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民國】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 作者:狂人阿Q(連載中)

 
mk2258 2018-2-24 20:39:01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06 50330
mk2258 發表於 2018-2-25 11:16
第一百零六節乾隆讓位事件


    消息是從福州城內傳來的,魏連理死活不肯待在福州,被周瑯強逼後,也不過是潛伏在了福州郊外,但一直跟城內保持聯絡,收集各種情報,所以當傳來魁倫自殺的消息後,他第一時間將消息送到了船上。 ̄︶︺sんцつ

    “城裡現在什麼局勢?”

    週瑯被這個消息震撼的也不輕,這是意料之外的變數,不管是作為商人,還是統帥,其實都不喜歡這種不確定性。

    魏連理面帶喜色:“城里人心惶惶,大帥取福州如探囊取物一般!”

    誰說要取福州了。

    話都說道嘴邊了,週瑯卻咽了回去。

    因為閩浙總督之死這個極端的變數,讓他的所有計劃都改變了。

    週瑯是一個複雜的人,作為商人他本能的討厭這種不確定性,誰不想做翻開賬本成本和收益就一目了然的生意。可這種一目了然的生意,其實往往利潤很稀薄,除非是壟斷生意,否則都深陷激烈的市場紅海中掙扎求生。

    所以理性上,週瑯是能夠接受那些不確定性的,不確定性意味著還沒有成熟,還沒有規矩,充滿了空間,也充滿了機會,這也是風險投資者開拓的領域。

    以前做商業的時候,週瑯也熱衷在各種不確定性行業中開拓,他極為大膽,甚至有時候顯得冒進,可實際上,套用一句科學家的口頭語,他常常是大膽的設想,然後極為謹慎的規劃,並且嚴格按照細緻的計劃來實施方案,目的就是在巨大的不確定性行業中,盡可能的降低那些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

    所以哪怕輕易的拿下了漳州和泉州,週瑯依然打算按照之前的計劃,將這兩座城交換魁倫,換取自己計劃中的目標,也就是繼續進行貿易。

    但魁倫死了,這個不確定性太大了,大到週瑯那些細緻的計劃,已經完全無法應對,也就是說,他通過軍事威脅,逼迫閩浙當局默許他進行貿易的計劃,已經在事實上破產了。

    那麼打福州就成了一個可行的選項。

    之前為什麼沒有打福州的計劃,甚至還計劃要交換漳泉二州,最大的原因,就是還沒做好跟滿清王朝決戰的準備,如果強行佔著漳泉二州,勢必無法跟當地官府和解,攻打福州的原因是一樣的,而且更嚴重,因為襲擊了漳泉二州,只要魁倫或者長麟這樣的總督出面,週瑯退走的話,其實還是可以遮掩過去的,他們上書說海寇襲擊,然後收復失地也就完了,沒準還能算成功勞。

    可攻占了福州,一切都遮不過去了。福州不但是福建的省府,駐防八旗的駐地,而且是閩浙總督的駐地,是閩浙兩省權力中心,福州一旦失陷,必然驚動乾隆,到時候查下來,誰都遮不住。週瑯也會馬上成為滿清朝廷的眼中釘肉中刺,恐怕一下子就取代陳周全而成為滿清的心腹大患了。

    到時候週瑯就會代替陳周全成為滿清的第一打擊對象,這是他一直極力避免的狀態,可現在嘛,週瑯不由苦笑,逼死了一個總督,打不打福州,他都會震動滿清朝廷,他都會成為滿清的心腹大患。

    週瑯毫不懷疑,用不了多久,他的名字,就會放在乾隆書桌上,而且名列前排。

    週瑯想到的乾隆此時其實很忙碌,他還不知道福建的情況,但眼下不管是乾隆,還是朝中大臣權貴,他們都被一件事吸引著,這件事對他們來說,重要性遠超福建的匪患。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1795年的10月15日),圓明園勤政殿,乾隆帝當眾開啟了密封二十二年的鐍匣(正大光明匾後的密詔),取出發黃的上諭,宣布十五皇子永琰為皇太子,改名顒琰,命他即日移居紫禁城內毓慶宮。顒琰叩頭謝恩,表示謹遵聖諭,修身歷練,以期不負重托。

    皇帝宣布了這個消息後,在場的大臣也好,權貴也罷,其實沒人吃驚,因為今年正月初二的時候,乾隆就已經公開表示過,當時說給顒琰錢沒用,就是明確表態要把江山給顒琰。

    這時候拿出塵封的密詔,不過是將這件事公開而已,公不公開都是一個結果,所以大家儘管心情複雜,卻沒有多少意外。

    乾隆似乎對眾臣的反應不太滿意,於是他接著就拋出了一個震撼的決定:

    以明年為嘉慶元年,正月初一舉行傳位大典。

    這個消息才真正的震撼人心,因為公開顒琰是皇太子是一回事,宣布讓位是另一件事,乾隆竟然直接表示明年自己就會退位,由顒琰登基,年號都給起了,叫做嘉慶。

    乾隆已經當政六十年,這六十年時間,比滿朝上下大多數人的年紀都大,這麼漫長的時間,足以讓人心產生某種習慣,這些從出生起就是乾隆年間,到兩鬢斑白後,依然是乾隆年間的大臣們,聽到這個明確的消息後,確實很不適應,甚至感到不太真實,真的要改朝換代了嗎?

    相比於大臣和權貴的震驚、發懵,顒琰此時卻誠惶誠恐,他似乎已經誠惶誠恐慣了,現在明確讓他明年繼任了,他依然誠惶誠恐。

    顒琰不得不誠惶誠恐,因為他面對的是一個當政了六十年的皇帝,六十年穩定的執政,足以讓一個智力水平一般的君主,也能把朝堂打造的鐵桶一塊,顒琰很清楚,在自己確實坐上皇位,甚至在乾隆死之前,他都不可能有威望取代乾隆統治群臣,現在乾隆說要讓位,他一句話也可以收回。

    所以顒琰拼命磕頭,拼命拒絕,表示自己可以接受皇太子之位,願意以儲君的身份繼續留在乾隆身邊學習,他說他還年輕,尚需要歷練。乾隆堅持讓位,顒琰則堅持推辭,最後還表示至少也得等皇帝“壽登期頤”的時候,也就是活到一百歲的時候,自己才有能力接任。

    顒琰請辭,其他大臣也反應過來,馬上跟這苦勸。接著就發展成為全國各地的大員上書表態,蒙古王公、滿洲王公也上折懇請,一時聲勢浩大。

    見天下督撫、滿蒙王公都在挽留自己,乾隆順勢撫慰大家,說自己退位後也不是不管事了,退位後稱太上皇帝,仍自稱“朕”,太上皇諭旨稱為“敕旨”。至於皇帝和太上皇的分工,皇帝處理“尋常事件”,如果有重要軍國大事以及官員任免,由太上皇親自指導處理,新授府道以上官員,都要到太上皇前謝恩。太上皇每天還要對皇帝進行“訓諭”。

    乾隆退位一事鬧得紛紛揚揚,一時間竟然連福建發生的省城失陷的事情都遮掩了過去。
mk2258 發表於 2018-2-25 11:16
第一百零七節後乾隆時代局勢


    週瑯已經進入了福州城,就像魏連理說的,這里人心惶惶,打下福州沒費多少力氣。..

    當然相比漳州和泉州來說,福州之戰耗時多了一些,幾乎用了五個小時才佔領全城。

    可對福州這樣一座城市來說,五個小時,基本上相當於行軍速度。

    相比漳州和泉州,福州作為總督駐錫地,守軍還是很多的。其中駐防八旗不算不堪一擊的水師,也有2200人的兵額,另外福州是有滿城的,八旗駐防一百多人,人口滋長比漢人尤甚,正兵之外,還有軍餉微薄的養育兵和余丁等,都是發武器的,必要時候可以作為軍隊參戰。福州將軍直屬的綠旗營有左、右兩營,共有官36人,兵1575人。

    數量更多的是綠營兵,分別是督標、撫標和福州城守協三隻軍隊,分數閩浙總督、福建巡撫和福建福建陸路提督軍務總兵官(俗稱總兵)管轄。

    其中督標分中、左、右三營和水師營,水師營在城外水戰中已經潰逃,督標中營由副將統領,有官兵958人;左、右營均由參將統領,各有官兵971人。巡撫標兵營分左、右兩營,左營由參將統領,有官兵803人;右營由游擊統領,有官兵708人。總兵協營同樣分左右兩營,左營由都司統領,有官兵1247人,右營由都司統領,有官兵1401人。

    福州總兵力總計下來,兵力超過一萬。

    但問題很多,一來駐防分散,二來統屬不一,最大的問題是指揮體係發生了混亂。

    按照滿清軍制,理論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是由福州將軍統轄的,也就是駐防八旗和將軍綠旗營,總兵力三千多人,綠營被總督、巡撫和總兵分別管轄,這種軍事設計,有內外兼防的考量。

    福州駐防八旗雖然主要是漢軍旗,可除了三藩之亂和康熙時期還有漢軍旗人擔任將軍,後來都開始以滿洲權貴擔任將軍,之前的將軍就是魁倫。滿清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用滿洲人制漢八旗,用漢八旗制綠營兵,聯合蒙古統治漢人。

    小族治大國的背景下,滿清統治者始終最擔心的是內部的叛亂。因此讓八旗將軍統領理論上最強的戰鬥力,這樣足以壓制總督、巡撫等文官手裡的軍隊,不至出現地方叛亂。

    可整個體系運作良好的情況下,確實能達到效果,可一旦整個體係出現了問題,就會出現防內不防外的尷尬局面,將軍的軍隊反而成了鎮壓地方的依仗,這本來是警察該干的活。將軍可以威懾總督、巡撫,卻無法威懾外敵。

    綠營就更不堪了,為了不讓地方官掌握太多的軍權,一個綠營被分為三塊,歸總督、巡撫和總兵三人統領,如果是一場準備有序的戰爭還可以從容的聯合管理,可碰到被周瑯偷襲這種遭遇戰,那就會顯得過於散亂,無法形成統一的戰鬥力。

    最嚴重的,其實並不是製度上的缺陷,而是魁倫的自殺。

    魁倫之前是福州將軍,總督伍拉那和巡撫浦霖被查之後,長麟來接替了總督職務,魁倫兼任了巡撫,後來長麟被調回,魁倫被擢升為總督,他的福州將軍職務被取消,乾隆任命了一個叫做福昌的將領來接任,可對方還在路上,預計時間得十二月多才能到,按照程序以及乾隆的旨意,在福昌到任錢,將軍印繼續由魁倫保管。

    也就是說魁倫之前還繼續履行者福州將軍的職務,他的自殺立刻讓駐防八旗群龍無首。

    綠營方面,魁倫已經接替了長麟作為總督,綠營中最強大的督撫標兵歸他管轄,他自殺後,這些標兵也無人管理了。府標方面,巡撫浦霖被問罪,新任巡撫跟福昌一樣,還沒有就任,此時處於空缺狀態,之前由魁倫兼任,魁倫的自殺也讓府標失去了統帥。

    這就是真正的問題所在,由於福建貪腐案發,乾隆或者出於讓位前的立威,選擇支持魁倫在福建興大獄,結果導致福建官僚體系的巨大破壞,高級官僚都嚴重缺位,魁倫一人就身兼了總督、巡撫和將軍三大要職,權力高度統一,讓他可以抽調數万大軍出征鳳山縣,可當他自殺後,卻也讓大部分軍事力量失去了控制。

    這些情況造成的混亂如何結合軍隊的腐朽,就會產生令人髮指的情況。

    週瑯攻入城後發現,自己打死的清軍連一千都沒有,可清軍卻戰死了兩千多人,他們竟然是死於內鬥,在大軍壓境的壓力之下,福州清軍竟然出現了火併的情況。

    火併的原因讓人哭笑不得,不是為了上前線打仗的意見分歧而火併,而是為了爭奪逃路發生的火併,而且火併的雙方竟然是八旗和綠營,後來經過審訊發現,火併是八旗挑起的。

    福州駐防八旗是康熙年間設立的,共駐紮了四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都是漢軍旗。駐地在城東,四旗營負責各城門之啟閉與防守。乾隆十九年添設正黃、正白、鑲紅、鑲藍四旗,是滿洲八旗。

    歷史發展到了乾隆末年,儘管八旗內部依然尊卑有分,滿蒙八旗自認高漢八旗一等,可融合程度已經很高,旗人作為一個族群已經有了歸屬意識,區分個人身份的變成了旗人和民人,所以滿漢八旗內部在對綠營的時候,是有統一意識的。平時他們瞧不起綠營兵,欺壓之類的事情沒少發生。

    高高在上慣了的八旗兵,負責防守城門,本意是讓他們負責重要位置的守衛,可最後反而為他們逃跑提供了的便利。

    當週瑯大軍壓境,魁倫自殺身亡的時候,八旗內部經過簡單的討論後,決定“撤退”,認為“賊勢大”不可力敵,打算撤往福州附近位於福清縣的福州長福營堅守待援,聯合朝廷援軍反攻。

    有了這些理由和藉口,八旗在沒有將軍主持的情況下,決定逃跑。但八旗跟綠營不同,他們拖家帶口的駐防福州,已經繁衍了幾代人,在城裡上有老下有小,沒人願意放棄家眷。所以他們的逃跑近乎逃難一樣,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

    綠營兵在群龍無首的情況下,也決定逃跑,但這時候發現城門被八旗堵住了,不許他們出城,而是優先讓八旗家眷通行。綠營頓時感覺八旗是想把他們留在城里送死,賊寇連五萬閩浙大軍都殲滅了,他們這點人怎麼可能守得住,所以就強行要撤退。

    綠營軍官們跟八旗軍官溝通不果之後,終於發生了奪門事件,此時綠營也不是有意要殺人,但混亂發生後,必然要死人,而且死的多是八旗家眷。八旗兵們高高在上慣了,馬上就怒了。圍住了綠營,此時周瑯在城外已經開始砲擊,讓城內清軍神經高度緊張了起來,也不知道是誰先動的刀子,圍繞逃跑必經之地西門,開始了血腥的廝殺。

    城裡的軍隊光顧著火併了,誰還會抵抗週瑯大軍的進攻,進城後遇到的最激烈的抵抗,竟然來自於幾個文官帶領的家丁,至於打死的清軍,大多數都是沒來得及逃跑或者慌亂之下撞槍口的,另外還誤傷了一些趁亂搶掠的暴徒。

    當然這些暴徒並沒有勇氣報復,反而在周瑯穩定了城內秩序之後,許多找上門來,自稱天地會兄弟,來跟周瑯攀起了關係。

    入城不久之後,週瑯內部就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分歧並不在部下之間,反而是周瑯和部下之間產生了分歧。

    以王輔茞為代表,集體向周瑯進言,要求向福建各地發動全面進攻。

    週瑯之前甚至連打福州的計劃都沒有,他的計劃還停留在打通武夷山商道的階段,跟部下們的觀念嚴重脫節。

    王輔茞是隨哈拉爾一起來到福建的,趕上了進逼福州之戰。

    王輔茞知道周瑯開始進攻漳泉二州之後,異常的興奮,這意味著周瑯開始向陸地發展,意義跟佔領鳳山縣截然不同,在中國文人眼中,陸地的份量始終比島嶼高的多,不管台灣是多大的島嶼,那種孤懸海外的地利形態,就無法讓農耕文化民族感到踏實,所以始終有種陸地才是根基,大陸始終代表了正統,島嶼向來都只是海盜的巢穴,不過是窮途末路後的臨時避難所而已!

    王輔茞心裡的這種偏見,讓他對周瑯進攻漳泉十分關心,將鳳山縣政務暫時移交,跟著哈拉爾就來到了廈門。

    不過在周瑯奪取了福州之後,王輔茞也並沒有直接提出佔領全閩的主張,而是提出穩定福州、漳州和泉州三府,然後再圖進取。

    讓他心思突然改變的是,三天后乾隆明發天下的讓位旨意,這未必不是乾隆對天下人心的一次試探,他想試探全國官僚對他退位的態度,如果天下沒有任何爭議,恐怕乾隆自己都會害怕退位後沒有好結果了。結果全國各地,凡是有權力直接上書的官員,紛紛上書請求乾隆留任,滿蒙王公也向乾隆表示效忠。

    全天下的官員都很聰明,王輔茞也很聰明,乾隆這麼一折騰,王輔茞馬上認為,這是一次跟滿清爭天下的良機,他向周瑯提出自己的判斷,十分肯定的認為,皇權交替,清廷必然發生政令混亂,且福建剛剛興了大獄,正是人心不穩之時,此時全力圖取福建,進而與滿清爭天下!

    王輔茞的主張得到了多有部下的支持,因為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將,誰不想建功立業。

    這讓周瑯不由得感嘆,趙匡胤黃袍加身的千古謎團中,真的未必是趙匡胤本人的策劃,大半恐怕都是部下急於立功,趙匡胤半推半就而已。

    只是周瑯就不明白了,乾隆為什麼非得這時候宣布讓位的消息?
mk2258 發表於 2018-2-25 11:17
第一百零八節乾隆讓位的原委


    乾隆讓位這件事,如果放在三十年前,乾隆自己都不會當回事,而那時候他就已經定下了顒琰當太子,只等他一死,朝臣拿出正大光明匾後的密旨,顒琰就能登基,可誰想到三十年後他還是沒死,真給他等到了這一天。

    乾隆為什麼不能做到死?

    這是有原因的,早在乾隆登基那一年,他向歷代先皇許了一個願,“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當傳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紀元六十一載之數。”

    意思是,如果他能長壽,就算坐到六十年皇位不死,也不敢超過康熙的六十一年紀元,當時乾隆可能就是想向他的祖宗求一個長壽,誰想他真活到這麼大年紀了,今年他已經八十五歲,在位六十年了,如果想不讓祖宗怪罪,他就必須讓位了。

    如果這件事是乾隆一個人的秘密,也許還有轉圜的餘地,大不了他在向祖宗許個願,找個暫時不能退位的理由,比如天下盜匪橫行,他不希望留一個爛攤子給後人,為了負責,打算先把海盜清剿了,然後退位。

    可是好死不死的,這件事成了天下皆知的秘密,就是因為去遼東祭祖時候碰到的那個秀才上書,惱怒的乾隆公告天下,他早就立了太子,而且向祖宗發過誓,會在六十年讓位。但這件事都是十八年前的事情了,那時候已經六十多歲了,他自己都不相信他還能活到現在。

    但是乾隆不但活到了現在,而且還活的很硬朗,登高都不用人扶。

    那麼是退位還是不退位,這不僅是乾隆自己的問題,也成了天下人的問題。所有人都在看著,乾隆是不是會退位,是不是會履行他對祖宗的承諾。

    乾隆是一個極其好面子的人,食言的話,實在是太過丟人,更何況君無戲言,讓他食言而肥就更難以接受。

    另外缺乏自然知識的中國人普遍密信,乾隆也密信,他信仰很多,甚至以皇帝之尊,親吻過蒙古活佛的腳。

    結果越是逼近六十年的年限,乾隆發現自己的天下就越是多事,盜匪橫行不說,還動不動鬧自然災害,中國文人已經向天下人灌輸了幾千年這樣一個邏輯,那就是天災一定是上天向當權者的警示,乾隆不免覺得這是上天在警示他呢,讓他履行諾言,不要佔著皇位。

    尤其是六十年新年第一天,也就是大年初一,北京竟然發生了日食,因此皇子皇孫向皇帝拜年才放到了第二天的初二,這次日食也給了乾隆很大的壓力,六十年期限剛到,大年初一就發生日食,這難道還不是上天的警示。

    退位不退位,這個問題已經糾纏了乾隆好幾年,其實就算他不退位,也沒人能撼動他的地位,當政六十年形成的政治習慣,會讓他安穩的坐皇位到死的。他精心挑中的顒琰,是一個低調甚至給人以軟弱印象的太子,對他不會構成任何威脅,而且長期被乾隆扣在宮中,根本就沒有機會跟官員們勾結起來,不會擁有逼宮的實力。

    可乾隆一邊擔心祖宗怪罪,一邊擔心天下人恥笑,經過複雜的心路歷程後,乾隆還是決定讓位,但皇帝可以不當,權力不能放下。

    這倒不是乾隆的權力慾多強烈,主要還是為自己退位後的處境擔憂,歷史上,因為失去權力招致的慘劇太多了,他既不能接受趙武靈王那樣被餓死的慘劇,唐高祖被兒子圈養到死的結局也不能接受。

    所以去年乾隆才會針對福建官場貪腐情況下死手,其實閩官貪腐已經不是一年兩年,而是遺禍許久了。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經這樣了,乾隆查伍拉那案,甚至都能追溯到十幾年前富勒渾做總督的時候。

    這些情況乾隆能不知道嗎,和珅就是天下最大的貪官,他還讓和珅身兼內務府和戶部兩個財政部門,伍拉那貪腐魁倫幾年前就彈劾過了,可是去年乾隆依然接受伍拉那的貢禮,而且多達十一次,全都是和珅經手。

    乾隆甚至同意和珅推出的贖罪銀的建議,由於贖罪銀直入內務府,等於將天下犯罪的官員變成皇帝的財源,這等於間接鼓勵犯罪,貪污不怕,只要有足夠的錢贖罪就行了,所以不是不能貪,而是要多貪。這種事乾隆都做得出來,說他是一個眼裡不揉沙子,見不得貪腐的皇帝,大概沒什麼可信度。

    乾隆不加節制的接受天下大員的貢禮,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程度,關於進貢,清朝是有規定的,僅督撫們有進貢之權,作為督撫跟皇帝之間聯絡感情的通道,並不追求價值,而且為了避免給地方造成負擔,還嚴格控制進攻的次數,每年只限於冬至,中秋,還有皇帝生日,才允許進貢,稱之為三節。到了乾隆晚年,在和珅的主持下,這些規矩全都被打破。地方上的布政使、按察使直至京中的內廷翰林也開始進貢,乾隆照樣來者不拒,明明知道不和規矩,卻從不糾正。

    地方官員們看到了門道,為了討好皇帝,也不管一年三節的限制了。除了三大節,端午、上元節、重陽節,大臣們都踴躍進貢。除此之外,大臣們開動腦筋,創造出了無數進貢的新名目:皇帝出巡,經過地方,大臣迎駕進貢,稱“迎鑾貢”。皇帝每年去熱河避暑,大臣們進貢,稱“木蘭貢”。大臣們進京覲見皇帝,所獻貢品稱“陛見貢”。皇帝提拔加恩,所獻貢品,稱“謝恩貢”……有時,皇帝想要某種東西,又實在沒有藉口,就乾脆稱“傳辦貢”。

    乾隆四十一年東巡,地方官迎鑾貢。不過迎鑾貢,之前僅限於所經過地方的官員,而這一次,湖廣、廣東的巡撫官員們都千里迢迢趕來進獻大批財物,完全不合規矩,乾隆同樣照單全收,還對這些督撫的孝心表示讚許。

    而且乾隆索要貢品,已經不像康熙雍正時期,只是像徵性的跟地方之間的互動往來,康熙雍正對地方督撫的貢品,往往回上的更多,以示皇帝的恩賜。可乾隆就沒什麼顧慮了,索要貢品力求精美。甚至特別囑咐粵海關,讓他們採辦貢禮,不要節省錢。海外的珍珠玳瑁、象牙寶石是一船一船往皇宮里送。但粵海關絕不會出這筆錢,最後還是十三行商人出了。名目叫做幫貢,意思是幫助督撫完成貢禮。

    這些情況乾隆不可能不知道,雲南因為督撫向下談判貢禮,總督向官員攤牌,官員向商民攤牌,最後全都有最底層的百姓買單,乃至引起了動盪,最後乾隆下令查辦,雲貴總督恆文被抄家,然後發現他上貢給皇帝的貢禮,只是他搜刮的一小部分。

    乾隆知道這些情況,但知道歸知道,他就是無法克制。

    後世有種說法,乾隆朝貪腐案多發,根源就在於乾隆自己都貪,造成地方官們假借給乾隆辦貢禮的名義,敲詐勒索。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一個經濟現象,古今中外,所有國家都會有這麼一個經濟處於高點,貧富差距加大,政府貪污腐敗的階段。

    乾隆晚期也是如此,隨著人口到達了中國歷史的頂端,達到了四億人口後,以此為基礎的農業經濟進入了巔峰,手工業也達到了較高的水平,貧富分化,官員貪腐,這都是正常現象,每一個王朝初期很少出現大的貪腐案,說句不好聽的,全國都是窮鬼的時候,貪都貪不到錢。

    所以乾隆自己也知道地方官員貪婪,但乾隆不是雍正那樣對這種事情極為關注的人,他是那種隨性寬縱之人,做事情喜歡隨心所欲,頗有些八旗紈絝的祖風,他之所以要懲治伍拉那,只是因為他想立威。

    在他讓位之前,他要讓天下督撫看看,他的殺伐果斷!立威完成後,他才宣布要讓位,對天下督撫,果然所有人都表示效忠。畢竟讓位是以後的事情,誰這時候不乖,得想想伍拉那的結局。

    天下督撫上書挽留,這也是乾隆要的,他順勢就宣布,他不是不管事了,以後尋常事務由皇帝處理,大事還是要他這個太上皇決斷;如果說他下旨說要退位,天下督撫紛紛上書稱讚他高風亮節,就讓乾隆沒辦法接話了。天下督撫紛紛上書挽留,就給乾隆繼續抓住權力製造了聲勢。

    從這些手段來看,乾隆還是頗有政治手腕的,只是他沒有將心都用在治國理政上面。

    週瑯只是有些疑惑,為什麼台灣動盪成那樣,漳泉福州都被周瑯佔了,乾隆還有心思玩這些把戲。

    不過週瑯在福建的行動有可能乾隆之前還不知道,根據時間推算,他進入福州後第三天才收到北京的消息,滿清的驛站尚未廢弛,快馬加急,十八天就能從北京將消息送到廣州,到福州時間會更短,算算時間,乾隆公開退位決定的時間,大概是周瑯進攻漳州的時候。

    就算週瑯在福建的大行動乾隆並不知情,可台灣整個都丟失了,乾隆卻能無視,這心也是夠大的。

    週瑯發現,他之前有些高看乾隆,也有些小看乾隆了。
mk2258 發表於 2018-2-25 11:17
第一百零九節跳出一個擋槍的


    早在台灣的時候,週瑯就以為台灣的事情,已經成了皇帝最頭疼的事情。清廷肯定會集結重兵予以鎮壓,所以當時他支持陳周全北伐,目的是讓陳周全吸引火力。

    週瑯只猜對了一半,乾隆得知台灣的消息後,確實很重視,但還構不成頭疼。

    一來,這些年閩粵地區的海寇就沒有平息過,越南海盜每年還都會洋洋灑灑從廣東搶到浙江。台灣雖然出事了,但充其量也不過是一個海島,陸地上的變故才是大事情。至於把鎮壓台灣林爽文起義列入十全武功,完全是為了湊一個好聽的數字,不代表乾隆重視台灣,乾隆連跟緬甸打那一場糊塗仗都列入了十全武功,更何況台灣呢,要知道徵緬一戰,其實是勝負未分,鎮壓台灣林爽文可是真正的勝利。

    二來,乾隆這個人真的是一個心大的人。他都已經八十五歲了,身體還很硬朗。一般長壽的人都有一種特質,那就是凡事不上火,有的是真的心胸寬廣,能容不能容之事,有的則是對什麼都漠不關心,乾隆是兩者皆有,他既有一些容事的氣度,也有一些玩世不恭。這跟他的人生境遇有關,皇位傳到他這裡,難辦的事情前任都辦完了,政治上大開大合的創舉,康熙辦了,麻里抽絲這樣的改革,雍正辦了,到了乾隆繼位,真的迎來了最輝煌的時候,他除了享樂,一時真的找不到事做。

    乾隆會享樂,懂享樂,熱衷於享樂,就好像紅樓夢中的賈母,一輩子似乎就是為了享樂而來的。他就是這麼一個性子,有作為的皇帝登基,祈求的一般都是什麼國泰民安之類的,乾隆不是,他祈求讓自己長壽,許願如果能坐六十年皇帝,就絕不多做一天,會主動退位。

    這樣一個皇帝,而且已經八十多歲了,讓他為一個海島上的變亂而愁的吃不下飯,這他做不到啊。

    乾隆唯一的處置方法就是督促伍拉那入台督戰,可伍拉那此人實在是太過於無能,皇帝都督促他了,他竟然不敢入台,駐留泉州觀望,倒霉透頂的是,泉州恰恰遭逢大水,饑民圍著他祈求賑濟,福建的各地倉庫都空了,伍拉那哪裡有糧食賑濟,只能裝作不理,結果被魁倫抓住機會扳倒了。

    伍拉那也實在是不像話,最後才讓惱怒的乾隆拿他開刀立威;其實伍拉那在派系上,是和珅一黨,不然也不可能通過和珅一年向皇帝進貢十一次;而和珅跟乾隆是什麼關係,如果不是伍拉那實在是弄的天怒人怨,乾隆真不至於拿他開刀,畢竟全天下的督撫中可以讓乾隆開刀的貪官太多了。

    不過就算乾隆不關心台灣,他絕不可能不關心福建。

    北京的消息傳到了福建,那麼福健的消息,相比也應該傳到北京去了。

    接下來滿清朝廷的舉動基本已經確定,除了派兵進剿之外,沒有第二條路。如果週瑯只是佔據海盜的土寇,滿清或許會詔安,週瑯都已經攻占了福建的省府,如果還詔安,滿清的臉面就真的沒有了。

    而且乾隆此人極其好面子,他一定不能容忍週瑯這種攻城掠地的大海寇全身而退的,接下來恐怕就是集結全國精兵,全面進攻福建了。

    這正是周瑯憂慮的地方,也是周瑯不願意接受王輔茞的建議,攻取整個福建的原因。

    魁倫殺了十個貪腐超過一萬的州縣大員,罷黜了一大批,福建高層官僚體系混亂,基層體係其實更混亂,以現在福建的混亂情況,週瑯把鳳山縣那一萬人調來,有兩萬兵力,足可以攻占每一座城池。

    可問題是攻占以後有什麼用呢?

    週瑯的兵力反而分散,小勢力擴張始終要遇到這種困境,打的下,守不住,守得住,治不了,週瑯現在還談不上治理的問題,他連守可能都守不住。

    所以與其消耗兵力,分兵佔領福建各州縣,反不如就將軍隊集結在沿海要地,依托自己的海軍優勢,跟滿清周旋,即便最不濟,也有退路。

    可攻占一個陸地大省的吸引力,對王輔茞等手下實在是太大了,他們找出了各種理由,什麼佔領福建,就有了逐鹿中原的資本,極力勸說周瑯進取。而且還從軍事角度解釋,說福建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只要守住三關,阻絕清軍從內地進攻,海上有優勢海軍守護,全取福建萬無一失。

    週瑯心裡卻很清楚,他打下鳳山縣後,地方鄉紳階層的不合作,讓他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從地方上獲取資源支持,貿然打下福建,別說爭取地方支持了,恐怕連組織架構都來不及搭起來,清軍大軍就到了,到時候佔領的福建全圖,不是資源,而是負擔。

    至於在武夷山脈的關隘分兵駐守,阻擋清軍的建議,週瑯想想就覺得不靠譜。把自己的軍隊全都送到遠離大海的山區,前邊是氣勢洶洶進逼過來的滿清軍隊,身後是一群虎視眈眈的地方鄉紳團練,一旦遭遇失敗,逃都沒地方逃,好容易建立起來的武裝力量,一把就會輸個乾淨。

    當然,如果冒險一搏,勝利了固然收穫極大,可週瑯不是賭徒,他更願意相信穩健合理的經營帶來的有限收益,所以周瑯堅決拒絕了手下的建議,以軍隊戰鬥多日,士兵疲憊為由,讓士兵在福州進行休整。但是同意王輔茞去招撫各地,讓馬大雷帶最精銳的帥營精兵一千,跟王輔茞巡視各地州縣,能說服對方投降的就說服,說服不了的,盡量維持現狀。

    然後從台灣調兵,集結能集結起來的所有兵力,兩萬投誠的海盜,也暫時考慮讓他們以步兵身份作戰,暫時不考慮讓他們上船了。但新兵老兵全都加緊訓練,爭取在大戰之前,讓戰鬥力再次加強。

    佔領福州二十天后,王輔茞已經巡視了附近州縣一圈,他對行動很不滿意。周邊州縣,凡是有清軍駐守的,要么封閉四門嚴防死守,要么軍兵逃散,亂匪橫行。就是周瑯說的,打下來很容易,治理起來很難。王輔茞接收了幾個官兵逃走的縣城,但發現他根本就找不到管理城市的人員,不管是官員,還是吏員,都找不到一個。

    他治理鳳山縣的時候,是一個個去請那些老吏員,可現在福建有幾十個州縣,他哪裡有精力一個個去請。

    士人不支持,不接受,這讓王輔茞十分憂愁,回到福州之後,十分低沉。

    一個月後,台灣來了人,不是周瑯的軍隊,而是陳周全從鹿港派來的人。

    還是老熟人,算起來是自己的侄子,陳光輝!

    陳光輝還是以陳周全使者的身份來的,這次帶來的是陳周全皇帝的旨意,或者說是一份合作協議。

    看完這份旨意後,週瑯簡直跟中了彩票一樣,內心的喜悅溢於言表。

    陳周全冊封週瑯為王,封號閩王!這當然不是周瑯高興的原因,對他這種極端務實主義者來說,這種名號一錢不值,除非別人都吃著一套,否則沒有意義。

    聖旨中,除了冊封週瑯為王外,還命令周瑯即刻派水師奪取澎湖,然後協助“王師”北伐。

    陳周全又要北伐了,這才是周瑯高興的原因。陳周全已經佔領台灣北部,再往北,可就是大海了,在台灣當然沒有北伐的必要,反倒是南下吞併週瑯控制的鳳山縣最為可能。所以這個北伐當然另有所指。

    聖旨中命令周瑯,奪佔澎湖之後,即刻以水師護送“王師”北上浙江,陳周全的北伐,是從浙江開始的。

    週瑯正苦於接下來不得不面對跟滿清的正面大戰,不但影響了貿易,還會讓自己韜光養晦的機遇中斷,從此不能悶頭髮展了。這時候陳周全突然跳了出來,說是希望週瑯能護送他的軍隊去北伐,而且是去攻打浙江。

    週瑯佔了漳泉福州三城之後,勢必要面對滿清的反攻,此時如果陳周全去了浙江,滿清會怎麼辦,是先打福建還是先打浙江?

    浙江的重要性要高於福建,因為相比山多地少的福建,浙江算是魚米之鄉了,況且福建這些年匪亂一直持續,還靠近清廷的命脈大運河,一般情況下,清廷理性的選擇,肯定是先浙江後福建。

    但如果清廷將陳周全和周瑯視作一夥勢力,發兵同時進攻閩浙也說得過去,因為絕對的力量對比,清廷佔據絕對優勢,在海上他們沒有辦法,在陸地上他們同時攻打週瑯和陳周全絕對算不上自大。不管是哪一種結果,陳周全北伐浙江,都大大減輕了周瑯要面對的壓力。

    這簡直就是跳出來幫週瑯擋槍來了,這讓周瑯如何不喜!

    所以就像當年陳周全說要北伐台灣府城一樣,週瑯馬上就答應全力支持。

    然後周瑯跟陳光輝詳細商討了一下合作細節,發現陳周全真的今非昔比了,北伐倒也不是妄念!
mk2258 發表於 2018-2-25 11:18
第一百一十節消化勝利果實


    攻打澎湖太容易了,李長庚艦隊經過上次的打擊,實力大大削弱,而且隨著周瑯佔據了漳泉、福州等地後,李長庚甚至無法在閩海立足,澎湖孤立於福建和台灣之間,連最基本的糧食都無法自給自足,就算不去打他,恐怕澎湖守軍也在琢磨著走呢。『→お℃..

    但出乎意料之外的是,李長庚竟然選擇了死守澎湖,真的廢了周瑯一番功夫。擁有優勢火力的艦船雖然沒有損失,可人卻死了三百多,這是周瑯起兵以來,單次戰役中傷亡最大的一次,打廣州和福州都沒傷亡這麼大。

    打澎湖諸島,動用了三十艘艦船,出動了四千步兵,耗費了二十天時間。但戰果也很輝煌,李長庚艦隊被殲滅,澎湖落入了周瑯之手。滿清最能打的水師將領李長庚陣亡於陣前,也算不辱沒一個軍人的身份,只可惜他是以一個漢人的身份,為一個異族的政權犧牲,不免有些惋惜。

    佔領澎湖之後,從此經過台灣海峽前往北方的任何船隻,不管是海盜也好,商船也罷,都處在了周瑯勢力覆蓋之下,週瑯可以考慮嚮往來商船徵收過路費了。

    只是耽誤的二十多天時間,讓周瑯頗為惋惜。隨著跟陳周全約定北伐事宜,週瑯的戰略做出了調整,他滿足按照部下們的野心,攻略整個福建。有陳周全在浙江分擔壓力,週瑯只需要面對江西和廣東的清軍,壓力大大減輕,而且根據周瑯的估計,清廷肯定會將重點放在打擊陳周全上來,對付他的更多可能只是地方部隊,在這種情況下,他要是還不敢行動,那就不是謹慎,而是懦弱了。

    所以他馬上決定,放手一搏,拿下整個福建。

    因為需要在清軍反攻之前,建立起穩定的防禦體系,所以周瑯的時間很緊迫,他必須跟清軍拼速度,所以澎湖的軍事行動就影響了周瑯的行動。

    派去澎湖的三十艘戰船倒不是問題,因為周瑯的艦隊現在已經擴張到了五十艘,派去三十艘戰船,他還有二十艘控制福建海域,全面控製或許不可能,但絕沒有人能在海上威脅到週瑯戰艦的福建沿海州縣。

    主要是派去攻打澎湖的幾千步兵,削弱了周瑯用來攻略福建的兵力。

    從台灣已經調來了一萬步兵,另外兩萬海盜軍也完成訓練,暫時作為步兵使用,但卻沒有能力給他們全部裝備步槍,有一半人不得不拿著繳獲的長矛。週瑯能動用的兵力,總計四萬人,澎湖就佔去了十分之一,而且是最具有戰鬥力的經驗豐富的老兵,當然會影響戰局。

    因為用兵之處實在太多,要佔領整個福建,那就需要確保擋住清軍的反攻,拼總兵力,顯然是拼不過對方的,都撒開了跟清軍一尺一寸的爭奪,就算週瑯的軍隊戰鬥力更強,遲早也會被耗死,所以必須考慮高效利用兵力,最有效的還是王輔茞提出的老辦法,推進到武夷山一帶,利用險要的關隘阻擋對方,這樣雖說做不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誇張程度,可用小股兵力牽制大量清軍卻是能做到的。

    武夷山自古有八大雄關的說法,守住這些關口,不敢說不會放一個清軍入關,但至少能阻擋清軍大部隊正面進入福建。一個關口佈置一千人,配屬相應的大砲,相信比古人守關更加容易。

    但武夷山身處福建內陸,要全面佔領武夷山脈,就需要控制沿途要道,而現在福建大多數地區,依然是清軍佔據,儘管他們不堪一擊,可要控制跟佔領是不一樣的,控制就需要分兵把守,防止清軍反攻,防止他們破壞交通線,防止他們威脅後勤線路。此時福建的多山地形,反而給周瑯造成了麻煩,因為山林太方便敵軍藏匿了,讓你不得不一路佔領,還要一路分兵。

    這樣週瑯的兵力就有些捉襟見肘。

    一旦控制了武夷山,在陳周全吸引清軍主力的情況下,週瑯有極大的把握守住福建,然後他才會開始清剿潰兵,爭取地方豪強的支持,至少讓他們保持中立,然後徹底控制整個福建。

    根據鳳山縣的經驗,有個兩三年時間,就足以控制局面,雖然還無法做到讓地主實力支持,但卻已經可以通過商業手段,從鄉村汲取資源了。同時消化了福建的人力物力,將這些資源以現代商業管理模式高效利用起來,才真正有資本跟滿清正面抗衡。

    雖然控制整個福建,消化福建的人力物力資源,還是沒影的事情,不過目前的勝利果實還是很值得消化的。

    漳州、泉州和福州,作為福建最富庶、最繁華的三座府城,擁有相當的技術資源,雖然手工業比不上廣州,可加起來也相差無幾,尤其是可以轉為軍事所用的資源,甚至不輸給廣州。

    由於海禁的影響,明朝之後中國造船業大退步,可畢竟是一個超大大國,總的生產能力依然很可觀,全國船匠加起來,恐怕不會輸給英國、荷蘭這樣的海洋國家,而其中造船能力最強的,就是福建跟廣東。

    與廣東相比,廣東由於有幸保留了一口通商的權力,始終沒有停止跟西方技術的交流,雖然受到官府對船隻大小的限制,廣東船型沒有像西方那樣不斷向更大更重發展,卻也吸收了西方技術,發展出來了老閘船這種中西結合的船型;而沒有通商便利的福建,造船業一直保持了中國特色,主要生產的還是福建傳統的福船,並以此為基礎,安裝火砲,誕生出了霆船。

    週瑯要消化的,當然不是福建的霆船技術,如果他需要霆船,直接照搬就行了,談不上消化。週瑯要消化的是數以萬計的造船工匠,他們雖然缺乏建造西方戰列艦的技術儲備,但造船的一系列技術是掌握的,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僱傭西方技術人員幫助他們,不難讓他們掌握製造技術。

    週瑯在打鼓港的造船廠,在荷蘭人的幫助下,已經建造出了兩艘三級戰列艦,目前已經下水,正在進行最後的舾装,安裝武器等工作,今年年底就能編入艦隊。

    除了造船業,週瑯還緊缺軍工生產人才,福州是八旗駐防地,清廷習慣在駐防八旗大營中或者附近,建立各種軍事作坊,注入弓箭作、鐵作、火藥局、織染局等為軍隊生產武器和軍服的機構,由於滿清禁止旗人從事當兵之外的其他行業,因此這些作坊中,主要是僱傭的漢人工匠,很多早期都是以包衣身份來到作坊中工作,手藝其實也是世代相傳的。

    此時中西武器在質量上已經有了很大的差距,但生產方式上差別並不大,依然主要以手工為主,所以這些工匠不但能為周瑯所用,甚至直接讓他們按照西方技術打造武器都不難,比如製造鳥槍的,跟製作褐貝斯步槍的基本工序大同小異,製作火藥的,更是只需要稍微調整一下配方即可。

    除了這些軍事作坊工匠,數量更加龐大的民間工匠依然擁有非常重要的軍事意義,尤其是鐵匠,至少在明朝時期,福建的冶鐵產業,不管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是全國第一,人稱閩鐵甲天下。

    到了清朝,廣東手工業異軍突起,佛山的冶鐵業超過了福建,可福建依然保留了大量的民間鐵匠。招募這些熟練的鑄造工匠,受限於技術工人不足的軍工生產現狀會得到極大的改觀。

    由於跟東印度公司達成了同盟協議,儘管目前雙方的正式文本都還沒有批准,但周瑯已經通過亨利皮特,從印度僱傭了一批東印度公司的技術人員。

    雖說青銅大砲的在質量上比英製鐵炮要好一些,可中國跟英國一樣,也是一個銅礦稀缺的國家,週瑯目前用來鑄造大砲的銅,主要來自日本,是朱濆的船隊通過貿易換來的,可日本人對出口銅也十分謹慎,日本的產量也有限,遠沒有鐵的來源廣泛。

    所以周瑯一直都沒放棄鑄造鐵炮的想法。

    現在佔領了福州等手工業發達的大城市後,週瑯可以得到的技術力量大大增強,這些英國技術人員也就派上了用場,把他們留在台灣,沒有足夠的人力和資源支持,週瑯乾脆直接將他們調來了福州,讓他們利用福州現有的技術和資源條件,盡快量產步兵炮。

    製造步槍、火藥的作坊也迅速恢復起來,並加緊時間進行擴建,爭取一年之內,能夠為福建的軍事行動提供充足的武器彈藥。

    週瑯對此極為關注,多次親自到作坊查看進度,了解各種技術細節。

    不像荷蘭人,英國人跟中國工匠之間的溝通問題依然沒有解決,而且在技術上的溝通往往比普通交流更困難,因為涉及到許多專業詞彙問題,溝通不暢,雖然不至於無法進行技術交流,但卻會大大影響交流的效率。
mk2258 發表於 2018-2-25 11:19
第一百一十一節遠東第一兵工廠(1)


    週瑯採取的辦法是,聘請了懂英語的荷蘭技術人員作為中間翻譯,也不是讓他直接為英國技術人員跟中國工匠提供翻譯服務,那樣效率就太慢了,而是讓荷蘭人根據英國人的技術,制定出標準的規範,之後再翻譯成中文,這樣將技術傳遞給中國工匠,效率就高多了。

    翻譯工作早在就打鼓港時候,就基本完成,現在全套資料,以及已經掌握了英國技術的一些台灣工匠也調到了福州來進行指導。

    週瑯發現,英國技術跟荷蘭技術的差別不大,但在一些細節上還是有所區別。

    同樣的一支滑膛槍,各個部件基本相同,但形制總有一些差別。比如被東印度公司的技術人員帶來印度款褐貝斯生產技術,在最重要的槍管製作上,就跟之前荷蘭人提供的技術有所區別。

    週瑯以前一直以為古代的槍管都是鑄造出來的,後來見識過荷蘭人的製作過程之後,才了解到原來槍管是用鐵皮捐出來的,真的是鐵皮,而不是鋼,這讓周瑯頗為驚奇,一度有些擔心槍管的強度。

    在卷製槍管的原料上,大家選用的都是柔韌的熟鐵,據說早期英國人為了打造性能更好的步槍,卷製槍管的材料甚至都是收集馬蹄鐵來製作,因為馬蹄鐵在馬蹄的反复踐踏之下,柔韌性變得很好。

    如果用普通的熟鐵,會先將熟鐵反復進行鍛打,目的是去處其中的雜質,中國工匠將經過千錘百煉的鐵塊稱之為精鐵。

    這些精鐵然後被鍛打成長條狀的鐵板,鐵板的長度略微大於槍管的長度,鐵板的厚度要求基本均勻,鐵板的寬度則有所區別,用來當作槍管尾部的一端的寬度是4英寸左右,作為槍口一端的寬度是兩個半英寸。因為較寬的那一端在卷製的過程中會獲得較大的厚度,從而保證槍管尾部能夠耐受火藥爆炸的衝擊。

    鍛造槍管的鐵砧與普通鐵匠用的也不同,鍛造槍管用的鐵砧上有一系列截面為半圓形的溝槽,這些溝槽就充當了鍛造槍管過程中的簡單模具。鍛造的時候,首先將鐵板加熱到紅熱的溫度,然後將其鍛入溝槽內,然後將一根作為芯棒的經過硬化處理的鐵棒放進去,將鐵板捲製成閉合的圓筒。芯棒的直徑小於實際槍管的直徑。

    卷製完成的槍管在槍口的部分鐵板的兩邊有半英寸的重合,重合部位通過鍛焊在一起。具體方法是將槍管加熱到白熱溫度,然後用錘子反复的敲打焊縫的位置,擊打的動作必須輕快。這個過程必須反復進行,因為每次加熱只能完成兩三英寸長度焊接。焊接過程中如果發現槍管彎曲,還必須隨時利用鐵砧上的溝槽進行校正。

    焊接完畢的工序就是鑽孔,這個孔不是尾端的引火孔,而是整條槍管的孔徑,因為作為模具的鐵棒直徑比實際的槍管口徑要小,因此初步鍛造出來的鐵管,還不能稱之為槍管,要用特製的鑽床鑽出鐵管裡邊的一層,這樣做的好處除了讓槍管內徑更加光滑外,也是去掉內層鐵皮上因為鍛造等各種原因形成的瑕疵,讓槍管的質量更好。

    鑽孔的步驟中國古代學者宋應星就描寫過,因為明朝時代引入的火槍技術,其實也是經過日本火銃所引入的西方技術,鑽孔用的鑽床都是一樣,不過很簡陋,跟後世的機床完全不同,是一個高高的架子,豎起槍管人工用長鑽頭來鑽,效率很低。

    鑽孔的過程很細緻,並不是一根鑽頭鑽到底,而是先用小鑽頭,後用大鑽頭,一層一層鑽掉鐵皮,這樣可以減小鑽孔過程中所需的切削力,過大的切削力會使得鑽頭或者鑽桿折斷,導致整個槍管報廢。既便如此,鑽孔的過程中依舊會發熱。發熱會導致槍管變形,必須加以控制。控制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在槍管上包裹浸水的布並且頻繁更換。

    這些細節都寫入了規範之中,週瑯詢問過福州製作鳥銃的清軍工匠,他們表示鳥銃的製作工序其實也是這樣,是從明朝沿用下來的,只是在製作過程中沒有嚴格遵守,各個環節都有所縮略,不是工匠不肯嚴格製作,而是條件不允許。

    比如製造最重要的槍管,從鍛制精鐵開始,明朝的標準是十斤鐵能出一斤精鐵,因為反复的鍛打在去除雜質的同時,也會損耗原料,管理作坊的官員對於工匠這種浪費往往十分抵觸,甚至會認為工匠在作假,在偷原料,一個弄不好就會挨板子,所以清軍工匠表示,他們鍛制精鐵,十斤鍛製到三斤就已經算是精良了。

    這些管理工匠的官員,未必是不懂行,恐怕是抱著節省成本中飽私囊的打算。難怪明朝戚繼光大帥十分不信任明朝工部工匠打造的火銃,非要自己招募工匠製作。

    鑽槍管也是如此,從大到小逐步更換鑽頭鑽孔,質量當然精良,可是效率很慢,監工依然不滿意,進度慢了,工匠還是要吃板子。所以他們最後會減少工序,加快速度。他們的監工不但不會不滿,反而會說差不多就行了。

    如此偷工減料,縮減工序的結果,就是明清的火槍槍管承壓能力弱,裝填的火藥量少,射程和威力就比西方同時代的武器要差,裝的火藥稍多還會炸膛,導致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士兵極其不信賴火器,結果反而是裝備大量火器的明軍敗給了冷兵器為主的八旗,也導致八旗對火器充滿蔑視,密信弓馬騎射,觀念上完全落後與西方。

    所以說,在步槍的製作上,不但西方國家基本一樣,中國跟西方國家也差不多。但在細節上還是略有不同,包括西方國家之間都有所區別。

    比如法國人製造槍管的方式更加複雜,他們先製造一塊較薄的鐵板,厚度是1/12英寸,大概2毫米的樣子。然後用這個薄鐵板通過平卷的方式捲成一個圓筒。這個圓筒被成為襯裡,然後再在襯裡的外面用螺旋卷製的方法製造槍管的主體。

    荷蘭靠近法國,又是一個小國,所以荷蘭人採用的是全套法國技術,跟英國技術對比之後,週瑯頗有疑惑,他發現最後法國技術卷製的槍管鑽探的時候,那兩毫米厚的襯裡其實都被削掉了,那麼加襯裡這種方法有什麼意義?
mk2258 發表於 2018-2-25 11:19
第一百一十二節遠東第一兵工廠(2)


    具體原理荷蘭技術人員也說不上來,反正工序複雜的法國步槍質量,在歐洲享有盛名。

    荷蘭人還介紹了西班牙的槍管製作技術,西班牙作為歐洲最早大規模使用步槍的國家之一,西班牙的穆斯特克步槍曾經在歐洲也是以性能優良著稱,英國人是通過平卷方式製造槍管,兩邊用來鍛焊的重合部分大概有半英寸,西班牙人乾脆是卷上兩圈。這種方式雖然增加了焊接時候的工作量,但是連接質量顯然比英國人的方式更高一些。

    根據中國明代的書籍記載,明朝的魯密銃也是採用雙層卷製方法,質量得到了徐光啟等大學者的稱讚,可惜的是,明朝官辦作坊的管理,讓他們不可能嚴格按照程序製作,導致達不到歐洲同類武器的性能。

    西班牙的雙層卷製方法製造的步槍性能比英國步槍更優良,但英國人並不服氣,他們堅持認為西班牙步槍更出色,是因為西班牙鐵的質量更好,而不是技藝更加高明。

    儘管英式步槍在西方並不以質量精良著稱,但經過對比之後,週瑯還是選擇在福州兵工廠推廣英國技術,原因很簡單,英國步槍的製作工序最為簡練。週瑯還選擇了東印度公司設計的印度款褐貝斯步槍進行定型生產,因為印度款是簡練中的簡練。

    英國不愧是一個小商人的國家,沒有法國人那麼執拗與復雜程序和優異質量,而是以成本為先。

    在歐洲,法國步槍在保證威力的前提下,法國人對步槍的細節處進行精雕細琢,槍托、槍管上甚至刻上複雜的花紋,讓法國步槍成為完美精良的代名詞。可以說法國步槍的改進方向,追求的是精益求精。

    而英國步槍,以褐貝斯威力,最大的改進是為了降低成本,當然前提是能保證基本的質量,小商人習性的英國人,在過去常常生產低劣的武器,也跟中國明清的火器一樣,經常發生炸膛現象,導致軍隊怨言很大,抱怨說“我們埋掉的手指比埋掉的屍體還要多...”。

    英國人解決的辦法是,引入完善的質量監控與統一的工藝,事實上就是後世的標準化生產,他們規定了嚴格的質量要求和工序監督,規定了統一的口徑和型號,這就是褐貝斯的誕生。

    那是1722年的事情。

    在之後的數十年間,英國軍隊一直裝備這款定型的武器,而且不斷的進行改進,改進的方向依然是從標準化和低成本方面入手。

    英國步槍上,沒有繁瑣的紋飾,沒有漂亮的裝飾品,精簡了一切不必要的設計。

    經過幾十年的改進,褐貝斯在性能上不能稱作歐洲同時代武器中的最優良者,可在生產工藝上,卻堪稱同時代最簡練者,英國步槍的零部件,永遠比法國步槍要少。

    而東印度公司的德性,跟他的母國一模一樣,而且猶有過之,所以東印度公司特別為印度軍隊改進的褐貝斯,繼續朝著精簡和節約成本方向發展,縮短英國款褐貝斯的槍管長度,連不值什麼錢的通條套筒他都要減少一個,從四個變成了三個。

    這款改進到極致,也廉價到極致的印度款褐貝斯,其實英國軍隊根本看不上,稱之為經濟型褐貝斯。不過便宜質量未必就不行,英國人的所有改進,都是基於保持威力的基礎上,否則在頻繁發生戰爭的歐洲,英國人也不可能總是取得勝利。

    這款英國人看不上的印度經濟型褐貝斯,威力上打折也不多,縮短的槍管並沒有明顯降低子彈的射程和威力,至於精確度長款步槍也談不上,精確度就不是滑膛槍該追求的東西,唯一削減的威力,應該是因為縮短槍管導致的刺刀拼殺不利。

    但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習慣了用射擊解決問題,所以刺刀的作用下降,才大膽縮短槍管。

    週瑯選擇這個東印度公司的褐貝斯方案,當然不是從成本角度出發的,他更重視質量。

    週瑯看重的,是這款步槍製造工藝簡單,而且製作工藝十分成熟,能夠最快速的製造出來。歷史上英國打拿破崙戰爭時期,大規模徵兵以及大量援助歐洲其他國家軍隊,導致庫存武器嚴重不足,結果就讓東印度公司幫忙生產。

    東印度公司利用印度數量龐大,工資低廉的工匠,大規模生產印度款褐貝斯,在拿破崙戰爭結束的時候,竟然為英國生產了160萬支印度款褐貝斯。

    週瑯現在急需武器裝備軍隊,在質量基本滿足要求的前提下,他不可能像法國人那樣吹毛求疵,所以這款最方便大量快速生產的印度款褐貝斯,就成了他的首選。

    在周瑯的高度重視下,充足的資金注入,花高薪聘請清軍工匠和民間工匠,很短時間內就招募了三萬名鐵匠,並且撥款買下大量的現成房屋,改造成兵工廠。

    連來考察情況的亨利皮特都表示,週瑯現在建立了遠東規模最大的兵工廠。

    但這座兵工廠並不是簡單的規模大,雖然製造環境,設備還有所不足,但是周瑯堅持採用最嚴格的工藝六成。

    聘請英國和荷蘭技術團隊作為監理,將西方技術工藝流程直接搬過來,然後讓本地工匠嚴格執行。

    而且他拋棄民族感情成分,允許英國和荷蘭監理團隊對中國傳統工藝進行改進處理,比如英國人認為福建生產的鐵雜質多,對武器質量產生影響,週瑯就支持英國人在福州建立英式高爐煉鐵。

    鐵中含雜質的多少,一個方面是鐵礦石質量的影響,中國鐵礦往往含磷、硫量較高,造成鐵質發脆,韌性下降,另一個方面,則是煉鐵的燃料問題,中國的煤炭中含磷、硫量也較高,用煤炭煉出來的鐵,自然就含磷、硫這樣的有害雜質較多。

    鐵礦質量暫時沒辦法改變,去印度採購鐵礦也不現實,但燃料上可以下功夫,週瑯採納了英國監理團隊的意見,按照英國方式,先將煤炭練成焦炭,在煉焦爐建成之前,則採用木材來做燃料。

    冶煉出來的鐵,在讓工匠進行比歐洲更嚴格的鍛打,去除其中更多的雜質,然後才能作為生產原料。

    為了降低鍛打的人工成本,英國人還幫忙設計了水力鍛錘,利用福建多溪流的特點,建立了多個專業鍛造作坊。

    其實生產工具和設備,大多都是這些技術人員自己製造的,然後中國工匠進行大量的複制擴大規模。

    好在這時代的工程技術人員,往往都是全能型的,技術專業水平當然比不上後世的專業技術人員,可綜合性水平極高,往往一個工程師就是通曉某項作業整套環節和流程的人。

    在英國人和荷蘭人的幫助下,福州兵工廠的技術水準大幅度提高,管理和工藝水準,也達到了歐洲水平。

    這才是周瑯最看重的,建立一個規模上最大的工廠,在中國不是什麼難事,難的是建立一個管理水平和工藝水平也能達到最高的工廠。

    現在周瑯建立起一個管理方式最科學,工藝流程最標準,技術設備最先進,質量要求最嚴格,同時規模也最大的兵工廠,這才敢說她是遠東第一兵工廠。

    唯一讓周瑯有些遺憾的是,英國人設計製造出來的機器設備,沒有他想像中的工業化時代的模樣,機器部件的主體竟然是木製,也只有在一項注入轉向之類的精密部件中,才使用鐵質零件。

    而且完全使用人力、畜力和水力就能驅動,竟然不需要蒸汽機,這很不工業啊!

    不過週瑯了解到,其實在英國,軍工生產中,也沒有普及蒸汽機,如今給蒸汽機配套的機器設備,還無法達到軍事級別的質量要求,反而是手工製造的武器,質量更好一些。

    在英國,蒸汽動力還主要應用於紡織業,以及一些需要簡單動作的生產領域,普及程度還不高,瓦特授權生產的蒸汽機數量也不過幾百台,英國第一座蒸汽紡紗廠建立也才只有十年,蒸汽機在歐洲大陸上,甚至還主要作為稀奇玩意進行展覽之用。

    真正的工業革命並不是蒸汽機帶動的,而是珍妮紡紗機、飛梭等一些列可以大規模應用到大工廠生產中的技術推動的。

    但對中國來說,蒸汽機出現之前的歐洲技術,中國都有。水利紡紗機,中國唐宋時期就出現並普遍被中國人用來紡紗、紡麻和紡絲,但從蒸汽機開始,歐洲出現的新技術,中國就徹底趕不上了。

    因為蒸汽機之前的技術,基本都可以歸類到工匠們通過經驗總結和摸索出來的,從蒸汽機開始,就成為基於更高級的機械原理和科學理論的實踐應用,瓦特改良蒸汽機時,用牛頓力學進行過反复推導和計算,這跟過去工匠製造機器的過程在根本上發生了改變。

    工匠生產的機器,可以算是工匠的工具,而蒸汽機之後的機器,則是發明家的創造。

    週瑯沒有深入研究其中的經濟學意義,但是他對蒸汽機很感興趣,認為這是工業生產的基礎,所以他希望英國技術人員可以研究一下,能不能在他的兵工廠裡採用蒸汽機。
mk2258 發表於 2018-2-25 11:20
第一百一十三節地陷東南


    清政府的低效,給了周瑯充足的時間,整個十月,十一月,週瑯竟然都沒等來清軍的大規模進攻。『→お℃..

    在浙江、江西和廣東的清軍,只是地方部隊進行了小範圍的調動,戰鬥力和兵力都不足以攻入福建。

    週瑯的軍隊,則向北推進到了跟浙江交界的分水關,佔領這個浙江進入福建的官道必經之地,基本上就掐斷了大規模清軍從浙江反攻福建的通道。

    沿著閩江、建江推進道了福建西北的武夷山茶區崇安、南浦等縣,切斷浙江西南和江西東北進入福建的通道;沿著閩江、金溪進入了建寧、泰宁等縣,切斷江西中部進入福建的通道。以此建立起依托武夷山脈的第一道防線;沿著晉江抵達雲山、沿著九龍江抵達玳瑁山,建立第二道防線。

    至於汀江上游的汀州地區,由於無法通過入海河口上溯控制整條流域,暫時予以放棄,但在跟潮汕地區接壤的雲霄一帶,建立了防禦基地。一旦廣東地方軍隊發動攻擊,視情況出擊,奪佔潮汕地區,取得汀江(韓江)入海口,上溯汀州,控制整個福建境內。如果廣東軍隊觀望,週瑯不介意跟他們保持和平相處的默契。

    兩個多月時間,週瑯建立了內外兩條防線,控制了十幾座關卡,佈置了五百多門大砲。

    同時沿著河流,建立通往這些關卡的交通線。

    外部防禦體系基本建成,但福建內部依然是一片混亂,週瑯只能控制交通線和交通線附近州縣,大半福建州縣還在清軍手裡控制著,更不用說廣大的鄉村地區,根本就沒有任何控制力,這是巨大的隱患,可他就是沒有多餘的兵力去加強控制。

    不過盟友陳周全的北伐,在周瑯的幫助下,也終於開始了。

    陳周全已經今非昔比,在奪取了台灣府城,鎮壓了嘉義等縣的地主武裝反抗之後,陳周全在嘉義縣、台灣縣進行了大規模的清洗活動,舊地主階層幾乎被他給徹底消滅了,但一個新的地主階層又出現了,因為陳周全打擊地主,主要是出於報復心理,他痛恨這些地主武裝站在清軍一邊跟他做對,所以他殺了地主之後,並沒有把地主的土地分給佃農,他的認識還沒有到這種高度,他將這些土地分給了跟隨他的有功之臣,陳光輝這樣的親信,一個個都分到了上萬畝甚至數万畝的良田。

    另外陳周全還鎮壓了漳州和粵籍兩大反對他的族群,將反對他的力量,從鄉村基層進行了一場清洗。雖然殺人很多,可是永絕了後患。讓他在將清軍趕出台灣之後,對社會基層的控制力大大加強,結果當清軍第二次反攻台灣的時候,就沒有像之前那樣,得到大量地主武裝的配合。

    但清洗規模太大,也造成了社會秩序的混亂,讓台灣中部富庶地區流失了大量的人口,大多數都逃到了鳳山縣,可這種混亂,不但沒有削弱陳周全,反而加強了他的力量,因為秩序的失衡,導致流民增多,讓他擴張兵力變得容易。

    陳周全之所以能將長麟主持的清軍反攻擊退,就是因為他手裡已經掌握了一隻數量龐大的軍隊。而且這只軍隊已經不再是烏合之眾,而是建立起了較為嚴密的組織,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訓練。

    陳周全是一個聰明人,他以經商為生,能往返兩岸,在福建和台灣都組織起天地會的力量,個人組織能力還是很強的,商人的經歷又讓他相比同時代的人堪稱見多識廣,所以一些軍事基本常識他還是懂的。

    通過血的經驗,他的軍隊獲得了經驗,也學會了戰鬥。大浪淘沙,從死人堆裡爬出了一批精銳老兵。而且陳周全招募了為數不少的清軍俘虜,這些清軍職業軍官幫助他完善了軍隊建制,讓陳周全的軍隊,不但擁有戰鬥經驗豐富的老兵組成的精銳,也有了具備基本組織能力的二線部隊。

    陳周全麾下的兵力數量,總計高達三十萬人,其中十萬是有經驗的老兵,二十萬是招募的新兵,如此雄厚的實力,讓他的北伐並不是癡人說夢。

    至於陳周全為什麼選擇浙江進行北伐,主要是因為周瑯佔據了福建沿海要地,甚至陳周全的老家同安都被周瑯控制,陳周全無心此時跟周瑯火併,因為他手裡沒有水師,根本無法跟周瑯爭奪,反而不如利用周瑯手裡的水師幫助,讓他可以進入大陸,進行北伐,頂多就是像他當年起兵時候承諾的,雙方先各憑本事攻城略地,等擊敗了滿清之後,再各憑本事,逐鹿天下。

    而且正是因為周瑯輕鬆佔領了福建,逼的陳周全果斷選擇跟周瑯合作,北伐浙江。因為陳周全看到了清軍的軟弱,如果他不去浙江,讓周瑯在福建站穩了腳跟後,週瑯的實力,可就完全壓制住陳周全了,因此陳周全才選擇搶在周瑯之前,進兵浙江。

    攻占澎湖之後,週瑯的艦隊在閩浙海域已經沒有了對手,全面出動幫助陳周全北伐。

    先是在溫州灣幫助陳周全建立了一個立足點,然後幫助陳周全的部隊登陸,之後全部交給陳周全了。

    陳周全很快就沿著甌江攻占了溫州作為前進基地,然後繼續沿江西進,沿海南下,到十二月,就已經往西攻打到甌江上游的麗水,往南打到了靈溪,跟週瑯的軍隊在分水關匯合。

    之後陳周全繼續沿著沿海平原北上,而且進入浙江海域後,陳周全招攬了被周瑯擠入浙江海域的閩海海盜集團,鳳尾幫和水澳幫,以及一大批被清廷稱之為浙江土寇的海盜幫派,擁有了兩百多艘戰船,一萬多人的水師。

    在水陸兩面進兵的情況下,陳周全順利的拿下了台州府,接著進占了寧波這座海港,浙江沿海半壁已經落入陳周全之手。

    此時清廷已經慌亂,之前他們還在討論剿滅週瑯海寇集團的方略,突然浙江就燃起了漫天戰火,這讓他們有些措手不及。

    實在是無法理解,為什麼突然間位居東南的閩浙,就崩盤式的失陷。

    而且清廷認為,以大明天運皇帝自居的陳周全,怎麼看都比周瑯海寇集團來的危險。

    不出所料的,清廷開始以陳周全為第一打擊對象,將之前調動到閩浙邊界,準備入閩的浙兵全部回收,先剿滅陳周全,然後在清剿週瑯。

    同時調動江寧八旗和江蘇軍隊南下入浙,與浙江八旗、綠營一起圍剿陳周全逆匪。

    對於週瑯集團,清廷也沒有放鬆,責令廣東、江西地方,相互合作,會剿週瑯。

    這個結果也是周瑯預料到的情況,清廷果然選擇了全面進攻,對周瑯和陳周全進行同時打擊,其實也就意味著,陳周全幫週瑯承擔了清廷一半的打擊力量,他到底幫週瑯擋了槍。
mk2258 發表於 2018-2-25 11:21
第一百一十四節財政危機(1)


    陳周全北伐氣勢洶洶,他是帶著與滿清爭天奪國的壯懷激烈去的,所以幾乎傾巢而出,三十萬大軍只在台灣留守了五萬人,二十五萬都調到了浙江。ω δwww..

    然後繼續在浙江招降納叛,隨著不斷勝利,當地的土寇、會黨、江湖人物,等社會底層民眾不斷加入,二十五萬軍隊,很快就又膨脹到了三十萬,然後是四十萬。

    陳周全向浙北進逼的勢頭,確實震動了滿清朝堂,朝臣的注意力瞬間就從乾隆讓位的震驚中被轉移到了浙江。乾隆此時也終於開始緊張起來,他這個人的政治能力還是有的,只要認真起來,是能做出事情來的。

    和珅雖然貪腐,可是弄錢的本事確實有一套,有和珅提供後勤支持,乾隆施展政治手段,馬上就調動了各地的資源。

    戚繼光時代之後,浙兵就開始享有強兵的盛名,在乾隆的督促,保衛鄉里的情緒推動下,浙江當地軍隊的戰鬥意志大幅度提高,加上乾隆調動了南京、鎮江和杭州三地的駐防八旗,綠營兵力支援,很快就在浙北地區集結了二十萬大軍,依托浙北腹地的會稽山等山地,將陳周全大軍阻擋在了紹興、金華兩府,阻止了陳周全繼續向浙江腹地推進的勢頭。

    同時蘇松水師、山東水師,甚至長江沿線的水師,都在乾隆的指揮棒下向浙北聚集,一時間清軍集結了大大小小五百多艘戰船,八萬餘人的水師兵力,成功將依附於陳周全的那些戰鬥意志並不強烈的鬆散海盜集團擋在了杭州灣以南。

    雙方控制的陣線雖然穩定了,但是大大小小的戰鬥卻不斷爆發,萬人以上的大戰,隔幾天就會進行一次,戰況相當慘烈。

    相比於陳周全大開大合的跟清軍對戰,週瑯在福建的動作就小多了。

    週瑯發現,在自己控制了武夷山等地關口之後,江西和廣東兩省的軍隊雖然陳兵關外,可是進攻的慾望並不強烈,他們似乎更多是出於防範的目的,把周瑯擋在他們的家門口,就知足了。畢竟在這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苟且時代,地方官只要事情不發生在自己的轄區,就不太願意參合。

    週瑯樂的維持這種局面,他的軍事行動主要圍繞剿匪進行。

    當前週瑯的軍事部署,依然圍繞交通線進行,從沿海河口出發,一路上溯到玳瑁山、戴雲山,乃至武夷山,大多數兵力都浪費在維持幾條交通線上,全面的福建腹地要么處在清軍控制下,要么就是失控狀態。

    採用以撫為主,剿撫並用的老策略,以精銳但數量不多的強軍作為後盾,讓王輔茞去一座座城池談判,必須先將這些城池控制在手裡。

    中國修築城池,一般都會看風水,風水學雖然帶有迷信色彩,可也有各種經驗的總結傳承,科學的結果是一般情況下優秀風水師選擇的城址,很少發生地震和水災,就連日本這個地震多發地帶,應用中國風水學選定的京都都神奇的躲過了大多數地震。

    風水學中中符合軍事原理的部分體現在,城池往往選在背山面水之類的易守難攻之地,如果能兼顧交通便利,這往往就是府治、都城級的資質。

    普通縣城當然無法做到全都兼顧到位,但基本的防禦優勢還是有的,至少在縣境之內,往往是最穩妥的地方。所以這一座座城池,就是一座座要塞,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要塞化的國度。

    週瑯已經控制了交通線,現在就要控制這些星散的城池,然後以點帶面,力圖控制福建全境。

    剿撫並用的策略還是很管用的,多數綠營汛兵控制的縣城,在王輔茞許諾綠營兵可以選擇投效或者脫籍為民的情況下,都不願意死守,部分選擇放棄營兵身份,扔掉武器去做老百姓,也有部分選擇繼續給周瑯賣命,當兵吃糧就是他們的生計,至於給誰當兵,並不重要。

    只有少數縣城選擇了死守,比如古田縣這樣的山區縣,還真帶來了不少的麻煩。主要是古田縣令不但在魁倫興大獄的時候,沒有被牽連進去,而且還死心塌地為滿清守地,他不但組織城內的士兵投降或者逃跑,而且變賣家產,招募民勇,親自帶著登城死守。

    最後周瑯大軍用了二十多天時間,硬是轟塌了古田縣的城牆,強行打進了縣城後才拿下這座城池,入城之後,清軍頓時潰散,縣令在衙門裡*。

    剿撫並用的策略,雖然降低了軍隊的作戰強度和傷亡,但王輔茞依然用了大半年時間,才將福建省58各縣縣城控制在手裡。

    此時周瑯的兵力也大大膨脹起來,一方面招降了兩萬多清軍,一方面招募了八萬民壯,將總兵力擴大到了十四萬。

    軍事力量的擴大,帶來最大的影響是財政方面的危機。

    控制福建,並沒有給周瑯帶來太多的實力增強,除了在福州等沿海地區獲得了強大的造船能力外,在其他方面反倒是背上了沉重的負擔。

    為了拉攏地方豪強,今年的賦稅是不用指望了,任何想要一番作為的梟雄,都會宣布對占領地區進行免稅,至少一年,多者兩三年都有。

    在鳳山縣的時候,週瑯可以免稅,那時候他有從廣州訛詐的兩千萬銀元在手,養的兵又少,財政負擔很輕,加上鳳山縣的賦稅也收不到多少,所以一免就免到了現在。

    不過不是一次性免除,而是一年宣布免一次,施恩有施恩的方法,康熙那種永不加賦,並不是最好,一點一點給予,讓地主農民每年都有盼頭,每年都念一回你的好,久而久之也就認同你了,康熙那種永不加賦的宣言,其實是放棄了權力,給自己套上了一個緊箍。

    但在鳳山縣施恩,週瑯施的起,在整個福建施恩,他就有些施不起了。為了控制整個福建,軍隊規模快速膨脹,從進入福建之前的兩萬,擴張到了現在的十四萬,是過去的七倍,財政收入卻幾乎沒有,讓周瑯的財政壓力瀕臨破產的邊緣。
mk2258 發表於 2018-2-25 11:22
第一百一十五節財政危機(2)


    當然,現在的士兵軍餉,已經沒有兩年前那麼高了,事實上週瑯每一次擴軍,軍餉都是向下走的,在保持老兵軍餉不變的情況下,將他們提升為軍官。

    之所以如此操作,倒也不是為了省錢,而是因為一開始的軍餉就是不合理的。當時周瑯孤家寡人,不出一個讓人絕對無法拒絕的軍餉,別人憑什麼給你賣命。隨著周瑯行市見長,他的溢價能力增強,當然就要降低工資了,這也是周瑯這種人習慣的操作。

    最早在左營招募的六十三個老兵,當時周瑯許諾給他們每天五個銀元,這是普通人一個月都掙不到的錢,廣州的碼頭工人,一個月賺一兩銀子,曾國藩的湘軍每個月五兩銀子,週瑯給手下一天的錢,快趕上曾國藩湘軍一個月的收入了。那還是六七十年後的價格,那時候的銀價可比現在低多了,而且曾國藩的湘軍拿五兩銀子,在當時還屬於高軍餉,綠營和八旗都比不上,但卻只是周瑯士兵一天的收入,可想而知周瑯為了組建一個造反的創始團隊花費的代價有多大了。

    到現在,那六十三個士兵中,除了八個戰死之外,其他最低的也升到了千總,給的工資就值得了。

    後來天地會起義後,招募的天地會士兵,軍餉就降低到了一天一元的水平,當時總共招募了一千人,這批人現在也基本升到了把總,付這個軍餉也不算虧。

    再後來,整編王輔茞手下三千新兵的時候,軍餉就降到了兩天一元,這批人,只要沒死的,最差也混到了隊長級別,屬於基層軍官。

    陳周全成功趕走清軍,大量難民進入鳳山縣的時候,週瑯招募的士兵,就到了三天一元的程度,這時期組建的兩萬軍隊,是現在周瑯手裡的王牌部隊。

    現在在福建招募的這十萬新兵是五天一元,一個月可以拿到六元錢,折合白銀約四兩,在這個時代已經算是沒有一技之長的普通青壯難以想像的收入了。

    不過這個軍餉水平,週瑯不打算繼續降了,打仗本就是一種玩命的工作,他們理應得到比其他職業更高的收入,否則心理就會不平衡,在沒有民族精神作為支撐的前提下,低收入造成的不滿心理,是任何高強度訓練都不能解決的,沒有士氣的軍隊,哪怕強如拿破崙的法軍,也會莫名其妙的炸營。

    十四萬官兵,每個月總計支出的軍餉高達七十萬銀元左右,還要為士兵裝備統一的軍裝和武器裝備,這又是一筆不費的花銷,導致周瑯到福建這一年來,已經支出了五百萬銀元,而且現在每個月都需要一百萬銀元左右的支出來維持軍隊的運作。

    從廣州訛詐的那兩千萬銀元,這幾年已經花的差不多了,民政上,僱傭難民開墾茶園,屯田等等,花費了三百多萬,留給魏連理打開商路的本錢五百萬,軍隊總計花費了一千萬,但真正花錢如流水的,還有打造軍工體系。

    在鳳山縣的時候,為兵工廠、造船廠就投入了三百萬銀元,到了福建,週瑯更是快速擴張產能,打造出了一座堪稱東方第一兵工廠級別的軍事工業,投入高達八百萬銀元,這些都是一次性投入,至於維持兵工廠的日常開銷,那歸於軍費開支,不另行計入。

    光是這些投入,就耗光了在廣州發的橫財,甚至連之前從印度擴股融集的資金也全支出去了。最危險的時候,賬面上只剩下不到三十萬元現金,如果是做企業,這幾乎到了破產的邊緣。

    現在的周瑯之所以還能夠維持,只能說他的運氣實在太好,攻占福州之後,從府庫中繳獲了高達三百萬兩白銀,以及其他價值相當於一千萬兩的珍珠寶玉珊瑚等財物,顯然這些是魁倫在福建興大獄抄家的賊贓,還沒來得及交送內務府,就被周瑯笑納了。

    正是這筆錢在支撐著周瑯目前的開支,可也支撐不了幾個月,那一千萬珍寶雖然值錢,可不變現的話,就是一堆無用的廢物。

    現在只能通過魏連理,秘密到廣州、澳門變現,可是朱珪在那邊查的很嚴,雖然不知道為什麼他並沒有查封連利行商館,但對危險十分敏感的魏連理已經察覺到商館被人監視了,他死活都不去廣州,一直就藏在澳門,通過各種經紀人變現這批賊贓。

    以前的周瑯,是沒有把資金捂在手裡的習慣的,他總是希望通過燒錢來換取市場地位,但在這個時代,險些資金鍊鍛煉的局面,讓他明白在沒有一個良好的金融體系和融資渠道支撐的環境下,必須儲備足夠的應急資金。

    當然,最好是能夠獲得自我造血功能,取得穩定的現金收入,他必須開源!

    最大的財源就是武夷山的茶葉,已經開始的春茶季節,確實讓周瑯獲得了大豐收。

    最近五年東印度公司統計從中國輸往英國本土茶葉量,平均在152242擔,價值總計金額3864126兩,平均每擔25.38兩,東印度公司熱衷於經營中高檔茶葉,其他國家的商行經營的茶葉檔次稍低,最低的是15兩,平均都在20兩每擔。

    由於注入丹麥、瑞典等國公司,以及一些英國散商走私,東印度公司的茶葉採購量,只是中國出口量的一部分,總數具體有多少,週瑯也無從得知,不管是這些歐洲走私商,還是粵海關都不會給他提供數據,即便有數據,也未必可信。但英國國內的茶葉交易,一度走私茶葉都超過了東印度公司的合法茶,因此東印度公司的茶葉進口頂多佔中國出口的一半,在巔峰時候,丹麥和瑞典公司輸送到歐洲的茶葉都比東印度公司要多。

    週瑯估計每年中國茶商合法和走私出口的茶葉總計會達到七八百兩,其中產自福建的茶葉大概佔了三分之二,也就是說周瑯現在控制著中國茶葉出口產量的三分之二,價值兩百多萬兩銀子。

    即便如此,茶葉也解決不了周瑯的財政危機,因為周瑯目前通過茶葉獲得利益的方法是抽稅,一箱茶葉抽一兩關稅,一擔是兩箱,因為戰爭影響,茶商們在廣州能買到的茶葉竟然不足往年的三分之一,導致茶葉價格大漲,那些積極來福建開拓貿易的商人,在福建的採購價就已經達到了三十兩每擔,每擔抽稅二兩銀子,稅率相當於6%,另外加上船舶進出港收取的固定稅,商行繳納的門臉稅,週瑯控制下的口岸在茶葉上能收取到售價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茶葉只能帶給週瑯二十多萬兩的稅金。

    這顯然不能滿足週瑯的開支。

    所以周瑯還需要開拓更多的財源,同時也因為儘管週瑯做了宣傳,可一些商行並沒有積極前來福建開拓,因此今年茶葉出口受到了影響,否則價格也不會漲到那麼高。但銷售量其實是下降的,為了保證每一擔茶葉都能找到買主,週瑯讓魏連理的連利行出面,跟福建大小茶商簽訂了包買合同,以每擔25兩的保底價格,向他們無限量採購。

    這也是為什麼明明採購的人少了,茶葉價格在福建也這麼高的原因,廣州高那是因為廣州突然茶葉稀缺了,可銷售渠道仍在,福建卻是產地,越接近產地價格越低廉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可以為魏連理的兜底,讓福建的價格依然高企。

    魏連理包買下來的海量茶葉,是必須運出去銷售的,這就是周瑯的第二個財源:貿易!

    反正現在滿清已經威脅不到週瑯的海上安全了,週瑯所幸派出了絕大多數艦船,組成龐大的運茶艦隊,浩浩蕩盪前往印度。

    茶葉是東印度公司的主營業務,茶葉採購往往占到東印度公司在中國採購商品價值的八成以上,其他國家也差不多,法國占82%,瑞典為95.1%,丹麥更是高達97.6%,最低的是荷蘭和美國,荷蘭也佔了53.7%,美國是52%,顯然茶葉是最暢銷商品,丹麥、瑞典這樣的小國,甚至直接發展成專營業務了。

    暢銷品之所以暢銷,肯定是因為利潤豐厚,否則不會有那麼多人不遠萬里來中國購茶。

    茶葉價格並不固定,一般情況下,廣州外銷普通茶葉每擔價格在15至25兩之間,產地茶價為13兩上下浮動,從皖浙閩茶區陸路運到廣州的每擔費用為3兩上下,廣州十三行行商每擔獲利4兩左右,利潤率為20%,茶葉在英國到岸價每磅平均價值為27.5便士,每擔為120磅,價值3300便士,折合41.25兩,東印度公司得到的毛利為21.25兩,扣去十幾個點的關稅,也有18.59兩。

    週瑯把茶葉幫東印度公司運到印度,不敢說能分到他一半的利潤,每擔給周瑯加價五兩銀子週瑯就會批發給東印度公司,然後從印度採購棉花等原材料回國,利潤應該差不多,如果運十萬擔茶葉,來回可獲利一百萬兩。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