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清末梟雄 作者:雨天下雨 (已完成)

 
regn13 2018-3-22 22:00:1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14 53592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10
第五百九十一章 元宵國宴

    但是林哲雖然猜到了陳靜心中所想,不過卻是沒有正面回答,反而是打呵呵:「是啊,時間過的真快,一晃眼都十幾年過去了!」

    林哲裝著聽不出陳靜話裡的意思,但是這明顯是裝聽不懂,也是透露出了他的實際態度,而且態度是比較明確的,那就是:再等一等。▲∴▲∴,

    林哲身為後來者,對這年頭男女十幾歲就結婚是不太贊同的,儘管他當年娶陳靜的時候,陳靜也不過十六七歲,其他幾位妃子進宮的時候,年紀也普遍在十六歲左右,比如方德妃剛入宮那年,就是十六歲。

    但是這並不代表林哲贊同這種模式了,整個社會的大環境傳統他無法改變,只能靠社會的發展來逐步改變人們的觀念,但是他自己的兒女們卻是不打算讓他們太早就成為丈夫或者妻子甚至父母。

    這對他們的未來沒有什麼好處!

    女孩子的話,最好還是等身體完全長開了,然後最少也得有個十八歲以後才考慮這些,不過訂婚的話可以早一些,不過也得看具體情況,畢竟這訂婚如果太早的話,對方的男孩也沒有長大,一小屁孩能看出什麼來?

    陳靜見林哲沒有正面回答,這林哲相處多年的她不用去問都知道林哲是什麼態度了,那就是以後再說。

    雖然有些不太理解,但是芝璇年紀還小,她今天也只是突然想起來才問一問,這再等幾年問題也不大。

    一場皇室之間的年夜飯過後,稍候幾天林哲沒有什麼事,除了少量需要及時處理的政務外,日常的政務都是停了下來,待在宮內和家人共享新春佳節。

    這幾天皇室也沒有舉行什麼大規模活動。

    這幾天是屬於家人的!

    不過到了元宵時,皇室卻是按照往年的慣例,舉行了一年一度的元宵國宴,宴請軍政要員以及少量工商界、教育界等各行各業的代表們。

    每年參加元宵國宴的人數基本都保持在百人左右的規模,軍政要員大約佔據了半數人圓。其餘的都是各行各業的一些代表。出席的這百人基本也會攜帶家眷出席,因為林哲出席這個正式場合的時候,也是會帶著皇后陳靜出席的,其他臣子們自然也是不能孤零零的一個人過來。

    哪怕是單身一人的。也得帶個女伴,或是未婚妻,或是姐姐妹妹都可以,總之就是不能一個人來。

    有著這麼多人出席的迎春國宴自然不可能只是單純的吃一頓飯,實際上這是皇室和帝國各行各業進行接觸的一次良好機會。同時也是皇室拉攏帝國各行各業的精英階層的一種手段。

    為了保持這種效果,基本上每年的那些軍政要員是比較固定的人之外,其他的各行各業的代表基本都會每年換人,怎麼說呢,總要給更多的人這個機會不是。

    要知道,元宵國宴,乃是軍政要員之外的普通人人生中僅有幾次,甚至就那麼一次親眼目睹聖顏,聆聽聖音的機會了,每年選撥參加元宵國宴的人選時。總能牽動國內一些上流人士的極大關注,誰不想成為有幸參加國宴的那個人啊。

    這入選了,並不是說幸運這麼簡單,而是代表著你在所在的行業裡已經達到了最頂尖的階層,並且獲得了來是皇室的承認。

    元宵佳節當天,中華宮的側門裡,一輛接著一輛的馬車駛過,這些馬車雖然詳細樣式有所差別,但基本都是清一色的雙馬四輪馬車,有的馬車上有著一些徽章。這些徽章彰顯了這馬車的主人乃是一位貴族。

    有些馬車上則是很乾脆的懸掛牡丹徽章或者一面小軍旗,這基本都是高級官員或者海陸軍高級將領的座駕。

    而那些沒有明顯標誌的普通馬車,自然是從全國各地趕來參加元宵國宴的各行各業代表們。

    這些人縱然平時裡在各自的行業甚至地方府縣上都是頂尖的上流社會角色,但是今天在中華宮門前。在這麼多的軍政大佬面前,他們中哪怕是再狂傲的人,也是會有所收斂,面帶著緊張下了馬車。

    這些來參加宴會的男主人還好一些,畢竟能夠混到上流社會一個個都不是簡單人,但是他們帶來的女伴裡有些卻是表現有些太緊張了。

    這些跟著自家丈夫或者母親。兄長一起來的女人們,大多都是沒見過什麼世面的女人,讓她們家長裡短很在行,但是今天這種場合裡,卻是讓她們難以鎮定下來,她們之前雖然跟著男人們一起參加過宮務廳和教育部的禮儀培訓,但是事到關頭了,心情難以平復的依舊有不少。

    這不,一輛沒有標示的四輪馬車來到宮門前停下後,先是下來一位年約五十、穿著一身上等呢絨的西式禮服,帶著白色手套的他拿著一根文明杖,先下馬車的他伸出手,然後扶出了一位穿著漢式裙裝的中年婦人,不過這女子身材略胖,這下馬車的時候馬車都在顫顫巍巍,車輪子都在顫抖。

    這剛下來一隻腳,第二隻腳還在踏板上的時候,她抬起了頭,然後就是看見了高大宏偉的宮門,還有宮門前排成一行,執行衛戍任務的皇家侍從團的士兵們,皇家侍從團的編制嫡屬於近衛軍,但是其行政、人事以及指揮權卻不是歸屬近衛軍,而是歸屬宮務廳侍從室。

    人員一般都是從軍方裡剛服役的新兵裡擇優挑選,經過嚴格訓練和淘汰後,才會被挑選進入。

    該團主要肩負守衛宮禁,皇室成員出行時,提供內層的保衛工作。

    侍從室其實還有其他的護衛,不過那些都是嫡屬於保鏢性質,同時著便衣貼身保護,,這些人一般不會從外面招募,都是侍從室自行培養居多,少量則是來之於情報科的精英特工們,不過那些特工一般只是利用他們的豐富外勤經驗負責查漏補缺,提前派出一些危險,防範敵人的刺殺,並不直接負責貼身保護。

    眼前這些皇家侍從團的的士兵一個個昂首挺胸,精神抖擻的他們手中的步槍還上了沒有開鋒,用作禮儀用途的刺刀,明晃晃的看的人心裡發咻。

    這婦人看了一排排明晃晃的刺刀,儘管心裡明明知道這些衛兵們是不會傷害自己的,但是還是忍不住的害怕啊。

    這腳一軟,就讓還沒有完全下車來的她直接整個身子都往前左方向傾去,讓扶著她的那男子暗叫一聲不好,然後連忙讓旁邊閃了一步,下一瞬間,那婦人就是撲通一聲摔倒在地,這倒在地上後才能完全看見她的身形,腰渾圓似桶,脖粗臉凸,咋一看,似泰山橫臥,又似巨鯨上灘。

    這要是被砸了,以自己的身子骨怕是要三五個月下不了床,那閃開的男子現在心裡還沒有害怕,他可是知道自己這個婆娘的份量,自己可是萬萬承受不起的。

    不過他閃開了,那婦人卻是哀嚎了起來:「你這殺千刀的,怎麼不接著我!」

    那男子上前了兩步,沒有答她的話,而是一臉嚴肅道:「快起來,也不看看這是什麼地方!」

    被丈夫這麼一說,那婦人才想起來,這不是自個家裡,而是在皇宮門前,可不是撒潑的好地方,她人肉多,這摔下來就跟摔在棉花上似的,傷不了骨頭,剛才還在嚎叫呢,但是下一瞬間就是麻溜的爬了起來。

    抬起頭往四週一看,那些衛兵們有幾個人看了過去,不過卻啥表情都沒有,倒是前頭有幾個同樣是賓客的人回頭看了看,其他幾人沒說什麼,只是有個年約三十,頗有韻味的女子輕輕搖頭,然後露出了鄙夷之色。

    她身旁還有一個年約十六七歲的少女,這會卻是沒忍住,噗嗤的笑了一聲!

    遭到了嘲笑的胖婦人直接發飆:「什麼玩意,竟然敢嘲笑老娘!」

    不過在宮門前,到底是沒敢大聲罵,只是小聲嘀咕了兩聲,也就只能讓她的丈夫聽見,但是旁邊的丈夫卻是一把拉住了她,然後卻是一嚴肅道:「閉嘴,也不看看人家什麼身份!」

    胖婦人當即看了過去,雖然距離還有十幾米,但是那名少女身邊的中年男子,卻是一個穿著將官禮服,同時胸前還陪著一枚樣式古怪的徽章。

    她雖然是從彪悍了些,見識也淺短了些,但是也知道凡是敢光明正大的在胸前懸掛這種徽章,而且還是除了牡丹國徽和龍紋徽章以外的徽章,那十有八`九就是人家貴族的家族徽章。

    很顯然,前頭的那人不僅僅是軍方高級將領,同時還是一名貴族。

    胖婦人此時也是收回了目光,這什麼鬼地方,大官比小兵都多,也不知道老頭子這是犯了什麼賤,竟然要千里迢迢從山西老家跑過來參加這什麼元宵國宴,這鬼地方隨便吐口痰都能砸中一個大官,隨便罵兩句就能罵到一個貴族,而且還是那種軍事貴族。

    自己在老家小日子過的那麼好,平日裡愛罵誰就罵誰,現在來了這什麼南京,不是給自己找虐嗎?

    這嘴上雖然不說了,但是心裡頭卻是一直嘀咕著各種不滿!

    不過雖然心裡頭嘀咕著,但是查驗了身份,然後正式進入宮門之後,當她看見那座宏偉的新華殿時,嘴巴長的能塞下好幾隻雞蛋了,而等她隨著眾人進入新華殿的一樓大廳時,更是被裡頭的富麗堂皇給嚇著了,乖乖,這比自己家可氣派多了。(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10
第五百九十二章 作秀

    帝國初立的時候,雖然每年皇室都會舉辦一些活動,不過並沒有什麼固定的傳統,有時候中秋,有時候是端午,有時候又是初春時分,總之並沒有一個什麼固定的場所。『≦,

    不過雖然帝國建立的時間越來越久,而林哲歷來又是比較注重和臣子的交流,以宣揚拉近上流階層和皇室的天然親近感,所以對於舉辦一些國宴,酒會等活動比較關注。

    這久而久之,也就慢慢形成了幾個固定的傳統,比如說元宵國宴,初春遊園會以及中秋賞月宴。

    這幾個活動基本已經成為了皇室每年的必備節目,而且這三大活動也是有所區別的。

    比如初春遊園會,政治涵衣主要是傾向於外交層面,初邀請的人員除了在京的軍政要員外,還會邀請各國駐華公使以及其夫人、在華洋人代表。同時春遊園會名義上是由皇后陳靜籌辦,家庭娛樂的成分比較濃厚,男女老幼都能參加,並不是說單獨的一男一女搭配,通常獲得邀請的人都能夠攜帶夫人以及一個或兩個子女前來,而皇室這邊除了林哲和皇后陳靜外,部分皇子和皇女以及少量妃子也會出席。

    只是早幾年的時候政治含義還比較濃厚一些,但是這兩年有朝著皇室主辦的相親會發展,因為很多軍政要員攜帶子女來參加的時候,這給予那些年輕人一個相識的機會,有時候很多軍政要員干脆就把這種場合當成了物色各家子女的一個場合。

    興許幾十年後,這個初春遊園會就會變成了一個單純的社交場合,成為那些貴族家庭子女進入社交圈的重要場合。

    中秋賞月宴,則是主要面對國內的那些年輕俊傑,主要是邀請中層優秀軍官以及官員,這一個中秋賞月宴,也是政治含義最濃厚,帝國諸多年輕軍官以及官員們非常期待前來的場合,這天裡,一般都是林哲單獨出席。參加宴席的人也都是單獨前來,一群大男人說是喝酒賞月呢,但實際因為沒有外人以及普通人在,所以交談的都是一些重大的政治話題。

    元宵國宴。也就是現在正在舉行的元宵國宴,一開始的本意就是為了與民同樂,所以邀請的人主要以帝國內各行各業的代表為主,作秀成分比較大一些。

    既然是作秀,那麼林哲自然是要把戲給演好。這一天裡,林哲會放下平日裡高高在上的架子,而是會親切的和那些普通人代表進行交談。

    當林哲踏進會場的時候,大廳內的人已經是很自覺的分出了一條通道,然後齊齊行半鞠躬禮,林哲一手挽著陳靜,另一手輕輕虛抬,旁邊的秘書官當即高唱:「平身!」

    這個時候,眾人才是抬起頭看看向緩步走入會場的林哲夫婦,只見林哲穿著一身普通的黑色中華裝。唯一和普通人的中華裝有所不同的就是,他的中華裝在袖口方向,繡著張牙舞爪的金龍。

    林哲緩緩走了上來,一邊面帶著微笑一邊走向旁邊的一個老年男子,然後出口道:「宋校長,歡迎來到宮裡做客!」

    那老頭此時此刻的神情彷彿有些激動,他其實也不是什麼普通人,而是一個在蘇北頗為著名的教育家,曾是前清舉人不過一生都沒有入士,帝國成立後鼓勵民辦教育。此人因為在家鄉素有威風,加上略微家資,所以是拉上了一票人在徐州創辦了徐州高等中學,並擔任該校的校長。

    而徐州高等中學。也是國內最早的幾家民辦高等中學!

    不僅僅如此,憑藉著創辦徐州高等中學的經歷,他又是拉上了一票願意資助教育發展的富豪士紳,籌集了高達數十萬圓一舉創辦了蘇北大學,這也是國內最早的一所民辦大學,而且其發展相當迅速。如今已經超過了國內的一些新創立的官辦大學和高等師範學校,成為了國內高等中學畢業生優先選擇報考的大學之一。

    如果有個排名的話,蘇北大學在國內的排名應該在前十,排在它簽名的只有兩所軍校,以及幾所名望較大的官辦大學,比如帝國大學,江南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上海大學、直隸大學、南廣大學。

    其餘的一些這兩年新辦的大學以及那些高等師範學校,比如湖廣大學、安慶高等師範學校、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等,不管在規模上還是師資上,還是不如江北大學這個民辦大學的。

    這樣能夠的民間教育家,能夠獲得邀請入宮參加元宵國宴也就不難理解了。

    只是饒是宋校長也是見過世面的人,平日裡和那些知府甚至巡撫們談笑風生也不話下,但是今天在林哲面前,卻是矜持盡失,彷彿小孩子一樣根本就忍不住心中的激動。

    看見他失態,林哲也不以為意,他早些年還不知道,但是隨著在這個時代的時間越長,他也就越明白當代一些人的想法。

    在他們的細微裡,皇帝是幾乎不可仰望的存在,尤其是在傳統讀書人的心中,天子的地位甚至是超越神的,平日裡說話涉及到天子的時候,都是會用上尊稱,流露出恭敬的神態。

    後世人,當人們見到總統這種人的時候,就會很激動了,但是後世人畢竟是思維比較開闊,接受的信息也是比較多的人,面對總統的時候興許會緊張,但實際上談不上多麼激動,真有那些激動到哭出來來的,多是在鏡頭前演戲。

    估計離開了鏡頭後就會嘀咕一聲:「什麼玩意!」

    而在還停留在封建時代的十九世紀,天子這個稱呼依舊具有天然的魔力,對皇家有著天然的恐懼和尊敬,尤其是在傳統的儒家學子裡更是如此。

    林哲看見眼前的這個宋校長明顯失態了,卻是沒有露出什麼不耐煩的神色,這作秀嘛,自然是要做的好看一些,於是他上前了一步,然後拍了拍宋校長的肩膀:「正是因為有了宋校長這樣的人,帝國的民辦教育事業才能夠更上一層樓!」

    「還請繼續努力,為天下學子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機會!」

    宋校長此時是連接點頭:「學生一定不負聖望!」

    今天來的人多,儘管林哲不會挨個都和他們說話,但是秘書處那邊也是挑選出來了一二十個比較重要的各行各業的代表,或多或少都要說幾句。

    當林哲前去見這些人的時候,旁邊的隨行秘書不時的靠近並在林哲的耳邊提示著,比如說來到一個老婦人面前的時候:「此乃寧波府杜李氏,一門四英烈,其夫早年為我軍長夫,於長樂戰役殉國,後其長子、三子先後參加軍,於統一戰爭先後殉國,其長孫自軍校畢業後服役於東北,是為陸軍上尉,於去年冬和俄國的一場戰鬥中殉國。」

    「杜夫人,請節哀,正是因為有你丈夫和子女的付出和犧牲,帝國才能夠崛起,給天下百姓帶來幸福和安定!

    那杜李氏卻是沒有回話,只是蒼老的眼神裡透露出了哀嘆!

    林哲也不好多說,然後繼續往前走去,並問身邊的秘書:「杜家的後事是怎麼安排的?」

    那隨行秘書原先自然是不知道杜李氏的情況,不過作為林哲的隨行秘書,他在這幾天是查閱了所有今天參加國宴的名單以及基本情況,對其中一些比較重要的賓客更是查閱了其詳細背`景資料。

    能夠擔任林哲隨行秘書的人,個個都不是簡單角色,其他的不說,至少博文善記就是必備的條件,至少要在林哲問什麼一些問題的時候,要能夠做到隨時解答。

    那隨行秘書略一思索,當即答道:「陸軍已經把杜家列為一等軍屬家庭,每年的撫卹在原基礎上增加百分之五十,並且承擔了杜上尉的長子的後續教育學費支出,同時承諾了給其免試入讀陸軍軍官學校的名額。」

    這等優待興許在後世人看起來並不算什麼,但實際上在當代來說已經是相當不錯了!撫卹金就不說了,這年頭除了帝國外,其他國家就沒有給普通士兵發放什麼撫卹金的,而且還是長期穩定的發放。

    通常情況下,如果軍人戰死,其家屬按照陣亡軍人生前的軍銜以及職務,軍方會給其嫡系親屬一次性發放數額不等的撫卹金,傷殘也同樣是一次性支付一定數量的撫卹金,當然了,這是普通情況,如果軍人生前立下了遺書,比如說指定了撫卹金的接收人,以及選擇撫卹金按月支付或者按年支付的話,軍方也會遵照軍人的意見進行相關的變動。

    但是除了撫卹金外,就是沒有其他什麼優待了,只有一些非常特殊的情況下才會另行安排,比如說如果士兵犧牲後,其家庭沒有其他主要勞動力,經過家屬主動申請的話,軍方會安排一些工作給家屬。

    至於承擔子女的教育費用,甚至給予免試入讀陸軍軍官學校,這就是屬於特例了。

    林哲聽罷後略微皺眉,這軍方的安排雖然還算妥當,不過還是不夠,當即就是開口道:「杜家的情況你回頭讓人關注一二,總不能讓帝國的將士們寒心!」

    今天來的軍屬以及基層軍人並不少,加起來有十幾個呢,而這也是林哲一貫以來的優待軍人的表現。

    林哲需要借助類似今天的這種場合,繼續向外界傳遞一個信息,那就是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軍隊依舊會是帝國的基石,軍人將會繼續保持著崇高的社會地位。(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10
第五百九十三章 心比天高

    這一圈走過後,林哲也算是完成了今天第一項,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任務,接下來就是林哲進行了一番簡短的講話,不長只有五六分鐘而已,講完後,會場暫時進行了比較寬鬆的階段,一些軍政要員們自持身份足夠的,則是往林哲這邊湊過來,偶爾也會帶幾個普通人過來。

    比如皇室資產管理處的處長潘立宣就是帶了一個年約四十的人到林哲面前,並給林哲介紹道:「皇上,這位是皇家銀行的戰略發展部的部長費志金。」

    那費志金當即就是上前一步,然後半鞠躬道:「臣叩見皇上!」

    費志金雖然是在皇家銀行工作,這在外人面前興許就是一個銀行家,但他也是一個皇室僱員,其人事關系是直接嫡屬於皇室資產管理處。

    皇室產業龐大無比,直接僱員和間接僱員達到上百萬人,但實際上很多都是普通僱員,這種普通僱員套用後世的說法就是合同工,沒有編制的那種。比如皇室產業裡的上海造船廠,內有數千名工人,但是絕大部分並不算是什麼皇室僱員,而是普通員工。

    真正的皇室僱員有兩種,一種是直接嫡屬於宮務廳的工作人員,另外一種是直接嫡屬於皇室資產管理處的工作人員,包括皇室資產管理處的總部工作人員,皇室產業的眾多中高級管理層,這人都是有著正式編制的,總人數並不多,只有數萬人而已。

    這些皇室僱員和國家僱員,都算是林哲的臣子,所以費志金才會自稱為臣。

    戰略發展部的部長?

    林哲聽到潘立宣這麼介紹,就是對眼前的這個中年男子有了興趣,儘管林哲事務繁忙。對皇室產業的很多事情一般都是不插手管理。

    不過對於皇家銀行這個對於帝國而言極其重要的金融機構還是非常重視的,目前皇家銀行的組織構架比較特殊,和其他的皇室產業一樣。由於都皇室資產管理處獨資,所以自然也就沒有所謂的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這些機構。

    其最高負責人是銀行行長。其次是多名副行長,協助行長管理事務,在銀行下屬各省分行,上海分行等。

    同時銀行總部還有諸多機構,比如第一投資部、第二投資部、第三投資部、行政部、組織本部、財務部、監管部、戰略發展部等。

    一些政府機構有著較大類似,這是因為皇家銀行的規模過於龐大,這普通的企業組織構架根本就不適應於皇家銀行。

    其中的戰略發展部乃是最為重要的一個部門,這個戰略發展部實際上除了負責皇家銀行的內部發展計畫以外。還肩負著國內金融調控、扶持國內工商業發展的任務。

    畢竟皇家銀行對於現代的帝國工商業發展而言,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它不僅僅為那些企業提供貸款,甚至還為地方政府提供貸款。

    一些地方政府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時候,由於地方財政不足,所以往往會選擇向皇家銀行貸款,然後進行基礎建設。

    比如早年天津的北海工業區,其前期的基礎投資基本都來源於皇家銀行的貸款,並以地方財政收入為抵押並償還。

    這個時候,戰略發展部就非常重要了。畢竟國內需要貸款的企業和地方政府實在太多,皇家銀行雖然資金充足但是也無法一一滿足,而要先滿足那些企業和地方政府的貸款呢?這就需要從全國的工業發展來判斷的。

    戰略發展部。這是一個看上去純理論研究,但實際上卻是負責全國宏觀經濟調整的機構,儘管這只是一個企業的內部機構,但實際功效卻是遠超於普通企業的內設機構。

    該發展部還會對國外經濟進行研究,很多報告都是被內閣所重視,進行行政決策的重要依據。

    如此重要的部門,潘立宣自然不會隨便選個人就上去坐,所以林哲對這個費志金也是有了些興趣,和他多少了幾句話。

    不過因為今晚的時間有限。所以林哲也不可能和他說太多的話,只是一分鐘後。費志金就是隨同潘立宣退了下去,此時。又有其他人上前,比如海軍上將林達標就是和一個年輕的校官來到林哲的面前。

    這個年輕上校林哲有些面熟,略微一想就是想了起來,這是兩年前自己見過的那個林同書,1866年為了備戰英國東印度艦隊,帝國海軍組建了臨時的聯合艦隊,並設立了聯合艦隊參謀組,這個林同書當時就是擔任該參謀組的組長。

    出戰前夕,林同書是來宮裡見過林哲,並詳細闡述了他對於即將爆發的海戰的一些見解,讓林哲還是比價滿意的。

    珠江口海戰中,該人指揮著帝國聯合艦隊一舉擊沉了抵抗號,逼迫東印度艦隊退回新加坡,此戰是讓他一戰成名。

    成為了海軍內部最耀眼的新一代軍官!

    如果不是他的年紀實在太年輕,而且本來就晉陞的過於快速,恐怕這會都已經成為少將了吧。

    不過他名氣雖然大,才華也是頂尖的,甚至已經是成為了海軍軍官學校的實際負責人,成為了不是校長的校長,但是海軍成立多年,已經有一套固定的晉陞體系,有戰功了還得有資歷才能晉陞,所以他在戰後雖然晉陞為海軍上校,但是在短時間內卻是沒有機會成為海軍少將的。

    要不然的話,出現一個只有二十幾歲的海軍少將,你讓海軍一大票四五十歲的校官們情何以堪啊!

    就算最快,這個林同書也得等到三十歲左右才能夠晉陞為海軍少將,而這個速度在當代的帝國海軍甚至包括陸軍在內,也是絕無僅有的了。

    不過他只是受限於年限不夠而已,但是未來要晉陞的話卻是不存在什麼門檻,時間到了自然就能夠升上去。

    對於這種才華橫溢的軍人,林哲自然是態度不錯,甚至還和林同書打趣了兩句:「林愛卿。這終生大事也要抓緊了,朕可不希望看見我們海軍的年輕人孤獨終老啊!」

    林同書聽到這話,那臉色不由自己的都是紅了!

    林同書沒結婚。這已經是海軍內部眾所周知的事了,林同書之所以還沒結婚和他的經歷也有關。早早就考上了秀才,然後考入了海軍軍校,緊接著又是被派遣到英國留學,回國後又是擔任多個要職,前兩年更是負責聯合艦隊決戰一事,這麼多事拖著,那裡有時間去想什麼結婚的事啊。

    再加上他這人本來眼光就高,尋常女子根本看不上眼。要知道帝國的不少權貴家庭都是很看到這個林同書,假以時日這個林同書成長為海軍部大臣也不是沒有可能的,所以很多人都希望和林同書聯姻。

    但是林同書的眼光卻是太高,而且有著留學的經歷後,對於國內那些什麼大家閨秀之類的不屑一顧,一心要找個能夠和他能夠進行交流的女子。

    而這樣的女人在中國說實話還真沒幾個。

    這年頭的女子,都是一些傳統女子,帝國多年的教育改革實際上只限於針對男學生,那些學校就連初等小學在內,都是不招生女生的。

    帝國雖然有幾所專門的女校。但是這些學校教授內容都是一些禮儀課程居多。

    林同書要想找出身好,相貌上等,同時還還得是那些思維和見識不凡。能夠和他進行平等交流的女子,這前面兩條簡單,但是後面一條可就難了,要和林同書平等交流,至少也得是大學畢業生啊,而在當代中國,根本就沒有哪怕一個女大學生,別說女大學生了,普通的中學甚至小學生都沒有。

    不過林同書卻是寧缺毋濫。寧願單著也不找那些平庸女子,而這個情況在海軍內部也不是什麼秘密。基本上很多人都知道林同書在對待婚事上,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然後如果不改變的話,估計這輩子只能當光棍了。

    林哲打趣了他兩句,林同書也是呵呵笑著,如果是別人拿這事打趣他,林同書肯定不會給別人好臉色看,但是林哲卻是不一樣,這能夠和他開玩笑,證明他是簡在帝心,而這是身為臣子最渴望的東西了。

    比如海軍中將沈同登,說實話他的能力在海軍內部裡並不算什麼,但是為什麼能夠平步青雲,甚至當上了第一艦隊司令,就是因為沈同登在擔任海軍侍從武官的時候,被林哲所賞識,乃是海軍將領裡簡在帝心的第一人。

    如果不是林哲的看重,就憑沈同登自身的能力,給他一輩子時間都爬不到第一艦隊司令的這個重要職位。

    開了幾句玩笑話後,林同書趁著這個難得的機會,不顧一旁的林達標的眼色示意,是直接向林哲說起了海軍的未來發展來!

    「現在帝國海軍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未來幾年隨著海軍規模的增長,必然會引起英國以及其他國家海軍的敵視,因此帝國海軍的未來發展戰略,也必須進行相應的變更!」

    對於林同書在今天這個場合說起這些正事,林哲倒是沒有什麼特殊的感覺,相反還比較理解這個林同書,這年輕人很懂得把握機會啊,竟然想要趁著這個機會直接向自己匯報工作。

    「哦,那你怎麼說,海軍的未來應該怎麼發展?」

    「以微臣之見,未來帝國海軍的出路有兩條,一個是發展重炮主力艦,執行決戰任務,把敵人的主力艦隊封鎖在港口,另外一方面則是發展遠洋襲擊艦,通過破壞敵人的海上運輸線,迫使遠道而來的敵軍喪失戰鬥力!」

    這個理論並不算多麼突出,實際上這本來就是海軍正在施行的戰略,只不過林同書既然提出來,應該有著他的理由的。

    所以林哲道:「哦,愛卿回頭上一個摺子吧,朕看一看!」(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10
第五百九十四章 海軍修正案

    從元宵國宴回來以後,林同書就是在海軍招待所的房間裡埋頭寫起摺子來。△↗,.

    林同書在南京並沒有住宅,實際上除了少數高級將領外,大部分中低級海軍軍官的家都不是在南京,而是普遍住在上海,部分人則是在廣州、香港或者青島等海軍基地住。

    因為上海乃是帝國海軍的大本營,這裡不僅僅有帝國最龐大的造船基地,同時也是有著完善的修繕設施,可以為戰艦提供良好的維護。

    帝國海軍第一艦隊司令部就是設立在這裡。

    林同書現在的職務是在海軍軍官學校擔任教務處處長,同時依舊兼任海軍部戰略局局長一職,除了上述兩個職務後,在去年他還親自擔任海軍軍官學校進修班的總教官。

    這個進修班和原有的普通班不同,這個進修班的學生來之於現役海軍軍官,而且是最優秀的年輕海軍軍官。

    自1866年珠江口海戰後,海軍高層深感中高級軍官的素質低下,不然的話,也不至於偌大一場珠江口海戰,只能依靠那些幾名參謀組的校官們來組織,讓林同書這個區區中校充當實際指揮官。

    因此在1866年的下半年,海軍內部就開始準備籌辦專門為培養高級將官的相關機構,不過一開始直接辦個海軍大學之類的自然是困難重重。

    為此,海軍部選擇了這種的方案,先採用開設進修班的方式,進行教學模式上的摸索,之後再建立正式的海軍大學。

    這種背景下,海軍軍官學校就是正式成立了進修班,不過這個進修班雖然名義上嫡屬於海軍軍官學校,但實際上各方面都是獨立的。

    其學員自從從全海軍的尉官、校官中選撥,多集中在上尉、少校這兩個級別,不過也有部分海軍中校甚至上校,雖說是舉薦選撥。但實際上有了舉薦還不夠,預備學員還得通過非常嚴格的考試,而考試難度比國家僱員考試裡的國家級考試還要難得多。

    第一期學員只有區區四十六人。

    擔任教官的將士一方面是海軍現役的高級將領,另外就是以林同書為首的留英回國的海軍軍官。

    而林同書則是一舉越過了諸多高級將領。以海軍上校的軍銜擔任這個班的總教官,說起來也搞笑,這個進修班的學員很多都是超過了三十歲的人,少數幾個上校更是已經將近四十歲了,然而這些人卻是要老老實實的當林同書的學生。

    在林同書身上。似乎海軍的那種排資論輩,甚至軍銜高低都無法給他造成什麼障礙,也是人家還是海軍中校的時候,就已經指揮了一場震驚,甚至造成了頗大影響的珠江口海戰,更重要是,他還帶著艦隊打贏了,就憑這一點,一大票的海軍高級將領都只能仰望他!

    在海軍招待所裡,林同書在燭光下一直寫到了凌晨兩點多。不過雖然時間以晚,整個人也有些疲倦,但是他的眼光裡卻是透露一絲興奮。

    林同書的軍銜在海軍內部雖然不算高,只是一個上校而已,但是他接觸的東西,甚至負責的工作實際上都是將官級別的。

    軍官學校的教務處處長,之前一直都是少將級別的人擔任,同時海軍戰略局,這個局長之前也是海軍少將的職務,然而他早在海軍中校的時候就已經是一肩挑了。

    每天忙碌的事都是籌劃海軍發展計畫。完善一些海上戰術之類的事,而這工作是絕大部分海軍將領都無緣接觸的。

    之前海軍內部向林哲提交的一系列海軍未來發展的戰略,實際上都脫胎於林同書的理論研究。

    而現在林同書則是進一步向林哲闡述目前以及未來的海軍戰略,同時在這些戰略上海軍應當如何發展。

    海軍的發展戰略。實際上是牽扯到了很多東西,比如說現在的海軍戰略有兩點,一個是追求在近海決戰中擊敗敵艦隊,並把敵艦隊封鎖在港口內,另外一個則是襲擊敵軍的海上運輸線。

    前者要求帝國海軍擁有更多,更強大的一等鐵甲艦以及更多能夠參與艦隊決戰的船隻。

    後者要求帝國海軍有一種或者多種能夠有效威脅敵軍護航船隻的遠洋襲擊艦。

    海戰理論影響到海軍的整體戰略發展。而戰略發展直接影響到海軍的戰艦設計以及具體編成。

    戰艦的情況會影響到海軍的基礎設施建設,比如說一等鐵甲艦的排水量達到萬噸以上,吃水普遍達到八點五米以上,就算是那些二等鐵甲艦或者一等巡洋艦,其吃水普遍也達到六米到八米之間。

    吃水的多少,直接決定了戰艦能夠停泊在那些碼頭。

    目前來說,雖然帝國海軍的數大海軍基地都擁有比較優良的港口,其水深也足以滿足大型戰艦的需求,但是有港口不代表著有碼頭了。

    當海軍決定發展一等鐵甲艦的時候,實際上海軍就已經開始對現有的海軍基地進行大規模的擴建,主要是建造深水泊位以及相關的維護設施。

    目前青島海軍基地、上海吳淞海軍基地、香港尖沙咀海軍基地這三大基地已經陸續修建深水泊位以及相關的基礎設施,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以後能夠停泊那些超過五千噸以上甚至一萬噸以上的戰艦。

    這些深水泊位的設計水深,最低的都是十米以上,足以確保停泊一萬噸甚至未來兩萬噸以上的戰艦。

    同時為了擴展主力艦隊的活動範圍,對一些外圍的海軍基地,尤其是殖民地海軍基地進行相關建設也是必然的,比如越南的金蘭灣海軍基地,已經成為了帝國海軍這兩年來投資力度最大的一座海外基地。

    至於遠離帝國本土數千公里的夏威夷珍珠港海軍基地,則是建設力度要緩慢的多,只有一些小規模的碼頭以及相關的補給設施,但是要給戰艦做維修就很困難了。

    從戰艦設計到基礎設施的建設,這些都是一環套一環的,而決定這些細節的就是海軍的戰略方向,而海軍戰略則是由海戰理論直接決定。

    目前帝國海軍所倡導的海軍理論很普通,甚至可以說得上是簡單,那就是掌控制海權!

    掌控制海權。代表著可以封鎖敵人的海上運輸線,保護己方的海上運輸線。

    而要做到這些,帝國海軍是準備兩步走,一個是把敵人的艦隊封鎖在港口裡。如此自然也就掌控了制海權。

    其次是如果敵人過於強大,無法通過艦隊決戰等方法逼迫敵艦隊回港的話,那麼就直接襲擊敵人的海上運輸線。

    而這一系列的戰術思想,就是帝國海軍設計並建造裝甲巡洋艦的直接原因!

    裝甲巡洋艦在必要時候,可以伴隨一等鐵甲艦參加艦隊決戰。能夠能夠把敵艦隊封鎖在港口裡,那自然是最好的,如果不行的話,到時候裝甲巡洋艦就會肩負起襲擊敵人海上運輸線的重任。

    從這也可以看出,海軍的發展,各類新式戰艦的出現和建造,其最初的原因並不是說某種技術得到的突破,也不是說某個設計師腦袋一閃,然後拿出了設計。

    實際上新戰艦的設計和建造,都是為了適應海軍戰略的發展。

    比如說。如果帝國海軍學習法國人,玩什麼綠水戰略,執行近海防禦戰術的話,那麼重心就會傾向於海防炮台的建設,近海鐵甲艦的建設,小型快艇這些,而不會投入巨資建造遠洋決戰用的一等鐵甲艦以及裝甲巡洋艦。

    喝了口水後,林同書把自己寫的這份摺子在仔細的檢查了一遍,然後才是裝了進口,封口。

    第二天上午。這封摺子就是通過海軍的渠道送進了宮內

    林哲是在中午的時候看見這封摺子的,摺子是用鋼筆字書寫的,密密麻麻寫了十幾頁,而且有著諸多數據和圖表。

    林哲看的很仔細。然後他就發現,這個林同書的野心不小啊。

    這份摺子如其說是闡述他對未來海軍的發展建議,倒不如說直接給林哲來了一份發展計畫。

    這份發展計畫裡,他建議在第一期五年計畫的基礎上進行修改,把二等鐵甲艦、三等鐵甲艦的計畫全部撤銷,二等鐵甲艦以裝甲巡洋艦取代。三等鐵甲艦以輕型巡洋艦取代。

    由於同等噸位下,不管是裝甲巡洋艦還是輕型巡洋艦的造價比原來的二等、三等鐵甲艦便宜,所以建造更多數量的戰艦,並且噸位也可以建造的更大一些。

    畢竟哪怕是裝甲巡洋艦,其船體設計也是採用的巡洋艦,這和鐵甲艦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同樣的船體,巡洋艦的船體比鐵甲艦的船體要便宜很多。

    要不然七十年代以後,各國為什麼興起建造裝甲巡洋艦的風潮啊,就因為這玩意戰鬥力堪比同噸位鐵甲艦的同時,這造價也是要略微便宜一些,當然了,這只是早期,等到後期裝甲巡洋艦發展起來以後,隨著性能的提升,這裝甲巡洋艦以及後來的戰列巡洋艦,其同噸位的造價已經不比鐵甲艦或者戰列艦便宜多少,有時候甚至還要更貴一些。

    取消二等以及三等鐵甲艦,全部改為建造裝甲巡洋艦、輕型巡洋艦,而輕型巡洋艦是否建造防護巡洋艦或者無防護巡洋艦,則是看具體情況。

    同時由於帝國海軍面臨的威脅重大,林同書認為,帝國海軍至少需要保有六艘一等鐵甲艦,八艘裝甲巡洋艦以及至少十六艘的輕型巡洋艦,才能夠保證帝國在未來保障最低限度的西太平洋制海權以及保護海外利益。

    六艘鐵甲艦和八艘裝甲巡洋艦,這實際上和之前的五年計畫差不多。

    五年計畫裡,是準備建造六艘一等鐵甲艦,八艘二等鐵甲艦以及十二艘三等鐵甲艦,十艘快速巡洋艦。

    一等鐵甲艦的話,這基本是不可能得到該更,海軍內部現在都嫌六艘太少,不少人已經是喊出了要維持一支八艘一等鐵甲艦的艦隊,不過一等鐵甲艦耗資實在過於龐大,海軍的經費有限,第一期計畫裡已經挪不出更多的經費來建造第七艘甚至第八艘戰艦了。

    不過和一等鐵甲艦變動不大不同,其他的艦種基本都是變來變去。

    自從計畫提出後,二等鐵甲艦以及三等鐵甲艦就一直飽受爭議,而去年開始,海軍那邊更是默認放棄了這兩個艦種,直接轉向與裝甲巡洋艦和無防護巡洋艦的建造中來。

    現在林同書則是希望把計畫正式修改過來,以確定裝甲巡洋艦和無防護巡洋艦的建造計畫。

    但是雖然原定計畫的二等鐵甲艦和現在的裝甲巡洋艦數量相當,但是現在帝國海軍建造的裝甲巡洋艦噸位普遍偏大,第一款就是七千五百噸,而以往的二等鐵甲艦,其噸位只有四五千噸呢,所以雖然都是八艘,但實際上整個耗資是要比原計畫更多的。

    這種情況下,就不得不取消其他的一些軍艦計畫了,所以林同書的更改建議裡,輕型巡洋艦隻維持十六艘的規模,這十六艘輕型巡洋艦將會承擔殖民地等海外利益的維護、艦隊決戰的偵查任務、和平時期的巡航。

    所以到時候,這些十六艘輕型巡洋艦,實際上也要進行詳細區分,比如以為主力艦隊在決戰時提供偵查任務的快速巡洋艦,又比如進行普通巡航任務的無防護巡洋艦,必要時候,也可以建造一些小噸位的防護巡洋艦。

    由於現在的軍艦分類過於繁雜,早幾年的時候海軍內部是直接按照噸位進行劃分,比如一等鐵甲艦、二等鐵甲艦、三等鐵甲艦、一等巡洋艦、二等巡洋艦、三等巡洋艦。但是隨著裝甲巡洋艦的出現,然後海軍裡頭還有快速巡洋艦,無防護巡洋艦之類亂七八糟的稱呼。

    所以現在海軍內部的稱呼是比較混亂的,比如裝甲巡洋艦,它同時也是一等巡洋艦,而有些人幹脆還叫二等鐵甲艦。

    林哲在這份林同書的報告裡就是可以感覺到海軍對戰艦分類的混亂。

    看完這份摺子後,林哲想起了後世的一些戰艦稱呼,很直接的拿過旁邊的紙片,然後把後世的稱呼都給抄襲了過來。

    決戰用的戰艦還是用回原來的叫法,稱之為『戰列艦』。

    能夠上戰列線,配合戰列艦參加決戰、擁有裝甲帶的巡洋艦則稱之為裝甲巡洋艦。

    至於傳統的無防護巡洋艦以及快速巡洋艦,則是沿用巡洋艦。

    近海鐵甲艦、近海炮艦、內河炮艦繼續沿用這些稱呼。

    林哲的這些改動,實際上就是把原來的噸位區分,各種亂七八糟的一等二等三等替換為用途區分。

    如此一改,海軍內部的稱呼就簡單多了,主力遠洋艦隊裡只有戰列艦,裝甲巡洋艦、巡洋艦。

    而近海內河船隻,也只有近海鐵甲艦和近海炮艦以及內河炮艦這三種。

    當林哲這自己改過來的戰艦分類送到海軍部那邊的時候,一群的海軍將領有些意外,他們沒想到陛下竟然對這些稱呼問題還在乎。

    不過怎麼分類,怎麼稱呼都是小事,只要陛下支持海軍發展就行了

    而他們也沒有失望,很快,林同書的摺子就是被傳遞到了海軍內部,讓海軍內部進行討論,緊接著海軍就是提交了正式的第一期五年計畫修正案。(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10
第五百九十五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捨

    該案為第一期五年計畫修正案,計畫打造一支擁有六艘戰列艦、八艘裝甲巡洋艦為核心的主力艦隊。∽↗∽↗,

    值得注意的是,該計畫並不是說建造或者訂購多少船隻,而是打造一支擁有多少船隻的艦隊,也就是說這個計畫並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具有延續性的,海軍並不是說建造了六艘戰列艦後就完事了,而是要一直保持一支擁有六艘戰列艦以及八艘裝甲巡洋艦的艦隊。

    而戰列艦是有著服役年限的,這年頭基本五年過後,戰艦就會過時,十年過後基本就得退居二線了,所以要想保持一支艦隊,就必須不斷的建造,並替換那些服役到齊的戰艦。

    而按照萬噸戰艦要長達三年到四年左右的建造週期,哪怕是建成服役後,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適應並形成戰鬥力,那麼整個過程可能會持續到四年到五年年左右。

    如果要保持六艘戰列艦,並讓這些戰艦保持在八年以內的艦齡,那麼基本上每年都得開工建造一艘戰列艦,如此才能夠保證艦隊始終保持相當數量最新銳的戰艦。

    林哲看著這份計畫,不由得想起了後世日`本人搞的什麼六六以及八八艦隊。眼前帝國海軍的這份修正案,也可以稱之為六八艦隊了。

    後世的日`本人為了湊出一支六六艦隊來,可是把整個國家都給壓榨乾淨了,後來要搞八八艦隊的時候,更是差點把整個國家給玩殘了,如果不是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簽訂,估計八八艦隊還沒有完成呢,日`本的財政就得徹底破產。

    不過這個時代的戰艦在造價上和後世的戰列艦要低得多,一戰前的那些兩萬多噸,不足三萬噸的戰列艦,造價大約是兩百五十萬英鎊左右,比如伊麗莎白號,排水量為兩萬七千多噸。造價約兩百四十萬英鎊。而一戰後期的那些四萬噸左右的戰列艦或者戰列巡洋艦,造價直奔五六百萬英鎊,比如胡德號的造價就是高達六百多萬英鎊。

    但是現在的主力艦造艦要便宜的多,基本都在幾十萬英鎊徘徊。六十年代初期的萬噸的鐵甲艦造價還不到四十萬英鎊,比如1861年的勇士號就是才三十七萬英鎊多點,不過戰艦的價格也是越來越貴,到了1864年服役的阿基裡斯號,造價已經是攀升到了四十七萬英鎊左右。

    等到了現在的萬噸鐵甲艦造價。基本都是五十萬英鎊以上了,再過多幾年的話,估計就是六十多萬英鎊了。

    以帝國海軍的蚩尤級戰列艦而言,該級艦的造價預算兩百二十萬圓,折合英鎊約為四十八萬英鎊左右,而到了嫦娥級裝甲巡洋艦,這艘噸位只有七千五百噸的戰艦,造價高達一百五十萬圓,折合英鎊約為三十二萬。

    由此可見,現在隨著技術的越來越先進。同時戰艦越早越大,這戰艦的價格也是越來越貴。

    當然了,這個價格和後世動輒幾百萬英鎊還沒法比,以目前帝國的財力而言,雖然不敢說和英國人那樣每年都服役好幾艘萬噸鐵甲艦,但是保持一年開工一艘的話,還是能夠承受得起的。

    隨著帝國的工業革命持續穩步進行,經濟繼續保持著較高的速度發展,而財政收入也是保持著增長。

    以帝國每年好幾個億的中央財政收入,一個多億的海陸軍軍費來說。拿出幾百萬來建造戰艦還是可以辦到的。

    這就是大國和小國的區別了,國小民寡的近代日本要砸鍋賣鐵才能夠建起一支六六艦隊,而現在帝國要打造一支六八艦隊的話,甚至都不用節衣縮食。因為沒有那個必要。

    只是隨著時間的過去,現在帝國要保持一支六八艦隊還很輕鬆,但是等上二三十年後,戰艦的造價飆升到幾百萬英鎊的話,饒是以帝國的財力也估計很難承受,要造艦的話估計都得仔細掂量一番。

    待林哲批准了這份第一期五年計畫修正案後。海軍內部自然順勢改變了相關的計畫,以往的二等鐵甲艦,三等鐵甲艦一律全部取消,代之的是裝甲巡洋艦以及巡洋艦的建造計畫。

    這一年,海軍又是在夏季的時候下了三份巡洋艦的訂單,一艘是普通的無防護巡洋艦,也就是庫倫級巡洋艦的三號艦,海軍對這款雖然防護能力不咋地,甚至火力也不咋地的巡洋艦其實沒有什麼好感,但是架不住這款巡洋艦技術成熟,更關鍵的是便宜啊。

    作為一款設計用來護航、顯示武力等低強度交戰任務的巡洋艦,庫倫級巡洋艦空有超過三千兩百噸的噸位,但實際性能非常有效,甚至打兩千多燉的盤古級鐵甲艦都打不過,唯一的好處就是續航能力超級遠,海上自持能力比較充足,而且航速也不低。

    但是海軍為什麼依舊繼續採購這款戰艦呢,理由很簡單,就是便宜!

    首先是使用成本低,作為一款加裝了風帆系統的巡洋艦,沒事的時候可不允許使用蒸汽機動力航行,要知道這年頭的煤炭也是很貴的,而戰艦隨便一燒就是幾十噸上百噸的煤炭,而且還是最貴的無煙煤,所以各國海軍裡其實都是嚴格限制風帆蒸汽船隻的煤炭使用量。

    雖然使用風帆的時候,船隻跑的慢吞吞的,但是和平時期又不打仗的話,跑得慢無所謂,能走就行了,真正到了爆發戰鬥的時候,再使用蒸汽機也不遲。

    此外,這戰艦使用的艦炮和蒸汽機都是技術成熟的東西,嗯,雖然技術成熟也代表著性能落後,但是海軍忍受不了廉價的誘惑啊。

    此外,這船可是沒有裝甲帶的,這年頭鋼鐵的價格可是不便宜,這裝甲帶實用的厚裝甲板更不便宜,庫倫級巡洋艦,只是在一些重要部分上敷設了薄薄的裝甲,其他的基本都是無防護,要不然海軍也不會把該艦定性為無防護巡洋艦了。

    造價便宜,實用成本便宜,這就是海軍繼續採購庫倫級巡洋艦的最重要理由!

    除了庫倫級的三號艦外,海軍還訂購了一艘新的快速巡洋艦。這是根據之前的昆明級快速巡洋艦改進而來的快速巡洋艦,依舊稱之為昆明級,不過排水量提高到了一千七百噸,掠過其他性能不說。只提它的航速,這款快速巡洋艦最高能夠飆到十八點三節,比昆明級的前兩艘快了零點三節。

    不過為了航速上的提高,也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沒有鍛鐵裝甲防護。乃是典型的無防護巡洋艦,火力上也只有可憐的四門一百二十毫米艦炮,甚至都不如四五百噸的那些近海炮艦。

    但是這種快速巡洋艦雖然說除了航速一無是處,但是造價卻是相當之昂貴,是屬於船小價貴的貨色。

    區區一千八百噸的排水量,竟然要四十八萬的昂貴價格!

    要知道三千二百噸的庫倫級巡洋艦,其採購價也不過六十萬圓而已,但是兩者的噸位可是相差近倍,按照噸位越大越貴的常理來說,這昆明級快速巡洋艦。其造價應該是只有三十多萬的。

    而造成該級艦成本如此大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那十八節的航速!

    為了讓昆明級快速巡洋艦跑上十八節以上,該艦不僅僅採用了大長寬比的船身,同時還採用了對於中小噸位巡洋艦而來近乎奢華的動力系統,該艦配屬了和蚩尤級等一系列新式戰艦相同型號的蒸汽機以及鍋爐系統,也是帝國現有最新型號的蒸汽機動力系統。

    雖然和其他中小蒸汽船隻一樣,都只是一座蒸汽機配屬兩座燃煤鍋爐,但是輸出功率卻是大得很,達到了兩千兩百匹,這個動力系統雖然體積非常龐大。佔據了戰艦眾多的空間,但是為了這兩千兩百匹馬力都是值得的,要知道前幾年服役的炎帝級鐵甲艦,其四千噸的排水量但是配屬的動力系統也不過只有兩千三百匹而已。

    至於庫倫級巡洋艦的動力西東。為了控制成本,所以採用的還是上一代的產品,輸出功率只有兩千匹。

    也就是說,庫倫級巡洋艦雖然噸位大得多,但其配屬的馬力還沒有昆明級快速巡洋艦大。

    這種情況外人興許很難理解,但是如果看看這兩款巡洋艦各自的用途就會看得出來。海軍高層為什麼會這樣選擇了。

    庫倫級巡洋艦雖然噸位大一些,但其就是執行低強度的任務,主要還是護航,和平時期的巡弋,現實武力,真正艦隊決戰的話,基本沒啥用。

    然而昆明級巡洋艦,從一開始的名字就可以看得出來,這是一艘快速巡洋艦,其設計目標並不是為了護航等低強度的任務,從設計開始,這款巡洋艦就是為了跟隨主力艦隊參加決戰的。

    它的任務相當之簡單,那就是充當主力艦隊的前哨艦,為主力艦隊提供偵查情報。

    庫倫級巡洋艦,以後可能會配屬給各分艦隊,比如南洋、東洋、北海這幾支艦隊,又或者是夏威夷特遣艦隊,駐日太平洋艦隊等。

    但是昆明級巡洋艦,卻是預定配屬給第一艦隊的!

    預定用途的不同,也就造成了設計上的巨大差異,並造成了成本上的巨大差異。

    1868年的海軍造艦計畫中,除了主力艦外,還有三份巡洋艦的計畫。

    這三艘巡洋艦裡,除了庫倫級的三號艦以及昆明級的改進型號外,還有一個算得上是試驗型號的巡洋艦計畫。

    目前並沒有完整的設計方案,不過海軍內部卻是已經提出了明確的設計要求,首先噸位不能超過五千噸,火力以及防護性能必須超過在建中的夸父級鐵甲艦,航速必須達到十五節以上,在達到以上設計意圖後,儘可能的降低造價,原則上不能超過嫦娥級裝甲巡洋艦的百分之六十,即不能超過九十萬圓,而這個價格也是炎帝級的造價。

    海軍為什麼要如此嚴格的控制造價?

    因為嫦娥級裝甲巡洋艦就算比萬噸戰列艦便宜,但實際上也便宜不到那裡去,都是死貴死貴的玩意。

    再加上不管是蚩尤級戰列艦還是嫦娥級裝甲巡洋艦,這些都是舉足輕重的主力艦,輕易無法動用,一旦某些海域爆發中小規模的衝突時,比如說夏威夷或者北海等海域,海軍需要一款能夠充當地方艦隊旗艦,以抗衡敵軍二等鐵甲艦,但同時造價又足夠便宜的戰艦。

    如果新式戰艦也造的那麼昂貴的話,就失去了其戰略價值,這樣帝國海軍還不如建造大噸位的裝甲巡洋艦呢。

    只是海軍對成本以及性能的苛刻眼球,導致現在的艦政部那邊一時半會也是拿不出什麼好的設計方案啊。

    要滿足性能簡單的很,但是成本卻是超過了啊

    要控制成本的話,但是性能又很難跟得上去,所以現在艦政部的那些設計師們正在絞盡腦汁,試圖在儘可能降低成本的情況下滿足海軍提出的性能要求。

    自從1866年後,帝國海軍在新戰艦的設計和建造中,總是圍繞著性能和成本進行取捨,而這種取捨往往也是會引來極大的爭論。

    就在帝國在1868年掀起一番海軍的建設高潮時,外部環境也是持續變化!

    1868年的九月,外務部突然收到了一封來自帝國外務部駐寧王國特使的密電,當電文被翻譯出來後,負責外務部電報房的官員立即就是露出驚駭之色,然後拿起電文就是直奔宋關前的辦公室而去。

    而不用多久,就見宋關前匆匆前往新華殿覲見林哲!(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10
第五百九十六章 林成庭之死

    「林成庭死了?」林哲看著手中的電文,嘴裡喃喃自語著,腦海裡閃過很多東西,林成庭這個名字他已經聽過無數次了,但是可笑的是,林哲和林成庭這兩個人還從來沒見過面,一直是只聞其名不見其人。●⌒,.

    去年的時候,林哲就是獲知了消息說林成庭身患重病,根本就撐不了多久了,甚至從去年開始,各方勢力就開始角逐寧朝新任國王的寶座了。

    其由英國人以及大量朝中大臣支持的寧朝****和有著帝國支持以及部分軍方勢力支持的二王子,儘管這兩個當事人還都是小屁孩,自身並不什麼影響力,但是他們背後的各大利益相關群體卻是已經是開始了激烈的競爭。

    林成庭雖然靠著療養,苦苦熬了一年多,但是依舊沒能夠熬過來,現在林成庭一死,寧王朝那邊肯定會掀起一番動亂,而這場繼承人之爭不僅僅關乎著寧王朝自身的政局走向,更是關係到中英兩國在緬甸地區的爭奪。

    「我們之前已經對此做了相關的預算,條件許可的話立即就能夠發動相關力量,推動寧朝二王子登基!」宋關前見林哲陷入了沉思,當即主動開口道!

    「哦,既然都準備好了,那麼就去做吧!」林哲擺了擺手,並沒有和宋關前多說什麼。

    寧朝局勢的問題外務部好軍方那邊已經是在一年前就開始做相關準備了,帝國駐寧國公使是配合著李昊通拉攏寧朝的那些中立大臣們,同時軍方那邊的駐寧部隊,整整一千二百人都已經替換為帝國陸軍裡最精銳的野戰部隊,這一千兩百人由五個步兵連、一個炮兵連、一個騎兵連、一個輜重連、一個工程排以及一個軍樂隊組成,上述部隊組成一個混成團,稱之為『緬甸護商團』。

    和其他的駐外部隊一樣,這支部隊雖然名義上直接嫡屬於軍方所轄,但實際上這些部隊是由軍方和當地公使雙重領導,必要時候。當地的外交官可以直接命令駐外部隊進行作戰。

    比如說帝國駐日的陸軍和海軍部隊,雖然詳細的作戰任務是陸軍和海軍內部管轄,但實際上要去打誰,比如說什麼時候去欺負某個日本大名。通常由帝國駐日公使李博倉來決定。

    這年頭由於通訊不變,距離遙遠,帝國的外交人員是具有相當大的自主權限的,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直接發起一場局部戰爭。

    通常一些混亂或者要緊地區的公使,林哲都會給他們加一個某某地事務全權大臣。這個全權包括外交和軍事。

    比如李博倉,除了帝國駐日公使這個頭銜外,他還有著一個臨時性的差遣,即『欽命日本事務全權大臣」。

    帝國陸軍的緬甸護商團原本乃是比較分散的,人員也都是一些普通士兵,但是從去年緬甸局勢混亂以後,陸軍就是通過輪換的方式,從駐紮在雲南的一線野戰部隊裡抽調了上述部隊,並組成了全新的護商團。

    之前該護商團的駐紮比較分散,有部分駐紮在寧王朝首都。即緬甸之曼德勒,寧朝在此建都後,直接把名字改為『京都』,所屬省份改為直隸省。這種改名是遵從儒家王朝的傳統,首都的名字不是叫京師就是叫京都之類,整個亞洲範圍內,歷史上稱之為京師或者京都的城市不在少數。

    不過很多人為了稱呼方便,同時也是為了和日本的京都、越南的京都、東京之類的地名進行區分,同時國人也有著一種****上國的自豪感,認為京都、某京之類的稱呼只能是在大中華帝國裡用。其他蠻夷用是不恰當的,所以當代的國人,甚至在正式文書上還是會沿用曼德勒這個名字。

    護商團除了在緬甸京都有駐兵外,還在緬甸北部重鎮臘戌駐紮有部隊。其他的部分則是主要部署在一些比較重要的戰略要地。

    但是隨著緬甸局勢的緊張,該護商團已經是開始收縮兵力,目前該團的主要兵力都集中在曼德勒。

    帝國陸軍的軍事準備自然是不只有這一點,除了應李昊通的請求,先後秘密派遣了數十名軍事教官,並加入了李昊通控制下的寧朝軍隊外。帝國陸軍在去年開始就是以各種藉口不斷的侵入撣邦和佤邦這個地區。

    撣邦和佤邦,以往都是屬於中國的領土,歸屬當地土司管理。不過清明時代陸續脫離中原統治,成為了獨立於中國和緬甸之間的甌脫地,即不歸屬任何一國統治的邊境地區,勉強也可以稱之為緩衝區,也可理解為三不管地帶。

    林成庭入緬後,依靠強勢的軍事手段,把這兩個地區收入囊中,等林成庭成立寧王朝後,更是想要把這兩片地區直接劃入寧王朝的領土,不過此舉遭到了帝國的強烈反對。

    要知道,當林成庭進入上緬甸和英軍以及貢榜王朝作戰的時候,後頭的帝國陸軍也是跟了上去,控制不少地區。

    由此這撣邦和佤邦就成為了寧國和帝國的邊境爭議地區。

    當初簽訂中英寧條約時,帝國以強勢的手段逼迫了林成庭承認了佤邦和撣邦擁有獨立自主的自治權力。

    因此,這兩個邦雖然現在名義上歸屬寧國的領土,但是卻擁有極大的自治權力,其土司為世襲,擁有完整的內政權力,同時可以組建軍隊,不過外交權力卻是被極大限制。

    大體上,這兩個邦算得上是寧王朝的藩屬,還是自由度非常高的藩屬。

    這兩個邦的土司自然都是帝國扶持起來的,甚至帝國還幫著他們各自組建了好幾千人的軍隊呢。

    這兩個邦名義上還是寧國的藩屬,但實際上早就抱上了帝國的大腿!

    這緬甸局勢一緊張,這兩個邦就是在帝國的要求下,開始增軍備戰了,他們的軍隊雖然不多,但是加起來也有五千多人,用的也是帝國的退役1858步槍,指揮官自然是清一色的中國顧問,戰鬥力不說好還是壞,但是這五千多人拿出去當炮灰還是可以的。

    至於帝國陸軍自身。在雲南邊境的部隊從來就沒有鬆懈過,只要林哲一聲令下,數萬大軍就能夠越過邊境線,然後直接殺向曼德勒甚至仰光。

    林成庭病死的消息傳回過來後。軍方那邊就是迅速行動了起來,駐紮雲南的部隊已經全部取消休假,隨時可以殺進緬甸。

    當然了,除非局勢出現不可逆轉的惡化,不然的話帝國陸軍是不可能大規模入侵緬甸的。這場亂局裡,主角並不是帝國陸軍在雲南的數萬大軍。

    甚至帝國陸軍在曼德勒的一千多人護商團和撣邦、佤邦的僕從軍都是次要的,他們的作用其實是為了預防萬一,比如說英國人在這種關頭大舉殺進上緬甸等。

    這場寧國的混亂,還得依靠寧國自己來解決,畢竟這是一場非常典型的繼承人之爭,就算打起來那也是內戰。

    可惜的是,帝國的高層遠離寧國,無法及時得到太多有限的情報,剛開始的時候。外務部那邊還能夠收到來自曼德勒的電報,但是第二天開始,他們就是再也無法收到來自曼德勒的電報了,而且從英國人那邊得知的消息顯示,英國人也是和曼德勒那邊失去了電報聯絡。

    非常明顯,曼德勒那邊不知道是那方勢力,直接把電報通訊給掐斷了,要掐斷電報通訊簡單的很,甚至都不用佔據電報房,直接把電線給剪掉就行了。

    沒有了電報通訊。現在帝國高層對緬甸的局勢是一片摸黑,而這種時候,各種陰謀論啊就是開始湧現。

    外務部和皇家陸軍共同舉行的碰頭會上,徐言青直接就是道:「這有沒有可能是英國人搞鬼。他們是不是派人進入上緬甸了,所以才會切斷電報不讓我們知道!」

    「是啊,現在曼德勒那邊的情況怎麼樣,我們現在是一無所知,萬一出現了什麼不可控的變化,到時候我們就被動了。甚至有可能影響到整個西南地區的戰略安全啊!」說話的還是軍方的人。

    「要我說,還等什麼,立即電令前線部隊,讓他們立即進入緬甸,只要我軍主力抵達,不管發生什麼事,難道還怕翻了天嗎!」

    聽著這幾個軍方將領們的話,宋關前心裡頭有些鄙視,這些武夫,天天腦子裡就想著打仗,他們也不用腦子想想,要是英國人真的出兵了,我帝國在仰光的情報人員怎麼可能一點消息都得不到。

    英國人還沒有出兵之前,自己就是先大規模出兵緬甸了,那些英國人就算不立刻對帝國宣戰,那至少也會在印度地區進行動員了,然後針鋒相對派遣大量兵力進入上緬甸了,而到時候,中英兩國打起來很有意思?

    帝國對緬甸的寧國固然看重,但是英國人對緬甸更重視,一旦緬甸被帝國所佔領,那麼英國人的印度就會直接暴露在帝國的兵鋒之下,而以帝國陸軍的強勢,一旦處於帝國陸軍的兵鋒之下,英國人用腳趾頭想都知道情況會很不妙。

    為了保障印度的戰略安全,所以帝國有任何進軍緬甸的跡象,都會引來英國人最激烈的反應,稍有不慎就是一場大規模的戰爭。

    這一次的外務部和陸軍的碰頭會,讓宋關前有些失望,這些軍人的想法根本就不是說扶持二王子登位,在緬甸和英國人保持實力均衡之類的,他們就想著直接把緬甸吞併了,然後最好是殺進印度。

    到時候,這些軍方的將領們肩膀上就能夠多上一兩顆星星,興許還會再出好幾個公侯貴族呢

    而這和外務部的立場是相背離的。

    外務部的這外交官們需要考慮的事態多,是不可能和軍方那樣單純為了開疆擴土的功勞就想要發動一場戰爭的。

    外務部需要考慮到,一旦緬甸就是失控,進而引起中英兩國的直接交戰,,甚至引起中英兩國在全亞洲範圍內的衝突,別的不說,人家派個主力艦隊過來,帝國海軍能不能應付的過來就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

    就算能夠應付過來,但是也會極大的影響帝國和英國之間的貿易,甚至有可能波及到帝國的整個國際貿易。

    隨著帝國的工業化程度越來越高,帝國現在對外來的原料以及工業品市場的依賴程度也是越來越高,僅僅是生絲一項,每年就能夠為帝國帶來數以千萬計的收益。

    可以說,隨著帝國參與國際貿易的份額越來越大,就越難承受斷絕國際貿易的代價。

    再者,帝國和英國之間的貿易份額實在是太龐大了,儘管這些年帝國在努力的開闊新的工業產品市場,比如歐洲以及亞洲甚至美洲,但是不管再努力都是繞不過英國人。

    目前英國和帝國的貿易份額,佔據了帝國進出口貿易的百分之四十以上,而這一點在短時間內是很難改變的。

    因此,和英國徹底決裂的代價實在是太大!

    當然了,這種情況同樣存在在英國那邊,英國每年也在和帝國的貿易裡獲利頗豐,在貿然和中國發生衝突甚至斷絕貿易,這是一把雙刃劍,傷了敵人也同時傷了自己,可謂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這從這幾年帝國和英國雖然衝突有著不少,但是雙方一直保持著較大的克制就可以看得出來,在兩國的高層裡,其實都不願意這個時候發生大規模的戰爭。

    政治家和軍人之間的想法是截然不同的,軍人為了開疆擴土為了戰爭的勝利,那裡會去在乎什麼貿易啊,直接打就是了。

    回到外務部,宋關前又是問了電報房那邊有沒有來自曼德勒的電報,但是電報房的回答卻是讓他有些失望:沒有。

    為了盡快得知曼德勒那邊的情況,宋關前又是讓人密切關注仰光地區的消息,命令帝國駐仰光的領事一旦得知相關的消息,立即用密電回報。

    仰光那邊的領事也是先後向帝國拍發了數封密電,主要是回報英國人的一些相關動向,說現在仰光的英國人也是斷絕了來自曼德勒的電報通訊,現在英軍在仰光的部隊已經開始動員,並已經嘗試派遣了幾艘內河炮艦沿河北上。

    同時帝國駐仰光領事也已經是和當地的英國人進行了兩次磋商,主要是交換信息,以避免信息的不對稱從而引起雙方的誤會。

    比如說英國人派遣內河炮艦北上的時候,就是事先通知了帝國駐仰光領事,就是為了避免讓帝國誤會,認為是英國人要大舉入侵寧王國。

    從這些情報裡也是可以發現,現在的英國人和帝國差不多,都是失去了和曼德勒那邊的聯繫,緊張的同時也是保持了極大的克制,就是怕一個誤會,然後就引起了中英兩國的戰爭。

    只是現在曼德勒那邊的電報線路不同,中英兩國都是無法得知曼德勒那邊的具體情況如何了。

    此時此刻不管是南京還是倫敦那邊,都已經不知道,曼德勒現在已經是火光衝天,槍炮聲已經是響遍了全城!(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10
第五百九十七章 曼德勒混戰

    曼德勒,帝國駐寧公使館內。←,.

    一個穿著中華裝、年約四十的男子站在窗前,從他的視線裡可以看見遠方冒出來的諸多煙柱,伴隨著煙柱,偶爾還能夠聽見爆炸的聲音。

    看著遠方的他的眉宇一直都沒有舒展開來,半天后他才是回過身來,然後走出辦公室,辦公室外面的辦公大廳裡,五六名或穿著中華裝或者軍服的人都是齊齊轉頭看向了他。

    「郝大人,現在我們再不行動的話,恐怕就要晚了,剛才我得到消息,李昊通的部隊已經從王宮敗退,禁衛軍已經開始發起反攻了!」說話的是一個年約三十多的陸軍上校,此人名為寧嘉健,原本在十六師擔任步兵團團長,今年年初被任命為護商團的團長。

    此人長期在西南地區服役,根據軍方那邊人的說話,就是此人擅長於叢林、山地等地形的戰鬥,並且長期活躍在第一線,這幾年先後率軍參與彈壓土司叛亂等任務,戰鬥經驗可謂是相當豐富。

    寧嘉健如此說,也是讓旁邊的幾個人面露愁容,就連郝木柏也是聽罷後久久不出聲。

    現在的郝木柏心情可謂是糟糕透了,自從前天李昊通派遣通知他說林成庭病亡後,他就知道考驗自己的時候到了,從那個時候,郝木柏就是開始逐步實施計畫,試圖幫助李昊通,直接把二王子扶上王位。

    第一天的時候,他就是命令護商團進入戰備狀態,並緊急通過電報通知了南京方面,但是還不等他等到來自南京方面的指示,原本在王位爭奪裡一直保持著中立態度的寧朝禁衛軍卻是突然宣佈效忠****,進而宣佈戒嚴,並派兵控制了電報房,而後李昊通控制的人試圖奪回電報房,結果雙方的交戰中導致電報房被徹底摧毀。

    而雙方爭奪電報房的這場戰鬥,也是徹底引起了雙方的全面內戰!

    當天晚上。效忠於李昊通的一個步兵團就是緊急入城,而後一個原則駐紮在城內的步兵營也是被李昊通所拉攏,進而宣佈效忠二王子,隨後雙方就是在城門口爆發了一場戰鬥。李昊通的部隊順利攻破城門,然後一路殺往王宮,試圖攻克王宮,抓獲或者乾脆是殺掉大王子。

    雙方圍繞著王宮激戰一天多,然而由於李昊通的部隊數量並沒有什麼優勢。而禁衛軍又是林成庭生前組建的最精銳的部隊,這打起來是輸多勝少,現在禁衛軍不僅僅守住了王宮,更是嘗試發起反攻了。

    在雙方爆發戰鬥的時候,整個曼德勒也是亂套了,一些暴民開始四處劫掠,縱火,昨天晚上的時候,城內南邊的好幾條街面都是火光衝突,現在是燒的更是只剩下灰燼了。

    這些都是寧王國自身的動向。而作為在曼德勒的兩大舉足輕重的力量,英軍和中華軍卻是沒有輕舉妄動。

    而是保持了相互對持的狀態!

    根據中英寧的相關條約,中國和英國都有權力在寧王國駐紮不超過一千二百人的軍隊,用以保護兩國僑民,為了保持一致,同時也是為了避免引起寧國普通人的反對和敵視,雙方的軍隊都很低調,打出的招牌也都是比較沒有那麼強的殖民性質。

    中華軍的駐寧部隊,稱之為『緬甸寧護商團』,簡稱『護商團』。

    而英國人更乾脆。直接稱呼為『領事館衛隊』,只不過這個衛隊的規模大了些,有著足足一千兩百人,而且還有騎兵和炮兵。

    緬甸局勢緊張的時候。中華軍是把護商團全部集中到了曼德勒,英國人自然也是如此。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這兩支軍隊的駐地都非常近,因為寧王國劃給中英兩國的使館區是彼此相鄰的,各自軍隊的軍營自然也都是在使館區內。

    所以林成庭剛死呢,這兩支軍隊就是相繼接到了命令。這個命令並不是說直接插手寧王國的內戰,而是監視中華軍英軍。

    於是乎,這兩支軍隊就是隔著一千多米不到相互挖起了戰壕,然後大眼瞪小眼了。

    在這種情況下,護商團要想直接出戰支援李昊通,難度是相當相當的大,這前腳剛出去,估計後腳人家英國人的使館衛隊就殺過來了。

    現在不管是中國的護商團還是英國的使館衛隊,都是不敢輕舉妄動。

    想到這裡,郝木柏不由得埋怨起李昊通來,這提前做了一年多的準備,怎麼事到臨頭了還出現了這麼多的意外。

    要知道根據郝木柏和李昊通之前的計畫,這禁衛軍應該是會保持中立的,就連寧軍的大部分高層將領,也是會保持中立的。

    這些軍方的高級將領基本都是林成庭當年從國內帶來的,他們大多數人只對林成庭有忠誠之心,至於林成庭死了後,只要軍方的利益不收損,那麼他們並不在乎是大王子還是二王子成為新任國王。

    當然了,這些軍方高級將領保持中立,還有著中英兩國的龐大壓力所致,在很多寧軍的高級將領來看,這大王子和二王子之爭,不過是家裡小打小鬧而已,而寧王國的真正生死大敵,還是英國和中華帝國。

    不管是郝木柏還是英國人那邊,其實在之前都在不斷的給寧軍的高級將領施加壓力,迫使他們倒向自己這一方,而這讓很多寧軍的高級將領深感為難。

    那些政客們可以當牆頭草,但是他們寧軍卻是不行啊,這要是倒向了其中一方,從而引起另外一方的不服,然後直接出兵寧國怎麼辦?

    所以為了避免中英兩國的直接出兵,同時也是為了保住軍方自身的利益,寧軍的幾個高級將領之前就私底下表態,對於王位之爭,寧國軍方是不會參與其中的,但是他們堅決反對中英兩國任何入侵,坦言不管是中國還是英國一旦派兵進入寧王國,那麼寧軍就會直接倒向另外一方。

    這就是林成庭的常用的威脅:不管是英國還是中國,誰要是打他,他立馬就倒向另外一邊。

    而不得不說,這種威脅還是比較有效的。寧軍雖然人數少,但是也有五萬多人呢,這在緬甸可是一支不小的軍事力量。

    但是寧軍軍方不參與,不代表禁衛軍那邊同樣不參與。

    前文說過。林成庭建立的寧王國,在各方面都是極大的抄襲了中華帝國的各項體制,政治和軍事上都是如此,中華帝國有著一支獨立於海陸軍之外的近衛軍,林成庭就搞了一個禁衛軍。不過人數要少得多,只有兩千多人。

    這個禁衛軍之前一直都是被林成庭牢牢把控,不管是大王子所屬的勢力還是二王子這邊的勢力,基本都是無法滲透進去。

    然而讓郝木柏沒有想到的是,這個禁衛軍竟然會在最後關頭倒向了大王子那邊,這讓李昊通的所有計畫化為灰燼。

    按照李昊通和郝木柏之前的計畫,一旦林成庭身死,那麼效忠於李昊通的一個步兵團就會直接入城,然後直接擊殺大王子以及效忠大王子的那些大臣們,這個過程裡。護商團要牽制住英國人的使館衛隊。

    這是一個簡單而暴力的方案,沒有太多的枝節,直接殺進王宮把大王子和支持他的一些大臣們幹掉,然後扶持二王子登基為新任國王,整個過程甚至都用不了一天。

    然而禁衛軍的突然倒戈,徹底打亂了李昊通和郝木柏的計畫。

    而更讓人鬱悶的是,直到現在郝木柏還不知道那支禁衛軍為什麼會突然倒戈。

    儘管局勢朝著不好的方向發展,但是郝木柏依舊忍著沒有動用護商團,因為他深知一旦動用護商團,那麼對面的英國人的使館衛隊肯定不會無動於衷。最後就有可能引發中英兩軍之間的交戰。

    而這種導火索,足以引發中英兩國的大規模戰爭。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他是不會動用護商團的!

    「去聯繫李昊通,我要知道情況到底怎麼樣了!」郝木柏話音落下後。一個人就是快步走出了領事館,然後直接前往王宮方向而去。

    這名領事是坐著使館的馬車,一起前去的還有著幾個充當護衛的陸軍騎兵,這一路上有些認得這是中華帝國的馬車和騎兵,那麼一般都會繞著走,但是也有一些不長眼的暴徒試圖衝擊。甚至劫掠他們。

    這些暴徒或是平日裡禍害街面的盜搶之輩,或是亂兵之流,想要趁著現在滿城打亂謀財害命。

    對於這些人,那幾個護衛騎兵是沒有絲毫客氣,連開槍都懶得開,直接抽出馬刀一陣砍殺,就是讓街面上多了數十具屍體。

    領頭的一個少尉騎兵軍官左右看了看,一邊把手中還沾有血跡的馬刀用布搽拭著,一邊道:「繼續前進!」

    曼德勒雖然是寧王國的首都,之前還是貢榜王朝的首都,但實際上規模並不大,居民也不算多,在東南亞這一片算得上是大城市,但實際上人口和城區規模還不如帝國江南的縣城。

    不用多久,這一小隊人就是來到了一座小宅院面前,門口是一群穿著寧軍軍服,但是手臂綁有紅帶的軍人,這些軍人大部分都是一些皮膚黝黑,身材矮小的當地土著,不過那些軍官們卻是一眼就可以看得出來是華人。

    這是寧軍甚至整個寧王朝的普遍現象!

    寧軍五萬多人,幾乎所有軍官都是清一色的華人,那些土著們只能是充當大頭兵而已。

    放大到整個寧王朝,官員和商人、地主等上層也大部分都是華人,其中的官員更是清一色的華人,整個寧王朝,就沒有一個土著官員。

    商人和地主這些倒是有些土著,不過多數也是華人階層。

    這些年林成庭大力吸引華人移民,而且給出的條件是非常優厚的,只要是讀書人來到,要從政就當官,要想從軍的話,其他們自辦的隨軍學校學習幾個月,立即就是軍官。

    可以說,現在的寧王國是一個外來民族統治本地民族的典型政權,和已經消亡在歷史長河裡的滿清王朝有著極大的相似性。

    待馬車停下後,裡頭下來了一個穿著中華裝的年輕人,這是郝木柏派來的使者,不過這人剛下車呢,就是露出驚喜之色:「錢兄,沒有想到你在這裡!」

    前頭一個穿著寧軍軍服的軍官聽罷後,當即就是邁動步伐然後走了過來:「安大才子?前年國內一別有兩年沒見了吧,只是,你怎麼會在這裡?」(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10
第五百九十八章 年輕一代

    那錢姓軍官雖然穿著寧軍的軍服,但是他卻是中華軍的現役軍人,是被秘密派遣到寧國來,給李昊通充當軍事顧問。~,

    這種秘密派遣如果不是知道內情的人,是很難察覺的,就算英國人挨個問也問不出個所以然來。

    因為寧王朝和其他東亞國家有著極大的不同,首先這是一個華人建立的國家,統治階層是清一色的華人,官方語言可是漢語。

    同時寧王朝的各方面政治和軍事體系也是基本照抄中華帝國,如果是不瞭解到人來到曼德勒,估計都會認為寧王朝是中華帝國下屬的領土。

    這寧軍裡的軍官多數也是清一色的華人。

    因此當中華軍秘密派遣過來的軍事顧問如果他們自己不說,實際上外人會很難察覺到他們實際上是中華軍的軍事顧問。

    加上李昊通為了避免寧國的其他勢力得知並干擾此時,可是給這一批的軍事顧問直接偽造了真正的軍官身份,眼前的這個錢國堂就是擁有著寧軍的少校軍銜。

    錢國堂看見了來人後,當即是露出了喜色,眼前這個穿著中華裝的年輕人不是別人,乃是他當年的杭州高等中學的同學,名為賈浩峰。

    這兩個人的出身相似,錢國堂出身於一個書香門第家庭,曾祖父曾中過舉人,官至道員,祖父和父親也都考中秀才,不過祖父一生都沒考上舉人,也沒有捐官,倒是他父親久考不中後,捐了個知縣,花費了不少錢打點才在江西謀得一任知縣,不過太平天國運動後,他父親為了避禍很果斷的辭官歸家,這前後當的知縣還不足兩年呢。

    回到金華老家後曾學別人,投資開了家火腿作坊,不過很快因為經營不善而倒閉。而後一兩年家人又是多病多災,最後耗盡了僅有的些許錢財,最後不得不回到老家,依靠祖宅傳下的數十畝田產過活。家境甚至已經比不上那些富農。

    這用簡單的話來說就是:錢家是已經破落的書香門第。

    賈浩峰也差不多,同樣是大地主出身,不過他的家是在皖南,太平天國期間,不僅僅家產全無。而且連父親和幾個家人不是被太平軍所殺,就是餓死在了逃亡的路上,最後賈浩峰是和母親還有兩個妹妹逃亡到杭州,寄居在姐夫家中。

    從家財萬貫的士紳地主淪落到寄人籬下,這給少年時期的賈浩峰是極大的刺激,由此讀書是非常用功,他姐夫見他讀書不錯,所以也是資助了他進入新式學校讀書,後來更是硬撐著資助他入讀杭州高等中學,要知道這入讀高等中學的花費可是頗大。他姐夫也不過是在一家商行裡當掌櫃而已,收入要養一大家子本來就很苦難了,還得供賈浩峰讀高等中學,這可不是什麼容易的事。

    為了緩解家中的負擔,他那個大家閨秀出身的母親更是做起了針線活。

    而賈浩峰也是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雖然沒能靠近他希望的陸軍軍官學校,但是卻考入了帝國大學,考入帝國大學後,雖然雖然負擔依舊很重,但是他卻是神情了皇家銀行的的學業貸款。平日裡也是做一些兼職,總算是減輕了家裡的負擔。

    這兩人的家境和遭遇都有些類似,所以在杭州高等中學的時候也是相交甚多。

    當年兩人從杭州高等中學畢業後,錢國堂懷著一顆建功立業的心思。加上帝國成立後軍官的社會地位極高,乃是最容易博得貴族爵位的一群人,所以報考兩大軍校歷來都是帝國最優秀的一群年輕人的首選,錢國堂也裡不例外,為了恢復家族的榮光,他經過重重競爭最後考入了皇家陸軍軍官學校。

    現在的他猶記得獲得錄取通知書時。不僅僅是整個村的人都為他歡呼,他那個依舊蒼老的父親更是親自祭祀宗祠。

    而後他更是連接獲得縣上多名士紳、官員的宴請,如果不是他早早就定下了婚事,估計都有人當場要和他結親了。

    整個場面絲毫縱然不如明清時代那些士子考中進士的場面,但是也不弱了,在當代人們的心中,能夠考上兩大軍校那是比明清時代的舉人還要值錢。

    實際上這也的不容易,帝國的領土龐大,人口眾多,而兩所軍校每年錄取的人數加起來也不過千人,加上一些發達地區的讀書人更具有優勢,所以有些窮縣幾年也考不上一個軍校生。

    而他的同學賈浩峰一開始也是打算報考陸軍軍官學校的,但是他的身體素質差了些,沒能夠通過體能測試,最後轉而報考帝國大學,並順利考上,就讀的是外文科。

    如果說兩大軍校是培養軍官的搖籃,那麼帝國大學就是培養官員的搖籃,帝國大學的畢業生,基本百分之八十都會進入政界,其中外文科的畢業生大多數都會進入外務部工作,朝著外交官的方向發展。

    號稱集中了政界裡最多年輕一代俊傑的『宮內秘書處』,除了那些中高層職務外,其他的中下層職務被帝國大學的畢業生至少包攬了一半。

    等他們畢業後,自然是各自進入陸軍和外務部工作。

    隨後幾年,他們雖然和其他同學偶見過幾次,但是各自都是工作繁忙,自然也是見不到了,彼此的聯繫也就少了些。

    但是卻沒有想到今天會造遠離祖國的曼德勒相見!

    這老同學見面,雖然是免不了說幾句話拉攏感情,不過這兩人也都知道,現在是情況緊急時刻,所以只是略微問了兩句後,錢國堂就是問道:「現在這個時候,你不在公使館那邊,怎麼來這裡了!」

    「我是奉了郝大人之命,前來見李侯的!」賈浩峰如此道。

    「哦,想不到你都能承擔如此重任了,看來你這幾年混的不錯啊!」錢國堂一邊帶著賈浩峰進入大門,一邊說著。

    賈浩峰卻是輕搖頭:「我現在不過是一等隨員,那裡比得上你啊,這都是少校了!」

    聽到賈浩峰說自己已經是一等隨員了,這讓錢國堂有些小小的驚訝,連忙搖頭道:「我這哪裡是少校啊,這不過是寧軍這邊的身份罷了。做不得數,現在我還只是中尉呢!倒是你,沒看出來啊,你都是一等隨員了。恐怕不用幾年都能成為獨領一方的領事了!」

    錢國堂驚訝是正常啊,帝國的外交官的官階和普通的政務官員有些不同,普通的官員,在部門任職的話,不管是地方還是中央機構。基本都是稱之為科員、副科長、科長、副處長、處長、副司長、司長等。地方政府的主官則是延續舊稱知縣、縣丞、知府、同知、道員、布政使、巡撫之類的主官。

    不過這兩者只是稱呼,並不是官員的級別區分,中央機構裡的一名司長,外放的話最次也是一個道員,有時候甚至會是布政使。

    換到外務部這邊,部門任職的人員也都是以科員、處長、司長之類的稱呼,但是駐外人員的話,有普通僱員以及外交官之分,普通僱員或是本國或是當地國,並沒有什麼官方的組織關係。只是普通僱員,主要做一些普通文書工作或者雜物等。而正式的外交官的話,從高到低則是:三等隨員、二等隨員、一等隨員、領事參贊、領事、公使參贊、公使、全權公使。

    通常而言,三個等級的隨員都是從事一些輔助工作,協作處理外交事務,領事一般是地方領事館的負責人,比如說仰光領事館、舊金山領事館、夏威夷領事館,領事參贊則是這種等級領事館的副手。

    公使則是國家級別公使館的負責人,負責交涉一國外交事務,比如駐英國公使、駐美國公使、駐法國公使等。這種公使有時候還會兼任臨近國家的公使,比如駐英國公使就兼任荷蘭、比利時等歐洲小國事務,駐美公使就同時兼任夏威夷、墨西哥以及整個南美洲國家的外交事務。

    公使參贊則是公使的副手。

    全權公使,實際上負責的區域範圍和公使差不多。但是多了一個差遣,通常是「欽命某某地事務全權大臣」,權力比普通公使大得多,是擁有締結條約,發動局部戰爭權力的外交官,基本上可以看成是欽差。皇帝的直接代表。

    目前帝國的全權公使並不多,只有三個,一個是駐日公使、一個是駐美公使,不過駐美的全權只限於夏威夷,其差遣是『欽命夏威夷事務全權大臣』,其軍事和條約權限並不涉及到美國、墨西哥等其他國家。

    第二個就是駐寧公使了。

    公使和全權公使,這裡頭的區別和管理區域甚至和行政級別無關,其區別只在於所在區域的權力大小而已,比如說郝木柏是駐寧全權公使,但是他的地位和重要性自然是無法和帝國駐英公使相提並論的。

    而自己的這個同學年紀輕輕就已經是一等隨員了,再熬幾年的話,一個領事參贊就到手了,這個級別平常時候就是一座地方領事館的二把手了,如果領事回國述職或者其他原因無法行使職權的話,那麼這個領事參贊就能夠臨時署理領事館事務。

    按照通常觀念來說,這種地方級的領事參贊,地位基本已經等同於地方政府的道員級別了,因為根據帝國的相關規定,會見外國的領事的時候,一般都是要道員級別以上的官員,一些重要的領事,通常都要和省級的巡撫或者布政使接見。

    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啊,要知道自己畢業也幾年了,但是這軍銜晉陞是慢如狗,畢業時是少尉,這幾年只升了一級成為中尉。

    而自己的這個同學,估計一起步就是三等隨員,而且陞官的速度也是比大多數人塊多了,其他人估計還在苦苦正在在科員、副科長級別的時候,他卻是已經能夠在其他國家和李昊通這種其他國家的中央官員見面,並討論一國前途了。

    錢國堂這個時候不得不感嘆,雖然都說帝國裡的文官在地位上不如軍官,但是這裡頭可不能把外交官算進去啊,這些人陞官快就不說了,而且獲封爵位的機會也是比普通文官大一大截。

    自從帝國統一後,帝國新封的貴族少的可憐,排除幾個皇親國戚外,普通臣子獲封的爵位少的可憐,加起來也就那麼十幾個,而外務部那邊的外交官就獨佔了三個名額,內閣的其他部門一個都沒有,軍方的名額雖然多了一些,但是都是一些老將軍,可以說是靠著傲資歷熬上來的,真正的在這幾年依靠新獲得的軍功而獲封的一個都沒有。

    這幾年,帝國的外交官出的妖孽太多了,基本上幾個駐外公使都是在國內甚至在國際上大名鼎鼎,比帝國內閣的閣臣們要出名多了,那李博倉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一人左右整個日本政局,在日本的影響力之大可以說是無以倫比,以後日`本人書寫這一段歷史的時候,不管是罵還是讚揚,都是絕對無法繞過李博倉,甚至李博倉的內容很會佔據很大篇幅。

    這錢國堂心中一邊感嘆著,一邊也是把賈浩峰帶到了李昊通的面前。

    當賈浩峰看見李昊通的時候,發現這個年紀和自己差不多的寧國侯爵神情疲倦之色,更充滿了擔憂。

    看見賈浩峰進來後,他也只是點了點頭,李昊通和帝國駐寧公使館的人多有來往,某種程度上,他和郝木柏還算得上是政治盟友,所以對使館的工作人員比較熟悉,賈浩峰雖然只是一等隨員,但是帝國的外交官本來就不多,像駐寧公使館,隨員以上,稱得上是外交官的只有六人而已,其中還有一個陸軍武官,其他的都是一些普通僱員。

    隨後,賈浩峰就是和李昊通一番密談,二十幾分鐘後,賈浩峰才是重新出來,不過他出來後,卻是沒看見錢國堂,顯然他是有事先離開了。

    當即,賈洪峰也沒有耽擱時間,直接就是上了馬車,在一起來的多名騎兵的護送下回公使館。

    他自然不知道,現在他的同學錢國堂已經是帶著部隊奔赴前線!(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10
第五百九十九章 雙方的糾結

    錢國堂雖然是軍事顧問,但是他和其他的顧問一樣,都是屬於秘密顧問,為了隱瞞身份,同時也是為了今天的奪位之戰,李昊通是給他們安排了正式的軍銜,並安排到了李昊通控制下的部隊裡直接擔任軍官職務。●⌒,.

    當然了,一些部隊主官的職務他們是肯定不能擔任的,擔任的多時參謀之類的副職。

    帝國陸軍派遣過來的秘密顧問大約有五十多人,在帝國陸軍內的軍銜以中尉和上尉為主,領隊的是一個中校和一個少校,不過領隊是直接跟在李昊通身邊,籌劃全局,副領隊則是在前線直接充當部隊的參謀長了。

    錢國堂現在的職務是京都守備團的下屬第三營的參謀。

    京都守備團,根據林成庭制定的寧軍制度,雖然嫡屬於陸軍,不過並不算野戰部隊,而是屬於地方守備部隊,為啥?還是那句話,這寧軍的軍制是林成庭直接抄襲的帝國軍制、有皇帝直轄的禁衛軍、有著正式的野戰陸軍,有著地方守備部隊,不過規模都普遍偏小而已。

    京都守備團,這支部隊在寧軍裡自然只能算是二線兵力,但是該團卻是一直都是被李昊通所屬的李家強力掌控,從團長到連長,半數都是李家的族人或者親友,而該團也是李昊通扶持二王子登位的最大依仗。

    去年開始,李昊通就是靠著帝國派遣的秘密軍事顧問,對該團進行整訓,同時還悄悄的擴編了不少人,武器裝備也是換裝了帝國支援的1858年型步槍甚至還有前裝線膛炮。

    等到起事之前,這支守備團的實力已經不弱於普通的步兵團,而且李昊通還秘密編成了一支炮兵部隊,擁有額外的兩個炮兵連,總兵力超過上三千人。

    但是起事後,寧軍的陸軍雖然中立,除了一個平時駐紮在曼德勒。並被李昊通拉攏多時的一個步兵營叛變並加入二王子的陣營外,其他的寧軍主力基本都是宣佈中立,原本駐防在城區的陸軍第一師的其他主力部隊早已經是直接出城,免的被迫參與其中。

    平日裡。曼德勒的防務是由禁衛軍和京都守備團和陸軍第一師,總兵力約一萬五千人上下,主要還是為了防備城內的中英兩支部隊。

    但是林成庭估計怎麼也沒有想到,這中英兩支軍隊沒發動戰爭呢,自己的兩個兒子。準備的說是支持這兩個兒子的寧國勢力就是打了起來。

    禁衛軍和京都守備團圍繞著王宮是已經激戰了兩天多,而局勢對京都守備團是越發不妙了。

    現在的戰況對京都守備團可謂是非常不秒,本來京都守備團還擁有一定的兵力優勢的,但是京都守備團雖然經過了中國顧問的整訓,但是兵源以及軍官的基礎太差,軍官都是半路出家,沒有經過系統學習的居多,士兵都是一些土著,而且身體條件往往不達標,跑個幾公里的武裝越野。一個個都能夠累的爬不起來。

    相反,禁衛軍就要強得多了,作為林成庭生前直屬的軍隊,武器裝備是最好的,兵員也都是身體素質條件最好的,軍官多數都是從野戰部隊裡挑選出來的優秀軍官,可以說戰鬥力是相當的強。

    再加上開始那一天裡,李昊通急著攻克王宮,所以讓京都守備團和另外的一個步兵營對王宮發起強攻,在禁衛軍的反擊下折損頗多。

    如此一來。兵力優勢也就逐漸消失。

    現在禁衛軍那邊更是嘗試發起反攻,這對李昊通來說不是什麼好消息,對錢國堂來說同樣不是什麼好消息。

    雖然這是在其他國家帶著別人的士兵打仗,但是打輸的依舊不是什麼好事。回國後想要晉陞是別指望了,稍有不慎還有可能在這異國他鄉丟掉性命。

    錢國堂跟隨著所屬的第三營抵達王宮附近的時候,上頭就是傳來了命令,要求他們接替第二營展開防禦作戰,這個第二營並不是京都守備團的第二營,而是原屬陸軍第一師的第二營。不過因為這個營被李昊通拉攏,最後加入了京都守備團。

    這個營也是叛軍的主力部隊,現在上頭準備把這個營抽調出來,然後略微休整後,準備投入到側翼發起進攻,以改變目標的困局。

    錢國堂的第三營接替第二營的防區後,很快就是遭到了禁衛軍的進攻,戰鬥打響後,錢國堂充分的擔任起了軍事顧問的角色,協助營長安排戰鬥,但是沒有多久,他所屬的營長就是被一顆榴彈的彈片所擊中而陣亡。

    這個時候,他是直接承認起了指揮的重任,雖然在知道的人心裡,他只是一個軍事顧問而已,但是普通士兵卻是不知道的,反正這中國的顧問和寧軍的華人軍官也沒有什麼相貌和語言上的差別。

    這場防禦作戰一支打了兩個多小時,第三營死傷數十人後,禁衛軍才是開始停下了反攻並撤退。

    這個時候的他還不知道,禁衛軍之所以停止對他第三營的進攻,是因為第二營已經在側翼發起了猛攻。

    雖然叛軍的整體素質並不如禁衛軍,但是隨著戰鬥的進行,越來越多的中國顧問已經是直接承擔起了指揮的重任。

    這些中國的軍事顧問雖然在帝國陸軍裡都是屬於基層軍官,但是卻都是接受過完整的軍校教育,和寧軍裡這些半吊子的軍官在素質上存在著極大的差距。

    興許他們的作戰經驗不如寧軍的軍官豐富,但是理論和見識卻是遠超他們。

    畢竟帝國的陸軍軍官學校,在整個亞洲範圍裡是唯一的一所正規軍校,甚至在全球範圍內,也是屬於一流軍校了,這教授出來的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質是相當強的。

    就當錢國堂率領部隊在王宮附近激戰的時候,公使館那邊護商團和英國人的使館衛隊也是對持的非常嚴重,雙方都已經是挖好戰壕,架好大炮,這一個搞不好就會直接打起來。

    公使館內,賈浩峰也是正在向郝木柏匯報相關情況,據他回報,現在李昊通的軍隊雖然打的困難一些。但是短時間內就算拿不下王宮,但是依舊佔據著一定的兵力優勢,而且現在李昊通也已經是被迫接受了顧問團的建議,開始直接讓中國顧問指揮部隊。以改變目前的困局。

    儘管有些不甘心,但是李昊通也是知道,自己手底下的那些軍官在指揮能力上是遠不如這些顧問的,如其讓自己人礙手礙腳,還不如直接讓出指揮權。只要獲得勝利,他並不介意丟臉。

    「這麼說來,李昊通那邊還能控制住局勢了?」郝木柏如此道。

    「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會這樣,禁衛軍那邊雖然戰鬥力強一些,但是畢竟兵力要少,而且他們的彈藥儲備也不多,早先時候彈藥庫可是被李昊通的人馬掌控了,而且陸軍第一師那邊撤出城的時候,也沒有遺留下彈藥了!」

    賈浩峰如此回道。

    「既然這樣。我們就再看一看,嗯,要注意英國人那邊,絕對不能讓他們的衛隊脫離你們的視線!」郝木柏的這句話是對護商團的團長寧嘉健說的。

    「可惜,現在還不能聯繫上國內,消息不同的話,恐怕國內和英國人那邊都要出變數啊!」

    郝木柏的擔心並不是沒有理由的!

    隨著曼德勒方面遲遲沒有消息傳回來,現在帝國方面已經是開始做戰爭準備了,軍方那邊更是給雲南方向的部隊,讓他們做好戰爭動員。同時也是派人聯絡了佤邦和撣邦的兩個當地土司軍隊,必要時候這兩支僕從軍就是開路先鋒,直接殺進寧王國。

    仰光那邊,帝國的外交人員也是及時保持著和英國人的聯絡。並密切監控駐紮在仰光的英軍動向,一旦仰光的英軍開始北上,那麼這個消息立馬就能夠傳回南京,然後帝國的軍方估計就會做出相應的反應。

    曼德勒、仰光這些地方氣氛緊張起來,南京這邊也是各國公使們也是感受到了戰爭的氣氛。

    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爵士更是在兩天內,連續和帝國外務部大臣宋關前進行會談。甚至一度請求覲見帝國皇帝林哲,不過卻是沒能獲得批准。

    帝國雖然不是滿清,抗拒和外國的交流,皇帝不願意召見那些外國公使,但是帝國同樣不是那麼小國,帝國皇帝不是你相見就能夠見的。

    威妥瑪前幾年開始是英國駐華參贊,1866年的時候前任英國駐華公使阿禮國爵士因為四國條約的簽訂而備受英國國內的指責,最後在1866年底就是被迫主動辭去駐華公使職務,隨後這一職務由威妥瑪接任,隨後獲封巴斯勳位。

    此人上任後,一方面是吸取了阿禮國強硬對華策略的教訓,轉移保持克制,爭取和平為主,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卻是多次寫信回國,提醒英國國內帝國的各方面的實力正在快速膨脹,以後必然會成為英國在亞洲的巨大威脅,希望英國國內能夠重視中國的威脅,並做出相關的反應,比如說加強東印度艦隊的實力,在下緬甸保持一支龐大規模的陸軍部隊等。

    現在突然出現的寧國亂局,乃是他上任以後遇上的最大挑戰。

    林成庭剛死,他就是拍了電報回倫敦,稱林成庭的死極有可能引發寧國局勢的動盪,甚至可能引發寧國的內戰,而後極有可能引起中英兩國之間的戰爭,希望倫敦方面做好相關的準備。

    但同時他也表示,他會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

    相對而言,威妥瑪爵士要比阿禮國更加理性,也更加清楚認識到了帝國進行工業革命以後的實力增長,但是正是因為這種理性認知,所以他對帝國是充滿了戒備,甚至多次要求倫敦方面增強東印度艦隊的實力。

    相對來說,這樣的人,要比阿禮國爵士對帝國更具威脅性。

    這從這兩天的會談就可以看得出來,威妥瑪爵士一方面不斷的重申中英和平的必要性,中英國際貿易的給兩國所帶來的利益,希望中方和己方一起保持必要的克制,以避免戰爭的發生。

    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卻是直接給出了戰爭威脅,稱如果中國方面派兵進入寧國,那麼無疑是違背了中英兩國當年的『中英緬甸事務諒解備忘錄』,英國方面將會認為中國已經撕毀了該條約。

    到時候英國方面必然會針鋒相對,同樣會派兵北上寧國,並宣稱英國在仰光駐紮有至少三萬人的兵力,而且隨時還可以從印度增援至少五萬人以上的兵力。

    而且東印度艦隊也已經進入戰備狀態,隨時可出擊中國沿海海域。

    簡單來說就是,一旦帝國出兵寧國,那麼英國將會毫不猶豫的對帝國宣戰!

    這種妥協又帶著強硬的態度,也算得上是英國對帝國的矛盾態度的一種表現,想要和平但是又不願意妥協,但是發動戰爭的話又是得不償失,總是是在和平和戰爭之間糾結。

    反過來,其實帝國對英國的態度也是差不多這樣,一旦有衝突了,這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而正是因為雙方都有著這種糾結的態度,才會使得寧國那邊的局勢都已經失控了,中英兩國甚至都做好戰爭準備了,但是誰都不敢輕易真正地挑起戰爭。(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10
第六百章 開戰爭論

    1868年的中英關係,是非常複雜,並不能用簡單的友好或者敵對來判斷。△↗,.

    在當代的國際關係裡,應該是沒有那兩個國家的外交關係和中英兩國那麼複雜了,諸多矛盾和衝突的同時,兩國還擁有著諸多的共同利益。

    矛盾和利益相互糾纏,同時中英兩國在軍事上,也都沒有絕對的自信能夠壓垮對方。

    帝國方面,擁有龐大的陸軍優勢,但是這種陸軍優勢也不是無限的,受限於緬甸的熱帶叢林複雜地形以及糟糕的後勤補給通道,實際上帝國陸軍空有七八十萬大軍,但實際上並不能在緬甸方向投入太多兵力,有個五六萬就是極限,再多的話恐怕就要發動全面的戰爭動員,發動數以十萬計的民夫幫軍隊運輸補給。

    海軍方面,帝國海軍雖然已經啟動了野心勃勃的第一期五年計畫,但是這項計畫剛剛施行兩年而已,最早也要到1870年以後,才可以看見帝國的第一艘萬噸戰列艦正式服役,在這之前,充當帝國海軍主力的依舊是那些幾千噸的二等鐵甲艦,主要是已經老舊,甚至跟不上時代的盤古級鐵甲艦、尚能一戰的三艘炎帝級鐵甲艦以及今年剛服役的實驗性鐵甲艦,即天吳號(八年甲艦)。

    另外近海鐵甲艦畢方號以及若干鎮廣級近海炮艦。

    而那些無防護的巡洋艦,比如幾艘老舊的木製巡洋艦,這些巡洋艦雖然噸位都尚可,但實際戰鬥力非常差,是難以承擔艦隊決戰的重任,只能承擔輔助性或者次要戰線的低強度任務。

    1868年的帝國海軍,其整體實力並沒有比1866年時期的帝國海軍強多少。

    帝國海軍的實力要等到1870年以後才能夠得到大幅度提升,因為1869和1870年,帝國海軍將會先後服役夸父號、后羿號這兩艘二等鐵甲艦、同時蚩尤號也將會在1870年服役,此外這兩年還會有多艘的快速巡洋艦以及低防護巡洋艦相繼服役,將會極大的擴充帝國海軍的規模。

    到那個時候。帝國海軍才能夠有希望真正的對抗英國人的東印度艦隊。

    要知道自從1866年珠江口海戰失敗後,英國皇家海軍加強了東印度艦隊的實力,雖然依舊沒派遣萬噸級別的鐵甲艦前往東印度艦隊,但是三千噸到八千噸之間的二等鐵甲艦就足足有六艘之多。而且多數都是六七千噸二等鐵甲艦。

    而這些東印度艦隊的戰艦並沒有影響到英國皇家海軍在地中海和英吉利海峽的戰略優勢,要知道自從勇士號以後,到今年為止,英國人已經整整設計建造了二十個級別的鐵甲艦。

    請注意,這說的不是二十艘。而是二十款戰艦,總數超過三十艘,這幾年英國人受到帝國海軍和法國海軍甚至俄國海軍的刺激,是大力推動了鐵甲艦的建設,甚至數量上都比原時空要多一些。

    而且英國人建造的各類型鐵甲艦中,大噸位的鐵甲艦佔據了相當大的比例,八千噸以上的一等鐵甲艦就有六艘,那些六七千噸的二等鐵甲艦則是有十二艘之多,剩下的那些也多以三千到六千噸之間,低於三千噸的鐵甲艦比較少。

    這和帝國海軍是有些極大差別的。帝國海軍起步晚,而且受限於國內工業實力,所以開始的時候很難造大噸位的鐵甲艦,只能是從兩千噸到四千噸,然後再到五千噸慢慢擴大。

    如此也就導致,雖然說這幾年帝國海軍建造服役的鐵甲艦數量並不算少,但實際噸位普遍偏小,目前為止,已經服役的最大噸位鐵甲艦,也不過是五千噸的天吳號而已。

    所以在海軍力量上。帝國海軍依舊處於極大的劣勢當中,雖然海軍已經提出了野心勃勃的戰略發展計畫,提出了把封鎖馬六甲海峽之類的戰術構想,但實際上這些戰術構想真正要執行的話。少說也得1875年以後,等到帝國的戰列艦以及裝甲巡洋艦的決戰艦隊慢慢成型以後才能夠做到,現在嘛,還是老老實實的玩近海防禦吧。

    軍事力量上,帝國沒有太大的優勢,但實際上英國人也好不到那裡去。他們雖然擁有海軍的優勢,但是上一場的珠江口海戰已經證明了,帝國海軍雖然實力弱一些,但並不是沒有抵抗之力,這中國沿海並不是英國的東印度艦隊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一個搞不好就會重演珠江口海戰,再者,以帝國的強勢外對態度,就算英國人的東印度艦隊獲得了海戰的勝利,但實際上也很難逼迫帝國屈服。

    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時候,英法艦隊擁有絕對的海上優勢,最後還不是登陸部隊來了個全軍覆沒,畢竟英國人的海軍再強,也不能長出腳來登陸啊,能夠登陸的只是陸軍,而陸軍對拼,帝國陸軍就沒怕過誰,再來一場吳淞戰役也不是什麼難事。

    簡單來說,其實現在的中英兩國,都沒有足夠的軍事實力來徹底擊敗對方,甚至連讓對方屈服都是沒有什麼可能性。

    要不然的話,雙方在1866年的時候就不會選擇各退一步,從而簽訂四國條約,直接繼續打下去,讓對方徹底屈服不就完了。

    除了軍事上的相互妥協意外,戰爭的爆發會讓兩國都承受巨大的經濟損失,而這種損失是英國和帝國雙方都難以接受的,每年幾千萬英鎊的貿易利益,誰要是敢輕言放棄,誰就是惹了眾怒。

    林哲可以輕飄飄的一句開戰,然後沉浸在開疆擴土的幻想裡,但開戰後,國際貿易立即就會進入蕭條期,數以十萬計的產業工人就得面臨失業的風險。

    更嚴重的是那些為工業提供農產品的蠶農、茶農就會遭受巨大損失,茶葉和蠶繭無人來收購,或者價格暴跌,進而極大的影響他們的生計,這些群體可不是幾萬人那麼簡單,而是幾百萬上千萬啊,一個搞不好就會有幾百萬戶家庭破產。

    出口貿易的萎縮還會帶領連鎖反應,工業用的煤炭、鋼鐵會出現沒人要,機械行業自然也會跟著蕭條。

    最後居住在城市裡的工人階層失去收入。那麼以城市階層為主要銷售對象的輕工業產品就會失去銷路。

    上述現象用簡單的詞彙來表達就是:經濟危機!

    如果說林哲沒有推動國內的工業化,那麼斷絕國際貿易與否影響並不大,畢竟全國人都靠天吃飯,政府也是主要依賴農業稅收。那麼和英國爆發戰爭並不會造成什麼實際性的傷害。

    但是一旦進入工業化後,帶來巨大收益的同時,那麼風險也會變得極大,一個搞不好就會弄成經濟大蕭條。

    自從十九世紀各國相繼工業化後,經濟發展是非常的快速。而也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出現大範圍的經濟危機,而且發生的比較頻發,大約十年就有一次,比如1857年甚至兩年前的1866年都發生過大規模的經濟危機。

    不過暫時都沒有太大的波及到帝國來,但是隨著帝國的經濟持續發展,工業規模越拉越大,和各國的貿易額越來越大,那麼也會越來越容易受到國際貿易的影響。

    一旦和英國爆發戰爭,進而斷絕貿易,其危害比普通的金融危機要更大。

    所以不管是林哲還是帝國的外交官們。一直都在避免這種事的發生,現在帝國最需要的不是戰爭,更不是什麼開疆擴土,需要的是一個穩定的環境,進而完成工業革命。

    只是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骨幹的。

    現在寧王國那邊的混亂局勢,卻是讓中英兩國走到了戰爭的邊緣。

    不過好在雙方都還算克制,雙方的外交官們,也就是宋關前和威妥瑪兩人幾乎是天天見面,這見面之後也沒啥好說的。大體上就是你威脅我,我威脅你,但是光說不練。

    而和曼德勒那邊斷絕消息五天後,帝國高層那邊的氣氛是更濃郁了。軍方那邊甚至都已經是擬定了詳細的作戰方案,並直接提交給林哲,不少軍方的大佬,嗯,主要是陸軍的那幾個大佬,比如說林成飛、施清瑄、徐言青幾個人已經是多次入宮。不斷的在林哲面前說什麼英國威脅論。

    說一旦讓英國人掌控上緬甸,那麼帝國和英國就會失去了戰略緩衝地帶,到時候英國人的兵鋒就會直接威脅到雲南的安全,這個時候,他們甚至為無視了半獨立的佤邦和撣邦,就算英國人控制了寧王國,但是也不可能和帝國領土直接接壤,因為中間還隔了佤邦和撣邦呢。

    但是陸軍這群人說的好聽些是憂國憂民,為帝國的戰略安全著想,但拋開這些假大空的話,那麼就是一大票陸軍將領們做著開疆擴土,封公封侯的美夢,這不打仗拿來的戰功啊?

    沒有戰功拿來的貴族爵位甚至世襲爵位啊?

    「這些好戰份子,一個個都瘋了,他們只看見了緬甸唾手可得,但是全然沒看見我們海軍承受的壓力有多大!」林達標聽聞施清瑄再一次入宮覲見天子,這不用猜,用腳趾頭想都知道施清瑄是要勸說天子出兵的。

    和陸軍那群人是堅決的主戰派相比,海軍就是堅決的反戰派!

    為啥?因為現在的帝國海軍苦逼的很,打不過英國人東印度艦隊啊,到時候爆發戰爭了,他們陸軍要拿下寧王國甚至殺進下緬甸估計問題不大,但是帝國海軍要守住萬里海疆,說實話難度大得很,這一個搞不好的話,廣州、上海、天津這些沿海城市就會面臨巨大的危機,而到時候國民們都會把矛頭指向海軍,甚至未來因為沿海遭到英國海軍的打擊,最後被迫和英國人議和的時候,那麼他們海軍就是千古罪人。

    海軍的高級將領們到時候就算不學著日`本人玩切腹,但是也是無顏面對天子和國民們,到時候辭職都是最輕的。

    「他們這是看到了機會,那裡會輕易放棄,現在這幾個人都入宮好幾次了,我們不能這麼等下去,太被動了,下午的時候,你們隨我一起入宮面聖,務必要讓皇上知道我們海軍所面臨的困難!」

    「是啊,帝國和英夷的矛盾甚大,這以後要打英夷我是不反對的,但是不能現在打,現在我們的主力艦隊尚未成型,要和東印度進行決戰壓力太大,如果等上幾年的話,那麼我們海軍的把握就大多了,到時候再打也不遲!」

    又有人如此說著,而這話也代表了海軍內部的普遍觀點。

    海軍將領也是軍人,自然和陸軍那群人一樣夢想著開疆擴土,繼而陞官升爵,但是他們所希望的戰爭是在1870年甚至1875年以後,等到帝國海軍的主力艦隊成型,那麼帝國海軍還不是想打誰就打誰,到時候才是海軍將領們收穫龐大戰功的時候。

    現在就打?難不成要讓海軍的失敗來襯托陸軍的成功嗎?

    別開玩笑了,海軍絕對不允許這種事的發生!

    一時間裡,因為寧國王那邊的事務,帝國高層都是掀起了一番爭論,甚至內閣那邊都是分為主戰派和反戰派,海軍和陸軍在這一次事件裡可謂是徹底的分道揚鑣,陸軍想要打,而且是現在就打,海軍則是堅決不同意。

    帝國的海陸之爭,在這一次寧國事件裡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化,以往帝國海軍和帝國陸軍雖然有所競爭,每年的軍費預算上,總是會吵來吵去,但是在一些大戰略方向上卻是沒有出現什麼相互衝突的意見,但是這一次,海軍和陸軍的矛盾卻是正面爆發了起來。

    御前戰略會議上,一開始還只是吵寧國那邊的事,但是說著說著就歪樓了,陸軍指責海軍每年浪費了數以千萬的軍費,但是現在這種關鍵時刻卻是當縮頭烏龜,說這樣海軍的軍費還不如讓給陸軍,這樣陸軍就能夠再擴軍數十萬,到時候殺進印度不費吹飛之力,末了還來一句:畏敵不前,要爾等海軍何用?

    這話把林達標氣了個半死。

    林達標當即反駁:陸軍每年拿過億軍費,要是海軍有這錢,早就打造出一支龐大的艦隊來了,到時候收拾東印度艦隊還不是一句話的事,而你們陸軍每年拿著這麼多的軍費,北方平定不了,中亞三國也被俄國人佔了大半,連解決遠東戰事,還得依靠他們海軍突襲了碧德港以及其他幾個北太平洋西海岸的俄國港口城市,不然的話,現在你們陸軍還在凍土裡爬著呢。

    如果你們陸軍真那麼牛逼,先把俄國人趕回歐洲再說。

    這戰爭還沒打起來呢,帝國高層這邊自己就亂套了,這讓林哲相當無語,這平日的時候這些大臣們看起來也沒有這麼不靠譜啊,怎麼一旦關鍵時刻全都成潑婦了,在御前會議都敢破口大罵。(未完待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