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科技] 學霸的黑科技系統 作者:晨星LL (連載中)

 
mk2258 2018-3-1 19:34:01 發表於 科幻靈異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226 2165248
albert1225 發表於 2018-8-13 05:03
第349章 一年計畫(2/3)

    翌日上午,陸舟來到了辦公室。

    看著全部到場的五名學生,他走到了掛在辦公室正前方的黑板前,清了清嗓子,開口說道。

    「今天,我要宣佈一件事情。」

    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筆,將目光投向站在黑板前的教授,等待著他繼續說下去。

    陸舟想了想,儘可能地用上了「聽起來顯得不那麼裝逼」的語氣,繼續說道。

    「就在昨天,我收到了一封從IMU寄來的邀請函。在邀請函中,IMU邀請我參加2018年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並在大會上做60分鐘的報告。」

    啪啪啪啪!

    幾乎在他話音落下的瞬間,辦公室裡響起了掌聲。

    依然是哈迪,鼓掌最為熱烈,並且還附帶上了抑揚頓挫的祝賀詞。

    「恭喜你教授!我覺得,為了慶祝這——」

    陸舟趕忙伸手,打住了他的話頭。

    「我們舉行的派對已經夠多的了,如果是派對的話,就不必了。」

    被看破心思的哈迪愣了下,隨即嘀咕了一句,試圖理論道:「這完全不算多,普林斯頓足球俱樂部每個星期都有派對。」

    無視了這傢伙的爭辯,陸舟咳嗽了一聲,繼續說道。

    「關於這場六十分鐘的報告會,我將以我們的課題——角谷猜想,作為報告會的主題,向數學界展示我們的研究成果。」

    「此前,沒有人看好這個命題能在本世紀得到解決。而現在我們將用實際行動,告訴那些持悲觀態度的人們,他們是錯的。」

    聽完了陸舟的話後,秦岳的表情有些遲疑,轉這筆說道:「可是教授,按照您制定的框架,我們對角谷猜想的研究進度,才進行到了30%左右,遠遠沒有達到可以作為一項成果進行報告的程度……」

    「所以你們必須得努力了,」看著秦岳,又看了眼薇拉和哈迪,陸舟繼續說道,「在必要的時刻我會對你們提供幫助,但我希望這個課題還是儘可能地由你們去完成。另外,如果情況樂觀的話,這篇論文將作為你們三個人的碩士畢業論文。」

    聽到這句話,即使是觀點相對保守的秦岳,也放心了下來。

    如果教授打算親自研究這個課題,那確實沒什麼好擔心的。

    唯一讓人擔心的是,陸教授最近在「不務正業」地研究化學問題,很讓人懷疑到時候究竟能不能騰出手來。

    「未來一年的工作安排,基本情況就是這樣了。希望你們的課題,能夠順利到完全無需讓我去操心。現在該幹啥幹啥去吧,」將根本沒有用到的粉筆扔在了黑板下面,陸舟拍了拍手,看向了魏文,「魏文,你和我出來一下,我有一些事情需要交給你去做。」

    魏文微微愣了下,隨即嘴角揚起了一絲笑意,立刻起身跟著陸舟離開了辦公室。

    看來,他的導師總算是打算給他安排研究課題了。

    為了這一刻準備了這麼長時間,他已經等待的太久了。

    ……

    關於系統的那個培養學霸的任務,陸舟最終想出來的方法便是廣撒網。

    一方面安排薇拉他們繼續研究角谷猜想,考慮到角谷猜想的學術價值,用這項成果完成任務也是陸舟心中所有方案裡的首選。

    至於另一方面,則是給魏文和傑里科也分別安排研究課題。

    只是在難度上,會稍微下降一個層級。

    這樣一來的話,如果角谷猜想的進度陷入停滯,那麼除了「親自出手」這個選擇之外,至少陸舟還有另外的備選方案可以選擇。

    不過,即便系統沒有扔給他這個任務,陸舟覺得自己也該給魏文找些事情做了。

    畢竟到了碩士這個階段,光是依靠書本進行學習,能學到的東西是非常有限的。尤其是最為珍貴的科研經驗,這個光靠泡圖書館是無法得到的。

    「……你的研究方向是泛函分析中的希爾伯特空間,記得在剛入學的時候我向你建議過,向數學物理這個方向發展,但遺憾的是近期我並沒有研究這方面課題的計畫,」

    站在辦公室外的走廊上,看著跟出來的魏文,陸舟停頓了片刻,繼續說道,「不過,雖然我暫時沒有合適的項目可以推薦給你,但我可以給你推薦一個合適的人。」

    魏文:「誰?」

    陸舟神秘一笑:「算是我的師兄,跟我來吧。」

    雖然羅師兄的生活作風比較隨便,但這個人的能力還是相當不錯的,否則他也不會收到愛德華·威滕的Offer,並且這麼多年都沒有被逐出師門。

    畢竟像是威滕老爺子這樣的大牛,對於學生的要求可是相當嚴格的。

    之所以將魏文推薦給羅師兄,一方面是因為羅師兄從事的研究正好也和希爾伯特空間方面的問題相關。

    至於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羅師兄在碩士階段是在老唐那裡讀的泛函分析方向,也是一個數學出生的物理人才,在經驗上也可以給他提供不小的幫助,至少也能讓他少走一些彎路。

    留下了這句話之後,陸舟沒有在辦公室外面多做停留,很快帶著一臉疑惑的魏文前往了威滕的辦公室。

    當他抵達辦公室的時候,羅師兄正好在查閱文獻。

    看到出現在辦公室門口的陸舟,羅文軒向後靠在了辦公椅上,笑著說道。

    「早啊,什麼風把你吹來這兒了?」

    「沒什麼,就是過來串個門。」陸舟笑了笑,走過來看了電腦屏幕一眼,「在看論文?」

    「沒錯,每天早上登陸Arxiv檢查同行的動向是我日常工作之一。」羅文軒做了個無奈的表情,「做理論物理方向的就是這樣,已經太久沒有出現新的物理可以研究了。我現在想出一個好的Idea別的什麼都不擔心,就擔心撞車。」

    陸舟有些意外地問道:「你的博士論文還沒完成嗎?」

    羅文軒嘆了口氣:「沒辦法,威滕先生的要求實在是太高了,我的論文一直無法令他滿意。」

    陸舟:「所以,你的論文還是原來那個?」

    「已經換了,」咧嘴一笑,羅師兄得意地說道,「現在是關於有限維希爾伯特空間q-畸變諧振子偶相干態的研究。」

    陸舟:……

    他完全搞不懂,這有什麼好得意的。

    忽然間,陸舟有些拿不定主意,到底要不要把自己的學生借給他幫忙了。

    這時候,羅文軒終於注意到了陸舟身後的魏文,向他投去了好奇的視線:「這位是?」

    「我的學生,畢業於燕大的魏文同學,應數領域的學霸……」

    陸舟猶豫了幾秒鐘,最終還是下定決心,決定試一試。

    即便羅師兄在習慣上有些缺點,但畢竟在威滕這裡讀了這麼久的博士。對於海外科研經驗幾乎為零的魏文來說,跟著他一起做研究,多少還是能學到點東西的。

    更何況師出同門,陸舟覺得自己還是得拉羅師兄一把的。這都快三十歲的人了,畢業論文還沒寫出來,在這麼等下去,只怕這輩子都畢不了業了。

    於是,他拍了拍魏文的肩膀,輕咳了一聲,繼續說道,「你上次不是和我說你的課題需要一個精通處理希爾伯特空間問題的數學人才嗎?現在人才就在這裡。」

    羅文軒先是一愣,臉上頓時露出了喜出望外的表情:「太感謝了!我的研究正好進入了瓶頸期,你簡直是我的救星!」

    接著,他臉上帶著如沐春風的笑容,看向了魏文:「魏文是嗎?以後就多多指教了。」

    魏文顯然也是察覺到了這傢伙的不靠譜,表情顯得有些遲疑。

    跟著這傢伙做課題真的沒問題嗎?

    不過,對於陸舟的決定,他還是比較信任的。

    猶豫了片刻,魏文罕見地用上了不確定的語氣,開口說道。

    「我……盡力而為。」

albert1225 發表於 2018-8-13 05:27
第350章 鋰硫時代的曙光

    安排了魏文的去向之後,陸舟轉身回到了辦公室,繼續準備他的ppt。

    這段時間,他的工作基本上會圍繞著「電化學界面結構的理論模型」進行展開。

    就這樣過去了一個星期,就在陸舟終於完成了他的ppt的時候,忽然接到了楊旭打來的電話。

    電話剛一接通,聽筒那頭便傳來了興奮的聲音。

    「我們成功了!我們成功了!」

    聽到那興奮的語氣,陸舟微微愣了下,緊接著立刻問:「鋰硫電池?」

    握著電話的楊旭使勁點頭,語氣激動道:「嗯!你的思路是對的,我們用葡萄糖為前驅體,選擇聚苯胺?聚吡咯的共聚物為造孔劑,成功合成了比表面積高達3022m2/g,同時直徑僅為69nm的空心碳納米球。」

    喝了口水,語氣激動的楊旭潤了潤嗓子,迫不及待地繼續說道。

    「然後,我們通過化學沉積法,將這種空心碳球與硫單質材料進行了混合,並且組裝到電池模具中,進行了電池組性能測試,最後的結果相當喜人。」

    「多的東西我就不在電話裡說了,相關的實驗數據我已經發到了你的郵箱,你趕快看一下吧!」

    「好的,我這就去。」

    見楊旭的表情如此興奮,陸舟也是來了興趣,便隨手關掉了視頻通話,立刻登錄的郵箱。

    沒到五分鐘,他便收到了楊旭寄來的郵件。

    將郵件中的附件下載下來之後,陸舟用專業的閱讀器打開了粗略整理成pdf格式的實驗數據,然後從第一部分開始,一行一行地仔細閱讀了起來。

    在這份實驗數據中,不但有電池性能測試數據,還附帶著用掃瞄電鏡拍攝到的圖片,以及根據各項數據繪製的變化曲線。

    正如楊旭所說的,這種新型材料展現出來的性能相當優秀,也難怪他的聲音會如此的興奮。

    相較於原始的空心碳納米球和經氫氧化鉀活化製備的活性碳納米球,這種新型空心碳球與硫的複合材料在硫含量同為70%的條件下,表現出了更加優越的循環性能。

    宏觀上是如此,微觀層面的變化也相當的有意思。

    嵌入在空心碳球中的硫離子能從空心碳球的表面孔隙中正常脫出,並且有序的與移動到正極的鋰離子發生電化學反應,生成的Li2S2和Li2S在碳球與碳球之間的空隙沉寂,避免了孔徑堵塞影響電化學循環效率。

    另一方面,因為帶電的硫離子與移動到正極的鋰離子有限接觸,在極大程度上避免了長鏈狀化合物LiSn(n>2)的形成。

    眾所周知,易溶於有機溶液的長鏈lisn分子便是造成Shuttle效應的元兇,如果能從生成機理上減少這種產物的生成,便相當於從源頭上阻止了正極材料的流失。

    不只是如此,即使在反應體系中有限的生成了LiSn(n>2)化合物,由於這種空心碳球的表面吸附作用,這種多硫化合物也會被大量的滯留在正極材料的骨架中,而不是穿過材料表面擴散到電解液中。

    有了這兩層保險,穿梭效應的影響已被下降到了最低。

    翻過了記載著關於理化性質分析的這一部分,陸舟直接看向了電池組測試的部分。

    根據金陵計算材料研究所做的多組電池組實驗測試,當含硫量為73%的時候,對多硫化合物向電解液擴散的抑制能力達到峰值。在500次循環之後,庫倫效率依然維持在相當高的水平。

    而當含硫量為75%的時候,綜合庫倫效率、質量能量密度、體積能量密度等等一系列因素,電池的綜合性能達到最佳水平。

    關於這種新型空心碳球材料,楊旭按照陸舟先前制定的命名原則,將其命名為HCS-2材料。

    相比起工業應用價值相對有限的HCS-1材料,這種新材料無疑更具備工業生產的可能!

    「簡直完美。」

    將手中的實驗報告放在了桌上,陸舟在心中感慨了一句,然後從兜裡取出手機,給星空科技的總經理懷特·謝裡丹先生打了個電話過去,讓他立刻開始著手進行國際專利的申請。

    考慮到這種材料在工業應用領域的廣泛前景,星空科技將根據這項研究成果,圍繞HCS-2材料的化合物、生產、用途、與硫單質的混合配比等一系列方面分別單獨註冊專利,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專利壁壘。

    情況樂觀的話,在月底之前,他就可以拿到專利號,然後便可以開始論文的撰寫。

    作為運用計算材料方法解決現實問題的典範,HCS-2材料的成功,無疑將為他的電化學界面結構理論模型,提供一個重要的事實論據。

    相比起這個碳硫複合材料本身,對於這一點,陸舟尤為期待……

    ……

    懷特那邊的工作效率很高,陸舟吩咐下去沒過很久,所有提交專利申請的文件,都成功的通過了申請。

    拿到了專利號之後,他立刻開始論文的撰寫。

    上次關於HCS-1的論文也是他寫的,有現成的模板可以套用,這次論文的寫作倒是沒有花費陸舟太多的時間,不到三天便搞定了整篇論文。

    考慮到和HCS-1湊成一個系列,這次一次,他依然是選擇了《科學》作為投稿對象,將稿件發送到了《科學》編輯部的郵箱。

    投完稿之後,陸舟便沒有再去管它,開始為即將在德國馬普學會舉行的報告會做準備。

    然而相比起陸舟在投稿時隨意的態度,這封郵件卻是讓《科學》的編輯部犯了難。

    在《科學》上灌水是很多大牛們的樂趣,比如和陸舟在電化學界面結構的理論模型上有過合作的大衛·肖就是其中之一。

    而《科學》也非常歡迎這些大牛們在自己身上灌水,畢竟這些大牛們的設備往往足夠讓同行眼紅,論文質量有學術聲譽保證,還自帶「流量效應」。

    然而陸教授這半年三次投稿的「灌水」速度,未免也太驚人了點……

    問題不是在於HCS-2材料本身,而是編輯部裡的大多數學術編輯都不相信,陸舟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裡,在HCS-1材料的基礎上做出如此重大的改變。

    考慮到最近《JACS》上刊登的那個碳硫複合材料的論文,以及在能源行業引發的轟動效應。

    任何人都有理由懷疑,陸教授可能是為了與斯坦利教授在鋰硫電池項目上競爭,在修改了部分實驗數據的情況下,發表了尚未完善的實驗成果。

    這聽起來似乎有些冒險,但在學術界,這樣的事情可不是沒有先例的。

    《科學》的編輯部拿不定主意,最終還是將這個皮球踢給了審稿人。

    這次負責替陸教授審稿的,依舊是麻省理工大學的巴旺迪教授。

    和以前一樣,這位「不信邪」的教授在接下了審稿邀請之後,依然是大方地自掏腰包,按照陸舟提供的那份實驗報告,像一個老實人一樣重複了實驗。

    然而不管他信不信邪,結果都擺在他的面前。

    這一次,他又双叒叕不小心成功了……

albert1225 發表於 2018-8-13 05:30
第352章 裝逼一時爽

    王海峰最近很不開心。

    或者更確切的說,他這半年來就沒開心過。

    先是開題報告因為新穎性的問題被打回去重做,又是被金陵計算材料研究所挖走了一員大將。

    說真的,他從來都沒有想過,那個濃眉大眼、看起來老實巴交的小劉,竟然會背叛他。

    這下好了,本來他的實驗室裡有本事的學生就不多,最有本事的走了一個。很多原本都是甩給劉宏去做的事情,現在都不得不由他這員老將親自上場了。

    一路坎坎坷坷,課題總算是申請了下來,研究經費也逐步到位。

    然而這還沒過幾天,太平洋的對岸便傳來了「噩耗」,受到埃克森美孚贊助的賓漢頓大學材料研究所,研發出了一種籠狀碳分子,成功解決了鋰硫電池的穿梭效應。

    這篇論文被刊登在了化學界的頂刊《JACS》上,並且被埃克森美孚高調宣傳,現在整個學術界和工業界的視線,都聚焦在了斯坦利教授和他的論文身上。

    受到這一消息衝擊的不僅僅是王海峰,國內幾乎所有在做鋰硫電池項目,尤其是在做「穿梭效應」這塊兒的研究團隊,都受到了相當大的影響。

    尤其是從企業那裡拿錢的橫向課題,不少企業出於成本考慮,已經削減了關於這一塊的投入。

    那些連階段性成果都拿不出來的研究團隊,甚至面臨著被撤資的窘境。

    相比之下,王海峰還是比較幸運的。

    身為長江學者的他,申請課題走的不是橫向課題,而是走的縱向課題,從國家科研基金那裡拿錢。

    比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縱向課題不需要計較「盈虧」的問題,受市場環境變化的影響較小。雖然沒有橫向容易撈錢,各種管理程序麻煩,但好處便是穩定。

    至少,不用擔心課題做到了一半,投資人半天看不到成果,掀桌不幹了。

    但無論怎麼說,埃克森美孚在鋰硫電池上搶先建立了專利壁壘,掌握了鋰硫電池正極材料的定價權,對於全球新能源行業來說都是一件噩耗。

    對於這樣的結局,王海峰雖然替國內新能源企業的前途感到惋惜,但在內心深處卻又不禁存著幾分安慰。

    至於這安慰從何而來……

    至少,在鋰硫電池上拔得頭籌的不是陸舟那小子。

    畢竟斯坦利教授怎麼說也是鋰電領域的大牛,最早的鋰電池模型就是這位做出來的,就算輸給他也沒什麼不光彩,臉上貼點金甚至可以說雖敗猶榮。

    可若是輸給了陸舟這個晚輩,那才真是讓王海峰覺得,自己那張老臉沒地方擱了。

    上完了課之後,王教授正準備往實驗樓走去。

    這時,一位穿著西裝的男人,帶著一名助手,向他迎了上來。

    看著這位陌生的男人,又看了眼他身後的助手,王海峰皺了皺眉,問道。

    「你是?」

    那個穿著西裝的男人臉上帶著友好的笑容,伸手遞出了手上的名片。

    「您好,我是《科學報》的記者,您可以稱呼我小李。」

    「科學報的?」王海峰皺著眉頭,「你找我有什麼事兒?」

    小李態度恭敬地說道:「是這樣的,我從很多地方瞭解到,您是電池材料領域的大牛,所以想採訪您一些關於電池方面的事情,不知道您現在是否有時間?」

    原本王海峰是不打算接受採訪的,但聽到「大牛」這個詞,他心中不禁有些飄飄然,便隨口說道。

    「我很忙,最多只能給你十分鐘的時間,有什麼問題的話,你就直接問吧。」

    「好的,王教授。」那個小李臉上頓時露出燦爛的笑容,用眼神示意身後的助手記筆記,同時取出錄音筆打開,開始提問道,「關於前段時間刊登在《JACS》上的那篇由斯坦利教授撰寫的論文,請問您有什麼看法?」

    王海峰侃侃而談道:「目前學術界尚未作出定論,不過這篇論文的作者畢竟是斯坦利教授,以他的學術聲譽而言,可信度還是相當高的。」

    小李繼續問道:「那您覺得,這個籠狀碳分子和此前陸教授研究出的HCS-1材料相比,哪個更具有工業應用前景呢?」

    「HCS-1?」王海峰呵地嗤笑了一聲,搖頭道,「兩者根本不具備可比性。如果將前者一盞燈,那麼後者大概也就相當於螢火蟲的尾巴,非要說的話,兩者之間的差距就是這麼大。」

    說到這裡,王海峰便想笑。

    上頭那麼重視那個二十來歲的教授,結果又如何呢?

    還不是被人家搶先了。

    小李詫異道:「這樣的比喻……是不是有些太誇張了?」

    王海峰不緊不慢地說道:「一點也不誇張,我說的反倒是有些保守了。你是外行,對材料學這個行業可能不太瞭解。事實上我們這個領域,雖然每隔一段時間便會有出色的研究成果誕生,但這些研究成果中,具備工業應用前景的甚至不到百分之十。那個HCS-1材料,算是一個階段性的成果,從學術角度來看是一個好成果。但對於工業界而言,這技術根本一文不值。你看有人對他的專利感興趣嗎?根本沒有。」

    小李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繼續問道:「可是你怎麼確定,斯坦利教授研究團隊得到的那個籠狀碳分子,就一定具備工業應用前景呢?是通過論文上的數據嗎?」

    「重點自然不是論文,而是埃克森美孚的態度。那種國際上的能源巨頭,可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能引起他們的興趣,這技術顯然是假不了。」臉上一副過來人的表情,王海峰用感慨的語氣,繼續說道,「不得不說啊,這空心碳球是一個很不錯的方向,不只是陸教授的團隊在研究,國內很多研究團隊也在做這個方向,這其中當然也包括我自己。」

    「我認為,陸教授高調地發表看好空心炭球的言論,並不是一個合適的選擇。哪怕你真的看好,留著自個兒知道不就行了?也許人家本來沒有往這個方向研究的想法,被你這麼一說,別人覺得挺有道理,說不準就照著你的想法去做了。」

    「但是我也能理解,畢竟是年輕人,年輕氣盛了點。等他再大個一二十歲,或許能學會什麼叫穩重。」

    說這話的時候,王教授一臉惋惜的表情。

    就彷彿這場之所以打輸了,一半的鍋都是因為陸舟這個「豬隊友」,把話說得太明白了。

    然而事實上,他這話說的卻是有些誅心了。

    在那次研討會之前,選擇空心炭球作為研究方向的團隊並不多,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遠遠談不上熱門。

    包括王海峰他自己,雖然很早之前就在做碳硫複合材料,但一開始他設計實驗的思路,走的也根本不是空心碳球這一條。

    更何況,將研討會上的內容公佈出去,和陸舟更是沒有一點關係,是上面決定的。

    不過這嘴是長在他身上的,想怎麼說,自然也是由他自己做主。

    小李眼睛一亮,從王海峰的語氣中嗅到了新聞的味道,立刻追問道:「那您對陸教授的評價是?」

    王海峰笑了笑,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樣,悠悠點評道:「是個科研將才,去任何一家研究所,都能大有作為,但缺乏大局觀,難堪重任。」

    小李:「為什麼這麼說?」

    王教授呵呵笑了聲:「你看那個金陵計算材料研究所,這都近億美元的資金砸進去了,有砸出個水花來嗎?」

    這話雖然有些酸溜溜的,但他說著的時候卻沒有絲毫不好意思。

    畢竟HCS-1那有限的應用前景,可不是他信口開河,而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在記者面前裝了一個大逼,王海峰此刻的心情就像是三伏天裡吃了冰棒,只覺得渾身說不出的舒服。

    哼著小曲回到了實驗室,他搖搖晃晃的坐在辦公椅上。

    這時,他新聘的助教,拿著一本剛寄到的期刊,在進入實驗室之後,徑直向他這邊走了過來。

    「教授,這是新到的《科學》,您之前吩咐過我,在收到這本期刊的第一時間就給你送來。那我……就先放這兒了。」

    「嗯,放這兒吧,」忽然,王海峰注意到,這助教臉上的表情有些不對勁,不由微微皺了皺眉,「你怎麼了?」

    「沒,沒什麼,」將手中的期刊放在了桌子上,那助教訕訕笑了笑,什麼也不肯說,將期刊送過來之後便匆匆走掉了。

    從那聲音中嗅出了一絲不尋常的味道,王海峰皺著眉頭,卻也沒說,只是伸手拿起了那本嶄新的《科學》。

    然而就在他正準備翻開封面,打算往內容部分看去的時候,他的手忽然停下了。

    停下的不只是手上的動作,連同他的視線,甚至是呼吸,也一併像是中了石化術一樣,凝固在了那裡。

    只見,在這一期《科學》的封面上,被設置了「Highlights」的部分,赫然列著一行文字。

    那是王海峰,無論如何也不願意見到的——

    【HCS-2材料:穿梭效應的終結者】

本帖最後由 albert1225 於 2018-8-13 05:33 編輯

albert1225 發表於 2018-8-13 05:33
第353章 《時代週刊》的採訪

    《HCS-2材料:穿梭效應的終結者》

    被設置了Highlights的論文,往往都是這一期期刊中,最為傑出的研究成果。

    關於陸舟的那篇論文,不只是標題被概括節選擇了封面上,在科技評論的版塊中,更是帶上了審稿人巴旺迪教授本人對他論文的評價。

    雖然這評價只有短短的一行字——

    【坦白的說,論文中的數據我是不信的,直到我照著他的實驗報告自己做了一遍。】

    也正是這短短的一行評價,讓某個人在看到了之後,羞愧的面紅耳赤……

    遠在紐約州的賓漢頓大學。

    最新一期的《科學》,正和一份實驗報告一起,被攤開在桌上。

    而坐在辦公桌前的,正是被王海峰吹上天的斯坦利教授。

    只不過此時此刻,他臉上的表情連憤怒都不剩下,只剩下一臉的難以置信和茫然。

    看著那份實驗報告,伍茲輕輕嘆了口氣,聲音中帶著一絲頹然:「我們輸了。」

    斯坦利教授的喉結動了動,想要說些什麼,但半天都沒有說出一句話來。

    三天前,拿到這本期刊的他,如遭晴天霹靂。

    他根本無法相信,陸舟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連續做出如此重大的研究成果。

    尤其是那份實驗報告上的數據,漂亮得簡直像是編出來的一樣。

    不信邪的他就和巴旺迪教授一樣,對實驗報告中的內容進行了重複實驗。

    然而最終的結果,簡直完美到令他絕望。

    雖然因為使用的藥品和設備有所差別,導致收集到的數據存在一定的波動,然而在大體上與陸舟論文中得出的結果,依舊做到了基本吻合……

    科學的前提是什麼?

    是可以被重複。

    工業化的前提是什麼?

    在可以被重複的前提下能夠穩定產出。

    毫無疑問,這項技術已經具備了這兩個要素,再加上HCS-2材料的優越性能,市場會選擇誰幾乎是不言而喻的。

    想到這裡,斯坦利教授臉上的表情不禁浮現了一絲苦澀。

    無法重複實驗,恰恰正是他的軟肋。

    雖然他一直在試圖補救,但學術界和工業界的耐心顯然不可能是無限的。尤其是HCS-2材料橫空出世,各大新能源企業已經開始按照HCS-2材料的標準,設計鋰硫電池產品。

    就算他試圖挽救,也根本來不及了……

    然而,斯坦利教授還是不忍心,就這麼看著自己這半年來的心血付諸東流。

    終於忍不住,他開口說道。

    「再給我半年的時間!我一定能拿出你滿意的方案——」

    「沒有任何意義,我親愛的斯坦利教授,」打斷了他的話,伍茲嘆了口氣,聲音有些落寞,「除非你能做得比他更好,否則的話又有什麼用呢?更何況……」

    頓了頓,伍茲換上了頗為無奈的語氣,繼續說道:「更何況,沒準等你的研究出了成果,他們的HCS-3甚至是HCS-4都已經研究出來了。」

    斯坦利教授張著嘴,卻是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伍茲沒再說什麼,甚至沒有責備他,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後轉身走掉了。

    與斯坦利教授的絕望截然相反的是,HCS-2材料的誕生,在整個新能源行業都掀起了一場地震。

    鋰枝晶問題被解決之後,工業界重新擁抱了傳統鋰電,人們用上了續航能力更強的手機和筆記本電腦。

    從那時開始,會有不少人開始憧憬著,下一代黑科技鋰硫電池帶來的美好未來。

    而現在看來,這場夢似乎還在醞釀之中,就已經變成了現實。

    不少幫3C電子器廠商代工電池生產的工廠,才剛剛完成了生產線的改造,將鋰離子電池的產能調整成了鋰電池,現在又不得不繼續設計新的產能調整方案,開始準備擁抱鋰硫電池的新時代……

    ……

    自從論文登刊之後,陸舟最慶幸的一件事情便是,自己成立了星空科技,並且將專利授權、定價等等一系列問題,一股腦的塞給了他的經理和法務部們。

    否則的話,別說是休息的時間了,光是應付各種打聽專利授權的電話,便足以將他煩死……

    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普林斯頓大學校園內的卡內基湖上,一架小型四旋翼無人機從集訓著的皮划艇隊頭上呼嘯而過。

    在皮划艇選手和拉拉隊們的一片口哨和驚叫聲中,這架掛著攝像頭的小傢伙繞著卡內基湖盤旋了一圈之後,飛回了卡內基湖旁的公園,緩緩降落在草坪上。

    與此同時,坐在旁邊公園長椅上的幾個學生,看著電腦屏幕中的照片發出了奇怪的叫聲。

    「哦,天啊,看我拍到了什麼?」

    「克麗絲竟然沒穿Bra!」

    「這可是個大新聞……」

    「嘿,照片給我拷一份。」

    顯然,在剛才環繞卡內基湖航拍的時候,這些小夥子們用無人機拍到了一些不好的東西。

    站在旁邊的陸舟輕咳了一聲,警告了這群躁動的小夥子們一句。

    「吉米,我答應擔任你們的技術顧問,是來幫助你們贏得比賽的,可不是看著你們如何侵犯別人的隱私權。」

    「抱歉,教授,我會刪掉照片的。」那個雀斑臉的男生滿臉慚愧地低下了頭,默默地將照片當著陸舟的面全部刪掉了。

    雖然將這種照片傳到社交媒體上炫耀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但對於被拍下不雅照的受害者和他們的俱樂部來說,都是一件不怎麼友好的事情。

    身為這群技術宅們的頭兒,他必須得對自己的朋友們負責。

    確認那個吉米將照片全部刪掉之後,陸舟看了眼手上的銀表,「飛行時間30分鐘,檢查下剩餘電量吧。」

    將筆記本放到了一邊,吉米從長椅上站起身來,

    「好的,教授,我這就去。」

    陸舟非常入戲地糾正道:「叫我教練。」

    「是,教練!」

    吉米立刻挺直了腰板,幹勁十足地喊了聲,然後在朋友們開朗的哄笑聲中,向停在草坪上的無人機小跑了過去。

    現在已經是夏末,即將到來的不只是秋天和常青藤橄欖球聯盟賽,還有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學科比賽。

    比如無人機設計大賽,便是其中之一。作為美國大學工程專業的熱門比賽項目,其近幾年來的熱度絲毫不遜色於機器人競賽和人工智能。

    工程類專業雖然並非普林斯頓的強項,但這些普林斯頓的學霸們,動手能力依然很強。這架無人機便是他們自己DIY出來的,用到的材料要麼是從網上購買,要麼是從其它教授的實驗室裡賒來的。

    身為他們的顧問,陸舟也有參與到這個無人機的製作中。

    至於說道陸舟是如何成為這些學生們的顧問的,其實也挺巧的。

    這些學生們原本是去向奇裡克教授諮詢如何改進無人機的電池,增加它的續航能力,奇裡克教授立刻便把他們推薦到了陸舟這裡。

    正好做完實驗後還剩下不少來不及處理的樣品,陸舟便用弗裡克實驗室的設備,幫他們更換了電池中的正極材料和電解液。

    雖然這種粗製濫造的DIY產品肯定比不上標準化的工業產品,但對於學生的比賽而言,還是不折不扣的黑科技。

    直接將原本無人機的續航能力,翻了不止一番。

    這項工作非常有趣,尤其是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飛上天時,對陸舟而言就像打開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相比起橄欖球、足球這些競技性的體育運動來說,他覺得還是這種稍微有些技術含量的業餘愛好更適合自己一些。

    後來,因為在交流技術問題的時候聊的很投緣,陸舟從這些學生們的觀點中也獲得了不少啟發,於是便接受了他們的邀請,擔任了他們的俱樂部顧問。

    於是乎,在他眾多的頭銜後面又多了一條新的頭銜——普林斯頓大學無人機俱樂部首席顧問。

    當然,其實說是顧問,需要他做的事情也不多,這些學生們知道他很忙,平時也不會來打攪他。

    頂多只是週末的時候,抽出一個下午或者是幾個小時的時間,聚在一起討論些技術上的問題,或者像現在這樣,看著他們試飛無人機。

    就在陸舟看著這群學生們繼續放飛無人機的時候,一位穿著職業裝,留著金色長發的女士來到了公園中。

    在她的身後,還跟著一位助手以及一位扛著攝像機的攝影師,這陣容顯然不像是學校裡的人。

    注意到了這位女士正向自己走來,陸舟從天上收回了視線,看著她問道。

    「你是?」

    那位女士對他微微一笑,遞出了手中的名片。

    「您好,陸教授,我是《時代週刊》的記者,請問您現在是否有時間?」

albert1225 發表於 2018-8-13 05:35
第354章 科學是沒有盡頭的

    創立於1923年的《時代》,是半個世紀多以前最先出現的新聞週刊之一,無論是在北美還是國際上都有著相當程度的影響力。

    正如《時代》對自己的評價一樣,它對各個領域的報導,都不是專門寫給該領域的專家看的,而是寫個所有希望通過《時代》這扇窗口瞭解世界的讀者。

    從這位女士的手中接過了名片,陸舟翻到了正面。

    在「Time」這個具有標誌性的單詞下面,印著她的名字——朱莉·德雷克。

    想了想,陸舟說道。

    「如果不用耽誤很長時間的話。」

    朱莉抿嘴微笑道:「放心,這不會耽誤您很長時間。」

    得到陸舟同意之後,採訪很快開始了。

    打開錄音筆,朱莉問出了第一個問題。

    「大多數公眾對你的瞭解大多數源於哥德巴赫猜想與克拉福德獎,認為你是一名數學家,可以問下是什麼促使你將目光投向化學的嗎?」

    第一個問題問的很有意思,陸舟也是認真地想了一會兒之後,才給出了自己的回答。

    「公眾喜歡基於自己的常識,給一個陌生人貼上標籤,這有助於他們快速的瞭解。然而事實上,這種貼標籤的做法往往是片面的。越是涉及到前沿領域的研究,便越是難以像初等教育那樣將一個問題分門別類。」

    「比如我所從事的關於改性PDMS薄膜的研究,毫無疑問它是材料學問題,同時也是有機化學問題,而涉及到對其理化性質的分析,又是凝聚態物理的問題。而考慮到我本人採用的計算建模方法,它也可以是一個數學上的問題。」

    朱莉問道:「那為什麼是電池呢?」

    陸舟笑了笑,用半開玩笑的口吻,給出了一個不確定的回答:「可能……是因為我的手機總是在關鍵的時候沒電,所以我想讓它的待機時間變得更長一點?」

    聽到這個回答之後,朱莉和助手都忍俊不禁地彎了彎嘴角。

    頓了頓,她繼續問道:「真的是這樣的理由嗎?」

    陸舟:「非要讓我去想一個理由的話,我能想到的也只有這個。然而事實上,包括我在高等研究院的同事,很多人從事一項研究工作,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動機。如果非要說的話,因為這個問題就在那裡,而它剛好引起了我的興趣。」

    朱莉眼睛一亮:「所以,你認為興趣是最好的導師?」

    陸舟點頭:「算是吧。」

    將隨身攜帶的筆記翻到了下一頁,朱莉繼續問道。

    「下一個問題可能會比較敏感,不知道您是否建議,談論與個人資產相關的問題?」

    陸舟想了想,說:「這得看具體是什麼問題,但我希望不會涉及到具體的數額……」

    到現在星空科技替他賺了多少錢,他自己也不是很確定。

    畢竟對他而言,銀行卡里的那串數字是幫他達成目的的工具,而不是目的本身。除非是研究需要用到大量的資金,一般情況下他很少會去關注公司那邊的事情。

    朱莉理解地笑了笑:「放心,採訪當然不會涉及到這些內容。」

    頓了頓,她繼續說道。

    「因為改性PDMS薄膜的專利,星空科技已經為你賺了數億美元的收入,可以預見的是,鋰硫電池的誕生也將讓您成為最大受益者之一。」

    「毫無疑問,您已經過上了令所有科研人員羨慕的生活,可以隨心所欲地研究自己感興趣的課題,而無需為科研經費的事情發愁。很多人用功成名就來形容你的科研生涯,那請問您自己是如何評價自己的呢?」

    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陸舟也思考了很久。

    過了一會兒之後,他開口回答道。

    「比起專利帶給我的財富,我更享受的是科學本身帶給我的樂趣。至於銀行卡裡的那串數字……它們當然是有用的。正如你說的,有了它們我可以隨心所欲地從事自己喜歡的研究,而無需過多地考慮它是否具備經濟、文化、政治上的價值。」

    「至於功成名就,」停頓了片刻,陸舟笑了笑,繼續說道,「……我覺得科學是沒有盡頭的。在躺在床上徹底無法思考之前,我還遠遠配不上這個評價。」

    採訪大概進行了二十多分鐘,後來朱莉又問了他很多與生活、研究、以及教授這份工作相關的問題,而陸舟也選擇性地做出了回答。

    在採訪的最後,朱莉問出了最後一個問題。

    「可以問下您未來的打算嗎?」

    「未來,」陸舟抬起頭,閉上眼睛認真思考了一會兒這個問題,給出了一個不確定的我答覆,「可能是物理。」

    朱莉:「物理?」

    「沒錯,」陸舟點了點頭,「理論物理一直是我感興趣的領域,因為這一領域與數學的結合最為緊密,事實上我也參與過不少這方面的研究。而且最關鍵的是,有一個沒有弄懂的問題至今依然困擾著我。」

    關於750GeV的信號。

    雖然主流的觀點越來越普遍的認為這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但陸舟認為,他的計算不會欺騙他的眼睛。

    在那個信號的背後,一定藏著驚人的秘密。

    朱莉抿嘴微笑道:「這是一個很有魄力的決定,我衷心地祝願你能夠成功,另外,還有最後一件事情需要拜託您。」

    陸舟和顏悅色道:「什麼事?」

    「如果不介意的話,我們想給您拍一張照片,作為下一期《時代週刊》的封面。不過不是在這裡拍,請問明天您什麼時候有時間?」

    就這事兒啊。

    好說。

    陸舟微微一笑,欣然點頭。

    「當然沒問題。」

    對於自己的帥氣,他向來是非常有自信的。

    約定了拍攝封面的時間和地點之後,朱莉便帶著她的助手和攝影師離開了。

    正如她所說的那樣,整個採訪並沒有佔用他很長時間。

    一開始便躲在旁邊圍觀的俱樂部部員們,見那些人走了之後,終於紛紛靠了過來。

    最先出聲的是吉米,只見這個雀斑臉的男生好奇問道:「教……教練,那些人是誰?」

    陸舟隨口答道:「記者。」

    一位墨西哥小夥詫異道:「你要上新聞了嗎?」

    「算是吧。」看著一臉崇拜的部員們,陸舟笑了笑說道,「好好加油吧,如果你們得了冠軍,相信也會有不少人願意採訪你們。」

    那個墨西哥裔小夥興趣盎然地問道:「我可以問下,那些記者是哪家電視台的嗎?」

    「倒不是電視台……」其實陸舟也很奇怪他們為啥要扛著個攝像機,明明只是紙質媒體。

    為了抓拍精彩瞬間嗎?

    聽到不是電視台之後,眾人們紛紛興趣缺缺了起來。

    白興奮了。

    原來上不了電視。

    然而就在這時,陸舟補上了那句說到一半的話。

    「只是時代週刊。」

    眾人:「……」

    「只是」這個單詞,用的讓人無話可說。

    最終,打破這份沉默的是吉米。

    只見這個小夥子,小聲嘀咕了一句。

    「……時代週刊可不會採訪區區一個無人機比賽。」

    這句話說出了普林斯頓無人機俱樂部全體部員們的心聲。

    他們這位顧問哪裡都好,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太會裝逼了。

    而且每次裝得,都讓他們啞口無言。

    陸舟笑了笑,沒有評價吉米的吐槽,拍了拍手結束了這個話題。

    「別浪費時間了,抓緊時間好好加油訓練吧。在正式的比賽之前,這大概是我最後一次對你們的指導。」

    吉米立刻問道:「教練,您下周有事嗎?」

    陸舟點了點頭。

    「從下周開始,我要去德國訪問一段時間,快的話大概一兩個星期,時間長的話也許得要一個多月。如果你們需要用到實驗室的設備,可以聯繫我的助手康尼。」

    拍了拍小夥子的肩膀,陸舟笑著說道。

    「希望等我回來之後,能聽到你們獲勝的消息。」

albert1225 發表於 2018-8-13 05:38
第355章 前往柏林

    採訪結束後的第二周,最新一版的《時代》週刊國際版新鮮出爐。

    這一期採訪的人物相當特別。

    因為被採訪的不是什麼政壇領袖,也不是什麼影視明星,亦或者在資本市場中呼風喚雨的企業家,而是一名學者。

    相對於其他職業來說,這個職業與公眾之間的距離無疑是遙遠的,一篇關於科學或者學者的採訪也往往容易被打上枯燥的標籤而鮮有關注。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當朱莉·德雷克的專訪出來之後,依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當拿到這本週刊的時候,陸舟正身在從紐約飛往柏林的航班上。因為前段時間一直在忙著報告會的事情,以至於在採訪結束之後,他差點都忘了這茬。

    在無聊的等待中突然看到這本週刊,對他來說也算是生活中一個意料之外的驚喜。

    雖然並不是很在意公眾對自己的評價,但對於一份世界級的報紙會對自己給出怎樣的評價,陸舟果然還是有些好奇。

    翻開了扉頁,陸舟順著那一行行文字向下看去。

    【……三年之前的他,可沒有任何出彩的研究成果,也沒有如今那一枚枚耀眼的勛章,更沒有無數青年學者或者學生,像朝聖般拜訪金陵大學的圖書館,只為了坐在他曾經坐過的那張座椅上,期望能借來他的靈感與思想。】

    【而三年之後的今天,他不但擁有了這所有的一切,更是用上帝的語言數學,為所有人描繪了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站在斯德歌爾摩音樂廳的舞台上,當他接過克拉福德獎的獎牌時,得到的不僅僅是瑞典皇家科學院的肯定,更是來自整個世界的認可。因為曾經困擾無數學者的哥德巴赫猜想,最終在他手上完成了最後一棒。】

    【如今,他在材料領域取得的新成就,讓鋰硫電池從美好的願景變成了現實。任何使用電子產品的消費者,都在直接或間接中享受著他的研究成果帶來的便利。】

    【在學術界,很少有一位學者能在如此年輕的時候達到如此這般高度。而能在功成名就之後不被名利所束縛,依然保持著進取與超越的精神,在科學之路上攀登新的珠峰,這樣的學者即便是放眼全球,甚至是跳出學術界的邊界之外,也寥寥無幾。】

    【畢竟,駛入一片未知的海域需要的不僅僅是承受失敗的勇氣。】

    【最近,他受到馬普學會的邀請,前往歐洲出席一場專門為他而舉行的報告會。在報告會上,他將向學術界展示他最新的研究成果,關於電化學界面結構的理論模型。】

    【正如他曾經承諾過的那樣,他會用數學重新定義科學。無論這是否是一次成功的嘗試,他都履行了當初的承諾。】

    【他不單單是一個人,更是一個符號。】

    【這個符號屬於新生代的學者,也屬於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

    【祝願我們的科學永遠年輕,也祝願我們的未來會更加美好。】

    【《時代》週刊國際版,2017.8.21。

    ——朱莉·德雷克】

    看著手中的《時代週刊》國際版,陸舟的嘴角勾起了一絲笑容。

    《時代》並不會對每一個受訪者都做出正面的評價,辛辣的諷刺也不在少數,然而毫無疑問的是,這篇關於他的文章,顯然是正面的。

    當然,最讓他滿意的還是封面那張照片。

    無論是黑板上那一行行密密麻麻如同咒語般的公式和字母,還是堆在桌角的書籍和文獻,都在強調著他數學家的身份。但這一切卻並沒有讓他看起來像一個因循守舊的老學究,或者一個被北美主流社會所批判的書呆子。

    恰恰相反的是,穿著那件最愛的格子T恤的他,看上去和普通的理工科大學生沒什麼兩樣,甚至不像是一名教授。

    未寫完的粉筆捏在右手,左臂像加勒比海盜中的船長那樣抬著,只不過停在他胳膊上的不是鸚鵡,而是普林斯頓無人機俱樂部的「小傢伙」。

    是的,那架四旋翼無人機的名字,就叫「小傢伙」。

    或許時代週刊的編輯是想通過那不斷旋轉的四個旋翼,來寓意他永不停滯的思考。

    當然,陸舟覺得,這些所有的一切,其實是可以抽象成一個字來概括的。

    至於是什麼,相信根本無需他多說,任何看到這張照片的人都會產生同樣的想法。

    是的,沒錯。

    這個字讀音Shuai,念四聲的那個。

    ……

    經過了數個小時的飛行,一架亮銀色的航班緩緩降落在柏林的泰格爾機場。

    托著行李箱下了舷梯,陸舟剛下飛機不久之後,立刻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在一群人的簇擁下,只見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隔著老遠便伸出了右手,面帶笑容地向他走來。

    「你好,陸舟先生,歡迎來到柏林。」

    鬆開了行李箱的握把,陸舟和他握了握手,笑著說道。

    「你好!」

    因為用的是英語,即便陸舟不會德語,也不影響交流。

    在例行的寒暄問好之後,這位老人便向陸舟介紹起了自己,以及自己身後的幾位學者。

    「請允許我自我介紹下,我是馬普學會的會長,馬丁·斯特拉曼,」頓了頓,斯特拉曼教授看向了距離他最近的那位,繼續向他介紹道,「這位是克勞斯·馮·克利青教授……」

    雖然是第一次見面,但對於馬丁·斯特拉曼(Martin·Stratmann)教授的名字,陸舟還是早就有所耳聞的。

    這位擔任馬普學會會長的大佬,曾經擔任過馬普學會赫赫有名的鋼鐵研究所所長,同時也是表面化學領域的專家。

    在其所研究的領域中,由他發明的開爾文掃瞄探針被廣泛應用於研究腐蝕科學中的隱藏界面,揭示了金屬-聚合物界面的穩定性機理,並且在超薄電解質覆蓋金屬表面的電化學性質等研究領域均取得了傑出的研究成果。

    在燧石圖書館研究計算材料學相關問題的時候,陸舟有研究過他的論文,雖然當時看的是英譯版。

    至於克利青教授,關於他的成就自不必多提,無論是學理論物理還是凝聚態物理的,只要是學過量子力學的,多少都會在教科書或者文獻中看到他的名字。

    在他諸多研究成果中最出名的,便是量子霍爾效應,並且因此於85年獲得諾貝爾獎。

    除了克利青之外,還有馬普學會物理化學研究所的所長埃特爾教授,以及曾經和陸舟有過一面之緣的法爾廷斯教授。

    和去年見到的時候沒什麼變化,這位古板而傲慢的日耳曼老頭,依舊是那個脾氣,對誰都是那副不容易相處的表情。

    「你好。」

    「額,你好。」

    「我們又見面了。」

    「……是啊,又見面了。」

    陸舟本以為和「同行」見面會比較親切,結果短短四句話之後,兩人之間便沒了交流。

    不過對於這個傲慢的老頭而言,既然出現在了接機的現場,想來也算是以他獨特的方式,表示了對自己的認可吧?

    畢竟,能讓這位大佬給面子的人可不多。

    哪怕找遍整個數學界,掰著指頭都數不出來幾個。

    陸舟胡亂分析了一波,覺得自己這麼想,應該還是挺有道理的。

albert1225 發表於 2018-8-13 05:41
第356章 馬普學會

    接機的儀式不算很隆重,沒有簇擁左右的迎賓人員,也沒有大張旗鼓一字形排開的車隊,除了三位所長和一名會長之外,只有兩名隨行的研究助理。

    根據法爾廷斯教授的介紹,這兩位都是馬普學會數學研究所的博士,之所以出現在這裡,一來是因為有在馬普學會有掛職行政工作,至於另外一個更大的理由,便是久仰他的大名。

    然而即便如此,兩位諾獎大佬和一位菲爾茨獎大佬在這裡,本身不算隆重的接機,也變得意義非凡了許多。

    不過,身為一名實用主義者,陸舟其實倒不怎麼在意這些繁文縟節。

    當時去斯德哥爾摩領獎的時候,他下了飛機之後還是自己一個人乘坐地鐵,一路觀光過去的。

    這次來柏林,陸舟原本也是打算自己搭車前往下榻的酒店,甚至連乘車路線都事先調查清楚了。

    只不過現在看來,這些準備工作似乎有些多餘了……

    「你簡直是個天才,你是怎麼想出那些公式的?」在門口坐上了馬普學會派來的專車,埃特爾教授剛剛繫上安全帶,便忍不住問道。

    陸舟用開玩笑的語氣說道:「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在燧石圖書館研究文獻的時候,薛定諤方程給我帶來了很大啟發。」

    克利青哈哈笑道:「這沒什麼不可信的,HF方法和分子動力學模擬,多少都從量子力學中借鑑過靈感。」

    很明顯不想聽這傢伙吹噓,埃特爾教授輕咳了一聲,繼續問道。

    「我看過你的論文,雖然裡面部分理論我看的不是很懂,但關於我瞭解的部分,我有不少地方都存在疑惑。你是如何將多體基態的解準確地簡化為基態密度分佈之解的?如果是通過薛定諤方程的話,你的理論在結果上又和第一原理計算方法有什麼區別?」

    第一原理計算方法是現代計算化學的核心方法,而其核心理論的來源便是量子力學中的薛定諤方程。這種計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先進性,然而問題也很大。

    首先它的變量數目達到了3N(N為粒子總數)這個天文數字,再一個他的結算結果往往存在較大的爭議。

    因為不只是變量數目大得驚人,為了讓結論變得「好看一點」,添加在裡面的經驗參數也多到令人髮指。

    「是,但並不完全是,」陸舟笑了笑,繼續說道,「我在研究基態密度分佈問題室引入了部分泛函密度理論的概念,比如取原子中指定芯區的半徑為ra,稱之為截斷半徑,在截斷半徑之外的贋波函數和真實價電子波函數ψv相同,從而得到……」

    「專業的問題留到一個星期後再去討論好了,」已經開始感到頭大,斯特拉曼會長乾咳了一聲,岔開了這個話題,看著陸舟繼續問道:「這個星期你打算怎麼安排?」

    手邊沒有黑板,接下來的部分確實不太好繼續講下去。

    陸舟對埃特爾教授做了個無奈的表情,思考了片刻之後,繼續說道:「在報告會開始之前,我想先熟悉下這裡的環境,有什麼有趣的地方可以推薦給我嗎?」

    一聽到這個話題,克利青教授頓時來了興致,繪聲繪色地說道:「有趣的地方?在整個柏林,沒有什麼地方比馬普實驗室更有趣了,要我帶你參觀下嗎?」

    陸舟眼睛一亮,立刻說道:「請務必帶我觀摩一下。」

    比起什麼勃蘭登堡門和國會大廈這些地標景點,果然還是實驗室更讓他感興趣。尤其是馬普學會的實驗室,在凝聚態物理領域,可是赫赫有名的存在。

    由一位諾貝爾獎大佬充當導遊,這樣的機會陸舟自然不會放過。

    經過了半個小時的車程,很快抵達了目的地。

    在伯尼茨酒店的門口下了車,陸舟從汽車的後備箱裡取出了行李。

    就在他正準備與幾位學者告別之時,陸舟忽然間想起了一件令他困惑許久的事情。

    「對了,其實我一直想問一個問題。」

    克利青教授和顏悅色道:「如果我能解答的話。」

    陸舟笑了笑:「這個問題可能有些無聊,只是出於我個人的好奇心。為什麼向我發來邀請函的是凝聚態物理研究所,而不是化學研究所?」

    哪怕是數學研究所他都能理解,但由凝聚態物理研究所發出這個邀請……雖然與他的研究不是毫無關係,但還是是令他有些摸不著頭腦。

    然而不知道為什麼,就在他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氣氛有些微妙的尷尬。

    尤其是埃特爾教授和法爾廷斯教授,都是一臉無語的表情。

    陸舟漸漸開始意識到,自己似乎問了一個不該問的問題。

    唯獨克利青教授的表情有些得意,清了清嗓子開口道。

    「這個問題問得好……」

    然而,他的話並沒有說完,便被法爾廷斯打斷了。

    「這確實是個很無聊的問題,」把玩著手中的帽子,法爾廷斯一臉漠不關心的表情,繼續說道,「另外,下次打賭我會考慮玩21點,而不是毫無技術含量的拋硬幣。」

    陸舟:「……」

    雖然依舊一頭霧水,但聽到這句話之後,他彷彿懂了些什麼……

    ……

    馬普學會的前身是1911年成立的威廉皇家學會,時任德皇威廉二世相信科學技術的興趣能夠增強國家實力,便以自己的名字建立了該學會,由皇室出資支持科研,以增強德意志的技術能力。

    站在時代的高度來評價,這一項決定在當時無疑是相當富有遠見的。由於國家資本的支持,一大批優秀的學者和科研項目不斷湧現,令德國的科技技術在三十年之內,都維持在世界前列的水準。

    二戰結束之後,雖然威廉皇家學會被解散,不過卻在英國的支持下,以馬普學會的形式保留了下來。

    這份歷史遺產帶來的影響,直到今天也可以清晰看見。

    雖然自從冷戰之後世界學術中心的位置一直在漂洋過海地向西遷移,但因為馬普學會的造血能力,德國在工程技術、凝聚態物理等領域的研究,依舊保持著世界前列的水準。

    從這一點來看,比起丟掉世界數學中心地位的法國人來說,德國人無疑幸運得多。

    在酒店裡住下之後,陸舟休整了一天的時間,第二天便在克利青教授的邀請下,前往了位於柏林的馬普實驗室。

    嚴格意義上來講,這座馬普實驗室也是威廉皇家學會的遺產之一,只不過經過了現代化的改造之後,這裡幾乎已經看不見它原來的風貌。

    「……馬普學會的實驗室分佈在德國的各個城市,這裡只是其中之一,而且大概是最大的一個,不少物理、化學方向的研究所在這裡都有相當數量的研究課題。這裡就像一座反應堆,將各領域的知識點燃,並釋放它的能量。」

    陸舟想了想,問道:「所以這裡的研究,是以研究所為單位展開的?」

    克利青教授用閒聊的口吻回答:「那倒不是,準確的來說,這裡的項目大多以研究組為單位展開,組與組之間的區別很大。對於沒有在這裡工作過的人來說,這個理解起來可能有些困難,總之你可以理解為,是與美國研究機構截然不同的研究方式。」

    走在通往凝聚態物理實驗室的林蔭小道上,克利青教授一邊和陸舟說著馬普學會的構成,一邊和他閒聊著這裡的各種趣聞。

    在路過一個造型獨特的扁圓形建築時,陸舟向那邊投去了好奇的視線。

    「那邊是什麼?」

    克利青教授笑著說道:「那邊是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的』產業『,你可以猜猜那裡面裝得是什麼,我敢打賭,你絕對猜不到。」

    「難不成是一台對撞機?」陸舟開玩笑道。

    「哈哈,那倒不是,這可是個比對撞機更科幻的玩意兒,」哈哈笑了笑,克利青教授用開玩笑的語氣說道,「你應該聽說過吧,可控核聚變這個有趣的話題。」

albert1225 發表於 2018-8-13 05:43
第357章 是誤會,還是新的化學?

    可控核聚變?!

    這聽起來確實是一個相當有意思的話題。

    聽到克利青教授提到了這件事情,陸舟立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我可以進去參觀嗎?」

    克利青教授笑了笑,欣然說道:「如果你感興趣的話,當然沒問題。」

    跟隨著著克利青教授的腳步,陸舟踏入了這座建築的內部。

    原本他以為這裡是什麼保密級別很高的地方,結果克利青教授只是拿著自己的工作卡片在門禁上刷了一下,然後便帶著他很輕鬆地進去了。

    注意到了陸舟困惑的視線,克利青教授笑了笑說道:「這沒什麼好保密的,關於它的論文,你甚至能在燧石圖書館的數據庫中檢索到。至於門禁,主要是為了防止閒雜人員進來,最近柏林的治安問題很嚴重。」

    陸舟開玩笑道。「我還以為是什麼機密重地。」

    克利青教授哈哈笑道:「機密重地?放心吧,那種地方別說是你了,我自己都進不去。」

    與大多數地攤文學上圍繞核聚變技術描述的陰謀論恰好相反,各國在可控核聚變領域的合作研究中雖然也有開小灶搞私活兒,但取得的大多數研究成果,基本上都是公開的。

    根據06年11月在巴黎簽署的ITER協議,每一屆的國際聚變能大會上,各國的研究團隊都會就最新的研究進展進行匯報。

    至於為什麼要合作研究,理由很簡單。

    因為這項工程的難度遠遠超越曼哈頓計畫、人類基因組計畫、以及阿波羅計畫等等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一切科研工程,而最終實現可控核聚變技術,也根本不是某一國的科研能力就能夠獨自完成的。

    在這樣的前提下,閉門造車的收益遠遠不如積極參與到ITER計畫,並在其中佔據主導權帶來的收益更大。

    比如由華國建造的全超導托卡馬克(EAST),就在ITER計畫項目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至於在項目成功之後的利益分配,那又是另外的博弈了。現在連解決眼前問題的影子都看不到,更別提那些在此之後的問題了。

    其實無論是托卡馬克,還是仿星器的設計,在理論上都不存在特別秘密的,而這也是克利青教授能夠帶陸舟進來參觀的原因。

    唯一涉及機密的部分,頂多也只是用於「點火」的激光聚變這塊。

    因為激光聚變其中一個主要功能便是模擬氫彈爆炸,所以ITER計畫在原則上也是不帶核不擴散條約之外的國家玩的。

    不過,關於這一部分的研究,在這裡顯然是看不到,保密的研究自然是在保密的地方進行。

    跟著克利青教授一路來到了建築內的核心區域,看著位於空地中央那座造型奇特的物體,陸舟忍不住感慨道:「這玩意兒簡直就像一塊麻花。」

    用麻花來比喻可能還不夠形象,還得將這根麻花擰成一個圓圈,首尾相連地無縫銜接在一起。

    至於從幾何學的角度描述便是,一個在三維空間內連續變換的莫比烏斯環。

    在這個被線圈纏繞的環形軌道中,等離子體可以全部依靠外場的約束穩定運行。

    而相比之下,與仿星器相對的托卡馬克裝置,則是依靠外磁場與等離子體電流產生的磁場耦合。如果等離子體一旦受到干擾或者因為某種未知的物理現象而變得不穩定,整個系統將面臨崩潰的風險。

    還有從理論上來講仿星器的連續點火比托卡馬克裝置的脈衝點火更容易控制。

    不過雖然仿星器有著這麼多的優勢,但卻有著一個致命的劣勢,那就是對加工工藝的要求極端的苛刻,整套設備的工程量異常複雜。

    即便眼前的運行軌道在陸舟看來已經足夠複雜了,但對於整個核聚變裝置而言,這也僅僅只是上面的零件之一。而光是這一項零件,恐怕除了德國之外,能加工出來的國家也是屈指可數。

    而這也是華國在技術路線的選擇上,將全部籌碼壓在托卡馬克裝置上的原因之一。

    克利青教授開玩笑道:「是嗎?我倒覺得更像是塗了一層奶油的甜甜圈。」

    陸舟意外地看了這位老頭一眼,沒想到他竟然聽得懂「麻花」這個詞。

    「這是從螺旋石7-X上替換下來的等離子體運行軌道,」看著眼前這台裝置,克利青教授說道,「至於螺旋石7-X的完全體,在東部城市格賴夫斯瓦爾德。如果你感興趣的話,等報告會結束之後,我倒是可以抽空帶你去看看,那邊最近正好有類似的實驗要啟動。」

    陸舟笑著說道:「是嗎?那我可記住這句話了。」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確實是一個不容錯過的機會。

    可控核聚變雖然在他的研究領域之外,但對於這種通常只存在於科幻大片中的東西,他依然充滿了興趣。

    然而無論是什麼多有趣的研究項目,都比不上眼前的工作重要。

    結束了對柏林馬普實驗室的參觀之後,陸舟便返回了伯尼茨酒店,開始對即將開始的報告會做著最後的準備。

    就這樣,時間一天天過去,很快到了報告會開始的當天。

    按照原定計畫中的安排,這場報告會在洪堡大學舉行。

    週六的清晨,陸舟特意起了個早床,提前一個小時來到了報告會現場。

    而當他抵達會場的時候,整個會場幾乎已經全部坐滿,密密麻麻地人頭放眼望去連成了一片。

    本著學術開放的立場,主持這場報告會的馬普學會並沒有限制入場者的資格,只是給確定要參加報告會的人安排了座位號,所以不只是那些很久之前便在關注這場報告會的學者,柏林各大高校以及研究機構的博士、碩士們,也紛紛過來湊了熱鬧。

    距離報告會還有不到半個小時的時候,不少人甚至坐到了走廊的過道上。

    這場報告會,已經被理論化學界期待了整整兩個月的時間。

    這究竟是一個美麗的誤會,還是意味著新的化學……

    所有人都緊緊地凝視著講台背後的大螢幕,等待著見證這一歷史性的時刻。

    站演講台的旁邊,斯特拉曼會長看了眼會場內緊張的座位,吩咐工作人員去隔壁的會議室搬來一些閒置椅子,放到會場的後面去。

    做完了這件事情之後,他向正在往多媒體講桌裡拷貝數據的陸舟,投去了詢問的視線。

    「準備的怎麼樣了?」

    陸舟語氣輕鬆地說道:「基本上OK。」

    「加油,」對陸舟豎了個拇指,斯特拉曼會長也沒有說多餘的話,只是簡單地送上了自己的祝福,「希望今天我們所有人都能見證歷史。」

    自信地笑了笑,陸舟輕輕整了整胸前的領帶。

    「這是肯定。」

albert1225 發表於 2018-8-14 05:31
第358章 新的化學!

    在場的聽眾並非所有人都是研究理論化學的,除了研究理論化學的學者之外,不少研究應用數學、凝聚態物理、甚至是材料學的學者,也都坐在這裡。

    來自賓漢頓大學的斯坦利教授,便是其中之一。

    就如同一名不合群的怪人,穿著長風衣的他,安靜地坐在報告廳的角落。或許是為了不讓自己被認出來,他將帽簷拉得很低。

    不過就算沒有穿成這樣,大概也沒幾個人能認出他吧。

    從那天之後,他一夜之間,幾乎老了十歲,臉上再也看不到那意氣風發的光彩。

    斯坦利教授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坐在這裡。

    神使鬼差地買上了前往柏林的機票,神使鬼差地走進了這間會場,他甚至不清楚,對於這場報告會,自己究竟在期待著看到怎樣的結果。

    「來吧……」

    「讓我看看,你究竟緣何能打敗我。」

    嘴唇緩緩蠕動,斯坦利教授用渾濁的雙眼,死死地盯著那幕布上閃過的一張張幻燈片。

    用只有他自己能聽見的聲音,他小聲地自言自語著。

    「讓我看看,在那段時間裡,你究竟在研究些什麼東西……」

    懷著各種各樣的心情,在所有人期待注視下,時針終於走到了十。

    而也就在同一時間,原本充斥在會場內的竊竊私語,如同潮水一般退去,頃刻間便安靜了下來。

    就彷彿,被某種神秘的力量消了音。

    根本不需要人去維持會場的紀律,也不需要人去強調報告會已經開始。

    因為就在這一瞬間,投影在幕布正中央的PPT,翻到了第一頁,展示出了那行標題——

    【電化學結構界面的理論模型】

    面對著台下一雙雙看向自己的視線,陸舟伸手扶正了話筒,清了清嗓子後,緩緩開口說道。

    「關於電化學結構界面的理論模型,一直是困擾理論化學界多年的難題。」

    「在弄清楚界面與界面的性質之前,我們無法從理論的角度,透徹地闡明界面上各種電化學過程的微觀實質。」

    「僅從數學的角度,我嘗試著對所觀察到的現象,所收集到的數據,建立了一套理論模型。而基於這套理論所建立的數學模型,已經在Anton計算機上得到檢驗。」

    「現在,我將對我提出的理論模型進行進一步的闡述。」

    「如有誤謬之處,還望指正。」

    那聲音不緊不慢。

    隨著PPT開始放映,陸舟正式開始了他的演說。

    這兩個月的時間裡,他一直都在為這場報告會而準備著。

    尤其是在設計PPT的時候,他不但對理論模型中一些較為難以理解的地方進行了細緻的說明,更是儘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複雜的理論進行了詳細闡述。

    當然,這所有的一切,都是以不削弱理論本身專業性為前提而展開的。

    學術會議存在的意義,是為了讓知識得以傳播。然而學術報告會不是科普性質的公開講座,他已經為傳播他的理論做出了努力,至於其它人能不能聽懂,那就不是他能控制的事情了。

    在理論的專業性上,是沒有妥協餘地的。

    會場內的聽眾們聽得很認真,也很專注。

    雖然不是所有地方都能聽懂,卻沒人願意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因為哪怕錯過了一秒鐘,錯過的都將是整個世界。

    「多粒子系統的所有基態性質,都是密度泛函的唯一泛函,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得到多粒子系統的總能量為無相互作用粒子的動能、一般庫倫能、以及多體效應的交換關聯勢能之和……」

    「而此三者的能量,都是可以計算的。」

    一邊講解著,陸舟一邊用記號筆,在旁邊的白板上進行板書著。

    這一部分的理論,是通過Hohenberg-Kohn定理得出的,並沒有什麼特別的難度。

    接下來涉及到計算的部分,才是他所要傳達,關於理論模型的核心部分。

    面對著那支越寫越快的筆,面對著白板上越來越多的公式,不少人看的兩眼發直,思維運轉的速度,甚至快要跟不上陸舟的語速。

    凝視著白板上的內容,擱在筆記本上的筆尖不知何時開始便已經停下,斯坦利教授皺著眉,渾濁的瞳孔微微收縮著,小聲喃喃自語。

    「他在寫些什麼?」

    即便此前已經做了很多的工作,即便此前已經將那個人的論文讀過了很多遍,即便坐在這裡聽著那個人親自講解,然而他依舊無法領會到這其中的內涵。

    不過,他到底也是一位傑出的學者。

    雖然距離諾貝爾獎尚且遙遠,但相較於一般學者而言,他的能力還是相當出眾的。

    斯坦利教授皺著眉頭,筆尖輕輕的在筆記本上點著節拍。

    冥冥之中,他的思緒抓住了什麼……

    然而那究竟是什麼呢?

    他不知道。

    也想不明白……

    除了兩眼發直的人之外,也有不少人看的兩眼放光,瞳孔中的神色愈漸明亮。

    比如埃特爾教授,便是其中之一。

    身為理論化學界的諾獎級學者,他對於計算化學本身便有著深刻的見解。

    雖然對於陸舟提出的理論模型存在著很多疑問,但這些所有的疑問,主要都是來源於數學方面。

    而現在,陸舟已經將這一部分的內容,做了最大程度的細緻的講解,幾乎將每一個公式的推導步驟,都呈現在了他的面前。

    這些原本存在的疑問,自然也就不復存在了。

    那平靜中帶著激昂的聲音,在會場內迴蕩久久不息。

    一個小時的時間,恍然如一分鐘,轉瞬間便逝去。

    不知不覺中,陸舟已經寫滿了第五張白板,並將目光投向了下一張,繼續忘我地板書了起來。

    在第六張白板上寫下了最後一筆,陸舟向後退了兩步。

    「根據上述論證過程,最後的結果顯而易見……」

    面對著幾乎寫滿的六張白板,正在說著的他,忽然止住了話頭,陷入了沉思。

    會場內鴉雀無聲,所有人都靜靜地陪著他,一同陷入了沉默。

    掛鐘上的秒針,靜靜地轉過了一圈。

    這最後一分鐘的考驗,就如一個世紀般那樣的漫長。

    凝視著白板上的一行行算式,埃特爾教授喃喃自語:「毫無疑問……」

    斯特拉曼會長立刻緊張地問道:「毫無疑問什麼?」

    埃特爾的臉上忽然舒展了一絲會心的笑容,捏在指尖的圓珠筆輕輕放下。

    「毫無疑問,這就是新的化學。」

    也幾乎是同一時間,坐在會場一角的斯坦利教授摘下了眼鏡,乾枯的手指捏了捏眉心。

    毫無疑問。

    是他輸了。

    而且輸的很徹底……

    不,倒不如說,原本就不是一個層次的對手。

    想到這裡,斯坦利教授的心中,忽然反而多了一絲寬慰。

    那原本解不開的心結,也在恍然間解開了……

    講台之下,騷動的聲音漸漸瀰散開來。

    不是因為忐忑不安,而是越來越多的人,已經理解了這套理論模型中的內涵。

    同一時刻,講台上的那人,也終於從入定中回過神來。

    面對著白板上整齊的字跡,他的嘴角勾起了一絲笑意。

    回頭面向了會場,陸舟將手中的記號筆,輕輕放在了多媒體講桌上。

    在最後的最後,他用肯定的聲音,宣佈了那句所有人都期待已久的話語。

    「……顯而易見,我們的結論,是正確無疑的!」

    幾乎就在他話音落下的瞬間。

    會場便被雷動的掌聲填滿。

    那是認同的掌聲。

    是喝彩的掌聲。

    同時,也是為這一值得慶祝的時刻,送上的祝賀……

albert1225 發表於 2018-8-14 05:41
第359章 諾獎大佬的推薦

    當一個理論已經被闡述得足夠清楚,當一場報告會在演說的環節便贏得了如此規模的掌聲,提問的環節反而顯得有些多餘了。

    當然,在提問環節站起來提問的人依舊不少。

    而對於這些問題,陸舟也都一一進行了詳細地解答。

    比起一個舉手都沒有的MRS會議來說,這無疑是個振奮人心的進步。

    這至少說明著,在場的聽眾是真正的,將他的理論聽進去了,而不只是單純地為了用掌聲掩蓋自己的無知。

    報告會散場之後,有幾個洪堡大學的博士跑上了講台,興奮地找陸舟要了簽名,說是為了紀念這個可能被載入化學史的瞬間。

    雖然並不認為歷史會記載這種瑣屑的小事,但陸舟還是滿足了他們的請求,在他們的課本上潦草地寫下了自己的名字。

    從台前走到了幕後,埃特爾教授向陸舟走了過來,用認真的聲音說道。

    「無論諾貝爾委員會是否認同你的理論的價值,我都會向瑞典皇家科學學院推薦你的名字。」

    陸舟微微愣了下,隨即笑道。

    「謝謝。」

    「不客氣,」看著陸舟,埃特爾教授也寬慰地笑了笑,「該說謝謝的是我們,感謝你將這場報告會帶給柏林,我已經很久沒有聽過如此出色的報告了。雖然我無法保證你能獲得諾貝爾獎的青睞,但我覺得,至少被諾貝爾獎提名的榮譽屬於你。」

    按照諾貝爾獎的評選規則,曾經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擁有推薦候選人的資格。

    不過這並沒有什麼值得興奮的,畢竟每年被推選的候選人通常有1000到2000人,經過兩輪篩選之後,最終能獲得諾貝爾獎的只有一個。

    原則上是不能透露推薦人的,提名信息在50年內嚴格保密。

    不過在最初的推薦環節,這個規定並沒有被嚴格的遵守。

    根據某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獲獎感言,至少在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存在著「嘿,我向瑞典皇家科學院推薦了你」這樣的玩笑話,而被調侃者通常都會在坐立不安中讀過人生中最漫長的一年,直到十月份的最終結果揭曉。

    當然,和平獎和文學獎就不必提了。

    連博彩公司都能提前「猜到」被提名者的名單,並且在名單揭曉之前開盤,這兩個獎項早就已經被玩壞了。

    陸舟開玩笑道:「你不應該告訴我,這樣對我來說就沒有任何驚喜可言了。」

    埃特爾哈哈笑了笑:「只是提名而已,別太激動。等你到了我這個歲數,能把諾貝爾的獎牌捧回家就不錯了。」

    陸舟做了個無奈的表情。

    「這也……太打擊人了吧。」

    憑藉一個新穎的理論拿下諾貝爾獎確實不太現實,很多東西都需要時間去檢驗。

    但他覺得,即便如此,自己大概也用不著等上那麼久……

    ……

    對於諾貝爾獎,陸舟並不著急,也並沒有因為埃特爾教授的推薦產生任何焦慮。

    他覺得,對於自己而言,獎牌是對自己研究成果的一種認可,卻並非促使他去從事某項研究的動機。

    他還年輕,未來的路還很長。

    安心做自己的研究,等緣分到了,該是他的東西,早晚都會有。

    且不管陸舟如何看待自己的理論以及懸在頭頂的那枚獎牌,幾乎就在報告會結束之後,整個理論化學界都因此而轟動了。

    這種轟動的反響,遠遠比陸舟的論文最初刊登在《JACS》上時要強烈的多。

    與數學中的千禧難題一樣,化學界同樣存在著亟待解決的難題。

    只不過這些問題不像數學猜想那樣可以用簡單的語言進行概括,甚至連「誰更重要」這一問題在各大學派中都存在爭議。

    不過,即便爭議存在,在有些地方國際理論化學界還是達成了共識的。

    比如作為21世紀化學的四大難題之首,如何建立精確有效而又普遍適用的化學反應的含時多體量子理論和統計理論,便是其中之一。

    這唸起來似乎有些拗口,用通俗的語言進行描述便是,如何準確地計算化學反應的速率?如何確定化學反應的途徑?如何確定需要用到的催化劑?

    以及,如何站在理論的高度,回答所有諸如此類的問題。

    電化學結構界面的理論模型,對應的則是該命題中的某一類問題。

    做個不恰當但很形象的比喻,這個理論模型的建立,對於「化學界四大世紀難題」的意義,大概就相當於哈代-李特爾伍德定理之於黎曼猜想。

    「哈代-李特爾伍德定理」確定了「黎曼函數在一定區間內的非平凡零點數目不小於KT」,而「電化學界面結構的理論模型」確定了「某一類化學反應的微觀化學反應理理論」。

    就在陸舟的報告會結束之後,德國的馬克斯·普朗克科學促進學會就「電化學結構界面的理論模型」成立的跨學科課題小組,宣佈了對該理論的支持立場。

    比較有意思的是,就在馬普所表明立場之後,此前曾在《自然》上發表科學評論,對該理論持樂觀立場的馬丁·卡普拉斯教授,幾乎是緊隨其後地在化學界頂刊《JACS》上刊登了一篇論文。

    在論文中,卡普拉斯教授引用了陸舟在《JACS》上此前發表的論文,從理論的角度對多晶金屬電極的零電荷電位給出了一個明確的解釋。

    在此之前,這被看作是電化學、理論化學領域的一個經典難題。

    雖然「多晶金屬電極的零電荷電位」的存在性是毋庸置疑的,但關於其形成機理以及微觀條件下的化學實質卻一直沒有一個定論。

    然而在「電化學界面結構的理論模型」的框架下,解決這一問題似乎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至少,比起從「第一原理計算」的角度出發去研究這個問題要容易的多。

    很顯然,這位諾獎大佬早在兩個月前就已經看準這個理論最終可以成功,所以早早地便在它身上「下了注」。所以這篇論文,才會能如此及時的發出來。

    現在看來,他顯然是賭對了。

    對這個嶄新的理論產生興趣的,不僅僅是馬丁·卡普拉斯。

    隨著報告會的結束,越來越多的理論化學界同行,乃至應用領域的研究人員,都對這套理論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相比起計算結果與現實存在較大出入的「Kohn-Sham方法」以及「密度泛函理論」而言,這個電化學界面結構的理論模型簡直就是為研究材料表面的電化學性質量身定做的,對於高分子領域的研究有著很強的指導性。

    尤其是對於計算化學、計算材料學的博士來說,這個新的理論的出現,對他們而言無疑是一個福音。

    至少,他們的老闆,現在又多了一個把他們留在研究團隊裡的理由。

    就在外界猜測著陸舟會不會因為這個理論而成為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時候,德國化學學會已經在不聲不響中做出了決定。

    為了表彰這一理論模型對化學的傑出的貢獻,德國化學學會經討論之後決定,授予這一理論的開創者,一枚意義非凡的獎章……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