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民國】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 作者:狂人阿Q(連載中)

 
mk2258 2018-2-24 20:39:01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06 50342
mk2258 發表於 2018-3-3 20:40

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 第一百八十九節 從內陸轉向海洋

中國向來就是一個傳統的內陸國家,文明的發源被認為來自西北的黃土高原,最終在中原孕育成熟形成黃河文明,然後有兼併融合了南方的長江文明,形成瞭如今的中國。

    這個根植在深厚泥土中的文明,接觸海洋的時間很早,至少在文明成熟期的周朝,已經確信無疑的觸摸到了大海,周武王分封的齊國,率先大膽的向海洋要財富,管仲以官山海的政策,讓齊國成就了春秋五霸第一霸的地位。

    但此時也只能是說接觸,對待海洋的方式跟對待泥土的方式一樣,是從海洋中直接獲取財富,而不是利用海洋來擴大活動範圍。

    真正大規模利用海洋,已經到了唐宋時期。鄭和七下西洋,被認為是中國人首次大規模的探索海洋。可是在陝西發現的一塊神道碑,改寫了這段歷史,有一個叫楊良瑤的唐朝外交官,曾經以國使的身份出使印度洋沿岸南亞、中東國家,抵達黑衣大食(伊拉克),比鄭和下西洋整整早了620年。

    可這只是中國人自己的錯誤理解,事實上,利用海洋的時間要比這早的多。只是中國是一個歷來重官方的國家,似乎只有官府行為,才能算是真正的探索,而民間的探索,往往無法在史書上留下只言片語。事實上,不管是楊良瑤還是鄭和,他們下南洋都是根據民間探索出來的海圖和經驗來進行的,沒有民間的探索,他們寸步難行。

    中國真正在拓展海洋事業上達到頂峰是在宋代,宋朝對商業較為開明,尤其是南宋,趙構被譽為昏君,可人是複雜的,在政治鬥爭上他是一個腹黑的人,但在執政上,他卻是一個頗有建樹的人。他對海貿的評價就比歷代皇帝更寬容,“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動以百萬計,豈不勝取之於民?聯所以留意於此,庶幾可以少寬民力耳。”一個人試圖從對外貿易中獲取更多財富,然後減輕向老百姓搜刮的皇帝,至少在這一點上,不是昏君。

    可惜到了明代,情況急轉直下,老朱家執政的保守,讓他們擔心海外的危險勝過對利益的追求,鄭和下西洋後迅速開始實行海禁,讓唐宋以來積累下來的世界領先的造船技術和航海知識,迅速變得陳舊和落後。

    到了清代,乾隆一口通商,總算是保住了一個呼吸孔。

    而周瑯把這個呼吸孔逐步擴大,隨著勢力的擴張,很快就推及到了每一個海港。這一切在求取財富保障財政的大局勢下,以及王朝鼎革的大背景下,自然而然的就發生了。

    悄然之間,中國人再一次面向了大海。

    但是宋朝也曾如此,可宋朝沒有把農耕文明跟海洋文明融合到一起,而是以農耕文明的意識來結構海洋,就好像宋朝的商業極為發達卻沒有誕生出對等的商業文化一樣,宋朝的還望擴張行為也沒有帶來相應的海洋文明。

    週瑯現在也沒有做到這一點,但他引入了相對規範的西方對海洋的管理辦法,打開了港口,鼓勵通商做貿易。

    如果中國文明中,一直無法孕育出自己的海洋文明來,週瑯也不介意。因為那隻能說明中國傳統文明在沒有劇烈的外部衝擊的情況下,在對等競爭的情況下,他不會輸給海洋文明,說明這兩種文明是一種對等的文明。那麼中國的農耕文明,是否存在一種可能,以海洋作為渠道,向外輸出呢。

    對外殖民的意義就在於此。

    去年朱濆的第三次大帆船貿易,終於搭載上了一千陳周全的兄弟,跨過萬里波濤,來到了遙遠的彼岸。他們在哥倫比亞河逆流而上,尋找合適的紮營點。哥倫比亞河以1792年來此探險的波士頓商人羅伯特·格雷所乘的船名命名,謝清高後來得知,尊重了這一傳統,在他的海圖上沿用了這一名字。

    朱濆親自參與了這一次探險,盡可能的深入腹地,尋找海船可以抵達的盡頭。因為周瑯給朱濆的職位是,管理一切港口周邊三十里之地的總督。凡是他們在美洲建立的港口,周邊三十里地就歸屬朱濆管轄。所以朱濆一定要深入內陸,然後將港口到大海之間的土地,都變成自己的統治區。

    如果是以前他不會這麼較真,可現在他有一個競爭者,週瑯答應陳周全,可以佔有所有他自己開闢出來的土地,並在那些土地上稱王。朱濆如果不佔有這些土地,那麼這些土地就是陳周全的。

    但是在深入了三百里之後,朱濆也覺得這對於海港來說,距離大海也太遠了,於是放棄了繼續想內陸挺進,在兩條大河的交匯之處,安營扎寨,建設他們的第一座港口。

    哥倫比亞河真的是一條通航條件相當優良的河道,後市經過建設,哥倫比亞河口至波特蘭的河道長185km,開闢水深12.2m、寬183m的航道,可通過2.6萬噸海輪。這個時代,雖然沒有經過修整,還是自然河流,但通航幾百噸級的帆船還是輕鬆的。

    陳周全並不在意朱濆的小心思,他帶著宏圖大志來到這片土地,帶來的都是他的兄弟,都是男人,沒有一個女人,不是這些男人沒有女人,而是這些男人要先紮下根來,才會把他們的女人接過來享福。

    他們在港口停下,然後向內陸跋涉,他們必須離開河岸三十里,那才是他們的地盤。他們沿著匯入哥倫比亞河的一條不知名河流往南行進,兩邊是高高的山脈,森林密布,中間是寬闊的河谷,綠草茵茵。

    陳周全也是盡量的往遠處走,因為距離朱濆遠一些,也就是距離週瑯遠一些,他對他的妹夫,始終充滿了深深的不信任,明知道對方可能是在利用自己,但卻還要抓住這有被人利用價值的機會。

    但陳周全也不敢走的太遠,猶如他跟周瑯的關係,防備著對方,卻又離不開對方,於是他在一百里外的一個地方紮營,這是一片開闊的草原地形,地勢較高,適合紮營,不遠處的河流帶他們來到這裡,也可以帶給他們源源不斷的物資,週瑯答應養他三年,三年內他會在這裡開闢出田園屋舍,在接來他們的其他兄弟和家眷,在這里屯田養兵。

    另一邊朱濆在兩河交匯之地紮營,這是所能想到的最佳選址,大大拓寬了港口的腹地,看來中西方築城的基本原則大致相當,因為歷史上美國人也是看重了這塊地方,建造了波特蘭。

    作為世代海商,又在自己手裡發展成了福建第一大海盜集團,朱濆在管理上很有一套,他也比其他更清楚一座港口需要什麼。甚至他連如何收關稅,都比滿清的官員更懂行,滿清的官員們把複雜的關稅收取流程委派給了十三行的商人,朱珪這個海盜卻會派他的人上港口收海稅。

    這一切的經驗,是周瑯力促朱濆擔任美洲開拓先鋒的原因。

    為了支持朱濆,不但通過各種渠道幫助朱濆打開了西班牙人的大帆船貿易,週瑯還將自己從日本幕府得到的信牌都交給了朱濆,這是一筆每年兩百萬兩利潤的貿易權,用來支持朱濆開拓美洲的成本。

    有這些保證,朱濆在資金問題上是不缺乏的。人力上,他本就是一個擁有上萬海盜成員的海盜王,其中各行各業的人才都有。有懂得練兵的,有懂得造船的,有懂得種地的,有懂得曬鹽的,也有識文斷字出謀劃策的,有管理賬本精於算計的,基本上就是一個軍事貿易聯合體,本質上跟西方的東印度公司沒什麼兩樣,唯一的區別在於法律上,東印度公司是本國授權許可的合法組織,而朱濆則是一個受到本國政府通緝的海盜集團。

    現在朱濆也得到了特許,他的組織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類似東印度公司那樣的組織,名字叫做中國美洲公司,朱濆則是美洲總督,他有權任命各級官員,可以說在美洲,他就是土皇帝。

    建造一座港口不難,朱濆有的是相關經驗,他過去建在海島上的秘密巢穴,哪一個沒有建設可以停靠他龐大海船的避風港。福建沿海的孤島,環境絕對比美洲陸地要惡劣的多。所以朱濆並不覺得困難,很快一切事情就理順了。

    陳周全那邊卻遇到了麻煩,他來之前,週瑯將自己能知道的一切關於美國西部開荒的知識都告訴了他,告訴他要應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傷兵問題是重中之重,要他帶一些醫生,還告訴他一定要建立足夠保暖的住房,他們很可能會遇到暴風雪。

    這些道理陳周全也懂,他常年行走江湖,後來常年帶兵打仗,野地行軍需要的不也是這些嗎。天地會中並不缺乏遊方郎中,不管醫術是否真的高明,許多人都有神醫的名號,把這些兄弟帶著就是。蓋房子,這也不是什麼問題,天地會都是下層人,各種匠人多的是。

    不就是開荒嗎,台灣的荒地還沒開發完,陳周全又不是沒見過。反正有周瑯這個冤大頭兜底,種子、農具,陳周全要了很多,耕牛、馬匹他也藉機討要了上千頭。

    事實證明,儘管有周瑯的警示,陳周全還是大意了。 本帖最後由 mk2258 於 2018-3-3 20:42 編輯

mk2258 發表於 2018-3-3 20:42
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 第一百九十節 第一個殖民地(1)

         


    扎營後,還是夏季。這里是山谷,氣候宜人,兩邊有的是原始森林,陳周全組織人砍伐木頭,在河邊搭建起了營地,但這些營地簡陋的跟他們行軍大營沒什麼差別。陳周全打算將就一下,他當然不可能永遠住木屋,他們可是要住大宅的,于是把有限的人力馬上投入到了開窯燒磚當中。

    開墾上,他們開出了大片田地,有耕牛、犁鏵等工具的幫助,並沒有太過勞累,只是草原的草根較深,對犁鏵的損傷很大,開墾出了兩千多畝地後,就沒有完好的犁鏵了,只能暫時停止開荒。

    開出來的土地,大部分種了豆麥等作物,因為根據去年謝清高的考察,認為這一代的氣候跟中國江甦仿佛,種麥、種稻皆宜,不過中種植水道需要開挖渠道引水,排水,需要的人力太多,陳周全決定暫時以小麥為主,種豆則是為了解決牛馬的草料問題;除了這些,他們種植了大量的蔬菜。

    一切看起來都那麼的順利,讓陳周全極為滿意,經受挫折的雄心漸漸復甦,不再靠著一股不服輸的精神支撐,而是真的開始看到了未來。

    但一場大雪幾乎毀了這一切。

    這一地區屬于後世美國的俄勒岡州,而且距離大海不遠,這里的氣候並不算惡劣,沒有周瑯想象中的風暴,可是風不大,雪卻下的很大,很厚。因為這里的降雨量相當的大,明明緯度跟北京差不多,偏偏比山東還溫暖,靠近太平洋,東部的落基山脈擋住了水汽,降雨非常多。

    大雪壓塊了很多木屋,陳周全不得不帶人冒雪修理。這不是最嚴重的,最嚴重的是雪不斷的下,一下就是半個月。低溫他們不怕,潮濕他們也不怕,可潮濕和低溫加在一起,卻讓開拓者們開始生病。一病就是一大片,最嚴重的時候,過半人臥床不起。

    帶來的藥品根本不起作用,幾個郎中商議之後,等待雪停冒險進山尋找當地草原,他們懷疑是中國的藥治不了這里的病,可這幾個大夫再也沒有回來。陳周全找人搜尋,也沒有任何蹤跡,這里是為開發的原始狀態,有當地的生番,還有許多野獸,誰也不知道幾個大夫遇到了什麼情況。

    陳周全極為懊悔,明明這些他都知道的,可偏偏無法避免,這讓他生出了無力感,自打決意反清時候起的那種天不怕地不怕,不怕鬼不信邪的大無畏精神,第一次無法鼓舞起他的士氣。他的意志開始消沉,幸好周瑯堅決不給他們酒,他們自己也沒有染上片煙癮,否則陳周全可能會毀了自己。

    漫長的冬季結束了,他們整個冬季中最多的戶外活動,就只有不斷的挖墓,埋人。春天終于來了,可好運並沒有來,泛濫的河水淹沒了他們的營地。河水退卻,搶救出來的糧食全都潮濕霉爛,最危險的是他們的鹽幾乎都被河水吞沒了。

    絕望的情緒,讓一個個造反者都大聲嚎哭,陳周全竟然好幾次摸到了刀柄,想給自己來個痛快的。他的權威在開拓者中急劇下降,已經有人開始公然無視他的權威,跟他爭吵,完全不怕他,因為那些人連死都不怕了。打架斗毆成了家常便飯,因斗毆而死的人,尸體常常扔在營地里好多天沒人理會。

    反清復明的時候,他們是烏合之眾,殖民開拓的時候,他們竟還是烏合之眾。

    危機最能考驗人,危機也最能鍛煉人,陳周全看到了幾個過去自己並不太重視的兄弟,竟然在這大危機中保持了沉穩,他們在秩序混亂的營地里一直默默收拾殘局。他們晾曬那些泡水的糧食,從鹽袋里扣出板結的鹽塊。組織人去打獵,組織人去捕魚。

    慢慢熬到了七月份。

    那個還算冷靜的小團體的首領,找上了陳周全。

    “大哥,朱大當家的船該來了,我們得去他們那里看看。他們還欠著咱糧食呢。”

    “你帶人去看吧。”

    陳周全意志消沉,他不願意見任何人。

    但手下堅持道︰“大哥說笑了,這事得大哥去,我們去誰認啊。”

    陳周全有了一點做事的理由,是啊,他是周瑯認可的人,他這些手下可不是。他去了能從朱㜺~睦鏌﹫戳覆藎 廡┤窒旅強剎恍小U獠恢檔盟景粒 衷諞丫 揮辛巳魏謂景戀牡灼K皇切枰 鍪攏 枰 鍪碌睦磧傘U廡┤聳撬吹模 衷諞桓齦齷畹娜瞬蝗斯聿還淼模 菔萑綺瘢 劬 錈揮邢M 際撬Φ陌 br />
    突然,陳周全厭倦了這一切,他覺得似乎回去做個富家翁也不錯。他萌生了一個念頭,把所有人召集起來,告訴他們,朱㷆W拇 贍芾戳耍 綣氪畬 丶業模 透フ抑濉br />
    人群開始躁動,幾個月來他們的眼楮中第一次有了生氣,還能回去啊,是啊,還有家。還有父母,妻兒。

    浩浩蕩蕩的人群沿著他們的來路走去,河流又把他們帶回了哥倫比亞河上的出發點。

    朱㷆W拇 姑揮欣矗  飫 撓 叵嘍院靡恍  淙恢⻊糲碌娜艘燦行磯嗌 廊ィ   厝春練⑽奚耍 磺卸季  刑  廡┤擻凶愎壞牧甘常 鈾 鎘寫罅康撓悖 裙   螅 欽諫兆  欠俊br />
    這一切的對比,讓陳周全只能沉默,他從來沒有看得起過朱踎F 蛭 迨且桓齪5粒 諫緇崞縭恿粗校 憊俚目梢雲縭又值氐模 值氐目床黃 魴÷蚵艫模 魴÷蚵艫目床黃 鱸艫模 鱸艫幕箍床黃 齪T艫摹br />
    陳周全是做買賣的,天地會的世界觀即便不是農民的,也是跟農民保持聯系的小工匠,小買賣人,他們有資格歧視這些海盜。可沒想到這些海盜表現的比他們更好,自己的人馬幾近失控,而朱㷆W娜巳醇岢至斯礎br />
    他還在朱㷆W撓 刂鋅吹攪艘恍├婢埃 谷揮猩 級鋈耄 薔谷豢 幾 銎鵒寺蚵簟br />
    這個功勞倒不是朱㷆W模 且恢繃粼謖飫 男磺甯叩墓 汀P磺甯呤僑ツ昃土粼諏甦飫錚 獠 皇撬 科人模 撬約閡 糲呂吹摹K謔淺閃甦飫 淖罡 僭保  涫稻嚀騫芾硭 徊斡搿br />
    謝清高留下的面對是考察,早在去年剛剛立足,他就不斷的帶人稱作小船,沿著河流不斷的考察,一方面繪制下了附近的地圖,一方面走訪大量的生番部落。

    俄勒岡州的印第安人,後世評估大概有約有分屬125個部族的10萬到18萬人。俄勒岡的面積是兩個半江甦大小,可以說十來萬人灑在這麼大的土地上,如果不是大範圍尋找,踫上的概率很低。

    謝清高發現,這里的生番比台灣的生番還要原始,台灣許多生番番婦都是會紡織粗陋的布料的,可這里的生番冬天裹著獸皮,夏天干脆赤果⻣。他們沒有鍋灶,吃的熟食大多是烤的,煮肉用的是石鍋。裝東西的器皿,要麼是木頭做的,要麼是石頭做的。謝清高不知道一個詞匯叫做原始社會,他用蒙昧未開來形容這些生番的生存狀態。

    後世的美國歷史學家,將人類文化發展總結出了一個順序,把陶器的使用,作為原始社會的分界標志。認為人類必定先有村居生活,簡單的技術達到相當進步的水平,然後才會制造陶器。

    他們按照這個標準,認為白人到來之前的北美印第安人大多都出于野蠻社會階段,其中如甦尼人、阿茲特克人和喬盧蘭人,都制造大量的陶器,品類繁多,相當精致;這些處于中級野蠻社會的印第安人,大多都居住在墨西哥地區。北美的易洛魁人、喬克塔人和切羅基人,制造的陶器為數較少,品種也很有限,被認為處于低級野蠻社會,他們並不是完全定居,而是過著半村居的生活。

    另外還有一些低于野蠻社會階段的印第安人,被稱作蒙昧社會,這些人是阿撒巴斯卡人、加利福尼亞諸部落和哥倫比亞河流域的部落,這些人根本不知道使用陶器,也並不過村居生活,而是居無定所的游獵。

    這種說法其實未必準確,因為滿清入關之前,黑龍江一帶的游獵部族,還掌握著制造弓箭等一些列較為復雜的技術,但放在美國相對準確一些,哥倫比亞河流域的印第安人,掌握的技術真的非常粗陋。

    但這種蒙昧狀態下的人,攻擊性並不高,他們也已經開始跟外界有了接觸,庫克船長在這里考察的時候,曾經就跟游獵的印第安人交換過毛皮。

    謝清高也跟印第安人交換一些毛皮,因為這些印第安人手里,就只有這些東西可以用來交易,他們的產出十分單一,獵物除了毛皮外,幾乎不會留下什麼東西。

    謝清高的目的,當然不是做生意,因此大多數時候,他去走訪印第安人的旅程,都是一次賠錢的買賣,基本上是去送禮的。
mk2258 發表於 2018-3-3 20:42
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 第一百九十一節 第一個殖民地(2)

         


    謝清高只對這些生番的風俗習慣,語言感興趣,去年他就見到了十幾個生番據點,這些據點甚至不能稱之為藩社,簡直就是簡單的營地,因為謝清高已經發現,這些人不會在一個地方久留,而是追逐獸群、魚群來回遷徙。

    謝清高走訪印第安人營地的時候,除了送一些小禮物,有時候還會給踫上的病人看病,要是治好了,往往會當作神明一樣。沖突也會有,哪怕是給人治病這種事,都可能發展成極壞的結果,有一次謝清高帶人踫到了一個較大的印第安部落,經過小心的試探,跟對方建立了聯系,成功進入他們的營地。

    發現部落里有許多人患上了痢疾,謝清高出于好心,給一個患上痢疾的印第安小孩治病,用了他們帶來的昂貴的金雞納霜,讓那個孩子變好了很多,可當晚他們卻險些被印第安人給俘虜。

    他們逃出去後,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就讓人潛回附近偵查,結果發現,生番們竟然把那個被謝清高他們治療過的小女孩綁了起來,旁邊架起了火堆,竟然是要燒死。

    謝清高救下了這個小女孩,打跑了番人。過了將近半年時間,他才了解到當時發生了什麼。原來是他們沖撞了部落薩滿的權威,治病救人一直都是薩滿的職責,疾病被看作是上天的懲罰,結果謝清高身邊的大夫竟然展示了神跡,讓小女孩的病情明顯變好了。薩滿告訴部族里的長老,說謝清高他們是妖魔,所以他們才被圍攻。至于要燒死小女孩,說是為了平息天神的憤怒。

    謝清高是通過小女孩大體掌握了當地番人語言之後,才明白了這些原因,之前他一直以為是那些生番見財起意呢。

    之後也屢有沖突,比如偶然進入了正在圍獵的番人獵場,有時候會被攻擊;可當他們一槍打死了一頭被番人追擊的棕熊的時候,卻又得到了番人的尊敬。

    總之一切都很奇妙,同樣的情況下,有時候變得非常糟糕,有時候卻是一次拉近關系的良機。就好像那次看病,又好像闖入對方的獵場,有可能跟對方成為朋友,也有可能跟對方成為敵人。

    不過大多數情況下還是友好的,尤其是謝清高掌握了基本溝通能力之後,迅速跟這一帶的印第安人擴大了聯系,還邀請一些印第安部落來他們營地參觀,走的時候多少帶走一點禮物,漸漸的來走訪的印第安人多了起來,他們也不白來,總是隨手帶一些禮物。有時候是剛剛獵到的野獸,有時候是幾條草繩竄起來的魚。他們最喜歡的是鹽和酒,至于糧食,他們暫時還不知道怎麼吃。

    陳周全看到的,這些進出營地的生番,其實就是謝清高聯系上的那些印第安人。

    陳周全很快見到了謝清高,告訴他自己需要糧食。

    由于周瑯對殖民的格外重視,乃至于暫時放棄了對大帆船貿易的開拓,上次來除了帶來最受歡迎的生絲之外,朱㷆W慕 喲吹拇蠖際且恍┬趁襉枰 牟垢鎰剩 磺甯咚塹牧甘臣  澠媯 順輪莧 罅康牧甘常 愎灰磺 順隕弦荒輟br />
    陳周全開始發愁要如何把這些糧食帶走了,去年一年他的人就死了一半,剩下的都骨瘦如柴,根本干不了重活。而且他來這里,是希望讓朱啲祟央@叩娜碩即 耍 褂卸嗌倌芰糲攏 約憾疾磺宄br />
    此時陳周全的人情緒緩和了很多,因為在朱????f 刂興塹男那櫚玫攪嘶航猓 淙徽飫鋦塹撓 匾謊  際切└夤骱海 墑怯芯疲 鞘侵⻊餱拋雒騁子玫模 嗆斂渙呦   煥戳舜罅康木疲 鼻笠蛔懟3員ズ茸愫螅 說木 穸疾灰謊恕br />
    陳周全召集人手,詢問願意留下的人,果然願意留下的人還是不多,大多數人都期待著朱㜺~芾窗閹牆幼擼 鈧罩揮幸話儷 返娜嗽敢飧輪莧 糲隆br />
    這麼點人是不需要那麼多糧食的,陳周全跟謝清高商量,換了一些酒帶走,這些東西關鍵時候能讓他們釋放一下。

    回程的時候,是逆流而上,他們的小船需要拉縴,在五十里的位置還要經過一個瀑布,瀑布有三四丈高,得把小船先拖上岸,把糧食等物背過去,然後繼續沿河往南走,這些工作都極為辛苦。

    陳周全親自帶人拉縴,跟他肩並肩的,正是說服他來求援的那個兄弟。

    他對這個人很好奇,印象也不深刻,他記得這個人是在台灣的時候,就留了下來,沒有跟著他去浙江北伐。

    “宋明,我記得你是留在嘉義縣當地主了吧?怎麼跟我跑這里來了?”

    這人叫做宋明,當時陳周全在台灣站住腳,清洗了台灣中北部的地主勢力,沒收了大量的土地,犒賞功臣,這些土地都封給了他手下大量的頭目。有的就此放棄了軍務生涯,安心做地主去了,陳周全也沒有挽留,因為當時他的兵實在是太多了一些,有些養不活。

    宋明道︰“快別提了大哥。你在浙江敗了後,台灣都被周瑯那孫子給收了。結果就有人跑來,拿著地契到官府告我,說我家的地是他們家的。這官司還打敗了。沒了地,我一家老小不能喝西北風啊。這時候看到大哥招人開荒的榜文,就揭了榜來投大哥。誰知道美洲是哪里啊。”

    台灣中北部陳周全的控制區,最後是王輔用懷柔的方式收復的,陳周全設置的那些官員,見陳周全大勢已去,紛紛投效。那些中高層的官員當然保住了財富,可是大量中小軍官轉化的地主可倒了霉。

    當年他們沒收地主土地的時候,有大量地主逃亡鳳山縣,有的人隨身帶走了地契,其實就算沒有地契的,只要有鄰居作證,同鄉地主聯保,最後也都拿回了他們的土地。王輔後來任命的官員,極大的偏袒那些老地主,對天地會武裝十分敵視。

    陳周全听著極為憤怒大罵︰“狗賊!落井下石!”

    宋明嘆道︰“大哥別動氣,成王敗寇,古來如此。現在咱開出來這些地,可就都是咱自己的了,誰也搶不走!”

    陳周全沉默了片刻︰“所以你沒回去?還想在這里開荒?”

    宋明點點頭︰“回去了又怎麼樣?我不能坐吃山空啊。家里還有些積蓄,我娘子大概還能守我幾年,過幾年這邊的地開好了,再把他們接過來,安生過日子。”

    說著宋明的力氣似乎也大了一些,把縴繩繃的更直了。

    陳周全心里卻裝起了沉重的心事,他留在台灣那麼多“有功之臣”,現在的日子恐怕過的都不好吧,兄弟們跟自己刀頭舔血的做了一場大事,到頭來連安身立命的本錢都沒有,他感到了羞愧。

    陳周全的心事沒有告訴任何人,只是回到營地後,他似乎變了一個人,開始組織人重建營地,似乎恢復了生機,但跟過去相比,變得沉默寡言,而且不管干什麼活,他都是帶頭苦干,有人偷懶他也不怎麼責備,默默接過對手的工具,繼續干,這樣一來,偷懶的人也不好意思了。

    營地迅速得到了重建,他們搬到了更高的地方,距離老營有一里地,去年開墾出來的田地倒也沒有扔掉,經過一個冬天後,作物再次開始生長,而且有雪水的滋潤,似乎長勢還不錯,等這些糧食收獲了,他們的糧食甚至能夠自給。

    但陳周全還是帶著大家繼續開荒,去年牲口也死了很多,現在開荒的主力變成了人。

    情況在一個月後得到了改善,朱噃r 釉俅衛吹街趁竦兀 譴戳爍嗟奈鎰省=衲旮黴輪莧 墓└ 磺甯呱洗我丫 恕5 寤故翹 ├艘慌碌腦  輪莧 屠戳艘恍┤冢 槳倨ッ曬怕恚 聳 分恚 約按罅康奶鰲br />
    朱脗�輪莧 故怯行┤慊鵯櫚模 蹦晁樸諼弈臥ネ犢砍輪莧  懷輪莧   蠔M  」芩恢泵話顏飧齜夊諾被厥攏 梢慘虼爍芾漚  肆 擔 龐辛慫衷詰那俺蹋 燈鵠闖輪莧 菜愣運卸鰨 匠輪莧 ツ暝懍嗽鄭 逡膊蝗絛模 圓盤 ├酥С幀br />
    回程的時候,帶走了陳周全手下三百多人,還派人來拜訪了一下陳周全,詢問他還需要什麼,明年他會帶來。朱????挬坐翱欞巡〃騏瞴@皇且蛭 猿稚矸菹衷詒瘸輪莧 擼 橇┤說墓叵擔 嫫撓行┴限巍U庖彩淺輪莧 謚宓嚼辭熬屠   胤禱氐腦 頡br />
    朱㷆W玫降幕馗詞且環菝ィ 嵌際淺輪莧 庀碌男值埽 即鷯Ω純 牡摹3輪莧 艘磺 俗魑 確媯 壤湊飫  】牛  蟛糯蛩憬誘廡┤死礎<父鱸慮埃 踔烈丫 牌心頰廡┤死疵樂蘗耍 上衷謁醯茫 粼謚型戀哪切┬值埽 峙鹿牟換崛繅狻K炊 崆鞍顏廡┤碩冀泄戳恕br />
    至于家眷,他猶豫了一下,還是不要帶過來。

    這個冬季到來前,陳周全做了最為充足的準備。他們的磚窯還是沒有建起來,但是蓋房子也不一定需要用磚,木頭房子不保暖,不防潮,有人提出用土坯蓋房。結果冬季之前,大家都住進了土坯房中。

    陳周全還給沒人都準備了充足的御寒衣物,一旦有好天氣,他就督促這些人晾曬;儲備的柴火也足夠。可這個冬天,依然有人病倒,死去。春天過後,一百來人就剩下了八十。

    可這一次對陳周全的打擊,遠沒有上次那麼大了,他依然沉穩的組織人手開拓殖民地。

    他們的事情隨著第二年返航的朱㷆X 喲 攪酥芾哦小br />
    周瑯十分震驚這種過半的死亡率,他沒想到開拓原始土地的代價這麼高。

    周瑯並不知道當年西方人建立殖民地的艱難程度比這個更甚,英國人為了在北美立足,先後建設了十幾個定居點,可是前18個定居點都無法立足。

    第一塊成功建立的殖民地詹姆斯敦,第一年登陸的500個定居者很快銳減到僅剩60人,第二批登陸者發現他們的定居點中有大量放置在廚房的人骨。

    相比之下,陳周全這批人,死亡率沒有那麼大,而且也沒有淪落到人吃人的境地。

    周瑯相信,隨著第一塊成功的基地建好之後,後續的殖民者會大大改善他們的處境,從先驅者身上學到經驗,從前進基地獲得應付當地環境的各種物資,有了一塊成功的殖民地,就等于打開了局面。

    對海外殖民地的文明輸出其實最簡單的,周瑯斷定作為人類最成功的農耕民族,中國人如果不能在北美的沃土上立足,那是不科學的。但是中國文明能否為其他文明帶去進步,周瑯還是沒有信心,比如中國農業文明的經驗,能否在印度進行復制?

    現在他必須考慮這個問題了,因為亨利皮特在印度西部建立了立足點,在周瑯隊的幫助下,他成功佔領了卡拉奇,並且摧毀性的打擊了當地三個回教領主的隊,在整個信得省已經沒有對手。

    亨利皮特認為,他們不應該局限于卡拉奇這座港口,而應該對整個信得省實施統治,但這統治的方式,倆人之間有分歧。
mk2258 發表於 2018-3-3 20:42
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 第一百九十二節 向印度輸出文明

         


    根據亨利皮特的報告,信得省的三個回教領主,實力都不強大,這里的人口只有三百多萬,三個領主勢力相當,都是當年奧朗則布手下的軍事將領出身,可是經過幾代人之後,早就沒有了祖先的勇武,隊廢弛,武備松懈,周瑯只派去了三千隊,就將他們拼湊起來的兩萬多人依次擊敗。

    現在三大領主求和,答應給予更多的貿易優惠,那個冒犯了中國東印度公司的權貴,也被他們的領主親自割了頭顱送到了卡拉奇,他們希望現在能夠停火。

    亨利皮特急于創造當年克萊武那樣的輝煌,追上如今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勢力,他這種精神周瑯倒是可以利用一番。可亨利皮特太冒進了,他急于希望將直屬領地的範圍擴大到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水平,這可不行。

    周瑯對卡拉奇的事情是十分重視的,原因很簡單,這有可能是自己第一塊在印度建立的基地,如果能夠在殖民者的互相競爭中保住的話,起到的作用就看你的能力了,有可能沒什麼用,也有可能無限大。

    可是英國人當年打贏了普拉西戰役後,也不是直接把孟加拉納入直屬領地,而是扶持了一個傀儡王公,讓該王公向東印度公司割讓了大片領土,可絕大多數孟加拉土地,還是這個傀儡王公統治。

    一直到八年之後,孟加拉傀儡王公反抗東印度公司,並且勾結臨近的奧德王公,以及莫臥兒王朝皇帝,通通被英軍擊敗之後,甚至還佔領了奧德領地後,英國才開始直接統治孟加拉,他們用了八年時間,才建立直接統治能力。

    現在亨利皮特卻要馬上吞並信得,不是做不到,而是成本可能會很高。

    周瑯了解到,大部分印度地區是以印度教信仰為主的,可統治者卻有可能是一個回教征服者,比如莫臥兒王朝就是這樣一個回教征服勢力,莫臥兒皇帝冊封了大量自己的軍事貴族在各地做王公,造成了印度四分五裂的現象。英國吞並孟加拉的時候,莫臥兒王朝已經連續被波斯和阿富汗的回教軍閥侵略過,連皇帝都投降了一次,甚至波斯人強行在莫臥兒王朝扶持了一個他們的傀儡皇帝。

    這樣的印度是不可能抵擋英國人的蠶食的,現在自己侵入信得應該也沒有什麼難度。

    可信得跟主流的回教貴族統治印度百姓的情況不同,這里的人都詭異了,信得省的三個回教國家都是****的國家,這就難辦了。周瑯知道歷史上能夠成功統治回教國家的外來勢力並不多,一個弄不好就會激起無窮無盡的反抗。

    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周瑯寧可第一步走得慢,也要第一步走的穩。

    于是他向亨利皮特表示,他很難派出更多的力量進入印度,公司必須擁有自保的力量,建議以割讓領土的方式,結束這場戰爭,他建議將信得省沿海三十里內割讓給公司。同時授予公司在信得省貿易的特權,具體條款參考東印度公司跟那些印度王公簽訂的協議即可。

    周瑯還建議亨利皮特,一定要重視當地的信仰,可以在政治上進行革新,但在宗教上盡量保持現狀。他還表示會在這方面提供足夠的幫助,中國有大量同樣信仰的回教信徒,而且他們中有些讀書人是在中國的舊政府中任職的,擁有豐富的管理農業生產的經驗。鑒于信得省是一個農業條件優良的地區,這些官員應該能發揮很大的作用。

    至于商業方面,周瑯許可亨利皮特可以從中國,甚至西方國家招募他青睞的人員,按照他的方式建設卡拉奇港口,周瑯甚至建議亨利皮特可以高薪從東印度公司挖掘人才。

    周瑯是以中國東印度公司股東的身份,在跟亨利皮特商議的,但周瑯現在已經是中國皇帝,公司的授權是他下發的,他的建議,亨利皮特不能不考慮。

    但這個急于求成的英國貴族,心里未必服氣,現在這個人太重要了,周瑯不願意把亨利皮特逼急了。

    因為他是一個英國人,英國首相的弟弟,在東印度公司擁有很大話語權,這極有可能會把英國勢力招惹進來,現在就在印度跟英國人硬拼的話,周瑯覺得勝算幾乎沒有。而且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總督又換人了,還換上了一個強勢的韋爾斯利爵士,此人家族背景相當強大,他弟弟叫做威靈頓。他帶著弟弟和弟弟的隊一起來印度,然後幾年前發動了第四次邁索爾戰爭,將邁索爾這個印度南部的強敵給殲滅吞並了。

    但之後韋爾斯利看中的目標,是印度主大陸中部地區的馬拉特聯盟,這是一個比邁索爾更加強大的對手,強大到名存實亡的莫臥兒王朝皇帝已經淪為他們的傀儡,馬拉特聯盟可以公開的在印度首都德里征稅。

    韋爾斯利跟信得省之間隔著一個馬拉特聯盟,暫時不太可能向信得省擴張,另外英國正在歐洲陷入反法同盟戰爭中,也不可能向印度提供足夠的兵力。韋爾斯利不可能不考慮中國的因素,所以雙方爆發沖突的可能很小。

    但如果亨利皮特去邀請韋爾斯利,對方也絕對不會介意吞下信得省,畢竟怎麼看新來的中國東印度公司的擴張,將來都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競爭對手,對韋爾斯利這樣的政治人物來說,不可能沒有這點遠見。

    如果亨利皮特不願意英國東印度公司介入,以他的身份背景,倒是更有可能讓東印度公司在產生野心的情況下,也保持克制。最後可能是跟中國公司合作,而不是爭奪。

    所以周瑯現在對亨利皮特即不放心,又很難找出一個比他更合適的人,對這樣的核心員工,一貫的方式只能是高官厚祿的拉攏,而不能讓他跳槽了。

    所以在壓制了一下亨利皮特擴張野心之後,周瑯馬上提出,支持亨利皮特成為中國東印度公司總督,在印度將擁有絕對的權力,類比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英國總督。並且告訴他,關于信得省的問題,原則上是支持他的,因此支持他將公司的財力用于對信得省的後期征服。周瑯願意派出成熟的軍官,幫助他在信得省組建一只當地人的隊,用來進行征服戰爭。

    倆人最終談妥了,亨利皮特同意接受周瑯派出文職官員去管理公司領地內的農業開發,而他將全權主導商業開發。公司將在未來五年內不向股東分紅,利潤全部用來組建本地武裝力量,周瑯提供軍事援助,包括派遣軍官和出售武器。

    亨利皮特也決定離開中國,到卡拉奇履職,在哪里建立中國東印度公司的印度大本營,或者叫首都。而管理委員會將繼續留在中國,亨利皮特將派出一個代表在三人委員會中代表他,管理委員會將負責全權拓展公司在中國的商業業務,盡量為公司發展提供長期支持。

    周瑯也很快就履行承諾,甚至迫不及待的開始行動。

    從中國派遣官員,這對他來說,意義太重大了。

    周瑯一直堅信,任何一個國家,民族的擴張,最終都會歸結為文明的擴張。中國文明向來不是一個擅長擴張,不是一個熱衷于擴張的文明。歷朝歷代甚至嚴禁書籍出口,因為中國文明是農業文明,帶有濃厚的小農思想,他自傲,覺得自己的一切都是好的,所以不想把自己最好的東西跟別人分享。而中國又是一個推崇文人的文明,所以認為最珍貴的東西就是那些文人們寫作出來的書籍。把賜予書籍,當作是一種恩典。

    所以文成公主進藏的時候,可以帶去大量的典籍,但在對外貿易中,是嚴查書籍出口的,日本長時期熱衷于從中國走私各種書籍,就是因為很難得到的原因。

    在這種文明觀下,中國文明的輸出,大多數伴隨著中國移民的輸出,而歷代王朝又是不鼓勵移民的,一切的一切,造成中國文明在擴張上遠不如印度。真正中國文明圈的國家,其實就四五個,朝鮮算一個,越南算一個,琉球算一個,日本還保留了大量本國的特色,只能算半個。而印度文明早就擴張到了中國的家門口,緬甸、暹羅兩國,受印度文明影響,遠大于中國文明。

    甚至連中國自己,都被印度人輸出了文明,比如佛教完全是一個印度來的宗教。

    但周瑯始終堅信,這絕不是印度文明在歷史上比中國更高級的原因,而是中國文明不善于輸出。在古典時期,文明的輸出手段,最有力的工具就是宗教的傳播。可中國本土宗教很不擅長這點,更熱衷于跟政權結合,獲得資源,而不是通過民間擴張的方式來發展。所以中國的儒教佔據了政治思想,道教們獲取君王的信賴。民間反倒被印度來的佛教佔據了老百姓的頭腦。

    但是宗教的強勢,並不意味著一個文明的絕對強勢,如果這樣算的話,猶太人才是最厲害的文明,因為猶太教是基督教和回教的源頭。可顯然猶太文明,不具備跟中國文明相提並論的資格,盡管猶太人很出色,但在文明程度上,他們始終是依附于別的文明的。

    這次周瑯向印度派遣官員,就是一次逆向的文明輸入,能否成功輸出,關乎中國文明是否真的更優秀。
mk2258 發表於 2018-3-3 20:43
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 第一百九十三節 誰是農業文明之王

         


    印度文明和中國文明,總是被專家學者熱衷于放在一起比較,可到底誰更優秀,並沒有一個準確的結論,中國,和受中國影響的東亞國家,當然堅信中國文明更優秀,可印度人和南亞國家並不認可。

    但誰也說服不了誰,雙方都能拿出大量的證據證明他們的優秀,雙方都發展出了高度發達的手工業,取得了相當輝煌古代科技成就,人口規模也一直居于世界的前兩位。印度人還向中國輸出過文化,而中國卻很難向印度輸出文化。

    周瑯當然是堅信中國文明更有優勢,因為中國文明更穩定,不像印度人那樣,幾千年的歷史上,基本上沒有本土王朝長期存在,而且最離譜的是竟然沒有完成過統一,即便是最強大的孔雀王朝時期,印度最南端的幾個泰米爾國家依然獨立。

    印度是有發達的宗教體系,但核心宗教可能還不是本地產生的,而是由于雅利安人的入侵帶來的。雅利安人帶來的種姓制度中,恐怕當年的印度本地人是作為賤民存在的。猶如蒙古征服了中國之後,主體民族南方漢人是作為最卑賤的族群一樣。中國文化中的各種學派,基本上是獨立發展起來的,諸子百家,極具中國傳統特色,構築了中國民族的深層精神。

    撇開民族色彩觀念,周瑯客觀認為,印度是一個長于宗教文化,而拙于政治文化的國家,長期分裂得不到統一,說明他們的政治管理水平無法管理龐大的人口,而這些人口還密集的生活在不到中國三分之一的國土上。

    有的學者認為印度為什麼一次又一次被異族征服,而中國卻在大多數時間保持了自己的獨立,只有蒙古和滿洲人作為異族統治了整個中國,說是因為中國人的運氣,因為中國國土夠大,有足夠的緩沖,地理更加復雜,更便于防守,不像印度一馬平川,游牧民族跨越昆都拉山口後幾乎一馬平川。

    但這更說明印度人管理能力的不足,他們不但無法管理龐大的人口,連比中國更為簡單的山川地理都無法管理。中國人可以在崇山峻嶺中修建萬里長城,印度人難道就不能封堵一個昆都拉山口?

    另外中國古代王朝的防御,並不完全是靠險峻的山脈,江南的河渠,是阻擋北方騎兵更為有效的武器,而印度的河流比中國更復雜,卻一次一次失守,而中國卻在長江如此寬的範圍內,多次建立了防線阻擋住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攻擊,比如第一次困守江南的東晉王朝,是靠的長江方向和江淮防線,而不是某座高山。第二次困守江南的南宋王朝,靠的同樣是長江和江淮,而印度有恆河和印度河,卻沒有保住自己的國家。這從山川地理上來說明,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不足以說明全部問題。

    另外周瑯認定,印度人沒有管理長江、黃河這樣大江大河的綜合能力,或許有局部的水利工程,可以把井修的如同宮殿,但在治河這樣的超級工程面前,印度人做的遠遠不夠。否則他們的人口就不應該是長期比中國少,而應該在絕大多數時間里,遠超中國。因為印度平原的耕地面積實在是比中國多的多,也容易開發的多,21世紀,中國苦苦堅守18億畝的紅線,印度作用24億畝的降水量遠超于中國的耕地,卻同樣無法養活本國民眾。

    這些判斷,讓周瑯認為,即便中國文明跟印度文明相比,並不佔優絕對的優勢,但至少在政治管理能力上,遠超印度,所以他選擇從政治層面入手,將中國傳統的農業管理方法,帶入印度。

    這種農業管理能力,在中國如此的普及,幾乎不用費力就能找到一大堆。

    別說那些執政經驗豐富的地方官了,就是廣東一帶的普通地方鄉紳,都能號召鄉民修建水利工程,珠江三角洲修建的河堤圍塘,最後發展出的桑葚魚塘,可不是政府的功勞,那是一個個宗族自己開發的。

    為了避免因宗教問題帶來的不信任,周瑯挑選的第一批官員,都是回教信仰的官員,這些官員在中國也為數不少,當然比例上遠遠不如漢人,更不如滿人,可總量上依然不少。這些人信仰的是回教,可讀的政治書籍,同樣是四書五經,治世的學問,同樣是農業書籍,諸如農政全書之類的教科書讀物。

    周瑯親自招募了這些人員,告訴他們將去印度做官,管制待遇一應類比國內,並且叮囑他們愛民如子之類。

    周瑯可不是征服者,他是去傳播文明的,不是壓榨財富的。只有真正帶給當地人實惠,才能得到當地人的支持,這個道理亙古不變。

    這些人到了印度後,面對的困難很多,最大的問題就是亨利皮特的不配合。亨利皮特不喜歡免除賦稅這樣的懷柔政策,他恨不能立刻效仿東印度公司那樣,把賦稅收上來,然後用收取的賦稅套取印度的商品,再轉售出去賺取利潤。

    但這些中國官員堅持要免除賦稅,他們還跟當地的望族結交,因為按照他們的觀念,異地當官就得跟鄉土豪強打好關系,這樣做什麼都順手。

    當地其實也沒什麼豪強,跟中國家族傳承的方式不同,印度的地方勢力,是以包稅人的身份存在的,他們不是因為掌握了土地而擁有權力,而是因為掌握了收稅權而擁有權力。

    東印度公司的辦法是,提高這些包稅商的稅收額度,如果不同意的,就取消他們的包稅權。通過這種方式,東印度公司在孟加拉將大量小封建主的包稅權轉給了一些富商,這些富商比封建主更加狠辣,壓榨的方式更加高效,他們向東印度公司多交的稅收最後都轉嫁到了農民頭上,而且他們還能因此致富。由于這些包稅商的權力來源于東印度公司,他們很快就成了東印度公司管理印度基層的可靠爪牙。

    按照東印度公司的話來說,是培植起了一個地主階級,作為殖民政權的支柱。

    亨利皮特打算效仿英國東印度公司,提高包稅額度,將包稅權授權給富商,在借新扶持起來的這些富商,來統治殖民地;但這些中國文官反對,他們要求輕徭薄賦,並跟當地土地階層建立更緊密的聯系,說白了這些文官是希望通過跟舊勢力分享權力,來進行統治。

    結果就是,很快這些跟當地統治階層同樣信仰的文人,得到了當地傳統豪強的支持,這些傳統豪強甚至將這些中國文官當作他們對抗公司的後盾。

    亨利皮特十分氣惱,寫信請求周瑯把這些人調回去,周瑯是個商人,他也很傾向東印度公司那一套培養新的傀儡,取代舊勢力的做法,這樣做確實很好,印度人懷念了英國人幾輩子,可不就是有這些英國扶持的買辦存在嗎,同樣的道理,估計香港的某些勢力,也就這麼回事。

    可是這些中國文官的辦法穩妥,還是英國人的辦法能夠建立更長久有效的統治呢?

    最終讓周瑯做出決定的是,他知道英國人最後還是走了,而中國來來回回換了那麼多皇帝,統治鄉村的還是那些地主。英國人的統治,可以讓他們養熟的狗腿子們懷念他們,歌頌他們,但不足以從文化層面留下永恆的印跡,這畢竟是強行將一個商業文明管理方式,塞進一個農耕文明中。

    而周瑯派去的文官,則是試圖將中國的鄉村模式,跟印度的土地階層對接。

    作為文明的輸出,他選擇支持這些人。

    他回信告訴亨利皮特,不要著眼于眼前的利益,應該從長遠考慮,如果一味效仿東印度公司的模式,也只是一個拙劣的模仿者,而無法成為出色的開創者。他鼓勵亨利皮特用開創的方式超越英國東印度公司,激起亨利皮特的好勝心。

    同時告訴對方,以兩年為限,如果這些人對農村的管理,兩年內都無法產生良好的效果的話,就召回這些人。至于由于他們減免稅負而產生的經濟損失,周瑯將采用給中國東印度公司退稅的方式來進行補貼。

    得到周瑯的大力支持,同時還跟當地勢力建立了比較好的關系後,這些文官們開始實踐他們在國內的經驗。他們開始在當地編練保甲,組織團練。號召當地領主們召集農閑時期,無所事事的農民進行水利工程建設。

    修復當地已經存在的老舊水利設施,新建一批新的水利設施。盡管他們主要是為了灌溉方面,可畢竟有一定的航運效應,讓亨利皮特發現,比直接雇佣人進行建設成本更低,又有中國的補貼,漸漸的怨言少了起來。

    文官們在印度河下游,公司控制的領土範圍內,修建了大量的灌溉水渠,改善了灌溉條件。還引入了不少新作物,中國的稻種、桑蠶,鼓勵農桑。在大量原本印度人無法利用的低窪土地中,推廣桑葚魚塘模式,不但提高了當地糧食產量,也增加生絲等經濟作物的產出,而這些都是暢銷的商品。

    不到兩年,當地老百姓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這批喜歡親臨第一線的文官們,在當地的號召力甚至超過了過去的領主。

    而這時候領主們組建的團練也已經初具規模,並且在中國官的訓練下,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戰斗力,是時候對外擴張了。
mk2258 發表於 2018-3-3 20:43
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 第一百九十四節 西清帝國

         


    此時在中國,周瑯也已經完成了內部的整合。

    在全國各地推廣了在廣州試驗出來的簡單稅制為主的商業管理辦法,通過正規的,教授會計學和數學的學校,高效的培養著大量的新式稅官。

    民政上,王輔基本上沿用了傳統的管理體系,所謂的皇權不下鄉原則下,鄉紳地主們依然是基層的管理者,過去能有多穩定,現在就有多穩定。

    整個國家已經恢復到了白蓮教起義之前的狀態,當然大量的破壞不可避免,王輔去年到今年完成了一次人口清查,全國人口有兩億八千多萬,比乾隆朝最後一次統計,足足少了一千萬人口,這就是這次大亂產生的代價。

    可是王輔卻認為這乃是聖王之道,古來改朝換代從未有損傷如此之小的,這倒也是,那一次亂世不是減少三分之一甚至更多人口後,人地矛盾自行消失,然後慢慢轉入盛世的,所謂的盛世有幾分是統治得力,真的值得懷疑。在傳統農業社會的管理方法下,周瑯認為好跟差都是有極限的,在效率上遠遠不能跟基于數字化的現代管理相媲美。

    王輔管理的民政,已經基本上恢復了正常的賦稅征收工作,重新厘定了稅率,跟滿清時候一樣低廉,但是取消了乾隆年間大量額外加派,總體收入甚至少于乾隆時期,但少的很有限,因為滿清有永不加賦的虛名,而重新丈量土地之後,這一百多年間開闢出來的新田,納入了征稅基礎中,抵消了取消加派帶來的減少。

    由于取消了境內稅卡,對米價平抑的效果非常好,全國米價普遍回落,糧食產地米價少有上升。但商稅並未因此減少,反而大幅度增加。

    周瑯對商業的管理,並不能說有多麼出色,因為他手下的執行者並不出色,但管理相對規範,這種規範取消了大量原本不該存在的限制。

    比如過去的鹽法,大大限制了食鹽的生產,官府千方百計的壟斷食鹽的渠道,借此取得豐厚的稅收,但對鹽業生產的壓制極為明顯。周瑯將制鹽當作普通工場對待,只要申請牌照,並繳納低廉的授權稅就可以自由制鹽。

    結果從廣東、福建到江南、山東一帶,但凡是靠海地區,稍有家資的商人都積極投身開辦鹽場,甚至連過去的貧苦鹽丁,也拿著自家的灶具,開辦了煮鹽作坊。鹽產量急劇增加,盡管少了一筆固定的鹽稅,可越來越多的制鹽作坊繳納的稅收也越來越多,已經達到了過去被官員勒索一筆,被鹽商剝削一筆,在給皇帝孝敬一筆之後的鹽稅的三分之一,也就是兩百萬兩,這兩百萬兩鹽稅,是全國上下十萬家制鹽作坊和二十多萬家鹽鋪繳納的。

    如果周瑯願意,其實現在就可以把鹽稅恢復到乾隆時期的水平,甚至更多。因為放開了制鹽之後,大量原本不允許產鹽的地方開始產鹽,大量原本沒資格制鹽的商人開始制鹽,這導致了食鹽產量大大增加。

    只要生產規模擴大了,何愁收不來稅?

    但稅制改革還不是時候,目前這套稅制依然是鼓勵生產的。因為產量還在走高,新的鹽場還在申領執照,這說明鹽業依舊有利可圖,鹽業市場還沒有飽和,還不到對生產進行征稅,調節產量的時候。

    由于自由競爭,過去那些壟斷的大鹽商現在日子不好過了,以前依靠官府壟斷經營,劃片區分配銷售市場,他們有恃無恐,導致官員大量摻假,反倒是私鹽質量上乘。現在大量新的競爭對手加入,只要申請牌照繳納一筆低廉的店鋪稅就能夠賣鹽,中小鹽商不再依賴那些揚州鹽商的供貨,大可以直接去鹽場采購。直面消費者的鹽鋪們,也不該賣摻假的食鹽了。

    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過去那種買鹽甚至比買米的支出還高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不說,鹽的品質和增加了,于是守著漫長海岸線,卻有大量百姓因為缺鉀、缺鹽得大脖子病的時代也跟著結束了。

    食鹽價格下降另一個現象是,沿海的漁民收入增加了,他們的收入增加,當然跟有些人直接開辦鹽場有關,過去漁民就有自煮自用的習慣,有些就轉行做制鹽作坊,更多的還是做老本行,可他們的老本行收益也大了,因為漁業本身的市場擴大了。

    魚是一種很難長途運輸的商品,因為魚肉容易腐爛,在沒有冷凍技術的時代,只能運送鮮魚,這就造成了運輸成本遠遠超過魚價本身的怪現象,內地老百姓普遍是吃不起魚的,山珍海味能夠並駕齊驅,可打獵得到的肉食是遠不能跟捕撈相比的。

    現在鹽的價格大大下降,漁民就可以將捕獲大量制作成咸魚出售,內地市場就可以變成海魚的市場了。中國這麼長的海岸線,卻是以傳統的食用河魚的國家,這種怪現象也在開始轉變。

    在糧食緊張,養殖業無法快速擴張的時代,顯然沒有什麼養殖成本的大海捕撈前景是十分光明的,荷蘭人的蛋白質涉入主要就是通過海洋捕撈,中國則是依靠植物蛋白,而且航期缺乏。

    捕魚業一旦發展起來,由會帶動造船業的發展,從申領造船執照的數量上也能看出來,全國各地造船作坊高達上萬家,絕大多數都是制造小型漁船的。

    規範的管理帶來的對手工業的限制,大大釋放了中國勤勞工匠的能力,其他行業也出現了快速擴張的現象。這主要得益于運輸價格的普遍下降,一個是海陸開始暢通,另一個是漕運上的各種勒索,稅關都被取消。

    于是從廣東開始,接著是福建,接著是江南地區,手工業迎來了快速發展期。

    廣東手工業帶有外向型特征,得益于開放的政策,出口急劇增加,各種中國手工藝品流入西方市場;福建的造船業、鐵業等在軍工生產的帶動下快速擴張;江南則是有自己雄厚的資本在支撐,在之前就是中國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不需要外貿就能活的很好。現在洋人的商船可以直接停靠在寧波,停靠在南京,這些中國最優質,以前西方人只能艷羨的高端手工產品,也開始大量出口,靠本國市場就能發達的江南手工業,恢復速度和擴張速度比廣東勢頭更猛。

    貿易的擴大,又讓關稅大幅度提高,但依然只是一個小數字,一年只有兩百多萬兩,把過去洋人交給廣東的關稅和各種陋規加起來,恐怕也就是這個數字。顯然關稅稅率有很大的提高空間。

    工商業的恢復和快速擴張,讓商稅已經超過了一千萬兩,已經不再是一個隨便忽視的稅種了。中國現在還不能稱之為一個商業社會,但商業成分絕對增加了。

    這些情況,讓大周政權的財政變得極為寬松,畢竟傳統官府機構本就是一個低成本的官僚體系,王輔征收的那些農業賦稅,養活一個比乾隆時期更清廉,冗員更少的政府是綽綽有余的。

    周瑯打造的商業機構,也是以簡單稅制作為基礎,簡單意味著好征收,好監督,也意味著成本低。

    所以不管是為民政開支的戶部,還是為商業機構開支的內務府,都有大量盈余。

    盈余開始用來償付以前的債券,讓國債的信用大大提高,多來幾次,一個被民眾認可的債券體系也就建立起來了。

    此時大周政權的對手,滿清殘部也在伊犁站穩了腳跟,獲得俄國人支持後,他們得到了大量的武器裝備,訓練水平也大大提高。

    唯一的缺陷是財政開始變得緊張,本就沒什麼財政來源的他們,依靠游牧是不可能支持如此規模的軍事力量的。于是嘉慶不得不開始對過去不征稅的草原部落征稅,這還是朱這個文臣提出來的,他認為既然俄國人可以向牧民征稅,大清也可以,因為現在除了向牧民征稅,他們也沒有其他征稅的對象了。

    一邊是征稅,一邊是拼命發掘新的財源,伊犁的經濟一直是建立在游牧經濟上的,但一直就有淘金的傳統,嘉慶政權開始拼命挖掘那些金礦的潛力。由于失去了關內的管理機構,他們缺乏相關人才,只能從俄國聘請工程技術人員,對金礦進行擴建。

    這些依然無法滿足一個十余萬人的軍事力量和低廉到只要吃飽飯就好的簡單行政機構的開銷,于是他們開始在伊犁屯田。

    讓那些跟隨嘉慶的文臣搞商業,搞工業,他們不行,可讓他們屯田他們就很擅長了。

    除了游牧騎兵之外,大量關內跟出去的陝甘綠營兵,變成了屯田兵,不但要為他們自己生產口糧,還要為整個伊犁的一百多萬軍民提供糧食。

    那些從蒙古、東北、青藏高原遷來的馬兵不會種地,他們也不能閑著,新疆有大量的草場,讓他們養殖牛羊牲口為大家提供肉食,稱之為屯牧。

    嘉慶和手下的官員,想盡了辦法,總算是在伊犁維持住了岌岌可危的財政。

    他們依然以大清朝自居,可是在關內已經對他們有了專門的稱呼︰西清!

    當年遼國被金國所滅,契丹權貴跑去中亞重建遼國,史稱西遼;西晉被滅,司馬氏到江南重建晉國,史稱東晉;北宋被滅,北宋皇子跑到江南重建大宋,史稱南宋;元朝被滅,元順帝跑到了草原上,仍稱大元,但史稱北元。

    不管君主有沒死去,只要都城丟失,政權中心遷移,就已經改朝換代了。

    中國的官員沒有稱滿清為偽清,稱呼西清已經算是客氣的了。

    但這個西清帝國他自己卻不客氣,一直憋著一股勁要打回關內來,而他們選擇的方向,不是重走被他們毀掉的河西走廊,而是從外蒙南下!

    經過大周三年冬以及之後大周四年一整年的休整,大周官兵早已養精蓄銳枕戈待旦等待著滅絕滿清殘余的西清勢力,對方主動打來,雙方不謀而合。

    苟全部,三個主力軍,加上招募的三個蒙古騎兵軍,總計七萬余人,出關北上,要在科爾沁草原攔住敵人,並且有機會的話,攻入庫倫、烏里雅甦台等地,將西清勢力從蒙古高原上驅逐出去。


mk2258 發表於 2018-3-5 18:53
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 第一百九十五節 科爾沁大戰

         


    關外的形勢經過一年多的政治攻勢後,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

    得益于滿清從努爾哈赤,更準確來說是從皇太極時期制定的弱化蒙古人的政策,導致在滿清政治中心西遷之後,蒙古草原上並沒有形成一個強有力的組織來跟大周對抗。

    滿清弱化蒙古的政策,真的是比漢人幾千年來對草原民族無可奈何的策略高明了太多,基本上就那麼幾條。

    第一是堅持分封制原則,稱之為“廣建諸候分其力”,將蒙古草原上大大小小的部落,分封為大大小小數以百計的盟旗。

    漠南二十四部,分為六盟四十九旗。漠北喀爾喀部分為四盟八十六旗。駐西寧辦事大臣所屬二十九旗、伊黎將軍所屬十三旗、科布多大臣所屬十九旗;駐扎寧夏理事司員所屬阿拉善霍碩札薩克和碩親王一旗;陝甘總督所屬額濟納舊土爾扈特札薩克多羅貝勒一旗;黑龍江將軍所屬伊柯明安旗額魯特札薩克頭等台吉一旗。滿清政府設內札薩克旗四十九旗、外札薩克旗一百五十旗,此外還有“蒙古八旗”、“群旗”、“喇嘛旗”等,把整個蒙古居住地域劃分為二百多個大大小小的旗。

    對于歸順較晚和歸順態度不太堅定的部落劃分的旗較多,以此來分解和打擊其力量。喀爾喀蒙古分成了八十六旗、青海蒙古分成了許許多多互不統屬的旗,他們各自為政,無法形成統一的政治整體。

    編定旗分只是分化蒙古的一個基礎,之後還有大量後手。比如對兵權的控制,滿清不信任的外蒙王公對自己的部眾只有統轄權,而沒有統兵權。漠北喀爾喀部分為四盟八十六旗,旗主、王公都沒有統兵權,各旗兵丁歸駐防大臣、將軍所調遣。漠南二十四部,分為六盟四十九旗。這些歸附較早的蒙古王公,才有兵權,各盟旗可統率本旗兵丁。

    控制了兵權後,還控制蒙古人的游動區域。只要蒙古人能自由遷徙,其實也就管制不住了,必然是帶領他們游牧的首領而不是滿清的駐防將軍能管得住他們。所以滿清嚴格限制各旗的游牧,規定蒙古人只能在所居旗境內游牧,不得愈越。清朝建立之初的天聰、康熙到雍正年間一再申令,禁止“越自己所分地界肆行游牧者”違者處以重罰。“王罰馬百匹,札薩克貝勒、貝子、公七十匹,台吉五十匹。庶人犯者,本身及家產皆罰取,賞給見證人”或王公“罰俸一年”等處罰。

    這些禁令使蒙佔人困居一隅,各旗之間不能進行經濟交流和相互聯系,把蒙古人緊緊束縛在所居旗境內。就算有某個盟旗造反,也無法串聯起來,很容易被鎮壓。

    第二大政策叫做和親原則,並不僅僅是跟蒙古貴族聯姻這麼簡單,而是有一整套拉攏打壓的措施,稱之為“南不封王,北不斷親”。

    南不封王,是針對漢人的,不管漢人立下多達的功勛,哪怕皇帝親口答應“入南京者王”,曾國藩兄弟也當了王,但蒙古地區可能只是一個小旗主,管著萬把來人,就是一個王爺。聯蒙制漢的權術就在里頭。

    北不斷親,一方面是滿清權貴子弟的男女,都不能自主婚姻,而是皇帝統一安排,稱之為指婚,大量跟蒙古貴族聯姻,幾百年下來,統治者蒙古的那些個大大小小的王爺、台吉都跟北京城里的八旗權貴沾親帶故,哪能有什麼反抗的精神。

    還推行會盟和年班制度。

    《蒙古則律》中規定︰“凡內札薩克六盟、喀爾喀四部落各盟長,每屆三年各率所屬會盟一次,清理刑名,編審丁籍。”為征用兵丁做準備。清朝通過會盟監督各盟旗對清廷的忠順程度及軍政組織情況,同時監視各盟旗離心清朝動態。對會盟時不到的王公、台吉均給子嚴厲處罰,以示警戒。

    年班制度規定︰“蒙古朝覲,內札薩克分為三班,一年一班,輪流前來。”“喀爾喀四部落汗、王、貝勒、貝子、公、札薩克、台吉等年班,由院按班俱題,指名咨調,令其來京朝覲。”

    蒙古各旗王公每年要輪流到清朝京都朝覲皇帝,清廷以此明確和加強對蒙古的宗主權力,並監視蒙古王公對清廷的忠誠程度,同時清廷還可得到蒙古王公以清廷的忠誠程度,同時清廷還可得到蒙古王公的駝馬錢財。

    會盟和年班都打著皇帝關心蒙古王公的旗號,要恩賞他們。可卻大大削弱了蒙古王公的反抗動機,因為這些王公一兩年就能有一次得到皇帝賞賜的機會,總是不向放棄,也就沒有時間去準備叛亂了;尤其是年班制度,定期讓那些王公子弟輪流去北京住上一段日子,名曰覲見和學習。

    可這些蒙古王公赴年班期間往往在京城學會荒秣~莩薜納罘絞劍 蠱湟庵鞠粒  ザ分盡G宄 篤冢 行├曬磐豕 土艟┌遣還榛奈衿  烈獍馴酒斕耐戀刈飧喝絲 眩 橇粼誄搶鏘砝鄭 僖膊輝溉タ   厥芸嗔恕br />
    第三種弱化方式,才是最有名的精神片,大力推行喇嘛教。

    滿清一朝在蒙古地區建造了兩千多個喇嘛廟,給予喇嘛優厚的待遇,比如免稅,明朝時候是給予秀才、舉人等有功名的士子免除一定額度的賦稅,可到了清代,對內部是官紳一體納糧,秀才敢抗糧,都是殺頭的買賣。可喇嘛可以免稅,于是想過好日子,就去當喇嘛。

    推行喇嘛的同時,嚴禁漢人的書籍流入蒙古,嚴禁蒙古人讀漢書,極力遍地漢人書籍的價值,告訴蒙古人說那都是靡靡之音。其實防備的是,蒙古人學到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不臣之心。

    蒙古人很窮,可喇嘛廟很富,加上他們能接觸到的思想文化只有喇嘛思想,結果大量窮苦子弟被送入寺廟當喇嘛。據統計,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成年男丁會去當喇嘛。這就造成生育人口大大不足的現象。

    滿清統治蒙古兩百多年,最開始蒙古人210多萬人,滿人20萬。等到滿清滅亡的時候,蒙古人170多萬,滿人400萬。而整個中國人口從6000萬增加到了4億。基本上全國就只有蒙古這個被滿清“優待”的民族,人口大幅度下降了。

    這些弱化措施,讓大周隊很難遇到有組織的蒙古隊,他們早就失去了成吉思汗時代的通過百戶、千戶等基層官職帶來的高效組織能力了。于是武裝到牙齒的大周隊,遇到的是一個個零散的牧民,他們就是想反抗也反抗不來。

    唯一有組織的,就是滿清自己的那些八旗將軍,可這些八旗兵紛紛投降,在懷柔政策下放下武器,享受高官厚祿去了。

    周瑯在北京投降的那些蒙八旗中,挑選已經立下過功勞的人馬,充任這些蒙古副都統、都統和將軍等職位,讓他們幫忙招募蒙古騎兵,再由周瑯的正規軍官負責訓練和率領,基層軍官則普遍任用懂蒙漢雙語的蒙八旗子弟充任。

    加上整編投降和俘虜的滿蒙騎兵,一年時間組建了三萬騎兵軍。

    這些人馬又穩定了大周對內屬蒙古的統治。

    現在幾乎整個內蒙都已經落入大周的管轄之中,而且分兵進入空虛的東北,防備蠢蠢欲動的朝鮮人。

    結果現在關外的形勢,基本上是東部和東南部歸屬大周,北部和西北部歸屬西清政權,雙方勢力交錯地帶,正是科爾沁及以西地區,于是這里就成了正經的預設戰場。

    周瑯對于滿清的反撲並不太擔心,他的隊能一路把滿清打出去,就沒有道理會但補助他們的反撲。

    武器裝備,訓練水平和後勤補給,全面佔優,又是在開闊地帶野戰,他實在是想不出失敗的理由來。

    果然科爾沁之戰大勝,七萬多大周馬步兵擊潰十萬清軍,追擊上百里,進入外藩蒙古,直逼庫倫。

    草原地區的戰事就是如此的大開大合,給後勤補給帶來了嚴重的挑戰,這就是為什麼周瑯組建蒙古騎兵的原因,這些蒙古騎兵的給養需求比大周正規步兵要低得多。

    這次作戰也證明了蒙古人的忠誠,在大周軍官的率領下,他們可以跟滿清八旗進行騎兵對沖,這是新的戰法,對方只喜歡迂回騷擾,但在騎術上雙方水平一致,結果騷擾多次被人攔腰擊潰。

    這些蒙古人的表現,讓周瑯頗為放心,誰說只有漢人喜歡當漢奸,這是管理好不好。印度人被英國人組織起來,還不是要為英國人賣命。明朝招募的蒙古僕從軍,不也照樣征討北元,打他們的皇帝!

    就在周瑯放心下來,靜等苟全帶領這些馬步兵混合部隊,能給他帶來好消息,奪取庫倫、烏里雅甦台、科布多等八旗將軍駐地,將滿清的統治機構全部摧毀,取而代之,將滿清勢力逼入新疆一隅的時候。

    突然傳來苟全大敗的消息。

    戰敗不是因為不下的反叛,竟然是被敵人正面擊潰,苟全三個主力軍被正面打的崩潰,損失過半,殘兵敗將十不余一,苟全本人都被人生俘。

    這真是起兵以來從未有過的大敗,周瑯反復確認消息的準確性,他很希望這是一個假消息,是弄錯了,甚至是隊跟他開了一個玩笑,可惜再三確認,苟全確實敗了,敗的很慘,本人被俘。

    最終的戰報出來後,大家才明白,擊潰苟全的隊,並不是清軍,清軍只是誘餌,正面擊潰他們的,是俄軍,沙皇的隊!

    如果說沙皇的隊比周瑯現在的隊要強,周瑯能夠接受,可如果說強這麼多,周瑯無法接受。

    因為戰報中記述,俄軍只有兩萬,跟苟全三萬主力對壘,幾乎殲滅苟全部,這已經不是以少勝多,而是以少滅多了。

    難道自己用西方隊的方式組建起來的隊,在面對真正的西方隊的時候,如此不堪一擊嗎?

    這讓周瑯大受打擊,決定一定要撈回這個場子!
mk2258 發表於 2018-3-5 18:53
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 第一百九十六節 失利的原因

         


    七多大軍成功退回出發地的,竟然不足三萬人,而且多是騎兵,大多數步兵消失在了茫茫大漠之中,這是一次完敗。

    周瑯震驚過後,開始重新審視他的隊建設跟歐洲人的差距,但他還是很難相通其中的關竅。他向軍事顧問菲舍爾清剿,菲舍爾也語焉不詳,只表示俄國隊一直都是歐洲一流隊。並拿出幾年前反法同盟戰爭中,俄國隊在甦沃洛夫的指揮下,能夠擊敗法國遠征軍為例,因為法國遠征軍在拿破侖的手上幾乎所向披靡,擊敗了奧地利和北意大利一帶的所有敵軍,甦沃洛夫雖然沒有踫到拿破侖,但打敗了許多法軍名將,莫羅、麥克唐納和茹貝爾先後敗于他的手下,菲舍爾根據一些歐洲傳來的消息,告訴周瑯甦沃洛夫的俄軍訓練水平很高,斗志也很高昂。

    都是些虛的,周瑯不由感慨,看來菲舍爾這一級別的軍官,已經無法為自己提供更高級的專業建議了。

    他的隊也需要向更高層次邁進,以前著力于戰術層面,這些軍官的知識和水平還能勝任,可是現在看來,他們在戰略級別,顯然不具備名將的素養,周瑯軍中的大將們,往往在進行復雜作戰的時候,甚至會在戰略層面上從中國古代兵法中尋求經驗。

    歐洲人自己現在都殺的血里撈骨頭,他們的名將顯然不可能派到中國來做顧問,既然對方不派人來,周瑯就要自己派人去,這次敗于俄軍,而且敗的糊里糊涂,不找出原因來,他是不會甘心的,如果真的不如對方,那就去學,學對方的長處,補自己的短處。

    周瑯是要跟這些列強爭霸的,爭的不是個人的榮耀,爭的是民族的生存空間,爭得是整個國家的命運,在這個大是大非的問題上,一點都不能馬虎。

    可戰場上太混亂了,這種幾乎潰敗的戰爭,真的讓周瑯摸不清頭緒,敗兵整理的戰報在細節上語焉不詳,完全無法去分析戰敗的原因是因為技術層面,還是指揮問題。

    不等周瑯弄清楚這個問題,俄國人找上門來了,不是帶兵來的,而是要求談判。

    打一仗,跟你談判,要點好處,西方人的做派,東方人都是不死不休的。

    周瑯願意跟對方談,現在談判他已經不需要親自出面了,林第拉起了一個初級的外交團隊的班子。

    談判記錄周瑯時候詳細看過,俄國人提出的要求是,雙方保持目前的控制區,然後簽訂和平條約。

    中國必須承認大清對外藩蒙古和伊犁的統治權,俄國人的依據是,長城以外本就不是中國固有,現在大清政權願意放棄內屬蒙古領土,已經讓中國國土大大增加,在此基礎上,恢復和平,恢復貿易,符合所有人的利益,俄國願意居中調停。

    俄國人急于恢復貿易,恰克圖貿易對他們的財政太重要了,法國在拿破侖治下,已經呈現出稱霸的勢頭,俄國人不願意看到這一點,他們已經在考慮遏制法國,在跟丹麥、普魯士、奧地利和瑞典等國秘密接觸,商討同盟問題,一旦再次跟法國開戰,俄國需要強大的財政支持。而英國跟俄國因為馬耳他島歸屬問題,關系變得十分僵硬,俄國很難從英國得到財政支持,讓恰克圖貿易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出來。

    但是自從周瑯北伐之後,俄國跟中國的恰克圖貿易就斷絕了,如果任由雙方繼續戰斗下去,俄國人無法判斷還需要多久中國地區會恢復和平。

    另外就是俄國也想借機向中國擴張一下,他們通過跟大清政權簽訂保護條約,把這個政權置于俄國的保護之下,如果讓大清繼續控制著外藩蒙古,等于俄國把恰克圖貿易大大向南推進了數百俄里。

    在周瑯的幕後指導下,林第向俄國人提出了三個要求,第一、恢復貿易可以,要求俄國將外藩蒙古迅速交出來,至于大周的控制下,從而保證商道的安全,大周願意將中俄貿易恢復到之前的狀態,並且不會對貿易的規模和商品的種類進行限制。第二、俄國必須釋放戰爭中俘虜的大周官兵,否則大周不會繼續跟俄國進行下一步談判,而將雙方關系看作出于戰爭狀態。第三、俄國必須立刻放棄對滿清政權的支持,否則大周將其視作敵對行為,不會考慮恢復跟敵對國家的貿易關系。

    俄國人解釋說,他們之前的軍事行為,是為了履行對大清的義務,並不希望跟中國繼續發生戰爭行為,但如果大周不願意在目前的實際控制線進行談判,俄國隊將不得不繼續站在大清一方與中國作戰,並且繼續向南推進。至于釋放俘虜,那必須是在戰爭結束之後。

    這就是威脅了。

    周瑯讓林第回復俄國代表,既然對方不願意釋放俘虜,那麼即日起雙方處于戰爭狀態,在戰爭結束之前,中國不會考慮任何貿易問題。中國希望俄國隊能夠有紳士風度,善待中國俘虜,林第承諾,在戰爭結束之後,會對等的交換俘虜,並且願意為中國俘虜支付贖金。

    繼續開戰,這是必須的,周瑯必須找回這個場子。俄國人佔據外蒙的情況是他絕不能接受的,之前俄國未經宣戰,已經跟中國隊交火,雙方事實上已經進入了戰爭狀態,象征性的談一談,周瑯是想把那批俘虜救回來,不是出于人性考慮,而是這些人回來之後,周瑯才能找到戰敗的原因,戰爭經驗不管是勝利的經驗還是失敗的經驗,都是金子一般珍貴,因為這些經驗都是需要付出生命去換取的。

    重新開戰,周瑯這次謹慎了許多,派遣趙文領兵,並出動自己的帥營,炮兵部隊,調集六個戰兵軍交給趙文,要求只有一個,不惜代價的全殲俄軍。

    六個戰兵軍,總計七萬二千人,加上帥營、炮兵部隊,戰兵部隊就接近十萬人,如果以俄國人五倍的兵力,還無法殲滅他們,周瑯就必須立刻停止軍事行動,重新對隊進行整編了。

    將從敗軍中收集整理的所有戰報,都拿去給趙文等人研究,同時讓菲舍爾一起參加,在這次跟歐洲一流隊的對抗中,爭取打一個漂亮仗。

    相信擊敗俄軍的消息,也會傳回歐洲,讓歐洲人認識到在遙遠的東方,有一個可以跟他們的一流隊對抗的軍事力量,這種威名會在以後的競爭中減少很多麻煩。

    至于輔兵,這次出動的極少,蒙古騎兵也戰時退守後方休整。

    由于缺少運輸力量,自身機動力量又不夠,周瑯要求將預設戰場選定在靠近己方一側,爭取引誘俄軍到科爾沁一帶作戰,而不是前出到庫倫一帶。

    俄國人不知道是真的著急,還是太過于自信,大周宣布進入戰爭狀態之後,他們真的按照他們威脅的那樣,隊開始南下。

    在近十萬滿蒙八旗的配合下,他們緩緩南下,不過不是進攻科爾沁,而是沿著張庫大道,竟然試圖直逼張家口。

    俄國人的目的太明確了,就是打通恰克圖貿易線。張庫大道是一條貿易線,也是一條交通線。歷史十分悠久,宋元時期就已經用于貿易。元朝時期開始官府介入經營,沿途修建驛站,明清兩代繼續拓寬,明朝是為了北伐運輸物資,修建了官馬大道,正式成為可以通馬車的官道,清代跟草原的商業更為發達,恰克圖貿易就主要走這條路線。張家口也正式成為一個繁華的陸路口岸。

    打通這條貿易線,俄國的商隊不需要在恰克圖等著晉商送貨,可以直接南下張家口進行貿易。

    看到俄國人走這條線,周軍迅速調整部署,周瑯同意了趙文提出的大步後撤,將敵軍誘至張家口附近予以殲滅的計劃。

    至于放棄內屬蒙古造成的政治影響,則暫時被拋到一邊,能打贏蒙古才能歸心。草原上從來不是一個講究修仁德的地方,是一個只認拳頭的地方。

    趙文收縮兵力,一路南下,清俄聯軍則一路緊逼。

    就在所有人,包括周瑯都認為趙文會一路後撤到張家口的時候,在察哈爾以北,他卻突然奇襲了清軍。

    目的是打垮為俄軍提供物資和後勤的滿清部隊,但這一次偷襲沒有成功,周瑯的帥營也頗有損失,三千帥營精銳,損失了八百多。

    戰後趙文上書請罪。他告訴了周瑯一個不好的信息,經過這一戰他判斷出滿蒙八旗已經脫胎換骨,雖然跟周軍相比還有所不如,但跟過去相比實力大大增強。而且作戰方式比過去強硬很多,以正面硬沖為主,騷擾為輔。

    還發現清軍中有大量俄國人,認定是軍官或者顧問,這說明清軍現在是被俄國人指揮,或者由俄國人訓練的。

    趙文據此判斷,上次苟全之所以一路追擊清軍到庫倫結果大敗,很可能並不是俄軍真的那麼強悍,而是清軍在示弱,是清軍將苟全引誘到庫倫,然後由俄軍充當尖刀,清軍配合,將苟徹底擊潰。
mk2258 發表於 2018-3-5 18:53
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 第一百九十七節 張家口大戰

         


    周瑯也發現一些戰報中,蒙古兵表示他們遭到了八旗的勇猛攻擊,周瑯一直以為是敗兵的借口,現在看來很有可能是真的。

    撥開雲霧,竟然上了如此大的一個當,如果不是趙文這次偷襲,或者說是試探,恐怕還會吃虧。

    趙文跟清俄聯軍在察哈爾多次交手,且戰且退,將聯軍一步步誘導到張家口附近的預設陣地,他在哪里安排了無法機動的炮兵部隊。

    對方渾然不覺,依然步步緊逼,終于到了張家口外,突然他們遭到了趙文部的突擊和阻攔,當他們以為對方打算決戰的時候,其實趙文只是想把他們比如預設陣地。

    結果清俄聯軍首先遭到了上千門步兵重炮的轟炸,造成了一定混亂後,趙文才將帥營騎兵主力壓上,終于成功打垮俄軍左翼的三萬八旗。但帥營騎兵旋即收回,不給對方任何反擊的機會。

    主力步兵前壓,做出正面決戰的姿態。逼迫俄軍不敢妄動。

    超過十萬人的大混戰,正面寬度就長達十里地,雙方各有十多只數千人的大方陣部署,加上張家口位于山地地形,口外山溝縱橫,圍繞這種地形作戰,這種復雜的局面,是周瑯隊以前從未進行過的戰斗,其中的分進合擊,奧妙處全系乎將帥一心,稍有差池,就會給敵人抓住機會,雙方都不敢大意。

    清軍果然跟過去不一樣了,在俄國人的指揮下,他們竟然下馬步戰,而且同樣采用三排橫隊的陣列,動作還相當嫻熟,顯然這一年多來他們沒有浪費時間。但清軍的水平還是稍差,戰場上的交戰連續不斷,不時有近萬人的大橫隊雙雙開進,排隊槍斃之後互相拼刺刀,戰斗進行到了白熱化階段。

    可俄軍一直沒有壓上,作為預備隊在後方,趙文的戰略意圖始終是圍繞那兩萬俄軍,寧可放跑十萬清軍,也絕不能讓這兩萬俄國人活著回去。所以一次次打垮清軍,出現一次次漏洞,他總是耐著心收兵,保持自己整體防御的完整性。

    這場戰斗從早上一直打到傍晚,戰局漸漸朝著有利于周軍的方向發展,因為趙文安置的炮兵部隊,不管是地形,還是射界都實在太好了,或者說他選擇的這塊戰場太好了。

    打到太陽下山,雙方息兵,主力都未大損。

    第二日再戰,清俄聯軍中有三萬人做出往東北迂回的舉動,似乎是打算繞道獨石口。

    趙文干脆將大量兵力抽調進關,放棄了大片關口前的有利地形。

    結果突然俄軍開始猛攻正面,顯然他們以為周軍入關是從內線去支援獨石口。

    對方從台路溝、油婁溝、小狼窩溝等險路進攻,結果給借助預設陣地有利地形的炮兵迎頭痛擊,戰斗半日,敵軍後撤,趙文此時卻開始前壓,步步緊逼。

    敵軍一路後撤到了壩上,這里是一片較為開闊的山地草場,察哈爾瓖黃旗的牧地。

    顯然對方打算在這里進行決戰,但趙文並沒有讓對方如願,而是再次佔據了昨日的有利地形,既然對方放棄了,他就佔據,這些有利地形,只對外,不對內,因為在險,險不過張家口,最險的地方就是險關本身,而且有長城防御可以依托。

    又是一天焦灼的對峙和拉鋸,如果這麼打下去,敵人遲早要先撐不住而退走,這對于古代的中原王朝跟游牧民族的戰爭來說就算是勝利了,可這次趙文唯一的作戰目的是留住那兩萬俄軍,因此他是不能一直這麼耗下去的。

    張家口戰役一直打了十多天,清俄聯軍終于決定放棄,向後退卻。

    這時候趙文繼續逼近,如同一只有耐心的野狼一樣,不抓住敵人致命的咽喉,絕對不會下嘴。

    越深入草原,地形越開闊,地理優勢不復存在。

    清俄聯軍開始圖謀逼迫趙文決戰,雙方在渾善達克沙地邊緣終于展開了一場激戰,此時距離清俄聯軍後撤已經過去了十天。

    這一戰雙方都沒有什麼取巧的地方,幾乎是硬踫硬的打了一仗,最終周軍笑到了最後,隨著大量清軍開始自發潰敗,戰況開始一邊倒,趙文適時讓全軍壓上。

    他的目的是俄軍,可重點進攻的卻一直是八旗部隊,直到把八旗打散、擊潰,最後用絕對兵力與兩萬俄軍進行了一次對戰,俄國人又不是傻子,且戰且退,沒有接戰。

    趙文派帥營追擊,僅僅尾隨。俄軍只有三分之一是騎兵,大半都是步兵,深處中國腹地,沒有清軍掩護的情況下,他們是不可能逃出去的,此時盡管沒有出現大的傷亡,卻已經處于戰敗的邊緣。

    趙文集中機動兵力,但凡是有滿蒙八旗試圖靠攏過來,則予以優先打擊,一直鼓勵這支俄軍。滿蒙八旗越來越少,太多士兵逃散,語言不通,全靠翻譯的俄國軍官根本無力約束,只能眼睜睜看著俄軍主力一步步被孤立。

    俄軍開始撤退,沿著沙漠南緣,向西後撤。趙文只在正面留下了三個軍,其余全部在周邊部署,防備滿蒙八旗。正面主力依然步步緊逼俄軍,一直等到俄軍繞過沙漠西部邊緣,此時滿蒙八旗已經早不見了身影。

    趙文卻開始集中兵力,六個軍開始匯合,始終以兩到三個軍的兵力尾隨俄軍,卻不急于發動進攻,讓俄國人後撤的很不安心。但掉頭決戰,他們又感到力不從心。

    趙文就這樣跟著俄軍,沿著張庫大道,一直跟了兩個月時間,竟然追到了庫倫附近。

    俄國人這時候不得不進行決戰了,因為他們發現,庫倫竟然被佔領了。

    在科爾沁休整的兩萬蒙古騎兵一直就沒有參戰,趙文早就調他們偷襲庫倫。這就是他為什麼在張家口拖延到現在的原因,他要在庫倫解決掉俄軍,就像俄國人上次在這里埋伏苟全一樣。

    兩萬俄軍,對七萬多大周戰兵,背後還有兩萬堵住去路的蒙古騎兵。

    這一戰俄國人打的自己都沒有心氣,逃都不知道往哪里逃,兩萬俄軍,戰死四千,逃散三千,其余都做了俘虜。

    現在周瑯可以友好的跟俄國人談判了。
mk2258 發表於 2018-3-5 18:54
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 第一百九十八節 寬厚的停戰協議

         


    雙方在庫倫談判,交換俘虜,周軍還支付了三十萬兩銀子的贖金,因為俄國人俘虜的大周士兵更多。

    大周代表中國跟俄國談判,提出的要求很簡單,俄國停止對滿清的支持,僅此一條。

    中國跟俄國邊境將按照康熙年的尼布楚條約劃分,互相不得越界。

    中國答應恢復恰克圖貿易,並且大幅度解除貿易縣令,比如乾隆時候禁止的大黃貿易。

    這一時期的貿易主角是茶葉,但很少有人知道,大黃的貿易規模也很大,利潤率比茶葉更高。

    俄國人通過轉口從中賺取巨額利潤,1777年,俄羅斯轉銷歐洲的則超過1000多普特;1778年,境內消費680普特,轉口則高達1055普特。1普特合40俄磅、36英磅,價格遠比茶葉要昂貴很多。1普特(16.38公斤)大黃,恰克圖的進價是12盧布,運到聖彼得堡,價值高達110盧布,翻了近10倍。大黃的恰克圖價格為1普特20盧布,運至西歐則可以208盧布出售,毛利也在10倍左右。僅此一項,每年可為俄國國庫收入15萬盧布,兌換成白銀大概八萬兩。

    可是利潤如此豐厚的一項貿易,滿清政府卻設置了嚴格的限制,每年只提供500斤的配額。這主要是因為一起邊境糾紛。

    一位名叫靳明的庫倫商人,在烏梁海遭劫,搶劫者是俄羅斯所屬的布里雅特人。案發後,庫倫辦事大臣勒保會同喀爾喀副將軍郡王蘊齋多爾濟、盟長貝子遜都布多爾濟,發文俄羅斯伊爾庫茨克總督,要求協助緝拿人犯。

    根據1786年中俄《恰克圖條約補充條款》︰“嗣後在各卡倫,若有人蓄意持械搶劫,不論其是否殺人,一律加以逮捕……在該犯所屬國之一邊邊境當眾殺頭,以儆效尤……被竊之物按其價值罰取十倍。”

    但是,俄方在捕獲人犯之後,僅將相當于被竊之物十倍價值的罰款交給中方,對于人犯並沒有依照中俄條約處置,僅僅“答鉗其鼻耳,發譴伊境東北無人之所”,並且沒有“詳細知會恰克圖司員”。

    滿清對此很不滿意,結果宣布中斷中俄貿易。

    但是大黃貿易的利潤率如此之高,加上體量小,便于攜帶,不像茶葉單價低,于是俄國商人勾結中國商人開始走私,俄羅斯情報機構還想方設法、甚至不擇手段地試圖從中國盜取大黃種子,開價高達每俄磅400盧布,結果還被中國的一些不法商人忽悠,有人用芥菜種子騙俄國人。

    乾隆這次斷絕貿易長達八年時間,從1785年到1792年,但大黃走私越來越嚴重。恰克圖閉關之後第四年(1789年),兩起越境走私大黃案件連乾隆都驚動了,一次5000多斤,一次4000多斤。乾隆皇帝親自批示,對兩案中涉及的外籍走私者,枷號示眾,至于中國籍的走私者,處以極刑。

    乾隆知道俄國跟西洋各國接壤,擔心從英國、荷蘭等國轉購大黃,于是全面推行配額制度,限制每國每年采購500斤。

    乾隆為什麼對大黃如此上心,是因為走私案發後,清政府不明白為什麼俄國人對大黃如此情有獨鐘,于是派了一個叫松筠的官員去恰克圖調查,松筠調查後的結論是︰“俄羅斯多食魚,須大黃以解魚毒。特派頭人,收買大黃散給屬下,官賣濟終。恰克圖販賣大黃者,獨有一家系青海回人,俄羅斯最為信服,他商販此勿能售也。”

    大黃是一種中藥材,根據松筠的調查報告,讓滿清君臣以為俄羅斯“國雖強大,實因此(大黃)制其生命”。

    結果開始推行大黃配合,目的是為了制裁俄羅斯,使其屈服。

    這種觀點當然十分可笑,可問題是缺乏科學常識的滿清君臣對此十分信服,平白損失了大量的貿易利益。

    周瑯巴不得俄國人多采購中國商品呢,尤其是這些中藥材,那都是高附加值產品,總量雖然少,但利潤率高。

    由于停戰協議的寬厚,俄國人很快就簽字了,至于能不能做到,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周瑯絕不相信俄國人會不再背後動手腳,但俄國人動了手腳,也就落下了把柄,玩這種小伎倆,周瑯覺得他能玩死俄國人。

    之所以跟俄國簽訂寬厚的條約,因為周瑯實在是想不出能從俄國身上榨出什麼油水,逼迫他們割讓西伯利亞?這還不可能。貿易也並不能算什麼條件,只是滿清動輒禁止,讓開放貿易也成了周瑯的一張牌而已。

    另外就是,先把俄國人趕出去,把內外蒙收復才是大事。之後才能專心對付滿清殘部。

    要收拾俄國人機會多的是,等拿破侖打俄國的時候,周瑯只需要陳兵邊境,就足以讓俄國人吃一個大虧,不急于一時。

    最重要的還是整頓隊。

    趙文這次打了一個勝仗,可是暴露的問題很多,正面交鋒,讓周瑯確信他的隊跟歐洲一流隊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不是訓練不夠規範,不是士兵不守紀律,確實整體戰斗經驗缺乏。

    周瑯的隊,打的最多的是清軍,這是一只冷兵器部隊,可俄國人在歐洲跟各路強國教授,打土耳其,打瑞典,打法國人,都是一些熱兵器對手,在使用熱兵器作戰方面,俄國人的經驗要豐富的多。

    另外身體素質和技術水平,也有巨大的差距。趙文指揮周瑯手里最精銳的帥營,可跟俄國哥薩克的幾次小規模交鋒中來看,基本上都是吃虧的。

    隊戰斗力全面落後于歐洲一流隊,這是不能接受的,沒有一支並駕齊驅的軍事力量做後盾,怎麼能跟歐洲人爭霸。

    周瑯的隊需要進一步的加強,然後才能放心跟俄國人開戰,如果有必要開戰的話。

    戰爭結束後,苟全部戰敗的俘虜都換了回來,但這三支戰兵軍周瑯直接裁撤,三個軍的番號取消,第十軍、十一軍和十二軍,從此在大周隊中空缺,留下一個扎眼的空洞,時刻提醒著恥辱。

    這是整支軍隊的恥辱,周瑯並不歸咎于某個人。總兵官苟全心灰意冷向周瑯請罪,周瑯也沒有責罰他,甚至他提出請辭,周瑯也沒有同意,而是好言寬慰。

    告訴他沒有常勝的將軍,讓他吃一塹長一智,需要他去好好研究一下如何打敗西方人。

    表示為了給苟全一個一雪前恥的機會,將派苟全去歐洲學習,能學到什麼程度,就看他的造化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