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節乾隆讓位事件
消息是從福州城內傳來的,魏連理死活不肯待在福州,被周瑯強逼後,也不過是潛伏在了福州郊外,但一直跟城內保持聯絡,收集各種情報,所以當傳來魁倫自殺的消息後,他第一時間將消息送到了船上。 ̄︶︺sんцつ
“城裡現在什麼局勢?”
週瑯被這個消息震撼的也不輕,這是意料之外的變數,不管是作為商人,還是統帥,其實都不喜歡這種不確定性。
魏連理面帶喜色:“城里人心惶惶,大帥取福州如探囊取物一般!”
誰說要取福州了。
話都說道嘴邊了,週瑯卻咽了回去。
因為閩浙總督之死這個極端的變數,讓他的所有計劃都改變了。
週瑯是一個複雜的人,作為商人他本能的討厭這種不確定性,誰不想做翻開賬本成本和收益就一目了然的生意。可這種一目了然的生意,其實往往利潤很稀薄,除非是壟斷生意,否則都深陷激烈的市場紅海中掙扎求生。
所以理性上,週瑯是能夠接受那些不確定性的,不確定性意味著還沒有成熟,還沒有規矩,充滿了空間,也充滿了機會,這也是風險投資者開拓的領域。
以前做商業的時候,週瑯也熱衷在各種不確定性行業中開拓,他極為大膽,甚至有時候顯得冒進,可實際上,套用一句科學家的口頭語,他常常是大膽的設想,然後極為謹慎的規劃,並且嚴格按照細緻的計劃來實施方案,目的就是在巨大的不確定性行業中,盡可能的降低那些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
所以哪怕輕易的拿下了漳州和泉州,週瑯依然打算按照之前的計劃,將這兩座城交換魁倫,換取自己計劃中的目標,也就是繼續進行貿易。
但魁倫死了,這個不確定性太大了,大到週瑯那些細緻的計劃,已經完全無法應對,也就是說,他通過軍事威脅,逼迫閩浙當局默許他進行貿易的計劃,已經在事實上破產了。
那麼打福州就成了一個可行的選項。
之前為什麼沒有打福州的計劃,甚至還計劃要交換漳泉二州,最大的原因,就是還沒做好跟滿清王朝決戰的準備,如果強行佔著漳泉二州,勢必無法跟當地官府和解,攻打福州的原因是一樣的,而且更嚴重,因為襲擊了漳泉二州,只要魁倫或者長麟這樣的總督出面,週瑯退走的話,其實還是可以遮掩過去的,他們上書說海寇襲擊,然後收復失地也就完了,沒準還能算成功勞。
可攻占了福州,一切都遮不過去了。福州不但是福建的省府,駐防八旗的駐地,而且是閩浙總督的駐地,是閩浙兩省權力中心,福州一旦失陷,必然驚動乾隆,到時候查下來,誰都遮不住。週瑯也會馬上成為滿清朝廷的眼中釘肉中刺,恐怕一下子就取代陳周全而成為滿清的心腹大患了。
到時候週瑯就會代替陳周全成為滿清的第一打擊對象,這是他一直極力避免的狀態,可現在嘛,週瑯不由苦笑,逼死了一個總督,打不打福州,他都會震動滿清朝廷,他都會成為滿清的心腹大患。
週瑯毫不懷疑,用不了多久,他的名字,就會放在乾隆書桌上,而且名列前排。
週瑯想到的乾隆此時其實很忙碌,他還不知道福建的情況,但眼下不管是乾隆,還是朝中大臣權貴,他們都被一件事吸引著,這件事對他們來說,重要性遠超福建的匪患。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1795年的10月15日),圓明園勤政殿,乾隆帝當眾開啟了密封二十二年的鐍匣(正大光明匾後的密詔),取出發黃的上諭,宣布十五皇子永琰為皇太子,改名顒琰,命他即日移居紫禁城內毓慶宮。顒琰叩頭謝恩,表示謹遵聖諭,修身歷練,以期不負重托。
皇帝宣布了這個消息後,在場的大臣也好,權貴也罷,其實沒人吃驚,因為今年正月初二的時候,乾隆就已經公開表示過,當時說給顒琰錢沒用,就是明確表態要把江山給顒琰。
這時候拿出塵封的密詔,不過是將這件事公開而已,公不公開都是一個結果,所以大家儘管心情複雜,卻沒有多少意外。
乾隆似乎對眾臣的反應不太滿意,於是他接著就拋出了一個震撼的決定:
以明年為嘉慶元年,正月初一舉行傳位大典。
這個消息才真正的震撼人心,因為公開顒琰是皇太子是一回事,宣布讓位是另一件事,乾隆竟然直接表示明年自己就會退位,由顒琰登基,年號都給起了,叫做嘉慶。
乾隆已經當政六十年,這六十年時間,比滿朝上下大多數人的年紀都大,這麼漫長的時間,足以讓人心產生某種習慣,這些從出生起就是乾隆年間,到兩鬢斑白後,依然是乾隆年間的大臣們,聽到這個明確的消息後,確實很不適應,甚至感到不太真實,真的要改朝換代了嗎?
相比於大臣和權貴的震驚、發懵,顒琰此時卻誠惶誠恐,他似乎已經誠惶誠恐慣了,現在明確讓他明年繼任了,他依然誠惶誠恐。
顒琰不得不誠惶誠恐,因為他面對的是一個當政了六十年的皇帝,六十年穩定的執政,足以讓一個智力水平一般的君主,也能把朝堂打造的鐵桶一塊,顒琰很清楚,在自己確實坐上皇位,甚至在乾隆死之前,他都不可能有威望取代乾隆統治群臣,現在乾隆說要讓位,他一句話也可以收回。
所以顒琰拼命磕頭,拼命拒絕,表示自己可以接受皇太子之位,願意以儲君的身份繼續留在乾隆身邊學習,他說他還年輕,尚需要歷練。乾隆堅持讓位,顒琰則堅持推辭,最後還表示至少也得等皇帝“壽登期頤”的時候,也就是活到一百歲的時候,自己才有能力接任。
顒琰請辭,其他大臣也反應過來,馬上跟這苦勸。接著就發展成為全國各地的大員上書表態,蒙古王公、滿洲王公也上折懇請,一時聲勢浩大。
見天下督撫、滿蒙王公都在挽留自己,乾隆順勢撫慰大家,說自己退位後也不是不管事了,退位後稱太上皇帝,仍自稱“朕”,太上皇諭旨稱為“敕旨”。至於皇帝和太上皇的分工,皇帝處理“尋常事件”,如果有重要軍國大事以及官員任免,由太上皇親自指導處理,新授府道以上官員,都要到太上皇前謝恩。太上皇每天還要對皇帝進行“訓諭”。
乾隆退位一事鬧得紛紛揚揚,一時間竟然連福建發生的省城失陷的事情都遮掩了過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