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民國】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 作者:狂人阿Q(連載中)

 
mk2258 2018-2-24 20:39:01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06 50344
mk2258 發表於 2018-2-25 12:09
第一百七十六節許他做海外天子


    跟妻子分別已經有半年了,週瑯發現他竟然非常想念這個女人。 ̄︶︺sんцつ

    而分別的時候,他是恨不能再也不見這個女人的,他在這方面的感情相當空白,完全不知道夫妻生活是什麼滋味。

    其實當一個女人一直給你快樂的時候,他只是你的玩具,而當她開始能給只製造痛苦的時候,她才真正成為你聲明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週瑯不是一個安分的人,恒河逆流之前,他是成功人事,對女人的看法就是裝點成功男人的花瓶,他也曾一度對女人充滿了慾望,加上愛冒險的性格,他什麼樣的女人都玩過,日本人、越南人、白人還有大黑妞,試過之後才會明白,只要能接受關了燈都一樣的觀念,其實大黑妞的感覺是最棒的。

    可跟一個女人組成家庭,在一起生活,這種經歷他卻沒有。

    剛開始分別,週瑯感覺到的是海闊天空的自由感覺,過了三個月就開始思念對方,他一開始還以為是男性荷爾蒙使然,當時就在家中幾個婢女的身上頻繁釋放,可發現釋放後只是空虛,並沒有降低那種思念。

    後來到了南京,這種思念就變得格外熾熱,可他真的不知道如何跟妻子見面。陳周全就像一隻噁心人的死耗子一樣,讓他無法面對妻子。

    對這種人,殺掉是標準的解決辦法,就好像朱元璋殺小明王一樣,可此人是陳三妹的親哥哥,而且是唯一的至親了,這讓周瑯下不去手。

    他畢竟不是從古代來,那種梟雄的鐵血手腕,他了解,做不出來。

    他一開始都想把台灣交給陳周全,讓陳周全跟他的天地會去哪裡蝸居,但沒人同意,所有人都說這是養虎為患,王輔茞甚至擔心週瑯動私情,背著他就把台灣收了,陳周全放在台灣北部的粗陋的管理機構,早就被王輔茞腐蝕的千瘡百孔,這些人看到陳周全兵敗,一頭就把地給獻了。現在的台灣府已經完全被王輔茞設置機構,管理起來了。

    但殺是做不到的,留在身邊是隱患,關鍵是噁心人,他曾經冊封過週瑯,雖然只是一個名義,可已經是既定事實,改變不了了。而且他是以皇帝自居的,身邊放這麼一號人,總是膈應的荒。

    週瑯想過最恨的方式是,讓把此人軟禁到死,猶如將光頭軟禁張帥哥一樣。可是這樣,他總覺得為難妻子,就好像老蔣讓宋小姐一直為難一樣。

    陳周全收到南京發來的,讓他跟妹妹一同北上的消息後,心情十分複雜,他不知道面對他的將是什麼,妹妹每次見到她都哭個不停,他總訓斥,說大不了一死,妹妹哭的就更兇了。

    陳周全是一個梟雄,他並不太把女人當回事,即便是他的親妹妹,他也沒有多少感情,這時代的女人,不就是個生孩子的工具嗎,他從沒後悔過把妹妹嫁給周瑯。

    可他沒想到,到如今,他竟然要靠著妹妹才能活下去,他不求人,這太丟人了。

    陳周全也不怕死,儘管所有人都知道他離死不遠,他妹妹都是這麼想的。可他依然每天大酒大肉,在廣州居住這幾天反而胖了不少。

    只是他一直都沒有見到週瑯,週瑯從他背後捅了一刀子,他並不恨週瑯,捫心自問,如果有機會,他也會這麼做,事實上週瑯能忍到那時候才動手,他已經感到很驚奇了。

    他制錢一直很想見周瑯,因為他並不死心,他希望跟周瑯談談,他不在乎被人利用,他希望能說服週瑯送他的人馬去山東,去幫週瑯擋住清軍,也為自己開闢一處新的版圖,他對此信心滿滿,他認為他還有價值,所以他才要求跟周瑯談判。

    結果週瑯直接把他送到了廣州,讓他跟妹妹團聚,週瑯自己則先是在福州,然後去了南京,一直都沒有跟他見面。

    現在突然要召見自己,陳周全反而不知道自己該跟周瑯說什麼了,他之前的信心,之前的雄心壯志,全都麼有了,週瑯已經打下了半壁江山,以周瑯現在的威勢,自己說去幫他對抗清軍,這如同笑話一般。

    那麼他見了周瑯還能說什麼呢,他還有什麼用呢。

    他自己也覺得,這回真是死定了,萬萬沒想到,他造滿清的反,卻死在了周瑯手裡。

    他從不怕死,只是不甘心,可現在卻有點心如死灰了,週瑯怎麼看成功的希望都很大,此人將是下一個天子,他當年沒當回事就嫁給周瑯的妹妹,反倒可能讓他史上留名。

    帶著無所謂的態度,陳周全跟妹妹一起上路了,妹妹一路悉心照料,還派了人來,日夜守著,他知道妹妹當然不是要監視他,於是告訴妹妹,說他不會尋短見的,他還要見周瑯,有話要對他說。

    到了南京,踏上西關,從遠到近一路看著這座雄城走來,陳周全心情複雜,這樣的城,他覺得他是打不下來的。對方能打下整個江南,絕不是僥倖。

    進入南京,陳周全本打算第一時間就去見周瑯,但卻被他妹妹派人給帶去了一個地方,關了起來。

    陳三妹不放心讓哥哥去直接見周瑯,她不知道周瑯要見陳周全乾什麼,她必須妻子去要一個保證。

    讀的書越多,煩惱也就越多,那書上就沒寫過有後任君王放過前任君王的道理,斬草不留跟,多麼血淋淋的道理。

    她問過好多學富五車的先生,都說沒有不殺的道理,她想求一個趙匡胤給柴家的恩典,老先生們說柴家的後人都沒有好死的,她哭了很多回,她也想明白了,她哥哥死定了。她小心把哥哥養在廣州,心想也許週瑯就忘了這事,也許哥哥還能活幾年。可沒想到週瑯招他們來南京,她多怕這兩個男人見面啊,臨行前她又去問了幾個先生,有一個先生告訴他,二龍不見面,見了面,怕是要有個結果了,讓她準備好後事。

    “你哭什麼啊?!”

    週瑯在總督府見到了妻子,他很高興,剛才聽到回報說人到了,他就推了所有公務,專心等著,心中頗為期待,甚至不爭氣的心跳都快了一些,頭腦冷靜不下來。

    可沒想到一見面,妻子就一個勁的哭。

    “你放過他吧。”

    陳三妹抬頭,淚眼婆娑,眼神中帶有絕望,卻還有一絲期待。

    “放過誰?哦,我知道了。你想錯了,我不會殺他的。”

    陳三妹立馬就停下了哭泣:“你保證!”

    週瑯笑道:“我保證!”

    陳三妹還是不放心:“那你叫他來幹嘛?”

    週瑯嘆道:“跟他談談。”

    陳三妹道:“談什麼?”

    週瑯道:“問他以後有什麼打算。”

    陳三妹道:“還能有什麼打算,踏實過日子唄。”

    說完,陳三妹自己都不放心了,她了解她的哥哥,那就不是個踏實過日子的人。如果,如果他,他還要造反的話,陳三妹不敢想了……

    怯生生問道:“我哥將來要是犯錯,你還是會殺他的吧?”

    週瑯搖頭苦笑:“我現在把他攥在手心裡了,還能讓他將來犯錯,除非他想給他反催的機會。你放心吧,我是真不想殺人,所以不會讓他犯錯的。”

    陳三妹問道:“那你想讓他幹什麼吧,我回去好看著。”

    週瑯嘆道:“你看的住嗎?”

    陳三妹放心的走了,週瑯給了她要的保證。

    她把哥哥放了出來,讓他大膽的去找周瑯,可陳三妹自己卻不夠大膽,她小心的一路親自送到總督府,跟著走了進去,非要在門口聽著。

    沒人敢攔著她,她此時極為專注,裡面的人也沒有什麼隱瞞,她哥哥向來大嗓門,所以聽的還算清楚。

    週瑯很客氣:“大哥一項安好,廣州住的可習慣?”

    陳周全卻不客氣:“別說那些虛的了,讓我來是看你的威風吧,這就免了。說起威風,我這輩子威風過了,看不看的沒兩樣。”

    週瑯笑道:“大哥可誤會了,豈敢在大哥面前抖威風。”

    陳周全哼道:“不是讓我看你的威風,難道要殺我,這還不到殺我的時候吧?”

    陳三妹嚇了一大跳,呼吸都不平順了,險些就要推門進去,她哥這不是找死嗎。一時激動,有幾句話沒聽清楚,發現週瑯並沒有發火平靜下來之後,突然聽到。

    週瑯問道:“大哥是打算頤養天年呢,還是想繼續當皇帝?”

    陳周全笑道:“姓周的,你這是取笑我嗎,成王敗寇,我陳某人輸了,我技不如人,我認,你也不需要如此奚落於我,平白叫人瞧不起。我不會低聲下去求你饒命,求你放我頤養天年的。”

    週瑯並不惱:“我並不是奚落你。只是想問問你的打算,你若是沒有了英雄氣,頤養天年未必不是個好結果,廣州是養人的地方,我看哪裡就不錯,回頭給你蓋個園子,娶幾房女人,頤兒弄孫,也不負此生了。”

    陳周全冷笑:“老子英雄一世,別說你不可能能容我,就算你能容我。我豈肯甘心死在女人的懷裡。我陳某人堂堂正正,可以告訴你,你殺了我便罷,但凡我活著,總要整頓兵馬,與你再爭天下!”

    陳三妹一口氣沒上來,頹然坐在地上。

    不來他丈夫還是沒惱,反而讚歎起來。

    “大哥果然是一英雄也!但這海內的天子大哥怕是做不得,海外有一地,夷人呼為美洲,地大無邊,與中土彷彿。人皆生番,茹毛飲血,以大哥手段,取其地易如反掌。若大哥壯心不已,我願助大哥去做個海外天子,不知大哥意下如何?”

    陳周全好半天沒有說話,陳三妹只聽到丈夫似乎在指指點點,說什麼謝清高去過哪裡,有什麼風土人情之類,陳周全再未說話。

    最後聽到他說:“給我那些酒肉來!”
mk2258 發表於 2018-2-25 12:09
第一百七十七節登基


    陳周全死活不願意留在南京看周瑯的登基大典,宿醉了幾日就讓妹妹帶話給周瑯,他自己出發了。『『ge.

    他要去浙江收攏他那些殘部,還要去台灣重新招募舊部,他希望週瑯能信守承諾,給他槍砲糧草。

    週瑯得知陳周全走了,馬上派人去追,不是擔心他鬧事,而是怕有人弄死他。

    不提王輔茞這些一直盯著陳周全的文臣,有大把人現在想要巴結週瑯,這些人中的某些“聰明人”想當然認為周瑯不殺陳周全是不想背負一個惡名,他們想替週瑯把這臟活干了,藉此討好週瑯。

    而且陳周全兩眼一抹黑,就這麼回去召集兵馬,恐怕等不到走出國門,就會給當地的輔兵當成土匪給剿了。

    年輕的文員林第,搭乘一艘水師快船,火速追趕,終於在鎮江趕上了陳周全搭乘的一艘福建商船。陳周全卻不領情,他以為這是周瑯不放心他,派來盯著他的人,不過他也不太在乎,換作他也很難放心,就讓對方跟著吧,他堂堂正正,答應了去海外,就絕不會反悔。而且他也鄭重表態了,等將來有了本錢,還會回來爭這錦繡河山。

    週瑯表示隨時恭候。週瑯的大氣,讓陳周全氣不打一處來,他覺得這完全就是周瑯看不起他,他寧願週瑯殺了他,也不想被人看輕。他一定要去海外打出一個天下來,回頭讓周瑯的狗眼好好看看。

    這段時間,週瑯在南京理順了商業體系,有了廣州的經驗和廣州的人才打底,在南京如法炮製並不困難。

    推行的依然是簡單稅制,也沒有強行推行超過民間接受程度和管理管理能力的,將管轄直接推及到個人的程度,對南京工商業的管理,依然是店鋪、工場為主,徵稅的目標,也是這些商業機構,而不是個人。

    但制定出來的稅收制度,目前還收不來稅,剛剛經歷戰火,估計今年大家的日子都不會好過,因此效仿廣州,免稅一年。不但是南京,蘇州、杭州這樣的手工業城市,都已經推行了新政。民政上,還是傳統套路,週瑯覺得宗法制度下的皇權不下鄉,既然能在中國古代多次維持百年以上的穩定,這就說明這套政策是適合中國文化的,適合中國歷史傳統的,反正他也不打算從農村榨取什麼資源,能維持穩定,還有什麼辦法比尊重傳統成本更低呢。

    除了做這些工作,就是繼續統一軍事,主要是在浙江,之前阮元在這裡發動團練,發動的太徹底了,而且浙江的地主們確實嚇壞了,一個個的不惜重金招募士兵,自家的長短工都無法滿足他們的安全感,還大量招募閒散青壯,結果是戰後,位於前線的浙江反而最先穩定下來,可也是浙江,保留的地主武裝太過龐大。

    浙江畢竟是一個兩千萬人口的大省,又位於經濟最為活躍的江南地區,土地兼併比較嚴重,地主勢力就更強大,而且江南還是這個時代中國的文化中心,這裡的讀書人的數量比其他地方要多,讀書人的比例比其他地方也要高,說白了就是經濟基礎更好,所以教育發展的比較好。

    讀書人多就意味著浙江團練的組織和訓練,會相對好要一些,畢竟那些讀書人可以從兵書上學到經驗,別的不說,戚繼光組織戚家軍的方法,那就是很好,擁有紀律,擁有鬥志,人數頗多,這樣的一群團練放在身後,週瑯不可能放心。

    所以已經開始對浙江的地主團練進行整編,這個需要以柔為主,而且是跟地主合作,而不是奪他們的兵權。因此一方面命令輔兵加緊剿滅浙江各地的土匪,盡量跟當地團練合作,消解對方的恐懼感。土匪沒有了,團練也就沒有繼續存在下去的必要了,這時候週瑯再告訴地主們,可以讓他們的子弟當軍官,把團練整合在一起。由周瑯養著,作為周瑯的輔兵。

    這就是為什麼過去漳州軍的軍長會是只有十八歲的黃求還的原因了,因為他們家對兄弟倆的事業極為支持,不但把自家的長短工武裝了起來,還把家裡幾乎所有的活動資金都拿出來招募了上千士兵,交給黃求還帶領,黃家出的人最多,黃家在當地的名望也較高,結果黃家十八歲的兒子就成了一軍之長。

    現在如法炮製,不怕得不到浙江地主的支持,畢竟經歷過戰火的他們,更懂得太平的可貴,絕不想被鎮壓。

    最後的工作,才是登基準備。

    不是登基稱帝不重要,在周瑯看來,這就是某種計劃方案一樣,登基稱帝,就是告訴你的部下,你們前進的方向,你們發展的目的,不會有一家公司會告訴員工公司的目的只是為了簡單的賺錢,而是會告訴員工們,公司的遠景規劃是發展到多少市場佔有率,然後去哪裡上市,要幾年發展稱世界五百強云云。

    現在登基,就是告訴部下們,我們的目的是要一統天下,下一步就是要北伐滿清。

    讓周瑯登基,這種事手下們提過不止一回了,以前王輔茞強烈反對,他信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三步方針,可現在兵精糧足,而且已經無法通過緩稱王裝孫子了,朱元璋裝過一次後,這招就不好使了,越是低調就越是讓人重視。反正無論如何滿清都會把佔領了江南的周瑯當成主要對手,那麼名不正則言不順,亮明旗幟,反而更能鼓舞人心和士氣。

    歷史上,朱元璋在郭子興死後,一直就是小明王韓林兒任命的左副元帥,名義上郭子興的兒子郭天敘為都元帥,妻弟張天佑為右副元帥,都比他地位高,可軍隊一直在朱元璋手裡掌控著。

    打下南京後,也只是在南京建大元帥府,而沒有稱王稱霸。解救出韓林兒,控制了起義軍名義上的共主小明王之後,也不過在部下的推舉下稱吳王。統一江南,北伐中原後,才弄死了韓林兒,登基稱帝,建立大明。

    週瑯現在雖然還沒有北伐,可已經擁有了北伐的力量,只是在修整而已。

    王輔茞覺得,建立大義名分的時候到了,過去他反對稱帝最激烈,如今他主持登基也最積極。

    在王輔茞這裡,登基稱帝是頭等大事,可在周瑯這裡只是排在最後的事情,不是周瑯不重視,而是因為他不熟悉,這不是他的工作。

    他只能扮演一個演員,王輔茞才是導演,請了大量精通禮儀的老學究,把程序弄得十分複雜。

    最先要做的準備,就是祭祀天地,好在朱元璋定鼎南京的時候,還比較節儉,南京的天壇跟北京的不一樣,天地山川日月都是一塊堆祭祀的,稱之為合祭,省的周瑯天壇地壇多次祭祀。

    祭祀的地方也是朱元璋當年建造的南京天壇,規模上比不上北京天壇,但該有的都有,有丘有壇,有山有水。而且沒怎麼辦被破壞,畢竟滿清沒有破壞的道理,太不吉利。真正受到破壞,其實太平天國時期,當時洪秀全和他的那些王爺們,為了給自己造王府,連朱元璋在南京建的皇宮都拆了,後來曾國藩又把洪秀全的天王宮給拆了,在原地養馬。到了現代,現代化建設又一波拆除,最後連遺跡都很難找到,只剩下一堆地名在訴說著歷史。

    週瑯穿著江寧織造打造的華服,冠冕,大熱天的亦步亦趨,竟然折騰了整整一天,他很辛苦,但看到一群請來的各地老儒士們那興奮的樣子,人家老頭子都不喊累,週瑯也就沒有怨言了。

    祭完天地,還要去明孝陵祭拜朱元璋,焚天祭表,告訴朱元璋自己之所以興兵,是因為滿清把天下弄得民不聊生,貪官污吏橫行,天下大亂,滿清氣數已盡,所以周瑯不得不上奉天命下順人心,起兵平定中原,救黎民於水火之中。

    其實對朱元璋這個皇帝,週瑯並不是那麼認同,至於他對官員苛刻,發的工資又低,還不許貪污,又高壓治貪,搞的某些在外地做官的清官,做到老竟然連回家的路費都沒有,甚至有舉家自殺的,對這點週瑯倒是沒有什麼詬病,這只能說朱元璋的經營理念有問題,同時沒有競爭,沒人挖他的人才,所以才如此不重視人才。週瑯詬病的,是朱元璋殺功臣,在周瑯看來,那就是一群一起創業的好夥伴,到頭來上市了,卻不想分這些人股份。

    這就是一個梟雄跟一個商人的區別了,在梟雄眼裡,權力、天下這些都是不能分割的,可在商人眼中,財富是可以分享的。說不上誰對誰錯,世界觀不同而已。

    儘管因為文化和世界觀不同,讓周瑯不認同朱元璋,可他還是老老實實的去明孝陵祭祀老朱,因為王輔茞說了,總得要拉一個傳承出來,週瑯反清是要復國,复的當然是大明的國了,就得任朱元璋為祖,否則沒有名義。或者將來北伐成功後,可以去祭拜滿清的皇陵。當年多爾袞就祭祀過崇禎。

    在祭祀滿清和祭祀朱元璋之間,週瑯覺得朱元璋還更值得認同,至少老朱家的後人,雖然多數比較特立獨行,有當著皇帝,偏偏覺得當將軍威風的,自己冊封自己大元帥,有當著皇帝,喜歡木匠活的,有好女人不上朝的,有穿道袍成天煉丹的,但總體來說,隨著崇禎那一死,在氣節上,沒有虧。算在繼宋代的文天祥等王國之臣後,沒給民族丟臉。

    祭祀朱元璋,燒個紙的事兒,硬是能弄一整天。

    做完這些事,才不過是做完了準備工作,告訴天地日月和老朱,咱要當皇帝了。

    然後才是給人看自己真的要當皇帝了。

    地點這次選在明故宮,也不能叫故宮,因為以後這裡就是周瑯的皇宮,他確定要定都南京了。

    這裡將來至少不用千里迢迢從南方調水。

    登基大典,也是極為繁瑣,似乎不如此,不足以顯示皇權的威嚴。

    鼓樂齊鳴,十萬大軍做儀仗,文武百官陪同左右,週瑯從公門走入,一直走到大殿,坐上了龍椅。

    此時群臣跪拜稱賀,三跪九叩,一樣都不少。

    但磕完頭還不算完,下面才是大家最期待的節目:

    大封功臣!

    週瑯恢復了古代的宰相制度,封王輔茞為當朝宰相。

    其他文武也一一冊封,至此登基大典才算完成。
mk2258 發表於 2018-2-25 12:10
第一百七十八節秋獵


    南京周瑯登上了皇帝位,北京的嘉慶卻離開了紫禁城。『→お℃..

    他去了木蘭圍場。

    內政方面,在他的師傅朱珪等人的用心輔佐下,嘉慶也比他爹要嚴謹細緻,終於穩定了局勢,地方上甚至開始不斷傳來清剿白蓮教的好消息。結寨自守,鼓勵團練的政策起到了效果,白蓮教匪的流竄被遏制住了。官兵緊追不捨,白蓮教再也無法裹挾流民,越打越少。

    為由心腹大患週瑯逆賊卻日益做大,而且聽說在南京建國了,國號竟然就叫大周。當真是沒有跟腳。

    其實滿清又哪裡有什麼跟腳。

    中原王朝的皇權更替,都講究一個傳承,自立為王這種事古來少有。秦朝的建立,是在周天子分封的秦國基礎上。漢朝也是因為劉邦曾被項羽借楚懷王的名義封為漢王。三國時代依然如此,魏國是因為曹操生前就已經被漢獻帝封為魏王;蜀國的國號其實是漢,後人稱為蜀漢,劉備自認是興復的漢室,跟劉秀建立東漢一樣,自認正統;吳國,也是因為曹操通過漢獻帝冊封孫權的吳侯。司馬炎篡位建立西晉,也是因為他父親時候就得到了晉王的爵位。之後五胡亂華,到隋文帝統一,隋文帝的隨則來源於自己的隨國公封號。之後的唐,李淵也是被隋朝冊封的唐國公。趙匡胤則是宋州節度使。

    直到元朝斷了這個傳承,元朝的蒙古人是自己從易經中挑的字號,大哉乾元的元字。

    明朝又接過了這個傳承,大明名義上是繼承的大小明王的字號,硬扯也不肯自立。

    清朝時傳承又一次斷裂,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到了皇太極時候,才更名為大清。

    再到週瑯這裡,確實牽強也扯不上了,他之前名義上算是陳周全冊封的南路輔國大元帥,哪一個字適合做國號,南國?路國?群臣討論的很激烈,甚至從周瑯起家的地名上找傳承,週瑯在鳳山縣起家,甚至有人提出了“大鳳”這個國號。福建人表示雖然聖上在鳳山興兵,但卻是在福建建立基業,福建古國號“閩”,所以福建人支持建國號“大閩”,可廣東人不干,說還不如叫“大越”,至少越國也是周天子冊封的正統國號。浙江人也支持“大越”,畢竟古國越國就在浙江。江蘇人不服氣,說“大吳”也是古國,且朱元璋還自稱過吳王呢。

    各地群臣和學者爭的不可開交,大家都引經據典,試圖讓自己家鄉成為新的王朝國號。

    週瑯乾脆一個都不用了,就用“大周”,因為他姓周,他也不想去攀傳承了,這種講求自謙的文化觀,他並不認同。他的企業他想起什麼名,就起什麼名。

    週畢竟也是一個古國,皇帝都提出來了,也就沒人爭了,這才定下了大周的國號。

    聽到這個國號,滿清群臣譏諷。

    嘉慶卻笑不出來,跑來了木蘭圍場。

    目的倒也不是為了散心,而是效仿康熙舉辦秋獵,重新鼓舞八旗子弟的勇武是一方面,最重要的,還是聯絡外藩,嘉慶現在太需要這些依舊民風彪悍的牧人相助了,另外朝鮮也需要震懾,以免他們起了不臣之心。朝鮮朝野暗中用崇禎年號的事情,大家不提而已,不是不知道。

    秋風烈烈,朱珪親自盯著打造出來的三萬火槍營,全部調到了木蘭圍場。

    他們裝備著火繩槍、步兵炮,軍容倒也威武。

    在各種號令下,步調一致,槍砲大放,頗為壯觀。

    在場的朝鮮,外藩蒙古諸王公,也紛紛表示大慶威武。

    在場的還有一些金發碧眼的傢伙,這是一群俄國使者,請這些人來,也是震懾他們。

    因為這些人竟然出訪大清,表示願意提供軍火援助,希望取得貿易特權。而且想讓大清承認他們對中亞哈薩克汗國的總主權,理由是比1755年清朝平定準噶爾後,1757年哈薩克大汗阿布賚向大清上表內附,1771年乾隆正式敕封為汗更早,阿布賚在1739年就在奧倫堡向俄羅斯帝國宣誓效忠並且獲得證書。所以相比大清,大俄羅斯帝國更有理由對哈薩克汗國行使主權。

    嘉慶和朝臣都認為,這些俄羅斯人,援助是假,趁火打劫是真,哈薩克無關痛癢,可是擅棄藩屬,會讓屬國寒心,又讓俄國得寸進尺,所以大家都覺得,此時不能示弱,反而應該示之以強。讓俄國人也看看大清的火器,讓他們知道,大清不需要他們的援助,他們有的,大清都有,他們沒有的,大清也有。倒是可以恩典他們一下,減少一點無所謂的關稅,擴大一下恰克圖貿易。

    所以這次秋獵,俄國人也被請了過來。看過火器操演之後,朝鮮和外藩蒙古王公,都稱大慶威武,唯獨俄國人不屑一顧,私下竊竊私語。讓嘉慶很是不滿,讓通譯過去詢問俄國人對大清火器的看法。

    結果俄國人說,這些火器,在歐洲一百年前就淘汰了。他們強烈建議,讓嘉慶看看他們的火器操練,但嘉慶拒絕觀看。

    俄國人弄得嘉慶心情很差,其實到了木蘭圍場後,他的心情就沒好過。

    他本以為木蘭圍場會是一片藍天白雲,牧草成蔭的壯觀所在,他翻看過康熙的起居注,其中對秋獵總是充滿了讚美,描寫這里古木參天,虎賁健兒獵虎鬥熊。但嘉慶帶著幾萬人打了一天,就打到幾隻狍子,連稍大一點的獐子都沒打到幾頭。

    因為現在的木蘭圍場早就不是康熙時候的木蘭圍場,甚至也不是乾隆早年的木蘭圍場,乾隆圍獵的時候,還能在這裡打到老虎、黑熊等猛獸,狐狸、麋鹿、獐子等更是數不勝數。

    可嘉慶到來後,看到圍場周圍的木柵東倒西歪,缺口處處。哪裡還有什麼參天的古木,圍場裡只剩下砍剩的木墩,如同一個個刺眼的傷疤戳在地上。地上縱橫著運木大車的車轍,有的地方因為車輛過頻,都成了光禿禿的大路,連草都沒有了。處處是盜木者搭建的窩棚,地上經常出現燃剩的樹枝,有的還冒著微弱的青煙,盜伐者竟然在他決定秋獵前,都沒有停手。

    嘉慶不由想到遼東的大臣時不時奏報的關外盜伐時間,不由感慨:“百餘年秋狝圍場,竟與盛京、高麗溝私置木廠無異。”皇家獵場,居然成了盜木販子任意橫行的木材產地。

    嘉慶不會將這些事情,跟乾隆後期日益繁榮的民間經濟聯繫起來,他只惱恨弊政,是誰給了這些看守圍場官員的膽子,跟盜伐者勾結起來,竟把木蘭圍場禍害成了這樣。

    他又不由聯繫到,何止是木蘭圍場,整個天下如今不都是這樣嗎。雖然這一切都可以推給和珅,都可以說是和珅的貪腐導致。可嘉慶心裡清楚,這一切的根源,哪裡是和珅能夠做到的,說到底還是他那個好大喜功又耽於享樂的父皇鬧的。

    但他的父皇死了,還落下一個盛世明君的美名,他嘉慶卻要面對國之將傾的局面。是力挽狂瀾,做中心之主,還是國破家亡,成亡國之君,嘉慶自己對這未來沒有任何把握。

    強忍怒氣,在殘破的木蘭圍場上,中規中矩的完成了跟外藩蒙古、朝鮮國的外交活動。

    接下來,就是向各國招兵,要求外藩蒙古派三萬馬兵南下助大清征討叛亂,要朝鮮國出兩萬火槍兵助陣,歷史上早期的鳥槍兵就有朝鮮人。

    至於主動提出援助,甚至願意直接派兵的俄羅斯人,嘉慶則婉拒了,俄羅斯國也擅長使用火器,這他是知道的,夷人似乎都擅長奇淫巧技,可我大清也有能工巧匠,只是我大清一直熟習弓馬騎射,對火器操演有些疏忽了,這弱點被逆賊給抓住和利用了而已。現在我大清已經明白,弓馬騎射固然重要,可那火器也有火器的好,當取長補短,才不為萬全之策。

    所以嘉慶要徵外藩蒙古的馬兵,這些人可比現在的八旗子弟弓馬騎射強多了,說白了,不是逆賊厲害,而是不肖子孫丟了老祖宗的看家本領。不然當年八旗鐵騎,為什麼就能屢次打敗大明的鳥槍大砲,最後還得了天下呢。

    嘉慶相信,有公馬嫻熟,齊射無雙的蒙古馬兵,加上朱師傅訓練出來的三萬鳥槍營兵,待明年,就有了征討週瑯逆賊的兵力。

    不過按照朱師傅的策略,如果明年那逆賊不打來,大清還應該繼續加強武備,先剿滅白蓮教匪,後才跟周瑯逆賊決戰。

    朱師傅老成持重,這大政方針是不會錯的,倒不是大清怕了那逆賊,實在是大清分身乏術,不能兩面作戰啊。

    秋獵結束後,嘉慶馬不停蹄趕回北京,親政後,興利除弊,他實在是沒有時間浪費。

    不過得到了一些好消息,算是一掃他在木蘭圍場攢下的怨氣。

    消息不是江南來的消息,現在這局面,江南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消息是從川楚傳來的,朱師傅懲辦貪污、任用乾臣,打造了一個強力的後勤保障體系,前線作戰越來越順利,額勒登保、德楞泰等人統兵也算用心,終於擒住了白蓮教巨匪徐天德、王三槐。
mk2258 發表於 2018-2-25 12:11
第一百七十九節扶不起的白蓮教


    白蓮教的消息也是周瑯重點收集的。ωヤノ亅丶メ....

    跟幕僚們的預計大相徑庭,白蓮教沒有成事,而是把路越走越窄。

    週瑯的大周政權已經幫他們吸引了絕大部分火力,按說他們的活動空間會更大,可是還是一步步走弱。

    後世的評論家評論白蓮教的失敗,主要推為白蓮教的行動方式不當。

    一開始的時候,白蓮教還不具備攻打縣城的能力,當時他們躲在山川險要之地,修築自己的城寨堅守,這被認為是第一大錯誤,結果就是一座座被清軍攻破,畢竟作為正規軍,清軍裝備著為數不少的火砲。

    在堅守策略失敗之後,白蓮教吸取了教訓,開始流動作戰,這時候他們開始“不迎戰,不走平原,唯數百為群,忽分忽合,忽南忽北”,這種戰術確實讓他們的隊伍迅速壯大,他們走過的地方,社會秩序崩潰,因為無論如何他們是要吃飯的,地主們情願也好,不情願也罷,都會被席捲一空,不但地主們沒吃的了,貧民更沒吃的了,就只能跟隨他們。贊同白蓮教的說他們是吸納群眾,不贊同他們的說他們是裹挾。

    這種流動作戰,依然被專家批評,說他們沒有建立根據地。

    反正白蓮教是守城被擊破也是錯,流動作戰沒有立足點也是錯,因為他們失敗了,那肯定是他們犯了錯誤。

    還有一種說法,說白蓮教不注意聯合,總是單獨作戰。導致雖然白蓮教四處起義,可卻被清軍逐一擊破。

    可實際上,在周瑯看來,白蓮教的選擇並不多。堅守被證明不行,流動也被證明不行,至於聯合,不管白蓮教教首們是不是真的不願意聯合,週瑯覺得,他們聯合了恐怕也不行。因為多隻白蓮教動輒數万人,每每比追剿他們的清軍數量還多,所過之處人煙稍微稀少,就會陷入糧食危機。這樣的情況,讓他們聯合在一起,只會讓危機更加嚴重。

    說起來,那些評價也都對,如果他們能夠建立一座穩定的基地,這些就都解決了。

    週瑯根據自己的經驗評價,這種基地的建立真的是造反者最難的事情,因為建立基地,就相當於創業公司開始盈利,取得了穩定的現金流,距離上市不遠了,而這個非常難。

    週瑯光是為了在鳳山縣得到認同,又是免稅,又是剿匪,最後主要還是因為北方陳周全大肆打擊地主,鳳山縣地主階層是在恐慌之下和沒有選擇的情況下,才開始有限度的支持週瑯,而且也只限於解散了團練,至於投入周瑯麾下,那都是周瑯佔領福建後的事情了。

    週瑯是有東印度公司的風險投資撐著,還從廣州訛詐了兩千萬銀元的基礎上,才做到這一切的,這讓本就是一貧如洗的白蓮教來搞,真的不現實,所以他們根本無法穩定的立足,只能走一路吃一路,吃一路毀一路,這種情況下如何建立基地。李自成當年也是這麼流動,最後之所以能夠成事,主要是因為明朝的軍事力量在農民軍跟八旗的反复拉鋸下實在是沒有了力量,最後都不願意對抗李自成了,結果大量投降,在陝西才建立了穩定的基地,這才有了進軍北京的實力。

    而追在白蓮教身後的清軍,作戰能力始終比白蓮教要強。週瑯也沒有像滿清當年一樣,連續多次破關入口搶劫,因為周瑯更將自己看作是一直正規軍,而不是流寇,對搶劫沒有太大的興趣。甚至出征前,就要考慮安民的問題。結果給白蓮教的支援很有限,讓清軍有充足的機會鎮壓白蓮教。

    最重要的原因是,在這個歷史上,由於朱珪在廣東試驗過辦團練,又有周瑯的存在,讓清軍兵力捉襟見肘,結果提前推動他們在戰區推行地主辦團練。結果前面是一個個地主的土城、山寨,後面是緊追不捨的滿清軍隊,稍微停留就會遭到兩頭痛擊。地主們大辦團練,還吸納了當地留名,導致白蓮教的兵員也被對方吸納。此消彼長之下,白蓮教失去了所有的生存空間。

    其實他們唯一的機會,恐怕就是發動群眾,不是把地主家的糧分了,而是直接把地主家的地分了,然後才有可能在某一處建立基地。但這也是建立在他們的兵足夠強,能夠守住一地的基礎上,可事實證明,他們恰恰缺乏這種能力。依靠宗教迷信武裝起來的部隊,以吃不飽飯的流民組成的部隊,事實證明很鬆散。

    一切的因素綜合起來,也只能說滿清氣數未盡,白蓮教發動的早了,畢竟此時整個中國才剛剛跨過三億人口大關,全國還有許多荒地沒有開發,乾隆年間也基本風調雨順,沒有遍及全國的大災害,清政府的儲備足夠豐厚,經得起折騰。

    如果再晚個三五十年,等到四億人口壓在這塊品級的土地上,清政府財政空虛的時候,他們起義或許會更容易。

    隨著最大的幾股白蓮教被剿滅,白蓮教漸漸開始銷聲匿跡,小股白蓮教躲入了深山,也已經不足為慮,清廷甚至開始裁撤起了鄉勇。畢竟他們對任何人掌握武裝力量,都不放心。

    一個秋天,白蓮教基本覆滅。

    而周瑯的軍隊也恢復了過來,從閩粵來的主力軍,適應了當地的氣候,或者說營養補充了上來。週瑯也完成了一系列北伐前的軍事調動。

    將趙文第十三軍,以及五個廣東步兵軍留守在武昌府,然後帥營、第十四軍以及砲兵部隊全都退回了京師(南京),北伐這樣的大戰,多一份力量就多一份保證,更何況帥營和砲兵部隊這樣的戰略級力量,是一定要參與進來的。

    最後是北伐前發行了一筆國債。這已經是第二筆國債了,第一筆國債是去年佔領整個江南後,在廣州發行的。

    兩筆國債的發行,也算將一個不算完善的債券市場搭建了起來。有一個現代金融市場,週瑯即便這次北伐不成功,他也有信心跟滿清十年八年的耗下去。
mk2258 發表於 2018-2-25 12:12
第一百八十節贏在戰場之外


    為什麼選擇在廣州發行債券,而不是在南京這個兩倍於廣州的城市。『『ge.

    原因主要是廣州的商業氛圍是這個時代中國最濃厚的,還是跟國際接軌使然,這裡的商業不是中國最發達的,但卻是最活躍的,而且常年跟洋人解除,許多商人是了解一些西方的商業債券的。

    比如潘振承就直接接受來自倫敦的匯票,這放在南京估計沒人肯認。

    另外一個原因是,週瑯建立的貨殖銀錢公行就在廣州,這是按照中央銀行標準建立的,由伍秉鑑主持,已經間接控制了廣州的金融機構。有了這些金融機構,才有可能把債券推銷出去。

    最主要的就是那些錢莊,雖然規模跟當舖、銀號相比,可能錢莊是最小的,營業主要是銀錢兌換,打開門做生意,接待的都是一些升斗小民。可是錢莊數量卻是三個金融結構中最多的,遍布街頭巷尾。

    因為過去老百姓使用制錢,官府收稅卻是收白銀,老百姓在交稅的時候,需要將製錢換成白銀。這就造成了一個普遍的市場,支撐起了數量龐大的錢莊產業。

    由於週瑯印刷了銅錢本位的紙幣,加上規定了銀錢兌換比例,交稅也不局限於白銀,導致錢莊不再是必須的,最後是紙幣的推出,讓他們得到了一個延續的機會。他們可以在每筆銀錢和紙幣的兌換過程中得到三分的固定收益,現在絕大多數錢莊都是靠這筆生意支撐的。

    所以錢莊對銀錢公行極為依賴,一家家也都拼命向客戶推銷紙幣。

    由於每筆兌換都支付給了錢莊三分利潤,而公行目前大量向錢莊、當舖提供的貸款卻只有一分利率,其中看似虧了兩分,可實際上在這筆紙幣推廣中,銀錢公行並沒有吃虧。

    因為銀紙兌換的畢竟是少數,卻因此而推廣了紙幣,讓紙幣成為跟金銀幣銅錢掛鉤的貨幣,銀錢公行放出去的那些貸款,也都是以紙幣為主。收上來的是真金白銀,所以當初週瑯存入公行的那筆上千萬兩銀子的儲備金不但沒有變少,現在反而越滾越大達到了兩千萬兩,在儲備增厚的基礎上,還貸出了四千萬兩的紙幣。

    四千萬兩的一分利息,怎麼看也超過一千萬兩的三分利潤,而且利息是持續的,給錢莊的利潤卻是一筆固定的買賣,這等於公行只支付了三分利息,然後永久佔有了這些儲備金,相當的划算。

    至於貸款四千萬,這也是有數的,跟最近幾年,廣州集中流失的白銀數量相當,也算是填補了廣州市場的白銀短缺。當然這筆錢隨著在金融市場中的來回滾動,會慢慢製造出更多的資本,畢竟從公行里借走銀子的當舖,自己也是做放貸生意的,流轉之間,金融機構就創造了新的貨幣。

    公行能這麼快的進入正軌,光靠伍秉鑑個人摸索是不可能的,荷蘭人幫了大忙,作為歐洲最早開始玩現代金融業的國家,荷蘭人這些年江河日下,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全世界的商業競爭中全面潰敗,但底子卻是在的。

    在荷蘭人的顛峰時期,全世界全世界兩萬艘船,荷蘭人獨占了一萬五千艘。此時荷蘭人口才一百多萬,這就是為什麼第三次英荷戰爭時候,法國人攻占了荷蘭本土,荷蘭人炸開了攔海大壩,整個國土淹沒,荷蘭人卻沒事的原因,他們的船足夠搭載所有國民。

    直到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年-1714年)時期,荷蘭人依然是歐洲綜合國力最強大的國家,在這場全歐洲反對法國的戰爭中,荷蘭獨自提供了14萬陸軍,是所有國家中最多的,當然這些士兵主要是僱傭兵,其他國家也都是僱傭兵。

    之所以走下坡路,那是因為一次次不該被捲入的戰爭,最近一次,也是直接把荷蘭馬車夫車軲轆卸走的,正是英國人。這是1780年開始的事情,主要原因是美國獨立戰爭,整個歐洲都支持美國,因為英國人太可恨了,歐洲有抱團圍毆最強大國家的傳統。荷蘭也站在了反英的立場,可法國人反英,英國人佔不了巴黎,俄國人反英,英國人佔不了莫斯科,荷蘭人反英,卻讓本國的殖民地遭殃了。

    英國分艦隊到處襲擊荷蘭殖民地,攻擊西印度群島的殖民地,蘇里南,蘇門答臘,錫蘭,西非海岸,英國海軍在全球範圍封鎖、抓扣荷蘭商船,最後英國人幾乎摧毀了荷蘭的海軍。戰後原本英國在一百年內向荷蘭人借貸的巨額國債,也可用戰爭為藉口而免付利息,並在戰後以低價向荷蘭商人收購國債。英國人還算地道的,許多其他歐洲國家,乾脆直接賴掉了欠荷蘭人的債務,這場為美國二戰的戰爭,讓荷蘭人真正失去了作為一個歐洲強國的資格。

    此後荷蘭人是船也沒有了,錢也沒有了,荷蘭東印度公司損失了近70%的公司資產,進入了破產的邊緣,再也沒有跟英國東印度公司競爭的能力。

    可是荷蘭人的船沒有了,造船的技術人才還在,荷蘭的錢沒有了,銀行家還在。

    當然這些人才英國吸納了大部分,但荷蘭東印度公司也還控制了一部分,荷蘭本土內還停留了一部分。週瑯通過跟荷蘭人合作,荷蘭顧問團隊不斷壯大,現在已經有超過一千名荷蘭顧問在周瑯手下服務。

    這一千人中,造船和武器製造方面的專家只有不到百人,大多數其實還是涉及到商業和管理方面的人才。

    通過這些人,週瑯建設了現代海關。並且建立了一座專門培養行政人才的學校,源源不斷的培養出適用的商業行政管理人員。

    而聘請的荷蘭人中薪水最高的,還是那群銀行家,只有百人左右的他們,卻佔了整個顧問團經費的二分之一。

    但這筆錢花的值,這些人在貨殖銀錢公行中服務,引入了一整套阿姆斯特丹銀行的風險管理辦法和存貸款管理辦法。在加上伍秉鑑的個人手腕,讓這個金融機構迅速壯大。在開始發行紙幣之後,也緊鑼密鼓的開始發行債券,債券在歐洲已經流行了幾百年,有一套成熟的管理機制和管理辦法,推銷方面,則有伍秉鑑的商業能力。

    可即便這樣,第一筆債券依然只賣出了區區一百萬兩銀子,這筆債券的名義是免徵江南錢糧債,告訴大家是為了免除江南賦稅,而發行的債券,錢莊們向他們的客戶推銷,表示買了那張固定面值的紙片,就是把錢借給了大帥,不但將來會還,而且還有利息,每年一厘利息。

    其實這筆債券,宣傳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目的是催生出一個債券發行的商業機制和讓老百姓了解到債券,接受債券的概念。同時政治上的宣傳效果也很好,讓閩粵百姓,甚至整個天下的百姓都看到,這個政權為了讓老百姓喘息,寧可藉錢,也要給剛剛經歷戰火的江南地區免除賦稅,甚至許多江南人都買了少量這種債券。

    這第二筆債券,名字就叫做北伐債券,由於第一筆債券到期,那些真的買了債券的投資者真的收回了本息,讓債券的信用一下子上升,而且隨著周瑯政權的穩定,大家對債券的信心也就更足了。以前擔心,不過是擔心官府不講道理,會賴賬,在看到官府真的會還錢,而且給利息之後,加上對政權的信心,購買債券的人更多了。

    而此時在荷蘭人的幫助下,一個債券交易中心已經建立起來,就位於十三行商館區,現在商館區已經不再封閉,街道兩頭的閘門已經拆除,允許任何人自由進出,還修建了橋樑,將沙面跟陸地連接起來,短短幾年間,這裡已經發展成了廣州最繁華的商品交易中心。

    北伐債券將可以在新建立的三層樓高的債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債券不但可以持有,而且可以隨時變現,變得流通性更強,這對手裡暫時有現金,短期內不會動的商人來說,是最好的投資方式。

    甚至大量洋人都樂意採購北伐債券,第一是因為他們對周瑯政權更加看好,第二則是由於爆發了戰爭,許多洋人中斷了生意,他們擔心從廣州採購的貨物,會被帝國船隻掠奪,於是將銀子寄存在了廣州,空船離開,或者就留在廣州等待貿易恢復。

    這些人手裡有大把的現銀,以前都是直接放貸給他們的生意夥伴,可現在廣州的利率很低,反而不如買債券划算了。

    結果這筆北伐債券的銷售大獲成功,賣出了一千萬兩債券。當然為了達到這個成績,伍秉鑑在荷蘭顧問確定貨殖公行儲備絕對足夠的情況下,對外宣布,持有債券可以直接在公行抵押、甚至折價變現,或者叫做貼現。

    有公行兜底,買債券成了穩賺不賠的買賣,購買債券的主力,商人們紛紛購買。尤其是金融業本身就是一個時刻儲備一定現金的行業,這種隨時可以變現的票據很快就成了他們處理閒置資金的最佳方式。

    有了這個相對齊全的現代債務市場,週瑯政權通過商業方式獲取資源的能力大大增強,跟依靠農業模式獲取資源的滿清相比,在戰場之外就已經勝利了。

    終於,嘉慶六年初春,週瑯宣布北伐開始,一場統一之戰打響,贏者將獲得整個天下,輸者將退出歷史舞台。
mk2258 發表於 2018-2-25 12:13
第一百八十一節王師北定中原日


    北伐統帥,依然由周瑯親自擔當,不是他攬權,而是手下人真的沒有獨當一面的帥才。..免費連載小說閱讀網

    徐達那種僅次於朱元璋威望的人物,週瑯的軍中沒有,趙文、陳小手、洪九指等人都是獨當一面的大將,經過這幾年的戰爭,指揮幾萬人攻城略地的能力有,可讓他們多面調度,縱觀全局,就有些為難他們了。

    不是他們不夠努力,陳小手等人在軍中完成了掃盲,日日兵書不離手,菲舍爾等講述的西方軍事部署課程也是認真學習,戰場上又經過多次實踐,早就融會貫通。

    可問題是根基淺,而且掘進太快,從周瑯從鳳山起兵到現在,這才過了幾年時間,根本不足以讓一個人從文盲成長到元帥。徐達北伐前,那是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了十四年,歷經過與陳友諒、方國珍等割據梟雄的生死大戰,經驗之豐富,是趙文等人不能比擬的。

    週瑯的指揮戰鬥經驗和能力也不比這些人出色,可週瑯一直身居最高位,統攬全局的能力卻一直在變強,加上他本身就掌握的精通的現代管理能力,都讓他在掌控大局方面,遠超這些手下。

    所以,哪怕遭遇了最為激烈的反對,週瑯依然堅持親征。

    文物群臣都反對,原因很簡單那,週瑯現在是皇帝了,哪能動不動親征,王輔茞更是表示,週瑯身系國家,又沒有子嗣,萬一遇險,局面會呈現土崩之勢。他不在乎週瑯個人的生死,可週瑯的生死關係到大家的基業,他就不能不在乎了。

    事態發展到了最後,甚至大有群臣死諫的態勢,週瑯不得不退了一步。

    他答應不會輕動,會率先在南京運籌帷幄,等各路北伐軍站穩腳跟後,他才會北上。

    這樣的決定,其實也就定下了同樣爭執不下的北伐路線。

    在北伐路線上,出現了跟朱元璋時候一樣的爭議,像常遇春這樣的激進派,希望直抵北京,攻擊敵人中樞。朱元璋認為這個方案太過輕敵冒進,認為“元建都百年,城守必固,若懸師深入,不能即破,頓於堅城之下,糧餉不繼,援兵四集,進不得戰,退無所據”。

    最後朱元璋制定出了三步計劃,“先取山東,撤其屏蔽;旋師河南,斷其羽翼;拔潼關而守之,據其戶檻,天下形勢,入我掌握,然後進兵元都,則彼勢孤援絕,不戰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雲中、九原以及關隴可席捲而下。”

    徐達完美的執行了朱元璋的策略,三個月攻下山東,旋師河南,又拿下潼關,堵住關中的元朝武裝,接著才從河南、山東夾擊河北、大都,當發現沒有援軍的情況下,蒙元皇帝帶著后妃跑了,從居庸關跑去了草原。

    第三步,朱元璋才著手對付山西、陝西的元軍,基本上統一了黃河以北地區。

    由於朱元璋的計劃被徐達完成的太過順利,絕大多數文武官員都堅決支持這個方案。有現成的成功案例不去參考,非要用常遇春那個沒有實踐過的方案,誰能放心。

    但周瑯卻打算直接攻打北京,既然自己手下這些文化背景和學識不盡相同的幕僚們態度如此一致的認為應該按照朱元璋的北伐線路來,那麼清廷肯定也這麼認為,他們的防御也會根據這種方案來進行,週瑯卻去突襲北京,一定會打的對手措手不及。

    另外周瑯目前的局面,跟朱元璋當年也不太一樣,朱元璋是已經掃平了長江流域的各路勢力,湖廣一帶已經納入版圖,長江以南沒有後顧之憂。週瑯現在並沒有完整佔據湖廣,滿清重兵在荊襄一帶布防,隨時都打算水流而下。武昌以西,水道變窄,週瑯大船無法通航,爭奪制江權難度很大,敵人佔上游死守,荊襄都是歷史上有名的堅城,強攻耗費時日太多,所以以防禦為主,先滅清,後圖一統。

    由於荊襄之敵不能大意,所以周瑯無法做到朱元璋那樣長驅直入,也無法放心從山東攻取河南,因為那意味著荊襄清軍有可能會從腹背反擊,有荊襄在,即便佔了潼關,意義也不大,堵不住陝甘清軍從漢水出擊。

    因此週瑯力主速戰速決,一戰滅清,直取滿清中樞。

    至於朱元璋擔心的孤軍深入問題,在周瑯這裡根本不是問題,他有龐大的水師艦隊,大海對他如履平地,海路乃是通途,大海能為周瑯所用,而不能為敵所用,通過海陸,甚至可以說江南跟京津根本就是接壤。

    週瑯出江南,從海陸直逼京津,像上次那樣攻打北京,不同的是,這次不再是嘗試,而是志在必得。

    由於週瑯不能親臨前線指揮,所以他就只能選擇速戰速決,從陸路北伐山東的話,陸路通訊效率會嚴重影響他的指揮。

    於是在周瑯強勢堅持下,幕僚出身的兵部文官們退讓了,北伐計劃立刻就變成了水陸並進。

    水師護送大軍北上京津,佔領天津,然後主力登陸,強攻北京;陸路則按照傳統線路,進兵江淮,從江淮北上攻取山東。同時還能牽制江淮、山東清軍,讓他們無法增援北京,如果他們增援,則江淮、山東必失,週瑯大軍還是可以匯集北京。

    兩路大軍,互相牽扯敵軍兵力,如同拉鋸,讓其首尾不得兼顧,未必比朱元璋的北伐策略差。至於其他方向的清軍,主要是湖廣、川陝的清軍,湖廣方面,只要趙文能擋住,不讓他們順江而下侵襲江南即可,川陝清軍路途遙遠,等他們到了北京,正好以逸待勞在北京周邊平原上將他們野戰殲滅。

    所有的計劃統一,籌備工作完成。

    大周二年三月(嘉慶六年三月,西元1801年5月),週瑯焚表祭天,傳檄天下,檄文曰,王師北伐中原,拯億兆黎民於水火。值此北定中原之日,匡扶中華之時,凡天下漢家英雄當舉義旗,誅暴虐……

    大軍即刻開拔,盡起水路大軍四十萬,北伐滿清!
mk2258 發表於 2018-2-25 12:13
第一百八十二節揚州十日


    北伐的上層決議是攻取京津為主,北伐江淮為輔。 ̄︶︺sんцつ

    但下層執行的軍兵卻不知曉,兩路進攻,明確告訴其中一路,你們是打替補的,這太傷士氣了,所以軍兵們只知道他們是兩路進攻中的一路,誰能打到北京,那就看誰的本事了。

    甚至陸路出擊的軍隊心理上還要更佔優勢一些,因為他們走的是徐達當年的路線,是正統路線,所以他們相信自己才是北伐的主力,海路只是佯攻而已。

    進軍江淮的部隊由洪九指帶領,攻克南京的時候,他的部隊就駐紮在鎮江,還攻占了江北的瓜洲,一直掌握著這個北進基地,清軍嘗試攻打過兩次,都無果而還。

    洪九指此時是江淮路總兵官,這不是一個常設的職位,效仿明朝的編制,這只是一個臨時職位,帶領兵員數量不定,此時洪九指指揮三個軍,總計三萬人進攻揚州。另外還有五個軍的浙江輔兵,將會配合他攻取揚州。

    這當然不是北伐的總兵力,北伐總兵力高達四十萬,除了戰兵十五萬餘人,還有閩粵浙三省輔兵三十個軍。這些大軍大多都在寧波府集結,隨時等待北上馳援。

    洪九指出了瓜洲,沿運河北上,他發現的軍隊士氣旺盛,尤其是那些輔兵,竟然比戰兵的時期更高昂。戰兵是一路殺過來的老兵,而輔兵雖然也接受過正規訓練,可大都是戰鬥經驗不足的鄉勇。可輔兵部隊卻一路唱著各種家鄉的歌謠,走起路來的氣勢,彷彿他們才是戰兵。

    這種現像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而是持續了很長時間,自從大帥登基之後,輔兵們就不一樣了,進攻的慾望比戰兵還要強烈,天天討論著北伐北伐。

    軍中流行著揚州十日記之類的明末書籍,鄉勇團練的軍官都是鄉紳子弟,年紀大多不大,讀書識字,有人還讀的熱淚盈眶,直恨不能生在那個年月,要跟韃子掰掰腕子。也有邊看邊罵明人沒種,韃子施暴怎能引頸就戮。

    洪九指覺得這些年輕人就是天真,可奇怪的是,一開始軍中散發這類書籍的時候,大家看了也就看了,並無多少激憤,可慢慢有了一兩個人,接著開始有了一小群人,現在大家都好像對滿清殘暴義憤填膺起來了。

    他不知道這叫做從眾效應,在軍隊這種社會群體中,人的感情會互相感染,然後在一個共識下不斷強化。19世紀初,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勒龐寫了本叫做《烏合之眾》的書,以法國大革命作為分析背景,勒龐發現,即使一個有自己獨立見解的人,一旦加入受人民崇拜意識蠱惑的群體,就變成了烏合之眾中的一員;更廣泛地說,當一個個體融入群體時,個體的行為特徵將被淹沒,取而代之的是構成該群體的新的行為特徵。

    國人的民族意識雖然很淡薄,但總有人稍微強烈一些,馬上就感受到了屈辱和憤慨,被明末文人的著述激發出自己的民族感情,釋放出來,這種強烈的情緒極具感染力,接著一個感染倆,兩個感染四,漸漸就在群體中擴散開來了。

    週瑯建立大周,他們作為團練被迫或者自願加入大周軍隊,有了新的立場,這一切都在影響士兵們的心理,這些年輕的鄉勇軍官們,讀過書,更需要強烈的身份認同,來為自己的行為背書,不認為滿清是邪惡的,那麼他們的背叛就顯得可恥。

    當然這一切都是在潛意識中完成的,是人類的本能,倒不能說成趨炎附勢之類的操守。

    結果就是這些江浙的輔兵們,對北伐極為熱心,對他們即將打的揚州,他們談論最多的是史可法。

    揚州清軍的兵力還是很雄厚的,作為坐鎮江淮的清軍主力,這裡有十五萬清軍,幾乎是周軍的一倍,揚州城也不是小城,憑藉城池堅守,是有機會的。這十五萬清軍中一多半,都是從南京被蘇凌阿帶到這裡來的,之後就沒有挪過窩。

    面對清軍,洪九指造就沒有了任何重視的意識,因為屢次戰鬥都沒出現過讓他看得起的抵抗。這一次料想也不例外。

    很正規的戰鬥,在揚州十里外紮營,前鋒推進,試探性進攻。

    清軍據稱死守,十日後,揚州城破。

    簡簡單單不足五十個字的戰報,發到了周瑯面前,讓他看到了一種土崩瓦解的狀態。

    就好像史書中記錄的八旗入關後江南明軍面對滿清軍隊的情況,有時候已經不是真正戰鬥力對比的問題了,完全就是心態問題,許多南明殘兵投降滿清,剃了頭髮,換了衣服,轉頭就去打過去的同僚,結果那些明軍見到這些“偽清軍”同樣是聞風而逃。

    揚州的情況就是如此,十五萬清軍,在八萬明軍的攻擊下,城牆被炸塌了一角,然後就開始出現大量清軍潰逃情況,其實攻擊的,就只有三萬前鋒,還沒有砲兵部隊的重砲,就是用軍隊中的步兵砲長時間轟擊,造成城牆垮塌的,然後三萬人常識攻城,佔了塌陷缺口,城內就已經完全混亂,未幾,該逃的不該逃的,都逃了。

    見此狀,留輔兵守城,主力繼續沿運河追擊,而且是全速追擊,不給敵人喘息的機會,不是洪九指不想休整,而是發給他的戰略大計就是這麼要求的,上面擔心清軍會狗急跳牆,炸毀黃河堤岸水淹江淮。南宋為抵禦金兵南下,決開黃河堤防,此後黃河就改向南流,奪淮河入海。原本的兩淮魚米之鄉,此後數百年間屢遭水患,明清兩朝都以保漕運為主,動輒放黃河水氾濫農田,也不願意讓河水沖垮運河。

    如果清軍掘開黃河,江淮一帶就會氾濫,且不說百姓遭殃,北伐也會受到影響。

    所以洪九指必須得快,追著清軍逃兵的尾巴,不讓他們有機會掘河。

    從揚州追到高郵,又從高郵追到寶應,一直追到淮安,才追上了清軍,淮安距離黃河(故道)已經不遠,幾乎就是背靠黃河,附近洪澤湖一帶就有黃河洩洪水閘,洪九指不敢大意,繞淮安而過,直撲背後的清江浦、板閘鎮等地,搶占閘口。

    此時清軍竟然來進行談判,原來他們也是實在跑不動了,何止他們,洪九指經過正規訓練的戰兵部隊都有些吃不消了,一路上大小仗幾乎沒怎麼打,竟跑路了。前後軍脫節嚴重,趕到淮安的就只有一萬人馬,還都是步兵,馬兵和砲兵都落在了後面。那些馬竟跑不過人。

    但跟清軍接觸之後,洪九指真不敢答應他們,他們表示不想跟大周開戰,大家只是想回北京,因為這些清軍要求洪九指放他們過河。要是周瑯在這裡,肯定就答應了,但洪九指擔心自己放人過去,會落下一個縱敵,然後被海路北伐那隻部隊給告了,他放過這些人去,等於讓這些人去支援了北京。

    幾個心腹軍官在一起商議一番,結果洪九指轉變了想法,反正這裡就他們一萬人在,大部隊還沒有跟上來,這些都是跟他一起共事多年的同僚,又是大家一致的想法,轉頭就通知清軍使者,願意放他們過河。

    洪九指突然發現,他已經不僅僅是一個軍官了,他代表了一方勢力,他的手下都願意清軍去北京當著海路北伐的軍隊,然後他們這一路就更有機會打到北京。

    清軍很講究,留下了兩箱財貨在河邊,錢洪九指不敢拿,大家私分的話,根本就保不住秘密,最後乾脆以繳獲入賬。

    軍隊中個別軍官,甚至軍官集團的暗中角力,週瑯並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他對這種事其實也無能為力,人類本性如此。但他肯定會採取措施,殺人不至於,一番人事變動是少不了的。

    週瑯此時才剛剛受到揚州發來的詳細戰報,知道十餘萬清軍竟然被輕易擊垮,週瑯不由得感慨,難怪書中記述,徐達北伐,三月就拿下了整個山東,估計大半時間是用來趕路了。

    軍事力量的此消彼長,最後造成的結果竟然如此誇張,清軍可以追著白蓮教跑,遇到自己,竟然跑的也這麼快。

    這讓周瑯對海路信心更足了,以他目前的海運能力,組織以支持十多萬人遠距離作戰,他可以在北京跟清軍做長時間攻防,北京城就算再厚,十天轟不開,一個月怎麼都轟開了。只要打開缺口,從起兵以來的情況看,清軍缺乏肉搏巷戰的勇氣。

    戰兵在前開路,輔兵在後接收,緊跟著的就是文官去撫民。這一套模式已經很規範了,不過這次去的不是王輔茞。王輔茞已經是大周丞相,要處理的事情比過去多了數倍,撫民的事情交給了降官陳淮。

    週瑯得知揚州如此輕易攻克,此時陳淮才剛剛上路,馬上派人去給陳淮帶個話,讓他邀請揚州士紳,一起祭祀一下史可法。
mk2258 發表於 2018-2-25 12:14
狂人阿q作品
第一百八十三節亨利皮特的野望


    前線不斷勝利的消息傳回來,週瑯閱過之後,馬上拿出去印刷出來,然後到處張貼。.『.

    還有一份官辦報紙會報導更詳細的戰況,不經意間,週瑯引入的新事物越來越多,動用政府的力量這份從過去的《復國報》更名為《大周報》的報紙,可以在控制區內全面刊發,只可惜目前也只有這一份報紙,民間還沒有人效仿,不過大周報在讀書人中流傳甚廣,讀書階層現在報紙當作邸報來閱讀,讀後還會收藏。

    不斷傳回來的捷報,極大鼓舞著民心士氣,認同感隨之攀升,社會秩序非常穩定,根本看不到幾年前大多數地方還屬於另一個政府管轄。

    關心這些報導的,除了本國讀書人外,還有西方人。

    亨利皮特收集所有的前線戰況,很多他都會寫信發回國內,給他哥哥看。這並不是間諜行為,也不是向他當首相的哥哥匯報,他只是希望東方發生的情況,能夠引起他哥哥更多的關注,從而給予他更多的支持。

    亨利皮特現在跟中國的聯繫已經分不開了,他的全部事業就係於這個國家,他對他的合夥人目前取得成就非常的讚賞,甚至極其崇拜。當然因為周瑯當年的解釋,亨利皮特將周瑯的行為並沒有看作是反叛,而是當成西班牙復國運動一般的複國行為,是崇高的行為。

    他也從他的合夥人周瑯身上感受到那些與滿清官員極為不同的品質,諸如誠信和對法律的尊重。這讓他將周瑯當成一個高尚的紳士。

    他不斷的給哥哥寫信,每次都會提到他合夥人事業的進展,其實暗藏的目的,不過是抬高他自己的身價,他希望他哥哥明白,因為他的關係,英國將能從中國取得更多的利益。

    當週瑯在福建取得穩定基地的時候,他炫耀般的給他哥哥寫了第一封信,但是他的兄長沒有回信。當週瑯攻占整個福建之後,他給兄長寫了第二封信,這封信中,他將周瑯描繪為茶葉之地的領主,後來覺得不足以引起兄長足夠的重視,他又改為茶葉之地的君主。這次他哥哥回信了,並沒有提到任何政治支持的問題,而是善意的提醒亨利皮特,貿然介入一個遠方國家的戰爭是極其危險的,尤其是在大不列顛聯合王國的威嚴投射不到,上帝的榮光照耀不到的地方。

    亨利皮特備受打擊,他只是希望引起兄長的注意,讓對方知道他在東方取得成就,哪怕是小小一點讚許,也會讓他備受欣慰,可對方完全無視他的成就,反而多次提醒他,不要招惹不能招惹的麻煩,難道他還是個小孩子嗎,或者兄長是擔心自己的行為會給他的政治前途造成不利的影響?

    亨利皮特不由得有些意志消沉起來,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行為沒有得到家族的肯定,還因為他的事業始終處於瓶頸之中,相比他合夥人所取得的那些成就,他感到他極為失落。

    合夥人給了他足夠的支持,中國(東印度)如願取得了在閩粵兩省進行貿易的權力,而且經營兩省跟印度之間的獨家貿易,亨利皮特相信,他將來還會得到週瑯在其他省份貿易的授權,甚至等周瑯收復整個國土,他可以獲得中國到印度貿易的特許權。成為真正的中國(東印度)公司。

    可是手握如此資源,他依然打不開中國和印度之間的貿易。不是中國這邊的問題,週瑯採取了開放的政策,無論是各種工業品還是特產,都可以自由運出這個國度,問題出在印度那裡。

    不列顛東印度公司是中國公司的盟友,雙方互相幫助對方開拓貿易,可亨利皮特覺得,他在印度的經營,受到了東印度公司的壓制。他確實在東印度公司領土範圍內建立了幾個商館,可在中印熱門貿易品中,他根本競爭不過東印度公司,對方會動用商業的和非商業的手段,將貨源控制在手裡,比如目前交易規模持續擴大的棉花,東印度公司早就壟斷了。

    孟加拉農村的包稅商都是從東印度公司手裡得到的權力,通過這種辦法,東印度公司建立起了對農村的控制,農民種植什麼,賣給誰,都是東印度公司說了算。而且對方還直接讓包稅商用棉花抵稅,甚至已經在某些地方只接收棉花作為稅收的辦法。

    亨利皮特抱怨在跟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合作中,中國公司沒有得到任何利益,不列顛公司現在可以在廣州、福建自由收購茶葉,得到中國的工業品,可是中國公司在印度卻得不到充足的保護。

    但對這些抱怨,他兄長卻提醒他是一個英國人,應該以英國的利益為重,英國在東方的利益直接體現就是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利益。而且還說東印度公司本就是中國公司的最大股東,希望弟弟充分考慮到這一點特殊的關係。本來亨利皮特抱怨的目的,就是希望兄長出面打壓一下東印度公司的骯髒手段,可卻被教做人了。

    一方面是不列顛東印度公司在中國商業規模的持續擴大,一方面是自己合夥人在政治層面的輝煌成就,而他卻局限於讓公司保持在不虧損的邊緣,得不到任何的重視,似乎全世界沒人在乎他一樣。

    亨利皮特感受到了極度的不公和委屈,他決定撇開東印度公司,他要在印度其他地區,東印度公司勢力所不及的地區開展獨立貿易。

    這個計劃他誰也沒有告訴,沒有告訴週瑯,也沒有告訴他哥哥,更沒有跟不列顛東印度公司商議,這是一次他獨立自主的行動,做的很絕然,決定做出後,他覺得自己很堅強,很勇敢,而且深信自己是正確的。

    他就是要用自己的能力,在東方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創造他自己的歷史,任何人,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止他。

    可是他的獨立經營很快就遇到了麻煩,虧損很正常,商業開拓階段,必然是要投入的,最大的麻煩,是他派出的貿易商船和船員,跟印度當地力量發生了衝突,結果人被殺害了,船也被扣押了。

    他的人去求助於不列顛東印度公司,得到的只是幸災樂禍,對方告誡他們,在印度開展貿易是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風險的,反而勸說他們盡可能不要去東印度公司無法保護他們的地方。

    兄長不支持他,東印度公司蔑視他,亨利皮特感覺自己完全孤立無援,在看到又一份捷報傳來之後,亨利皮特決定向他的合夥人求助。

    在這份捷報中,他的合夥人宣稱已經攻占了天津,那麼海軍力量就應該可以抽調出來,應該有能力向他提供一定的支持了。
mk2258 發表於 2018-2-25 12:14
第一百八十四節津門大戰


    海路北伐遇到的困難比陸路要大了許多,因為對方的準備相對充分很多,週瑯已經來過一回海上突襲了,如果還沒有防備,那滿清的官員都該殺。ωヤノ亅丶メ....

    說白了,他們畢竟還沒到二次鴉片戰爭那份上,官員貪腐有,但自我淨化的能力尚存,而且儒家教育雖然讓人頗多詬病,可畢竟是能出人才的,就算成材率低,一萬個人裡總有那麼幾個出類拔萃的。

    嘉慶親政後,迅速開啟了自我淨化的功能,朱珪這個曾國藩級別的人物,能力也不俗,師徒倆短時間內就整肅了吏治,不敢說貪官污吏全都肅清了,可大多數重要職位都掌握在了真正有能力的人手中,還有朱珪和嘉慶倆人總攬全局,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短時間內他們就在天津建立了新的防禦,修築了一整套砲台防禦體系。不過這套防禦體系還是沒有幫他們把海上之敵完全擋在陸地之外,吏治的腐敗,還能通過迅速拔擢有力人員得到改善,軍事的廢弛,卻絕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扭轉的,而人的廢弛,基本上得需要整整一代人的血液更替。

    朱珪建造了大量的砲台,安裝了大量的重砲,不說這些砲台的設置是不是合理,這些大砲的質量是不是過關,光是收砲台的是一群八旗子弟,這就是最大的死穴。

    週瑯排除了龐大的艦隊,其中為首的是四艘服役的三級戰列艦,裝備火砲數量高達兩百八十門,其中的重砲足以跟清軍砲台對轟,可即便這樣,也沒有摧毀清軍的砲台,工程質量還是相當可以的。

    但當步兵登陸,迂迴包抄之後,砲台守軍逃跑,這就非人力所能為了。

    大沽砲台失陷,天津門戶洞開,三個軍的戰兵登陸,還要砲兵部隊的野戰重砲提供支援的情況下,天津只堅守了兩天,基本上城牆崩塌的時間,就是城池失守的時間。

    三萬主力部隊進駐天津,接著源源不斷的物資從海河運往天津,為進攻北京儲備物資。

    嘉慶和朱珪對這種情況都有些猝不及防,馬上調集重兵來收復天津,可大軍在天津城外梭巡不前,強令攻擊的部隊損失慘重,連周軍在天津外圍設立的野戰工事他們都沒有攻下,枉論天津城了。

    週瑯得到戰報後,迅速北上,一百多艘運輸船參與運輸,一次就能運送三萬人,週瑯的帥營也在這三萬人中。

    此時的帥營已經今非昔比,上次在北京城外擊敗八旗騎兵之後,回來週瑯馬上就給他們裝備了更多的戰馬,帥營兵力還是一萬,可裝備的戰馬數量高達兩萬,一萬是從印度進口的印度馬,一萬是在各地繳獲的蒙古馬,行軍用蒙古馬,打仗用印度馬,兩不耽誤。

    因為帥營都是挑選的身材最高達,體力最強的老兵,因此人人可以披甲,都配發胸甲。可他們並不是冷兵器部隊,都裝備了步槍,有點英國龍騎兵和法國胸甲騎兵混血的意思。衝鋒的時候,可以是騎兵,防守的時候,也可以下馬列步兵方陣。

    週瑯到達天津,已是農曆三月份,出於安全考慮,他的行程暫時保密,這是王輔茞等文官再三要求的。他不知道這樣保密的意義在哪裡,他在自己的軍中,還會有危險的話,那天下就沒有安全的地方了。

    週瑯還考慮到,他亮明身份會不會引起特殊的變化,比如清軍高度重視,將其他方面的軍隊調集到京津地區,那樣對戰略會有影響,所以他也選擇了保密。

    負責攻打天津的部隊,由苟全指揮,上次週瑯縱橫京郊,他一直留守天津,對這裡的情況最熟悉。週瑯到來後,還帶來了陳小手等三個戰兵軍,總指揮的權力也就轉移到了周瑯手裡。

    情況已經探明,清軍在天津外圍部署了大概五萬軍隊,馬步兵各兩萬,還有一萬是火器部隊。

    根據上次對方的進攻判斷,他們的火器部隊對武器的理解還很膚淺,完全充當火力支援的角色,砲兵在遠處開砲壓制,鳥槍兵抵近城頭射擊,最後攻打陣地的還是重甲步兵。

    苟全報告,清軍裝備為數不少的盔甲,幾乎人人披甲。還打造了一些特殊的防禦裝備,比如盾車。

    這種盾車是當年八旗跟明軍交戰時候發明的裝備,主要目的是為了抵禦明軍的火器,沒想到滿清又不知道從哪裡弄了出來,大量製造。苟全打退清軍後,繳獲過一批盾車。

    這種盾車當年明軍稱之為牌車,描述其“牌甚厚,一層牛皮,一層鐵皮,小磚石擊之不動,大磚石擊之滾下,柴火擲之不焚。 ”

    苟全發現,這種牛皮加鐵皮的複合裝甲,對步槍鉛彈有一定的防禦能力,畢竟明末的火繩槍跟如今的燧發槍,都是滑膛槍,威力上並沒有升級換代,明軍的槍支差點,火藥威力小點,但也是槍。

    也許當年的明軍奈何不來這種盾車,週瑯軍隊裝備的製式步槍,要打穿這種盾車,也得好幾輪設計。但這種小盾車對火砲就沒有防禦能力了,就算最輕的6磅步兵炮也能輕鬆打破這種盾車,而且因為他裡面夾雜鐵皮,會發生崩裂,一炮下去,只要打中,就是一片死傷。

    週瑯登城查看了清軍的防禦陣地,發現還是有一定水準的,基本能做到按照河流地形,合理的布防。挖掘了壕溝,夯土修築了營寨。

    週瑯意識到,清軍大概失去了攻堅的信心,打算用這種方式,把自己擋在北京之外。

    一支沒有勇氣野戰的軍隊,也絕沒有勇氣死守下去。

    跟軍官們商議一番,基本對策跟周瑯自己想的差不多,就是用大砲轟破對方營寨,步步推進,跟他們正面決戰,強勢的軍隊一般不太願意取巧。

    休整幾日之後,進攻戰役打響了。

    已經全部由12磅重砲組成的砲兵部隊開始密集轟擊清軍城外營壘,砲兵部隊前方,是兩個空心步兵方陣,跟砲兵一起形成了一個倒品字形佈局,兩個方陣相聚五百米左右,將砲兵保護在中間。後方,一萬騎兵分兩隊護住兩翼,不給對方騎兵迂迴包抄的機會。

    大砲轟塌了距離天津最近的一座清軍營寨,城上的令旗揮動,步兵方陣開始前壓。

    清軍營寨前的壕溝中,突然衝出了上千馬兵,向著右側迂迴。帥營騎兵右翼迅速前壓,護在砲兵陣地右前方。清軍騎兵沒有直接來衝炮陣,而是在步兵方陣的右側飄過,拋射了一輪弓箭,大多數沒射中目標範圍,他們距離太遠了,而步槍的齊射還擊,卻咬住了從陣前飄過的騎兵尾巴,打死了幾十人馬。加上戰馬受驚,或者騎術不精跌落的,他們損失了近百人。

    這股騎兵在遠處整隊,觀望了一會兒,突然掉頭跨越壕溝走了。看方向是去另外兩座成犄角的營寨去了,一座位於永定河,一座位於子牙河河畔,卡住天津北上的水道,同樣的營寨清軍還有數座,兩條河的對岸就各有一座營寨。

    目前周軍攻擊的是子牙河、永定河交匯處的清軍營寨,當然周軍不可能讓他沿河立寨,河對岸早就被周軍控制了,他們距離河岸還有一里多的距離。

    清軍前出營寨前已經爆發了激戰,清軍鳥槍打放,時斷時續,也不整齊,週瑯看到己方方陣損失並不大,一直起步走進齊射威力範圍之內,然後開始齊射,頓時打的殘破的土牆上沙石飛濺,清軍完全抬不起頭來。而且步兵配屬的曲射的英制榴彈砲也開始向營寨中轟擊,砲彈不斷爆炸,很快清軍就不抵抗了,從營寨中潰逃。

    多少滿清堅城在火砲、步槍戰術下都毫無作用,更何況這種土營壘了,他們能堅持到現在,反倒讓周瑯頗為吃驚,因為他上次來的時候,清軍可沒有這種意志,大概是朱珪他們整肅軍紀多少起到了一些作用。

    週瑯不知道的是,由於上次攻打天津失敗,所有逃跑的軍官,全部被朱珪斬首,儘管許多人求情,可朱珪態度強硬,不惜得罪一大群八旗權貴,但凡是逃跑的軍官他親自監斬。這種沒有例外的軍法,確實震懾到了其他軍隊。

    另外朱珪還大幅度提高了士兵的軍餉,只要是當天打了仗的,每人馬上就發十兩行糧,軍官次第提高,這個辦法週瑯倒是猜到了,因為他從那座小小的土城中,竟然發現了為數不少士兵遺棄的銀錠,一錠錠十兩的官銀。打仗還隨身攜帶這種官銀,顯然不可能是士兵隨身攜帶的零花錢,只能說這是在軍隊中掙的賞錢。

    這讓周瑯不由感嘆:“難道重賞之下真的必有勇夫?”

    清軍的頑抗讓周瑯意外之後,並沒有停止行動,大軍以此進攻,逐一拔出清軍營壘。除了第二座營壘的時候,有其他營壘出來救援,然後被野戰擊潰,損失慘重外,之後幾座營壘都是各自為戰。

    清晨戰到傍晚,清軍在天津城外的據點,全部被拔出。

    之後是下一步的行動方針,根據偵查,清軍在北運河和永定河都有布防,而北運河的布防更為嚴密,週瑯上次走的就是北運河,顯然清軍專門重點防禦這條線路。

    軍官們意見不一,認為既然北運河防範嚴密,那就該走永定河。

    週瑯最後決定,還是走北運河,因為他走過一次了,相對熟悉,打堂堂之戰,他不需要避實擊虛,他的力量在對方之上,硬碰硬他贏面更大。
mk2258 發表於 2018-2-25 12:15
第一百八十五節包圍北京


    週瑯坐鎮天津,令陳小手接替苟全率軍進攻,倆人各帶三個軍,輪換作戰。ω δwww..令陳小手最多攻擊到張家灣一帶,然後必須駐軍輪換,要他切記不要貪功。

    軍事物資不斷輸送到天津,援軍也源源不斷抵達,全都是輔兵部隊,戰鬥經驗最豐富的福建輔兵率先開來,之後還會有廣東輔兵,先運送戰鬥力強的部隊,這是原則。

    以周瑯目前的運輸能力,在保證給養的情況下,一個月可以輸送三萬軍隊。目前登陸部隊總兵力已達十萬人,攻打北京之前,兵力足夠了。

    輔兵已經完全接防了天津,而且不斷北進,要在沿運河一帶層層設防,保住這條運輸補給線的暢通。

    陳小手的進軍遭到了層層阻截,一次比一次頑抗,一次比一次人多。抵達張家灣之時,他甚至正面與七萬清軍馬步兵進行了一場正面決戰,雖然打退了敵人,可已經無力追擊。

    不過根據陳小手的報告,清軍經此一役也遭受了沉重打擊,清理戰場發現打死清軍一萬三千人馬,俘虜四千傷員,另有五千戰馬。清軍遭遇重擊之後,大步後撤,甚至在八里橋都沒有進行設防,兵力集結在了通州。通州的防禦情況跟上次也不一樣,沒有全部進入孤城,而是在城外修築了堅固營壘作為犄角。

    週瑯之後移駐武清就近指揮,調苟全部迅速北上接應,准許他擇機攻打通州。若沒有良機,則原地待命,侯陳小手部休整五日,合兵再戰。

    苟全跨過八里橋,之後對通州進行了試探性攻擊,發現沒有機會,然後退守八里橋。

    此時的北京城烏雲壓頂,誰也沒想到週瑯竟然兩路來攻。之前先後丟失揚州等地,前線敗兵匯報敵軍動輒數十萬,最低也超過了十萬,清廷朝臣合議,認為十萬以上是有的,不然不可能短期內就連克州縣,而且判斷江淮一路應該是對方北伐的主力,而從海陸攻打天津的,不過是一支偏師,目的是阻止京城救援江淮。

    這個合議大家都認同,可朱珪依然堅持不去救援,就把精兵屯駐京師,朱珪的說法是,就算天津的賊兵是偏師,江淮的是主力,他們最後還是要來打北京的。那不如以逸待勞,在天子腳下與賊決戰。

    一開始還有人諷刺朱珪膽小,現在則沒人說這話了,反倒誇朱珪老成持重,早就料到賊寇攻取天津的才是主力。

    譏諷也好,讚頌也罷,朱珪都沒心情關心,在他看來,目前的局面太危難了,以前就知道賊寇兵勢強盛,可沒想到如此強盛,朱珪親自運籌帷幄,赴通州督師,結果集結了兩倍於敵的兵力,竟然被敵人正面擊潰。

    此戰出動的可不是八旗兵,而是從川陝抽調回來的,鎮壓完了白蓮教的精銳綠營,三大火器營出動了兩個,三萬外藩蒙古馬兵派來了兩萬,可以說手裡能動用的精銳都來了,卻依然不敵敵人前鋒。

    朱珪確信這次兵勇確實奮勇苦戰,未有崩潰逃亡之象,可依然敗了,這就讓他這個文人沒有應對之策了。

    於是迅速收攏兵馬,嚴守通州,勒令不得軍機處命令,不得擅自出城搦戰。

    然後朱珪迅速回京,他不是逃跑,他是去向嘉慶提建議的,俄羅斯使團還在京城,據說其中有俄國大將,精熟鳥銃火砲之術,已多次有人向他舉薦,看來俄夷助戰確屬誠心,兩國向來交好,朱珪請求皇帝准許,聘請俄國大將做他的幕僚。

    嘉慶哪裡會不答應,賊寇都打到北京城了,他急的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完全沒有退敵之策。

    朱珪立刻行動,聘請年輕的俄國上校尼古拉進入他的幕府,尼古拉雖然年輕,可閱歷豐富,在奧地利、瑞典做過駐地武官,而且遊歷過英法荷蘭等國,此次奉命來中國,本來是真的想跟滿清達成協議的,因為俄國人發現,他們跟廣州的貿易開拓很難,之前嘗試過一次,結果還賠錢了。

    因為中國的內戰,導致武夷山茶葉斷絕,還有湖北白蓮教叛亂,湖北的茶葉通道也一度堵塞,這幾年俄國茶葉價格暴漲,沙皇從恰克圖得到的關稅減半,恰克圖貿易雖然只佔了俄國對外貿易的百分之八不到,可稅收卻佔了俄國總關稅的百分之三十以上,1760年,恰克圖關稅23.8萬盧布,佔全俄關稅總額的20.4%;1775年45.3萬盧布,佔關稅總額的38.5%,失去恰克圖貿易將危及到俄羅斯帝國的財政平衡。

    但是從廣州到勘察加,走陸路進入莫斯科,這條道路比從中國腹地運送茶葉到恰克圖,然後轉到莫斯科的成本還高。由於這個發現,俄國人認為他們跟中國南方的割據勢力之間沒有貿易利益,而且他們也沒想到南方勢力的行動如此迅速,竟然這麼快就再次發動進攻。所以他們希望給滿清軍事援助來換取一些貿易特權,擴大恰克圖貿易。同時援助他們,也讓他們能夠盡快掃平叛亂,兩國盡快恢復貿易,這對俄羅斯是有利的。

    擴大貿易的要求清廷準學了,當然是慣常的態度,表現的是對俄國的恩典。

    得到這些好處之後,代表團已經回國,只有尼古拉留了下來,他是奉命留在這里關注局勢的,說白了他是一個間諜。

    沒想到對方竟然找上門來,上次給他們他們不要,現在反而請他幫助。

    尼古拉沒有拒絕,他接受了這份薪水豐厚的工作,有問必答。只是他對他服務對象的軍事素養有些失望,對方詢問他的大多是一些外行問題。

    對方最關心的是鳥銃火砲有什麼弱點可以利用。

    尼古拉回答他,唯有嚴格訓練,武器精良,除此沒有捷徑。

    對方十分失望,之後很長時間沒見過尼古拉。

    第二次見尼古拉的時候,已經是他們的敵人兵臨城下的時候。

    通州之戰結束了。

    這是一場苦戰,週瑯集結了六個戰兵軍,以及砲兵和帥營,總計兵力八萬人,對通州展開了強攻。

    拔出外圍營壘,正面攻打城池,中規中矩,靠的是火力,拼的是紀律,個人武藝早就沒有了用處。

    經曆三天激戰,清軍潰敗,這次通州清軍超過十萬,死傷一萬五千,被俘近兩萬,這是開戰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付出的傷亡也是最大的,達到了三千人,直接戰死的舊有八百。

    通州之戰也徹底打開了通往北京的大門。

    不過週瑯不急於進攻,傷亡是一方面,疲憊、疾病也開始出現,於是立刻轉入休整,傷病員送回後方治療,各部隊補充兵員和給養。

    同時等待徵集的大量車輛抵達,不知道為什麼這次清軍沒有毀壞閘門,可週瑯必須防範於未然,另外徵集牲畜和車輛的命令早就發下去了,相信已經起運,中斷也來不及了。

    這次週瑯徵集的牲畜超過十五萬,車輛十萬,他需要長期保證前線軍隊的給養,因為他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抵達北京城外的時候,已經到了5月初。

    抵達天津的輔兵部隊總計已經有二十萬,軍隊已經全部到位,這次輔兵除了要維持沿路交通外,還要配合圍困北京。

    在北京選擇不出城野戰的情況下,週瑯不斷部署軍隊,在北郊部署了三萬輔兵,南城部署了三萬輔兵,他們在各城門外修築防禦工事,防止敵人出城,小股滲透是堵不住的,但可以阻擋大規模逃跑的情況。

    八萬戰兵全部在東郊集結,顯然東邊江蘇主攻的方向,城西則是留給清軍逃跑的方向。

    尼古拉在城牆上目睹了敵軍的行動,他沒有見過對方的戰鬥過程,因此無從判斷對方的強弱,只能從偶爾看到的他們裝備的武器裝備判斷,已經達到了歐洲主流水平,但騎兵較為缺乏。

    之後尼古拉看到對方挖掘壕溝,建造營壘,一切也都中規中矩,營壘的形制有些特別,即像是中國的,又彷佛有歐洲的影子,因為歐洲人也許會挖溝,但很少築牆。而且尼古拉看到對方的設計中,是以火砲為核心佈置火力的,這點上他倒是很欣賞。以火砲為中心,而不是步槍和步兵方陣,這在歐洲也算是新潮流。俄國軍隊中,甚至是以騎兵為中心布防的。

    期待中的軍事行動沒人尼古拉等多久,對方在城外站穩腳跟後僅僅三天,就發動了一次試探進攻,主要是砲擊。

    這次尼古拉確定了對方裝備著為數眾多的重步兵炮,從對方的射術上來看,訓練較為正規,對方火砲的威力,尼古拉評估跟歐洲是同一水準,也許是他們購買的英國或者荷蘭火砲吧。

    至於自己服務的對象,清軍身上,則毫無掩飾的表現出恐懼,慌亂等等情緒。尼古拉判斷,北京恐怕守不住了。

    回去後,尼古拉馬上寫了一封報告,向沙皇匯報,認為中國清王朝失敗概率很大,希望沙皇根據這種情況,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

    尼古拉並沒有提建議,但他能猜到,俄羅斯帝國是不會放過這樣的好機會的,歐洲正在進行的反法同盟戰爭,已經跟俄國沒有關係了,因為俄國對英國為首的西歐國家處置馬耳他島的歸屬,還有在瓜分波蘭問題上跟奧地利關係計劃,英國人選擇支持奧地利,俄國去年就退出了對法作戰。並且與英國絕交,與瑞典、丹麥、普魯士等國簽定旨在反對英國的條約。

    現在讓歐洲人打他們的仗,俄羅斯可以在東方取得只有俄羅斯能夠取得的利益。

    如果沙皇陛下可以出兵兩萬的話,也許可以在東方獲取一塊有價值的領土。

    至於這塊領土在哪裡,尼古拉並不太熟悉中國的地理環境,但總之肯定存在一塊俄羅斯感興趣的土地,明白這個道理就夠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