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隋唐] 興唐 作者:午後方晴(已完成)

 
Babcorn 2016-5-11 11:49:36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664 141725
Babcorn 發表於 2016-5-14 10:39
第九十六章 火燒大江(上)

     第二天早上,大食第二批軍隊與唐朝的第二批軍隊不約而同地全部到達。唐朝過來僅有一萬軍隊,時間更早,目的是押送物資糧食的。後面還有一萬多軍隊,要集合,要整編,一時半會來不了。

    這是放在牌面上的軍隊數量。若需要,從後方還可以從各國抽出一些軍隊進行增援。大食人亦是如此。

    薩勒姆也率領三萬軍隊來到烏滸河,若不是瓜卵山一戰,人數上還略略保持著優勢。現在雙方人數也懸殊不大。若是將釋放回來的俘虜計算進去,反過來居於上風。

    可這批俘虜就讓他感到頭痛了。

    將卜扎里夫與巴沙夫喊來,問清了交戰的經過。

    卜扎里夫與唐朝皇帝一戰,在唐軍渡河烏滸河就成了轉折點。但最明顯的轉折點是激戰時,唐軍釋放的那批戰俘,沖垮了後軍陣型,甚至還有波斯俘虜主動呼喊戰友不能與唐軍作戰。

    喊來幾名釋放回來的戰俘,問了一下,大食總督親自盤問,不敢隱瞞,原原本本將事情經過說了一遍。讓卜扎里夫著惱的是這群人回來後,還將這些情況對波斯其他的偽軍做了宣傳。

    這批戰俘是不能用了,殺也不好殺的,這時候殺會影響士氣,氣憤地說道:「將他們押回去,當作奴隸。」

    卜扎里夫向他搖了搖頭。

    醒悟過來,忍著怒火說道:「讓他們到後方去吧。」

    到後方不是讓他們休息去的,開礦,製作甲冑,運輸物資,暫時用來做苦力了。

    然後率軍來到瓜卵山。

    幾座很矮小的山丘,稍大一點的地圖都找不到它的位置。但卻成了雙方的焦點所在。

    看了看,山勢矮小,林木稀疏,再加上修建工事砍伐了許多樹木,一大半的地方都露出光禿禿的山體。坡度也不陡峭,所以戰前,大食所有將領都疏忽了這個地方。

    然而看了一圈後,薩勒姆臉色陰沉下來。

    從昨天到昨天下半夜,唐朝最多時湧來兩萬多人,搶修了工事。直到黎明時分,才正式竣工。首先外圍樹立了三道柵欄,柵欄密集,最大的縫隙僅有小半人高。並且許多橫木上鑽開一個個洞眼,洞眼裡立著尖銳的矛尖。矛的尾部伸到後面,若是進攻時,可以利用這些洞眼將長矛拍出。柵欄底部又佈置了拒馬。看上去就像三道刺蝟一樣。

    每道柵欄後面又有一道壕溝,壕溝挖出來的泥土正好用來做了營牆,大半人高,成了唐軍最堅固的盾牌。但佈置不僅於此,明明是一個砂石山,卻讓唐軍生生地將整個山丘挖出了許多壕溝。甚至有的壕溝都成了一個個地窟,挖出來的泥土放在壕溝前面,再次做了掩體。

    對壕溝,大食人有清醒的認識。

    穆罕默德才崛起時力量很弱,甚至在伍候德之戰中敗給了一個商人貴族艾卜素福耶。但正如李威所想的,最可怕的不是大食人的戰鬥力,是他們的的謙虛學習態度。穆罕默德經過此役後,認真地反思。開始訓練軍隊,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於是在麥地那,麥加上萬人進攻時,謙虛地採用了他波斯弟子賽勒曼的建議,在麥地那城外挖了大量壕溝,擊退了麥加人的進攻。

    這次戰役也給了大食人一個寶貴的經驗,為以後攻打波斯積累了基石。無論拜占庭人,或者波斯人,皆善長壕溝戰術。

    但薩勒姆從來沒有看到過如此無恥,如此頭痛的壕溝。

    不過他還是下令,讓士兵抬著撞木進行了一次試探。

    這時候瓜卵山防禦力量不是昨天了。

    大食刀很厲害的,大食也有其他的一些武器,最少許多武器比吐蕃優良。但是論武器總體優良程度,這時候唐朝遠在其他諸國之上。只是因為路程遠,不能保證所有士兵都能使用唐朝的武器。

    為了確保瓜卵山不失,卻搬運來最好的武器,包括各種勁弩,與投石機。除了武器外,山上各個壕溝裡還準備了大量的糧食以及一萬名士兵。但是有了強健的工事,以河中地區士兵為主了。唐軍只留下兩千人,起帶動作用的。這個佈置,不僅是減少唐軍的傷亡,也是對河中士兵的磨礪。慢慢地培養他們的信心與作戰經驗,增加戰鬥力,磨合相互之間的配合。

    看到大食人準備進攻,駱務整不慌不忙,命令士兵準備。

    大食人抬著撞木到了七八十步範圍,下令士兵開始射擊。也看出大食人僅是一次試探性的進攻,連投石機都沒有準備。只動用了弓弩。這也取得很強大的殺傷力。

    特別是各種弩機,擘張弩最大射程可達兩百三十步,有效射程可達一百五十步,也就是在兩百米開外,絕對殺傷。角弓弩最大射程可達兩百步,有效射程也是一百步開外,最可怕的是它是單人操作模式,射擊頻率很快。木單弩射程最小,然而射速更快。同時此次又配備了一些大型弩機,比如伏遠弩最大射程可達到三百步,有效射程也超過了兩百步。

    發射時帶著雷鳴,儘管大食人有盾牌保護,也強勁地射穿盾牌,將盾牌後面的士兵身體貫穿。

    還帶來了三台更另類的弩機,絞車弩。這種弩機原來需近百人絞動車盤才能發射出去,後來焦炭的出現,使冶煉的鋼鐵質量提高,做了一些改進,操作的人數減少。但也需要六七十人才能絞動弩盤。因為操作太麻煩了,所以唐朝軍隊也很少用它。

    帶過來後,看到那一根根粗大的,比常弩矢重十倍的大弩矢,還有這種古怪的絞車,河中士兵感到很好奇。

    正好大食人不備,大部隊列在兩三百步開外,目測了一下距離,駱務整將三台絞車弩搬到半山腰,瞄準了大食人的隊伍,命令士兵將絞盤絞緊,然後鬆開絞盤,粗大的弩矢立即暴射出去。

    這種弩有可能是眼下射程最遠的冷兵器,最大射程幾乎達到近七百步。

    薩勒姆正在觀戰,三道黑影就暴竄過來。

    象穿樹葉一樣,連同盔甲在這三支勁弩面前就像紙糊的一樣,穿過了數名大食士兵的身體,才停了下來。

    只射死了數名大食士兵,但很鼓舞士氣的,山頂上的所有河中士兵全部發出了一聲歡呼。還是唐朝軍隊強大啊,早來到河中,就不會受大食人侵略了。

    也將薩勒姆嚇了一跳,立即下令:「退,退。」

    不但下令全軍往後退,也下令試探的士兵退回來。僅這一會兒,在密集有力的弩箭射擊下,就倒下了兩百多名士兵。雖說他按照大食人的傳統,打頭陣全部用炮灰部隊,用的全部是波斯人,可是像這樣下去,會打擊士氣的。

    只好先行紮營,而且為了防止瓜卵山上的唐軍偷襲,他也下令挖壕溝。唐軍將瓜卵山拿下來,成功地在烏滸河南岸殺出了一個橋頭堡,於是河北的陣營也隨之作出調動。香柳渡的側營變成了主營,原來的主營變成了側營,原來西邊的營地變成了一個衛星營地。又在東面延伸出兩個新營地。

    一個橋頭堡讓薩勒姆如鯁在喉,不能再讓唐軍奪下第二個橋頭堡了,只好下令,在河南岸也修建了兩個新營地遙相對峙。

    下完命令後,看著瓜卵山,一愁莫展。但讓他判斷出一件事,唐朝軍隊的真正主攻方向。

    唐朝軍隊是分成兩個方向的,不摸清唐朝軍隊的主攻方向,就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這兩個方向皆有優缺點。

    主攻謀夫城,地勢平坦,一旦得到謀夫城,就能得到充足的供給,還會動搖大食在整個呼羅珊的統治。至少謀夫地區會有許多百姓組成義軍,支援唐軍。但對唐軍的缺點就是有烏滸河之險。即便是奪下烏滸河,後方讓自己堅壁清野,要麼攻打謀夫城。謀夫城是那麼容易攻打的?不能迅速攻下,缺少供給,自己只要組織得當,不但能在他們後勤上動手腳,還能來個裡應外合。

    主攻疾陵城。疾陵城有強大的波斯義軍,自己多次都沒有將他們撲滅,戰鬥力強悍。一旦聯手,整個塞斯坦地區會產生動搖。至少吐火羅全境皆失,還有可能危脅到大食人的糧倉,信德。

    唐朝也有缺點,此地山區地形,有許多城池與關卡,易守難攻。當年大食攻打迦布羅城,以絕對優勢的兵力,還攻打了數月之久,才將這個城池拿下來。況且一旦讓唐朝得到了塞斯坦地區,就能從三面對吐蕃人形成合圍。吐蕃人眼睜睜地看到這種局面形成?

    可是唐軍偏偏分成了兩路,明顯一路是佯攻,一路是真正攻擊方向,來分出自己的兵力。也起到作用,自己為吐火羅分心,派出了不少士兵與將領。直到這一刻,唐朝人才露出真正的獠牙。

    為時不晚。

    又看了看對面的幾座矮山丘,十分鬱悶,也十分刺眼。但暫且放過了,下令從後方再撥四萬士兵,對烏滸河支援。等自己兵力處於絕對優勢,才將這顆刺撥去吧。

    傍晚來臨,大營紮好了,壕溝也挖好了。這時候斥候前來稟報,說唐軍又有了新的動向。

    今天白天一支唐軍尋來了烏滸河北岸的一些商船,向南岸停伯的波斯商船發動了攻擊。將商船上的船伕趕走,然後能帶的船舶帶走了,帶不走的一把火燒掉了。

    「知道了,」薩勒姆淡淡地說道。

    烏滸河中下游有許多船舶,但因為戰事興起,皆將船駛向兩側,不在自己保護範圍內。況且這些船舶全部是波斯人的,唐朝人要燒就燒。從戰略上來說,自己也不想渡河,向北岸發起進攻。這些船舶對自己沒有什麼意義。並且唐朝人這樣做,會產生負面作用,這些商人在波斯地位很高,激怒了他們,會使這些人對唐朝人產生反感。正合了自己的心意。

    忽然擊了一下手掌。

    不是自己所想的,喝道:「將唐朝的地圖拿過來。」

    李威派出斥候打聽大食人的情況,他也派出斥候打聽唐朝的情況。只是斥候派得少,得到的情報沒有李威詳細具體。手中也有一張唐朝的不標準版圖。

    並且還知道唐朝的船舶技術這幾年後來居上,已不亞於大食人,似乎唐朝人航海正是對面那個皇帝發起的。得到了這條消息後,讓他疏忽了唐朝士兵的水性。

    但唐朝這麼快就對船舶下手,讓他產生懷疑了。自己的意圖很清晰,一直沒有想渡過河,與唐軍交戰。為什麼要對船舶下手?更沒有必要激怒這些波斯商人。從來他就沒有將唐朝皇帝當作這樣的白痴。

    看著地圖,他想到了自己得到的一些情報。唐朝主力部隊並不多,只有三四萬人,當然,自己主力部隊同樣不多。雖然人數勝了一些,可必須留下許多將士駐守塞斯坦與呼羅珊各地。但唐軍不需要這樣做,所以從這方面考慮,大家旗鼓相當的。

    他是想到了唐軍的來歷。一部分是原來西域將士,大多數是青海將士,部分是從關中與河南道帶來的士兵。而青海的士兵主要是來自青海本地,以及關中與劍南、隴右三道。

    趴在地圖上,尋找這三道在唐朝版圖上的位置。

    看完了,將各個將領喊來商議,先將地圖掛起來,說道:「唐軍有一個致命的弱點,所有軍隊都是來自唐朝的內陸。會水性的士兵很少,會駕駛船舶的士兵更少。」

    「總督大人,河中諸國有許多人會駕駛船舶。」巴沙夫說道。

    薩勒姆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若不是怕影響士氣,都想將他立即決斬了。正是這個愚蠢的人,輕易地丟失了瓜卵山,才使戰局對自己很不利。

    沒有理他,繼續說道:「所以他們奪下瓜卵山,立即將兩邊所有的船舶搶走,或者燒燬。這是害怕我們利用船舶,對烏滸河進行封鎖。」

    至於河中將士中有多少會駕駛船舶的,這讓薩勒姆自動忽視了。那怕他們全部會駕駛船舶,河中的士兵能有什麼戰鬥力?有可能戰鬥一打響,稍稍不利,他們能不聽唐軍號令,駕駛船舶逃離戰場。

    自己帳下會駕駛船舶的士兵同樣不多。但因為大食航海業發達,甚至多次渡河與拜占庭人交戰,會馭船的人也有一部分。這已經足矣。

    「卜扎里夫,你立即安排人手,對餘下的船舶進行保護。然後再派出斥候,打探一下。」

    這個比較容易打探的,果如薩勒姆猜想的那樣,甚至前天晚上渡過烏滸河,唐朝軍隊都不得不調許多河地士兵,替他們劃小木筏子。也就是他們連小木筏子都不會劃。也不是笨拙如此,若是小河小溝,人人都會劃。但在寬廣的烏滸河上,讓駱務整去劃小木筏子,心情都會十分緊張。並且為了防止掉下河中不會游泳,人人繫了一個叫救生圈的事物。

    聽到這條消息,幾乎所有將領眼睛都亮了起來。

    若是如此,整個烏滸河就能在自己軍隊掌控之下了,掌握了烏滸,對這場戰役會產生何等的影響!

    「我們出去看看。」帶著諸人,來到烏滸河邊。

    儘管讓卜扎里夫派人保護,還是讓唐朝軍隊得到了許多船舶。有的船舶已經在返航,一艘接著一艘,七八十艘大大小小的船隻,停在香柳渡口。對面的唐軍歡聲雷動,這是船,不是小木筏子,有了它們,可以輕而易舉地渡河烏滸河。再加上一個橋頭堡,可進可退了。

    這邊的大食人看到這種情形,不明白究竟,皆或多或少有些沮喪。

    薩勒姆與諸人卻相視一笑。

    都不用他吩咐,諸將皆知道怎麼做了。立即派人奴役波斯百姓,砍伐樹木,手中還在卜扎里夫及時保護下,控制了一些船隻,再製造一些船舶。然後與唐朝這群旱鴨子,來一個烏滸河水上決戰吧
Babcorn 發表於 2016-5-14 10:39
第九十七章 火燒大江(下)

     心情好了,轉過頭,薩勒姆命人將大量投石機推了出來。

    這是一個眼中釘,一天不撥出來,一天心裡不踏實。

    一個個大石頭,從空而降。可結果讓他很失望。此次修建工事時,李威親自監督,就差一點將瓜卵山變成了一個巨大的防空洞了。至少能達到後世一戰的標準。

    瓜卵山的特殊地形也起到作用。背部就是烏滸河,保證了它不會腹背受敵,還保證了它能提供足夠的淡水資源。三月份,天氣還有些清涼,否則都能抽空,下河去洗洗澡。正面坡度不大,可多少佔著居高臨下之勢。

    大約唐軍是準備發隨發起進攻,才駐紮了一萬人,否則就是原來的數千唐軍在此,也難以將它順利地攻克。

    石頭落下來,士兵馬上躲進壕溝的石窟裡面。幾乎沒有給唐軍帶來任何損傷。相反,看到大食砸了好一會兒,駱務整氣憤不過,也將投石機推了出來,一塊塊石頭落下去。反正山上有的是石頭,用一年也砸不完。頂多花些開採的人工。

    稀里嘩啦,一頓猛砸之下,大食又有幾十名士兵倒了黴,被石頭砸中,倒在血泊裡,一些投石機也被砸壞了。讓薩勒姆好心情立即消失。

    喝道:「收隊。」

    撤回來不砸了。又咬牙切齒地說道:「等著瞧。」

    一旦控制了烏滸河,利用船舶發起攻擊,不給唐軍取水,失去了後方的水源,看你們能堅持多久?實際上這種僵持,對薩勒姆是很有利的,再熬一個來月,冬麥成熟,將它收割。再來個堅壁清野,天氣又炎熱起來,對己方有利。到時候那怕唐軍不渡過烏滸河,他都能渡河,主動尋找戰機。眼下這種打法,不適合他,也讓他感到彆扭。但只能熬一熬。

    手下侍衛忽然說道:「總督大人,你看。」

    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法,是指著河對岸的。唐朝軍隊動了,一個個登上了船隻,在進行操練。烏滸河是中亞第一大河,可不是長江黃河,甚至還沒有信德河(印度河)寬廣,站在對岸,視力好,能清楚地看到船上士兵的動靜。

    上了船,船舶也行駛起來。可是唐朝士兵在上面東倒西歪,顯然如情報裡所說,不懂水性,才會有此反應。

    然而薩勒姆皺了皺眉頭。

    烏滸河不是大海,儘管上游的雨季很快就要到來,河水流速會比以前快,但從上游流到這裡,水勢依然十分平緩。只能說比現在稍微急那麼一點兒。雖說唐軍不會水性,可在這種水面上,用不了多久,就能適應的。

    於是下了一道命令,派一支善長水性的軍隊分兵,去更遠的兩頭,再派一些會駕駛船舶的士兵隨行而去,蒐羅更多的船隻過來,直接開戰了。

    這一招立見奇效。

    幾天後,兩軍不停地在烏滸河上交戰。真正的唐朝人沒有參與,參與的全部是河中地區的士兵。在岸上他們讓大食人打寒了,到了水上,他們看到大食人還是感到很害怕。最後漸漸全部逼向香柳渡。十幾天後,大食第三批兩萬軍隊到來,後面還有一批。唐朝也有一萬幾千名士兵到來,但是這成了唐朝最後一批前來的將士。

    暫時烏滸河一戰,李威計畫中就是這麼一點兒人了。

    懸殊不是很大,五萬幾千士兵與八萬幾千士兵,在一場大戰役,很難說清楚誰戰優勢,誰佔劣勢。雙方將領的指揮才能,士氣,戰鬥力,或者一個偶然的然發事件,就能將這個差距彌補過來。

    但人多的一方,底氣總歸足些。

    在後方官員的催促下,又搶造了近百艘船隻。船不大,大者能載重四五十噸,小者僅載重十幾噸。再加上前段時間蒐羅的船隻,數量差距彌補過來。薩勒姆下令,向香柳渡聚集的船隊發起進攻。

    然而他這一拳打到綿花上。看到兩邊船隊源源不斷地向中間會聚,唐朝人做了一個調動,將所有船隻駛到旁邊的一條小汊河裡面。汊河寬不過十幾米,而且很淺,稍大的船隻駛進去,儘管是空載,都時不時擱了淺。還是用士兵當作縴夫強行拽到裡面的。

    既然如此,不敢再進,進去是送死的。但是薩勒姆的目標實現了,整個烏滸河中下游,全部被大食人掌控。瓜卵山這支唐朝軍隊也成了孤軍。這是當作橋頭堡的,烏滸河都沒有辦法再渡過來,難道這一萬軍隊,還能危害到河南?

    就是這樣,薩勒姆還是不放過。讓船舶沿著烏滸河巡迴航行,看到有唐軍從瓜卵山上下來取水,用弓箭射擊。強行利用水上這個優勢,將山上的水源切斷。

    山上還有水,看到這種情形,唐軍提前用水囊裝了水,放在各個壕溝裡面。不能象以前那樣安心的洗個澡兒,或者洗衣服。但食用的水,還能維持一段時間。

    不過形勢對大食人變得十分有利。

    瓜卵山就這麼點大面積,囤積了一萬軍隊,還有一千多匹戰馬,並且還有大量的武器。人要吃,要喝,馬也要吃喝,能有多少儲備糧草的空間?

    對此李威就像沒有看到一樣。

    又僵持了幾天,安國太后帶著一些貴族到來。

    前段時間聽到瓜卵山大捷,還揚眉吐氣一把。但聽到這情況,他們擔心了。

    為了獲得唐朝的支持,他們此次幾乎所有國家都派出了士兵,與物資。當然,這些是為了他們免遭侵略才出的。隨著又驅逐了伊斯蘭教徒。其實對伊斯蘭教與基督教,河中地區都十分排斥,這兩個宗教幾乎發展到哪兒,戰爭就打到哪兒。不像道教、佛教或者他們的祆教,教義平和。但算是將大食人徹底得罪完了。

    一旦唐朝兵敗,唐朝皇帝回去還可以繼續當他的天可汗。然而河中地區必將迎來大食人瘋狂的報復。特別是安國,首當其衝。

    想法多少有些偏激,但他們畢竟是生活在夾縫裡,所以倒向了唐朝,也不敢公開與大食翻臉。倒向了大食,也會繼續與唐朝眉來眼去。

    帶著疑問與憂慮,來到了香柳渡。

    見到了李威,問得很委婉:「陛下,如今大食將烏滸河封鎖起來,南岸的將士怎麼辦?」

    李威看著這個老太后,是第二次看到。一看到就想笑。本來生活很奢侈,一隻鞋子就價值兩萬迪勒木,但經過大食人數番洗掠後,見了兩次面,只穿著一身布麻衣。早幹嘛呢,用這些財富養將士,就是輸,也不會輸那麼慘。

    淡淡地問了一句:「我朝士兵有沒有大食士兵戰鬥力強大?」

    「大食人如何與天朝相比?」

    「你不用吹捧,瓜卵山一戰,我親眼目睹,我朝武器比大食人稍稍優良。可純粹地論戰鬥力,兩下相仿。但戰爭不是那一方戰鬥力強大,那一方就會必勝的。」

    「是,是。」

    「你們既然來了,也差不多到了火候,順便看一看。」

    讓這群人留了下來。

    然後讓士兵吹響號角。吹完了,河對面唐軍也在吹號角呼應。薩勒姆正在軍營裡面,聽到號角聲,連忙跑出來。可看到吹完了,兩岸一點動靜都沒有,又回到大營。他要處理的事務很多。唐朝人真發起進攻了,這一下波斯也炸營了。各地反叛的消息時有傳來,手下幾員勇將不得不到處在救火。還要分心思考這支唐軍的動向,這些天將他累得半死。

    再忍一忍吧。

    還有不到一個月時間,就能收割。收割完了,天氣也熱了。手中有大大小小的船舶兩百多艘,一次性就能載渡一萬軍隊,渡過烏滸河。到時候將這支唐軍收拾,再回頭慢慢收拾這群刁民。

    但第二天他接到一個好消息。

    大約山上的食用水漸漸用完了,昨天下半夜,有一些唐軍不要命地潛入河邊,用水囊灌水。讓巡邏的船隊放箭射了回去。

    「好啊!」薩勒姆擊了一下桌子。

    若將山上這群唐軍消滅了,那麼戰局將會變得對自己更有利。

    走了出來,盯著瓜卵山。不一會兒,他居然看到一幕好戲。隔著柵欄,看到半山腰有兩個士兵在搶一隻乾癟的水袋,搶到最後,舉起拳頭相互鬥毆。打了好一會兒,頭盔也掉了,盔甲也亂了,才走過來一個軍官,將兩人制止住。

    看完了這場好戲,薩勒姆下令道:「挖壕溝。」

    將壕溝挖深挖寬,防止這一萬唐軍狗急跳牆。

    李威也在看,看完了嘆息一聲:「聽說薩勒姆能征善戰,也不過如此。」

    聽到大食許多消息,四大正統哈里發皆是能征善戰之輩,阿維葉也不簡單。另外還有哈立德、賽爾德、阿穆爾這些不亞於李績的名將,星光耀眼,支撐起大食強力擴張的天空。

    要麼現在遠征柏柏爾人的歐格白,同樣也是一個十分難得的名將。也許大食軍中還有其他的名將,沒有被自己的斥候發現,但薩勒姆不是。

    這次他有些想錯了,薩勒姆還可以的。只是準備不充分,甚至在前一段時間都認為唐軍是虛張聲勢,根本不會攻打呼羅珊與塞斯坦,所以落入下風。

    而且他用軍喜硬,又沒有主持大兵團作戰過,而李威用兵偏軟,受裴行儉影響,以用計謀為長,正好起了克製作用。並且薩勒姆身邊商議的人才華有限。李威從洛陽離開之前,就與裴行儉、劉仁軌做了許多種安排。到了青海,又與黑齒常之促膝談心。然後來到西域,身邊商議行軍方案的人,是李謹行、王方翼,還有漸漸成長起來的郭元振等將領做一些補漏拾遺。也是嚴重的差距。

    至於薩勒姆本身的才能,也確實不能與李績相比。甚至都不能與王方翼相比,僅能與契苾明比肩。但就是有王方翼的本領,種種天生的不足,比如準備,比如百姓的支持程度,比如屬下的才能,比如國內的形勢,事起粹然,也必然落入下風。

    所以造成了很大的差距。

    不管怎麼說,薩勒姆如今確實落入李威節奏之中了。

    說完了,又開始讓士兵吹號角。這是通知駱務整的,準備執行制訂的計畫吧。

    然後下令,左右四路軍隊向正中收縮。薩勒姆也注意到這一情況,可不管你們怎麼折騰,我在南岸穩如泰山。難道你們能長翅膀飛過?但他也害怕中了陰謀詭計,勒令所有游動的船舶向香柳渡集中,派人日夜監視唐軍動靜。

    隔了一天,看到唐軍又有了動靜。

    一個個士兵卸下了盔甲,脫下了長袍,放下了武器,然後手拿著斧子、鋸子、鉋子與鑿子,又開始做木筏了。這讓薩勒姆感到很不解,難道唐軍還想用小木筏子渡河?

    也不用打,用船隻撞,也將這些木筏子撞翻了。就是他們有那個什麼救生圈,不會游泳,到了河裡面,會有什麼結果?有可能派人站在船舶上用長矛刺一刺,就能將渡河的唐軍大半士兵殺死。

    十分不解與好奇,於是親自立在岸邊,盯著對岸。

    幾萬人參加製造,速度很快,一會兒就能看到一隻成形的小木筏子出現。不是小木筏子,這一回是一艘真正的小木船。有船頭船尾船艘,很小,僅能裝載十幾人。但備有整齊的船耳與船槳。

    隨著對岸唐軍的動工,瓜卵山上的唐朝軍隊也隨之呼應。許多人砍下了山上的小樹,也跟著在做小船。

    唐朝軍隊要做什麼?

    或者他們從後方趕來一支善長水性以及會馭舟的將士?

    薩勒姆不敢大意,下令將所有的船隻集中在香柳渡一帶,時刻警戒,隨時準備出擊作戰。

    看到了,但兩邊的唐軍就像沒有看到一樣,繼續在埋頭苦幹。一天過去,兩天過去,三天過去了。一隻隻小木船成形,也不知道製造了多少小木船,都將營地後面的空地擺滿了,看上去十分壯觀。到了第五天,這一晚起了東北風。大多數時候阿姆河下游地區刮的是偏西方向的風。可是因為水土破壞嚴重,東有高山阻擋,風向很不穩定,甚至有時候能出現颶風。

    其實無論是北風南風,都沒有關係。但需要風大,越大越好。

    李威站在大營門口,看著天空,天空的雲彩讓風吹得翻湧奔騰。時不時有從北方吹來的烏雲,將西垂的殘陽隱沒。說道:「好風啊。」

    像以前那樣,早早地就下令讓士兵休息。

    唐軍早起早睡,起初讓薩勒姆很緊張。正是這個非正常的早起早睡,丟失了瓜卵山。但看慣了,也習以為常了。反正你不動,我不動。以不變應萬變。也不是那種不作為式的不動,看到唐軍異常舉動,派出了一些斥候潛入河中地區,打探著情報。可是真真假假的,讓薩勒姆感到很難受。

    休息了一會兒,到了三更時分。讓東北風吹了吹,吹來了一些濕氣,可雨珠並沒有落下來。只能說是一個陰天,月亮讓烏雲漫住,使這個夜晚漆黑一團。但是唐朝軍營忽然燈火通明,所有士兵都爬了起來。不但對岸的唐軍爬床起來,瓜卵山上的唐軍也從各處壕溝裡鑽出來。接著河北吹響了號角。這個懂的,唐朝軍隊發明了一種號語。至於什麼號語,只有唐朝人才能聽懂,自己聽不懂。

    薩勒姆只好從帳蓬裡爬出來。腦袋裡有些糊塗,難道唐朝軍隊藉著這個漆黑的夜晚,想偷渡烏滸河?可也不能這樣大張旗鼓啊。又或者是虛張聲勢,幾天後再來一個聲東擊西?這個倒有可能的。

    一時半會沒有猜測出來,只好出營觀看。

    打著火把,雖然夜色很黑,卻能看得很清楚。唐朝軍隊魚貫從軍營裡走出來,推出了投石機,與弓弩兵一字排開,對準了河面。同時,側面看去,瓜卵山上的唐軍同樣如此。

    接下來,一艘艘剛造好的小船兒,被士兵推了出來。薩勒姆被弄得雲裡霧裡,難道唐朝軍隊真這樣就想攻過烏滸河,或者強行掩護瓜卵山的唐軍撤回河北?

    不但他弄糊塗了,就是安中太后與一群貴族天天呆在唐營,都弄糊塗了,一個個爬起來觀看。

    薩勒姆只好下令,停在河邊的船隻起航,一起到河中間巡航。同時咬牙切齒地想到,再過一段時間吧,麥子收上來,讓你們看到我的厲害。

    其實不用他吩咐,唐軍弄出這麼大動靜,幾乎所有船上的大食人與波斯人都起來穿衣服準備了。一艘艘船隻離開河南停泊的地方,駛向河中間。忽然號聲再次響起,隨著這聲號角聲,兩岸幾乎同時將火把熄滅。

    這種視覺的差距,讓船上的大食人眼睛為之一黑。過了好一會兒,才適應過來,但還是無法清晰地看到岸邊的情景。就在這時候,一艘船上傳來喊來:「有東西。有東西攔住船了。」

    喊完了,船上的人將火把拿到船頭,看到船頭前面一根粗大的鐵索漸漸地從河底升了起來。有的眼尖,又喊道:「前面還有。」

    再向前看去,不僅這一根,前面還有兩根鐵索,緩緩地從河底升騰起來。三道鐵索使船舶無法向西航行,有的感到不妙,準備調頭向東。但東面也傳來同樣的喊聲。

    除了極少數船隻外,大多數的船隻皆被這六道鐵索攔住了。

    聽著河邊的喊聲,薩勒姆也感到不妙,站在岸邊焦急地喊道:「砍斷它。」

    鐵索橫江在中國歷史上出現多次,不但在長江上,在南北朝也出現過類似的一例。北魏將繳獲來的戰船用鐵索栓起來,栓了三重,企圖切斷黃河通道。但是南宋大將垣護指揮手下用長柯大斧將鐵鎖強行砍斷,順流而下,逃出包圍圈。用過不少,可幾乎都沒有成功過。

    成功的戰例放在烏滸河未必能成功,失敗的戰例放在烏滸河也未必能成敗。長江黃河與烏滸河是兩個概念,遠比它寬大,水流也遠比它湍急。況且交戰的形勢又不同。

    李威想到自己軍隊弱點,而這個弱點早晚也會讓大食人發現。於是苦思對策,又在腦海裡翻看過的史書,將南宋元嘉第二次北伐這個戰例翻了出來,讓他想到了一個主意。提前運來了許多鐵鏈。那天晚上他在瓜卵山上,下令讓斥候強行將方圓滿數里的百姓驅逐,不讓一個人觀看,正是為了今天的。讓士兵將鐵鏈連結起來,並成了六根鐵索,埋了下去,上面覆了泥土。實際上不用砍,陡起生變,又是在夜間,否則細細看,都能找到一個個接頭,將接頭解開,鐵索就散成了兩截,船舶再也攔不住了。

    鐵索只起暫時的攔阻作用,真正的佈置是在後面。

    正好從長安一批工匠趕到了西域,沒有火藥罷了,有了火藥,不可能不用。但從長安將火藥運來,成本太高,於是從國內調來一批工匠。為了技術保密,將他們安置在碎葉城中,然後從河中或者西域尋找硝土與硫磺提煉,就地製造火藥。

    如今碎葉城堆放了許多硝石硫磺,夾雜在物資裡,悄悄運到烏滸河。大多數放在北營,有少數那天晚上運到了瓜卵山。佈置完了,又為今天晚上行動,做了種種的安排。

    刻意放火焚燒南岸的船隻,若是大食將領是一個愚貨,做無用之功。但不是。這樣將自己這個弱點主動提醒給大食人。接下來,又在河面上操練,讓大食人產生緊迫感。然後讓河中的士兵做炮灰,一步步將大食所有船隻引到香柳渡附近。

    瓜卵山上接著又製造了一些假像,包括夜裡潛入河邊強行取水,山上為水爭搶打架鬥毆。實際山上還儲備了許多水,但怕演得不成功,將水看管起來,不讓士兵知道,那些打架鬥毆是真為了水在打架鬥毆的。畢竟河中地區士兵來自各國,紀律性差,又不團結,情況隱隱很不妙,只要有心,略略挑唆,馬上就打起來了。

    然後五軍並一軍,製造小木船,小木船是用來放火的,但還有一個妙用,看到自己軍中製造了那麼多小木船,換那一個將領都只能產生兩種想法,要麼自己強行渡河,要麼掩護南岸軍隊返回。那麼接下來夜裡行動,大食所有的船舶全起航,進入埋伏圈中。

    木船也需要不了這麼多,但李威在等,一等風大,二等有一個月黑之夜。今天晚上天氣很符合他的要求,開始行動了。先是點燃火把,吹號角,讓大食人一起起床,馭船吧。再將所有火把突然熄滅,讓大食人產生視覺上的巨大反差,乘機將埋在地下的鐵索拎出來,利用幾根粗大的樹木作為槓點,再用絞盤將鐵索從河底絞起來。不然讓大食人看到了,豈不全部逃了出去?然後將枯草樹枝放在這幾天製造好的小船上,撒上易燃物。就在大食人強行砍鐵索的時候,將這些載滿了易燃物的小船推下河去。

    風一吹,小船迅速向河中飄去。這時候放箭了,投石機是假的,弩很有可能也用不上,但弓箭卻是真的,只是弓箭上綁著的是粗製的火箭。密密麻麻的火箭騰空而起。火箭的技術也不成熟,有的燒起來,有的沒有燒起來,但勝在數量多,許多燒起來的火箭落在各艘小船上,烏滸河上立即騰起了熊熊大火。
Babcorn 發表於 2016-5-14 10:39
第九十八章 第二次聲東擊西

     「希臘火,希臘火!」巴沙夫喊了起來。

    眼前很像前幾年大食海軍在海上,被拜占庭人用希臘差點燒得全軍覆沒的的情景。

    六根鐵索南北漸漸繃緊,南邊倚靠瓜卵山,所佔的範圍並不廣,有些大食船隻逸逃出去,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但北面幅射的範圍卻很廣,幾路軍隊會合在一起,幾萬大軍,不可能將大營紮在一起的,除非巴沙夫前來指揮。分成了左中右三個大營,互為猗角,在河岸北邊連綿了數里地。左右兩營的邊角處,也正是埋鐵索處。

    若是不刮北風問題也不大,比如偏東方向的風,借助夜色,將這些載著燃燒物的小船抬到上游。再利用火把突然黑暗的反差,兩岸放下小船,作出佯攻,吸引大食人的注意力。在上游的船舶借助風力與水力,會很快地飄下來。這些鐵索能將載滿士兵的船隻攔住,是因為船隻吃水深。但對這些輕盈的小船卻起不了作用。

    兩岸火箭一發,效果依是如此。要麼刮南風,船隻數量小,效果會差些,但也可以做一些佈置,彌補過來。最頭痛的是刮西風,風力與水力相沖,結果誰都無法預料,但同樣可以做一些佈置。這是最差的結果。此時冷熱交替之時,烏滸河特殊的環境,東高西低,沙漠戈壁蒸騰,風向正是多變的時候。也沒有必要非要在刮西風時發起進攻。

    最好是偏北方向的風力。

    此時唐朝兵力不及大食,然而也有不少人,幾千艘載著燃燒物的船隻飛快地推下河,然後燃起了大火,向對岸飄去。風不停地催動著火勢,有的火舌都吐出幾尺遠。若是在長江,很難實現這個戰役的,但烏滸河不是長江,說它寬,是對河中各國的各條小河流的,很寬了。可是寬度有限,否則都能讓河中地區作為一道天然的天塹了。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整個烏滸河這段河面就像是燒著了。火光衝天,亮如白晝。

    張仁願嘆息一聲,道:「陛下,若是兵力准足,船隻充足,此時渡河,有可能大敗敵軍。」

    「難,你看。」李威指著對岸。

    薩勒姆也讓這個變故嚇蒙了,但很快醒悟過來。他這支水軍算是完了,可是唐朝軍隊還有許多小船,這些小船不僅能用來裝燃燒物的,同樣可以載人渡河。立即下令軍隊集合,列隊警戒。就算此時,有了另外的謀策,也擊敗了大食人,自己損失也不小。

    但這一戰目標已經達到,大食軍中善長駛船以及水性好的士兵幾乎全部在船上,若想再有這支軍隊,最少兩三個月才能再次徵集。到那時,自己軍隊還不知道打到哪裡。

    要麼從波斯百姓中徵召軍隊,沒有了大食人壓陣,這群波斯人會死心與替他們復國的唐軍作戰?

    烏滸河自此戰時,全部讓唐朝控制了。

    對士氣的影響。瓜卵山數戰,除了渡河那天的夜戰外,白天兩戰,河中士兵儘管在唐軍英勇作戰的帶動下,也勇敢地參戰了。可表現依很懦弱。不但河中人,吐火羅人、信德人、波斯人皆是如此。可是論個體戰鬥力,差距都沒有那麼大的,之所以如此,士兵的配合,將領的水準,還有士氣,導致了巨大的差距。

    士氣是一次次戰敗引起的。看到大食人,幾乎每一個士兵認為,我們打不贏了,都是這樣的想法,這一場戰役如何打?反觀拜占庭,大食沒有強大之前,與波斯打得難分難解。一開始也不敵大食人,可經過數次勝利之後,信心增加,漸漸打得有聲有色,這才贏得了七年之戰。

    一次勝利,兩次勝利,會讓他們這種失去的信心,慚慚恢復過來。讓他們明白大食人也是人,不是妖怪,不是神仙。只要自己不怕死,同樣可以擊敗他們。

    這個信心培養不起來,沒有辦法再打下去。

    瓜卵山一戰,犧牲了近千名最勇敢的唐朝士兵。以這個速度發展下去,讓自己如願以償,自己回去時,也成了光桿司令。所以必須讓河中與吐火羅,甚至波斯義軍做炮灰,還要將他們發展成有戰鬥力的炮灰。經過血戰之後,有了經驗,自己回去後,他們也能繼續克制大食人的反撲。只要東方實現了這個目標,拜占庭人不會甘心,柏柏爾人不會甘心。大食元氣沒有恢復過來之前,就有可能走向衰落了。

    又下了命令,還有船在手中的,讓河中地區各國的士兵乘上小船,帶上武器,從兩邊追擊。有不少大食人眼看不妙,跳下河去,想游出鐵索圈,逃回南岸。還有四十幾艘大大小小的河船,逃出生天。讓一萬名河中士兵乘上小船,擴大戰果的。

    看到北岸唐軍兩邊夾擊,幾乎所有大食逃出來的船隻頭一調,迎擊上來。所有人皆抱著這個想法,河中的士兵都是河中各國的,船又小,正好報仇雪恨。真若不支,自己船大,也能從容逃逸出去。

    想方也是對的,可是他們卻忽視了士氣。聽著裡面火光裡大食人的慘叫聲,求救聲,在這一刻,河中各國士兵熱血沸騰,士氣也激昂到了極點。看到大食人主動衝撞過來,皆靈活機動的操縱著小船避讓。許多河中的士兵乘兩船交接時,跳上了船,與船上的大食人交戰。這個難度不高,烏滸河除了夏季外,春秋兩季水淺,所以船舶皆不是很大。大者也不過一百來噸。這種船隻在大食軍中也是鳳毛麟角。至於搶修起來的船隻,多是二十幾噸,三十幾噸,大者不超過五十噸。比唐軍這種小船大得多,可船舷高度僅僅大半人,或者半人高。

    有一個人帶頭,更多的人跳上船隻作戰。士氣高昂,人又多,人多膽子壯。結果一會兒,大多數的船隻反而被唐軍搶了過去。只有少數落在後面的船隻見勢不少,調頭就逃,逃了出去。沒有了這些船隻干擾,一個個盡情地抓俘虜,從河中將大食士兵撈起來,用繩子摁綁起來,帶了回去。

    天亮了,戰鬥也結束了。河面還在繼續冒著濃煙,到處是飄浮著的燒焦的甲板,以及死屍。因為數量多,都被鐵索阻住了。隨著鐵索收回來,在河水的流動下,很快衝到下游。烏滸河再次恢復了平靜。

    李威又下令,將停在汊河裡的船舶拖出來。

    讓士兵上了船,帶著一些小型投石機,以及一個個箱子。

    然後幾十艘小船運著物資,主要是菜蔬,這些天瓜卵山上的士兵日子也過得很辛苦。還有的就是這個箱子。

    船舶漸漸到了河對岸,並沒有靠近,而是將箱子打開,裡面是一張張傳單,用投石機拋到高空之中。早晨風漸漸平息下來,但沒有完全停,在風的吹拂下,這些傳單立即飄進大食的軍營。

    駱務整接過箱子,同樣也利用投石機將這些傳單拋進了大食軍營。

    派了使者對薩勒姆說聖戰,知道這件事的人不多。以前沒有做,大食士氣高昂,做了效果也不好。正好兩戰大敗之下,又有許多大食軍隊來到了烏滸河,才將這些傳單拋射出去。

    傳單上用大食文,石版雕刻了一篇檄文。明確表示唐朝反對沒有先知血緣的人繼承哈里發之職。然後說了阿里的事蹟。斥候帶來了更多的情報,對這個人,李威不知如何說好。

    他的品德確實很完美,李威都自愧不如,而且在軍事上天賦很高,但在政治上卻是一個真正的白痴。比如說阿維葉,出兵反對他,讓阿里擊敗。看到自己打敗了,阿維葉無賴地說,我們要以古蘭經裁決。阿里考慮減少穆斯林的自相殘殺,居然同意。所以這份愚蠢,讓穆斯林認為阿里才是最虔誠的穆斯林教徒,將他聖化。

    傳單上將阿里的一些美好事蹟說了一遍,讓大食士兵重溫。然後又說了阿維葉如何對待阿里家人的?長子哈桑為阿維葉毒殺,次子候賽因又讓阿維葉的兒子葉齊德手下大將割去了頭顱。

    這兩人才是先知的真正後裔(阿里之妻,穆罕默德女兒生的)。葉齊德父子不但玷汙了聖徒,還玷汙了先知。因此受阿卜杜拉左拜爾之邀,此次唐朝出兵大食,推翻葉齊德,還先知與聖徒的公道。最後再次鼓勵,他們支持唐軍,向這群異徒徒們發動聖戰。

    薩勒姆氣得暴跳如雷,急令手下將傳單收繳上來。

    可是傳單就那麼一張紙,眼睛好,很快就能將內容看完。況且唐朝軍隊在瓜卵山與河面上,還在陸續不斷地將傳單向大食軍中撒。

    只是一會兒,軍中幾乎所有士兵都知道傳單上的內容。

    不但大食人,眼下已有了許多波斯士兵也信仰了伊斯蘭教。然而大食國內,因為候賽因的死亡,引發的宗教爭議,有的士兵在呼羅珊多少有些迷茫。相信唐朝人的話沒有幾個,然而卻有不少士兵,卻在思考了。我們幫助葉齊德作戰是對的還是錯的?

    支持大食士兵強大的戰鬥力,有四個原因,不停地湧現出優秀的指揮將領,比如薩勒姆,在大食算不上首屈一指的,然而波斯義軍、吐火羅與河中各國,卻沒有一個將領能及上他。士兵個體,有豐富的戰鬥經驗,百戰百勝帶來的信心,以及對宗教的信仰。

    將領的指揮水平,這數戰全部能看出雙方的差距。百戰百勝的信心在兩次大敗下,漸漸走向催垮的趨勢。宗教的信仰,大食內部出現了嚴重的分岐,士兵只能淡淡想一想,不能深想,一旦深想,會引起什麼樣的後果?這種後果放大在作戰時,又會引發什麼樣的後果?

    不相信唐朝人會有好心,發動什麼聖戰,但有不少人相信很有可能唐朝人與左拜爾聯手的。可這種心理因素,也會對士氣產生嚴重的干憂。薩勒姆隱隱感到有些不妙了。

    索性放棄了烏滸河,專心防守南岸,又從後方再次抽調一萬軍隊進行支援。這一戰,唐朝人幾乎沒有費多大力氣,就殲滅了自己八千多士兵,要命的這些士兵不僅會水性,其中一半人全部是真正的大食精銳將士。策略也做了修改,守到冬麥收割上來。再將唐朝人放進烏滸河南岸,利用天氣炎熱,進行決戰。

    終於認識到這種被動的防守,對自己很不利。

    又將情況向大馬士革作了稟報。但不說唐朝精銳部隊只有三四萬人,而是說唐朝派來了十幾萬精銳部隊。究竟這些精銳部隊是來自唐朝本土的,還是來自吐火羅的,或者來自河中的,含糊帶過不說,減輕自己的責任。

    但做得還不錯的,遭到如此大敗,居然安排得井井有條。

    站在河邊,看了好一會兒,傳單也散完了,船隻在往回返航。李威才扭頭回去。

    安國太后走過來,諂媚地陪著笑臉,說道:「陛下,是妾身錯了。」

    「你是錯了,既然想我們對你們支援,就不能懷疑我們大唐的實力。」

    「是,是,我也是唐朝的臣民,怎麼敢懷疑陛下呢?」

    李威暫時可沒有將這個老太后有當作唐朝臣民的想法,道:「你們既然來了,我正好說一件事。」

    將各個貴族召集在一起,問道:「各位,你們可知道為什麼看到河中受危,我朝以前卻沒有出兵?」

    你們那時候正在與吐蕃人激戰,怎麼能出兵,但不敢說,只好搖頭。

    「看一看,我們兩地語言不同,文字不同,風俗習慣不同,甚至穿的服飾都不同。就連士兵交談時,都需要通譯。你讓我們大唐如何接受你們為我們大唐的臣民?不是我們大唐的臣民,又如何讓我們大唐前來派重兵保護?」

    「陛下,以前天朝沒有說過啊。」一個安國老臣說道。

    「有的事,非要說,你們才能明白?」

    「是,是,可我們怎麼辦?」

    「我想讓你們同其他各州縣商議,推廣百姓學習唐朝官話,學習唐朝文字,甚至科舉時,派一些傑出子弟參加我們朝廷的科舉。」以前也想說的,可怕引起一些不好的想法。

    乘著此次大勝,將這個要求提出來。

    也不算太過份,大食人強索苛刻的重稅,還不停地入侵,搶掠財物,搶掠百姓做奴隸,強行推廣伊斯蘭教,只是讓他們學習漢語與漢字,比起宗教,引發的爭議要小得多。

    這就是同化了。

    有的人嘴角露出苦笑。

    但夾在夾縫裡生存,想一點不付出,怎麼可能呢?答應下來。

    重新奪回烏滸河的控制權後,唐朝軍隊再次一分為五。唐軍分,大食軍也不得不分。但唐朝人開始大修船隻了,就在烏滸河邊修。然後派斥候通知那些波斯商人,奪了你們的船,或者燒了你們的船,迫不得己,是為了打敗大食人的。

    我們馬上重新修造,將船修好了,用這些新船作償還。不相信質量的,可以派人過來看一看。挽回搶船燒船帶來的負面影響。

    於是烏滸河的唐朝船隻越來越多,然後返過來騷擾大食人了。

    但比大食人惡劣了十倍。

    每夜不停地擂戰鼓,吹號角,有時候軍隊半夜起床,故意上船做出佯攻。薩勒姆讓李威弄得頭痛萬分,虛虛實實的,而且麥子一天比一天黃了,很難說唐朝軍隊不會發起真正的進攻。

    於是將士兵分成兩班當值,輪流休息。

    但人總是白天做事,晚上睡覺的。這時候能有多少人有夜貓子習慣?一天兩天可以做到,但時間一長,這種晝夜顛倒的生活,對大食人總有些影響。

    可這還不是壞消息。眼看到了四月中旬,幾匹快馬從吐火羅飛奔而來,向他稟報,唐朝十幾萬軍隊,向迦布羅城發起了猛攻。

    「怎麼可能?」薩勒姆一把將斥候的衣領揪住。

    十幾萬大軍,不是一萬兩萬軍隊。大食與拜中庭交戰,雙方出動了多少軍隊?激戰亞歷山大港,又出動了多少軍隊?阿里與阿維葉兩位哈里發激戰時,阿里也不過動用了五萬軍隊。

    十幾萬軍隊每天要消耗多少糧草與物資,像現在烏滸河這樣的對峙,每天的消耗,都是一個天文數字了。所以他能徵用更多的士兵前來交戰,然而能徵得起,卻養不起。唐朝在河中訓練了七萬軍隊,動用了四萬,同樣的道理。

    十幾萬軍隊,只剩下半個的吐火羅能供養得起麼?況且也沒有那麼多兵力。前段時間總共只訓練了五萬人,能動用三四萬人,已經是很難得。

    「總督大人,屬下沒有虛報啊,我是站在城頭上親眼所見。此次唐朝軍隊前來,浩浩蕩蕩,滿山遍野,最少有十幾萬人。」

    「難道是從天山西域調來的?」

    「總督大人英明,城中各將也是這樣推想的。並且這些士兵大多數隻是身穿皮甲,若是唐朝的正規士兵,不會只穿皮甲的。」

    「你遠道而來,辛苦了,下去休息吧。」

    將斥候打發下去,薩勒姆坐在椅子上發呆。不是不可能,西域各個叛唐的部族,全部讓唐朝人鎮壓了。剩下的各部這段時間都採取了親近唐朝的政策。從吐火羅調動十幾萬大軍那是不可能的,然而從西域想要徵調十幾萬軍隊,卻是一件很輕鬆的事。

    若是那樣,唐朝真正主攻方向是吐火羅與疾陵城了。可是他們不怕吐蕃人了嗎?將西域軍隊一抽,更容易招來吐蕃的進攻。這也是一個很無理的做法。走出帳蓬,看著在烏滸河上耀武揚威的唐朝船隊,又看著對面的唐朝大營,腦海裡將斥候打聽來的情報細細梳理。

    這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斥候任何將領都會用,但打聽來的情報卻是五花八門,除非明顯的情報,其他的斥候也不知道輕重,否則他們都不會只是一名斥候。於是一股腦全部倒出來。作為一個將領,不但會用斥候,還能從斥候帶來的龐大信息量中,將這些有用的情報找出來。

    比如王方翼,連他都疏忽了有關宗教方面的情報。

    終於想到一件事,吐蕃老贊普死了,新贊普才登基沒有多久。因為青海失利,國內政局不穩。

    糟糕!

    若是如此,甚至嚴重到主戰派都不敢出兵,唐朝皇帝這樣做就能解釋。吐蕃不出兵,沒有後顧之憂,自己注意力在烏滸河,另一支唐軍就能將吐火羅全部奪下,甚至攻下疾陵城,與義軍聯成一線。然後向西出兵,與唐朝皇帝這一支軍隊兩相夾擊,呼羅珊與塞斯坦全部丟失!

    吐蕃遙遠,自己一直沒有注意,更沒有得到最近的吐蕃消息。但是唐朝皇帝卻是從青海來的,從西域來的。

    再一想,可疑的地方更多。比如那天唐朝在瓜卵山一戰大捷後,並沒有將大軍全部渡河,而是立即修建了一道防禦工事。再比如那天晚上火燒烏滸河,自己士兵士氣低落,唐軍那時候渡河有機可乘的。自己還刻意列隊警戒,然而又沒有渡河。

    上當了,瓜卵山不能算是聲東擊西,真正的聲東擊西是在吐火羅啊。而且為了完美的實施這一策略,唐朝皇帝都親自來到了烏滸河。這些唐人太陰險了。
Babcorn 發表於 2016-5-14 10:40
第九十九章 圍城

     當初選定主攻方向時,李威、王方翼等人皆做了慎重的考慮。

    從吐火羅向南,打通疾陵城,能同疾陵城活動的波斯義軍聯手。又背靠著西域,能在不利時,可以從西域調一批突厥士兵援助。但是吐火羅一帶以山區地形為主,有許多險惡的城池。有的城池很難攻克,比如護聞城,也就是當地人所稱的迦布羅城。

    因為地形多山,所產的糧食有限,唐朝本來還需要從河中與吐火羅求助糧食,大軍一旦出動,更需要大量的糧食,這些糧草需要就地供給。僅是吐火羅到疾陵城這一帶各國,沒有能力承擔的。除非像大食人那樣,不顧當地人的死活。

    所以最後選擇了謀夫城。拖到夏收到來,僅是野外就能得到大量的糧草。謀夫城又是呼羅珊的首府,聚集了大量財富,這些財富又能作為犒賞,刺激將士的作戰勇士,彌補因為戰爭帶來的損失。

    決定了主攻方向後,不是放棄了吐火羅,吐火羅也要分兵,不但吐火羅分出重兵,還有一支軍隊,從中路南下,經東曹國,越過波悉山,到達至拔州都督府(俱密國),然後根據情形,從兩道繼續南下,或者向西南繞道天馬都督府(解蘇國今杜尚別)、姑墨州都督府(怛沒國),渡河烏滸河的中游,直下大汗都督府(厭噠人餘部)。或者從東南而下,到高附都督府(骨咄施國)、王庭州都護府(久越得犍國),向西進入大汗都護府。到了這裡,有可能繼續做三路打算,一路是向西到旅獒州都督府(烏喝國),一路是向西南到昆墟州都督府(多勒建呾剌健國),一路是向南進入奇沙州都督府(護時犍國)、寫鳳都督府(帆延國)。

    前面兩路是為了配合最大限度殲滅烏滸河方向的大食軍隊,後者則是為了對條支都督府(漕矩吒國)形成合圍,並且威脅呼羅珊另外兩個重城巴裡黑(馬扎裡沙里夫西四十公里處)與赫拉特。

    但是此行山路多,不便大軍前進,只能當作一支奇兵,兵力少。而烏喝國、多勒建呾剌健國、護時犍國、帆延國,大食人皆派了駐兵。所以這支奇兵不到最後不會派上用場,此時駐紮在波悉山上。

    前期所動用的軍隊,以一西一東為主。

    這次攻打才是真正的聲東擊西,而不是前兩次的聲西擊東。

    但也不是純粹的佯攻,如果能有效地殲滅敵人的兵力,儘量地殲敵。沒有與大食人交過戰,心中都沒有底細。至於迦布羅城能不能攻下來,無所謂,主要保證西線的勝利。泥涅師的兒子波善活到來,願意前往疾陵城,主持起義軍活動,計畫才做了修改。

    可是兵力始終不足。有兵,但河中與吐火羅的軍隊不是多多益善的,即使王方翼,也不敢全部用這兩地的士兵與大食人開戰。能用,要數次大捷之後,有了戰鬥經驗與信心,才可以用。

    又想到了一個方法。

    移民到來,春天也到來了,種植莊稼,還有搬運糧食。多是用車,去年打造了不少輜重車子,但到了石國,也是多山地形,因此使用了一些牲畜。於是讓一些百姓來回騎馬,針對是徵募的府兵,有許多百姓連馬都不會騎。重負拉馬,空馬騎馬回去繼續運糧,正好練練騎術。但是糧食缺口很大,並且作戰又要準備物資糧草,又從吐火羅諸國、骨咄施等國家,甚至庭州西域諸部抽調了一批剩餘的糧食。還是以交易形式完成的。這些地區同樣多以山地為主,因此,讓這些府兵騎馬拉著牲畜前去拉糧食回來。

    幾人眼睛就盯在這上面了。

    一開始徵募了五萬多名府兵,但要經過甄別的,有的府兵歲數大了,有的在家中是獨子,上有雙親,下有妻兒,這些府兵要剔除出去。讓他們不能貪圖免的稅務,比起中原,碎葉為了鼓勵百姓前來,稅務很輕的。這些人負擔重,或者體力差,到了軍中,反而是累贅。到了三月,經王方翼派人一一盤查,挑了挑,只剩下四萬幾千名府兵。

    讓一些百姓前往俱密國與解蘇國、骨咄施國搬糧食,藉機將八千精銳部隊夾雜在百姓中,調到了波悉山。同時抽調了四萬名新府兵,以搬糧食的名義騎馬前去西域,又從西域調來兩萬五千人馬,從鳥飛州都督府(護蜜多國)進入吐火羅。

    看似很強大的一支軍隊,整整六萬五千騎兵。實際上戰鬥力很弱,大多數人騎馬都不敢騎快了。不過從西域調來的兩萬五千軍隊戰鬥力還是可以的,畢竟計畫改變,東面戰局能真正派上用場的將士很少。

    這些安排,繞了許多彎子,大食是派了斥候,可皆沒有本事打聽到。在大食人不知不覺下,唐軍完成了整個戰略佈署。

    三月下旬,唐朝軍隊才從縛喝城集合。除了唐朝的五千軍隊外,還有吐火羅各國整合出來的五萬軍隊,但讓契苾明也挑了挑,剔除了一萬人。準備出軍,可這時候遇到了一個難題。

    迦布羅城外的關卡。

    迦布羅城是通往塞斯坦與信德最重要的咽喉要沖。它本身地勢很險惡,四周群山環繞,形成天然的屏障,僅有七條狹小的山隘通向吐火羅、信德地區、巴裡黑與疾陵城。並且七條山路除了錫伯圖山隘外,其他六道山隘皆會冰封三到四個月,直到二月份才能勉強通行。特別是自北向南進攻,因為北面橫跨著大雪山(興都庫什山脈),比當年大食人自南向北進攻,難度更高。

    大食人的眼光讓西線戰事吸引過去了,對東線戰事有些疏忽。素裡姆僅帶來了一萬大食士兵,後期陸續增援了一些,再加上當地的駐兵,兵力總攻才達到三四萬人。還要自巴裡黑到赫拉特、迦布羅這麼漫長的防線進行防禦,兵力有些少。可素裡姆卻不是巴沙夫那樣的軍事白痴,一眼就看到了迦布羅城的重要性。

    在迦布羅城集中了一萬五千士兵進行防禦。並且在七個隘道上皆設了嚴密的關卡。每一道關卡都修建在每一條隘道最險惡的地方,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想要圍困迦布羅城,達到戰略目標,必須將東北方向的關隘拿下來。

    契苾明將諸將喊來商議,細封雷主動請命。然後挑了兩千勇士,大多數是李威從青海帶來的唐軍。對其他的的軍隊,細封雷同樣信心不強。不過為了需要,還挑選了少量吐火羅的士兵。幾乎是百里挑一,挑出吐火軍軍隊中的悍卒。

    第一戰首先在迦布邏東北關隘打響,但比瓜卵山之戰,更為凶險。

    想要到達迦布羅的東北山隘,必須跨越被大食人控制的原唐朝的修鮮都督府(罽賓國)的西部地區,進行一個跬跳戰術。罽賓國對大食人同樣深惡痛絕,此次也偷偷摸摸地派了使者,前來拜見李威。

    不過這裡也有少量的大食人,以及大食人的耳目。

    細封雷又做了一個安排,選出最精銳的一百五十名士兵,以及從吐火羅挑選出來的兩百名勇士,帶著一些貨物與馬匹,由他的侄子細封曼平率領,化裝成商人,先行出發。其他士兵也分成數支隊伍,利用罽賓國多山的地形掩護,潛入到罽賓國的境內,這才突然會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向了迦布羅城。大食人駐紮在罽賓國的將領聽聞此事後,要求罽賓國王出兵。

    罽賓國王可不想得罪唐朝,推了推,細封雷已經離開罽賓國,接近大雪山了。

    素裡姆沒有鬆懈,可他的手下鬆懈了。反正唐朝主攻是在烏滸河方向,與自己不相干的。因此,得到唐朝軍隊到來的消息時,細封雷的軍隊離關卡僅僅是八十來裡地。

    關卡的五百名守軍大驚失色,一邊派人向迦布羅城通稟,一邊準備關上城門。

    這時候細封曼平從輜重裡突然撥出武器,也發生了一起意外。本來是準備混進關卡里面,來個裡應外合的,但是今天過往的商旅比較多,他們還沒有到城門口。看到大食人要關上城門,也不管了。

    一個個手持著彎刀殺向了城門口。

    一下子所有過往商旅全炸開了營。讓細封曼平搶了搶,搶到城門口。發生了激戰。

    場面很亂,大食人都分不清那一個平民是真正的敵人,凶性發作,亂殺一氣。但讓細封曼平死死地釘在城門口,沒有讓城門關上。殺了近兩個時辰,雙方付出了嚴重犧牲。細封雷率兵搶在迦布羅城的士兵到達之前,趕了過來。

    立即衝進城中,將南門關上。下馬準備守禦。這時候素裡姆也帶著屬下,趕到關卡下面。先是派出斥候,打聽了一下。聽到這僅是一支孤軍,心定了下來。為了保障大食的力量,沒有派大食士兵攻關。而是強迫漕矩吒士兵,當作了炮灰去攻關。攻打了四天,唐朝軍隊付出了一些犧牲,然而卻牢牢地將關卡守住未失。關牆下面,更是丟了一地的漕矩吒國士兵的死屍。

    對此,素裡姆並不戒意,漕矩吒國的士兵死得越多越好。反正不是我們大食人殺死的,是唐朝人擊斃的。不是盼望著唐朝人到來嗎?這就是你們想要的結果。

    甚至有意送去了更多的炮灰。

    可正是因為他這個舉動,讓關卡上的唐軍贏來了寶貴的四天時間。到了第五天,素裡姆才接到無數唐朝大軍,浩浩蕩蕩向迦布羅城殺來的消息。這才急了,發起真正的進攻。

    攻打了三天時間,關卡里原來大食人準備的防禦武器打光了,不得不從關北搬來石頭做擂石,砍下樹樁做長矛。終於頂下大食人一**的攻勢,到了第七天傍晚,關卡還沒有丟失。唐朝軍隊也到來了,波善活帶了五千士兵,馬不停蹄地趕到這裡,將細封雷手下替換下來,繼續防禦。此時細封雷手下兩千人,僅存不足五百人,而且人人皆受了輕重不等的輕,奪關中起最大作用的細封曼平,也在激戰中壯烈犧牲。

    但最艱難的辰光過去了。第二天下午起,唐朝軍隊源源不斷從後面趕了過來。

    不是四萬幾千軍隊,而是十一萬軍隊。

    不但有原來吐火羅的軍隊,還有那一路從西域繞過來的冒牌軍。這一行有些遠,道路不好走,戰鬥力低下,但皆是騎馬過來的。才開始許多人不會騎馬,天天在馬上打磨,讓他們在馬上拉弓射箭辦不到,可騎到後來,在不戰鬥的情況下,能勉強騎著馬一路小跑。兜了近一個月的路,才抵達縛喝城。

    這也是大食人失的一個先機。

    縛喝城是原來的吐火羅都城,因為大食人入侵,吐火羅不得不將都城轉移到阿緩城。大食人兵鋒指到這裡後,沒有辦法再向東擴張,並且吐火羅一帶多是山區,很難管理。於是將兵力退回到了迦布羅城。

    這是一次嚴重的失誤。論地理位置,縛喝城遠比阿緩城重要得多。去年李威率軍到來,突然將軍隊開撥到了縛喝城,搶得了先機。但那時候薩勒姆也沒有在意,甚至心理上也沒有認為吐火羅非要佔去不可。有這個工夫,不如將更富裕更容易管理的河中地區拿下。

    兩軍會合後,也得到了關隘拿下來的消息,將軍隊做了簡單的整編,立即出發。

    任誰也沒有想到,這十一萬唐軍中間,居然混合了四萬五千名什麼也不懂的新兵。只看到無數的軍隊,分成了好幾路,每一路都連綿了好幾里地。一路沒有任何軍隊敢以阻擋,順利地來到大雪山,與細封雷會合。

    素裡姆也不知道,一聽說是十幾萬唐軍到來,嚇了一跳,果然地放棄關卡不要了。將軍隊帶回迦豐羅城開始佈置防禦。又派人,用快馬馳奔到烏滸河,向薩勒姆求救。

    契苾明率領軍隊進入迦布羅盆地,看了看迦布羅城。看過大量情報,但這個座池還是第一次親眼目睹。奪下了關卡,依然很難攻打。高大的城堡背山而建,城中又提前儲放了大量糧食與武器,山上還有雪水可以引進城中,作為飲用水食用。但也是紮營的一塊理想地方,四周呈一個長方形,在城堡與南邊沙山中間還有一個巨大的湖泊,三條小河自山上而來,流向迦布羅盆地。山上長滿了茂盛的牧草,不愁馬的草糧。

    唯獨士兵吃的口糧有些負擔。十一萬人,每天會消耗大量的糧食。這個問題也不要緊,時間並不長。將迦布羅城圍得水洩不通之後,依然沒有急著攻城。先是調兵遣將,將七個隘道關卡奪了下來。本來也準備付出一些犧牲的,然而駐守在關卡上的大食士兵看到來了這麼多唐軍,一個個沒有做抵抗,除了一個關卡進行了反抗外,其他關卡的士兵都主動地將關卡放棄,騎上馬逃走了。奪下了關卡後,派了一些士兵進行了防禦,開始下令製造投石機,塔車,撞車,與雲梯。

    看著山下密密麻麻的唐朝軍隊,又看著一天比一天多的攻城器械,素裡姆又派了數名斥候,借助夜色,潛逃出去,翻過了大雪山,再次催捉薩勒姆發兵援救。就差讓斥候帶一句話,別在烏滸河磨蹭了,那邊只有五萬來唐朝軍隊,數次有利的機會下,都沒有渡河南下。這邊是十幾萬軍隊,怎麼烏滸河是唐朝軍隊的主攻方向?

    消息比薩勒姆更早,就到了李威手中。

    契苾明這才準備攻城,先是讓此次前來的新兵挑一些土山,讓他們前來,虛張聲勢,也是打磨一下,一路上不僅訓練了騎術,還訓練了相互之間的配合。攻城之前,讓他們挑山,也是讓他們感受一下戰爭的氣氛。拿下了迦布羅城,他們還要回去的,帶糧食回去。想他們發揮真正的戰鬥力,最少要到後年。就連紮營時,也將他們紮在後面大營,防止大食人夜裡發起反攻,給這些新兵帶動下,能造成一個崩潰。

    估算了一下時間,也到火候了。有的土山挑得與城頭一樣高了,契苾明將諸將喊來,準備攻城了。此次攻城,有一樣東西是攻城的仗持,火藥。最可怕的是,明明手中有了許多火藥,無論東路,或者西路唐朝軍隊到現在皆沒有用。然而此次攻克迦布羅城與烏滸河以前數場戰鬥一樣,僅是一道開胃小菜。

    真正的大會戰,卻是在烏滸河打響的。
Babcorn 發表於 2016-5-14 10:40
第一百章 會戰(一)

     從瓜卵山往東南方向繼續向前鳥瞰,地勢慢慢地變得不平坦起來,青蔥的群山隱隱從地平線上一一拔出。山上又有泉水叮咚而下,千溪萬流,匯聚成一條條小河,向烏滸河流去。

    有的河邊長著許多蘆葦,四月下旬,蘆葦是長勢最好的時候,每一叢蘆葦碧綠陰翳。再遠處就是一條大道,在河邊上還搭了一個古老的石橋,不知是什麼時候修建的,石橋的下面石磚上都長滿了青苔。

    此時橋南邊蘆葦叢中正伏著兩個人。

    「老六,再說一個故事吧。」

    「小麻子,老子那有那麼多故事?」

    「等打到了謀夫城,我請你去狎波斯肚皮娘如何?」

    叫老六的中年人眼睛亮了起來,又想了想,說道:「我老家有一個柴垛,放了很長時間,沒有人敢去動他。鄉里人皆說裡面住著狐仙。我有一個族叔,他不相信,那天晚上喝醉了酒,與人打賭,就跑過去,在柴垛邊睡了一覺,還向柴垛撒了一泡尿。然後倒頭便睡,睡夢裡,聽到有女子在說話,此子可惡,另一個女子說,他是一個無賴漢,姐姐,不要計較。第一個聲音說,不行,我絕不放過他,要整一整這個無賴。讓這兩句話驚醒了,四下里看了一看,什麼人也沒有。天也快亮了,酒也醒了,返回了家中。看到他平安無事回來,人人都說他膽大。但他心中疑心,不知道那天晚上聽到的,是真聽到的,還是夢中做到的。過了幾天,也沒有事。這一天他家中瓜田的瓜熟了,便去看瓜。他婆娘來前晚飯,看到他睡在竹床上,邊上有一個紅衣美婦人用扇子在替他扇著風涼。他婆娘十分凶悍,又小心眼,是鄉里聞名的妒婦,看到眼前的情景,立即抄起一根竹槓就去拚命。紅衣美婦人一看不妙,拔腿逃了。打不到婦人,就開始劈頭蓋臉的打我的族叔。我族叔讓她打蒙了頭,一邊護著臉,一邊問,你為什麼打我?他婆娘說他在外面有姦情,族叔說沒有。他婆娘親眼所見,不相信,又打。將我這個族叔打慘了,打了大半天,聽到外面草叢裡傳出兩聲大笑,過去看,什麼人都沒有看到。才知道受了狐仙的報復。」

    小麻子嘿然笑了兩聲,問道:「要是我,定將這一對狐姐妹活捉了,然後,然後……」

    「別要胡說,狐仙豈是你小子能碰的。」說完了,老**起手,唸唸有詞。

    「老六,別念了,快聽。」

    遠處傳來轟隆隆的聲響,一會兒,就聽到無數戰馬的馬蹄聲。

    兩人悄悄拔開蘆葦,向外看去,正是清晨時分,大團濃白色的晨霧從地平線上升起,在濃霧的盡頭,是一些青色的丘陵,再遠處是赫黃色的戈壁灘。一團黑影從那片黃色中升了上來,一會兒,一支龐大的軍隊奔騰而來。

    兩人伏下沒有動,但嘴中默默地數著數字。

    太陽漸漸從地平線上升了起來,白霧也漸漸消散。大食最後一批軍隊押著輜重,踏上了石橋,一會兒消失在群山峻嶺之中。

    「小麻子,大約多少人?」

    「一萬三千人到一萬五千人吧。」

    大食軍隊速度快,人又多,不可能數出準確數字的,只能一隊一隊地估算。

    老六自己也估算了一下,說道:「你大約數多了,一萬人不止,但絕不會有一萬三千人。這與前天向東去的軍隊數量差不多。回去稟報陛下吧,我留下來,繼續監視。」

    「老六,你自己兒當心一點,這幾天大食斥候多。」

    「老子清楚,還沒有進謀夫城呢,老子這條命不會送給大食人的。」

    「那我先回去了。」小麻子欠著腰,站了起來,四下里看了看,向烏滸河奔去。

    ……

    此時,李威正在軍中接見了大食第二撥使者。

    君士坦丁四世也感到自己做法太草率。特別是聽過回來的使者描述,大唐這個新皇帝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文韜武略,無人能及。而且他很有誠意,沒有來西域之前,就屢次接見自己派出的使者,說要聯手。

    所以又派出了第二批使者團。這一批使者規格很高,元老院的元老西奧塞斯,拜占庭的羅馬元老院元老只是一個榮譽職位,但保持著巨大政治影響,也是等級社會中的最高等級。君士坦丁堡大教長坦丁尼,又是拜占庭一個重要人物,不但有神權,手中還有一些政治權利。小亞細亞副總督馬修,本來準備讓小亞細亞總督親自前來的,可一旦反攻大食,必須從現在開始準備,無法脫身。因此讓馬修前來。帝國的總理大臣普羅柯比,又是一個超重量級別人物。

    而且這四人是堅定的主戰派大臣。

    四人率隊,借可薩汗國來到雷翥海(鹹海)邊,遇到了第一批返回的使者,心中感到幸慶。正好聽聞唐朝皇帝在烏滸河邊,比碎葉城更近,調頭南下,找了過來。

    但四人各屬各的政治體系,交談的重點也不一樣。

    西奧塞斯著重點,是利益的瓜分。這也是元老院的特點之一,喜歡誇誇其談。

    李威聽後只是一笑,說道:「我們唐朝需要的不多,僅是呼羅珊、塞斯坦與信德、馬蘭克、法爾斯的東部地區,大食其他的地盤,比如伊拉克、阿塞拜疆、亞美尼亞、敘利亞、埃及、利比亞、阿非利加,只要貴國能打下來,我們都不要。甚至讓波斯人放棄伊拉克與法爾斯西部地區,交給貴國託管。若是你們有能力打到大食半島,內志、漢志、也門、阿拉伯、哈達拉毛、阿曼,我們大唐全部交給貴國託管。」

    如果不是怕波斯人聽到會產生反感,李威能手一揮,說法爾斯與馬蘭克,也交給你們大食人了。

    反正是紙上談兵,手畫一畫,算不算數?大食人當真那麼好瓜分的?

    但是西奧塞斯也有他的用意,打不下來算了,萬一打下來,以後這個地盤就會扯皮。省得以後扯不清。

    似是理解他的想法,李威又將地圖拿出來,說道:「看一看,我們唐朝的兵力能到達呼羅珊與信德,已經是極限,再往前深入,鞭長莫及。因此,我們兩國聯手,只有共同的利益,沒有任何利害衝突。」

    翻譯將李威的話原原本本翻譯過去,西奧塞斯滿意地坐下。

    有了這個結果,他能回去在元老院好好地吹噓一番。

    然後到普羅柯比,他說的比較實際,很實際。委婉地說了,我們兩國聯手,是朋友,因此能否在技術上做一些交流,拜占庭向唐朝提供一些技術,唐朝教授拜占庭人種植桑麻,製作瓷器與紙張,以及兵器與火藥。

    李威一聽暈了,不過聯手嘛,沒有直接回絕,說道:「你們拜占庭人是不是已有了絲綢業?」

    這是出忽他意料的,直到拜占庭使者前來洛陽,他才聽說過。看到東方絲綢的華美,拜占庭居然不知用了什麼方法,將絲綢業引進過去,此時拜占庭人能製作絲綢,只是不精美。

    繼續用這個話題回拒:「不是不教,水土不同,種出的桑葉不同,養出的蠶繭也不同。順便說我們中國一個古老的故事給你聽。」

    將南橘北枳的寓言說了出來,又說道:「再比如大食刀,沒有了烏茲鋼,能不能製造出來大食刀?瓷器也是如此,它需要我們中國一種特殊的礦土,高嶺土。至於武器與火藥,也需要一些特別的礦質。除非你們拜占庭人不遠萬里,將中國的各種礦物運回去後提煉,才能摸仿。再比如希臘火,就是得到你們的配方,我們唐朝能不能研究出來?」

    這是忽悠的,軟瓷則不需要高嶺土。甚至只知道高嶺土這個詞,至於高嶺土是什麼東東,李威都不知道。

    但提到了希臘火,普羅柯比不敢作聲了。

    其實拜占庭人就是拿希臘火的配方前業交換,李威也不會換的。

    為了安慰,李威又繼續說道:「其實不必如此。只要你們將大食人擊退,佔領大食海峽,你再看一看地圖,若是從這裡興修一條運河,以你們拜占庭人的技術與國力,大約不是很難。那麼中國的船隻就可以進入這條海峽,將貨物發向你們歐羅巴各國,與北部非洲各國。或者你們拜占庭的商船舶同樣可以到達中國。僅是一年的關稅,就會讓你們拜占庭受益非淺。看一看大食人,他們與你們拜占庭人交惡,阻礙了商貿。然而一年商業的商稅給他們帶來多少收入?沒有這個收入,大食人能不能有財力擴張?有了這個財力,何必非要自己製造?有了錢帛,還有什麼買不到的?能買到各種武器與物資,手中又有了充分的經濟支配,是不是可以使你們繼續向北,往蠻族地盤擴張?」

    這一句話擊中了幾人的內心深處。

    「無論是以後各地的分配,或者商貿,或者未來你們拜占庭會出現一個強大的國度,首要前提,必須將大食擊敗。」

    因為理念的不同,這一番話,比張仁願前去拜占庭所說的話,更起誘惑作用。並且他的地位,使這些話有了權威性。

    但還有人不滿足,坦丁尼又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在唐朝廣設教堂。

    「大教長閣下,我已經派出使者,前去與你們教皇協商。我朝對百姓信仰宗教從不限制。無論是佛教、道教或者波斯人的祆教,你們認為是異教徒的景教。只要宗教理念是教導人們向善去惡的,我們皆舉手歡迎。對此,我們朝廷也從來不干預。想要我們朝廷採取鼓勵措施,比如主動替你們興修教堂,勸百姓信仰基督教。你們基督教要拿出足夠的勇氣向我證明。若是大食人如此殘害你們基督教,都不敢還擊,讓我如何幫助你們?此時,我們兩個強大的國度聯手攻打大食,只要你們基督教敢發起聖戰,將大食人驅逐出中亞,恢復聖地的光輝。我回國後,就立即幫助你們。我相信,若是有上帝,他也不會看到你們這些教徒,坐視讓大食人將他褻瀆吧?」

    說完了,翻譯完了,坦丁尼開始祈禱了。

    馬修又站了出來,是詢問唐朝究竟有多少兵力的。

    他不相信唐朝會出動三十萬大軍。那麼遠的距離,這需要多少人力與物力。

    「馬修,我問你,戰爭是為了戰勝敵人,還是比拚雙方有多少將士的?大食人興起才幾十年光陰,他們一開始有多少兵力,你們拜占庭又有多少兵力?然而現在呢?只要能戰勝敵人,一萬兵力與三十萬兵力有何區別?」說到這裡,李威有些不耐煩,又說道:「這次合作,雙方互利互惠。真要比惠利,你們拜占庭人拿了大頭。我們唐朝只是恢復原來波斯的大半疆域,為了讓波斯恢復元氣,不能掠奪奴隸,不能掠奪財富,不能開疆拓土。然而你們拜占庭人呢?難道我非要央求你們嗎?不利,我們可以退兵,以烏滸河為界,相信大食也不希望看到與我們唐朝為敵。利,可以以呼羅珊為界,與大食搭成協議,用聯手對付你們拜占庭,換取他們對呼羅珊光復的默認。比起更遼闊的歐羅巴,與一個富裕的拜占庭王朝,我相信大食人會更感興趣。」

    拜占庭有許多人也知道這是一個好機會,然而怕被唐朝拖下水去。一旦重新開戰,自己將抵抗大食人主力。有可能自己什麼得不到,卻讓唐朝與波斯人撈取了最實際的好處。

    這個想法是正確的,李威這麼苦口婆心的,正是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拜占庭人不出戰,除非自己不顧唐朝的國力,抽調二十萬大軍,以及無數的物資,才能與大食人決一勝負。若是那樣,國家財政怎麼辦?吐蕃人與突厥人怎麼辦?將大食人打敗,拜占庭人前來摘瓜子怎麼辦?就是不來摘瓜子,打下來了,能不能統治下來?況且大食人是那麼容易能被擊敗的?

    不過拜占庭人想光復被大食人吞併進去的領地,此次是唯一的機會。

    所以李威最後恫嚇了幾句。

    也不是不可能的,國與國之間絕不可能存在長久的友誼,只有利益的牽涉。一旦唐朝與大食聯手,未必能出兵,但可以向他們支持大量的武器,大食很有可能會動心。

    四人聽了色變,立即說道:「不可。」

    李威已經站了起來,說道:「說來說去,你們認為大食人很強大,強大到不可戰勝,所以才有畏懼感。正好你們到來了,過幾天後,我會發起進攻,讓你們看看大食人是怎麼一個強大的?到時候,我們再談!」
Babcorn 發表於 2016-5-15 08:24
第一百零一章 會戰(二)

     薩勒姆不知道迦羅城許多士兵是假的,根本上不了戰場作戰,吐火羅與突厥戰士,戰鬥力有限,個體戰鬥力還行,但組合起來,就成了一群烏合之眾。否則也不會讓吐蕃人與唐朝人,想怎麼打就怎麼打。

    至於那幾萬唐朝新兵,只能說能勉強騎馬,真交戰,更是問題。他只看到人數,與李威一樣,對雙方的戰鬥力不是很瞭解,只是聽說唐朝人很強大。烏滸河數戰,也證明了這一點。十幾萬唐朝軍隊進攻迦布羅城,意味什麼?主攻方向了。

    做了一些調動。

    這麼多軍隊駐紮在這裡,要吃要喝。每天后方需要送來許多物資。於是利用人來人往,將精銳部隊抽調出來。一共抽調了二萬五千人,為了不讓唐朝人發現,從後方又抽調了大量波斯士兵,將這二萬五千部隊人不知鬼不覺地替換下來。

    然後向巴裡黑進軍。

    這也是一個很有名氣的城市,分為上城與下城,上城是高地城寨,下城範圍廣大,佔地四平方多公里,整座城池周長達到十幾里地。不及洛陽城五十幾平方公里,也不及謀夫城六十平方公里(謀夫城六十平方公里包括外城郭,總體比洛陽城規模稍小),更不及長安八十多平方公里。但也是烏滸河最重要的城池。

    以前這裡一度是大夏的國都,不過名字不叫巴裡黑,而叫巴克特拉。波斯擴張時,將此地佔領,改名為巴裡黑。正好處在東西交通要道上,商業繁榮。後來西突厥擴張時,以鐵門烏滸河與波斯人劃分界線,作為下吐火羅領土,依然在波斯人手中控制,也是波斯最東方的城市之一。波斯末落,落入吐火羅手中。又改名為缽勃城,因為唐朝在這裡設了一個月氏都督府藍氏州,又稱為藍氏城(漢史與大食史記載不一,沒有明確證據,但藍氏州不可能放棄這麼大的城市,改建一個新的城市設為州府。吐火羅也沒有發達如此,有很多密集城市選擇,老午認為兩城是一個城市,名字說法不一罷了)。

    這次行軍與幾十年後屈底波第一次行軍路線很相似。屈底波是從謀夫城向東,但不是到巴裡黑,當時巴裡黑駐紮著吐火羅的一些軍隊。改成了巴裡黑與梅爾維魯德之間的塔裡寒城。但是巴裡黑的德赫干居然因為害怕,前來主動投降迎接。又在石汗那國王迎接下,渡過了烏滸河,向愉漫國與阿哈侖發起了進攻。兵力少,沒有成功。回去後受到他的上司哈扎吉指責。但此次征討,讓屈底波積累了經驗,為後面更大的進攻打下了基礎。

    路線很相似,情況卻不同。

    巴裡黑如今正好落在大食人手中,因此,徑直奔向巴裡黑的。

    從巴裡黑有一條大道,通達迦布羅。薩勒姆耍了一個鬼計,沒有看過中國的兵書戰策,可是行軍道理是一樣的。縛喝城離巴裡黑並不遠,此時巴裡黑屯有八千多大食士兵,攻打縛喝城,十分困難。然而支援了兩萬多精銳部隊,此時縛喝城所有軍隊南下,前去迦羅城,幾乎是半座空城。這不是很困難。

    但不是真去攻打。

    縛喝城丟失不會危脅吐火羅安全。城中卻居住著泥涅師這個波斯王子,還有唐朝軍隊的大量物資。甚至奪下縛喝城之後,向東可以向阿緩城發起進攻,運搖吐火羅的大後方。讓唐朝軍隊失去後路,成為一支孤軍。戰鬥力在,可失去了後方,就失去了糧草來源。薩勒姆十分堅信迦羅城能守上三個月兩個月的。

    沒有了糧草,這麼多軍隊將會產生崩潰。因此唐朝軍隊必然分兵回救。打的正是這支回救唐軍隊主意。佯攻縛喝城,伏擊中途趕來的唐朝援兵。迫使唐朝軍隊不得不全軍回撤。再乘機調集軍隊,多方夾擊。也就是圍魏救趙之計。

    抽走了這部分的士兵,薩勒姆在中帳裡又將雙方的力量核算了一下。

    自己手中還有近八萬軍隊呆在南岸。雖然精銳部隊不多,多是以波斯人為主。敵人真正的精銳部隊也不過是真正的三四萬唐軍,幾十萬新來的移民,全部到了碎葉川,周邊有許多不滿的突厥部落,必須要留下一支軍隊以防萬一。主攻方向是迦布羅到疾陵城一線,烏滸河邊能剩下多少精銳部隊?難道河中各國的士兵練一練後,就成了精兵?

    地形有烏滸河之隔,儘管瓜卵山這個橋頭堡十分討厭,但自己在瓜卵山周圍修了一道厚實的防線。即便唐朝軍隊渡過烏滸河,這道防線,也緊緊地將唐軍釘死在瓜卵山。

    要麼從其他地方,唐朝人手中有船了,這是自己失誤的地方。現在想起來都十分後悔。當時疏忽了,但不至於將雞蛋放在一個藍子裡面,分出一半船隻,調到其他地區巡邏,逃離火海,在河面上自己還會繼續保持優勢。生生將這個大好的天然壕溝放棄了。

    船隻越來越多,目測了一下,幾乎能一次性載渡達到近萬人。可是將士兵放在船隻上,或者其他四營兵力調動,自己的手下看不到嗎?隨著調動就是。大不了再熬十幾天時間,夏麥收割上來,我都能主動將烏滸河留下給你。

    還是很被動,但主要是麥子拖了他的後腿。又時間不長,已有百姓在收前收割,所以做了如此被動的佈置。

    但沒有想到,意外地來了一批客人。

    李威進軍中亞,有很多用意的。長遠的是破壞所有西方的文明,這想法有些偏激,也未必能成。就像民間傳聞中李淳風說武則天亂唐室,李世民要他說出來,將武則天殺掉。李淳風說不可殺,此乃天意,若殺之,再生少年,唐室子孫盡害。民間的傳言罷了,那有那麼多武則天可以湧現的?休說是武則天,就是呂雉、王政君、鄧綏、蕭綽、馮氏、劉娥、慈禧,歷史上才多少年出一個?

    但未來是不大好說,如李威所願,讓蠻族人控制西方,未必不會沒有文明國家出現,畢竟西方文明打下了一個厚實的底子。

    可有幾個作用是起到的。例如開闊世人的眼際,有了中亞這個跳板,中原才知道原來外面還有那麼多精彩的世界,那麼多制度與文明方式,不會固步自封,盲目自大。借中亞這個跳板,強行推廣中原文明。這也是可以實現的,畢竟現在的中原文明領跑於整個世界。幾十年後,真正奪下中亞這塊領地,可進可退。只要這一戰擊敗大食,也可以實現的。

    有一個穩定的中亞,對鞏固西域的統治有利,幾面包抄吐蕃人。從個人來說,他也要有意留在外面一段時間,好執行裴行儉那個計畫。此時留在洛陽,太危險了。

    但有不利的地方,退回蔥嶺,有了這個天然屏障遮蔽,足可以自保。進一步,從河中開始,特別進入了呼羅珊,是四戰之地。進可以,抽身卻很難。所以此次李威再三邀請拜占庭人參戰,只要他們參戰,自己在呼羅珊可以淺嘗而止,足以抽身。

    作為吐蕃來說,最高明的策略,是讓李威無法抽身,陷進這個泥潭中不能自拔。可是這世上,無一人能有這個眼力,對世界文明的走向瞭解得那麼清楚。不瞭解,就不瞭解李威用意。

    於是論欽陵就看到了一條。

    唐朝皇帝重返中亞,是繼續執行以前唐朝的政策。這個政策,不但能替唐朝開疆拓土,而且從西南到東南方向,正好對吐蕃人包圍了。要麼只剩下南邊高大的大雪山通向天竺。是西面與大食為敵了,然而往回收縮一步,就能幾個方向對吐蕃發起進攻。吐蕃再也沒有擴張的空間。甚至只要配合好,幾個方向同時設立關卡,切斷吐蕃人的貿易,吐蕃就有可能產生崩潰了。

    十幾年前,吐蕃沒有允許唐朝這麼做。十幾年後,論欽陵更不允許唐朝這麼做。

    於是派了使者前來烏滸河。

    見了薩勒姆,薩勒姆也是喜出望外,客氣地將他們幾人迎進大帳。

    坐下來,吐蕃人直接說道:「總督大人,你準備太倉促了。」

    「我也沒有想到。」

    「怎能會想不到呢?阿史那車薄那點小叛亂,能值得唐朝皇帝親自率領大軍前來平叛嗎?」

    薩勒姆羞愧不語。豈止是沒有想到,就連西突厥的暴亂,他都沒有注意。若不是後來唐朝主動進攻,他至今都沒有聽聞過西域發生的一些事情。但忽然想起來,說道:「你們吐蕃人為什麼不提醒我?」

    「總督大人,邏些城離河中有多遠?」

    這是忽悠的,從一開始李威率軍前來西域,論欽陵就跟進這條消息了。但不打起來,吐蕃怎麼能漁翁得利,以現在的吐蕃國力,再也不能象幾年前那樣發動幾十萬大軍作戰,只能以小博大,換取最大的利益。

    吐蕃人又說道:「就算開始沒有想到,為什麼後來你還沒有想到?」

    「我以為是移民,以及整合河中與吐火羅地區的軍隊,增加他們的戰鬥力,唐朝人會抽身而退的。畢竟離唐朝遙遠,西域都時亂時復,況且河中與吐火羅。」

    「僅是移民?唐朝皇帝是什麼時候離開他們中原的?四月份。那時候關中僅是災害的開始,後來災害在加深,才使大量百姓眼看無望,遷移到西域。一開始,人家就準備打你們大食的主意。」

    「唐朝中原不是離我們更遠嗎?我有什麼能力,能打探到唐朝中原的消息?」薩勒姆有些慍怒,你***一個小小的使者,有什麼資格教訓我?沉下臉,說道:「你們吐蕃派你們來,有什麼用意,直接說吧。」

    「拖著唐軍,我們大論將會親自出兵西域。不僅如此,前年葛邏祿收留了阿史那溫博,他們與唐朝皇帝新劃分出來的咽面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只要你們將唐朝軍隊再引深入一步,可以策劃他們,乘碎葉城兵力空虛時候,襲擊碎葉。不僅碎葉城有一些財富,城外幾十萬新近的移民,沒有任何戰鬥力,這更是一筆巨大的財富。那麼唐朝不但會丟失河中,有可能西域也會全部丟失。」

    「阿史那溫博是誰?」

    吐蕃使者張了張嘴,你不會連阿史那骨咄錄也不知道是誰吧?

    真不知道,離得太遠,就像李威若不是派出大量的斥候,能不能知道遠在北非戰場作戰的大食名將歐格白?

    吐蕃使者只好向他大約解釋了這幾年唐朝東突厥的暴亂。甚至解釋了唐朝皇帝與太上皇太后的矛盾。薩勒姆拍了拍手說:「原來唐朝也有這麼多事情啊。」

    「是啊,但這僅是你們大食很難得的機會。唐朝這個太上皇身體不好,沒有多長時間好活。一旦讓這個新皇帝全部掌握了大權,他會集中唐朝所有力量對付你們大食。為什麼你會如此困難?真正的唐軍也不過兩三萬人。若是出動了二十萬三十萬大軍,會是什麼樣子?那時候就算你們大食傾國之力,也非是唐朝人的敵手。再說,你們大食西方還有一個強大的敵人。」

    看到薩勒姆對唐朝國內事務瞭解得不多,又恫嚇了一番。

    「是拜占庭人。你是說讓我們後撤,將唐朝引到呼羅珊與塞斯坦交戰?」

    「正是。」

    「冬麥已熟,我想等它割了起來後,再將軍隊後移如何?」薩勒姆自交戰以來,束手束腳,有些沮喪,否則也不會詢問吐蕃人。

    幾名使者遠道而來,是聽了論欽陵的話後,才說得有模有樣。他們本人哪裡有什麼軍事天賦,看了看烏滸河,也認為此策是上策。一旦唐朝軍隊失去了糧草,軍隊進入越深,越是危險。大食人也不是吃素的。

    但薩勒姆也不相信唐朝人,會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將糧食收割起來,送到城中。又派了斥候打探,斥候回來稟報,後方並沒有什麼兵力出現。這讓薩勒姆很不解,難道唐朝人真將這幾萬軍隊,當作了佯兵
Babcorn 發表於 2016-5-15 08:25
第一百零二章 會戰(三)

     吐蕃人說完,飛快地離開。幾個人對軍事不懂,說的話全是論欽陵交待的,怕呆下去,會露出馬腳。於是沒有看到幾天後一場激烈的大會戰。

    到了四月末,麥子已割了三分之一,唐朝人除了每天在河上的恫嚇外,依然沒有動靜。薩勒姆一顆緊懸的心,稍稍鬆了松。

    並且吐蕃人到來,他也增加了勝利的信心,原來唐朝人也低估了吐蕃的局勢。可他還是很清醒地認識到,靠人不如靠自己,等到他們出兵,天知道會等到什麼時間。

    這一天,河中各國送到了大量的物資。規模有些大,近萬人押送,一車車糧草源源不斷地從車上卸下來。放入了唐朝中軍後營。這更證明了薩勒姆的判斷,若是唐軍想要從烏滸河進攻,沒有必要運送這麼多糧草過來的。

    但是唐朝軍隊真真假假的,他不敢鬆懈,繼續下令,讓各軍警戒。

    一批物資,也通過船大咧咧地送到了瓜卵山。對此,薩勒姆無可奈何。可這一次與前幾次不同,帶回了兩個人,一個是辛承嗣,一個是薛訥。大食人不認識辛承嗣與薛訥,就是認識,他們也沒有站在甲板上。於是在大食無數斥候盯梢下,大大方方地返回北岸大營。這時候,糧草也卸完了,到了中午時分,押運糧草的伙伕草草地吃了一個午飯。下午向安國返回。走了近三十里路,天也臨近傍晚時分,就著一片戈壁灘,紮下營來休息。

    這個情況,大食人也看到了。

    情況很正常,運來了糧食,就要回去,可不是用騎兵來運糧食的,是用輜重車子運來的,民夫全部是走來的,傍晚來臨,定下來需要休息。

    送來了物資,烏滸河河面也熱鬧起來。先是將物資送到瓜卵山,又將物資送到了左右一營。士兵們從船隻上走下來,將物資搬下來,溜躂了一圈後,又走上了船。然後一百多艘船隻徑直向南岸馳去,做了一次佯攻。遭到了大食人用投石機拋投後,又返回了中營。

    天就黑了下來。

    下游的船隻因為去的時候是順水,反而提前返回。不過相差的時間不大,嘻嘻哈哈地進了軍營,吃了晚飯,休息了一下,又再度搬運物資。這一回行駛有些遠,是到左右二營的。

    一切看上去很正常,物資送到中軍,由中軍調度,用船隻運輸也節約了人力。但是唐朝軍隊完成了決戰前的最後佈署。

    雙方從兵力數量上來說,大食人佔了優勢,不過軍隊屢屢受挫,士氣低落,又將最精銳的軍隊,抽調到了巴裡黑,總體戰鬥力不如唐軍。但是有烏滸河這道天險,無論是用小木船,或者用現在河中耀武揚威的大船,都要從船上下來,這就成了最後的箭靶子。但為了保持每一軍,都能佔到數量上的優勢,大食軍隊一直跟著唐朝軍隊調整而調整。

    唐朝軍隊左右二營各佈置了三千五百兵力,左右一營佈置了六千五百名兵力。要麼瓜卵山有一萬多唐軍,剩下的兩萬多全部是在中營大營。這個戰線拉得有些長,左右一營離中軍有五十里路遠,二營離中軍有九十多里路遠。所以薩勒姆在左右一營駐紮了一萬五千人,數量略略有些重,這是防止唐軍再來個聲攻擊西。四營離中營有些遠,象邊營就是用騎兵通報,一來一去,也需要很長時間反饋。左右一營兵扎得稍重,能在關健的時候,能支持左右營地。左右二營各駐紮了五千士兵。剩下來的近四萬軍隊,全部駐紮在中營。

    為了取勝,會戰的第一目標是集中在敵人的中軍大營。一旦中軍崩潰,兩邊兵力皆很少,大食軍隊就能成潰敗之勢。可這一帶河岸平坦,地勢開闊,任何兵力調動,都很難逃過對方的眼睛。從後方調兵更是不行,戰鬥力成問題,調來的兵少起不了作用,調來的兵多,必然被對方察覺。

    所以在會戰前用了瞞天過海的計策。

    一萬押運糧草的民夫並沒有離開,真正離開的是士兵。搬運糧草時,借助帳蓬的掩護,相互將衣服換上,民夫穿上了盔甲。士兵穿上了民夫的衣服。為了怕敵人起疑心,刻意上午到達,下午離開。走了三十幾里後,紮下大營。這是一個很微妙的距離,又為下面的佈置騰出了時間。

    下午送物資時,用民夫,將左右兩營的一千五百名士兵,替換下來。保證在發起總攻時,能有優勢兵力。實際替換下來是兩千五百名將士,但那時候在搬物資,人亂蓬蓬的,各少了一千人,也沒有人在意這個微妙的差距。

    僅是第一步安排。

    看著一個個假冒士兵的民夫上了船,李威對薛訥與辛承嗣再三的叮囑:「這一戰能不能獲勝,全靠你們了。特別是你,薛訥,我知道瓜卵山一戰,讓你屈於駱務整之下,你很不甘心。你跟我時間長,但用人不能看跟我時間有多長來用人的。若是那樣,東宮裡的奴婢還少嗎?」

    辛承嗣咧開大嘴笑了起來。

    他是一個粗人,只知道打與殺,倒不會產生什麼爭功勞的想法。

    「辛將軍,你也勿得笑,這一戰若你有任何失誤,以前的功勞就會一抹到底了。」

    「是,陛下放心吧。」辛承嗣拍著胸脯說道。

    「薛訥,以後能不能讓我放心地給你挑大樑,這一戰,你也要證明自己。」

    「是。」

    「辛將軍,你此行最大的仗倚就是那個沙山,抵達後,迅速將引水渠上的橋樑毀去,借助沙山修建一道工事。薛訥,你此行更緊迫,沒有任何地形阻擋,但是引水渠邊泥質鬆軟。只能借助這鬆軟的泥質,立即修一道壕溝出來,增加防禦力度。」

    「是。」

    兩個人登上了船隻,此次登船的士兵比前次多,立即被對岸斥候看到。就是讓他們看到的,李威沒有管,而是看著船隊離去,想著心事。是對後世演義產生懷疑的,同樣的薛丁山,為什麼有那麼大的反差,演義上的無所不能,實際呢,論資質,並不比駱務整、郭元振強,甚至不如。辛承嗣只能做一名衝鋒陷陣的勇將,倒不用這麼煩惱。

    「陛下,不用擔心,雖然擔子重,可是時間不長,他們能堅持下來的。」李謹行說道。

    「李將軍,我在想其他的事。」

    「呵呵,」李謹行不說了。陛下考慮的事情很多,軍事統籌,長遠的河中安排,甚至還有國內的政局變化。

    「陛下,要打了?」馬修不知從哪裡鑽出來,突然問道。

    「還早,要到凌晨會戰。」

    「能不能讓我觀戰?」別的幾人不懂軍務,只有他懂,想要看看唐朝軍隊的戰鬥力究竟如何。

    「好啊,到時候我派人叫醒你。」

    說完了,下令三軍休息。這是這段時間養成的好習慣,每天晚上很早休息。然後天不亮,士兵全部起床了,坐在帳蓬前面數星星。但這個生物鐘,也是刻意養成的,正是為了明天凌晨會戰,做的安排。

    辛承嗣與薛訥上了船後,立即下令用力划槳。時不時看著浪花,用號令指揮各船,用強壯的民夫代替原來的士兵,輪流划槳。時間緊迫,這些民夫又不需要參戰的,不惜他們的體力。

    然後都握著沙漏,看到漏瓶裡白色的細沙,緩慢地下滑。

    兩隻船隊速度都很快,又帶著許多士兵在船上,斥候馬上將情報稟報了薩勒姆。

    薩勒姆一顆松著的心又提了起來。難道唐朝人現得了大批的糧草,還要發動渡河進攻嗎?這倒很有可能的。越是這時候,自己軍中越是疏忽。於是讓斥候對左右四營通知,加強戒備。

    三更時分,薛訥先抵達了西一營,過了半個時辰後,辛承嗣也抵達了東一營。將物資卸下,其實什麼物資也沒有,麻袋裡除了少量讓民夫吃的口糧外,都是沙子。邊上兩營的唐軍從傍晚時分就休息到了現在,養精蓄銳,正等著他們前來。混了混,上了船隻。然後返航。聽到唐朝軍隊卸完了貨物又離開了,左右二營大食人才松了一口氣。反正這些天唐朝軍隊時常騷擾,真真假假的,卻沒有發起一次真正的攻擊。

    不過略略有些反常,兩邊都留下來一些船舶,停在河北岸邊。大隊的船離開了。就在左右大營大食人鬆了一口氣時,忽然斥候再次稟報,說對岸唐軍有動靜。

    月末時分,月色不明,夜色有些黑。但天氣晴朗,藉著星光,能看到更北方有一條長長的黑影,正從左右一營向左右二營狂奔。離得遠,有多少軍隊看不真切,但看上去,人數不會少。

    情報用騎兵迅速在反饋。以前也真真假假地弄過,繼續觀望。但是邊上兩營已經警戒起來。似乎真要發起進攻了,對面唐朝邊上兩個營地,皆舉起了火把。反正悄悄的,也能看到,不如光明正大的點火把發起進攻。一艘艘小船推下河去。有的士兵登上了船隻,手中持著武器,準備渡河。以前唐軍也做過類似的事,結果虛驚一場。

    大食人繼續觀望,但沒有大意,派出軍隊,列在河邊,備起投車機與弓弩,準備迎戰。即便是假打,也權當練軍的。但是這次怎麼看也不像假打,餘下的幾十艘大船飛快地駛了過來。接近了河邊,船上也放起了投石機,士兵用盾牌相互掩護著,將火藥包點燃了,放在投石機上。吐蕃人臨走時,以為打到現在,唐朝應當用火藥了。而且火藥也不是萬能的,於是沒有交待離開。

    第一次投放到了河中的戰場上。

    大食人已經開始拋石,雙方射程差不多。唐朝的新式投石機射程略遠,然而船上帶來的投石機全部是小型的。單從射程上不佔優勢。有的石頭就砸到船隻甲板上,造成了少數唐軍傷亡。

    唐朝也將火藥包投射了出去,這種火藥包經過了多次改進。原來為了增加殺傷力,裡面放了一些鐵釘。可是炸飛時,有的鐵釘未必正好對著敵人,降低了殺傷效果。後來有一個工匠發明了一個六角刺,中間一個鐵球,外面鑄上六根長釘,均勻地分佈在小鐵球上。這種六角刺能隨著火藥的爆炸,旋轉著飛射出去,無論那一個角度,只要碰在人手上,非得扎進去。製造出來後,又經過了改進,在每根刺下面,加了一些回須。製造成本比原來的高,但比原來塞一些小鐵彈與小鐵釘的殺傷力更強。再配合火藥的爆炸,無疑是天下第二的暗器。第一是希臘火,那玩意更噁心人。

    這種熱武器,是每一個大食人生平以來第一次看到的。若是不各自的指揮將領強行彈壓住,僅是這一波打壓,大多數是波斯偽軍組成的軍隊,就能拔腿就逃。

    只好一步步地後退,漸漸脫離了投石機的拋射射程,可是河岸邊卻留下了一大片空地,給了敵人登陸的空間。

    一聲聲巨響,在夜間傳得很遠。這時候唐軍不需要再隱飾了,左右兩路趕來的軍隊舉起了手中的火把,大張旗鼓地向邊上兩營跑去。好在唐軍不會水性,上了小木船後,手忙腳亂,給大食人得到緩解的時間。

    看到情勢危急,本來心中發寒,兵力又是最少的一營,兩營將領立刻讓侍衛用馬飛馳,向左右一營稟報求援,唐朝軍隊真的進攻了。甚至剛才返回船上的唐兵並不多,大部分兵力留了下來,之所以往船上返回,是迷惑我們的。西營的將領納爾喜懦弱,說西營已經會聚了一萬多唐朝的軍隊。還有強大的武器,一旦攻過烏滸河,我們必將不敵。唐朝的左右一營分出許多兵力到了邊營,已不會作為主攻方向。所以大食的東一營分了八千士兵,西一營在納爾喜的會報下,居然分了一萬軍隊向納爾喜進行支援。

    到了四更半時分,薛訥與辛承嗣的船隊接近了左右一營,也看到了大食人分兵去救。看了看,繼續航行。其實經過這一調,等到他們抵達西營時,離中營已有九十多里地,騎兵又少,中營的戰局與他們無關了。

    看了看各自的沙漏,到了五更時分,天際依是漆黑一團,但東方的啟明星亮得分外耀眼,兩支船隊相差了五十多里地,幾乎同時下令,讓船隊一頭紮向岸邊,兩營中間的空地上。

    大喝一聲,兩名將領帶著士兵從船上跳下來,有一些緩坡,沒有真正靠到岸邊。但水也不深,最大的船舶能讓它擱淺,也不過大半人深的水。只是早晨的河水帶著一絲涼意,有的士兵忍不住打了一個冷擺子。迅速地就撲上了岸。
Babcorn 發表於 2016-5-15 08:25
第一百零三章 會戰(四)

     看到士兵上了岸,一百多艘船隻像一條條大白魚一樣,調了一個頭,靈活地向香柳渡駛去。

    才上了岸,少數士兵有些害怕的。他們是兩支孤軍,如果只切斷左右敵人的援兵,堅持戰鬥,還可以做到的。但若是中營大軍失誤,誤了半個時辰,很有可能大食中營會派出軍隊,兩面擊夾,那麼這一行就凶多吉少了。

    正在此時,北岸中營方向響起了號角聲,離得遠,看不真切,可有的士兵能登在高處,看到中營的亮光。

    與此同時,薛訥與辛承嗣都向這群手下說了一句:「小子們,等著立功吧。」

    打到現在,也記了戰功,戰功記得很公平。換別人很難做到,但李威親至,任何一個低層軍官都不敢打馬虎眼子,貪墨屬下的功績。功勞記下了,獎勵沒有發出。但這也不用擔心,因為有謀夫城。

    公元六四一年,尼哈文一戰,伊嗣俟全軍被大食人殲滅,逃到謀夫城,讓謀夫城主馬賀與突厥人殺死了他的近衛隊,伊嗣俟又逃到那個磨坊,被磨坊主殺死。馬賀立即投降了大食人。因此,對待謀夫城與對待泰西封大食人的政策不同。謀夫城很少遭到大食人的洗掠,而且佔領了很長時間,許多大食貴族前來居住。像在河中多次擄掠的財富,全部囤積在謀夫城中。

    本身這個城市也是中亞地區的最大城市,僅次於原來的波斯首府泰西封,多年屹立不倒,積累了大量財富。一旦攻破,將會有一個巨大的收穫。但想分配戰利品,得拿出功勞出來。

    這就是戰前李威的動員之一。

    強行刺激士兵作戰時會拿出勇氣,否則這些河中的士兵,十分羸弱,不大好用。拼過命了,發覺也就那麼回事了。下一回也就好用了。於是在唐朝各級將領貫塞下,一提起功勞,幾乎所有人都在想金子,銀子。

    轟!

    一下子來了精神,向前衝去。

    ……

    也許河中地區以前的將領對時間誤差不計較。李威絕不容許這種情況出現的,這個戰例不可複製,原因是地形,兩岸平坦,甚至比華北平原還要平坦。但華北平原有許多村莊、溝壑、河渠與莊稼。然而這一帶地區,除了少量的莊稼外,都是平坦的綠洲,戈壁灘與沙漠,連成規模的樹林都難以找到幾處。

    這種平坦的地形,十分難調動大軍作戰。花了無數的佈置,贏了戰機。在這關健時候,時間絕對不能出現半份誤差。沙漏計時很不準確,提前準備了許多沙漏,慢慢核對,找出其中比較可靠的十幾個沙漏。又計算了船的速度,保持沒有失誤之後,才將這些沙漏分發下去。也許會出現誤差,但這個誤差不會超過十分鐘。

    黎明前夕,夜色還是很黑的時候。作為奇襲之兵,薛訥與辛承嗣到達後,也不可能吹號角通知。只能看沙漏,到了五更,號角吹響。所有船隻一起走了,但大營中有許多小木船,一起上了小木船。

    這是總攻的號角了。

    隨著這一聲號角,東西一營的唐朝軍隊一個個騎了馬,向中營彙集。此次唐朝軍隊與大食人一樣,不是全騎兵,河中各國的士兵,有一半是步兵,但通過一些調動,讓左右一營準備了大量戰馬。馬匹數量不足,提前讓船隻將兩千多士兵接走了。這是保證要在第一時間,搶完這五十里路,使中軍實力增厚。

    後面還有一萬軍隊,在四更半時分,就起身了。因為全部是步行,他們會是最晚到達的軍隊。可是時間相差不是很大,皆是小跑而來,足以保持大半個時辰就能全部趕來。但也不能太早動身,太早動身,會讓薩勒姆察覺,做好提前準備。

    號角一吹,薩勒姆也起了床。

    這些天讓唐朝人弄得仙仙欲死,多次想率軍回城拱衛,等到天熱時交戰。然而糧食卻將他的步伐拖了下來。

    看了看河面,許多唐朝士兵上了小木船,以前也做過類似的事情,甚至還配合了大船,做演習。此時薩勒姆已經得知了唐朝軍隊攻擊邊營的消息。派了侍衛通知中營,準備側應。但打了這麼多天的交道,也知道敵人喜歡虛虛實實的作戰,攻擊邊營,未必是真去攻擊邊營,很有可能會攻中營,很有可能乘左右一營空虛時,攻擊一營。因此,勒令左右一營看好了,不准輕易出動軍隊,上了敵人的迷惑。

    有三個失誤之處,唐朝並沒有攻打邊營,一直在「渡河」,攻擊的的只是少數船隻,用了投石機,投射了火藥包。唐朝軍隊沒有上岸,也沒有辦法上岸,讓那些民夫上岸,是去送死的。但在邊營兩個將領害怕之下,疏忽了,沒有將這條消息通報。

    說了火藥,邊營將領也說了它的可怕,為了求得其他各路援兵支持,側重點放在了渡河上,無數唐朝軍隊正在渡河。以前也聽過,但火藥一直作為一種輔助武器,沒有起決定性的作用,所以斥候淡淡說過。只知道它厲害,不知道有多厲害,否則早就拿出來使用了。

    知道大約唐朝軍隊此時,是真正發起進攻。但在虛虛實實之下,卻下令左右營的將領勿要輕易出動,又認為即使唐朝向中路發起進攻,東西九十幾里地外,還有許多唐朝兵力側應。最少有一萬多人吧,從兵力上自己不佔劣勢。放棄了集合主力軍隊的時間。

    但還是很從容地做了佈署,讓士兵進入矮牆後面,防止瓜卵山上的唐朝軍隊突擊,又於兩岸佈置兵力,阻止唐軍從兩邊上岸。

    自從開戰以來,有許多原因,才能的不足,準備的不足,道義的不足,從瓜卵山之戰開始,薩勒姆出現了一系列的失誤。這次會戰前的安排,失誤是最大的。

    此次他面對的敵人,與任何在波斯活動的義軍,或者與突厥人、河中人與吐火羅人都是不同。不但會統軍,手下還有一批凶悍的軍隊,而且最善長的是各種陰謀詭計。

    瓜卵山的唐朝軍隊,看到有的小木船已經渡到了河中間,才開始出動。

    首先推出三百台投石機,有兩百多台,是來到河中後才製作的,比較粗糙,平均射程與射速,或者拋射的重量,略略強於大食人的投石機。相差不大,是因為各個部件的工藝造成的。

    但也不能小視了大食人的投石機技術。

    大食人的投石機技術是在拜占庭人與波斯人工藝上做了改進。原來西方投石機技術很早就在成形,如亞歷山大,或者耶路撒冷之圍時,最大的投石機,可以將五十二公斤的石頭投到三百七十米外,若是重量輕一點的物體,能投到四百多米外的地方。當然,這種大型投石機往往需要幾百人操作,操作不便,運輸不便,即便能製造出來,戰爭時很少能看到。

    這項技術因為工藝的問題,很長時間沒有進步。大食的投石機大約與古羅馬巔峰時,或者與原來唐朝的投石機工藝相當。有許多缺點,發射慢,操作人手多,成本高昂,容易損壞。

    唐朝的投石機技術,是經李威利用科學原理做了一些改進。但原理他懂,具體的細節卻是一竅不通。看到姚州之戰的威力後,朝廷又做了改進,李威一股腦地將槓桿原理,器械的扭力與彈力原理,全部寫成小冊子,傳授給了工匠。為什麼有這些原理,工匠不問,但有了這些原理指導,指明了方向,又進一步對技術革新,並且推出各種投石機的種類。比如在船上使用的小巧型投石機,第一批運到瓜卵山的,也是這種小巧的投石機。

    還從國內帶來了一些大型投石機,屢次改進後,威力已不亞於後來元蒙時的回回炮。雖不能象回回炮巔峰時,能將千磅重物投於幾百米外,但這些大型投石機能最大投射近兩百公斤的物體,正常投射一百多斤的重量,若是重量減輕,最大射程能達到近六百米開外。

    路途遠,運輸不便,從國內運來的投石機僅有兩百台,這種大型投石機不到六十台,東西兩軍都分了一些。後來火燒烏滸河後,西路大軍的所有大型投石機都運了瓜卵山上,為了不讓敵人防備,一直沒有動用。

    三百台投石機,動用了近三千士兵操作。特別是那三十台大型投石機,每台依然需要三十幾人操作,速度很慢,但威力十足。主要是東西兩側,為了打開登陸通道,各集中了十台大型投石機,以及大部分製作優良的投石機。餘下的士兵手持弓箭,與盾牌兵相互保護,還有部分士兵準備了長矛與橫刀準備殺敵。

    從各個柵欄的門口魚貫而出,也早就安排了,怎麼進怎麼退,甚至具體到每一個士兵做什麼,這麼多天也準備妥當。

    看到唐朝軍隊從瓜卵山上出來,大食人也用投石機開始打擊。這麼多天,唐朝軍隊做了許多準備,大食人也做了許多準備,運來了更多的投石機。有的石頭落下來,砸中了唐軍。付出一些犧牲後,唐軍列好隊,也反擊了。

    十分兇猛的反擊,三百台投石機會成了三個班次,將中午運來的「糧食」一起搬了出來。一包包火藥,甚至為大型投石機準備了一些火藥桶,發射出去後,所有唐朝士兵用棉花塞住了耳朵。

    這才是真正的爆炸。

    特別是那三十個火藥桶,每一個火藥桶都帶了十幾名大食士兵飛上了天空。

    不停息的進行了三波轟炸,大食人都炸蒙了,薩勒姆也炸蒙了。

    又上了五十步,弓箭手與部分盾牌兵,長矛手上前了一百五十步,正是大食人挖的壕溝,壕溝很深,裡面鋪滿了棘刺,壕溝後面大食用挖壕溝的泥土砌成的矮牆,一人來高,還有箭垛。剛才一番轟炸,部分波斯兵嚇得拔腿就逃,然而薩勒姆治軍很嚴,讓執法隊殺死,阻止了膽小的波斯士兵潰逃,還有部分士兵被炸死,連同牆垛都炸出一個個豁口,但剩下不少士兵在繼續反抗,試圖用弓箭佈置一道防線。

    沖了沖,河中士兵不足暴露出來,部分士兵因為怕死,留出空檔,造成了大量犧牲。自唐軍指導後,治軍很嚴,屢屢執行軍法,斬殺過不聽命令的河中士兵。然而不足就是不足,一旦看大規模死亡,隊型逐漸紊亂起來。駱務整連忙下令,讓士兵撤退下來,保護放投石機的士兵,又進行了第二輪轟炸,主要是對付矮牆後面的大食人。

    二輪轟炸過後,矮牆後面形成一個真空地帶。殺傷力太強了,特別是那個六角刺,即便利用牆壁掩護,這些六角刺還是不停地旋轉著過來。而且多是波斯士兵,盔甲不精甲,保護不得力,刺進了皮膚,有的深入到骨頭裡,不住地嚎叫著。本來波斯人戰鬥力不高,幾乎全讓這情象嚇著了。

    駱務整乘機讓士兵喊話,投降不殺,放你回家。攀過牆,到了牆這邊就安全了,受傷的給你立即醫治。

    除了少數大食人負隅頑抗,許多波斯人,早就聽過瓜卵山前一場的戰事,人家唐朝人是說到做到的,真放你回家。立即從牆那邊攀過牆這邊,躲避大食執法隊的繳殺。

    投石機再上五十步,弓箭手與盾牌兵發起第二次衝鋒,來到壕溝裡前,做了保護,後面士兵抬著木板,架在壕溝上。長矛兵與弓箭兵再次從木板上,越過壕溝的另一側。接著後面士兵放下木板,槓來一個個泥袋。為了搶下這個圍牆,又犧牲了不少人。

    當時薩勒姆修這道壕溝與這面牆時,沒有考慮到唐朝的火藥,但考慮很全面,不僅壕溝寬達三尺多深,無法讓馬匹躍過去,牆也有一人多高。並且很厚實,就是用最大的撞木,一時半會都休想將土牆撞塌。牆的另一邊有閭牆,側牆,牆垛,已不亞於一座普通城池的城牆。

    若沒有了投石機與火藥戰術的配合,這面牆這道溝,就會成為唐朝的絞肉機。

    躺下了近兩千名戰士後,一個個泥袋搭了起來。士兵能將上半身伸出去,再次與牆那面少數頑抗到底的大食人激戰。又付出了近千人的傷亡,這面牆終於搶到手了。

    能搶到手,戰局的天平向唐朝倒了下去。

    反過來這面牆成了唐軍生命安全的保障。借助這面牆的掩護,組成了一道箭,死死地不讓大食人前進一步。投石機也推到壕溝前,繼續向大食人發射火藥。

    駱務整抹了抹汗,又再次下令,兩邊清空。

    這道命令下達後,所有中大型投石機換成了小型的火藥包。部分投石機也向側面轉移,相互配合。當時唐軍倚據山勢修的柵欄,大食人為了防止唐軍的遠射武器,將壕溝騰空了兩多百米。這兩百多米的地勢很平坦,本來是想這兩百多米的空間,成為唐朝軍隊的死亡戰場,但沒有想到卻成為了唐軍的活動空間。

    一包包火藥包在凌晨的黑暗裡,帶著火星劃過,有的落到四百多步開外的地方。數輪轟炸之後,兩邊的河岸皆騰出一里多路的空間。第一波唐朝從木船上,乘機湧上岸來,搶下了灘頭。

    對岸拜占庭的使者也在看,看到火藥的威力後,馬修說道:「陛下,能不能傳授我們拜占庭人這個技術?」

    這個能傳授嗎?

    四大發明,造紙術由於不重視,開始氾濫成災,無論新羅或者倭國人,都會造紙了。就連指南針技術,都再次氾濫起來。活字印刷也有這個趨勢,控制不了。朝廷又不重視,沒有相關的法令制裁。只剩下這個火藥,無論如何也要保守秘密的。

    「我不是說過嗎,有許多製造的材料,是我們唐朝中原的特產,就是傳授了,你們拜占庭人也製造不出來。若需要,我給你們一張材料的單子,你們不相信,自己試驗一下。」

    馬修不言語了。

    這分明不同意嗎,什麼材料單子,按這個材料單子,製造出這種威力十足的武器才怪。不過心中琢磨,能不能用一些手段得到,真得不到,若是造價不貴,能不能買一批回來。還有唐朝的投石機也不錯的,遠比自己國家的投石機威力大,射程更遠。不錯的東西很多,還有那些角弓,勁弩,射程與威力讓馬修看得同樣心動。

    在轉著心思,又看到不解地一幕,問道:「為什麼讓小木船自己淌走?」

    唐朝軍隊已經逐步在岸上紮下了灘頭,但沒有管載他們上岸的小木船,聽任這些小木船自己隨著河水,向下游流去。

    「不置之死地,此次我們軍中多以河中各國士兵為主,他們怎麼能有激戰的勇氣?」

    一句話讓馬修深思起來。

    他是小亞細亞副總督,精通軍事,無論武器多麼強大,使用的還是人,指揮的還是將領與將領的戰術。為什麼將拜占庭人打得抱頭鼠竄的大食人,此次交戰,落入下風?也是因為戰術與士氣。

    正在他思考的時候,一百多艘大船返了回來,減下來速度,靠了岸,一個個士兵魚貫上船,然後趨馬入河。先機佔住了,決定性戰鬥開始了。
Babcorn 發表於 2016-5-15 08:25
第一百零四章 會戰(五)

     天色漸漸濛濛亮。

    黎明時的河水有些冷,馬雖然是一個喜歡游泳的動物,但牽到河中,略略有些不適,發出輕微的嘶叫。可它們的表現,比對岸大食人的馬要好。吐蕃人有了經驗,塞住了戰馬的耳朵,不受影響。可是幾個使者沒有說,薩勒姆也就沒有準備。

    也有可能他們故意沒有說的,讓大食人失敗,將戰線往呼羅珊深處牽引。反正那麼大的國家,一次戰役的失敗,不會使這個國家倒塌的。這樣對吐蕃人有利。

    巨大的爆炸聲,使所有戰馬都失控了。

    唐軍搶灘成功,即將真刀實槍地交戰,還離不開戰馬。又要分兵去將馬匹勒住,此時的大食軍營已亂作了一團。

    一匹匹馬牽入河中,雖不適,在主人的牽引下,由韁繩帶著,繼續向河南遊去。

    軍隊上了岸,馬匹也上了岸。薩勒姆又看到了兩邊有許多唐軍騎馬奔來,後方所謂的民夫也一路小跑著,趕了過來。隱約地知道真相了,立刻派親信通知左右四營,別管什麼邊路進不進攻了,全部向中營靠攏。又下令,強行將唐朝登上岸的軍隊沖垮,乘他們人不多時,衝回河去。

    駱務整看了看,也隨著下了一道命令,讓側面兩路從土牆翻越過去,對登上岸的唐軍支持。一個個士兵笨拙地將投石機抬了過去,至於那幾十台威力十足的大型投石機只好留下來。立於後軍,再次用火藥投射,前面的唐朝軍隊也用弓箭進行射擊。

    一**的進攻,被凶狠地壓了下去。也有幾波進攻衝到了唐軍陣營中,但此時後面就是烏滸河,船漂走了,會水性的士兵,包括河中地區在內,也只是少數人。

    上了絕路,反而激發了士兵的士氣,不但打退了大食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還擴大了灘頭。後面更多的唐朝軍隊渡過了烏滸河。特別是一百多艘的大船回歸,一次性載渡就達到了**千士兵,速度也遠比小船快。到了反攻時候,在前面不要命的保護下,後軍上了戰馬,舉起了手中的橫刀與大槊,準備衝殺。

    看到大勢已去,薩勒姆無奈地下令:「撤,撤回大營。」

    大營也很牢固的。不僅有堅固的柵欄,也修了一道壕溝環繞。試圖以堅固的大營堅守,等到四營的軍隊到達,以人數優勢,將戰局挽回。

    這也是一個明智的決定,不管能不能成功,一旦全部縮回大營,會更唐軍帶來不必要的嚴重傷亡。這一個黎明,死的大食人有很多,死的唐朝士兵也有不少。犧牲過重,對接下來的佈署會產生麻煩。

    為了取得勝利,李謹行與郭元振也渡過河去,臨陣指揮。此時兵力仍然很薄弱,在大食前面炮灰一次次攻擊下,兩人都沒有看到大食人的意圖。李威在河北卻看到了,戰到此時,天光大亮,能清楚地看到對岸情形。

    立即下令:「吹響進攻的號角。」

    三長一短號角聲吹響,李謹行與郭元振稍稍愣了一下,可沒有遲疑,舉起手中武器說道:「大食人要逃了,衝啊。」

    前面的唐朝軍立即閃出一條道路,數千人向大食陣營衝了過去。

    駱務整也隨著配合,下令讓剩下的士兵從土牆翻過去,聯手向大食人發起進攻。

    ……

    決一勝負的時候到了。

    此時東西兩邊也在鏖戰。

    聽到連綿不斷的爆炸聲,士兵們信心更足,就著地勢,修了一道簡易的工事。左右一營的大食將士也聽到爆炸聲,不久後得知了這支唐軍到來的消息。

    用意很明顯,這是切斷自己兩軍,不讓他們支援中路。可這時候薩勒姆一道命令到來,讓他們不要輕舉妄動,觀察好了才能調動兵力。左營大將穆阿茲與右營大將拉什德都遲疑了一下。

    這一遲疑讓唐朝軍隊獲得了時間,將工事搶修完成。

    最先反應過來的是穆阿茲,看到唐朝西一營將士全部離開,奔向中營,又派人細細地觀察,這時候天快亮了,有了濛濛的亮光,確認下來是空營,立即率軍向中軍趕來。一路上在河邊又看到了許多順流而下漂來的小木船,不知其意,但知道肯定有大量的唐朝軍隊渡過了河,否則不會放棄這些小船。這時候他心中還存在著幻想。唐朝軍隊並不多,左右的邊營,調走了至少一萬多士兵,沒有多少兵力可以動用。再說,瓜卵山那道壕溝那面牆,也會起延緩作用。

    他也遇到了困難。

    薛訥在此修建了一道工事,而且兵力也不少,三千多人,並不佔劣勢。穆阿茲下令讓步兵舉起盾牌,發起進攻,但屢屢被打退下來。僵持了下來,就收到薩勒姆第二道命令。

    不知道前方戰事如何,可憑藉自己的屬下,想要衝破這道防線,縱然能衝過去,也不會剩下多少人。於是休息,用快馬通知後面的邊營。你們不管唐朝人是不是進攻了,給我撤回來,且戰且退也好,還是順利撤回來也好,保住中營不失。

    僵持的結果對唐軍有利的,薛訥於是讓士兵也休息,再做警戒,注視著這支大食軍隊的動向。

    拉什德醒悟得有些晚,更沒有看到唐朝人不要的小船。他的性格也穩重,隱隱感到不對,於是派了一個善長水性的士兵游過河,前去察看。此時唐營中一個人也沒有了,只留下一頂頂帳蓬,與一些物資,連所有的武器都帶走了。但看到一個個沒有拆開的麻袋,這就是今天送來的物資。打開一看,好奇打開一看,裡面什麼都有,枯草,樹枝,爛草根子。

    神經病才將輜重送到這裡,再搬回去!

    送物資是假的,迷惑才是真的,這樣才能將兵力往中路調動。隔著河,斥候大聲將情況喊了出來。

    拉什德氣極,又派了幾個會水性的士兵游了過去,讓他們幾人一把火將這個大營全部燒掉。物資留下的不多,少量糧食,還有士兵的衣服行李,以及帳蓬,一些藥材,與馬的草料。

    幾個大食人在搞破壞活動,包括三名波斯人。真吸引了李威的注意,派了兩隊騎兵返回察看。是擔心大食人出了一個冒失鬼,不顧中營安全,能在這時候渡河。東一營沒有事,燒就燒吧,戰爭,怎麼能沒有損失,就是剛才一番轟炸,花了多少金帛下去?但怕他們危脅到東邊營的民夫,別看他們手中也有武器盔甲,大食人一旦渡河向他們發起進攻,那會如同一隻隻聽其宰割的綿羊。

    兩隊騎兵返回,看到這幾個搗亂的大食人,氣暈了,立即圍起來,將他們捆住,一路往中營拖。那三個波斯人還在喊,我們是波斯人。

    領首的校尉更氣壞了,***,老子替你們波斯復國,你們這些小兔崽子卻在替大食人賣命,與我們唐軍反抗到底。一刀將腦袋瓜子割了下來。這也說明了李威的影響,像這樣的傻事,以前歷朝歷代做過不少。若不改變,以後還繼續做下去。

    李威在青海的政策,對一些將士終於產生影響。

    不過波斯與東突厥、青海的吐谷渾人不同。東突厥沒藥可醫了,除非他們滅族,只要一天不滅族,一天就有復國的想法。青海的吐谷渾人更是與吐蕃一抹黑走到底。不下狠藥,不能震懾,震懾不了,那麼就要他們亡族。

    波斯始終在反抗,也一直向唐朝表示親近。當然,他們一旦真能擊敗大食,以後強大了,又不好說了。但眼下這幾十年,對唐朝很友好的。所以李威採用了綏靖政策。

    在怛邏斯城前立下的這塊碑,用意也是如此,不同的情況,不同的對待。該軟時必須軟,該硬時必須硬。眼下效果也很好,包括那些損失船隻的波斯商人,皆派人暗中表態,不會計較,相反,只要唐朝人需要,他們還會向唐朝提供援助。

    穆阿茲也全部明白過來,為什麼過了這麼久,只聽到前面幾次報急消息,然而那個火藥的響聲不斷,卻沒有報急的消息傳來。這是唐朝人虛張聲勢了,讓親信傳令,邊營全軍撥營而起,給我立即向中路返回。決戰的地方與邊營無關,是在中營。中營一失,全軍覆沒。

    親信騎馬離開,他又傳令,所有士兵起營,向中營撲來。在半路就碰到了薩勒姆的斥候,這時候不需要再說了,繼續往前趕路。

    辛承嗣準備的時間更長,地形也有利,有一個沙山,不高,連綿著通向南邊的一個很遠的綠洲,沙山前還有一條小引水渠,可是渠水不深也不廣,起不了多少延緩的作用。

    但會起到幫助,現在很平靜,越是到關健時分,那怕一分鐘也是好的,將幾座土橋全部拆除。在沙山上佈置了一道防線。一會兒大食人就來了。與西路的兵力一樣,拉什德也被阻住了。他手中的兵力比穆阿茲多,可是有戰鬥力的騎兵全部調到邊營,手中皆是步兵,多以波斯人為主。架了幾座浮橋,耽擱了一會兒。甚至辛承嗣在他們架浮橋時,主動衝下山來,用弓弩射擊,造成了一些小的慌亂。

    浮橋架好了,沙山不高大,可畢竟佔據了居高臨下的優勢,居然因為時間長,讓辛承嗣率領手下從這片光禿禿的沙山上準備了一些石頭。撲了幾次皆沒有成功。

    拉什德動身遲,卻是先將消息送到了邊營。邊營主將哈勒也感到不對勁,自己將軍隊向內撤了撤,躲開了唐朝船隻那種武器的打擊,唐朝船隻好在河中游弋。再加上得到了援兵,心中安下心來。這時候聽到中軍的爆炸聲,離得遠了,聽得不清楚,似是非是。於是狐疑地看著對岸,對岸的唐朝人還在繼續折騰,一會兒放船,一會兒一船,一會兒又下船,全像一群烏合之眾一樣,與開始的氣勢洶洶,成了天壤之別。

    接到了拉什德的通知後,知道自己是上當了。暗恨自己膽小怕事,其實僵持到現在,一直落入下風,包括薩勒姆本人一顆心一直繃得緊緊的,唐朝真發起進攻,幾乎所有將領都會感到緊張。他有這種表現,並不足以為奇。

    先是集中了所有的騎兵,大約三千多人,先行趕向中營,自己率領其餘的軍隊,立即撥營西向。果然看到大食人全部撥營而起,在河中游弋的船隻調頭不玩了,向西而下。

    差一點將哈勒氣瘋。

    等到三千多鐵騎抵達沙山時,天光早已大亮,一輪紅日紅彤彤地升出了兩桿高。拉什德下令讓這三千多騎兵利用速度優勢,從南邊繞過去,兜一個圈子。兜到唐朝的後面,兩面夾擊,將這群唐兵拿下來。

    很高明的策略,大食人之所以能一直擴張,也是名將輩出,軍營中包括不少中低層將領,有著很高的指揮水平。

    辛承嗣水平未必有拉什德高,若是原來更差,只會拚命。但跟了李威身邊這麼久,與許多優秀將領接觸,多少也學了一些東西。於是說道:「各位,我們不用支持多久了。你們聽,我們大唐軍隊停止了轟炸,已到了擊潰大食主力之時,拿出勇氣吧,此戰各位功莫大矣。」

    還真讓他蒙對了。

    這一鼓勵,將士兵激發起來,乘著騎兵沒有繞到沙山背後,又做了一些佈置。兩軍再次交戰起來,十分慘烈,大家都在拚命。拉什德不打開這條通道,無法前進,不能只派三千騎兵前去支援。辛承嗣必須固守,這是李威臨行前下的死命令。那怕打得剩下最後一個人,也不能讓大食軍隊會合。

    很關健的一步棋,薛訥那邊很輕鬆,可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一旦讓大食援兵趕到,不但加強了他們的力量,甚至能帶動整個大食人的士氣。這一戰,就會凶多吉少。即便大勝,慘失也變得很慘重。

    這片沙山又成了死亡之地,雙方的士兵不停地倒下來,鮮血幾乎將兩面的山坡染紅。

    ……

    兩路唐朝軍隊的阻隔,給中路軍隊贏得了勝機。

    唐軍的突然進攻,使大食人慌亂起來。反而使薩勒姆的命令下得不是時候。後面的軍隊想往大營裡逃命,盲從心理,看到唐朝軍隊騎馬殺過來,認為軍營是最安全的地方。前面的軍隊還沒有得到通知,繼續在反抗,可一轉眼,看到後面的軍隊在逃跑,不明所以,放下武器,開始逃跑了。

    又有唐朝士兵在喊話,是河中地區的士兵在用波斯語喊的,投降不殺,放你回家。不但兩邊軍隊在喊,駱務整讓那群逃過來的俘虜也喊。於是又有許多波斯人放下手中武器,跪下投降。

    場面亂成了一團。

    薩勒姆知道完了,這個情況正是大潰敗的前兆,以前自己大食,也是這樣殲滅波斯人的。更明白河對面那個可惡的皇帝用意,先是一個接著一個的聲東擊西,將自己的兵力不停的調動。結果如了他的意,兩萬五千名最精銳的士兵,不在東面,不在西面,而是在半路上。再利用以前的種種佈置,發起了最後的會戰。

    中軍一敗,東西兩路軍隊也隨之而敗。那麼東方的軍隊也很難以自保。想到這裡,灰心喪氣,做了最後的選擇,乘著唐朝軍隊還沒有完全渡過河來的時候,帶領部分軍隊逃向謀夫城自保,等候後方的援兵到達。但是自己仕途是完了。

    也很難得,換作其他的軍隊,無論河中各國的聯軍,西突厥的軍隊,波斯的軍隊,或者唐朝普通的軍隊,不用堅持到現在,在這麼多天折磨下,有可能經過突然狂轟之後,唐軍登陸成功時,就會潰不成軍。

    主帥一逃,沒有一個人反抗,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潰敗的逃兵滿山遍裡皆是。

    「渡河吧,」李威對幾個拜占庭的使者說道。

    「不用了,我們馬上回去。」馬修說道。

    看到了現在,這一戰唐朝人定然大獲全勝了。也呆了好幾天,聽到一些情況,大食的主力部隊在此,此戰全殲,要麼東方有一些軍隊,可是在敵佔區,吐火羅對他們不歡迎,此時大食人潰敗,再加上東方一支唐軍,這些軍隊也沒有好日子過。那麼大食在呼羅珊與塞斯坦的主力能幾乎全殲,唐朝光復呼羅珊也指日可待。莫要忘記,他們手中還有波斯王子這張王牌,還有大量義軍可以利用。

    但是唐朝路遠,這是劣勢。很有可能如這個皇帝所說,與大食人搭成協議。相信經過這一戰過後,大食人也不敢小瞧唐人,畢竟人家才動用了多少兵力過來?大後方還有無窮無盡的軍隊可以調度。有可能默認呼羅珊的獨立。那麼為了向國內交待,拜占庭將會迎來大食瘋狂的打擊。

    不如此時出兵,與唐朝人聯手。化解這個皇帝的一些困難,那麼他會對更富裕的信德與馬克蘭地區產生新的興趣。因為文化的差異,敢情他將李威當作了亞歷山大。不過李威與他們交談時,刻意露出對海邊這兩個地區的興趣,迷惑了他。

    「那麼我就不送你們了。」說著,率領手下上了船。
Babcorn 發表於 2016-5-15 08:25
第一百零五章 兵臨城下

     日上三竿,天有些躁熱起來。

    士兵默默地劃著槳櫓,他們多是河中各國的士兵,此時大捷之下,迎著上午的陽光,竟然覺得眼前這位正當年的皇帝,身上洋溢著一種神聖的光輝。

    船隻輕盈地來到岸邊,李威上了岸,此時基本上看不到有士兵在交戰了,要麼各個將領追擊下去,繼續保持著戰鬥,主戰場上到處是一群群被收押起來的俘虜。通過長相,能看到許多大食的士兵也投降了。其實不看長相也能區分出來的,對待波斯俘虜,各個士兵態度十分溫和。臨到了大食的俘虜,因為仇恨,不停地推搡著。若不是軍紀嚴明,有可能會一起上去拳打腳踢。

    駱務整與郭元振在集合隊伍。清點大食戰馬,不然馬匹數量不足。擊潰的是大食主營,還有邊上四營的士兵,沒有打敗,乘勢擴大戰果。

    見到李威到來,立即行禮。

    讓他們起來,說道:「你們做得很好,不過還有不少敵人,還是要小心。」

    「陛下,放心吧,就是大食這幾名副將是檀道濟,臣也會將他們打回原形。」

    「也防劉康祖,更防臧質。」

    兩句簡短的對答包括了三個典故。

    辛疾棄用元嘉草草規勸韓侂胄北伐時一定要小心,有譏諷意味。但這四個字說得很不公平,劉裕之子劉義隆豈是南宋幾個皇帝可以比擬的?他一手開創了大名鼎鼎的元嘉盛世,文治在南朝幾十個皇帝當中首屈一指,連劉裕本人也不如。至於武功,是他倒霉,遇到了另一個罕見奇才,拓拔燾。此人滅掉匈奴、掃平遼東,打得強大的柔然無還手之力,帝國騎兵再上青海,擊敗吐谷渾,自焉耆討龜茲,平西域。鐵騎百萬,戰馬成群,又豈是已逐步衰敗的金朝可以相比?

    在這個天才的彰顯下,劉義隆倒霉了。

    經過數年治理,南宋風調雨順,劉義隆第一次北伐,此時南宋四員大將,檀道濟最為勇猛,然後到到彥之、王仲德、胡藩。最後選定了到彥之,為什麼沒有用檀道濟,不是劉義隆昏庸,劉裕死後,廢立了幾任皇帝,檀道濟也參與了,再加上他本人的威望,換李威也會產生同樣的猜疑。於是讓自己的嫡系到彥之領軍北伐。與柔然、匈奴聯盟,三國夾擊北魏,意圖收復河南失地。

    有雄心壯志,立意也是好的,而且也有策略。可沒有想到拓拔燾迅速擊敗柔然,收柔然汗國三十多萬帳戶,一百多萬匹馬,唐朝最高時,也不過擁有戰馬七十多萬匹。牛羊不計其數。再調轉大軍,滅亡赫連夏國。縱橫幾萬里,居然在半年時間完成。這才調轉南下,對付最強大的敵人南宋軍隊。

    南宋軍隊不支,劉義隆傳檀道濟緊急馳援。檀道濟接到命令後,從清水出發,轉戰數千里,與魏軍三十餘戰,宋軍多次獲得勝利,殺到了濟南。北魏大將叔孫建看到他勇猛過人,不敢硬戰,只有燒燬宋軍糧草,切斷糧道。這時又傳來滑台失守的消息。檀道濟無奈撤退,此時宋軍缺乏糧食,甚至用煙薰老鼠出來就食。有士卒叛逃到魏軍中,將宋軍缺少糧食的消息報告給魏軍。叔孫建立令大軍南下追擊。檀道濟不慌不忙,紮下營,點亮火把,糧官用竹籌唱著計數,士兵們一斗一斗地量著穀米。其實這一袋袋白米是僅存的軍糧敷於表面,下面全是沙子。

    魏軍斥候看到後稟報了叔孫建,叔孫建以為叛兵詐降,將其斬殺。第二天檀道濟從容南下,擺出一副誘敵的樣子,自己騎在馬上得意洋洋。數萬北魏橫掃大漠關中西域青海的鐵騎,一個個目瞪口呆,不但沒人敢追擊,以為有埋伏,居然主動向後退卻。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唱籌量沙。

    檀道濟雖然厲害,可一個不顧臣子本份的大臣,越厲害越招人主忌憚。不久讓劉義隆斬殺。又過了二十年,崔浩國史案暴發,北魏國內動盪不安。然而南宋此時經過劉義隆的治理,達到了鼎盛,遠遠超過東晉任何一個年代。於是決定再次北伐。結果呢,是真正的既生亮,何生瑜。

    大敗。

    然而北魏追擊時,也遇到了很大的麻煩,劉康祖率八千步兵對抗八萬北魏騎兵,擊殺一萬多北魏精騎兵,全部壯烈犧牲,無一人投降。但這不是最慘的,最慘的是在盱眙小縣城,城中只有兩千六百守兵,拓拔燾猛攻三十多天,死傷無數,居然沒有攻下來,聞聽宋朝水軍即將前來,倉惶逃走。正是這一系列的反抗,導致了北魏沒有乘大勝擴大戰果,反而折損一半將士。

    郭元振是考過進士的,對歷史熟悉,這一段對話,只有他們二人能聽懂,李謹行與駱務整都不明其意。

    「喏,臣絕不輕敵。」

    知道起了戒勸作用,李威揮手說道:「去吧,東路的敵人由你率軍殲滅。」

    「喏。」領兵一萬多名騎兵向東追去。相比於西路,東路兩將拉什德與哈勒,要比西路的穆阿茲、納爾喜軍事才能要高。因此,讓心思細膩的郭元振與作戰勇猛的辛承嗣共同配合,擴大這次戰役的勝利。

    又看著駱務整說道:「這些天辛苦你了。」

    「是臣的榮幸,」駱務整喜滋滋地說道。大捷之後,自己論功行賞,有可能排在第一位了。

    「西路大食人,由你追殲。不過你要替我帶一些話給薛訥。」

    「喏。」

    再次領軍下去。還有一些將士,如江四斤、劉德言、王晙、張仁願,率軍追逃兵了,兩路人馬一分,僅剩下數千步兵。打掃戰場,清點戰利品,關押戰俘,救治傷員。傷亡最大的是駱務整的手下,絕大多數是河中士兵,因為膽怯,沒有配合好,反而犧牲更重。不過李威長出了一口氣,總算完成了。再拖一拖,糧食會緊張,天氣也開始熱了,對自己軍隊很不利。僥倖如願贏得這場戰役,接下來就好打了。

    登上了瓜卵山主峰,也沒有多高,但比在平地上可以看得更遠,看著遠方。

    拉什德與穆阿茲都十分狡猾。

    打了很久,辛承嗣手下的士氣又開始低落下來。死的戰友太多了,若不是大食人東西兩面形成包圍,都有士兵想要逃跑。其實當初李威也曾產生過一個想法,帶來一半的陌刀兵,與弓箭手配合,那麼在遇到辛承嗣這種情況時,可確保萬無一失。但想到此行的任務是消耗戰,陌刀兵是唐朝的精銳軍隊,再消耗下去,捨不得了。

    於是多以河中勇士為主,從河中士兵中挑了一挑,夾以少量唐朝士卒統領,讓辛承嗣與薛訥帶了過來。然而作戰不是打架半毆,這兩支軍隊戰鬥力也許比普通的河中士兵強,可同樣只能打順風仗。

    正在全線搖搖欲墜之時,辛承嗣站在沙山頂上,看到大批大食人潰逃出來。一開始逃跑的人不多,離得遠,看不清楚。後來整個中軍崩潰,逃跑的大食士兵滿山遍野,即便在這裡,也能看到了,於是大聲喊叫,將這個情況通知手下。中軍崩潰了,馬上大軍就會分兵過來了。士氣終於又振奮起來。

    拉什德也看到了山上的變化,騎了馬,兜了一個小圈子,也來到山頂上看。一看知道大事已去,做了一個決定,率領手下撤退。此時大食人還有五千多士兵,包括近三千騎兵,辛承嗣僅有兩千餘點人,又是筋疲力盡之下,只好看到他們逃走。

    郭元振率軍趕來,辛承嗣將情況大約說了一遍。郭元振沒有耽擱,分了五千騎兵給辛承嗣,讓他向南追趕,不能讓他們逃到謀夫城去。自己率領餘下的軍隊繼續向東前進。

    剛才打得很慘,辛承嗣咬牙切齒地率軍狂追。追了一個來時辰,就快追上了。拉什德有苦難言,他還是有生機的,讓步兵攔阻,再分一半騎兵攔阻,自己就可以率一半騎兵平安逃到謀夫城。但他的背景無法讓他這樣做,作為大食的將領,他是親阿里派的將領,所以積累了許多戰功,一直無法陞遷。並且害怕別人諂害,做事小心翼翼,越發養成了他謹小慎微的作風。薩勒姆是哈里發的親信,此次大敗之下,會推御責任。自己這樣一逃,會成為薩勒姆的替罪羊。

    所以看了看,正好不遠處有一個小綠洲,還有一個小湖泊,與一個胡楊林,林間裡還長著一些灌木,植被蓊蔥茂盛。率軍趕了過去,讓一部分士兵進入林中,舉起大旗,時隱時現,另一部分士兵立即挖一些陷馬坑。自己率領大部,大搖大擺地立在林前,準備迎敵。

    這個佈置也沒有錯,任何將領前來,看到林間的大旗與一些響動,會認為林間有埋伏。自己的軍隊士兵不足,只要敵人遲疑一下,自己稍作鼓舞,士氣也就上來了。再進入林中。唐朝的兵力不會變出來的,也就那麼多人,中路要追擊,再兩路分兵,到了這裡,再分一次兵,兵力不會比自己多上多少。有了樹林與一些小佈置的掩護,士氣上來,也就可以一戰了。擊退了這支唐軍,大約後面追兵會很久上來,那時候自己不知道逃到何處了。不但會平安的逃回去,還會成為此次敗退中的亮點。

    想法很不錯的。可他遇到了一個很不講理的人,辛承嗣大腦袋瓜子就那麼一點智慧,認了死理,你們是敗軍,能有什麼埋伏?這時候不乘勝追擊,等到何時。看了看林中的動靜,又看了看排隊的陣營,喝道:「沖。」

    很不禮貌地衝上來。

    怎麼與大將軍說的不對啊,先是傻眼,後是拔腿而逃,什麼佈置也沒有用了。反而因為樹林的干擾,讓大部分騎兵落入唐朝手中。包括拉什德自己在內,也被唐軍抓住了,成為四營第一個被抓獲的主將。

    郭元振此行很順利。

    哈勒救主心切,率軍急行西下。這一路,十分消耗士兵體力的。並且有的士兵本來是出自東一營,夜裡已經急跑了四十幾里路,跑到東邊營的。此時再跑,能有什麼力氣?

    一邊跑一邊哈勒喃喃祈求,願真主保佑,中軍保住不會失守。這時候拉什德派了親信送消息過來了,中營潰敗。其他的沒有說,你逃也好,戰也好,自己選擇。

    哈勒很乾脆,直接說:「撤。」

    中營都潰敗了,自己這點筋疲力盡的手下,如何是人家唐朝軍隊的對手?喊撤,事實是逃,一聲撤喊完了,整個全部亂了,沒有紀律,沒有組織,往南逃去。還有士兵直接坐下來不跑了,都是波斯人,反正唐朝人投降不殺,放我回家。跑不動,不如坐在這裡等投降,省得一會兒交戰,兵器無眼,沒有投降就被殺死。

    哈勒顧不了,帶頭騎馬逃跑。郭元振追過來時啼笑皆非,派了後面辛承嗣原來的手下趕上來,收押俘虜,繼續往南追去。一會兒追到哈勒的主力部隊,只是稍作抵抗,全部投降。因為哈勒只顧自己逃,讓手下氣憤,主動告訴了郭元振。郭元振再次率騎追趕下去,一個多時辰後,肥胖的哈勒再次成為唐朝軍隊的戰俘。

    西線反應有些早。

    不僅小船往下流,謀夫城在西南方向,潰敗的士兵也往西南方向逃跑。逃到最後,有可能害怕之下,會失去方向感,亂逃一器,但開始方向不會弄錯的。

    駱務整沒有追趕之前,穆阿茲就看到逃兵密密麻麻地奔向西南方向。心想不妙,帶領手下撤回來,與納爾喜的軍隊會合,兩軍會合,也有近兩萬人,可戰可退。這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想法,若是真讓他們兩軍合在一起,指揮得當,會讓駱務整喝上一壺。可他疏忽了薛訥。

    弊了很久,穆阿茲看到逃兵,他也看到了逃兵,他的手下也看到了逃兵。正好剛才穆阿茲為了進攻,冒著箭雨,重新搭好了浮橋,從容地藉著浮橋,尾殺過去。此時兩軍心理不一樣,士氣不一樣,穆阿茲大敗。但他騎著馬,逃得快,居然讓他逃到正在東上納爾喜軍中。

    看了看,居然還有一萬多戰士,穆阿茲想到了一個大膽的作戰計畫。不能逃,唐朝有大量的騎兵,逃是逃不過人家的。不如索性乘中軍還在混戰之時,以優勢兵力將剛才狙擊的唐朝消滅。再等候唐朝派來的追兵,以逸待勞,再次作戰,將這支唐朝軍隊打痛,再從容逃向謀夫城。

    但是駱務整已經趕了過來。

    薛訥正在剿殺穆阿茲留下的軍隊,看到唐朝無數騎兵衝來,大多數人也投降了,只有少數人,又開始向西狂奔。這時,駱務整將李威所帶的話說了。兩軍交戰的情形,通過回航的船上稟報,李威已經知曉。他怕薛訥想不明白,特地說了一句話。這一戰,你立的功勞並不比辛承嗣小,甚至我還希望這種局面出現。為什麼呢?因你的兵力得以保存。大食潰敗作戰,與開始辛承嗣強行攔截,相互之間的損失率截然不同。但不能為了保存兵力,有意避戰。也不能為了求戰功,不顧士兵的死亡。

    讓薛訥自己反思。

    這是一條最正確的人才培養之路,而且李威最善長的就是這個。他做講師的時間比做皇帝與太子時間長。

    一些實戰,不停的反思吸引學習,不但李威本人進步快,手下各個將領也有飛快的進步。這些將領成長起來,會比歷史上更強大。

    駱務整說完了,帶著追擊下去。

    穆阿茲想法很美好,可沒有想到唐軍那麼快就趕了過來,而且有許多逃兵衝向了自己陣營,亂了營腳,結果交戰一會工夫,士氣低落,正好遠處王晙帶領一支唐朝軍隊在追敵,看到這裡在交戰,也主動殺了過來。他的手下不多,只有七八百人,但讓大食人造成錯覺,以為會有更多的唐軍殺過來。再次崩潰。

    薛訥一看,喊了一句:「王將軍,你與我從南包抄,駱將軍,你繼續追敵。」

    利用騎兵速度,從南邊側翼合圍,準備來個包餃子。其實還有一戰之力的,但是波斯人先投降了。穆阿茲與納爾喜只好順著烏滸河向西逃跑。結果跑到一個河灣,看到一些小船。大多數小船已經漂到下游,少數小船因為河流地形,淤積在一些小河灣,與河流拐彎處。包括這裡。穆阿茲大喊了一句:「納爾喜,上船。」

    這樣逃是沒有辦法逃的。唐朝能這麼快速度擊潰主力軍隊,河北不會有很多士兵。上了船到河北,脫下盔甲,利用漫長的河岸線,看能不能逃出生天。

    一喊結果許多大食人想往船上跳。穆阿茲命令侍衛殺出一條血路,與納爾喜各搶了幾條船,往河中划去。其他的一些大食人也分別搶了船,想要從河北逃生。

    本來是一個生機的。然而此時唐朝東西兩營也動了。是民夫,為了指揮,也留下幾個將領。知道大局定下來,率領民夫返回。這些民夫還能繼續發揮作用。

    將傷員與俘虜帶回去。波斯俘虜區別對待,大食人俘虜要拿贖金來換。以前大食人也是這樣對待河中各國的。將百姓與貴族俘走,提出高昂的贖金,大多數是贖不回來了,成了奴隸。有少數讓河中各贖回去,還有許多商人的家屬,他們在唐朝經商,賺來的錢,卻成了贖家人返回的贖金。與唐朝的戰俘不同,源自西方。

    李威也採用了這一政策。但你們大食人很高貴,不好意思,贖金也高貴。

    先將他們押回安國關押。

    另外無論唐朝軍隊向東或者向南,不可能停在烏滸不可不走。又需要百姓押運輜重。正好看到這幕場景,留下幾百名民夫,手中拿著武器,不會讓這一百來號人物嚇跑吧。小船劃到哪兒跟到哪兒。駱務整一看很有意思,也派了一隊騎兵跟著小船跑。不能往上游劃,費力又有許多唐朝的大船在等著,只好往下游劃。劃了大半天,結果讓他們劃到了邊營,誰知道邊營人家有許多小船,也上了船對他們攔阻。無輒了,舉著手上來投降。

    倒是薩勒姆沒有被捉住,但嚇了一身冷汗。

    戰場廣大,波及的範圍達到好幾里地,也無法看清楚。

    他在率手下親衛逃跑,離得最近的張仁願第一個看到,首先率著近千騎兵追擊下去。

    跟隨薩勒姆逃跑的大食人有不少,足足有三四千人,但四面八方皆是唐朝一支支有紀律的追軍,不斷地失散,逃離了主戰場,身邊只剩下一千幾百人,知道身後的唐軍人數不多,不敢交戰。

    然後追著不放,讓薩勒姆十分難受,壯士斷腕,分出兵力留後。但沒有多久,就被張仁願殺敗,再留。留了四次,身邊只剩下兩百多名親衛,這才逃了出來。

    夜裡都不敢休息,一夜在狂奔,逃到第二天傍晚,才來到謀夫城下,讓親衛扶著下來的,此時的薩勒姆兩眼呆滯,六神無主。路都走不動了。

    這場追擊,一直持續到第二天上午。

    所以有騎兵不但作戰時有優勢,追擊時也能擴大戰利果實。象宋朝清一色的步兵,這場戰役是無法取得這樣的輝煌。接近兩天的交戰,前後擊斃了三萬兩千多敵人,抓獲的戰俘達到了四萬三千餘人。真正能逃走的有可能不足五千士兵。四營主將全部活捉,另外還有大大小小的將領幾達四百多人。但是四萬多戰俘中有近三萬四千人是波斯士兵,讓各個將領感到很可惜。

    還是有用途的。甄別了一下,釋放了兩萬名無辜強行抓押過來的波斯士兵,這些士兵釋放了回去。並且送了一些干糧。還有一萬三千多波斯士兵,有的內心也反感大食,但有許多是因為沒有氣節,或者因為受宗教的感化,甘心做大食人的奴才士兵,這些士兵是不能釋放回去了,否則會增加謀夫城的防禦力量。

    先行關押,再進行甄別。

    會釋放,否則失去了大義,可是放有很多種釋放的方法。不是這時候放。

    唐朝聯軍也付出了嚴重的傷亡,近七千名士兵戰死,兩千名士兵重傷,失去戰鬥力,帶到了後方。但沒有減少整支軍隊的戰鬥力,相反,經過這場戰火的考驗,實戰的經驗,勝利所帶來的信心,餘下的軍隊士兵數量銳減,整體戰鬥力卻在提高。

    釋放了一批俘虜,九千多名大食俘虜押著安國,清點了戰利品。有許多武器、糧草,還有精良的大食馬。兵分了兩路,李謹行率領諸將,與兩萬士兵,前往東方。哪裡還有一支大食精銳部隊。

    李威親自率領著餘下的軍隊,押著一萬多名俘虜,浩浩蕩蕩地向謀夫城出發。三天後,抵達謀夫城外,紮下了大營。這條消息象長了翅膀一樣,迅速地流傳到波斯各地,有的百姓喜極而泣,伏在地上說道:「天亮了。」

    天未亮,攻下謀夫城也不代表著什麼。況且謀夫城有那麼容易攻打的?看著謀夫城的城牆,李威已經皺眉了。

    但夜晚到來,來了幾個人,也給他帶來了一條好消息。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Babcorn

LV:9 元老

追蹤
  • 986

    主題

  • 920465

    回文

  • 37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