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單車日記】北高雄的燦爛時光(上)

菜刀拿來 發表於 2016-6-3 12:41:23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0 1058









台灣最早築城的是鳳山縣,鳳山縣離奇的擁有兩座縣城,現存的鳳山左營舊城保留著蠻完整的城垣,還擁有寬闊的天地與鮮綠,最適合騎車探索。橋頭糖廠是台灣工業化的火車頭,是一個充滿故事的場域。第六海軍燃料廠官舍仍留存著日治末期的格局,時間彷彿還凍結在那濃濃的和風中。這三塊被忽略的寶石是如此的誘人,讓我決定規劃一次約騎,好好地介紹車友深度閱讀北高雄的燦爛時光。

橋頭車站

站在橋頭車站前,看著新舊的三種鐵道系統在此交會,我想著,台灣差點就Bonjour成法屬福爾摩沙了,如果橋頭的經驗是失敗的,也許現在背包裡帶著的是可頌麵包。橋頭的發展曾經如此牽動著台灣的命運,所以我選擇這個大家不熟悉的小站為出發點,從這裡騎進北高雄的燦爛時光。

註:橋頭,舊稱橋仔頭,日治時期的文件稱橋子頭,目前當地的台語稱呼仍是橋仔頭。




日治前三年換了三位總督,第3任台灣總督是日本陸軍大將乃木希典,他於1898年辭職後曾抱怨日本統治台灣,「就像一位叫化子討到一匹馬,既不會騎,又會被馬踢」。那時的台灣是塊燙手山芋,激烈的抗日,再加上嚴重的疫病與財政問題,當時日本國會中還出現「台灣賣卻論」,主張用一億日圓把台灣賣給法國,台灣差點就Bonjour成法屬福爾摩沙。

日治初期,原計畫由民間公司興建縱貫鐵路,1898年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與民政長官後藤新平上任,後藤新平認為重要鐵道應該國有,隨即成立台灣總督府鐵路部,自己擔任部長,由南北兩端同時興建縱貫線。

兒玉上任前曾力薦台灣在軍事上的重要性,以便保住台灣。但當時日本財政窘迫,財相井上馨勸勉兒玉應自立自強,要振興產業,增加財源,尤其是糖業,以求台灣財政早日獨立。


照片出處:台灣製糖株式會社阿緱本社


1900年12月,台灣製糖株式會社橋子頭工場破土,為了配合橋子頭工場興建,1901年5月15日在縱貫線鄰近廠區的地方設橋子頭乘降場,方便機具及未來的貨物運輸,1902年6月1日升級為橋子頭停車場,增加客運功能(同年元月,橋子頭工場開工生產),1920年改稱橋子頭驛,1955年3月1日改稱橋頭站。

目前所見的舊橋頭站為1935年改建的現代主義建築,外觀簡潔,線條平直。新的橋頭站就在後方,兩代車站齊聚一堂。有趣的是新橋頭站是台鐵與高捷的共構車站, 而舊橋頭站是以前官鐵,私鐵(糖鐵)的共構車站。






在那個公路不發達的年代,私鐵(尤其是糖鐵)輔佐著官鐵撐起了台灣的交通網。例如這張嘉義高雄間線路略圖,在橋子頭就有糖鐵通往當時著名的景點「泥火山」。其實,當時的私鐵網路遠比圖複雜,圖中只列出著名景點的線路。糖鐵通常以糖廠為中心,呈放射狀輻射到周遭的鄉鎮。二戰後統計,當時糖業鐵路共有2964.6公里,其中2337.5公里是專用線,627.1公里為營業線(含99.2公里的台車營業線),糖鐵總長度是當時台鐵的3倍。1958年,糖鐵全年客運約2300萬人次,是糖鐵客運的全盛期。


(攝自1934年出版的臺灣鐵道旅行案內)


橋頭早期的發展圍繞著糖廠與車站,從橋頭車站到橋頭糖廠這段路就形成了橋頭最早的市集,也就是今日所見的老街區域。




台灣第一

1898年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與民政長官後藤新平上任,當時日本財政窘迫,財相井上馨勸勉兒玉應自立自強,要振興產業,增加財源,尤其是糖業,以求台灣財政早日獨立。1900年2月,後藤新平在東京邀請三井財閥來臺灣成立新式製糖會社,6月13日在東京召開第一次創立發起人會。




1900年12月10日臺灣製糖株式會社正式創立,鈴木藤三郎擔任社長,橋子頭工場也破土,1901年5月工場遭林少貓率部屬襲擊,楠梓坑分遣隊派20名士兵進駐,11月23日完成機械安裝、試運轉。1902年1月15日正式開工。

火犁仔是農夫對整地機械曳引機的慣稱,但曳引機沒有火啊。這名稱可能源自於1907年第一台蒸汽鋤被引進橋子頭,蒸汽鋤可以深耕,增加甘蔗甜度,是台灣農業機械化的開端。


照片來源:日治時期明信片



1907年,向美國購買的三部蒸汽火車頭和一百五十輛貨車廂開始奔馳在橋子頭的蔗田間,橋子頭工場的原料運輸進入了機械化的時代。這也是台灣最早的輕便火車,後來被暱稱的五分車。


照片來源:台灣寫真帖


1909年設立了鑄物工廠,負責糖廠機械維修,是臺灣第一鑄物工廠,後來發展成為株式會社台灣鐵工所。橋子頭引進的現代化事物都對台灣有很深的影響,在此留給您一條線索,請發揮柯南的偵探精神,探索一下這鑄物工廠後續如何影響台灣近一世紀。




橋頭糖廠

橋頭糖廠大門口,五分車轉進糖廠的地方,跟上方老照片類似的角度,經過了一世紀,從黃土到大樹成蔭。一旁的縱貫線仍然持續運轉著,只是換上了高速列車,當平交道的噹噹聲響起,有位站在五分車鐵軌上的車友觸電般地跳離軌道,原來,我們已不知不覺的騎進糖廠的老時光中。






高大的錫蘭橄欖樹下是廠長宿舍,日式的雅緻中流露著幾許淒美,這是前廠長金木善三郎1910年建造的宿舍,1940年整建,木造平房,灰瓦、雨淋板、高架地板等,很具代表性的日式宿舍。






充滿故事的場域

橋頭糖廠可分為三個區域,我們從廠長宿舍旁進入中間的區域,這區域是草創時期辦公與住宿的地方,遠遠的就望見一棟鵝黃色的搶眼建築,這是古蹟專家李乾朗先生所稱的「熱帶殖民西洋樣式建築」。








這棟建築稱為社宅事務所,是臺灣製糖株式會社開啟台灣新式製糖業的里程碑。社宅是模仿荷蘭在東南亞殖民的建築,地上架高通風,融合了多種建材,屋架、基樁是木構,牆身採磚砌、景觀台則是鋼筋混凝土,迴廊和連續拱門是歐洲傳統建築的風味。






建物上方的女兒牆有方孔,請猜猜看用途為何?........什麼?要提示。好吧,跟林少貓有關喔。






見證歷史的寶貝

社宅事務所前方有一座黑銅聖觀音,這是鈴木藤三郎在1902年所立,觀音聖像面對工場,希望庇佑生產順利,也有安定日本技術人員心理的效果。早期這些遠離故鄉的日本人,不只有遭受攻擊的顧忌,更有疫病的恐懼。另外,台灣民間也有廣泛的觀音信仰,鈴木藤三郎也希望藉此拉近附近農民對會社的向心力。

這尊聖觀音佛像仿自奈良藥師寺東院堂聖觀音佛像,那是日本佛像雕塑的代表作,鈴木當時共鑄造了四尊,分別祀立於橋頭糖廠、靜岡縣森町-鈴木的故鄉、神奈川鎌倉-鈴木的別墅、及東京深川-日本製糖廠本部。鈴木刻意將額頭鑲有白金石及全身金銅色的觀音像漆成黑色,百年來橋頭人都稱祂為「黑彌陀」,是橋頭重要的信仰,香火不斷。鈴木藤三郎也虔信觀音,據說臨終前曾見觀音示現。




中間區域還有數棟紅磚建築,為了抵禦攻擊,早期的員工也集中在這個區域生活,不知這些紅磚建築原始的用途為何?




糖廠內有一座很有價值的石碑,金木善三郎君碑 ,是台灣製糖株式會社在1930年所立,時值前所長金木善三郎逝世一週年,建碑紀其生平及事功。這碑也稱三好碑,書法、雕工、文章(也有人說石材)均屬一流,碑名以篆字陽刻,碑文採楷書陰刻。此碑偏僻難尋,在地人也很少知道,很幸運地成為極少數未遭破壞的日治遺物。






碑碣原文如下

工學士金木君,諱善三郎。明治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生於岡山市,三十八年七月畢業京都帝國大學工科機械科;四十年四月入我臺灣製糖會社為技師,爾來歷任後壁炎、阿緱、橋仔頭各製糖所主任。

大正三年四月累進三崁店製糖所長,五年十月兼務灣裡所長,九年五月轉橋仔頭所長,在職二十二年。昭和四年六月十八日,宿痾不癒,溘焉逝於橋仔頭,享年五十有二。

君有三男二女,長清、次和夫、季正行,長女彌惠早殀、次愛枝。君資性剛毅直諒、精通機械、學窮極蘊奧,其於機械之改善施設,厥功孔偉。 夫橋仔頭之工場,蓋我社發祥地,本邦新式製糖濫觴。君果不負所擢,當我社第二十九業期,克舉本島空前之績。昊天雖弗更假君以年,我社之人皆體君遺志,各黽勉盡職,日進月步、相倚以成,君亦可以暝矣。

茲當一週忌辰,有志胥謀建碑勒功,以傳不朽。銘曰:

「學研西京,技揮南國;遺績肇基,彌昌耕殖。學僕和人,剛毅盡職;偉哉厥功,千秋嶷嶷。」

昭和五年六月十八日,臺灣製糖株式會社,有志;從三位勳二等山本悌二郎篆額。




石碑左下方銘刻「石匠大阪天滿平清」字樣,石匠落款也是難得一見!




糖廠設立時就已建造的「俱樂部」,與社宅事務所同型的熱帶殖民西洋樣式建築,採台灣檜木架構屋梁,建物前的空地曾作為楠梓坑分遣隊派駐士兵的操練場。






俱樂部旁的老消防栓,糖廠內的寶物俯拾皆是。




日治後期,許多大型機關都設有戰時指揮中心,以便戰時還可維持指揮調度。橋頭糖廠的戰時指揮中心就設在俱樂部的斜前方,長長的地道內有一處地下的辦公室。






進入北邊的區域,這是工廠區,廠內有許多鋼鐵雕塑,是利用廢棄的機件組合的,是反映在地特色的裝置藝術。




台灣工業化的火車頭

1900年興建的製糖廠,躲過二戰時美軍的轟炸,也躲過被拆除的命運,他不只是台灣眾多糖廠中的一座,不只是第一座現代化的糖廠,他是台灣工業化的火車頭,如此幸運的被完整保留下來!站在這龐然大物前,對照著百年前的老照片,怎不讓人驚嘆!








工廠旁還可找到刻意保留的石轆,這是工業化前壓榨甘蔗的設備。




一旁還有用來載運甘蔗進廠的五分車。




打開窗,用心聞,用感覺騎,發現生命的厚度。




騎經紅磚長屋,空氣中迴盪著斷續的掠影,彷彿跌進了時光的長廊。






風雲變幻,世事滄桑,瞬間穿越了百年的燦爛。






蕭瑟、鏽蝕,淒清與凋零中飄散著一股蛻變的氣息。




大型農機展示場,可以感受蔗農田間耕耘的現代化。




一旁是鐵道班,斑駁鏽黃的車輪見證了一世紀的繁華。




時間沈澱的角落

五分車機關車庫,扇狀的軌道從這裡連結到糖廠周圍的鄉鎮,現代化的觀念也從這裡輻射出去。五分車、甘蔗,成了那個青澀年代的共同記憶。






機關車庫後方,大樹庇蔭的廣場,是我最喜歡的糖廠角落。






當然要帶好朋友來分享這處秘境。






離開北邊的工場區,往南側騎,糖廠內的興糖路上,打狗騎士團的大本營-單車大叔,熱情的為我們補充礦泉水,人情味十足,感謝、感恩!




屋矮不礙雲 綠蔭庇後人

南邊是糖廠穩定後才擴建的區域,先建造宿舍群和休閒設施,移轉員工的生活空間,1931年又在生產與生活區域交接處興建神社,取代觀音信仰,同時推行皇民化。

二戰後神社被拆除,在基地上改建中山堂,作為集會堂。神社只遺部分殘蹟。








屋矮不礙雲,綠蔭庇後人!






紅磚水塔,展露著舊時代的優雅,放慢腳步,才不會錯過動人的風景。




各式各樣的防空洞,不只是時代的印記,也流淌著文化的溫潤。








掬飲一把青 騎閱一江春

另類兩鐵啟動。




離開糖廠,順著舊鐵道繼續追尋那美麗的時光。




微熱的春日,來一段與森林的共舞,長長的綠色鬍鬚讓大夥兒停了下來,舉頭張望,開始Google這是何方奇樹?




騎進鮮活濃蔭的綠隧道,快意人生。






掬飲一把青,騎閱一江春。




領著一行人南下,騎到高雄都會公園小憩,中北部的車友都對這片大型綠地讚嘆有加,還可以在公園內騎單車,高雄真是單車天堂,車友好奇的問,為何這麼好的公園旁都沒蓋房子?在地的車友皆大笑!



下集待續~




文章來源:http://cyclingtime.com/tw/documents/6913.html

暫無任何回文,期待你打破沉寂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菜刀拿來

LV:4 遊俠

追蹤
  • 121

    主題

  • 128

    回文

  • 4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