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簸人Temple Space】新生代雕塑聯展 首部曲
展期:2015/05/09 - 05/24
開幕:2015/05/09 (六) 14:00
時間:週二至週日早上10點至下午6點
地點:金車藝術空間 (臺北市承德路3段131號4樓)
主辦單位:金車教育基金會
策展單位:金車藝術空間
服務電話:(02)2595-9650
官方網站:http://kingcarart.org.tw
在顛簸中佔有真實的空間 三維度處處是驚喜
小時候總是對於未來有一份憧憬和期盼,希望快點長大成人,而急著墊起腳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但真正在面臨未來的抉擇時,卻又徬徨迷惘,究竟真正的未來是甚麼?是顛簸、喧鬧,亦或是美好,這些選擇了立體三維度的年輕人們,還沒有找到正確答案,但已處處是驚喜。
「顛簸人」,由黃美瑜、彭千祐、陳家欣、陳品儒、盧佳瑜、羅紹瑄、游芷瑜、吳念庭、楊舒閔、沈宛霆、徐婷韋等11位藝術家所組成,「顛簸」是形容詞也是諧音,形容這樣的展出過程以及顛簸人的創作實錄。藝術教育的普及與社會結構改變,當代藝術展演形式已發展至多元,而以台灣藝術教育體系為例,需以公開展演作為結業憑據,因此免不了屬性眾多、甚至衝突的作品共同展出於同一空間,此種制度下的藝術展演像是端呈上的貢品,而temple space則代表藝術展演像是大拜拜式的端呈上貢品,作一次雜亂喧鬧的獻祭,儼然成為當代藝術進程中的某個弔詭時區。
而這樣的一個弔詭獻祭是青年藝術家們利用木材、線材、土、FRP、紅銅、蠟、人體、廢棄物等複合媒材,以加、減、雕、塑、構成等雕塑技巧,透過作品傳達想法,他們跳脫紙張、跳脫平面,不斷在各種材質中嘗試,碰撞出許多,讓觀者可以從更多的角度去觀察物體在整個空間、結構之間的關係,讓雕塑佔有真實空間,並且造就每件作品的獨特性。
木質原料經過不完全燃燒處理加工後的結果,即為木炭。藝術家將一塊塊的木炭接合聚集回一塊"木頭",並放在"木頭"上,試圖讓自然與再製兩者產生對話。土是可以增加也可以減少的媒材,可塑性高,可以任意改變形狀,翻製成樹脂(FRP)後不但堅固又可以永久保存,翻製的過程很繁瑣,有時甚至會失敗,但這也是塑造有趣迷人的地方。。
肉體皮層也可以是一種雕塑媒材,透過雕塑,將身體以外的衣著退去,回歸到肉體本身,開始分析瞭解肉體的材質性,發現這些手段行為的肌理印痕具有時間性的效果,並藉由上述所說的身體特質,企圖創造出我個人新型態的雕塑觀。盡量不要在不確定性上浪費資源,所以創作媒材以廢棄物以及非具體物質性來源,餿水、聲音、資源回收物為主,低然費藝術家以這樣的禪意,將手邊唾手可得的事物,用像是回生術的儀式,希望藝術可以從地球永續出發。
顛簸人們,對於藝術充滿憧憬,企圖提出對此種學院定型展演形式的再製,展演成為命題而非曲意迎合某種制度的無奈現況,亦意在突顯制度中的反制策略及反均值抵抗。而對於未來,懷抱希望或者徬徨不安,但年輕豁達的性格只要願意做好準備,充實自身的經驗和實力,顛簸人期望自己現在能努力付出,一天比一天成長,然後慢慢地走向未來,當有一天墊起腳能看見遠方時,會是一條寬闊的道路。 本帖最後由 kingcarart 於 2015-4-26 17:32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