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生活】回檔一九七八 作者:午後方晴 (連載中)

 
mk2258 2016-11-14 19:36:37 發表於 都市言情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529 209526
herotoro 發表於 2016-12-4 12:18
回檔一九七八 第四十一章 怕什麼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材料種子一起買回來了,那就要開始了。

    李默先讓大家將菜田深耕暴曬三四天後,施下大量農家肥,用耙耙平,向其他村民買來陳爛的稻草或麥秸,這個原來是大集體的,責任田後也分給了各家各戶。不過它用量很大,像曹鎮這種大畝,一畝田往往得用上近三千斤,自家肯定不足,不足了,只好拿錢向其他人家買。

    這個容易,不需要票,塘灣四個村不足,還有其他村莊呢。

    先行灑下糞肥與餅肥,再將這些稻草麥秸切碎,灑在翻耕後的菜田間,再一畝地灑上六七十斤生石灰。

    隨後灑水,覆上小拱棚,再覆上大拱棚,蓋上草簾子。

    大伙一起不解,張干事問了一句︰「生石灰不燒田嗎?」

    「生石灰不是燒田,是燒莊稼,但現在不是沒有移載嗎,到移載的時候早就產生各種化學反應,不是生石灰了。」

    李默順便解釋了它的作用。

    這叫生石灰消毒法。

    當然,也不能亂用的,得先用從石頭城買來的ph試紙檢測土壤的酸堿度。塘灣總體地勢比較低窪,又是圩田,加上以前使用的化肥多是氮肥,因此土壤呈酸性。

    不過以防萬一,用試紙查一下,會更穩妥,酸性土壤可以用這個方法。若是堿性土壤,那千萬就不能用這個方法了。

    一是改良了土壤酸堿度,二就是消毒。

    這些碎草碎秸沾了水後,會進一步加快腐爛,並且罩上了兩屋拱棚,加上草簾子,密封保溫,草秸腐爛度會變得很快,腐爛的過程則會放出高溫。加上生石灰的作用,能迅將土壤裡各種病菌與線蟲殺死。

    其實李默這種方法也不標準,準確地做法是六七月、七八月份,也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施足腐熟的有機肥及餅肥,把地整平耙細,再灑下草秸生石灰,翻地、藻水、鋪膜,密閉大棚半個月,基本就能殺死各種病菌與線蟲。

    但錯過了這個炎熱時間,李默只好做了一些改進,過了兩天,他跑進去用溫度計量了一下地表表面溫度,與地下溫度,讓大伙送進去火盆子,強行提高溫棚裡的溫度。

    火盆子進去了,又要小心一件事,非是二氧化碳,而是一氧化碳,因此隨後人進去前,必須將棚門打開一段時間,等到外面的空氣流通進去後,人才能進去。

    第三個作用就是草秸腐爛會產生一些有機物質,也會使土壤更加松軟。

    張干事學過化學書的,只是學了,不知道用了,聽後喃喃道︰「原來是這樣。」

    「張叔叔,雖然公社撥了貸款,但是要還的,這些成本對於九戶人家,都不是小數字,我豈敢胡來?各個肥料差不多備齊了,產量不用擔心了。我擔心的一是病菌引起的各種菜瘟,二是各種害蟲,前者比後者更可怕,有的菜瘟察覺到了,也挽救不回來了。如果那樣,我如何向父母交代,向幾戶鄉親交代。因此雖麻煩一點,必須將一切不確定因素扼殺在萌芽裡。」

    這只是第一步消毒。

    到了移載前,再用藥劑消毒,封棚五六天,隨後移載菜苗,菜瘟的可能性則會無限性的下降。還有毒土消毒法、薰蒸消毒法,這兩種方法更麻煩,也是針對積年棚田,李默便沒有采納了。

    另外是輪種,現在各種落後,技術落後,化肥落後,農藥落後,又因為化肥與農藥用得重,兩三年種植下來,會產生藥害與肥害,又會導致產量銳減。

    最穩妥的方法是種一年大棚蔬菜,必須息上兩年,兩年內經過莊稼的吸納,藥害與肥害則會完全消失,而且因為田底子跟上去,莊稼收成反而會增加。

    李默也不藏拙,是當著張干事與幾戶人家的面講的。

    一起聽明白了,難怪當初李默要換田。

    四個村子的人又開始忙著換田,本來極普通的高亢之田,一下子成了搶手貨。

    但這是圩區的,不缺水,其他地方又是兩樣了,田高不是好處,旱害來了。

    翻耕耙平大田的同時,苗田也同時開始。

    大棚蔬菜分為兩種,各個播種時間都不同,當然,南北的差異,也會造成時間的差距。

    一般像沿江中下游一帶,隆冬大棚陽歷七月中旬播種,收獲期為十一月下旬到二月份。或七月下旬播種,收獲期為十二月下旬與來年四月。這個成本極高,對種子也有著極高的要求,眼下根本辦不到。

    早春大棚,播種時間一般在從九月中旬開始,一直到十二月末。

    至於收獲期不會相差三四個月,因為到了冬天,蔬菜苗生長會變得很緩慢。越晚成本越小,風險性也越小,不過與正常上市蔬菜僅只能相差三四十天了。

    好吧,晚一晚,到時候賣幾分錢一斤。

    李默肯定不會選擇很晚育苗的。

    越早成熟期也越早,若是從九月中旬就開始育苗,弄不好二月末,蔬菜就可以上市,最少與正常的蔬菜上市時間相隔了**十天。即便過了八十幾天後,蔬菜便宜,大棚裡的蔬菜也到了尾聲,影響不大。

    這是好處,但越早成本越高,技術難度也會加大。

    現在推遲了二十多天才育苗,則意味著能晚上市十天,與正常蔬菜上市沖突時間也更長,收入必然受到損失。

    先在苗田裡打營養缽。

    前世時,李默最早接觸到營養缽時,是李廣平想種植雜交西瓜,李默在邊上看說明書講解,就講了營養缽,糊一個紙袋子,裡面裝上營養泥。這一個一個紙袋子糊起來多麻煩啦,一家人沒有采納。

    後來柳葉圩許多百姓載種棉花,有人帶過來一樣工具,一個類似活塞的鐵筒子,往營養泥上一按,然後提上來,一個長長的圓柱形營養缽就出來了。再將芽的棉花籽種在上面,有好幾門作用,有效地利用了肥料,棉苗會更健康,移載於大田後,須根向周邊展吸收不到營養,植物則會自讓主根繼續向下生長。主根扎得深,成長以後無疑會吸納更多的養份,根壯根深,無疑會有更多的收成。

    它不但適用於西瓜棉花,包括所有有主根的瓜果蔬菜都適用,但沒有主根,比如水稻與小麥,則不能適用這個方法了,適用了也不能這樣玩,它們需要那麼多種子,如果這樣育苗,還不得將人活活累死?

    營養泥是用肥沃的淤泥攙雜各種肥料而成的,包括酵後的糞肥、餅肥,以及草木灰,與一些化肥。

    若不是李默教導,連這些農家肥,也沒有人會酵,糞肥只能算是半酵,餅肥以前根本就不知道酵,那行嗎?

    而且沒有復合肥的情況下,必須多施加餅肥來代替。

    不要小看了這道程序,若是沒有李默推動,直到十多年後,a縣哪邊才有人用營養缽育菜苗。

    後來更多的人重視,還出現了一種塑料營養缽。

    當然,到了那時,科技也變得更達。

    打好營養缽後,再將小苗移載於營養缽內,置入苗棚。因為是過冬菜苗,定植到大田前還需要煉苗。

    下了大田也很麻煩。

    先是棚子必須要結實,否則一場大雪倒下來,將棚子壓塌,所有蔬菜都完蛋了。現在不可能用鋼筋棚,但必須用上許多粗毛竹做棚柱,兩邊再搭上竹弓。

    所以第一年成本是驚人的,不僅是薄膜的本錢,這些竹料也需要不少本錢。

    其次是肥料,像曹鎮這種大畝,定植前必須施一萬斤以上的酵後的農家肥,這顯然是不可能辦到了。只能說舍得的多施一點,不舍得的少施一點。

    還有各種薄膜,大拱棚薄膜,小拱棚薄膜,圍裙膜,三月中旬後,氣溫回升,還要準備遮陽網。

    到了嚴冬之時,兩層薄膜與圍裙膜還不夠,還要在拱棚上面蒙上草簾子,菜苗上灑向稻殼、草屑等,協助保溫御寒,真不行,得升小火盆子加溫。

    平時澆灌、施肥、噴農藥、耨草,一樣少不了。特別是耨草,大棚裡氣溫高,蔬菜長得快,野草長得更快,在沒有除草劑的情況下,只好人工耨草,僅是這一條就會浪費大量的人力。

    長大後,有的蔬菜還要搭架子,這還不是頭痛的,頭痛是必須要人工授粉,慢慢地將雄花找出來,往雌花上點。

    各種蔬菜又對光照、通風、肥料、濕度、溫度,有著不同的要求,病蟲害的危害也各不相同,這又需要不同方式去操作。

    李廣平弄煩了,問︰「你到底會不會?」

    說會,李默還真做不到標準地種植,然而按照標準種植,黃瓜畝產是一萬五千斤,換成曹鎮的大畝則是兩萬五千斤,有幾個菜農能做得到?

    局部是有些誤差,不過大方向還是沒錯的。

    問題不是會不會,而是煩。也不是煩,而是苦。與種莊稼不同,它是一個細致的活,軟苦,幾戶人家初種植蔬菜,都有些不適應,這才覺得很煩。

    李默問︰「爸,各位,你們是怕煩呢,還是怕窮呢?」

    一句話就將大家問倒掉了。

    李默又說︰「一畝園,十畝田,這個園是菜園,況且還是大棚高產蔬菜,能不煩嗎?」

    幾個人又默然。

    「這才是開始,氣溫回轉,蔬菜開花後,才叫煩呢。但爸,各位,我還想問一句,它是很賺錢,可想賺錢,又不吃苦,可不可能?」

    後面兩句不重要,重要的是前面,都窮怕了,與窮字相比,煩又算得了什麼!
herotoro 發表於 2016-12-4 12:24
回檔一九七八 第四十二章 殺豬
    「爸,它是繁瑣,況且你們還不適應。  不過這些繁瑣,是人力能解決的,就是吃一些苦。但還有一個煩,麻煩!外部因素,人力都不能解決。可我替你們一起解決了,還要我怎麼做?」

    這真的讓大伙啞口無言。

    一把大雪紛飛而下,看著天地間瞬間白茫茫一片,大伙又開始提心吊膽。

    下大雪了,意味著隆冬正式降臨。

    隆冬來了,是得要小心。

    不過曹鎮終屬於沿江一帶,算是標準的南方天氣。盡管這幾年冬天有點冷,但不是北方好相比的。

    如果在北方種植大棚蔬菜,還得要在菜床上鋪保溫層,也就是在夏天整理大田裡,先將厚厚的稻草等鋪在地底下,再將壟畦泥土翻於稻草上,這樣才不會凍掉蔬菜的根部。

    在曹鎮,則不需要了。

    大家擔心也正常,從未見過呢,那有冬天長辣椒黃瓜的?

    李默便將幾戶人家又召集過來。

    明面上李實布是互助組組長,實際這一年,組長是李默。

    他將情況仔細地講解一番。

    當然,下雪了,是有些麻煩的,必須及時將棚蓋上的積雪清掃下來,否則會將塑料棚壓塌。還要注意排水溝裡的水,盡量地將它們排干淨,否則會浸入大棚裡,凍壞蔬菜的菜根。雪後就冷了,升火盆子吧。也不是一定用盆子裝糞餅煤球慢慢燒,於大棚裡用土磚砌上一個簡易的火坑就行了。

    再用從石頭城買來的溫度計時不時測量一下棚內的溫度,不僅是空氣溫度,菜床上地面溫度,地表下層溫度也要注意觀察的。

    余下的通風施肥等照舊。

    李默自己則故伎重演。

    上半年還好一點,三伏天到來前就放暑假了。到了下半年,有一個春節,一直持續到元宵節,時間無法錯開。

    於是下半年期末考試一般正好到了三九正中,也就是期末考試前那十來天,幾乎是一年最冷的時刻。

    去年請假沒有妨礙學習成績,李廣平這回也同意了。

    學校哪邊同樣也批準了,主要李默即便在家中,據說學習也很刻苦,不貪玩。確實是小了,學習成績好,照顧自然無處不在。

    李默心中竅喜。

    今年不但請假父親沒有打沒有罵,請得還比較長,足足半個月。

    也不是他小心眼,時間對他來說真的很寶貴。特別為了這個大棚蔬菜,父親弄煩了,自己也耽擱了太多的時間。

    於得貴又從東鎮回來。

    他家要殺豬了。

    這時候一般農村人都喜歡在冬天,特別是在年關前殺豬,家家都在殺,雖然快過年了,豬肉賣得就那麼一回事。關鍵這時候殺,過年時有豬肉吃,也正好留下幾十斤肉,將它醃制起來。開春後想醃,則很難了,弄不好豬肉就壞掉。

    大棚蔬菜能獲得多少收入,現在都不知道。

    但他女兒在李默輔導下,成績越來越好,兒子成績不及女兒,也在逐步增加著。

    誰都想望子成龍,不能像李默那般妖異,最少比普通人要優秀吧。

    李廣平嗜好喝兩杯,殺完豬,於得貴提著半個豬頭,來到李家。

    李廣平夫婦不收,推拉了許久,不得己才收了下來。於得貴回去後,李廣平嘆道︰「小默,當時聽我的,那時就養豬就好了。」

    他指的是李默剛將那張報紙帶回來的時候養豬,這時候勉強就可以宰殺。直到李默在谷場上與大伙「開會」,塘灣生產隊養豬的人多起來,李家才養了豬,耽擱了兩個來月時間,現在來不及殺。

    李默又捂腦袋,又轉不過彎了。

    「拖到明年三月,家家戶戶插秧,要不要請人幫忙?那時候豬肉好不好賣?這時候殺豬與那時候殺豬有什麼區別?想醃肉,買上兩刀回來醃就是了,家裡又不缺這個錢。」

    「那是家裡的錢嗎?是貸款。」

    五千塊錢貸款,九戶人家分,一家五百五十塊五,李廣平又從銀保、於得貴、陳篾匠三家勻來三百塊錢貸款,再加上他手中的現金,家中經濟確實比較寬裕了,盡管大棚蔬菜用了不小的花費。

    不過在李廣平心裡面,他是欠了國家錢的,還是八百多塊錢。八百多塊,想一想去年李家的家產吧。

    「爸,只是暫時欠著,蔬菜收上來了,也就還了。」

    「不是沒有收上來嗎?」

    「爸,你這話說得就不對了,就算種莊稼,那麼可憐的一點收入,還有種子化肥農藥成本吧。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你認為可不可能?或者這樣吧,你睡在地上,說不定從天下掉下來一塊金磚。」

    「你,」李廣平舉起巴掌,又要開打,不過手伸到空中,又落了下來。

    責任田後,李大富是很失落了,失去了手中的權利,也失去了許多福利。

    但隨著兒子的成長,李廣平同樣也感到了深深的失落。

    李默暫時沒有察覺,就是察覺了,難不成他對父親說,老子,你難道還吃兒子的味?沒出息,要開打,有出息,難道也要開打?

    好吧,不管什麼都不能過頭,包括這個自尊心。

    期末考試到了,不久李默拿到成績單。

    現在變成三門課了,數學還是一百分,語文又升了回來,九十八分,自然也是九十八分。

    李廣平問︰「第二名是多少分?」

    「二百三十九吧。」

    「差了五十七分……怎麼與你差這麼多?」

    「也沒有差多少,這不是多了一門課嗎。不過爸,我也不能保證這成績,在小學時,大約可能會產生三五分的浮動。到了初中後,雖然功課多了,恐怕沒有一門功課能考成滿分了。」

    「我知道了。」李廣平不自然地說。

    「跟我去菜田。」

    父子兩來到大棚裡,一個寒冬下來,也有極少數菜苗凍死,不過各類蔬菜都準備了預備的菜苗,補上即可。現在沒關系了,因為1979年有一個閏月,到李默拿到成績單時,雖還是在大寒裡面,但論「九天」都到了五九末。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開、**燕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實際到了五九,氣溫已經開始暗暗回升,也就是大棚蔬菜應當沒事了。看著蔬菜的長勢,李廣平暗暗松了一口氣。不然不僅是他家的損失,其他八戶人家也是兒子鼓動才種植的。不指望成功能讓大家感謝吧,萬一失敗,全是兒子的責任。

    李默無言,當然,寒溫確實是大棚蔬菜最大的困難之一,但困難不僅是寒溫,還有病蟲害,特別是這種溫室濕潤的小空間,病蟲害更嚴重。即便氣溫,還有一個倒春寒呢。

    李清照詞句寫得優美︰乍暖還寒時刻。

    放在大棚蔬菜上,弄不好就是乍喜大哭時刻。因為收獲在望,掉以輕心,好了,蔬菜一起凍壞掉,一家人馬上從笑變哭。

    但現在李默也沒有多說,春天有收獲時,那時候這些困難,這些注意事項,則會全部一一說出來。

    除夕到了,李廣平說道︰「不知明年過年會是什麼辰光。」

    他只聽著兒子忽悠,但莊稼他懂,蔬菜真的不懂啊,況且是這種反季蔬菜。若真的如兒子所說,一家人日子確實會迅變好。但若有半點差錯,就會糟,特別那幾百塊錢貸款,這段時間一直讓他難受著。

    李默安慰道︰「爸,你聞到了什麼?這是春天的味道。」

    李廣平會不會吃他這一套文藝腔調?啪,一巴掌打在他頭上。
herotoro 發表於 2016-12-4 12:30
回檔一九七八 第四十三章 壓歲錢
    大年初一,李默繼續拜舅舅家的年。

    李廣平這個冬末的動靜可不小,舅舅也聽到了,他問怎麼回事?

    李默說了說。

    「真的能賺到錢?」

    「今年成本有點大,到明年就好了,先毛竹竹弓薄膜的,明年不用買了,薄膜太貴……」薄膜屬於化工產品,與後世相比,性價比不高,不過李默舅舅是聽不出來的。除了薄膜,還有一些工具,以及其他一些開支,比如說草簾子,一個來月後將它們堆起來,秋後則可以隨著生石灰下大田,不會浪費多少,但去年就得買,否則家裡沒有這麼多稻草。七七八八的,要懸差不少錢。

    「明年利潤會更大,具體能賺多少,我也不確定,畢竟在曹鎮是創了,沒有借鑑對象。得看其收成與面積,與最終的銷售價格。但想,一年兩三千塊錢能賺到吧。」

    「這麼多……」

    「小默子,教教你大舅。」

    「舅母,不是不教,為什麼我要弄這個互助組。有了它,確實會有許多方便,省卻了不少麻煩。有了它,公社裡會更加照顧,畢竟大集體剛剛結束,一些領導對大集體多少有些感情。我爸不識字,必須依附在這個互助組上,才能投資這份產業。還有一個原因,它最終是往石頭城銷售的,必須找汽車運輸,得付給人家運費吧?一千斤也是拉,一萬斤也是拉。拉一千斤僅是運費就會虧本了,必須要幾家合伙,那麼一次性摘菜,產量才能接近一萬斤,將運輸成本省下來。」

    前世李默父子兩一直猶豫不決的也與這一條有關。

    a縣那邊形成產業規模了,大菜販自動上門收購。曹鎮這邊沒有人弄,自家種植了,難道為了一千斤菜,雇汽車去大城市批?

    說明李廣平腦子還沒有轉過來,李默那時還在讀書,同樣沒有開竅,否則像現在這樣,沒有菜販子上門,幾家合伙起來,可以直接雇汽車去大城市批市場自己批。

    就這麼簡單的一道彎子,當時將父子兩卡了起來。

    到了舅舅這邊,會更加復雜,因為舅舅高傲,村子雖大,可他在村子裡人緣極差,合伙啊,能有幾個人真心與他合伙?

    李默有時候到了舅舅,又想到了父親,只能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李默又說道︰「大舅,還有,我們哪邊雖離公路遠,可圩大,有水路相通,你們這邊圩小,沒有達的水路,離公路又遠,即便蔬菜成熟,如何裝上汽車?難道像交糧稅那樣用拖拉機拉?且不說蔬菜嬌貴,經過拖拉機顛覆後,會產生大量撞傷。我就說春天時,雨水多,你們村上馬路的大路有幾天能做到干路面,方便拖拉機往來?」

    整個八十年代,離鎮子遠,或者交通不達的地區,多數依然很落後,盡管實施了責任田。

    舅舅眼中黯然。

    李默心中慨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說得好聽,可面對著貧困,有幾個人能做到繼續高昂起驕傲的腦袋?那怕是高傲的舅舅。」

    再過幾年吧,自己計劃如果成功了,看看自己能不能像三表姐那樣,幫一幫這些親戚,不管怎麼說,都是真正的血親。

    …………

    「小老姨,小老嬸,新年好。」大年初二,青梅姐弟兩提著禮物來拜年。

    不過不要多想。

    於得貴夫婦兩絕對沒有其他的想法。

    李廣平夫婦也沒有其他的想法,李默同樣不會有其他想法。

    就是在李默帶動下,於青梅成績越來越好,這是表示感謝了,頂多說是一種很鄭重的感謝。即便沒有李默的功勞,在前世,在蘭花死之前兩家關系也一直不錯。再說,按照風俗,大年初二是女婿拜岳父年,而不是媳婦拜公公婆婆年。

    「坐,坐,四鳳,你考了多少分。」李母問。

    「一百七十二分,第一名……不過沒有小默子考得好。」於青梅說到最後,聲音小了下去。

    李默的成績,無疑是在南崗小學一百多名學生面前,豎起了一座大山,無論是第二名,還是第一名,都統統壓得透不過氣來。也不是沒有好處,極個別肯上進的,終於有了一個可供追趕的目標。

    其實這個成績,在教育落後的南崗小學,真的很不錯了。但因為有了兒子成績在,李廣平夫婦同樣也沒有覺得有什麼了不起的。

    人家來拜年了,不管是不是小孩子,都要招待的。

    李母拿出點心,也就是茶葉蛋,甜糕,花生米,與炒米糖,沾了花生米,飴糖放得多一點,那就是相當高級的炒米糖了。

    就是這些普通的東西,在小孩子眼中,也是極好的零食。

    姐弟兩吃了一些,跑到李默小房間玩,於青梅又翻起李默的書,然後著惱。

    我又大了一歲唉,為什麼還是看不懂。

    她真是想得太多了……

    成績不行,就用壓歲錢來比吧。

    於青梅驕傲地說︰「小默子,我爸給了我一塊錢壓歲錢。」

    李默樂了。

    他忽然想起前世網絡上流傳的十九個笑話。

    家長:壓歲錢我給你存著。

    小學老師,你跟我說實話,我不告訴你家長。

    初中老師:這節課體育老師有事不上了。

    高中老師:我就佔你們一分鐘。

    學習好的同學:這次又沒考好。

    老師和家長:等你考完試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沒人管你!

    女生︰其實你人很好,就是我們不太適合。

    女生:我們還是可以當朋友的。

    男生︰就想抱著你睡覺,我絕對不動手動腳。

    太太:(出門前化妝時)馬上就好!馬上就好!

    老公:(一面盯著別的女生)她哪有你漂亮?

    食品包裝:絕不添加任何防腐劑。

    售貨員:我真的不掙你錢,我這是按進價賣的。

    你人來就好了嘛,還帶什麼禮物嘛。

    街邊小店:跳樓大甩賣。

    見到久別的同學,存下各自的號碼:有空常聯系。

    飯店服務員:您要的菜馬上就好。

    老板上台前說:下面我簡單的說兩句。

    改天請你吃飯!

    第一個大笑話就是這個壓歲錢。

    李默差一點想摸她的頭說︰「傻丫頭,這個錢是你的嗎?」

    他轉過頭問於青泉︰「小泉,你爸給了你多少壓歲錢?」

    「兩毛錢。」於青泉沮喪地說。

    「這樣吧,如果你能兩門課考一百六十分,青梅你能考一百七十五分,我則送給你們一個筆記本。」

    李默成績好得出奇,幾個老師想獎勵,不可能獎勵錢了,於是從辦公經費裡拿出一點錢,每學期都會買一個筆記本當成獎勵。幾個老師對他的好,他記住了,以後報答。

    不過暫時這幾個筆記本沒有大用場,最珍貴的那本與稿紙一起放在奶奶箱子裡,但是在上學前買的。

    寫東西就在大白紙上寫了。

    難不成上個小學,還在筆記本上做筆記,再認真的一遍一遍地復習?那還不如一頭撞在牆上撞死吧。要知道,他在前世一旦努力起來,也是學霸。

    幾個筆記本就留了下來,每每看著它們,於青梅姐弟都有些眼饞。

    「拉鉤。」

    「拉鉤。不但這個,如果你能考上縣中,我還答應你一個承諾,在你長大後,我會實現你一個要求。」

    未來初中會分成四個級別,市中,縣中,鎮中學,公社初中,後來改成了鄉,也就是鄉中學。

    成績好,不寫志願,還是上鎮中學或鄉中學。但寫了志願,成績不好,也休想進入二中與一中。

    想進入縣中,二百七十分總分,最少得考出二百二十多分。當然,到了二中後,不僅學習硬件好,老師水平也高,而且進入的都是尖子生,相互促進,以後六成以上都考上了大學。

    於青梅想考上縣中,還是非常困難的。不過與這個困難相比,李默的承諾可能會珍貴十倍百倍。

    不說於青梅小,什麼都不懂,實際懂得一些,又不全部懂,她睜著眼楮,用警惕懷疑的眼神看著李默。

    李默有點兒想笑,也不解釋,不過在心中說,我將銅錢拋出去了,是人的一面,還是地的一面,交給老天去決定吧。
herotoro 發表於 2016-12-4 12:39
回檔一九七八 第四十四章 上課
    二月來了,大團大團的油菜花開始綻放,到處充滿春的氣息。? ?

    李默放學回來,這時候天氣長,還沒有到黃昏呢,他就看到一大群人蹲在大棚前看。李默也沒有在意,蔬菜早就在正月開始掛果了,現在有的蔬菜都快到了收獲期,來看熱鬧的人絡繹不絕。

    不過他稍稍駐下了腳步,那群人也看到了他。

    「小神童,快過來。」

    「各位領導好。」李默走了過去。

    「小神童,還真成了。」一人說。

    「領導,在落後的古代都種出來了,況且現代科技達。」但李默心中說,達個鬼啊。

    「它能有你所說的那麼高產嗎?」

    「領導,我只是估計,不能當真的。但也有可能會更高,並且各種蔬菜產量也不一樣。如黃瓜西紅柿,若運氣好,說不定畝產能過一萬斤。辣椒與缸豆可能會很低了。你不要看這些掛果,大棚蔬菜產量高除了小溫室效應,還有一點,生長期長,收獲期更長。你看,這下面還有許多小花苞呢。若是管理妥善,能長到五月末,六月初,不過那時候不值錢,必須犁掉種水稻。」

    真掉到四五分錢一斤時,往石頭城運則很不劃算了,當真不要運費?在曹鎮賣,難道讓老百姓不吃飯,天天吃辣椒黃瓜?

    沒辦法。

    其實也不要多,大米一毛四,賣上**分錢一斤可以吧?總比犁掉強。

    但不要說城市百姓就開心了,是便宜了,關鍵你得能不能買得到。所以市場經濟最終取代了計劃經濟,而且國家做得還不錯,是穩妥的一步步放開,雖然出現了許多不好的現象,大方向沒有出現嚴重失誤。甦聯看到中國的變化,也想學,一下子放開,好了……也是中國運氣要到來了,否則這個國家壓在上面,上面的領導人那一個不是亞歷山大。

    暫時非是幾個公社領導所能想到的。

    他們默然。

    另一人則問︰「既然知道辣椒缸豆產量低,為何要種植呢?」

    「兩者辣椒產量要稍稍高一點,但它是空心的,則意味著需要更多的運輸成本。缸豆產量更低,不過我也囑咐過鄉親,少種一點,不能不種。原因簡單,它們是銷往石頭城各個單位,種類少了,哪邊的人則不會動心。因此種了六七個品種,搭配起來,哪邊才會動心,也好談價錢。」

    「想得蠻周全的。」那領導誇道。

    這不是廢話嗎,不周全,萬一失敗,自己家不是變好,而是變差,自己這一番心血浪費不說,還要挨上許多板條炒肉絲,何苦來哉?

    不過公社對他不錯,大過年的,公社派人送來幾本筆記本,一支鋼筆,還給父親了一張先進生產者的大獎狀,將父親樂得不行。

    李默回到家,看到父親放下了⼳盆,邊上還放著一包稻,奇怪地問︰「爸,你要干什麼?」

    「泡稻種。」

    知道了,父親又想不開,想種早稻。

    「我也糊涂了。」

    李默是指過冬作物的。

    曹鎮現在有兩種過冬作物,一是油菜。

    後來曹鎮油菜分為三種,一種是烏油菜,學名甘藍型油菜,沾著一些雜交性質,現在還沒有出來。所以去年李廣平種植黃油菜時,李默也沒有想到。也不能怪他,將他的精力分成了十成,一成半用在學習上,二成用在大棚蔬菜上,余下全部用在寫小說上了,根本就沒有想到父親是為來年種早稻打算的。

    這種油菜產量幾乎是黃油菜的兩倍,再加上各方面的經濟賬,這才導致曹鎮地區的農民漸漸拋棄了雙季稻。

    那個油菜不用考慮。

    第二種則是黃油菜,學名油白菜型的油菜,這種油菜在起苔前可以炒著吃,也可以做咸菜的原材料,味道鮮嫩可口。起苔後也可以當成菜苔,當然,菜苔茁壯後則不能吃了,菜桿已經柴掉。另外生長期短,正好能接上插早稻秧。

    農村一般在陽歷三月中旬將早稻泡種,催芽灑入秧田,正好一個來月後,黃油菜成熟,割掉,插早稻的秧苗。

    但缺點是產量極低,整與烏油菜相差了一小半,後來烏油菜開始單株移載法,都不到烏油菜一半產量,隨後漸漸就沒有人種植它了。

    李廣平去年種的就是這種油菜。

    第二種是小麥,論經濟價值比油菜略高,可是生長期長,只能接上中稻,早稻則不行了。

    第三種是紫雲英,曹鎮人稱為紅花草,有的土地土質差,又因為化肥造成板結,沒有辦法的情況下,種一季紅花草,春天長大時,將它犁掉,灌水漚爛,則能改善田地土質。

    難怪種油菜。

    「爸,你又不會算賬了。」

    「我哪裡不會算賬?」

    「我就打算以後一季種一畝田大棚蔬菜,余下四畝地全部種雙季稻,拋去化肥農藥種子成本,頂多淨得一千來斤糧食,一百塊錢。還不止呢,還有小麥與油菜的懸差,那不是一百塊,則成了九十塊。」

    既然要算賬,這也要算的。

    「爸,這不是大集體,屬於我們自家的了,不種則己,一種必須將它們侍候好,多種一季稻會多忙人,你是知道的,我不說一家老小都要跟著忙。」

    「什麼時候要你干過活?」

    「爸,真到了戴星披月勞碌時,我能不伸手嗎?就是不伸手,媽肚子裡的孩子出生了,媽下田忙了,奶奶下田忙了,我要不要帶著他,好了,學習也別想了。」

    區別,去年是大集體,今年是承包到戶。

    去年李母沒有懷孕,今年懷孕了,四月就要生產,正趕上忙碌的時候。其實蔬菜現在正是忙的時候,父親沒辦法,帶了兩條煙,一斤茶葉,跑到舅舅家,將外婆請來,再加上奶奶,勉強將勞力問題解決。

    以至李默有些後悔,暗想自己也有些想當然,低估了大棚蔬菜的忙碌程度。其實也是技術因素,比如除草,後來有了除草劑,一袋除草劑就將草解決了,但現在必須慢慢用人工去耨。另外就是陌生,大家干起活來,別別扭扭,影響了效率。

    李默繼續說︰「到了載早稻時,外婆要不要回去?那時候蔬菜還要忙呢,澆灌、施肥、噴灑農藥、摘菜、揭棚子蓋棚子,一樣也少不了。然後再割油菜、打菜籽、犁田耙田、撥秧載秧,難道你生了三頭六臂?」

    「再說你自己也拖了下去,我打算少一點,一季稻耽擱你二十天釣黑魚甲魚,又能掙多少錢?」

    這麼一轉,賬算了過來。

    「大伙都在種雙季稻,我種中稻,別人會罵我的。」

    「你種了這麼多莊稼,現在又搞了大棚蔬菜,蔬菜下市又要沒有天沒有夜的釣黑魚甲魚,他們憑什麼罵你?你是一家之主,責任是帶著一家人過上好日子,而不是活在別人眼中。萬一你累倒了,好了,別人是說你傻呢,還是說你勤勞呢。」

    「你說什麼!」

    「難道我說錯了嗎,你累倒了,這一大家子怎麼辦,還有媽肚子裡的孩子怎麼辦?是家人重要呢,還是外面場的面子重要呢?再說,只要將大棚蔬菜侍候好了,不要說一百塊錢,幾百塊錢也能多掙出來。」

    「那種田豈不是不重要了?」

    「我不清楚,但我有把握使我家三年後年收入過一萬塊錢,到時候種田重不重要?」

    「你胡說什麼。」李廣平喝道。

    一萬塊錢得買多少稻谷,十萬斤!足足輕松地將李廣平家三間草房子全淹沒了。

    「你看我這一兩年什麼時候胡說過?就像大棚蔬菜,收成未上來,但長勢你是看到了。」

    李默有點兒偷梁換柱,他可沒有能力促使父親一年掙一萬塊,那怕是三年後,那是他自己掙,當然,不能說出來的,否則馬上要挨揍了,另外也不是一萬塊錢,若順利的話,還不知道有多少個一萬塊錢。

    於是李廣平誤解了︰「什麼辦法?」

    「以後你就知道了。」

    又來了。

    不過李廣平茫然了,真的一年掙一萬塊,那種田還重要嗎?可我是農民唉,不種田又能做什麼?不過一萬塊錢深深地刺激了他,連早稻種也沒有心思管它了,擱在哪裡,直到第二天才放進堂屋邊上的小谷倉。
herotoro 發表於 2016-12-4 12:45
回檔一九七八 第四十五章 學與用
    「各位領導,干娘,這是我爸與各位鄉親們為了表示感謝你們的厚愛,親自釣來的黑魚與黃蟺。?  」李默說道。

    蔬菜局與各個水產部門是兄弟單位,也不缺少這玩意兒,如果真想吃,連長江刀魚、銀魚、鰣魚、肥頭魚都能弄到。

    但怎麼辦呢?

    現在農村有的,人家都不會稀罕。

    因此只有自己親自釣或張了,心意有了,又不是買來的,就不會俗氣。總體,現在的人還比較樸實,再過十幾年這麼做,弄不好還要被罵一頓,以為弄污了辦公室。

    「干娘,這兩條是我親自釣的,用來孝敬干娘。」

    「小默,你不好好讀書,釣什麼魚?」

    「干娘,你不用擔心,而且這還是好事呢。」

    「這有什麼好事?」黃科長問。

    曹鎮哪邊與石頭的農村差不多,沾到水,都很深,不提學習吧,即便會游泳,在水邊跑來跑去的,也很危險。

    「干娘,我以為人生學習共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學的過程,特別是像我們這時候,不努力學習,就考不上大學,沒有大學有深造,以後前程就那麼一回事。」

    「你知道了,還釣黑魚啊?」

    「干娘,你聽我說完,你就明白了。這是學的過程,以學為主。大學畢業後,分配工作,則是應用知識的過程,是以用為主。但是干娘,如果學了電子方面的知識,卻分配到農業部門,那怎麼辦?」

    這種情況,未來經常會出現。

    黃阿姨愣住了。

    「有人會迷茫了,但有人則會迅醒悟,畢竟他們是大學生,學東西會很快。既然分配到農業部門,還可以抽空自學,學習農業方面的知識,那麼這些人將來會有很大的作為。所以偉人說過一句話,活到老,學到老。」

    幾個領導全部點頭,這句話說得有道理啊。

    「這一階段,是以用為主,以學為輔,但不能不學。我再說前面的階段,是以學習為主,但學的這些知識,是為了將來應用的,然而有的學生讀書讀成了書呆子,一個高中生,說不定連一個簡單的電線都不會安裝。這種人也許學習好,但走上社會,往往不會有很大的出息。除非他們呆在各個學校當教師。這一階段,我認為是以學習為主,但適當地教育孩子會學會用,至少有一些動手能力。」

    「你還有理了,」黃阿姨笑了起來。

    她也沒多想。

    實際越往後中國教育難度越高,初中的能當人家高中的,高中的能當人家大學的。

    但有一個性質是一樣,都是為了培養精英,余下的學生則成了犧牲品。

    不同之處,人家做得更明顯,直接用放鴨子方式上課,成材的自己努力,重點培養,不成材的也不管你。在中國,即便不成材,老師也用種種手段逼著你將學習成績跟上來。

    可人家也不落後,雖然在學習上管得松,卻重視培養動手能力,至少那些不成材的學生也不會淪落成為書呆子,文不能測字,武不能舂米。

    不能說那一種方式更好吧,各有優點,各有缺點。中國科技水平跟上去後,頂尖的科學家也越來越多,與諾貝爾獎無關,紅色政權,黃色人種,憑借這兩條,也不會有多少人獲得諾貝爾獎了,如袁隆平。頒了,給幾個漢奸叛徒頒了和平獎。直到中國真正強大之後,才撈了一個文學獎與醫學獎。

    「干娘,放心吧,我成績一直很好的,去年三門課期末考試,考了二百九十六分。最少小考時,我能保證在全鎮十幾所小學中,能考上第一名。」

    「要努力做全縣的第一名。」張局長在邊上打著趣。

    「全縣第一名,有點難唉。」

    大伙哈哈一樂,包嶺縣不大,但人口不少,學生同樣也不會少。想在全縣小考裡拿第一名,不僅要成績好,也要一定的運氣了。

    開始說正事。

    六斤將幾種蔬菜樣品搬過來。

    七樣蔬菜,黃瓜、茄子、西紅柿、辣椒,主要就是這四樣,余下還有三樣,絲瓜、缸豆與瓠子,這三樣種得都不多,特別是缸豆。

    但搭配起來則頗為可觀,否則只兩三樣蔬菜,不會吸引人。

    關於這一點,去年李默也再三說明過,還舉了一個例子,就像炒青菜一樣,油與鹽用得少,但不能不用。

    這才是農歷二月末,這些水靈靈的蔬菜擺上來,多誘人哪。

    張局長說︰「好,好……就是少了。」

    弄不好也是政績,但種植的人只有九戶人家,他還刻意問了面積,不足九畝地,換成標準畝也不足十五畝。

    石頭城這麼大,一人分一兩就沒了,甚至連一兩都分不到。

    雙方談價格,主要就是蔬菜局定價,看李默與六斤子能不能接受。

    商議了一會,張局長給了價,西紅柿與缸豆是四毛錢一斤,黃瓜與瓠子是三毛錢一斤,余下的都是三毛五。

    「李默,你看行不行?」黃阿姨問。

    「干娘,你還能讓我吃虧嗎。」

    黃阿姨將六斤與李默帶回家吃飯,這次李默的「二干爹」回家了,也是一個斯文的中年人,姓樂,叫樂鬹罩,來自《小雅‧南有嘉魚之什》︰南有嘉魚,鬹然罩罩。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樂。

    李默看過《詩經》,但不會有這麼好記性。

    是一個小廠的技術員。

    黃阿姨問︰「小默,你對價格不滿意?」

    「還行吧,畢竟是新事物,很難給它定價。」

    「你就美的麼,工人辛辛苦苦上班一天,才一塊多錢,一斤蔬菜就三四毛了。」

    那好相比嗎?

    不過現在這種情況,即便是干娘,李默也沒有辦法說得通的。

    然而六斤很開心,一路上說了好幾次︰「真的三四毛錢一斤呢。」

    好吧,可憐的孩子,恐怕長那麼大,也沒有見過幾千塊錢。

    實際,這個價格真心地說,略有些偏低了。前世反季蔬菜價格李默記得不是很清楚,但與幾年後的價格相比,整相差了兩半倍,最便宜的批價,也有七八毛錢一斤了。雖然物價在上漲,但不能只隔了五六年,就上漲了兩倍三倍?當然,不看僧面看佛面,看在干娘的面子上,這也是蔬菜局給出的最高價格。

    兩人帶著具體的價格返回曹鎮。

    也不能怪黃阿姨隱隱地嗔怪李默貪心不足,聽到這個價格,幾戶人家一起樂瘋掉了。

    三四毛錢一斤,半斤肉錢呢,大胖頭魚( 魚)一斤才三毛錢。

    李強立即找到公社,價格也談好了,望領導們給我們找一輛汽車。

    也不能說領導只拿工資不干活,他們就像老師一樣,壞學生就不管了,好學生還是會管的。

    聽說後立即跑到鎮上,整個曹鎮也沒有幾輛汽車。

    車費錢得給的,也不貴,兩百塊錢,還是一輛五噸大卡。

    九戶人家從下午就開始摘菜、裝筐。

    李默記得前世a縣哪邊的大多數蔬菜是用尼龍絲網袋裝的,那樣難免會有磕磕踫踫的損傷。後來一些嬌貴的蔬菜,則用塑料筐了,小販子交了押金,賣完後用筐子去換押金。

    網袋不可取,塑料筐成本太高。因此從去年起就6續準備了許多篾筐,運到石頭城各單位,第二趟過來時,將第一趟賣完蔬菜的筐子取回來,有七八百個篾筐就足夠周轉了。

    李實布還要去陳村借船。

    塘灣兩條木船,載重量大約在四噸,不夠用,必須借一條船來。然後將一筐筐菜挑上船,到了子夜,大家撐著船出。

    家家戶戶余下的人都出來相送,但估計他們回去後,也睡不著了。不要小看了這三船菜,好幾千塊錢呢。
mk2258 發表於 2016-12-10 18:45
回檔一九七八 第四十六章 還以明珠

         


    三艘船來到公路邊的人民橋下,還要從船上挑上岸,再搬到汽車上。但九個勞力干活,速度也快。略有些超載,大約裝了一萬一千斤蔬菜,不過這時還沒有亂罰款現象。

    擔心的也不是亂罰款。

    第一趟,李默請假跟過去了,還有李實布、李強與六斤。副駕駛只能坐兩人,六斤只好坐在李強大腿上,李默只好坐在李實布大腿上。

    擠得可憐,不過暫時幾年內,不管你多擠,只要你自己能忍受得住,同樣也不會有人來找你麻煩。

    來到甦省晚省交界處的烏鎮,天才蒙蒙亮。

    兩個人將車子攔下,詢問情況。

    不能怪人家多事,沾到出省,即便是蔬菜,也有些說不清楚。

    六斤拿出相關證明,李默在邊上拿出香煙,一人給了一包煙,不知是香煙的威力,還是證明的威力,兩個人手一揮,放行了。

    李默松了一口氣,擔心的就是這一關,要知道仍有六成農村還是大集體呢。

    到明年又會好些了。

    來到蔬菜局,大家才剛上班。

    李強從汽車上先拿下籃子,能裝六七斤菜的小籃子,這是刻意在曹鎮買來的。然後向每個籃子里放四五斤蔬菜,每人送一籃子蔬菜。不知道現在有沒有塑料袋,反正李默沒有看到,只好這麼做了,籃子也不浪費,以後這些人的家屬買菜時還能派上用場。

    不算賄賂,用意也不惡,互惠互利,並不是為了損害國家或他們利益而送的禮。

    人家幫了忙,得表示感謝,這也是中國的國情,否則就是不懂禮了。不能真送香煙哉,再說還有許多女同志呢,于是李默想出了這條辦法。

    大伙嘻嘻哈哈地收下,然後派人調向各單位。

    各單位的還得繼續送。

    送出了近千斤蔬菜,但也只是這一回了。

    可是有這個見面禮與沒這個見面禮,終是兩樣的。

    李默就隱在後面了,由六斤來操辦。

    他又帶著李實布,來到一個菜市場觀察。

    蔬菜講究新鮮,調過來了,也很快分配到各個菜市場。

    並沒有加多少價,一斤只加了兩三分錢,這是計劃經濟嘛,各單位也不想賺市民的錢……

    也不會虧本,這時候市民想挑剔的啥,那是不可能的,不買沒關系,一買還要票,攤到好的就是好的,攤到壞的就是壞的……

    看著這種古怪的現象,李默不知是要哭還是要笑。

    可大伙認為再正常不過。

    這些反季蔬菜擺上來了,有許多人揉眼楮,甚至以為這是玩具呢,不然這個天,那來的黃瓜西紅柿?那來的辣椒茄子?那來的絲瓜缸豆瓠子?

    但有許多機靈人,立即涌上去觀看。

    是真的哎。

    而且價格不算太貴,若真的賣七八錢一斤,會有人猶豫的,只是三四毛錢一斤,雖貴,但也能想到,這個時季將這些蔬菜種出來,成本一定會很高的,許多人立即購買了。

    其實一車子蔬菜,將送禮的近千斤蔬菜扣除下來,只有一萬斤了,分配到各個菜市場,一個菜市場還能攤多點?

    李默與李實布只看了一會功夫,這幾百斤蔬菜就被市民搶光了。後面有人聞訊趕過來買,連毛也沒得賣。

    李實布嘆道︰“這可是幾毛錢一斤,難道不是錢嗎?”

    他這想法有點兒不對。

    首先石頭城現在人均月工資能超過三十五塊錢,而農村有許多人家往往在為十幾塊錢頭痛呢,收入不同,價值觀不同。

    其次這些蔬菜是從他們手中慢慢弄出來的,雖稀奇,也就那麼一回事,但放在80年的石頭城菜市場,可想會引起多大的轟動?

    有的人將這些蔬菜買回去後,還請鄰居過來參觀,然後瞎琢磨,它們是怎麼弄出來的,有人說是從嶺南哪邊調過來的,有人說是從冷庫里運出來的,但也不對,上面還有新鮮的蔬菜葉子。

    那就是種出來的,但這時季,怎麼能種得出來?

    于是一時間這一萬斤反季蔬菜成了這一天石頭城最大的談資。

    到了第二天,連當時晚報記者都驚動了,跑到蔬菜局采訪,蔬菜局領導只是含糊地說道,為了造福石頭城市民,蔬菜局與各轄管單位聯合一部分農民,成立互助組,用了新技術種出來的。

    這樣說,政績就有了。但不能再說得具體,這個技術終不是他們想出來的,況且還隔了一個省。

    李默想法則很簡單,市民們哄搶,說明它們的價格定位偏低,但這個理兒,現在真的說不清楚。

    只能說,哄搶了,不會積壓,那就不會給各個領導帶來壓力。

    幾人拿了錢,一共三千四百二十幾塊錢,連李實布拿錢的手都哆嗦起來。

    黃阿姨繼續請李實布他們吃飯,當然,不是請李實布他們吃飯,是請干兒子吃飯。就這一回了,下回李默得學習,不可能次次都跟過來。

    李實布幾人也知道,但更知道李默干娘的幫助,雖然這些幫助他們沒有看到,但能想到,大家為了表示感謝,買了一些水果。

    樂家缺少水果嗎?

    然而買什麼呢?連李默都不知道。

    樂鬹罩也在家中,他從房里拿出一個收音機說︰“李默,我听說你們那幾個村莊小,又住得分散,連一個廣播也沒有,但種植大棚蔬菜,需要掌握天氣情況的,我便托人買來一個收音機。”

    李實布不知道買什麼禮物,樂鬹罩同樣頭痛。

    老婆認了這個干兒子,他也十分喜歡,其實李默將這個賣萌機靈勁在鳩城使出來,即便他的舅公,也會轉變態度。但因為李默率先就抗拒了,那什麼也不要說了。

    黃阿姨叫黃小月,黃小月認李默為干兒子,是想幫助李默。

    但如何幫助呢?學習成績都這麼好了,沒辦法幫助學習了。

    或者物質上的幫助,如替李默置辦幾件新衣服,但通過交談,別看李默人小鬼大,實際性格是外柔內剛,如果讓這個早熟的干兒子產生什麼不好的聯想,反而是弄巧成拙。

    樂鬹罩想得有點兒多,不過他真的幫助了,多少會給李默帶來一些負擔,那怕是他這個收音機。

    李默遲疑一下,說︰“干爹,干娘,這樣吧,我正在寫一本書,一共有三部,以後文字版費的一半,送給娟兒妹妹,靜兒妹妹與男兒妹妹。”版權費還包括影像、游戲、漫畫等,不過後面幾者可能牽連太多,人是會變的,萬一以後向不好的方向變掉,就扯不清楚了。不是多疑,這些情況真的不少,說清楚了,反而扼殺了反目成仇的可能。

    “你還寫什麼書?”黃小月笑了。

    “真的,可能會有不少錢呢。”

    “好吧,希望它能替你掙不少錢。”

    樂鬹罩也是笑,又說︰“你想改變你家貧困的狀況,用心是好的,不過現在得努力學習,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盡管你聰明,若是精力分得太散,以後必然會影響你的成績。”

    這可是金玉良言,若不是李默是重生的,真的會影響到學習。

    幾個人跟著汽車回去。

    九戶人家一起圍了過來,還真有人眼楮紅紅的,恐怕從昨天晚上一夜都沒有睡好。

    不但九戶人家,因為在塘灣村分的,塘灣村許多人也涌了過來,看他們分錢。

    這個賬說好算也好算,將所有費用,包括車費、香煙費、這次的籃子費以及其他費用扣除了,余下則是各家所得。

    說難算也難算,因為各種蔬菜價格不同,各家各戶產量又不同,並且不同蔬菜又有不同的產量,必須要公平地分清楚。

    所以李默當時說要李強當會計。

    不過真算起來,也能算得清楚的。

    李強算好了賬,開始分錢,李廣平家的最多,分到了五百二十幾塊錢。真眼紅了,有的人眼里都差一點噴火了。就像李默算的那個賬,李廣平如果種雙季稻,將農業稅農藥化肥扣除掉,一年毛淨得不過三千多斤稻谷,三百來塊錢!當真不吃不喝不穿?而且不是一次所得,後面還有呢,還不知道得摘多少次。
mk2258 發表於 2016-12-17 07:45
回檔一九七八 第四十七章 弟弟(上)

         


    六斤分別帶著銀保與于得財去了兩次石頭城。

    輪流著隨六斤去石頭城,能相互監督,省得兩三個人聯合起來,將其他幾戶人家所得貪了,先小人後君子,最少比後來撕破臉皮強。

    也必須兩個人前去,現在司機可是一個高貴的職業,他能起早開著汽車來替大家裝貨,就算是很不錯了,還指望他能在邊上搬上搬下?

    此外,大家都想去大城市見見世面,像石頭城邊上的長江大橋,百看不厭。往往城里發生的一件小事,就讓他們回來說半天,也不能嘲笑他們,城里人偶爾去農村一次,不管是落後的還是稀罕的,同樣會讓他們感到稀奇。

    實際比李默想得要好,石頭城是省城,干部多。還有一些關系不錯的兄弟單位要發放福利。此外,石頭城有好幾個星級飯店,有的飯店還會招待外賓。這三個群體都是要照顧的。

    流通到菜市場的反季蔬菜就更少了,往往快成了一個傳說,知道有反季蔬菜賣,可許多人連影子都沒有看到。這種情況下,不提李默與他干娘的作用,結賬也不會有麻煩了。

    李家分了三次錢,李廣平立即將貸款償還。不能欠人家的錢,那怕是公家的錢!好吧,他這種心態讓後來的那些創業者何以情堪?

    但就是還了貸款,李家手中又重新有了許多現金,那怕不釣黑魚,李家經濟也變得寬松。

    不過李廣平漸漸愁眉苦臉起來。

    油菜漸漸黃了,外婆也回去了,馬上他就要頭痛了。

    不提油菜吧,一個大棚蔬菜就將自己與母親拖了下去。它產量高,生長期長,收獲期也長,因此還得繼續施肥、澆灌,一樣都少不了。而且大家現在都很窮,有的人偷雞摸狗偷電線,也偷菜,別看幾戶聯起手看守,若是不派人夜里過來看護,弄不好一夜過來,就讓人偷掉好幾百斤菜。甚至白天也要看著,有的熊孩子嘴饞,會跑到大棚里偷摘黃瓜與西紅柿吃。吃就吃吧,弄不好這些熊孩子還在里面亂來。

    這是蔬菜的,油菜活也不輕松。

    它要一株株地割倒,好幾畝田油菜,得有多少株。

    割倒後曬干,還要將它抱到油布上,用連桿耙將菜籽慢慢打下來,再用篩子篩去籽殼。然後曬干它,揚去灰塵,運到糧站換錢換化肥交農藥稅,或運到榨油廠換油票。

    還沒有結束,不種早稻了,但田地得犁出來耙平,灌水浸泡。妻子快臨盆了,不能干活了,就是這些活,也夠自己與母親喝上一壺了。

    李默說道︰“爸,請人吧。”

    “上哪兒請人,那家不忙?”

    “爸,只要你請人,就會有人過來幫忙。”

    “你說得輕巧。”

    “爸,你再想。”

    “你是說大棚蔬菜……?但是我家的技術。”

    李默的技術就是李家的技術,而且石頭城哪邊的關系,全部是李默打通的。

    “爸,公社領導都關注了,我們還能不能敝帚自珍?而且是鄉里鄉親的,求上門,能不能不同意?”

    “人一多,準得亂。”大道理李廣平說不出,不過質樸的道理他還是能明白的。李默精心地挑選這九戶人家,一是對李家不錯,二是相互之間沒有惡劣的沖突。不過將整個塘灣老生產隊幾十戶人家攏在一起,矛盾就多了。即便李實布,還與幾家人鬧疙瘩呢。

    “爸,亂就亂唄,反正用不著你操心,操心的是李實布李強,甚至是大隊與公社的領導,你還想帶這個頭啊?今年罷了,到了下半年,大家都學會了這種技術,你還能有什麼話語權?也不能帶這個頭,要這個面子,我家賺了錢,得到了實在的好處,這才是真格的。”

    也不是不能要這個面子。

    在農村想要話語權,不是憑借能干的,除非你真的能干到極點,李廣平肯定不行了。

    不行,那只能憑借兄弟多與拳頭大,李廣平更不行。

    另外,幾年後市場經濟開始,到時候也不用去石頭城了,會有許多菜販子主動找上門,沒有石頭城蔬菜局這層關系聯系,政策再變得寬松,互助組失去了意義。也不用各自的矛盾,即便沒有矛盾,自己兒也散掉了。

    但不是沒有好處,去年是李默的帶領提議,也是李默的技術,更是李默打通了甦省哪邊的門路。不過沒有看到收獲前,大家都擔著風險的,皆屬于創始人。

    今年則不同,其他人是看到好處的,是屬于來撿便宜的來沾光的。

    無疑到時候會領李家的情義,最少不敢明目張膽地對李家持強凌弱,更不會象三丫子所說的那樣,你家幸虧李大富搬到曹鎮來,才變好的。也許是變好了,但受了多少窩囊氣。

    外部環境多少會改善,家里收入也高了,一家人吵嘴的現象同樣也會自動減少。

    可能是有點兒不公平,但上哪兒找絕對性公平?

    李廣平還是有些不甘。

    李默又說道︰“爸,這是臨時之策,釣黑魚甲魚是從水里刨出來的,大棚蔬菜里從泥里摳出來的,雖掙了錢,但是極辛苦的錢。只不過我想出這幾種方法,讓家里臨時過渡一下。只要兩三年,兩三年……”

    “小默,你說那個養豬萬元戶,怎麼可能掙一萬塊錢。”李廣平忽然問。

    想一想自己掙這個錢吧,不少了,也滿足了,可掙得多辛苦啊。

    “爸,人家可能是丘陵地帶,有足夠的面積養豬,養很多豬,另外又可以上山砍草回來,搭配一些飼料,就可以養很多豬了。養一頭豬掙不了幾個錢,十頭呢,一百頭呢,兩百頭呢。這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我們這里也沒有多少水啊。”

    曹鎮是魚米之鄉,人煙比較稠密,因此人均土地資源與水面資源十分有限,但李廣平可不是指這個。

    “爸,過兩三年你就知道了,現在你想著法子讓我說,我說了,掙不到還是掙不到,能掙到一分錢也不會少,反而亂了心。難道現在這樣,你還不滿足嗎?”

    李廣平听了兒子的勸,請鄉親們幫忙。

    果然。

    非是大家眼皮子淺,而是見識有限,別人不成功,自己真不敢做啊。

    花了兩天時間將油菜割掉,曬干好,又請人花了兩天,將菜籽打下來。至于耕田,反正是中稻,不那麼著急了。

    到了李默弟弟出生的時候。

    這時,有不少地方在孩子出生時是請接生婆接生的,偶爾就發生了不好的事。

    李廣平做得不錯,喊來了陳醫生接生。生孩子,人命關天的大事,如果再有什麼男女之嫌,那不叫思想格調低下,而是叫愚昧。

    外婆也趕了過來。

    舅舅家的早稻載了下去,女婿家還在忙著呢,況且女兒要生孩子。

    一大家子緊張地盯著房間,李默坐在門坎上,臉上表情有點兒復雜,有些喜,有些憂。
mk2258 發表於 2016-12-25 10:03
回檔一九七八 第四十八章 弟弟(下)

         


    前世的李家肯定不如現在的李家,李廣平一沒有種植大棚蔬菜,二沒有釣黑魚甲魚,而且也搬了新家,這意味著多少欠下一些債務。 責任到戶了,如李默算的那些賬,都要許多花銷的。

    李廣平夫婦一商議,就做了一個痛苦的決定,準備將孩子打掉,李母到去了巢市醫院做了人流手術。但沒曾想到她懷的是雙胞胎,流掉了一個,還有一個,奇跡般地出生了。

    結果家里的生活也漸漸變好起來,因此李廣平夫妻二人越想越慚愧,李默掉到坑里了。讀書多的人就會感到這故事有些熟悉,鄭莊公殺共叔段!

    夫子在《春秋》開篇就記敘了這件事,他不是八卦,而是通過這件事講君臣、講母子、講兄弟、講忠、講孝、講悌。

    但事情很仿佛。

    姜氏生鄭莊公時難產,吃了許多苦頭,于是不喜鄭莊公,而是喜歡次子共叔段,這個偏心估計很嚴重了,不然鄭莊公不會說出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鄭莊公即位後有意縱容共叔段,導致共叔段謀反,然後將弟弟殺死,又將母親囚禁起來。後來後悔,不管愛不愛,沒有姜氏,那來的他。在穎考叔的勸說下,築地宮母子相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遂為母子如初。“公”的樂估計是真的,姜的樂則很是勉強了。

    李默沒有鄭莊公那樣雄才大略,也不會做出那種偏激的事,就像這兩年,他一直在化解著不利于李家的種種消極因素。

    李默弟弟也沒有那麼桀驁不馴。

    但弟弟出生了,李默心中多少有些忐忑不安。

    他在想,這一世……其實就是這一兩年,父親不會因為弟弟的出世,對自己野蠻的教育變本加利吧。

    實際這近兩年,李默與前世相比,要好得多了。去年他考少了一分,挨了一大巴掌,有點重,但現在農村有幾個家長不打孩子的。特別去年認了城里的干娘後,李廣平罕打兒子了,即便打,力氣也不大。

    然而李默心中真有陰影啊。為什麼推出大棚蔬菜,再等兩年,這個大棚蔬菜還重要嗎?主要就是想使家里迅變好,想使家里迅變好,自己就會少挨揍……敢情是這個,還真是這個。

    一會兒,屋子里傳來嬰兒的哭聲。

    弟弟出生了,李默跑進去看,隨後拍腦門子。

    想起來了,因為自己的改變,母親沒有做流產,所以母親生下了雙胞胎。

    問題是兩個皺巴巴的小人兒,那一個是自己的弟弟?

    奶奶說︰“小默子,端面去。”

    曹鎮八十年的風俗習慣,家中生小孩子,要煮面條,端給鄰居吃,面條長,孩子長命百歲,大伙長命百歲。

    從這時,李默虛九歲了,前世的事記得比較清楚。

    那時候因為家中困難,端的面長只是素面,放一點豬油、鹽與醬油,然後什麼也沒有了,甚至都沒有灑蔥花。

    現在情況不同了,家里還刻意殺了一只老母雞,奶奶在廚房里將雞分開,然後放在碗里,一家一碗老母雞湯面。

    來到李大富家,李大富看著面條,有些厭惡地說︰“現在笑嘻嘻,將來有的哭吧。”

    這可是生孩子哎,不能說不吉利的話吧。

    但真的正常,若是繼續展下去,不是用嘴,而是動手。

    李默陰陰地說︰“大伯,是啊,如果政策緊,我家哭,李實布李強家哭,大隊領導公社領導也會哭。”

    說完就走了。

    自己兒慢慢想去。

    敢詛咒李家,敢不敢詛咒李實布李強家,敢不敢詛咒大隊公社的領導?

    領導就來了。

    他們刻意選擇星期天來的,這一天李默會在家。

    李默在家,正在帶著兩個弟弟。

    弟弟出生了,情況並不象是李默所擔心的那樣,還是吵,這沒辦法了,有幾戶人家不吵架的。

    但麻煩也來了。

    兩個弟弟,李默也弄不清楚那一個弟弟才是他前世的弟弟,即便另一個弟弟他也喜歡。問題兩個人時常哭。

    李默正在寫東西,也不能說他完全抄襲,故事情節與構思是人家的,但細節是他的,甚至連故事情節,李默也有意做了一些小調整。

    難的也不是故事情節,若是將他的第二稿中文版略加修改一下,雖然講的是外國人的故事,能有九成出版的把握,並且“政治風險性”不高。

    但出版中文頂多能拿四五千塊錢、頂多七八千塊錢搞費,管什麼用?有這個心血,還不如稍等幾年去倒賣國債券呢。

    中文版故事全寫完了,就是一稿二稿都一樣,圖度快,字跡潦草,再加上修改,整個稿紙變成了一片鬼畫符,這問題不大,反正自己能認識就行了。

    難的就是翻譯成英文,不求與原文一樣修辭優美吧,最少得有《哈利波特》的文字水平,否則誰給你出版?

    即便是這個要求,以他前世的英語基礎,還是太難了。

    兩個弟弟躺在搖籃里一哭,李默寫不下去,只好換了小妹來帶,那正好,小妹跑出去玩了。

    李默只好苦逼地唱著搖籃曲,哄著兩個弟弟睡覺。

    然而兩個弟弟躺在搖籃里,瞪著大眼楮,听著大哥唱歌,越听越有精神。

    李默與兩個弟弟比賽著瞪眼楮,最後無輒地說︰“好弟弟,你們快點睡覺吧,好讓我將這本書快點寫完,你們就可以過上蜜糖一般的生活。”

    他們能听懂嗎?不但听不懂,反而哇哇大哭起來,李默只好用力的搖著搖籃。

    幾個領導就是這時候來到李家的。

    看著一對雙胞胎,他們還開了幾個善意的玩笑,這時候還沒有刮起生劃生育風暴呢。

    李默給他們倒了茶,開門見山問︰“幾位領導,來我家有何指示?”

    “是這樣的,責任到戶了,家家開始變好起來。”

    眼下還不能稱為變好,不過確實有了變好的可喜跡象。

    曹書記斟酌著用詞,不能將這個小孩真當成小孩,那是有侮他的智商。但也不能將他真當成大人哉。

    聰明的孩子也有麻煩啦,他心中好笑地想。

    “李默同學,你家今年收入還可以吧?”

    其實指的就是大棚蔬菜,已經拉了六趟進了石頭城,不過第六趟已經過了五月節,這時候一些早熟的時令蔬菜已經上市,那不可能給原先高價了。李默不在,但經過幾個領導與六斤的磋商,將價格壓到了兩毛左右。可能在李默心中,壓得有點狠,但在蔬菜局領導心中,算是照顧的價。還能收獲兩趟,不過最後一趟沒有多大意思了,說不定只是幾分錢一斤,還不夠車費的,但到了這時,大棚蔬菜也進入到了尾聲,損失不大。其實從下趟開始,恐怕價格就會掉到一毛幾分錢一斤。

    基本收入,現在就可以估算出來了。

    李默點點頭。

    “是這樣的,公社想樹立一個典型……也就是萬元戶。”
mk2258 發表於 2016-12-26 18:15
回檔一九七八 第四十九章 眾樂樂

         


    李默 哧一下樂了︰“曹書記,這樣,我來替大家算一算我家的年收入,蔬菜過後,父親還能釣甲魚,外加幾畝田莊稼,養了兩頭豬,但交了農業稅、化肥、藥水與種子之後,一家人還要吃穿,只能說這幾項收入將我家開支勉強保住。大棚蔬菜賺的錢,大約是能攢下來的,一年兩千來塊錢。還有呢,去年責任田分農具,我家才搬來不久,分得不多,這些農具需一一治辦。還有,比如說現在家中連一張象樣的桌子都沒有,這也要治辦。七七八八地治齊了,能余下一千塊錢就算是好的了,那來的一萬元?”

    李默也不生氣。

    萬元戶不是像他這樣算出來的。

    李默一家蔬菜毛收入三千多塊錢,得算三千多塊錢。

    莊稼包括夏糧在內,也就是油菜小麥在內,毛收成六七千斤,得按照六七千斤莊稼來算。

    養豬養雞釣甲魚黑魚,也得按毛收入來算,那麼也有近千塊錢。

    還不足一萬元怎麼辦?

    你家下一年種不種大棚蔬菜了?種,再將下一年的毛收入算進去吧,七算八算,萬元戶出來了。

    也不能說領導壞心,樹立一個典型,是鼓勵大家勞動致富,領導們也有政績了,則可以升官或被嘉獎。

    李默索性直接了當地說︰“各位領導,如果相差得不多,我不介意讓父親替公社帶一個頭,相差太多了,萬一記者听到後,趕過來采訪,發現大家弄虛作假怎麼辦?”

    會不會呢?

    如果記者是前世采訪于得財那個記者,那才好玩了,無妨,你家一畝四分地能淨收入兩千多塊,索性將幾畝地一起種植大棚蔬菜吧,一年就可以收入一萬塊錢了,並且是淨收入一萬塊錢。

    至于李家萬一當真听了他的話,活活累趴在田里,為什麼趴掉,因為一個個活活累死了……連一口氣都不會剩下。

    那與他無關了。

    于得財就是這樣掉到坑里的。

    即便沒有破圩慘劇,以于村的地形,也不適宜養幾千只鴨子。有人能養得出來,那是在大河邊上,或者有大水庫,也就是有足夠的水面積,才能養得起幾千只鴨子。

    但幾個領導顯然不知道兩三年後的故事了,听了李默的話,他們多少有些害怕。

    李默對他們這個舉動不排斥,不管怎麼說,有作為比不作為好吧,他又說道︰“歐陽修你們知道嗎?”

    都是領導,都讀過書,歐陽修肯定是知道了。

    “他寫過一篇文章,叫《醉翁亭記》,最後一句是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什麼意思呢,我開心不是因為游玩開心,而是看到你們開心了,我才感到開心。”

    在愛民上,歐陽修也不是那麼偉大,這個大伙開心,不是真正的百姓開心,而是一群鄉紳,鄉紳開心了管毛用?所以這一句比範仲淹《岳陽樓記》格調低多了。

    但這個人眾樂樂的眾的區別,現在又有幾個人能甄別出來?整個包嶺縣恐怕也沒有第二人察覺出其中的區別。可是李默意思,幾個領導都听了出來,那就是樹立一個萬元戶,不如樹立一大群千元戶,這才是真正的政績。

    “小神童想法果然不一樣啊。”

    “也不是,你們日理萬機,可能想不到,我站在旁觀者角度,可能反而想得更清楚一點。也不僅是大棚蔬菜,還有呢,我就拿後面這條大溝比喻吧。它屬于李潭村的,水面積大約在五十畝左右,現在等于完全荒蕪掉了。國家能將耕地承包到戶,為什麼不鼓勵李潭村將它承包起來養魚?這麼大的面積,水又深,又有許多水草,隨便放一點魚苗,一年也能收上七八千斤魚。若是精心一點,再投放一點飼料,說不定一年能收一萬來斤魚。李潭村像這樣的大溝得有五六條,水面積能達到三百畝,利用起來,會產生幾個千元戶?而且承包後,這些承包費用或為村用,或分給村民,多少也能貼補一些家用。”

    不但李潭村,整個公社許多大一點的村莊都有許多大的溝塘,利用得當,再加上大棚蔬菜,經濟一下子就盤活了。

    也不要認為它簡單,就是這個彎子,繞了好幾年,公社……那時是鄉了,才繞了過來,並且還是各村村民自發組織起來的。那時候還好一點,大家情況都在轉好。

    但現在卻是一窮二白,也就是幾年後起的作用僅是錦上添花,現在起來的作用卻是雪中送炭。

    李默輕巧地說完了,卻對幾個領導產生了巨大的沖擊。

    他們坐不住了,起身告辭,得回去開會商議。

    李默看著他們的背影,低聲說了一句︰“還有救。”

    他印象中的包嶺縣領導一直沒有很好的作為,也不是不作為,是沒有正確地給百姓帶上一條發家之路。

    有兩個例子,後來有一年評縣,包嶺縣為小k縣d縣則是貧困縣,李默就站在河兩邊看,怎麼看怎麼兩縣百姓收入差不多。小k縣了,有政績了,可以升官了,百姓卻要多交稅了。

    另一個就是這個大棚蔬菜。

    a縣最早的大棚蔬菜是五個農民發起的,似乎第一年遇到了麻煩,大雪將大棚壓倒,沒有獲得什麼收入。第二年五人不灰心,繼續重來,也像李默這樣,用毛竹做棚柱。

    當然,那時候他們種植技術更落後,肯定沒有鉀肥硼肥,也沒有營養缽,各種保溫技術也不像李默發起的這次完善,甚至都沒有二次消毒法。

    面積種得也不多,不過人均收入達到了兩千多塊。

    非是李默這次發起的種植產量低,實際有些蔬菜黃瓜與西紅柿比他預估的還要高,主要那時市場經濟已經到來,價格上去了。

    隨後縣政府大力推廣,導致一個蔬菜巨鄉出現。

    說政府大力推廣才出現的,那多少是往臉上貼金,沒有政府推廣,大伙也會自動仿佼。就像現在,公社不問,難道種植戶不增加嗎?況且那時候各方面難度下降了。

    但政府確實或多或少起了推動作用,比如資金,市場,似乎還派了專門的技術員來指導。然後全縣從早春大棚向隆冬大棚進軍,甚至出現了先進的鋼架大棚,又出現了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也越來越先進,技術越先進,種植難度越低,往往有人一戶能種二十多畝。若是像李默現在這種方法種植,一家人累得死翹翹,也種不過來。

    也就是官員與百姓之間,正好產生了良性互動,造就了一個年價值十五億的龐大產業。

    兩相對比,應當李默推動的這次大棚蔬菜技術更完善,可公社的領導想的不是如何推廣到更多人家,不是派技術員過來讓技術更成熟,而是想著萬元戶……

    李默能理解,不過幾個領導格調也是低了。

    放暑假,幾個領導又下來了,要求李廣平李默父子、李強、李實布與六斤前去公社的大禮堂,給各個大隊干部開會。

    李默指著自己地鼻子問︰“各位領導,你們認為我上主席台開會,給大家上課象話嗎?”

    “象話,象話,有志不在年少,是你發起的,你不象話誰象話?”曹書記說。他知道一個小孩子上去給大家講話,是有些不妥,可他也無輒啊,開會目的,就是為了鼓勵各大隊有更多的人種植大棚蔬菜。但真正懂技術的人只有李默一個,連銷路都是人家解決的,就不要說李默那個干娘。

    小就小吧,別看他小,比大人還要聰明呢。
mk2258 發表於 2016-12-26 18:18
回檔一九七八 第五十章 蓋房子(上)

         


    李默也不生氣,能轉過彎了,還是不錯的。

    領導領導,率領、向導,不僅是大家的頭,還要起著向導作用,帶領著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這才是領導。當領導變成了官員官老爺,操蛋了。

    問題是他能不能答應?

    李想了想說︰“各位領導,王安石知道吧?”

    王安石肯定知道了,就連一些老百姓都知道,偉大領袖列寧同志夸獎的大人物。

    “王安石寫了一篇文章,說他老家有一個很聰明的叫方仲永的少年人,宋朝也講虛歲的,方仲永家里與我家差不多,父母不識字,是農民。五歲時他忽然哭著要筆墨紙硯,這一點就不如我了,我沒有向父母哭著要,就是在舅公他們家玩,偷偷地看的書。”

    大伙一起竅笑,反正都一樣,都是厲害的妖異少年。

    “然而他許多地方都比我厲害,他要筆墨紙硯,父親搞不清楚,便向鄰居借來了,方仲永立即拿起筆,寫了四句詩,奶奶的,我五歲時會寫詩嗎。”

    “不準說粗話,”李廣平喝道,但心想,這個神童確實是比兒子厲害。

    “這事兒就轟動鄉里了,許多人感到好奇,整個縣的人都請方家父子前去做客,還有人花錢請方仲永寫詩。他父親以為有利可圖,每天帶著兒子四處拜訪掙錢,不讓他學習。王安石那時候也不大,父親做著一個小官,也不算小哪,做過判官知縣知州,知州就是現在的區市市委書記,一把手。他隨父親回老家,王安石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立即請他寫詩。那時方仲永十二三歲了,還會寫詩,但詩就那樣了。又過了七年,那時王安石父親死了,他也中了進士,擔任了揚州簽判,官做得不錯,朝廷將他轉到浙省鄞縣擔任知縣。王安石刻意兜了一下路,繞道回家,大約回家祭拜先父吧。方仲永比王安石小不了幾歲,這麼聰明,肯定是王安石小時候仰慕的對象,因此又問了他舅舅,方仲永現在情況怎麼樣了?他舅舅嘆息道,他才能完全消失了,如同平常人。”

    《傷仲永》原文可不是這樣。

    但李默前世比較博學,也寫過網文,考據過,所以一一將時間史推了出來。

    並且這件事應當是比較真實的,因為有了時間史,也有了具體的姓名,還沾到了王安石的舅舅,以王安石的方正,絕對不會瞎寫的。

    其他人不大好說,但李廣平夫婦是真緊張了。

    看看人家,那才叫聰明,但就是這麼一個聰明的孩子,生生給耽擱了。

    幾個領導搓手。

    不能說王安石說得沒道理啊,天賦再好,不努力學習,早晚得荒廢。

    以李默這份天資,不說以後清大北大吧,一般的重點大學,是跑不了的。

    如果被自己幾個人帶歪了樓,以後弄不好就成了方仲永。

    “但這個技術……銷路……”另一個領導遲疑地說,李默也知道這個領導,還是一個強勢的領導,他佷子也是李默前世中學同學。計劃生育時,他老婆不肯結扎,這個領導一怒之下說,你不結我結,將自己結了,一下子升為副縣長。不過到了縣級別,對才能要求更嚴格了,似乎以後一直沒有升。然後李默離開曹鎮,對家鄉情況不大清楚了。

    “各位領導,這兩個問題我也想過……”李默也無輒,去年時,他根本就沒有想過這麼麻煩。不過公社領導找上門,怎麼辦?人家或多或少,也起了幫助作用的。

    “你們能弄來錄音機嗎?弄來一台錄音機,我將相關的技術用錄音磁帶錄下來,它也是我瞎琢磨的,肯定有許多缺陷。各位領導可以將它帶到縣里,請更擅長的相關技術員整理加工修改,然後印成小冊子,發放給各個生產隊。也可以用廣播讀出來,讀給老百姓听。”

    錄音機在80年還是一個稀罕物,不過公社想弄一台錄音機,豈不要太容易。

    印小冊子,不是正規的印刷,就像南崗小學印考試卷那樣,用油墨印刷,就是耗人工,成本卻會很低,幾十塊錢便搞掂了。

    “銷路更簡單,產量一大,可能石頭城哪邊會產生其他的想法。不過除了石頭城,向東還有許多大城市,如甦城、錫城,更大的魔都,各位可以拿著去年石頭城的相關收據,前去談價格。這是蔬菜,關系到城市百姓的菜籃子,沒有一個不慎重的。如果石頭城的領導沒有其他說法,大家也不用吭聲。如有其他的說法,各位可以拿出這些城市的收據,與他們談判。”

    “舍己為人,做好事不留姓名,這個品德是美好的,但有幾個人能做得到?別人做不到的,我也做不到。就算舍了我一人前途,造福全公社,你們看我這點大,而公社面積這麼大,最遠的下大圩離我家足足十幾里地,我能過去指導技術麼?”

    也沒有那麼嚴重。

    首先資金的掣肘,以信用社可憐的資金,能發放一百戶貸款就不錯了。

    其次它成本大,不了解的人也不敢動手,今年即便公社有心帶著大家推廣種植,頂多不過塘灣周邊幾個村莊會有人種植。

    明年秋後就不好說了,但到了明年秋後,李默不是在縣中就是在市中,難道跑到縣中市中將李默拖回來指導?

    對塘灣生產隊四個村子,李默也是這個態度。

    等小冊子印好了,李默替他們向公社討要,一家一本,若是弄不懂,問李實布李強六斤他們,連李實布他們都弄不懂,才由李實布三人問李默。

    不然屁大的問題也要將李默拖到大棚,李默也不要寫東西了。

    幾天後,公社領導真的拎來一台錄音機,還從縣里請來一個技術員旁听。

    那就听吧,李默讓父親通知一下村子老百姓,自己在講了,願意來听的快點過來,若有不懂的,也可以問。

    一會兒擠來了四五十個鄉親與領導,人不算太多,可李默家堂屋太小了,結果擠得都快落不下腳。

    李默便說︰“我將幾戶收入平均了一下,一畝大棚蔬菜年收入在兩千元左右,宋技術員,我說的畝是曹鎮一百平方丈的畝。”

    戴著眼鏡的宋技術員點了點頭,表示知道。

    “第一年收入要低不少,因為有許多成本,包括薄膜、毛竹竹弓、以及一些用具,因此第一年畝收入只有一千幾百塊錢,但第二年就會好了。當然,比種植糧食肯定要賺錢,我打算種三季,油菜外加兩季稻谷,除去農業稅化肥農藥水電費等成本,毛收入不過一百幾十塊錢,這還算莊稼種得好的。”

    “它收入確實很高,也不用愁銷路,即便整個公社家家戶戶種植大棚蔬菜,也滿足不了石頭城市場的需求,況且曹鎮周邊有那麼多城市,我不說石頭城、甦城、錫城、魔都這些特大城門,還有省城、鳩城、鋼城、揚城這些中型或中大型城市。但我要提醒一句,它是賺錢,可入行需謹慎。它雖賺錢,可會很苦,不過苦大家皆不會怕了。”

    “除了很苦外,還有三個危險的地方,第一是蟲害,大棚里是小規模的溫室氣候,溫暖、潮濕,容易患上蟲害,一旦來不及預防,往往就會造成嚴重減少。”

    “第二是寒害,不但寒冬,春初的倒春寒也要注意,一旦凍死了,顆粒無收。到了四月,有的蔬菜喜陰涼,還要撐起遮陽網。”

    “第三是瘟害,各種病菌引起的菜瘟,我將它列在最後一位,也是最危險的一位。因為它不像寒害,也不像蟲害,能看到感受到,一旦察覺,往往都無法挽救。並且大棚溫暖潮濕的環境,更容易引發各種菜瘟。”

    “或者說小心一點,小心一點都不行,因為它是新事物,技術都不完善,想要賺錢,也要做好虧錢的打算。”

    這必須講清楚的,萬一哪家出現問題了,賺了錢未必感謝李默,虧了錢則會罵上門來了。現在可能還好一點,但往後這種情況不要太多,所以民間有諺,寧贈一丈布,不贈一條路。

    你家窮,我送給幾百塊錢,反而會感恩戴德。

    但指了路,一勞永逸地解決了貧困,弄不好反而會引起諸多糾紛。

    這也是李默的心態。

    他心地一直不錯,不過對人性是持著消積的態度。

    李默這才開講。

    也有人問,李默做了詳細的解答。

    宋技術員也問了幾個問題,有兩個問題問得專業,李默答不上來。但李默也不以為恥,他非是農業專家,許多方面是不懂的。

    其他也不以為恥,李默才多點大,什麼都懂,那不叫妖異,而是叫妖怪。

    一連說了三天,李默才講完。

    如何整理修改,與李默無關了。

    父親在打掃著亂七八糟的地面,李默說︰“爸,下半年將土地廟與大四畝一切為二,種一畝田大棚蔬菜吧。”

    “怎麼越種越少?”

    “爸,你想一想,耕牛多緊張哪?你也打算與幾戶人家買一頭耕牛回來,那必須要有人放牛吧。小妹明年虛七歲,要不要上學?”

    現在農村可沒有幼兒園,上學的標準年齡就是虛七歲,上小學一年級。

    “外婆與奶奶也老了,不但奶奶,外婆過來幫忙,幫完了回家還要繼續忙,你忍不忍心?還有兩個弟弟,這幾年必須要有人照料,那個來照料?是讓小妹不上學照料,還是讓我不讀書來照料?去年家里太窮,我也錯估了勞碌程度,加上信用社放下貸款,才讓你種了一畝四分地大棚蔬菜。但今年不能再這樣來了。”

    李默講的這些,確實是一個問題。

    特別是兩個兒子的出生,家里子女多是好事,可這兩年必然會分散可憐的勞力。

    李廣平沉默一會說︰“小默,我還打算明年蓋一個瓦房呢,不掙錢,如何能蓋得起來瓦房?”

    房子,房子,李默一听到這兩個字,頭就大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