵之淡定,都不禁為之變色。平日里,一個屬國蕃王是死是活,他們根本不會在意,但在眼下,伯固的死活,直接影響到一場重大戰役。

    “此事當真?”馬悍目光大盛,逼視得尉仇台不敢抬。

    “是,千真萬確……是小王之妹,伯固王的側妃派親信緊急傳訊。”

    馬悍微愕,尉仇台頂多不過三十許,他的妹妹……听說伯固已經六十多了。嗯,弱國侍奉強國,送女送金送領土再正常不過。伯固的側妃傳訊,看來,消息確信無疑了。

    馬悍實在沒想到,自己臨出征前,曾放言“伯固王,你死定了”,結果,這家伙就真的死了。

    那麼,伯固之死,又會為這場戰爭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qweqqweq0204 發表於 2016-10-27 22:36
獵擊三國 第二百一十四章滅國之戰真相



    伯固的確死了,當然與馬悍的詛咒無關,因為在馬悍咒誓之前,這位高句麗王就已經死了。

    伯固死得很正常,並無半點非自然因素,按理說,老王死,新王繼,一切都不應有問題。但是,最不應出問題的地方,偏偏就出了問題。

    伯固有二子,長子就是拔奇,次子伊夷模。按長幼之序,當然應該是拔奇繼位為王,但是,在新王繼位的問題上,拔奇被卡住了。按《三國志》的記載,是“拔奇不肖,國人便共立伊夷模為王”,這顯然是古人的官話套話。拔奇“不肖”,是誰定的性?誰又能代表“國人”?

    高句麗此時還是一個半奴隸制的落後小國,它的強,只是針對其周邊諸鄰更小的弱國而言,而對于大漢,那就是螞蟻與大象的區別,大漢僅僅只用兩個邊郡,就將之壓得死死的。縱然在某個時間段高句麗能揮舞幾下螳臂,但從總體上看,依然是大漢二郡的附庸。在大漢朝這麼先進的國度下,還不敢妄言“國人”,一個舉國近半奴隸的蕃國,奢談什麼國人?

    事實上,古往今來,古今中外,但凡涉及到權力之爭,王位歸屬,從來都是綜合實力的角逐,成王敗寇。概莫能外。民意這個東西,掌握在勝利者手里及筆下。

    按伯固遺孀尉仇台那位側妃妹妹的信上所言,拔奇性情粗暴,的確“不肖”,但伯固卻並無廢其王儲之位的想法,反而認為個性與年輕時的自己頗肖似的長子更適合當王。高句麗國,眼下最需要的,不是一位仁君,而是一個暴君。

    但問題是,臣下們不是這麼想。拔奇的拔扈,得罪了很多屬臣,加上他又只崇武力,不懂團結,政治手腕更是一團糟。結果伯固一死,高句麗五族里,除了拔奇妻族涓奴部支持他之外,其余四族俱反對,共推平日里極善于結交周旋人望浮眾的伊夷模為王。

    拔奇這下急眼了。他是個迷信武力的人——二子你不是人望比我高麼?行,我就打出一個比你更高的威望來!

    自從建寧二年,玄菟太守耿臨進擊高句麗,伯固請降內附以後。整整二十余年,高句麗與大漢都沒有發生過沖突與戰爭。拔奇也好,伊夷模也罷,都只帶兵打過周邊小部落。或者欺負一下夫余。漢朝,準確的說是玄菟郡,他們是不敢惹的。

    不過。眼下到了以軍功武力換名望的程度,那就什麼都顧不得了。拔奇身邊經常圍著一些曾隨其父王一起寇掠過大漢三郡的武將,這些人酒酣耳熱之後,最喜談當年如何搶掠三郡︰

    “漢朝就是不一樣,隨便一個平民所藏財物,就比貊人邑婁人的族老都多。”

    “漢女也是極好——我有一個兄弟,先前搶過一個邑婁女人當婢妾。邑婁女你們都知道,戶戶養豕,中央是溷圈,人居圈外,冬季以豕膏涂全身御寒……我在兄弟家呆過一晚,媽啊!那個燻啊!後來,我這個兄弟隨大王殺入樂浪,搶了一個漢女。結果回家後二話不說,就把那個邑婁女賤賣了。”

    “說起樂浪,我還記得大王搶的那個樂浪太守之妻,嘖嘖,那個細皮嫩肉啊……”

    樂浪太守之妻,拔奇記得,小時候見過,是個很白的婦人……嗯,很白,因為他的父王很粗黑,騎跨在此婦人身上時,黑白對比鮮明強烈,令他印象深刻。不過此女在宮里的時間很短,很快就被贖了回去。

    整天听這些言語,拔奇怎能不心動?同時對漢軍的戰力也漸存輕視之心。

    正當拔奇蠢蠢欲動,欲與兄弟一別苗頭之時,好消息接踵而來︰先是听聞遼東騎都尉馬悍叛亂,誅滅公孫氏,奪取遼東。當此時,遼東新亂甫定,人心未安,正是趁虛而入的好時機。接下來,又有人送來一個喜人消息,遼東太守馬悍,極有可能陷于遼西烏丸人之手,遼東將亂,白狼軍群龍無首。正是入寇絕佳時機。

    那還等什麼?拔奇當即率步騎二千,入寇玄菟郡東之西蓋馬縣。由于邊境二十多年沒發生戰爭,西蓋馬縣毫無防備,差點被攻破城池。拔奇的高句麗軍正大搶特搶之時,突然又得到那個人送來消息,玄菟太守公孫顯已派來二千步騎援兵,不日即至。拔奇驚出一身冷汗,急忙采納那人之策,在其派來的帶路黨帶領下,伏于援兵必經之道,突然襲擊,大敗玄菟軍,遂有公孫顯向遼東求援之舉。

    隨後,那個人提出,由其出面為使,勸退高句麗大軍,對方得名,拔奇得利,皆大歡喜。

    人家幫了這麼大的忙,拔奇當然懂得投桃報李的道理,反正他也搶得差不多了,而且此番入寇,圍西蓋馬城,敗玄菟大軍,他在軍中的聲望也達到一個新的高度。相信帶著這些戰利品與榮耀回歸國內城時,那些與他做對的家老們想必會好生掂量吧。

    這就是拔奇此番率高句麗大軍入侵的真相。有外因,也有內因,有外寇,也有內鬼。這才令區區二千余奴寇頻頻得手,荼毒邊陲。

    當然,那封信上不可能有這麼詳盡的內容,而且很多東西也非一深宮婦人所能知。有不少內容是馬悍綜合情報推測出來的,但有些內情他一時也未知曉,比如那個引狼入室的人就非他所能知,除非他能生擒拔奇……

    馬悍重重將信件拍在案牘上,擲地有聲︰“追上拔奇,殲滅之!生擒之!”

    ……

    天明時分,一支由二百白狼悍騎五百胡騎三百夫余騎衛組成的遼東千騎選鋒軍,一人雙馬,刀弓在腰。帶足七日口糧馬料,從軍營馳道奔出轅門,向南疾馳而去。

    邴原國淵各自從相鄰的營帳鑽出,望著遠去的滾滾塵煙,皺眉揮袖扇塵。直到打雷似地蹄聲遠去,二人才嗆咳幾聲,相互拱手見禮——雖然二人是同郡同門同伴,熟悉已極,但問安致禮,依然儀態端正。一絲不苟。

    見禮畢,二人正待前往中軍帥帳,卻見一衛士飛奔而來,向二人恭敬行禮︰“我家主公請二位先生隨夏侯司馬所領之大軍隨後緩行,主公已先行一步了。”

    “什麼?難不成……方才那支先鋒大軍竟是使君親領?”邴原與國淵齊齊失驚。

    衛士驕傲應道︰“正是。”

    邴原濃濃的眉毛先是高高揚起,然後緩緩降下,面無表情,扭頭對國淵道︰“子尼,我們都看走眼了。此君不過一匹夫而已。哼!若非身在異域,必拂袖而去!”

    國淵也搖頭嘆息︰“如此急迫,以身犯險,必有不測之禍……”

    馬悍自然沒听到這兩位高賢的評價。但多少也能猜得到他們的臉色會多難看,只是,他有不得不這樣做的原因。

    根據尉仇台的情報,三百里外。就是高句麗的早期王都紇升骨城,這是一座建立在險峻難攀的高山上的石堡,據說是高句麗創立者所建。這座石堡城的險峻與堅固。即便是夫余國最強盛那會,摁著高句麗打,但也從未能攻下此城。

    馬悍只看尉仇台畫了個草圖,就真切感覺到,果然有些門道,若強攻,絕對要付出慘重代價。眼下拔奇抄掠甚多,還有大量俘掠的漢民,行動緩慢,正是將之吃掉的最好機會。一旦錯過,被拔奇大軍溜掉,進入紇升骨城。那時軟肉就會變成硬骨頭,別說吃不掉,搞不好要崩掉滿口牙。

    更糟的是,紇升骨城南面的隘口,是通往國內城的主道,若有大量敵兵卡在這里,那麼在消滅敵軍之前,遼東軍必進退兩難。進,怕被敵軍截斷後路;退,又怕被敵軍餃尾追擊。而若改走他道,耗費時日,等趕到國內城時,只怕人家早就堅壁清野,陳兵以待了。

    機不可失,時不我待,馬悍必須在拔奇逃到紇升骨城前,追上去,吃掉這支奴寇。所以,他必須輕騎輕裝加親自選鋒——只有他親自出馬,才不懼高句麗人埋伏,才能快馬加鞭,放膽狂追。

    馬悍沒得選擇。

    六月酷暑,長途奔襲,這對一支軍隊而言,是意志與士氣的考驗。馬悍這支選鋒軍是經過特別選拔的,二百白狼悍騎,是他的扈從,大 所指,刀山火海都要闖;五百胡騎,是三千胡騎中自願報名者,馬悍對他們的承諾是,高句麗人的東西,能搶多少,都歸他們;三百夫余騎衛,算得上是夫余國的精銳,他們的國君在哪里,他們就必須跟隨到哪里。夫余人的戰斗力怎樣不好說,但吃苦耐勞卻絕無問題。

    就是這樣一支聯合騎軍,頂著烈日,冒著酷暑,不顧軍卒中暑受傷掉隊蛇蟲叮咬以日行百余里的速度穿行于崇山峻嶺間。其中兩次遭到高句麗人與邑落土著聯合伏擊,但馬悍總能料敵機先,先一步命令白狼悍騎一部與擅于山地作戰的夫余人,從他處繞至敵後,反襲高句麗人,令敵軍損失慘重。

    如是者三,那些胡騎及夫余人,包括尉仇台這位國君在內,看馬悍的眼神,簡直就象看戰神一樣,除了崇拜,只有崇拜……

    不到兩天工夫,這一支臨時聯合的軍隊,竟被馬悍的個人威信,緊緊捏合在一起,形成強大的戰斗力。

    就在這邊追趕邊整合,一切以追敵為先的情況下,次日申時,終于發現了拔奇大軍的蹤跡……
qweqqweq0204 發表於 2016-10-27 22:37
獵擊三國 第二百一十五章滅國之戰追襲



    舉目所見,高高低低的峰巒,連綿不絕,森林灌木澗溪,錯綜復雜。一眼望去,似乎無路可行,只有車到山前,才發覺卻是有路——一條蜿蜒小道,在群山間穿行。

    時近申初,暑氣漸消,加上叢林幽深清涼,這才使得近千人馬蟄伏其間,卻難道保持安靜。

    所有的戰馬,全部戴上籠嚼,禁止嘶鳴,騎士可以飲水吃食,或橫臥酣睡,但嚴禁喧嘩。山林之間,除了遠遠近近各種不知名的鳥鳴之聲,便只有山那邊隱隱傳來的牛哞馬鳴及雜亂人聲。

    一山之隔,兩支大軍,一明一暗,一動一靜。

    埋伏于暗處的,是馬悍的選鋒軍,而山那邊的軍隊,十有八九就是他們此行的目標——拔奇的高句麗軍。

    整整一天半,行軍近二百里,終于追上了。

    三國時代,最擅于運用騎兵長途奔襲打運動戰的夏侯淵,曾在剿滅韓遂平定青羌人的叛亂中,創造了高速行軍的記錄。時軍中有語︰“典軍校尉夏侯淵,三日五百,六日一千。”

    這樣的行軍速度,的確驚人,但也要看在什麼地方與環境。在大西北那一馬平川之地,固然可行,但若放到高句麗這等堪比蜀道的山川險道,就算夏侯淵親至,三日里若能跑得五百里的一半。那他就是典型的二百五了。

    馬悍率千騎跑了一天半,沿途還順帶收拾了兩拔伏兵,奔行一百七八十里,這速度這效率,絕不比夏侯淵差。

    細論起來,還是夫余人拖了全軍的後腿。夫余人的騎術本就比不上白狼悍騎與胡人,再加上他們沒有標準的高橋馬鞍與馬鐙,更沒有馬蹄鐵。結果不但人困馬乏,而且五六百匹果下好馬,生生裂蹄廢掉了一半。

    尉仇台很快注意到遼東軍的馬具與眾不同之處。在馬悍贈送他一套馬具,尉仇台一試之後,眼楮霎時瞪圓,當即請求以一匹果下健馬換一套馬具。

    馬悍飛快算了算賬,一匹三至五齡的果下健馬,遼東市值約五萬錢,渡海至東萊賣到青兗冀諸州,值八至十萬錢。若是賣到荊徐等缺馬地區,絕對可值十五萬錢以上。而遼東工坊制做一套包括鞍橋馬鐙蹄鐵在內的馬具。連人工帶成本不過三萬錢……真是暴利啊!

    “成交!”馬悍很痛快地同意了,並且當場交易,從備用馬匹上卸下二百套馬具,交付給夫余人。但夫余人一時拿不出足夠的良馬。只能先賒欠著——當然,尉仇台為此又要多付出上百匹果下馬的利息。

    有了新馬具的輔助,夫余人的行動果然快速許多,緊隨遼東軍而不落後。終于在次日午後有所發現。

    最先發現敵蹤的,當然還是馬悍。他掃描到僅隔著一個山頭,密布紅點。遠遠超出正常邑落村寨的人數。倘若他們一無所知,繼續行軍,在轉過前面的山道後,最多不超過半個時辰,就會與這大批人馬遭遇。

    馬悍只能掃描到有大批人馬在山那邊,但具體是不是他們的目標,還需要派遣斥侯前去探查。而在此其間,所有人都要抓緊時間喂馬飲馬,然後給馬套上籠嚼,再拉到一處山坳子里休整。

    馬悍則坐在一方大石之上,目光一刻不離視屏,估算這批人馬的數量。其實要計算熱源點很簡單,按一下統計鍵就行了。但這些熱源點里,有多少是人多少是牲口,多少兵卒多少俘奴……這都是沒法計算的,只能根據情報,並結合掃描結果分析判斷。

    大約兩刻時之後,三個夫余探子飛奔而來,一齊伏跪于十余步外,滿臉崇敬,稟報道︰“太守神妙無雙,高句麗人果然在山那邊的林子里,我們看到了拔奇的旄旗。”

    馬悍劍眉一軒︰“確認麼?”

    “千真萬確。”

    “好!總算追上了。”馬悍興奮地一拍大腿站起來,所有白狼悍騎胡人及夫余人紛紛起立,牽著馬圍攏過來,人人臉上露出興奮之色,這場艱苦的追擊戰終于開打了。

    無須動員,對即將到來的戰斗,所有選鋒騎士都充滿信心。不僅僅因為他們都是精銳,也不僅僅是趁敵不備,突然襲擊,贏面極高,更重要的是,神靈站在他們一邊!

    馬悍料敵機先,輕易識破敵軍伏兵,反襲攻殺,最後更是隔山識敵……所有匪夷所思的能力,被胡人與夫余人認為是“神跡”,他們私下里從白狼悍騎戰士那里听到一種說法,他們的主公是昆勃圖魯附體。昆勃圖魯目透千里,神箭穿蟒,附身到凡人之軀後,神通銳減百倍,只能目透十里,箭射千步……即便是這樣,也是大神通了,區區高句麗奴寇,以為躲藏在密林里就能打悶棍,殊不知早已被主公神目洞若觀火,著實太可笑。

    還別說,這種說法配合上馬悍的神異舉動與威懾諸胡的超遠神射,居然相當吻合,絲絲入扣,極具說服力。毫無疑問,胡人與夫余人全信服了——這不是傳說,而是親眼目睹。在崇拜神靈的胡人與夫余人眼里,妥妥的神跡啊!那個不信得死死的?

    結果包括尉仇台在內,所有選鋒騎士,看向馬悍的眼神,就象仰望一尊神。在神人的率領下,豈有不勝之戰?戰斗未開始,士氣已爆棚。

    馬悍一振衣甲,開始發號司令︰“夫余君率所部甲士,棄馬就步,翻過山坡,自上往下沖擊,盡可能將高句麗人趕下山道。”

    “遵命!”尉仇台神色激動,夫余與高句麗年年有戰。近十年來,從未打過一場勝仗,今次終于不一樣了。

    馬悍再扭頭對五百胡騎道︰“當廝殺聲傳來之時,就是出擊之機。正如我之前說過的那樣,你們從高句麗人手里搶到的財物與俘虜,都歸你們所有。能搶多少,全看你們的本事,但務必牢記一點——所有被擄漢民,都是玄菟的居民,大漢的子民。全數要交給白狼軍處理,誰也不準動!違令者,斬!”說到後面的“斬”字,已是聲色俱厲。

    五百散漫桀傲的胡騎凜然而應。這些人包括鮮卑人烏丸人及部分胡化漢人,自來各個不同部落,就算是烏丸大單于或鮮卑王,都難以令所有人遵從,但在馬悍面前,無不拜服。恪遵令喻,視同本部大人之令。

    ……

    山林里休憩的數千人馬,的確是拔奇那支軍隊,不過此時他手里也就剩下一千出頭的兵力了。其余千余人。俱是擄掠的漢民與逃入玄菟的高句麗山民。

    拔奇入寇之初,原本有二千三百余人馬,在攻打西蓋馬時,折損了幾百人。然後在退卻途中。聞遼東太守親率大軍追擊,急忙又布下了兩道伏兵,這樣又去了五六百。眼下手里的兵力已不多了。令拔奇傷腦筋的是,那兩道伏兵,到現在還沒消息傳回來,派去聯系的人,也是一去不返。這令他隱隱不安。

    好在他也沒指望幾百人的伏擊能擊潰幾千人的大軍,只想遲滯追兵速度,打擊敵軍士氣,使自己能安全押解俘奴牲口與財物,搶先一步逃到紇升骨城。只要躲進那個堅不可摧的山城,嘿嘿,莫說幾千騎兵,就算來個萬把人,也拿他沒轍。

    拔奇算算行程,再有百余里,就能抵達目的地了。而遼東軍雖是騎兵,但在這崇山峻嶺里打轉,也未必能比步行快多少,只要那兩支伏兵能拖住,就算全死光了都沒關系。反正都是步卒,而他的精銳胡騎,全帶在身邊,這才是他的本錢。

    高句麗也有胡騎?還真有!

    早在中平年間,公孫瓚擊敗張純張舉丘力居叛亂後,就有五百余帳胡人逃入高句麗,俱為高句麗王伯固所接納,安置于國內城左近,並募善騎射者三百騎為衛。時間過去六七年,這個人數已擴充到五百騎。

    伯固死後,其中二百騎為拔奇所控制,另有三百騎,為以伊夷模為代表的各部大加所控制。

    拔奇此次出征,就以這二百精騎為扈從。當日伏擊玄菟援兵,殺傷最多,作戰最得力的,就是這支胡騎。只要這支扈從精騎沒有損失,其余步卒,死多少回去再補多少,根本不算個事。

    想通此節,拔奇心思漸定,顧慮一去,淫心大起,想起此次所擄漢女中,有幾個姿色不錯,還是官宦之女……嗯,左右無事,不如來一發。

    “來人,搭帳篷,再把那幾個坐廂車的婦人一並送來。”

    左右侍從應聲急去,不一刻,大帳就已搭好,那幾個漢女也送了過來。個個花容失色,哭得梨花帶雨。

    拔奇哈哈大笑,左擁右抱,入得帳內。

    正當拔奇強令漢女們為他寬衣解帶之時,帳外突然傳來侍從稟報︰“大君,有探子在後山林間見到幾個人影,似有窺探之意。”

    帳內一靜,過了一會,從帳子里丟出一支金箭,同時傳出拔奇的悶聲︰“傳本王命令,派一隊人去看看,是否獵戶或附近山民。”

    侍從忙伏跪拾起金箭,躬身領命而去。

    又過了一會,帳子里傳出裂帛之聲與婦人尖叫聲,更夾雜著拔奇的陣陣狂笑。

    帳外的胡人護衛俱相視會心一笑,按這位大王子以往性子,淫辱婦人之後,必會擇一或全部賞給他們,這是他們這些胡人對這位高句麗王子忠心的原因之一。

    就在這當口,方才那侍從與一個隊率面色驚惶,跌跌撞撞跑來,聲音都變調了︰“大君,不好了!有伏兵,是夫余人!”

    話音剛落,仿佛為了證實其所言,山頂殺聲倏起,更伴隨著一聲聲慘叫,響徹山林。

    帳簾一下掀飛,拔奇赤身奔出,驚怒交集︰“怎麼是夫余人?這些該死的北奴是從哪里鑽出來的?!”
qweqqweq0204 發表於 2016-10-27 22:39
獵擊三國 第二百一十六章滅國之戰痛殲



    夫余在高句麗之北,所以高句麗人多蔑稱夫余人為“北奴”。拔奇一向不把夫余人放在眼里,他曾先後九次入侵夫余國,焚其邑落,掠其畜民。也曾多次與夫余軍交戰,無論是野戰還是攻寨(夫余國除國都外,基本沒有城,只有寨),每戰必勝,每攻必克。

    也正因如此,拔奇才會在襄平時,在尉仇台面前表現得那般盛氣凌人。在拔奇的意識里,只有高句麗人按著夫余人打,何時輪到夫余人來打高句麗人了?!

    勝利者的驕傲,令拔奇怒火中燒,還沒等侍從替他披掛好護甲頭盔,一把推開,拔出腰間鐵劍,向山頂喊殺處沖去,邊奔邊狂吼︰“高句麗人,殺北奴!”身後從者如雲,滿山遍野向山林間沖去。

    拔奇剛沖進林子里,就見十余個渾身是血是高句麗兵卒抱頭鼠竄,後面是密密麻麻,揮刀舉弓的追兵。這正是他派遣的一隊哨探,本想抓獲那幾個疑似獵戶的窺探之人,沒想拍蒼蠅竟拍到蜂窩上——當他們看到山頂上突然冒出數百仇敵夫余人時,一個個全傻了。

    一陣亂箭之下,當場被放翻一半,另一半在逃跑途中又被干掉不少,結果等拔奇率軍接應時,就剩下這麼點了。

    拔奇一眼就看到沖在最前頭那個手執貊弓,不斷放箭之人,就是夫余國君尉仇台!

    果然是夫余人。吃了熊心豹膽了!

    拔奇眼楮一下紅了,鐵劍戟指︰“尉仇台!來得好,今日你死定了!”

    尉仇台腳步一滯,旋即大笑︰“拔奇,要不要打個賭,今日葬身此地者,是你非我!”

    拔奇怒火中燒,劍光霍霍,咬牙切齒︰“跟本王的劍打賭吧!”

    兩支軍隊嗷嗷叫著凶猛沖撞在一起,剎時掀起血雨肉浪。箭矢滿天亂飛,刀斧磕踫濺火,矛戟穿頸透腹,斷枝碎葉漫空飛舞。

    拔奇與尉仇台相距不過數十步,眼珠血紅,像兩頭激怒的公牛,都想沖過來將死敵搠個透心涼。但一個是國君,一個是王子,身邊又怎少得了扈從?在這些扈從死光之前。何曾輪到他倆放對?

    被層層疊疊的扈從阻隔,中遠距離下,持弓箭的尉仇台可就比拔奇佔便宜了,不時抽冷子向拔奇放箭。只是人潮洶涌。格殺奔突,令他屢屢失手,誤中副車。

    “給本王一具弓矢!”拔奇氣得哇哇亂叫,將鐵劍朝地上一插。搶過身旁一扈從弓矢,引弓張弦,對準尉仇台。

    這時身旁侍從急促道︰“大君。夫余人瘋了,咱們應戰倉促,一時抵擋不住,還是先退回吧。”

    拔奇聞言抽空看了周遭情形一眼,驚訝得合不攏嘴。要知道,夫余人一向有“恐高句麗癥”,在兵力相等,甚至多出近倍的情況下,常常是被高句麗兵壓著打,而且士氣很容易就崩潰了,根本不經打。怎麼這支夫余軍的士氣如此旺盛?簡直是殺氣沖天,難道就因為是尉仇台的衛隊?也不對啊,上回去襄平時,還見過這支衛隊,那會怎麼看都不象是強軍的樣子,怎地轉眼間就如此生猛,中邪了麼?!

    正如侍從所言,夫余人突襲在前,高句麗人倉促應戰,措手不及,被殺得節節後退,而後面的大隊人馬分散于林子各處,一時未能集結御敵。唯今之計,只能先收拾殘軍退下去,等穩定陣腳再圖反擊。拔奇這會也看清楚了,夫余人並不多,不過二三百人,而己方的人馬,是對方的四倍多。

    “先讓本王射這一箭,我就不信射不死你……”拔奇話音未落,就听山林下方傳來如晴天霹靂一樣的雷鳴之聲,旋即驚天動地的喊殺聲與驚駭聲響徹群山。

    拔奇手一顫,箭矢都不知道飛到哪去——這哪是什麼打雷,這是千軍萬馬的奔殺聲啊!

    這一下,夫余人更是氣勢如虹,呼喝酣戰。而高句麗人則驚慌失措,紛紛回顧。一直以凌厲箭矢壓制夫余人的胡人近衛,也垂下弓矢,面露懼意。這些胡人半輩子與馬匹打交道,單從這氣勢驚人的鐵騎奔踏之聲就可以推斷出,來襲之敵不下千騎。

    千騎突襲毫無防備的步兵,而且側翼還有一支居高臨下沖殺的步軍,這仗還用打麼?

    滿山遍野都傳來一陣陣聲浪,這喊聲既有高句麗人,也有被擄漢民︰

    “是狼頭旗!白狼軍!白狼軍殺來了!”

    “漢旗!漢旗!那是漢家旗幟!蒼天保佑,我們有救啦!”

    拔奇臉色煞白,慘叫一聲︰“白狼軍!馬悍!不不可能!他們怎麼來得那麼快?在高句麗的領土上,竟然突襲我們,不可能!”

    這時對面的尉仇台大笑道︰“拔奇,你能夠在大漢的領土上偷襲漢軍,漢軍為何不能在高句麗領土上反襲爾等?這叫一報還一報,果然是六月債,還得快啊!哈哈哈哈!”

    敗局難挽,拔奇整個人都垮了,神情恍惚之下,竟未回擊這個死對頭的嘲諷。

    听到山道間殺聲陣陣,隆隆蹄聲也越來越近,侍從都急眼了,不管不顧,連扯帶拽,拉著拔奇往山林深處狂跑。尉仇台倒是很想親手拿下這個死對頭以羞辱之,卻被四下驚逃的高句麗人所阻,眼睜睜看著拔奇等人身影消失在密林中。

    尉仇台一發動攻勢,殺聲傳來,早已蓄勢待發的六百七十余(有二十多人因傷病或掉隊未參戰)白狼悍騎與胡騎聯軍,在他們的軍神馬悍率領下,神兵天降般出現在高句麗人面前。以摧枯拉朽之勢,殺得高句麗人狼奔豕突,上樹的上樹,跳崖的跳崖。不上不下的,皆橫尸于野。

    馬悍起先還一馬當先,射殺十數賊奴,但很快就發現高句麗人已潰不成軍,滿山放羊了。馬悍對殺逃卒潰兵興致缺缺,當下只留下一隊白狼悍騎護衛,傳令楊繼率其余狼騎救護被擄漢民,並執行戰時軍紀,若有胡人或夫余人敢對漢民下手,一率格殺勿論。

    至于高句麗的殘兵敗將。便交給夫余人與胡人動手吧——馬悍這一次帶來這麼多異族戰士,幾乎佔軍隊總數的九成,不就是打著“驅虎逐狼”的主意麼。甭管是高句麗人夫余人還是烏丸人鮮卑人,誰死了他都不在意,死得越多越省心。

    黃昏時分,滿山亮起星星點點的火把,有的在清點戰利品,有的在搜殺殘敵,有的點起柴薪。取出干糧煮食。

    馬悍也讓人支起大釜,熬了十幾鍋黍米粥,以木盆木碗盛著,親自分發到得救的玄菟郡漢民手里——馬悍時刻記得。這是古代,不是後世網絡時代。做好事,一定要留名,否則名望怎麼來?他不屑于沽名釣譽。但屬于他的榮譽,就一定要,這種東西。沒必要謙虛。

    被救的千余漢民接過太守親自遞送的粥食,念及救命之恩,無不慟哭伏叩,感恩戴德。玄菟本就屬遼東勢力,玄菟之民亦為遼東治下之民,待這批被救漢民回歸玄菟郡,馬悍的仁德之名,必傳遍遼境,玄菟公孫,無能為矣。

    戰果很快統計出來了,此戰除了夫余人傷亡百余,白狼悍騎與胡騎聯軍的損失微乎其微。而高句麗人光是尸體就堆滿了三個大坑,被俘及投降者達四百余人,繳獲各種物資三十余車,牛馬羊騾五百余口。

    這一戰,入寇漢境的高句麗軍全軍覆滅,奴酋拔奇僅以身免。而聯軍損失微小得足以忽略不計,可謂完勝。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步騎聯合,正合奇襲,有這樣的戰果,馬悍還算滿意。

    這時就見尉仇台雙手捧著一把鐵劍,喜不自勝趨步近前,深深一鞠,雙手舉劍過頂,畢恭畢敬道︰“祖靈庇護,更有賴太守神威,高句麗奴一敗涂地。此為奴酋拔奇所遺之劍,尉仇台敬獻與太守。”

    馬悍接過揮劈數下,屈指彈聲,估摸著不過是一把三十煉至五十煉之劍,居然也成了王子佩劍,呵呵……馬悍將劍遞還尉仇台,笑道︰“這是夫余君的戰利品,自當由君侯自留,望他日君侯手持此劍,斬殺拔奇于鋒刃之下。”

    尉仇台胸口一熱,恭敬接過,重重頓首︰“尉仇台甘為太守前驅,不踏平國內城,誓不還都!”

    翌日,馬悍派遣一隊白狼悍騎,護送千余被救漢民返回,待遇到樂進的後軍之後,將漢民轉交與他,由步軍護送回玄菟。白狼悍騎完成任務後,暫並入後軍,待三軍匯合後再歸隊。

    六月二十二,馬悍率八百選鋒軍及四百余戰俘,押運繳獲物資抵達紇升骨城。從山腳望去,但見此城建于五女山頂峰上,海拔八百多米,西北南三面臨崖,只有東面可登,城以石徹,登山谷道曲折盤旋,寬僅容二馬並行,當地人稱之為“十八盤”,山城常駐守備兵力三百余人。

    馬悍以下諸人無不暗吸一口涼氣,若不是及時追擊拔奇大軍,殲之于野,讓這千余高句麗軍兵逃入山城里,必為遼東遠征軍咽喉之鯁,嚴重影響戰局。

    山城里的高句麗守軍也早從潰兵口中得知遼東軍征討的消息,來不及求援,只能閉城自守。

    馬悍卻不打算去死磕這般易守難攻之城,他只留下二百胡騎監視山城高句麗守備兵,自率大軍渡江南下。敵兵龜縮不出便罷,若敢下山,在平野之上,二百胡騎足以玩死他們。

    紇升骨城下便是鹽難水(今渾江),過鹽難水再行百余里就是馬訾水,也就是鼎鼎大名的鴨綠江,而鴨綠江右岸,就是高句麗的王都——國內城。

    千里征討的終極目標,終于到了。
qweqqweq0204 發表於 2016-10-27 22:39
獵擊三國 第二百一十七章滅國之戰乞降



    六月二十四,選鋒軍剛渡過鹽難水,就迎來了一群高句麗官員,為首自稱高句麗大對盧婁衍,奉表向大漢遼東軍謝罪請降。

    馬悍出征前已做過充足的功課,知道這“大對盧”,就是高句麗國的百官之首,相當于漢朝的丞相。一國丞相,紆尊降貴(當然,在大漢二千石高官面前,算不上什麼尊貴),奉表請降,果然夠誠意。

    高句麗如此低姿態,馬悍也不為已甚,當下扎營于鹽難水右岸,接見高句麗官員。

    既然是請降,高句麗人當然不能空手而來,什麼牛羊酒水谷米鮮果等勞軍之物,外加進獻給遼東太守的厚禮,一樣都不能少。別人打到自家門口來,還得低聲下氣賠罪請求原諒,並送上酒水犒勞,高句麗人那種凌弱畏強的惡奴本色,顯露無遺。

    高句麗大對盧婁衍,是一個五十開外,保養得宜,高冠白衣的宗室貴族,自稱是來自桂婁部大加的古雛雅(宗親),也是二王子伊夷模的岳父。

    就在馬悍的中軍帳內,雙方展開投降與受降談判。語言方面是不成問題的,無論是夫余人還是高句麗人,其國大小官員都以漢語為官方通用語,交流方面完全無礙。

    既然是談判,而且手里握著最大籌碼,馬悍自然不會白白浪費,當下先發制人。拍案怒斥高句麗軍忤逆犯上,罔顧屬國職份,屢犯上國。今次更打破邊境二十余年之安寧平和,犯邊入寇,孰不可忍。遼東大軍為保境安民,故提大軍薄城,施以嚴懲,以儆效尤。

    面對遼東太守的雷霆之怒,婁衍邊擦汗邊一個勁謝罪喊冤,言道這全是大王子拔奇擅自所為。決非本國之意,其所率之軍亦為其所掌私兵,非是國兵,最後更聲淚俱下︰“小國之君方薨,殯槨剛封,豈有妄動刀兵之理?更何況還是入寇上國。實為大王子擅專,非二王子及本國諸臣工之意。望使君明鑒啊!”

    馬悍點點頭︰“听上去倒也在理……”

    婁衍連忙道︰“是極,便是如此……”

    馬悍抬手打斷道︰“大對盧口口聲聲說是拔奇擅專,擅自發兵寇邊。又言是其所掌私兵——那我來問你,拔奇是不是貴國大王子?”

    婁衍點頭稱是。

    “貴國先君是否駕崩?”

    婁衍再點頭,以袖掩面,滿面悲戚。

    “那拔奇是否就是一下任國君?”

    婁衍習慣性剛點了一下頭。旋即猛然抬頭,將頭搖得像撥浪鼓,急忙否認︰“繼位之事未定……”

    馬悍毫不理會,揮手打斷婁衍話頭︰“拔奇既為長君。不就是下一任國君?他的舉動豈非代表著高句麗的國家行為?”

    婁衍無言以對,面色變幻,最終似是做出決斷。向馬悍長長一鞠︰“大王子驕橫不肖,向為國人所詬;二王子賢德明達,甚有賢名。吾國上下,決意奉二王子為國君。此次拔奇犯邊之事,待新君登基之後,將具表奏呈漢家天子謝罪,請使君轉呈。”

    馬悍冷冷盯住婁衍,一言不發,直到婁衍面色蒼白,汗出如瀑,幾乎站不穩時,才冷然道︰“我大軍跋山涉水,千里躍進,為的是給入侵者一個永志不忘的教訓。如今剛開了個頭,足下一張謝罪表就想把我們打發了麼?”

    婁衍慌忙道︰“不敢不敢,敝國將量傾國之物力,為太守接風洗塵,並犒勞大漢天軍。貴軍此次行動所耗費軍資,敝國將倍償之。”

    既認打,又認罰,高句麗擺出這般低下姿態,馬悍還能說什麼,于是他提出兩個要求︰“一遣一使者至紇升骨城,傳喻守備軍,令之解除警備,撤下一半兵力,以解我軍後顧之憂;二高句麗新君——我不管是拔奇還是伊夷模,必須親奉謝罪表前來本營,以示誠意。”

    第一條婁衍表示沒問題,至于第二條,他無權代新君決定,只有回去後向新君請示,再予答復。同時婁衍也提出請求,放還被俘的四百余高句麗軍兵。人家爽快,馬悍自然也不拖沓,自是同意了。

    次日,高句麗使者前來回復,新君同意親至大營,奉表謝罪,時間定在明日。

    新君登位,哪有那麼快的?馬悍心知肚明,高句麗人玩了個小花招,伊夷模多半還沒登位。如此一來,他便是以王子的身份奉謝罪表,這樣在國人面前,也算有個交待。不過馬悍也沒點破,伊夷模以什麼身份來都不重要,因為……

    當日,馬悍以免除高句麗新君來回奔波之苦為由,拔營西進,至國內城二十里外一片平野處,重新扎營。高句麗人自然也知道,馬悍此舉意在威懾。但還別說,高句麗人就吃這一套,要不怎麼一听拔奇大軍一戰而滅,就慌不迭奉表謝罪呢?

    馬悍的選鋒軍不多,左右不過八百騎,但加上後續大軍及夫余軍卻足有六七千之眾。而高句麗常備軍不過萬人,卻分散在方圓兩千里的東南西北四面,用以防御樂浪遼東玄菟沃沮邑婁,以及死對頭夫余。國內城及其衛城丸都城駐軍不過五千,眼下又被拔奇葬送了二千精兵,整個高句麗王都只有三千兵力守衛,如何還敢與遼東白狼悍騎及凶悍的胡騎叫板?

    六月二十七,後方傳來消息,夏侯蘭率中軍已至鹽難水,正準備渡江。樂進的白狼步騎前鋒已抵進當日馬悍襲取拔奇處。而紇升骨城守備軍也在使者令喻下撤下過半,余下百余兵卒,縱有險關危城可恃,奈何兵力太少。除了自守,再無阻截之力。

    同日,高句麗二王子伊夷模,以新君的身份,攜大對盧及眾官員,在五百步騎銳士的護衛下,正向馬悍的遼東軍大營奔行而來。

    ……

    馬悍一早就攜數十扈從攀上大營西側,高句麗人稱之為七星山的危嶺,登高遠望,長白山脈。莽莽蒼蒼,鴨綠江水,滾滾東流。在鴨綠江右岸,禹山之下,一座樣式奇特的土城,引人注目。

    說它奇特,是因為這座城池並不像大漢的州郡縣城格局,反而像是一座金字塔——沒錯,馬悍第一眼看到這座城池時。腦海里閃過的三個字,就是金字塔。

    此城略呈方形,牆基為石條壘砌,城牆為土築。東牆最短。約五百米,北牆最長,約八百米,其余西南兩段城牆。在六七百米間。全城周長約六里,逐層內收,城內套城。層層增高,細數足有四層之多,遠遠看去,的確很像金字塔。但金字塔只是陵墓,而此城卻是警戒森嚴的都城。各城牆每隔一定距離構築有馬面,四角設有角樓,有城門六座,南北各一,東西各二,均設有甕城。

    這座奇特造型的城池,就是高句麗王都——國內城。

    而真正令馬悍警惕的,並不是眼前的國內城,而是西面丸都山上的尉那岩城。

    距國內城五里之外,有一海拔六七百米的高山,名丸都山,山頂築有一城,名尉那岩城,與國內城守望呼應,為其軍事守備城。

    尉那岩城始建于西漢元始三年(公元3年),高句麗從紇升骨城遷都到國內城,同時築尉那岩城為其衛城。

    馬悍從俘虜口中詳細了解這座衛城的守備情況,感覺上比紇升骨城還難攻取。

    此城北高南低,沿山勢起伏而築,東西北三面城垣外臨陡峭的絕壁,城內為平緩的坡地,呈不規則的四邊形,形如簸萁狀。城周長與國內城相近,俱為六里,亦有六座城門,均有甕城。一般情況下,只能從東南二門登山入城。

    從馬悍所在的山頂望去,但見丸都山間一條羊腸小道如攀附山岩的古藤,自山頂垂到谷底,在山嵐霧氣間時隱時現。雖是遠觀,也能深切感受到那種即使千軍萬馬,也只能擁擠在小道依次而上的窘迫。而高句麗人只需在南門放上一隊軍卒,便可收“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效。

    高句麗人對他們這兩座都城十分自豪,即便已成階下囚,高句麗敗卒在面對馬悍的詢問時,也不無驕傲地說道,縱有千軍萬馬,也攻不破他們的國都與衛城。

    國內城與尉那岩城當真堅不可摧麼?答案絕對足以打腫高句麗人的臉。

    拔奇寇邊,固然有馬悍新得遼東,政權未穩,以及內鬼帶路黨的緣故,但即使沒有這個因素,按照固有的歷史進程,此事件同樣會發生。

    在原來的歷史上,拔奇寇抄玄菟後退兵,遼東公孫度遂遣使問罪,高句麗第十一代王,故國川王伊夷模上表謝罪。但不久之後,高句麗人故態復萌,再度寇邊,打砸搶一通之後又退兵謝罪。從興平二年到建安二年,高句麗人反反復復玩這一招,玩得那叫一個嫻熟。終于,玩出火了。

    建安二年(197年),被玩得火大的公孫度派遣張敞與公孫模,率數萬大軍遠征高句麗。連番大戰之後,高句麗慘敗,國內城被焚毀。伊夷模不得不于次年擴建尉那岩城,更名為丸都城,作為臨時都城。並于建安十四年(209年),正式遷都于丸都,這便是高句麗第三個都城。

    那麼這個第三都城的命運又如何呢?

    時間過了半個世紀,正始三年(242年),曾一度歸服的高句麗第十三代王東川王位宮反叛魏國,發兵攻略遼東的西安平,數年前他曾在安平口一帶與來自南方的吳國使者接洽。位宮的舉動當然激怒了魏國,魏廷下令幽州刺史毋丘儉率大軍征剿。

    正始六年(245年)曹魏之幽州刺史毋丘儉將大軍步騎萬人討伐高句麗,先後在沸流水梁口兩度大敗高句麗東川王位宮,將號稱有二萬人的高句麗軍誅滅一萬八千余人,位宮偕同妻子及千余殘兵逃竄往東沃沮。魏軍隨後攻陷高句麗的首都丸都城,將之搗毀。

    這就是國內城與丸都城在原有歷史時空的命運。

    馬悍並不清楚歷史上公孫度與曹魏兩度進擊高句麗之事,但有一點卻再明白不過,有如此操蛋的惡鄰,沖突是早早晚晚的事。遼東軍征討高句麗,也只比歷史上早了兩年而已。公孫度忍了兩年,他馬悍卻是兩天都不能忍,既然遲早都要打,那遲打不如早打。

    遼東軍大營傳來悠長的號角聲,一支整齊肅穆的騎兵軍隊出現在視野,各色旗幡,在原野的晨風中獵獵飛揚。

    高句麗請降隊伍,到了。

    馬悍長長地伸了個腰,猶如睡虎初醒︰“伊夷模到了麼?那麼,好戲開場了!”
qweqqweq0204 發表於 2016-10-27 22:41
獵擊三國 第二百一十八章滅國之戰風雷



    (這是為二百萬大盟的加更,原本應當在月中加的,因年節緣故,拖到月底,慚愧。還好,早到遲到,總算到了。)

    一襲白衣,綿繡金銀,頂束幘巾,年約二十七八,眉目清朗,神態謙卑,伸一足而拜(高句麗獨特拜禮),口稱“死罪”。這便是即將登位的高句麗二王子歷史上的第十一代王故國川王伊夷模。

    無論外形與穿著,這位高句麗新王與大漢普通士子並無明顯不同。外貌且不說,其實高句麗本族服飾與漢服還是有一定區別的,但在重大正式場合,高句麗的“禮服”卻是標準的漢服,這就是宗主國的影響力。

    馬悍以隆重的禮節,接待了這位新國王,不但出營數里相迎,更將受降地點放在大營前三里之外,近馬訾水右岸,如此可令伊夷模婁衍一行更為安心。

    伊夷模的確很忐忑,若非遼東軍兵臨城下,而他又必須向臣民展示出一個負責任的國君形象,說實話,還真不敢前來。而為了安全起見,他甚至動用了手里所能掌握的最精銳力量,五百高句麗人與胡人組成的騎衛。伊夷模並非膽怯之輩,但這種把性命交到他人手上的滋味,沒人願嘗,更何況是一位即將登位國君。

    待見到馬悍之後,伊夷模驚訝發現竟然是一個比自己還年少的俊朗人物,而且看這位年輕新任太守舉止有度,神態謙和,伊夷模這顆心終于安定下來。當然,真正的定心丸,是伊夷模帶來的五百騎兵。要知道,遼東選鋒軍也不過八百騎而已。手上兵力不弱于對方,背靠國都,隨時可馳援……在這樣安保完善的情況下,伊夷模才願出城請罪。

    馬訾水畔,馬悍親手接過伊夷模呈獻的謝罪表,以及一柄黃金柄短劍,意為請罪,任君處置之意。當然,只是個儀式工具。意思意思而已,可別當真。

    伊夷模在謝罪之後並未立時起身,而是再拜道︰“王兄拔奇,擅自出兵,冒犯上國,招至天遣,其罪甚焉。然手足之情,何忍棄之?小王願代兄領罪,請使君責罰!”

    听到伊夷模這話。馬悍笑了。不知道的人听到伊夷模這話,還真當這兄弟二人是何等的兄友弟恭,模範王室,而事實是這兄弟二人明爭暗斗十幾年了。拔奇此番大敗之後。一回到國內城,立即被伊夷模拿下,收押在宮檻,只待情況不妙時。將之拋出以平息遼東軍之震怒。不過,眼下戰事可以和平解決,而伊夷模又將即位。這個時候,他最需要的是收買人心,展現其“仁君”之胸襟。別的不說,光是能獲得拔奇的妻族涓奴部的感激,就值得這麼做。

    伊夷模看準了馬悍只要受降,就不便再追究拔奇冒犯之事,這個順水人情,值得做。果不其然,馬悍表示不再追究,並下令當場釋還所有高句麗俘虜。

    伊夷模婁衍及一眾高句麗官員俱松了一口氣,也派使者將此喜訊向國內城與丸都城傳達。明面上的說辭是早早讓國人寬心開懷,實際上是傳令降低兩城的警戒等級,以免守軍過度緊張,鬧出什麼幺蛾子,把大好局面弄砸了,到時找誰哭去?

    接下來就是談判關于賠償安撫祭天告示的流程,其中重點就是賠償問題。這個自有從事鄭高與高句麗大對盧婁衍商談,馬悍只管與伊夷模置酒對飲,指點江山,高句麗五百騎衛也得到酒食賞賜。一時間帳內帳外,一派融洽。

    ……

    正午,丸都山下出現一隊人馬,大約三十多人,推著兩輛棧車(漢代民用貨車,前後無擋,平板雙直轅),車上載著十數甕酒以及一些肉食。這是伊夷模派來傳達與遼東停戰儀式達成的使者,同時還賜予酒食,以示同慶。三十多人里,除了使者與屬官外,只有十個士兵與二十役夫。

    丸都山下的崗哨檢看勘合無誤後,揮手放行。按程序,本應還要檢查車輛與酒水的,甚至還要搜身,但使者身上帶著王命牌與詔書,連丸都城守將都要听令,這些小小兵卒有幾個膽敢嚴格執行?

    山道狹窄,一側山崖壁立,一側深不見底,推車的二十役夫無不戰戰兢兢。就連使者與屬官也不敢再騎馬,而是將韁繩交給身後的士卒,在扈從扶持下,亦步亦趨,小心前行。

    行至半山腰,一推車役夫腳下打滑,身體一傾,眼看就要摔倒,突然旁側伸過一條強有力的臂膀,將其扶穩。那役夫膽戰心驚看了一眼懸崖,抹去額頭冷汗,轉頭連連道謝。而拉了一把役夫的小伙子只是微笑點頭,並不說話。如果有識得的人見到,必定大吃一驚——這個年輕的役夫,竟是白狼悍騎新任百人將——楊繼。

    楊繼竟然出現在這里,而且還扮成役夫,很明顯,目標必定是丸都城。

    楊繼當然不是一個人,這里的役夫,有一半是自己人,但卻不是遼東軍,而是夫余人與邑婁人,漢人只有他一個,並且他也是此次行動的指揮。楊繼方才拉了一把的役夫倒是真役夫,這是個高句麗人,所以沒口子的道謝,楊繼偏偏一句都听不懂,不過意思卻不難明白,故而只須微笑應對就好。

    以十人取險關,絕對是一次難度極高的冒險,搞不好關城沒拿下,反葬送了自家性命。所以馬悍將這個任務交給尉仇台,而尉仇台則挑選了十個死士來執行這個幾乎必死的任務。但臨出發前,遼東方面卻派出一人為指揮,就是怕夫余人把事情給搞砸了。奪取丸都山城,是計劃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決不允許出岔子。故此,廣陵勇士楊繼毅然接受了這個九死一生的任務。

    一行人再走半個時辰,前方出現一個以楔形石條鋪砌就的城門,尉那岩城南門到了。

    這城門寬不過丈許。西側為城牆垛口,東側斷崖,下臨深谷,堪稱險要關隘,“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至此非妄語。

    楊繼看了暗吸一口涼氣,果然是天險,任是千軍萬馬來攻,守軍只須將城門閘一落,一什軍士就足以御千軍。

    南門守卒聞知戰事將定。大王賜酒食,無不喜形于色,非但沒檢查,反而還幫楊繼等人推了一段山路。再往上走,城牆時隱時現,各色旗幡被山風扯得筆直。

    尉那岩城的正門是東門,此門砌于兩牆之間,兩側山崖壁立,門借山勢。天然關隘。門道同樣寬丈許,門內左右有兩個警衛室。楊繼等人進城之後,但見城牆兩側有馬道,其上有了望台角樓。城內有糧庫蓄水池。以及一排排石塊砌就的營房。城牆上下,可見數百披堅持銳的高句麗軍兵,不過此刻每一個士卒臉上都露出了輕松之色。

    隨著一陣大笑聲,尉那岩城的守將。一個四十開外,滿面虯須,身披褐色皮甲的中年壯漢。從營房正中的二層石樓下來,向使者大聲說著什麼,而使者也微笑點頭而應。

    楊繼听不懂他們說什麼,他也不需要懂,因為眼下就是最好時機。

    楊繼藉著周圍役夫的掩護,悄然從棧車板底下抽出百煉刀。與此同時,一個身量不高,但異常壯碩的役夫也不聲不響從另一輛棧車底下摸出兩柄短斧。楊繼與對方互相打了個眼色,同時點頭——這個壯漢是邑婁人,名昭,听說還是一個部落的族長,與百名族人被夫余人征召出戰。

    在楊繼臨時加入之前,行動本是昭來指揮,眼下自然退居副手。邑婁人比較落後,比如昭身為族長,勉強只听懂漢語,卻一句都不會說。所以這正副指揮只能用簡單的眼神或手勢來簡短交流。

    做好準備後,楊繼上前兩步,走到那屬官身後,低聲道︰“最後一個任務,帶我上前,說有要事稟報,然後,你就可以尋找安全之所避開。放心,太守允諾你的一切,必如你所願。”

    這個被威脅利誘所收買並安插楊繼等人混入役夫隊伍里的“高奸”,臉色蒼白,不敢拒絕,只得磨蹭著上前,對那正與守將言談正歡的使者鞠了一禮,低聲說了句什麼。

    使者與守將俱驚訝地轉過臉來,然後,他們看到了一道刀光與兩輪斧影。

    百煉刀與雙斧幾乎同時架在使者與守將的脖頸上,楊繼對四周驚慌失措的高句麗士卒大喝一聲︰“奉大漢遼東太守令,伐夷討逆,接收尉那岩城。放下武器者,生!負隅頑抗者,死!”

    變生肘腋,被挾持的使者與守將驚怒交集,哇哇叫嚷著什麼,而周圍的士卒不知所措。

    這時楊繼听到昭大吼一聲,八個夫余邑婁人紛紛取出短兵,重重砸在那一甕甕陶罐上。砰砰亂響聲中,陶罐破碎,流出的卻不是酒,而是黑亮的火油……

    丸都山上第一簇火苗竄起時,還不引人注意,直到火勢漸熾,濃煙如柱,終于引起國內城與馬訾水畔高句麗人的恐慌。但這時還沒人清楚是個什麼情況,是失火,還是……

    有高句麗官員慌忙入帳,向伊夷模稟報。

    “什麼?丸都城火起?”伊夷模這時正舉著牛角樽,向馬悍致意,聞言大驚失色,扭頭望向帳外。

    就在這時,伊夷模耳邊傳來一個冷如冰碴的聲音︰“高句麗君,以後腦勺對人,是很不禮貌的。”

    旋即,伊夷模的腦袋就被一股巨力生生扭轉過來——是以三百六十度旋轉一周,以一種活人不可能有的角度扭轉過來,正對馬悍那冷蒙蒙的眼珠……

    望著伊夷模死不瞑目的眼楮,馬悍只淡淡說了一句︰“你的曾祖曾玩過詐降,並由此攻入遼東,殺戮數千軍民。我現在也不過是一報還一報,不只是你高句麗人才會耍詐。”
qweqqweq0204 發表於 2016-10-27 22:42
獵擊三國 第二百一十九章滅國之戰定局



    丸都山上那一簇火光亮起時,被釋放的四百多高句麗軍卒剛剛來到國內城西門。守軍正待一一甄別這些俘兵的身份,丸都山上的火光與濃煙,令城內城外俱起騷動,一時之間,誰也不明白發生了什麼事。

    很快,馬訾水畔傳來的震天廝殺聲,終于令守軍與俘兵都明白過來——這是遼東軍的陷阱,大王危殆!

    遠遠奔來幾騎,馬上騎士俱是隨大王前去謝罪的官員,此刻這幾個官員滿身血跡,面無人色,拚命沖著城上嘶喊︰“快!快開城門,遼東太守擊殺大王,傳首諸軍。此刻軍心渙散,胡人騎衛已降,對宮衛反戈一擊,大對盧亦沒于亂軍之中。遼東人快殺過來了!快開城門,把人放進去,再閉城自守,遲則不及!”

    大王死了?!大對盧也死了?!連最精銳的宮衛騎卒也近半反叛了?!這晴天霹靂將西門守軍與城外的俘兵們震得半天回不過魂來。待回魂之後,城上城下,一片混亂。俘兵們爭先恐後往城門沖去,而守軍也顧不得一一甄別了,趕緊把人放進來是正經,否則等到遼東軍殺過來,這些剛被釋放的軍卒又要當俘虜了。

    就在這一片混亂中,俘兵里突然傳來一個振聾發聵的聲音︰“我等俱是大王子的部曲,眼下二王子身故。即位大寶者,只能是大王子。我們應當沖到宮檻處,將被囚禁的大王子救出來,擁其登基。兄弟們,一場大富貴就在眼前,萬不可錯過啊!”

    這個聲音宛若魔音一般,令混亂的場面為之一靜,時空仿佛凝滯了兩三秒,下一刻,西門沸騰了。

    “我等俱是大王子舊部。豈能坐視大王子身陷囹圇。”

    “對極!快去救大王子,扶保大王子登位!”

    “大伙兒快隨我沖啊!”

    無須什麼政治頭腦,只要智商及格就知道,眼下正是抱大腿的最好時機,這擁立之功,非同小可,那是幾輩子都踫不上的好事。只須有人一點醒,誰不爭先恐後。

    先前那聲音夾雜在亂哄哄喧嚷中,若有若無︰“快去城門軍械處奪取兵器。誰敢阻攔我等勤王就殺誰!”

    起初只有附近的俘兵听到,跟著大嚷起來,隨後越來越多俘兵齊聲高呼“取兵器,共勤王。敢阻攔,殺無赦!”喧囂震天,潮水般涌入券門。

    西門守軍相顧駭然,有那機靈的。悄然溜下城,攜兵器隨著人潮向宮城涌去。便是那西門守將,臉色變幻數番之後。也是一咬牙一跺腳,吩咐副守看好城門,自己也腳底抹油了。眼下天大的事也大不過擁立之功,守在這里就算擊退遼東軍,也不過是本份,能有多少功勞?而只要第一時間出現在大王子面前,表明效忠之意,這政治利益,哪里是傻站在這里能比得了的?

    問題是誰都不傻,守將跑去表功了,副守也將城門侯叫來,令其守城,很快也玩起了失蹤。城門侯臉色極為難看,兩個上司自家走了不打緊,還拉走了幾百軍卒“勤王”去了,他手頭只有不到二百人,這城門可怎麼守?而且,他也很想去“勤王”啊!

    正當城門侯糾結不已之時,驀然看到城頭涌現十余人,為首一個黃須壯漢邊走拔劍……

    城門侯大吃一驚,慌忙伸手按刀︰“爾等何人?意欲何為?”身後數十軍卒也紛紛拔刃挺矛,圍攏上前。

    嗆!黃須壯漢拔劍出鞘,卻不攻擊,而是雙手捧劍,向城門侯展示︰“軍侯可識得此劍否?”

    城門侯定神看了一眼,臉色倏變,說話都不利索了︰“這這不是大王子的佩劍麼?”

    黃須壯漢咧嘴一笑︰“正是。某乃大王子之近侍,得大王子賜劍,令某守住此門,勿令隨二王子出城謝罪之臣工返回……軍侯若覺不便,可率部曲入宮,大王子想必是很願意看到的……”

    一般能守城門的,那都是眼皮子活泛的,城門侯一听這話,自然心領神會。象這樣涉及兩位王子的權力之爭,最好還是別摻和,好極了,咱也勤王去……若換在平常之時,縱使是有一把王子劍,還得有王子敕令侍者令牌,方好交待。但值此非常時期,一切從簡,加上城門侯心如貓抓,生怕去晚了連湯水都沒得喝,利令智昏,也顧不得許多,招呼了一群部屬,急急而去了。

    黃須壯漢長吁一口氣,抹了一把額頭冷汗,與十余個手下對視一眼,人人欣喜若狂,兀自不敢相信,如此輕易就控制了外城西門。

    “下面,就看妹妹你的了。”黃須壯漢扭頭望向最高處的王宮,喃喃說道。

    這個黃須壯漢,自然就是夫余國君尉仇台。

    ……

    馬悍親率數千大軍,烈騎狂飆,雷霆千里,抱定著犁庭掃穴之志而來,豈會因一紙降書,一聲請罪罷兵而返?按照馬悍最初的計劃,打算殲滅高句麗之精銳拔奇部之後,等全軍匯合,圍城強攻。

    在這個時代,圍城強攻損耗極大,這損耗包括大量物資與兵力,當然,還有時間。但馬悍早有算計,他的二千白狼步騎,主要是督戰與觀戰,合適的時候也適當參加。主要攻城兵力,來自于夫余人與胡兵,這些人死得再多也不會心疼。這也是馬悍在听到尉仇台只帶了一千多夫余兵參戰,大發雷霆的原因。

    馬悍沒想到的是,因王位之爭,高句麗人不攻自亂,大軍未至,敵軍先降了。

    此時馬悍所部只有八百騎。自保有余,絕對無力進攻。如果他不接受伊夷模投降,非但自己要受到攻擊,而且高句麗人也會有充足的時間加強防御,使遼東軍攻城變得更為艱難。所以,他只能也必須受降。

    但是,正如一甲子前,站在同樣的地方,那個叫宮的高句麗王一樣,馬悍也玩了同樣的招數。只不過。當初宮是詐降,而馬悍,則是詐受降。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馬悍因為追擊太快,兵力過少,無法對國內城及時發動攻擊,但也正因為兵力少,伊夷模才肯出城請罪。如果他在國內城下擺開五千大軍,伊夷模敢出來才有鬼。

    只是伊夷模絕對沒想到。他要面對的人,別說有八百騎兵做後盾,就算只有一個人,他也敢殺給你看。當伊夷模出現在馬悍面前的那一刻。他的小命就已攥在馬悍手里,而伊夷模所恃的五百騎衛,根本無法令馬悍有所忌憚。

    當然,馬悍是三軍統帥。而不是一個殺手。殺一個伊夷模,只是讓高句麗陷入混亂,並不能完全解決高句麗問題。他必須三管齊下。

    第一管︰猝然發動,擊殺伊夷模。

    第二管︰奇襲尉那岩城,牽制高句麗衛城重兵。

    第三管︰利用釋放俘虜的機會,挑動國內城兵亂。

    現在看來,計劃非常成功,而且還多了一份驚喜——當馬悍擊殺伊夷模之後,梟其首展示于五百高句麗騎衛之前時,非但令這支精銳徹底崩潰,更意外收獲了二百胡騎宮衛的反水。

    這二百胡騎來自當年伯固接收的五百余戶遼東逃胡,多半為烏丸人,少量鮮卑人。而馬悍所率騎軍中,近半為胡騎,其中不少人與高句麗胡騎宮衛來自同一部族。之前搞聯歡時,大家已互相攀交認親,稱兄道弟了。結果在群龍無首,大勢已去之下,毅然反水,反戈一擊,殺高句麗人殺得最狠——胡人狼性,可見一斑。

    擊潰五百宮衛之後,馬悍立即兵分兩路,一路三百胡騎加二百夫余兵,馳援尉那岩城。一路由他親率百余白狼悍騎加二百胡騎(其中包括剛反水的胡人),疾撲國內城。只留百余人看守大營。

    午末未初時分,馬悍率三百騎出現在國內城西門,他看到了期待中的那張臉,準確的說,是那把黃胡子。

    馬悍大軍到來,同樣令尉仇台松了口氣。他就這麼點人,看守若大一個城門,還得穩住城門侯好心留下協助的一隊守兵,真是壓力山大啊!

    輕松收拾掉那隊守兵,馬悍令手下換上高句麗兵的戎衣,側耳傾听城內混亂喊殺之聲,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望向尉仇台道︰“令妹聯系如何?這是最關鍵的一環,萬不可出岔。”

    尉仇台忙道︰“已經聯系上了,只要我們進入內城,小妹就會親自帶我們進入王宮。”

    國內城四層分別為外城內城宮城及王宮。內外兩層屬居民區,宮城為官署區,王宮自然就是高句麗王室居所。若是在正常情況下,幾百人馬,別說是內城,連外城都別想進來,但在這一片混亂的局面下,一切不可能都變為可能。

    此時國內城已徹底陷入崩壞,由四百降卒引發的大混亂,引起一連串連鎖反應。先是外城西門守將副守加入,在通過內城門時,又將守將拉下水,隨後浩浩蕩蕩上千人沖擊宮門。隨著時間推移,許多聞訊趕來的官員軍卒甚至市井之徒紛紛加入,每一個人都想在這場政治投機中分一杯羹。

    宮門前喧囂震天,“釋放大君!”,“請大君主政!”之聲甚囂塵上。宮城內的守衛雖然格于職守,持械警戒,但一個個面色驚惶,目光游離,顯然也有蠢蠢欲動之意。

    拔奇恐怕做夢都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那麼得“人心”。

    就在這一片混亂中,身穿高句麗軍服,隊伍里更有貨真價實的高句麗兵的馬悍一行二百人(留下一百守外城西門),輕易穿過已是人走樓空的內城,來到城東一處宅第。

    這里是尉仇台早年買的一處宅子,也是約好的會面之地。一個一襲白紗,年約二十七八,略有幾分姿色的婦人,與尉仇台相擁慟哭。

    這便是尉仇台的妹妹,夫余國的公主,高句麗國王遺孀?嗯,想必伯固娶她,只因其身份,而與相貌無關。

    尉仇台攜妹一同拜見馬悍,馬悍擺擺手︰“時間無多,我想知道,王妃如何領我等入宮?”

    高句麗王妃輕啟朱唇︰“走王宮秘道。”

    馬悍豁然而笑,秘道啊!還真是,哪個王宮會沒有秘道?不管王國大小,任何一個上位者,都不會缺少這居安思危的意識。

    一個時辰之後,被囚禁在宮檻的拔奇,在眾臣的簇擁下,登上王殿。當他把屁股安放在那個朝思暮想的鎏金嵌玉掐銀絲的輦榻時,腦袋還在暈乎,幾疑發夢。待看到丹墀之下,分列兩班,往日對自己不冷不熱,只圍著伊夷模打轉的群臣,如今卻是低眉順眼,畢恭畢敬……

    “哈哈哈哈……”拔奇忍不住仰天大笑,虎軀一振,手按印璽,躊躇滿志,“都來齊了麼?還有誰沒到?”

    確實還有些人沒到,至于是非暴力不合作還是為亂兵所阻,就不得而知了。而諸臣也從拔奇那裸的威脅語氣中感受到,若錯過此刻還沒到的,就永遠無須到了……

    拔奇將目光投注在他的最大支持者,涓奴部大加仲連身上。

    仲連會意,向殿上諸臣環施一禮,表情沉痛道︰“二王子為遼東太守馬悍誘殺,國失梁柱,君失賢臣。今遼東軍煎迫甚急,當務之急,是盡快推舉新君,頒詔平息動亂,整飭軍備,御敵于國城之外。諸位以為如何?”

    其余諸大加不管內心情願與否,既然進來這王殿,就已經是承認現實並屈服了。听到仲連這麼說,豈有不齊聲應和之理?

    拔奇按捺不住狂喜,迫不及待道︰“既如此,我將以高句麗王儲之身份,登位就任第十一世王……”

    殿外突然傳來一陣激烈而短暫的白刃交擊及箭矢破空聲,甚至有幾支流矢飛入大殿。一連串的慘叫乍起還落後,一個悠然的聲音入耳,听在拔奇及諸大加耳里,卻似滾滾天雷︰“抱歉抱歉,我來晚了。”

    在拔奇與王殿諸臣目瞪口呆中,馬悍施施然登堂入室,老友般向諸人打了個招呼︰“大伙都在吶!好極,省得我一個個去找了!”
qweqqweq0204 發表於 2016-10-27 22:44
獵擊三國 第二百二十章滅國置郡



    (新的一月,拜謝大盟趙無恤2014ufgw支持如故)

    “乙亥(興平二年),六月二十七,始帝將兵三百,克二門,走復道,擒殺句麗偽王以下三十余酋,句麗遂降。自此始帝威名遠播,四夷賓服……”——《始帝紀要.卷三》

    事實上,當時的情況可沒有後世史家筆下那麼輕松寫意。馬悍率百余狼騎原高句麗王騎衛夫余宮衛等組成的二百銳士,在穿過外城內城兩道城門,從秘道出來之前,的確如入無人之境。但從秘道出來那一刻起,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國內城的內外城的確很混亂,並且波及到了宮城,但王城之內,依然警戒森嚴。二百號人,披堅執銳,殺氣騰騰,橫沖直撞,瞎了才會看不見。

    結果從秘道口一直到王殿,大約三百步的距離,馬悍率領聯軍,幾乎是一步一灘血,硬生生殺到拔奇面前,光是戰死者就不下三十人。

    拔奇天性暴戾,豈是束手就擒之人,一見馬悍,就拔出手戟擲來。

    這正中馬悍下懷,這王殿上之人,他一個都不打算放過。反抗?正好,這樣殺起來就有借口了。

    馬悍隨手接住手戟,順手劈入旁側的仲連腦殼,血突突往外冒,仲連的慘叫聲,成為敲響王殿的喪鐘。眾狼騎一擁而入,亂刃劈砍,殺得赤雨飛濺,血流成溪。

    拔奇手里沒有武器,抄起厚重案牘,雙手高舉。從丹墀上奮身一躍,重重砸向馬悍。

    啪!似乎正中目標。拔奇還來不及狂喜,手里近百斤的堅木案牘竟四分五裂,一只拳頭越來越大——喀嚓!他听到可怕的骨頭爆裂聲,這是拔奇在世上最後听到的聲音。

    當馬悍血洗王城之時,尉那岩城也在慘烈廝殺。虧得楊繼與昭挾持了兩個首要人物,令守兵軍心大亂。未料想這尉那岩城守將居然是個剛烈之輩,非但不受威脅,下令軍隊投降,反而以頸抹刃。喋血三尺。結果引起守軍瘋狂攻擊,連那使者都被亂箭所殺,十勇士中死傷數人。

    楊繼等人不得已,只得趁著火勢,退入敵樓,利用狹窄的樓口拒敵。而此時五百銳士也開始登上丸都山,兵分兩路,搶奪南北二門。

    在中心開花,兩頭夾擊之下。失去指揮又被燒得焦頭爛額的尉那岩城守軍士氣渙散,節節敗退,最後被迫放棄兩道山門,龜縮于山城內。苦苦支撐。直到國內城王城廣場立柱上飄揚著狼頭大旗,眼見大勢已去,副將以下五百余守軍方才棄械投降。而此時深入虎穴的十勇士,只剩下楊繼昭及一個邑婁銳士了……

    六月二十七。當真稱得上是風雲色變,馬訾水畔,國王的血與士卒的血交融流入大江。無分貴賤。當血色被滾滾江流稀釋得干干淨淨之後,國內城也換了主人,而高句麗,也成為了歷史。

    六月二十九,夏侯蘭率中軍渡過鹽難水,當日黃昏,抵達國內城下。而樂進率領的後軍,也已攻下守備薄弱的紇升骨城。至此,曾經的高句麗三大都城,一並落入馬悍手里。失去這三個骨架,整個高句麗王國的肌體無以附著,最終分崩離析。

    高句麗,亡。

    ……

    邴原與國淵都不是那種小肚雞腸的人,這兩人一個氣度恢弘,一個剛正秉直,評價事物,向來對事不對人。但這一次,馬悍算是把二人惹得狠了,以至二人一路隨軍而行,隨時支楞著耳朵。既想听到前方傳來馬悍選鋒軍中伏敗退的消息,以驗證二人先見之明,又擔心萬一敗得太慘,令此番遠征功敗垂成……當真是糾結了一路。

    次日,軍報傳來,只不過,竟然不是壞消息,而是好消息。

    “選鋒軍連破高句麗奴兩道伏兵,俘殺四百!”

    邴原與國淵小小驚訝了一把,看來太守雖年輕氣盛,但在行軍作戰上,竟頗老練,之前是白擔心了。二人還特意去看了俘虜,果然是高句麗奴兵,詢問之下,俘兵的回答卻令二人大跌眼鏡(如果有的話)“我等俱是中了上國天兵之伏,招至慘敗”。

    中伏?!你們不是伏兵嗎?怎麼反過來中了埋伏?到底誰伏擊誰?兩位青州名士迷糊了。

    很快,第二個消息接踵而來,一下把兩位名士又給震醒了。

    “太守率選鋒軍追上奴酋拔奇大軍,一擊破敵,敵軍全滅,拔奇遁逃,漢民全部獲救,繳納輜重數十車,牛馬數百。”

    追上了!真的追上了!而且盡殲敵軍,听說損失不過百余人……

    邴原與國淵步出轅門,看到了一幕震憾場面——上千漢民泣拜于漢軍旗下,“萬家生佛”之聲不絕于耳。許多本在一旁圍觀的胡騎,也不由自主下馬棄弓,伏叩于地,一臉崇敬虔誠。

    邴原長長吐出一口氣︰“原來你我真的看走眼了,小覷了天下英雄。”

    國淵輕捻下巴短髭,悠然道︰“這位馬使君帶給人的驚喜不斷啊,淵倒是很期待這場討逆之戰,接下來又會有怎樣的驚喜。”

    三日之後,邴原與國淵想要的驚喜,來了。

    “報——我軍大捷!太守先于國內城下斬殺高麗國君伊夷模及大對盧婁衍以下五百余眾,再率三百銳士潛入國內城王宮,擒殺高句麗新君拔奇以下諸酋。國內城破,高句麗降!”

    這個驚人消息,如同熱油澆水,一下在軍營炸開了鍋。

    這就打完了?三千中軍還沒趕到,二千後軍還在崇山峻嶺里打轉,僅一個八百騎的選鋒軍,就把事情干完了?究竟是高句麗太弱,還是我遼東軍太強?

    中軍許多胡騎是為了搶掠而來,沒成想戰爭那麼快就結束了,無不跌足——早知如此,為何當初不搶先應募選鋒軍,落得如今連湯都沒得喝。

    邴原與國淵都是知史之人,大漢與高句麗百年來糾葛纏斗,互相攻伐,俱載于史冊。其國雖小,卻是硬核桃,如今卻是一戰未接,數日而亡,更同日斬二君……只能說,是遼東軍,或者說,是馬悍這柄鐵錘太猛太重了,一下收不住手,直接砸得粉碎。

    “親率輕騎追殲頑敵,繼而以寡兵薄城,逼敵請降,最後更是親率三百勁卒潛入敵腹心之地,斬將殺君。”邴原搖搖頭,失笑道,“看來這位馬使君當真喜冒險,偏偏他所有冒險之舉,事後看來,都是非常必要而正確的……”

    國淵也笑︰“馬使君為當世猛將,知兵擅斗,軍旅之事,遠非我等坐而論道者可及。如此看來,今後你我只可與之論策,不可論兵,否則便是自取其辱。”

    邴原也暗捏一把冷汗,幸好當日馬悍走得快,若是慢上一會,被他們二人攔下,必憤然力諫,激怒之下,難免失口,預言其必敗。倘真如此,這臉可就啪啪腫了,他們二人必無顏留下,只有跟隨被救千余漢民一道,灰溜溜返回玄菟一途了。

    自此,邴原與國淵,再不敢在馬悍面前言兵事,只專注于本職,取得比歷史上更優異的成就。

    七月底,三軍終于會合于國內城下。

    馬悍以樂進為討逆校尉,夏侯蘭為別部司馬,各將步騎二千,四下出擊,掃蕩殘余,務必將高句麗五族勢力連根拔起。同日廢高句麗國號,並其地為一郡,名遼寧郡。隔日,舉薦青州名士邴原為首任太守。

    邴原先前不是拒絕出仕的麼?怎麼又改變了主意?

    這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邴原折服于馬悍的出色軍事能力,認可了這是一個值得投靠的潛力股;二是大漢新郡首任太守這個榮耀太有誘惑力了。文人都是好名的,遼寧郡可是大漢百年來新闢之郡,其地二千里,堪稱拓土開疆。身為士人,雖不能似馬君那般博取赫赫武功,但若能就任一方牧守,造福黎庶,青史留名,這文治之德,又豈在武功之下?

    而真正令邴原慨然出仕的最根本原因,卻是遼寧郡有別于大漢任何州郡的一個最大特點——沒有豪強制肘,也沒有世家那種錯綜復雜的扯不斷理還亂的關系。這是一片新的土地,猶如一張白紙,可以任由邴原自由揮灑。除非邴原願意象管寧一樣終身不仕,只要他還想當官,以他寒門出身的身份,薄弱的家族實力,若大一個大漢,還有比這個新置之郡更能大展拳腳的麼?

    邴原出任遼寧郡太守,也了卻了馬悍一樁心事,要不一時半會,他還真找不出合適當太守之人。有地盤卻沒有人主事,想想也真夠郁悶的。

    兩個青州名士,一個拉來當太守,另一個自然也不能放過。

    是夜,馬悍就在宮城的大對盧官署,正式會見了新官上任的邴原與國淵。

    雙方見禮畢,馬悍也不拐彎抹角,直奔主題︰“我欲請子尼出任遼寧郡丞,兼屯田校尉,如何?”

    邴原與國淵俱是一怔,郡丞還好理解,這屯田校尉又是什麼情況?

    馬悍微微一笑,一字一頓︰“我想將遼寧郡,變為遼東或者說是整個大漢的糧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